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行業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因子分析;醫藥行業;財務業績評價
因子分析法被廣泛用于各個研究領域。王文桂研究指出,因子分析是以最少的信息丟失為前提,將較多的原始變量濃縮為少數幾個因子,用少數幾個變量去描述許多指標之間的聯系,這些變量即為因子。李璐,范勇研究認為,相比于其他財務綜合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賦予權數更加客觀,適用于同行業中不同規模和經營狀況的企業。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對我國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不僅使投資者更加直觀地考察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便于投資者進行理性投資,還可以更好地指導企業進行自身經營戰略的選擇。
1.建模
1.1指標和變量的選取
財務指標是指企業總結和評價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相對指標,是衡量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重要信息。
1.1.1資產經營獲利能力指標:銷售凈利率([X3])、銷售毛利率([X4])、總資產周轉率([X2])和主營業務利潤([X7])。
1.1.2償債能力指標:速動比率([X1])、流動比率([X5])和資產負債率([X6])。
2.2樣本選取
在樣本選取過程中遵循以下原則:(1)ST公司被剔除;(2)上市不足一年的公司不利于反映公司原本的經營狀況,所以剔除了2010年后上市的企業;(3)剔除數據缺失的企業。考慮到以上因素后,從國泰君安大智慧中隨機抽取30家醫藥上市公司為分析對象,以2011年的年報數據為樣本,本文原始數據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數據的計算利用運用SPSS18.0中的因子分析法對其財務業績情況進行分析。
2.因子分析
2.1適用性檢驗
本文使用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來判斷選取的樣本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可以得到: KMO的值為0.736,可以進行因子分析,[χ2]近似值為290.459,顯著性檢驗的值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2確定公因子
用Z分法得到標準化矩陣。從分析結果可知,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7個財務指標之間相關性較強。基于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可提取2個公共因子,如表1,它們描述原變量總方差的78.302%,可認為這2個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原來7個變量的絕大多數信息。
2.3命名因子
本文在因子分析過程中,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后,公共因子得分及綜合得分的均值為0,對表2進行進一步分析得到:
2.3.1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為第一因子,它們的載荷值分別為0.949,0.933,-0.849,載荷較大,這主要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它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可以將因子1識別為償債能力因子C1。
2.3.2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利潤為第二因子,它們的載荷值分別為0.816,-0.598,-0.596, 0.597,載荷較大,這些是反映上市公司的資金周轉能力和長足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賺取利潤的能力,將因子2識別為資產經營獲利能力因子C2。
2.4因子得分,綜合得分
C1=0.279X1+0.059X2+0.139X3+0.138X4+0.278X5-0.252X6+0.186X7
C2=0.143X1+0.498X2-0.28X3-0.28X4+0.121X5-0.125X6+0.430X7
可以看出,C2資產經營獲利能力所占比重大于C1償債能力,可見賺取利潤是醫藥上市公司的關鍵,而償債能力反映了上市公司財務安全,這兩個因子共同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
得到綜合得分函數:F=0.2085C1+0.1437 C2
從表4(見下頁)中可以看出,在償債能力方面,恒瑞醫藥、通化東寶、浙江醫藥位居前3位,通化東寶由于受很差的資產經營獲利能力因子,綜合能力僅排第4,其資產經營獲利能力遠低于平均水平,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提高其賺取利潤的能力,是通化東寶目前階段的主要任務在資產經營獲利能力方面,排名前三位的上市公司是上海醫藥、恒瑞醫藥、哈藥股份,哈藥股份由于受很差的償債能力的影響,綜合排名僅第5,應重點考慮優化資產結構,合理利用財務杠桿。
3.結論與政策建議
3.1 結論
根據上述的數據分析,我們對醫藥行業財務業績整體情況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優越的地域條件可提升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業績水平。
其次,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差別較大。
綜合分析各主因子后,位列前3名的恒瑞醫藥、上海醫藥和浙江醫藥,說明了這些企業經營業績綜合情況比較好,在行業內較有優勢,同時可以看到這三家企業在2個因子得分中至少一個位于前3名之內。但是,沒有一個公司所有因子得分排名都是在前面的,而排名靠后的三家企業, 除了少數的因子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外,其他得分都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如天方藥業,在總資產周轉率較高,但是速動比率較低,說明其在短期償債能力即企業的變現能力低,流動負債會帶來較大的企業財務風險,這些企業應盡快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償債能力來保障自身的財務安全狀況。
3.2 政策建議
從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一方面,投資者就可以更理性地進行選擇投資,另一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出因子得分以及綜合得分后,每個企業應該找出自己在行業中所處的位置,了解企業在行業中的不足與優勢,比較得分情況,深入分析,制定相應優化財務業績狀況的戰略。如從行業發展上,企業可以優化醫藥產業的產品結構,規范醫藥行業市場,抓住醫藥體制改革帶來的發展機遇;在技術研發上,建設有層次的,完善的研發體系,不斷開展相關藥品的研發與創新工作 ,緊跟科技,儲備一些新興的技術專利;在宏觀醫藥調控體制方面,應健全醫藥價格調控體制,實施人才戰略,引導醫藥產業的專業化,推進醫藥行業整體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桂.因子分析法在公司并購財務績效評價中的應用[J].企業導報,2011(1)
[2]李璐,范勇.因子分析法在外商投資企業財務評價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05(3)
[3]孫世敏,王澤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汽車行業業績評價研究[J].財會通訊,2010(2)
[4]蘇爾李,吳曉剛.數據分析方法五種[第一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摘 要] 闡述了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于醫藥行業的必要性。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依托行業優勢,緊貼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和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重點打造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平臺、《化學文摘》特色文獻館、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和“專業館、課程館、考證館”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特色館藏資源服務醫藥行業的水平。
[關鍵詞] 醫藥行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62
[中圖分類號] G250;G2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7- 0133- 03
1 引 言
高職院校圖書館是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與網絡信息等文獻資源,為師生教學科研、實驗實訓,為行業技能鑒定、繼教培訓提供信息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作為文獻信息中心與圖書情報中心,圖書館不僅是高職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行業企業培訓鑒定的服務平臺,更是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和深度對接行業、產業、企業的重要保障[1 ]。
當今時代是以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智能化、泛在化為特征的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師生和行業企業讀者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需求廣泛迫切,伴隨著3G、4G、云技術、大數據理念、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已衍變為集紙質圖書、文獻數據、特色資源庫和職教特色服務為一體的數字資源中樞和網絡服務平臺[2 ]。作為湖南省唯一一所專門從事藥品(食品)生產、質控、經管、服務及監督全產業鏈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行業高職院校,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依托行業優勢,緊貼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和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重點打造特色館藏資源,進一步提升信息資源服務醫藥行業的水平。
2 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性
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教高[2015]14號)中規定:“圖書館應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需要,以及館藏基礎和資源共建共享的要求,統籌紙質資源、數字資源和其他載體資源建設,保持重要文獻、特色資源的完整性與B續性,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搭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推廣服務平臺,面向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高等職業學校要努力成為當地繼續教育和文化傳播的中心,搭建多樣化學習平臺,開放教育資源。”根據《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建設指南》的要求:“各高職院校圖書館應依托本地區和學校特色學科專業或專題資源優勢,結合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根據教學科研的需求和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開展專題特色資源建設。長期積累以形成專題特色文獻資源優勢。”
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服務的基礎與保障,特色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面向學校、行業、企業信息服務的重點,也是體現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之一。高職院校主要為社會、為行業培養和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館藏文獻資源既要體現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又要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在經費缺乏、人才偏少、館藏規模小、技術手段和服務管理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將有限的資金集中用于建設“專而精”的特色館藏已成為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首選。其次,學科專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為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尤其是為重點、品牌、特色專業或專業群建設提供完備的文獻信息服務,凸顯學科專業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再者,高職院校依托地方經濟和行業產業,可以更好地保護優勢資源和發揚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和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文獻資源保障[3 ]。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顯得尤為關鍵、迫切。
3 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于醫藥行業的必要性
民以食為天、藥以安為先、安以質為重、質以人為本。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事關藥品質量安全,藥品質量安全更關系著國民健康、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醫藥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相結合,集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醫藥行業作為民生行業,素有“黃金行業”之稱,是典型高產出、高回報的高新技術產業,名符其實的朝陽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十大重點領域和優勢產業之一,也是湖南省“十三五”時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大重點產業、長株潭核心產業之一[4 ]。
隨著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有教師、學生及行政人員等校內用戶,同時又有了與高職院校合作的行業企業員工以及社區居民等校外用戶[5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作為湖南省一所依托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在培養行業急需、緊缺技術技能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學院圖書館更是教師學生讀者和行業企業員工知識更新、技能提升、繼教培訓的重要陣地及服務平臺。因此,建設好服務于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不僅能夠為社會、為行業、為學校培養藥學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更為產學研結合、校企對接融通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這對于拓展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內涵和職能,提升面向醫藥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提供校企深度偶聯與戰略融合的共享服務平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 服務于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內容
4.1 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平臺
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平臺大規模集成、整合了職業技能教育資源,包含國家職業標準網絡出版總庫、職業技能培訓視頻資源庫、職業技能培訓教材數據庫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試題庫。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依托該平臺,在湖南省藥學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廣泛共享這四大資源庫[6 ]。圖書館業務館員為每位學員注冊、開通該平臺的登錄賬號,學科館員與學院專業教師共同按照平臺中的國家職業標準與技能培訓大綱,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和詳細方案,將各工種(崗位)的鑒定要素與執業藥師的培訓要點融入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中,并利用該平臺的教材、視頻、試題等資源指導學員開展網絡在線培訓,這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方式極大激發了學員興趣,培訓效果顯著提高。
4.2 《化學文摘》特色文獻館
《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CA)創刊于1907年,由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編輯出版,早期出版印刷型,自1987年起開始出版光盤數據庫。CA報道了來自150多個國家用56種文字出版的16000多種期刊、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論文、圖書、專利等文獻。CA以收錄化學化工文獻為主,兼有生物、醫學、藥學等內容,每年報道的文獻量約有50萬篇。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為進一步推進特色館藏資源建設,2013年從湖南醫藥化工研究所全套引進CA這一醫藥化工領域的權威文獻,包括1907年~2001年的印刷版和2002年~2012年的光盤版,傾力打造“CA特色文獻館”,并以此為平臺,契合藥品制造與管理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我館學科館員為我院教師學生和行業企業讀者全程提供CA的查詢、檢索、鏈接和獲取服務,進一步加強了我館特色資源與醫藥行業企業的融合共享。
4.3 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
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中藥專業是我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品牌專業,2016年我院學生在全國和湖南省兩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比賽中實現三連冠,以此為契機,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全新引入的“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構建起專業化學習平臺,業務館員為我院教師學生和行業企業讀者注冊并開通數據庫的訪問賬戶,學科館員依托“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針對中藥性狀鑒別、中藥真偽鑒別、中藥調劑和中藥炮制四個競賽項目,利用該數據庫中的圖片、案例、輯要、通則等為技能大賽指導老師提供完整、詳實、準確、即時的備賽復習資源。同時,該數據庫也為我省一些中藥、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生a企業、科技公司、研究院所在校企融通、院校合作中提供了對接共享的特色資源平臺。
4.4 “專業館、課程館、考證館”服務平臺
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工作。為我院能打造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對接產業緊密、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專業和專業群,構建一個適應行業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專業課程新體系,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推進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魅力搭建“專業館、課程館、考證館”服務平臺。“專業館”為我院藥學、中藥、藥品經營與管理及食品營養與檢測4大特色專業專屬打造;“課程館”為我院藥物制劑技術、中藥鑒定技術、醫藥市場營銷及營養配餐理論與設計等12門精品課程量身定制;“考證館”為我院師生讀者和行業企業員工通過執業藥師、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中藥調劑員、食品檢驗工和醫療器械購銷員等16項職業準入考試創新構建。我館學科館員全程提供三館服務平臺的引導、推薦、篩選和咨詢服務,進一步推動了這一系列優質職教特色資源高效、精準、實時地服務于醫藥行業、產業、企業。
5 結 語
“服務行業、對接產業、校企合作、產教融通”發展模式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切入點,也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核心理念。特色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服務于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應緊抓時機、因地制宜、注重內涵,直接瞄準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彰顯高職院校圖書館有異于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獨特定位和鮮明特色,完成歷史賦予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于行業產業的職責重任與光榮使命。
主要參考文獻
[1]潘偉男,鄧水秀,舒展.導入6S管理理念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優質服務平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8):165-168.
[2]潘偉男,鄧水秀,舒展.慕課――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服務的新支點[J].情報探索,2015(3):118-120.
[3]殷新葉.專業群視角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5(5):38-40.
[4]潘偉男,鄧水秀,呂毅,等.藥學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職業能力標準體系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5(5):49-51.
[5]畢惠芳,陶姝成,董梅.面向產學研結合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庫建設研究[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15(2):10-13.
[6]潘偉男,鄧水秀,舒展,等.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在校企合作中的實踐研究[J].繼續教育,2015, 29(9):51-52.
[收稿日期]2017-02-07
關鍵詞:價值鏈 醫藥企業 戰略選擇
一、行業價值鏈的概念及構成
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波特在專業領域內最先比較準確地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在他的價值鏈理念里,他把企業的創造價值的過程分解為設計、生產、營銷、交貨和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眾多互不相同且又互相關聯的經濟活動,而這些經濟活動的總和恰好構成了行業價值鏈。波特的價值鏈理論認為企業在一系列經濟活動中所具有的某個或者某些優勢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為企業創造新的機遇和發展機會。
正是因為醫藥產品的高度復雜性和綜合性,同時又關系到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所以相關部門對醫藥產業的管理更為嚴格,有著嚴格的準入機制和準出機制。根據現實情況可以發現,相當多的醫藥企業在最開始上市的時候都是在制藥領域發展,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一部分企業逐漸面向醫藥行業價值鏈的兩端進行延伸,一些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甚至進行超前的技術研發,并在企業內部設有專業的研發機構和研發團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制藥企業面向行業價值鏈的后端進行延伸,逐漸向醫藥產品的流通領域擴展,在藥品的大量批發和零售經營等方面均有涉及。綜上所述,可以大致把醫藥價值鏈分解為主要四個階段,即藥物發現、開發、制造和銷售,其中,上述的每一個階段都包含著諸多環節,這種環節呈現出專業化的特點,而正是因為這些諸多的專業環節,共同形成了一條嚴格意義上的完整價值鏈。
二、醫藥企業戰略選擇與產業整合模式
(一)并購
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提出過相關的管理理論,他認為全球的工商業經歷著一場革命性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以合作伙伴關系為基礎的企業關系的快速增加。西方相關學者理解的企業合并和購置行為實際上就是筆者所要闡述的并購。事實上,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三種最重要的戰略方式,分別是企業的內部擴張、共同的戰略聯盟和合理的并購。由此可以看到,并購作為企業最基本的戰略之一,應當受到重視。通過企業產權的交易,并購方可以實現對相關對象的有效控制。相對而言,在實行并購的過程中,其效率是比較高的,同時前期投入的成本和遇到的風險可能性也較低。通過對一些醫藥企業并購的研究可以發現,企業實行并購的動機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為了協同經營,希望通過并購實現資源的互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擴大企業經濟規模。第二種便是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第三種是為了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尋求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一般而言,企業的并購主要有三種類型,即橫向、縱向與混合并購。通過橫向并購使得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產生規模效應,從而進一步壟斷市場,通過縱向并購使得市場上的交易費用降低,實現對市場的進一步控制,而通過混合并購則便于企業實現多種方式的的經營戰略,尋求達到減少企業風險的目標。如,2004年8月,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對河南商丘哈森藥業有限公司實施了控股,并將企業重新更名為“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對原企業水針劑產品生產能力實現了大幅度的擴大與補充。2008年5月,又全資收購了上海醫工院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進而成立起了研發、生產與營銷一體的全新的制藥企業。現如今,現代制藥已經擁有了完備的產業鏈結構,競爭優勢凸顯,業務覆蓋面廣,擁有較強的研發基礎與研發實力,但是在企業盈利上主要是通過藥品銷售來實現的。因此企業還需要對科研體系的組織結構、管理架構進行創新,釋放更多的研發紅利,并實現銷售模式的創新,將這種紅利轉化為利潤的來源。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銷售人員;激勵
中圖分類號:F426.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02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截至2013年底,根據CFDA通過官網的《2013年度食品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數據顯示,全國法人批發企業達到1.3萬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8萬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10億元的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市場份額占到了65.9%,且增長趨勢明顯[1]。2013年6月1日,新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簡稱GSP)正式實施,對醫藥企業的組織架構及崗位人員的任職資格、職責權限,倉儲、運輸環境,采購、運輸、儲藏環節等做了精細化、科學化規定,使藥品經營企業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經營更加合理、合法、合規。
對醫藥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而對中小型醫藥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規范化過程中能否贏得競爭優勢,是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目前,中小型醫藥企業呈現數量多,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的特點。因發展歷程短,發展迅速,企業管理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員工整體呈現的狀態是企業認同度低、員工流失率高、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工作懈怠等特點。銷售人員作為企業的核心工作人員,是企業整體業績的保證,也是企業收入最高、最被重視的成員,但是仍然處在工作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發揮、企業認同感低的狀態,而對于那些優秀的銷售人員流失率也較高。且銷售人員掌握大量客戶資源,一旦流失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研究設計出一套既能有效激發銷售人員工作積極性,又能夠滿足銷售人員多層次需求,增加企業認同感的激勵機制,才能擺脫中小型醫藥企業對銷售人員既使用卻不重用,既信任卻又提防的狀態,企業和員工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工作效率上來,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成長。
二、案例分析――以海南裕鑫昌藥業有限公司為例
(一)概況介紹
這是一家專業從事藥品批發的企業,注冊資金人民幣貳佰萬元,倉庫總面積:4000m2,員工120余人,其中銷售人員45人,占總人數的37.5%,經營近千個品種規格的藥品,年營業額近2億元,五年前通過GSP認證。目前銷售人員以底薪+提成的方式計薪,同時公司特別注重與員工的感情交流,高層領導經常找時間與員工溝通交流,喝茶聊天,盡可能多的了解員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并予以解決。但是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仍然深感銷售人員尤其是資深銷售人員的積極性明顯下降。
(二)銷售人員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企業整體發展缺少行之有效的整體戰略規劃及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戰略規劃是企業整體發展的謀劃,決定著企業如何發展,朝哪個方向發展。人力資源戰略規劃則是在企業整體戰略規劃指導下,確定人力資源的管理體系,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中小型醫藥企業的發展往往是在市場競爭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起來的,市場的變幻莫測使得經營者無暇顧及規劃,甚至是無法按照自身意志的發展確定規劃,久而久之,規劃顯得不切實際,因此往往不重視戰略規劃的制定,很多都是憑借著直覺盲目發展。與此相配套的人力資源規劃更是缺乏,人力資源管理則是缺人則招聘,人多了就裁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阻礙了企業的未來發展,降低了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2.員工缺少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中小企業受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在發展員工方面經常表現為力不從心。根據《2014年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研究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行業平均毛利率為6.7%,平均利潤率為1.7%,且回款周期相對較長,一般為3~6個月以上。因此,中小型醫藥企業資金壓力較大,受到自身發展的制約,員工發展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一方面,針對銷售人員個人發展相適應的培養培訓機會較少,一般培訓都是針對市場開發、產品介紹、營銷技巧等。另一方面因人力資源管理的不規范,導致培訓機制缺失,員工沒有一個預期的發展目標。另外,員工的職業發展也體現在企業內部晉升方面,而中小型藥業企業因公司規模限制,銷售人員升遷渠道有限,因此,經常出現優秀銷售人員跳槽或另立山頭的局面。
3.激勵方式單一[2]。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藥業企業對銷售人員的激勵方式比較單一,除了經濟性激勵外很少出組合拳。單純的經濟性激勵對新入職的員工激勵作用還是不能忽視的,但是對于那些資深銷售人員,有穩定的客戶群體,穩定的提成保障之后,銷售的積極性明顯下降。按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銷售人員工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增加收入所帶來的刺激和滿足遠低于付出超額勞動所帶來的成本,這時候增加工資收入、提成比例并不能如預期所料增加銷售人員的積極性。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將會由初級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進一步提升為情感、價值、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
4.缺少完善的薪酬體系。“底薪+提成”的薪酬體系,以強調當前業績為主,忽視了員工綜合能力、長期效益、企業忠誠等方面的價值,太過功利化、太過強調經濟性報酬。雖然經濟性報酬會在短期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是經濟性報酬不是萬能的,非經濟性報酬對員工的激勵是中長期的,才是最根本的。中小型企業缺少系統化的薪酬體系,雖然也將工資總額劃分出許多功能,比如學歷工資、司齡工資等,但整體薪酬設計還是過于簡單,工資水平的確定也沒有經過市場調查,隨意性較大。合理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水平,可以使員工有一種安全感和對預期風險的心理保障意識,從而增加對企業的歸屬感和信任感。[4]
5.企業文化缺失。企業文化的建設對員工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的作用,形成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同時優秀的企業文化無形中是對員工起著激勵和鼓舞的作用,能夠調動與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人們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增強企業的整體執行力。而中小型企業因為發展歷程短,整個發展過程中主要精力都放在業績提升上面,對于這一有效管理手段缺少認識和應用。即使有企業文化,也只是口號式的,真正使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建立改變員工行為方式甚至思想方式的企業文化尚未出現。
正是由于企業文化的缺失,使得員工缺乏安全感、歸屬感、使命感,員工不認為自己的事業與公司是命運共同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較重。
(三)構建銷售人員有效激勵機制的對策建議
1.樹立戰略意識。中小企業應從思想上重視戰略規劃的制定,戰略規劃的制定不是大企業的專屬,中小企業仍然重要,甚至更為重要。清晰的市場定位,明確的發展目標,既定的發展方針,有效地競爭策略等等,都是中小企業靈活應變市場變化,增強競爭力的有力法寶。同時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正是因為市場的變化性才凸顯人力資源戰略規劃制定的重要性,使人力資源的培養和使用不與企業發展南轅北轍。
2.關心關愛員工,樹立企業與員工共發展的理念。拋棄原來雇傭思想,與員工建立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心理契約,并在企業管理思想中體現。一是建立與員工職業發展匹配的培訓體系,比如建立以增強崗位適應性為目的的職業資格培訓、專業知識培訓,以增加工作挑戰性為目的的多崗位培訓,以增加個人綜合素質為目的的個人綜合能力培訓、學歷提升培訓等的立體培訓體系,應用于不同時期不同需求的員工。二是建立員工晉升通道,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限制,企業內部晉升渠道短,可選擇余地少,企業可設置多階梯職業生涯模式,以滿足員工自我實現需要。
3.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扮演及其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僅因為它是作為薪酬管理的主要依據,還是企業選拔、使用、裁撤人員基本依據。同時績效考核對員工個人的成長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因此設置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績效考核體系,才能有效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
一是從宏觀上制定科學合理的組織目標、部門目標、個人目標,為員工指明努力的方向。二是組織內部優化業務流程,使“目標設定-方案制定-績效培訓-績效輔導-績效實施-績效反饋-績效改善”等各個環節有效實施,形成閉環。三是科學合理制定個人績效考核指標。使績效考核從單純注重個人短期業績,擴展到對個人能力、態度、潛力等的考察,為企業真是培養人才。
4.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工資屬于保健因素,即屬于容易引起員工不滿,進而影響工作積極性的因素之一。合理的薪酬體系包括體現外部公平、內部公平、員工公平的工資水平以及合理的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薪酬結構,提升員工的工作滿足與激勵公平性,為企業創造更優異的績效。
決定薪酬水平高低的因素不僅僅使工作業績還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等。并且重視福利對員工的影響,除了國家法定福利之外,應適當根據本企業員工的特點增加福利形式,以滿足員工的需求。同時,為了體現與企業共發展理念,除短期薪酬外,應考慮期權、股權、干股等多種報酬形式,激發員工工作原動力。
5.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加強人文關懷。因醫藥企業本身的特點,GSP本身對企業環境有很詳細的要求和規定,但是企業仍然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工作期間身心愉悅。在企業環境方面,可以引入5S現場管理法,給員工營造一個整潔有序的環境。在豐富業余生活方面,因為藥業企業工作緊張,休息時間有限,可以定期舉辦各種體育比賽,定期安排體育鍛煉,設置職工活動室、安排鵲橋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感情,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在提高員工思想覺悟方面,可以開展公益活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影響,有助于激發員工愛國,愛司,愛家人的正能量。通過系列措施達到凝聚人心、激昂士氣的目的。
三、結語
隨著國外醫藥企業進軍中國市場,以及國內大型醫藥企業的擴張,中小型醫藥企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殘酷,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市場占有率是不可忽視的指標,因此有效激發銷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降低離職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銷售人員的激勵機制顯得非常必要,企業應不斷轉變觀念,不斷實踐探索,希望本文的觀點和建議能夠對企業管理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2015-2016年中國藥品批發企業100強及藥品零售市場發展特點分析.
[2]王琦.成長期中小企業核心人才的激勵模式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08,1(22).
[3]王晉.中小型醫藥企業銷售人員激勵機制現狀及優化建議[J].經驗管理者,2013,11.
[4]麥斯特企業管理研究中心.薪酬設計與管理[M].經濟日報出版社,2004(3).
關鍵詞:洗液一號;陰道炎;抑菌;抗炎;止癢;皮膚毒性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6―0038―03
洗液一號是攀枝花市中心醫院用于臨床多年治療婦女陰道炎的院內制劑。為了探求洗液一號的主要藥理作用及客觀評價其安全性,對洗液一號進行了體外抑菌、抗炎、止癢等藥效學及皮膚、粘膜毒性的實驗研究,現報道如下。
1材料
1.1動物ICR封閉群小鼠,體重(21±2)g,動物級別;清潔級,合格證號:云衛動管9806號。SD大鼠,體重(190±20)g,動物級別:清潔級,合格證號:云衛動管1305號。家兔,體重1.9~2.1kg,動物級別:普通級,合格證號:云衛動管0001208。豚鼠,體重250~300g,動物級別:普通級。均由昆明醫學院重點實驗室及動物科提供。
1.2藥物及試劑洗液一號,濃度67%,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提供,批號:20010411。臨床用量用法:150ml/次,溫水稀釋至500~1000mI(含原生藥8g/m1),每日3次,外洗。潔爾陰,四川省成都思威公司制藥廠,批號:010703;二甲苯,汕頭市達濠精細化學品公司,批號:20000802。
1.3儀器電子分析天平,型號:BOSCH―SAE200,德國;足跖容積測量儀(自制)。
2方法
2.1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以供試品無菌取藥lml(潔爾陰原濃度,洗液一號67%濃度),用無菌肉湯lml作倍比稀釋,采用液體試管抑菌法(檢測管8支,藥物對照管1支,細菌對照管1支),加入菌量0.1ml(3X106/m1),培養18小時,然后將以上培養物分別定量轉種至瓊脂平板中培養18小時,觀察記錄實驗結果。
2.2洗液一號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 參照文獻,將50只小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各組分別為:對照組(蒸餾水);潔爾陰組(30%);洗液一號高、中、低劑量組(67%、34%、17%,)。實驗當日各組小鼠右耳前后兩面涂藥一次(O.1m1),對照組涂以等量蒸餾水。1h后各給藥組以蒸餾水洗去藥液,用于棉球擦凈。采用二甲苯(25μl/每耳)致小鼠耳廓腫脹法,觀察記錄各組小鼠左右耳片重量,計算腫脹度(即左右耳片重量之差值),并求出抑腫率。
2.3洗液一號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參照文獻將50只大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分組同方法
2.2。涂藥前以改良容積法測定各組大鼠右后足(踝關節以下)體積,然后各組大鼠右后足跖部涂藥0.2mI/只,對照組涂以等量蒸餾水,1h后給各組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角叉菜膠(0.05ml/只)致炎,同時再涂藥一次(對照組仍涂以等量蒸餾水),分別于致炎后1、2、3、4、5h用改良容積法測量各組大鼠的右后足體積。計算腫脹度(即致炎前后足跖體積的差值),并求出抑腫率。
2.4洗液一號對磷酸組織胺致豚鼠搔癢作用的影響參照文獻將豚鼠隨機分為4組,每組8只。分組同方法2.2。于試驗前一日將各組豚鼠右后足背剪毛,分別外涂相應藥物或蒸餾水(0.1ml/100g)。試驗當日用砂紙擦傷豚鼠右后足背部剪毛處,面積約2cm2,局部再次涂相應藥物或蒸餾水(0.1ml/100g)。10min后,用0.1%磷酸組織胺分別滴在各組豚鼠的創面處(0.05ml/只/次),此后每隔3min滴一次,直至出現豚鼠回頭舔右后足擦傷皮膚動作為止。記錄并比較各組涂抹組織胺次數及致癢閾(最后出現豚鼠回頭舔右后足時所給予的磷酸組織胺累積用量)。
2.5皮膚急性毒性試驗體重(20±2)g小鼠,雌雄各半。參照文獻,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洗液一號給小鼠一次皮下注射給藥(試藥劑量范圍:20~160g/kg;組距:1:0.5943;給藥體積:0.1m/10g),連續觀察7天內動物毒性反應及死亡情況,并用點斜法計算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
2.6皮膚長期毒性試驗體重(155±10)g大鼠,雌性。參照文獻,設高、中、低3個劑量組,每組動物30只。高、中、低三個劑量濃度分別為200%、100%、20%(該濃度相當于臨床推薦用藥濃度的10、5、1倍)。洗液一號給雌性大鼠皮膚、粘膜(、陰道、會陰、周圍)涂藥,連續涂藥21天(為臨床驗證用藥周期的3倍)。
2.7皮膚刺激性實驗1.9~2.1kg家兔8只,雌雄各半。參照文獻,隨機分為完整和破損皮膚2組,采用同體自身對比法,用賦形劑作對照,觀察67%洗液一號Iml外用對家兔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的刺激作用。
2.8粘膜刺激性實驗參照文獻將1.9~2.1kg雌性家兔,隨機分為受試組與對照組,每組4只分別陰道注入洗液一號和滅菌生理鹽水(0.2ml/只/次),每隔1h1次,共計5次。觀察其有無全身毒性反應。24h后處死家兔,肉眼和鏡檢觀察陰道粘膜有無充血和水腫等反應。如有死亡則對主要臟器進行病理檢查。
2.9主動皮膚過敏實驗(ACA),將250~300g豚鼠30只隨機分為3組,受試藥(67%洗液一號)組、陰性對照(清潔飲用水)組及陽性對照(2、4二硝基氯代苯)組,每組10只,雌雄兼用。進行致敏與激發試驗(受試區3X 3cm2,受試物量為0.2m1)。按皮膚過敏反應評分標準對皮膚紅斑、水腫進行評分。計算致敏反應發生率。按皮膚致敏性評價標準對皮膚致敏性進行評價。
2.10統計方法采用SPSS8.0統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
3結果
3.1最低抑菌濃度(MIC)測定洗液一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變形桿菌抑菌作用效果尤為顯著,MIC與潔爾陰接近。結果見表1。
3.3洗液一號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洗液一號高、中低劑量組能明顯抑制角叉菜膠所致的大鼠足跖腫脹,與陰性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3.4洗液一號對磷酸組織胺致豚鼠瘙癢作用的影啊 潔爾陰組能明顯提高豚鼠致癢閾,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
性意義(P
3.5皮膚急性毒性試驗洗液一號小鼠皮下注射給藥,測得其LD50=77.45g/kg,LD50的95%可信限為63.21g/kg~94.88g/kg。相當于臨床推薦成人外用量1.67g/kg的46倍。本品臨床應用為皮膚、粘膜外用劑,吸收至皮下者極少,故可認為本品外用安全低毒。
3.6皮膚長期毒性試驗全部動物健康存活,生長發育和行為活動未見明顯異常反應。體重隨時間的推移各組均相應增加。血液學、血液生化學檢測的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心、肝、脾、肺、腎、胃、腸、腎上腺、甲狀腺、胸腺、子宮、卵巢和涂藥部位皮膚、粘膜等重要臟器組織,肉眼觀察未見異常,病理組織學檢查亦未發現毒性損害。各組間臟器系數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停藥2周后可逆性觀察,未發現遲緩性毒性。3.7皮膚刺激性實驗該藥液對家兔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均無明顯刺激性。
3.8粘膜刺激性實驗未見全身毒性反應,肉眼觀察未發現陰道分泌物、粘膜充血及水腫反應,刺激反應評分均為0,病理組織學觀察亦未見異常的病理改變。
3.9主動皮膚過敏實驗(AcA)洗液一號外用未引起豚鼠皮膚過敏反應。
4結論
洗液一號具有抑菌、抗炎、止癢作用。臨床外用劑量安全。
5討論
關鍵詞:制藥行業,工藝管道,安裝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310(2015)11-002-044
前言:管道施工工藝的完善是保證固體制劑以及生物制劑的系統裝置可以順利運行的一項基礎條件,由于系統都是由工藝管道以及設備組成的,系統需要完成排污、情節、殺菌消毒才可以進行生產,近年來,只要工藝管道的安裝顯現出了極大的優勢,減少工期的延遲,同時也提高了安裝效率。下面主要對制藥行業工藝管道安裝過程中需要注重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制藥行業工藝管道樣件的制作方面
焊接進行之前,必須預先制作一個焊接樣件,樣件材料一定要與需要安裝配件的材料一致。雖然316L不銹鋼其硫含量的范圍嚴格的控制在標準之內,但隨著電流的變化,依然存在著焊接滲透變化的危險。所以,一個成功的產生樣件可以證明裝配機械其合理性以及焊工熟練程度。
第一個樣件被叫做“試樣”,焊工將以此樣本作為參考“試樣”。樣品焊縫必須產生真正的連接,而不是只卷邊形成在管表面上,以確定該設備和操作的合理性。焊接后,焊工用不銹鋼刷除去外部氧化物層,毛刺和尖角。在采樣結束后,樣品由檢驗人員來檢測。
2.制藥行業工藝管道壓力測試方面
對于壓力測試必須要在管道安裝執行操作之前進行,應事先確保目標管段的質量通過檢測,除了管道涂層以及絕熱之外,其它的供需必須全部完成。在管道周檢期限之內,應做好壓力表的校驗、檢查,確保儀器的精度高于1.5級,壓力表其滿刻度,應當設置在所測最大壓力的2倍左右。對目標壓力測試管道來講,應該采用盲板將它與其他沒有關系的系統分開,同時對安全閥以及儀表原件等進行拆除,并準備2個以上的壓力表。另外,在管道試壓時,應將管內所存氣體排干凈,并且如果需要超聲射線進行檢測的管道,要在檢查部門通過檢驗,經批準后,才能正式試。
3. 制藥行業工藝管道現場焊接方面
對于制藥行業的管道現場焊接,第一,應當對焊接材料進行規范,保證點焊,焊接技術,可完全滿足實際的設計和施工要求,如果通過根部定點固焊,焊縫位置必須事先進行全面檢查,及時對各種質量缺陷進行處理。對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埋弧自動焊的施工,必須事先進行系統測試后,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并適當對焊接參數進行調整。在每個焊接管段的具體焊接過程中,必須注重對起弧以及收弧位置的觀察,以確保有足夠填滿弧坑才能收弧。
在對上述的所有工藝進行滿足的前提下,所有的焊縫,應該盡可能的連續操作,如果有中斷焊接,在焊接工作繼續的時候必須確保作業面上沒有裂紋。對于有質量缺陷,必須全面檢查,借以確定適當的治療措施,再修復,同一個不穩返修的次數不得多于3次。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開放的操作施工過程中,會調入管件內部一些鐵屑,因此,在管道安裝之前進行開放式操作,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有關規定,來確定部件焊接的位置。節流孔板的安裝過程,不但需用砂光機,砂紙等將孔板法蘭的焊縫內部打磨光滑,并應能保障管線從上到下直管部分其長度要充分的滿足整體需求。形成一個更高清潔度管道系統。這些生產優秀的生物制藥產品是必不可少的。
4. 制藥行業工藝管道酸洗鈍化處理方面
不銹鋼的生產過程中熱處理容易造成金屬表面形成氧化,借以生成氧化鉻膜,因此,鐵中的鉻含量會嚴重下降。焊接的時候,由于鈍化層的瓦解,帶走阿城熱影響區以及焊縫處所有元素被打亂重拍,不容易再生成鈍化膜,借以造成焊縫表面鐵含量提高,鉻含量下降。系統運行之前,倘若不經過鈍化處理,就很容易因為腐蝕生成鐵銹。進行酸洗鈍化其主要目的在于除去不銹鋼其表面的游離鐵和其他污染物,促進同種鈍化膜的生成。
焊接的過程中,必須盡量避免活著除去不銹鋼表面由于回火生成的氧化鐵和氧化鉻。即便輕微回火,進行鈍化處理后也不容易徹底清除。由于鈍化其影響的深度僅為50A,但是回火深度卻高于400A。雖然鈍化容易導致焊縫回點蝕電位的提高,這說明在鈍化過程中有利于恢復焊接造成的耐蝕性,但是,在回火鈍化膜被腐蝕的時候,首先會發生于熱影響區。
利用機械的研磨,氫氟酸溶液,硝酸溶液或者膠黏物進行酸洗也可以對焊縫和其熱影響區回火氧化物進行清楚。此項處理能夠出去回火下面部分的金屬,但是,與此同時,也容易帶來鉻含量的降低,因此,在耐蝕性有效的恢復的同時,也會造成不銹鋼表面的粗糙狀況,所以,在進過這項處理之后,還需要對不銹鋼表面進行拋光以及鈍化。利用手提式電解油可以出去回火氧化物,與此同時,也能夠避免對表面的影響,但是,由于金屬被出去,容易造成尺寸上的改變。
在制藥行業工藝管道的安裝當中,最有利于保持管道系統的耐蝕性的切合實際的措施就是進行自動焊接的時候利用高純度氬氣,利用此法有利于阻止可見回火變色生成,借以表面污染系統的形成。
鈍化處理作為一項關鍵的步驟,對于不銹鋼系統的腐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利用鈍化劑可以有效的阻止鐵的吸附,有利于游離鐵被系統沖走。利用檸檬酸作為鈍化劑,可以使表面的鐵和鉻達到最優效果,對比硝酸等無機酸,具有污染小,安全性高的特性。但是,在整個酸洗鈍化的過程中,依然沒有辦法克服自動焊接過程中由于不當充氣帶來的損害。
總結:
綜合以上,本文通過對制藥行業工藝管道安裝過程中所需要注重的方面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對于實際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可以為現實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工藝管道的安裝管理探究,李強 - 《科技研究》 - 2014 .
2. 化工工藝管道安裝的質量控制問題研究,王冰,李治艷 - 《大科技》 - 2012 .
3. 談提高工藝管道安裝速度的工程實踐,姜其山,管道工 - 《科技研究》 - 2014 .
4. 制藥工程GMP車間工藝管道安裝的探討,蘇永全 - 《中國化工貿易》 - 2015 .
藥管局局長瑪格麗特?漢伯格說,藥管局傾向于讓食品制造商“自愿”減鹽,但可能以合伙關系參與行動,幫助民眾逐步減少食鹽攝入量。
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藥管局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藥管局正綜合考慮食品制造商和研究人員的意見,準備逐步把民眾口味調“淡”。
美聯社評論說,這一做法意在幫助消費者和生產工藝逐漸適應“新口味”。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不少食品生產商宣布“自愿”減鹽。
不少食品健康研究人員認為,如果藥管局能夠出臺行業規范,減鹽效果將更加明顯。
解讀/魯灣
美國人為什么對減鹽弄出這么大的動靜?因為醫學調查證明,高血壓病和食鹽過多有關聯。有人做過調查發現,剔出其他因素,每天每人食鹽7克,高血壓患病率為6.9%,增加到10克,患病率為8.6%,而增加到26克,患病率則急劇增加到39%。美國人食鹽過多主要來源于加工食品和飯店,國人食鹽過多,不僅來源于加工食品和飯店,也來源于家庭。所以,我國高血壓患者世界第一,據新華社2009年12月報道,這幾年我國高血壓患者逐年增多,已達到2億人。高血壓是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心腦血管疾病又是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減鹽就成了健康的關鍵。
鹽,從開天辟地就和動物的生存密不可分,“白鹿飲泉”,“羝羊舔土”,記載的都是動物的生理本能。《本草綱目》認為鹽在“五味之中,唯此不可缺”。千百年飲食實踐告訴我們,鹽乃“百味之母”,無鹽則百味皆無。所以自古鹽和鐵成為統治者手中威權的象征。怎么突然嬗變成百病之源了呢?所以,也有人打抱不平,如美國鹽研究所就發出不同聲音,認為“人體攝入的鹽多,排出的也多,不存在過量說法。”
關鍵詞: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共同前沿函數;共同技術比率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17)04-0154-07
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成為全球新的趨勢。2015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市場和最大的碳排放量國家。我國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SO2和COD排放減少8%,CO2減少17%;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大幅度提高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水資源以及建設用地消耗,大幅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并逐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結構轉變是未來實現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文獻綜述
數據包絡分析(DEA)由于能夠提供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標,因此被廣泛運用到能源效率分析。然而,許多文獻[1-2]都是基于徑向效率測度方法,由于忽略了松弛變量,導致估計出來的能源效率值過高[3]。為了克服這個問題,Tone(2001)[4]在DEA中引入基于松弛變量的測度方法( Slacks Based Measure,SBM)測度技術效率,這種方法具有非徑向、非導向的特點。Zhou et al.(2006)[5]將非期望產出納入到SBM模型對環境效率進行測算。最近的一些文獻都采用SBM方法測度中國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和碳生產率[6-7]。
盡管相關研究在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一個最基本的限制,就是都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之間的生產技術存在區域異質性,因此測度出來的能源效率值是有偏的[8]。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均衡,工業發展差異較大,因此不同省份之間存在生產技術上的差距。因此,假設所有的省份都具有相同的生產技術,相對過于嚴格。而“共同前沿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一些研究已經將共同前沿方法納入到方向性距離函數(DDF)框架里面[9-10]。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SBM和共同前沿方法相結合測度考慮地區異質性的中國工業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
二、研究方法
(一)非期望產出的SBM模型
本文將每一個省的工業行業視為生產決策單元(DMU),由此構造中國30個省市每一個時期的生產前沿面。根據Fre等(2007)[11]的思路,假設每一個地區使用投入要素
。
根據Tone Cooper 等(2001)[12]提出的SBM處理方法,中國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測度的SBM模型如下:
b0表示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要素;ρ*為目標函數;λ表示投入要素權重的列向量;s-、sg、sb分別表示各項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指標的松弛向量;m、s1、s2分別為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的個數。當投入和產出約束越松弛,即s-、sg、sb的值越大,則決策單元的效率值就越低。當s-=0、sg=0、sb=0時,決策單元的效率值ρ*=1,表示決策單元SBM有效,處在最優解情況下。否則決策單元無效,還可以通過改進,達到最優效率。
(二)Meta-frontier 生產函數
由于我國不同省域之間存在異質性,因此各地區面對的生產前沿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此時,如果繼續使用總體樣本進行工業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評價,將無法真實反映各省區的工業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針對這一現象,Battese等(2004)[13]提出共同邊界生產函數( Meta-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的分析框架,其主要思想是:首先依據一定標準將DMU劃分為不同的群組,然后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SFA)界定所有DMU的共同前沿和各組DMU的群組前沿,測算出共同前沿技術效率和群組前沿技術效率,接著比較兩者之間的技術缺口率(Technology Gap Ratio,TGR)。
后來,Battese等(2004)[13]、O’Donnell等(2008)[14]進行了改進,用DEA方法取代了隨機前沿分析方法(SFA),并采用線性規劃法構建了共同前沿和群組前沿,并將共同前沿技術效率分解成群組前沿技術效率(Group Technical Efficiency,GTE)和共同技術比率(Meta-technology Ratio,MTR)兩者的乘積。包含了非期望產出的共同前沿技術的集合為:
能夠生產出
其中,x、yg、yb分別表示投入向量、期望產出向量和非期望產出向量。與之相對應的生產可能性集定義為:
根據經典效率理論,此時共同技術效率等價于共同距離函數,其函數形式可以表示為:
同理,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劃分,將我國劃分為東、中、西三個群組(i=1,2,3),DMU所在的群組技術集合為:
能夠生產出 群組所對應的可能性生產集為:
等價于群組技術效率(Group Technical Efficiency) 的群組距離函數為:
由于共同前沿技術是群組前沿技術的包絡曲線,滿足 共同前沿框架下的共同技術比率(MTR),也叫做技術缺口率(TGR),反映的是群組前沿跟共同前沿技術水平之間的差距。共同技術比率(MTR)越大,說明群組前沿技術越接近共同前沿技術水平,即實際生產技術效率(水平)越高。反之,則說明實際生產技術效率(水平)越低。其表達式如下:
進一步可將代表潛在生產技術水平的共同技術效率(MTE)分解成代表實際生產技術水平的群組技術(GTE)和共同技術比率(MTR)兩者之間的乘積:
為了分析不同地區生態能源效率差異的內在原因,進一步挖掘各地區生態能源效率提升潛力,借鑒Chiu(2012)的做法,將各省份共同前沿下的生態全要素能源利用無效率(IE)分解為技術差距無效率(TIE)和管理無效率(MIE)兩個部分。
其中,TIE代表的是不同省份之間由于生產技術上的差異所導致的無效率,MIE表示的是一個地區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內部管理能力差異導致的無效率。
(三)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按照上述理論方法,考慮到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獲得性,本文選取剔除以及港澳臺地區以外的中國大陸地區30個省市工業部門2004-2014年包含了生產要素投入、期望產出和非期望產出的原始數據。數據來源主要有歷年的《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EPS數據庫以及國泰安金融數據庫。相關數據的處理如下:
1. 期望產出。考慮到污染排放總是貫穿于工業生產的全過程,因此本文選取工業總產值作為期望產出,并用以2004年為基期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進行平減。由于從2013年開始,《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改為《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不再公布工業總產值的數據, 因此分別利用2012、2013、2014年與2011年“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計算。
2. 非期望產出。本文選取CO2、工業SO2和工業COD排放量作為非期望產出。(1)由于CO2排放主要來自化石能源燃燒和水泥生產。因此本文根據IPCC(2006)和杜立民(2010)的計算方法對CO2排放量進行了測算。(2)工業SO2和COD排放量從EPS數據庫可以直接獲取。
3. 要素投入。本文要素投入主要考慮資本、勞動和能源投入。資本投入:首先采用固定資產投資原值減去累計折舊的差值,再以2004年為基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對差值進行平減,最終得到工業部門固定資產投資凈值作為固定資本存量的替代變量。勞動投入:選取工業行業職工年平均人數來表示。能源投入:選用地區能源消耗總量來表示。
三、省際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測算結果與分析
表1是在共同前沿和群組前沿下2004-2014年我國30個省市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測算結果。可知,我國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總體偏低,區域差異比較明顯。在共同前沿下,各群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值(MTE)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其值分別為0858、0614和0482。這表明,如果采用潛在的最優生產技術,東部地區還有142%的效率提升空間;同理,中部和西部地區仍將分別有386%和518%的效率提升空間。從具體群組來看:(1)在東部地區群組中,平均群組技術效率表現最佳的是北京、上海和江蘇,這三個地區對應的GTE值和MTE值都達到1000,達到生產的最優狀態;表現最差的三個省份分別是遼寧、河北和海南,其對應的GTE值和MTE值都相等,分別為0712、0661和0625。這表明將環境因素納入生產效率衡量框架之后,無論是與東部地區群組前沿最優生產技術還是與共同前沿最優生產技術相比較,這三個省份在生產上都仍有288%、339%和375%的效率提升空間。同時,東部地區的GTE值和MTE值差距均為零,表明東部地區本身就代表先進能源利用水平。(2)在中部地區群組中,群組前沿效率值均大于共同前沿效率值。與群組前沿生產技術相比較,吉林的GTE表現最佳達到1000 ,而表現最差的山西僅為0559,說明山西在生產上還有441%的效率提升空間。同理,與共同前沿生產技術相比較,吉林和山西兩個地區分別有322%和595%的效率提升空間。(3)在西部地^群組中,群組前沿效率均大于共同前沿效率值。與群組前沿生產技術相比較,陜西GTE值表現最佳達到1000,而表現最差的寧夏在生產上還有362%的效率提升空間;而與共同前沿生產技術相比較,兩個地區則仍分別有473%和609%的效率提升空間。
注:所有均值為幾何平均。
注:所有均值為算數平均值。
共同技術比率(MTR)反映了特定群組技術水平與潛在共同前沿技術水平之間的缺口。當MTR越大,表示DMU的實際技術水平越接近共同前沿最優技術水平。由表1可知,三大群組的MTR均值從高到低的排列同樣是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其中,東部地區的MTR平均值都達到了1,表明東部地區的技術水平基本上代表共同前沿最優技術水平,內部不存在技術差距,因此未來東部,如河北、遼寧和海南等地區要著重提高群組前沿下的能源利用效率,充分挖掘節能潛力。中部地區MTR值為0735,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因此縮小技術差距,是提高生態能源效率的關鍵。西部地區MTR值僅為0560,在三個地區中最小,結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技術效率低和技術差距大已經成為西部地區提高生態能源效率的兩個重要因素。
為了進一步分析三大地區生態能源效率差距擴大的根源,挖掘生態能源效率提升的制約因素,本文分析了30個省市共同前沿下的生態能源利用無效率(IE)以及技術無效率(TIE)與管理無效率(MIE),具體分解結果見表2。其中東部地區11個省市的TIE值均為0,而MIE均值為0148,說明東部地區擁有最好的生產技術和經濟發展環境,能源利用無效率都是因為管理無效率造成的,東部地區未來應該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中部地區一方面MIE值在三個群組中最大,達到0166;另一方面TIE值對整個中部群組能源利用無效率的貢獻率達到了591%,因此中部地區未來要同時要考慮改善技術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雙重任務。西部地區MIE值在三個群組中最小,僅為0139,而TIE值最大,達到0379。其中,TIE值占到整個能源利用無效率的733%,可見西部地區相對來說能源利用技術嚴重落后,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技術環境,積極吸收和引進東部地區先進生產技術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中之重。
四、 中國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指標選取
上面已經通過Meta-frontier方法獲得各個地區的群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值和共同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值,但是哪些因素影響地區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仍然值得進一步討論。在參考相關研究[14-15]的基礎上,本文主要選擇以下幾個主要影響因素:產業結構(indus)采用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來表示;對外開放程度(open)用地區進出口總額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表示;研發投入(rd)采用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來表示;環境規制(er)采用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來表示;政府干預(gov)采用政府財政支出占地區gdp的比重來表示。
(二)模型設定與實證分析
由于共同前沿方法測算出來的效率評價值均介于0-1之間,所以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會導致參數估計有偏誤。為了克服以上結果,本文采用Tobit截斷回歸模型,分析外部環境變量對生態能源效率所產生的影響。模型構建如下:
其中,yit為第i個省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解釋變量xit為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響因素,β為待估參數,υit~N(0,σ2)表示隨機效應,εit~N(0,σε)表示隨機干擾項。
利用上式,先后采用混合回歸和隨機效應回歸分析各變量對共同前沿生態能源效率的影響,最終決定采用隨機效應的面板Tobit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注:*、**、***分別表示10%、5%、1%的顯著性水平。
產業結構對全國和三大群組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影響均為負,即工業增加值比重越高,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越低,這反映出我國當前工業發展仍然處于高能耗、高污染排放階段,工業比重的上升對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其中產業結構對中部地區影響最大,達到- 1012,其次是西部- 0681,而對東部地區影響并不顯著。說明,過去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是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工業的快速發展;而東部地區由于過去一直不斷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追求綠色增長。因此未來,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是提高我國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關鍵。
對外開放程度對全國、東、西部地區顯著為正,而對中部地區并不顯著。這是因為擴大對外開放會帶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可以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降低單位產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將國外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轉移到內地,成為外資的“污染天堂”。根據實證結果可以發現,從全國來說提高對外開放程度能帶來顯著的正向作用;而從局部來說,中部地區在加快對外開放的同時,應該進一步提高外資進入門檻和環境管制要求。
研發投入對中西部地區顯著為正,而對東部地區并不顯著。具體而言,全國、中、西部的研發投入每增加一個百分點,MTE分別增加4210%、4401%和2130%。這可能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地區工業研發實力較為薄弱,因此研發投入的邊際產出績效較高,研發投入能夠對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環境規制對全國以及三大群組的影響較為一致,都是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可能是跟指標選擇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完成額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有關。一方面,工業污染治理是屬于環境保護的“末端治理”,并未對生產過程和生產環節產生直接的影響,因而不會直接提高工業企業的生產技術;另一方面環境規制越嚴格,意味著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完成額越高,因此企業用于生產和研發的資金相對減少,由此產生的“擠出效應”,限制了企業規模擴大和技術提高,不利于工業企業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選擇有效的環境規制工具,制定合理環境規制執行標準,才能有效提高我國各地區的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
政府干預對生態能源效率的提高均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許多以往的研究結果都認為,政府干預越大越容易出現權力尋租,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從而降低能源的使用效率。而本文的研究跟以往的研究結論不同,這可能是由于本文在測算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過程中,同時考慮了工業SO2、CO2和 COD三種環境要素,這與以往沒有考慮環境因素或只考慮其中一種環境因素所得出的結果不同。其次,能源消費產生的環境污染具有負的外部性,需要政府的引導干預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節能減排。最后,企業生產需要的一些綠色技術也需要政府的介入才能更好地推廣和應用。
五、結論和建議
本文在共同前沿分析框架下,利用非參數SBM-Undesirable方法測算了2004-2014年中國各省區工業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東、中和西部地區的共同技術比率(MTR),并分析了其影響因素。得出以下結論:
(1)總體上看我國三大群組共同前沿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MTE)和共同技g比率(MTR)區域差異較為明顯,呈現出“東-中-西”依次遞減的格局。
(2)而從群組前沿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GTE)來看,三大群組從高到低的排序依次為西部、中部和東部。
(3)生態全要素能源利用無效率均值分解來看,東部群組能源利用無效率都是因為管理無效率造成的,中部群組技術無效率和管理無效率同時顯著存在,而西部群組技術無效率最為明顯。
(4)面板tobit回歸結果表明,產業結構、對外開放程度、研發投入、環境規制、政府干預對共同前沿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都不盡相同。其中:產業結構的影響為負值;對外開放所帶來的外資技術溢出效應大于污染效應,有助于提高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研發投入對生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響方向為正,且影響力度最大;環境規制對全國以及三大群組的影響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政府干預對生態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調整能源供應結構,顯著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加快工業發展向高效低碳化轉變。其中,東部地區一方面要總結和推廣好先進的生產技術,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管理效率,充分挖掘地區內部節能潛力。中部地區要通過積極吸收和引進東部先進的生產技術,通過技術升級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西部地區要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和管理技術,改善能源效率。
(2)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結構實質性、大力度調整。通過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方式來顯著降低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工業部門或者生產環節的比重。
(3)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促進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產業化。通過集中資源超前部署相關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強公共研發機構和實驗平臺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依托自主化工程、重大項目國產化率等要求,促進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產業化。
(4)完善地方政府和企業領導的考核機制。將考核重心從過去唯GDP、唯經濟總量增長和唯經濟效益調整到以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上來。徹底從體制上解決地方政府盲目熱衷重化工業發展,綠色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充分釋放政府干預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
(5)加大外資引進力度,擴大對外開放水平。一方面要通過制定積極地財政金融政策吸引境外資本流入;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外資進入“綠色門檻”,引導外資向干凈清潔、污染小的環保產業流動。
參考文獻:
[1]Yeh T L,Chen T Y,Lai P Y.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5):2386-2394.
[2]Wu F,Fan L W,Zhou P,et al.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with CO2,emissions in China:A nonparametric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12,49(1):164-172.
[3]Fukuyama H,Weber W L.A Directional Slacks:Based Measure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9,43(4):274-287.
[4]Tone K.A Slacks 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0(1):498-509.
[5]Zhou P,Ang B W,Poh K L.Slacks-based efficiency measures for model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60(1):111-118.
[6]Choi Y,Zhang N,Zhou P. Efficiency and abatement costs of energy-related CO2,emissions in China:A slacks-based efficiency measure[J].Applied Energy,2012,98(5):198-208.
[7]Chen,Shiyi.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missions,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ecolog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5,35:171-182.
[8]Battese G E,O′Donnell C J.A meta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estima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ies and technology gaps for firms operating under different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4,21(1):91-103.
[9]Zhang N,Zhou P,Choi Y.Energy efficiency,CO2,emission performance and technology gaps in fossil fue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Korea:A meta-frontier non-radi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analysis[J].Energy Policy,2013,56(2):653-662.
[10]Zhang N,Choi Y.Environmental energy efficiency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es:A Non-oriented slacks-based measure analysis[J].Social Science Journal,2013,50:225-234.
[11]Fre R,Grosskopf S,Pasurka C A.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7,32(7):1055-1066.
[12]Tone K.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0:498-509.
[13]Battese G E,O’Donnell C J.A meta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estima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ies and technology gaps for firms operating under different technologie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4,21(1):91-103.
[14]O’Donnell C J,Rao D S P,Battese G E.Metafrontier frameworks for the study of firm-level efficiencies and technology ratios[J].Empirical Economics,2008,34(2):231-255.
[15]Chiu C R,Liou J L,Wu P I,et al.Decompos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efficiency of the metafrontier with undesirable output[J].Energy Economics,2012,34(5):1392-1399.
收稿日期:2016-11-27
【關鍵詞】醫藥院校;大學生;熬夜行為;危害認知;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20-0135-04
近年來,大學校園中因大學生通宵熬夜而引發的身心健康問題頻發,不利于學生本人成長以及和諧健康校園氛圍的營造,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習慣備受學校以及社會的高度關注。相關調查已經表明,大學生熬夜現象普遍,熬夜是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體質的重要因素[1]。同時,實驗研究表明[2-3],熬夜造成睡眠剝奪對機體的損傷包括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應激系統等的危害。然而,經本小組人員走訪發現,大多數同學對當前大學生熬夜現象的普遍性見慣不怪,認為年少青春,熬夜學習或者通宵工作、上網玩游戲等對身體沒什么大礙,補睡一覺就沒事了。本項目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醫學院校部分大學生的睡眠作息時間,傳播熬夜帶來危害的相關知識,引起學生對于熬夜問題的警覺性,并針對醫學專業、藥學專業及非醫學專業的學生熬夜情況,分別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為以后相關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本項目樣本數據來源于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里校區及大學城校區的學生,樣本采用配額抽樣的方法,通過與班委聯系,以班為單位,確定調查研究對象并發放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實際回收問卷912份,均為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和有效問卷率均達91.2%。其中,醫學類專業問卷357份(39.1%),藥學類專業287份(31.5%),非醫藥學類專業267份(29.4%)。男生422份(46.3%),女生490份(53.7%)。年級均在大一至大四之間,排除因失眠導致睡眠不足的對象。
1.2調查方法通過自行設計醫藥院校學生熬夜行為與其危害認知的相關性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對睡眠情況基本調查、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調查、學生熬夜后身體基本情況調查三個方面,采用單選、多選以及填空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以專業分類,分別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三元里校區以及大學城校區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現場統一發放問卷,現場作答,現場回收。作答前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問卷不記錄姓名、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以便消除顧慮,確保調查信息客觀、真實。
1.2.1不同專業大學生睡眠情況的基本調查大學生睡眠情況的基本調查,包括對大學生熬夜行為(熬夜頻率、熬夜程度及熬夜飲食習慣)的調查以及影響大學生熬夜的因素兩大部分。通過對性別及不同專業大學生熬夜行為的比重統計,分析不同性別及各個專業大學生的熬夜情況。在對熬夜頻率的調查中,分成從不熬夜及曾有1次或以上熬夜經歷兩組,并定義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為存在熬夜習慣。在熬夜晚睡程度的調查中,把24點前入睡定義為“輕度”;24點~凌晨1點入睡定義為“中度”;凌晨1點以后入睡定義為“重度”。在熬夜飲食習慣調查中,把“多喝白開水”和“多吃水果”定義為“良好習慣”;把“吃夜宵”和“喝咖啡或濃茶”定義為“不良習慣”。
1.2.2不同專業大學生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調查不同專業大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的調查中,包括熬夜對亞健康體質、運動風險率、應激反應、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的認識。測試采用累積分數的方式,本小組成員自擬標準,每題各有5個選項,各個選項均對應一定分值(分別為0~4分),然后按照每部分所得總分定義等級,分別為:“0~4分”為“1級”;“5~8分”為“2級”;“9~12分”為“3級”;“13~16分”為“4級”;“17~20分”為“5級”。級別越高,說明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越好;反之,則越差。
1.2.3不同專業學生熬夜后基本情況調查不同專業學生熬夜后的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對熬夜后皮膚、頭暈發脹、記憶力及免疫力、心律、胃腸道及女性生理周期的情況調查。分析各專業學生出現上述情況的各自比重,比重越大,說明熬夜帶來的危害越大。
1.2.4大學生熬夜行為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調查大學生熬夜行為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調查,包括熬夜頻率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熬夜程度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及熬夜飲食習慣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等三方面的相關性調查。運用頻數分布及相關分析,對問卷數據進行簡單的定量分析以及雙變量相關分析。通過觀察統計分析軟件得出的Person相關性及顯著性(P)的大小,進行分析和總結。Person相關性分為5類:0.0~0.2為極弱相關或無相關;0.2~0.4為弱相關;0.4~0.6為中等程度相關;0.6~0.8為強相關;0.8~1.0為極強相關。而顯著性越小,表示結果精確性越高,即結果的可信度越高;反之,則可信度越低。
1.3概念的界定本次調查分析中,熬夜的概念界定為在23:00后因具體事務(工作、學習、游戲等)、自愿或非自愿的情況下仍未進入睡眠狀態的現象。在該概念界定下,因失眠等因素導致無法入睡的現象被排除在熬夜之外[4]。
1.4統計學分析數據經整理后錄入數據庫,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運用頻數分布及相關分析,對問卷數據進行簡單的定量分析以及雙變量相關分析。
2調查結果
2.1女生熬夜現象比男生普遍從性別角度來看,男生從不熬夜有69人,占總男生數的16.4%;女生從不熬夜有46人,占總女生數的9.4%。在這些熬夜的人數中,女生熬夜在凌晨1點以前入睡的百分比占女生的84.9%;凌晨1點以后入睡的占15.1%。而男生熬夜在凌晨1點以前入睡的百分比占男生的71.9%;凌晨1點以后入睡的占28.1%。見表1。
表1不同性別學生熬夜頻率(每周)統計表
2.2三個專業的學生均普遍存在熬夜現象三個專業學生平均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的學生共有46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0.8%。其中,醫學專業學生平均每周熬夜1~2次的占35.5%;熬夜3次或以上的占48.8%。藥學專業平均每周熬夜1~2次的占39.7%;熬夜3次或以上的占50.8%。非醫藥學類平均每周1~2次占34.8%;熬夜3次或以上占53.1%,非醫學類學生存在熬夜習慣的比例最大。見表2。
表2不同專業學生熬夜頻率(每周)統計表
2.3大部分大學生有較好的熬夜飲食習慣在大學生熬夜飲食習慣中,有277(34.8%)名學生表示會多喝白開水,有128(16.0%)名學生表示會多吃水果,有153(19.2%)名學生表示會吃夜宵,有77(9.7%)名學生表示會喝咖啡或濃茶,有162(20.3%)名學生表示熬夜是不會做任何措施。約半成大學生在熬夜時均有多喝白開水的良好習慣,但非醫藥學類學生比重(25.9%)少于醫藥學類的比重(醫39.3%,藥34.8%);另外,非醫藥學類學生熬夜進食夜宵的比重(39.1%)高于醫藥學類專業(醫31.0%,藥29.9%)的學生。
2.4專業不同熬夜程度不同熬夜學生在凌晨1點后入睡共有166人,占總調查中熬夜晚睡人數的20.8%。同時,在凌晨1點后入睡的學生中,醫學類占自身專業的15.9%;藥學類占自身專業的14.7%;非醫藥學類占自身專業的34%。非醫藥學類專業學生凌晨1點以后入睡所占的比重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專業。另外,醫學類專業凌晨1點入睡的占84.1%;藥學類的占85.3%;而非醫藥學類凌晨1點前入睡的占66%,1點以后入睡占34%。見表3。
表3不同專業熬夜晚睡時間統計表
2.5不同專業學生熬夜危害認知程度不同在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調查中,1級的學生占總人數的0.7%;2級的占1.2%;3級的占7.7%;4級的占24.4%;5級的66.0%。其中,4、5級所占比重較大。同時,醫學類和藥學類專業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均集中在4~5級(醫學類4級占19.6%,5級占75.4%;藥學類4級占26.5%,5級占71.1%);非醫藥學類學生集中在3~5級(3級占19.1%,4級占28.8%,5級占47.9%),其中,非醫藥學類學生5級所占的比重少于醫藥學類的比重。見表4。
表4不同專業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分級統計表
2.6娛樂活動是影響大學生熬夜的主要因素在影響大學生熬夜因素調查中,有22.7%的同學表示熬夜為了完成平時的學習任務,17.4%同學表示熬夜為了完成考試月學習任務,4.0%表示因兼職工作熬夜,16.9%名同學表示因完成班級或社團工作而熬夜,39.0%名同學表示因娛樂活動(如玩各種電子產品、夜宵、聚餐及唱K等)而熬夜。
2.7熬夜對大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本次調查發現,熬夜帶來的免疫力、記憶力下降,心功能受損、胃腸道受損、女性月經不調等危害在各專業熬夜晚睡學生中所占的比重均超過60%,其中皮膚暗黃、頭暈發脹等均達80%以上,甚至高達90%以上。
2.8熬夜行為與熬夜認知相關性分析
2.8.1大學生熬夜頻率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的相關性分析由表5可知,大學生熬夜頻率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呈負性顯著極弱相關(Person相關性=-0.137,P=0.00)。
表5熬夜頻率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分析表
注:**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2.8.2大學生熬夜程度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的相關性分析由表6可知,大學生熬夜程度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呈負性顯著極弱相關(Person相關性=-0.157,P=0.000)。
2.8.3大學生熬夜飲食習慣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的相關性分析由表7、8可知,大學生熬夜飲食習慣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呈顯著極弱相關(良好飲食習慣Person相關性=0.105,P=0.03;不良飲食習慣Person相關性=-0.085,P=0.16)。
表6大學生熬夜程度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的相關性分析表
注:**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7大學生熬夜飲食良好習慣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分析表
注:**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8大學生熬夜飲食不良習慣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分析表
注:*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3討論
3.1男女熬夜情況差異討論從性別角度來看,定義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為存在熬夜習慣。女生占54.7%,男生占46.3%,女生經常熬夜比例高于男生,這與聞亞等[5]于2012年做的首都大學生生活習慣調查研究中男女生睡眠差異的結論相符。
女生熬夜在凌晨1點以前入睡的百分比占女生熬夜人數的84.9%,男生為71.9%,說明熬夜的男生、女生絕大部分均在凌晨一點以前入睡。另外,男生凌晨1點以后入睡比重明顯比女生大,提示盡管女生熬夜情況比男生更普遍,但男生熬夜晚睡程度比女生更嚴重。這可能與男女生生理特點差異有關,女生體質較柔弱,男生精力一般而言比女生充沛,故熬夜程度比女生重。
3.2大學生熬夜現象討論大學生熬夜現象普遍。在此次調查中,表示從不熬夜(23:00前入睡)的同學僅占總調查人數的12.6%。其中,平均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的學生占總調查人數的50.8%,即有半成大學生普遍存在熬夜習慣。同時,超過八成以上的學生在24點后入睡。其中,熬夜學生在凌晨1點后入睡的占總調查中熬夜晚睡人數的20.8%,即約有五分之一的大學生熬夜晚睡程度嚴重,生活作息極不規律。
通過調查發現,娛樂活動(39.0%)是影響大學生熬夜作息的主要因素。這可能與大學生活環境相對自主,大學生受社會思潮的沖擊和影響較大,娛樂應酬活動及電子產品豐富,誘惑多端,不良作息習慣和嗜好容易養成,生活作息不夠自律有關。
3.3醫學院校學生熬夜情況討論
3.3.1醫學專業的學生的生活作息更有規律醫學專業從不熬夜有56人,占本專業調查總人數的15.6%;藥學專業從不熬夜有27人,占本專業調查總人數的9.4%;非醫藥學專業有32人,占本專業的12.0%。醫學專業學生從不熬夜所占的比重均為最大,提示醫學專業的學生的生活作息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更有規律。這可能與醫學自身專業特點有關,且醫學專業學院多有勵志班、晨讀等鍛煉活動,對醫學生作息生活有一定的約束作用。
3.3.2三個專業的學生均普遍存在熬夜現象醫學專業學生平均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的占48.8%。藥學專業平均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的占50.8%。非醫藥學類平均每周熬夜3次或以上占53.1%。非醫藥學類學生比重最大,學生存在熬夜習慣比另兩個專業普遍。
在凌晨1點后入睡的學生中,非醫藥學類專業學生凌晨1點以后入睡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兩個專業,提示非醫藥學類學生熬夜晚睡程度更為嚴重。
在進食夜宵中,非醫藥學類學生熬夜進食夜宵的比重(39.1%)高于醫藥學類專業(醫31.0%,藥29.9%)的學生,提示非醫藥專業學生熬夜時存在不良飲食習慣的現象較其他兩個專業普遍,表明非醫學類學生對熬夜時進食夜宵所帶來的危害的知識相對空白,需擴大該方面知識的宣傳。
綜上,無論在熬夜頻率、熬夜晚睡程度還是在熬夜不良飲食習慣方面,非醫學類專業學生所占比重均比其他兩個專業的學生高。這可能與非醫學類學生所接收的專業知識教育背景有關,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不如其他兩個專業高。非醫藥學類學生集中在3~5級,而非醫藥學類學生5級所占的比重少于醫藥學類的比重,表明非醫藥學類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的認識相對不如醫藥學類的學生。需要擴大并提高非醫藥學類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的水平。
大部分大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較高,4級的占24.4%,5級的66.0%,提示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好的對熬夜危害認知的知識。這可能與近年來大學生熬夜猝死事件頻發,學校對學生熬夜危害知識宣傳增加,社會媒體報道廣泛[6],學生對熬夜危害認識程度加深有關。
3.4熬夜給大學生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危害討論丁琳等[2]認為,睡眠限制會對機體的精神、神經系統,內分泌、代謝、免疫系統,應激等方面產生影響,與糖尿病、心血管和肥胖癥等的發生相關,與高血壓病和抑郁癥的關系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在本次調查中,熬夜帶來的皮膚暗黃,頭暈發脹,免疫力、記憶力下降,心功能受損,胃腸道受損,女性生理期紊亂等危害在各專業熬夜晚睡學生中所占的比重均超過60%,有的甚至高達90%,表明熬夜對大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長期熬夜對大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慢性的危害,導致各種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形成亞健康體質[7]。量變引起質變,無論是學校還是大學生本身,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減少熬夜行為,培養健康合理的作息規律。
3.5大學生熬夜行為與其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不大大學生熬夜行為與其危害認知程度的相關性均為極弱相關。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熬夜頻率與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呈顯著極弱相關性,提示大學生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越高,對其學生熬夜作息頻率有影響,但不一定認知程度越高,作息規律就越好。大學生熬夜程度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呈顯著極弱相關,提示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對熬夜程度有影響,但影響不大,大學生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越高,不代表熬夜程度越輕。大學生熬夜飲食習慣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呈顯著極弱相關,提示大學生熬夜飲食習慣與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相關性不大,即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越高,不代表熬夜飲食習慣越好。這可能與熬夜帶來的大多數慢性危害、大學生活相對自主寬松,學生抵制熬夜誘惑(如娛樂活動、社團活動等)能力低以及醫藥學類學生專業學習任務繁重等有關。
薛志林[8]等認為,醫學專業大學生對健康行為影響身體健康的知曉率高,但在自身實際的健康行為方面能保證積極休息和睡眠的學生比例較低,在危害健康方面,有作息不規律及熬夜習慣的學生所占比例較高。本次調查亦發現,雖然醫藥學類大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較高,但這兩個專業的學生熬夜現象與非醫藥學類熬夜現象差距不大,仍是相當普遍。因此,除了提高學生對熬夜危害認知程度以外,學生應當提高自身抵制電子產品誘惑等的能力,規范自己的作息時間,尤其對于醫藥學類專業的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大,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因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減少“開夜車”等行為。外界亦應當給予措施,減少大學生熬夜現象,如學校校園網定時斷網,宿舍定時關燈,加重熬夜對身體危害的知識宣傳與指導等,都是改善大學生熬夜現象的可取方法。參考文獻
[1]由娟.大學生亞健康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4):796-797.
[2]丁琳,胡小波.睡眠剝奪對機體的影響[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0,27(6):45-48.
[3]蔡立英.睡眠剝奪:敲響健康警鐘[J].世界科學,2013,(7):26-28.
[4]郭晟豪,闞萍,潘菲.從周易乾卦視角看大學生生活規劃[J].現代商貿工業,2012,(12):138-139.
[5]聞亞.首都大學生生活習慣調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2,(9):77.
[6]徐靜,伍仞.大學生慣做“夜貓子”近年頻發熬夜猝死事件―他們年紀輕輕卻深夜猝死[N].廣州日報,2012,(8):1-2.
[7]周旭,王宙云,劉佳,等.南昌市醫科類大學生亞健康現狀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