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綿城市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道路;瀝青;病害;防治
Abstract: city of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caused by many reasons, have the reasonable design, raw material use asphalt low quality, the road excessive use etc.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the asphalt pavement, take effective methods to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to provide quality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and ensure that people living and working in normal operation.
Keywords: road; Asphalt;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 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道路是城市運轉的動脈,連接著城鎮、鄉村等,供行人以及車輛通行,為居民的工作、生活、文化娛樂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而城市道路的路面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混合料路面、砂石路面等。由于瀝青路面維修方便、行車舒適、養護時間短、適應性強等優點,目前正在被各個城市大量使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瀝青路面也呈現出了一些問題。筆者結合自身體會,談一談城市道路瀝青路面的病害以及防治措施。
瀝青路面呈現的主要病害
車轍
路面沿著行車帶出現橫向上的高度差,車輛痕跡兩邊稍突出,縱向凹槽時有出現,尤其在制動地帶比較嚴重。
裂縫
路面早起破壞時,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路面出現裂縫。裂縫包括幾種類型:龜裂、縱向裂縫以及橫向裂縫。龜裂即裂縫互相交織在一起,縫寬在1mm左右,縫距一般小于30cm;而縱向裂縫往往和行車道相互平行;橫向裂縫通常和道路的行車線相互垂直,縫寬以及長度參差不齊。
松散
路面有小塊混合料或者成片的集料,路面缺乏整體性與完整性,面層集料能力極大的降低,導致行車過程中塵土飛揚。路邊出現脫落以及破損等現象。
4. 井蓋周圍路面下陷,路面比較松散。檢查井附近路面常常出現裂縫等,看似同心圓。
二、造成瀝青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
第一,水作用損壞了路面。路面排水不夠暢通以及積水等問題,讓路面積水處出現剝落、松散等現象,這主要是由排水系統設置不夠合理引起的。
第二,路面結構設計不夠合理。對瀝青路面混合材料的選擇、對瀝青面層結構的設計等不符合規范。瀝青面層應當既滿足車輛運行的需求,同時兼顧雨天滲水等問題,應當以粒徑小、空隙小的材料,瀝青砼也應當選用,從而從源頭上提高瀝青路面的對雨水的防滲性能。如果選用的是顆粒較大的材料,則應當在面層下面加設一層下封層,有效防止雨水進入。
第三,路面厚度設計不夠科學。對路面厚度進行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道路上的交通量,一般根據流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標準交通量以及非標準交通量兩種。根據車型、車流量等對路面的厚度進行預算與設計。考慮到很多車輛的實際載重會超過其額定值,如貨車經常出現超載現象,則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將厚度在已經計算的基礎上加厚一些,防止道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其使用壽命。
第四,油路補強段里面厚度不夠合理。為了節約成本,最大限度的發揮老路的作用,常常要對舊路的結構層進行修補以及補強設計。在補強之前,應當對所在路段的行車情況,車流量等進行科學的評估,依據舊路強度彎沉指標,對其設立補強方案補強加強其厚度。由于很多設計單位并未對舊路進行客觀的評估而是直接給出大略的情況,導致很多舊路補強后的完成值超過應有的設計值,讓新路強度不夠。
第五,瀝青砼配合比不夠科學。按照規定,瀝青砼的設計等應當有配合比計算與設計階段、生產階段、驗證階段以及試拌試鋪階段,每個階段的工作環節都應當抓好,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瀝青的質量造成負面影響。一些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為了節約時間,壓縮至兩個階段等,使施工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與規范性。為日后瀝青路面的病害埋下了隱患。
城市瀝青路面病害的防范措施
合理設計路面機構
首先,加強路面的防水以及排水設計,必要時下部加設瀝青封層。
其次,選擇合理的瀝青面層厚度。瀝青面層厚度并非越厚越好,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半剛性瀝青路面中,主要承擔重量的是半剛性材料層,此時,瀝青面層無需加厚;而瀝青厚度過大也容易產生車痕等;瀝青面層常常出現裂縫也和瀝青面層過度使用后疲勞息息相關;從根本上提高瀝青質量,而不是單憑瀝青厚度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再次,選擇科學的基層以及底層結構。以優質的材料將路基填好,一層層的逐一壓實,做到壓實度符合規定,防止路基沉陷,防止車轍等發生。
提高路基材料的性能
首先,提升集料的質量。想要讓路面對車轍的抵抗能力提高,則集料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碎石應當外形接近立方體,表面粗糙,質地堅硬;二是大量使用人工砂,對圓形的天然砂盡量少用。對我國來說,生產出來的碎石多是針狀外形,立方體的較少,而人工砂(軋石廠篩余的下腳料)也缺少定向的供應。碎石的直徑、大小等也不一,篩選結果往往存在偏差,有些篩孔甚至高于兩倍。這些現象自然會降低混合料的級別,縮短路面的使用壽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保證集料質量。
其次,優化瀝青和集料的粘結性。瀝青和集料之間遇水則脫落,其粘結性不是很好,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國內外道路建筑行業的廣泛關注與研究。國內外目前都在廣泛使用一些添加劑,從而提高瀝青與集料的粘結性。如,以堿性礦料對酸性礦料的表面進行處理,進行化學作用后,使其活化,如石灰與水泥就是很好的例子。摻雜生石灰、消石灰粉等做法目前比較普遍并且成熟。這種方法施工簡單快捷,成本低廉,以這些來代替部分礦粉即可。這些抗剝落劑效果良好,耐用性強。
再次,使用纖維瀝青混凝土。為了提高瀝青的性能,可以在瀝青中添加一些纖維,從而使瀝青的抗疲勞性、抗剝落性、低溫抗裂性、高溫穩定性、水穩性、柔韌性、抗磨耗性、抗反射裂縫性等極大的提高。目前,工程中往往用聚酯纖維、玻璃纖維以及鋼纖維等。聚酯纖維以其成本低而被廣泛使用。
提高瀝青面層使用性能
首先,采用多碎石瀝青混凝土。調查顯示,SAC-16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比AC-25-I的兩倍還多。SAC的抗摩擦能力極強,表面構造深度合理,抗轍槽極強。由于施工中控制不當等,使SAC在滬寧某些路段出現了早期破損等現象,如泛油、松散等,而引起了人們的質疑,甚至有人因此否認了SAC的優點,這對提高瀝青路面使用性能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缺失。
其次,使用SMA碎石混合材料。SMA具有較強的抗變能力,能夠承受高溫,而且密封性好,能夠有效抵制風化的侵蝕。其壽命比一般的瀝青要長30%左右,攤鋪和壓實性能優越、的耐磨性能非凡、抗滑能力也十分出色。因此,在路面工程中既能夠用來做底面層,亦可用來鋪設表面層。在環道、十字路口等摩擦強度大的地方,適宜用抗老化能力以及抗摩擦能力強的SMA碎石混合材料。
再次,必要時引入新型的瀝青混凝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路面的交通壓力也日益增大。怎樣滿足人們對瀝青道路質量的要求呢?人們將目光轉向了新型瀝青混凝土材料。如法國開發的薄瀝青BBM,美國研制出了新骨架高粘合的CMHB,以及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應用的多孔隙瀝青PA等。這些新型材料具有減少噪音、抗車轍、抗滑等優勢,是當今社會瀝青混凝土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型瀝青材料正在朝向粗骨架邁進,粗骨料相互嵌鎖以及接觸,以高含量的膠砂來填充骨料空隙,或者在底層加上粘層從而更好的防水等。
小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以及交通壓力都在不斷增大。為了滿足社會對瀝青道路的要求,就應當針對目前瀝青道路常見的病害,有針對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保證瀝青路面的性能,提高城市瀝青道路的使用壽命以及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進. 城市道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的成因簡析和防治措施[J]. 甘肅科技縱橫, 2008,(03) .
[2] 王璇. 淺談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與防治[J]. 科技信息, 2010,(25) .
[3] 袁亦欣. 道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防治對策[J]. 科技信息, 2009,(22) .
[4] 趙林芳. 淺談城市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6,(23) .
關鍵詞: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前言
科學解決公路工程所存在的問題將有利于我國運輸事業的發展,也有利于節約國家建設資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在我國,不同區域雖然自然環境不同,但公路工程存在的問題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提高公路工程的質量意識,使公路建設水平越來越高,符合我國社會的發展。
1、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類型
1.1路基沉陷
在軟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容易沉陷的,軟土含水量大、抗堿強度低、承載能力低,由于路基底部遭受水侵蝕,會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積空間,坡腳又不能進行支撐,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會出現沉降、塌陷等現象。整個問題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但也有人為原因,在公路當初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沒有完整考慮施工的路面狀況以及一些問題的預防措施,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沒有保證軟土地基路段預壓時間,結果造成公路路基沉陷現象的產生。同時我們也看到,路基塌陷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尤其在夜間極容易造成車輛損害和人員傷亡事故。
1.2面層不平整
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瀝青混合料的配比上。瀝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較大,就可能導致路面產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會造成路面松散的情況產生。同樣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會造成一系列的路面問題而當瀝青混合料在攪拌時出現意外情況,比如含水量大、溫度高,造成攪拌不均勻,會致使路面難以鋪成,溫度過高還會造成瀝青老化,不能保證路面的質量。
1.3路面早期破損
如果施工不當,在公路工程完工早期容易出現路面破損情況。由于各種原因,在瀝青混合料攤鋪碾壓中,沒有嚴把施工的質量關,沒有嚴格控制終壓的瀝青混合料的溫度,造成了橫向裂縫的產生。由于片面追求個別不合理的指標,沒有全面考慮面層的綜合強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結果造成路面的不必要的破壞。還由于沒有綜合考慮到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素,結果造成了一些意外的問題產生,給路面造成很大破壞。
2、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2.1路面問題的治理
從根本上說,防止路面問題的產生還得從保證路基的質量入手,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路面出現損害問題的現象還是很多,所以在做好保證路基質量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應做好路面治理工作的準備。關于路面治理,我們也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對于路面的不平整現象,盡力采取簡潔措施。其次,對于路面出現的裂縫問題,當裂縫較細數量不多時,可將裂縫用水沖洗完后用水泥漿抹補。而裂縫較大時,應沿裂縫鑿去薄弱部分,再進行施工。其三,要注意在路面治理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以免治理不當,再次出現路面破壞現象。
2.2邊坡防護與加固治理
路基和路面治理應緊密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首先,工程防護要結合當地環境,根據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護面墻防護、錨桿防護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護等手段要結合實際情況。其次,在注重工程治理的情況下,也應注重植物防護。植物防護是一種長遠措施,不僅可以美化公路、調節溫度,而且可以起到固結和穩定邊坡的作用,可有力的保護路基的穩定性。
2.3邊坡變形與失穩治理措施
邊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邊坡的統稱。邊坡在復雜的地質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設中,邊坡變形主要表現為路基路面危巖、位移、傾斜,對于邊坡破壞較嚴重的情況,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邊坡變形與失穩。路基防護是保證路基穩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邊坡變形的過程中,應結合公路工程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據邊坡的不良工程地質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與防護工程特色。在山區修建公路的時候,主要選取適用性強、易于操作、工程負效應小的措施,以預防崩塌、落石、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山體或邊坡變形,如抗滑樁、錨桿(索)、擋土墻、削坡和灌漿等,使其分別適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學條件和地質條件。
2.4巖溶地區路基治理措施
巖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巖溶地區的地基問題是公路工程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對于巖溶地區路基的治理,應從整體上把握巖溶地區的路基概況,結合實際地質條件,理清巖溶發展規律和分布規律,以便在巖溶地區進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時制定合理的處治方案。巖溶地區的地形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大型且局部嚴重的巖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嚴重的中、小型巖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巖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開口干溶洞等。具體說來,對于大型且局部嚴重的巖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病害的治理,應搞清楚巖溶地段的具置,盡量設法繞避進行公路工程建設。對不太嚴重的中小巖溶地段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在進行公路工程建設時,應選擇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過,對巖溶水宜以疏導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溝、泄水洞等疏導巖溶水。
2.5采空區路基治理措施
采空區路基治理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重點和難點,由于開采時間與開采結束后上伏巖土體剩余沉陷變形時間都較長,在對公路工程路基的危害方面,采空區路基治理的形勢十分嚴峻,對路基影響與危害持續時間也較長。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治理中,針對采空區路基路段的治理,要制定實際可行的治理方案,必須了解采空區的分布及發展情況。采空區路基的治理應從路基處治、開采協調兩個方面來進行,其具體內容如下。
(1)路基處治
對公路工程采空區路基路面病害的處治,可以從四個方面采取措施,即開挖回填、充填、橋跨和注漿。其中,開挖回填是指對于路基挖方邊坡上的采空區宜采用開挖回填方案。開挖要注意保護標準定位樁、軸線樁、標準高程樁。回填是保證地基不受侵擾。充填是指采空區充填能有效地減小地表沉陷破壞程度。公路工程的充填材料對采空區路基路面的治理至關重要,有條件時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證公路安全無損。采深不大時,可采用覆巖離層充填,加固采動覆巖破壞區,限制地表沉陷破壞。
另外,為充分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中,在煤層開采規模較小、開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區,可以采用橋跨方案。而在煤層開采規模較大的采空區,則適宜采用注漿的方法,注漿是指采空區上覆巖層在有條件時會出現離層,離層經歷產生、發展、達到最大高度及最終離層閉合的移動過程。在離層帶中注漿減緩地表沉降,控制地表總的下沉量,減緩地表動態變形值,達到保護公路的目的。
(2)開采協調
公路工程采空區路基路面的治理還可以采用開采協調的方法。在開采協調過程中,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調整路面板接縫的寬度;二是設置“雙層連續配筋混凝土結構”;三是合理安排開采時間。在調整路面板接縫的寬度方面,設置接縫可減少混凝土板變形受約束影響而產生的內應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種變形的能力。在設置“雙層連續配筋混凝土結
構”方面,主要是對于采深與采厚比較大且地表變形連續時設置。在合理安排開采時間方面,要使地表劇烈變形破壞期避開冬季低溫期,以使路面材料變形適應采動地表變形。
結束語
總而言之,公路中路基路面病害不僅嚴重影響公路的質量,還會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做好路基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做好病害的預防與治理工作。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夠不斷研究、不斷探索,就能不斷完善路面路基病害的預防方法及治理措施,使我國公路建設的明天更美好。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道路交通和城市道路發展及鄉村道路硬化,水泥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病害產生原因、預防措施和維修對策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混凝土路面現狀分析
(一)沉陷性裂縫的產生原因
新建公路或城市道路路基有很多路段建設在土層之上,受施工條件、環境、成本、時間的限制,路基建好后,沒有經過自然沉降(即使自然沉降,時間也往往不夠),也沒有大量經過載重車輛的反復碾壓,全靠壓路機短期碾壓,路基嚴重不實。設計路面時,由于沒有現在的技術水平,再加上沿線工廠、企業的增加,很多的設施也不能考慮到位,造成城市道路不可避免的與各種市政管線交錯,其他單位開溝開槽,市政缺乏監督,致使管線埋設淺,回填不密實,或公路高填方路基。
(二)收縮性裂縫的產生原因
這種裂縫是由于基體變形所引起的,主要是塑性、干燥和離析收縮。
1.塑性收縮。塑性收縮是指混凝土在完全凝結之前,表面失水太快而產生的收縮。究其原因是混凝土在終凝前幾乎沒有強度或強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剛剛終凝而強度很小時,受較強空氣對流和溫差影響,混凝土表面失水過快,內部毛細管產生較大的負壓而使混凝土體積急劇收縮,而此時混凝土的強度又無法抵抗其本身收縮,因此產生裂縫。
2.干燥收縮。干縮裂縫是由于混凝土養護不良,表面水分蒸發過快,而內部溫度變化較小,表面干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產生較大拉壓力而造成。常見的是表面性的平行線狀或網狀淺細裂縫,寬度在0.05~0.2mm之間。
3.離析收縮。水泥混凝土筑路,必須經過拌和,產生的堿性離子和某些活性骨料產生化學反應,吸收周圍環境中的水分而體積急劇增大,振搗時,骨料開始下沉,從而粗細骨料分離,產生離析現象,致使水泥混凝土結構酥松,板塊膨脹開裂。
(三)溫度裂縫的產生原因
水泥混凝土在自然硬化期間,會釋放出大量水化熱,致使內部溫度不斷上升,由于熱脹冷縮在混凝土的表面引起拉應力。硬化結束后,處于降溫過程,由于受到基礎或終凝混凝土的結構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這兩種拉應力造成正反交錯,致使結構不穩定,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立即產生溫度裂縫。
(四)荷載作用下裂縫產生原因
1.在施工時水泥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2. 在施工時水泥混凝土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或厚度不均;3.基層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或強度不均;4.在漲縫或施工縫沒布置(偷工減料)傳力桿或角偶鋼筋;5.超限車輛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承受不了而產生破壞。
二、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
1. 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2. 嚴格把好各種材料質量關;3. 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拌和時間;3.必須加強振搗不留蜂窩;4.減少水泥混凝土運輸時間尤其是夏天高溫施工;5.嚴禁不同品牌水泥混合使用;6.及時掌握切縫時間進行切縫和灌縫;6. 施工時必須嚴格按設計圖,安放好拉桿、傳力桿、角偶鋼筋及各種補強鋼筋;7.及時灑水養護或用稻草覆蓋或用毛毯覆蓋再灑水養護.
三、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維修設計
(一) 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維修設計及新型養護材料的使用對于縫寬小于5mm的細縫,灌注稀釋瀝青,或新型灌注材料(密封膠)以能灌入縫中3cm以上為宜。對于無法判斷是否結構性破壞的較寬縫,現場作詳細調查時進行表面現象比較,并選擇有代表性的裂縫,在裂縫處進行破壞及檢查。如確定為無結構性破壞的寬縫且未啃邊,則用強力鼓風機吹出縫中雜務,輔助人工清理,用稀釋瀝青或新型灌注材料灌縫,使能灌入縫中5cm以上??p再寬則將裂縫處切除約10cm,用新拌和的上面層瀝青混合料填充、人工搗壓密實。如縫寬處已啃邊但未擴展,則將裂縫兩側切除4cm厚的上面層,寬度50cm,底層涂刷乳化瀝青作為粘層油,立面四壁粘貼―――高分子雙面粘,以保證新好瀝青結合料的粘結,起到防水的作用,最后重新鋪筑上面層瀝青混合料。如判斷為結構性破壞,像網裂、沉陷等,則將上面層鏟除,寬度為1.8m左右,將裂縫處切除約10cm,用乳化瀝青和高分子雙面粘涂刷底面及粘結側壁,鋪設一種國外新型的防水防裂材料―――高分子抗裂貼。高分子抗裂貼可以有效地減緩或防止新加鋪層反射裂縫的出現,在降低道路養護成本的前提下保護原有路面結構、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在此基礎上再鋪筑上面層瀝青混合料,用人工搗壓密實。如中、下面層已損壞則將中、下面層也鏟除,并用新拌和的瀝青混凝土補齊;如水泥穩定碎石損壞,則將水泥穩定碎石切除至結構完好堅硬處并涂混凝土粘合劑用30號膨脹混凝土填補,并用新拌和的瀝青混凝土將中、下面層補齊。
(二)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維修施工及其注意事項
在進行混凝土路面早期維修施工時,由于修補舊路面噴涂乳化瀝青粘層油、鋪玻纖維網,最后鋪筑新的混凝土路面,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在施工方面,應做好相應的組織工作。
1.施工段落的劃分及交通組織。施工作業現場必須按國際GB5768- 1999或交通部《公路養護技術規范》(JTJ- 96)的規定設置施工警告標志、限速標志、導向標志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2.施工單位落實及人員、機械組織。通過正規的招標程序選擇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應組織足夠的人力、機具及各種元材料,每一段落應盡可能的縮短施工時間。建設單位應組織好路政人員,搞好施工現場交通組織和交通疏導,并委派有資質的監理單位實施監理。
3.銑刨出的廢料,應在公路用地范圍之外選擇合適場地堆放。
4.合理安排時間,盡量安排春、秋季節,避開雨季和交通量的的黃金季節。
四、路面維護工作的基本要求
采用石灰和煤灰,設置灰土隔水墻,盡量減少雨水、污水沖蝕路面和路基。清除路基所有松填土、植被土,實行基礎砂礫石回填,保證回填深度不低于1.2m。對于沉陷路面實施砂礫石回填,分層碾壓并達到厚度超過30cm。嚴格控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掌握水灰比、砂率、骨料含泥量合理化操作,采用塌落度適當的混凝土,嚴格掌握混凝土的振搗時間。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在基礎頂面鋪裝高強、高密穩定層,確保板底形成水泥砂漿保護層??刂扑冶燃按止橇狭剑ā?cm)。
五、路面改造方案
(一)路面改造工藝分析
在加鋪改造前,必須處治原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有效地處理板底脫空和接縫實效,重視瀝青混凝土性能及材料選擇。在高溫穩定度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應采用針入度大、松弛性能好的優質瀝青,或采用改良性瀝青或摻纖維改性提高性能,也可采用SMA面層;瀝青混凝土的加鋪厚度以8~15cm為宜,不僅防止裂縫效果比較好,也避免瀝青層過厚,在高溫季節出現擁包、車轍等問題;設置應力吸收層、纖維格柵、土工布、升級配瀝青混凝土等夾層,有效降低應力集中現象,從而抑制或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或發展。
(二)主次干道加鋪設計方案
對于主干道及其重要路面,采用3層式瀝青加鋪,厚度為13~16cm,上面層采用改性瀝青,根據需要還添加聚合物纖維改性。對于次干道或一般道路,采用2層式瀝青加鋪,厚度為9~12cm。非機動車道采用2層式瀝青加鋪,厚度為7~9cm。后期由于交管部門經常將非機動車道改作停車位或公交車通行區域,故后期仍按機動車道結構設計。下面層采用粗粒式AC- 25 型,表面層采用較細的AC-13或AC-16型。
盡管這一數值被多方質疑,但寬帶提速已被上海提上日程。11月中旬,上海電信率先實行寬帶免費升速,主要針對已完成光纖入戶的“城市光網”客戶,比如,原使用2兆套餐的“城市光網”客戶今后可享受每月10兆帶寬,費用不變。預計,該服務將惠及上海110萬戶家庭,調整后,光網客戶的平均帶寬將超過16兆。
上海先行,北京跟進。11月28日,北京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年底前,北京聯通將對光纖寬帶的老用戶實行免費大升級,2兆用戶或升至8兆或10兆,其他用戶的帶寬則基本保證翻番,而資費按原套餐標準執行。與此同時,江蘇、天津等地亦做出了提速的承諾。
電信、聯通先后表態后,長城寬帶上海分公司副總裁鞠濤告訴時代周報,“這對市場的沖擊很大。我們可能也會提速,將2兆升至4兆或者6兆,但具體還沒敲定。未來,2兆帶寬或將逐漸退出市場。”
2011年被稱為“智慧城市”建設元年,受益于各城市紛紛企圖“更智慧”的規劃,中國網絡有望躍入大提速時代,但這并不說明各地馬上可以“聰明”起來,智慧之路任重道遠。
電信目標仍在資費
小盛是中國電信10000號的客服代表,半個月來,他接過的咨詢電話十有五六是關于寬帶提速。“主要是城市光網用戶,若原套餐為每月2兆、3兆、4兆,統一免費提至10兆;若為10兆,升到20兆;而20兆以上的,回饋以30兆?!?/p>
“而ADSL用戶,若所在地已有光網覆蓋,申請遷轉城市光網后,亦可享受10―30兆的高帶寬。”小盛說。
可以算這樣一筆賬:目前,上海電信推出的預付費寬帶套餐標準是,速率2兆,每年1800元,也就是,每兆單價75元/月,而若轉為光網,享受10兆帶寬,但資費不變,那么,每兆僅為15元/月,降幅達80%。電信“吐利返民”了?
其實不然。“光纖的帶寬可以認為無限大,只要前期投入到位、光纖鋪進樓后,電信就不需要為2兆至10兆甚至更多的提速追加成本。”
飛象網CEO項立剛告訴時代周報,目前,即將或已經提速的主要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電信用戶群龐大;而且,即便寬帶的單價降低了,用戶每月的實際支出仍然很高。譬如,若有客戶認為,自己只需2兆帶寬,那么,每月能否僅付30元?不可以。
“就電信而言,它并不介意增加帶寬,因為,這不需要提高成本,它重視的是如何保證數量龐大的用戶每月150元甚至更多的支出?!表椓傉f。
而在鞠濤看來,提速對市場的沖擊很大。“通常,中高端用戶比較喜歡高帶寬,電信的舉措相當于抓住了市場主體,優質客戶都會被吸引過去。”
目前,長城寬帶等駐地網運營商的資費標準一般為每年1000元,帶寬2兆,與電信提速前的1800元相比,約為5.6折,頗具競爭力,但與1800元10兆的價格一比,優勢大減?!拔覀兛隙〞嵭邢鄳膶Σ撸赡軙M,但提速多少,要考慮成本問題?!本蠞f。
“實際上,免費提速是非常聰明的做法?!敝娦艑<?、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教授闞凱力告訴時代周報,首先,這是最好的宣傳;其次,培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用上快的后還會留戀慢的嗎?”;再次,可以摸清用戶對于高帶寬的需求,研究后期的定價策略。
對于上海電信提速不提價的做法,業內多數持肯定態度,唯一的擔心是,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李方庭告訴時代周報,網速可能會為網絡不穩定致使網絡癱瘓埋下隱患。
智慧城市道路尚遠
當“寬帶提速”成為滬上的熱議話題,“城市光網”計劃被越來越多人了解。該項目根據上海市政府與中國電信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而設立,于2009年6月啟動。其中指出,到2012年,上海市將有300萬用戶使用百兆級網絡寬帶,而目前的提速只是其中一環。
其實,“光網城市”計劃的背后是上海規劃的一整張藍圖:3年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今年9月,上海市政府依據“十二五”規劃出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其中指出,未來3年,圍繞構建國際水平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應通過政府規劃領導,推動相關企業重點實施寬帶城市、無線城市、通信樞紐、三網融合、功能設施5個專項。其中,首個專項“寬帶城市建設”的首項任務即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光纖寬帶網。
不只上海才有智慧之夢。賽迪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5月,中國幾乎所有一級城市都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詳細規劃,80%以上的二級城市亦表示要建設“智慧城市”。而且,時代周報記者發現,這些城市大多將建設光纖寬帶城域網擺在了重要位置。
“目前,很多地方都要做智慧城市,但并不清楚這是什么,以為建個高速寬帶或弄幾個免費的公共WIFI就‘智慧’了,這肯定不對。”項立剛告訴記者,關于智慧城市,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在每塊磚上安裝感應器,讓它們來報告交通信息,而目前的寬帶提速只是整個建設中最基礎的部分。
“智慧城市的硬件建設大致分兩部分,第一,鋪設光纖寬帶,提高網速,這是智慧城市的動脈。第二,開發功能強、效能高的技術和產品?!鄙虾I缈圃盒畔⒀芯克芯繂T樓培敏對時代周報談到,比如澳大利亞,盡管那里地廣人稀,但政府鋪設了大量光纖,而若沒有這一基礎,智慧城市無從談起。但是,如若電子時代,如果只有電,沒有電器,人們仍然無法享受電器生活的便利,所以,建設智慧城市還需要產品和技術的創新。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就擬建“信息港”,21世紀初提出“智能城市”,而今,又進一步建設“智慧城市”?!跋噍^而言,智慧城市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上謀求更高一級的發展?!腔邸辉~突出針對復雜情況、問題的協同、應對和可控能力?!睒桥嗝粽f。
比如,在上海浦東的周浦鎮,由于業主經常抱怨無法第一時間收到信,園區便開發了一種“智能信箱”。當郵遞員將信件投遞到信箱,內部傳感器收到感應信號,15秒后便會向業主手機發出提醒信息。
關鍵詞: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U213 文獻標識碼: A
一、道路路面常見病害及成因
1、路基破壞
路基邊坡長期暴露在外部環境,承受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造成市政道路路基強度與穩定性不足,甚至失效。路基破壞常見的形式有填方路堤沉降破壞與挖方路塹邊坡破壞,其中前者還包括全部或局部出現下沉,縱橫向的開裂以及整體滑動或邊坡滑坍等;而挖方路塹邊坡破壞主要包括坍塌,滑坡等。特別是在一些特殊路基形式,如果設計者沒有充分了解當地水文、地質、氣象等典型性,設計時按照一般路基選用常用橫斷面形式與地基處理方法,就更容易造成路基早期的嚴重破壞。
常見的路基變形和破壞如下:沉陷,路基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勻下陷,造成局部路段破壞。路基沉陷有兩種情況:路基沉落,因填料選擇不當,填筑方法不合理,壓實不足,在荷載和水、溫度綜合作用下,路基發生的向下沉陷;地基沉陷,原地面為軟弱土,填筑前未作處理或換土,造成承載力不足,地基發生下沉,引起路堤下陷。邊坡塌方。路基沿山坡滑動,在較陡的山坡上填筑路基,如果原地面較光滑未經鑿毛或挖筑臺階,坡腳又未進行必要的處理,在受到水的浸潤或荷載及自重作用下,使填筑路基整體或局部沿坡面向下移動,路基失去整體穩定性。不良水文地質條件造成的路基破壞。
2、面層不平整
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瀝青混合料的配比上。瀝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較大,就可能導致路面產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會造成路面松散的情況產生。同樣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會造成一系列的路面問題而當瀝青混合料在攪拌時出現意外情況,比如含水量大、溫度高,造成攪拌不均勻,會致使路面難以鋪成,溫度過高還會造成瀝青老化,不能保證路面的質量。
3、路面裂縫
路面裂縫也是常見的路面病害。最常見的裂縫是局部龜裂,是由基礎沉陷或承載力不足引起的。規則裂縫有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基本上屬于難以避免的裂縫。不論是剛性的路面還是柔性的路面,其本身的熱脹冷縮必然會反映在路面的開裂上來。規則的裂縫不及時封閉處理,常常成為龜裂的源頭。所以,公路路面采用水泥、瀝青等材料鋪設時,必須注意材料特性,科學合理的混合各種施工材料,為避免公路路面受壓時變形,盡量選用收縮性小的材料。由于材料會受含水量及塑性指標影響,因此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購買材料,若需摻加防凝減水劑,則需按要求使用適當劑量。另外,在路面的板塊混凝土如果振搗不夠,容易產生分層離析,造成裂縫的出現。所以在進行振搗時,要閉著重對容易產生不密實的部位加強振搗力度的控制,防止混凝土分層現象出現,能夠有效的預路面產生斷板或開裂現象。
4、路面松散類病害
此類病害常見的有路面坑洞與松散兩類。當路表水通過瀝青路面縫隙進入路面結構層內,在車輛荷載的反復泵吸作用下,積水不斷沖刷路層,使得路面層瀝青粘度降低,然后集料松散脫落,出現坑洞。此外,當路面設計壓實度或者施工壓實度不夠時,在超量車輛荷載的作用下,導致面層瀝青粘結力下降,出現坑洞也是常見的。松散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集料跟瀝青混合料二者之間的粘結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對集料與瀝青的粘結力考慮充分,或者集料與瀝青之間的搭配不當造成的。再者,如果設計時對于車流量考慮偏小的話,后期車流量超過設計限值,在陡然增加的車輛荷載作用下,集料與瀝青的粘結力由于受力超限而失效,也是造成瀝青路面出現坑槽、松散甚至是拱起破裂的原因之一。
二、道路路面病害處理措施
1、邊坡防護與加固的治理措施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公路路基路面對病害的處理原則,因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是出現病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影響邊坡強度的因素很多,首先從邊坡施工材料的選擇來看,邊坡防護的材料有植物,剛金水泥以及各種混合防護材料,相應的防護就有植物防護,工程防護,柔性防護和綜合性防護。眾所周知,植物具有防治水土流失,調控氣候的作用,植物防護的具體做法即在防護欄周邊種植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形成一層生物保護層,減緩坡地水土的流動速度,有效地保護了路基路面。一些植物具有監控和吸收污染物的功能,生命防護層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凈化了空氣,是非常有效的防護手段。工程防護可以彌補植物防護重的不足,因為坡地附近還有不適宜種植植物的土壤帶,這時候可以運用工程防護手段,保證不遺漏任何防護點。柔性防護措施主要是在現有防護的基礎上,增設防護植物網和鐵絲鋼筋網,進一步加強防護效果。綜合性防護實質就是這些防護措施的配合,綜合性防護是最有效的防護手段。
2、邊坡變形與失穩治理措施
邊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邊坡的統稱。邊坡在復雜的地質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設中,邊坡變形主要表現為路基路面危巖、位移、傾斜,對于邊坡破壞較嚴重的情況,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邊坡變形與失穩。路基防護是保證路基穩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邊坡變形的過程中,應結合公路工程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據邊坡的不良工程地質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與防護工程特色。
3、巖溶地區路基治理
3.1對于巖溶地區路基的處治,首先要從地質條件上弄清巖溶的發展規律和分布規律,然后再慎重確定處治方案。在一般情況下,對局部嚴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巖溶地段。應盡量設法繞避,對不太嚴重的中、小型巖溶地段,選擇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過。
3.2對于有頂板但頂板強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頂板后進行回填,或設構造物跨越。通過溶洞圍巖分級或計算判斷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時,應進行加固處理。對于洞徑大,洞內施工條件好的無充填溶洞,宜采用漿砌片石或鋼筋混凝土的支撐墻、支撐柱進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內加固時,宜采用石蓋板或鋼筋混凝土蓋板跨越可能的破壞區;對于頂板較薄的溶洞,當采用地表構造物跨越有困難或不經濟時,可炸除頂板,按明洞的方式進行處理;對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優先采用注漿法、旋噴法進行加固,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宜采用構造物躊越;如需保持洞內流水通暢時,應設置排水通道。
3.3對于路基范圍內的土洞應先判明土澗是否仍在發展對于已停止發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進行評價,需加固時宜采用注漿、復合地基等方法進行處理,對于還在發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構造物跨越。
4、市政路面裂縫的治理
4.1裂縫修補
路面裂縫形式多樣,開裂是路基路面施工一種常見的質量通病,處治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縫寬不足0.5mm的非擴展性表面裂縫,采用壓注灌漿法;局部性裂縫,且縫口較寬時,采取擴縫灌漿法;對貫穿全厚的裂縫,采用條帶罩面法。對裂縫寬度大于3mm的裂縫,用環氧樹脂與固化劑攪拌均勻后直接灌注。
4.2接縫修補
接縫施工時,為保證清縫質量,對雜物填充較多的縱縫,必須用切縫機切割,其他縫也應用鐵鏟對雜物和老化的填料進行清理,然后用高壓氣體吹凈。對加熱型填縫材料,按規定進行熔化,使其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加熱溫度不宜過高、過低,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材料老化或流動性較差。用黃油槍或扁嘴鐵壺沿縫方向均勻澆灌加熱后的填縫料至縫填滿為止,灌縫深度至少應大于1.5cm。灌縫應在路面干燥及路面板下沒有積水時進行,保證填料與縫壁粘接牢固且不被高壓水剝離、擠出。根據填縫料性質,做好施工交通控制工作,待填縫料冷卻后開放交通,以免其被行車粘掉。堅持周期性養護,根據填料有效使用壽命,對全部構造縫進行全面清縫和普灌,其后每年入冬和雨季之前進行補灌,保證構造縫全部密封。
結束語
綜上所述,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對于一些經常出現的病害狀況,要結合施工現場的地質天氣情況,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突發的病害情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以往的經驗,做好治理工作。其原則就是能夠提前預防就要做好防御工作,不能夠預測的就要以最小的投資和最優的施工方案進行治理,減輕路基路面病害給公路工程施工帶來的不便。
餐卡文獻
[1]江濤.淺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4,08:150.
關鍵詞: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生物滯留帶;葉綠素熒光
中圖分類號:X522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03.023
Screening of Plants for Bioretention Areas in Shenzhe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REN Jianwu1, ZHAI Wei2, WANG Yuanyuan2, BAI Weilan2, REN Hai3
(1.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2.Landscap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U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120,China; 3.Southern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Guangdong 510650,China)
Abstract: As a new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sponge city cannot be built without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reen space. Shenzhen boasts an amazing rich of plant diversity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that it is locating on south sub-tropical zone. In this study, both resistance to drought and water logging being as selection criteria, the analysis technology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was used. According to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obtained, the plant materials in the trial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After choos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st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ducting the conversion, and on the basis of conversion, a final plant material ordering had been got. In this way, a meaningful exploration on the plant application of many garden plants in the sponge 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were carried out, and it can promote ecological system effectively absorb and infiltrate rainwater, and keep sustained release the trapped water, meanwhile,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unoff. Furthermore, the study may give a helpful hand to reach the goal that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mode with character of naturally accumulation, naturally infiltration, naturally purification.
Key words: sponge city; low impact development; bioretention area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海綿城市(Sponge city)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海綿城市”是從不同尺度上綜合解決中國城市突出的水問題及相關生態和環境問題的一套完整理論體系,包括雨洪管理、生態防洪、水質凈化、地下水補充、棕地修復、生物棲息地的營造、公園綠地營造,以及城市微氣候調節等[1]。其中以雨洪管理為特征的低影響開發是該理論的核心內容[2]。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3]是當今世界對城市水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雨洪管理新策略。其基本思路是通過有效的水文設計使城市開發區域的水文功能盡量接近開發之前的狀況,模仿自然生態過程來管理雨水。在操作層面采用分散、多樣、小型、本地化的技術從源頭上儲存、滲濾、蒸發以及截流雨水,最大程度保護開發改造地區的水文機制,減少負面環境影響,其技術體系主要包括生物滯留(Bio-retention)、可滲透/漏路面鋪裝系統(Peameable /porous pavement system,PPS)等措施[4],主要是通過減少不透水面積、增加雨水滲濾,利用雨水資源實現可持續雨洪管理。其中,生物滯留技術是發展主流,該技術利用植物、微生物與土壤的化學、生物和物理屬性,來移除雨水地表徑流中的污染物,并補充地下水[5]。生物滯留設施( Bbioretention facility)發生的過程包括沉淀、吸附、過濾、揮發、離子交換、分解、植物修復、生物治理和儲藏[6]。通過它對服務區域可消減78%~99.2%的徑流量。作為生物滯留的應用形式有植被淺溝(Bioswales)、下沉式綠地(Bioretention areas)、雨水花園(Rain gardens)、綠色屋頂(Green roof)等。
深圳作為我國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城市,在城市建設中遇到了突出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特別是近2 000 mm的年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勻,城市內澇、面源污染潛在危害巨大,因此深圳市光明新區引入了低影響開發理念[7]。然而,深圳市在探索低影響開發模式的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例如具體實施目標難以確定、無先例可遵循、無標準可參考等[8]。特別是,在生物滯留技術實施過程中,面對豐富的南亞熱帶植物材料,如何科學選擇物種成為一個困擾城市規劃和建設者的突出問題。本研究以深圳鄉土植物為材料,以葉綠素熒光為探針,在非損傷條件下,對生物滯留試驗中的植物樣本進行測定,以期為低影響開發植物材料選擇提供數據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試驗地點設在深圳市光明新區育新學校雨水花園。以土壤含水量為優先考慮因素并設3個梯度,在干旱、適中、水淹3種條件下,測定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并據此對園林植物生長狀況做出評價,判斷其是否適合在當地環境生長,最后給出建議。
植物材料有鳶尾、紫花野牡丹、黃金榕、紅千層、海芋、合果芋、藿香薊、鵝掌柴、扶桑、四季桂、文殊蘭、山菅蘭、水石榕、大花紫薇、白蘭、紅桑、美蕊花、蒲葵、象牙紅、大葉傘、蜘蛛蘭、尖葉杜英、黃花夾竹桃、花葉艷山姜、穗榕、春羽、紫薇、秋楓、鐘花蒲桃、棕竹、枝黃蟬、黃槿、金葉假連翹、雞蛋花、木棉、紅花木、龜背竹、紅背桂、大葉油草、葉子花。
儀器選用英國Hansatech公司生產Handy PEA便攜式植物熒光儀。測定當年生成熟葉片。
試驗于2014、2015年夏季實施,水分條件梯度采用HH2土壤濕度計監測試驗地土壤濕度,以試驗地田間持水量為基準,設土壤含水量≤35%、70%±10%、≥100%三個梯度,保持7 d,觀測生理狀況,重復6次。參考Schansker等[9]和任麗麗等[10]的方法,葉片經暗適應20 min后MPEA(Hansatech, 英國)同時測定葉片快速葉綠素熒光動力學曲線(OJIP曲線)。OJIP曲線由3 500 mol?m-2?s-1的光輻照,測定時間為2 s, 記錄的初始速率為每秒鐘100 000個數據。將OJIP曲線進行O-P點、O-J點和O-K點標準化,其中O點是0 ms,K點是30 s,J點是2 ms, P點是熒光最大值對應的時刻。O-P點標準化公式:VO-P=(Ft-Fo)/(Fm-Fo)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植物材料在土壤濕度為田間飽和持水量75%的條件下,測得的葉綠素快速熒光動力學曲線見圖1。由于海芋較為適應深圳城市環境,本試驗以其為對照參比植物,將測得的主要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海芋各參數相比較,得到標準化參數,結果見表1。
表1中,F0為初始熒光(Minimal fluorescence),也稱為基礎熒光。光系統Ⅱ(PSⅡ)反應中心處于完全開放時的熒光產量, 它與葉片葉綠素濃度有關。初始熒光是PSⅡ反應中心全部開放時的熒光。F0減少表明天線的熱耗散增加;F0增加表明PSⅡ反中心不易逆轉的破壞。表1顯示,美蕊花、黃槿、紅花木、鳶尾并不適應深圳生物滯留帶的近自然生長環境,雖然可以存活,但是從光合作用看已經顯現出脅迫癥狀。四季桂的偏低F0反映出其天線色素系統熱耗散較多。
Fm為最大熒光產量(Maximal fluorescence),PSⅡ反應中心處于完全關閉時的熒光產量,可反映通過PSⅡ的電子傳遞情況,通常在葉片經暗適應20 min 后測得。Fm降低是光抑制的一個特征。本試驗中,大葉油草的最大熒光很低,原因在于較為粗放的修剪對葉面造成比較重的傷口,愈合很慢而影響了其光合能力。鳶尾、紫薇、木棉的最大熒光較低,反映出這三種植物受到環境脅迫傷害。四季桂和棕竹最大熒光偏低原因在于其熱耗散較高,從天線色素捕獲光能的分配走向來看,熱耗散增多而同時熒光釋放相對減少。金葉假連翹和黃金榕則是因為單位面積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所致。文殊蘭、大葉傘、紅背桂從其Fm可反映出通過PSⅡ的電子傳遞能力強,光合作用機構活力旺盛。
Fm/F0用來表示通過PSⅡ的電子傳遞情況,是Fv/Fm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其倒數熱耗散狀況F0/Fm表示熱耗散狀況。表1中,木棉、紫薇、鳶尾、紅花木、美蕊花數值明顯高,說明這5種植物熱耗散較高,相對而言,葉片天線色素捕獲的光能用于光化學傳遞的有效部分可能會有所降低,不利于光合作用碳同化產物的有效積累。
Fv/F0代表PSⅡ的潛在活性,該參數被用于耐旱植物類型篩選。在對4種大麥(Hordeumvulgare L.) [11]基因型耐寒性的研究中,結果顯示,耐旱基因型的Fv/F0明顯高于干旱敏感性基因型。本研究中,黃金榕、合果芋、勒杜鵑、紅背桂、大花紫薇的該指標數值較高,說明在干旱條件下,這幾種植物光合作用系統Ⅱ的活性依然較高。
Vj表示質體醌QA被還原而反應中心被關閉的程度。試驗中,鳶尾、鵝掌柴、水石榕、美蕊花、紫薇、木棉、棕竹、紅桑的該參數較高,說明照光后,質體醌QA很快被還原。但是,是否反映出光合機構的放氧復合體(OEC)受到傷害,需要檢測300 s時的葉綠素熒光,觀察在OJIP曲線上是否出現K點。因為海芋在深圳地區屬于鄉土植物,適應能力較強,在原有地貌環境中隨處可見,故在本試驗中以其作為參照標準,與其他園林植物進行比較。從圖1、表1、圖2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在Fv/Fm這一指標上,紫花野牡丹、四季桂、尖葉杜英、紅千層、扶桑、大花紫薇、紅背桂、合果芋、文殊蘭、黃金榕表現優異,能夠很好地適應深圳地區降雨量大的氣候環境,并且能夠耐受短期水淹。Fv/Fm是PSⅡ最大光化學量子產量(Optimal/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 inthe dark)或(Optimal/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 Ⅱ),反映PSⅡ反應中心內稟光能轉換效率(IntrinsicPSⅡefficiency)或稱為PSⅡ的光能轉換效率(Optimal/maximal PSⅡ efficiency),不受物種和生長條件的影響, 脅迫條件下該參數明顯下降,能夠很好地反映出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狀況,因此是重要的生理適應能力評價參數。就此參數來說,美蕊花、紅花木、鳶尾、紫薇表現較差,水淹條件下這5種植物會受到較大傷害,同時從葉片性能指數PI Inst.可以看到,這5種植物光能轉化和利用能力在水淹環境中明顯很低,光合作用能力受到極大地制約。
在試驗中,將海芋與深圳市的市花勒杜鵑相比較,發現從最小熒光到最大熒光的時間、Area、Sm均是勒杜鵑較大,說明勒杜鵑的質體醌庫較大,有利于電子的先行傳遞,光合作用潛力大。就光系統II的電子傳遞情況而言,勒杜鵑的F0/Fm小,表明其電子傳遞速率較快;海芋的Vj比勒杜鵑大,說明其質體醌QA的還原速率比較慢;而可變熒光、最大光化學效率、葉片性能指數,都是勒杜鵑的指標更高一些,表明勒杜鵑光合作用能力以及光能轉換效率均高于海芋,更能適應試驗區域的水分變化環境。
一般說來,最大光化學效率以及葉片性能指數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應植物所受到的干旱脅迫程度。PI(Performance index)光合性能指數,反映了PSII整體的功能,而光系統II(PSII)在逆境中最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可以用PI進行快速篩選。PI比Fv/Fm等反映PSII 活性的參數更敏感,因為Fv/Fm是最大光化學效率,是PSII潛在的功能,在許多脅迫下并不會明顯變化。而參數PI,反映了PSII整體的功能,只要PSII的部分受到傷害,PI就能反映出來。因此,對表1的性能指數隨土壤濕度變化引起的波動進行換算。干旱影響計算公式:DE=(PO-PD)/ PO。其中,DE(Drought stress)表示干旱{迫對植物光合性能影響程度,PO表示土壤在田間持水量70%的濕度(optimal)下測得的葉片性能指數,PD表示土壤在田間持水量35%的濕度(drought)下測得的葉片性能指數。水澇影響計算公式:WE=(PO-PW)/ PO
其中,WE(Water logging)表示水澇脅迫對植物光合性能影響程度,Pw表示土壤在田間持水量100%的水淹(Water logging)下測得的葉片性能指數,Pmax表示干旱或水淹條件下測的最接近PO的葉片性能指數。
以葉片性能指數為評價基本參數。鑒于深圳市水分充足,土壤35%濕度下的數據權重定為0.4,100%濕度的權重為0.6,計算公式如下。
T=Po/(Po-PD)÷[Po/(Po-Pmax)]×0.4+Po/(Po-Pw)÷[PO/(PO-Pmax)]×0.6
經過計算,各雨水花園待選植物評價得分情況如表2所示。
3 結 論
根據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在深圳地區建立雨水花園或者生物滯留帶時,可以優先選擇勒杜鵑、紫花野牡丹、四季桂、尖葉杜英、紅千層、扶桑、大花紫薇、紅背桂、合果芋、文殊蘭、黃金榕;另外,可以根據設計要求,酌情從海芋、水石榕、紅桑、蜘蛛蘭、象牙紅、大葉傘、花葉艷山姜、春羽、金葉假連翹、龜背竹、白蘭、黃花夾竹桃、穗榕、秋楓、鐘花蒲桃中篩選。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袁弘,等.“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39(6):26-36.
[2]趙華.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水質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引導作用[J].給水排水,2016,42(10):56-60.
[3]NEWCOMER M E,GURDAK J J,SKLAR L S.Urban recharge beneath 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14,50(2):1716-1734.
[4]李家科,劉增超,黃寧俊,等.低影響開發(LID)生物滯留技術研究進展[J].干旱區研究,2014,31(3):431-439.
[5]DIETZ M E,CLAUSEN J C.A field evaluation of rain garden flow andpollutant treatment[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2005,167(1/4):123-138.
[6]HUNT W F,JARRETT A R,SMITH J T,et al.Evaluating bioretention hydrology and nutrient removal at three field sites i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 ASCE,2006,132(6):600-608.
[7]胡愛兵,任心欣,俞紹武,等.深圳市創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20):69-72.
[8]丁年,李子富,胡愛兵,等.深圳前海合作區低影響開發目標及實現途徑[J].中國給水排水,2013,29(22):7-10.
[9]SCHANSKER G,SRIVASTAVA A,GOVINDJEE,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820-nm transmission signal paralleling the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rise (OJIP) in pea leaves[J].Functional plant biology,2003,30(7):785-796.
關鍵詞:公路 瀝青路面 車轍 防治措施
1前言
車轍是在行車荷載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變形積累形成的帶狀凹槽。車轍降低了路面平整度,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時,轍槽內積水,極易發生汽車飄滑而導致交通事故。調查顯示:車轍現象在每條公路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主要發生在行車道,上坡路段和服務區附近尤為嚴重;上面層的變形約占36% ,中面層變形約64%。最大的車轍深度達到61mm,雨天可見明顯的積水,已嚴重影響到行車安全和公路的運營質量和使用壽命。
2 影響車轍形成的因素
2.1 交通荷載條件
車輛的渠化交通,重載車輛交通量的增加,超載車輛輪載的加重,增加了形成車轍的速率。
2.2 氣候與水文條件
路面溫度對車轍產生很大影響。在炎熱地區,瀝青路面在一定氣溫和日照作用下吸收大量熱量,從而導致路面溫度升高,容易產生車轍。殘留在路面內的水分會大大降低結構層的抗變形能力,極易導致過大車轍的產生。
2.3 路面的結構類型
剛性或半剛性基層變形量非常微小,車轍主要產生在瀝青路面結構層內。瀝青路面的厚度越大,永久性變形量也越大。
2.4 路面材料的性能與組成
瀝青混合料是一種粘彈性塑性材料,其抗變形能力取決于瀝青膠脂的粘結力和礦料之間嵌擠力。因而瀝青、礦料的性能和混合料的級配類型及組成都直接影響瀝青路面的抗變形能力。
2.5 施工條件
施工過程中材料的質量控制、瀝青混合料與溫度的均勻性、各種材料的用量、碾壓溫度、壓實度和層間的結合效果等都會影響路面的抗車轍能力。
3 施工階段防治車轍的措施
3.1 采用骨架(嵌擠)型級配
3.2 控制瀝青標號和用量
3.3 嚴格控制礦料質量
3.4 控制壓實度
嚴格控制壓實度是減少壓密型車轍的主要措施。關于壓實度的標準,現行規范中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壓實度要求為馬歇爾試件標準密度的96%。事實上,對于設計空隙率大于4%的混合料而言,要求達到馬歇爾密度的96%的壓實標準是偏低的。如設計孔隙牢為6%時,96%壓實度對應的路面實際空隙率已達到10%,使路面處于極易發生壓密型車轍的情況。因此,建議壓實度控制時應增加現場空隙率不小于設計空隙牢增加2%作為控制指標,或者采用理論最大密度的92%進行雙控。
集料要保證拌和溫度和拌和時間,運輸過程要在裝卸中嚴格按規范操作;攤鋪過程中要注意采用兩臺攤鋪機前后作業,減少混合料不均勻、離析,不得為了追求平整而采用1臺機攤鋪的方式;對于碾壓要注意掌握好碾壓節奏和遍數,防止重壓和漏壓,并要速度、振動幅均勻一致,防止忽快忽慢和忽輕忽重。在混合料碾壓時,要堅決杜絕追求平整度而忽視壓實度的現象。
4 運營階段防止車轍的措施
每到夏季高溫季節,行車道在超限超載車輛的作用下,不斷發生嚴重的車轍破壞,其中大多數破壞發生在溫度最高的數天中,有時2~3天就發生車轍3 cm一4 cm,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和極為不好的社會影響。因此在運營階段采取措施,減少高溫季節車轍的發生極為重要。
4.1 實行高溫時段車輛管制措施
與公安部門協商,采取高溫時段封閉高速公路通行重型貨車的措施。實踐證明,許多高速公路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幾天里溫度最高的幾個小時內產生大的車轍。如果將這個時問段避開,可以對高速公路起到很好的保護。
4.2 開辟超載超限運輸車輛的通行時間段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中,超載車輛是引起車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嚴格限制超載車輛通行,在有些地方無法杜絕其通行的現實條件下,建議開辟超載超限運輸車輛的通行時間段。當天氣預報日最高氣溫超過36℃時,該日的上午10時~下午5時,對重載貨車實行封閉措施。鼓勵貨運車輛在夜問行駛,例如夜間18時~22時,早晨6時~10時,按75%收費,在深夜22時~凌晨6時實行半價收費,以減輕超載超限運輸車輛對路面的破壞。也可實行在上午l0時~下午18時通行的貨車實行加價收費的辦法,用價格杠桿調節貨車通行時間,在國外也是最常采用的措施。
4.3 加強預防性養護
車轍發生后,司機為了保持行駛平穩,會盡量減少變道行駛,因而會加重渠化交通,從而加大車轍深度,形成惡性循環,此車轍發生初期,就必須加強預防性養護,及時修補車轍,例如采取微表處等預防性措施。
關鍵詞:道路路面;病害;原因;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TU52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我國的公路網在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不斷擴大,公路的路面是公路質量優劣最直接的表現,公路路面不僅會對路面行駛的車輛舒適程度產生影響,還會影響公路的使用年限。而瀝青混凝土路面屬于柔性路面,具有養護方便、表面平整無接縫、行車平穩振動小等特點,已在我國公路建設中被廣泛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由于使用或是施工中出現了系列的病害,對整個公路的使用安全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因此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防治的加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瀝青混凝土路面常見病害及其成因
(一)路面裂縫
裂縫是道路路面最為常見的一種病害,在車輪荷載反復的作用下,瀝青結構層地面的拉應力會超過材料的疲勞強度,就會出現底部開裂,路面也會逐漸受到損害。雖然在初期道路路面的裂縫并不會影響公路的使用,但隨著雨水的滲透,加上時間推移,就會造成嚴重的破壞。一般道路的裂縫有三種類型:橫向裂縫、網狀裂縫以及縱向裂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地基施工不規范,地基的承載能力因為沒有進行壓實而很弱,特別在沒有規范的操作下,有些新舊公路搭接的部位容易導致地基不穩產生裂縫;②現在的車輛載荷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大,由于一些超重車輛的碾壓,導致路面無法承受一定的壓力;③瀝青混合料的質量不達標,則會造成道路沒有很強的抗變形能力,尤其是低溫時,就會出現收縮縫。
(二)路面坑槽
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面層厚度不夠,瀝青混合料粘結力不佳,瀝青加熱溫度過高,碾壓不密實,在雨水和行車等作用下,面層材料性能日益惡化松散、開裂,逐步形成坑槽;攤鋪時,下層表面泥灰、垃圾未徹底清除,使上下層不能有效粘結;路面罩面前,原有的坑槽、松散等病害未完全修復;春融季節發生翻漿,致使面層出現坑槽;瀝青路面日常養護不及時,當路面出現松散、脫皮、網裂等病害時,或被機械行駛刮鏟損壞后,未及時養護修復。一般的小坑槽,只是在油層的范圍內產生,但較大的坑槽,也會發展到基層。開槽應注意不得損壞基層,槽壁應開成豎直的,修邊然后將其槽底清理干凈,刷結合油攤鋪、碾壓。
(三)路面泛油
泛油指是在高溫作用下,發生軟化的瀝青在荷載作用下被擠壓溢出,路面泛油的現象就會出現。在一些泛油嚴重的路段,道路路面發光發亮,大大降低了路面的耐磨性,在行車過程中汽車極易造成交通事故。瀝青用量過大使產生泛油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施工階段操作不規范,瀝青混合料的攪拌不均或者擅自改變瀝青混凝土的配合比都會造成路面泛油。還有另一種僅限于輪跡帶上的泛油情形,是由于骨料在車輛長期載荷情況下發生錯動造成的。
(四)路面松散
路面松散是常見的病害。當路表水通過道路路面縫隙進入路面結構層內,在車輛荷載的反復泵吸作用下,路面層瀝青粘度是在路層受到積水不斷沖刷的情況下降低的,然后出現集料松散脫落。此外,在超量車輛荷載的作用下,當施工壓實度或者路面設計壓實度不夠時,導致面層瀝青粘結力下降,出現坑洞也是常見的。松散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瀝青混合料跟集料二者之間的粘結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充分考慮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或者集料與瀝青之間的搭配不當造成的。再者,如果設計時對于車流量考慮偏小的話,后期車流量超過設計限值,在陡然增加的車輛荷載作用下,集料與瀝青的粘結力由于受力超限而失效,也是造成道路路面出現松散甚至是拱起破裂的原因之一。
二、道路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鋪瀝青層
在隔離層(粘層)上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一般應分為二層,下面層較厚,一般4~8cm,采用熱穩定性較好的開級配粗粒式或中粒式瀝青碎石或瀝青混凝土,上面層較薄 ,一般厚2~5cm,采用防水性能較好的密級配細粒式或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橫坡較小時,通過瀝青面層調整路面橫坡不小于1.596橋面部分可僅加鋪上面層,橋頭兩端50m內的下面層應進行調坡。面層原材料技術要求、配合比設計、拌和、攤鋪等與常規瀝青類路面施工相同。只是碾壓時,選擇壓實機具噸位應考慮瀝青層的厚度,防止過振引起瀝青混合料二次細粒化。為防止瀝青層滲水導致混凝土路面加鋪后再次卿泥問題,可在舊板與瀝青層間鋪筑玻璃纖維布隔離層,方法是在混凝土路面上均勻澆灑一層乳化瀝青,灑布量為1.3kg/m3,然后全幅攤鋪幅寬1.2m的玻璃纖維布,縱縫處搭接寬度0.2m,橫縫處搭接寬度0.4m,其上再均勻灑布一層乳化瀝青及石屑,碾壓成形后再攤鋪瀝青面層。
(二)原材料質量控制
選擇合適的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病害發生,研究發現,原材料對于路面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根據工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原材料。目前,瀝青原材料 一般采用改性瀝青來應對交通量日益增長、 汽車軸載不斷增加的狀況。 改性瀝青具有高溫穩定性好、耐低溫、抗疲勞能力強的特點,可以使鋪筑的瀝青砼獲得更好的路用性能。瀝青材料的優劣是路面質量的根本保證,故對瀝青材料選購時必須有產品質量檢驗證書, 并經檢驗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以嚴格控制劣質瀝青的進場和使用。瀝青路面使用的石料, 性質和密度會相差很大, 而石料密度的不同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結果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般規律是, 礦料的視比重與瀝青用量成反比, 礦料的總體密度每變化±0.01g/m3將會對油石比產生±0.02%的影響;石料的性質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也有影響, 如天然砂屬酸性石質, 與瀝青結合差, 它在瀝青混合料中的用量直接影響了馬歇爾穩定度, 也就對油石比產生了影響,因此一般限制天然砂的用量不能超過10%,有條件時盡可能選用堿性或中性機制砂。礦粉是在瀝青混合料中起填充作用的小于0.075的礦物質粉末,其在瀝青混合料中的作用,不僅是為了填充粗細骨料空隙, 而且是瀝青混合料結構形成的最主要成分之一, 當它與瀝青發生物理,化學作用后, 便可顯著改善瀝青混合料的力學性能,從而可提高瀝青砼的強度、溫度穩定性以及耐久性, 且在瀝青混合料性質確定的情況下還能節約瀝青用量。瀝青混合料馬歇爾試驗的各項技術指標隨礦粉用量變化而變化。 如瀝青混合料的密度隨礦粉的增加而增加。 穩定度、飽和度、流值隨礦粉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則空隙率隨礦粉用量的增加而減小, 摻加礦粉后的瀝青軟化點隨礦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礦粉用量對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技術指標性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若礦粉用量過多,同樣也會對瀝青混合料起到負作用,致使瀝青混合料在碾壓中不穩定,甚至產生推移裂紋等情況,給施工帶來困難。一般認為,礦粉用量最佳范圍應控制在瀝青用量的1.3~1.8倍為宜, 礦粉必須由堿性石灰巖加工而成,也可用水泥或生石灰粉代替,礦粉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GB50093-96《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中的規定。
(三)路面龜裂與不規則裂縫的防治措施
在進行龜裂與不規則裂縫的處理過程中,需要根據其產生的原因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防治手段。主要做法是在進行處理之前對路面進行取樣工作,對取樣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根據分析的結果選擇合理的處理方法。在對龜裂與不規則裂縫進行處理的手段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龜裂與不規則裂縫面積比較大的情況下的處理: 在道路路面中,如果龜裂與不規則裂縫的發育比較嚴重,那么需要利用相關設備對裂縫進行挖出,并且使用瀝青混合料對路面面層進行重新鋪攤。在龜裂與不規則裂縫發育不是很嚴重的路段,主要采用的處理手段是超薄罩面、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瀝青微表處以及瀝青碎石封層、土工合成材料處理手段: 如果發生龜裂與不規則裂縫的原因不是路基或者是基層的原因,那么采取的主要的裂縫處理手段是利用土工布或玻纖格柵,將其鋪筑在原來的道路路面上,接著再使用瀝青混合料對其表面進行鋪筑。小面積龜裂和不規則裂縫的處置,可采用單層瀝青表處、同步碎石封層或微表處、稀漿封層等維修方法處置。
(三)提升道路路面優化設計的水平
為了更好的提升瀝青混凝土公路的使用性能,需要在前期做好優化結構與設計。 根據每條瀝青混凝土公路的實際狀況,進行路面面層的科學設計,這樣才能夠保證路面設計的合理性與適宜性。 在瀝青混凝土路面優化設計的過程中,路面礦質混合料的設計,要通過使用骨架密實結構來提升施工的效果。 為了更好的提升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做好道路路面耐高溫的試驗,通過試驗獲得準確的道路路面施工材料配置標準,以此來提升道路路面的優化設計效果。
結束語
隨著我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交通事業也隨之大力發展。各種車輛雨后春筍般出現,車流量也日益增大。作為建設者,我們需要與設計者以及監督者做好協調,確保道路從設計到建設完成,都是按照規范和設計要求的標準進行,預防后期出現各類病害,使道路能安全運營,滿足廣大群眾生產和生活的要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瀝青路面;工程病害;防治
1.前言
目前,隨著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使道路路面面臨嚴峻的考驗,很多瀝青路面均表現出一定的早期破壞,瀝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見的病害現象有:裂縫、水破壞、松散、泛油、推移等,這些病害是道路工程質量的通病,嚴重影響道路的正常使用。文章就以上幾種常見病害的成因進行分析,針對公路瀝青路面幾種常見病害的產生機理,提出防治病害產生的建議,并給出其整治方法。
2.病害出現原因分析
2.1原材料的影響
(1)礦料:設計好的瀝青混合料首先應認真抓好礦質原材料的選材,嚴格控制礦質原材料備料質量。目前,市場上供應水泥砼用或建筑用集料多采用傳統小型鍔式破碎機生產,加工的碎石針片狀含量大,級配和材料均勻性差,采用這樣的礦料很難生產出質量穩定的瀝青混合料。
(2)瀝青:各地根據氣候分區選擇與本地氣候、交通條件相適應的瀝青種類及標號,并使用優質的瀝青,對預防瀝青路面早期出現車轍,有效防止路面開裂,保證路面有較好的抗疲勞破壞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2車輛超載的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某些部門僅從自身利益出發,車輛超載嚴重,甚至達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嚴重超載是造成早期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
2.3路基施工缺陷的影響
有些道路早期破壞與路基施工質量有關,特別是軟土地區。路基軟土地基不穩定、地基換填或擠淤處理不徹底、路基填筑密實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液限偏高、路堤不均勻沉降等都會導致路面的早期破壞。
2.4施工因素的影響
2.4.1瀝青砼配合比設計存在的問題
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如:油石比較大,已鋪筑的路面會產生擁包和泛油;油石比較小,路面會出現松散;礦料的質量不好,集料的壓碎值和石料的抗壓強度太差和細長扁平顆粒含量過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穩定度降低,容易出現路面的各種病害。
2.4.2瀝青砼拌合的控制
拌和設備出現意外情況:剛開爐,料溫低、含水量大時,會出現料溫不均勻現象;當篩分系統出現問題時,造成骨料級配發生較大變化;有時也會出現花白料,使路面難以攤鋪成型;溫度過高造成瀝青老化,不能保證瀝青混凝土攤鋪質量;拌和能力過小,出現停工待料狀況,使接頭處溫度降低,出現溫度差,形成一個個坎,當運輸設備不配套或司機技術較差時,會撞擊攤鋪機,使機身后移,形成臺階。
2.4.3瀝青砼的攤鋪及壓實
攤鋪機是瀝青路面面層施工的主要機具設備,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對攤鋪平整度影響很大。目前在國內問題比較大,有些交通部門攤鋪設備落后,攤鋪面過窄,沒有自動找平系統,完全憑經驗、憑操作人員的感覺進行施工,甚至有些高速公路要求全斷面攤鋪,只考慮到了橫坡容易掌握和消除了縱向接縫。由于攤鋪斷面寬,瀝青混合料從中間通過鉸輪輸送到兩側由于距離大必然產生離析。
瀝青面層鋪筑后的碾壓對平整度有著重要影響,選擇碾壓機具、碾壓溫度、速度、路線、次序等部關系著路面面層的平整度。
2.5養護與管理
路面早期養護措施不及時、不完善等也是干線公路瀝青路面產生早期破壞的原因。允許超載車輛進入干線公路或對超載車輛控制不嚴則更是早期破壞的直接原因。
3.路面病害的防治措施
3.1原材料質量控制
(1)瀝青應選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溫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蠟量低、高粘度的優質國產或進口瀝青。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在瀝青中摻加各種類型的改性劑,以提高基性能指標。
(2)集料選用的骨料應選用表面粗糙、石質堅硬、耐磨性強、嵌擠作用好、與瀝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
(3)混合料的級配確定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和疲勞性能、低溫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兩對矛盾,相互制約,照顧了某一方面性能,可能會降低另一方面性能。
(4)混合料配合比設計,實際上是在各種路用性能之間搞平衡或最優化設計,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交通情況做具體分析,盡量互相兼顧。當然為提高瀝青路面使用性能還可以考慮以下兩個途徑:第一是改善礦料級配,采用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第二是改善瀝青結合料,采用改性瀝青。
3.2優化設計
提高長期使用性能的重點應該從優化結構組合設計,按每一條路的實際情況得到的數據去設計路面面層,這樣的數據才能更合理、更適合。對各油面層瀝青混合料進行優化設計,礦質混合料設計時應采用骨架密實結構,最佳瀝青用量應根據不同層位油面層需要的功能謹慎選定。為提高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江西地區施工采用的瀝青用量應按最佳瀝青用量OAC降低0.1%-0.3%選用,中、下油面層宜取低限。重載道路或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建議對中、上面層使用瀝青進行SBS改性。
3.3路基的強度
首先壓實度是反映路基強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提高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技術措施,施工中必須嚴格檢測控制。使其達到規定值。填土層的厚度對壓實度有直接的影響,每層的松鋪厚度不應大于30Cm.必須嚴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藝,確保路基強度。
3.4施工過程中質量的控制
(1)瀝青的選用十分關鍵,要挑選符合規范各項要求的瀝青,特別是瀝青針入度,延度指標必須嚴格把關,在北方施工由于近些年的氣候偏暖,因此,瀝青標號宜選擇在規定范圍內低標號瀝青。此外,透層油、粘層油瀝青應采用與瀝青砼用同一種瀝青,特別是油石比的選擇應考慮粘層油透層油返油時對其影響。
(2)在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上要特別重視。
(3)瀝青混合料拌合時間、出廠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成型等溫度控制必須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合理安排工期,避開不利天氣施工。
(4)攤鋪機應選用熟練的攤鋪機操作手,并選擇兩臺前后錯開同時施工,而少采用傘斷面攤鋪機,在攤鋪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停機,注意路面縱向接縫的成型及碾壓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