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學校內難以學到與崗位相關的技能,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其很難遇到合適的工作,甚至不得不放棄本專業的工作——這是諸多職業院校目前都在面臨的教學困境。本文將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對其教學模式中需要優化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就業導向;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
1引言
計算機成為新時期下非常重要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工作工具,計算機人才更是我國當前最為緊缺的人才之一。職業院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近年來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歸根到底,是因為當前計算機教學模式過于守舊,難以使學生具備當前社會需要的能力和素質,特別是在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上。這不僅影響了我國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更是職業院校教學中面臨的巨大難題,若不及時解決,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
2以就業為導向對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的必要性
第一,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同的行業中,對人才計算機能力的水平卻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第二,職業院校學生未來就業的需求。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一些基礎的計算機知識或計算機理論,對新技術或技能的講解也多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在不了解學生實際就業的情況下,計算機教學模式的選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三,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職業院校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教學的重點是“職業”,因此若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只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必然是和其教學初衷相違背,同時也會影響職業院校未來的發展。
3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中需要優化的方向
3.1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就業不相符
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計算機成績、順利畢業為教學目標。很少將學生未來的就業,加入到教學目標中來。因此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教師的教學行為上,也都是以培養學生的成績為主要,導致學生在計算機的學習中,很少學習到與就業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3.2缺乏以就業為導向的評價模式
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評價模式,仍舊是傳統的考試——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試的內容無外乎是一些計算機理論。即便是加入實踐的考題,也只是讓學生在考卷上進行答題,不會真的進行實踐操作。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價。
3.3教學模式與學生就業存在差異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實踐為主,通過課堂實踐、工作實踐等強化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然而當前計算機主要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教師將學生需要掌握的計算機技能灌輸給學生,卻缺少讓學生對理論進行實踐的過程。偶爾也會增加一些實踐案例,但主要也是課堂講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很少。
3.4課程設置與學生就業不相符
在對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的課程了解后發現,本專業的主要課程基本上是以計算機理論為主,技能相關的課程也主要是基礎課程。當前計算機專業學生畢業后,面臨多樣化,且比較新穎的職業崗位,但本專業課程課程設置卻比較傳統。缺少當前一些新興職業崗位的教學,且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多年無更新,幾乎難以滿足當前實際就業的需要。
4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4.1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目標
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在進行教學目標設置之前,應該對當前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比如當前各個行業對計算機人才能力要求、技能要求、新興的就業崗位、人才需具備的素質等。再做好詳細的調查之后,再根據實際工作需求來制定本專業的教學目標。不過,當前計算機專業對人才能力的需要趨向綜合化,需要人才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
4.2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評價
應對當前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改革,根據當前計算機學生就業所需的各項指標,制定綜合評價體系。比如,應將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外實習、創新能力、思想素質、項目實踐等加入到評價體系當中,或將就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作為評價指標,比如執行力、工作態度等。相對傳統的考試評價模式,這種評價模式更利于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能力的培養,并能激發學生自主進行實踐和創新。另外,在評價方式上也應該加入項目模擬評價,也就是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項目,評價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工作能力。減少理論成績在綜合評價中的比重,促使學生提升自身實踐能力。
4.3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
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創新,主要為加入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減少講授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應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一體,進行一體化教學。而在新教學模式的選擇上,應選擇理實結合、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模式,同時融入德育教育,以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計算機人才。項目考驗的都是學生工作中會實際參與的工作,因此對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很有效。
4.4以就業為導向優化計算機專業課程
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應該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可根據當前計算機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與所學技能相關的“歷史”或“背景”信息,進行延伸學習。如此一來,這些理論知識就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有趣的課外知識,學生對其的興趣也會增加。學生掌握與就業有關技能的時間增多,同時在探究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也會主動探究更多課本上沒有的計算機領域的信息,比如計算機的發展史等。
5結語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計算機就業模式也將更加多樣化。因此職業院校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不能只以培養學生簡單的計算機知識為主,更應該根據計算機在當前社會中的工作需求、崗位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術。
【參考文獻】
[1]梁丹.基于社會人才需求變化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年第05期.
[2]凌敏.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究[J].電子制作,2013年第14期.
作者:李飛 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