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及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教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它既能夠適應全社會對于基礎教育師資質量不斷提升的需求,對于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穩步提高方面也有著非常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我國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逐漸形成了從高中畢業生中吸納生源的四年制綜合型、分科型和中間型三種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從初中畢業生中吸納生源的六年制“二加四”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無論在教育理論的探索還是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理論和實踐成果,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根據小學教育不同專業的具體定位和發展的實際狀況,需要對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教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科學有效的改革,進一步完善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目標和各類應對策略、改進專業人才的培養制度和培養評價等內容,從而提升小學教育人才培養的實際成效。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和其它專業相比,小學教育專業的職業指向性是非常明確的,其主要任務就是為各類普通小學培養合格的專任教師[1]。隨著國家對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推進,全社會對于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擔任的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這種局面既給小學教師的培養單位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同時也給小學教育專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一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類別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國內越來越多的師范院校開辦了小學教育的本科專業,培養的模式主要有兩類:
(一)高中起點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類型(四年制)該人才培養的模式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綜合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不細分具體學科和具體專業方向,該模式目標定位為培養文理并重,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都較高,能夠滿足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的小學多門學科教學需要的本科學生,培養出來的學生,特點是“寬”而“不深”。代表性學校有:東北師范大學和杭州師范大學等。2.分科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主要根據小學階段開設的具體學科進行人才培養,根據各學科的專業方向來設置相對應的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主要特點是知識面和教學實踐能力“深”而“窄”。代表性學校有:首都師范大學和天津師范大學等。3.中間培養模式。這是培養模式是上述兩種培養模式的中間狀態,采取了文理分科的形式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小學教師,培養出具有文科或理科綜合素質的小學老師是這種培養模式的目標定位;按文科和理科兩個主要方向設置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特點是知識面和教學實踐能力既“較深”也“較寬”[2]。代表性學校有:上海師范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等。以上這三種人才培養的模式雖然都有其各自的優點,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教學基本功方面并不扎實。
(二)初中起點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類型(六年制)該類人才的培養,采用了“二加四”分段培養的類型,前兩年的學習任務在高中完成,后四年的專業知識的學習主要在高校完成,但并非所有學生都可以進入高校繼續學習,學籍轉換的過程需要進行選拔性的考試,只有考試成績合格的才可以轉換;學生前兩年的學習內容,主要以高中階段的課程和教師教學技能的課程學習為主,但課程的難度會略低于普通高中的課程難度;后四年在高校里的學習的主要內容以專業方向課為主;和前一種培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做比較,此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更加的扎實,實踐能力也非常強,但缺點在于知識儲備量尚顯不足,生源質量也得不到穩定保證,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展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高校,隨后快速推廣到其他師范類院校[3]。
二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依據和主要措施
(一)培養模式改革的依據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依據:1.小學教育專業定位。專業定位是專業建設的起點。“小學教育的本科專業應當定性為‘教育門類’,定向為‘小學階段’,定位為‘本科層次’”[4]。主要從辦學的性質、辦學方向和辦學層次對小學教育專業進行準確的定位,體現了該專業三個主要特點,分別為小學性,本科性和綜合性。2.小學教師專業標準。我國于2012年頒布實行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對小學教師專業的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規范,該標準主要從“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和“實施建議”三個大的方向對小學教師專業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在“基本內容”上主要設置了三個專業維度,分別為:“專業理念與師德規范”、“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每個專業維度又被細劃分出若干個子領域,而每個子領域又有若干個要求,該標準雖然并不完美,也存在著一定問題,但它還是為我國的小學教師培養和考核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論和實踐依據。3.小學教育的發展現狀。進入21世紀,我國小學教育得到了快速而穩步的發展,同時也呈現出新趨勢:一是全社會對小學階段的教育需求已從單純的學校數量的需求上升到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二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在學生的個人綜合發展方面的奠基作用顯得更加的突出,小學層次的教師必須具有勝任多門學科教學的能力;三是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的安排主要根據班級規模的不同進行調整,可以分科也可以綜合。小學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不斷改進,從而適應我國小學階段教育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對小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戰[5]。
(二)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1.確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方面,培養者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人才的培養層次;其次要明確培養專業人才需要具備的各項專業素質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在人才專業素質的提升方面,培養單位需要確保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如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只有培養出具有多方面專業素質的小學教育專業的合格人才,培養單位才能夠達成小學教育人才培養設定的主要目標。2.完善人才的培養內容。目前我國小學教育專業在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培養單位需要直面這些問題并給予解決,進一步完善當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在具體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需要體現出本科層次的水平,課程內容要突出在縱向上的聯系;在課程類別的設定方面,要選擇以綜合性的課程為主,不僅體現在通識類、教育類和學科類等課程的整體綜合,在各課程的內部科類上也需要綜合;在課程結構的設置上,需要處理好不同課程課時數設置的比例關系,從而體現出人才培養的綜合性、統一性和可選擇性等特點。3.改進人才的培養策略。針對專業人才培養在具體實踐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人才培養策略的選擇和應用方面,需要從四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首先,具體的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內容必須有利于小學專業教師的培養效果的提高;其次,在人才培養的具體過程中,我們需要樹立“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人才培養和發展理念[6],讓受教育的學生也可以成為教育他本人的人;第三,教學的基本途徑和輔助途徑需要有效整合,在堅持課堂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加強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讓學生能深入小學教學的課堂,從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獲得扎實的經驗和感悟;第四,將傳統與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起來使用,以啟發式的教學思想來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領悟,從而提高他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能力,為他們未來進入小學教學的課堂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三結語
小學教育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過程是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從入口、過程到出口都是相統一的,培養單位只有在這些具體的環節上都采取了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檢驗措施,小學教育人才培養的效果和質量才能得到較為可靠的保證。因此,培養單位需要從入口、過程到出口上整體性的構建出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進行客觀而科學的評價。在入口上,需要把控好生源的質量關,能夠把真正熱愛小學教育,具有小學教育情懷,有奉獻精神并且符合新時期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學生選進師范類高校;在培養過程中,可以采用各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專業考試和考查、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和評定,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等,對小學教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并且根據反饋結果進行及時和有效的改進,使小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更加符合我國現階段及未來小學教育發展的各項要求,使我國的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我們基礎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鄒娟.本科學歷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活動方案[J].教育現代化,2016,3(19):83-84.
[2]張金玲.職業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師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8(16):147-148.
[3]劉本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8,18(3):37-40.
[4]馬云鵬,解書,趙冬臣,等.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4):73-78.
[5]盧冰,王智秋,楊圣佐.構建北京市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題的若干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社會科學版),2002(S2):5.
[6]劉本劍.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結構探析[J].教育探索,2015(1):121-124.
作者:趙娟 程強 單位:上饒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