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設計創新教育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設計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為核心,最大限度地開發人的創造力潛能為目的的教育,本文從拓寬知識結構、培養探索精神及強化實踐能力等方面探析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模式,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設計品味,立足實踐緊跟時代潮流,從而使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不斷自我完善。
關鍵詞:高等學校藝術設計創新教育模式知識結構探索精神實訓室
一、引言
當前教育發展的主題是創新,創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精神、創意思維和創新潛能。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教育,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的轉化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一半,其科技成果主要來自創新知識,知識創新蘊含著潛在的生產力,這得益于發達國家長期重視創新教育的結果,教育在發展知識經濟的進程中肩負著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雙重歷史使命,創新教育使素質教育能夠真正得到貫徹實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而且使之得到深化。并加強實訓室的建設,從時代特征和實踐發展上探尋創新教育的有效模式。創新更是藝術設計的專業特質和內在要求,現代設計的創新教育是培養具有探索精神和開創型理念的人才,增強學生的學識,注重開闊學生的眼界,樹立創新觀念,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設計潛能,熟悉完整的設計流程和實踐操作,真正成為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具有現代設計理念和創新思維的設計人才。
二、拓寬學生知識結構,提升設計品味
首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管理制度,改變以往的單向知識培養模式,在內容上強調課程的綜合性,轉變教育觀念,學生的創新素養與能力通過系統的學科專業課程潛移默化的開發出來。倡導發現教育、發明教育、信息教育、學習教育、滲透教育、藝術教育、參與教育、未來教育、個性教育、和諧教育等,創設第二課堂、教室外課堂。創新教育不是放棄傳統的課堂理論知識教育,而一味追求單純的新奇和創新,相反,它更需要注重學校教育,注重寬厚的文化功底培養,只有在豐厚肥沃的土壤中才能開出鮮艷璀璨的創新之花,現代教育研究普遍認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非常多,而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學生的知識面更為寬泛,構建堅實的人文科學平臺,強調知識的綜合性、技術的專項性、操作性和應用性,將通識教育和專才教育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的智能結構需要完善的、全面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支撐,特別是藝術設計思想、設計流派、設計思路的對比和分析不同國家、地域的設計師的創作手法,借鑒最新的設計成果和設計方法,都需要廣博的知識來支撐,以增強學生對不同設計手法的認知與判斷。要求學生不盲目重復已有的知識和風格流派,而主動地探尋新的設計方法,鼓勵學生去觀察和實踐。學習,以歷史和發展的視角全面梳理設計史,以更寬廣的視角把握學科發展變化趨勢,探索設計規律,尋求創新之道。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是開展創新教育活動的一個主要內容。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將其凝練成為具有活力和新的知識體系。隨著互聯網和各類新興媒體的迅速發展,為知識的獲取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藝術設計專業的綜合性要求既要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也要具備更多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適應現展的需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本專業知識的主渠道,更多的設計素養和智能知識要要通過自主的學習才能取得,是課堂之外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學生的創新能力、情感、意志通過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擴展知識結構以學校為中心,依托信息和咨詢的傳遞和流通,在全社會建立系統的學習環境,通過各種渠道與社會的互動而獲得知識,將其融會貫通,組合梳理,從而鞏固知識體系,最終能夠做到跨學科和跨出課程規定的內容去自主學習,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學會善于發現、捕捉設計元素和預測設計潮流,處理所獲的的信息,激發創新的使命感,以自我價值的體現為動機,內化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來迎接設計環境和設計思潮日新月異的變化。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創新思維是創新的智慧特征,是主體創新的活動水平與技巧,在觀念層面新穎、獨特、靈活的問題解決方式。藝術設計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意水平,培養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豐富的想象力和廣泛的興趣、創造激情、探索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質,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一種教育。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的前提與基礎,思想意識指導行動。創新思維的特點主要表現為:有責任心和事業心,專注于自己的專業;思維活躍且不拘一格,對新奇的事物感受敏銳;從看似平常的事物中發現新的東西,能獨辟蹊徑而不因循守舊,進行開創性地思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經受的起失敗的考驗,善于從失敗中去不斷總結原因;有組織與實施項目計劃的能力,善于溝通與協調;樂于求新、求奇,樂于創造,有百折不撓的探索精神;掌握正向與反向、邏輯與直覺等思維方式。這些特質是藝術設計專業所強調的品質,是藝術設計創新教育階段思維訓練的重點,也是創新型人格塑造的核心。創新是在現實的物質基礎和思維狀態下,創造出新事物、新方法、新工藝等,其產品既要滿足現實的需求,又要立足于“新”,強調的是首創性,因此,創新可以從想象力著手培養,對掌握的設計素材進行分析,總結和歸納,獲得可以加工的信息,讓學生轉換身份,由表象到本質,進行主體性的時空遨游,以發散性思維、組合性思維、逆向性思維等進行超越時空的廣泛布網,提取可以延展的幾種思維進行重點開發,最后鎖定其中最有價值和閃光點的創意,它一定是想象的“火花”,是思維高度集中時產生的靈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自己的內心,激發其成為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的愿望,教師要掌握每個學生的個體特征和思維方式,了解其精神個性和風格習慣,堅持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差別化。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的使命就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和優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和鼓勵,最大限度地將其潛能激發出來,使創新教育成為學院的辦學特色。
四、加強專業實訓室建設
教育部2001年頒布《關于加強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強調實踐教學對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實踐教育,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教學實踐使得設計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得以完整的展現,讓學生了解完整的工藝流程和材料特性,避免了脫離實際生產條件的紙上談兵,將工學結合落到實處、產教融合落到實處,學生創意在實踐活動得到檢驗,更有針對性地構想出符合特定工藝和材料條件下及市場需求的設計方案。根據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和設計專業邊沿性特點增設新課程,包括印刷學、材料學、人機交互學等,積極應對市場的新需求,讓學生在實踐訓練階段真正體驗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對實踐中各環節的把控能力。重視實訓環節的培養,是創新活動的實質所在。學校內部設立健全的專業工作室、實驗室進行教學、培訓與研發工作,將理論學習與工程項目有機組合,市場需求與產品開發結合起來,加強綜合性實踐科目設計和應用。與社會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辦學關系,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室,校內實訓室模擬和營造工廠生產的真實實踐環境,將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室結合起來,將企業項目引進學習課題,推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在實訓室進行研發和實踐,進行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實驗,使學生能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樹立工匠精神和敬業精神,增強責任感和擔當意識。要切實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從而營造出良好校工作室創新培養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創造的價值和快樂。
五、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教育就是對傳統教育的揚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觀念,需要改革學校的管理系統,傳統的管理方法的特色在于“管”,以單一的服從扼殺學生的創新個性,限制了創造思維的發展,掐滅了其創意靈感的迸發,解放學生的個性和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創新教育的根本,實行開放式的管理,具體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解放頭腦,即應該更新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第二是解放學生的嘴,要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啟發學生各抒己見,了解并解答學生的困惑和疑慮;第三放開學生的雙手,重視實踐操作和專業實訓能力的培養,放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實驗;四是歸還學生應有的空間,藝術設計是個綜合學科,涉及經濟、市場、營銷、材料、工藝等許多相關知識領域,所以學生需要課堂之外更廣闊的空間去學習和實踐;五是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將課余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自主學習;六是開闊學生的眼界,通過古今中外,各種設計流派、設計師、設計作品等的學習,開闊視野,才能廣征博取、厚積薄發。以上理念適合當前藝術設計創新教育的要求,以創新精神為首要目標的藝術設計教育,圍繞以上六點的核心內容展開,改變以往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革新考試考核評價模式,以綜合素養和能力測試為重點。藝術設計教育只有推進創新教育改革,加強實訓室建設,緊跟市場和時展,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精神,才能培養出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設計發展潮流的人才。
作者:肖發展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