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保檢查問題整改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做法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扎實做好問題整改清零,問題全面清零、整改見底見效,根據督查反饋問題,鎮上高度重視,真抓真改、立行立改,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建立臺賬,逐一整改落實,對賬銷號,確保各項整改任務落實到位。
(一)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鎮上成立脫貧攻堅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整改工作的統籌協調、進度安排和督查落實;科級領導負責指導分管部門和所包村的整改工作;各村各單位是落實整改工作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建立整改報告機制,定期上報整改情況。建立巡視整改督查機制,鎮紀委、鎮黨建辦要把督促整改作為日常監督的重要內容。
(二)突出目標導向,深化問題整改。鎮上對存在的問題要全面認領,主動對號入座,認真分析研究,逐項整改落實,把嚴字當頭、實字托底貫穿整改工作全過程。
(三)靠實工作責任,從嚴督查問責。鎮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負責整改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查落實,鎮級責任領導負責組織指導分管中心站所和單位開展整改工作,各村是整改工作的責任主體。鎮上不定時督促檢查各村整改情況,對問題整改不力、敷衍應付和虛假整改的村和個人進行從嚴追責問責,務求整改工作實效。
二、問題整改情況
問題:部分群眾存在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仍然認為“合作醫療”的問題,部分群眾對異地就醫備案政策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政策不了解。
整改措施及成效:一是強化政策宣傳。組織鎮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及幫扶干部學習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在弄懂學通的基礎上結合入戶幫扶和大走訪的有利時機,通過與貧困群眾面對面、拉家常的方式,詳細解讀醫保政策,逐步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二是鞏固宣講成效。組織鎮醫保專干、包村成員、駐村工作隊員、鄉鎮衛生院醫保專干、村醫等人員,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醫保政策入戶宣講,讓群眾搞清楚“參保如何辦、得病找誰看,病重怎么轉、費用如何報”等關鍵問題,進而將醫保政策精準宣傳到每個家庭。經鎮醫保專干、包村成員、駐村工作隊員、鄉鎮衛生院醫保專干、村醫等人員對我鎮6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戶宣講醫保政策,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熟知了最新醫保政策,清楚了異地就醫備案政策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流程。
【關鍵詞】建立; 新的雙向推舉樣式和作用分析; 戰略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001-05
Private hospitals in the Yellowstone area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ouble (c) to the referral patterns of strategy and results
Dai Qiong Li Liyan Xia Xiaolia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Yellowstone are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Huangshi AiKang hospital as in Hubei Province, the only private three Polyclinic, give full play to the mechanism for flexible, spearheading a set by upper Yellowstone area hospitals, all of these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double (c) the referral” mode, explores the hospital and community centers a series of quick referral system and processes, gradually built a gradient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mutual referral city new medical service framework (see Figure 7). At present, the model has two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7 to promote the us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nd more than 〖citation needed〗 teaching hospitals and primary hospitals network interworking, this four-year referral data show that, in the exercise of its dual (c) the referral pattern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on the go and change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re marke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annual release of 1600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shows, community referral after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subjects in 2008 certified for leading domestic level.
【Key words】establish;new two-way referral patterns and effect analysis;Strategy
黃石市愛康醫院是湖北省黃石市的1所三級乙等私營醫院,前身是大冶鋼廠有限公司職工醫院。2004年,醫院被北京愛康公司收購,改名為黃石市愛康醫院,是全國首家由國有企業成功改制為民營企業的國家三級綜合醫院,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私營三級綜合醫院。為了更好的經營和管理醫院,醫院開展了一系列管理體制改革,而開展雙(三)向轉診體制改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將醫院4年來的改革實踐與體會做一綜述。
1 雙(三)向轉診結構的構建
(一)雙(三)向轉診組織基本架構:黃石市愛康醫院與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簽訂有雙向轉診協議。它們由醫院統一管理,均有獨立執業資格。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為臨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衛生服務站分別為馬家嘴社區衛生服務站、黃廠街社區衛生服務站、桃園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東風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銅盛社區衛生服務站、楠竹林社區衛生服務站、銅花社區衛生服務站。
從圖中可以看出,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布在黃石市西塞山區、黃石港區、下陸區,管轄區內約有在冊居民14.4萬,占黃石市總人口24%;60歲以上人口2.63萬,所占比例為18.3%。共有醫務人員144名,其中高級職稱14名,中級職稱49名,初級職稱78名。
從2006年開始,醫院轉診架構中又逐漸增加了一些縣、鎮級基層醫院,對于這些基層醫院,醫院提供技術支持,提供免費培訓進修、免費義診等服務,簽訂轉診協議。對于其中一些確有困難的費用予以減免,提高這些醫院、社區和患者的滿意度,以保證轉診組織架構的穩定。
(二)雙(三)向轉診網絡架構
黃石地區現有2家三級綜合醫院,即黃石市愛康醫院和黃石市中心醫院。但從湖北省總體實力來看,醫療技術水平最高的當屬武漢同濟、協和、省人民、中南等醫院。許多疑難重癥病人需長途跋涉去該院治療,需要承擔相當可觀的治療費用。而且醫保不可能報銷,因為這些醫院未參加醫保。根據黃石地區實際情況,為了把“以病人為中心”,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落到實處,為老百姓真正帶來實惠,同時也為了提高醫院綜合實力,從2006年開始,醫院定期聘請湖北省著名教授每周坐診,所聘請教授分別為內、外、婦、兒等十八個學科的資深專家。所聘請教授作為黃石市愛康醫院的醫療顧問,負責坐診、教學查房和一些疑難疾病的手術。病人可自選專家進行診治。在專家進行確診后,如果病人同意,則轉入我院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診療。如確有需要繼續上轉的,由各專家與所在醫院聯系,轉入武漢上級醫院。病人在急性期緩解后回愛康醫院或轉入其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繼續康復治療。
對于涉及到多學科疑難雜癥的病人,愛康醫院同時邀請多個醫院不同專科的著名專家在愛康醫院為一個病人會診和手術,專家們的費用均由醫院支付,從而免去了黃石及周邊地區人民長途奔波、外地住院種種不便和經濟耗費。最重要的是資深專家的傳、幫、帶很大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實力,為雙向轉診制度的實施成功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拉近金字塔頂端的專家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讓黃石地區的百姓能夠足不出市享受到頂尖專家的診療服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醫療資源耗費,是愛康改制以后的為老百姓所做的最大的一件實事。也是雙(三)向轉診網絡架構重要的組成部分。
2 建立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及流程
2.1 制度是根本,執行是關鍵:自從改制后,愛康醫院領導非常重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努力按照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人性化逐步落實好社區中心建設工作。如2006年6月出臺的《愛康醫院雙向轉診管理辦法》,明確了愛康醫院雙向轉診工作規劃,網絡架構,制定了操作性強的轉診制度、明確的轉診標準、詳細的獎罰細則,明確規定了上、下轉病人條件(標準)、流程、時間、途徑、對象、獎懲細則,構建了有效的轉診平臺和順暢的轉診通道,使雙向轉診工作落實到位,并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管。在《愛康醫院專家下社區管理辦法》《愛康醫院外聘武漢著名專家會診制度》《愛康醫院社區醫生培訓制度》中,醫院對不同部門及科室下達了外聘專家會診指標、專家到社區坐診指標、社區醫生到醫院培訓提高指標,并納入每月醫療質量考核。年終根據科室完成的情況進行獎勵,對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違規的科室和部門進行考核。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醫院和社區綜合實力的提高,并使雙向轉診工作更加順暢有效。
2.2 架構是基礎,落實是保證:細節決定成敗,只有根據實際不斷完善轉診流程如綠色通道的建立、醫療服務的連續性、違規處罰的落實、信息化的優勢和提高病患滿意度,才能建立科學、高效、快捷的雙向轉診模式。
(1)信息共享,上下通暢――合理利用信息化、網絡化的優勢,醫院與社區實現了信息共享: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免費建立了健康檔案,提供包括免費定期測量血壓、健康咨詢、預約專家門診、預約疾病會診、預約特殊檢查、定期著名專家義診等多項便民服務;當患者需要向上轉診時,社區中心將通過電話將轉診申請反饋到醫院全科醫學中心。中心確認后,立即通知相關科室、醫生做好患者所需檢查、治療準備。也就是說,病人還沒到,“接收”工作已經做好了。社區中心還可以通過電話幫助患者向醫院進行檢查預約,安排預約檢查患者所需設備和醫生。社區中心也可申請醫院專家定期到社區出診。極大的方便了患者。同時也給醫院拓展了更多的病源。
(2)上轉流程關鍵點-綠色通道的建立:①對于符合上轉標準的病人,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必須在半小時內為病人開具住院單,并通知愛康醫院相關科室做好接收準備。②聯系愛康醫院接送病人專用車,攜帶病歷將病人免費送到愛康醫院相應住院科室。③與相應科室把病人病情交接清楚,待交接雙方在各自的專用轉出/轉入記錄本上簽字后“上轉”流程方可結束。④社區上轉病人的確認記錄部門為醫院醫保科,社區在與相應接收科室交接完畢后應在醫保科備案,醫保科應做好確認記錄工作。⑤病情較重者,社區衛生服務站必須立即撥打醫院急救電話,并通知急診科派醫護人員隨車前往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院前急救,社區衛生服務站當班醫生完成病人交接后方能離開。⑥對于經武漢專家診治后需轉往武漢治療的病人,醫院必須提供救護車由醫務人員親自送往武漢。
(3)下轉流程關鍵點――醫療服務的連續性:①對于符合“下轉”條件病人,住院部臨床科室須在出院小結中注明該病人到就近社區衛生服務站復診。②在為下轉病人辦理出院手續前一天將病人相關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出院診斷、康復治療方案等)匯總反饋到相應社區中心,以便社區中心安排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上門聯系,繼續后續的康復治療。
(4)違規處罰條例關鍵點――違規處罰的落實:院部臨床科室的出院病人如符合下轉條件而為未按下轉流程告知相應社區中心的,經查出,處罰相應管床醫生500元/次,直接上級200元/次。醫院有專門的監事機構來專門徹查此事。從2006-2008年,發現違規的醫生均被落實考核,這也為流程的順暢運轉起到了促進作用。
(5)注重向下轉診服務和病人滿意度:為了加強雙向轉診流程中的向下轉診服務,愛康醫院投資建立了《愛康醫院客戶回訪系統》軟件。當患者出院時,醫院會提前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反饋患者康復治療意見。對一些不需要繼續在醫院進行治療的病例,通過雙向轉診模式將患者及其相關信息一起轉向社區中心。社區接到通知后,會立即來到患者家中進行接診,然后根據患者病情與個體需求安排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訪視時間。社區中心會按照計劃繼續康復治療工作,病人的恢復情況也會進入電腦系統。病人出院后的滿意度調查則由專門部門負責,病人的意見會以最快速度反饋到相關部門和科室。
(6)以病人為中心:在轉診過程中,如果患者要求到其他醫院進行診治,我院120救護車必須按照患者意愿將其送達。與以往狹隘的轉診定向醫院不同的是,一切以病人滿意度為中心,以病人的主要意愿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某個醫院狹隘的地方主義為出發點,這才是“以人為本”醫療衛生工作的內涵。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雙向轉診模式才能真正全面推進。只有病人真正滿意了,醫院、社區才能實現實際意義上的雙贏。
3 提高醫院和社區服務中心整體素質――長遠要發展,素質是核心
3.1 提升醫院整體水平和形象:醫院注重醫院環境和文化的構建,在醫院環境的塑造和美化方面,請專業公司包裝設計,綠化面積達30%,多棵百年老樹、葡萄藤架、繽紛花卉組成了醫院獨特的人文景觀,在省廳組織的醫院管理年檢查中被稱為“花園式的醫院” ,獲得省廳檢查組的高度評價。醫院還是成為湖北地區首家引進佛教佛像的醫院,滿足了具有患者的需求。同時,多次外請國內著名專家來院授課,講解學術專業、文化、禮儀、溝通等課程,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修養和與患者溝通的水平。不斷引進DSA、核磁共振等重要設備,外送醫務人員到國內著名醫院進修培訓,大力開展新技術,成為黃石地區首家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等新技術的醫院,員工的診療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各項措施對提高醫院整體水平和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資深專家到社區坐診或會診:為了提高社區服務中心的醫療技術水平,愛康醫院委派各科資深醫療專家,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顧問,負責每周到社區坐診,醫院則由質量中心負責將專家下社區時間、人數、人選、車輛等情況安排落實,違規者予以處罰。該制度的實施保證了社區服務機構各專業每星期都有至少2次黃石市愛康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以上專家坐診(根據社區需求而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區的醫療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同時,愛康醫院落實了凡是需要晉升高級職稱的人員必須先到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一年的制度,這一舉措也促進了社區醫療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醫院與社區間的雙向交流。而對于社區的疑難病例,社區醫生可申請醫院專家到社區會診,這無疑大大方便了病人,同時也提高的社區的醫療技術水平。
3.3 社區醫生到醫院參加免費培訓進修:“雙向轉診”是社區醫療的根本出路,而盡快提高醫生素質則是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為了提高社區醫護人員醫療技術水平,愛康醫院制定了《社區醫生培訓制度》,為社區醫生免費提供進修、學習、參觀、帶教查房等培訓方面的便利;同時鼓勵社區醫生積極外出學習并對此相關產生的費用予以報銷。同時,愛康醫院已經建立大醫院年輕醫師定期到社區工作,在晉升時必須有社區中心工作的經歷,以解決基層社區中心缺少后備力量的問題。
3.4 社區自身主動出擊:為了提高自身素質,社區衛生醫療機構除定期選派醫務人員到愛康醫院進修,還積極參加全科醫生和全科護士培訓,召開不同系列健康教育講座,為社區每戶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積極探索“以病人滿意度為中心,讓病人感覺溫馨、滿意、放心、舒心、貼心,實現就醫流程合理化,就醫時間最快化”改革,縱向整合醫療資源,探索雙向轉診和社區首診新機制,在社區已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基礎上,完善“雙向轉診”的信息網絡,逐漸構建梯度就醫和相互轉診的城市新型醫療服務構架。探索醫院和社區中心之間一系列快捷的轉診制度和流程,實行患者資料的收集和轉診管理,落實治療、保健、康復服務.健康教育服務,加強雙向轉診跟蹤服務,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醫療服務的信任。
3.5 建立專門部門收集患者滿意度:“以患者為中心” 貫穿于整個醫院管理的主題。為了保證調查的準確性,每個住院患者的滿意度調查均在患者出院時發放(以免患者在住院期間有顧慮),建立“愛康醫院客戶回訪系統”,回訪系統關鍵點在于:(1)門診病人由掛號處錄入病人相關信息,住院病人由護士將每個在出院病人信息錄入系統;(2)回訪人:管床醫生對每個經管病人進行回訪;營銷中心則對每個出院病人進行回訪,收集病人意見;(3)監事部門對醫生回訪情況進行抽查。如果發現出院病人醫生在一月內未對病人進行回訪,將對當事醫生予以考核。患者對各個部門的意見(如對臨床科室、功、檢、放、后勤等部門)由營銷中心迅速反饋到各部門進行整改。重要問題在院內月例會上予以通報批評。
4 結果
4.1 轉診病人總數
4.1.1 上、下轉病人總數明顯增加:經過調查統計,從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間,每年上轉病人數分別為156人、192人、307人、491人,下轉病人數分別為25人、31人、52人、168人;對照組病人總數為404人,觀察組病人總數為1018人,(見表1),觀察組病人總數比對照組病人總數明顯增加,增長幅度為151.98%,上轉病人增長幅度為129.31%,下轉病人增長幅度為292.85%。
4.1.2 下轉病人總數及比例在逐年增加,但上轉病人總數及比例仍明顯高于下轉病人:從表中可以看出,四年間上轉病人所占比例分別為85.71%、86.09%、85.51%、74.50%;下轉病人所占比例分別為13.73%、13.90%、14.48%、25.49%,觀察組下轉病人總數及比例比對照組有所增加,但上轉病人總數及比例仍明顯高于下轉病人; 2004年8月-2008年7月雙向轉診病人人數及所占比例,見表1。
4.2 轉診病人病種分類
4.2.1 上轉病人多為心腦血管疾病急重癥病人:從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間,上轉病人多為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急重癥病人,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所占比率最高,分別為30.34%、29.68%、27.45%、27.90%;均符合上轉疾病標準的要求;
4.2.2 下轉病人多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性恢復期病人:其中占比例最高的疾病依次為以腦卒中、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見表2、3)。其中以腦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別為40.00%、35.48%、34.61%、35.11%,這些數據為社區各種慢性病、常見病和各種住院病例歸類分析,對各種疾病做分型分期分析,建立社區疾病譜及其處理方法資料庫提供了規范、真實可靠的依據。
表1 2004年8月-2008年7月雙向轉診病人人數及所占比例
表3 上轉病人病種分類表
表3 下轉病人病種分類表
4.3 轉診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情況調查:這是愛康醫院從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轉診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按照下降幅度排序依次為:癌癥晚期43.52%、冠心病34.93%、糖尿病29.10%、高血壓24.60%、腦卒中21.66%、消化道出血20.45%;在住院費用方面下降較為明顯的是癌癥晚期18.48%、消化道出血13.23%、腦卒中9.33%、冠心病5.84%、糖尿病4.46%,從這些數據統計可以看出,開展新型雙向轉診模式以來,對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減少平均住院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4 雙向轉診病人參加醫保情況
4.4.1 上轉病人參加醫保者占大多數:經過調查統計,從2004年8月至2008年7月四年間,上轉病人參加醫保人數分別為138、149、240、346,所占比例分別為88.46%、77.60%、78.17%、70.46%,上轉病人仍以參加醫保者占大多數,上轉病人參加醫保人數與非醫保人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4.4.2 下轉病人非醫保人數在逐年增多:下轉病人參加醫保人數分別為19、17、29、83,所占比例分別為76.00%、54.83%、55.76%、49.40%,觀察組下轉病人非醫保人數及所占比例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增加(見表5)
4.5 調查問卷情況
4.5.1 社區居民對雙向轉診滿意度及知曉率調查問卷情況:愛康醫院臨江社區服務中心居民調查問卷結果(每年發放1600份,回收1600份,回收率100%)表明,對照組和觀察組居民知曉率分別為11.5%、75.6%,滿意度分別為60.45%、93.4%。社區居民和醫務人員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對雙向轉診的了解率也明顯增強。
表4 轉診病人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統計表
表5 雙向轉診病人參加醫保情況分類表
4.5.2 醫務人員問卷調查情況:觀察組、對照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各80人調查問卷結果表明,醫院醫生中60% 和社區醫生中70%認為在社區首診可行,主要原因是其技術水平和設備條件已經明顯提高;90%的醫院醫生和95%的社區醫生認為醫院和社區有必要“互動管理”實現雙向轉診,主要原因是醫療資源和患者信息可共享,社區醫護人員水平可提高。
4.5.3 就診患者滿意度情況:就營銷中心、監事部門取得的數據對照來看,4年來的患者滿意度的確在逐年增高,從2004年不足50%達到現在的90%以上。尤其在問卷設計方面,細節問題增多,反映事實更加客觀,涉及到就診期間可能涉及到的各個部門(甚至包括就(轉)診流程、醫護人員的告知、食堂、物供、電梯、就診和取報告時間、洗浴設施的滿意度等),調查方法也更加多樣靈活,且有專門部門對整改結果進行追蹤。這一系列舉措對于提高醫院整體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5 討論
5.1 模式的可行性:經過調查對比,兩組雙向轉診模式區別如表6:
表6 轉診模式異同點
隨著城市社區深入發展,社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醫療模式將成為一種必然選擇,而能否建立起規范有效的雙向轉診制度則成為這種選擇能否實現的關鍵〖1〗。黃石市愛康醫院根據黃石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特點,建立的這種由上級醫院、黃石地區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雙(三)向轉診”模式,符合黃石及周邊地區實際,滿足了老百姓的實際愿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符合以“病人為中心”醫療體制改革的要求。根據四年來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雙向轉診病人上、下轉人數均明顯增多,病人滿意度明顯增強,轉診病種符合規定,非醫保病人明顯增多,某些病種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還有所下降,證明此模式是可行的。
5.2 醫院的綜合改革及制度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醫院重視綜合素質建設,除大力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技術水平外,還重視構建醫院文化,改善就醫環境;規范完善各種制度、流程及監督機制,建立科學、高效、快捷的轉診模式,特別是“以病人為中心”真正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根據黃石地區特點,讓老百姓足不出市也能享受到武漢著名專家的診療服務,免去了黃石地區患者長途跋涉、異地住院等經濟耗費和生活上的不便,真正起到了提高患者滿意度的作用。
5.3 醫院重視流程監控起到了重要效果:醫院積極發揮機制靈活的優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以病人為中心”構建了梯度就醫和相互轉診的新型服務構架,完善了各種關鍵點如雙向轉診制度的執行、綠色通道的建立、轉診過程中醫療服務的連續性、違規處罰的落實,并合理利用信息化、網絡化的優勢,建立了一個科學、高效、快捷、符合區域特色的雙向轉診模式。尤其是醫院對于病人滿意度的重視,對于促進醫院服務水平和醫療質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5.4 對推進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積極作用
(1) 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認可度:愛康醫院作為三級醫院,擁有技術力量較為雄厚的專家團隊,通過定期派專家到社區巡診、深入社區進行健康講座、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同進行義診等服務活動,讓居民在社區也能看到、接觸到專家。同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各種方法告知居民和病人,與上級醫院建立的“互動”網絡組織、形式和流程,讓居民感覺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后面有大醫院保障,這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居民心中形象的提升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從而達到讓社區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區”。
(2)有利于社區居民在大病、重病時得到及時就診:由于雙向轉診網絡的建立,如遇危重病人,特別是60歲以上和低收入人員在患大病時,能夠及時得到大醫院的醫療保障。對慢性病人就診、會診、住院和手術,大多可以通過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組織和安排,還可以做到讓病人點專家進行檢查和手術,保證讓社區病人真正做到“小病放心在社區,大病順利進醫院”。同時協助社區有效應對突發衛生事件,尤其在發生疫情時,能有效降低擴散和傳播范圍,降低損失范圍等方面均具有積極的作用。
(3)提高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的技術與業務水平:據多個城市和我院的調查報告,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醫技人員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學歷和職稱偏低現象〖10-12〗。而在這種情況下,更加迫切地需要利用三級醫院的優勢人力資源,通過專家下社區坐診及指導和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參加專家查房,以及在醫院急診科和相關科室進行短程實習等互動機制,達到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進行臨床知識和技術的培訓目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技術與業務水平,解決“社區醫院看不好病”的問題。
(4 )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危重和疑難病人及時轉往上級大醫院,是醫療保障安全的需要;康復病人以及慢性病人轉往社區,是合理使用衛生資源的重要措施〖2〗。大醫院通過雙向轉診,不但可以加快醫院和科室病床周轉,而且能建立相對固定的病源網絡,擴大醫院的影響;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雙向轉診,能較好地保證服務質量和規避醫療風險;病人在雙向轉診中得到的是連續性的醫療服務和照顧,同時既可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又充分體現了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的功能;只有這樣,雙向轉診才能有序進行,患者治療才能連貫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