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春季幼兒護理及疾病預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心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計劃一為加強我園衛生保健工作,切實提高衛生保健工作質量,更好地貫徹落實《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嚴格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開展衛生保健工作,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在區教育局的領導下,以園務計劃為中心,認真實施有關文件通知精神,制定本年度的衛生保健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的工作,繼續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以幼兒園《3-6歲兒童發展指南》為指導思想,認真執行《幼兒園、托兒所衛生保健制度》,以全面提高園所保教質量為根本,以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健康發展為最終目標,扎實而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
二、工作目標
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自我保護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加強各班的班級常規管理,不斷提高保育、保健工作的質量。
三、主要工作
(一)衛生保健
進一步完善各種衛生保健制度,認真組織全園教職工實施我園園本體系中的有關教育目標,貫穿于一日生活活動中。
1、嚴格執行新生入園體檢,體檢不合格者拒絕接收入園。
2、繼續做好晨檢和全日健康觀察記錄工作,認真執行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原則,發現精神、體溫異常及時通知家長。
3、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做好幼兒的預防接種、疾病防治(麻疹、水痘、風疹、手足口病及甲型流感)及傳染病隔離、膳食均衡與營養分析。
4、積極認真組織保育員及后勤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工作,全面提高保育質量。
5、負責患病幼兒在園服藥工作,堅持認真、仔細、耐心、把安全服藥放在第一位,做好“三對”:對班級、對姓名、對藥名。
6、隨時隨地檢查園內環境衛生、班級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并隨時記錄衛生情況,與考核掛鉤。
(二)、飲食與營養
1、管理好兒童膳食,每周制訂帶量食譜,食物品種多樣,注意營養成分的搭配,保證按量供給。要求炊事人員做好飲食衛生及餐具消毒。
2、制定合理的進餐時間與次數,幼兒進餐提倡定時定點定量,各餐合理熱能,供給分配,以保證幼兒生長發育需要。
3、隨時為幼兒提供飲水機會,水溫符合要求。
4、遵守開飯時間,不宜提早或推遲,做好餐前準備,餐后管理工作,分餐時要洗手,分發干菜、干點不直接用手接觸。
5、幼兒在進餐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情緒愉快,專心用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飯菜,教師經常向幼兒宣傳食物的營養價值及對生長發育的好處。
6、食堂從業人員具有健康證,按食品衛生法烹飪,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開,操作時保持食品營養素,制作食品色、香、味俱全。
(三)、衛生習慣
1、為幼兒準備清潔衛生、安全符合幼兒特點的盥洗室和入廁設備,進食和入廁后必須用肥皂洗手。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及時教會幼兒洗手的方法,以便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將幼兒每天所需餐巾擺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兒取用,并及時做好消毒工作。
3、注意幼兒的五官保健,定期調換幼兒位置,正確指導幼兒看書、畫圖畫、寫字等的良好習慣,保護幼兒視力培養幼兒良好用眼習慣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4、培養幼兒養成飯前便后洗手,保持雙手干凈的好習慣,加強午餐習慣培養,教育幼兒不挑食,確保營養的合理吸收。
5、組織好幼兒午餐,養成就餐秩序好,安靜進餐的習慣,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吃飽。培養幼兒飯后漱口、洗臉的習慣,組織幼兒散步,遵守幼兒午睡作息時間。
6、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足夠的睡眠對幼兒身高發育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做好睡前教育,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愉快入睡。
7、學會整理:幼兒活動室中,要養成哪里拿的東西哪里放,并歸放整齊的好習慣。大班幼兒要學會自己整理床鋪,中班幼兒嘗試整理自己的床鋪。
8、努力做好幼兒自我保護工作,利用晨間談話、健康安全教育課、宣傳櫥窗針對一些常見問題向幼兒介紹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四)、清潔衛生、消毒隔離工作
1、實行一人一杯、一巾專用制度,各班做好標記。做到口杯、毛巾每日消毒。
2、各室定期、定時消毒,及時記錄。
3、定期利用空氣和日光中的紫外線消毒一些不宜清洗的玩具、圖書、被褥等。及時換洗被褥、枕套(每月清洗一次),晾曬(每兩周一次)。
4、食堂:清洗消毒工作嚴格按照食堂衛生標準及我園制定的各種制度、規定執行,每周定時對餐具、用具及空氣進行消毒。做好每天每餐的食物品嘗、留樣、觀察、登記等工作,杜絕購買無證、腐爛、變質等有損于健康的食品。
5、建立健全室內外環境清潔制度,責任到班,班級每天一小掃,每月大掃除,隨時保潔,玩具每周消毒一次,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抽查相結合,檢查結果及時公布,并納入期末考核。
6、園內環境衛生由專人負責,每天堅持清掃一次,隨時保潔,各種大型玩具每周堅持擦洗并消毒一次。每月環境大掃除一次,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抽查相結合,檢查結果及時公布,并納入期末考核。
7、保健室藥品標簽清楚,妥善保管理醫療器具和日常藥品,防止用錯藥。
8、加強晨檢力度,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摸摸有無發燒,看看精神狀態,面色、皮膚有無皮疹,可疑者及時隔離;問問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檢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發現后及時處理。對有患病的幼兒協助當班老師全面細心的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做好流行病的預防工作,對體弱兒加強檢疫,防止水痘、流感等傳染病的蔓延,對有傳染病患兒所在班級的玩具、物品要徹底消毒、暴曬。
(五)、安全保護
1、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各班教師要認真負責,制定規則,杜絕縫針、骨折、燙傷、走失等事故的發生,確保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當班和接送幼兒的老師要仔細觀察,對可疑者來園接幼兒要仔細詢問并登記。
3、堅持不定期的午餐、午睡、衛生安全工作檢查。
4、做好體弱兒與肥胖兒的管理工作。
(五)宣傳教育工作
根據季節以家園聯系欄、通知單、告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及全體教職工宣傳有關常見病、季節的防治知識、預防保健常識、幼兒健康體檢、幼兒衛生生活行為習慣等。
四、具體月安排
每月全園衛生大掃除、清洗幼兒被褥,每月隨機衛生檢查。
二月份
1、全園大掃除、暴曬幼兒被褥。
2、消毒被褥、毛巾、口杯、玩具等。
3、召開保育員及后勤工作人員會議。
4、制定衛生保健計劃。
5、做好新生保健,建檔工作。
6、后勤工作培訓:
(1)廚房烹飪知識。
(2)采購員采購食品知識。
(3)園外接送車衛生安全知識。
(4)保育員配班工作。
三月份
1、保育知識培訓:
(1)消毒方法。
(2)消毒種類及班級常用消毒制品。
(3)園外接送車春季疾病預防工作。
2、做好春季疾病預防工作,對幼兒、家長進行春季疾病預防宣傳教育工作。
四月份
1、保育知識培訓:
(1)戶外活動中的護理。
(2)盥洗方法。
2、做好各項保育工作,加強幼兒育好習慣和飲食衛生教育。
3、幼兒保健知識宣傳(水痘)
五月份
1、保育知識培訓:
(1)餐前、餐后管理。
(2)幼兒睡眠管理。
2、幼兒健康知識宣傳(水痘)
六月份
1、保育知識培訓:
(1)幼兒個人衛生的注意。
(2)幼兒生活物品管理。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3、暑期安全衛生教育。
中心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計劃二一、指導思想
以市教育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發展指南》精神,繼續抓好各項常規工作,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努力營造具有本園特色的、優良的教育品質,全面提高辦學水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幼兒園保教現狀分析
我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比較好,年輕教師和中老年教師相對平衡,大多數教師都是幼教專業并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幼教經驗,從小學轉崗過來的教師也有了一些幼教工作經驗,通過傳幫帶、培訓及自身的學習與實踐,基本具備了幼教工作的理論及經驗。但是,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新的幼教理念、教學方法還沒有充分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去,各種規章制度也在逐漸完善,今年著重在評優評先考核細則上下功夫,讓教師們自己擬定制度,我園領導及時抓住“申示”機遇,解決困惑,使全園保教質量越來越高。
三、本期幼兒園保教主要目標
規范一日保教活動;制定符合本園實際的保教常規檢查制度,落實保教常規管理、檢查;拓展教研工作思路,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培養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四、主要工作任務與措施
(一)、保育工作:
1、加強對保育工作的檢查、督促,加強跟班指導,并通過專業培訓和業務學習等形式組織保教人員學習保育業務知識、衛生保健常識,提高教師、保育員、食堂人員的保育知識。同時還定期召開保育員工作例會,反饋工作情況,指出存在問題,總結經驗,提出更高要求,從而進一步規范保育員的工作行為,提高后勤人員的業務素質及安全和服務意識。
2、努力做好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結合,加強對幼兒生活各環節的管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1)、各班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幼兒生活衛生常規,開展自理能力訓練活動,同時注意培養幼兒學習自我服務技能的興趣。
(2)、開展保健自助競賽活動和防火、防震疏散演習等等,提高幼兒自我防護意識。
(3)、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戶外體育鍛煉,增強幼兒機體抗病力,定期對幼兒進行身心健康檢查,并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堅持做好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工作,積極預防常見病、多發病,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做好護齒、護眼、驅蟲等衛生保健工作。對體弱幼兒及心理行為異常的幼兒建立觀察記錄檔案,并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探討教育方法,讓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4、科學合理的安排好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仔細的做好各個環節中的保育工作。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地向家長宣傳科普保健小常識,進一步抓好衛生保健常規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
(二)、教育教學:
積極創設與幼兒發展相適應的教育環境,做好教育延伸工作,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1、要求各班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教育目標,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愉快、安全的教育環境,并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2、鼓勵教師多觀察、多傾聽、多交流、做孩子的伙伴,善于觀察幼兒的內心世界,及時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支持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心靈健康成長。
3、各班有計劃地開展、舞蹈、繪畫、講故事等主題活動,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五、強化教科研工作
(1)成立教研組機構:
教育教學分管領導:x園長
保教處工作人員:x
年級組長:小班(x)中班(x)大班(x)
教研組長:小班(x)中班(x)大班(x)
成員:各班配班教師。
(2)組織教師進一步學習領會《規程》精神,學習領會《3—6歲兒童發展指南》,學習幼教新信息,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3)為了讓教師們不斷吸取新知識、新觀點,我園規定每月集中教師進行一次業務學習,以集中學習理論、相互觀摩交流等形式來進行。
(4)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每位教師每月必須聽兩節課,及時評議,形成互相學習取長不短的好風氣。
(5)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主動參與并在以提高本班教育成效為中心的前提下不斷總結,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
六、注重家長工作
1、召開新學期全園家長會。
2、加強家園聯系工作,通過家訪、家長會、離園接待、家教咨詢等活動形式,了解幼兒的家庭教育環境,并使家長能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同時圍繞教育目標及幼兒發展需要與家長共同商討符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方法,共同完成教育任務。
3、出版好班上的“家教園地”向家長傳授科學育兒的方法,并請各班收集家教文章。
中心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計劃三一、主要工作與任務
(一)把好幼兒體檢關,防止傳染病傳染蔓延。
本學期新入園幼兒的體檢關,并且體檢合格后才準入園;做好接種、漏接種登記,對于體弱兒建立管理檔案,建立傳染病管理檔案。
(二)做好幼兒入園晨檢,讓每位幼兒健康開心入園。
做好晨檢工作,嚴格按照“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制度;天氣漸涼,為預防秋季傳染病的發生,每天做好帶藥幼兒的帶藥記錄工作,并按時發藥、喂藥,做好幼兒的全天觀察記錄。
(三)加強傳染病預防,給幼兒一個健康的環境。
做好春、夏季節的工作,按時幫幼兒脫、添衣服;做好春夏季節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工作;,消滅傳染病的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杜絕春、夏季傳染病在園內的發生。
(四)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增強幼兒保健意識。
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兒心理素質;開展幼兒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安排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動常規并執行。
(五)做好幼兒膳食質量管理,科學制定食譜,每月進行師、幼伙食調查,及時整理不足,更加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膳食,定期召開伙委會,保證幼兒膳食的優質優量。
(六)加強衛生檢查制度,保證各活動場所安全。
認真貫徹、落實每天一小檢、每周一大檢的衛生檢查制度,杜絕一切衛生死角,做好教室內每天的通風工作,使幼兒有一個干凈、明朗、清爽的生活環境;定期組織安全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解決,以保證幼兒在園內活動的安全性。
(七)積極組織培訓活動,提高保育員保育能力。
對保育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學習,實行以老帶新的工作作風,不斷提高保育員的業務知識,提高服務質量,使全園同心協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八)重視消毒殺菌工作,為幼兒提供健康整潔環境。
1、室內定時紫外線消毒后,及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2、玩具、毛巾、桌椅、柜子每天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5分鐘或物體表面涂擦消毒保證毛巾、水杯專人專用,餐具、喝水杯餐餐高溫消毒。
(九)增強安全保護知識,提高幼兒自我救護意識。
1、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各班教師要認真負責,杜絕縫針、骨折、燙傷、走失等事故的發生,確保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當班的老師和保育員要仔細觀察,對可疑者來園接幼兒要仔細詢問并登記。
二、月份安排
二月份:
1、大環境進行大掃除,各班玩具進行消毒清洗工作。
2、做好各班入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如:環境衛生、環境布置等。
3、針對存在的安全、衛生問題進行整改。
4、開展防地震、防火安全演練。
三月份:
1、幼兒進行期初測查工作,收齊新生的健康體檢本。
2、加強春季消毒、防病工作,做好清潔衛生工作。
3、檢查各類戶外活動器械的設備安全。
4、保育員技能技巧比賽。
四月份:
1、加強衛生、食品檢查,預防夏季傳染病發生。
2、消防安全演練。
3、衛生保健工作檢查。
五月份:
1、加強衛生安全工作檢查。
2、開展安全月主題活動———地震、防火逃生演練活動。
3、做好幼兒床上用品更換工作。
六月份:
1、全園進行大掃除。
2、做好冬季防寒工作。
七月份:
1、幼兒期末體格測查。
2、暑假外出安全教育活動。
【關鍵詞】 流腦疫苗; 預防接種; 不良反應; 護理觀察
流行性腦膜炎是由人飛沫直接由空氣傳播的急性細菌性傳染病,冬春季為發病季節高峰[1-3],是致殘和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自1985年開展A群流腦疫苗預防接種后,發病率持續下降,接種流腦疫苗是預防流腦流行的有效手段[4],接種流腦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其傳播和患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在預防接種過程中常因個體差異、疫苗所固有的特性、疫苗管理、接種醫務人員的操作技術、環境等多種原因導致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對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密切監測和護理是免疫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4-5]。現對本中心接種點2012年3月1日-6月31日接種過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簡稱:流腦疫苗)者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采取的護理觀察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3月1日-6月31日在本中心門診進行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種(簡稱:流腦疫苗)接種的兒童共317人次,年齡6個月~3歲,接種對象為體溫在37 ℃以下、生命體征平穩且無禁忌證的健康幼兒與兒童。
1.2 方法
1.2.1 做好健康教育,減少醫療糾紛 按照疫苗操作規程和免疫程序對兒童接種年齡、接種部位、接種方法及流腦疫苗的冷鏈等均按要求進行嚴格實施。告訴家屬兒童預防接種后人體會產生相應的免疫力外,由于個體差異等因素,還可能出現疫苗反應和程度不同的副反應,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時的護理要點及本中心設置疫苗接種反應求助熱線電話。消除其顧慮,取得家長的配合、理解和信任,使其積極配合預防接種工作。
1.2.2 接種疫苗 采用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產的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凍干疫苗,5人份/瓶,每瓶用2.5 mL專配稀釋液復溶,置2~8 ℃環境中冷藏,1 h內用完。批號分別為20101264-1、20111108-120111223-2,疫苗全部在失效期前使用,由省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縣疾控中心逐級向下分發。注射接種劑量為0.5 mL/人次(單人份),接種后在接種門診觀察室留觀30 min。
1.2.3 觀察內容 實施接種前,詳細告知受種者或者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證、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情況,并如實記錄告知和詢問情況,受種者或其監護人應當了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5-7]。接種后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治療與護理觀察;告知家長或監護人在接種對象離開接種門診后,需繼續進行嚴密觀察,如出現發熱或其他不良反應則就應及時聯系和咨詢接種點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應詳細的給出處理意見,并隨時以家訪或電話等方式進行跟蹤觀察,提供指導和處理措施,實施正確的護理;并詳細登記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監測調查一覽表,建檔統計并進行醫學分析。
不良反應觀察內容有:(1)局部不良反應:紅、腫、熱、痛、瘙癢等癥狀。(2)全身不良反應:發熱、寒戰、疲倦、頭痛、皮疹、惡心嘔吐、咳嗽、腹瀉、暈厥、其它全身不適等癥狀。(3)變態反應:蕁麻疹、過敏性紫癜、過敏性休克等。
1.2.4 護理實施 對接種后發生的不良反應,應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
1.2.4.1 注意溝通,提高家長的疾病預防知識,消除家長和兒童的緊張情緒,相互配合,使接種順利進行,預防和減少接種后的心因性反應,做到精心護理;詳細告知家長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疫苗反應與不良反應相關知識,及時向接種點反饋情況,醫務人員隨時以家訪或電話隨訪等方式進行密切觀察、提供正確的處理建議,并及時詳細登記接種不良反應監測調查表等,隨訪時間為注射后1~2 d一次,3~5 d再次隨訪,并與第1次隨訪記錄對比,觀察是否有變化[8-9],以便科學對照分析,進行醫學總結。
1.2.4.2 一般要避免空腹接受接種,受種者如果空腹接受注射,容易發生暈針,一旦發現小兒暈針,應立即使其平臥,保持環境安靜,并喂以熱水或糖水后可以緩解,必要時按小兒用藥劑量給予地塞米松或腎上腺素肌肉注射即可康復,同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接種后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1.2.4.3 局部不良反應:嚴密觀察,一般不需處理,必要時采取局部熱敷,一般采取熱敷2~3次,每次15 min左右,但要避免燙傷;保持注射部位皮膚清潔,不用手撓,避免感染。1.2.4.4 全身不良反應:采取對癥治療和密切護理,低熱一般不需處理,1~2 d會自行消退,發熱但體溫不超過38.5 ℃給予物理降溫,可能是疫苗反應,鼓勵兒童多飲水,以稀釋血中疫苗濃度,促進機體代謝;合理安排兒童飲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以及變質過期食品等;體溫超過38.5 ℃可注射或口服退熱藥物,一般2 d內體溫可恢復正常,否則及時到公立醫院就診治療,并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及時隨診;出現腹瀉時予以口服思密達后可治愈。
1.2.4.5 變態反應 出現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時給予相應的抗過敏(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聯合應用等)治療,或及時到醫院就診;若出現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時立刻抗休克救治(迅速使用腎上腺素、吸氧、輸液等),同時呼“120”急救電話轉送綜合性公立醫院治療與觀察。
1.3 注意事項 (1)為熟睡的小兒接種時,先捏住小兒鼻子屏氣約5 s,等小兒醒過來再接種,以免小兒受到驚嚇。(2)為小兒消毒了接種部位皮膚后,接種護士的視線不能離開已消毒區域,否則在此時家長最容易不經意會污染受種部位的皮膚,造成感染。(3)疫苗稀釋復溶后應馬上注射接種,接種時疫苗嚴禁接觸消毒劑。(4)凍結了的疫苗、疫苗瓶有破損、標簽看不清楚或有效期已過的疫苗、疫苗復溶后出現不溶解或渾濁等異常,均應廢棄,嚴禁使用。(5)已知對流腦疫苗、人血白蛋白、明膠、蔗糖以及抗生素過敏不得接種該疫苗。(6)一旦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應具備熟練和正確使用腎上腺素等藥物的急救技能。(7)接種該疫苗前3個月以內不能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否則造成該疫苗和其他活疫苗的無效接種。(8)盡量避開在流腦流行時節接種流腦疫苗,但應急接種除外。
2 結果
在接種的317人次中,3~6月份接種第一針次為156人,接種第二針次為161人,共出現不良反應34人,占10.73%(34/317),其中出現局部反應11人(3.47%),出現全身反應21人(6.63%),出現蕁麻疹2人(0.63%);第一針次者出現局部反應6人,全身反應12人,變態反應1人;第二針次者出現局部反應5人,全身反應9人,變態反應1人。所有接種對象中均未出現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對不良反應進行了及時治療和嚴密的護理觀察,均得到有效的控制,確保了接種安全。
3 討論
預防接種是計劃免疫工作中的具體實施過程,是以預防疾病發生和流行為目的醫療干預行為[10],通過接種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建立防疫傳染病的免疫屏障,是控制消滅疫苗針對性傳染病的有效手段,疫苗作為一種抗原進入人體后,對人體均具有抗原性,機體可產生一系列反應,絕大多數對象能在接種后產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應,以達到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目的,但此種反應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就屬于異常反應。疫苗接種異常反應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在實施規范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面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4,6]。本組所有流腦疫苗接種對象317人次中,出現不良反應共34例次,占10.73%(34/317),其中局部反應發生率為3.47%,全身反應發生率為6.63%,變態反應發生率為0.63%;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接種對象的個體差異、接種時間與工作環境、疫苗的性質和疫苗的管理以及接種醫務人員是否按規范操作程序、注射劑量是否標準、無菌操作觀念、皮下注射技術等因素密切相關。流腦疫苗預防接種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但其大多數為一過性損害,經及時的救治、適當的治療與護理后可恢復或痊愈。因此,密切監測接種流腦疫苗的接種不良反應,及時有效地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是保證有效安全接種和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
增強接種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加強疫苗的嚴格管理,構建優良的接種工作環境,嚴格按照免疫工作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和接種方案進行流腦疫苗接種。加強健康教育和咨詢活動,發放有關防病治病及計劃免疫知識宣傳手冊,提高人群對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重要性的的認識,提高家長與兒童預防接種的依從性,醫務人員與家長密切配合。認真落實免疫接種前的知情同意和接種后留觀制度,耐心向家長做好必要的解釋說明工作,以減少預防接種反應的發生[11]。流腦疫苗的免疫接種總體上較為安全,應繼續堅持流腦疫苗的免疫接種,但需對接種兒童進行密切監測,發現不良反應時進行及時治療和密切護理觀察,并對不良反應及時醫學分析與總結,不斷提高接種技術和預防不良反應的能力,才能提高流腦疫苗接種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達到預防流腦傳播與控制流腦的目的,保障人類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崔焱.兒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278-282.
[2]王愛霞,翁心華.臨床醫護人員傳染性疾病防治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20.
[3]迮文遠.計劃免疫學[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76-494.
[4]楊聲坪,李婧媛,閆先俠,等.國內流腦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2011,11(12):1468-1470.
[5]迮文遠.論疫苗接種副反應[J].華南預防醫學,2003,29(1):3-4.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34號.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S].2005-06-01.
[7]王福泉,鄭春早.4例接種A+C群流腦多糖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病例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06,17(1):26-27.
[8]袁淑軍.接種A+C群流腦疫苗副反應觀察報告[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5):868.
[9]周曉華.A群流腦多糖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觀察及處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1,13(6):23.
[10]王曉峰,張亞平,閔云,等.預防接種服務的認識和接種規范流程的探索[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8,9(7):593.
【關鍵詞】 過敏性紫癜患兒; 發病原因; 臨床癥狀; 臨床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aus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indexe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Method:108 cases of allergic purpura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1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period,etiology,clinical symptoms,medical and index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In 108 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37 cases (34.3%)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in spring,48 cases(44.4%) were hospitalized in winter,23 cases (21.3%) were admitted in summer and fall.Among the causes,79 cases (73.1%) were caused b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13 cases (12.0%) were caused by food allergy,11 cases (10.2%) were caused by drug allergy,and other reasons 5 cases (4.6%).In the clinical symptoms,106 cases (98.1%) occurred with skin purpura,including 82 cases (77.4%)of lower extremity skin purpura, 16 cases (15.1%)with cutaneous purpura,8 cases(7.5%) in upper limbs skin purpura.87 cases (80.6%) ha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including abdominal pain in 45 cases(51.7%),abdominal distension in 21 cases (24.1%),vomiting and diarrhea in 13 cases (14.9%),and other manifestations in 8 cases (9.2%).43 cases(39.8%) had joint involvement,and 24 cases (22.2%) had renal symptoms.In Medical index,47 cases (43.5%) elevated white blood cells in children with content, 42 cases (38.9%) urinary protein was positive,82 patients (75.9%) of D-dimer levels increased,78 cases (72.2%) increased fibrinogen,and 38 cases (35.2%) elevat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In immunological indexes,94 cases (87.0%) with IgA increased,87 cases (80.6%) had elevated IgG,71 cases (65.7%) complement C3 content decreased, 67 cases (62.0%) complement C4 content decreased,89 cases (82.4%) of serum interleukin-33 content increased.Conclusion: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 in spring and winter i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inf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disease,cutaneous purpura and abdominal symptoms are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 Etiology; Clinical symptoms; Clinical stud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32
過敏性紫癜(anaphylactiod purpura)又稱許蘭-享諾血管炎(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兒科臨床最常見的小血管炎性疾病,由全身毛血管發生變態反應所致的隸屬內科和皮膚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皮膚型紫癜、腹部癥狀、關節受累以及腎臟癥狀[1-2]。HSP發病以青少年為主,患病人群年齡多集中在2~8歲,發病率男孩較女孩更高,男孩與女孩之比為1.4~2:1[3]。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以春秋兩季發病者居多,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有研究顯示,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誘因,其他包括食物、藥物過敏、遺傳、腫瘤等原因均與本病的發生可能相關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4-6],現對HSP患兒的臨床狀況進行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08例HSP患兒為研究對象,對患兒住院資料進行篩查選擇,記錄好研究所需要的數據資料。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齡2~14歲,平均(7.2±1.4)歲。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訂關于的兒童性HSP的臨床標準:發病年齡
1.2 方法 對108例HSP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醫院數據資料對其進行臨床研究。
1.2.1 診斷方法 對所有入院患兒進行常規血液檢測、組織切片檢測,HSP患兒切片結果表現為小靜脈和小動脈周圍有中性粒細胞浸潤,結合HSP血液參數與患兒臨床表現可診斷患兒是否為HSP[8]。
1.2.2 指標檢測 對臨床診斷為HSP的患兒包括白細胞含量、血小板含量、尿蛋白陽性、D-二聚體含量、纖維蛋白原含量、總膽固醇含量以及紅細胞沉降率在內的多項血液指標進行檢測,以及IgA、IgE、IgG、補體C3、補體C4、血清白介素-33在內的多項免疫學指標,所有數據均記錄在案。
1.2.3 治療方案 記錄對所有患兒的治療方案進行詳細記錄,統計維生素C、維生素P、鈣劑、復方甘草酸苷和活血類中藥等多種治療用藥的使用情況。
1.3 評價指標 白細胞含量2歲以內幼兒可達到(10~12)×109/L,5歲以下兒童平均值在8×109/L左右,白細胞數量增加表明體內有炎癥感染等情況[9];尿蛋白>0.2 g/L為陽性表明人體排出尿蛋白含量增多;血漿D-二聚體定量小于200μg/L為正常,
D-二聚體偏高表明體內纖維溶解活動活躍[10];t細胞沉降率兒童正常值0~10 mm/h,細菌性急性炎癥及組織損傷會使紅細胞沉降率升高;IgA、IgG、白細胞介素-33等免疫指標上升表明體內抗原增多,免疫活動活躍[11]。
2 結果
2.1 108例患兒入院時間及發病原因分析 統計108例入院治療的HSP患兒,其中主要發病在春冬季節總發病率達78.7%,入院治療患兒中呼吸道感染高達73.1%是最主要的原因,而食物過敏和藥物過敏也是常見原因,比例分別為12.0%和10.2%。
2.2 108例患兒臨床癥狀統計 對108例HSP患兒臨床癥狀進行統計,發現皮膚型紫癜是HSP患兒最常見的臨床病癥,發病高達106例(98.1%),其中以雙下肢皮膚紫癜最為典型,在皮膚型紫癜發病患者中占77.4%。消化道癥狀是HSP患兒僅次于皮膚型紫癜的臨床病癥,包括腹痛、腹脹、嘔吐腹瀉等多項癥狀,發病87例(80.6%)。除這兩種病癥,HSP患兒常見的臨床病癥還包括關節受累
43例(39.8%),腎臟癥狀24例(22.2%)。
2.3 HSP患兒血液指標統計 對患兒血液指標進行檢測,發現HSP患兒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含量升高比例較大,分別為75.9%和72.2%,表明HSP患兒體內纖維溶解活躍,而白細胞含量升高表明患兒體內炎癥感染情況比較突出,紅細胞沉降率升高以及尿蛋白陽性均說明體內有急性炎癥和組織損傷的存在。
2.4 108例HSP患兒免疫指標統計 IgA、IgG以及血清白介素-33指標的升高表明體內特異性抗原增多,87.0%的患兒IgA含量升高,82.4%的患兒血清白介素-33含量上升,表明HSP患兒體內抗原處于高水平,免疫活動活躍。抗體產生后與抗原結合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會使補體C3、補體C4含量下降,同樣證明HSP患兒體內免疫活動活躍。
3 討論
過敏性紫癜(HSP)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系統性血管炎,以皮膚、胃腸道、關節腎臟損害為主的多系統疾病,有研究表明近5年HSP患兒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人群主要仍是學齡期兒童,春冬季為發病高峰期[12-13]。
HSP發病機制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即體內抗原與抗體結后后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在局部血管沉積,從而刺激補體C3、C4引起中性粒細胞及一系列其他相關細胞因子活化,導致全身性小血管受損[14-15],其病理改變為較廣泛的小動脈的炎性反應和急性無菌性毛細血管,可出現纖維素沉積、毛細血管壁的灶性壞死[16-17],從而引發相應的臨床病癥。
現對HSP患兒進行進一步研究,探究其臨床情況,選取108例與本院接受治療的HSP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資料發現,絕大多數兒童在春冬季節HSP發作,且有73.1%的患兒由于呼吸道感染引發病情。結合之前其他的相關研究可以予以解釋:春冬季節由于季節變動氣溫變化差異大,同時由于兒童免疫力較成人更差,所以在此階段兒童易受到病菌侵襲而產生呼吸道感染[18]。感染后體內抗體增多,抗體與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形成大分子抗原-抗體聚合物,而由于兒童循環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導致大分子聚合物在血管中沉積,進一步刺激補體C3、C4從而導致紫癜發生,而食物過敏與藥物過敏有類似的產生機制。
而關于患兒臨床病癥情況中皮膚型紫癜發生率98.1%,消化道Y狀發生率80.6%,而關節受累和腎臟癥狀發生率也達到39.8%和22.2%。不論是感染還是過敏,患兒體內都會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與抗原結合后形成的大分子聚合物對血管有刺激作用,導致毛血管壁通透性增強同時脆性增加,另一方面聚合物的堆積導致血流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大,從而引發所謂的皮膚型紫癜[19-20]。
過渡性紫癜患兒包括白細胞、D-二聚體、紅細胞沉降率在內的多項血液指標均有所上升,尤其是D-二聚體上升比例高達75.9%。D-二聚體偏高表明體內纖維溶解活躍,組織有損傷情況。HSP患兒平均年齡大多在十歲以下,身體尚不成熟,系統器官還在發育之中,當其發生疾病時對體內組織的損傷較成人更易發生,因此HSP患兒會伴有組織部分受損,從而引起D-二聚體含量升高。細菌入侵則會使白細胞含量有所提高,保證非特異性免疫的正常進行[21-22]。
之前也已論述HSP患兒體內會有特異性抗體與抗原的結合過程,在抗體的分泌過程中IgA、IgG含量會增加以保證特異性抗體的正常分泌。當抗體消滅抗原之后,會形成大分子的聚合體即抗體-抗原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對補體C3、C4的刺激非常敏感,極易導致補體含量下降,因此HSP患兒的免疫指標中IgA、IgG含量上升比例達到87.0%和86.7%,而補體下降比例達65.7%和62.3%。血清白介素-33的作用機制與IgA、IgG類似,因此其上升比例高達82.4%。
綜上所述,HSP患兒發病主要集中在春冬季節,感染和過敏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常見的臨床病癥包括皮膚型紫癜、胃部癥狀、關節受累以及腎臟癥狀的產生,對于該病可以向此方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
參考文獻
[1]張俊珠,齊愛華.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120例臨床分析及護理[J].醫學臨床研究,2013,28(11):2282-2283.
[2]劉莉,陳志勇,歐陽紅娟,等.小兒過敏性紫癜與食物不耐受IgG抗體檢測及意義[J].醫學臨床研究,2013,28(7):1372-1373,1376.
[3]丁云峰,李志輝,吳天慧,等.兒童過敏性紫癜血小板參數及纖溶系統指標的變化[J].醫學臨床研究,2013,28(8):1649-1651.
[4]廖金英,廖文鳳,吳明若,等.兒童過敏性紫癜155例臨床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3,28(2):301-302,305.
[5]李超,任立紅,仰曙芬,等.過敏性紫癜患兒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與抗內皮細胞抗體-IgA、抗心磷脂抗體-IgA相關性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3,31(9):833-836.
[6]黃巖杰,李玉蕊,趙麗麗,等.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和尿液sICAM-1、sVCAM-1水平檢測[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8(2):179-181.
[7]陳柏諭,楊光路,任少敏,等.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IgA型抗內皮細胞抗體與細胞間黏附分子-1相關性初探[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1):12-14.
[8]郭桂梅,王娟,夏敏,等.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漿1,25(OH)2D3、維生素D受體和24-羥化酶表達的意義[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21):1640-1642.
[9]夏慧,茅幼英,周緯,等.過敏性紫癜患兒尿腎臟損傷因子-1水平的變化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10):918-920.
[10]劉靜,陸彪.過敏性紫癜患兒過敏原檢測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2):164-167,236.
[11]張曉娟,高勁,徐國成,等.過敏性紫癜患兒免疫功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5,34(6):551-553.
[12]曹紅,江華.過敏性紫癜患兒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IgG、IgA、IgM、CRP水平變化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5):908-909.
[13]蔡潔,胡波,桂明,等.腹型過敏性紫癜患兒臨床及胃鏡特點[J].安徽醫藥,2013,17(2):234-236.
[14]吳瑩瑩.過敏性紫癜患兒急性期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及意義[J].江蘇醫藥,2013,39(7):846-847.
[15]符瑩,崔建坡,羅繼霞,等.過敏性紫癜患兒不同時期血清D-二聚體與病程的關系[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5,20(1):45-46.
[16]袁芳.兒童過敏性紫癜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3,31(3):287-290.
[17]丁艷,劉凡,曾小燕,等.兒童過敏性紫癜病因探討及意義[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8):3043-3045.
[18]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第三次中國城市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10):729-735.
[19]華冉,鹿玲.過敏性紫癜患兒血清低糖基化IgA1、核因子κB與炎癥遞質的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16,34(4):268-272.
[20]王學紅,朱永梅,高來強,等.過敏性紫癜患者CRP、C3、D-二聚體的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5,(12):739-742,745.
[21]符瑩,崔建坡,羅繼霞,等.過敏性紫癜患兒不同時期血清D-二聚體與病程的關系[J].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2015,2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