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層建筑土木工程技術質量控制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由于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高層建筑數量急劇上漲,對建筑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我國進一步加強對高層建筑質量控制的完善工作。高層建筑在施工階段對技術質量、人員素質以及材料選擇等方面有相對較高的要求,因此,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這些因素可以大幅度提升工程質量,相反,就會給工程帶來極大危機。本文以高層建筑土木工程技術質量的控制方法為中心,對其全流程施工要點的分析,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土木工程;技術質量;控制方法
目前,我國經濟仍處于高速發展期,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中的常住人口不斷增多,同時城市中地塊供應持續收緊,所以,無論是商業屬性或是居住屬性的建筑需求都在向高層建筑轉變。受到高速發展的建筑行業帶來的影響,如果高層建筑施工階段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就會導致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因此,需要從建設方案以及施工要求出發,對工程建設的質量進行保證,使其能夠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實現交付穩定、安全的工程的目標。
1高層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特點
1.1地基與基礎設計難度大、要求高
隨著進入21世紀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中高層建筑越來越被推崇。高層建筑的穩固發展離不開基礎工程的支持,高層建筑基礎設計相對復雜,設計要求較高,所以保證高層建筑的工程質量,高質量的基礎工程是至關重要的。輕微的質量缺陷往往可導致設計要求偏差,從而影響整體建筑工程質量。樁基礎是高層建筑中最常見的基礎形式,其中又以摩擦樁最為常見,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高度與地基的深度成正比的關系,在超高層建筑中則以端承樁為主。樁基礎施工機械設備種類繁多,各有特性,需要合理的在特定的空間內按需選擇機械種類,從而提升整體工程效率。如旋挖灌注樁對周邊地下結構影響較小,往往是處于地鐵保護區工程的首選;然而沖孔灌注樁所需的沖孔機所需場地較小,更適用于場地狹小的施工現場。基礎形式選擇在高層建筑設計階段尤為重要,淺基礎往往比樁基礎更有時間、費用、工效的優勢。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區,如箱型或筏型等淺基礎形式也可在高層建筑中應用,以確保其穩固性,使高層建筑更加穩定。比較極端情況,高層建筑基礎還可以直接在風化程度較低或是沒有風化的巖層中,直接埋入條形或單柱形式的基礎。目前,想要使城市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在保證充分利用高層建筑空間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安全、穩固的設計,想要使上述需求能夠得以滿足,就需要建筑施不斷的提升自我,不僅需要多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的運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對其進行有效的落實[1]。
1.2較高的建筑造價和施工設備要求
科學合理應用機械設備,能夠使施工作業更加高效,使機械設備能夠減少維修的次數,不但節約了維修費用,同時也節約了機械空置時間。在實際運行階段,優化作業設備的配置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是較為重要的一項任務。高層建筑的施工前期,需要結合項目實施的進度,合理配置運輸以及起重等設備,以此來使施工階段,能夠避免由于經常拆卸而導致的費用的增加,能夠對成本進行合理的控制。高層建筑施工過程往往限制了機械設備的施工效率,同時由于設備種類多且交叉配合使用,會導致高層建筑機械設備維修成本較高。為提升工程施工效率,機械設備集約利用的策劃在高層建筑施工中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的有效手段。此外,在施工過程管控中需要對施工階段所使用的設備的功能和技術深入了解,從而可以持續根據場地內施工重點的變化優化設備組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造價。
1.3高層建筑特有的豎向穿插施工
高層建筑施工具有獨特的技術要求,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對施工技術的優化設計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包含著不同類型的材料使用和施工階段,因此需要結合其結構特征進行不同的組織優化,以此來有針對性地組織技術交底和重難點分析。此外,由于各樓層有著不同的施工技術和方法,為了縮短工期,豎向流水穿插作業普遍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應用。無論對于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建造成本持平的前提下縮短工期即節約了管理成本,無疑是有益的。近年來隨著高層住宅數量激增,若干家大型房地產企業都推出了各自的標準化建造工法,除了如鋁模、爬架等常規新技術的應用,自愈合防水、預制內隔墻板等小眾新技術也得到追捧。實際上上述新做法會少量增加建造成本,但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講,縮短工期不僅可大幅度減少資金占用成本,提早交付客戶帶來的口碑對企業更是相當有益的,所以豎向穿插施工越來越受到大家認可和青睞。在施工管理層面:首先,施工人員在施工階段需要結合有關規范和標準,以此來對施工階段的施工質量進行保證;其次,需要不定時的檢查施工階段的人員以及作業的情況,以此來及時排除不必要的麻煩;最后,在施工階段,需要對出現頻率較高的問題進行重點把控,通過對其的實時監督管理來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進行保證。
2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完善策略
2.1統籌管理高層建筑技術的完整性
施工人員在對工程技術的質量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特定范圍內認真負責的做好施工工作,施工管理人員需要在管理階段充分的發揮自身的監督、管理、指導的職責,嚴格的對技術進行把關。首先,責任人需明確。在實際施工階段,需要與現場相結合,從特點和環節出發,對施工進行分區,并且在不同區域安排不同的負責人,一旦有問題出現,就可以做到對責任人的及時追究,使其能夠形成責任意識,使整個施工團隊能夠形成質量意識。其次,需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在施工的整個階段中,都需要對質量監督進行落實,對違規行為按照規制進行嚴格的處理,用規定來約束自身的各種行為,這樣做,能夠使高層建筑得到改進。最后,需要對技術進行嚴格的控制,以此來對技術水平加以提升。是否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術,會影響到高層建筑是否能夠具備較高的質量,以及是否能夠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施工。加大對技術投入的資金,能夠使施工質量通過對技術的嚴格控制而得到極大的提升[2]。
2.2施工質量監察體系的建立健全
安全文明監督體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經頗為成熟,然而質量監察體系往往被忽視,所以,需要加強施工階段的監控工作,提高監控質量使其可以切實可行地提升工程質量,并且將定期復盤納入該監察體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監察體系架構,其次也要賦予其相應的資源。在實際開展作業的過程中,監理人員一旦發現存在違規的施工,就需要及時的對其進行制止和糾正,從知識和技能出發,對施工人員加強教育,以此來使施工人員能夠形成更高的職業素養。
2.3對施工技術關鍵點的把握
優秀的建筑設計往往需要通過高質量的工程施工實現,因此,施工質量是整個施工建設階段的重要關注點。想要使高層建筑能夠獲得高質量的施工,就需要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施工技術進行嚴格的掌控,以此來實現對人力、物力以及資金的合理配置,使施工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員都能夠形成責任意識,確保技術交底覆蓋到每一個工人。并且,還需要嚴格的對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把關,檢驗所有工序中零件以及機械設備的質量和使用情況,通過全方位的檢查,使建筑施工能夠獲得更高的質量。
2.4鋼結構建筑的管控要點
鋼結構建筑由于其環保(減少混凝土、水泥使用量,以及鋼材本身可循環)的特性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應用,目前在我國鋼結構主要應用在超高層或大跨度建筑,但近年在中高層建筑中比例逐漸走高,也是中高層建筑結構形態未來的趨勢。鋼結構作為結構體系的代表之一,其質量管理主要需要加強對鋼結構的關注。再建筑結構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提前結合建筑特點,對鋼結構進行合理分段安裝作業。由于鋼結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對其程序和操作方式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在焊接、檢測等鋼筋結構的施工階段,需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開展施工作業,使鋼結構能夠在竣工后得到質量保證。
2.5對基礎質量加強把控
如前文所述,高質量的基礎工程是高質量建筑的保障。高質量施工、無限減小施工誤差可以相應減少無效成本產生,同時可以更好地實現建筑設計元素,減少由于施工誤差帶來的建筑效率損耗。設計前需充分利用詳勘資料,樁基礎施工前必要時可實施超前鉆再次勘察,對上述勘察報告充分研究后可指導現場施工,確保基礎質量。除此之外,基礎本身的質量管控也需要得到充分地重視,包括淺基礎混凝土灌注質量、樁基礎樁身完整性等等。
2.6控制好混凝土的質量
現代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就是混凝土,隨著時代的發展,環保水泥和水泥替代品(如粉煤灰等)漸漸地發展起來。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需要嚴格的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的流動性過大可導致灌注后離析和骨料沉淀,相反混凝土流動性過小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很難泵送澆筑。首先,在混凝土調配階段,需要反復通過配比實驗,使所獲取到的混凝土能夠更加完善。在這個階段中,需要從含水量以及含沙量出發,對混凝土進行仔細的檢查。并且,需要嚴格的對其質量進行檢查,判斷是否能夠達到合格標準,以此來使混凝土性能和實際施工需求能夠達到統一。其次,在混凝土的澆筑階段,需確保混凝土通過振搗達到密實性的要求。再次,還需要在后期加強對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混凝土通過正確的維護,能夠有效的防止裂縫現象在混凝土中的出現。同時,還能夠從結構性能出發,對混凝土進行提升。總的來說,加強在質量上對混凝土的把控,能夠使施工得以順利的開展,并且,能夠避免各種復雜問題在后期的出現,導致建筑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姚曉磊.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24):177.
[2]王德強.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6,(27):166.
作者:劉達 陳天予 單位:深圳市拓鋒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