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日本教育改革對我國日語教學的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我國的日語教學規模不斷加大。本文在闡述日本教育改革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探討其對我國日語教學的相關啟示,即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優化日語教學的思路,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期為日語教育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日本教育改革;日語教學;人才培養
日本每一屆政府都重視教育問題,教育政策及相關方針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且能始終保持與時俱進。日本在橋本內閣時期,文部的大臣就提出了關于改革日本教育的具體方案及課題。在當時的教育審議會上,日本內閣前前后后一共進行了四次關于教育問題的答辯,并合理修改了日本戰后的教育基本法,在2006年提出了相應的審議報告。
一、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焦點
日本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修改了戰后《教育基本法》。改革內容涉及完善教育財政、應對情報化社會和國際化社會、學術振興、高等教育改革、建設終身學習社會及人才培養目標等問題?,F在對改革的焦點問題進行分析。
(一)創建終身學習型社會
日本在教育基本法中加入了終身教育的理念,且日本終身學習審議會和文部科學省都大力推進創建日本終身學習型社會。他們主要通過提升國立大學的開放度,拓展遠程教育的范疇,以完善當前的社會教育方式。根據日本社會的需求,高等教育面向整個社會開放,并且廣泛地吸收社會在職人員入校學習,主要表現在:增強選修學習的靈活性,拓展教學內容的形式;設立夜間研究生院;制定旁聽大學生課程制度,并且承認旁聽學分;加強學校和企業的關系,采取研究生制度及委托培養制度。此外,為了在社會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全面滿足日本社會居民的需求,日本政府加強了體育設施、文化設施及社會教育設施建設。
(二)培養綜合性人才
日本在2002年了《作為人的戰略展望》,強調學生培養的目標,即把學生培養成能夠自主行動和思考的、有涵養的、具有豐富文化的日本人,培養成新世紀的綜合人才。這種教育培養目標和指導思想體現在每個日本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辦學目標上。比如,明治學院東村高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培養“具有自立精神、國際型、有實力、道德高尚”的人才。即便是特別招收病弱青少年、兒童、殘障和智障的南越養護學校也把“開朗、友善和強健”當作校訓。把培養綜合型人才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這是世界范圍內教育的發展趨勢。
(三)日本新世紀的人才培養戰略
教育是為了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日本的教育改革同日本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日本的教育戰略具有國際性的眼光,站在國際發展的層面上制定戰略,提出了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思路:明確研究生院及大學的作用。大學主要以專業知識教學為主,同時加強學生同社會的聯系和交流;研究生院需要培養社會需求的研究型和職業型人才,進而充分地完善大學教育。學校需要糾正學校風氣,設立不同方向的課程,加強對學生成績的考評;要設立多種類型的學校,如法律、經濟專業學校,培養公共政策、教育、金融、法律實務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二、日本教育改革對我國日語教學的相關啟示
(一)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日語教學具有特殊性,當下許多教師依舊遵循漢語的教學方式,且缺少充分的教學準備,使學生難以脫離漢語的環境來學習日語,限制了學生日語能力的增強,沒能培養出應用型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日語環境,從而增強學生的日語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注重進行持續性反思,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特點,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讓學生掌握記憶日語及應用日語的技巧,使其主動進行探究,以提升自身學習日語及應用日語的能力。
(二)優化日語教學的思路
目前,多數高校的日語教學仍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僅難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厭學情緒[1]。為了提高學生對日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建構語言知識的過程進行指導,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日語的主動性。第一,鼓勵學生進行聽說練習。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日語讀寫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日語的聽說水平,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多聽、多說,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其成為教學的參與者及表演者。第二,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日語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不意味著要削弱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對其進行指導。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以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第三,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和自主探究。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合作、探討、實踐及體驗來提高自身的日語綜合技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把講解的時間控制在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一,把剩下三分之二的時間留給學生探討[2]。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提出教學話題,把學生分成兩個對立的小組,每個小組發表反對或者贊同話題的理由,由兩組選出各自的代表進行探討,在課堂的最后根據教學規劃進行聽力訓練。教師需要明確教學方法是不破不立的,要在應用高效教學方法的前提下,積極探究新型的教學方法,并把教育研究的目標放到國際層面上,從其他國家經驗中學習有效對策。
(三)關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語言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日本教育中,文化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其注重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3]。我國在日語教育中,需要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及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培養他們在國際交流大背景下進行思考的習慣。當前,我國日語教育存在文化、語言脫節的問題,學校普遍先開展語言教育而后開展文化教育,所以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日語知識,但由于沒有充分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在同日本人實際交流中仍存在較大障礙[4]。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合理引入日語文化知識,避免學生因為“文化缺失”而出現交際障礙。讓學生全面接受別國先進的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及文化品味。教師需要在日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并培養學生使用日語介紹我國燦爛文明的能力,讓學生在吸收國外文化精華的同時,也輸出我國的先進文化,充當文化交流的國際使者。比如,在講解國外的主要節日時,教師可以布置相關課后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制作節日賀卡,也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節日的背景資料,對比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讓學生加深對中外文化差異的了解,科學地看待中外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做新世紀的綜合型人才。在日語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內容,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逐漸培養學生優秀的跨文化交際能力[5]。
(四)重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當前,我國日語教育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質量的外語人才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積累、較高的文化素養、良好的外語能力等。所以,我國需要合理轉變人才培養的整體觀念。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學校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進而培養出具有個性的、健康的創造性人才,盡可能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及創造才能[6]。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導入一些日本新聞視頻和語音內容,讓學生針對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一些有偏激看法的學生給予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科學地看待問題,從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政治觀,培養國際眼光。也可鼓勵學生在課前準備關于日本文化的小演講,加深其對日本文化的了解和學習,汲取日本文化中有價值的內容,去其糟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通過在日語教學的多個層面滲透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本文探討了日本教育改革中的焦點內容,并對我國日語教學改革進行了反思。當前的日語教學需要培養能適應當前社會形勢的人才,不能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積累,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理念、方法、思想及人格的教育。我國需要從國際化的角度改革日語教學,積極引進先進教育模式及理念,以培養出綜合素養較高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玄里.日語翻譯教學中現狀及解決對策[J].才智,2016,(30):65-66.
[2]王海平.淺談日語教學中的日本語考試導向問題[J].西部皮革,2016,(18):46-47.
[3]李小俞.文化認知對日語習得的影響及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6,(30):98-99.
[4]溫玉晶.日語教學中日本文化導入的有效途徑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6,(10):45-46.
[5]谷恒勤,戰建麗.日語基礎階段中級句型教學探索[J].高教學刊,2016,(22):79-80.
[6]謝亦瑜.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2016,(10):61-62.
作者:韓雪 單位:太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