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納稅籌劃工作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企業的稅收籌劃問題是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采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幫助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是實現開源節流的重要舉措。基于此,從中小企業劃分和稅收籌劃的概念、特征、方法入手,對相關理論內容進行分析,期望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以及加強國家稅收籌劃管理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關鍵詞:中小企業;納稅籌劃;風險識別
1我國中小企業的概述
在我國境內依法成立并且人員規模和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被稱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可以進一步細化為微型、小型以及中型企業。我國在2011年6月規定了中小企業的劃定標準,在進行劃分的過程中,參考了我國現行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以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當中的內容,明確提出了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1]。我國還分別對交通運輸、倉儲、郵政、住宿、餐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的中小微企業進行了定義劃分,明確了中小企業的范圍,為其生產和經營進行了專門規劃。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呈現出穩步增加的態勢。根據2011年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頒布的中小企業規劃標準,在我國工業企業中,中小企業數量占比97.3%。從新增市場主體角度進行分析,新增中小企業數量同比增長了10.3%,注冊資本總量增長了18.1%。從結構角度進行分析,新登記的中小企業主要為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是市場中相對活躍的組織結構,對于解決城鎮人口的就業問題、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領域市場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是社會穩定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
2納稅籌劃相關概念
2.1概念
發達國家對納稅籌劃的研究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納稅籌劃的理論研究和科學實踐研究方面比較系統,已成為成熟的專業。而我國在納稅籌劃理論研究方面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才進入系統化研究階段。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是我國著名學者唐騰翔教授出版了《稅收籌劃》,為我國企業的納稅籌劃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中小企業納稅籌劃問題還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研究,沒有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框架,理論研究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實踐探索。從學術角度進行分析,目前這一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結論。我國認為納稅籌劃有3種解釋,分別為納稅籌劃、稅務籌劃和稅收籌劃。根據我國會計核算劃分,將參與納稅籌劃的主體分為稅務會計和稅收會計。因此,基于我國中小企業研究得出,納稅籌劃與稅務籌劃定義一致,區別于原本的稅收籌劃[3]。
2.2特征
納稅籌劃具有合法性。中小企業在開展稅收籌劃工作時,要將法律法規作為各項活動開展的前提,并且確保企業的稅收籌劃政策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發展目標[4]。納稅籌劃具有超前性。一般情況下,企業進行納稅籌劃工作是在應稅行為發生之前,通過各種方式取得納稅籌劃效果。此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2.3方法
納稅籌劃主要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和納稅期遞延法等方式。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是指納稅人對應納稅額進行免稅減稅,利用稅率差異和分劈技術進行。而納稅期遞延方法是指中小企業在納稅期遞延過程中,采用有利的會計處理方式,實現暫時性差異處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當期會計所得大于應納稅所得,實現所得稅負債遞延,從而獲得稅收收益。這種操作方法使得企業納稅項目最多,延期最長,以達到效益最大化[5]。
3納稅籌劃存在的問題
3.1缺乏專業人才
中小企業受經營規模的限制,沒有專門的稅收管理部門,稅收管理等相關工作皆由財務部門承擔,崗位設置相對簡單。雖然各部門有相互獨立的職能會計,但是稅務會計和成本會計工作均由一人承擔,工作較多。除了要進行納稅籌劃管理之外,相關人員還要完成公司項目增值稅抵扣、納稅申報、領取發票、申請優惠政策、提交涉稅資料等工作,使得中小企業缺乏納稅籌劃,涉稅信息管理也缺乏系統性。
3.2風險識別力不足
中小企業的風險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納稅籌劃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風險識別水平。當前企業內部納稅籌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政策業務和會計知識等方面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稅收風險管理工作需要復合型人才,并且要有實踐經驗,而中小企業部分工作人員缺乏對風險管理的正確認識,認為風險管理是其他部門的事情。稅收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比較懈怠,認為稅收管理風險較小,不需要進行專門的管理,缺乏主動意識。
3.3數據源頭難控制
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較多,同行之間存在的風險點相似,在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如何獲取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是實現稅務風險管理、加強納稅籌劃的關鍵。首先,風險管理需要大量數據的支持,需要將包括中小企業登記信息、稅款入庫、納稅征收數據等在內的信息進行整合,同時還需要金融機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環保部門等第三方的數據與支持。其次,風險管理對數據的質量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涉稅信息真假難以辨別,數據質量較低,增加了數據分析工作的難度。
4納稅風險問題的產生原因
4.1政策變化快
近幾年,隨著我國減稅降費政策不斷深入,對中小企業實施的各項普惠性優惠政策逐步更新,在為中小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工作難度。例如藍清公司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新政策進行風險管理,加強對新政策和新業務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注重新舊政策之間的銜接問題,去除適應性較差政策的干擾,并且刪除錯誤數據,落實風險管理。當地稅務局的稅收信息主要來自于中小企業主動納稅申報。納稅人在進行登記時需要提供財務數據,但不能確定其他稅收信息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在當前的征管模式下,一些中小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主要采用案頭審核模式,不具備大規模核查的條件。
4.2內控不到位
績效考核是稅務部門對企業行為進行約束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工作人員效能的主要方法。例如在一些中小企業的年終績效考核中,為了突出工作業績,存在信息數據造假的情況。部分中小企業的考核指標不完善,單純考核事項辦理的數量,并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實際的工作成效。目前,在中小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任務的核查環節,稅源管理人員以金稅三期系統制定涉稅事項調查統計表,并展開企業內部的調查與巡查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了解企業涉稅風險,展開相應的風險處理工作。一些企業缺乏內部管理機制,所以在考核工作中不能正確地判斷風險管理任務以及其他部門的監督管理效果,任務反饋的質量得不到保障。
5針對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
5.1培養稅收籌劃人才
重視人才培養是企業完善納稅籌劃的關鍵。中小企業納稅籌劃涉及管理、稅收、會計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對人才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只重視對科研人才的培養,忽視了提升企業管理人才素質的重要性,造成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人員不足。因此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強化學習,例如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財務人員參加財務和稅務培訓,幫助企業財務人員開拓思路,形成更加完善的納稅籌劃體系,還可以與大型企業和高職院校進行對接學習,從高校直接引進專業人才,學型企業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
5.2加強納稅風險意識
納稅籌劃過程會受到外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最終產生納稅籌劃風險。例如違法違規臨界點的確定、執法人員對稅法理解的差異性、執法機關的嚴謹程度等。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在面對風險成本管理時,需要將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作為方案設計的重要條件,確保在執行中能夠合理規避風險。提高風險意識,注意收集稅務信息,掌握最新的稅務變化情況,強化對稅收法律的理解,這都是中小企業規避納稅籌劃風險的重要條件。只有形成正確的納稅籌劃意識,才能幫助企業合理地規避風險。此外,中小企業稅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降低涉稅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問題。當前我國稅收法律仍不完善,稅收制度還不健全,導致不同執法人員會從不同角度對稅法進行解讀。這種情況增加了納稅籌劃風險。中小企業在納稅籌劃時,要與當地稅務機關進行充分溝通,形成統一認知,以降低納稅籌劃風險。
參考文獻:
[1]田芙蓉.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納稅,2020(1):47.
[2]王漢坤.淺析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納稅,2020(1):50.
[3]張麗萍.中小企業納稅籌劃中的風險問題及應對分析[J].商訊,2019(35):93-94.
[4]陳萬濤.中小企業稅收風險及防范探究[J].會計師,2019(23):23-24.
[5]陳媛.中小企業稅收籌劃中涉稅風險與預防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9(22):208.
作者:竇蕾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