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微課在作文教學各環節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文教學質量提升慢、效率低是困擾語文教學的難題。筆者嘗試轉換視角,以“學”為導向,為“學”而“教”,將微課應用于作文教學中預習、學練、評議、升格、拓展等各環節,滿足學生個性化作文指導的需求,從而實現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分層推進、逐步提升。
關鍵詞:中學作文;微課;教學環節;個性化指導
眾所周知,提升作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就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都曾說:“我當老師,改過的學生作文不計其數,得到了深切體會:徒勞無功?!保?]為什么教師兀兀窮年、費盡心力指導作文,結果依然是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緩慢,成績欠佳呢?細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傳遞知識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包含了收集、加工、輸出信息等過程,主觀能動要求極高。而學生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感悟能力、語言表達等存在巨大差異。其二,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生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2]如果作文教學忽視學生的已有知識背景,簡單強硬地灌輸寫作知識和技法,效果必然不佳。其三,作文教學無法通過流水線批量“生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是最佳方式。單一的課堂指導、統一的寫作評講,難以有針對性地指正個體作文失誤;逐篇詳批面改又受時限難以遍及,缺乏個性化作文指導必然導致作文教學低效。隨著教學模式從傳統課堂以“教”為中心的知識傳遞向信息化環境的以“學”為中心的問題探究模式轉化,微課以其創新的教學形式和注重學生自主構建知識能力的特質脫穎而出。“具體而微、便捷高效”是微課的最大特點:它以5—10分鐘的教學視頻片段突出一個知識點、教學環節或教學活動,讓學習者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它通過動感的畫面提供知識建構的情景,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多媒體素材、隨堂練習、學習反饋等教學資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從預習、學習、復習、拓展各環節,使教學向縱深方向延伸;它將學習變得精簡、輕松且可重復使用,對于因材施教、打造高效的作文教學將是有益的實踐探索。
二、研精闡“微”——微課在作文教學各環節的運用
預習、學練、評議、升格、拓展,這是作文有效學習的五個環節。如何將微課貫穿于作文教學五環節,提高教學實效,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預習環節——積于忽微
1.技法簡析,難點突破“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翻轉作文課堂,課前將作文教學重難點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開展有效預習,掌握學習主動權,將有助于提高聽課效率和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同時,微課預習配以適量練習,不僅讓學生小試牛刀,初步達成學習目標,還可以通過練習反饋,讓教師了解預習中存在的疑難點,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2.調動經驗,積累素材充滿活力和色彩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對生活缺乏細心觀察、用心感悟和留心積累,導致部分學生寫作時“無米下炊”。微課預習中,教師可圍繞作文話題,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回顧生活體驗、積累優美語句、收集作文素材,為寫作“熱身”。例如:記敘文寫作前可收集溫馨照片、感人視頻、優美詩文、應景畫作等,再現生活美好場景;說明文寫作前可收集說明對象圖片,查閱說明對象特征,拍攝工序流程視頻等,為準確介紹事物或闡明事理做好準備;議論文寫作前可積累相關名言警句、新聞事例等,為論證準備充足的論據。
(二)學練環節——見“微”知著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在微課預習的基礎上,可將收集的照片、視頻等素材匯總,制作成精美的微課在課堂呈現,幫助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激發寫作熱情。例如在指導《觸動我的心靈》寫作課上,筆者就將學生收集的在校園一處、公園一隅、街頭一角、窗臺一抹所見感人鏡頭,串以《給媽媽洗腳》公益廣告、《愛不窮》等體現愛心、孝心的感人視頻,配以輕音樂,制作成微課在課堂呈現。學生們追隨畫面窺其形、聽其聲、探其思、感其心,進而喚醒記憶,引發聯想,生發感悟,讓現場寫作水到渠成。2.知識解析,個性輔導教師作文指導時難免遇到這樣的問題:完成一篇作文需要同時調動多種寫作能力,但學生的寫作能力客觀存在水平差距且薄弱點各不相同;一堂常規作文指導課僅能解析有限的幾個重難點,不能滿足個性化的作文輔導。這種情況下,如果建構一個相對完整的微課寫作指導體系,把完成這篇作文需要的各個知識點都通過微課加以講解,就可以各取所需,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微課寫作指導體系可以包含以下內容:審題立意指導、構思選材指導、謀篇布局指導、語言表達指導、體裁選擇指導、常見失誤指正等寫作方法和技巧指導微課。每個微課既相對獨立,又形成有機整體。課堂上,教師重難點講解后,學生再根據薄弱環節,借助平板、電腦自主選擇需要的微課內容學習,實現大班教學中個性化寫作指導。通過微課預習和自主選學,學習形式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課堂上有更寬裕的時間用以師生互動,在思維碰撞中迸射火花,讓課堂效率得以提高。
(三)評議環節——聽“微”決疑
1.即時點評,及時反饋再精細的備課也難以做到面面俱到,現場寫作時教師應通過巡視,及時點評指正出現普遍錯誤。即時型微課就派上用場:教師可以將失誤的作文片段拍照上傳白板,當場點評失誤原因,圈點批注,形成修改方案,指導學生修正。這時,教師可直接運用微課軟件就在現場生成即時點評微課,為學困生在課余反復學習提供幫助。2.全面點評,條分縷析作文批改后,教師還可以制作全面評點型微課,把存在的問題分類:開篇未點題、選材不精當、條理不清晰、詳略不得當、結構不完整、中心不明確、表達不流暢、描寫不細致等,分專題點評解析“病歷檔案”,展示優秀作文片段“妙筆生花”。利用微課講評,可以避免傳統課堂講評中出現的學生記憶零散,病文和范文對照不鮮明,課堂效率較低,難以重復使用等弊端。3.平臺互動,教學相長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建立作文學習共同體,通過合作探究,由學生自評與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方式,自主解決作文問題,做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可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評閱,也可以就一篇作文或一種類型的作文展開全班討論,集體修改。讓盡可能多的學生暢所欲言,在分析比較,探討辯論中培養合作精神,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此外,還可通過QQ群、微信、微課作業等平臺實現線上評改,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為擴大參與面,還可以邀請家長參加,跨班級、年段共同參與的作文評價形式,之后截取精彩內容形成微課,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共享。
(四)升格環節——杜“微”慎防
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斷修改、完善,其意義不僅局限于一篇作文的成熟、升格,更在于通過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提高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能力。作文升格階段的微課可以有三種形式:一是寫作指導課上使用的微課。因其已涵蓋本次作文命題各方面知識要點,學生復習觀看時既可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也可“翻閱千遍待如初戀”,然后結合教師評語認真揣摩思考,修改提升。二是學習范文的鑒賞型微課。教師將優秀作文匯編加以點評后制作成微課,讓學生直觀領悟范文主題深刻、構思精巧、選材新穎、刻畫生動、情感細膩等優點,學習寫法,模仿應用。三是展示升格后精品作文的推薦型微課。將修改升格后的佳作編輯成微課,通過優劣對比,讓學生明確寫法,感受收獲的喜悅,提升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五)拓展環節——積微成著
不可否認,每個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意愿、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著一定差異,微課在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反復學習機會的同時,也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性學習提供了條件。在原有作文題目修改完善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素材作相應的補充、點化、提升和改造,巧妙應用于新命題上,實現一材多用。筆者曾在一次作文修改升格微課后,引用了一名學生的寫作素材《負重前行》,設計了一道選做的拓展延伸型作業:“初三的學習讓我頗為困惑,心情失落,偶然間發現一只小蝸牛背著重重的殼,一蠕一蠕地緩慢向前爬行,它不起眼的動作并未引起我的重視,甚至嗤之以鼻。可過了一段時間,我再次回眸已不見它的身影。順著一道長長的、透明的液體軌跡,才尋到了那只已經爬出很遠的蝸牛。望著這小生靈,我若有所悟……”這個素材還適用于哪些主題或話題?不少學生認真思考并完成了這項微課作業。他們得出了“承擔重任”“追逐目標不放棄”“化大為小,逐步實現目標”“腳踏實地”“積少成多”“不要輕視弱小者”“發現美”等十余個適用的主題。讓人喜出望外得是,還有幾個好學的學生將其寫成文。于是,筆者趁熱打鐵制作微課《移花接木吐新芽》,指導學生通過修改題目、改變詳略、變換背景、改變結構等方法,將已有的原創素材用于其他題目。同樣一篇作文訓練,微課讓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層次的收獲,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推進,同時教師也在教學中不斷成長,提升專業素養。
三、識“微”見遠——微課作文教學的反思
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只關注一個寫作知識點傳授、一節課各環節訓練并不可能實現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作文指導訓練應當科學有效安排好序列,依據新課程標準中作文教學目標,結合相應年級教材編寫體制、學生年齡心理等因素,遵循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形成系統的作文微課,穩步推進、高效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其效果必然顯著。不可否認,目前利用“微課”開展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比如在學習理念上,部分學生和家長對“微課”這種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弱化教師主導作用的教學方式表示懷疑;在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學生自覺性不強,無法達到學習目標與要求;在硬件方面,農村可能無法保障每個學生都有電子終端設備來下載“微課”,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等,都給“微課”作文教學的普及帶來一定難度。[3]但是,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提升,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躍進,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智慧校園將成為常態,微課必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和環節,展現出獨特的優勢與魅力。相信在不久將來,師生在線學習、交流、點評形成虛擬的交互平臺,在平臺使用過程中的產生大量學習數據將形成反饋,有助于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掌握學生學習效果、分析學生學習行為、調整作文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更有針對性地制作符合學生需求的微課作文課件,實現精準推送,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作文學習指導。
參考文獻:
[1]張定遠.重讀葉圣陶走進新課標[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02.
[2]鐘毅平,葉茂林.認知心理學高級教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28.
[3]丁慶慧.“微課”模式在中學語文作文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語文,2016(6).
作者:陳金瑛 單位: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