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產業園工作思路范文

產業園工作思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業園工作思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產業園工作思路范文

如何實現荊州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認為,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實施工業興市戰略,以城區為龍頭、以園區為平臺、以項目為載體,努力實施滿園工程、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雙百”工程和產業集群工程,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年新增50家以上、增加值增幅18%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

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不斷壯大傳統產業

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

紡織服裝產業,以優勢企業為核心,加大投入,大力發展高檔紡織品、高檔化纖品、產業用特種紡織品、印染后整理和服裝,延伸產業鏈。抓好企業擴規提檔升級,通過3-4年的努力,全市紡錠達到200萬錠,把我市建成全國紡織生產基地。

機械汽配產業,重點抓好汽車電機、曲軸和凸輪軸、汽車轉向器、翻轉器、汽車空調、汽車水箱和蒸發器、發動機、廢氣渦輪增壓器、玻璃升降器、微電機、雨刷、傳動機、汽車前后橋、汽車氧傳感器、汽車單雙層硬軟油管總成;精密標準緊固件、石油大型鉆機和海洋石油裝備、大型電站超大型閥門產業化、大型井礦提升用行星齒輪減速機、LX型立磨行星齒輪減速器和真空擠磚機、造紙機械、數控和普通機床等項目建設,將機械汽配特別是汽車零部件、石油裝備發展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大產業。

農副產品加工業,抓好米、面、油、飼料、白酒、水產品、麥芽糖、果葡糖漿、飲品、食品等加工制造業,加快果葡糖漿、輝騰生物飲料和添加劑、通威飼料、唐人神飼料、蝦青素養殖和生產、監利康達麥芽糖、福娃營養粥、溫氏畜禽養殖加工、洪湖碧荷園萬噸飲品、井力魚縻制品、德炎淡水產品精加工及甲殼素、金石珍珠養殖加工、金地肉鴨加工、洪湖浪米業高酸價植物油制取生物柴油工藝與裝置等項目建設進程,盡快投產達產,建成全國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化工醫藥產業,以現有企業為基礎,加大利用外資力度,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強環境保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抓好沙隆達離子膜燒堿和吡啶、博爾德苯酐、天冠燃料乙醇、金賽特抗腫瘤新藥、津奉藥業一類生物制品基因重組蜱抗凝肽(TAP)、九洲通中藥飲品、天翼乙酰氧基氮雜環丁酮、江漢精細化工硅烷偶聯劑、公安新生源氨基酸系列、多瑞藥業大容量注射劑、金海藥業中藥原料藥及桑葉提取,監利濱湖藥業大輸液、一半天大輸液和凍干粉劑、仁悅藥業外用藥膏(劑)、博瑞生物提取和中藥材深加工等項目的建設,使我市成為全國最大的染料及中間體、氨基酸、農藥化工、醫藥化工生產研發基地。

輕工建材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和產品調整力度,提高生產集中度,重點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墻體材料、塑鋼型材、新型和綠色環保裝飾材料,推動產品升級換代,加緊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及落后生產能力。抓好拍馬紙業林紙一體化、天翔木漿和生活用紙、吉象木業、森鑫木業、基立稻草環保板材、監利平云高中檔衛生用品,以及自潔玻璃、塑料管材、塑鋼型材、土工格柵等新材料項目的建設,做大做強我市森工建材產業。

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抓好冰箱、冰柜、洗衣機、無氟壓縮機、船舶自動識別系統、1.8G寬帶接入系統、井下通信項目、高純、超純合成石英玻璃及制品、新型軍用雷達、東信磁業吸波材料、洪塑公司背光源、凱樂光纜、荊鵬公司軟件等項目建設,提高我市電子信息技術和產品的規模檔次,發揮產業聚集效應。

二、以“雙百”為重點,大力實施成長工程

1、培育一批中小企業。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和法規,為全民創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市縣兩級盡快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并開始運作,開展創業輔導和服務。繼續抓好納入全省“三個三工程”的重點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排頭兵的發展,力爭發展速度和效益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時,通過重點培育和扶持引導,促進一批規模以下小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力爭每年新增各類中小企業500家左右、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0家以上。

2、壯大一批骨干企業。堅持扶優扶強,重點培育100家銷售收入過1億元的骨干企業。

3、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積極謀劃一批產業鏈條長、科技含量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項目,加大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力爭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重點抓好納入全市“雙百工程”的投資額過1000萬元的工業項目,實行動態調整,力爭每年建成投產或達產重點工業項目達到90個以上。

三、以工業園區為平臺,努力實施滿園工程

1、加強規劃,合理布局。市直重點抓好工業新區建設,力爭經過4至5年的努力,把荊州工業新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縣市區要統籌規劃工業園建設,搞好產業定位和布局,形成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集群,發揮聚集效應。

2、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加大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綜合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增強產業園吸引力,力爭今年各地都有一批企業落戶園區。

3、營造環境,優化服務。一是完善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信用擔保、投資融資、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服務等領域服務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推動縣市區建立完善擔保服務機構,補充擔保資本金,加大開發行軟貸款爭取力度,不斷增強擔保公司實力,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以市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為依托,開展信用登記、信用征集、信用評價和信用工作,進一步優化信用環境。完善創業輔導體系,開展創業輔導基地試點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項目資金扶持。二是優化經濟環境。貫徹落實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湖北省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辦法》和《湖北省企業負擔監督條例》等政策法規,依法設立中小企業科目,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大“治亂減負”工作力度,對工業企業尤其是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制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努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三是加強職業培訓。認真組織企業家和員工參加經營管理和業務知識學習培訓,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業經理和熟練技術工人隊伍。

四、以區域協調發展為方向,加快發展城鄉經濟

1、實行三區一體,提高中心城區實力。加快荊州區、沙市區和荊州開發區一體化發展,重點抓好荊州工業新區、石油四機工業園、拍馬工業園、城南紡織工業園、沙市工業新區、關沮工業園、岑河針織工業園等園區建設,不斷提高中心城區經濟輻射力,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2、堅持一主三化,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堅持“一主三化”(以民營化為主,走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之路)的方針,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抓好相關政策的落實,不斷改善和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引導鄉鎮工業向縣城和專業鎮的工業園區集中,形成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善、具有較強集約能力的產業集群,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

3、注重六個結合,促進經濟協調發展。一是盤活存量與引進增量相結合;二是發展城區經濟與發展縣域經濟相結合;三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相結合;四是增長方式轉變與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相結合;五是擴大開放與企業自主創新相結合;六是工業與農業和服務業相結合。

五、以節能減排為抓手,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1、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一是加大節能降耗力度。加快推廣節能、節材、節水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節約型增長方式。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熱電聯產、風力發電增速器、環保節能燈具、水工環保節能設備、3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中密度復合板、垃圾發電等重點環保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盡快發揮效益。三是加大約束力度。對完不成節能減排目標的縣市區,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實行“兩個停止”、“兩個不準”,即停止審批新的工業項目、停止審批新的工業用地;新建項目未通過環評的一律不準開工、在建項目環評設施不配套的一律不準投產。

2、依法淘汰落后生產力。堅持節約、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取向和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原則,認真開展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專項整治,依法關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努力保護生態環境。

3、積極培育精品名牌。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提高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能力,開發一批高市場占有率、高產業關聯度、高利稅、高科技含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力爭新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品牌。

4、不斷推進科技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對接,提高企業科技開發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2-3年的努力,力爭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4家(新增8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2家(新增16家)。

六、以服務工業為宗旨,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1、轉變工作職能。把工作重點放在規劃指導、政策引導和加強協調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舉措,努力提高駕駛經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加強隊伍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努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作風優良、紀律嚴明、能打硬仗的工業經濟隊伍,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市場主體。

第2篇:產業園工作思路范文

一、當前糧油加工業發展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一)糧油加工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十一五”是糧油加工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是應急加工供應體系不斷健全。近年來,大批具備資質的加工企業承擔了“托市收購加工”、“定向供應原糧、定向加工銷售”等政策性任務。目前全國確定的糧油應急加工定點企業已達到5799家,應急供應定點企業已達到16038家,較好地完成了“保供穩價”任務,并經受住了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二是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據國家糧食局2011年糧油加工業統計,大米總產量達8218萬噸,比2005年增加1.8倍;面粉總產量達8524萬噸,增加1.4倍;食用植物油總產量達2267萬噸,增加0.8倍。產品結構明顯改善。主要以北京、天津、山東、河南、陜西、安徽、湖南、廣西等省區市為代表,營 養健康新產品產量增加較快,主食產業化進程明顯提速。三是糧油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等大城市的小麥粉、大米抽檢合格率達到99%。品牌效應顯著增強,古船、五得利、福臨門、北大荒、三全、思念、白象、樂惠等一批知名品牌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四是民營、國有、外資等多元主體競爭發展格局已經形成。民營企業數量占88.9%。規模以上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前二十位企業大米的產量是總產量的13%,比2005年增加1.7倍;前二十位企業小麥粉的產量是總產量的17%,增加0.7倍;前二十位企業食用植物油的產量是總產量的55%,增加1.3倍。五是糧機裝備國產化程度提高。稻谷、小麥、主食加工、玉米深加工等技術進步明顯,轉化增值技術等實現了產業化,數字化色選機、淀粉加工成套設備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江蘇、湖北等省,已經初步建成了糧機裝備基地。六是產業布局向主產區集中趨勢顯現。已形成一批初具特色的黑龍江建三江、吉林長春、山東日照、安徽合肥、湖南長沙、江蘇靖江、四川成都、江西吉安等100多個糧油加工產業園區。2011年糧油加工業總產值1.9萬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5%,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湖北、河北、廣東等七省的總產值都分別超過了千億元。中糧、中紡集團等央企糧油加工業銷售收入保持較高增速,良友、吉糧、京糧、重糧,及江蘇、湖南、天津、江西等地方國有糧油集團實力明顯增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為了糧油加工業的發展,各級糧食部門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高度重視加工規劃的引領。國家糧食局和黑龍江、安徽、湖北、內蒙、重慶等20多個省份都編制了“十一五”加工規劃,明確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拓寬了項目投資渠道,充分發揮了規劃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尤其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的要求,我局起草和了《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引導行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深入開展糧油加工產業政策研究。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保供穩價、行業準入等政策精神,配合有關部門,積極參加相關玉米深加工調整整頓行動,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用糧和產能增長初見成效,用糧同比增幅回落。開展大豆產業、稻谷加工、外資行業準入等產業政策研究。糧油加工業結構調整全面納入新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了行業發展方向。三是糧油加工業統計監測體系不斷健 全。2008年底以來實施了新的糧油加工業統計制 度,并通過網絡直報,統計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體系更加健全,統計范圍擴大,企業數量比2005年統計數增加了30%,承辦了多批共五千余家企業申請政策性托市收購加工任務的資格審查。完成了2011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等專項調查,為服務糧食調控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四是各地糧油加工行業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各地結合實際,深入推進糧油加工產業發展,河南、江蘇、山東、湖北、黑龍江、安徽、湖南、江西等省糧食部門積極履行行業管理職能,部分主產省還建立了以糧食局牽頭協調機制,落實扶持措施,每年通過地方財政用于扶持糧油加工業發展的資金共5億多元,在推進結構調整、加工園區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為全國樹立了很好的樣板。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行業發展方式粗放。目前加工業的發展仍然依賴數量擴張,產能過剩問題突出。2011年我國稻谷加工、油料處理產能利用率分別為45%、57%,呈繼續下降趨勢,產能過剩主要是落后產能比重較大。企業規?;?、集約化水平低;產業集中度較差,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二是區域和行業發展不平衡。主產區糧食加工、沿海地區大豆及沿江地區油菜籽加工產能擴張過快;玉米深加工用糧同比增幅8.7%,本來去年國家控制目標是總量減少,但結果還在增長,特別是非食用玉米深加工消費需求增長過快,玉米供需趨緊矛盾逐步顯現。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研發投入低,產品附加值低,資源綜合利用率低;關鍵裝備仍主要依賴國外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少;民族產業抵御跨國資本競爭力差。四是糧油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食品安全檢測監測能力有待加強,部分產品存在過度加工,浪費資源的現象。五是行業管理體制不健全。存在職能交叉,扶持政策和管理手段亟待充實,糧食生產與加工互為促進的機制有待健全。

糧油加工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對此,我們要增強緊迫感,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主動出擊。面臨保障糧食安全的新形勢,要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切實增強做好糧油加工業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于糧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加快推進糧油加工業結構調整,努力滿足城鄉居民糧油食品消費新期待。

二、加快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落實

“十二五”時期是加快發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加快轉變糧油加工業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糧食行業和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今年初我局了《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目前全國已有吉林等8個省市正式了糧油加工規劃,有14個省已將加工內容列入了當地行業發展規劃,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規劃的落實開了個好頭。

(一)“十二五”糧油加工業發展的戰略思路。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關鍵在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其內涵包括:經濟發展要在轉向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收入合理分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節約能源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等總體要求,這是國家的總體要求。結合糧油加工業發展實際,就是要由注重規模速度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轉變,由消耗傳統生產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轉變,由外延粗放式向內涵集約式轉變,要把糧油加工業真正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按照“轉方式、調結構、強創新、重質量、上水平、促升級、保安全”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上來,加快結構調整,優化布局,促進轉型升級,全面推進主食產業化。要貫徹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安全衛生、營養健康,創新驅動、節能減排的原則,增強糧油加工業保障供給安全的能力,努力推動“十二五”糧油加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十二五”糧油加工業發展的目標。到2015年,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安全營養、綠色環保的現代糧油加工體系,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改善,布局進一步合理,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加工保障供給安全不斷增強。產業規模和效益平穩增長,糧油加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左右;主食產業化的水平明顯提高;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優勢明顯的大型加工企業和產業集聚區,及大中小型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格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糧機裝備自主化率提高到60%左右;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成效明顯。這些目標在規劃中都有數字要求。

(三)“十二五”糧油加工業發展的七大任務:

一是提高口糧供給保障能力。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業、全面推進主食產業化。繼續支持飼料加工業發展,嚴格限制非食用糧食深加工產能增長,確保口糧、飼料用糧供給安全。完善政府儲備體系和商品糧加工體系的配套銜接,加強特大城市及重點、敏感地區的加工供應能力保障體系建設。我們要求各地都有一定的成品糧應急儲備,原來是10天,現在國家提出要求要提高到15天,為什么要對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都有成品糧儲備要求呢?也是基于前幾年雨雪冰凍災害,還有日本福島地震帶給我們的教訓。出現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往往是道路和電力都中斷,在此情況下作為一個大城市,能不能在所有外界資源都暫時中斷的情況下自保,起碼能堅持10天左右等待外援,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國5?12大地震發生在山區,沒有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如果再發生像唐山地震或者福島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可能情況更為嚴重,所以我們必須要提高應急加工能力和應急成品糧保障能力。我們鼓勵具備資質的加工企業繼續承擔“托市收購加工”、“定向供應原糧、定向加工銷售”等保供穩價政策性任務,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和消費者利益。

二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做優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加快升級換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支持龍頭加工企業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和建立優質糧油規?;a基地,逐步實現加工原料的專用化、規?;蜆藴驶?。剛才劉滿倉副省長談到,河南省在加快土地流轉,正在建千畝方、萬畝方。山東省土地流轉也非常快,今天來到會場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有的一個企業的生產基地就達到了二十多萬畝,像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實現原料的專用化、標準化、規?;?。鼓勵和支持中小微型企業走“專特精新”發展道路,提高產品質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以山東等前十位加工業發達的省份為主。要以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避免單純追求產值目標的現象。我們不提產值翻多少翻,關鍵是增強核心競爭力。

三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按照“安全、優質、營養、健康、方便、美味”的要求,加快系列化、多元化、營養健康糧油食品、特別是主食產品的開發,提高優、新、特產品比重。從過去的“兩白一黃”的米面油的普通產品過渡到適用于不同需要的專用制品、主食產品和預加工主食原料產品;從單一主糧加工到多種糧食和營養物的復合、強化產品;從過去簡單的機械碾米、磨面加工產品到擠壓膨化、分離分選、預發酵和預蒸煮冷凍等特色產品;從短鏈條、粗利用、低附加值產品到長鏈條、綜合利用、高附加值產品,實現產品結構的提升。實施“食用油多元化戰略”,發展具有特色的國產食用油,努力提高食用油自給水平。嚴格控制米面油等成品糧的過度加工,引導過去過精過白過細消費傾向。加快推進稻殼發電或供熱、米糠制油等加工副產品規?;C合利用。

四是加快優化區域布局。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堅持產區為主、兼顧銷區和重要物流節點的原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產業聚集區。例如,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發展稻谷綜合加工基地和菜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特色油脂加工業;黃淮海等地區重點發展小麥、花生油加工基地;華北、西北、西南地區大力發展雜糧及薯類加工業;東北地區在發展稻谷、玉米綜合加工基地的同時,要嚴格控制非食用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用糧增長;京、津、滬、渝等特大城市和東南部主要銷區要與產區結合,發展產、購、儲、調、加、銷一體化的現代糧食產業集群;沿海地區要整合資源發展先進產能,繼續控制大豆油加工產能過度擴張。要形成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綜合利用全、帶動能力強的國家現代糧油加工基地,努力打造諸如天津臨港食用油加工園區、黑龍江鶴崗稻米加工園區、鄭州主食產業化園區、湖北荊州雙低菜籽油加工園區等特色產業集聚區。

五是健全糧油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制修訂符合國情的糧油加工產品標準、生產技術規范和檢測方法標準。加大對省級、重點地市級和重點企業的糧油質量及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滿足主管部門和企業對原輔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農藥殘留、真菌毒素、重金屬等指標快速檢測檢驗的需要,加快建立糧油食品質量安全產業鏈可追溯體系,全面提高糧油食品安全水平。國家“十二五”規劃在全國建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中央和地方聯合投入約幾十個億,以增強糧食質量安全檢測能力。

六是推動糧油加工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廣先進實用技術裝備、清潔生產技術,實施節能減排與產業升級示范。推進全谷物食品開發、高效低耗節能、深度開發轉化增值和副產物綜合利用等新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主食品加工關鍵裝備和技術創新,加快裝備數字化設計與先進制造、智能控制等自主化進程。糧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積極引領行業的科技創新。江蘇、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浙江、廣東等省要發揮優勢,做大做強糧機裝備企業。

七是完善應急加工供應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糧油加工企業參與應急加工及供應體系建設,完善特大和大型城市的小包裝成品糧油加工、儲運配套設施和檢測能力,建立快速反應、準確高效的應急加工和供應網絡,以應對城鄉居民和部隊的糧油應急保障的需要。

為實現以上七項任務,要積極創造條件,突出重點,組織實施糧油加工業轉型升級五大工程。即:糧油加工園區建設的“百園工程”、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糧油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工程、主食產業化示范工程、糧油應急加工與供應工程。這五個工程在規劃中都有具體要求。

(四)關于落實規劃的要求。

各省級糧食管理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和工業信息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密切配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加工發展規劃或意見,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協調,認真做好本規劃的貫徹落實。

三、開拓創新扎實做好當前的幾項重點工作

落實“十二五”糧油加工業發展規劃,需要結合各地實際,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為加快推進糧油加工業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

(一)完善方案,全面推進主食產業化。剛才正曉同志已全面闡述推進主食產業化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措施。我們要認真領會正曉同志的講話,高度重視這項重要任務,明確目標,細化方案,抓好落實。主食產業化,為什么說是“從農田到餐桌”的一項重要的產業化項目呢?“從農田到餐桌”是糧食產業鏈條,但是我們現在就缺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我們的主食產業化就是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一是扎實做好《全面推進主食產業化增強口糧供應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的編制和落實工作?!秾嵤┮庖姟纺壳耙呀浗涍^國家糧食局局長辦公會審議,在這次會上廣泛聽取意見修改完善后,正式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各地要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本地區實際,抓緊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意見。二是要狠抓落實,明確工作責任,制訂及完善具體方案,細化目標,明確進度安排,積極協調有關資金支持,認真組織實施。三是健全部門間協作配合,合力推動,加大支持力度,規范運作,嚴格監管,確保質量。四是加強宣傳,增強廣大企業推進主食產業化服務民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協力推進、社會廣泛支持的良好氛圍。

(二)加強統籌協調,全方位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一是要取得省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省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統籌協調,積極協調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二是省級糧食局要加強行業指導、協調和服務,創新工作思路,健全糧油加工行業管理機構,努力找到實實在在的工作抓手和載體,要在抓統計、抓規劃、抓政策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抓項目、抓園區、抓企業、抓科技、抓標準。發揮行業管理優勢,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進,形成合力。三是積極協調溝通爭取國家和本省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持,爭取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并爭取農發行、國開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加工企業融資授信的支持力度。落實國家現有的技術進步和改造、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政策措施,對符合條件的主食產業化、加工園區建設等重點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強對重點企業規劃、科技和金融對接等全方位服務。四是要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企業,了解和掌握行業發展的真實情況,辦實事。通過報紙等媒體和舉辦糧食科技周、全國糧油精品展等重大活動,做好加工重點企業、先進典型等方面的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圍。

(三)加大技術改造項目組織力度,促進糧油加工企業技術進步。2009年以來國家企業技術改造專項支持糧油加工業的項目數量達700多項,中央投資支持資金合計十多億元。一是按照“扶強、扶優、扶大”的原則,加大對主產區應急加工體系、綜合利用、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裝備自主化等項目支持力度。二是各省級糧食局要主動加強與省級發展改革委、工信廳的溝通協調,建立重點技改項目庫,優先支持符合規劃、有前景的項目納入地方申報計劃。三是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加大對糧油加工業技改項目的支持力度,我們初步提出了糧油加工業技改項目申報遴選工作的征求意見方案,準備在現有申報渠道的基礎上,組織遴選推薦一批高水平的示范項目,圍繞品種質量、節能降耗、淘汰落后、改造工藝流程、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傳統產業先進產能比重等方面做工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成人爽a毛片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无码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高清|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大全|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91精品全国免费观看青青|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夜夜澡人妻无码av| 亚洲天堂日韩av在线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久久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人妻 |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窝窝人体色www|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电影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 老熟女高潮喷水了| 国产精品视频3p| 99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浴室人妻的情欲hd三级国产|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 欧美性潮喷xxxxx免费视频看| 亚洲精品久荜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毛片免费看|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做爰片日本|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熟丰满的人妻| 色欲色av免费观看| 超清无码波多野吉衣中文|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