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標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深刻領會《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充分認識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發展對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意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提出了在畜禽養殖生產、穩定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防疫體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因此,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刻認識促進畜禽規模化養殖業發展和依法用地管地的關系,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結合實際,采取切實措施,依法加強土地管理,切實把《意見》精神落實到實處。
二、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畜禽養殖用地
(一)依據上級畜牧業發展規劃和我區畜牧業生產基礎、農業資源條件等,本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區畜牧局負責編制好全區畜牧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提出規模化畜禽養殖及其用地的數量、布局和規模要求。
(二)在當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尚未審批的情況下,區國土資源分局對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實行一事一議,依照現行土地利用規劃,做好用地論證等工作,提供用地保障。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時,統籌安排,將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納入規劃,保障養殖用地。
(三)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的規劃布局和選址,應堅持鼓勵利用廢棄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盡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則,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積極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節約集約用地。
(四)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確定后,不得擅自將用地改變為非農業建設用途,防止借規模化養殖之機圈占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
三、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備案管理程序、權限及要求
規模化畜禽養殖要具有一定數量和規模,建設標準化的畜禽養殖場所。
(一)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實施備案管理,由區畜牧局和區國土資源分局聯合會審,實行一票否決制。
(二)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提出項目建設書面申請,經鎮政府同意后,區畜牧局、區國土資源分局聯合對項目用地的選址、位置、范圍、面積、地類等進行審查,按照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等原則,由區畜牧局辦理項目備案手續,經審核同意的予以項目備案。
(三)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持區畜牧局出具的項目備案證明、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或被用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的土地租賃或轉包合同、標有尺寸的平面布置圖、位置圖(涉及占用耕地的還應出具復耕保證書)、影像等文件資料,到區國土資源分局提出用地申請,辦理用地備案手續,經審核同意的予以用地備案。
(四)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所需用地,實行分類管理,除畜禽舍等生產設施及綠地隔離帶等用地,按照農用地進行管理,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外,其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設施、飼料儲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屬設施,屬于永久性建(構)筑物涉及占用農用地的,比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按照審批權限需依法辦理農用轉用審批手續;涉及占用林地的須征求區林業部門意見。
(五)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所需的用地計劃指標,從已下達的計劃指標中調劑解決,今后在年度計劃中予以安排;占用耕地的,原則上由養殖企業或個人負責補充,有條件的,也可以由鎮政府實施的投資項目予以扶持。
(六)在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有關手續完備后,及時做好土地變更調查和登記工作。因確需建設占用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的,應根據規劃布局和養殖企業或個人要求,重新相應落實新的養殖用地,依法保護養殖企業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七)畜禽養殖項目和用地備案有效期為兩年。確需繼續使用土地進行規模化畜禽養殖的,應當在用地備案期滿前一個月之內向區畜牧局、國土資源分局提出申請。
四、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場所的位置與居民生活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距離符合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
(二)有與其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和配套的生產設施;
(三)有為其服務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
(四)具備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防疫條件;
(五)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
五、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的監督管理
(一)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確定后,不得擅自改變用途進行非農業建設。未經批準擅自改變畜禽養殖用地為非農業建設用地,嚴格依法進行查處。
(二)養殖單位和個人要認真履行耕地復墾義務。養殖用地停止使用后,要及時恢復原有土地等級標準和耕作條件,用于農業生產,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區國土資源分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于土地復墾,并處以罰款。
[關鍵詞] 規模化 養殖業 模式 發展
[中圖分類號] S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3)03-0200-01
縱觀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養殖產業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從分散型向規模化,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農戶經營為主題,龍頭企業為主導,把分散的農戶養殖逐漸集中起來,形成養殖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和社會化,逐漸形成規模化養殖、加工運輸、市場營業的產業鏈,從而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規模化養殖模式概述
規模化養殖業就是從欄舍建設、生產設施配備、良種選擇、投入品使用、衛生防疫、糞污處理等方面滿足科學合理以實現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規利用現代化的建筑設施和設備及環境調控技術為畜禽養殖創造比較適宜的生活環境,及為畜禽的規模化、工廠化、集約化生產創造適宜的工藝模式和工程配套技術。參與創建的規模養殖場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遵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養殖場備案登記手續。參與創建的規模養殖場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遵守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養殖場備案登記手續和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養殖檔案完整,兩年內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且無非法添加物使用記錄;種畜禽場須具備《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二、規模化養殖業在我國發展的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殖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其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為以引進消化吸收發展方式為主的快速發展年代,我國先后引進并研制改良了國外現代化養雞、養豬等養殖模式與裝備,快速推動了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發展,是我國成為世界生產大國,并基本解決了我國人民的吃肉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畜禽舍縱向通風和濕簾降溫技術改造及新型畜舍為代表的第二個發展階段,解決了畜禽舍原先橫向通風的死角和夏季高溫問題。21世紀為我國養殖業尋求自主創新發展的清潔生產健康養殖工藝模式的設施養殖工程新技術階段。為我國的規模化養殖產業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國畜牧養殖事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從過去的以引進消化吸收為主,轉變為現在的開發我國特色的設施畜牧工程技術模式、提升我國畜禽健康養殖產業自主支撐技術為主的發展方向。
在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里,只有進一步做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與產業化經營相結合,才能實現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建設標準化產業基地,采取“公司+規模養殖場戶”等形式發展標準化生產。主管單位加強信息引導和服務,建立穩定的產銷合作機制,推動標準化養殖產品品牌建立,努力實現努力實現生產上水平、產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三、我國規模化養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規模化養殖在我國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和國外比起來,依舊比較落后,受地域影響比較大,下面就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發展出路做一簡單論述:
1.養殖規模化程度偏低,從業人員的投資能力薄弱。在我國,仍然以農戶小規模養殖為主,農民的投資能力低是影響養殖規模的主要因素。一般農戶因為收資金限制,無法擴大經營規模,購買不起正規的養殖產品設備,以至于無法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品質,所以,制定專門的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優惠政策,通過項目傾斜、以獎代補等手段引導生產經營活動,對規模化養殖場戶給予更多的扶持措施,支持、保障產品安全,是我國養殖產業升級的關鍵。
2.養殖工程技術的標準化、成套化程度低。我國至今未能從養殖模式定型研究入手,形成成套化、標準化、系列化的養殖裝備產業。更沒有實力研究適合于我國不同畜種和不同規模要求的不同生產工藝模式的養殖裝備技術,也談不上對養殖戶使用的簡單經濟型設備的研制開發等。由此嚴重影響養殖業的成本和相對競爭力。只有重點做好符合我國國情和地域特色的養殖工程的研究開發,集中地域優勢進行適宜的規模化生產,逐步實現農村養殖戶專業化,養殖小區標準化,規模化,才能為我國有集散型養殖向規模化養殖升級提供基礎,保證我國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
省環境監察局: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工作開展以來,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按照省環察函()724號文要求精心組織,迅速開展畜禽養殖專項執法行動,取得了階段性工作成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經查,我市共有139位畜禽養殖戶,16戶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總計豬的存欄量約2.75萬頭,蛋雞存欄量約38.81萬羽,肉雞存欄量約69.23萬羽。其中規模化養殖場有8家,2家辦理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由于我局關于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環境管理較為薄弱,所以造成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存在一些問題。其一:業主環保意識較差;其二:環評執行率偏低,僅為25%;其三:環保設施不健全不規范;其四:污染物排放底數不清;其五:排污費繳納數額為零;其六:排污申辦登記執行率為零。
二、主要做法
1、全面排查,摸清底數
為了查清底數,(來源:文秘站)我局采取查閱污染源普查資料,聯系市農委畜牧局現場核實的方式開展工作,隨機核查了21位畜禽養殖戶,對照這次專項行動檢查對象,即豬為500頭以上、雞3萬羽以上和牛100頭以上的標準,確定我市8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名單。然后會同縣區環保局、自然科、環科所人員共同通過深入現場調查核實,基本摸清了各養殖場的環評執行情況和污染防治實際狀況。
2、召開會議,加大宣傳
10月10日,我局召集8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在縣環保局主持召開了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保工作布置會,會上傳達學習了國家環保部辦公廳、省、市環保局關于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檢查的通知精神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告知了環評手續辦理的程序;通報了各養殖場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并明確提出整改期限為三個月。
業主充分理解了會議精神,紛紛表示將在規定的整改期限內完成整改任務。
3、分類整治,逐步提高
對底以后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未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手續的規模化養殖場即__縣__五松五豐種豬場、聯發禽牧有限公司、__天寶禽業有限公司、__三佳養殖場、__縣恒大養殖專業合作社、__曹源禽業專業合作社,依法責令其三個月內補辦環保審批手續,對手續齊全的正強禽業要求其進一步落實環保設施,及時申請三同時驗收。對在建的華寶禽業要求其嚴格落實三同時制度,經我局同意后方可試生產。
4、建立檔案,規范監察
通過實地調查,認真填寫排查情況明細表,我局基本查清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情況及污染物排放情況,至此,我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管理專項檔案已初步建立。為了跟蹤、督促整改,我局將各養殖場列入日常監察名單,明確監察責任人、監察職責和監察頻次,確保各養殖場環境違法行為整改到位。
三、下步做法
1、進一步摸清底數,關注規模化以外的養殖場,促使我市畜禽養殖行業的環保管理日益全面和規范。
2、按照省局環察函()724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局專項行動工作的部署,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我市畜禽養殖場專項檢查工作落到實處,各項整改任務如期完成,逾期將予以處罰。
近些年來,國內畜牧業規模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產業化趨向明顯,在地方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畜牧養殖而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比如對水環境的影響,對空氣環境的影響,對土壤環境的影響,同樣備受世人所關注。現階段,如果對這個問題不加以重視的話,勢必會對社會、經濟、生態等和諧發展,產生更加惡劣的影響。為此,以我國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展開深入、細致的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夠在分析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產生各種不良影響的基礎上,找出原因,并最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與對策,以供大家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
畜牧養殖;生態環境;影響
1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基層經濟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農戶生活水平在此基礎上,同樣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與提升。而受此影響,農村畜牧養殖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散戶養殖,并逐步朝向集約化、規模化的趨勢發展。然而,由于受到諸多傳統養殖觀念的影響,養殖戶們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將精力完全放在了如何擴大養殖規模,加快養殖場發展速度上了,很少甚至根本沒有考慮到畜牧的養殖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更不會去考慮如何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去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
2我國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探討和分析
2.1我國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畜牧養殖對水環境的影響.畜牧養殖之所以就對水質等水環境產生某種程度的不良影響,其主要原因在于畜禽的糞便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規范的處理,一旦經過了人為的沖洗或者是雨水的沖刷,就會流入到池塘和江河湖泊中,慢慢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水質逐步惡化,甚至水體發黑,伴有惡臭,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影響著人畜的飲水,并同時成為了疾病傳播的根源。
2.1.2畜牧養殖對空氣環境的影響。空氣對人們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規模日益擴大的畜牧養殖正在嚴重影響了周圍的空氣環境,導致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畜禽無法完全消化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從而導致未完全消化的飼料養分隨著畜禽的糞便排出,在經過厭氧發酵之后就產生了大量的有害氣體,嚴重影響了空氣的質量和農民的生活質量。
2.1.3畜牧養殖對土壤環境的影響。由于目前相關的配套設備相對滯后,無法很好地實現的糞便等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大量的有機物質滲入地下,從而被微生物分解,通常情況下,這些有機物質是可以被植物所吸收的,但是一旦超過其自身的凈化能力,就會對土壤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
2.2畜牧業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原因分析畜牧業之所以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諸多的不良影響,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2.2.1畜牧養殖場的選址不合理。事實上,選址的恰當與否,至關重要。當時,從當前了解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養殖戶們在選址的時候,并沒有真正將這些相關因素考慮進去。最為常見的問題主要有,養殖場離溪流河溝太近,缺乏必要的污染處理設備,從而導致飼養過程中的污水等流入河道,這樣不僅僅會對居民的生活等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非常不利于畜禽自身的生長發育。
2.2.2缺乏必要的污染處理設備。雖然近幾年以來,養殖技術在不斷進步與發展,規模化與集約化養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但是,依然有許多散戶存在,這些分散的養殖戶尚且沒有注意到處理因養殖而產生的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與此同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那些已經形成規模的養殖戶,往往也因為資金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缺乏必要的污染處理設備,從而導致廢水、排放物等無法及時處理,不僅僅影響到周圍的生態環境,同時也會影響到畜禽的正常生長發育,大大增加畜禽的患病幾率。
2.2.3農牧脫節,糞便綜合利用率低。事實上,在畜禽養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糞便是大有用處的,然而從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土地資源有限,覺得多數的養殖戶并沒有相應的配套耕地,即便有些有,面積也是相當有限的,根本無法保證糞便利用率。這樣不僅僅是資源上的浪費,同時也會導致糞便等處理不夠妥當,導致環境污染,致使畜禽患病。
2.3減少畜禽影響對生態環境污染的對策分析畜禽養殖固然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但是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對養殖環境的管理,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為此,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
2.3.1畜禽養殖場選址要科學、合理。這里所說的養殖場選址主要是針對標準化養殖戶而言的,這不僅僅是養殖規模的擴大,而是指在地址的選擇上,設備的配備上,基礎設施的完善上、管理的提升上都要有很大的變化,不能再停留在過去那種低水平發展的傳統路子上。為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嚴格把關,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從場址的選擇、建設的規模、建筑的布局、生產設施、飼養管理、衛生防疫、排泄物處理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加以規范,盡快實現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的規范化。通常情況下,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的地址應該位于法律法規等明確規定的禁養區以外,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排水條件和供電條件;與此同時,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距離距主要交通干線和居民區的距離一定要滿足防疫對此的相關;而在總體的布局上,要將生產區和生活區加以嚴格的區分,凈道和污道分開。總之,在選址方面,務必要做到選址恰當、布局合理。這樣就可以從根源上減少畜禽養殖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2.3.2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配套設施要盡快完善。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所一旦建成,就要為其配備相關的設施與設備。為此,我們應該特別注意:首先,規模化養殖場的建設必須要符合標準,飼養的密度要合理、科學,與此同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門口必須配備必要的消毒設施,如車輛消毒池、人員消毒室等,做好飼養環境的消毒工作,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備相關的污水排放、糞便堆放和無害化的處理設施等,為無害化處理的全面實現奠定堅實、有力的保障。
2.3.3進一步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從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規模化養殖者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尚且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加強環境管理不僅僅是為了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證畜禽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也就很難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相關設備的引進等方面。為此,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一定要不斷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引導一些養殖戶從思想上認識到做好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在加大對養殖戶們宣傳工作力度的同時,也要注意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讓他們盡快把這個事情提上日程,從宏觀層面上約束大家,讓大家必須去遵守。
3結語
畜禽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的話,不予以足夠重視的話,不僅僅會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同時也會影響到畜禽養殖場經濟效益的全面實現。為此,一定要樹立先進的養殖觀念,意識到改善養殖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去實施、去踐行,實現畜牧養殖與生態環境的可協調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冉啟洋.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2,(6):270.
[2]張海龍.畜牧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0,(4):275.
關鍵詞:畜禽養殖 環境污染 防治對策 法律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a)-0111-02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Domestic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and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Regarding Pollution Control
Yao Lihua
(Rudo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fast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the pol-lution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discharge of substantial waste and sewage brought by breedi-ng has seriously damaged and affected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d to the unceasing occurrence of cases concerning masses’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and pollution disputes. 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a range of laws & regulation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regarding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in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ituation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nowad-ays, som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solved
desperately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se laws &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ising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main reasons for the p-ollution, and leg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to solving the pollu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untermeasures;legal research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養殖所帶來的大量廢物和污水的排放,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影響,并導致群眾環境投訴和污染糾紛案件不斷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利用各種手段促進畜禽養殖業規范、可持續的發展已成為各級政府亟需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
1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在我國傳統歷史上,農村畜禽養殖業大多數以家庭分散養殖為主,畜禽排放的廢棄物主要用于農田施肥,形成以“養殖-肥料-種植”良性循環為主的生產模式,對生態環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隨著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養殖業與種植業相分離,養殖產生的糞便類廢棄物不能及時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導致了畜禽排放的廢棄物被四處堆放或隨意排放到河流、溝渠等水體中,對農村水、大氣、土壤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與破壞。
1.1 水環境污染
畜禽糞尿、圈舍沖洗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化學物質,這些污染物質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體中,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生動植物缺氧死亡,水體發黑發臭,河流或魚塘喪失其原有的灌溉、漁業功能。此外,畜禽糞便的有毒有害成分還會通過地表徑流滲入地下水循環系統,一旦影響地下水體水質,將很難治理和恢復,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會得到凈化。
1.2 大氣環境污染
畜禽糞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害氣體。這些有毒、惡臭氣體進入大氣層后會不斷擴散,破壞空氣質量,在通過呼吸道系統進入人體后,還會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危害周邊居民身體健康,影響其正常生活。
1.3 土壤污染
畜禽糞便直接堆放在農田上,畜禽污水滲入土壤表層,會導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發生板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影響土壤質量,影響農作物生長。另外,畜禽喂養所用的飼料添加劑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屬物質,若隨著畜禽糞便滲入土壤中,還會造成重金屬的富集使得土壤無法吸收和消解,導致土壤功能變差。
1.4 傳播病菌
畜禽廢棄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以及滋生的蚊蠅等,會使環境中病原菌種種類增多,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當發生豬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時,還有可能給人、畜帶來災難性危害,對人的健康造成威脅。
2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況不同,主要影響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養殖方式轉變
過去畜禽業多為分散經營,畜禽飼養頭數少、規模小,畜禽廢棄物一般可及時處置,對環境影響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起來,養殖模式逐漸由原來的家庭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方式轉變,各地城市近郊和農村紛紛興建了大量的畜禽養殖場,導致產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區域,超過了當地的環境承載能力,造成環境污染。與此同時,分散的個體養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擴張趨勢,區域畜禽總數不斷擴大。
2.2 養殖技術比較落后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養殖場、養殖戶普遍采用清水沖刷圈舍、清理畜禽產生的糞便類廢棄物,這種干濕不分的養殖和污染物處理方式,導致了大量的污水、廢物產生,不利于糞便的收集與綜合利用,從源頭控制污染。
2.3 選址布局不盡合理
由于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劃,更多地是自發地、單純地面向市場需求自由發展,導致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在行情見好時投入到畜禽養殖中。他們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邊建設圈舍進行畜禽養殖,并不考慮場所選址是否符合用地規劃和環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沒有達到遠離飲用水源、遠離居民和敏感目標等基本環保要求。
2.4 環境意識比較薄弱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及損害不僅是眼前的,更是長遠的。大批畜禽養殖者只注重當前經濟效益,并不重視畜禽養殖廢棄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而且作為農村工作的主力軍,一些鎮村干部也存在著重發展、重富民、輕環保的思想,致使環境監管不到位,畜禽養殖污染日趨嚴重。
2.5 防污制度不夠完善
盡管國家環保部于2001年頒布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生豬存欄500頭以上、雞3萬羽以上、牛100頭以上及同類別的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國務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頒發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但這兩部法律法規也僅是針對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所制定的法律法規,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規模化養殖場、養殖戶還是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導致現在大量的非規模化養殖場、養殖戶的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當前,大量的非規模化的家庭式畜禽養殖戶基本都未建設合格的污染防治設施,絕大多數只有一個簡陋的糞便、廢水收集池,產生的糞便、廢水經簡單貯存后就直接排入溝塘或河流,對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而言,雖然建有污染防治設施,但為了節約成本,往往也僅限于建設收集池、沼氣池等簡單的處理設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滿足環保達標排放的要求。
2.7 環境監管不到位
長期以來,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的環境執法一直是環境監管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存在環境監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現在畜禽養殖污染面廣量大,各執法單位還存在法難以責眾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對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單位在執法時更會慎之又慎。
3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環境監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農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對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進行簡單分析。
3.1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不健全
目前,關于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兩部專門法律法規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條款,這些是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開展執法監管的最主要的依據。雖然新《環保法》對畜禽養殖場的選址、建設和管理提出了相關規定和要求,但主要針對的是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對非規模化畜禽養殖卻無專門的技術規范和法律規定,導致非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環境問題發生時,執法人員準備執法處罰時卻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的尷尬。
3.2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環境執法薄弱
當前,國家在對城市和工業企業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環境執法監管投入卻非常不足,執法力量和資金、技術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國現行的環境監管體制一般是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設有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但在與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接觸最直接的鄉鎮,卻一般只有一至兩名人員負責環保工作,根本無法做到對農村大量的畜禽養殖戶進行全面、及時的環境監管。
3.3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環境侵權追究不足
近幾年來,畜禽養殖污染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漁業養殖、農田種植造成損害的情況越來越多。目前,我國多部法律對環境污染的侵權責任已有規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侵權責任法》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些法律條文對農民維護其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支撐,但是在損害賠償數額方面卻沒有明確的規定,當農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財產損失的同時想進一步追究精神損失、自然生態破壞損失時,卻無法得到明確的法律保障。正因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環境污染損害范圍和賠償范圍的不明確,造成近年來雖畜禽養殖污染糾紛頻發,卻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環境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放任了污染環境行為的發生。
4 法制化解決畜禽養殖污染的對策與建議
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地步。目前,國家環保部也正在全國積極開展農村面源污染的專項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資金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除此之外,該研究者認為可能還需要在法制層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訂的《環保法》規定,從事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對畜禽糞便、尸體和污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該條款規定,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只要從事畜禽養殖就應當承擔對畜禽糞便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的責任。目前,我國已對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污染防治有了比較全面的法律規定,但對非規模化畜禽養殖還缺乏詳細的法律規定,應盡快出臺相關規定,將達不到規模養殖標準,但已達到一定養殖規模的養殖戶也列入法律監管的范圍,使得農村非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國務院頒布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畜禽養殖場的具體規模標準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很多省份至今還未明確具體規模標準,環保部門與農業部門就規模劃定標準意見還沒能達成一致,政府應做好協調牽頭工作,在結合本地養殖規模與污染狀況的基礎上明確規模標準并頒布實施。
4.2 完善畜禽養殖污染執法與監督機制
目前,我國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究其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環境執法力量薄弱和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為加強農村環境執法力量,可在鄉鎮一級設置由環保部門直接領導的環保執法機構,配備環境監管設備和專門執法人員,在村一級設置一至兩名專職或兼職的環保監察員,并保障他們執法經費,安排他們定期對鎮村的各類農業污染源進行監督與管理。一旦發現畜禽養殖污染行為時,要第一時間展開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向縣級環保部門報告,及時處理。另外,還應建立畜禽養殖污染聯合執法機制,由農委牽頭環保、國土、畜牧獸醫站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定期對畜禽養殖場進行執法檢查。此外,還需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執法監督機制,除加大對各級政府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還可以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環境執法監督,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與維權意識,達到監督農村環境執法的執行力與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農村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
當前,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中一般只對直接損失進行賠償,對潛在的、間接的經濟損失,比如精神損失等卻賠償很少或不予賠償。顯然,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環境權益的維護。為了使環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間組織能夠通過法律的途徑去維護個人環境權益或社會公共利益,促使環境污染者在無法逃避賠償責任的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防止環境污染,應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明確農村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等,這不僅會使受害人的損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賠償,還會促使養殖者在巨大的賠償數額震懾下積極采取措施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減少環境污染行為的發生。此外,還可以嘗試建立農村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基金,一旦發生畜禽養殖污染損害,在未查明責任之前,可以先由該基金補償環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損失得到及時賠償。
4.4 進一步明確政府、企業及個人的環境責任
農村畜禽環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業、農民各方面的廣泛參與與推動,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進一步明確各級人民政府保護環境的主導責任,促使其積極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職責,切實提高環境執法監管水平和環境公共服務能力。其次,明確農村畜禽養殖企業履行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要加強廢棄物污染防治,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并承擔其因養殖活動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的責任。再次,要進一步明確農民保護環境的責任與義務。農民環境維權意識的高低間接影響到畜禽養殖者防治污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此就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志、鎮村廣播等多種途徑向農民宣傳農村環境保護知識、環保法律法規、環境維權方式與途徑等,達到督促畜禽養殖者自覺防治污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華春雨,唐尚軍.淺析我國農村畜牧業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J].法治與社會, 2009(4):287-288.
農業非點源污染對土壤環境、水質和農產品安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是導致區域環境質量下降的重要因素[1]。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和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糞尿與污染物的排放和流失到水體中,導致硝酸鹽含量超標、COD和BOD增加以及水體富營養化[2,3],土壤污染物大量積累,嚴重影響著農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國內外針對畜禽養殖業污染物估算以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已有較多的研究和報道[4]。
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典型區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促使城市和城鄉結合部都市型農業的興起,同時也帶來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廣州市經濟發展迅速,城市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畜禽產品消費量也持續增加。擁有發展畜禽養殖業的良好區位和自然條件,近年來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不可避免給環境帶來較大影響[5]。由于養殖業的布局不合理以及缺乏納污土地等因素[6],畜禽糞便沒有得到合理處置和利用,養殖廢水排放和流失影響湖庫和河流等水體環境質量,成為城市和鄉村主要污染源之一。長期以來畜禽養殖業污染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畜禽養殖污染環境管理尚未深入開展。目前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的定量估算沒有形成統一標準[7],畜禽養殖空間布局規劃和環境管理等相關研究缺乏。本文以廣州市為研究區域,采用排放系數法和分區統計方法,研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產生流失量和空間分布特征,以及其對環境水體的影響,探討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對策。以期為行業的污染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為區域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參考。
2研究區域與方法(Studysiteandmethod)
2.1研究區域概況
廣州市地處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瀕臨南海,位于東經112°57′至11°43′,北緯22°26′至23°56′,總面積7434.4km2。中心城區包括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黃埔區、蘿崗區和白云區,面積1475.3km2,城郊區縣有花都區、番禺區和南沙區,面積2277.8km2,遠郊區縣有增城市和從化市,面積3610.8km2。整體地勢呈現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步傾斜的趨勢。地貌類型大致可以劃分為中低山地、丘陵地、崗臺地、沖積平原、陸地水域和灘涂六類。全市水域面積744km2,占全市面積的10%。北部有流溪河、白坭河、增江,南部為珠江三角洲河網區,為西、北、東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匯流交織成的河網。屬亞熱帶典型季風海洋氣候,年降水量為1689.3~1876.5mm,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96.5h,年太陽輻射量在4367~4597MJ•m-2,全年平均氣溫在21~23℃之間。地帶性植被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丘陵的森林主要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2.2研究方法
2.2.1畜禽養殖密度計算
查閱廣州市統計年鑒獲得2005~2009年養殖規模。根據廣州市畜禽養殖場調查數據計算畜禽養殖密度分布。為便于不同畜種進行統一比較,采用標準畜禽單位(AU)對畜禽養殖數據進行標準化換算,1個畜禽單元等于454kg畜禽活體重量[8]。將各畜禽養殖場養殖量統一換算為標準畜禽單位,以區縣和鎮街為基本單元進行分區統計,得到廣州市畜禽養殖密度分布圖。
2.2.2畜禽養殖污染物計算
畜禽的糞便排泄系數是指單個動物每天排出糞便的數量,它與動物的種類、品種、生長期、飼料很氣候等諸多因素有關[9]。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10],選擇合理的排泄系數有利于畜禽污染物產生量和氮磷物質流失量估算的準確性。排泄系數具有較明顯的區域差異性,華南地區和廣州的畜禽養殖排泄系數具有地方特點,本研究采用朱冬亞[11]估算的廣州市畜禽糞便和污染物年排泄系數(表1),能夠總體反映廣州市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情況。分別計算各養殖場畜禽糞便、尿液和污染物產生量,導入ArcInfo9.2進行空間分析,繪制廣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空間分布圖。
2.2.3畜禽養殖污染物流失量
畜禽養殖污染物對區域水環境有較大影響。大多離水系距離較近,部分養殖場將畜禽糞便直接排入到河流中。畜禽糞便在堆放及清糞沖洗過程中極易流失到水體中,尿液的流失率則更高[10]。據研究市郊畜禽糞便進入水體的流失率為25%~30%[9]。結合廣州市養殖場排放特點,本研究取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流失率25%。按照各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排放去向,計算各主要水體受納畜禽養殖場污染物負荷,結合水質現狀分析畜禽養殖業污染對廣州市水環境影響。
3結果與討論(Resultanddiscussion)
3.1廣州市畜禽養殖規模及空間分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州市畜禽養殖規模呈增加趨勢(表2)。2009年廣州市生豬出欄量達225萬頭,肉雞出欄量為6446萬羽,奶牛存欄量為1.9萬頭。從2005到2009年生豬養殖規模呈小幅上升趨勢,肉雞養殖規模穩定在6000萬羽以上,奶牛也保持在1.9萬頭[12]。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處于全國前列,按2009年廣州市常住人口1033.4萬人推算,人均生豬占有量0.22頭,人均肉雞占有量達到6.24只。與國內其他大城市相比,廣州市畜禽養殖規模較高,人均畜禽產品占有量也超過上海、北京。龐大的畜禽養殖規模加重了廣州市環境污染負荷,對水體和土壤環境產生較大影響。廣州市畜禽養殖業中養殖場所占比例較高,其中養殖場的生豬出欄量占全市的55.7%,肉雞出欄量占全市14.3%。廣州市畜禽養殖場主要分布在環繞中心城區的城郊地區,而中心城區基本無畜禽養殖場(表3)。廣州市畜禽養殖數量達到17.9萬AU,其中增城市養殖數量最高,其次是蘿崗區、從化市、白云區和花都區。廣州市郊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中心城區低,農業生產仍占有一定比重。而作為廣州市“南拓”發展重心的番禺區,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畜禽養殖規模有所減少,但與中心城區相比仍不容忽視。越秀區、荔灣區和海珠區無養殖場分布,天河區、黃埔區和南沙區則有少量養殖場分布。畜禽養殖密度是指示農業氮、磷流失風險的指標之一,養殖業污染物負荷與畜禽密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13]。隨著養殖量的增長,區域畜禽密度也較稠密,全市畜禽養殖密度達到24.3AU/km2。養殖密度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近郊地區(圖1),其中蘿崗區養殖密度最高,達到67.9AU/km2,其次是增城市養殖密度33.8AU/km2。其中蘿崗區九龍鎮和增城市石灘鎮養殖密度分別達到142.9和119.1AU/km2。白云區、番禺區、花都區和從化市的養殖密度也較高。主要是由于距離中心城區近,具有發展養殖業的區位優勢。
3.2廣州市畜禽養殖污染物空間分布
根據表3估算結果,初步估算畜禽養殖場化學需氧量產生量約為工業COD的2.8倍,是生活源COD產生量的1/5。畜禽養殖場氨氮產生量約為工業氨氮的3.7倍,是生活源的1/10。廣州畜禽養殖場污染物的產生量巨大,畜禽糞便和水污染物的流失是廣州市水污染物重要來源之一。從對水環境影響較大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產生量空間分布來看,與養殖密度空間分布相似,呈明顯的層次分布(圖2)。中心城區污染物產生量較小,近郊區縣是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的重點區域。除天河區的珠吉街道、五山街道和鳳凰街道污染物產生量較高,中心城區基本無污染物產生。增城市和蘿崗區畜禽養殖場COD和氨氮產生量較高,分別達到1.8萬噸和1.4萬噸,其中蘿崗區九龍鎮和增城市石灘鎮污染物密度最高,分別達到76.6和35.9噸/km2。白云區、蘿崗區、花都區和番禺區等近郊區縣是污染物產生量的分布重心,從產生量密度圖中呈現環繞中心城區明顯的圓環。城市和城鄉結合地區是畜禽養殖業分布的重點地區。這些地區具有交通優勢和一定的環境容量,為畜禽養殖業發展帶來便利條件,但同時也加重了城市和城鄉結合地區水體污染負荷。除養殖場外,農戶散養畜禽仍然占有一定比重,主要分布在增城市和從化市等遠郊地區。散養畜禽分布較分散,大部分糞尿直接外排,未經處理的畜禽糞便被隨意堆放,導致大量的污染物流失到環境水體中,給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帶來較大影響。畜禽養殖業的水體污染已不是一個局部的環境污染問題,而是影響大流域環境的問題,增加了河口、近海海域的富營養化程度。城鄉結合部和遠郊的畜禽養殖業大部分分布在水系上游,給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網下游的城市地區帶來較大壓力。
3.3廣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物對水環境影響
廣州市畜禽養殖場糞便和尿液流失量較大,根據估算結果,畜禽養殖場流失到環境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達到1.6萬噸和739噸。受納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流失量較高的是流溪河、東江和增江,其次是珠江西航道和潖江,珠江三角洲河網地區受納污染物相對較少(表4)。其中流溪河受納的污染物量最高,化學需氧量和氨氮負荷達到5791噸和227噸,占總流失量的35.5%和30.7%。流溪河是廣州市母親河,是廣州市北部重要水源地。流溪河流經的白云區、花都區和從化市等區縣流域上下游農業仍占較大比重,分布著較多畜禽養殖場。流溪河流域內的畜禽養殖污染物流失以及其它面源污染對其水質影響較大。東江和增江分別受納化學需氧量3296噸和2032噸,總計占總流失量的32.7%。潖江受納化學需氧量達1001噸。增城市和花都區農業經濟比重也較高,畜禽養殖污染物的流失對其水體環境有一定影響。相對而言,除珠江西航道外珠江廣州航道和南部三角洲河網地區受納污染物流失量較少。流溪河、東江、增江等水系上游和沿岸除分布有較多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外,還存在散養畜禽情況,由此產生的污染物養分流失風險較高[14]。流域中的農業區非點源氮素是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15,16],散養畜禽產生的過境水的氮素污染程度嚴重程度更甚于規模化養殖場污染。因此,急切需要采取環境管理措施,切實保障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
4對策和建議(Policiesandproposals)
4.1合理規劃畜禽養殖業空間布
廣州市于2010年頒布了《廣州市生豬養殖管理辦法》,將飲用水源保護區、居民區等環境敏感區劃定為生豬禁養區域,為保障畜禽養殖區環境安全提供依據。但目前廣州市畜禽養殖業布局仍不合理,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分布仍較分散,規模化養殖場大多數集中在城郊地區,這里耕地資源有限,存在畜禽糞便還田無法就地有效消納的問題[6]。流溪河、東江、西航道等重點流域畜禽養殖業缺乏合理布局規劃。需要對廣州市畜禽養殖場布局進行總體規劃,加強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研究和污染控制區劃[17]。重點加強東西部飲用水源地養殖業管理,引導畜禽養殖業向消納土地相對充足的增城、花都和從化等地區轉移。在人口稠密和環境敏感區、主要江河干流兩岸1公里范圍內、大中型水庫和水源保護區嚴格限制發展畜禽場,對已有的養殖場應加強污染治理,并按計劃逐步搬遷或取締。
4.2引導畜禽養殖場規模化和規范化發展
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在廣州市畜禽養殖所占比例較高,其中生豬養殖量超過50%。但養殖場規模化和標準化建設水平不高,許多小規模養殖場無力進行治理設施投入。目前農戶分散養殖仍占有相當比例,給養殖業環境管理帶來較多困難。規模化養殖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但養殖規模也不宜過大,過度集中易造成污染物大量集中排放[18]。應充分考慮自然地理條件和環境容量,采取合理規劃和適度養殖規模[19]。引導畜禽養殖場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現代化、環保型的畜禽養殖場。逐步控制農戶分散畜禽養殖量,以便于糞尿污染物排放的統一監管和資源化利用。環保部和廣東省相繼頒布了畜禽養殖業排放標準和技術規范,需要引導規模化養殖場加強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積極改進養殖方式,推廣沼氣發酵、糞便飼料化等生態畜禽養殖技術。
1.1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水排放總量的估算計算公式:V=∑Ni×Ti×Ci(2)式中:V為年度糞便產生量(萬t);Ni為各類畜禽飼養量(萬頭或萬只);Ti為飼養期(d);Ci為各類畜禽每天每頭(只)污水排放系數(L)。各養殖場因生產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同,畜禽養殖污水排放量均存在較大差異。在文獻檢索基礎上,通過走訪勘查、實地測量以及綜合平衡等手段,得到駐馬店市畜禽養殖的污水排放系數,見表2。
1.2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量的估算畜禽養殖污染物年產生量為所有畜禽所產生的糞尿中含污染物的總量,其估算公式可以寫成。式中M為年度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總量(萬t);Qi為各類畜禽糞便產生量(萬t);Fi為單位質量畜禽糞便的污染物含量(kg/t)。畜禽糞便污染物系數確定:依據駐馬店市規模化養殖場采樣分析,參考國家環保總局文件和相關研究資料,確定不同種類畜禽糞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見表3。1.2.4單位面積耕地畜禽糞便污染負荷計算采用耕地畜禽糞便負荷這一量化指標可以間接衡量當地畜禽飼養密度及畜禽養殖業布局的合理性。由于各類畜禽糞便肥效養分差異較大,可根據其氮素養分含量統一換算成豬糞當量進行分析,折算系數為豬糞1、豬尿0.5、牛糞0.69、牛尿1.23、羊糞1.23、羊尿1.08、兔糞2.31、家禽糞2.10[9]。單位耕地面積豬糞當量負荷=各畜禽糞尿折算成豬糞當量之和/耕地面積。
2結果與分析
2.1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業發展情況近20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據統計,2012年年末,全市生豬存欄682.72萬頭,出欄800.02萬頭;牛存欄124.90萬頭,出欄73.24萬頭;羊存欄184.77萬只,出欄189.40萬只;兔存欄650.80萬只,出欄1366.80萬只;家禽存欄6379.83萬只,出欄5818.43萬只。2012年,駐馬店市肉、蛋、奶總產量分別為83.21萬t、33.12萬t、7.21萬t,全市畜牧業總產值220億元,居河南省前列,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2%。全市肉類和蛋類總產量居全省第1和第2位,生豬、肉牛、肉羊、家禽飼養量占全省第1、第2、第2、第4位。期間,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業生產方式轉變明顯加快,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規模養豬場(戶)23700個,肉牛規模養殖場(戶)2900個,肉羊規模養殖場(戶)4400個,奶牛規模養殖場(戶)630個,規模養雞場(戶)9700個,生豬、牛、羊、禽的規模養殖比例分別達86%、27%、18%和70%。
2.2駐馬店市畜禽糞便產生情況根據公式(1)計算出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糞便產生總量,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糞便產生總量為4007.72萬t,其中糞排泄量為2403.79萬t,占總量的59.98%,尿排泄量為1603.93萬t,占40.02%。在各種畜禽糞便中,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為豬1999.14萬t,占總量的49.88%;牛986.82萬t,占總量的24.62%;羊539.27萬t,占總量的13.46%;家禽314.35萬t,占總量的7.84%;兔168.14萬t,占總量的4.20%。目前駐馬店市畜禽糞便的污染中,豬糞便的產生量幾乎占全市畜禽糞便產生量的一半,所以在環保治理中,應將其作為重中之重。
2.3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水排放量根據公式(2)計算出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水排放總量,見表5。由表5可以看出,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水排放總量為8485.29萬t,而同期駐馬店市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17473.48萬t,畜禽養殖污水排放量是同期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9%,已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在各種畜禽中,污水量產生最大的是豬,占總量的80.02%,其次是牛,13.51%、家禽4.63%,兔產生的污水量最小,僅為總量的1.85%。由于豬場所產生的污水量占全市畜禽養殖污水排放總量的80%,所以要特別重視豬場污水的治理。
2.4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量筆者根據公式(3)計算出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養殖污染物產生量,見表6。研究表明,市郊畜禽糞便的流失率為30%~40%。按30%計算,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糞便流失量為1202.16萬t,其中CODcr含量為27.95萬t,BOD5含量為25.20萬t,NH3-N含量為2.22萬t。根據河南省環境保護廳公報的數據,2012年駐馬店市CODcr排放量為12.10萬t,BOD5排放量為4.44萬t,NH3-N排放量為1.45萬t。因此,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養殖貢獻的CODcr、BOD5、NH3-N分別是同期工業和生活污水CODcr、BOD5、NH3-N排放量的2.3倍、5.7倍和1.5倍,成為重要的污染源。
2.5駐馬店市單位面積耕地畜禽糞便污染負荷目前對于畜禽糞便處理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作為肥料還田,許多畜牧業發達國家一般也是采用種養結合的模式,將農田作為畜禽糞便的負載場所,用充足的土地來消納畜禽糞便中的養分。因此,采用耕地畜禽糞便負荷量這一指標可以直接反映該地區耕地消納畜禽糞便的能力。根據各類畜禽糞便豬糞當量換算系數,統一換算成豬糞當量分析。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糞便豬糞當量為3622.60萬t。截至2012年,駐馬店市耕地面積為83.33hm2。由此可計算出2012年駐馬店市單位面積耕地豬糞當量負荷為43.47t/hm2。雖然我國還沒有設定單位面積耕地土壤消納畜禽糞便的限量標準,但多數學者認為每hm2耕地能夠負荷的畜禽糞便量為30t左右。2012年駐馬店市畜禽糞便耕地負荷已大大超過這一限量標準,而考慮到規模化養殖場糞便產生量的集中性,駐馬店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周圍土地的糞便負荷已明顯超過其承載能力。
3結論
1平度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
隨著動物規模化養殖的增加,平度市環境污染問題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平度市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一些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隨意處置已經造成了養殖場業主與周圍居民的環境污染糾紛。平度市環保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平度市因養殖散戶產生的糞便、廢水、氣味導致的直線上升,約占全市環境的1/3左右。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呈現出三大突出問題:一是畜禽糞便排放量大;二是畜禽污染物涉及面廣且危害大,畜禽糞便的COD排放量已經遠超工業與生活污水的總排放量;三是顯現出較為嚴重的生態壓力。據《2011年中國環境公報》,農業污染源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7.4%和31.7%。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我國流域性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
2畜禽養殖污染危害
(1)水體污染和農田土壤污染。90%以上的畜禽養殖場沒有綜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設施,畜禽廢棄物污水任意排放現象極為普遍。畜禽養殖污水長期用于灌溉,會造成作物減產,大面積腐爛,并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大量畜禽廢棄物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會加劇河流、湖泊的富營養化,造成持久性的有機污染,極難治理、恢復。據調查估計,目前畜禽廢棄物中氮、磷的流失量已大于化肥的流失量,約為化肥流失量的122%和132%。(2)固廢污染。目前畜禽養殖戶糞便處理的方式主要是露天堆積,積攢后賣給當地農民,拉走用做農業用肥。糞便在養殖場附近堆放期間,很容易發酵,產生難聞的氣味。在夏秋季節還容易滋生蚊蟲、蒼蠅,再加上養殖場大多建立在村莊的周邊,對附近的居民多少都會有一定的影響。(3)病毒傳播。全世界約有人畜共患疾病250多種,中國有120種,其中有豬傳染的25種,由禽類傳染的24種,由牛傳染的26種,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載體主要是家畜廢棄物。
3畜禽養殖業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是養殖業主重養殖輕治理。養殖戶環保意識差,對養殖污染缺乏科學的管理,污染防治大多采取傳統方法,處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養殖業主對畜牧養殖業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只片面追求規模,不嚴格執行國家的環保標準,未建設有與養殖相配套的排污處理設施,沒有嚴格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進行養殖污染物排放,污水就直接排放到外面的江河中,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沒有做到環境污染治理與養殖持續發展相協調,給養殖污染治理帶來了困難。二是畜禽養殖場的布局不合理。過去國家支持“三農”生產,支持農民創收增富,不論規模大小,沒用考慮污染問題的支持養殖業,澤河、緇陽河流域、城鄉結合部等局部地方的養殖過于集中,排污量過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難度,難以治理及利用。如店子鎮的南城戈莊村,依澤河兩側而建的大大小小的肉雞養殖場有十多個,肉雞存欄規模達到20萬。污水排放量大,影響澤河水質,治理難度高。三是對畜禽污染物處理監管缺少相應政策。農村環境監管力量薄弱,鄉鎮基層環保機構缺位,畜禽養殖業環境監管存在空白,基本上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城市周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普遍存在環保審批和驗收手續不落實,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已建治污設施的養殖場多數存在重建輕管現象,有的運行不正常,甚至當擺設不起作用,養殖糞便隨意堆放和污水外排,嚴重污染周邊環境。
4畜禽養殖業廢棄物污染防治對策
關鍵詞:畜禽養殖業 環境污染 防治
一、畜禽養殖業現狀
2007年末,全縣畜禽飼養品種主要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特種畜禽等。全縣生豬飼養量95萬頭,大牲畜飼養量9.4萬頭,其中:奶牛飼養量0.38萬頭,羊飼養量55萬只,三禽飼養量1865萬羽,我縣的畜牧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畜牧生產穩步增長。2007年末,全縣肉類總產量達7.86萬噸,其中豬肉產量4.5萬噸,禽肉產量2萬噸;蛋類總產量達4.9萬噸;奶類總產量達1.1萬噸;二是畜牧產業全面發展。2007年末,全縣畜牧業產值達11.28億元(現價),全縣畜牧業人均純收入1790元,占農民純收入的34%。生豬、蛋禽肉禽、肉牛快速發展。三是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積極推廣三元雜交優選模式,發展三元雜交瘦肉型豬生產,加快發展草食畜禽尤其是肉鵝和肉牛產業的發展,從而不斷地優化了品種結構。
總的來說,我縣畜牧業有如下特色。一是全縣基本形成特色產業帶。以侍莊、東王集、沂北、圖河等鄉鎮為主的肉鵝,以板浦、東辛農場等鄉鎮、場為主的奶牛,以南崗、陡溝、小伊等鄉鎮為主的肉雞,以伊山、白蜆、楊集等鄉鎮為主的生豬,以龍苴、穆圩等鄉鎮為主的蛋雞等五大區域特色養殖區。二是創建了一批龍頭企業。我縣現有畜禽養殖及其加工企業15家。其中禽類加工企業2家、乳業1家、生豬加工業10家、大型種畜檢疫隔離場2家。
二、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現狀
我縣是農業大縣,畜牧業是農民增收的傳統產業,是農業增效的支柱產業。生豬規模戶達711戶,肉禽規模戶達38戶,蛋禽規模戶達221戶,奶牛規模戶達15戶;規模化養殖場較重視圈舍及其周圍的環境衛生,及時對畜禽糞尿進行清理,對圈舍進行消毒。大多數規模化養殖場對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尿大部分能綜合利用,用來還田種飼草及莊稼等。一些農村畜禽散養戶的畜禽糞尿基本上未做到無害化處理,有的直接排入河、溝、渠等,有的就是露天堆放。由于極少數規模化養殖場沒有較好的糞尿收集處理設施,產生的糞尿處置不當,加之農村畜禽散養戶的畜禽糞尿的污染,對我縣農村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對人民健康造成了影響。
普查數據顯示,由于本縣畜禽加工企業相對來說較少,因此全縣畜禽養殖、加工所產生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養殖行業,全縣規模化養殖小區、場、戶989家,糞便處理利用量124887.5噸,其中養殖小區、場占72124.7噸,約占總糞便處理利用量的57.8%;污水年處理量133012.89噸,其中養殖小區、場占72124.7噸,約占總污水年處理量的42.5%;污水日產生量996.66噸,其中養殖小區、場占294.18噸,約占總污水日產生量的57.8%。
規模養殖場的糞便處理利用量34843.70噸,污水日產生量136.18噸、污水年處理量30063噸,污水處理率達60.5%,養殖場主要集中在龍苴鎮、圖河、穆圩、東辛農場、東王集、伊山鎮、陡溝、南崗等鄉鎮,同時這些鄉鎮為全縣的蛋雞、肉雞、奶牛、生豬等集中區,集中地反映優勢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及其輻射功能;養殖小區主要集中在以板浦奶牛、南崗肉雞、東辛農場奶牛等產業集中帶,其糞便處理利用量37281噸,污水日產生量158噸、污水年處理量26525噸,污水處理率達46%;采取多種形式多途徑地綜合處理利用糞污,如辦有機肥廠、建沼氣、“豬―沼―菜”模式等方法、方式來治污,以達到環境的安全衛生。同時通過小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養殖戶擴大生產規模建立規模養殖場,從而帶動全縣的畜牧生產。
我縣畜牧類污染源的排放大多來自養殖小區、規模場,也就是說來自全縣的規模養殖企業,而規模戶則由于自身的土地凈化及自家農田的利用,相對來說污染很少,這說明我們在對污染企業進行治理時,首先要考慮規模養殖企業,通過對他們的技改來達到環境保護。
三、目前治理污染物的主要措施
1.直接回田或高溫堆肥后回田。糞尿厭氧發酵處理后,氣體部分可提供能量,固體部分進行高溫堆肥。然后再把經過處理后畜禽糞便賣給農戶當肥料。
2.利用沼氣對畜禽糞便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生的沼氣成為廉價的 燃料,用于燃料、仔豬舍保溫等;沼渣、沼液則成了優質肥料,不但保護了環境,而且提高了經濟效益。
3.制有機肥。通過對糞便高溫烘干滅菌及高壓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種元素,制成適合小麥、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機肥。
4.做魚飼料及菌種基肥。由于沼液含有17種氨基酸、多種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還可用沼液養魚,能提高魚的成活率。
牛糞晾干作為香菇等營養基,可有效地促進本地食用菌的發展。
四、綜合治理對策
1.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宣傳力度。縣成立畜禽養殖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具體做好畜禽養殖環境保護的領導和指導工作,同是加強對《環境保護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的宣傳教育,特別是鄉村兩級,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是組織實施無公害畜禽基地和產品認證,從生產源頭上整治畜禽污染。對已經過認證的無公害畜禽產地和產品,要加強管理,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監督等工作,按照規定標準組織生產,生產出綠色、安全、優質的畜禽產品,從源頭解決了畜禽污染的問題
三是協助實施以沼氣建設工程為主的規模養殖綜合整治污染工程。協助有關部門、有關鄉鎮在規模養殖場(戶)建設沼氣設施,“十一五”期間建設沼氣設施50處,切實解決畜禽養殖場的污染問題,通過“畜禽糞便―沼氣―還田”綜合利用技術,達到畜禽廢棄物的再生利用;解決場內生活用能和部分生產用能;形成多種生態能源模式;改善畜禽養殖環境,促進養殖的經濟效益。對規模化養殖場進行小型沼氣建設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的,政府部門予以優先立項,并給予資金的扶持。
四是發展大戶養殖和建設養殖小區。發展小區養殖,通過實行欄舍集中、人畜分離,有利于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有利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確保了農村公共衛生安全。在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內通過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技術標準組織生產,統一制定科學免疫程序,加強飼料、獸藥管理,嚴格藥殘監測,生產優質安全的畜禽產品。縣人民政府在制定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專項政策及工作方案時,要鼓勵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和畜禽養殖戶進行污染治理,促進畜禽養殖業結構調整和污染綜合整治。抓好示范帶動發展。逐步建立集約化畜禽養殖區,引導畜禽養殖戶向集約化畜禽養殖區集中,實施清潔生產,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為鼓勵發展大戶養殖和小區養殖,各鄉鎮應選擇一些基礎好、帶動作用強的養殖大戶進行重點扶持,在項目建設、品改、技術推廣、技術服務、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五是對現有規模化養殖進行環境整治。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限期治理不達標的,加大環境檢測力度,建議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對不治理污染的,除建議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外,同時加大處懲力度。
六是對新(擴、改)建的規模養殖場進行環保規劃。新(擴、改)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符合環境保護總體規劃要求,新(擴、改)建的畜禽養殖場要實行畜禽養殖場污染的集中處理,達到生產標準化、產品綠色化、管理專業化、糞便無害化。
七是加強對飼養場(戶)獸藥管理。每年度計劃組織五次定期大規模的獸藥市場整頓和不定期的抽查,同時配合省市有關農產品專業市場整頓工作,確保無違禁藥品在市場流通。不定期抽檢規模場戶,屠宰場點的肉品質量,杜絕瘦肉精、氯霉素等違禁藥品的使用。
2.技術防制
要解決養殖業對環境的危害,單純依靠終端治理方法,無論在經濟上、土地上和技術上皆不堪承受。必須針對畜禽糞尿的特性,遵循綜合利用優先、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充分開發利用廢棄物的肥力、能量資源,開拓一條資源開發和廢棄物處置相結合的道路。
一是通過營養調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為獲得高生產性能而給畜禽提供過量營養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營養調控來最大限度地提高動物對營養物質地利用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飼用酶制劑是一類高效、無毒副作用和環保型的飼料添加劑。在畜禽養殖中應用飼用酶制劑既能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減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護水體和土壤免受污染。
二是改善畜禽養殖業的飲水方式和糞便收集方式。采取清污分流和糞尿的干濕分離等措施,實現生態化健康養殖,可有效地減少地下水的開采,改善畜禽養殖場的生產環境,減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時也可減少對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建立糞便收集池,定點收集垃圾;設置畜禽廢渣的儲存設施和場所,采取對儲存場所地面進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廢渣滲漏、散落、溢流、惡臭氣味等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離等污染防治措施,達到減量化的要求,做到達標排放或零排放。
三是綜合指數高溫堆肥方法。把污染物通過堆肥發酵技術、糞肥還田實用技術等無害化處理,加工生產有機肥,或通過對糞便高溫烘干滅菌及高壓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種元素,制成適合小麥、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機肥。
四是推廣沼氣發酵技術。防治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氣綜合利用。推廣沼氣處理技術,利用沼氣對畜禽糞便進行厭氧發酵,發酵產生的沼氣成為廉價的燃料,用于燃料、仔豬舍保溫等;沼渣、沼液則成了優質肥料。同時豬、雞糞厭氧發酵能使寄生蟲卵滅活,減輕土壤污染與水污染,將沼渣與無機肥制成復合肥,能增加土壤有 機質、TN及堿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較少,降低農藥使用量77.5%,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