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技術研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今天這次全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學習全市2012年醫改工作會議精神,總結近三年醫改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醫改任務。剛才,縣發改委(醫改辦)主任丁匯報傳達了全市醫改工作會議精神,縣衛生局局長匯報了近三年醫改工作進展情況,討論通過了《全縣2012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目標》,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積極探索,統籌推進,近三年醫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三年來,全縣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醫改部署,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不斷加快改革步伐,圓滿完成了三年醫改目標任務,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初步緩解。
一是保基本。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參合參保率不斷提高,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較好地緩解了群眾因病致貧和看得起病的問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有效實施,既可以保健康,又可以減少病人數,緩解了看病難的問題。
二是強基層。通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有效方便了群眾看病。
三是建機制。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切實降低藥價,保證合理用藥。統籌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人事、分配、藥品、保障等制度的綜合改革,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回歸公益性定位。
二、理清思路,明確重點,準確把握今年的醫改任務。
今年是醫改的攻堅之年。國務院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十二五”規劃(2012-2015年)》,明確指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醫改思路。市政府向縣政府下達了醫改責任書,要扎實推進基本醫保制度建設、基層醫藥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四方面,55項工作任務。要著力解決好重點、難點問題,不斷把醫改推向深入。
一是在健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方面,重點是全縣村衛生所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這是今年醫改工作的“重頭戲”。村衛生所要抓住采購配送、配備使用、價格管理、補償報償、質量管理等環節,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政策,實施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要同步實施好新農合門診統籌、村衛生所信息化建設、鄉村醫生隊伍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基層醫療機構穩定長效的多渠道補償機制,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在全縣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的全覆蓋。改革“以藥養醫”機制、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二是在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方面,重點是開展新農合門診統籌。我縣新農合參合人數多,定點醫療機構點多面廣,新農合經辦機構力量薄弱,在實施新農合門診統籌后,必須用新手段下大力氣實現有效監管,杜絕漏洞。要繼續建立健全管理經辦機構,充實監管力量,加快建設信息網絡系統,改善監管手段,提高監管能力。
三是在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重點是進一步加強村衛生所建設和鄉村醫生隊伍管理。在硬件上,要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力度。在軟件上,要加強鄉村醫生隊伍管理,加強培訓,落實好藥品零差率財政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生活補貼考核發放,調整醫療技術服務費用補償、發放等措施,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鄉村醫生的合理待遇。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2012年醫改任務全面落實。
今年的工作任務更重,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我們一定要充分認清醫改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奮力攻堅,確保按要求完成各項醫改目標任務。
一要明確責任。縣醫改辦要按照市政府下達給我縣的醫改工作目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各部門。各鄉鎮各部門尤其是牽頭部門要對照2012年醫改工作目標任務要求進一步分解,提出具體方案,落實各環節的具體責任。
二要快速推進。上有要求,下有呼聲,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要緊緊圍繞群眾對衛生服務的需要,增強緊迫感,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家、省、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正確理解和領會精神實質,明確時間節點,快速推進,堅決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其中冠心病心肌缺血占有重要比例,多由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所致,其臨床表現為胸悶、胸痛、氣短、乏力、汗出等。現代醫學治療包括藥物溶栓、經皮冠脈介入(PCI)、冠狀動脈旁路搭橋術(CABG)及心臟移植術等,但其不良反應、復發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中醫藥通過辨證論治,可以發揮全面調節機體功能,具有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干預的優勢,從而克服溶栓及介入療法的不足。現將近年來相關研究總結如下。
1中醫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認識
中醫根據心肌缺血病理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癥狀多將其歸屬于“胸痹”、“心悸”和“真心痛”等范疇。由于諸多原因造成血管閉阻,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產生心悸、胸痛等癥狀。中醫認為,虛為缺血、缺氧之本,而致虛的根源則在于氣血陰陽的平衡失調,其病理狀態則以虛實夾雜、本虛標實多見。其機制或因寒濕外侵,氣血運行受阻;或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滋生痰濕,阻礙心脈;或因勞逸失度,損傷心脾,氣血化源不足;或因七情內傷,氣血瘀滯;或因先天不足,加之調養失當,久病及心,致心臟陰陽氣血虛損而發病。
2辨治
2.1 活血化瘀法
《素問?痹論》曰:心痹者,脈不通。氣郁日久,久病入絡,瘀血內停,脈絡不通,故見胸部刺痛。針對該病因病機,臨床醫生多采用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改善臨床癥狀,而且能夠調整此類癥狀產生的病理狀態,從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目前,本治法已經作為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常用治法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
2.2 益氣養陰法
冠心病心肌缺血屬虛證,氣陰兩虛,氣虛則無力行血,陰虛則脈絡澀滯,均可使血行不暢,氣血瘀滯。《靈樞?刺節真邪》篇曰:"宗氣不下,則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基于此論并結合具體的臨床癥狀表現進行辨證論治,認為氣虛為本病的主要原因,氣虛日久,損耗心陰,可見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減慢、心排出量減少,致心肌缺血缺氧,甚則心絞痛、心肌梗死,宜采用益氣養陰法治療,結果療效顯著。
2.3 通陽豁痰散結法
飲食失當,損傷脾胃,運化失健,脾胃陽虛,聚濕成痰,寒痰壅塞脈絡,絡脈痹阻,心肌缺血而心失所養,致胸悶如窒而痛。對于痰濁阻止、痹阻心陽而陽氣失暢的病因病機的認識,張仲景開創了通陽宣痹治療先河,瓜蔞薤白白酒湯及瓜蔞薤白半夏湯即為該法的鼻祖方劑。在此基礎上,近代又發揚光大,認為冠心病急性期治療應化痰濁以通胸陽為主,同時注重調脾胃/暢氣機,即所謂通陽泄濁、豁痰散結。
2.4 疏肝理氣泄濁法
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則津血的輸布代謝失常,可化生痰濁、瘀血。精神抑郁,情志不暢,肝失疏泄,即可形成“氣留不行,血壅不濡”的胸悶胸痛,并兼有氣滯不暢等癥狀。由于該病病位在心,但心之氣血運行與肝之疏泄、藏血互相聯系,相互影響,因此,以疏肝理氣佐活血通絡之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
2.5 溫陽散寒、通痹化濕法
《證治類裁?胸痹》曰:“胸痹胸中陽微不運,久則陰乘陽位,而為痹結也。”此類患者病機在于素體陽虛,胸陽不振,陰寒之邪乘虛侵襲,氣機痹阻,發為胸痹。因此,治當以溫陽通痹為主,使陽氣得補,寒邪痹阻得通,則病癥可除。
2.6 補腎祛瘀化痰法
人過中年,腎元虧虛,精氣漸衰。若腎陽虛,則水不生土,衍生痰濁;腎陰虛,更可火化熱生,煉液為痰,痰濁壅塞脈道,血滯成瘀。痰瘀互結,著于血脈,交結凝聚,即形成粥樣斑塊。據此病機,法宜補腎祛瘀化痰。偏腎陽不足者,宜溫補腎陽為主;偏腎陰虧虛者,宜滋補腎陰、寧心安神。
2.7 芳香溫通法
胸痹心痛患者多素體陽虛,常于陰冷氣候時感寒誘發“卒心痛”。因夜半之時,陽氣不足,陰氣較盛,素體陽虛,陰寒之邪極易盤踞胸中,“寒主收引”,使心脈絀急,心痛卒然發作,且疼痛較甚。正如《素問?舉論》所云:“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根據“寒則凝,溫則行”、“得炅則痛立止”的理論,法宜芳香溫通為主。
2.8 清熱解毒法
痰瘀蓄積于絡,日久自成“痰熱”、“瘀毒”,毒積日漸,營衛失和,氣血津液生化不足,輸布障礙,瘀滯絡脈,郁而化火,火毒損絡,毒與邪結,復壅滯瘀阻絡脈,邪結成毒,脈絡空虛而滯澀,毒邪漸次深入,久病入絡。法宜清熱化痰、解毒通絡。
此外尚有回陽固脫、益氣活血法,益氣復脈、活血通絡法,溫陽養陰法等,因其少見或涵蓋于上述治法,故不單列。
3方藥
3.1 活血化瘀類
以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是目前臨床最為常見的治法之一。其代表方劑血府逐瘀湯在治療冠心病方面可以通過降低縮血管因子水平、提高舒血管因子水平、減少細胞粘附分子等多種途徑改善血管內皮的功能,提高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可以明顯保護缺血心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變性,提高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內皮素-1(ET-1)含量。桃紅四物湯合丹參飲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治療血瘀氣滯之心腹諸痛,二者合用,藥性平和、氣血并治,而重在養血活血化瘀,使血充、瘀化、氣暢,則疼痛止。復方丹參片能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癥狀、血液流變性、心功能變化,提高運動耐量和總工作量。丹參飲合炙甘草湯能明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總負荷[15-16];減少大鼠再灌注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減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的鈣聚積,保護線粒體功能以及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生成,防止脂質過氧化[17]。心達康膠囊能明顯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胸痛、胸悶、心悸、氣短、舌質紫黯、脈沉弦等心絞痛癥狀以及缺血性心電圖。
丹參注射液可明顯減少心肌細胞凋亡的發生,顯著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加速bax基因的表達;丹參能明顯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從而抑制鈉/鈣交換的異常激活,防止鈣超載。當歸注射液能減弱心肌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2)蛋白的表達,使CDK2在缺血再灌注過程的心肌組織中發揮細胞周期正性調節因子的作用。益母草能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心功能,減輕心肌酶的漏出,減少脂質過氧化,保護抗氧化酶系統的活性,還能減輕心肌細胞鈣超載,保護心肌組織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
川芎嗪能明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危險指數,降低心肌組織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脫氫酶(LDH)的升高,降低心肌細胞凋亡指數,對心肌細胞凋亡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另外,還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損傷時心肌線粒體中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抑制MDA生成,減少細胞色素aa3、細胞色素C及磷脂的降解[23]。丹參酮ⅡA靜脈乳劑能夠改善大鼠血清酶肌酸激酶(CK)、LDH的活性,降低MDA含量,顯著升高SOD、GSH-PX活性[24]。三七總皂苷通過抑制NF-κB活化,減少中性粒細胞粘附分子的表達及中性粒細胞與內皮細胞粘附、中性粒細胞的心肌浸潤程度,改善心肌微循環;還能降低左室舒張末期壓,提高心室壁順應性,改善心臟功能。紅花黃色素能明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所致最大收縮壓、平均收縮壓、平均動脈壓的降低;緩解MDA、血漿游離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及心肌ATP酶含量的降低,降低心肌缺血后心電圖出現T波倒置的陽性率。
3.2 益氣養陰類
生脈飲、黃芪桂枝五物湯和補心軟膠囊等益氣養陰活血類方劑在冠心病臨床防治和實驗研究中均有較好的療效。黃芪生脈飲能顯著縮小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梗死范圍,改善心臟血流動力學紊亂。黃芪桂枝五物湯能明顯抗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電圖變化,降低血清LDH、CK活性和血栓素B2(TXB2)含量,提高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補心軟脈膠囊對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有明顯保護作用,能明顯縮小梗死范圍,降低MDA含量和CPK的釋放,提高SOD活性。
人參能使缺血心肌再灌注所致凋亡的心肌細胞數明顯減少,對再灌注損傷心肌有明顯保護作用。黃芪能顯著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電圖ST段的抬高,加快再灌后心臟功能的恢復;還能明顯減輕心肌缺血小鼠心電圖ST段的抬高,降低LDH、CK的活性和MDA含量,增強SOD活性。黨參能明顯減慢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減小心電圖中T波的抬高,對缺血心肌有顯著保護作用。
黃芪多糖有良好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的SOD活性,減低過氧化脂質(LPO)及氧自由基(OFR)波譜信號,有顯著擴冠脈作用。人參Rb組皂苷能縮小缺血心肌梗死范圍,降低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可使血栓素A2(TXA2)水平下降,前列腺環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增高,1、3、5 min血小板聚集率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降低[35]。西洋參總皂苷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縮小心肌梗死范圍,降低血清中AST、CK、LDH活性和血清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
3.3 通陽豁痰散結類
張氏[37]運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治療無癥狀心肌缺血60例,效果穩定,復發率低,且無耐藥性。實驗研究表明,瓜蔞薤白半夏湯能顯著升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NO和ET-1含量,有效減少心肌組織中CK和CK-MB外漏,對損傷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化痰通陽湯具有化痰降濁、通陽宣痹、行氣止痛之效,臨床治療心絞痛療效顯著。周氏]運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加減治療冠心病40例,總有效率為92.5%,療效滿意。
3.4 疏肝理氣泄濁類
以舒肝理氣為主要治法的疏肝解郁湯(散)治療心絞痛,療效顯著[6,41-42]。枳殼化滯湯治療餐后冠心病心絞痛40例,總有效率95%,心電圖總有效率73.3%,療效顯著。而以小柴胡湯為主治療冠心病也取得顯著療效。丁郁四神散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口服與外敷并用,療效明顯。
3.5 溫陽散寒通痹類
當歸四逆湯治療寒凝心脈型冠心病,療效顯著。四逆湯對缺血心肌的保護作用的研究結果顯示,其可明顯改善缺血性心電圖ST段偏移的幅度,降低血清AST、LDH、CPK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冠心通湯防治不穩定性心絞痛,療效顯著。溫陽益氣化痰通脈自擬方能顯著改善不穩定心絞痛癥狀,降低心肌耗氧量,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縮短心絞痛總持續時間[49]。
3.6 補腎祛瘀化痰類
補腎化痰湯可顯著改善腎虛挾瘀型中老年患者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補腎通脈湯治療冠心病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以滋陰益氣補腎法建立的補腎養心湯對于緩解冠心病心絞痛作用顯著[52]。羊藿提取物羊藿總黃酮(TFE)對大鼠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研究顯示,TFE可明顯降低心肌缺血心電圖ST-T段的抬高,大劑量TFE可加快心率。
3.7 芳香溫通類
芳香溫通方(桂枝、細辛、木香、檀香、高良姜、羊藿、補骨脂、黃精、川芎、延胡索和甘草)治療變異型心絞痛療效較好。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蘇合香脂、人參、冰片、肉桂、蟾蜍、牛黃組成)治療不穩定心絞痛療效滿意,無不良反應;對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能夠顯著縮小心肌梗死面積。
3.8 清熱解毒類
研究表明,黃連溫膽湯能明顯降低心絞痛患者膽固醇、三酰甘油、血漿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和凝血因子-Ⅰ等指標。穿心蓮內酯、小檗堿和黃芩苷等中藥有效成分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實驗中均能明顯起到保護缺血心肌的作用,其主要通過抗脂質過氧化機制實現。
4展望
通過總結近年來各醫家對冠心病的治法方藥可以發現,治標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常見治法,而治本則多以溫陽益氣治法為主。上述治法固然符合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病機,但是,由于本病非一日形成,在漫長的疾病過程中常會出現陽損及陰,及久病傷陰的病機和癥狀表現,因此,在溫陽益氣的同時還要注意養陰滋陰之法的運用,如《內經》所謂“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以陰氣自半之體,發生心肌缺血之癥,必然有陰虛內存的客觀因素。而陰陽之道,體陰而用陽,體陰虧虛,心脈不滋,必殃及于陽,制約心陽之溫煦、推動功能。因此,滋陰養陰法對于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醫生注意。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于冠心病發病機制的認識也不斷提高,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炎癥過程的觀點是近年來國內外醫家對該病病機的一種新認識,并得到臨床資料的大力支持[61]。其病理特征具有炎癥的基本表現形式,即變質、滲出和增生。基于此,抗炎作為該病的基本對癥治療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然而,截至目前,西醫對此尚無成熟的方法,雖然抗生素是最直接的對癥治療藥物,卻因該病的慢性遷延過程而使得抗生素治療難于操作、局限性很大。因此,尋找具有抗炎并可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迫在眉睫。清熱解毒藥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以清熱解毒治法為主或在其他治療處方中適當配伍清熱解毒中藥來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過程中的炎癥反應,將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治療方法,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向 楠,胡有志,石 杰,等.心達康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
痛(胸痹心血瘀阻證)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
療學,2004,9(9):1033-1036
[2]曹 振.活血沖劑治療血瘀證的冠心病心絞痛30例[J].
陜西中醫, 2005,26(11):1146-1147
[3]高 明.益氣養陰法治療冠心病54例觀察[J].吉林中醫
藥,2004,24(10):14
賀克勤,宮愛玉.益氣養陰法治療冠心病22例臨床觀
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7):780
[4]吳利平.理氣化痰逐瘀法治療冠心病急性發作[J].湖北
中醫雜志,2001, 23(4):23-24
[4]楊大國,王 君,徐希東.疏肝理氣活血通絡法治療冠心
病心絞痛[J].吉林中醫藥,2000,20(1):23
[5]梁玉梅.溫陽通痹法辨治胸痹體驗[J].中國中醫藥現代
遠程教育, 2008,6(4):361
[6]姜淑琴.冠心病從腎論治淺談[J].中國中醫急癥,2005,
14(3):275
[7]魯明源.冠心病芳香溫通治法溯源與述評[J].中醫藥學
刊,2005,23(9):1633-1634
[8]郭 艷.毒損心絡與缺血性心臟病[J].中醫雜志,2002,43
(11):805-807
[9]王寶祥,郭愛民,張 杰,等.血府逐瘀湯對不穩定型心絞
痛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6,4(3):256-259
[10]鄧冰湘,譚達全,張秋雁,等.血府逐瘀湯對大鼠急性
論文關鍵詞:灌木樹種,滯塵效益,綜合指數法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總懸浮顆粒物(TSP)成為城市主要污染物。植物葉片通過其表面特性和濕潤性發揮著巨大的滯塵作用,當含塵氣流經過樹冠時,一部分顆粒較大的灰塵被枝葉阻擋而降落,另一部分滯留在枝葉表面。灌木植物由于生長低矮,這一高度對地面揚塵攔截能力強,因此對環境的改善作用更為顯著。
居住區綠地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人關系最密切的生存空間,它在調節城市小氣候,吸收污染氣體,吸附塵埃和凈化空氣等方面的生態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對青島市居住區常見灌木樹種的滯塵能力進行比較分析,并選取與滯塵效益密切相關的7個指標對植物的滯塵能力進行了綜合評價,以期為居住區綠化樹種的選擇和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1研究區域概況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城陽區位于青島市區北部(120°6′~120°34′E,36°10′~36°24′N),緊鄰膠州灣,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受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征,空氣濕潤,四季分明,冬暖夏涼,降水適中。月均氣溫25.7℃,年極端最高氣溫38.2℃,年極端最低氣溫-21.2℃。年均降水量714.6mm,年平均日照時數2622h,無霜期180~200d。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2%,人均占有綠地面積為13m。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的選擇
青島市城陽居住區灌木植物應用種類較為豐富,共有36種,主要集中于柏科、忍冬科、木犀科、薔薇科。選取居住區中應用頻度較高、生長狀況良好、高度基本一致的19種灌木植物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大葉黃楊Euonymusjaponicus、金葉女貞Ligustrumvicaryi、紫葉小檗Berberisthumbergiicv.atropurpure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紅葉石楠Photiniafraseri‘RedRobin’、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紅王子”錦帶Weigelafloridacv.RedPrince、榆葉梅Prunustriloba、月季Rosachinensis、金山繡線菊Spiraea×bumalda‘GoaldenMound’、連翹Forsythiasuspensa、紫荊Cercischinensis、紅瑞木Cornusalba、華北珍珠梅Sorbariakirilowii(Regel)Maxim、木槿Hibiscussyriacus、金銀木Loniceramaackii、貼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紫丁香Syringaoblata、棣棠Kerriajaponica。
2.2試驗方法
2.2.1采集樣葉
試驗于2010年5-6月進行,根據青島市春夏季多雨的特點,分別于雨后3d、6d、9d、12d采樣。每一樹種設置3個重復,每株在上、中、下等各部位多點采樣共30片,將樣葉小心封存于塑料袋中帶回實驗室。
2.2.2滯塵量的測定
一般認為,15mm雨量可以沖掉植物葉片上的降塵,然后重新降塵。測定植物葉片的滯塵量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方法,常用質量差減法進行分析測定。采集的樣品用蒸餾水沖洗浸泡2h后用軟刷輕輕刷洗葉片,將附著物充分浸洗下來,浸洗液用已烘干稱重的濾紙(w)過濾。將濾紙于60℃烘箱中烘干24h后使用萬分之一天平稱重(w),兩次重量之差(w-w)即為采集樣品上所附著的降塵顆粒物的重量。使用AM-300便攜式葉面積儀測量植物葉片的葉面積(A),(w-w)/A即為單位葉面積的滯塵量。
2.2.3全株葉量計算
調查葉量采用分層取樣法,先用目測法將所調查的植株進行分區、分層。其中可先按枝劃分,也可把幾個大枝歸為幾等分,接著再對各主枝或一等分進行繼續等分分級,一直到可以容易計數葉片的標準小枝為止,當記數出標準小枝的葉片數量后,再計算全株葉量。
2.2.4評價方法
選取與植物滯塵效益密切相關的7個因子作為評價指標,這些指標包括植物的高度(X1)、植物的葉面積指數(X2)、單位葉面積滯塵量(X3)、植物生長期(X4)和葉表面特性,其中,葉表面特性包括絨毛(X5)、粗糙度(X6)、黏液或硬度(X7)。通過野外觀測和專家咨詢,將植物高度、生長期長短和葉面特性劃分為3個等級(表1)。
表1綠化植物定性指標量化表
Table1Thescalarofdescribablecharacteristicofgreenplant
植物高度(X1)
Tree height
生長期長短(X4)
Period of plants growth
葉面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surface
等級
Rank
分值
Score
等級
Rank
分值
Score
絨毛(X5)
Hair
分值
Score
粗糙度(X6)
Coarseness
分值
Score
黏液或硬度(X7)
Gume or rigidit
分值
Score
> 2 m
3
長Long
3
多Much
3
粗糙 Coarseness
3
多(較硬) Much(hard)
3
1.2~2 m
2
中Middle
2
較少Less
2
中等Less Coarseness
2
少(中等)Less (middle)
2
< 1.2 m
1
短Short
1
少Few
1
光滑Lubricity
1
【關鍵詞】 胰腺炎/流行病學;,廣東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在廣州地區的發病規律和特點。【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96年至2004年9年間所有住院治療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發病時間、季節,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的分布以及疾病轉歸和證候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了解廣州地區急性胰腺炎的發病規律和特點。【結果】從時間分布上看,廣州地區的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從發病季節上看,夏季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相對較少,而冬季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從性別分布上看,廣州地區急性胰腺炎的性別比例接近1∶1,男女沒有明顯差別;從年齡分布上看,20歲以下青少年發病率很低,20~39歲年齡段的發病率最高,40~79歲相對處于一個平臺期,發病率有所下降,80歲以上發病率急劇下降;從病程來看,其頻數峰值在1周左右,即大多數1~2周內可好轉出院;從疾病轉歸來看,經過中西醫結合及時救治,72.9%痊愈,病死率為2.9%;從中醫證候特點來看,廣州地區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表現為肝膽濕熱(69.9%),其次為肝郁氣滯(11.7%),痰瘀阻絡、中臟虛寒和陽明腑實證型最少(分別為7.8%、7.3%和3.4%)。【結論】廣州地區急性胰腺炎在近10年中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年齡集中在中青年;中醫證候大部分表現為肝膽濕熱型;發病的季節多在冬春寒涼及節假日集中的季節,表明該病發病與地區經濟發展后飲食不節的生活方式有關,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關鍵詞: 胰腺炎/流行病學; 廣東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液分泌異常亢進或胰酶在胰管內被激活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局部炎癥反應 [1] 。其輕癥屬于中醫“胃脘痛、腹痛、脅痛、嘔吐”范疇,重癥屬于中醫“結胸、厥逆”的范疇。為了解急性胰腺炎在本地區的發病規律及特點,以利于采集證據來完善和調整今后的防治對策,我們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273例患者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的原始資料均來源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96年1月至2004年9年間所有住院治療的27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 1.2 研究方法 在病案室進行檢索及查閱,資料完整。共收集到急性胰腺炎病歷273份。參加人員均為在校研究生,包括外籍研究生,進行國內外學生共同合作。他們均接受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培訓和考核。使用軟件為SPSS,所有原始資料均有數碼照片存檔。
2 結果
2.1 時間分布 結果見圖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96年至2004年9年間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996年累計發 1997胰腺炎發病時間分布圖病8例,占2.9%;1997年累計發病10例,占3.7%;1998年累計發病15例,占5.5%;1999年累計發病27例,占9.9%;2000年累計發病33例,占12.1%;2001年累計發病36例,占13.2%;2002年累計發病26例,占9.5%;2003年累計發病69例,占25.3%;2004年累計發病49例,占17.9%。
2.2 季節分布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季節分布極為明顯。1月發病29例,占10.6%;2月發病24例,占8.8%;3月發病32例,占11.7%;4月發病21例,占7.7%;5月發病16例,占5.9%;6月發病17例,占6.2%;7月發病16例,占5.9%;8月發病17例,占6.2%;9月發病25例,占9.2%;10月發病18例,占6.6%;11月發病31例,占11.4%;12月發病27例,占9.9%。結果見圖2。
2.3 性別分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1996年至2004年9年間病房收治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35例,占49.5%,女性患者138例,占50.5%,男女性別在發病率上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見圖3。
2.4 年齡分布 收入本院的273例病人中沒有10歲以下者,其中10~19歲13例,占4.8%;20~29歲49例,占17.9%;30~39歲54例,占19.8%;40~49歲33例,占12.1%;50~59歲36例,占13.2%;60~69歲40例,占14.7%;70~79歲35例,占12.6%;80~89歲10例,占3.7%;90歲以上3例,占1.1%。結果見圖4。
2.5 病程 從病程統計圖可以看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呈偏態分布,7d的累計百分比為35.2%
2.6 疾病轉歸
2.6.1 療效標準 [2] 治愈:急性胰腺炎癥狀、體征消失,淀粉酶正常;好轉:急性胰腺炎經治療后腹痛減輕,淀粉酶正常;未愈:急性胰腺炎癥狀、體征及淀粉酶均無好轉;死亡:生命體征消失。 2.6.2 預后結果 治愈199例,占72.9%;好轉61例,占22.3%;未愈5例,占1.8%;死亡8例,占2.9%。
2.7 證型特點 除去以手術為主者外,在以中醫為主治療的病例中,證型特點規律如下:
2.7.1 證型類型及分型標準 [3] (1)肝郁氣滯:腹中陣痛或串痛,有惡心或嘔吐,腹脹,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細或緊;(2)痰瘀阻絡:脘腹疼痛,嘔惡納呆,痛處固定不移,或腹中有痞塊,疼痛拒按,堅硬或固定不移,肌膚粗糙失潤,或伴有身體黃染,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膩,脈滑或澀;(3)肝膽濕熱:上腹脹痛,拒按,納呆嘔惡,口干而粘,肢體沉重,或發黃疸,大便不爽或干結,尿短赤,多有黃疸,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數;(4)陽明腑實:脘腹痞滿脹痛而拒按,腹脹,大便不通,可伴有身熱、口干渴、小便黃赤,舌紅,苔黃燥或厚膩,脈洪大或滑數;(5)中臟虛寒:面色蒼白,口唇無華,呼吸微弱,肢冷汗出,舌淡苔白,脈沉微細。
2.7.2 證型分布 肝郁氣滯27例,占11.7%;痰瘀阻絡18例,占7.8%;肝膽濕熱160例,占69.9%;陽明腑實8例,占3.4%;中臟虛寒17例,占7.3%。 3 小結與分析 既往研究認為急性胰腺炎多見于青壯年或50~59歲男性和60~69歲女性,發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約2∶1),但重癥胰腺炎則男性高于女性(4∶1) [4] ,病情兇險,并發癥多,死亡率高 [5] ,可達25%~40% [6] 。而本組病例的發病特點與上述統計數據有很大差異,從病例數據我們總結出廣州地區急性胰腺炎患者特有的發病規律:其發病自1996年以來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這可能與隨著廣州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飲食消費不斷增加,以及暴飲暴食和嗜酒的不良生活習慣誘發該病有關,這點與其他文獻報道相符,如趙芝蓉 [7] 報道飲酒占急性胰腺炎發病因素的37%。李淑增 [8] 也認為脂質在胰腺內沉積及血脂增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而致胰腺微循環障礙,使胰腺灌注量減少,血流量下降甚 至缺血,破壞細胞膜功能,使腺泡膜穩定性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氧自由基增加,從而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釋放而導致發病;酒精及暴飲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近幾年亦有增加。因此,避免大量飲酒及暴飲暴食是減少急性胰腺炎的有力措施之一。在我院住院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季節分布極為明顯,夏季的發病率相對較少,而冬季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從10月末開始到第2年3月是一個高發時間,從3月氣溫升高開始,發病率便急劇下降,在5、6、7月天氣最炎熱的夏季達到一個低谷,形成一個平臺期,在夏秋交界的8、9月份開始上升,到冬季再次達到一個高峰,形成一個循環。廣州夏季氣候炎熱潮濕,食欲下降致使暴飲暴食和酗酒等現象減少,從而急性胰腺炎發生率也相應減少。而當氣溫寒涼時,不良的飲食習慣又會出現,加上主要節日多集中于冬季,所以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本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性別比例接近1∶1,男女性別在發病率上差別不大,這與文獻報道中年組女性多見發病,年齡以40~60歲為多不符 [7] 。這可能因為廣東男女飲食習慣基本相似,社交狀況趨于平等,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性別比例接近1∶1。在發病年齡方面,20歲以下青少年發病率很低,20~39歲年齡段發病最高,40~79歲相對處于一個平臺期,發病率有所下降,而80歲以上急性胰腺炎發病率急劇下降,這種趨勢符合社會和經濟學的一般規律。20歲以下發病率很低,是因為青少年受到經濟上的限制,極少有暴飲暴食、酗酒等現象。20~39歲年齡段社會應酬多,食欲旺盛,極易成為急性胰腺炎的誘發因素,故其發病率最高。40~79歲相對處于一個平臺期,發病率有所下降,因為此年齡段自制力強,保健意識提高,能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而80歲以上急性胰腺炎發病率急劇下降,是因為老年人不再有過多的社會活動且具有強烈的自我保健意識。急性胰腺炎發病急而且嚴重,但經過及時治療治愈也快,大部分1~2周內好轉出院,其頻數峰值位于1周左右;而且經過及時救治,轉歸良好,大部分可以痊愈。本組資料顯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呈偏態分布,7d的累計百分比為35.2%,13d高達68.5%,15d高達74.4%。也就是說,高于1/3的病人7d內出院,高于2/3的病人13d內出院,接近3/4的病人15d內出院。這體現了急性胰腺炎發病快而嚴重,經過及時治療治愈也快的特點。張喜平 [9] 認為在急性階段,針對肝郁氣滯,郁久化熱,中焦實熱,采用通腑導滯、疏肝退黃等攻邪措施,有助于疾病趨緩;在炎癥消退階段則多采用活血化瘀和益氣養陰藥物而取效。但我院絕大部分患者的中醫證型以肝膽濕熱為主,故治療也以清肝利膽、通腑瀉下為最多,這可能是廣州氣候炎熱潮濕和飲食甘肥厚膩,易于生濕化熱之故。我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取得較好療效,治愈率達72.9%,病死率僅為2.9%。以上資料對今后廣州地區急性胰腺炎的診療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更確切的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0:487.[
2]黃慶道,鐘南山.廣東省常見病基本診療規范[S].廣州:官橋印刷廠,2003:75.
3]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15-219.
[4]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832.
[5]李浩,周建良.內科急癥臨床診斷與治療[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209.
[6]蔣數棟.消化內科專題講座[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325.
[7]趙芝蓉.不同年齡組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J].華西醫學,2001,16(3):348.
英文名稱: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713X
國內刊號:11-5512/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產業現狀不容樂觀
醫藥行業由于直接涉及公共健康問題,因而受到極為嚴格的行政審批和監管干預,并且格外需要知識產權保護。醫藥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該行業從市場準入、產品研發、技術轉化到生產制造全過程的復雜性。
醫藥產業是典型的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作為一個高度技術依賴性的產業,醫藥技術研究和開發是醫藥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重要業務內容,而研發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的商業目標服務。當前,面對跨國制藥巨頭的打壓和自身創新能力不足的客觀現實,如何提升我國醫藥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量和運用水平,是我國醫藥界面臨的重要問題。
有關研究顯示,我國醫藥產業正面臨研發力量薄弱、科研成果產業化緩慢等諸多問題。有不少專家建議,必須加快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建立市場為導向的技術開發體系,完善技術交易轉讓機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豐富醫藥產業投融資手段,采取多種對策促進醫藥產業發展。
創新技術交易模式
眾所周知,中國制藥企業以生產仿制藥為主,創新藥研發艱難緩慢。對于國內多數制藥企業來說,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以及缺少優秀的研發人才是導致其知識產權成果有限,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通過受讓的方式獲得知識產權不啻為一種較為可行的選擇。
天津藥物研究院副院長鄒美香認為,目前中國擁有全球領先的專利數量,更擁有不斷增長的醫藥市場。而技術與市場的結合,創新產品價值最大化的實現,都離不開知識產權的這一智力成果的流轉與嫁接。
中介服務在技術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國技術市場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渠道,但仍然存在諸多諸如定價難、環節缺失、信用體系不健全以及激勵機制不足等瓶頸問題,嚴重制約了技術市場的健康發展。
針對傳統技術交易一對一談判方式相對單一、買賣雙方相互選擇余地有限、成交效率不高的局限性,中技所積極導入競價交易模式,先后成功組織了三次專利拍賣和多次網絡競價交易活動。
中國技術交易所副總裁李中華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組織專利拍賣并非是要取代傳統的技術轉移方式,而是要打造一個多種形式的技術轉移流轉渠道。拍賣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而是一系列交易的環節之一。
“專利拍賣作為技術轉移的一種有效補充,能夠引導更多交易主體平等、公開的參與技術交易過程,為促進專利技術、科技成果的快速轉移提供了規范的、高效的市場化流轉渠道,實踐了企業與院所的快速‘雙贏’對接,滿足了企業的技術需求,盤活了存量知識產權資源。”李中華說。
據悉,在中技所近期開展的幾項受托交易項目中普遍采取競價交易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競價交易正在成為中技所進行知識產權交易活動的常規性模式。
中技所的實踐探索
自成立以來,中技所充分發揮自身具有的國際醫藥人才、技術、信息及資金等資源優勢,為促進醫藥研發與創新能力提升,有效進行產業需求對接,在創新醫藥領域技術交易的機制和模式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其中較為成功的案例包括:
2009年8月14日,天津藥物研究院鹽酸馬尼地平新藥項目通過中技所成功實現技術知識產權轉讓,落戶北京昌平區生命科學園。
2009年11月12日,中技所與第四軍醫大學和北京易布客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三方協議,由中技所為第四軍醫大學向北京易布客科技有限公司實施許可其所研制開發的EIT技術提供無形資產評估、入股和第三方結算服務,并為易布客公司進行EIT技術產業化提供階段性融資等全程服務。該案例不僅為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了技術轉移服務的創新模式,而且對于中關村股權激勵改革試點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參考模式。
2009年12月28日,中技所第一單能力交易項目順利簽約成交。該項目為四川東圣酒業有限公司通過中技所的交易平臺委托北京奧達康醫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保健酒技術的研發工作,交易金額為36萬元人民幣。中技所作為此項目成功對接的“媒人”,同時提供第三方項目監管和資金結算服務。該項目的成交標志著中技所正式推出了能力交易服務,為廣大技術研發機構提供面向全國的研發能力展示和交易服務,同時也為技術研發需求方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2010年6月28日,方正醫藥研究院與北京科萊博、杭州凱飛藥業、北京博時安泰就“FBR-1501雙效藥”和“FBR-6408”等五個新藥技術項目在中技所舉行簽約式,總合同成交額為1820萬元人民幣。
2010年8月10日,國家級生物新藥——注射用重組瑞替普酶項目在中技所成功簽約。中技所作為注射用重組瑞替普酶項目技術交易的交易服務與鑒證方,積極促進和推動了該項目技術與資金的有效對接,并將技術交易服務有效的融入到項目產業化過程中。
關鍵詞:高職院校;產學研合作;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
作者簡介:吉文林(1958-),男,江蘇泰州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06-0029-03
科學研究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職能之一,科研水平是反映高職院校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塑造品牌的一條重要途徑[1]。高職院校具有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的雙重屬性,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國務院2014年5月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明確指出,要“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推動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建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成為國家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的重要載體”。2014年7月高等職業院校科研能力建設研討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重申,高職院校要與行業企業聯動,重視應用科研能力建設,重點服務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服務企業人才發展戰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是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2013年以優秀等級通過驗收,近年來在應用技術研發機制、條件建設、科技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開展應用技術研究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要求
應用技術研發是指在工農業生產中,對生產服務領域中的新產品(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高職院校的科研應該以應用型研究為主幾乎沒有爭議的結論,對我國高職院校而言,當前的應用型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高職院校通過應用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可切實幫助行業企業解決生產、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技術難題,提高生產率,增加效益。
(一)應用技術研發能力是服務行業企業的需要
高職院校通過開展應用技術研發,掌握行業企業需求及變化趨勢,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思想和觀念,保證專業發展的適應性,可以在構建高職教學內容體系、專業設置、深化教學改革等方面形成特色鮮明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經濟結構的調整制定學校的發展規劃,通過社會服務,了解社會、行業和企業在人才、技術方面的需求,通過科研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轉讓、咨詢與服務,通過生產一線提供的科研課題,將科研課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服務于行業企業的發展[3,4]。
(二)應用技術研發是解決高職教育矛盾的需要
高職院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必然會遇到很多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如: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定位、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實訓基地建設,以及“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高職教育不僅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力要高,還要求其實踐能力和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也要高[5]。開展應用技術的研究工作不僅豐富了教師專業知識,還能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專業素養,通過應用技術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學生、服務社會,逐步理順和解決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
(三)應用技術研發能力是提升辦學水平的需要
高職院校不僅僅是一個傳播知識和技能的場所,更是一個技術開發、技術積累和創新的載體。后國家示范性的到來,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就是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就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必須發揮在系統培養各層次各類型技術技能人才,服務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創新驅動,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所起到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開展應用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國的科研體系主要由國有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企業等方面的科技力量組成。高職院校作為高等學校的一部分,在科研體系分工中應以開展應用技術研究為主。高職院校應從自身實際和特點出發,選擇一定的社會服務范圍,并面向區域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能,因地制宜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工作,針對地方行業和企業生產需求,從實際需求中尋找課題。選擇適當的企業作為技術合作伙伴,通過技術咨詢、技術改造、技術推廣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在服務中尋找應用技術研發課題,加以研究和實踐。
(一)新產品、新品種的研發
高職院校開展應用技術研究的目的是滿足行業企業需求,而新產品或新品種則是行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創新和競爭的最前沿。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以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為重點,開展了一些列的應用技術研究。歷經16年培育了“蘇姜豬”新品種,2013年通過了國家新品種審定,并獲新品種證書,填補了全國農業高職院校培育畜禽新品種的空白;正在培育的家禽新品種(配套系)還有黑羽番鴨、“蘇牧1號”白鵝和“蘇郵2號”肉用麻鴨配套系。學院先后研發了2個國家二類新獸藥,填補了江蘇省二類新獸藥研發的空白,新品種、新產品的研發,提升了學院社會影響力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新方法、新模式的研制
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需要研究人員有較多的生產、實驗的時間作保證,以便在生產服務實踐中與企業人士一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付諸實驗和攻關解決問題。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以服務泰州市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充分發揮高職院校主體作用,每年組織30多名年輕教師赴企鍛煉,參與行業、企業的生產與實踐,服務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開展了一系列的新方法、新模式的研究。教師研發的“蛋鴨籠養”和 “小龍蝦河蟹混養”等新方法、新模式先后被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科技苑欄目等制作了專題片加以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新技術、新技能的推廣
高職院校專任教師通過在行業、企業中的實踐鍛煉,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不但攻克了一系列生產實踐問題,而且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術操作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專任教師研發的“發酵床養鵝”和“鵝魚混養”等新技術、新技能被中央電視臺制作成專題片進行宣傳推廣。由農業物聯網系主持開發的“農產品追溯”技術平臺在江蘇省10多個縣市試點驗證,被江蘇省農委指定為唯一的標準平臺,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應用。
三、高職院校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培育途徑
伴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日漸凸顯[6]。高職院校如何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準確定位,科學地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工作,以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與提高,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這些均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緊扣農牧產業鏈辦學、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以科技平臺建設為載體,以橫向合作項目和技術服務為重點,以應用技術研發領軍人物培育為核心,以專業帶頭人和科研崗教師為骨干,以廣大教師為主體,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應用技術建設的途徑。
(一)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研發團隊。培育領軍人物,帶動團隊前行
高職院校要提升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必須以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優化教師結構為重點,著力實施教師學歷提升、師資培訓和人才引進計劃,積極進行專業帶頭人和應用技術研發領軍人物的培養,注重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對領軍人物的培養,打造一支專業知識過硬、教科研能力強、操作管理能力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是高等職業教育中科研工作的基本條件[6]。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學院與國內外、省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定期開展科研合作機制,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濃厚了學院的科研氛圍,加強了學院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教師的人才建設。通過實施“鳳凰人才工程”,培育了一批應用技術研發領軍人才,現有二級教授3名,三級教授6名,江蘇省生豬養殖協作組首席專家1名,江蘇省水禽育種協作組首席專家1名,江蘇省養豬業協會會長1名。學院通過培養、引進學術帶頭人和應用技術研發領軍人物,提升了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現有省級科技創新團隊4個,院級科技創新團隊5個。設立科研與社會服務崗,專職實施研發與服務。高職院校的應用技術研發工作應當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遇到的實際問題,加強應用技術研究,以解決現實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技術的開發、生產技術的服務等。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主動融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專門設立了由一批年輕的博士教師組成的科研崗,由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博士、青年教師組成的科技服務崗。這些人才及團隊的建設對學院科技創新,應用技術研發能力提供了智慧的支撐。創新團隊及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和科研崗教師的建設對我院應用技術研發、科技人員的科研能力提高、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建設高起點的科技研發服務平臺
高職院校開展應用技術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應用技術研究時,從立項開始就要進行市場需求分析,盡量做到技術推廣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對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的支撐作用,學院經歷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現建有省協同創新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省企業院士工作站、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3個,建有國家、省部級大型產學研基地4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省內同類院校中一直處于領跑地位。通過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面向行業企業開展了一系列的生產實踐技術攻關研究,促進了應用技術的產出和轉化。近三年學院共承擔了畜禽新品種培育、新獸藥研發、養殖新模式研發、動物疫病防控關鍵技術等應用技術研發。學院培育的蘇姜豬、黑羽番鴨已納入江蘇省2010-2020畜禽新品種培育計劃。學院因此先后獲省市科技進步獎、科技推廣獎、中華農業科技獎等省部級獎勵10多項。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僅提升教師應用技術研發水平,也是促進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平臺。
(三)凝練多需求的應用技術研究方向
以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開展產學研合作,占領應用技術研發方向的制高點,就是要求高職院校要把自身的發展與地方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創新優勢和智力優勢,不斷轉化為地方發展的優勢。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以行業企業為合作對象,面向行業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委托為熱點,先后與省內外300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難題近500個,及時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已有30多個應用新技術在行業企業上推廣應用。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深度對接中國醫藥城,以現代農業的理念開展中藥產業技術研發。與江蘇省泰州市、鹽城市濱海縣、徐州市等市縣區合作,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熱點,大力推廣蘇姜豬、蘇牧1號白鵝、蘇牧麻鴨等優質畜禽的飼養。通過合作開發推廣了魚鵝混養、發酵床養豬、林下種草養鵝、蛋鴨籠養等養殖新技術,先后完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在全省范圍內的推廣應用等,這些應用技術的推廣成為泰州市及周邊地區農牧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養殖戶增收達1億元。在應用技術研發方面,學院一直處于全省高職院校中前列,先后四屆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連續兩屆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富民突出貢獻單位,連續五年被評為江蘇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先進單位。
(四)爭取多途徑的科技研發項目課題
應用技術研發不僅依靠高校自身投入而進行獨自研發的,更需要依靠企業、行業和社會和政府的支持等多種渠道。高職院校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經費問題,首先要抓好項目、引進與培養優秀技術人才、建設優秀團隊等方面下功夫,并長抓不懈;其次組織優勢力量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的有經費支持的科研項目申報、立項,做好經費配套工作,并督促項目承擔部門圓滿完成這些項目。建立科研基金,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應用技術項目研究,培養人才和團隊,使用好科研基金。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每年投入300萬元專款用于學院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鼓勵教師開展應用技術研發,促進了產學研結合、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科技服務等提供了經濟保障。學院每年爭取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部門級行業、企業各類科技經費逐年上升,2014年各類科研經費將突破4000萬元,在全國農業類高職院校處于領先地位。
(五)探索應用技術研發管理機制創新
科學制定應用技術研發發展規劃,合理配置資源,促進應用技術研發持續健康發展。高職院校通過對應用技術研發工作的有序管理,使教師貼近市場做研究,以應用技術成果為敲門磚去開拓合作服務,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為使科研更好地反哺教學,實現技術服務職能,關鍵是要形成一套有利于調動教師科研積極性并行之有效的科研運行機制[7]。將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社會服務的業績要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科技成果業績考核要科學化,應建立和完善的制度主要有:分層分類的技術研發工作考核制度;科學量化和代表性成果相結合的應用技術研發能力評估制度;激勵創新為導向的分配制度;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獎勵制度等,使學院應用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工作規范有序開展,保障了高職院校教師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工作順利開展與實施。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通過制定一系列科學、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實施好《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和《教職工科研工作考核獎勵辦法》這兩個基本制度,是促進應用技術研發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高職院校應在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培育和提高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和水平。科研要與教學相結合,與實際相結合,著重于學科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6]。以應用技術上水平,以應用技術研發促教改,以應用技術研發帶隊伍,以應用技術成果強實力,堅持以教學帶應用技術研發、以應用技術研發促教學,處理好應用技術研發與教學、應用技術取得與效益、應用技術研發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才能走出一條應用技術研發興校的新路子。因此,高職院校的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是未來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應用技術研發能力的建設將為高職院校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吳秀杰.影響高職院校科研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08-120,125.
[2]王蘇琪.我國高職院校科研定位及走向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3):140-142.
[3]宋建軍.關于高職院校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究,2014(17):42-43.
[4]張小軍.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方向與途徑[J].江蘇社會科學,2012(S1):35-39.
[5]雷建龍.高職科研工作的定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35):47-52.
8月27日,來自北京中關村生物醫藥園的孵化企業――北京弘潤天源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弘天生物”,832979.OC)正式登陸新三板,也使其成為國內細胞生物研究領域為數不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在此前的8月21日,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了我國首個《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旨在規范干細胞臨床研究行為,以期借此保障受試者權益并促進干細胞研究健康發展。此政策也被視作細胞研究大發展的“信號彈”。
4000 億美元市場的吸引力
“細胞生物研究與儲存在醫學研究及治療、醫療美容、轉化醫學方面都極為重要,這也是公司多年來投身該行業的原因。上市后,公司將在北京兩大研發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國設立樣本分庫。” 弘天生物董事長王安祥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安祥介紹說,干細胞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自我復制能力,即“一個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細胞”;另一個是多向分化,干細胞應用最常見的是細胞替換,比如說白血病患者做造血干細胞移植,等于換了正常的干細胞。干細胞還有特殊的營養因子,可以修復各個器官的損傷。
根據《2010年干細胞年鑒》,干細胞市場規模每年平均以34%復合增長率增長,未來 20 年內,干細胞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4000 億美元。因此,干細胞市場被各路資本所青睞,“錢”景廣闊,世界醫藥巨頭紛紛布局干細胞產業。
業內人士認為,在醫藥行業中,干細胞作為新興前沿領域,市場空間廣闊,同時有望迎來政策激勵。而細胞存儲又被譽為“細胞銀行”,是細胞治療行業最基礎、最前端的業務,前景廣闊,誰先布局誰就將搶占行業資源先機。在細胞行業內也有不少企業都在向細胞存儲業務延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共有200余家企業從事細胞治療技術研發,這其中也包括上市公司如香雪制藥(300147.SZ)、開能環保(300272.SZ)等,但布局都還停留在初期。
2004年開始,弘天生物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北京大學的一些頂尖科學家搭建專業技術團隊,2009年成立專業公司開始啟用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研發實驗室并做市場運作。在2013年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后不久,弘天生物完成了增資擴股。
“細胞存儲之所以被稱為‘細胞銀行’,是因為它是細胞治療行業的最基礎、最前端的業務,普通消費者將健康的細胞提取儲存后,可至少保存20年的有效性,一旦未來有重大疾病治療、預防性醫學干預和抗衰老使用的需求,就能再度以細胞基因工程改造等先進技術進行使用。使用自己的健康細胞幾乎不存在排異的情況,具有較高安全性。” 王安祥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目前,弘天生物斥資5億元在北京大興建立細胞存儲基地,一期已經完成并投入使用,庫容可達32萬份。
試水者或將大打市場戰?
事實上,我國對干細胞技術的研究工作早有所部署,比如973、863等國家科技計劃涉及了干細胞項目,在科技部“十二五”專項規劃中,以干細胞技術為核心的再生醫學還被稱為“繼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后的一個醫療革命”,其被認可和重視的程度可見一斑。
“弘天生物所在的細胞生物領域對于技術研發非常倚重,而這類企業往往需要在資金投入、技術儲備和市場推廣方面三管齊下。在大型競爭對手紛紛登陸資本市場之后,獲得資金補充的弘天生物可能將大打市場戰。”銀河證券一位內部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事實上,干細胞研究需要大量資金且研究時間很長,即使取得成果,也并不一定能獲得巨額利潤。例如世界上首個干細胞治療藥物美國哥倫比亞奧西里斯診療公司(Osiris)的干細胞產品Prochymal,該產品上市后銷售情況一般,公司于2013年10月將該產品以1億美元出售給Mesoblast公司。
再加上干細胞產業極其“個體化”,不管是做基因檢測、基因治療,還是細胞治療、免疫治療或組織工程,都需要以自己的細胞、組織為原料,與傳統醫藥工業的批量化模式有很大的區別,需要全新的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
很多企業巨資投入后最終輸出的產品分別面向兩塊完全不同的市場,在生物科技行業極為火熱的CRO(向藥企提供新藥臨床研究服務)與轉化醫學領域。包括無錫藥明康德、博濟醫藥等一眾本土企業均以上述兩項作為業務核心,弘天生物也不例外。
關鍵詞 高職教師;應用技術;研發推廣;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3)26-0054-05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同樣也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四大職能,但因其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色,所以“依托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立足點”[1]。正因如此,地處浙江沿海的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十五”期間就提出打造區域先進制造業人才培養基地和應用技術研發推廣基地兩大發展目標,并以提升教師科技服務為抓手大力推進應用技術研發的市場化、產業化之路。
一、技術走向產業的具體路徑
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讓技術研發走向產業應用,既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也是提升教師技術研發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必然選擇。面對當前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普遍存在的社會認可度低、研發經費投入不足、管理考核機制不完善、研發能力有待提升、實驗儀器設備缺乏等內外制約因素,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結合臺州主導產業及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特點,積極探尋技術研發對接產業、轉化成果服務產業、起草標準引領產業、搭建平臺融入產業等科技社會服務的具體路徑。
(一)技術研發對接產業
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職科研以技術應用型研究、開發型研究為主體,以解決實踐第一線的具體問題為目標。”[2]近年來,學校對接臺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需求,大力推進應用技術研發。在研究領域上,主要對接汽摩配件、醫藥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服裝機械等臺州主導產業。在市場對象上,主要針對臺州民營經濟比重大(97%以上)、企業規模小的特點,著力面向民營中小微企業開展應用技術研發。在研發成果上,近五年來,該校獲得專利授權128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9項),軟件著作權登記41項,尤其是由該校教師主持完成的“ZJQ600/400低噪聲氣冷羅茨真空泵”、“SJQ-2-590高精度晶片大型多線切割機”2項技術成果,經以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確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也積極參與對接區域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活動,承擔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4項,學生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專利13項、軟件著作權5項,部分技術成果轉讓給企業。其中電子電氣系張迪同學主持研發的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學生公寓智能限電電表”獲浙江省高職高專“挑戰杯”競賽特等獎,同時獲得專利授權并推廣應用。
(二)成果轉化服務產業
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是高校技術研發的根本目的,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高校大部分成果處于沉淀或閑置狀態,無法真正實現深層次的開發和利用”[3]。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通過技術成果的轉化,解決企業轉型發展中的大量現實問題,為企業技術改進與革新提供有力支撐。近三年來,學校承擔橫向科技服務項目283項,實際到賬經費1574萬元,向企業轉讓專利技術及軟件著作權分別為44項和12項,專利轉讓數居全省高職院校首位,轉化率達33.375%(據教育部《中國高校知識產權報告2010》顯示全國高校專利平均轉化率為5%)。浙江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教育廳高校科研師資處統計顯示,該校2011年度轉讓專利數占全省所有高職院校總數的70.6%,2012年該比例據初步統計為84.85%(全省45所高職院校共轉讓專利和軟件著作權33項,該校為28項)[4]。該校真空技術研發中心張寶夫主任與企業合作研發的風洞模擬試驗JZJQ3750-321真空抽氣機組,研究成果取得了4項專利,并在四川省綿陽風洞基地應用效果良好,神州九號的返回艙即采用JZJQ3750-321機組先在地面進行了模擬試驗。模具研究所李金國副所長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立項的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項目,形成了包括發明專利在內的5項專利成果,相關技術成功轉讓給浙江賽豪實業有限公司、浙江天 車燈有限公司等企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起草標準引領產業
起草標準是企業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重要證明,也是高校教師在行業內影響力的重要體現。學校張寶夫老師長期擔任全國真空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真空學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在真空技術行業享有很高的聲譽,是全國真空行業多項標準的主要起草人,并率團至美國舊金山首次代表中國真空行業向ISO/TC112標準化組織提出了國際標準:“真空技術-真空泵性能測量標準方法——第3部分:羅茨真空泵”的制訂工作。學校還與國內電工行業標準化的綜合管理機構——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簽訂技術服務協議,由電氣自動化研發中心和浙江巨龍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微電機換向器下刻機”和“微電機換向器精車機”2項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機械行業標準。
(四)搭建平臺融入產業
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是高校融入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校積極搭建科技創新團隊、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科研機構、技術孵化中心等技術服務平臺。為積極融入并引領臺州海洋產業的未來發展,學校整合研發力量申報了“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科技創新團隊”,并被列為臺州市首批兩個重點科技創新團隊之一(另一個設在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獲100萬元資助,該團隊研究成果為10余項發明專利和一系列SCI收錄的研究論文。針對臺州機電制造業擁有巨大產能的現狀,該校積極建設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并被列為臺州市首批重點實驗室。為更好地通過平臺搭建吸納高端研發力量服務于臺州醫藥化工主導產業,以該校東港生物與化工學院為基礎申報的生化制藥院士工作站獲臺州市委組織部、臺州市科協審批立項,目前正在院士及其團隊的帶領下卓有成效地開展技術研發、科技服務、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相關工作。該校還對接臺州產業設立了15家科研機構(其中3家為市級),并大力推進組合式科研機構建設。針對臺州民營中小企業數量巨大以及難以獨自設立研發機構的現狀,學校利用校企合作聯系廣泛的優勢,吸收產業相近的多家中小型企業共同投入,在校內組建功能不同的多個實驗室,并逐步形成組合式研發中心,目前已建有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生化制藥等3家組合式研發中心,如圖1所示,直接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服務。此外,學校還與浙江工業大學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并在校內設立浙江工業大學臺州技術孵化中心,服務于臺州企業。
二、基于技術產業化的教師科技服務能力提升舉措
(一)制度先導:創新技術走向產業的機制
根據新制度主義的制度績效理論,制度決定績效并發揮基礎性的作用,而且有效率的組織是績效增長的關鍵因素[5]。學校在2003年就將科研管理職能從教務處獨立出來,設立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并不斷出臺、完善、創新一系列的科研規章制度,通過制度提升教師科技服務水平、激勵教師走向產業的積極性。目前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這些制度很大一部分與應用技術研發推廣密切相關,內容涉及專利扶持、平臺建設、項目管理、合作研發、技術轉讓、推廣應用、量化考核、評獎評優等。如在全校出臺、修訂的18個科研管理文件中,與應用技術研發推廣相關的規章制度主要有:《促進教師開展技術服務獎勵管理辦法》《專利扶持與獎勵辦法》《橫向課題管理辦法》《研發機構管理辦法》《教師專業實踐鍛煉管理暫行辦法》《科研工作量化考核與管理辦法》《“和園講壇”學術活動管理辦法》《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科研成果獎評審與獎勵辦法》《重點學科建設與管理試行辦法》等。通過科研管理規章制度的規范化運行與創新發展,積極倡導“成果主導、項目主抓、精品主攻”的科技服務理念,鼓勵將應用技術成果申請為專利或進行軟件著作權登記,鼓勵以項目為紐帶校企聯合開展技術革新與攻關,鼓勵整合力量重點突破效益好、產業化比例高的技術服務項目。
(二)培育能力:奠定技術走向產業的基礎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科研骨干少,高層次人才少,高素質研究團隊少,科研人員水平、能力和層次不高”[6]。這種現狀嚴重地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科技社會服務能力。學校通過選派教師到高校做訪問學者或攻讀博士學位、到企業做訪問工程師或開展專業實踐鍛煉等主要形式,積極培育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開展科技社會服務應具備的專業研究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
1.培育教師專業研究水平
學校每年選派15位左右教師到國內著名高校做訪問學者。為了確保訪學質量,學校既對訪學教師給予激勵,將訪學經歷及其業績作為高校教師專業資格評審、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同時又給訪學教師多出成果的壓力,要求在訪學期間及訪學結束一年之內,每位訪學教師必須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不少于2篇論文且主持1項不少于5萬元到賬經費的橫向科技服務項目或1項廳級縱向科研項目,否則將全額扣除崗位津貼。此外,學校還長期實施了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育工程、專業帶頭人培育工程、教授培育工程等人才項目,推進教師整體專業研究水平明顯提升。
2.培育教師專業實踐能力
學校通過實施訪問工程師、專業實踐鍛煉、承接企業委托課題、到企業兼職等形式,增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訪問工程師、專業實踐鍛煉是學校培育青年骨干教師和其他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兩條重要途徑,前者要求接受訪問的企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且訪問時間通常為一學年,而后者在企業選取、實踐時間等方面則更具有靈活性。作為普遍性的硬性要求,所有教師3年內必須累計有3個月以上的專業實踐鍛煉經歷,申報晉升職稱的教師必須有任現職以來累計6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經歷。而承擔委托橫向課題、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轉讓專利或軟件著作權等科技服務活動,均可作為訪問工程師和專業實踐鍛煉成果的重要形式。此外,學校還鼓勵符合條件的教師到企業兼職以提升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
(三)強化服務:技術走向產業的助推器
學校通過完善機構、構筑平臺、助推服務等方式強化教師對外科技活動的服務工作和服務效果。
1.完善機構
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上,學校層面設立專門的產學合作辦公室,成立產學合作委員會,并在科研處下設技術孵化中心,專人負責對外開展科技服務、技術成果轉讓等事宜。二級院系層面在學校編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還配備了二級院系的兼職產學合作負責人和專職產學研秘書各1人。
2.構筑平臺
在2010年,以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吸納30家企業、13所學校、7個政府部門及行業部門,建立跨地域、跨行業的浙江臺州灣職業教育集團,同時創設“臺州產學研信息港”,這種以“職教集團為平臺、信息共享為紐帶”的校企合作模式,凝聚各方智慧,并通過項目驅動的方式積極構筑產學研合作的長效機制,為學校技術成果產業化帶來了新空間。此外,學校還先后與浙江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臺州分部、南京工業大學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等科研院所簽訂科研合作協議,借助外力構筑科研合作平臺。
3.助推服務
學校通過各種方式推動科技社會服務與技術走向產業。一方面,學校發起“學校干部與企業家交朋友”、“百名教授博士下企業”、“暑期校企合作大調研”等活動,為教師走進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提供平臺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學校依托臺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協會、臺州方圓專利事務所等技術性的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拓展與企業開展技術合作的渠道。此外,學校科研管理部門還以依托專業中介機構、開展技術市場分析、編制簡化工作流程等方式提高服務效果,助推教師更好地開展科技社會服務。
(四)經費保障:技術走向產業的支撐力
很多高職院校因受主辦方財政狀況的影響和制約,辦學經費并不寬裕,更難以撥出專項經費用于開展技術研發與推廣[7]。學校為推進教師積極從事于應用技術的研發推廣,不僅每年撥出專項經費而且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爭取獲得社會的研發經費支持。學校將專利申請與維護、橫向科技服務項目、緊密型校企合作項目、科研量化考核與獎勵、科技講座與交流等納入專項經費預算,撥出款項成立專項基金。以專利發展專項基金為例,每年撥款10萬元,用于支付專利或軟件著作權的申請費、費、年費、登記費等,獎勵優秀發明設計人。學校還積極尋求合作企業在科研設備及研發經費上的支持,通過企業捐贈設備、資助經費和學校提供場地、派遣人員的形式,校企雙方共建研究所或研發中心。近年來,除上文提到的校企共建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生化制藥等3家組合式研發中心之外,學校通過這種方式與匯寶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縫制設備研究所、與杭州通靈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自動化研發中心、與臺州凌霄泵業有限公司共建凌霄機電研究所,并由此獲得企業的科研設備及研發經費上的有力支持。此外,學校還與兩家年產值在數十億元的大型企業建立緊密型的合作關系,設立了標力建筑工程學院、東港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由企業每年出資數十萬至百萬元作為相關二級學院的辦學經費,其中有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資助教師開展與企業相關技術的研發應用。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雖然在科技產業化具體路徑及其推進措施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但高職院校的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要實現校企雙方的良性互動與合作共贏,還應做大量的細致性、開創性工作,如高職教師如何面向區域性的中小微企業尋找技術開發項目,如何組建應用技術的教師研發推廣團隊,如何形成自身相對固定的優勢技術研發領域等。
參考文獻:
[1]陳安生,張麗君,唐小萍.發揮高職院校技術服務功能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9(5):53-55,95.
[2]顧健.高職科技管理推進技術服務的三個主動[J].科技管理研究,2009(9):221-222.
[3]郭強,夏向陽,趙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6):151-153.
[4]唐麗華,劉潔,王方,等.浙江省高校科研師資學科2011年度報告[Z].杭州:浙江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教育廳高校科研師資處,2012:115-121.
[5]姚洋.制度與效率——與諾斯對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6]崔昌璽.試論我國高職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0(32):12-13,16.
[7]仲耀黎.高職院校科研工作開展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8):27-29.
Path Analysis and Promoting Measure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scussion on the Promo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bility
YANG Lin-sheng
(Taizhou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