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地位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的生產和發展都離不開農業機械的使用。農業機械化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初步機械化階段,通過選擇最迫切,綜合經濟效益最好的農業機械,能夠比較容易實現主要作業項目的機械化。第二個階段是基本機械化階段,在生產中各項作業均有機械完成,逐步達到生產總用工量的40%~70%。第三個階段是全面機械化階段,是指在農業生產中絕大多數的作業均用機械完成。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地位作用
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中生物技術應用的保障
先進的生物技術措施要依靠農業機械來實現。現代生物技術的實施如果離開動力機械,就很難獨立完成。比如,推廣良種、地膜覆蓋等技術,都是提高產量的生物技術措施。優良作物的種子,必須要經過清選機、拌種機、敷料機加以精選和處理,利用精密的播種機械播種,才能發揮好的效果。膜覆蓋栽培也需要利用鋪膜機械和收獲機械,才能達到省工省料的經濟效益。可見,農業機械化與生物技術措施是農業技術當中的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孤立的只強調生物技術的作用,忽視農業機械化這一重要的手段。
2農業機械化保證糧食安全,增產增收
農業機械化可以創造和改善生物良好的生長環境。利用深耕、深松、旋耕、暗溝排水等田間作業可以增加耕作層的深度,改善土壤的物理狀態,達到增產的目的。此外,農業機械結合先進的生物技術使得生物技術增產增收的作用得以實現。在播種季節,機械作業可以縮短時間,以播種為例,可以再最為適當的農時季節把種子播完,達到增加產量的效果。同時,農業機械可以減少災害對農業的影響。這些作用不僅在種植業機械上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在林、牧、漁業中也是一樣。因此不能忽視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和地位[1]。
3農業機械化減輕勞動強度
農業機械化可以更好的改變農業生產的勞動條件。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逐漸提高,農業生產中體力勞動的強度逐漸減少,腦力勞動的比重逐漸增大,這也是縮小城鄉差別化的重要手段。
4農業機械化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主要內涵是傳統的手工勞動逐漸由機器設備所替代,是一種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農業現代化利用了最先進的技術來裝備農業,可以將傳統的勞動生產力予以替換,從而保證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并且能夠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保證農業技術更新的持續性[2]。因此,可以看出推動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其使命不容忽視,它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與農業生化技術有效的整合,并且成為使用新技術的支撐和載體,這些作用均非其他外力可以替換的[3]。
5農業機械化提升勞動生產率
從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機械化進程以及科技進步的作用來看,農機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主導力量,同時也是影響農業生產率中關鍵的因素。當前,我國生產方式還是較為傳統的,并且農業機械裝備與技術的投入仍然有限,這導致耕地與勞動力本身的效率低,農民收入提升動力不足,這些問題與現象迫使我們在農業生產領域提升農業生產力,以抵消由于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導致的農業發展退步。因此,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路徑。
6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正處在關鍵時期,農業經濟發展取得較大的成績[4]。盡管如此,當前農業產業結構也不能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這種不相適應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層次較低,農業比較效益差等。而農業機械化能夠依靠工程裝備、科技技術同農業生產的結合,能夠實現全方面改造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產業重構,合理配置當前資源,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從而加速農業及農村經濟的發展。
7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當前人類面臨著農業資源不足、環境整體退化等重大問題。因此,在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同時,也應當保證農業及農村經濟的可持續性。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僅是投入較高的發展方式,而是達到高產出的發展方式,這種發展也符合資源節約發展的方向,達到資源節約的目標,從而削弱對農業環境的負面作用,減少農民的直接生產費用,降低社會環境保護成本,實現全方面的協調發展。因此,合理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實現可持續農業經濟、綠色農業經濟有著長足的貢獻,對于整個國家也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農業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的快速發展,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們要發展現代農業,就要提高我們的科學技術,加大技術投入,促進機械化進程,使它在農業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作者:趙玉環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明集鎮人民政府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