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學結合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工作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學結合是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種重要模式,是深化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工學結合這種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優勢,培養更高質量的學生,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對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的意義、現狀和創新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進一步促進工學結合模式的完善和發展。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學生管理;意義;現狀;創新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意義
工學結合是指進一步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將課堂教學和進入企業參加實際工作靈活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能夠接受學校中傳授的知識,也能夠在企業中獲得實踐經驗,達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目的,使學生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具有競爭力。工學結合的模式能夠根據用人單位的不同要求,更加具有針對性、靈活性地培養人才。在這種模式下,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學校對于企業的需求也更加了解,學生通過參與到企業的實踐工作中,也能夠按照企業的要求來不斷提升自己。工學結合的模式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高職院校在這類人才的培養和供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工學結合的模式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帶動下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二、當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中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還不太成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首先,工學結合模式缺乏一個比較完善的支持體系。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和完善需要學校、政府、企業三方面的協作,而當前這種合作顯然是不充足的,因此工學結合的模式在高職院校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其次,學校對學生實踐不夠重視,不少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時忽視實踐的過程,還有一些學校實踐課只是走過場,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就業后能力不夠,與企業的要求脫節;再次,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在很大程度上雙方都缺乏主動性,學校擔憂學生的就業率,企業擔心沒有優秀的人才,但是二者卻沒有加強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政府在其中調節,不利于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措施
(一)廣泛爭取相關行業、企業的支持,增加生產實踐崗位
工學結合模式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其實踐技能,高職院校中包含的專業是比較多的,為了能夠使更多專業的學生都能夠有豐富的實踐的機會,學校應當廣泛爭取相關行業和企業的支持,增加學生參與生產實踐的機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學校應當擴寬眼界,主動加強與市場、與相關企業的聯系。例如一些高職院校中既包括酒店管理又包括汽修和財會等專業,在尋求實踐機會的時候就應該顧及到整體的專業安排,盡可能多的與這些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建立實踐學習的關系,增加自己學校實習的種類和數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
(二)校內教育要注重實踐
工學結合模式下并不是單純的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企業進行實踐的模式,而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為了讓學生取得更好的實踐效果,在校內進行實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學生盡早地熟悉企業實習內容,也能夠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一方面,學校應當重視實踐,改變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授課方式,多加進一些實踐的內容,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學校內部也應當設立專門的實踐場地,采用專業的設備和儀器,更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
(三)校企之間要加強聯系
工學結合模式中一定要注重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這是工學結合模式發展的關鍵。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要更加積極地與企業建立合作的關系,當前我國人才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學校要提高學生的質量,提高就業率就不能坐等企業的合作,而要主動出擊,尋找合作的企業;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與優秀的高職院校合作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也可以采用人才委培的方式,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除此之外,政府在其中應當發揮一種協調和指導的作用,在宏控上調控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指導二者建立合作關系,并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規劃,使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能夠有據可循。
四、小結
工學結合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既能夠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又能夠提升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和就業率,雖然當前這種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缺乏完整的體系支持、學校對這種模式的不重視以及校企之間結合不密切等等,但是通過廣泛爭取各個行業的支持,增加實踐崗位,校內教育重視實踐以及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并建立一個完善的制度等方式,一定能夠更好地促進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和完善,從而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鄒偉.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教育研究,2008(1).
[2]蘇儉,王益宇.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6).
[3]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作者:付強 萬忠 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