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范文

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第1篇: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范文

一、文化與商業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它是人類通過社會實踐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關于文化的定義,國內外學者提出過各種觀點,但都無法形成統一的看法。A.L.Kroeber和ClydeKlukhohn就曾在他們1952年發表的著作《文化:概念與定義之回顧》(Culture:ACriticalReviewofConceptsandDefinitions)中收集了近300個有關文化的定義。著名學者胡文仲認為:1)文化是人們通過長時間的努力所創造出來的,是社會的遺產。2)文化既包括信念、價值觀念、習俗、知識等、也包括實物和器具。3)文化是人們的行動指南,為人們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后天所學會的。5)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據不同的價值觀念區分不同的文化。而商業是人們從事的經濟貿易活動,隨著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商業也隨之逐漸成熟,從最初的只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演變成越來越注重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精神方面的體驗。而要提高商品的體驗價值,就要給商品注入一定的文化因素。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地變化,他們不再只是簡單地追求實用,而是更看重商品的文化價值。所以,商業和文化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文化對商業的影響日益突出,并已成為商業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商業文化也就這樣悄然地出現了。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商業活動也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所創造的成果自然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商業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上,商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進步。比如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承載了商業的繁華和文化的共融。所以,文化的進步始終離不開商業。商業不僅能把商品和先進的生產方式傳播到其所到之處,還能把各種文化形式帶到各個地方,并與當地的文化進行交流,使得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能取長補短,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恩格斯曾說:“商入對以前一切都停滯不變,可以說由于世襲而停滯不變的社會來說,是一個革命的要素。”“現在商人來到這個世界,他應當是這個世界發生變革的起點。”由此可見,商業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始終起著重要作用。商業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二、中西商業文化的差異

中西文化的差異必然導致了中西商業文化的差異。用文化差異來解釋國際商務中的所有問題是十分荒謬的,但如果否認真實和深奧的文化差異的存在,并否認它給全球商務活動帶來了很大影響,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我們要正視中西商業文化的差異。中西文化在各個方面存在差異,比如不同的思維方式、價值觀、行為方式等。同樣,中西商業文化也同樣存在各種差異。如果將人類的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那么商業文化也可一分為二,即商業物質文化和商業精神文化。商業物質文化即各種商品、商業建筑和設備等,比如茶文化和酒文化。商業精神文化即商業習慣、商業理念、商業思維、商業價值觀、商業道德等。這里,筆者將主要分析中西商業精神文化的差異。

(一)商業習慣的差異西方商人通常把人際關系和商業關系區分開來,他們跟生意伙伴往往只談如何合作,不管在正式場合還是休閑場合,所以他們就沒有只跟朋友做生意的顧慮,商業關系比較簡單。然而中國商人一般認為要跟人做生意就得先跟他交朋友,所以會通過飯桌,甚至人情來拉近關系,把對方變成朋友的同時也使他成為其商業伙伴。這種商業理念讓外國商人很不習慣,但如果他們想在中國打開市場,也不得不入鄉隨俗,適應中國的人情世故。

(二)商業思維的差異中西方人的思維差異在商業上也有所體現:中國商人傾向形象思維,而西方商人則傾向抽象思維。中國商人側重由面到點的敘述方式,而西方商人喜歡由點到面進行闡述。中國商人強調以聯系的角度看問題,注重事物的整體關系。西方商人則會將事物分割,進行邏輯分析。比如在商務函電往來中,中國商人往往采用歸納式的表達模式,即先闡述問題再表述自己的觀點。西方商人則通常采用演繹式的表達模式,即先提出觀點再對其進行闡述。在商務談判中,中國商人一般更注重對方的誠意和實力,強調在談判中要隨機應變,缺乏周密的安排。西方商人則更注重談判的布局,即會事先明確目標,確定計劃,收集數據等,對談判的過程和要求非常熟悉。在公司管理中,中國商人認為一切要以大局為重,看重人際關系,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會促使業務更好地往來,所以要先處理好各種關系,強調彼此理解,相互支持。西方商人強調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人際關系相對簡單,工作中各人只要按章辦事就可以了,職責清晰,互不干涉。

(三)商業價值觀的差異西方商人以最求利潤為唯一目標,任何活動都要以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按期公布公司的財務報表。一旦公司出現虧損,通常就要大幅裁員,甚至申請破產保護。中國商人注重企業效益的同時更注重企業的社會責任,即使陷入虧損狀態,也盡可能維護職工的利益,盡量避免破產。在企業經營中,西方商人注重個人利益,平等競爭。中國商人注重整體利益,講究人情世故。在企業管理中,西方商人向往進取精神和創業精神,而中國商人則認為創業容易,守業難,因此向往領導才能和守業能力。

(四)商業道德的差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文明經商,禮貌待客;遵紀守法,貨真價實;買賣公平,誠實無欺等。中國商人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他們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真正的商人會通過賺錢來滿足自身甚至是他人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西方商人從事商業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在資本主義初期,他們會通過慘無人性的手段榨取他人的勞動來賺錢;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里,他們則會千方百計地從消費者身上賺取更多的利潤。

三、中西商業文化沖突的應對策略

中西商業文化的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各種沖突,這些不同商業文化間的沖突也屬于跨文化沖突的一部分,因此要解決這些沖突就需要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尋求方法。

(一)跨文化交際理論中西商業文化的交際也是跨文化的交際,因此合理應用跨文化交際的理論對解決中西商業文化沖突有很重要的作用。1.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發展跨文化交際研究始于20世紀20年代。二戰后,美國迅速崛起,成為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也面臨著由文化差異引起的各種交際問題,從而促使學者們進行文化差異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末,愛德華•霍爾(EdwardHall)在其《無聲的語言》(TheSilentLanguage)中率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的概念,為跨文化交際學理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0年,許國璋發表了Culturally-loadedWords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標志著跨文化交際學在中國的起步。2.跨文化交際理論戴曉東認為,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群體以及不同的文化成員互相交換信息、相互溝通、共同建構意義和身份的過程。一直以來,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跨文化交際理論進行拓展和深化,其中丁允珠和歐埃特塞爾的跨文化沖突管理理論比較有影響力。他們認為,跨文化沖突管理主要受到四個方面因素的影響:1)定位因素,包括文化價值模式、個人屬性、沖突規范和面子的關切;2)情景與交往范圍的特征,包括群體的內外界限、關系參數、沖突目標的評判和沖突程度;3)沖突過程因素,包括沖突方式、維護面子的策略、情感表達以及沖突的節奏;4)處理沖突能力的特征,包括得體性、有效性、滿意和成果。①它們的內在邏輯是交際沖突首先受到定位因素的制約,并影響到情境因素,且在過程因素中得到更直觀的體現,沖突管理能否成功取決于得體性、有效性、滿意和成果等因素;沖突管理的結果又影響到文化價值定位及其他各個方面。

(二)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解決之道廣義而言,只要兩個對象之間的需求無法搭配或相容,我們就可以說,他們處于沖突的情境之中。由于中西方的商業文化存在差異,必然就會有各種商業交際的沖突。因此,要解決沖突,就必須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積極尋求有效的方法。1.提高對中西方商業文化的認同每個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積淀。東西方商業文化之間存在很多差異,甚至有人認為它們是背道而馳的。西方人在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本質驅動下,形成了一種完全靠剝削勞動力或吸引消費者來賺取利潤的商業模式。對他人缺乏關愛精神。而東方人深受儒家提倡的道德觀念影響,在利益驅動的現代商業社會往往仍會遵循有些道德準則,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不管哪種文化都有其利弊,西方人擅長用富有邏輯的理性思維來對待經濟,缺少感情因素。而東方人擅長用感性思維對待經濟,缺乏嚴密性。兩種不同的文化需要相互交融才能煥發新的活力,任何固步自封的排他行為都會給自身帶來不良后果,導致經濟停滯不前,落后挨打。要進行良好的商業溝通必須要平等對待不同文化,具有開放的精神。2.進行適當的商業文化調整在實際商務活動中,要主動提高文化意識,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和對方文化,多站在對方文化的角度理解他們,探索有利于雙方的交際模式,會有助于贏得對方的尊重,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在商業文化的交流中,要包容不同的文化,互相吸取對方的文化精華,摒棄文化糟粕。比如中國人容易安于現狀,講究面子,缺乏競爭意識,應多吸取西方文化的長處。但西方人太強調自我,不利于家庭穩定和社會團結,也應摒棄,需要學習中國的集體意識。此外,還應該把西方的商業習慣及商業理念同東方的商業價值觀相結合,取長補短,孕育出新的商業文化。

四、結語

第2篇: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范文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利益相關者 企業公民

美國的《財富》雜志每年都會發表“企業社會責任評估”報告,我國也日益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國資委了《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強調央企應做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近年來像白酒塑化劑、食品行業工業明膠等頻頻出現的企業產品質量、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引起了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學術界也有學者十分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認為其是除市場和政府以外調解經濟的第三只手。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一)國外學者的主要觀點

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這一概念從學術角度最早由美國學者歐利文?謝爾頓(1924)在《管理的哲學》中提出,企業社會責任要與公司經營者滿足產業內外各種人類需要的責任聯系,并包括道德因素。多德(1932)提出公司作為一個經濟組織,法律之所以允許和鼓勵經濟活動不是因為它是其所有者利潤的來源,而是在于它能服務社會。企業不僅受到商業管制法律的影響,還會受到公眾態度以及企業自身對企業社會責任態度的影響。曼尼(1962)認為企業既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和政府之間的職權應該明晰。密爾頓?弗里德曼(1970)認為如果公司管理者履行社會責任,就必定意味著其做法違背雇主的利益,是為了普遍的社會利益揮霍他人的金錢,并強調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在于提高利潤。彼得?德魯克(1984)提出企業要想能應對社會挑戰,就需要認識到要賺錢就要行善,只有當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能夠產生利潤時,這些社會需要才能得到越來越多的資金支持,只有把社會責任轉化為商機,才可能真正履行社會責任。

但是,國外學術界對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和內涵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釋,但至今無統一認識。從外延上,按照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責任的關系。一部分學者將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企業責任從屬概念(或稱同級觀),通過對企業的各種責任比較來把握企業社會責任,以布穆爾(1991)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企業責任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社會責任,其中社會責任是基于社會期望或利益所形成的,是企業行為的最低社會標準;以加里加、邁樂(2004)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是企業超過了法律和經濟所要求的限度而擔負的道德上的責任和義務;斯蒂芬?羅賓斯與瑪麗?庫爾特(2004)等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自律責任,是企業內在的、自愿的、主動的責任選擇,是指企業在沒有外部壓力和政府管制的條件下愿意從事正確的或是合乎道德的、有利于改善社會福利的事情。另一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涵蓋各種企業責任(或稱層級觀)。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是卡羅爾(1979)提出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觀點,其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社會在一定時期對企業提出的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并形成金字塔形狀。底層為企業的經濟責任,其次為企業的法律責任,第三為企業的道德責任,包括道德標準、規范,反映了股東、員工、消費者和社區關心公平公正的期望,以及對利益相關者道德權利的尊重和保護等;頂層為企業的慈善責任,即企業自愿地促進人類福利的發展,體現了社會對企業的最高要求或愿望。蘭托斯(2001)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由道德性、慈善性和戰略性責任組成。賈邁利(2007) 在卡羅爾和蘭托斯的基礎上,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3 + 2模型,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經濟、法律、道德三種強制性的社會責任和策略、慈善兩種自愿性的社會責任。

(二)國內學者的主要觀點

國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起步較晚,并且大多是基于國外已有研究發展而來,在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內涵和基本內容方面代表觀點有:

盧代富(2002)認為在公司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中,很大一部分是公司承擔的倫理上的道德責任,包括了將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益回饋給社會而進行的各種慈善捐贈活動、公司所舉辦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以及公司為社會利益而約束其追求利潤目標等。陳留彬(2006)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股東負責,獲取利益的過程中要主動承擔其對員工權益、環境、社會公益、環境等的責任。李偉陽、肖(2008)提出成功的企業社會責任定義所需滿足的四條標準, 并據此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和解析,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為實現自身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遵循法律法規、社會規范和商業道德,有效管理企業運營對利益相關方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的行為。黎友煥(2007)基于動態角度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是在社會發展的特定時期,企業對其利益相關者所應該承擔的關于經濟、法規、倫理、自愿性慈善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責任。郭洪濤(2011)在綜合考慮中國國情以及已有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將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在自身利益最優化的過程中為改善社會福利,如提高商品質量、增加勞動者收入、改善環境、合理分配收入等所采取的主觀行動意向。周祖城(2011)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為了維護和增進利益相關者的正當權益、造福于社會而應當對利益相關者和社會整體承擔的包括底線責任和超越底線責任在內的綜合責任。張梅潔(2013)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對股東和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這種責任高于法律的要求并且是企業自愿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承擔這種責任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能夠使企業獲得長遠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主要理論回顧

(一)利益相關者

弗里曼(1984)提出了經理們對利益相關者擔負受托關系,他將利益相關者理解為那些在企業中擁有利益或對企業有要求權的團體。而伍德(1991)是第一個正式從理論研究上將利益相關者理論納入廣義企業社會責任里的學者,并提出相關利益者不僅根據自身的利益,而且基于他們對公司社會責任原則的理解與可接受度以及與企業社會表現的關系來對企業社會表現做出不同的評價。克拉克森(1995)建立了一個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框架,他認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有主要和次要之分。詹姆斯(2003)指出了企業對各個利益相關者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企業應該對顧客、股東、員工、社區、供應商以及競爭者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我國學者郭文美和黎友煥(2007)認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除了盈利外,利益相關者的相關利益也同樣重要,例如,為消費者提品質量保障,關注環境和公益事業等。張兆國等(2012)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解釋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問題,并試圖建立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理論框架,以及從實踐上促使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加強社會責任管理,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在于:企業應當對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利益相關者不僅包括那些能夠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個人和群體,也包括能夠被企業實現目標的過程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主張企業對顧客、員工、股東和社區等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應承擔責任。較之于其它理論,該理論把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到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中,落實到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中。因此,利益相關者理論是學者們引用最多、發展最為成熟的理論。

(二)社會契約

社會契約理論也被用來論證現代企業社會責任的合理性,唐納森和鄧菲(1994)援引此理論分析企業社會責任,提出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存在一系列的“綜合性社會契約”,企業自成立起就與社會之間形成了契約,規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個契約包含一個社會固有的假定和期望,如果企業忽視其社會責任,就會影響到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并試圖用這一理論框架將企業倫理研究的實證方法和規范方法協調統一。喬治?斯蒂納和約翰?斯蒂納(1997)認為,雖然社會契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但卻暗含著企業應該要符合大多數公眾的共同期望的一個潛在含義,社會契約主要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擴展概念,因為它不加任何限制而增強了企業對社會的一些義務。我國學者對綜合契約理論也做了不少研究,林軍(2004)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現與發展是企業與社會之間不斷變化的社會契約關系。社會契約理論從合約的角度出發,闡明了企業社會行為要符合社會道德要求。黎友煥(2007)則對企業社會契約和社會契約兩個概念做了區分,企業社會契約主要是指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契約,是社會約束企業和企業利益相關者行為模式的一種假設和規則,企業必須要在其與社會的契約中,通過遵守一定的規則才能來進行社會實踐。而社會契約則要求企業要努力去改善經濟和社會,并且要求這種行為要符合社會公眾的期望值。

(三)企業公民

企業公民的概念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被提出,到20世紀90年代得到廣泛的傳播,而企業公民理論是由米爾維斯等人于2006年正式提出的。該理論從人性假設出發,把企業看成是社會的一部分,認為企業同個體公民一樣,是“經濟人”、“社會人”、“道德人”,在擁有社會公民權益的同時,必須承擔對社會的責任,符合了“責任鐵律”。并且企業公民理論本身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社會契約理論等理論之上的,能夠很好地解釋和說明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對象,因此現階段受到許多國內外學者的推崇。

范?盧杰克(2001)認為,之所以產生企業公民的概念,是企業重新認識了其在社會中的準確位置,那就是基本等同于社會中的公民,并與公民共同構成了整個社會。韋多克(2000)指出企業公民是企業社會責任和相關利益者理論的結合。羅格斯登和伍德(2002)從企業戰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個“企業公民混合經營模式”。阿黛爾(2004)基于經濟全球化的角度,認為全球企業公民是看待跨越國家和文化界限的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企業公民理論一經產生,很快便傳入我國,吳伯凡等(2010)認為企業公民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企業作為營利性經濟組織也是社會的成員,因此,企業應當樹立公民意識,在享有各種權利的同時主動承擔對應的社會責任。李彥龍(2011)認為利益相關者理論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而企業公民理論是基于企業的人性假設,不僅具有穩定性,而且體現了“經濟人”、“道德人”、“社會人”的層次特性,更加適合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基礎。

(四)戰略性社會責任

企業戰略性社會責任概念最早由伯克和洛格斯登(1996)提出,隨后波特等學者(2006)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更為廣闊的企業戰略與社會關系的視角出發,提出企業和社會必須從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考慮對方。企業不應將經營活動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對立起來,而必須尋找到經營決策與社會政策的交融點,并以此來選擇與其特定業務相關的社會責任,最終將社會責任整合到自身的核心戰略框架中。國內學者眭文娟、譚勁松等(2012)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在本質上是企業的一種戰略決策,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并與之協同演進,并首次將戰略管理中的協同演進觀引入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戰略與組織績效相互作用的協同演進模型。

戰略性社會責任理論從戰略管理的角度,將社會責任提升至企業戰略層面研究,認為企業和社會相互依存,但沒有一個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因此,只有通過戰略性地承擔社會責任,創造共享價值,企業才能在對社會施以最大的積極影響的同時,收獲豐厚的商業利潤。

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實證研究

國內外學者除了進行規范性研究外,也從實證研究領域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聯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麥克奎爾等人(1988)概括了已有社會責任和企業財務績效之間關系的種種觀點,提出兩者之間相關性研究的方法,并通過相關性和回歸分析說明了企業歷史績效、企業風險程度和企業社會責任高度相關。奧佩勒、卡羅爾和哈特菲爾德(1985)通過構建新模型,進行因子分析、陡坡檢驗的方法得出結論:企業社會責任傾向和財務績效間沒有統計上的顯著相關性;具有前瞻性的、對社會議題關注和董事會中設有社會責任委員會的公司,與其他公司相比盈利性沒有統計上的差異。邁克爾?霍姆維斯特(2009)提出企業通過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此項社會責任活動,不僅可以減輕員工的發病率,促進員工的身心健康,還可以通過與員工關系的改善達到控制員工團體的目的,進而促進企業生產率的提高。

國內學者近年來也日趨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財務績效的關聯性問題,周焯華、江卉(2009)從企業社會責任給公司帶來的商業收益這一視角來測量企業社會責任,采用了一個多步驟循環分析方法來評估企業的CSR 活動產生的效果。李新娥等(2010)引入時間因素作為解釋變量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長期績效的關系,并借鑒國內外分析方法,設計了一套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指標,以美國企業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長期績效之間正相關。魏想明等(2011)選取國內電器行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以企業績效為因變量,社會責任為自變量,建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企業績效的變動方向與企業社會責任的變動方向一致,公司績效與企業社會責任呈正相關關系。

結論與展望

從對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梳理中可以發現,不同理論之間也存在著內在邏輯聯系,企業實施社會責任戰略,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一,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要有責任心,要將履行社會責任看作是一種“信仰”,不能將之“功利化”。第二,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要特別注意社會輿論,但又不能太在意社會輿論。第三,企業要學會與黨和政府“分享”社會責任、利益,實現和諧共處。企業還應認識到權益的主體是政府,企業只是在輔助政府做這方面的工作。

國外理論研究已經進入了成熟期階段,學者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學科領域,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內涵、基本內容、基本理論進行研究,一方面較大程度上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但另一方面造成了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內涵的不統一和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范式的割裂和混亂,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理論的發展。因此,學術界需要整合多學科視角和方法,構建一個系統的、一體化的核心范式或理論框架。國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還落后于國外,現有的研究成果還比較薄弱,除了和國外的研究一樣缺乏系統性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國內的研究很多都是借鑒或直接引用國外專家、學者的觀點和研究成果,缺乏對理論的更深層次理解和創新。而實際上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市場經濟、社會經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別于西方發達國家,并且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規范性的概念,西方的企業社會責任概念、內涵及理論研究都是基于西方的哲學和倫理觀,存在價值判斷,而我國的哲學、民族文化自古有別于西方。因此,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必須在自己的哲學基礎、經濟基礎和制度上,應該在本土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E.Merrick Dodd,Jr.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 Harvard Law review,1932 45(7)

2.Henry G.Manne,The "Higher Criticism" of the Modern Corporation,Columbia Law Review,1962,62(3)

3.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The New York Time Magazine,September 13,1970

4.Peter F.Drucker Converting Social Problems into Business Opportunities:The New Meaning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Winter 1984,26(2)

5.William C.Frederick, CSR1 to CSR2:The Maturing of Business-and-Society Thought,Business and society,1994,33(2)

6.Diane L. Swanson, Addressing a theoretical problem by reorienting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1)

7.Thomas Donaldson, Thomas W. Dunfee, Toward a unified conception of business ethics: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4.19(2)

8.Kenneth E. Aupperle,Archie B Carroll,John D.Hatfiel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5,28,No.2

9.Jean B. McGuire, Alison Sundgren, Thomas Schneewei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8.Vol.31, No.4

10.Mikael Holmqvis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corporate social control: The case of work-site health promotio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25(1)

11.Elisabet Garriga and Domenec Mel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ies:Mapping the Territor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53,2004

12.Jamali D. The case for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07,112 (1)

13.張潔梅.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現狀評述[J].道德和文明,2013(1)

14.盧代富.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

15.張應杭.企業倫理學導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16.陳炳富,周祖城.企業倫理學概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17.周祖城.走出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的叢林 [J].倫理學研究,2011(3)

18.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 [M].法律出版社,1999

19.陳志昂,陸偉.企業社會責任三角模型[J].經濟管理,2003(11)

20.辛杰.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指標與表現評價[J].山東社會科學,2008(11)

第3篇:商業道德的基本內容范文

1.下列不屬于民法調整對象的是()

A.婚姻關系

B.土地征收

C.委托合同

D.借貸關系

2.下列關于民法淵源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民法的淵源就是民法的表現形式

B.民法的淵源具有規范性的效力

C.民法的淵源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

D.國際條約雖然不是國內法,但仍然是民法的淵源

3.甲欲對樓層市自己的新房進行裝修,需要在房屋所在的承重墻上打洞,甲認為在自己的地上打洞,別人無權干涉。甲的行為違反了民法中的()

A.平等原則

B.自愿原則

C.公平原則

D.權利不得濫用原則

4.甲知道自己的樓房旁邊將建設一幢高樓,為了能有一個開闊的視野,遂決定將現有的樓房出賣給乙;但是,甲并沒有告訴乙該樓房旁邊即將蓋高樓的信息,甲的行為違反了民法中()

A.公平原則

B.權利不得濫用原則

C.平等原則

D.誠實信用原則

5.一住店客人未付房錢即離開旅館去車站,旅店服務員見狀揪住他不讓走,并打報警電話。客人說:“你不讓我走還限制我自由,我要告你們旅館,耽誤了乘火車要你們賠償。”旅館

這樣做的性質應如何認定()

A.屬于侵權,系侵害人身自由權

B.屬于侵權,系積極侵害債權

C.不屬于侵權,是行使抗辯權之行為

D.不屬于侵權,是自助行為

6.下列選項中哪個屬于民法上的主物與從物()

A.鞋子與襪子

B.輪胎與汽車

C.汽車與備用胎

D.房屋與窗戶

7.甲與妻乙攜5歲的女兒丙和70歲的老父丁一起去春游,不幸4人在乘坐纜車時墜人山谷無一生還。又無法確定他們死亡的先后順序,如果他們都有繼承人,推定誰先死亡()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1年后乙確知甲仍然在世,遂向法院申請撤銷對甲的死亡宣告。依我國法律,該死亡宣告撤銷后,甲與乙原有的婚姻關系如何()

A.自行恢復

B.不得自行恢復

C.經乙同意后恢復

D.經甲同意后恢復

9.2007年6月17日眾某所乘的客輪觸礁沉沒,生死不明。余某的利害關系人若申請宣告余某死亡,最早應是哪一天才能向法院提出申請()

A.2009年6月17日

B.2009年6月18日

C.2009年6月17日

D.2009年6月18日

10.精神病患者甲在要陪伴下外出散步,頑童乙前來,甲受刺激追趕,甲妻見狀竭力阻攔無效,甲將乙頭打破。乙的醫藥費如何承擔()

A.完全由甲妻承擔

B.主要由甲妻承擔,但乙的監護人也應適當承擔

C.完全由乙的監護人承擔

D.主要由乙的監護人承擔,甲妻也應適當承擔

11.關于民事法律關系,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民事法律關系只能由當事人自主設立

B.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不作為

D.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均由法律規定

12.德勝公司注冊地在薩摩國并在該國設有總部和分支機構,但主要營業機構位于中國深圳,是一家由臺灣地區凱旋集團公司全資設立的法人企業。由于決策失誤,德勝公司在中國欠下700萬元債務。對此,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該債務應以深圳主營機構的全部財產清償

B.該債務應以深圳主營機構和薩摩國總部及分支機構的全部財產清償

C.無論德勝公司的全部財產能否清償,凱旋公司都應承擔連帶責任

D.當德勝公司的全部財產不足清償時,曲凱旋公司承擔補充責任及解析

13.甲委托乙購買一套機械設備,但要求以乙的名義簽訂合同,乙同意,遂與丙簽訂了設備購買合同。后由于甲的原因,乙不能按時向丙支付設備款。在乙向丙說明了自己是受甲委托向丙購買機械設備后,關于丙的權利,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只能要求甲支付

B.只能要求乙支付

C.可選擇要求甲或乙支付

D.可要求甲和乙承擔連帶責任

14.甲、乙因合伙經商向丙借款3萬元,甲于約定時間攜帶3萬元現金前往丙家還款,丙因忘卻此事而外出,甲還款未果。甲返回途中,將裝有現金的布袋夾放在自行車后座,路經鬧市時被人搶奪,不知所蹤。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丙仍有權請求甲、乙償還3萬元借款

B.丙喪失請求甲、乙償還3萬元借款的權利

C.丙無權請求乙償還3萬元借款

D.甲、乙有權要求丙承擔此款被搶奪的損失

15.神牛公司在H省電視臺主辦的賑災義演募捐現場舉牌表示向S省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并指明此款專用于S省B中學的校舍重建。事后,神牛公司僅支付50萬元。對此,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H省電視臺、S省紅十字會、B中學均無權請求神牛公司支付其余50萬元

B.S省紅十字會、B中學均有權請求神牛公司支付其余50萬元

C.S省紅十字會有權請求神牛公司支付其余50萬元

D.B中學有權請求神牛公司支付其余50萬元

16.甲手機專賣店門口立有一塊木板,上書“假一罰十”四個醒目大字。乙從該店購買了一部手機,后經有關部門鑒定,該手機屬于假冒產品,乙遂要求甲履行其“假一罰十”的承諾。關于本案,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假一罰十”過分加重了甲的負擔,屬于無效的格式條款

B.“假一罰十”沒有被訂人到合同之中,故對甲沒有約束力

C.“假一罰十”顯失公平,甲有權請求法院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D.“假一罰十”是甲自愿作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當認定為有效

17.中州公司依法取得某塊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并辦理報建審批手續后,開始了房屋建設并已經完成了外裝修。對此,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中州公司因為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權

B.中州公司因為事實行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權

C.中州公司因為法律行為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權

D.中州公司尚未進行房屋登記,因此未取得房屋所有權

18.甲將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畫賣給乙,乙當場付款,約定5天后取畫。丙聽說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價格購買此匭,甲當即決定賣給丙,約定第二天交貨。乙得知此事,誘使甲8歲的兒子從家中取出此畫給自己。該畫在由乙占有期間,被丁盜走。此時該名畫的所有權屬于()

A.甲

B.乙

C.丙

D.丁

19.下列屬于所有權的繼受取得的是()

A.甲通過遺囑繼承其兄房屋一間

B.乙的3萬元存款得利息1000元

C.丙購來木材后制成椅子一把

D.丁拾得他人搬家時丟棄的舊電扇一臺

20.黃河公司以其房屋作抵押,先后向甲銀行借款100萬元,乙銀行借款300萬元,丙銀行借款500萬元,并依次辦理了抵押登記。后丙銀行與甲銀行商定交換各自抵押權的順位,并辦理了變更登記,但乙銀行并不知情。因黃河公司無力償還三家銀行的到期債務,銀行拍賣其房屋,僅得價款600萬元。關于三家銀行對該價款的分配,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銀行100萬元、乙銀行300萬元、丙銀行200萬元

B.甲銀行得不到清償、乙銀行100萬元、丙銀行500萬元

C.甲銀行得不到清償、乙銀行300萬元、丙銀行300萬元

D.甲銀行100萬元、乙銀行200萬元、丙銀行300萬元

21.下列關于民法的性質說法錯誤的是()

A.民法是私法

B.民法是權利法

C.民法信仰以權利為核心的社會本位原則

D.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2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民法淵源的是()

A.憲法中的所有規范

B.合同法

C.習慣

D.法院判例

23.在行為人進行的下列行為中,不屬于行使形成權行為的是()

A.被人對越權進行追認

B.監護人對限制民事行為能為人純獲利益的合同進行追認

C.受遺贈人于知道受贈的期限內未作受贈的意思表示

D.承租人擅自轉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

24.15周歲的甲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稿酬頗豐。一日騎自行車撞傷了乙,從自己的稿酬中支付了200元的治療費。下列關于甲的行為能力的認定,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甲已經具備意思表示能力,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B.甲已經具備了責任能力,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C.甲已經能夠嫌取稿酬,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人

D.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25.甲向乙借款5萬元,乙要求甲提供擔保,甲分別找到友人丙、丁、戊、己,他們各自作出以下表示,其中哪一項不構成保證()

A.丙在甲向乙出具的借據上簽署“保證人丙”

B.丁向乙出具字據稱“如甲到期不向乙還款,本人愿代還3萬元”

C.戊向乙出具字據稱“如甲到期不向乙還款,由本人負責”

D.已向乙出具字據稱“如甲到期不向乙還款,由本人以某處私房抵債”

26.喜好網球和游泳的趙某從宏大公司購買某小區商品房一套,交房時發現購房時宏大公司售樓部所展示的該小區模型中的網球場和游泳池并不存在。經查,該小區設計中并無網球場和游泳池。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趙某有權要求退房

B.趙某如要求退房,有權請求宏大公司承擔締約過錯責任

C.趙某如要求退房,有權請求宏大公司雙倍返還購房款

D.趙某如不要求退房,有權請求宏大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27.下列行為中,不構成無因管理的是()

A.甲錯把他人的牛當成自家的而飼養

B.乙見鄰居家中失火恐殃及自己家,遂用自備的滅火器救火

C.丙(15歲)租車將在體育課上昏倒的同學送往醫院救治

D.丁見門前馬路下水道井蓋被盜致路人跌傷,遂自購一井蓋鋪上

28.婷婷滿一周歲,其父母將某影樓攝影師請到家中為其拍攝紀念照,并要求影樓不得保留底片用作他途。相片洗出后,影樓違反約定將婷婷相片制成掛歷出售,獲利頗豐。本案中不存在的債的關系是()

A.承攬合同之債

B.委托合同之債

C.侵權行為之債

D.不當得利之債

29.某熱電廠從某煤礦購煤200噸,約定交貨期限為2009年9月30日,付款期限為2009年10月31日。9月底,煤礦交付200噸煤,熱電廠經檢驗發現煤的含硫量遠遠超過約定標準,根據政府規定不能在該廠區燃燒。基于上述情況,熱電廠的哪一主張缺乏法律依據()

A.行使順序履行抗辯權

B.要求煤礦承擔違約責任

C.行使不安抗辯權

D.解除合同

30.甲為乙的債權人,乙將其電動車出質于甲。現甲為了向丙借款,未經乙同意將電動車出質于丙,丙不知此車為乙所有。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丙因善意取得而享有質權

B.因未經乙的同意丙不能取得質權

C.甲對電動車的毀損、滅失應向乙承擔賠償責任

D.對電動車毀損、滅失,乙可向丙索賠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把答案填表在題后的括號中,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31.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

32.入伙的后果是入伙人取得合伙人的資格,但是新合伙人對入伙前合伙企業的債務不承擔責任。()

33.自然人失蹤,下落不明的時間從公民音訊消失之日起算。()

34.物權法是調整物的歸屬關系和利用關系的法律規范。()

35.農村村民使用宅基地應當先向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后,報人民政府批準。()

36.企業合并后,原企業債權債務的移轉,必須征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

37.對于因重大誤解訂立的或者在訂立時顯失公平的以及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當事人只能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變更。()

38.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務的,委托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務不能完成的,委托人應當向受托人支付相應的報酬。()

39.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40.夫妻可以用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此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41.在我國,法人成立有哪幾種方式,并簡要說明。

42.簡述相鄰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43.簡述身份權的特征和具體內容。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6分。

44.論述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五、案例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45.A房地產公司(下稱A公司)與B建筑公司(下稱8公司)達成一項協議,由B公司為A公司承建一棟商品房。合同約定,標的總額6000萬元,8個月交工,任何一方違約,按合同總標的額20%支付違約金。合同簽訂后,為籌集工程建設資金,A公司用其建設用地使用權作抵押向甲銀行貸款3000萬元,乙公司為此筆貸款承擔保證責任,但對保證方式未作約定。B公司未經A公司同意,將部分施工任務交給丙建筑公司施工,該公司由張、李、王三人合伙出資組成。施工中,工人劉某不慎掉落手中的磚頭,將路過工地的行人陳某砸成重傷,花去醫藥費5000元。

A公司在施工開始后即進行商品房預售。丁某購買了1號樓101號房屋,預交了5萬元房款,約定該筆款項作為定金。但不久,A公司又與汪某簽訂了一份合同,將上述房屋賣給了汪某,并在房屋竣工后將該房的產權證辦理給了汪某。汪某不知該房已經賣給丁某的事實。

汪某入住后,全家人出現皮膚瘙癢、流淚、頭暈目眩等不適。經檢測,發現室內甲醛等化學指標嚴重超標。但購房合同中未對化學指標作明確約定。

因A公司不能償還甲銀行貸款,甲銀行欲對A公司開發的商品房行使抵押權。

問:

(1)對于陳某的損失,應由誰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為什么?

(2)若甲銀行行使抵押權,其權利標的是什么?甲銀行如何實現自己的抵押權?

46.2007年2月10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購買1000臺A型微波爐的合同,約定由乙公司3月10日前辦理托運手續,貨到付款。

甲公司于3月13日與丙公司簽訂合同,將處于運輸途中的前述合同項下的1000臺A型微波爐轉賣給丙公司,約定貨物質量檢驗期為貨到后10天內。

3月15日,上述貨物在運輸途中突遇山洪暴發,致使100臺A型微波爐受損報廢。

3月20日貨到丙公司。4月15日丙公司以部分貨物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拒付貨款,并要求退貨。

問:

(1)對因山洪暴發報廢的100臺微波爐,應當由誰承擔風險損失?為什么?

(2)丙公司能否拒付貨款和要求退貨?為什么?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B【解析】土地征收是公法上的行政行為,不屬于民法的調整對象,故選B項。

2.C【解析】民法的淵源是現實存在的,例如民事法律。因此,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3.D【解析】甲在承重墻上打洞的行為將危害到整個樓房的安全,雖然是在自己的房屋墻上,但不得濫用自己的權利,所以,D項正確。

4.D【解析】甲的樓房旁邊將蓋高樓,在出賣自己的樓房時,應當本著誠實不欺的原則告知乙,其隱瞞的行為構成了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違背。所以,D項正確。

5.D【解析】自助行為是民事權利的一種自力救濟方式、為保護自己的權利而以自己的力量對加害人的自由或財產加以扣押的行為或對義務人的人身進行拘束的行為。本題中,住房客人拒不付房錢,旅館服務員揪住他不讓走,并打報警電話的行為符合自助行為的構成要件,而不是侵權行為。A、B、C三項錯誤,D項正確。

6.C【解析】主物是指兩種以上的物互相配合、按一定經濟目的組合在一起時,起主要作用的物;從物是指配合主物的使用,起輔助作用的物。汽車和備用胎是兩個獨立的物,相互配合使用,備用胎是汽車的從物,C項正確;輪胎是汽車的一部分,不可分離出來。窗戶也是房子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不是主物和從物的關系。A、B項不正確;鞋子和襪子是兩個獨立的物,一雙襪子完全可以配合其他鞋子穿,所以,D項錯誤。應當選擇C項。

7.D【解析】《繼承法意見》第2條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后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入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丁是長輩,所以推定其先死亡,D項正確。

8.B【解析】《民通意見》第37條規定:“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如果其配偶尚來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離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則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本題中乙改嫁于丙,所以,與甲的婚姻不得自行恢復,B項正確。

9.A【解析】《民法通則》第23條規定,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2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余某是因為意外故而失蹤,所以2年期限從其事故發生之日起算,最早在2009年6月17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A項正確。

10.B【解析】《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第131條規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本題中,甲妻竭力攔阻可以認為已經盡到監護責任,而乙的監護人疏于監護,因此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因此,B項正確。

11.c【解析】大多數情況下,民事法律關系是由當事人根據其意思自主設定的,法律只對意思表示規定嚴格的條件。但是這并不是說,民事法律關系只能由當事人自主設立,所以A是錯誤的,不能選;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國家有的時候也直接參與民事活動,但是基于民事主體的平等性,國家出現在民事活動中時,其身份只是公法人。另外,在一些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其主體可以是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其他社會組織,所以B的說法太絕對,錯誤,不選;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主體之間基于客體所形成的具體聯系,即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其權利義務可以是當事人的自主設定,也可以是法律直接規定的,所以D錯誤,不能選;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其中行為包括作為與不作為,C是正確的,故選C。

12.B【解析】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不僅享有權利,而且還要負擔義務。所謂的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就是法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財產對外清償債務,而不是以設立人或其成員的財產去承擔這份責任。本題中,德勝公司是一家法人企業,雖然其總部、分支機構以及主營業機構所在的地方不同,但是這不影響德勝公司以其全部資產清償債務。因此,只要是德勝公司的財產,都要用來清償公司債務,而德勝公司的財產包括深圳主營機構和薩摩國總部及分支機構的全部財產。本題B選項正確。

13.C【解析】《合同法》第403條第2款規定,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托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由此本題C選項正確。

14.A【解析】根據《合同法》的規定,甲、乙基于借款合同所取得的借款,到期后應承擔返還借款的義務。不能適用《合同法》第143條的規定,因為甲有過失,沒有發生嚴格意義上的風險。因此,A項正確,BD項錯誤;因為甲乙是個人合伙,因此,甲乙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因此C項錯誤。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項。

15.C【解析】《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所以對于神牛公司尚未支付的50萬,受贈人有權利請求其支付。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本題中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是s省紅十字會和神牛公司,所以s省紅十字會有權請求神牛公司支付其余的50萬元,答案C是正確的。

16.D【解析】民事法律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當事人根據其意思自主設定的,法律只是對意思表示規定嚴格的條件而已。本題中,“假一罰十”是甲自愿作出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對方的欺詐、脅迫、乘人之危,也沒有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且沒有違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當認定為有效。故D答案是正確的。

17.B【解析】《物權法》第30條規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本題中,中州公司進行了房屋的建設,其因事實行為取得了房屋所有權,本題正確答案是B項。

18.A【解析】《物權法》第23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題中,因為該名畫尚未交付給乙,也未交付給丙,所以乙和丙不享有所有權。至于該畫最后被甲的兒子取出給了乙,乙也不能因此而取得該畫的所有權,因為乙受讓的時候不是善意的,而且甲的兒子屬于無民事行為人,其行為無效。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項。

19.A【解析】所有權的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所謂原始取得是指基于事實行為而不是民事行為(意思表示)的取得,例如對遺失物、漂流物等的拾得;繼受取得是指由他人的轉移(基于民事行為)而取得,包括繼承和轉讓。本題中,A選項中甲基于遺囑繼承取得房屋,是繼受取得,B、C、D都是原始取得。因此,選擇A項。

20.C【解析】《物權法》第194條規定,抵押權人可以放棄抵押權或者抵押權的順位。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可以協議變更抵押權順位以及被擔保的債權數額等內容,但抵押權的變更,未經其他抵押權人書面同意,不得對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本題中,甲銀行和丙銀行協議變更抵押權的順位,未經抵押權人乙銀行的書面同意,不得對其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雖然排在第一位的抵押權人丙銀行有500萬的債權,但是其中只有100萬可以先于乙銀行受償,否則就對乙銀行造成了不利影響,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至于丙銀行的其余200萬債權,只有乙銀行受償300萬之后,才可以受償,所以最終受償順序如下:丙銀行的100萬債權——乙銀行的300萬債權——丙銀行的200萬債權——甲銀行的100萬債權。因為黃河公司的房產只有600萬,所以最終實際上甲銀行的100萬債權無法得到清償,答案C項是正確的。

21.C【解析】民法信仰權利本位,而不是社會本位,所以,C項不正確;民法是私法和權利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所以A、B、D項正確。因此,選擇C項。

22.A【解析】憲法中的民事規范才是民法的淵源,故A項的不屬于;合同法、習慣和法院判例都可以是民法的淵源、所以,B、C、D項屬于民法淵源。所以,選擇A項。

23.B【解析】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合同不需要監護人的追認,B項不屬于形成權。A、C、D三項分別是追認權、撤銷權和解除權,都屬于形成權。

24.D【解析】《民法通則》第11條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12條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人,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人的同意。”所以,15周歲的甲仍然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A、B、C項表述不正確,D項表述正確。因此,選擇D項。

25.D【解析】《擔保法》第6條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人民法院關于適用&1t;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2條規定,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出具擔保書,債權人接受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主合同中雖然沒有保證條款,但是,保證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證人的身份簽字或者蓋章的,保證合同成立。根據上述規定可知,ABC項中丙、丁、戊的行為都符合法律規定的保證方式,因此,構成保證;D項屬于抵押而非保證,因此本題應當選擇D項。

26.c【解析】《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并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因此,A項、B項、D項的表述均正確,只有C項沒有法律依據,所以選擇C項。

27.A【解析】《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麗支付的必要費用。構成無因管理的要件有如下三個:第一,管理他人事務;第二,為他人利益的意思;第三,無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A項中,因為甲沒有為他人管理或者服務的意思,因此不構成無因管理,B、C、D均符合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所以,選擇A項。

28.B【解析】《合同法》第251條規定,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本題中,婷婷的父母將某影樓攝影師請到家中為其拍攝紀念照,實際上是由攝影師按照婷婷父母的要求完成攝影工作,交付攝影作品,由婷婷父母支付一定報酬的合同,這并非委托關系,而是屬于承攬關系,存在承攬合同之債。婷婷父母要求影樓不得保留底片用作他途,而影樓卻違反約定將婷婷相片制成掛歷出售,獲利頗豐,這實際上已經是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構成了對婷婷的肖像權的侵犯,存在侵權行為之債。所謂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本題中影樓通過侵犯婷婷肖像權而獲得利益,是沒有法律上的依據的,因此構成不當得利之債。只有B項的委托合同之債在本案例中不存在,所以選擇B項。

29.C【解析】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本題中,煤礦是先履行的一方,煤礦履行的債務不符合約質量要求,致使熱電廠被政府責令不能再燃燒,因此,熱電廠可以行使順序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本題中,因為煤礦提供的煤根據政府規定不能在該廠區燃燒,熱電廠訂立購煤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熱電廠有權解除合同。所以,A、B、D三項具有法律依據,C項的主張在本案中是缺乏法律依據的。因此,選擇C項。

30.B【解析】《擔保法解釋》第84條規定,出質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權但合法占有的動產出質的,不知出質人無處分權的質權人行使質權后,因此給動產所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本題中,甲將電動車出質于丙的時候,實際上甲就是出質人,其不具有所有權但是合法占有動產,因此丙基于善意取得享有質權,A的說法正確。《物權法》第217條規定,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轉質,造成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向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C的說法正確。因此,丙是該電動車的實際占有人,在丙的手里電動車毀損、滅失的,丙是實際侵權人,因此,乙可以向丙索賠。D項說法正確。A、C、D三項均正確,根據排除法,本題應當選擇B項。

二、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解析】民法的性質表現在四個方面: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民法是私法;民法是實體法;民法體現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一般條件。

32.×【解析】入伙的后果是入伙人取得合伙人的資格;新合伙人對入伙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除入伙協議另有約定外,新合伙人與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

33.×【解析】根據《民法通則意見》規定,自然人失蹤,下落不明的時間從公民音訊消失之次日起算,而不是當日。

34.√【解析】物權法是調整物的歸屬關系和利用關系的法律規范,與規范財產流轉關系的債權法同為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兩大基干。

35.√【解析】農村村民使用宅基地應當先向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代表會或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后,報人民政府批準。經過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核發證書,登記造冊,確認宅基地使用權。

36.×【解析】企業合并后,原企業債權債務的移轉,無須征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僅依合并后企業的通知或公告,即對債權人發生法律效力。

37.×【解析】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對于因重大誤解訂立的或者在訂立時顯失公平的以及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或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

38.√【解析】《合同法》第405條規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務的,委托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因不可歸責于受托人的事由,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務不能完成的,委托人應當向受托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39.√【解析】《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損害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40.×【解析】《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但是,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41.(1)命令設立。命令設立是指政府以命令設立法人的方式,這種設立方式多適用于公法人的設立,而在我國,私法人也有適用,如國立財團法人與事業單位法人、非公司制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等。但這種設立方式不是民法法人的主要設立方式。

(2)發起設立。發起設立是指由設立人認足法人設立所需要的資本,從而設立法人的方式。從我國《公司法》的規定看,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都可以采取發起設立的方式。

(3)募集設立。募集設立是指公司的發起人不能認足法人設立所需要的資金,而以法定方式向社會公開募集其余部分資金而設立法人的方式。我國《公司法》第85條規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總數的35%,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現定。”由此可見,我國《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來取發起設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募集設立的方式。但采取募集設立時,發起人認購的數額不得少于公司股份總數的35%。

42.相鄰關系,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相鄰關系由其性質決定,具有以下特征:

(1)相鄰關系是一種法定的權利義務關系。

(2)相鄰關系的主體必須是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①不動產具有不可移動性,不能通過調整地理位置來克服權利行使上的局限;②這些不動產必須相互毗鄰;③相鄰關系的主體既可以是不動產的所有人,也可以是不動產的使用人。

(3)相鄰關系的客體不是相鄰的不動產本身,而是相鄰關系各方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互相給予方便或接受限制所追求的利益。

(4)相鄰關系的基本內容是,相鄰不動產的一方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的要求對方為其行使權利給予必要方便的權利和對方接受此種必要限制的義務。

43.身份權的特征:

(1)身份權是基于特殊身份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身份權不是民事主體固有的,而是通過_二定的行為和事實取得和消滅的。

(3)身份權不是民事主體的必備權利。

(4)身份權的容體是身份利益。

具體身份權包括親權、親屬權、榮譽權、配偶權。

四、論述題:16分。

44.我國民法基本原則包括:

(1)權利神圣原則。《民法通則》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此條文確立了我國民法的權利神圣原則。權利神圣原則有如民法的私權神圣理念,包含了權利本位、權利不受侵犯等價值,并表現在人格權神圣和所有權神圣兩項基本內容上。權利神圣集中表現在民事權利不受侵犯,即民事權利應受法律之特別尊重和充分保護,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民事主體的權利,民事主體的權利非依法律程序不受限制或剝奪。

(2)身份平等原則。《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此條文確立了我國民法身份平等的原則。身份平等包含以下三層意義:①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一律平等;②民事主體平等地受法律保護;③當事人權利義務對等。

(3)意思自治原則。《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此條文確立了我國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意思自治原則是私法自治理念的核心體現。它是指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愿,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斷,自主自愿地參與民事活動,處理自己在市民社會中的事務,不受國家權力或任何第三者的非法干預。

意思自治包含以下三層含義:①自我決定。即民事主體完全依照自己的意志,自我決定參與民事活動的內容、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等,自由處置自己的事務。任意處分自己的權利,不受任何外來意志的干預;②約定優先。約定優先是指民法規范對民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沒有規定而當事人有約定,或民法規范有規定但當事人另有不同或相反約定時,約定的條款優先于法定的條款而適用;③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對自己行為所產生的權利義務以及責任的后果:自動承擔,自負其責。

(4)誠實信用原則《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此條文確立了我國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已經超出作為一般為人處世準則與商業道德的范疇,成為民法中的“帝王條款”,它至少包含以下四層含義:①民事主體應以忠實、寬宏、體諒之心態,進行民事活動,務求權利義務之對等與平衡,切忌損人利己、謀求不當利益之心理;②應遵循市場經濟與商品交易之一般規律,進行民事活動和處分權利時務求各方利益之化,并充分尊重他人權利和利益,善意對待與之進行民事活動的其他民事主體,及時、完整地履行自己的義務;③禁止民事主體濫用自己的權利,以個人利益損害社會利益,換言之,民事主體處分自己權利的行為受到誠實信用原則的約束與限制,當處分自己權利而危及第三人或社會利益時,即構成權利的濫用,該行為不受法律保護;④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應以誠實信用解釋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探求當事人進行民事行為時的真意,在立法有遺漏或矛盾時填補法律之漏洞。

(5)公序良俗原則。《民法通則》第7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此條文規定實為公序良俗原則之依據,其中的“社會公德,,即善良風俗,“社會公共利益”則大體相當于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存在和發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生活秩序等;善良風俗是指社會國家存在和發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其中主要表現為生活倫理、商業交往等分面的公認道德規范。公序良俗如同誠實信用原則一樣,是內涵極為豐富的開放性的一般條款,既得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所遵守之規則,也得為司法機關審理民事糾紛時解釋法律和裁判案件之依據。

五、案例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45·(1)應當由丙建筑公司承擔責任。因劉某系丙公司的雇員,其在執行雇主指令(或執行工作任務)中致人損害由雇主承擔責任。由于丙公司系合伙企業,故由張、李、王實際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甲銀行的抵押權標的為土地使用權,不包括商品房。物權法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后,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屬于抵押財產。甲銀行實現抵押權時可以將商品房一并處分,但不能就商品房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熟妇人妻系列aⅴ无码专区友真希|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的女| 久久网站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网站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а√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91高潮视频|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 国产又粗又猛又大爽又黄| 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av一区无码不卡毛片| 亚洲精品第1页| 天躁夜夜躁狼狠躁| 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在线va无卡无码高清| 国产剧情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免费国偷自产拍精品视频|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官网第三页|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毛片| 日韩av高清无码| 久久免费成人|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软件| 性色a∨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