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

第1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遠程醫療就是利用各種通訊和電信技術,將醫療信息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用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遠程醫療服務主要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咨詢、遠程監護、遠程教育等。遠程醫療對于共享優質醫療資源,延伸醫療服務,增加醫療覆蓋,提高落后地區醫療水平,減少醫療錯誤以及教育培訓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于政策支持和市場巨大,目前國內正掀起一波建立遠程醫療系統的熱潮。很多廠商各顯神通,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以電信網絡、互聯網、衛星等作為載體,通過視頻會議、流媒體傳輸等技術手段開發了很多遠程醫療系統和解決方案。但需要指出的是:技術手段在遠程醫療中固然非常重要,沒有現代化的信息傳輸和通訊技術,遠程醫療絕不會實現。但只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遠程醫療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和業務模式。離開了醫療這個核心,遠程醫療只能是空中樓閣,是先進技術的堆積。因此,只有將技術與醫療業務、流程、管理和運營相結合,才能發揮遠程醫療應有的作用。

其實,國內一些地區至少在2005年前就已經建成了遠程醫療系統,其中一些項目甚至可以覆蓋全省。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項目中能夠良好運行,真正發揮作用的卻寥寥無幾,這表明是遠程醫療本身還存在著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

按照衛生部《關于加強遠程醫療會診管理的通知》等有關規定,遠程會診只能在具有資格的醫療機構之間進行,并且會診雙方醫生之間是咨詢關系。但是,通常遠程會診雙方在設備、技術、知識和業務水平等方面相差較大,在這種情況下,申請醫院所作的檢驗、檢查和診斷是否規范準確?申請醫生能否為會診醫生提供完整、準確的信息資料?會診醫生能否根據申請醫生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并給出正確的咨詢意見?下級醫生能否真正理解會診專家的建議,并對患者做出正確的處置?會診雙方醫生是否有完整合法的記錄?一旦出現問題責任如何認定?這些問題都是困擾遠程醫療具體實施的流程和管理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妥善解決,遠程醫療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目前,很多地方遠程會診沒有收費標準,即便一些地方有收費標準,遠程會診費也是屬于自費項目,醫保不能報銷。另外,遠程會診是按次收費,不管患者對會診結果是否滿意,是否達到了真正的效果,患者都要繳費。

第2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關鍵詞:醫聯體;遠程醫療;資源共享;分級診療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analysis of Guangzhou city based on remote med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njoine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proposed telemedicine solutions based on conjoined, remote medical service application mode of the conjoined, sharing quality resources to promote regional medical conjoined institution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serious illness in the hospital, minor illness into the commun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masses to solv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problem.

Key words:Reg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s; Telemedicine; Resource Sharing; Tiered Medical Services

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1]。遠程醫療契合當前醫療模式轉變,能夠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未來醫療模式更加強調提高醫療質量、減緩醫療成本增長、改善病人和群眾的健康狀況水平,而遠程醫療是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因素。

近年來廣州市啟動了北部山區醫療幫扶、偏遠地區衛生對口幫扶等項目,旨在借力廣州在醫療設備、醫療技術、醫療人才和項目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北部山區、偏遠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按照廣州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意見》1+3政策文件和市醫改工作部署,廣州市于2014年正式啟動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醫聯體建設要整合大量的醫療資源,要實現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和帶動基層醫療發展,遠程醫療應用能夠幫助醫聯體探索“急慢分治、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全新模式[1],實現優勢資源縱向流動,建立分級診療,重新構建醫療體系,平衡醫療資源和患者分布,大力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解決偏遠地區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1 設計方案

1.1建設目標 廣州市區域遠程醫療服務系統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構建,旨在通過廣州市衛生專網為聯網大型醫院、中型機構以及基層醫院提供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雙向轉診、遠程護理、遠程教育、遠程預約、遠程資源共享等服務,從而充分利用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水平,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醫療服務均等化。同時,為實現遠程醫療應用系統的應用和落地,制定了配套的遠程醫療業務規范,指導區域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切實加強及規范了遠程醫療的管理。目前,廣州市以醫聯體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推廣遠程醫療服務系統,探討醫聯體下的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模式。

1.2系統架構 項目建設按照國家、廣東省及廣州市對區域衛生信息化及醫聯體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依托廣州市現有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結合區域實際需求,做好醫聯體信息化頂層設計及信息資源統籌規劃,統一醫聯體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明確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目標和任務。運用不同機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推進,促進醫聯體信息化工作協調發展。系統總體架構,見圖1。

1.3配套標準規范 廣州市區域醫聯體信息化各類應用系統和廣州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連接,可以采用市級平臺的相關標準規范,如:數據標準規范、數據交換標準規范、數據存儲及調用規范等,甚至可以讓醫聯體成員機構直接使用市級平臺提供的相關功能組件,如:注冊服務、交換服務等。

1.3.1管理機構職責 市衛計委負責市級遠程會診中心以及專家庫的建立、運作與管理,負責對全市醫療資源分布的優化提出可行性建議;區衛計委負責轄區內遠程會診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負責區內遠程會診業務的指導及考核;具有提供遠程會診資質的醫療機構負責本院遠程會診設備的維護以及專家的管理,指定聯系人負責對外院的會診邀請進行審核并協調院內會診資源。

1.3.2遠程醫療業務的開展原則 ①堅持臨床診治需要的原則。遵守醫療法律法規和診療規范,合理診治,根據病情需要實施遠程會診,確保醫療安全。②堅持規范會診的原則。加強宣傳教育,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在規定的范圍內實施會診。③會診醫療機構所出具的會診報告僅作為邀請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重要參考。

1.3.3業務審核規則 邀請醫療機構需對患者的會診申請的完整性及合理性進行審核,對于不完整的會診申請需返回原申請醫生進行修改;對于不合理的會診申請予以駁回,并通知患者本人;通過審核的會診申請單將發送給會診醫療機構。會診醫療機構接到會診邀請后,在不影響原正常業務工作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會診醫療機構聯系人應當及時安排醫師進行遠程會診。會診影響正常業務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況下,應當經會診醫療機構負責人批準。

2 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模式

Y合目前醫聯體建設的要求,以醫聯體為樞紐實現信息共享,通過醫聯體內重點專科對口扶持、業務指導和遠程會診機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為居民群眾提供分級、連續、節約、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本文重點探討醫聯體下的遠程醫療服務應用模式,主要包括:

2.1遠程會診 廣州市醫聯體信息化建設中,醫聯體成員機構之間的院際會診,是區域醫聯體醫療資源更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廣州市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患者都希望能到三級醫院接受專家的治療,造成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患者紛紛流入市、省級醫院,加重了市、省級醫院的負擔,造成床位緊張、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

遠程會診系統主要包括數據交換平臺、視頻會議子系統、會診管理子系統三大部分[2]。其中數據交換平臺用于傳輸各種信息。包括采用影像信息和非影像信息。采集影像信息是指通過影像采集設備,將患者有診斷價值的如CT片、ECT片、MRI片、X光片等醫學影像文件采集下來,并以DICOM協議或其它協議進行網絡傳輸。采集非影像信息是指把患者以往的非影像信息,如處方、醫囑、檢驗檢查報告單、住院病案、出院小結等采集到中心端或傳送到會診醫院。會診開始前,數據交換平臺將患者的基本醫療信息情況(如既往病史、入院原因、各種檢驗及化驗的結果、初步診斷結果、治療結果及患者醫學影像圖片等資料)發送到專家所在的醫院。在會診時間,專家可隨時調閱的患者的醫療信息情況資料,為遠程咨詢會診專家提供診斷依據。會診結束時,由專家給出書面的診斷意見和治療方案,并通過資料采集或傳遞功能把專家的診斷意見和治療方案等信息傳入中心端。

2.2轉診預約 實現雙向轉診預約可以合理利用區域衛生資源,有效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積極發揮廣州市衛生局所下轄的市級醫院在人才、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充分利用廣州市各社區醫院的服務功能和網點資源,促使基本醫療逐步下沉社區,社區群眾危重病、疑難病的救治到大型醫院,緩解居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3]。跨醫院轉診將綜合解決轉診業務管理、轉診臨床信息共享、醫生間和醫患間信息交流及轉診相關醫療資源管理的問題。

2.3遠程監護 遠程監護技術是近年來遠程醫療中的一個研究熱點,也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歐美各國一直致力于對遠程監護的研究,我國近年來也開始推動其發展。遠程監護系統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監護中心、遠端監護設備和聯系兩者的通信網絡。監護中心可以位于急救中心、社區醫院、中心醫院或其它醫護人員集中的場所,其功能為接收遠端監護設備傳送的醫學信息,為遠地患者提供多種醫療服務。連接遠端監護設備和監護中心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程控電話(PSTN)、交互電視、綜合服務數字網(ISDN)、非對稱數字用戶線環路(ASDL)、光纖網(ATM)、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無線蜂窩通信(移動電話GSM)等。遠程監護的支撐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醫學遙測技術、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信息學等多個方面。

2.4遠程科教 遠程科教是通過遠程通訊網絡提供教育材料,根據醫學遠程教育的要求,支持文檔和圖像共享的視頻會議系統,系統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點對點或點對面的通訊,并具備在線討論及離線繼續教育等功能。在遠程會診中學習、在遠程培訓中學習、在專家指導下的實踐中提高自我,通過再學習、再實踐、再提高,使經驗、知識積少成多,從而使花山醫院的重點科室能力增強,使較弱的基層科室能力建設得到明顯提高。

由于能夠經常與優秀的醫學專家進行互動溝通,醫技、臨床等相互關聯、緊密配合的各科室醫生能夠在知識、經驗、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醫院內部的綜合能力將得到提升。原先不認識的疾病、診斷不清的疾病、不會治的疾病能夠得到較好解決,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患矛盾、緩和醫生們因不能得到更多學習機會而形成的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增強醫生們救治疑難、危重病人的信心,提升醫生們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安心工作,潛心鉆研診療技術,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整體上提高醫院的診療水平。

2.5區域輔助檢查應用(區域PACS模式,區域檢驗、區域心電)

2.5.1區域PACS中心 從全市放射信息整體化出發,為區域內放射數據提供符合國際國內標準的信息輸入和輸出接口,對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的放射數據集中管理[3]。并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通過標準規范逐步整合區域影像診斷資源,消除衛生領域影像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統一構建醫聯體范圍內影像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的平臺,全面提升醫聯體內的影像診斷水平。

2.5.2區域檢驗中心 在建成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礎上,通過對全市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資源整合,建成覆蓋全市醫療機構的區域臨床檢驗中心,該中心可以實現檢驗數據全市共享,檢驗儀器全市共享,有效開展臨檢質控。檢驗標本由物流統一上門收取,檢驗結果通過信息平臺實時回傳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可以在全市任何一家醫院的醫生工作站進行調閱,實現醫聯體內檢驗資源共享。區域檢驗系統的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臨床檢驗質量,避免了重復檢查,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

2.5.3區域心電中心 整個區域心電診斷系統的架構由區域心電信息服務平臺、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移動方案(救護車或上門隨診)構成,各點之間通過區域的高速醫療專網和3G網絡(僅在區域中心部署3G網絡接入點)進行連接[4]。區域心電信息服務平臺接入市級區域衛生信息服務平臺,成為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區域心電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全區域范圍內的心電協同診斷服務,包括: ①心電診斷服務:針對一些配備心電圖機,但缺乏專業的心電診斷醫生的醫療機構(如社區衛生服務站),可通過區域心電診斷系統,將心電圖自動上傳至服務平臺,由上級醫療機構心電診斷,給出專業的心電圖分析報告,服務平臺將診斷結果回傳給基層醫療機構。②心電遠程會診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基層醫院有疑難病癥可以向上級醫院提出會診申請,并把心電圖信息上傳區域中心,上級醫院可以使用此系統提供會診服務。③患者心電報告共享服務:數據中心可與所有醫療機構內部的心電信息系統集成,患者在區域內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社區服務站、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或醫院)做的心電報告都可通過數據中心實現共享,方便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臟既往病史,減少重復檢查,給出更具準確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案。

3 結論

醫療機構間遠程醫療系統能與區域內其他數字醫療系統整合在一起進行協同工作,同時要具備適應性強的特點,既可以滿足目前醫聯體信息化需求,在兩三家醫院之間先進行小規模試點互連進行會診,也可以由市衛計委統一部署,在全市范圍內組建大規模的遠程醫療應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廣州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獲取市以外其他省市區域遠程醫療資源,開展更廣領域的會診[5]。未來將繼續探討和推廣上下聯動的醫療聯合體制機制,以大型公立醫院的技術力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和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鍵.論深化醫改進程中分級診療體系的完善[J].中國醫院管理,2014,06:1-3.

[2]葉志前,唐保昌,劉進,等.基于B/S模式的遠程影像會診系統設計和開發[J].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08,02:120-123.

[3]陳小康,戴春林,鞠鑫.基于混合架構模式的區域醫療影像信息平臺技術分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3,04:325-329.

第3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le-transpor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ICOM format medical images on WEB,and provided a new B/S structure mode of two-way tele-consultation between doctors,and expounded the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ele-consultation,such as PACS and HIS background connection based on HL7 back standard,tele SSL VPN technology,wireless application,lossless compression,multi-points consultation and logical isolation technology of virtual network.This application provides a new practical scheme for breaking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intranet of medical service and full use of medical resource.

Key words

WEB;DICOM;PACS;tele-consultation

摘要: 本文探討DICOM格式的PACS圖像在WEB上的遠程傳輸應用,提出一種基于醫生間的B/S構架遠程雙向會診模式,并就與遠程會診相關的HIS與PACS的HL7后臺關聯技術、遠程SSLVPN技術、無線網絡應用技術、圖像無損壓縮、多點會診應用以及虛擬網絡隔離技術等做一闡述。WEB雙向DICOM傳輸的應用,為醫療信息突破局域網限制、充分利用醫療資源,提供了一種新型技術方案。

關鍵詞: WEB;DICOM;PACS;遠程會診

隨著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Internet的普及,WEB網站和IE瀏覽被廣泛采用,使遠程會診在技術層面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本文論述的雙向WEB模式PACS圖像傳輸技術,是基于Internet之上、采用B/S模式、IE瀏覽技術,以DICOM格式圖像在WEB上的遠程傳輸。本項技術的應用,使參與會診的各方醫生真正做到雙向信息交流,使溝通討論成為可能,尤其對距離遙遠或存在技術差異的地區與上級醫院專家之間會診更具實用價值。

1 國內外現狀及設計思想

國外遠程醫療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主要集中在:(1)醫療信息集成與交換協議(如DICOM3、HL7等)[1];(2)遠程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系統結構[2];(3)遠程醫療環境中的智能圖像管理技術[3]。國內遠程會診初期是基于兩地醫院間的應用,由于信息技術水平及視頻通道等條件所限,會診病人醫療信息的數字化準備工作費時費力,通常要建立專門的遠程會診室,并由管理部門預約時間才能進行點對點的遠程會診[4]。

國內有用DICOM網關在WWW網站上瀏覽PACS圖像的文獻報道[5],但這種方式尚存在以下缺陷:(1)通過WEB獲取的PACS圖像不是DICOM格式,而是經過轉換的GIF或JPEG格式,由于這類格式圖像不能進行窗寬窗位的調整,達不到醫生精確閱片的要求;(2)WEB瀏覽終端不具有上傳DICOM格式圖像的功能,會診流程是單向的,無法實現基于醫生間相互溝通而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遠程會診;(3)WEB使用Windows的IE瀏覽軟件,IE是Internet網上最主要的不安全因素之一,所以通常的WEB遠程會診應用存在著安全隱患。

雖然IE存在某些缺陷,卻較實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方便。WEB應用是B/S構架,客戶端不需安裝專門軟件,只要能上網就可使用。醫療過程中的很多診斷都依賴于醫學影像學的診斷結果[6],我們認為,只要能解決在IE上瀏覽DICOM格式的PACS圖像和信息安全問題,那么WEB模式的遠程會診就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2 WEB模式遠程會診框架

WEB對向遠程會診,見圖1圖1 WEB雙向遠程會診示意圖

2.1 會診中心 一般指數字化水平較高的二級以上醫院,已經建立了HIS、PACS、LIS、CIS等信息系統,并建有1個會診用WEB服務器。

2.2 局域網 會診中心的各信息系統建在同一個局域網上,通過RJ-45網線或WIFI無線網絡與中心的會診專家相連。

2.3 SSL VPN網關 保證在會診中心和會診各方,包括通過Internet聯入的會診雙方或多方之間建立1個安全的信息通道。

2.4 安全網關 在會診中心局域網中建立虛擬網絡空間,使不同的應用在邏輯隔離的空間中獨立運行,某一空間中所有發生的信息不會影響到其他空間,從而保證會診中心的各類應用互不干擾。

3 WEB遠程會診模式的特點

3.1 雙向互動 (1)下載:從WEB服務器中將病人的PACS圖像和各種報告下載到遠程會診終端上,供會診專家參考。這里要求IE具有瀏覽DICOM格式PACS圖像的功能,具有實時窗位窗寬調整、放大縮小、拖移、旋轉和測量CT值、距離、角度、形狀等功能。(2)上傳:從遠程客戶端的IE瀏覽器上,將具有DICOM格式的PACS圖像或文字信息上傳到WEB服務器,以便遠程會診專家下載會診,要求IE具有讀取病人資料功能。

3.2 多點會診 WEB服務模式可向多用戶提供服務。一個病人可以通過WEB系統由多位專家參與會診;同樣,一位專家也可通過WEB為多個病人提供會診服務。從而建立一個基于醫患間靈活方便、多點互動的遠程會診平臺。

4 技術方案

4.1 WEB服務器 為保證安全性和高效率,會診中心的HIS和PACS為相互獨立的系統,各有自己的數據庫。WEB服務器具有分別針對PACS和HIS的接口軟件,將PACS圖像等關聯信息(STIDU_INSTANCE_UID)按照標準的信息交換HL7方式,組織成XML文檔提交給HIS系統。同時,當HIS系統根據病人ID請求訪問PACS時,完成相關病人的PACS圖像的下載和顯示。這樣,會診中心醫生就可以方便地在HIS系統環境中獲取病人的PACS資料,直接關聯到WEB會診的窗口,向遠程的專家提供接入會診的條件。

4.2 專用控件 為保證會診專家在IE上看到PACS圖像是DICOM格式,我們開發了具有處理DICOM圖像功能的OCX控件。當會診專家通過SSL VPN首次接入WEB會診系統時,IE會自動下載這個OCX控件,并插入IE瀏覽器。以后再次進行遠程會診,就可直接下載具有DICOM格式的PACS圖像,并可作各種滿足PACS醫學診斷的調整操作。

4.3 圖像的有損和無損壓縮 為提高網絡傳輸和會診的效率,系統設計了通過小圖標關聯,提供分布式后臺下載無損壓縮的DICOM圖像的方式。在速度相對較慢的網絡條件下,首先提供高壓縮比JPG小圖標,單幅容量約30K左右,而同樣的原始DICOM圖像在500K~5M之間。用戶可以首先瀏覽小圖標初看圖像,然后再根據需要選擇下載瀏覽大圖像。對彩色圖像或者對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圖像,可以采用JPG2000有損壓縮,最高壓縮比可達1∶20甚至更高,但以保證診斷質量為前提。通過類似多種處理方式,提高了圖像傳輸速度、降低了網絡流量,從而保證了在低速帶寬模式下的使用方便性與合理性。

4.4 信道與帶寬 WEB模式的遠程會診系統適用4類信道和帶寬:有線局域網100M以上帶寬,完全達到PACS傳輸要求;WIFI無線局域網54M帶寬,傳輸1幅CT圖像0.3s,CR圖像1.3s;ADSL寬帶網2M帶寬,傳輸1幅CT圖像4s,CR圖像70s;CDMA1X無線網絡:153.6K帶寬,傳輸一幅CT圖像12s,CR圖像260s;CDMA1X信道屬于窄帶,實驗證明CT圖像傳輸速度在會診可接受的范圍內,但目前CR圖像傳輸還不太理想,我們將進一步研究解決方法。其他信道,已可以滿足WEB遠程會診的要求。

4.5 SSL VPN SSL(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層協議層) VPN(virtual private net,虛擬專用網)是最新VPN技術,其優點是:(1)移動用戶使用標準瀏覽器,無需安裝客戶端程序,便可通過SSL VPN隧道遠程接入內部網絡;(2)只需維護中心節點的網關設備,客戶端免維護,降低了部署和支持費用;(3)SSL VPN是基于應用層的VPN,在基于WEB的應用上更有優勢;(4)提供細粒度訪問控制,即可以對用戶的權限、資源、服務、文件等控制得更加細致精確。

4.6 虛擬網絡邏輯隔離 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正趨向多功能性,內部應用有HIS、PACS、LIS、CIS、OA辦公系統,上Internet瀏覽也是必需的。為保證各應用信息系統的安全,我們引用虛擬網絡概念,將各應用空間邏輯隔離(而不采取物理隔離方式),相互之間的信息不可交互,并對每個接入網絡的終端外設接口(USB、軟驅、光驅等)加以控制,既保障了網絡安全的可靠性,又減少了投入成本。

5 討論

雙向WEB遠程會診模式突破了醫院局域網限制,醫生離開醫院后,不分時間地點,都能隨時了解住院病人的情況并給予及時處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用于遠程會診,在參與會診醫生之間建立起互動平臺,雙向交流意見,有利于對病情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在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或基層,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網絡通暢,就能將影像資料等病人信息迅速傳輸到會診專家的電腦上,進而得到專家的指導性意見。WEB遠程會診模式的推廣應用,為解決因技術力量不平衡帶來的看病難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

致 謝

本課題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信息化應用推進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PKX2003-23)。

參考文獻

1 Katehakis DG,Lelis P,Karabela E,et al.An environment for the creation of an integrat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in HYGEIA net,the regional health telematics network of crete [C/OL].ics.forth.gr/ICS/acti/cmihta/publications/papers/2000/tepr2000/tepr2000.html,Proc TEPR,2000:89-98.

2 Dimitios G,Sfakianakis KS,Tsiknakis M,et al.An infra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ervices:the role of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J/OL].jmir.org/2001/3/e7.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01,3(1):e7.

3 Tsiknakia M,Cltronaki CE,Kapidakis S,et al.An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for the provision of health telematic services based on digital library technologies.Int J Dig Libr,1997;3:257-277.

4 陳金雄.利用“軍字一號”工程和PACS提高遠程會診水平.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2;9(3):274-274.

第4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干預和管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基于云計算技術而誕生的“云健康”也正逐步走入生活,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有一天,你醒來,發現隨身攜帶的手機、手表,突然發出“嘀嘀”的聲音,提醒你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與此同時,這一提醒信息也發送到醫院、社區的服務臺,如果醫生判斷病情緊急的話,救護車會直接開到你家門口;如果不是太嚴重,社區醫生可以跟你通電話,幫你作病情分析;有必要的話,社區醫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服務平臺直接查看你的醫療檔案,經過遠程會診,預約檢查時間,所有的檢查報告和處方也會自動記錄在檔案中。當你取藥回家后,對服用藥物效果的監控仍在繼續……

這一切是科幻電影嗎?不,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云健康的普及,這樣的生活正在逐步變為現實。而在國內率先提出把云計算技術應用于健康領域,并把“云健康”模式變為現實的就是盧朝霞教授,她曾經是東北大學一位知名的女教授,現在是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東軟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云健康”是醫學發展的必然

談到開發“云健康”模式的初衷,盧教授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現實,那就是健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誰都不想得病,窮人不敢得病,富人得病也會降低生活質量。然而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慢病患者群劇增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像高血壓患者已超2億,糖尿病患者也有1億,政府與個人的醫療費用支出不斷攀升。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干預和管理健康,這個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

盧教授想,作為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東軟具備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做后盾,并且擁有國內優秀的醫療資源,為什么不可以利用終端感應設備對大眾進行健康監測、遠程會診呢?很快,從云計算技術發展出來的“云健康”應運而生。通俗地講,云健康就是利用終端感應設備,比如健康益體機、手表、計步器、手機等,通過互聯網技術(中間環節)監控居民的體重、血糖、血壓,計算食物和運動消耗的卡路里等,再把個人的數據信息傳到云平臺,專業的健康顧問和龐大的健康資源庫對這些動態的個人健康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有針對性地為個人提供遠程健康指導。

數據中心能自動更新每天的健康監測結果,實現對使用者健康狀況的遠程監控,足向醫療機構傳遞患者的即時身體狀況。健康管理專家還會為用戶及時提供營養、保健、運動等服務,量身定制健康飲食、運動方案等。

可以說,“云健康”是社會醫學發展的需要與必然。其有利于充分利用醫療資源,為大眾提供更全面、專業、及時的醫療保健指導,實現對患者的遠程會診或多個專家的指導,幫助個人和組織降低醫療衛生費用,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覆蓋城鄉的健康管理

“云健康”其實是健康管理的一種方式。健康管理在中國是朝陽產業,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美國如今已有超過9500萬人參加了健康管理服務,90%的個人和企業通過健康管理后,醫療費用降到原來的10%,腫瘤、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因此下降了30%。但目前在國內,僅有少數專業的健康管理機構。

盧教授告訴記者,圍繞國家新醫改提出的“廣泛覆蓋城鄉居民”指導思想,我們也在啟動“健康城市”計劃。如在農村衛生室安裝健康益體機的服務平臺,可以改善農村基層就醫環境和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能力,滿足基層農村居民對健康保障的需求,實現小病不出村,急難病及時救治,有效降低農村居民看病成本和政府的醫療費用支出。

農村居民通過數字化“云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可獲得全方位、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咨詢和健康服務信息,實現實時健康監測、動態跟蹤隨訪、健康記錄查詢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健康全過程管理;基層村醫也可以通過該系統和便攜式終端設備開展高效的慢病隨訪、健康干預、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的常規工作,通過遠程醫療協助系統實現與上級醫生的互動交流;該平臺還能幫助市、縣級醫院開展連接省級三甲醫院、省外優質醫療資源的遠程醫療診斷服務,能夠讓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實時監控負責區域的居民健康檢測狀況、慢性病比例變化情況等動態數據,并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主要衛生問題和居民主要健康問題,并為開展基層衛生工作評價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對于城市居民,可以在社區建立健康檔案,通過終端服務設備進行血壓、血糖、心電圖等常規檢查,享受便捷、優質的健康管理咨詢和醫療健康服務。

實際上,云健康可實現從“搖籃”到“墳墓”的健康管理,也就是個人全程健康管理系統。從胎兒期的產檢記錄,到日常的體檢報告,實時的人體體征數據,以及每次醫生問病結果,每一個和健康有關的信息都會以數據的形式記錄下來,社區責任醫生會根據這些記錄,幫助居民進行健康管理,提醒居民該注意哪些健康事項;同時海量的居民健康信息的匯聚,也可以幫助疾控部門進行當地流行病學的統計,發現一些各地高發的疾病,開展高發病的防治工作。

未來云健康的實現與普及,將大大提高診斷效率與治療水平,為人類健康注入更多有利因素。

盡情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

中國現在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空巢老人也是個很龐大的群體。他們的醫療保健需求很大,卻因為行動不便,缺乏周到的照顧。如今,利用云技術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患者的輪椅上配備傳感器等,實時監控患者的狀態;也可以增加手機上的傳感器的品種,增加光線亮度傳感器,黑暗的時候屏幕會自動發亮;增加距離傳感器,感知手機靠近眼睛后,字體會自動變大;手機里還可以裝陀螺儀,區別帶手機者的實時狀況,是彎腰還是摔跤,如果摔跤很久不起來,手機還會自動發送求救短信到醫院,救護車還根據手機定位展開施救。

第5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我們十分高興能和BT共同合作,研發出這樣一種大受患者歡迎的創新服務。這種行之有效的服務方式讓我們的患者常保健康,并且很好地解決了曾經一度高漲的糖尿病保健服務需求。和BT的合作是很有建設性的,我們衷心希望能夠和BT在將來繼續合作,在患者高度關注的其它護理領域進一步探索改進,為Salford的醫護保健水平的提升做出貢獻。(BT:英國電信,英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Salford: 英國英格蘭西北部港市)”,Salford PCT 保健呼叫中心項目負責人John Burns說道。

2000年,Salford PCT(Salford Primary Care Trust,Salford 第一護理中心),Salford Royal Hospitals (Salford皇家醫院)與BT合作,為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的保健解決方案大獲成功,John Burns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出了上文的感言。

合作伊始

Salford是一個方圓37平方哩的城市,Irwell河流橫穿市內,一大批英格蘭人民世代選擇在這個城市居住、繁衍生息。至今,Salford PCT作為曼徹斯特區14家主要護理中心之一,一直致力于為該市分散在市區和郊區的超過23萬人口的居民服務。該機構是一家有宏圖大略的致力于促進當地居民健康水平的組織,遵從三個原則:加強每一個Salford居民健康水準;發展并提供基礎公共衛生服務;保證Salford各地方醫院以及其他的護理服務機構提供高質量的健康護理服務。其價值觀和目標都在該公司的遠景中得以體現――“Salford PCT 將與合作伙伴一道加強Salford居民的健康、康樂、社會護理水準,并積極運轉來自各大醫院的資源,用于全民服務與預防。”

盡管Salford PCT一直強調服務至上,但當時其服務著超過23萬的市民以及周邊公眾,醫院的正式員工則是100人不到,醫院人力資源已經相對緊張。而像II型糖尿病這樣的患者需要依靠長期藥物控制的情況,糖尿病患者要保持和醫師的深度交流,醫師要對患者進行持續跟蹤服務,但是由于醫院人力、資源有限,醫患雙方的這種需求往往難以滿足。

由于胰島素產生量絕對或相對不足,糖代謝紊亂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稱糖尿病。本病目前被分為胰島素依賴型(又稱為 I型糖尿病)和非胰島素依賴型(又稱為II型糖尿病)兩種類型。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并伴有冠心病、腎病、白內障和眼底視網膜病變等常見并發癥,最嚴重的是并發酮癥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癥性高滲性昏迷,如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但至今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根治該病,“我患II型糖尿病已經2年了,病情起伏不定,因為找不到長期穩定的治療方式,我還在忍受各式各樣藥物治療帶來的痛苦”,Tom Crown是位65歲的老人,深受糖尿病慢性折磨之苦。

此時與BT(英國電信)的合作正是寄托了Salford PCT解決醫院糖尿病治療難題、減輕患者痛楚的希望,BT為Salford PCT設計并安裝了一套特殊的糖尿病患者保健管理系統――BT互動聯絡中心(簡稱BTCC),以達到患者更好地了解、處理自身病況的目的。

BTCC集中管理有保健、護理服務需求的患者來電,并且在Salford的臨床醫學專家的指導下,BT完善了救護管理系統、病情等級評估系統。另外基于醫療目的,BT通過整合BTCC和Salfod的通信網絡系統,為遠程保健工作者提供了詳盡的患者信息。

患者可以自主決定通話時間、通話地點(包括自己家中)與保健聯絡中心的工作者進行交流。遠程保健工作者會與患者進行細致的溝通,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信息咨詢、日常飲食等在這一級就可以直接解決。而一旦需要,BTCC的工作者們會將患者熱線轉接至糖尿病領域的資深護士(DSN),由DSN與患者做更深入的交流,為患者解決復雜的病況以及藥物使用等問題。如果患者還有問題,DSN將會轉接醫療專家。通過這樣的流程再造,超過75%的護理工作可以由非專業醫師、醫療人員來完成,這樣就成功解決了醫師人手不足和服務費用偏高的難題。

“BTCC系統功能的準確定位正是這項服務具備生存空間的關鍵所在”,John Burns一針見血地指出BTCC在Salford PCT大受歡迎的原因。

醫院的體驗

全球對于II型糖尿病的研究表明,只要降低HbA1c(血糖水平的最優綜合指標)一個百分點,就能夠減少治療由糖尿病引發的相關并發癥30%~40%的費用。具體來說,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在這方面的開銷目前大約是20億英鎊。這些成本的降低與否與HbA1c的控制手段直接相關。

而Salford PCT所提供的創新遠程醫療服務,使得許多患者的HbA1c在3年內降低了0.4個百分點(通過官方醫療機構驗證),所以說這項服務無論是臨床還是財政上的貢獻都是相當可觀的。作為Salford遠程醫療服務的關鍵后臺支撐BTCC則更是居功至偉,正是它提供了這種費用低廉、廣受歡迎的方案為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實時的幫助。于醫院而言,不僅節約了時間和金錢,醫療資源也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分配。

醫護人員總結了關于這套系統的一些優點:

行之有效

這套服務產品,被英國官方臨床檢驗通過,在這套系統的幫助下,中度或是重度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低了0.4%,這將大大減少患者患上其他并發癥以及由此帶來的高昂花費和巨大痛苦。

實施快速

BTCC由BT在兩個月內安裝完成。醫院的員工在不需BT提供專門技術人員指導的情況下,已經能夠熟練操作這套安裝不久的系統。同時這是一套高集成性的模板式的標準解決方案,完全可以迅速地推廣到其他類似的疾病治療領域。

后臺強大

因為BT將BTCC與其通信網絡進行了整合,因此遠程保健工作者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關于電話另一端患者的詳細病史,從而給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以臨床服務的標準衡量,這無疑是高質量的。

多媒體支撐

BTCC系統的強大還在于,醫護人員還可以通過彩信、電子郵件、Web等各種多媒體手段為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立體保健聯系和跟蹤。

當然,深受醫護人員褒獎的還有BTCC系統的交互式溝通,支持顧客的多樣化需求,還有提供了開放接口,保證了系統的持續升級,避免了醫院的重復建設等等。

與此同時,BTCC系統的充滿人性化的環境設計也大受醫院人士的稱贊。“BT認識到了為遠程醫療保健工作者創造良好工作環境的重要性,對于BTCC工作環境的基礎設施包括像空調布置安裝這樣的小細節都考慮周到。”一位遠程保健工作者如是說,“充滿了人性化的因素,這樣的工作環境將更有助于我們與患者的良性溝通。”

患者的體驗

對于患者而言,該系統的服務最大亮點在于它既能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療體驗。勿庸置疑,這是BT所設計的系統中最成功之處。研究表明,將近70%的患者通過CONTACT CENTRE接受治療之后,感覺自身的糖尿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BTCC的出現改善了患者病情,提升了患者的健康護理體驗。

“我在找回患病前的感覺,BTCC長期的跟蹤保健,病情牢牢為我掌控,我感覺我正在變得年輕起來。”長期受糖尿病折磨的老人Will對于BTCC的效果深有感觸。

BTCC對于患者的幫助體現在多個方面。醫患之間的交流在不斷增強,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的護理可以長期持續,保持不間斷性,而這對于糖尿病這樣的長期病痛則是至關重要的。還有患者可以在自己家中,在自己挑選的時間段進行醫患間的電話交流,這些都極大改善了醫患關系,促進了雙方的信任。于是才有了關于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更有效的交流,也保證了保健藥物的不間斷服用。反過來,這也促進了患者的自我管理,也使得治療計劃的有效性大為增強。

BTCC系統的設計繼承了醫護保健系統的一些成功經驗。系統的進一步完善,使得更多的患者達到了控制自身血糖水平的目標,同時90%以上的患者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是的,我和其他像我一樣的人都需要這個系統來幫助我們早日康復,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而不是與病魔糾纏,而它做得棒極了。”William是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卻不幸得了遺傳性糖尿病。

“這種新型醫護方便舒適,最重要的是,它確實做到了穩定我的病情,我喜歡它。”來自Salford郊區的老太太Susan非常開心。

合作之路

作為合作方的SalfordPCT、Salford皇家醫院和英國電信共同評估了為II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服務開發的BTCC所作出的貢獻。這次活動由糖尿病專家Bob Young博士和資深糖尿病護理護士Jean Taylor領導評估。專家們一致認為BTCC無論是在醫院的人力、資金以及有效資源配置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尤其是“遠程保健工作者”承擔了75%原先要由醫療專家所做的事,將醫療專家解放出來,緩和了日趨緊張的醫療資源。

另一方面,專家也指出,BTCC目前還僅僅作用于II型糖尿病這一特定領域,輻射的范圍相當有限,因而受益的患者也就相當有限。而那些同樣需要長期護理保健的疾病比如哮喘、關節炎、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等,也都需要類似BTCC這樣的遠程醫療系統的強力支撐。

SalfordPCT、Salford皇家醫院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也正積極與BT協商展開下一步的更廣泛領域的合作。BTCC系統的多角度全方面的實時健康護理,提供了一種疾病護理的創新性解決方案,也正在讓更多的患者早日擺脫痛苦。

Telecare,在中國也處于一個剛起步的階段,不少設備制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都推出了自己的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比如,今年9月在醫療行業信息化論壇上,Avaya表示將針對目前中國各個醫院語音系統化建設的現狀,通過自身移動IP語音通信技術優勢,整合醫院現有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縫連接,助醫療行業用戶通過IP語音通信在單一的網絡上同時支持語音和數據,節約成本并提升生產力。而美洲、歐洲很多國家與地區已經走在了前列,比如文中的Salford PCT和Salford皇家醫院,采用了BTCC系統實施多角度全方面的實時健康護理。

我國也推出了成功的“北太平莊應用模式”。該模式整合數字技術和衛生資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健康網站為平臺,不僅讓社區居民可以獲得疾病預防和監控等大型醫院所不能解決的社區健康管理問題,而且還能通過網絡通信技術,獲得建立健康檔案、短信健康提醒、在線醫療、檢索國外醫學資料、與專家交流、網上會診和互動健康教育等服務。目前,該社區健康管理模式受到社區居民、行業主管部門的廣泛關注,北京市和衛生部正準備把該模式作為全國試點,在社區級醫院中大力推行。

未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健全完備的社會醫療保健體系的條件也日漸成熟。因此,大力推進和盡快完善這一體系,是醫療衛生行業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但至今,還未見到任何運營商如火如荼地進行醫療信息化的宣傳,至少像參與轟轟烈烈的農村信息化運動那樣。這和國家重視程度也息息相關,如果Telecare能夠發展得好,那么很多的邊遠山區的貧困人口、郊區的居民就能夠接受及時、低廉卻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了。

BT的努力

BT和糖尿病專家團隊、醫院員工共同合作,按照專家和員工的具體要求配置、完善了BTCC系統。

醫院的員工無需BT專門技術人員的指導,已經能夠熟練操作這套安裝不久的系統。

BT在充分考慮人性化因素的基礎上,設計配置了房間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

BTCC是個 off-the-shelf產品并且在兩個月內即安裝完成。

基于醫療目的,BT通過整合BTCC和Salfod的通信網絡系統,為遠程醫護者提供了詳盡的患者信息。

BTCC系統的平臺標準支持多媒體立體護理服務(比如彩信,電子郵件、Web等)。

重大成果

70%的患者感到對于自身病癥的控制力在提高。

中度或是重度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低了0.4%,這將減少其它并發癥以及由此帶來的高昂花費。

第6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當天,國內第一例借助谷歌眼鏡的消化內鏡遠程手術指導順利完成。在沈陽參加“第七屆全國ERCP學術研討會”的500名消化內鏡醫師通過谷歌眼鏡的同步直播,以術者第一視角觀看了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冀明教授操刀的膽道直視下碎石和取石手術。手術期間,在大會現場的總醫院內窺鏡科主任麻樹人教授和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中心蔡強教授與主刀醫師冀明教授保持溝通,不斷對手術進行討論和點評。

此次手術運用了被稱為“全景望遠鏡”的SpyGlass膽道子鏡光纖直視系列產品,其可為狹窄性膽胰疾病和膽胰結石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提供可視導向療法。作為國際醫療科技公司波士頓科學于去年引入中國市場的創新性膽胰疾病診療方案,SpyGlass系列產品集診斷與治療于一體,突破了經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術(ERCP)無法直接進入膽胰管腔、以及傳統子母鏡易碎、操作性差且沖洗功能不佳的局限性,可引導器械在膽胰管內實施治療并提供360度的管腔內視圖。

作為本次演示手術的操作醫師,冀明教授表示:“此次手術意義非凡。我們首次通過新興科技谷歌眼鏡向觀摩醫師展示了如何應用創新的膽胰疾病診療器械SpyGlass系列產品,進行直視下的定位、碎石和取石等關鍵手術環節,并可以讓遠程指導醫師進行實時講解,向更多消化內科醫師展現了新興診療技術和前沿醫學應用。”

據蔡強教授介紹,“中國內鏡醫師由于病人多、工作強度大,技能水平絕不低于國際水平。”然而目前我國各地區消化內鏡的微創診療技術發展不平衡,熟練操作的醫護人員遠不能滿足實際臨床需求。因此,對醫師進行操作技能培訓勢在必行。谷歌眼鏡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有望解決這一問題,為處于不同地點的專家和青年醫師提供更直接的醫學指導和交流平臺,幫助更多青年醫師提高治療水平。

第7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醫院在進行存儲系統改造和優化時,應遵循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靈活的存儲系統,以滿足分層存儲的需要。

惠普醫療行業存儲備份解決方案采用全冗余的SAN高可用性架構,使得任意一臺主機到它所擁有的LUN之間總有一條以上的路徑,從而實現了自動的錯誤切換和負載均衡,避免了單點故障。

許多醫療機構認識到,統一訪問、共享和管理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目前,醫療行業數據安全集中存儲備份多用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和醫學影像管理與通信系統(PACS)。數據的存儲備份和災難恢復是保證HIS和PACS系統安全的基礎。

惠普認為,醫院需要進行存儲系統擴容、改造與優化。用戶應該遵循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靈活的存儲系統,以滿足在線、近線、離線三級存儲的需要。

考慮到醫院的實際需求,惠普推出了一套完整的存儲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醫院用戶搭建統一的存儲備份平臺,有效保護PACS、HIS、LIS等生產系統的安全。惠普不僅可以幫助用戶搭建IT平臺,而且能提供7×24×4的服務,以滿足醫院對業務持續性的要求。

惠普醫療行業存儲備份解決方案的核心是一臺HP StorageWorks EVA4400光纖磁盤存儲設備。HP StorageWorks EVA4400是一款中高端存儲產品,支持8Gb FC。它采用了虛擬化技術,具備良好的擴展性,最多能支持8個硬盤籠,最大容量為96TB。針對醫院的信息化需求,HP StroageWorks EVA4400配備了雙控制器,每個控制器配有兩個前端光纖接口,用于連接SAN交換機。HP StroageWorks EVA4400可以實現負載均衡和容錯。

因為陣列采用的是雙接口的磁盤,所以每個磁盤同時與兩個存儲處理器連接。兩個存儲處理器分別與兩臺HP StorageWorks 8/16 SAN 光纖交換機相連。任意一臺主機都是通過兩個HBA卡分別與兩臺光纖交換機相連。因此,任意一臺主機到它所擁有的LUN之間總有一條以上的路徑。通過主機上的路徑管理軟件和陣列上的兩個存儲處理器之間的鏡像高速緩存,這些路徑之間可以實現自動的錯誤切換和負載均衡,從而構成了一個無單點故障的系統。

醫療行業的用戶可以在本地數據中心采用一臺HP StorageWorks MSL 6030磁帶庫作為備份設備。HP StorageWorks MSL 6030磁帶庫標配兩個光纖接口、30個槽位,并且可以擴展到最多8個光纖接口、240個槽位,備份容量最大可達192TB(非壓縮)。HP StorageWorks MSL 6030磁帶庫配置了兩個Ultrium 1840驅動器,遵循LTO-4標準。在并行工作時,HP StorageWorks MSL 6030的非壓縮數據備份速度能達到240MB/s。

在備份軟件方面,惠普建議用戶采用HP DPE軟件對需要保護的應用服務器進行LAN備份。

第8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云計算作為IT產業的革命性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并逐步成為一個領域、一個產業、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之一,規模宏大、市場前景廣闊,對于電子政務、醫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智慧城市,云計算將是其實現的最基本的前提。

而未來,其對全社會各行業、各部門將加速滲透和擴張,改變傳統的產銷模式,帶來創新商業模式,直接影響沖擊傳統產業的發展。而其中與更普遍用戶最息息相關的,莫過于醫療行業。資料顯示,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不良生活習慣等原因,全球約有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并且亞健康人群數量正在持續增長。此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2011年,中國85%的死亡人口均死于慢性病,是發達國家的4倍以上。不僅如此,中國老年人數量已超過1.85億,占全國人口數量的12.8%,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隨著亞健康、慢性病和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益加劇,政府及個人醫療費用持續快速增長,醫療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復雜的挑戰。

打破醫院信息孤島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認為,醫療健康問題是一個全球幽的熱點問題,正在引起政府、社會和個人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正在面臨著醫療費用持續上升、慢性病、亞健康人群快速增加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等一系列的挑戰,而對于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和專業化的健康管理產品與服務充滿著期待。而隨著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構造“健康云”服務平臺,使老百姓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健康管理服務成為可能。

當然,醫療業的科技革命比其他行業似乎更為復雜,醫院的特殊性帶來資源互通的困難、對IT系統安全性的高度要求、病人隱私問題、等等,使得云計算在這個領域的進展遇到不小的阻力。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馬靖翔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雖然云計算作為熱點已經談了兩三年,但很多醫院對這個技術主要還是在觀望。云計算從宏觀到微觀來看,進入醫院的業務網的話,第一條的要求就是穩定,再就是安全。所以雖然醫院都知道云計算的一些優點,但考慮到業務網的連續性,都很謹慎。比如像虛擬存儲,這也是“云”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擴充服務器的容量,但是業務平臺已經在先了,如果要對平臺進行虛擬改造的話,就有可能和現有的底層軟件產生沖突,那就非常危險。一旦沖突了,全院也就面臨癱瘓。醫院如果不能正常運轉的話,這就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當引入一個新技術的時候,醫院都非常謹慎,千萬不能碰底層軟件。但在醫院的其它的非核心技術運用上還是可以的,比如說用OA系統上,或者是其它孤立的軟件上。馬靖翔表示,醫院的IT架構大部分分為兩個網或者三個網,主干業務網的外網從物理上是隔開的,它本身自己是個封閉的網。從云計算來說,它屬于“私有云”的范疇,這樣就保證了它不太容易受病毒襲擊。現在大部分的醫院都采用物理隔離的方法。但是隨著技術不斷的更新和應用,現在衛生部提出了“電子病歷”、“健康檔案”的提法。現在醫保和衛生局都向醫院要數據,而且提出數據共享,互聯互通,遇到很多困難。如果互聯互通,那么內網和外網就必定要連接。特別像健康檔案,它是必須要與互聯網相連的,安全性的問題馬上就迫在眉睫了。所以,要實現這一點的話,醫院要有一個統一的平臺。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告訴記者,與東軟合作的盛京醫院為其63家聯盟醫院已經搭建了統一的系統平臺,病人的電子病歷在可以在這些聯盟醫院之間調用。但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說,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來建立一個區域為單位的公共衛生平臺,以行業云的形式來實現用戶的電子病歷與健康檔案的共享。

原因很簡單,原來醫院都是國家撥款的,后來醫院進入市場,都是自己掙錢,那么病人就是醫院的資源,如果把這些資源放開的話,這些資源就很可能流失,醫院怎么辦?馬靖翔認為,這對于資源共享是個壁壘,要打破幾乎只能靠政府的力量,而且具體的配套政策得下來,否則這事就會比較亂。當然,從大的方向來說,資源共享是趨勢。首先要打破醫院內部的“信息孤島”。信息孤島現象在目前醫院信息化建設中普遍存在。各個系統不能有效的打通成了難題。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那么一切就都好辦了。所有的“孤島”都可以和平臺建立接口,每個孤島里的信息都可以連接到平臺上,到統一的數據庫里,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如果真的是實現醫院之間互聯互通的話,首先是要建立一個醫院的統一的平臺,很多老牌三甲醫院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平臺,就不能和外界互聯互通。而且這個平臺越新醫院信息化就越容易建立,越是老醫院牽涉的流程就越多,也就越復雜。

醫療云應用興起

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目前醫療信息化建設正面臨一系列困境:信息孤島現象嚴重,資源利用率低,醫院管理者很難全面掌控醫院業務;區域信息系統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存在機構眾多、業務差異性大、醫療管理難度大等難題。而隨著臨床信息共享,醫保實時結算等醫院業務的發展,醫院的異地容災迫在眉睫。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醫院醫療工作的正常運行,一旦網絡癱瘓或數據丟失,將會給醫院和病人帶來巨大的災難和難以彌補的損失。

醫院數字化建設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整體系統由上百個業務子系統組建而成,而這些系統間又有頻繁的數據交換和業務聯動,醫院數據、信息中心系統的建設和部署是整個數字化醫院系統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其架構設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醫療機構也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提升用戶體驗,降低成本,推動醫療信息化發展。

很多國內外IT企業都已經針對醫療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如IBM數字化醫院集成平臺解決方案、華為區域醫療解決方案、金蝶醫療hBOS云平臺、惠普移動醫療解決方案、富士通HOPE DrABLE解決方案等。

IBM數字化醫院集成平臺解決方案包括IBM HIS(醫院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方案、IBM PACS(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數字化醫院基礎架構解決方案、醫院集中存儲與災備解決方案等,該方案力求在保護醫院已有IT系統投資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符合SOA設計理念的,可擴展的IT基礎架構。最終為醫院集團內部、多機構、多業務系統的接入提供底層支撐,建立面向臨床面向科研面向集團化管理的信息技術平臺,實現臨床科研一體化以及醫療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換,促進醫院內部信息流的通暢。

在整體設計中,整個醫院IT平臺分為三個平臺系統進行建設,包括生產平臺、集成平臺、協作醫院。系統設計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個跨平臺的醫療信息集成平臺,規范臨床信息模型及信息共享接口標準,規范系統集成的信息交換標準及其相應的接口規范標準,以適應未來的集成要求。通過創建企業級的信息架構,確保信息隨時訪問,實現安全的訪問和共享,并遵從各種法規監管,通過優化的服務管理提升醫護服務質量。在智慧、靈活的動態架構的基礎上,發揮IBM Power架構系統優勢,以及System Storage完整的磁盤陣列、虛擬磁帶庫、磁帶庫和SAN、NAS的穩定存儲和數據分級管理的優勢,通過醫療系統信息化支持就診服務的高可持續、病歷共享和影像存儲。

華為區域醫療解決方案是以云數據中心為基礎平臺,深建立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化綜合方案。方案包含了區域醫療和醫院信息系統兩個方面。其中社區醫療業務基于區域四大平臺,包括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在醫院信息系統方面,區域醫療方案提供臨床信息系統,運營管理,影像系統和實驗室系統四個部分,多種應用子系統。

金蝶醫療hBOS云平臺則立足于滿足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數字化醫院、居民健康等及服務和管理需求,通過安全、便捷和豐富的云服務,服務居民健康管理,服務醫療機構運營與管控,服務政府主管單位的醫療服務監管。

惠普移動醫療解決方案提供了商用臺式一體機和惠普醫療推車的解決方案,用于醫生、護士移動查房的應用。一體機可支持聯網搭建多方視頻會議,最大程度的為醫生和患者爭取時間,提高救治效率。而惠普醫療推車通過無線網絡保持與整個信息系統網絡實時連接,將患者信息從護士診療室帶到病床旁;同時,護士還可將現場觀察的數據直接輸入工作站,提高護理記錄的準確性,降低工作量。

服務個人健康管理是趨勢

實際上,一個云計算搭建起的智慧醫療體系可以建立協同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提供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并有效地預測和預防疾病,同時,還能激勵每個人作出更明智的選擇。這種智慧體系的一大特征是,將讓更多人注重個人健康的日常管理,通過多種渠道自動獲取和交換信息,從而主動地管理并提供預防性和治療性的醫療服務。

目前,中國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已經加大對我國衛生事業和國民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并采取了系列措施。2012年8月,我國衛生部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明確提出履行政府職責,加大健康投入,依靠科技發展健康產業,揭止、扭轉和減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等發展目標。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健康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是政府的責任。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發展目標。

云計算能讓相關設備從遠程操控一些無線近身網絡,來偵測我們日常的身體狀況,這些健康數據醫院能夠集中保存,數據長期積累之后為醫院提供重要分析參考:把健康信息、體檢信息收集起來,通過技術軟件分析和一對一的健康服務,能夠在對這些數據有判斷之后,早早地告訴用戶的可能的健康趨勢。發現你要做預防治療。如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管理,這也是我國民間常見的高發病。

因而,除了預防疾病,未來醫療業能夠做得更多的促進健康,這不是說到了用戶快生病的時候才提醒,而是通過對健康數據的分析提前掌握身體狀況的趨勢,并且提供運動的改善計劃、提供食物改善計劃。這尤其適合對用戶慢性病的管理,去醫院一次看不好,打針吃藥也不行,慢性病本身需要有一個中長期改進計劃。

在健康管理方面,東軟集團是國內投入較早和投資較大的IT企業。其開發的“數字化健康服務平臺”,是一個覆蓋城鄉居民、實時動態、互動優化的醫療健康管理與服務系統。利用這個平臺,可以實現居民健康數據的實時采集與上傳,居民和健康顧問可以通過健康服務網站隨時查詢健康信息。同時,運用IT和網絡技術,為用戶構建基于IT的“醫療聯盟”,通過這個聯盟,可以實現中心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掛號和轉診,方便患者就醫、降低就醫成本。

東軟和唐山市合作,建立了統一的數據中心和居民健康檔案,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管理與服務。通過信息平臺,建立起統一的數字化集成平臺、統一的醫療專網、統一的數據中心、統一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統一的居民健康卡。實現全市居民全覆蓋,醫療機構全覆蓋,衛生行部門全覆蓋,行區劃全覆蓋,總之,構成了一個數字化、全覆蓋的醫療健康服務網絡。

東軟集團子公司東軟熙康與盛京醫院合作成立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則通過整合優質醫療資源,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傳感器等先進的技術打造的專業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機構,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無處不在的健康管理產品與服務。包括健康體檢、健康風險評估、運動康復、膳食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遠程醫療會診服務以及綠色就醫等專業化、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與專屬醫療保障服務。即消費者在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健康檢查后,其個人健康數據將上傳至熙康云平臺進行健康數據分析和健康風險評估,從而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定制的健康干預促進服務,并實時進行遠程健康監護,形成全日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告訴記者,東軟和寶馬等一些企業的合作形式,則是根據員工在盛京醫院的體檢信息和日常的健康數據,結合餐飲和當地的疾病趨勢,結合個人的身體狀況,為他們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和更多的提醒、改善。

針對個人,東軟推出了腕表這款自主健康管理工具平臺,腕表首先是運動設備信息采集器,收集積累用戶長期的個人運動和健康數據,這些數據上傳到云端后,經過處理分析后為用戶提供運動指導、營養管理,把醫療、飲食、運動和IT設備、移動設備整合起來。

第9篇:遠程醫療會診解決方案范文

Oracle iGovernment,從字面的意思就很清楚,它和政府IT有著天然的聯系,它是針對政府部門未來的發展,以開放標準和服務導向架構為基礎開發的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產品平臺,可實現創新性、集成式和智能化的機構運行。

甲骨文大中華區應用軟件總經理盧汝文表示,iGovemment的“I”字包括了創新性(Innovation)、集成性(Integ 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ce),政府行業可以通過這三方面的特性實現IT基礎架構的現代化、提高效率和透明度、變革政府部門提供服務的方式。

政府在電子政務的建設中首先要實現的就是提高效率和透明度,主要體現在政府的人財物、包括政府采購這些環節上,其次,對市民服務的概念也在提高,把政府傳統的管理性向為市民服務的方面轉移。

以美國紐約市311市民服務中心為例,在沒有增加入手的情況下,就對城市發生的事情有了很好的整體了解,而市民打一個電話就可以與不同政府部門聯系,80%的問題在30秒內得到解決。最后,通過智能化的角度能夠把政府在過去十年里面的大量數據做一些分析,能夠幫助政府未來的一些決策的制定提供一個比較好的依據。

Oracle iGovernment為政府部門提供了一條超越電子政務的途徑。盡管電子政務已經幫助很多政府機構向公眾提供了大量信息并實現了關鍵的政府事務處理功能,但是機構運行一般還是由定制、獨立以及每個業務流程特有的系統驅動的,這不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供由各部門單獨部署的服務。通過實施客戶關系管理、實例管理等應用以提供共享服務,政府機構可以極大地改善提供服務的方式、收集大量反饋信息以提高績效并降低成本。

以創新性為例,OracleiGovemment本身就有一些創新特性,在這個平臺上,用戶可以直接使用國內外一些客戶已有的一些創新功能,直接為用戶帶來價值。其次在技術層面,甲骨文亞太醫療衛生事業部解決方案總經理楊國學表示,全面支持醫療行業HL7標準是一大優勢,競爭友商只是在實現數據交換方面層面實現了這個標準,這只能局部應用在醫院遠程會診中,要實現現在醫療行業中的健康檔案統籌,進行實時的業務分析以及決策支持,就需要在數據整合及存儲上支持HL7,幫助醫療機構整合異構數據、整合業務管理,形成統一視圖系統,利于醫療行業管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中文无码影院|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露出在线观看下一页|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国产a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边做奶水狂喷|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内射兽交老熟妇|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大战熟女丰满人妻av| 无码人妻系列不卡免费视频|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xxx|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欧美第九页|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国产女主播强伦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久久99国产伦精品免费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精品免费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99| 亚洲丁香五月天缴情综合| 婷婷午夜影院| 五月丁香啪啪| 国产国语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h在线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