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云計算的基本種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城市化;分層抽樣;城市綠地;植物區系
中圖分類號:S791.2 文獻標識碼:
盡管城市只占世界面積的2%,但它消耗了地球75%的自然資源,排放了80%的溫室氣體,它對生物多樣性有重大影響[1]。城市建設導致的土地利用變化、環境污染和景觀破碎化使物種喪失速度加快,城市物理環境改變和強烈的人為干擾將使城市殘存生境的生物多樣性降低、群落結構簡化,城市植物種類構成的變化反映了城市對自然植被的干擾及影響[2]。
植物區系組成是群落結構的基礎,對于反映植物群落的性質有著重要作用[3]。植物區系研究是植被恢復的基礎,是植物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前提。廣州市作為高度發達的城市,在城市化過程中,植物種類與區系都會發生變化,分析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植物區系特征,可以為城市綠化、植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提供借鑒。
1研究區概況
廣州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地理范圍22°26′- 23°56′N,112°57′- 114°03′E。廣州市土地面積7434.4 km2,常住人口1.27×107,行政區包括荔灣、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黃埔、番禺、花都、南沙、蘿崗10個區以及增城、從化2個市。廣州市處于粵中低山與珠江三角洲之間的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水系發達,河道眾多,水域面積廣闊。廣州市位于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研究方法
2.1 調查地點與時間
調查區域為廣州市中心六區,包括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海珠區、黃浦區和白云區。參考園林普查資料和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根據綠地面積和分布情況,按公園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分層取樣,并對荒地進行調查,共調查綠地136個。調查時間為2011年10~11月。
2.2 調查方法
對每個綠地,在對綠地進行樣線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綠地異質性確定綠地調查樣方數量,進行樣方調查。喬木、灌木和草本樣方大小分別設置為10m×10m、5m×5m和1m×1m。對于道路綠地,調查100m長度范圍內的喬木,調查25m2的灌木,草本樣方按照1m×1m進行調查。共調查喬木樣方279個,灌木樣方522個,草本樣方1285個。記錄樣方的地理位置、綠地類型等,喬木記錄物種名稱、胸徑、冠幅、高度等指標,灌木記錄物種名稱、高度、冠徑等指標,草本記錄物種名稱、高度、株數等指標。
3結果與分析
3.1 綠地植物種類構成
廣州市中心城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23科386屬572種(含變種)。其中,蕨類植物13科14屬22種,占此次調查植物物種數量的3.8%。裸子植物7科14屬17種,占此次調查植物物種數量的3.0%。被子植物最為豐富,共有103科358屬533種,其中,單子葉植物20科97屬132種,占此次調查植物物種數量的23.1%;雙子葉植物83科261屬401種,占此次調查植物物種數量的70.1%。
中心城區綠地植物中,喬木種類有214種,隸屬于58科145屬,占所有調查植物物種總數的37.4%;灌木種類31科67屬107種,占調查植物物種總數的18.7%;草本種類最為豐富,物種數達228種,隸屬于61科171屬,占調查物種總數的39.9%;藤本種類15科19屬23種,占調查物種總數的4.0%。
3.2 綠地植物科屬組成
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植物,包含10種以上的共有17科,是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植物的主要組成科,共有191屬299種植物,分別占中心城區綠地植物總屬數的49.5%和總種數的52.3%。其中,含30種以上的科有2個,為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共有51屬75種植物,分別占總屬數的13.2%和總種數的13.1%;含21~30種的科有3個,分別為菊科(Compositae)、棕櫚科(Palmaceae)和??疲∕oraceae),共有43屬69種植物,分別占總屬數的11.1%和總種數的12.1%;含10~20種的科有桃金娘科(Myrtaceae)、茜草科(Rubiaceae)和蘇木科(Caesalpiniaceae)等12科,共有97屬155種植物,分別占總屬數的25.1%和總種數的27.1%。
含5~9種的科有爵床科(Acanth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和楝科(Meliaceae)等17科,共有73屬109種植物,分別占總屬數的18.9%和總種數的19.0%。單種科和包含2~4種植物的寡種科共有89科,占廣州市建成區綠地植物總科數的72.4%,這些科包含122屬164種植物,分別占總屬數的31.6%和總種數的28.7%。單種科和寡種科植物主要為蕨類植物和觀賞性較強的引種植物。
3.3 綠地植物區系的地理成分
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蕨類植物屬共有5個分布區類型,數量最多的泛熱帶分布屬包括6個屬,其次為熱帶亞洲分布屬,包括3個屬,世界分布屬、舊世界分布屬和北溫帶分布屬分別包括2個、2個和1個屬。
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植物372個種子植物屬涉及13個分布區類型和11個變型(表1),植物區系具有較強的熱帶性質,以泛熱帶分布所占比例最大,達30.2%,其次為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分布,占12.7%。中國特有屬3個,占0.8%。
表1 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種子植物屬的區系構成
分布區類型和變型 屬數 *比例(%)
1 世界分布 18
2 泛熱帶分布 107 30.2
2-1 熱帶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間斷 5 1.4
2-2 熱帶亞洲、非洲和南美洲間斷 7 2.0
3 熱帶亞洲和熱帶美洲間斷 45 12.7
4 舊世界熱帶 32 9.0
5 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 22 6.2
6 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 24 6.8
7 熱帶亞洲 32 9.0
7-1 爪哇、喜馬拉雅和華南、西南星散 2 0.6
7-2 熱帶印度至華南 1 0.3
7-4 越南至華南 4 1.1
8 北溫帶 26 7.4
8-4 北溫帶和南溫帶間斷 2 0.6
9 東亞和北美洲間斷 11 3.1
10 舊世界溫帶 6 1.7
10-1 地中海區、西亞和東亞間斷 1 0.3
12 地中海區、西亞至中亞 3 0.8
12-1 地中海區至中亞和南非洲、大洋洲間斷 1 0.3
12-2 地中海區至中亞和墨西哥間斷 1 0.3
12-3 地中海區至溫帶、熱帶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間斷 1 0.3
12-4 地中海區至熱帶非洲和喜馬拉雅間斷 1 0.3
14 東亞 17 4.8
15 中國特有 3 0.8
合計 372 100
注:*比例計算時不包括世界分布屬。
4結論與討論
廣州市中心城區綠地植物具有較強的熱帶性質。在中心城區綠地植物中,熱帶屬植物占總屬數的79.3%,這與位于廣州郊區的流溪河上游保存的常綠闊葉林(熱帶分布屬占78.8%)[4]和鄰近的深圳市城市森林植物(熱帶分布屬占總屬數的80%)[5]具有相似特征。這說明廣州市在城市綠化時,基本使用本地或相近地帶植物物種,遵循了適地適樹的原則。
城市化對中心城區綠地植物種類有重要影響。盡管廣州市中心城區植物區系與整個市域類似,以泛熱帶分布為主,但是城市化已經使植物種類構成發生了變化,中心城區綠地植物物種數量比市域植物物種數少很多[6]。在未來城市綠化建設中,應該增加城市植物物種數量,增強城市綠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鑒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可以充分利用立體空間,采取屋頂綠化、立交橋綠化等措施,增加物種豐富度。
參考文獻
[1]Müller N, Werner P, Kelcey JG. Urban Biodiversity and Design [M]. John Wiley and Sons, 2010.
[2]Williams N, Schwartz M, Vesk P, et a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environments on floras [J]. Journal of Ecology, 2009, 97: 4-9.
[3] 張璐, 謝正生, 陳北光, 等. 廣州帽峰山主要常綠闊葉林植物區系成分分析[J]. 生態科學, 2002, 21(4):320-323.
[5]郭志華, 肖文發, 周云龍. 廣州流溪河常綠闊葉林的植物區系地理分析[J]. 林業科學研究, 2003, 16(5):622-627.
[7] 宋艷暾, 史志華, 余世孝, 等. 城市化對綠地植物組成特征的影響——以深圳為例[J]. 生態環境學報, 2010, 19(3):615-620.
[9]王瑞江主編. 廣州陸生野生植物資源[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0.
[12]吳征鎰. 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 (增刊Ⅳ) : 1-139.
關鍵詞:關山櫻;總黃酮;亞硝酸鹽;清除作用
中圖分類號:S685.99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6)10-0140-05
櫻花是薔薇科Rosaceae 李亞科Prunoidea 櫻屬Cerasus觀賞植物的統稱[1],原產于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經兩千多年研究培育,由本種及其變種與其他種類雜交培育而成的櫻花品種超過300種以上。關山櫻Cerasus.lannesiana Alborosea俗稱“紅纓”,為日本晚櫻代表品種,植株平均高度2.5 m,小枝多而上彎,嫩葉茶褐色,秋葉橙黃可比銀杏,花期3月底或4月初,數朵叢生,花色深粉,幽香艷麗,花梗粗長,花莖6 cm左右,花瓣繁復,約30瓣,2枚雌蕊葉化,不能結實,在中國栽植廣泛,北起黑龍江、華北各省,南至海南、云南、廣東、廣西,西到青海、甘肅、新疆均有種植。
櫻花是馳名世界的木本花卉,花開時絢麗燦爛,如云似霞,因此,世界各國科學家對櫻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學特性[2-4]、繁殖技術[5,6]、病害防治[7]、遺傳多樣性[8]等方面,對其有效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研究鮮見報道,雖有學者對櫻花中揮發油[9]、多糖[10]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性[11,12]進行過研究,但是關于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未見報道。本研究以關山櫻為試驗材料,首次對其花中總黃酮含量進行測定,進一步研究了關山櫻花總黃酮的亞硝酸鹽清除作用,以期為關山櫻有效成分的開發與利用提供試驗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儀器
1.1.1試驗材料關山櫻花采自青島嶗山水峪景區,由青島農業大學農學與植物保護學院羅蘭教授鑒定為關山櫻的花。
1.1.2試劑與儀器試劑:蘆丁(南京狄爾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抗壞血酸(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試劑均為分析純;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
儀器:UV-1601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SP-72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AR1140型電子天平(上海奧豪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FW-100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DZX-1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攲嶒炘O備有限公司);RE-52型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DF-101B型集熱式磁力加熱攪拌器(鞏義市英峪予華儀器廠)等。
1.2試驗方法
1.2.1顯色體系選擇將關山櫻花50℃烘干并粉碎,過60目篩,按照質量體積比1∶10加入石油醚浸泡24 h,脫脂干燥后,制得樣品。準確稱取樣品0.500 0 g以上,按照質量體積比1∶50加入50%乙醇25 mL,于70℃恒溫水浴條件下回流提取1 h,趁熱過濾,待其冷卻至室溫,定容至100 mL,制得樣品液。準確稱取50℃恒溫干燥至恒重的蘆丁標準品50.5 mg,用50%乙醇溶液溶解后定容至250 mL,制得標準液。
原液光譜掃描:準確移取標準液2.00 mL,樣品液1.00、2.00、3.00、4.00、5.00 mL,用50%乙醇定容至25 mL,在200~6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掃描。
AlCl3-NaAc顯色體系光譜掃描:準確移取標準液2.00 mL,樣品液1.00、2.00、3.00、4.00、5.00 mL,加入0.1 mol/L AlCl3溶液2.00 mL,1.0 mol/L NaAc溶液3.00 mL,用50%乙醇定容至25 mL,混合均勻后,靜置25 min,在200~6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掃描。
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光譜掃描:準確移取標準液1.00 mL,樣品液1.00、2.00、3.00、4.00、5.00 mL,加入0.75 mol/L亞硝酸鈉0.50 mL,混合均勻后,靜置6 min;加入0.25 mol/L硝酸鋁0.50 mL,混合均勻后,靜置6 min;加入1.0 mol/L氫氧化鈉5.00 mL,用50%乙醇定容至25 mL,混合均勻后,靜置25 min,在200~600 nm波長范圍內,進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掃描。
1.2.2標準曲線制作準確移取標準液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mL于25 mL容量瓶,采用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進行顯色反應,于510 nm測定吸光度,制作標準曲線,標準液濃度c對吸光度A的一次線性回歸方程為:A=10.419 69c-0.005 71,R=0.999 69,表明標準品在0.008 1~0.088 9 mg/mL濃度測定范圍內,線性關系很好。
1.2.3穩定性試驗準確移取樣品液2.00 mL,采用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進行顯色反應,于510 nm每隔2 min測定吸光度,連續測定120 min,平行3次,以確定最佳測定時間。
1.2.4精密度試驗準確移取樣品液2.00 mL,采用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進行顯色反應,于510 nm測定吸光度,平行5次,計算RSD。
1.2.5加標回收率試驗按表2所示,加入標準液和樣品液,采用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進行顯色反應,于510 nm測定吸光度,計算加標回收率。
1.2.6總黃酮含量測定按照1.2.1中樣品液制備方法進行試驗,平行5次,得到5份關山櫻花總黃酮提取液;分別準確移取提取液2.00 mL,采用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進行顯色反應,測定吸光度,平行3次;依據下式計算關山櫻花樣品總黃酮含量。
總黃酮含量(%)=
(A+0.00571)×25×10010.419 69×1000×2.00×m×100
式中:A為吸光度,m為樣品質量(g)。
1.3亞硝酸鹽清除作用
將關山櫻花提取液合并后,進行旋蒸,除去乙醇,加入適量蒸餾水,配制成總黃酮濃度為1.00 mg/mL的關山櫻花待測液。準確移取pH 3.0的檸檬酸鈉-鹽酸緩沖溶液10.00 mL,分別加入1.00 mg/mL待測液0、0.50、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 mL,加入100 μg/mL的NaNO2溶液2.00 mL,用蒸餾水分別補至25.00 mL,混合均勻后,保持溫度為37℃,恒溫加熱1 h,讓待測液與亞硝酸鹽充分反應。冷卻后,準確移取反應液2.00 mL,分別加入4 mg/mL對氨基苯磺酸4.00 mL,2 mg/mL N-1-萘乙二胺鹽酸鹽4.00 mL,混合均勻后,靜置15 min,以同濃度待測液為參比,于540 nm 測定吸光度[13,14],重復3次。
采用上述方法,測定VC溶液亞硝酸鹽清除能力,與待測液進行對比。
2結果與分析
2.1顯色方法選擇
由圖1可知,采用3種顯色體系進行試驗,樣品液的紫外-可見吸收圖譜具有黃酮類化合物特征吸收峰,但與標準液相比,峰位、峰形均有一定差別,說明樣品液中所含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與標準品不盡相同。尤其是原液掃描圖譜中,與標準液在240~285、300~450 nm處吸收峰相比,樣品液吸收峰分別發生藍移和紅移,合并為一個峰;AlCl3-NaAc顯色體系掃描圖譜中,樣品液在345~500 nm處的吸收峰發生55 nm紅移、標準液與樣品液在245~300 nm處的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長位置稍有偏差;而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掃描圖譜中,標準液與樣品液吸收峰位置、峰形相似程度很高,特別是450~600 nm處吸收峰,峰形平緩,吸光度與濃度呈線性關系,而且原液在該處無吸收峰,對含量測定不會產生影響,因此,關山櫻花總黃酮含量測定最佳顯色體系為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最佳測定波長為510 nm。
2.2穩定性試驗
由圖2可以看出,開始階段,顯色絡合物不夠穩定,所測吸光度值及其標準偏差較大,45 min后所測吸光度值逐漸減小,標準偏差增大,可能是顯色絡合物部分發生分解所致,只有20~45 min時間范圍內,所測吸光度值RSD=0.026%,明顯小于0~120 min時間范圍內測得吸光度值RSD=2.27%。說明,該時間范圍內,顯色絡合物更加穩定,因此,關山櫻花總黃酮含量測定最佳時間為顯色反應后20~45 min范圍內。
2.3精密度試驗
由表1可知,采用該方法測定關山櫻花總黃酮含量,精密度RSD=0.49% (n=5),該測定方法準確可行。
2.4加標回收率試驗
由表2可知,采用該法測定關山櫻花總黃酮含量,加標回收率的示值范圍在100.03%~103.96%之間波動,平均值102.55%,RSD=1.13%,符合定量分析要求。
2.6亞硝酸鹽清除作用
如圖3所示,在保持反應溫度為37℃、反應液pH值為3、恒溫水浴加熱1 h的條件下,關山櫻花待測液中總黃酮濃度由4.00 μg/mL遞增至96.00 μg/mL時,亞硝酸鹽清除率由14.64%±0.83%逐漸增加到99.42%±0.40%,總黃酮濃度與亞硝酸鹽清除率基本呈對數關系;同濃度VC對亞硝酸鹽的清除率,在16.00~32.00 μg/mL之間從18.57%±1.66%突變為88.80%±0.40%,接近VC最大清除率95.22 μg/mL,使得總黃酮濃度在21.15~58.11 μg/mL之間時,關山櫻花待測液亞硝酸鹽清除率小于同濃度VC,但在其它濃度范圍,關山櫻花待測液亞硝酸鹽清除率均大于同濃度VC,而且最大清除率明顯高于VC;關山櫻花待測液IC50值為18.55 μg/mL,小于VC的IC50值20.68 μg/mL。由此可見,關山櫻花總黃酮亞硝酸鹽清除效果優良,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3討論與結論
亞硝酸鹽主要指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固體,外觀和滋味與食鹽相似,在工業、建筑業中廣為使用,也允許作為發色劑限量使用于肉類制品中。亞硝酸鹽能使人體血液中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從而引起組織缺氧,呼吸中樞麻痹,攝入0.3~0.5 g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食物中大量存在亞硝酸鹽,還是亞硝胺前體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87年報道:已發現130多種亞硝胺中,80%以上可致癌,是國內外醫學界公認最強化學致癌物之一,大量醫學研究證明:食道癌、胃癌、肝癌等癌癥發病率與亞硝鹽攝入量密切相關[15]。關山櫻花提取物對亞硝酸鹽有很強的清除能力,具有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潛在價值。
本試驗選擇Al(NO3)3-NaNO2-NaOH顯色體系,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關山櫻花總黃酮含量,該法操作簡單,線性關系良好,精密度和回收率均達到測定要求,該方法測得關山櫻花樣品總黃酮含量為11.25%,但關山櫻花經過脫脂處理后,樣品質量約損失5%,使得所測數據偏高。櫻花品種、生長環境、氣候變化等因素差異,是否會導致所含黃酮類化合物結構、含量產生差異,櫻花有效成分的分離、藥理活性等問題,有待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2004,38:73-74.
[2]劉曉莉,趙綺,舒美英,等.18個櫻花品種花部形態性狀初步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4):185-187.
[3]李蒙,嚴邦祥,趙昌高,等.大仰山高山濕地山櫻花種群數量結構特征[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5):40-44.
[4]張迎輝,榮俊冬,李書平,等.低溫脅迫對福建山櫻花幾種生化指標的影響[J].福建林學院學報,2013,33(4):326-329.
[5]聶超仁,許小過,段慶明,等.兩種方法提高山櫻花種子發芽率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13):3835-3838.
[6]王慧娟,孟月娥,王利民,等.基質配方和容器對紅葉櫻花容器苗生長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4,43(8):106-109.
[7]王志龍,金楊唐,譚志文,等.寧波櫻花根癌病病原細菌鑒定[J].植物保護,2014,40(3):147-150.
[8]陳芳,周春玲,韓德鐸.櫻花基因組DNA提取及RAPD反應體系的優化[J].江蘇農業科學,2007(2):85-88.
[9]文飛龍,張璐璐,劉智慧,等.日本晚櫻花揮發油化學成分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科學,2013,34(20):190-193.
[10]李友偉,溫東東.櫻花多糖提取工藝的優化及抗氧化性研究[J].中國藥事,2015,29(1):59-62.
[11]張云青,尹頌超,張賽,等.櫻花提取物的體外抗氧化功能及安全性研究[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0(6):392-395.
[12]王瑞瑞,陳蘇,金鳳,等.朱櫻花的抗氧化性及抗炎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5):6994-6995.
[13]胡利,賈冬英,姚開,等.桑葉黃酮對亞硝酸鹽的體外清除作用研究[J].中國調味品,2015,40(3):1-5.
1995年,上網一小時20元
1995年,中國剛開通公眾互聯網。那時的網吧叫“網絡咖啡屋”,是精英人群向往的地方。“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北京中關村附近的首都體育館旁,赫然立起這樣一塊巨大的廣告牌。答案:“向北1500米”。廣告指向我國最早,也是當時最有影響的互聯網地標:瀛海威公司“網絡科教館”。
我是1996年在離瀛海威不遠的北大東門附近學會收發電子郵件的。那里當時還都是胡同,經過一家肉夾饃小店,就到了。那家網絡咖啡屋好像沒有正式名字。只記得是間普通平房,沒特別裝修,但屋里明亮、安靜、整潔,總能聞到速溶咖啡的香味。老板是計算機系畢業生,人很好,熱心教我怎么輸入UNIX指令,還跟我解釋怎么按國際通信流量收費。當時算的都是國際通信流量,因為幾乎所有電子郵件都是發到海外的。一屋人有大約一半是外國留學生,另一半包括我在內都是正在聯系學校準備出國的北大同學。
那家店生意不錯。原因是電郵比寄信更快、更便宜。一封普通國際平信那時要4塊多,而且郵寄時間至少一個禮拜。用電郵只要幾毛錢,幾分鐘就可發到。所以網絡咖啡屋生意興隆,店門口排起隊來。那屋里有十幾臺電腦終端,用的還是只顯示綠色文字的老式顯示器。每部終端配一個鍵盤,但都沒有自己的硬盤,而要和其他終端一起共享主存儲機。整個屋里只有一臺裝了Netscape 1.1的高級機器有彩色顯示器,還有鼠標!它端坐在兩扇門之間的顯眼位置,如同神龕一般。大家對它心中向往,卻極少有機會觸碰它。因為用它上網,一小時20元!
十多年過去了,再也見不到代表新文化啟蒙的“網絡咖啡屋”,取而代之的是不計其數的“網吧”。雖然都是上網的地方,但環境差別很大。今天的網吧多數不再安靜明亮,燈光一般較暗,進到里面,馬上會被各種喧囂聲和色彩所包圍。放眼看去,都是在打網絡游戲、看網絡視頻和網上聊天的青年。大部分電腦配了耳機和話筒,不時有人大聲說話甚至叫喊,針對的人可能在這家網吧里,也可能在千里之外。同是年輕人,他們多是來娛樂消遣的。一般很難見到有人查郵件。再沒了咖啡的香味,聞到的是或濃或淡的二手煙。餓了,叫碗方便面。累了,趴在電腦前睡一會兒。很少有人是為了出國來上網的。好多人連座位都懶得離開。
這些年來,機器配置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十年前,網絡咖啡屋里的電腦與辦公室或家里用的個人電腦是差不多的,不論硬件、軟件都基本一樣。然而,如今網吧里的電腦已在相當程度上演變成專供集體消遣的娛樂機器。從清一色的耳機到防水鍵盤,從特別的操作系統到最新的網絡游戲,它們比一般的個人電腦在機器配置方面可能更勝一籌。但它們卻很少有U盤接口、光碟機或WORD文字處理軟件。“網吧電腦”幾乎變成另外一個種類的電腦,以至于在有的電子產品大賣場里,出現專門針對“網吧電腦”的樓層,規模頗為可觀。
名字的變化同樣說明問題?!熬W絡咖啡屋”這一名稱代表著現代化的啟蒙、社會進步以及一種高品位的新文化浪潮。之后,它變成了“網吧”。所謂“吧”,是英文bar的音譯。與“網絡咖啡屋”不同,“網吧”的叫法更貼近生活,也更強調娛樂、社交、打發時間。2004年全國調查發現,91.4%網吧平均每小時上網收費不超過2元。2005年之后,網吧收費更加低廉,一元一小時也很常見。
雖有諸多變化,還是有東西保持不變。一是網吧針對的用戶群,不論學生、游客,還是打工者,一般都比較年輕,而且男性居多。二是網吧老板年紀不會太大,多數也是男性,且按當地標準,他們的文化教育水平還比較高。三是網吧員工,尤其是大型網吧里的普通員工,無論是收銀的還是掃地的,都包括很多年輕女性。她們收入微薄,工作時間長,但不同于男性顧客、男經理以及男網管,她們往往一聲不吭,是男性技術文化里的沉默者。
網吧是一片“新型公地(informational commons)”,也是新工人階級的“共有媒體”。雖然網吧都有自己的私人老板,但由于價格低廉、店鋪眾多,所以對交得起每小時一兩元租金的基層用戶來說,它是相當開放的,而且它是一種集體上網而非個體上網的接入模式。與此相比,在家中或單位上網對大眾都是開放性不足的。這些中下階層人群,很多人沒錢買電腦、沒錢按時繳上網費;或者是就算有錢,也沒有條件,因為宿舍空間小,電腦易被偷;還有很多用戶是沒有固定居住場所的;也有人是各方面客觀條件都具備,但不想自己維護機器;或是喜歡和朋友一起上網,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總之,網吧作為公眾上網場所,起著其他上網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靈活的接入方式和低廉的經濟成本,滿足了中下階層需求,尤其是基層群體自下而上的社會網絡傳播需求。它因此是新工人階級網絡社會的重要基石之一。
1995-2001,叛逆的攀升
在21世紀初的幾年里,網吧的公眾形象突然發生變化。新華網報道,2001年4月至10月,全國關閉了17488家網吧。2009年又有8102家網吧被停業整頓,4萬家黑網吧被取締。同時,一整套全國規模的管理體系也建立起來。它包括不同級別的政府機構,也包括民間各種勢力,充分調動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對網吧進行控制。但盡管治理整頓了這么多家網吧,網吧業發展依然呈現出驚人的強勢。
從1999年1月到2011年1月,通過網吧上網的網民人數由大約6萬人增長到1.63多億。2009年1月網吧所占比例達到峰值42.4%,此后開始下降,這和手機上網等其他上網方式的增長很可能有關系。但總體來看,網吧業十年來基本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
目前全國每三個網民中至少有一個在網吧上網。網吧對信息中下階層的迅速出現,對促進互聯網大規模普及,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據文化部2011年1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依法設立的網吧共13.8萬家,電腦終端1316萬臺,從業人員約58萬人,2009年全國網吧市場總規模達886億元。
網吧業的高速增長和龐大規模對壓制它的控制體系來說,是一個叛逆的現象。精英階層的市場已漸飽和,互聯網要普及,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要通過網吧這樣的集體上網方式來滿足社會大多數人的需要。不論是沿海大城市的普通居民區還是內地二三線城市以及更小的城鎮,都為網吧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網吧究竟是如何從一種為精英服務的中上階層新媒體服務演變為與信息中下階層命運相連的中低端行業的呢?該過程包括幾個重大轉變。首先是網吧消費群體從20世紀90年代的精英變成十年后規模龐大的信息中下階層。其次是網吧上網傳播方式的變化,以前主要是為了進行交互性信息傳遞,如跨國電子郵件等?,F在的網吧則以提供娛樂為賣點,包括相當多的單向傳播內容,如看電影、聽音樂,其傳播方式根本還是大眾傳播的延伸。第三,過去的網絡咖啡屋是個特別的符號,代表新經濟和社會進步。今天的網吧則面臨沉重的公眾形象問題,因為它長期被打壓、被抹黑,即便證照齊全的正規網吧也要背負“黑網吧”的惡名。哪怕它們在不少方面比以前的網絡咖啡屋可能做得更好,可以發揮出更正面的社會作用,哪怕網吧業者付出辛勤的勞動,但由于久積的誤解與懷疑,美好理想依然很難實現。
十多年來,網吧本可發揮更多元的社會功能。然而,出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它卻被限定在沉淪的軌跡上難以自拔。最早一批有抱負的網吧從業者要么碰得頭破血流,被迫黯然收場,要么棄明投暗,向現實低頭。
網吧變遷史:娛樂就夠了嗎
總體而言,網吧至少可分為四個基本種類,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網吧都有一樣的發展軌跡。這里用的是廣義的網吧定義,即通過租賃形式向公眾提供上網服務的經營場所。
促銷式網吧 促銷式網吧最早出現,最好的代表是瀛海威公司的網絡科教館。我有幸在1996年去那里“朝圣”。我模糊地記得,科教館的玻璃門很新很干凈,里面用白瓷磚裝修再加上其他擺設,照當時標準也算摩登。不過好像只有兩臺電腦,速度慢,但上網不要錢。收入不重要,因為這是進行科普教育的“科教館”,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互聯網,然后再加入瀛海威,使用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雖然20世紀90年代末瀛海威公司出現財務困難,2004年公司被兼并,瀛海威科教館依然青史留名。
促銷式網吧在各大城市互聯網草創時期均功不可沒。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互聯網的普及,促銷式網吧日益減少,乃至基本絕跡。原因在于促銷的主體針對的往往是收入較高的“新貴”消費者,如今免費上網對這些人已不再有吸引力。
精英階層網吧 精英階層網吧針對中上階層消費者,其代表是“實華開”網絡咖啡屋,地點就在首都體育館西門,也就是瀛海威巨幅廣告的邊上。1996年11月實華開正式營業,要價不菲,1999年高達每小時20元。2000年,美國科網股暴跌,實華開逆市推進,在全國一口氣開了14家分店,成為最早的全國網吧連鎖店。然而,在2002年夏天嚴打網吧中,實華開正式宣布放棄網吧生意。盡管如此,在大城市的繁華地段依然可以找到精英階層網吧。它們機器配制精良,多專門針對高端網游用戶。但總體上,精英階層網吧的市場份額也已在日益減少。
大眾服務網吧 大眾服務網吧分兩種:一種規模龐大,一家網吧可容納許多顧客;另一種每間規模較小,但總體數量龐大,可在廣大地區內為各式各樣的中下階層用戶服務。第一種大眾服務網吧以飛宇為代表。飛宇鼎盛時期一度在北大南墻一字排開,擁有1800部上網電腦。這恐怕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家網吧,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雖然1998年開業時只有25臺電腦,飛宇在之后的兩年半時間里以驚人速度大幅擴張。它先后租下附近的9間店鋪,開拓出1萬多平方米的巨型網吧空間。“飛宇網吧一條街”出現在中關村核心地帶。
飛宇當年服務對象的涵蓋面比今天大多數網吧更廣。光是早7點到9點的免費上網時段就不簡單,它讓周圍手頭拮據的學生們不睡懶覺,來這里排隊上網。此外,飛宇還為下崗工人和離退休人員提供上網培訓及費用優惠,在向中下階層普及互聯網方面非常有超前意識。飛宇的服務范圍也很廣。除了單純的上網服務外,還包括打印、掃描、復印等這些理應提供的附帶服務。
可惜命運坎坷,2000年12月,兩百多名警察光臨飛宇,在其中56部電腦中發現有非法信息,飛宇被罰1萬元。此后,北大也開始“治理環境”,2001年4月16日,北大突然切斷電力供應,網吧生意被迫中斷。兩天后,飛宇搬到附近的資源東樓,機器由原來的1800多臺降到900多臺,員工總數也由340人降為180多人。強迫搬遷令飛宇元氣大傷。王躍勝開始改變策略,轉而經營多家規模較小,平均每家約50到100部機器的連鎖網吧。至此,飛宇已由大眾服務網吧的第一種類型演變為第二種類型。
“黑網吧” “黑網吧”包括有意無照非法經營的,也包括由于各地政策限制等原因,多個所需證照中有一兩種不齊全的。后者嚴格來說不應算作“黑網吧”,但它在現實中大量存在。就算證照齊全的網吧,只要有未成年人入內,無論是否有家長陪同,就可能被視為“黑網吧”。一時間,“黑網吧”甚至成為“網吧”的代號,只要出現在媒體報道中,就一定涉及非法內容。
我們在討論網吧里的各種社會表達和公眾活動時,不該采取全部一棒子打死的態度,尤其是那些有利普通工農大眾進行社會參與的有益嘗試,如飛宇早上的免費時段和針對下崗工人及離退休人員的培訓??上н@些在網吧發展前期均未得到充分討論,導致網吧多方面發展潛能無法開發,只保留一項功能:娛樂。
網吧娛樂化在許多方面切合了社會市場化、媒體娛樂化的總趨勢,因此單向膨脹,一發不可收。只要有錢賺,就有人愿意砸下本錢,博取利潤。娛樂本是最安全的掙錢方式,但如果還是掙不到預期收益,即使冒風險也在所不惜。商業短視行為也是只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顧長期公眾利益,結果導致網吧娛樂化過程迅速加快,在單一發展模式上越陷越深。
2000年前后,飛宇在最輝煌時期提供復印、打字、掃描等多種服務,有相應的軟硬件配套,為不同使用需求的用戶提供多元服務。但隨著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逐漸占據主要地位,很多為草根多元需求服務的軟硬件配套措施就不見了。
大部分網吧只專注提供娛樂,所以升級后的軟硬件都相應地為游戲玩家、視頻看客及網聊的人們進行了優化,采用較新的機器、配件、程序、軟件,讓網吧用戶可以充分享受互聯網提供的各種娛樂服務和內容。這些速度很快又有大屏幕的機器可能很適合打游戲、看電影,但它們卻往往沒有光碟機,也沒有U盤插口??傊敵龉δ苓h大于輸入功能,并不適合用戶創制內容。結果是網吧用戶日益被動,多數人都只在打發時間,尋求享樂。特別的網吧機器養出特別的網吧網民。他們中很多人天天上網,但卻沒有電子郵箱,因為郵件服務器遠遠慢過游戲、視頻服務器,也因為他們中大部分人同時在用短信、QQ、飛信,沒電子郵箱也無所謂。
為什么社會需要網吧
網吧對新工人階級的網絡社會特別重要,不但因為它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更因為它是一種集體分享的上網方式,是中下階層用戶和草根業者共同建構上網經歷的現實空間。雖然面對諸多壓力,它始終保持強烈的地方性。超過13萬家店鋪,近1000萬從業人員。愛恨情愁、夢想失落,透過網吧發展十年云煙,看到的主線是回歸基層社區日常生活的網絡社會實踐。
然而,十年來網吧行業也經歷了全面私有化和徹底商業化的過程。“治理整頓”“產業發展”“升級換代”的結果是,2000年尚存的各種發展可能性日益萎縮,其公共性更遭到嚴重打壓。公共空間受到蠶食鯨吞在其他社會領域也可看到,但具體到信息產業、信息中下階層和正在形成中的網絡勞工,網吧轉型的經驗教訓特別值得重視。
總體而言,首先還是要強調網吧本可有多種發展形態。曾經的網吧形態雖然已成過去,但不應被遺忘,因為它們能讓我們更好地反思現實。
其次,即使沒有公共政策支持,網吧業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原因是始終有私人投資看準了草根層面的市場需求。因此,在草根公共空間和私營經濟之間不能輕易用傳統的以所有制為基礎的公私界限進行劃分,特別是在中下階層語境里。傳統華人社會里的茶館、近代歐洲的咖啡店,其實從所有制上看也多姓“私”,但都可為當時的公眾討論和新的階級形成提供社會空間。
要讓網吧成為促進社會建設的網絡公共空間,關鍵是要保持它的共享性、開放性及其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收費標準應穩定在低收入人群能支付得起的水平,一方面也要讓網吧業者有合理的盈利空間,從而可因應市場需求提高服務水平,支持草根人群不僅利用網吧進行娛樂和基本通訊活動,更可支撐新的生產性社會活動,如前文提到的信息數據處理,又如兼具社交和盈利功能的網絡游戲“工會”等。
在操作層面上,網吧良性發展的受益者不只包括網吧老板和用戶這兩個群體,還包括普通的網吧員工。比如2002年我采訪過的小陳,他在四川省西昌市一家小網吧當網管。此前,他曾在當地一家鋼鐵廠做過三年工人,但因工廠倒閉,22歲的他來到這家只有十來部機器的小店,負責從收錢記賬到打掃衛生到維護電腦的所有業務,每天12小時,沒有節假日,沒有醫保社保,也沒有勞動合同。老板是電信系統的人,他很少親自打理店里的事,只給小陳提供食宿,再發給他區區300元月工資。雖然收入微薄,小陳卻很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可以免費上網。像他這樣的網管在關于網吧的公眾討論中極少發言,但正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才使網吧業得以延續至今,在逆境中堅持發展。
網管們不但付出看得見的勞動,還承擔對網吧業的種種歧視。小季是廣州一家連鎖網吧的網管。他來自東北,對網吧業有很深感情,雖然有別的工作機會,他依然對網吧不棄不離。最困擾他的不是收入,不是工作時間長,也不是管理網吧規定,而是身邊人不理解他。“就連爸媽都覺得我在網吧做事丟人。你也知道,現在講起網吧簡直就像80年代講起夜總會一樣?!闭f這話時,正是2002年藍極速網吧大火發生不久,但小季還是表示會堅持干下去。
如果再見到小季這樣心存困惑的網管,我可能會反問:為什么中下階層用戶不能擁有自己的網絡俱樂部?在國外,為中下階層服務的集體共享式空間,如街角小酒吧、臺球室等也曾遭受同樣的問題:僅僅是為了保護青少年嗎?
我們當然需要保護青少年,特別是家庭條件有限,不去網吧就沒有其他條件上網的青少年。讓他們和其他同齡人一樣都能享受安全、便利、廉價的網絡服務,這是所有人,不光是網吧業者的社會責任。不能簡單把網吧當成替罪羊,而應該反思,究竟為什么父母不能讓孩子留在家里?是家庭照顧不夠?還是電視太難看?為什么學生要上網還得去網吧?是因為青少年就喜歡冒險?就喜歡挑戰權威?還是因為學校、家庭跟不上網絡社會的前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