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術教學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問題一:誤認為要“美術文化”就不要“知識技能”。《課標》指出:“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因此,有些教師認為美術學科注重美術文化學習,知識技能不重要了,或者可以完全屏棄了知識技能。教學中只要根據課前收集的大量圖片、錄像資料,引領學生欣賞,師生一起在歡樂的游戲中感受體驗,鼓勵學生大膽表現,不要求教師的課堂示范;認為要當一名美術教師只要知道一定的美術文化知識便可,無需有專業的美術技能、技巧了。甚至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但不涉及美術技能技巧的教學,而且就連學生對技能方法提出疑問時,教師也不作正面的回答。認為這樣是體現《課標》理念的課堂教學。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對《課標》的錯誤認識。
案例:在一次美術教學公開課上,教師上的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十五課《乘著大象》一課。這是一節“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并側重于繪畫表現形式的美術課。因為教師沒有對作畫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適當闡釋,練習時有幾位學生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
生:老師,用蠟筆時怎樣才能彩出均勻的顏色?師:你想怎樣彩就怎樣彩?生:老師,大象、人、還有其他的景物要分別畫在紙張的哪個位置?大小要怎樣安排?師:位置自己定,大小也自己定。生:老師,蠟筆和彩色水筆怎樣搭配會畫的更好?師: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反思:作為美術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作畫技巧、方法一點都不解答那算美術老師嗎?這位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沒有進行技能技巧的教學,學生作畫時難免會產生種種疑問。從學生的問話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彩色、構圖等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渴求,然而使人遺憾的是:教師未對學生的問題作出任何適當的解答。課后,與授課老師進行交談,他說:“為了體現新《課標》淡化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新理念,所以不再傳授技能了。”這一案例現象背后所隱藏的是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完全撇棄,是對《課標》理念的誤解。《課標》在“基本理念”中的表述是:“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這里的“絕不僅僅是”并非全部否定了技能技巧的訓練,雖然《課標》強調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的層面上來,但不是把技能技巧完全排除于美術教學之外。
如何把握“技能技巧”和“美術文化”之間的關系?兩者并非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應該是彼此協調、同時并存、相互包容的關系。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美術文化學習的同時不能放棄知識技能的教學。反之,只有在美術活動中,在培養學生美術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結合知識技能教學,才會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問題二:誤認為“師生互動”就是“滿堂提問”。《課標》提到:“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為了體現這一精神,想盡了辦法去構建互動的課堂,包括把傳統的“滿堂灌”變為“滿堂問”,認為這樣就體現了師生交往互動,以至出現了一系列價值不高或無價值的提問。
案例:人教版二年級的《會轉的玩具》教學片斷:師:老師帶來的這個玩具會叫嗎?生:不會。師:會不會跳呢?生:不會。師:那它會怎樣呢?(師轉)生:會轉。師:對,你們覺得好不好玩呢?生:好玩。師:這個玩具漂亮嗎?生:漂亮。師:轉起來好看嗎?生:好看。……
反思:如果教師的提問就象“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怎么樣”之類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課堂教學變成廢話連篇的問答,將大大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把互動庸俗化為“滿堂問”,課堂上一問一答,表面上師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法去灌,直到學生鉆進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罷休。課堂教學提倡師生平等的互動,提倡教師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對一個問題可以展開思考、討論、對話等形式來進行。
問題三:誤認為“評價學生”就是“夸獎肯定”。《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圍繞著發展這一主題,但同時就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差,認為賞識、夸獎、表揚和肯定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味地夸獎和肯定,聽不到老師客觀評價的聲音。這是新課程美術教育的一大誤區,請看以下2個評講作品的案例。
案例1:師:大家看,這幅畫漂亮嗎?生:漂亮。師:這幅畫好看嗎?生:好看。師:同學們真棒。……
反思:這難道是一位美術教師引領學生對作品的評價嗎?美術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評價難道是“這張漂亮,那張好看”。最后一句“同學們真棒”就算是評價了嗎?這種流于形式的、粗淺的教學評價,是教師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是對學生、對教學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問題四:誤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分組討論”。《課標》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提倡“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會增加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機會,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等,但教師為了突顯合作學習在美術課堂中的作用,往往會出現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討論這一形式,誤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要有疑問,無論問題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通過討論這一方式來完成。
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學生極有無從下手的可能。這樣一來即使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未必真正掌握學習方法。因此我思考過后將教材處理,確定其教學重點為民族服飾的簡易畫法;難點為真實、生動地表現某民族服飾藝術的特點。教學過程設計為以“挑戰游戲”貫穿于整個課堂的形式,使學生在驚心動魄的競賽中,主動的接受本課知識學習。而我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通過這次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學生主動學習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片斷回顧:
片斷一:課前準備活動。(迅速組織課堂)
戰前熱身:涂出三組對比色,兩組鄰近色。(設計意圖:利用1分鐘時間,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自主復習舊知,為后面環節做一定鋪墊)
片斷二:宣布挑戰規則和挑戰宣言,組織挑戰游戲。(以游戲貫穿于整節課堂,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入課程學習,在玩中學)
首先,宣布挑戰規則:1.每次挑戰過程中只能動眼、動腦,不能動口。違者取消小組競賽資格。2.小組長負責記錄,獲勝集體或個人可得到老師的神秘獎勵。(設計意圖:強調紀律,突出小組團隊性、指導小組開展競賽活動,自主管理、控制比賽秩序)
接著,提出挑戰宣言:你強,我比你更強。(設計意圖:提升競爭意識,掀起競賽氛圍)
然后,組織挑戰游戲。游戲過程分四個環節進行。(挑戰難度遞進,學生玩得刺激,玩得自信)
(設計意圖:環節一和環節二是利用舊知對教學的難點起到“化整為零”,分解突破的作用。這兩個環節的挑戰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學生很快進入了沖鋒狀態,孩子們主動突破不敢動筆的尷尬僵局)
(設計意圖:環節三是利用前兩個環節作為引導,對教學的難點起到“化零為整”,加強突破的作用。這兩個環節的挑戰相對來說稍有難度,但有了前面挑戰環節作鋪墊,加上教師的點撥,這些難度也變得方向明確、容易突破。孩子們畏難情緒隨著幾級的挑戰活動主動破解。而環節四則是對本課的拓展訓練,以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而設計的。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設計這一環節的游戲時有意識的放寬了挑戰要求,學生在創新中體驗)
整個挑戰環節緊張刺激,為了調節課堂的緊張氣氛,讓學生勞逸結合,我特在一、二環節和三、四環節之間嵌入如下片斷:
片斷三:
1.欣賞圖片。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討論總結民族服飾的組成部分和特點。(設計意圖:拋出問題,通過欣賞圖片去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能力)
關鍵字 新課程;高中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063-02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如何抓住美術課改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握美術新課程的定位、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目標設計、評價指標的特點和要求。如何實現以學生為本,有效開展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學工作,構建有特色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是美術教學的重中之重。
1高中美術課現存的弊端
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境或基于傳統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并不樂觀.教師創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它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術欣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于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
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當前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由于非統考科目,高中美術欣賞課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或打瞌睡等的情況。
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調味”課。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每班兩周一課時,即隔周上課,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
縱觀以上種種現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狀。
2把握高中美術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與要求
通過深入學習《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和價值追求;比較高中新課程與原高中美術欣賞課、義務教育課程的區別,抓住普高美術課改的關鍵所在;把握美術新課程的定位、課程的性質、以及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設計、評價指標的特點和要求,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本,有效開展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學工作,構建有特色的高中美術課程體系。
課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課程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是義務教育的延續。高中美術課程既要體現基礎教育的特征,又要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和專業院校的美術課程相區別。與義務教育的區別在于,它適度地向美術本體回歸,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方面要求更高,相對學習面可能更窄,不必像義務教育階段那樣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點水般的學習;與專業院校的區別在于,它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要求方面必須與學生的興趣、時間和條件相適應,學習的難度,尤其是技能學習的難度要相對低。
課程的性質:強調了課程的人文學科的特征,通過課程學習傳承美術文化,形素養;調節心理狀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展發展空間,有助于更好地規劃人生。因此,高中美術課程不是單純的美術技能課程,而是通過學習美術知識,形成美術的意識和多種能力,從而提高“美術素養”。
課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術課程要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通過美術課程理解祖國優秀藝術,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提高美術素養;強調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選擇性是此次高中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學生有權根據自己的經驗、興趣和發展需要選擇課程內容,學校和教師可根據美術教學設施的條件、美術教師的特長等因素來選擇開設的模塊。
課程結構設計:首次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實行選修制和學分管理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和個性發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設置了5個內容系列和9個學習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
課程目標設計: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課程目標,教師實施課程更具可操作性。美術課程各內容系列的“成就標準”,各模塊及每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按照三個維度來設計。
課程的評價:建立了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求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情況,制訂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指標。并要求教師轉變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角色,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及時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及需要改進之處。
3設計有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開設模式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由9個學習模塊構成,在9個模塊中,選一個模塊,修習18個學時可獲得1個學分,每個高中學生在三年內必須修習3個學分。鑒于“美術鑒賞”對高中生形成美術鑒賞能力、提高美術素養具有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建議在3個學分中采取“1+2”的選擇策略,即鼓勵學生先選修“美術鑒賞”,以獲得1個學分,再在其他內容系列中任意選修兩個模塊獲得另外2個學分。
當前學校開設模塊教學的情況是:多數學校選擇在高一開課,也有個別計劃在高二才開課,每周一課時。都開設了“美術鑒賞”模塊,有兩個以上美術教師的學校則開設了二至三個模塊,最多教師選擇開設的模塊有“繪畫”,累計排序下去的有“電腦繪畫o電腦設計”、“設計”、“書法”,從調查情況也看到,教師較擅長傳統美術技法及現代媒體技術。選課方案由學校制訂,學生基本沒有選課的。因此,在推進高中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選課指導。
3.1各學校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學校在學生選課前應該及時提供課程設置說明和選課指導說明。美術教師通過舉辦作品展、講座、座談等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認識不同美術模塊的特點,增強模塊選擇的興趣和積極性。
3.2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也可通過一些調查、小測試等方式,發現學生的特長,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學習和發展的模塊。
一、教案的一些固定欄目
教案的固定欄目無非就是教材分析,學情學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策略,教學準備等,這些內容在年青老師剛剛設計教案時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我曾經也這么想,但現在我不這樣認為,恰恰相反,我認為這些欄目的疏理清晰了,你的教案也就清晰了。下面我們分別來談一談。
1.教材分析。首先,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或教學綱要,結合教材內容,分析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并且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設計開發,在進行開發時,建議對教學的這個單元進行通讀,借鑒教參,了解本單元的知識體系。
2.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同時也是教學反饋與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建議目標具體,操作性強。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在分析了學習者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知識基礎、基礎技能等多方面的特征,結合教學內容,分析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并且在隨后的教學策略設計中重點對這些重點、難點的教學進行設計。
二、教學案主體部分設計的一些策略
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運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注意力,關心上課主題內容,從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有時也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
在優質課的準備過程中,切忌全盤照搬別人的課例。要知道觀摩的老師都是久經“沙場”,聽過很多課例,所以一堂課如何設計、怎樣發展,大方向他們都知道,典型的課例他們更是記得很清楚。因此最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創新,從其他學科中尋找靈感。
三、關于新知教學
1.常用教學活動程序有:
傳遞――接受(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它在教學實踐中經久不衰,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地掌握較多的知識,但學生在此教學活動中是被動接受、教師灌輸。
引導――發現(問題――假設――驗證――結論),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種認識上的困難情境,使學生產生解決此困難得欲望,然后主動去思考面臨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行方案,產生假設,獨立運用各種思維操作驗證假設正確與否,得到正確結論。此活動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也“會學”,有 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但學生需有一定的先前經驗儲備,即我們常說的“基礎”要好。
情境――陶冶(創設情境――參與各種活動――總結轉化)。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形象的場景,可通過語言的描繪,也可實物演示,用音樂來渲染,來激勵學生的情緒,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加入活動,使學習潛移默化地進行,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總結中領悟到所學內容的情感基調,達到陶冶情操、培養人格的目的。
2.常用的教學方法
與認知目標有關的: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法等。
與獲得動作技能有關的:示范――模仿;練習――反饋等。
與情感領域有關的學習:強化法、情境教育法等
面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應當如何選擇和如何將它們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我們設計教學策略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關于拓展練習
鼓勵學生多樣化練習,防止學習成果的千片一律,這是抓住評委的眼睛重要因素。現在提倡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還有學生的創造、創新和差異教育的針對性,所以通過不同的作品成果來顯示教學的效果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方式。比如,在制作電子小報中,要有環境保護的,有歷史研究的,有社區宣傳的,有讀書學習的……讓人感覺到學生不是在模仿,而是在創造!
1.以興趣為先,設計要有“熱”度。小學生普遍具有好動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的時間短,而新課的練習又常常是放在課堂的最后環節,學生經過大半節課的緊張學習,比較疲倦,枯燥的練習內容與方式是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設計一些有趣味性的練習,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總結新知識,大大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從而達到設預計的教學目標。
2.以目標為本,練習設計要有“效度”。練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機部分,它的目標要以教學目標為本。這個“本”既有內容的框架,又有份量的限制;既要達成知識鞏固、技能提升、方法掌握的目標,又要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彰顯。適當數量、有重點內容、創新題型的練習,能讓學生喜歡并樂意參與練習,從而提高練習效率。
3.以學生為主,練習設計要有坡度。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練習設計,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在要求上注意減緩坡度,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對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適當增加“臺階”,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依次呈現,既照顧學生心理特點和承受能力,又能比較可靠地反映出各種程度學生的發展水平。
五、關于課堂評價
及時、恰當的評價是為課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環,但是評價的反饋更重要,只評不用把評價淪為形式對你的課堂破壞力是極大的!在學習中,可以結合提問、指導和交流進行過程評價。過程評價主要側重在學生的接受程度、反應情況和參與意識等檢測與記錄,要針對評價的結果及時進行調整講、學、練,讓評價得到落實。終結性評價,可以通過作品演示評比、填寫互評表、網絡實時檢測等手段來進行,可以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規,量化每一項評價指標。對不同學齡學生評結果反饋時要注意,小學生可以獎勵小星星之類,大學生都不能這樣做了。要注意評價及反饋的科學性、實用性,不能形成一種教條的“填表”活動,要發揮學生自主、協作的精神,鼓勵學生相互展開評價。教師要特別注意對評價的反饋,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相應的講評、總結和拓展練習,切忌只評不用,讓評價流于形式。
六、關于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是在完成一個教學內容和活動時,對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從而鞏固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教學行為方式。課堂總結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系統知識的歸納。新課結束后,老師可以通過總結與學生一起回顧新知識,加強學生的記憶,鞏固新知識,并使有關的教學內容系統連貫和相對完整,利于學生對系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承上啟下的紐帶。總結時可以利用與下節課有聯系的內容做為切入點,設置懸念,把學生引入“別有洞天”的洞門口,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這樣即鞏固了新知又拓展了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美術課堂 剪紙教學 案例說明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b)-0224-01
以下就美術課堂中剪紙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全面分析。
1、提高美術課堂中剪紙教學的認識
1.1 加強培養學生的剪紙語言
所謂剪紙語言也就是人們通過常用的剪紙符號,采用各種比擬手法創作出的具有民族認同感的剪紙素材,以此來激發人們的審美能力的表現形式。它是剪紙造型的基本要素。在剪紙作品中,它具有對稱性、多樣性、均衡性的特點。將剪紙藝術引入到美術課堂中,并將其基本知識運用在教學當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審美能力。
關于剪紙教學的美術課堂中,學生應該掌握以下幾點知識與技巧:1)需要熟知剪紙的所有工具與材料,并且對材料的性能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非常了解;2)需要學會較為簡單的剪紙技術,可以創作出簡易的兼職圖形;3)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從單色材料剪紙學起;4)對畫面初步的安排,合理的剪紙;5)將各種剪紙手法充分運用起來,具有創新能力;6)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即對同伴的剪紙作品進行初步的評價。
1.2 加以重視學生的剪紙表現
所謂剪紙表現也就是學生通過剪紙作品來傳遞其內心的情感與想法的過程。在美術課堂中引入剪紙教學,最根本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與表現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剪紙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剪紙語言,更加需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將各種事物的特點觀察出來,然后通過學生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將其轉變為一種剪紙藝術品。事實上,剪紙藝術屬于一門民間傳統藝術,通過剪紙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神內能力。因此在剪紙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采用各種新穎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發掘快樂,在快樂中不斷學習、成長。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剪紙藝術實質是展示了學生的內心狀態。通過他們的剪紙作品,能夠感受到學生對某一事物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各種表現能力。另外,通過剪紙活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表現才能。
2、案例說明
例如,由于剪紙的步驟圖與折紙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是剪紙的重點在于:剪。于是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把剪紙的步驟圖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折的方法,一部分是剪出的圖形。首先應該教會學生折紙的步驟圖,然后在對其他們進行剪紙的步驟圖的教學。然后在課程中不斷投放各種各樣的剪紙圖形,投放當時,讓學生去猜測與理解各種圖形,以此引起孩子的興趣。認識完各種圖形之后,教師可以阻止集體活動,由學生在課堂中自由發揮,將自己想象當中的事物通過剪紙剪出來,教師可以在旁觀察孩子的活動情況,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對學生進行提示與指導。在課堂快要結束時,教師可以將一些好的剪紙作品展示給大家,然后由學生對其進行初步的評價,再邀請該學生講出他的想法與剪紙技巧,讓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在下次的課堂中可以融合自己的想法剪出更好的作品,通過不斷努力、不斷該機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由此我們看出:首先,教師選擇的授課內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口味”,這樣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夠更好的融入課堂;其次,適當的贊揚對于學生更有幫助,更愿意去剪紙,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實踐中發現樂趣,使他們快樂的成長。
3、完善剪紙教學的策略
3.1 繼續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好奇心強,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時間又很短暫,沉悶不變的課堂只會令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如遇比較平淡的教學內容時,就要在教學的形式上求變,從實際出發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學習充滿樂趣。
3.2 深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剪紙教學既要考慮剪紙自身的規律、特點,又要考慮小學生的可接受性,這是實施現代剪紙教學的有效途徑。我在上剪紙課時,始終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活動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剪紙的探索性,注重剪紙教學與小學生活經驗緊密聯系,教師和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一起提高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和學生一同探索,才能不斷從中獲得更好的教學方法,創造更美的作品。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推進學校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藝術教育理念,提高藝術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科研人員和廣大藝術教師的管理、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切實提高學校藝術教育教學質量,決定舉辦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
評選活動委托《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和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和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承辦。
現將《活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要求認真做好組織工作,并通過開展評選活動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方案
2.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申報表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
2006年全國中小學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方案
一、評選內容
本次評選活動,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學設計兩個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個學校藝術教育教學的事例,這一事例應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與情境性,對推進學校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和價值。選題可參考以下內容:
1.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強化學校藝術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實踐先進藝術教育理念的案例;
4.營造藝術教育環境的案例;
5.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的案例;
6.學生藝術學習個性化的案例;
7.開發和利用學校、社區、家庭和民族民間藝術課程資源的案例;
8.整合多門藝術學科教育的案例;
9.音樂、美術(藝術)學科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開展校本教研、提高藝術教師素質的案例;
11.藝術教育評價改革的案例;
12.開展藝術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開展綜合性藝術活動的案例。
也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選題。
(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主要項目包括:課程名稱、使用的教材、適用年級、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過程和步驟的解析、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流程圖及點評等。
二、評選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現代藝術教育理念,展示學校藝術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反映學校藝術教育某一問題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個有價值的中心論題上,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和途徑。第二部分為分析解讀,對此案例作簡要評點分析,點出關鍵問題,進行理論闡述。
3.教學設計要以音樂、美術(藝術)課程標準為依據,立足于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教學設計的容量為1課時,字數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學設計均用A4紙打印,標題用小2號黑體字,內文用小3號宋體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認真填寫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申報表(見附件2),左上方加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公章。為保證評選的公正,請勿在正文部分出現地區、單位、作者姓名等內容。
三、申報方法
1.在學校藝術教育教科研人員、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廣大教師全面參與的基礎上,開展省級評選活動,評選出省級優秀藝術教育案例及教學設計。
2.在各地評選的基礎上,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原則上推薦音樂、美術(藝術)教育案例3篇;音樂、美術(藝術)教學設計各3篇,參加全國評選。
3.音樂、藝術教育案例和教學設計寄《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號,郵編:100036,收件人:宋瑾。美術教育案例和教學設計寄《中國美術教育》編輯部,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寧海路122號南京師范大學,郵編:210097,收件人:李靜。
4.報送截止日期為2006年10月1日(以郵戳為準)。
四、評選及獎勵
1.由主辦單位組織專家成立評審組進行評選。
【摘要】 目的 評價硫酸鎂對脊柱側彎矯形手術中血流動力學、維庫溴銨用量和術后寒戰的影響。方法 行脊柱側彎矯形手術患者50例, 年齡10~25歲, ASA分級 Ⅰ~Ⅱ級,隨機被分為2組,每組25例:R組(術中持續以0.4 μg·kg-1·min-1速率輸注瑞芬太尼);M組(術中持續以0.4 μg·kg-1·min-1速率輸注瑞芬太尼,并在誘導前給予硫酸鎂40 mg·kg-1 靜脈輸注,繼以20 mg·kg-1·h-1的速率持續輸注至縫皮)。麻醉以異丙酚(80 μg·kg-1·min-1)、維庫溴銨和七氟醚維持。記錄手術時間、患者圍手術期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維庫溴胺和七氟醚使用量以及術后寒戰的病例數。結果 M組圍術期MAP和HR明顯低于R組(P
【關鍵詞】 血流動力學;寒戰;硫酸鎂;維庫溴胺;脊柱側彎手術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agnesium sulphate on hemodynamics and vecuronium bromide requirements in scoliosis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shivering.Methods 50 patients scheduled for posterior scoliosis correction (ASA Ⅰ-Ⅱ, aged 10-25 year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n=25 each): Group R (intraoperative remifentanil at 0.4 μg·kg-1·min-1); Group M (intraoperative remifentanil at 0.4 μg·kg-1·min-1, accompanied with an induction dose of 40 mg·kg-1 magnesium sulphate, followed by an intraoperative infusion of 20 mg·kg-1·h-1 till the suturing). Anesthesia was maintained with propofol (80 μg·kg-1·min-1), vecuronium bromide and sevoflurane. Total dosage of vecuronium bromide and sevoflurane, surgery duration, cases of shivering, perioperative 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 and perioperative heart rate(HR) were recorded.Results Perioperative MAP and HR in Group M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R (P
Key words: hemodynamics; shivering; magnesium sulphate; vecuronium bromide; scoliosis surgery
鎂離子是細胞內重要陽離子之一,作為天然的N-甲基-M-天冬氨酸 (N-methyl-M-aspartic acid, NMDA) 受體阻滯劑,以電壓依賴性方式阻斷NMDA通道,抑制NMDA受體內向鈣離子流,預防傷害性感受的中樞敏感化而調節疼痛狀態[1],并且能阻滯交感神經沖動的傳遞,降低兒茶酚胺的釋放水平,擴張血管,降低血壓[2],近年來已廣泛應用于麻醉領域。有報道硫酸鎂可以減少術中麻醉藥的使用量和術后鎮痛藥的需求量,并對血流動力學起到穩定作用[3-4] 。但將硫酸鎂應用于恒定速率輸注異丙酚和瑞芬太尼的脊柱矯形手術中是否會影響血流動力學改變、維庫溴銨使用量及術后寒戰的發生率,作者未見國內文獻報道。在本實驗中,我們選擇在青少年脊柱側彎矯形手術中持續輸注硫酸鎂,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選擇與分組 50例因特發性脊柱側彎擬全麻下行后路矯形術患者,年齡10~25歲,ASA Ⅰ~Ⅱ級,隨機分為2組:瑞芬太尼組(R組)和硫酸鎂組(M組),每組25例,除外以下情形: ①手術后需繼續呼吸支持者;②術前有服用影響神經系統藥物史;③有藥物或乙醇成癮史或肥胖 (BMI>30);④有神經肌肉系統疾病者;⑤有明顯心血管疾患、肝腎功能損害,術前有使用影響心臟及血管藥物史。
1.2 方法 患者術前12 h 禁食禁飲,免用術前藥。入手術室后前臂留置20G留置針開放靜脈,持續輸注復方氯化鈉10 ml·kg-1·h-1。全麻誘導采用咪達唑侖0.06 mg·kg-1,異丙酚1.5 mg·kg-1,維庫溴銨0.15 mg·kg-1,芬太尼3 μg·kg-1,地塞米松5~10 mg。氣管內插管后,接呼吸機行機械通氣,麻醉氣體監護儀監測呼出氣體濃度,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ETCO2)為35~40 mmHg。行橈動脈穿刺和中心靜脈穿刺置管持續監測中心靜脈壓(CVP)、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ETCO2。麻醉維持使用丙泊酚80 μg·kg-1·min-1,肌松監測儀(Organon 愛爾蘭制造)指導維庫溴銨使用,使拇內收肌TOF值維持在一個肌顫搐水平。七氟醚起始于呼氣末濃度0.5 MAC(最低肺泡有效濃度),后根據術中血流動力學調整。瑞芬太尼及硫酸鎂維持劑量如下:R組:麻醉誘導前給對照劑生理鹽水100 ml,15 min內靜脈輸注,氣管插管后持續靜脈輸注瑞芬太尼0.4 μg·kg-1·min-1[4]。M組:麻醉誘導前給硫酸鎂40 mg·kg-1,稀釋至100 ml,15 min內靜脈輸注,氣管插管后持續靜脈輸注瑞芬太尼0.4 μg·kg-1·min-1,硫酸鎂20 mg·kg-1·h-1[4],持續靜脈輸注至手術結束。麻醉維持期間,當心率增快或動脈收縮壓升高超過基礎值20%時,可增大七氟醚吸入濃度;反之則減小七氟醚吸入濃度。心動過緩或持續性低血壓時分別給予阿托品和麻黃堿以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術畢前15 min靜脈給負荷劑量芬太尼3 μg·kg-1,術畢前10 min停用異丙酚、瑞芬太尼、維庫溴胺和七氟醚。術畢患者轉運至麻醉恢復室復蘇。
1.3 觀測指標 記錄手術持續時間、術中維庫溴銨和七氟醚使用量以及術后寒戰的發生情況。在以下時間點記錄患者MAP和HR:誘導前、誘導后、氣管插管、切皮、植入內固定棒、喚醒、縫皮和氣管拔管時。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的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 果
2.1 一般指標及寒戰發生率 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體重、麻醉手術時間比較以及七氟醚的使用量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M組患者術后寒戰發生率明顯少于R組患者(P
2.2 MAP與HR在不同時點的比較 M組平均動脈壓在插管和拔管(P
3 討 論
硫酸鎂作為臨床常用的藥物之一,廣泛應用于婦科的妊娠期高血壓及先兆子疒間等疾病的治療。近年來,已有報道將硫酸鎂應用于麻醉手術過程中, 降低了術中異丙酚、肌松藥及麻醉性鎮痛藥的用量,并且輔地降低術后鎮痛藥的需要量[4],但目前尚未見報道關于硫酸鎂對脊柱側彎矯形手術麻醉過程的影響。脊柱側彎是青少年矯形外科中的常見病,其治療以手術矯形為主,此類手術創傷大、出血多,術中不僅需要良好的鎮痛,而且通常應用控制性降壓以減少出血量,另外術中較長時間大量輸入庫存血液易導致低體溫,從而增加了術后寒戰的發生率。先前關于硫酸鎂對麻醉影響的研究中[4-5],鎮痛鎮靜藥的輸注速率并不恒定,而本實驗2組間異丙酚和瑞芬太尼輸注速率恒定且相同,術中七氟醚平均使用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從而驗證了由硫酸鎂引起的麻醉中血流動力學、肌松藥用量和術后寒戰發生率的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術中持續輸注硫酸鎂明顯起到降低血壓作用,這會減少脊柱矯形手術的出血和輸血,減少圍術期并發癥。硫酸鎂降壓作用的機制是多重的:鎂離子能夠阻斷鈣離子通道,抑制鈣進入血管內皮細胞,使鈣調蛋白依賴的肌球蛋白輕鏈激酶失活,抑制肌細胞收縮,從而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硫酸鎂還能減少腎上腺髓質及腎上腺能神經末梢分泌兒茶酚胺,抑制兒茶酚胺受體,減低心血管組織對交感腎上腺素能物質反應的敏感性,使交感神經節沖動傳遞障礙 ,從而使血管擴張,心率下降[6-7]。
硫酸鎂是一種非競爭性的NMDA谷氨酸受體拮抗劑,能夠阻斷NMDA受體的激活,在NMDA受體通道, Mg2+以電壓依賴性方式綁定于NMDA受體通道較深處,臨近NR2B的Asn589及NR2C的Asn593殘基的位點[8-9]。當Mg2+占據了通道內孔,它會與通道門控轉變相互作用,抑制Ca2+內流[1],從而抑制了NMDA受體的功能活化,這就改善了術中和術后的鎮痛效果,減少了兒茶酚胺的釋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血壓和心率的作用。
曾有報道應用硫酸鎂來抑制麻醉后寒戰[9]。Wadhwa等[10]證明輸注硫酸鎂能夠提高人類的寒戰閾值,抑制術后寒戰的發生,這與本實驗結果一致。脊柱矯形手術通常會輸入大量庫存血液,術后易發生低體溫和寒戰,而寒戰會增加不適感和術后疼痛,輸注硫酸鎂抑制術后寒戰,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減輕切口疼痛,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血流動力學。
我們的實驗結果證明,在維持一定的肌松效果的情況下,術中持續輸注硫酸鎂明顯減少了維庫溴銨的使用量。硫酸鎂能阻滯鈣通道,抑制基質網鈣的釋放,減少鈣進入突觸末端,從而抑制了神經肌肉終板的乙酰膽堿釋放,表現為軸突興奮閾值的升高,延長并增強了非去極化肌松藥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11]。
綜上所述:在脊柱側彎矯形術中持續靜脈輸注硫酸鎂(負荷劑量40 mg·kg-1,繼以20 mg·kg-1·h-1輸注)能夠對患者血流動力學起到穩定作用,減少術中維庫溴銨的使用量和復蘇過程中寒戰的發生率,減輕了患者負擔,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所以硫酸鎂降低在脊柱矯形手術中是一種有效的麻醉輔助用藥。
參考文獻
[1] Mayer ML, Westbrook GL, Guthrie PB. Voltage-dependent block by Mg2+ of NMDA responses in spinal cord neurones [J]. Nature,1984, 309(5965): 261-263.
[2] Puri GD, Marudhachalam KS, Chari P, et al. The effect of magnesium sulphate on hemodynamics and its efficacy in attenuating the response to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nesth Analg, 1998, 87(4):808-811.
[3] Kaya S, Kararmaz A, Gedik R, et al. Magnesium sulfate reduces postoperative morphine requirement after remifentanil-based anesthesia [J]. Med Sci Monit, 2009,15(2): PI5-9.
[4] Seyhan TO, Tugrul M, Sungur MO, et al.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dose regimens of magnesium on propofol requirements, haemodynamic variables and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in gynaecological surgery [J]. Br J Anaesth, 2006, 96(2):247-252.
[5] Ryu JH, Kang MH, Park KS, et al. Effects of magnesium sulphate on intraoperative anaesthetic requirements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gynaecology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J]. Br J Anaesth, 2008, 100(3):397-403.
[6] Euser AG, Cipolla MJ. Magnesium sulf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eclampsia: a brief review [J]. Stroke, 2009, 40(4):1169-1175.
[7] Euser AG, Cipolla MJ. Resistance artery vasodilation to magnesium sulfat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state [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5, 288(4):H1521-H1525.
[8] Sobolevskii AI, Khodorov BI. Blocker studies of 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NMDA receptor channel [J]. Neurosci Behav Physiol, 2002, 32(2): 157-171.
[9] Kizilirmak S, Karakas SE, Akca O, et al. Magnesium sulfate stops postanesthetic shivering [J]. Ann N Y Acad Sci, 1997, 813:799-806.
一、指導思想:
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學校的工作計劃,開展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二、目標要求:
1、優化課堂教學,美術成績合格率98%以上,優秀率80%以上。
2、做好繪畫尖子的輔導工作,參加從化市以上競賽團體總分要進入前二名。
三、主要工作:
1、加強對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學習和研究,做好小學
一、二年級新教材實驗工作,把優化課堂教學作為學習《課標》、實踐《課標》成效的中心課題。
2、組織好同科教師對新教材進行研究,組織好集體備課活動,切實執行課程標準的規定,掌握新的教學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把課程標準與新教材的研究與使用聯系起來,真正做到學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3、做好“廣州市第三階段發展性教學評價研究”課題結題工作。(以“三原色”評價成果沙龍形式展示A:課堂教學評價B:學生學業成就評價C:教師發展性評價)
4、做好美術教學案例的上交評選工作。
5、參加廣州市學校民間美術特色年評比活動,以剪紙為特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剪紙教學,并做好有關申報工作。
6、完成學校藝術節各項工作和智力才藝百分百參賽工作。
7、認真做好廣州市第四屆學校少兒藝術節的有關參賽工作,爭取取得好成績。
8、參加從化市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
9、完成學校的各項宣傳美化工作。
四、具體安排:
周次
主要工作
負責人
1
參加局美術教師會議
科長
3
制訂科組計劃
科長
4
參加廣州市美術課題申報
科長
8
科組學習
科長
9
上交美術教學案例到局參加評選
科任
12
參加廣州市第四屆學校少兒藝術節比賽
科長
14
科組學習
科任
16
慶祝從化市六一書畫賽
科長
18
[關鍵詞]小學美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3-056
美術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一項基礎學科,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美術技巧的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是從美術知識與技能方面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導致美術課堂低效現象的發生。那么,如何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美術教學要貼近生活
美術與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例如,蘇少版四年級《車》一課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了解人類造車的發展歷程,并從中感悟車與人類生活之間的聯系。車作為人類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結合生活說說自己對“車”的了解。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從人力面包車、馬車、自行車、汽車說到了各種各樣的車及其特點,尤其是一些對現代汽車有研究的學生,他們興趣十足。在此基礎上,筆者再讓學生結合車的構造、功能、材質、作用等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并畫出自己喜歡的汽車。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筆者沒有就車的構造、材質、外形等做過多的講解,一切由學生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鏈接生活,不僅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且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美術學習的無限樂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光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各種問題,提高美術學習能力。
例如,蘇少版三年級《鳥與飛禽》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鳥與飛禽在形態特征、生活習性以及演變過程方面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筆者主要借助鳥與飛禽的實物圖片進行展示,供學生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鳥與飛禽在外形(頭、頸、翅膀、身體)上有什么區別;自己喜歡哪些鳥類與飛禽,原因是什么。學生認真觀察后,不僅了解了鳥類與飛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而且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學習效果顯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筆者主要從指導學生對比觀察入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鳥類與飛禽的區別,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由此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事物,使學生準確把握事物的特點,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從而為學生作畫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目的。
三、采取多元的評價方式
要想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就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美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改正錯誤,樹立學好美術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
例如,蘇少版三年級《想象中的飛機》一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欣賞、收集、研究新型飛機的圖片資料等過程,激發學生對未來社會科技領域的渴望與追求,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筆者首先讓學生欣賞多媒體圖片和自己搜集到的飛機圖片,并且要求學生說說每種類型的飛機的功能是什么。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出自己想象中的飛機的樣子與功能,并把它畫下來。在學生完成作品以后,筆者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上面。由于每個學生想象的飛機是不一樣的,他們畫出來的作品也有著千差萬別,所以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成果,并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認可。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時也會更有動力和信心。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筆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點,依據學生表現出來的水平予以相應的評價。如此一來,學生對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感受更深刻,學習更有勁,有效提高了美術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