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

第1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 戀愛動機; 性心理; 性教育 女大學生

90后的一代,經濟基礎更加雄厚,物資生活更加豐富,加之信息時代幾乎人人都有筆記本電腦,他們更能接觸到社會上的各種信息,思想也更加開放[1-3]。但是這些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大學生的戀愛與發生率較高,且總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4,5],90后的女大學生的戀愛觀引導教育又該如何做起?筆者認為,首先得從她們的戀愛動機上入手,掌握她們的戀愛動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強的教育引導工作[6]。為此,我們對某醫學院校的200名女大學生進行了戀愛動機問卷調查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某醫學院在校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有效率為91.5%。其中有戀愛經歷者56人,占306%;有過兩性關系者31人,占169%;來自城鎮的78人,占42.6%;來自農村的為105人,占573%,平均年齡21.9歲。

1.2調查工具

自擬大學生戀愛動機問卷,內容主要設計戀愛動機的生理需求型、情感消遣型、成長體驗型、從眾面子型等4個大的方面。其中生理需求型是指主要以滿足個人為目的的類型,戀愛的目的即是為了與異性發生性關系;情感消遣型是指需要異性為心理的依靠和支柱,需要因此消磨時光,排遣寂寞等;成長體驗型是為了體驗戀愛,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為以后正式的戀愛、婚姻等打下基礎;從眾面子型是看到別人在談戀愛自己也被激發出戀愛的欲望,并認為沒戀愛就沒有面子。

同時問卷開頭設計好被調查者的一些個人信息,包括年齡、性別、戶口來源,以及是否有戀愛經歷及發生情況等。

1.3統計處理方法

將全部問卷按照“城鎮-農村”,“戀愛組-未戀愛組-有性行”進行分組比較。結果利用SPSS130版進行卡方檢驗(χ2),P

2結果

2.1不同戀愛和性經歷的大學生戀愛動機比較

有戀愛組、有性經歷組與未戀愛組三組比較,僅在“情感消遣”(χ2=264,P=0000)、“從眾面子”(χ2=6051,P=0017)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

2.2農村與城鎮女大學生戀愛動機比較

來自農村和來自城鎮的女大學生只在“生理需求”(χ2=1811,P=0000)、“從眾面子”(χ2=21.5,P=0000)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且P

3討論

3.1戀愛的女大學生給其他女大學生造成了無形的心理壓力

本次調查顯示,有戀愛的女大學生主要目的是為了排遣空虛寂寞的感情,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而且有戀愛經歷的女大學生超過55%都與男友發生過。當前高校對大學生戀愛、呈開放管理的趨勢,大學校園戀愛情景處處可見,似乎蔚然成風。先期參與到戀愛中的女大學生無疑給周圍的同學造成了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導致更多的從眾行為。而從眾行為的背后往往潛藏著不健康的思想價值觀。例如:沒有男生追求,沒有戀愛是很沒面子的事,說明自己長得不夠漂亮。只有通過談戀愛,才能在一定程度證明自己有人追求,足夠美麗,進而贏得所謂的“面子”。由此形成某種攀比的心理和現象,導致女大學生漸漸失去正確和健康的戀愛價值觀。

3.2農村和城鎮來源的女大學生戀愛動機存在較大差異

調查結果表明:城鎮的女大學生接近一半談戀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7]。對高校教育管理者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不健康的危險信號。城鎮女大學生生活條件較之農村女大學生優越得多,在生活、就業、前途等方面的壓力要比農村女大學生少。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導致她們好逸惡勞,無憂無慮追求“生活”。

在城鎮女大學生面前,經濟條件稍差的農村女大學生難免產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在是否需要戀愛的問題上,更多的是考慮個人面子問題。誤以為只有自己也談戀愛,才能減少自己跟城鎮女大學生的差距,才能避免被人笑話。但是實際上,在經濟不佳,以及錯誤的思想認識和偏差的心理狀態下,她們要想順利的獲取戀愛并不容易[8]。經濟問題以及個人不端正的戀愛觀往往成為她們戀愛的絆腳石,導致戀愛的受挫或失敗。進而影響她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效率。

3.3戀愛能夠改變女大學生的戀愛動機

未戀愛的女大學生戀愛動機主要是從眾和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有戀愛經歷的女大學生戀愛顯然已經發生了改變,轉而認為戀愛可以排遣寂寞,填補內心空虛。這種轉變,一方面體現出她們思想認識成熟了一些,經歷戀愛要比未經歷戀愛似乎更能讓人成長一些。但從另外一方面提示我們: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他們參與學校各類活動的熱情,可以有效預防女大學生心里空虛寂寞的不良現象[9]。如果不能足夠安排大學生的課余活動,就有可能讓大學生傾向用戀愛的單一方式來打發時間。

此外,戀愛可以導致大學生發生更多的,這需要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引導大學生更加健康的生活,避免墮胎、性病傳播等不良后果的發生。積極對女大學生進行科學戀愛觀、性觀念的教育引導,矯正她們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認識,有助于防范戀愛失敗產生的負面行為,也能減少不健康帶來的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

[1]王麗君.“90后”大學生價值觀狀況調查與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1,(2):95-98.

[2]蔣明軍.徐松如.王珊.“80后”與“90后”大學生價值觀比較研究.思想理論教育,2010,(7):32-36.

[3]張笑濤.“90后”大學生的消費道德問題及其教育引導.繼續教育研究,2012,(5):124-127.

[4]向晉輝.大學生非婚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2,33(8):914-916.

[5]黃藝娜.張銘清.江劍平.大學生婚前和性態度調查分析.中國性科學,2012,21(1):19-21.

[6]楊帆. 女大學生戀愛影響因素及性教育策略.中國性科學,2012,21(7):78-80.

[7]代玉文. 女大學生性知識與性健康綜合調查報告.中國性科學,2012,21(2):37-38.

第2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就業,說到底是一種自由選擇,甚至比自由戀愛還要自由,干得爽就繼續,干得不爽就閃人,這符合人性特點。如果非要畢業生任勞任怨,有了委屈不能喊,遭受不平也要忍,一旦找到了工作就得踏實干一輩子,絲毫不能見異思遷,轉換門庭,這不僅蔑視公民的自由選擇,還背離了勞動法規。人這一輩子,有多少人不換幾次工作?換工作不等于就是貪圖安逸,就是懼累怕臟,即便是貪圖安逸,也是人的本性流露,如非患上了自虐癥,恐怕沒有多少人在累、臟的工作中還能甘之如飴吧?這一批大學畢業生不是90后就是80后,他們獨立意識更強,也更有個性,甚至有點桀驁不馴,面對單調乏味的工作選擇閃辭似乎是一種必然。再說,他們剛踏上社會,還沒品嘗出生活的不易,率性而為,由著性子來,也是在所難免。

如果把找工作當作結婚,白頭偕老固然可敬,中途離婚也無可厚非。試問,就像談戀愛一樣,如果不多找幾次,又哪能一下子找到合適對象,長相廝守?同理,在初期磨合中,經過幾次閃辭,也許就能找到理想的單位然后安心工作。不是有調查說,人這一生,通常要換七八次工作嗎?換七八次也許有點多,但因人而異。

“葉子的離開,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其實,所謂“閃辭”的“辭”應該分為兩種含義,一種是辭職,另一種是辭退。大家往往關注畢業生閃電般的辭職,而忽略了用人單位的閃電般辭退。就業是一種雙向選擇,畢業生有挑選單位的權利,單位也有挑選畢業生的權利,在使用過程中有的單位對所招聘的人不滿,閃電辭退也很正常(只要不違法)。在林林總總的閃辭族中,大概也有不少畢業生閃電辭職是一種無奈,面對冷臉甚至傾軋,選擇閃辭也是一種有尊嚴的方式。

如今,個人與單位的依附關系越來越小,只要你找到適合崗位,今天你在農村修理地球,明天就可以到首都揮斥方遒,今天你覺得所在單位缺乏人文關懷,哪怕在你沒找到新單位之前也可以撂挑子不干(如果不違反相關規定的話)。人的自由度更大了,尊嚴更豐富了,單位對個人的”綁架”近乎為零了,社會的流動性越強,公民越能自由舒展個性,這就是進步。

第3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超市購物;影響因素;差異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095-02

當代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培養和塑造直接影響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沒有高素質的消費者就沒有完善的市場經濟。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封閉的校園里,容易形成心理趨同傾向,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成為當今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一直呈上升趨勢,各高校校內市場日趨完善。在高校校內超市因其顧客群身份的特殊性、區域封閉度高及市場競爭較小等原因,呈現出有別于校外超市的一些特點。為了了解這些具體而細微的特點,挖掘校內超市背后的動機,我們作為西安市西安文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開展了一次大學生校內超市消費行為的問卷調查。大學生超市購物行為是研究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人都對超市購物現象、影響因素等進行了研究,較少涉及影響大學的超市的定量分析。為此,本文以西安市為例來研究大學生超市購物的差異分析及影響因素,愿能為校內超市經營者提供可靠有效的營銷策略,也希望廣大在校生能深切認知自己的消費行為,促進其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定量分析法。

2.研究對象。以西安市4所高校在校本科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投放問卷800份,選用分層抽樣,回收有效問卷720份,回收率90%。其中女生531人,男生189人;大一84人,大二412人,大三180人,大四36人。

3.研究工具。采用自編《大學生超市購物情況調查問卷》。采用Likert5級評價法,即從“5”到“1”分別表示從“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問卷從超市購物月平均消費、購物重點、購物頻率及戀愛費用四方面調查。問卷α信度系數值為0.687,表明其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問卷效度檢驗的α系數值為0.941,表明其有較高的效度。

4.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和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基本結果分析

1.大學生超市購物情況。大學生超市購物每月花銷基本不超過150元。每月花費低于50元的學生占14%,50~100元之間的占37.0%,100~150元之間的占31%。也就是說,五分之四的學生每月超市購物花費并不超過150元。每月花費150元以上的學生占18%。從抽樣結果來看,西安大學生的校園超市消費在一個較低的范圍。

2.大學生戀愛購物情況。從抽樣結果看出,每月花費低于50元的學生低于12%,50~100元之間的占15%,100~150元之間的占30%,每月花費150元以上的占43%。結果顯示,大學生談戀愛時去超市購物的花費明顯增多。

3.大學生在超市購物中的行為習慣。從抽樣結果來看,大學生在校園超市購物主要以日用品和零食為主。其中,生活用品28%,零食26%,學習用品17%,水果16%,飲料11%,娛樂用品2%。

4.大學生對超市購物的頻率。大學生去校園超市購物的頻率總體來說并不高,選擇每天都去的學生占6%,經常去的占25%,偶爾去的占61%,基本不去的占7%,從不去的占1%。這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對超市購物的意愿不是很強,其行為意愿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

三、大學生超市購物的差異分析

1.不同性別對大學生超市購物的差異。從表1可見,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超市購物中的重點不存在差異,購物頻率和月消費存在差異,戀愛費用差異顯著(P

2.不同年級對大學生超市購物的差異。從表2可見,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超市購物中的戀愛費用、購物頻率不存在差異,生活費和購物重點差異顯著(P

3.不同月生活費對大學生超市購物的差異。從表3可知:不同生活費群體的大學生在超市購物中戀愛費用、購物頻率存在極大差異(P

四、現狀與對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出大學生超市購物的基本情況:對大學生超市購物在性別、年級及月生活費方面進行了差異分析,表現出不同的差異;大學生超市購物的月生活費、購物重點、購物頻率、戀愛費用存在顯著關系,具體表現如下。

1.超市購物每月基本不超過150元,超市銷售的商品大多是生活日用品和食品。物品種類是大學生超市購物時考慮的主要因素,購物頻率不存在確定性。

2.月生活費、戀愛費用、購物頻率和購物重點是影響大學生超市購物的主要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超市消費,其與超市購物消費成正相關關系。

3.月生活費、購物重點和戀愛費用是影響大學生去超市購物的主要因素,并影響著大學生去超市購物的頻率,三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通過對上面現狀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對策:①要求產品的多元性、針對性、專業化。②超市應針對情侶推出情侶大禮包、情侶杯子等產品。

參考文獻:

[1]武松,賈媛,等.上海高校大學生網絡購物行為發展研究[J].江蘇商論,2013,(3).

[2]陶丹.大學生網絡購物的調查與研究[J].中國商貿,2011,(26).

第4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 調查

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是經教育部審批,由云南師范大學利用社會投資按新的機制和新的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屬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層次。目前在校生達9000余人,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因此該校學生的消費現狀基本能夠代表全國大學生的一些基本消費現狀。2008年5月~6月,由筆者指導學生對本校一至四年級的學生消費現狀進行調查。選取樣本數為200多人,回收答卷后,經過篩選,選取男110名,女90名,共200名學生的問卷,計算得出本調查報告結果。當然,比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該校學生的消費金額可能偏低,這與云南地處邊疆,經濟不發達有關。下面是通過本次調查得出的一些數據。

1.家庭平均月收入。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來自城市的占2%,來自農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學生來自城市的占96%來自農村的占4%。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來自于農村,我國的城鄉差別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于城市。該數據與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絕大部分中國人家庭夫婦月收入為2千元~5千元,貧困家庭與特別富裕家庭都是少數。一般來講,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每月消費支出較少,而特別富裕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可能較奢侈,比如有的學生在校期間購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

2.月平均消費金額。月平均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為500元~10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的只占5%,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為大學生代表著高消費,代表著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費。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余的學生占6%,感覺剛好夠花的占51.5%,感覺不夠花的占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感覺月月有余的學生中,大一學生占69%,由此可見大一新生剛進校門時消費項目較少。而感覺錢不夠花的學生中,大一至大四學生分別占16%,6%,44%,34%,可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消費項目逐漸增多,大三時戀愛的學生多,感覺錢不夠用的學生比例最高。

4.消費方式。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占11.5%,有計劃消費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選擇其他的占46%。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5.每月的飲食開支。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的學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意味著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6元多一點,在目前學校食堂一個炒肉3元錢左右的條件下,意味著這樣的學生每頓飯只能打一個菜,每天只能吃一頓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

6.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7.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學生回答沒有戀愛。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電話費。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學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數大學生的電話費支出在50元~100元之間。少數學生遠程戀愛,煲電話粥,導致每月話費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大學生每月用于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適當的上網,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并不多。

10.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29.5%的大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游,17.5%選擇穿著打扮,16%選擇上網吧,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外出觀光旅行,上世紀90年代在我國大學生中才開始流行,但發展的勢頭強勁,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體。迪廳,KTV等新興的娛樂方式也正日漸受到大學生們的寵愛。

第5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最新大學生課時實踐調查報告一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就業信息與今后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溫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溫州樂清,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 就業狀況 溫州大學 溫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著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里,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著黨和國家的心。20xx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xx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占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了解就業信息與今后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溫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采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里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并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制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煉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于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么聯系,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系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占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于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說: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里,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于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后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里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說明在學校里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占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溫州做調查的局限性:在溫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 大學期間的活動鍛煉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干部,而表達能力(凸顯于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于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于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煉成為日后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干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煉,累積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

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并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了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里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最新大學生課時實踐調查報告二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本應以生活費用和學習費用(購買學習資料和學習用品以及各種考證)為主。而伙食費又是重中之重,然而卻出現饅頭就咸菜,省錢談戀愛,各種服飾、化妝品,數碼產品消費成為日常消費大頭。除此,通訊費和網絡支出費用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幾乎每個大學生都不可缺少的日常消費。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么應該花什么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可這些主要出現在那些問題上呢?

(一)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并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二)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三)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做好整體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二)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后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戶,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三)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2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5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四)學會精打細算

大學生活的消費中有很多省錢的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盡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五)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并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癥下藥,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六) 勤工儉學

第6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記者勸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并執意要記者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記者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家里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里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沒那么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發放107元的生活補貼,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里,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柜子里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是學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范類高校中,像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調查報告》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范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里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于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余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余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愿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閑、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貧困女大學生為了學費和生計,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甚至上課時間外出打工掙錢。掙錢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根本談不上增添學習用品、書籍、資料等,更談不上進行形象建設。有56.6%的貧困女大學生不買服裝,有65.9%的貧困女大學生不買化妝品。

僅有4.1%的貧困女大學生贊成戀愛

因為經濟的貧困的環境的壓力,談戀愛對貧困女大學生來說成為了奢侈品。調查顯示,僅有4.1%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持贊成態度;有34.7%的貧困女大學生認為無所謂;有26.8%的貧困女大學生不贊成;還有34.4%的貧困女大學生甚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個人將來就業的問題上,有2.8%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有6.7%的貧困女大學生對于個人將來就業沒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貧困女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后應該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貧困女大學生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為畢業后會有一份稱心的工作。

在接受幫助的問題上,86.1%的貧困女大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愿意接受他人的幫助。82.5%的貧困女大學生希望在學費上得到幫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費上得到幫助,38.2%希望得到培訓,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導。

73.0%的人籍貫在非西部地區

此次調查發現,來自非西部地區的女大學生和來自西部地區的學生一樣貧困。有27.0%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籍貫在西部地區,有73.0%的貧困女大學生籍貫在非西部地區。

第7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障礙 社會化

內容摘要:本文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從基本社會化、大學生活的融入、經濟原因、心理壓力、失戀、精神空虛、人際關系等方面探究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引言

當前,大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03年9月27日至2004年2月13日,中國教育網展開了“何種原因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調查,共有1786名讀者參與了調查投票。調查結果表明,604票即34.94%的讀者認為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應試教育導致家長和學校對學生過度保護,使學生缺乏應對困難及心理承受力等鍛煉造成的;有538票即31.12%的讀者認為學習與生活、就業的壓力也是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一個主要原因;認為大學生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屬于敏感群體,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難以排除的情感危機等為主要原因的分別為216票,169票、129票,占投票總數的12.5% ,9.78% ,7.47%。本文試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對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進行探究。

二、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1、基本社會化的不成功。人生下來首先是生物意義上的人,經過社會化的過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社會化的類型分為基本社會化、繼續社會化、再社會化等幾種方式。基本社會化也就是一個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社會化,是社會化中最主要的內容。在產生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的基本社會化經常有以下問題存在:(1)家庭成長環境缺乏關愛和溝通。家庭是基本社會化的第一個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品質、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跟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而是父母能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與孩子的溝通是否充分。家庭的氣氛是民主或者專制;父母的關系是和諧或者緊張;父母的人生態度是積極或者消極;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如果孩子從小是在一種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能與父母充分溝通,一般都心理健康。相反,生長在專制家庭氣氛中的孩子,長大后容易心理懦弱、依賴性強,適應能力差;問題家庭、單身家庭出身的孩子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產生心理障礙的大學生常常被發現出生于這樣的家庭。(2)應試教育使家長和學校對孩子過度保護,造成孩子心智水平的低下和素質的單一化。應試教育更多的是將分數作為評判學生“好”與“不好”的唯一標準,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和家長思考問題的角度片面和狹隘,“學習好就一切都好”。許多家長對孩子除了學習之外的一切事情都包辦,以為這樣就為自己的孩子營造了一個專心學習的環境。但實際上,這種過度保護導致了孩子的心理發育不健全。另外,這種“一元化”應試教育還造成孩子們的素質“一元化”:只會考試。尤其對于來自農村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外部環境本來就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在這種單純的“一元化”教育下,幾乎沒有培養出任何課余興趣、特長,除了考試之外他們什么都不會干。當升人大學以后,這些孩子們就會感覺無所適從,產生強烈的失落感與自卑感。

2.無法真正融入大學生活。如前所述,基本社會化指的是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社會化。而繼續社會化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社會化,它的過程遍及人的一生。大學生的繼續社會化是在大學校園里進行的,它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大學生習慣于將其他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的大學生作為自己的參照群體,自覺與不自覺地予以模仿。“參照群體”即人們對自身進行評價時進行比照、參考的群體,通常對其成員的自我認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等產生重大影響。一旦無法融人自己的參照群體,人就會產生心理恐慌甚至心理疾患。

3.經濟弱勢因素的影響。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國大學生中貧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為10%-15%(一般將月生活費不足200元的大學生視為貧困大學生,不足100元的為特困生),貧困生人數將近300萬,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另據寧夏大學近日對在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3.2?%的貧困生對生活狀況不滿意,64.51%的貧困生體會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貧困生存在抑郁狀態或抑郁傾向。經濟弱勢也易造成學業弱勢。比如,大學生通常需要使用與學習相配套的學習設備,如單放機、電腦等,他們由于沒有能力購買,天長日久下來,容易造成英語口語、計算機操作能力等方面較差。嚴重的經濟弱勢也會造成大學生的營養不良,出現身體弱勢。這幾種弱勢結合起來加劇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4.各種壓力的存在,特別是就業壓力。對于來自農村的貧困大學生而言,考上大學是他們認為可以改變生活的唯一方式,因此在進人大學前就普遍背負著沉重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在進人大學后會有增無減:首先是經濟壓力,其次是成為“精英”的自我期望,再次是自己作為貧困的家庭里唯一希望所帶來的“使命感”。再加上融入大學文化、城市生活的艱辛、高難度的學習任務等,在如此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前,保持平和、健康的心境變得異常困難。

5.失戀的陰影。一分調查報告顯示:由于失戀而自殺已占大學生非正常死亡因素的前三位。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淺,思想單純,很多人對于自己的擇偶標準、人生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他們中間最流行的戀愛名詞是“來電”“浪漫”“激情”,可見他們更重視的是感性認識和表面形式,在戀愛問題上表現的簡單、幼稚、隨意。個別大學生談戀愛只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或者調節象牙塔內枯燥的生活,甚至只是盲目從眾。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之下,戀愛結果可想而知。失戀之后,可能會誘發嚴重的心理問題,女方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和“被拋棄感”,產生長久的心理壓抑,甚至走上傷害別人或者自己的道路。

6.人際關系不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淡化矛盾、減少隱患,惡劣的人際關系則加劇心理問題的產生。目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不容樂觀。根據河北大學近日對12所高校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五成多的同學認為現在大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四成以上的同學卻感受到現在大學生之間實際存在的是“互為對手、平等競爭”的關系;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同學之間是“互不相干、各人自顧”,甚至“互相提防、暗中拆臺”的關系。究其原因,是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對競爭意識的過分強調,使得孩子夸大了競爭的范圍和殘酷性,并將之潛移默化,導致從小就對旁人產生一種提防心理,學不會理解、寬容和原諒別人。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進入高校,生活環境的迅速變化使他們措手不及,在心理不平衡的同時,又會滋生出自卑心理,影響到同學之間的交往,甚至走向極端。人際關系不睦是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溫床。

第8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女大學生;性觀念;;性知識

Survey on sexual conception, sex-related behavior and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in Jina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WANG Chenggang, WANG Tingting, LI Guangzhao, YANG Liu, WANG Lingdi, WANG Ying, ZHANG He, ZHANG Qinyuan.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ex education in colleges by exploring the sexual conception, sex-related behavior and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Ji’nan. Methods: A total of 416 students of grade one and two in three colleges were selected and surveyed anonymously. Results: There were 97 students who were (23.5%) in favor of premarital sex, and 246 students who (59.6%) opposed premarital sex. About 69.6% of masturbation students felt guilty. The proportion of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and heterosexual cohabitation were 6.8% and 5.8% respectively. Urban students were with richer knowledge than rural students. Sexual issues brought trouble to 40.7% of the students. The main channels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sexual knowledge were network and high school curricula. Female students believed the most suitable ways of sex education wer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ctures. Conclusion: Sexual concep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Ji’nan was more conservative than that of students in Sichuan and Beijing, and the rate of sexual behavio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in Sichuan and Guangzhou. They had varying degrees of sexual knowledge. Some of them were confused about sexual issues.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to develop their correct sexual conception and reduce risky sexual behavior.

【Key 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conception; Sex-related behavior; Sexual knowledge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志碼】A

大學生處于身心急劇變化的青春后期,同時也處在人生旅程中生理最旺盛的時期[1],大學階段也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性知識的缺乏、不恰當的性觀念會導致不適宜的及心理沖突,從而影響其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學習生活。有研究顯示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70%來訪者是關于性及兩性關系的問題[2]。大學生的性觀念和受到社會變革和文化轉型的影響,其性觀念有越來越開放的趨勢。雖然對大學生性觀念、和性知識的相關研究已進行數十年,但現階段對其進行現狀調查仍然非常重要和富有意義[3]。本研究通過對女大學生的性觀念、及性知識現狀分析,為豐富高校女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內容和切實有效地開展針對性的性教育提供參考。

本研究有30.3%的女大學生有行為,明顯高于2000年黎國慶[7]研究的12.12%;而和武慧多等[10]2012年在湛江調查的34.9%相近,其研究發現農村生源學生行為高于城市。而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生源學生行為沒有差異,說明她們釋放“性能量”的方式趨于一致。本研究顯示發生婚前的比例低于2010年陳敏等[5]和宋著立等[11]對90后廣州大學做的相關研究結果,與異性同居的比例也比較低。通過以上對性觀念和的比較分析,考慮到性觀念逐漸開放、發生率逐漸升高的趨勢,可見濟南市女大學生的發生率比廣州、四川等地低。但也要看到有75.1%女大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應該談戀愛,49.8%的有戀愛經歷,且有23.5%的贊成婚前,另外本研究調查對象為一、二年級大學生。因此預計未來的大學生活中發生婚前的比例可能會提高。有研究發現城市生源、高年級與的發生呈正相關[12],但本研究未發現相似結果。

本研究調查對象對和生理結構的了解比2010年陳敏等[5]研究有所提高,但對避孕措施的了解低于上述研究。研究還發現二年級比一年級、城市生源比農村女大學生性知識掌握更好,尤其是對性生理結構和避孕措施的了解。可能是隨著大學生活的進行,大學生接觸的性知識逐漸增多;而農村生源學生性知識較薄弱。有40.7%的同學表示性的問題給其帶來了困擾或非常大的困擾,這也說明了開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雖然不同年級和生源地同學的性知識存在差異,但其性困擾沒有差別,說明現有的性知識對部分女大學生解決性的困擾幫助不大;而且不同院校間性困擾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醫學院校女大學生的醫學專業知識未解決其性困惑。研究發現女大學生對性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獲取性知識的主要渠道是網路和中學課程,與2006年趙瑞芳[13]和王淑玲[14]研究相似,只是網絡來源占比有提高。但網絡來源的性知識不系統,有些也未必正確,易給女大學生產生誤導。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性知識的來源仍然缺乏系統、正規的課堂教學。而有66.1%女大學生認為最適合的性教育方式恰恰是性教育課和講座,結果與趙瑞芳[13]研究相似。女大學生需要的具體性知識主要有性生理、避孕、生育、性傳播疾病及等。由于大學生與社會交流越來越多,高危走進校園,近幾年大學生性傳播疾病的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所以大學生性教育應包括常見性傳播疾病的臨床表現、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的內容。在開展性教育時,要注重大學生人格培養,把性健康教育與人格教育相結合,教育內容應包括性心理、性道德倫理、性價值觀及有關法律的內容,以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性觀念;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女大學生,為了提高其綜合素質,也應該包括生育及避孕的系統知識。

綜上所述,濟南市女大學生性觀念與四川、北京等地比相對保守,但也要看到有呈兩極化發展的趨勢;發生率也低于四川、廣州等地大學生;目前具備的性知識較局限,對解決其性困惑幫助有限,缺少系統的性健康教育。大學生作為生長發育的特殊群體,性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社會學家指出:性文明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性愚昧、性混亂則可導致個人毀滅和社會動亂[15]。通過女大學生性觀念、和性知識現狀與特點的分析,有助于高效管理者準確把握其心理動態,針對性的做好性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減少危害身心健康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高德偉. 全國大學生性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3: 3.

[2]范舒云, 張彩峰. 大學生性觀念、性態度的調查分析 . 全科護理, 2011(23): 2133-2134.

[3]陳華顯, 王琬萍, 林國楨,等. 中國大學生性觀念、和性知識研究進展 .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3(1): 65-69.

[4]黃希庭, 鄭涌.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51-252.

[5]陳敏, 葉運莉, 劉婭. 某醫學院大學生性知識、性觀念、的調查研究 .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1(6): 546-548.

[6]Zhou Hong, Wang XY, Fang YE, et al.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bout sexu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China . Chin Med J, 2012, 125 (6): 1153-1157.

[7]黎國慶. 新鄉醫學院大學生性知識與性觀念調查 . 中國校醫, 2001(6): 473-475.

[8]余峰彬, 楊靜, 魏小慶, 等. 攀枝花市大學生性教育、、性觀念調查分析.中國性科學, 2011(7): 25-27.

[9]阮鵬, 黃燕. 80后在校大學生性觀念調查研究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1(11): 1373-1376.

[10]武慧多, 楊健. 湛江地區女大學生現狀及其與性心理健康關系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4): 597-599.

[11]宋著立, 黎艷, 曾學毛, 等. 90后大學生性觀念的特點與反思 . 中國性科學, 2012(10): 72-74, 83.

[12]劉志浩, 衛平民, 王湘蘇, 等. 南京市大學生及影響因素分析 . 中國公共衛生, 2008(10): 1243-1245.

[13]趙瑞芳. 對高校大學生性認知、性觀念的調查研究 . 中國性科學, 2007(4): 9-12.

第9篇:大學生談戀愛調查報告范文

一、加強青春期性知識教育刻不容緩

我國的青春期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專業教師力量不足、缺乏統一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大綱和教材等等原因,青春期教育遠遠滯后于青少年的現實需要。齊建華,趙玉霞對醫學護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識調查報告中顯示:約五成以上的女生對青春期生理的變化表現為害羞,同時報告中也顯示,青春期的女生性知識多數來自家長,但家長青春期健康知識有限,對子女的教育多停留在月經護理水平上,而關于性知識方面大都采取回避態度。對于我校剛入學的學生青春期的知識掌握情況,我們也做過一個調查,調查表明:學生從家長和學校獲得的系統的、科學的性知識較少,而大都是從非正常渠道獲取,受媒體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有20-30%的學生在談戀愛或戀愛過,有個別學生發生過,甚至及個別女生做過人流手術,而大部分學生對青春期的知識,特別是性知識了解都停留在一個非常粗淺的水平, 對于預防危險的生理和心理知識和技巧,自我保護和自我救助的知識嚴重缺失。這說明,現代青少年對性知識的關注程度增加與現有教育模式下普遍存在性知識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也就釀就了許多悲劇的頻頻上演:十四歲少女公廁分娩,19歲大學生一年四次人流等等。因此,加強女生青春期性知識教育刻不容緩,特別是在高等師范學校內,因為這樣的學校女生占絕大多數,集中開展性知識教育尤為重要。學校應加強青春期生理知識和性心理知識的普及和指導,對于她們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性困擾、性沖動、性、異性吸引、性夢幻等系列性心理問題,正確加以引導,加強青春期保健知識的傳授和教育,尤其是讓女生樹立自尊自愛自強,恪守性道德準則,提升性道德修養與安全意識,對于不能自我控制的采取必要的避孕措施和補救措施。

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容忽視

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與高中生有很大的差異,普通高中生有繁重的學習壓力,而高等師范類的學生一般沒有升學的壓力,學習相對比較輕松,同時該類學校的學生和校外人員接觸也較多,如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就非常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比如,在女生中普遍存在著攀比現象,同學之間比誰有錢 ,比誰會玩,比誰穿的衣服貴,誰家開的車豪華,甚至有比誰攀到的大款有錢等。當受到這些不良的思想刺激和影響后,由于缺乏正面的引導,而處于青春期的她們免疫力和自制力又不強時就不能正確對待異往,在行為上就表現了不端或不軌。如女生與校內、校外人員過早談戀愛,沉溺其中把握不住自己,甚至偷嘗“禁果”出現性過失,造成終身的遺憾!因此,女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應引起家長和學校的足夠重視,使他們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能夠實行自我保護。本文認為,加強青春期女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可以從以下 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女生衣著要端莊得體,與異性同學交往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能理智拒絕異性的愛慕和追求;其次,教育女生要拒絕一切的物質和金錢的引誘,要識別和抵制異性的。再次,教育女生能分辨適宜和不適宜的場所,盡量不要進入一些KTV及酒吧等娛樂場所。另外,學校能適當開設一些防暴技能選修課,當女孩遭受不法侵害時, 能進行必要的自我防護。當遭受侵害后, 教育學生要保持證據并及時向可以信任的人訴說, 或到當地公安部門報案, 請求幫助。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好看的欧美熟妇www在线| 久久久天堂国产精品女人| 在线va无卡无码高清| 麻豆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理伦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91| 91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黄和色美女啪啪啪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老熟女久久|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三区综合|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伊人久久综合色|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亚洲最新版无码AV|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少妇高潮尖叫黑人激情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日本三级吃奶头添泬|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不卡| 国产视频最新| 午夜欧美在线| 激情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最新福利姬在线视频国产观看 | 久久午夜福利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成人xx免费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