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淺談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微教育;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
概念界定:
微教育:是指在信息化、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下,教育者利用身邊的碎片時間,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借助于互聯網對受教育者進行的系統的、全面的身心影響活動。與傳統教育相比具有信息化、多元化、時效性、綜合性、不受時間、地點影響等特點。而本文在這里所說的微教育,是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班級中的三位(幼兒、教師、家長)進行“微妙,微小”的教育,將教育措施,教育意見在細化,進行細節教育,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問題提出:
在當下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孩子越來越多,家幼矛盾已成為街頭巷口經常議論的話題。造成這樣尖銳的原因,除了個別有損師德的教師之外,多數應該是家幼溝通出現了問題,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誤會。因此班級管理工作已成為各個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流內容,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三位教師之間,與家長之間三種關系,三種人群儼然已成為班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已成為幼兒園帶班教師必修課,已成為教師天天談,日日念,可有時還會出現個性化問題的無奈的一門學問。本文通過自己在用“微教育”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讓幼兒在為教育中更自主,讓家幼更透明,讓三位一體更有實效性。
研究對象:
大四班34名幼兒,三位教師以及幼兒的家長。
研究策略:
一、良好的氛圍,是班級管理優化的前提條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有效利用教育環境,重視建設節約型社會,創設和諧人際環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和諧的精神環境有利于幼兒心理建立安全感,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還有助于發揮幼兒個性和潛能。所以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的環境和生活環境,讓幼兒在溫馨的環境中快樂生活,自由發展。
(一)三位教師一家親,收獲同伴的心。
在一個集體中,班級就好比是一個家庭,而三位教師就好比家庭中的爸爸和媽媽,幼兒就是家中的孩子,因此家庭穩固的前提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家親,不分彼此。班上兩位教師每天相處的時間比較長,要做好班級繁雜瑣碎的方方面面工作,教師之間就必須相互尊重、坦誠相待。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尊重是拉近彼此關系的紐帶,兩位教師要彼此互相尊重,創設一種想說,敢說,愿意說的和諧氛圍,建立一種平等、寬松、自主、溫馨的班級工作氛圍,確保班級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愛字當頭,捕獲家長的心。
教育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所以教師是無私的,公正的愛每一個孩子,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幼關系,才能更合理的τ錐實施教育。在教師心理,每個幼兒都是一朵小花,同樣需要關注與澆灌,所以師幼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并沒有高低之分,所以我們常說的蹲下來教育,不只是形式上的平等,應該從內心的平等才是最重要的。當教師真正這樣做的時候,自然收獲家長的心,家長眼中就會看到良好的班級氛圍下的平等、尊重與和諧,自然贏得家長的心。
(三)良好師幼關系,收獲幼兒的喜愛。
孩子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每名幼兒的合作意識,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對幼兒的關注程度也應該隨著幼兒的差異而變化。當在了解全班幼兒的基礎之上,在選擇近階段主題活動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是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而不是教師的虛榮心的時候,孩子反饋回來的是驚喜與滿足,孩子表現是積極與專注而不是懈怠與走神,所以無論活動的開展,環境的創設等等,聽聽孩子的想法,看看他們的建議,因為這個班級中真正的主人是他們,讓他們生活的快樂才是有真正意義的,所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回應他們的興趣,方可收獲他們的心。
(四)情系擔當,收獲領導的心。
在我們這樣一個市級示范幼兒園中,當然我們的牽頭人,我們的大家長就是我們的領導老師,當一個任務接一個任務而來的時候,我們眼中應該看是領導的信任與褒獎,正是他的這份信任,才使得我們有了這份擔當,也正是這些人的保駕護航,才使得我們敢于大步闊途,去探索去嘗試。當今不乏安于現狀的教師,眼中的茍且勝過詩和遠方,只需沉淀下來,找回當初初入職場的初心,不免看出身上閃耀的責任和責無旁貸,所以敢于“擔當”讓同伴看到我在班級中閃耀的力量,心懷擔當讓領導看到我的執著,正是一個教師在班級管理中的基礎,也是同伴及班中幼兒可以依靠的臂彎。
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幼兒園工作繁瑣復雜,再優秀的老師也難以獨立完成。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所以要順利地完成班級工作,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之間一定要勤于溝通形成合力,班級工作才能更有實效。
(一)三人統一戰線,協作實施。
在開學初,班中三位教師集體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細則》的要求,從本園的辦學特色,以及園所資源并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工作計劃,三位教師共同獻計獻策,要在計劃中明確學期、每月、每周的工作重點以及相應的工作措施。兩位老師對學期、月、周目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并根據幼兒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調整,以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開展,有效達成目標。
并將計劃分塊一一落實到每位教師的身上,責無旁貸。
(二)分工明確,共同承擔。
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三位教師這個大家長應負責班級里的一切事務,是班級管理工作的共同承擔者。老師的分工由主班和配班組成。每個人都要按照教師的崗位職責,承擔起自己在班級中的本職工作,這樣分工明確,在各自職責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優質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配合默契,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分工,大合作”。使班級工作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亂而導致工作的無序。
三、整合班中“微教育”點,幼兒利用零散時間自主學習。
幼兒一日生活處處是教育,將過渡環節,生活環節以及早來園晚離園等零散時間,統統整合出可實施教育的點,將這些微教育利用環境指示圖體現出來,幼兒可根據圖文并茂的形式,自主學習。
在實施過程中,三位教師意見一致,要求統一,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在活動中自主學習更多“微教育”時間自主活動,自由完成,在零散時間中習得更多本領。
(一)掌握規則是前提。
《綱要》中指出,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所以在過渡環節這樣的零散時間,教師不應在組織整齊劃一的集體活動,而巧妙的利用這樣的時間,讓幼兒進行自發的微教育,是另有一番滋味的。因此再這樣的活動之前,和幼兒共同商討規則,讓每名幼兒都了解這些時間我們要遵守哪些規則,并將這些規則熟記,這樣就為幼兒在這樣的時間提供了保障,幼兒便可以利用零散時間自發的進行游戲和自己感興趣的探索活動,而不是教師統一的集體行為制約著幼兒。
(二)開放各個場所、區角,讓幼兒繼續創造。
在這樣的零散時間下,在這樣微教育的模式下,幼兒可以自主的進行自己游戲,自給自足的自我教育,這也是處處是教育的閃光點。
1.合理規劃出短時間游戲、探索的場地。
我們和幼兒共同商討,在這樣零散時間下,短時間里我們可以去哪些場所進行哪些游戲,孩子們通過小組討論,自由交談,總結出班中的各個區角以及生活準備都是可以成為短時間游戲的場地,因此結合幼兒的想法教師的合理建議,我們將班中的所有場所、玩具、材料全部對幼兒在零散時間開放。以鼓勵幼兒繼續探索和學習。
2.鼓勵幼兒先生活活動后,繼續完成活動區任務。
在這樣的開放時間里,有人說這不又等同于區角游戲了嗎?其實不然,在這個區角游戲評價結束以后,我們鼓勵幼兒先進行生活環節,當生活環節結束之后,孩子們進行區角游戲評價之后的相關游戲,這樣他可以繼續完成區角游戲遺留下的任務,提升幼兒的堅持性,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根據教育評價再加改進,甚至再加工可以說是對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這不正是滿足幼兒游戲評價后的再跟進嘛!
3.不想說話時,可以不說話。
在這樣開放的過渡環節,有的幼兒也會感到疲勞,心情復雜,于是這個時候幼兒可以自主的進行放松或者防控,在獨處的角落自行的調節自己,也就是所謂的不想說話時,可以不說話。總之,這樣的微教育就是在讓幼兒自主學習中,充分滿足幼兒個性化需求。
(三)微教育日記,如影隨形。
在幼兒進行微教育后,幼兒還可以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記在當天的日記冊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規劃下一次的微教育流程,也可以和其他教師,幼兒分享自己今天教給自己了什么本領,自己探索出了什么,自己的收獲是什么,這樣的微小的教育是實在的, 有實效的。
四、微教育下的家長工作,具體而細致。
《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⒂氬⒒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個班級管理工作成功與否,還要看家長參與班級建設的程度,以及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家長工作是班級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以細致,感化家長。
在建立良好的家幼關系中,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教師要有心,這個心是對幼兒的心,只有教師給予幼兒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后,家長才會理解一些生活中的磕碰,一些措手不及的小事故,所以平心而論,只有教師將對幼兒的照顧和生活關愛細化,讓家長聽得見,摸得著,才會對教師寬容,對教師信任,對教師放手。以細致的照顧,體貼的關懷才會贏得家長的心。
(二)以“嘮叨”,贏得家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由此不難看出,用心溝通是家園共育的良策。用心的“嘮叨”不免也是一味良劑,當然這樣的嘮叨都是細小,細微,細處的。我們要根據孩子在一天中的表現和家長情景再現,當然敘述的過程一定要是完整,精細的,不能三言兩語,要嘮嘮叨叨,細致入微的分析,讓家長仿佛看到了孩子今天在班中發生的事情,這樣,家長會更加肯定教師的關注與觀察,這樣的“嘮叨”是有說服力的,家長愛聽。從而家長才愿意配合教師的各種要求和措施。
(三)以“微教育”給家長支出教育策略。
在當今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生活方式,工作環境,家庭背景,家長學歷等方面的不同,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的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恰當,有的祖輩教育幼兒過于溺愛,有的實施“放養式”。而老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所以在與家長交流時,一定要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結合孩子的自身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規律,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以小而妙的“微教育”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庭中嘗試,從而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班級工作管理,是一門學問,是每位一線教師一生所要學習的內容,它平凡可不平庸,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的前進,真真正正落實到幼兒身上。在信息化,云時代的大背景下,讓我們潛下心來,靜靜的收集零散時間,進行“微教育”再跟上時代步伐的同時,將過程走實了,將路走堅固了,這樣來的人,才會有更多,更安全的路可尋,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