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管理系統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系統要素
構成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系統要素,必須能夠簡明、客觀、系統地反映財務管理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①什么是財務與財務管理;②財務管理是如何產生的;③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什么;④財務管理管什么;⑤如何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這五類問題可以由財務管理的本質、假設、目標、要素、程序和這五個基本理論要素來回答。
1.人們對于財務本質的認識,長期以來形成了三大主流觀點:“資金運動論”將財務的本質界定為資金運動的過程和結果;“財務關系論”認為財務的本質是資金運動過程所反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資金運動和財務關系論”把前兩個觀點結合起來,認為財務的本質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關系。筆者認為,財務包括財務活動的組織與財務關系的處理,其本質是對本金投入產出活動的組織及其所形成財務關系的處理,但財務關系以財務活動為載體。財務管理是企業為實現既定目標,對生產過程中所需資金的籌集、使用、分配,以及貫穿于全過程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進行全面管理的活動,其核心是對資金及其運動進行有效管理,其本質是一種理。經濟學特別是微觀經濟學是其基礎理論指導,學是其思想指導,管是其方法論指導。因此本文研究財務管理側重于財務活動的組織,即財務管理活動方面的研究,以此建立理論體系。
2.財務管理假設說明財務管理的發展基礎和產生原因,它是聯系財務管理的本質、目標、要素、程序和方法等理論要素的中介。財務管理假設是人們進行財務管理理論演繹的前提,是由若干獨立假設共同組成的連貫一致的體系,這個體系應該符合合理性、獨立性、非矛盾性、可檢驗性等條件。它可按財務管理的空間、時間、環境、行為來構建,包括財務管理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有效市場假設和理性理財假設四個一級假設。每個一級假設又可派生一個或多個二級、三級假設,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財務假設體系。
財務管理主體假設指財務管理工作應限制在每一個經濟上和經營上具有獨立性的組織之內,它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間范圍,由它可以推導出法人理財主體假設和自主理財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指財務管理的主體是持續存在能執行其預計經濟活動,除非有證據表明企業將破產或倒閉,否則,應假定企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持續經營下去。由此可派生出理財分期假設。有效市場假設指財務管理活動所依據的金融市場是健全和有效的。在有效的資本市場上,企業需要資金時,能以合理的價格籌集所需資金,企業有閑置資金時,能找到有效的投資方式,企業能從有效市場上獲取有用的經濟信息。有效市場假設可以派生出的假設是市場公平假設。理性理財假設指財務管理工作者的行為是理性的經濟行為,是以追求最大合理效用為目的的。表現在財務決策時,能夠權衡收益與成本、收益與風險,從多個備選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并在方案執行時予以分析和控制,以期最大限度地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由它可以推導出資金增值假設、風險厭惡假設和資金再投資假設。
3.財務管理目標說明進行財務管理實踐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或結果,它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它的目標從屬于企業管理的目標。企業管理的基本目標是提高經濟效益,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應是提高經濟效益或經濟效益最大化。但是,提高經濟效益或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一種定性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對其進行計量,需要借助一定的經濟指標加以表現。在財務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中,先后出現的有代表性的具體指標有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在我國和西方都是流行甚廣的觀點,但由于它沒有反映收益與投入資本的關系,因而不能科學地說明企業經濟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于在不同時期、不同企業間進行比較。每股收益最大化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單位股本所獲收益額,它體現了收益與資本投入之間的關系,但未能體現資本投入所面臨的風險,因而它也具有局限性。財務管理的目標最后發展為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指標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并用貨幣的時間價值原理進行計量,考慮了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和收益與資本投入的關系,是經濟發展導致企業經營模式演化的結果,也是財務理論研究邏輯推理的結果,因而它得到了財務管理理論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的一致認同。
4.財務管理要素是回答財務管理管什么的問題,也就是解決財務管理工作的問題。財務管理要素是對財務管理對象按經濟性質和內容進行的科學分類,財務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劃分為融資、投資和分配三大要素。融資是解決如何取得企業所需要的資金,包括向誰、在什么時候、融通多少資金的問題。企業的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融資管理也就是對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管理。投資是指以收回現金并取得收益為目的而發生的現金流出。企業融資所得款項投資于不同的資產,在形態上表現為首先對固定資產投資,繼而對流動資產投資、對金融資產投資、對外投資和對無形資產投資。因此,投資管理實際上是對“資產”這一要素的管理。分配是指在企業利潤中,有多少用于企業擴大再生產,有多少分配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分配的基礎是利潤,而利潤是收入與成本費用配比后的結果。因此,分配管理實際上是對收入、費用、利潤三個動態會計要素的管理。
5.財務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解決如何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問題,是指在財務管理實踐中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規范財務管理活動、履行財務管理職能,而應具備的程序和運用的方法技術。財務管理的程序是財務管理過程中相互配合、緊密聯系、有序的管理環節,包括預測、決策、計劃、分析、控制五個環節。其中,決策是最重要的環節,包括融資決策、投資決策、分配決策三大內容。財務管理的方法指在財務管理的程序中采用的具體方法和技術,包括財務組織方法、財務預測方法、財務決策方法、財務預算和計劃方法、財務分析方法和財務控制、監督、激勵方法。
二、財務管理結構的構建
1.1系統總體結構設計系統主要有4大模塊,分別是客戶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統計管理,每個模塊都具有打印功能。為了操作方便,對數據增加提供了批量導入功能,節約了操作時間。系統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1.2客戶管理客戶管理是對美發店客戶的詳細資料進行管理。詳細資料包括客戶姓名、電話、郵箱等聯系信息,以及頭發特征,例如是否卷發、頭發顏色、長度等,最后還有客戶在本店的消費總金額。該模塊提供了搜索客戶姓名功能,篩選出相應的客戶,以及實現對客戶詳細資料的增刪改功能。對客戶資料的添加,可以分為單條手工錄入和批量導入,前者操作比較繁瑣,數據量大時可以選擇后者。
1.3收入管理美發店收入僅限于客戶的消費。收入屬性包括客戶編號、消費日期、消費金額。該模塊可搜索客戶姓名,或者選擇消費日期來篩選出相應的收入記錄,以及收入的增刪改。收入添加功能在客戶管理模塊操作,在該模塊搜索出消費客戶,隨后在該條記錄上點擊“消費”按鈕,即可跳轉到收入添加頁面,此時客戶相關信息不可編輯。
1.4支出管理支出管理是對美發店所有支出的管理,包含員工工資、水電費、通信費、費以及其它費用。該模塊可選擇支出日期來篩選相應的支出記錄,以及實現支出的增刪改功能。
1.5統計管理統計管理是對美發店財務情況的管理,美發店的營業利潤就是收入金額減去支出金額。根據實際需要,統計管理分為統計盈虧(日盈虧、月盈虧、年盈虧)、支出、收入幾個部分。統計管理是財務系統的核心,有效反映出整個美發店經濟狀況。該模塊提供日期段盈虧情況,支出、收入統計。盈虧統計可把一段時期的所有收入減去所有支出。盈虧統計核心代碼如下。
2數據庫設計與實現
考慮到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開發全過程,將數據庫設計分為6個階段: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實施、數據庫運行和維護[4]。概念數據庫設計可以使用E-R(Entity-Relationship)圖、數據流程圖等設計方法進行,實現時還可以采用某些工具進行。根據實際需求設計的數據庫實體E-R圖共用6個實體,分別是客戶、收入、支出、盈虧統計、收入統計、支出統計,具體分布如圖3所示。財務管理系統的大容量數據存儲需要借助優秀的數據庫平臺,安全、完整地快速存儲數據,以及方便靈活地查詢,MySQL數據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是多線程、多用戶的關系型數據庫[5]。財務管理系統所涉及的主要數據庫表如下:①客戶表:客戶ID、客戶編號、客戶姓名、電話號碼;②收入表:收入ID、客戶編號、收入日期、金額;③支出表:支出ID、支出日期、支出類型、支出金額;④盈虧統計表:收入統計ID、支出統計ID、總計;⑤收入統計表:收入統計ID、開始日期、結束日期、總計;⑥支出統計表:支出統計ID、開始日期、結束日期、總計。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