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的發展矛盾日益明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質量、優化農業經濟發展體系,通過各種措施來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分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淺談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加強農業經濟管理。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新農村建設
1農村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穩固農業發展、強化農業管理對國家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農村經濟管理是依據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對農業生產進行有序合理的管理,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高。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措施,有利于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以此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和國民經濟水平穩步提高。由此可見,農村經濟管理是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要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創新出一條符合我國農業基本國情的特色道路,努力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管理制度與模式落后
在農村農業發展過程中,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的落后經營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需求。現有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下所需的經濟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現有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不能適應農業社會的快速發展要求。而且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較低,不利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2基層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度不足
國家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極為重視,關于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較為完善。但是,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相關管理法律法規、政策的了解不足、重視度不夠,未能有效落實相關政策,農業經濟管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2.3管理人員能力不足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雖然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被廣泛宣傳,并把農業發展提為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且制訂了科學的發展方案,但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卻因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其中,管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低、能力不足是阻礙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政策認識不足、管理意識欠缺,無法形成符合政策要求的精準管理措施,故我國整體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性極低。
2.4基礎設施與資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對農業產業的基礎設施與資金投入不足,造成農產品生產效率較低。就我國農業發展現狀來看,缺乏有效、完善的經濟投入規劃措施,影響了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升級,導致農業發展后續資源支持力度不足。另外,農業生產量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災害天氣易于導致農產品減產、農民收入不穩,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此外,農業發展中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不利于農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生產鏈條的優化,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措施
3.1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指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條件,是各項農業經濟管理業務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強化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優先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首先,需要大力進行市場調研,確保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其次,優化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為了適應農村經濟管理的要求,地方政府要在切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登記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農村實際發展狀況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檔案的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征地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合理有序進行。此外,鼓勵農業生產企業的發展與土地流轉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帶動農業發展。而且要注意農村資金資源的整合,積極引進、培養農業技術人才和骨干,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2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度
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有賴于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經濟管理的重視度。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通過政策宣傳、演講宣傳等多種形式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自身工作的重視度,加強其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了解及認知,從而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
3.3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發展特色農業項目
3.3.1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伴隨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的現代化水平均日益提升。為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業經濟管理方式需要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因此,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大力推進機械化生產的發展。站在基礎設施層面,加大農村農耕電網、防護林網等的建設力度,提供硬件基礎保障,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此外,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在農村區域定期進行農機工具的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群眾能正確使用農機具,保證農機作業安全可靠。此外,還要確保農機維修市場的運作更加規范,以保證農業經濟高效發展。3.3.2根據地域特點發展特色農業項目。政府應優化政策,創建服務型政府,為民眾提供惠民政策,引導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發展競爭力和自身發展優勢。同時,創建自主創新品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具體來看,一方面,深化并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拓寬農業產業鏈。同時,要拓寬農產品的深加工市場,確保農業產業鏈的完整性。單純簡單化的農產品生產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市場的需求。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優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農產品多元化發展的重視度。爭取從單一的農產品生產轉變為多元化的農業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經濟發展[1]。另一方面,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經濟,增加農業金融扶持比例,促進農業產業良性循環。政府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本地經銷商出臺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為農業發展引入資金,從而實現農業經濟長遠穩定發展。此外,促進科技與農業發展相結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從而促進農業產量大大提高,提高農業經濟收益。
3.4加強人才培育,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高素質、高水平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基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及管理能力,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進行農業經濟管理變革的首要要點是對農業經濟管理者加強培訓。首先,可采取定期培訓指導的方式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進行學習指導及技能培訓。聘請相關專家或者高素質經濟管理者開展講座,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素質以及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技術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拓寬管理者的眼界,提升其管理創新水平,增強其管理責任感。其次,調動農業經濟管理者的積極性,督促其打破常規管理的條框約束,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鼓勵管理者發散思維,將日常經濟管理與農業實際發展情況相結合,通過調研的形式提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農業經濟管理新思路。同時,給予提供有實用價值、創新價值管理思路的人員一定程度的獎勵,通過獎勵提升管理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而且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應及時了解國家頒布的“三農”政策,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將相關政策有效落實到日常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切實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2]。最后,可組織農業管理人員定期參與專業機構的學習活動,或通過閱讀和網上學習等方式,提高其技術水平。并且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進行農村實地考察和農戶訪問,以便了解農村實際發展狀況,便于管理制度的有效制定,保證管理方案最優化實施,以助于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
4結語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是提高農業發展水平與生產力的重要措施,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是目前農村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采取健全農業管理體制與加強人才教育、加大資金與現代科技投入等措施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促進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增加農業經濟收入,促進國家農業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作軍,曹霞.探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8(21):212.
[2]張瑞琴.新農村建設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策略探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8(18):160.
作者:熊蕾蕾 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