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發展和普及,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手機,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陳舊,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本文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講述了利用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提供的教學APP平臺,進行教學內容及方法的全面設計,以便更好更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設計;移動終端
1課程特點分析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開課面積大,學習人數多,學習目標鮮明:學完后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Office測試,拿到證書。考核內容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實踐操作。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講練結合,但是現在各學院本門課程的教學課時已從60課時改為30課時,教學時間縮短了一半,即每周學生只有2學時的課堂學習,學生的課堂時間大大減小了,只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大量課余時間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不好,新生基礎薄弱,學完容易遺忘。每年等級考試的通過率還是不夠理想。
2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內容分為計算機基礎知識、Win7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數據庫基礎知識、網絡基礎知識六個模塊。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考試考核[1]除數據庫基礎知識外的其它五個模塊的內容。針對移動終端的特點,我們把每個模塊的學習劃分為四大部分:1)模塊導學。一個word文檔,通過查看此文檔,以便更好的了解如何開展本模塊學習以及學習的先后順序[2]。2)重點知識點的微課視頻、討論及作業。此部分中,微課視頻的數量根據此章節的知識點來劃分,由教師寫好稿子,拍攝錄制完成。以第二個模塊“Win7操作系統”為例,劃分了兩個重點部分,拍攝了“Windows7基本操作、文件及文件夾的操作”兩個微課視頻。而“Word文字處理”模塊拍攝了“文檔的錄入與編輯、文檔格式編排、表格的制作、圖文混排、郵件合并、論文排版”六個微課視頻。3)自我測驗。由教師提供練習題和素材,學生自我測試,以了解對該模塊的學習情況。4)等考天地。此部分包括了該模塊的考點分析以及最少10套的模擬題供學生練習,模擬題以全國等級考試一級測試題為依據,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程度。
3教學方法設計
在開課前,任課教師可先通過“課程通知”選項下發通知信息,通知學生如何做好課前準備。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在課余時間做好課程的預習工作。在課堂上,教師在機房邊講解邊讓學生練習,碰到重難點或不好理解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拿出手機通過學生端APP登錄到本課程中反復觀看相關知識點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鞏固。同時,根據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反應,針對學生難理解易出錯的地方,臨時發起課堂小測驗,讓學生用手機在線作答,通過查看答題結果及正確率的統計分析,快速了解學生的對該節課內容的掌握情況[3],做到心中有數。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筆記”選項,上傳本節課內容重難點,以便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小結。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功能,小問卷,了解學生學習中最關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布置作業。學生可以通過“答疑討論”區域與同學之間開展討論,解決問題。教師課后可登錄APP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記錄,實時了解學習情況。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上傳的等級考試模擬題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4]。將移動終端引入課堂,從教師方面來看,雖然課前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教學資料的準備,進行課堂的教學設計,但是在課堂中,教師的感受是教學變的輕松、更有針對性和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教學效果提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繼續將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不斷積累經驗,根據各種數據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其他教師積極交流經驗,更好地指導我們在教學的路上不斷前進,為高職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王棟松.《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教程》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3(3):4-5.
[2]白旭,羅小芳.基于移動終端的智能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
作者:薛靜 單位: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