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主體參與下校園特色文化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校園文化是高校的靈魂,是培育優秀大學生的重要渠道。然而縱觀當前很多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存在越來越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即未能體現高職院校特殊化的校園文化。示范性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充分彰顯普通大園所擁有的大學文化,另外一方面要充分詮釋自我特殊性,彰顯獨特的校園文化,使高職校園文化更具鮮明特色、文化底蘊。
1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特點
1.1職業性特征
高職院校圍繞職業性教育,以培育優秀就業人才為導向,積極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彰顯其校園文化特有的職業性特點,彰顯高職院校特有的校園文化特色。即以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基本原則,突出其職業教育的特點;圍繞兩大出發點:①培育學生的職業能力;②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凸顯職業教育精神,同時結合學生具體選定的崗位及要求,幫助學生調整職業心態、樹立職業理想,培育職業人文素養、道德。緊密結合企業的用人需要,培育高質量的高職院校人才。
1.2行業性特征
高職院校以社會、企業需求為基本出發點,結合行業的需要為社會輸送專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其具體包括生產、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同時依托崗位特征、行業特點建設校園文化,并充分發揮輔助作用,培育高素質人才,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職院校要充分體現校園鮮明的個性及特有的校園文化精髓,有機融合學校辦學特色、優秀文化,科學開展各類校園文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就業環境、行業特點,體現企業文化,對其將來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3實踐性特征
相較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職院校更加強調校園文化的操作性、實踐性而忽視學術性。有機結合了實踐性活動及文體類活動的特點。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更加注重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緊密結合實踐與理論知識,一方面要結合高等教育校園文化的一般規律、特點,另外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學生的交往、社會知識能力,從而開展各類有利于培育學生現代企業精神的與企業實踐、技能實踐有關的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夯實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日后更加順利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未能有機結合物質與精神文化建設
毋庸置疑校園物質文化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不僅充分發揮物質載體的作用,同時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據。換言之即物質文化僅是一個手段,而非建設校園文化的目的。然而當下不乏有高職院校過于關注物質文化建設,娛樂文化。認為只要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就有利于建設校園文化了。然而建設校園文化并不僅僅在于物質文化,其還包括精神文化。事實上在校園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設不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是建設校園文化的根本,具有一定的職能作用、價值意義。脫離了精神文化建設的校園文化是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的,這樣的校園文化是留于形式上的。而這一問題也是當代很多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2.2未能全面認識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充分意識到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卻錯誤的認為管理教學活動的方法、策略就是校園文化了,過于強調校園文化的控制功能、物質功能,僅在學生管理部門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認為只要開展業余活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了,而未充分結合高校的辦學方向以及具體的培養目標,僅發揮其凝聚、導向及激勵等功能,并未真正發揮建設校園文化的作用。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其最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未能正確、全面的認識校園文化。
2.3理論研究過少,缺乏系統規劃
在十幾年來的發展中,各大高職院校都積極探索關于如何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專業設施、明確辦學方向,總體上說對高職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但是鮮少深入關于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相關研究,甚至可以說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正如前文所述建設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充分融合了精神與物質文明,具有復雜性。但是在實際建設校園文化時,由于未能從總體規劃,設計,因此在具體設置任務、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而而施行的相關措施等均帶有一定的臨時性、盲目性,甚至是應付性,此外尚未能使所有部門都能夠融入其中。而這正從另外一方面說明了當代很多高職院校,尚未能以正確的觀點解讀校園文化,在實際建設校園文化時,也未能結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內在要求進行。筆者以為在建設校園文化時,的確非常有必要突出其娛樂、思想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但是校園文化的作用并不僅僅局限于此,其最為根本的在于培育學生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識,熏陶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長,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識。
3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重塑與構建
3.1重塑校園文化的文化認同觀
文化認同,是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前提條件。而要培育受教育者的文化認同,其不僅僅是技巧性的或者形式方面的問題。只有讓師生認同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其中,換言之即是否認同校園文化價值,是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前提條件。針對當下高職建設校園文化的實際情況,其最為關鍵的就在于構建正確的認同理念,改進認同方式,簡而言之也就是解決認同危機。與此同時我們知道高職院校在長期的發展中,受區域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形成了獨特的歷史傳統,可結合具體的設計工程,全方位物化自身認同理念,并進一步升華,明確其價值準則,并要求全校師生共同遵守。
3.2積極融合多元文化,強化話語權
話語權,并不單單指有權利說,其還包括有權利被傾聽,同時必須體現在制度上。換言之即不僅僅要從理論上強論話語權,其還必須體現在具體的機制、制度方面。“我話故我在”。當代高職在建設校園文化時,尤其是在融合多元文化主體時,更必須重視獲得與賦予話語權,充分發揮話語權的作用,融合多元文化主體,并充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推進校園文化的發展。從本質上說,只有成為獨立的,完整的主體才能擁有話語權。基于一個相對平等的氛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釋放自我,在不斷對話與互動中,不斷提升。充分融合多元文化,更有利于充分發揮主體的潛能,釋放真實的想法,進一步強化認同感。
3.3建設和諧、特色校園文化
即結合師、生的發展需求,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整體優化高職校園內各子系統,推進各要素的自由發展、協調發展。這里的協調發展主要體現在高校的規模、效益、質量以及學校的結構等各方面的協調性,即營造一個穩定有序的,有利于推進校內外和諧發展的氛圍。當然了要切實做好這一系統性工程,其面臨著各方面復雜的問題,在具體推進時必須緊密結合學校、科研以及實際教學情況等各方面的因素,而這就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積極參與。為了創建一個具有特色、和諧等特點的校園文化,必須分別明確教師、學生的辦學主體及教育主體地位,從而形成一個更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的環境。這里的環境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還包括精神層面的。結合以人為本這一基本理念,設立科學的發展觀。總之只有凝聚全校師生,才能真正推進教育教學的發展,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3.4結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健全校園文化
為了推進文化價值觀體系,結合高職校園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就必須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要求、是構建校園文化的根基。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不僅要堅持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同時還要避免形成“多元化”的意識形態。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作用,為社會文化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綜合素質。這是21世紀培育祖國優秀的接班人的前提條件,彰顯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強化校園文化的感召力,這不僅僅是實現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需要,更是全方位培育人的自主創新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舉措。
4結語
綜上所述,示范性高職院校在構建校園文化時,必須結合全方位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術應用能力,以推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以全局的層面出發,在立足學校實際情況的同時,首眼于長遠,有機融合各方面因素,同時堅持如下原則,其中包括定期更新、整體推進、系統規劃以及分步實施,從而在體現高職校園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的同時,彰顯其鮮明與特色性。基金項目:職業院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GXZJ2016ZD01)。
參考文獻
[1]張冶紅.多元主體參與視角下高職院校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研究———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寧波大學,2013.
[2]李淼.多元主體參與視角下現代高職院校章程建設[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3):103~104.
作者:張強 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