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生口腔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青少年 口腔健康 調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8.138
資料與方法
5886名學生均為在我院體檢的會寧縣2009年高中應屆畢業生,年齡17~20歲,平均18.6歲,其中男3540人,女2346人,并隨機抽取1055名進行填寫口腔健康問卷調查。
以甘肅省高考體檢表所涉及內容為主,采取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方法并參考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及標準[1],對5886名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牙列狀況:包括齲病、齲失牙、牙體充填治療及義齒修復狀況,錯畸形;牙周狀況:包括牙齦炎,牙結石;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包括刷牙時間、次數、方法、是否有牙齦出血;是否接受過口腔健康教育;是否接受過口腔健康服務等)。
調查方法:參考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進行。
結 果
接受檢查5886人中,共發現各類齲病牙數7069牙,患齲率為39.95%,齲均為1.20,因齲失牙數為285牙,進行各種充填治療牙數為126牙,治療率為1.78%,受檢查中無1例進行窩溝封閉治療。受檢查中5278人有不同程度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9.67%,牙結石檢出率為84.52%,其中2017人伴有明顯錯畸形,發生率為34.27%。
口腔健康問卷統計結果為:所有被調查者均有刷牙史,85%的人表示每天堅持刷牙,其中早晨刷牙1次者占88.3%,晚上刷牙1次者占3.7%,早晚各刷牙1次者占8%,無1人堅持每日刷3次或3次以上牙,99.5%的人表示從未學習過正確的刷牙方式,其中89%的人采取橫刷法,開始刷牙時間從5~13歲起不等,其中10歲以后開始刷牙者占57.3%,97.6%的人表示從未通過各種途徑獲得過口腔健康教育,僅有不到0.1%的人到醫院進行過口腔健康檢查與治療。4.6%的被調查者有過牙病史,其中只有35%的人到醫院接受過檢查與治療,有28.3%的人認為自己牙列不整齊,其中接受過口腔正畸治療者只有3人,治療率為1%。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的牙周病患病率較高,特別是男學生尤為嚴重,這可能是由于男生保持口腔衛生比女生差所致。調查結果同時還顯示,女生的患齲情況較男生嚴重,這可能是由于女生喜食含糖量高的食品所引起的。
討 論
中學生既處于易患齲時期,又是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同時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2]。因此,使中學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對不健康的行為進行早期干預,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疾病特別是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高中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既處于易患齲時期,又是牙齦炎發病率的高峰期,同時也是口腔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了解其口腔健康狀況,監測其齲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發病趨勢,可為指導中學生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幫助,應使學生得到口腔健康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懂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預防口腔疾病和保持口腔健康的方法,并能獲得正確的學校口腔保健,自覺地建立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為,為終生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礎。
調查結果顯示,我縣青少年接受口腔健康知識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少,口腔健康行為差。齲病、牙周病發病率高,患齲率39.95%,牙齦出血率為89.67%[3],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差。學校是口腔預防保健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識獲取的重要途徑,學校應該提供良好的口腔健康服務、健康教育,消除影響學生健康的不利環境因素,在學校進行愛牙宣傳活動和開設口腔衛生保健選修課,加強青少年的口腔預防與保健宣傳教育,使之牢固樹立“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觀念是非常必要的。學校要提高中學生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廣泛宣傳口腔健康知識,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宜開展學校口腔衛生保健工作。建議醫療機構以9月20日全國愛牙日為紐帶,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口腔健康知識,提高家長對孩子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教會兒童正確有效刷牙,并針對當地環境進行氟預防齲病及預防性窩溝封閉,降低乳、恒牙齲病的發病率。口腔專業機構配合衛生主管部門組織培訓從業人員,擴大專業人員隊伍,廣泛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提供口腔保健服務及口腔預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學信息。建議其他有關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口腔健康知識,繼續加強公眾口腔健康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觀念,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正確就醫行為,加強農村口腔衛生服務,根據當地環境,適當開展氟預防齲等口腔健康項目,確保城鄉居民口腔疾病能得到有效防治。
目前,公眾已充分認識到齲齒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然而大部分公眾對于危害性更甚于齲齒的牙周病卻十分陌生,實際上牙周健康與大家的全身健康可謂息息相關。定期保健與有效的口腔自我保健措施,成功地預防了牙周疾病對牙頜系統的侵害,使千百萬人獲得健康的牙,終生享有健康的牙已成現實,以使每個人獲得健康微笑,面對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但這一切都必需從小做起。為了確保身體健康,廣大口腔醫務工作者應努力提高青少年對牙周疾病預防意識,并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 齊小秋,張博學,張立,等.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01-207.
關鍵詞: 亭湖區中小學生 常見病 流動病學動態分析
視力低下、齲齒、沙眼、肥胖、腸道寄生蟲是我國學生中常見的疾病,且發病率很高,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為降低學生常見病患病率,提高學生健康水平,1991年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制定了《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對全國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所采取的策略、措施,達到的目的和組織實施進行了部署。因此,為了解亭湖區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我們對該地區學生常見病進行了流行病學動態分析,探討學生健康教育及常見病的綜合防治及保健措施問題,以保證學生正常生活和學習。
按照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原則,根據各種疾病的流行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學校作為檢測點校,共6所。主要調查視力低下、齲齒、沙眼、肥胖、腸道寄生蟲患病率。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個人衛生習慣、衛生知識、衛生條件、衛生環境、父母文化程度和職業、家庭經濟狀況等,并且每人發了一份自擬的衛生知識宣傳單。
檢查結果表明,在各個學習階段,視力低下率與年齡成正相關,中學生明顯高于小學生。齲齒的患病率與小學生的牙齒抗齲能力、生理特征及飲食習慣有關,小學生患病率高于中學生。腸道寄生蟲感染率與個人衛生有關,小學生患病率大大高于中學生,因此從小就要加強學生的衛生意識。肥胖患病率小學生顯著高于中學生,男生高于女生,這可能與女生愛食用零食與生理特點有關。沙眼患病率中學生高于小學生,這與個人衛生習慣及周圍生活環境有關,空氣污染嚴重也可使沙眼的患病率增高。
本年度各地衛生部門、教育部門相互配合,采取措施,組織開展了本地區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將口腔保健內容納入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利用各種形式向學生傳授齲齒和牙周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識,培養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少吃或不吃甜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刷牙時間,培養學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衛生習慣,推廣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同時培養更多的口腔衛生工作者,為齲齒學生提供充填服務。
自1990年至今,我區已連續集體服藥驅蟲21年,藥物為復方甲苯咪唑和丙硫咪唑。2008年亭湖區中小學生蛔蟲感染率為14.2%。本次調查蛔蟲感染率比2008年有大幅度下降。今后我區中小學生的驅蟲工作可以逐步過渡為給糞檢陽性者服藥,或再延長服藥時間,減少服藥劑量。因此,今后應增加對腸道蠕蟲感染的檢測頻率,以便及時改進防治措施,鞏固防治效果。
各部門在對學生正常開展健康教育課的同時,時刻不忘對學生營養知識的宣傳,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暴飲暴食,合理搭配營養。大力開展體育活動,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防止出現更多的“小胖墩”。
教育部門也一直非常重視學生視力低下的問題,經常利用各種形式宣傳保護視力的意義和方法,組織學生學生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并進行檢查、督促,校醫和班主任對學生的不良姿勢經常進行糾正,要求學生做到“三要三不要”,并在政府的干預下,減少學生的作業量,保證充足睡眠時間。衛生監督部門定期對學校校舍的采光、照明進行監督、檢測,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為規范眼鏡市場,還每年對眼鏡店的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和驗光知識的培訓,組織檢查和采樣檢測。
我們利用學生健康查體的機會,向學生了解沙眼的病因和危害,各學校利用黑板等形式向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向學生及家長宣傳沙眼的防治知識。學生了解沙眼的危害后,都主動詢問治療方法,積極進行治療。經過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沙眼患病率始終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綜上所述,對學生常見病的預防,重要的是加強健康教育,且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涉及面廣、科學性強、工作量大、難度較高,同時它又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要求學校、家長、學生三個方面共同參與,尤其是家長和老師要相互配合,加強常見病的防治,要從小預防,一旦發現常見病要及時治療和糾正,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衛生習慣,降低常見病的患病率。各級部門應加大對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和政府支持,以確保全區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崔爽,陳虹,孫江平.全國中小學生腸道蠕蟲感染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1,22,(1):28-29.
(一)教育學生堅持鍛煉身體,參加文娛活動
初中生物“運動”一節中,講述了青少年骨易變形的特點。結合這一節,教師可舉例說明坐,立,行姿勢對體形及健康的影響,運動的作用等。結合“心臟和血管”、“骨骼肌”、“神經系統的衛生保健”等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知道,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能使心肌發達,心臟搏動有力,提高工作效率。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強骨的營養,使骨長得更粗壯、堅固。同時,體育鍛煉也能使骨骼肌獲得更多的營養,使肌肉的工作能力提高。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娛活動,可以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交替活動和休息,使人精力充沛,頭腦清醒,記憶力增強,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體健康。
(二)教育學生合理膳食
合理營養是指膳食中所含的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膳食中所供給的營養素與體質的需要量能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最有利于人的健康,而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每天保持合理的營養尤其重要。在生物學課本中編排了“關注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內容。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講清楚偏食挑食的危害性。目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不吃早飯;吃飯狼吞虎咽;周末回去暴飲暴食。針對這些,教師應著重闡述其危害性,讓學生感悟到其危害性,從而杜絕這些不良行為習慣。
(三)教育學生講究衛生
介紹與學生學習、生活較為密切的健康知識,培養學生講衛生、講科學的生活習慣。例如,通過“牙齒”和“口腔衛生”的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牙齒的類型、結構及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口腔衛生以及牙齒的衛生保健。通過觀察寄生蟲的生活史和細菌等,可提高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養成飯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習慣。
為了使學生養成講究衛生,不隨地吐談的良好習慣,可利用生物角設置專刊,講述痰的形成過程及危害。為了讓學生深信事實,可用痰制成涂片,供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同時給予適當的解釋。在事實面前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教育學生不吸煙,不酗酒
吸煙被一些學生認為是時髦、氣派、好玩,更有甚者是進行模仿。結合生物教材中“人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性:香煙煙氣中有幾百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毒性作用最大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煙堿)和含有致癌物(苯并芘,二惡英)的焦油等長期吸煙的人,易患冠心病、肺氣腫、癌癥等,大量吸煙能使人中毒死亡。為了使教學達到較好的效果,教師要首先以身作則,全部戒煙。而且開展全校性講座,列舉全世界每年約有250萬人由于煙草疾病而死亡的事例,用大量數字來說明煙害。同時還可結合“世界無煙日”對學生進行教育。
喝酒對中學生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教師應向學生講明酒中的主要物質――乙醇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危害,特別指出對神經系統的危害會造成智力衰退,注意力渙散,對中學生影響很大。另外,告訴他們假酒或陳酒還含有甲醇,飲后易導致失明。此外,給學生展示酒后出事的各種圖片,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五)教育學生認識早戀的危害性
現在的學生成熟越來越早了,中學生早戀現象不是稀奇的事。中學生早戀弊端頗多,有損學生身心健康,導致學生學業不良,影響思想進步,造成人際關系的緊張,也不利于班風的建設。為此,著重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教育內容主要有:①什么是青春期?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③認識與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學關系,愛情與友誼的界限。并開展主題班會,暢談早戀的危害,教育早戀學生,使早戀現象得到根本的好轉。
(六)教育學生保護環境
關鍵詞 中小學生 常見病 調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96
抽取2010~2011年12471名在校生的健康查體資料,調查分析學生的健康狀況,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按照分層整群隨機抽樣原則,抽取曲阜市12所中學、11所小學的12471名學生,其中小學生6147名,男3241名,女2906名;初中生6332名,男3368名,女2964名。
方法:對監測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嚴格現場監測質量控制。對監測數據按項目指標進行統計整理,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結 果
營養狀況:根據學生身高、體重測評結果,評定現時營養狀況。在全部12471名調查學生中,營養不良人數2192名,患病率17.58%,其中中學生的營養不良患病率24.48%(1499/6124),小學生10.90%(692/6347),中學生營養不良患病率明顯高于小學生,差異有顯著性(X2=396.57,P<0.01),女生營養不良檢出率略高于男生,差異有顯著性(X2=2.66,P<0.01),學生的超重率5.89%(735/12471)。見表1。
視力低下患病情況:由表1得知,視力低下率24.83%。其中中學生34.99%,小學15.03%,兩者差異有顯著性(X2=665.39,P<0.01)。女生視力低下患病高于男生,差異有顯著性(X2=4.97,P<0.01)。
沙眼患病情況:由表1得知,沙眼檢出率中學生高于小學生,差異有顯著性(X2 =244.36,P<0.01)。
齲齒患病情況:由表1得知,齲齒患病率小學生高于中學生,差異有顯著性(X2=394.71,P<0.01)。
討 論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營養不良率17.58%,超重率5.89%。中學生營養不良率高于小學生,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突增階段,加上中學生學習負擔加重,若沒有合理的膳食,可引起營養不良。中小學時期正是青少年身體、發育、智力完善、免疫功能的形成及完善的最佳時期,營養不良就可導致發育遲緩,影響健康與智力。學生肥胖仍是群體防治不容忽視的疾病,尤其在小學生中的發病率較高,占有相當的比例。加強學生營養指導工作是今后學校衛生工作的重點之一[1]。
中學生視力低下率明顯高于小學生,這與中學階段學習負擔過重,競爭意識增強,用眼持續時間長等因素有關。因此提醒教師與家長,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增強學生體質,改善學生照明條件,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縮短持續用眼時間等,是降低視力低下發病率的有效途徑。各級教育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工作力度,完善現有教學設施,提高家長的健康知識水平。
視力低下率是隨年齡、學齡增長而增加,這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年增高[2]。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率24.83%,而中學生視力低下率明顯高于小學生。這與中學階段學習負擔過重,競爭意識增強,用眼持續時間長等因素有關。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細食品和甜食攝入過多對視力也有影響[3],女生視力不良高于男生,這與女生戶外活動較少,學習刻苦及生理方面的差異有關。要采取綜合措施進行預防,加強健康教育,加強教室衛生監督檢查,同時從改革現行教育體制入手,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縮短學習時間,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4]。
學生沙眼檢出率18.46%,遠高于1995年全國學生平均9.9%的水平。這與個人衛生習慣和衛生保健意識有關,學生的不良習慣,不注意用眼衛生,是造成沙眼的主要原因。應加強健康教育,糾正學生不良的衛生習慣,防止沙眼的傳播。齲齒小學生患病率高于初中生,且女生高于男生,這與我國各地兒童少年的齲齒流行情況一致[5],提示家長和學生對齲齒的危害性缺乏必要認識,患齲后未能得到及時治療,齲齒不斷加重[6]。要加強對學生齲齒的防治力度,培養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少吃或不吃甜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和刷牙時間,發現齲齒及時填充治療。
因此建議各級教育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普查(體檢)工作力度,完善現有教學設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效控制學生常見病。
參考文獻
1 郭占景,顏瑞香,陳鳳格,等.石家莊2007年城市小學生常見病患病狀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9):859-860.
2 楊建文,等.鎮江市學生視力狀況及視力低下成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1999,20(6):453.
3 竇路明.太原市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6):546.
4 肖儉新.某縣1995年~2004年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率監測[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4):858-859.
關鍵詞:乙肝視力齲齒沙眼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519-01
為撐握學生身體發育及健康狀況,了解新生傳染病、常見病的發病規律及動態變化,保證入學新生能夠參加正常的訓練與學習,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在校園內傳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為學校教育提供科學保障和依據,筆者于2009―2011年對山丹第一中學高一新生進行健康檢測,現將體檢情況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09―2011年對學校高一入學新生,年齡15-20歲,受檢人數為3156人,其中男生1893人,女生1272人。
1.2方法:按照《國家青少年體檢細則》和《體檢操作規程》的規定,對學生進行一般體檢(含內科、外科、五官科、視力、血壓、身高和體重),X線胸透視;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2ml,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ALT,以自愿為原則,對HBsAg陽性者進行乙肝5項指標檢測。
2結果
常見病和其他疾病檢查情況:此次新生入學體檢3156人,共檢查出患各種疾病者是1915人,占入學新生總人數的60.68%。其中以視力低下最高,為953例,檢出率為30.12%;其次是齲齒520例,檢出率為16.48%;沙眼287例,檢出率為9.09%。見表1。
3討論
從常見病和其他疾病檢查情況來看,以視力低下檢出率(見表1)最高。近視眼高發的嚴峻形勢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青少年健康問題,幫助青少年掌握科學用眼知識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視率。教師和家長都要關注學生的用眼狀況,堅持每天上下午組織學生做眼保健操,及時糾正不正確的閱讀、寫字姿勢,控制近距離用眼時間。學校每學期要對學生視力狀況進行2次監測。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確保照明、課桌椅達到基本衛生標準,改善學生用眼衛生條件,并將“近視的發生率明顯下降”作為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主要目標之一。學校特別要高度重視青少年近視眼防治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加強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宣傳教育,要通過健康教育課、黑板報、墻報、宣傳欄、班會、隊會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使每一個青少年學生都了解預防近視眼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的用眼方法。注意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各科任課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用眼衛生狀況,在上課期間密切關注學生的閱讀、寫字姿勢,要及時予以糾正;也要有意識的控制學生近距離用眼時間,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看遠與看近交替進行,縮短一次性持續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定期調整學生的座位。學校要堅持每天2次眼保健操的制度,組織學生每天上下午做眼保健操,并將做眼保健操的時間固定在教學計劃與課表之中,班主任老師要認真組織學生做眼保健操,確保學生穴位按摩準確,使其真正起到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作用。學校要建立學生視力檢查制度,安排校醫或保健教師每學期對學生視力狀況進行2次監測,及時發現學生視力下降的趨勢,對視力下降的學生要加強針對性的指導,并督促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配合開展防近工作。幫助其養成正確的閱讀、寫字姿勢和用眼衛生習慣。
學生精神壓力大,用眼時間過長,視覺疲勞,是造成近視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學校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減少和控制家庭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緩解學生因過重課業負擔造成的精神壓力和視覺疲勞。科學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保證高中學生8小時睡眠,制訂符合青少年身心發育及教育教學規律的作息制度,并嚴格督促各班主任執行規定的作息時間,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確保青少年休息與睡眠時間,降低近視率的發生。
齲齒是影響學生健康的多發病、常見病之一,WHO已將其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癌癥的第3位非傳染性疾病。口腔疾病的發生與口腔衛生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口腔衛生又依賴其習慣行為的質量。許多研究表明,齲齒患病率常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增高,生活富裕后,食物趨向精細,酸性食品的推廣,零食次數的增多,食糖量增加,使齲病發病率越來越嚴重。
建議學校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廣泛開展學生健康教育。將學生口腔保健內容納入健康教育計劃,向學生傳授齲齒與牙周疾病的危害、預防等口腔保健知識,采取干預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2)提高學生的有效刷牙率。
(3)推廣使用保健牙刷。
(4)在低氟與適氟地區推廣使用含氟牙膏等防齲措施。
(5)建議患有齲齒的學生及時治療及修補。
[關鍵詞] 中小學生; 健康體檢
[中圖分類號] R85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為掌握阿榮旗中小學學生身體發育狀況及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對發現的健康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改善,我中心于2010年10月11日起,陸續對全旗各中小學學生進行一年一度的健康體檢工作,并于11月底順利完成此項工作。現將2010年全旗范圍內中小學學生健康體檢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檢查對象 阿榮旗轄區內所屬41所中小學校在校生,共計為23295人;其中旗直11752人,鄉鎮11543人,男生11853人,女生11442人,中學生9413人,小學生13882人。
1.2 檢查方法 學生健康檢查嚴格按照衛生部、教育部《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要求進行,檢查項目有外科(身高、體重、皮膚、脊柱、四肢等)、內科(心肺聽診、血壓)、五官(眼、鼻、咽、口腔等)、肺活量、裸眼視力、胸透、握力等方面。查體前,對相關業務人員進行培訓,要求認真填寫學生健康體檢表。所有資料經整理后,輸入學生成長發育智能監測與評價管理系統進行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檢情況 共體檢在校中小學生23295人,檢出患有各種疾病18033人,總患病率為77.41%。詳見表1。
2.2 中小學生健康體檢各種疾病檢出率 從表1可以看出:受檢學生23295人,檢出率為77.41%。其中視力低下檢出人數為7409人,檢出率為31.81%,占檢出疾病總數的41.09%,為檢出疾病的第一位;其次是齲齒5524人,檢出率為23.71%,占檢出疾病總數的30.63%,為檢出疾病總數的第二位;肥胖2950人,檢出率為12.66%,占檢出疾病總數的16.36%,為檢出疾病總數的第三位。
2.3 不同年級學生常見五病患病率比較 視力低下率隨年級(年齡)的增長呈增高的趨勢,而齲患率正相反,隨年級(年齡)的增長呈顯著下降的趨勢;沙眼患病率和營養不良率小學至初中呈上升趨勢,初中至高中呈顯著下降趨勢;肥胖患病率在各年級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1)。
2.4 不同性別學生常見五病患病率比較 視力低下率、齲齒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沙眼、營養不良率則男生高于女生,其差別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肥胖患病率在男女生間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學生常見五病患病情況
2.5 城鄉學生常見五病患病率比較 城鄉在校學生的視力低下率、齲患率、沙眼患病率、營養不良率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3城鄉學生常見五病患病情況
3 討論 健康體檢結果顯示,阿榮旗中小學生總患病率為77.41%,其中視力低下、齲齒、肥胖三種疾病檢出率較高,占檢出疾病總數的88.08%。
3.1 視力低下率 視力低下率隨年級(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長(X2=1234.6,p
3.2 齲患率 齲患率隨年級(年齡)的升高而下降,小學生明顯高于中學生,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與小學生的牙齒正處于乳牙和恒牙混合階段,而中學生以恒牙為主;另一方面與小學生愛吃零食,口腔衛生較差有關。女生齲患率高于男生,主要在于飲食習慣偏好的不同:如女生喜好甜食和零食;鄉鎮學生齲患率高于旗直學生,這與鄉鎮衛生條件差和人們對衛生保健的意識薄弱有關。建議學校衛生工作者加強學生口腔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教導學生養成每天早晚刷牙、少吃零食、甜食的好習慣,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定期口腔檢查,發現齲齒,及早充填。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素質與能力只有在“做中學”的實踐環節中才能真正得以提高。口腔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學科,要求口腔專業人才具備臨床診療、技工、審美等多方面綜合能力,而實踐能力的養成則是口腔人才培養的特色與核心環節。近年來,隨著我院全程化口腔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應用,學生自二年級起就開始接觸口腔醫學前伸課,從石膏牙、蠟牙雕刻到印模制取、灌注模型,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在后期的專業課中,增加實踐課比例,依托我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先進的硬件設施,通過模擬、虛擬、仿真教學器材的廣泛應用,強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呈螺旋式上升。雖然實踐能力培養一直是口腔醫學教育的重點,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將臨床操作技能作為唯一的實踐能力來培養。新世紀對口腔醫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的醫生不僅要具有高超的醫術,還應是健康教育的實踐者、衛生資源的管理者和社區發展的代言人。因此,在口腔醫學生培養過程中,要在注重動手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特別是與職業活動和人際交往相關的實踐能力培養,如分析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能力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
2拓展知識結構,挖掘學習潛力
醫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科研技能訓練和科學思維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為將學生培養成創新型、高層次的醫學應用與研究人才,我院以多種形式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在日常授課中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堅持將學科前沿進展引入教學,并選擇性地介紹一些研究過程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查閱專業外文文獻,并教導學生在尊重前人知識的前提下批判性地閱讀。創新思維是在批判過程中產生的。提出質疑,主動分析,才能有所創新。各教研室每年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讀書報告會,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讀書心得,提出自己對相關文獻的看法。通過讀書報告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查閱文獻、總結歸納、匯報表達等能力。
3開展課外科研,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格曾說:“人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對教育而言,這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就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科學研究,在科學研究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知識、創新知識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能力[2]。長期以來,我院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申報課外科研課題,讓學生接觸科學研究,了解科研工作的一般程序、實驗實施的流程,鍛煉他們從已知現象推斷未知和本質的能力。這種科研訓練有助于學生在后繼課程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和領會新理論、新概念,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索熱情,以批判的眼光發現新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形成團隊合作精神。2012年,我校又推出本科生導師制,這一舉措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早期接觸科研的需要,同時這種“一對少”的教育方式也營造了因材施教的氛圍,是培養個性化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與機制[3]。
4改革考核體系,突出能力素質評價
【關鍵詞】 齲齒;患病率;對比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097-02
Dental CariesAmong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2001-2008 in Jinshan District/ZHOU Feng-mei, WU Ping-qun, FENG Li,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Jin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5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tain some inform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dental caries among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Jinshan district,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further intervention. Methods Data of dental cari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nual oral check-up for students in 6 monitored schools in Jinshan district from 2001 to 2008. Applying SPSS 15.0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Jinshan district was between 44.47% and 71.82% and the mean prevalence was 65.57% and the DMFT/ dfmt was 2.33, while the counterpart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from 25.44% to 44.24% and the mean prevalence was 34.41% and the DMFT/ dfmt was 0.59. Dental carie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and severely in 7-year-old group and lower in 12-year-old group. The prevalence in different groups had statistic meaning(P
【Key words】 Dental caries; Prevalen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伴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齲齒已成為青少年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為全面了解金山區中小學生乳、恒牙齲患情況,以便更好地開展學生口腔衛生工作,筆者于2001-2008年對金山區6所監測點校中小學生進行每年1次的齲病情況調查,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1-2008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金山區3所小學、3所中學作為監測點校,連續8 a對52 126名7~18歲學生進行調查。其中2008年6 602名學生為現時患齲狀況。
1.2 方法 采用《全國學生齲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有關齲病的調查標準[1]制定調查表格,每人一表,每人一卡,登記建檔。在自然光線下,利用平面口鏡、5號探針采用視診和探診的方法進行。由5名口腔醫師完成,檢查前經過標準的一致性培訓,一致性檢驗情況:Kappa值>0.8。患齲分析指標為患齲率、齲均、充填率等。
1.3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方差分析,以P
2 結果
2.1 中小學生患齲及充填情況 金山區小學生患齲率波動在44.47%~71.82%范圍內,居高不下,平均患齲率為65.57%,齲均為2.33;中學生患齲率差異波動在25.44%~44.24%,2001-2005年呈上升趨勢,2005-2008年呈下降趨勢,平均患齲率為34.26%,齲均為0.59,中小學生齲齒患病率和恒牙充填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表1 金山區2001-2008年中小學生患齲及充填情況
年份小學受檢人數患齲人數患齲率/%齲均恒牙充填率/%中學受檢人數患齲人數患齲率/%齲均恒牙充填率/%
20013 1391 39644.471.7525.973 57791025.440.3718.99
20022 7031 71363.371.7829.913 43288625.820.4219.95
20033 2082 24469.952.4234.922 7991 02836.730.5322.96
20043 3062 25168.092.4330.032 95898833.400.6127.05
20053 3202 26068.072.4330.262 9501 30544.240.5726.98
20063 3652 39371.112.5935.973 8511 53839.940.8228.97
20073 2682 34771.822.8040.013 6481 39638.270.7422.84
20083 1212 11167.642.4345.023 4811 09531.460.6829.24
合計25 43016 71565.732.3334.0126 6969 14634.260.5924.62
2.2 乳牙、恒牙齲患情況比較 2001與2008年7,9歲兒童乳牙患齲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26.065和27.844,P值均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表2 金山區7歲和9歲兒童乳牙患齲率2001與2008年比較
年齡/歲2001年受檢人數患齲人數患齲牙數齲均患齲率/%2008年受檢人數患齲人數患齲牙數齲均患齲率/%
75024521 9953.9790.045004862 3464.6997.20**
95124011 6623.2478.325024451 9923.9688.64**
注:與2001年比較,**P
表3 金山區各年齡組兒童2001與2008年恒牙患齲情況
年齡/歲2001年受檢人數患齲人數患齲牙數齲均患齲率/%2008年受檢人數患齲人數患齲牙數齲均患齲率/%
75021031060.2120.525001681750.3533.60
95121261360.2724.615021961860.3739.04
12649981370.2115.101 1223585400.4831.91
156501562610.4024.006302863890.6245.40
176601622700.4124.556502763960.6142.46
2.3 不同性別學生患齲狀況比較 2001年女性患齲率(41.91%)高于男性(35.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5.204,P0.05)。
3 討論
3.1 齲病和性別的關系 本組資料中,2001年患齲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符合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的發病規律[2]。
3.2 齲病與年齡的關系 本次調查中,7歲組患齲率(乳齲)最高,12歲組患齲率最低。引起乳齲患病率高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攝入過多的糖和精細軟質食物所致,且小學生乳牙自身的抗酸性比恒牙弱,牙齒容易脫鈣,加之自潔作用差,未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且刷牙時間達不到要求。由此可見,防治工作應從小從早入手,使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減少齲病的發生。
3.3 患齲情況嚴重 本次調查還發現,金山區中小學生患齲情況較為嚴重,已經高于全國齲齒患病水平[3],高于山東平陰地區[4]。且絕大多數恒牙齲患均為窩溝齲,但是本區中小學生的窩溝封閉率幾乎為0。這與金山區地處上海市遠郊,口腔衛生資源欠缺,牙防力量薄弱,加之本地學生家長口腔保健意識不強,對子女口腔衛生監督不力有關。所以,政府應加大對牙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深入和加強口腔預防保健工作,普及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和家長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識。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去醫院進行口腔檢查和治療。同時應在醫院和學校倡導開展窩溝封閉術,以有效降低窩溝齲的發生。
4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全國學生齲病、牙周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4.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48.
[3] 馮希平.齲齒預防的現狀、策略和新的方向.全國牙病防治通訊,2001,12(20):78-81.
[4] 馬曉燕.2006年平陰縣中小學生齲齒患病情況調查.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8,24(2):205-206.
為加強對青少年的控煙工作,切實地做好在校青少年的控煙健康教育,根據學工文[2010]7號文件的指示,舉行了紀念第23個世界無煙日的“無煙校區” 活動。緊扣“遠離煙草,崇尚健康,保護環境,共享文明”主題,結合本班實際情況開展“青春無煙更亮麗”的主題班會。
二 、 活動目的
⒈幫助同學門走出吸煙的誤區,認識到吸煙的害處和戒煙的益處,并學會如何戒煙。讓學生成為健康的社會主義新人,成為一名身體素質好、綜合能力優的當代大學生。
⒉為更好地做好評估準備工作,把我校打造成環境優美、風氣良好、校園文化健康的校區,讓師生都可以在一個健康的環境里工作、學習和生活。
⒊學會珍愛生命,除了自己不要抽
煙,也要向身邊的人普及抽煙的文秘雜燴網危害性,讓大家都遠離煙草。
三、設計思路
吸煙有害,拒絕吸煙,勸阻吸煙,遠離煙草,崇尚健康,保護環境,共享文明。
四、活動準備
⒈開班委會:確定主持人、班會程序等。
⒉所有同學分小組,采用應用研究性學習的思路與方法完成兩項任務:
⑴搜集:上互聯網查詢有關勸阻青少年吸煙的信息與資料(搜索引擎:google、yahoo、百度等);
⑵調查:在互聯網上發放調查表,調查學生、老師、家長對青少年吸煙的看法。
五、活動過程
(一)基本情況
班會主題:青春無煙更亮麗
舉辦時間: ***************
舉辦地點:龍泉校區教學樓509教室
主 持 人: ********
邀請嘉賓: ***************
參加班級: ************電子信息技術專業一班
(二)內容摘要
第一部分 :宣布開始
主持人:“無煙校區”之《青春無煙更亮麗》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第二部分 :引例子
主持人:青少年吸煙的現狀究竟如何,下面請調查小組向大家介紹他們的調查結果。
[學生發言]:我們通過上網查詢了解到:學生吸煙率為22.5%。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對天津、山東、重慶、廣東4個省市的200所中學的11957名13歲~15歲的中學生進行了青少年與煙草使用狀況的調查,結果是:現在我國中學生初次吸煙的年齡是10.7歲,比六七十年代的調查結果早了2.3歲。中國20%以上的初中生嘗試過吸煙,其中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嘗試過吸煙,總吸煙率為22.5%,其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說他們在1周內至少有1天會吸煙。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吸煙情況這么嚴重呢?下面請另一調查小組作介紹。
[學生發言]:中山大學教育學院的張建奇副教授認為學生吸煙多為心理因素所致。一方面,當前未成年人接受信息面廣,可塑性強,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電視、電影等音像制品中出現主人公吸煙鏡頭的頻率非常高,模仿心理使他們很容易將看到的影像作為平時行為的標準。另一方面,渴望獨立、早日成熟的心態也使得孩子們以吸煙的方式證明自己已長大成人,加之逆反心理的驅動使得在校生吸煙的比率不降反升。
[學生發言]:青少年吸煙的心理剖析
⒈時髦心理——認為吸煙是一種時髦,不吸煙就會落伍,只有加入吸煙隊伍,才能趕上“時代潮流”。
⒉好奇心理——青少年好奇心強,許多事都想試一試,體驗一下。見別人吞云吐霧,悠游自在樣,自己也想體驗一下“飯后吸支煙,賽過活神仙”的味道。
⒊模仿心理——青少年模仿心理強,見影視劇中正面人物在思考問題、擬定作戰計劃、制定偵破方案時都在抽煙,自己在模仿抽煙時,心理上使自以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
⒋社交心理——“煙酒不分家”、“煙酒鋪路”的現象影響著青少年,使他們認為“現在吸煙,是為將來走向社會作準備”。
⒌環境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期與吸煙者接觸、交往,自己不吸,豈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香煙,豈不小氣?只有自己也吸煙,才能體現出彼此“有數”、“有交情”,才能獲得對方信任,才會有“共同語言”。于是,你來我往,學會了吸煙。
⒍反抗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識強,又處于反抗時期,對家長、老師的訓斥不敢當面頂撞,心理抵觸無處發泄,情緒委曲無處發泄,便用吸煙來作為一種抗拒手段。
⒎將煙作為“工具”——有青少年認為兩手空空沒事,就吸支煙解無聊,手指夾支煙,感到時髦,有男子漢的氣派、風度。上廁所吸煙,是為解“臭氣”。考試前吸煙,是借助吸煙來“開夜車”、“興奮提神”、“活躍思維”。
⒏僥幸心理——雖然知道吸煙可致癮,可許多青少年認為“爸爸、爺爺吸了幾十年煙也沒得癌,我豈會得!”
因此,針對青少年的吸煙心理活動特點,“有的放矢”幫助他們戒煙很有必要。
第三部分:吸煙有害,遠離香煙
主持人:接下來請《青少年吸煙的危害》研究小組發言。
[學生發言]:一份最新醫學調研報告指出,71%的青少年和中學生嘗試過吸煙,這些人中男人是女人的3倍,醫生們警告說,青少年吸煙對身體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從15歲或更小的年齡開始吸煙也許會使他們的壽命減損25年,這些人比正常人死得更早。
少年時期吸煙會導致體內器官功能紊亂,甚至在戒煙以后也難以治愈。
但總體來講,在一生中任何時候戒煙都對身體有巨大益處,戒煙后味覺和嗅覺開始變得靈敏。患心臟病,血管病和癌癥的幾率下降,吸煙對青少年身體的危害主要有:
1.覺功能紊亂.
⒉消化系統易出現潰瘍和功能紊亂。
⒊易患口腔癌,食道癌和胃癌,特別易患肺癌。
⒋易患高血壓和血管硬化,發生心肌梗塞和腦血栓的幾率增大。
⒌睡眠狀況不佳。
第四部分: 戒煙方法
主持人:如果有人染上了煙癮,該如何戒煙呢,大家有沒有什么建議?
舉手自由發言,1—2名學生發言。
[學生發言]:戒煙先過心理關
許多吸煙的朋友多次戒煙,但未成功,便視戒煙為天下第一難事。其實掌握了訣竊,戒煙是可以成功的。我和我的煙民朋友摸索出一套戒煙方法,叫做“走十四字方針過三關”,特向打算戒煙的朋友們推薦。“三關”是指認知關、戒煙關、誘惑關,“十四字方針”是指比較、責任、計劃、遞減、手段、謝絕、抵御。真心要戒煙的朋友首先要過認知關,做兩件事:比較吸煙的利與弊,尋找和強化自己的責任心。應該承認部分吸煙者確可從吸煙中獲得某種好處。例如有人認為吸煙有助于尋找“靈感”;有人覺得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幫助減輕緊張焦慮情緒;有人可以獲得某種;有人希望借此解除煩悶和憂愁等。這些好處正是嗜煙和不愿戒煙的理由。幾乎無人不知吸煙危害健康,但絕大多數朋友并不知其危害極其嚴重,以致有一些煙民直到身患重病時才戒煙。
吸煙只有愿望和決心還不夠,煙草是成癮性物質,若停止吸煙必然出現軀體和心理戒斷反應,戒斷反應是戒煙的“攔路虎”。過了認知關,還得為過軀體戒斷關做周密的準備。過軀體戒斷關須做三件事:訂計劃,按計劃逐步下臺階(即逐漸減量),早戒煙手段戒替代辦法。訂計劃包括時間(例如兩個月或三個月)和目標(例如在兩周內過軀體依賴關,三個月渡過心理依賴關,最后徹底同煙草告別)。不要奢望一天就能戒掉煙,應該用逐步下臺階的方法淡化戒斷癥狀。假如一天吸一包卷煙,戒煙的第一周每天不超過15支,第二周不超過10支,第三周不超過7支,第五周不超過2支,第六周1支,第七周完全不吸煙。下臺階過程中若出現身體戒斷癥狀(如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易發脾氣等),得準備一些適于自己的替代方法,例如食用口香糖、薄荷糖、戒煙糖、戒煙茶等,或口含醋酸銀同時吸煙,此時會嘗到不愉快的苦澀味道,讓你討厭吸煙。下臺階期間自己必需自覺按計劃減少吸煙數量,延長吸煙間隔時間,親屬和朋友也要給于充分支持和幫助。身體戒斷癥狀一般一周或兩周即可消退,更難的是闖過心理戒斷關。許多戒煙者就是在心理戒斷期間再陷重圍的。
要取得戒煙最后的成功,關鍵在于能否斷然遠離香煙和成功抗御誘惑。從不吸煙的人聞到煙味就感到厭惡,甚至惡心,而戒煙者則覺得很香,看到別人吸煙,心里也會癢癢的。煙民給他遞煙,很可能情不自禁地接過來,以至于首功盡棄。謝絕“盛情”,抗御誘惑才會成功走過心理戒斷關。而徹底走過心理戒斬關,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學生發言]:我聽說過一種戒煙方法: 將蘿卜洗凈切成絲條狀,用紗布過濾,擠去苦澀的汁液,加適量白糖,每天清晨吃一小碟這種糖蘿卜絲,即會慢慢地達到戒煙目的。
…… …… ……
第五部分:青春無煙,行動在即
一 、知識競猜
主持人:感謝兩位同學的精彩講述。下面我們進入知識競猜環節。有請各組組長上臺…… …… ……
二、我們的行動
主持人:當年林則徐虎門硝煙表達了消滅鴉片危害的決心,今天,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為禁煙作出最大的努力。有請第五小組介紹他們的無煙網站。
主持人:大家一定有過勸阻別人吸煙的經歷或者故事,可以說出來與我們共同分享嗎?說說你的想法也行。請舉手示意我。
…… …… ……
大家談勸阻吸煙的經歷、感想、設想等等。同學們自由發言。
[學生一]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的張建奇副教授認為,雖然中國《煙草專賣法》明確規定:勸阻青少年吸煙,嚴禁中小學生吸煙,但現實是中小學生煙民正不斷增加,光靠學校、家庭的禁止顯然是不夠的。要制止中小學生吸煙,應從控制其吸煙心理做起,徹底扭轉他們的不良思想觀念則是較好的辦法。
[學生二]:嚴令禁止是預防青少年吸煙的最佳辦法
根據新華社報道,法國健康教育委員會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要預防青少年吸煙,最佳的方法是動員家長嚴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煙。但對于我門在校大學生而言更多這應該自嚴于己,盡可以的勸阻身邊的朋友。研究顯示,一般而言,孩子們在小學時對煙草是深惡痛絕的,知道吸煙不利于身體健康。孩子們甚至會向周圍吸煙的成人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戒煙。然而進入中學后,為了顯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一些青少年開始嘗試吸煙,最終染上煙癮,不能自拔。對于這種“明知不好仍為之”的情況,說服教育收效甚微。法國 健康教育委員會在調查中發現,在嚴令禁止子女吸煙的家庭中,只有10%的孩子染上煙癮;在家長以商量口吻表示不希望子女吸煙的家庭中,孩子染上煙癮的比例是30%;在家長對孩子吸煙絲毫不干涉的家庭中,孩子染上煙癮的比例是50%;而在公開允許孩子吸煙的家庭中,染上煙癮的孩子的比例高達90%。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在歐洲幾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家長禁止子女吸煙的要求越嚴,11-15歲孩子吸煙的比例就越低。因此,專家們希望家長對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子女進行嚴格管教,明令禁止他們吸煙,幫助他們健康地度過心理不穩定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歐洲各國,60%的家庭明令禁止孩子吸煙,35%的家庭勸阻孩子吸煙,另外5%的家庭對孩子吸煙持完全放縱的態度。
… ……
主持人:愉快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班會已經接近尾聲,最后讓我們向全體青少年朋友們發出倡議。請大家起立。
《倡議》
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我們勸阻他人吸煙。
以對社會負責為制高點,學會報答,我們共創無煙世界。
讓無煙的青春更加亮麗
第六部分:結束語
我們的健康,我們拒絕吸煙;為了他人的健康,我們勸阻他人吸煙;為了大家的健康,我們攜手共創無煙世界。班會到次結束,感謝各位的參與,下次班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