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工藝設計要求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藝設計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藝設計要求

第1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關鍵詞:噴涂;平整度;基底處理;氣溫;養護

中圖分類號:TU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8-0085-03

1引言

2010年廣州亞運會,是廣州代表中國向世界展示的一個契機。加強道路建設,美化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是廣州城市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迎亞運,廣州推動了新一輪的建筑立面改造。幾年前整飾過的建筑立面,主要整改措施是涂外墻漆。由于材料和工藝的原因,改造效果不理想,整改過的涂料經過幾年之后,出現褪色和色彩脫落嚴重現象,原來的整飾材料和方法都應該得到替換和改善。

建筑外墻裝飾有多種多樣,外墻砂壁漆飾面是其中之一,它之所以在這次建筑立面改中得以主要使用,是因為它具有施工簡便,色彩豐富、柔和,線條流暢、清晰,可創造多重質感效果,便于維修更新等特點。但如果操作不當,或者對其使用不甚了解或基層處理不好,都會影響涂層質量和外墻美觀。為確保外墻砂壁漆飾面涂料飾面的質量,必須做好很多細節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外墻砂壁漆飾面材料的設計要求和工藝要求。

2涂層系統的選擇及施工驗收標準

2.1涂裝油漆系統效果選擇與施工驗收標準

由各項單位工程確定,要求堅實牢固不開裂,刮涂均勻。嚴格對照現場認可樣板及小樣板,大小疏密、圓潤程度與之相當,注意腳物架橫、立竿處涂層不得重疊過厚,對于局部補疤處處理要特別注意,盡量按自然分塊補涂,大小式樣與周圍一致。

施工驗收標準參照國家行業標準《建筑涂飾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JGJ/T29-2003》合成樹脂乳液砂壁狀涂料涂飾工程的質量要求。

2.2施工建議

2.2.1外墻設計的建議

外墻盤臺抹灰面層兩側做擋水編、檐口、窗口底部必須做滴水線,女兒墻頂部、陽臺拉板抹灰面泛水應向內側,防止雨水流下污染墻面。外墻大面積水泥批蕩應有分格縫設計。

2.2.2基底表面處理基本要求

(1)涂漆基材面要達到高級抹灰層標準。要求平整牢固潔凈,無油脂、鹽堿析出物、塵污和松散水泥砂漿物質。

(2)涂料工程使用的膩子,宜選用強度與原混凝土砂漿基層相當,柔韌性好的膩子(彈性膩子)進行修復補平,保證膩子層與基層具良好的附著力。同時,所用膩子必須具備好的耐水性、耐久性和柔韌性(抗裂性),符合國家關于《建筑外墻用膩子》(JG/T157-2004)行業標準中外墻膩子標準。

(3)施涂前應將基體或基層的孔洞、缺棱掉角處用1∶3水泥砂槳(或聚合物水泥砂漿或專用修補砂漿)修補好;表面麻面、起泡、鼓包和裂縫等需清理后使用外墻專用膩子填補修平。

(4)基面抹灰面已充分干燥,含水率不大于10%;表面施涂水性涂料,含水率不得大于10%。

(5)操作的環境溫度應在5℃以上,最適宜的溫度是10~18℃,冬季最佳施工時間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為減少潮濕引起的問題,雨后24小時以內不宜涂刷,夏季在強烈的直射陽光下不宜涂刷。大風下及有污染性物質的環境下也不宜施工。

3施工工藝

3.1基層特征的要求

(1)表面平整度:一般現場澆灌的混凝土,由于澆灌時使用的模板材料不同,對表面帶來相當的差異,再加上模板本身的拼接安裝產生的錯位,在脫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會有不平整及模板接合部錯位造成的突起等缺陷。一般要求錯位在3mm以下,若超過此范圍則需進行打磨使之平滑。

(2)基層的堿性:基層墻面PH值低于10。

(3)基層的含水率:層墻面含水率小于10%,新粉刷的砂漿面層經3周干燥后即能施工,在涂刷前用濕度計檢查一下。

(4)基層表面的清潔度:混凝土的表面,常因澆灌時所用的模具材料的脫膜劑而被沾污。為此,在涂料施工前需對被沾污的基層徹底去污。

(5)陰陽角要求順直。

(6)基層經甲方、監理驗收后移交給涂料施工單位。

3.2施工環境條件

3.2.1氣溫條件

可在5~35℃氣溫條件下施工,施工現場氣溫用一般氣溫計測定,基層表面溫度用溫度計檢測。

3.2.2陽光

不在陽光直接照射下施工,作適當的遮護,以防止照射下基層表面溫度太高,脫水過快,會產生成膜不良,影響涂層質量。

3.2.3環境條件

環境潔凈,無塵土飛揚。通常大風天氣不宜施工;另外,雨天嚴禁施工,通常雨后24小時不宜施工。

3.3施工工藝

3.3.1施工工序圖

3.3.2砂壁漆飾面涂層施工工藝

(1)檢查、清理墻面。

(2)刮批外墻彈性膩子(一至兩遍):用外墻彈性膩子,M刮墻面第一遍;膩子風干(至少3h);在不平整的地方,用彈性膩子,再刮第二遍(視情況而定);另外,局部進行修補:在實際操作中以膩子層均勻遮蔽基底為標準。外墻批蕩膩子完工后,應養護至含水率、堿性達標。

(3)滾涂水性外墻抗堿底漆。在干透的膩子面層(即要求墻體濕度小于10%,PH值不大于10。一般在陽光的天氣下最少要干燥1周),涂刷水性抗堿底漆,這是抵御堿性物質對縫漆的侵害??梢匀珘γ鏉M涂,也可以對只有縫漆的地方進行涂刷。

(4)滾涂水性外墻面漆。在底漆完成4h以后,可以進行縫漆的施工。對有縫漆的區域涂刷。

(5)根據分縫的設計要求,用墨斗進行彈線。在縫漆施工8h以后,根據設計及墻面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縫彈線。

(6)貼分縫紙10mm。彈性完畢后,進行貼分縫紙。分縫紙要求粘性適中,邊緣粘貼。

(7)刮涂砂壁漆(1~2道)。涂刮砂壁漆1道,待其風干表面后(15m),再對其進行二次涂刮,要求無色差、無滾刷痕跡、無漏涂。

(8)撕掉分格紙,清理表面。撕掉分格紙,露出分縫漆,清理不平整的縫邊,完成工作面。并對成品進行保護。

3.4施工養護

(1)施工時的養護。外墻噴涂面在噴涂前為防止直射陽光及風、雨,應進行遮蓋養護,特別是女兒墻與腳手架之間為防止雨點襲入,應整個遮起來。

(2)門窗框、窗套線腳等的養護(保護)。不論鋼制鋁制或木制都必須用紙帶遮蓋保護,一旦被涂料污染,在污染初期用溶解力小的稀釋劑精心洗去。

(3)邊角接頭部位的保護。對建筑物的邊、角、直線或曲線的邊框、線條外,在涂這面時應對另一面進行保護,考慮紙的濕性與料的滲透性,應貼2層保護紙,為防止這面的涂料滲透污染那一面,應在噴涂后未及滲透時拆除紙帶薄膜。

(4)施工后的養護。為防止刮風帶來的塵土粘落在涂層表面上,應進行防風養護,對墻體作適當遮護。

(5)撤掉養護紙及養護紙帶應根據涂層固化及涂層度的情況定。

4施工的組織與管理

4.1項目管理組織計劃和工前準備

4.1.1施工組織

針對本工程工期緊、質量要求高的特點,成立強勁的項目經理部,以ISO900質量標準體系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對該工程進行統一管理。由專業技術水平扎實、工作經驗豐富并且有一級項目經理資格的人員擔任該工程駐現場工地項目經理。施工專業班組根據工程的要求和特點配備,選擇技術好、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班長,以協助項目經理部組織好現場的有關管理工作。

4.1.2工前準備

項目經理部成立之日起,要求全體人員從思想上就位,馬上進入臨戰狀態,本著各崗位的職責,認真做好開工前各項有關準備工作。

(1)技術準備:施工人員應對技術準備工作高度重視,做到心中有底、周密計劃。認真熟悉、審查施工圖紙,認真閱讀有關技術規定,同時必須熟悉現場情況,對設施的位置及走向必須清楚。與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工程洽商。同時項目經理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2)施工材料準備:按照施工預算和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按材料名稱、規格、使用時間、材料儲備和消耗定額進行匯總,編制材料需用量計劃,落實貨源,確定倉庫、場地堆放點和運輸組織計劃。主要材料向甲方提供樣板,以甲方的確認為定貨依據。

(3)現場準備:首先,做好施工用水、排水的準備工作,解決施工現場水源及排水問題。特別是排水規劃要合理,以保持場地干爽,防止廢水污染周圍環境。其次,臨時設施的準備。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和現場條件,間隔材料庫、臨時堆放區、工地辦公室等臨時設施。涉及到室外臨時設施的搭建,須提前報方案經甲方或有關部門同意批準后進行。

4.2施工部署

某項目為一個單體建筑,不需劃成施工區域。根據總包方施工進度的要求每5層為一個施工段,每個施工段計劃時間為12天。

4.3主要施工勞動力計劃

由于每層的面積小,根據二期時的施工經驗,本項目現場操作人員計劃為10人,雜工1人,管理人員為2人,施工總人數為13人。

4.4工期目標、施工進度計劃

4.4.1工期目標

合理安排勞力、科學組織施工,周密計劃和安排每一道工序,為確保實現預定工期為141歷天(招標要求,原面積6600m2,153天;現改為6100m2,按比例調整為141天)。

4.4.2施工進度計劃和工期目標

本單項工程自開工之日起,施工總人數為13人,一個施工班組,計劃實際施工天為141歷天。

4.5施工質量及工期保證措施

4.5.1質量保證措施

(1)施工前對基層進行檢查,并和甲方、監理辦理移交手續。

(2)做好技術交底,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及施工工藝進行操作;做好施工日記記錄,完善各項技術資料。

(3)嚴格執行三級質量管理體系,每道工序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移交甲方、監理方及總包的監督檢查,虛心接受意見并及時加以改進。

(6)嚴把材料關,所有材料的選用須經甲方、監理同意認可。

(7)材料進場必須具有質量證明文件及出廠合格證明。并會同甲方、監理對進場材料進行抽查送檢。

(8)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優良。

4.5.2工期的保障措施

(1)根據不同的項目的具體要求以及土建方的施工計劃精心編制工序安排,并報甲方批準嚴格實施。

(2)在土建工作方面全面展開的情況下,組織足夠的人員、材料、機械進場進行施工。

(3)在必要的條件下,可以調配人員進行趕工作業。

(4)與總包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協調各方按原工期計劃進行施工。

(5)如果其它專業工種拖后工期,我方必須做好相應調整。

第2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1.停車場

最好在門診樓地下,且為機械停車式。地面停車場應有出租車專用等候位及出入流線。

2.門診大廳

門診大廳是醫院多種流線的交叉點,人員最密集的公眾場所。按現行《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就診人數應是該醫院床位數的3倍(60~64O/床),門診部面積占醫院總建筑面積的15%。

①安排幾個相連的廳,且區分出交通與滯留空間--便于人流組織與疏導。

②自然采光與通風,共享空間為宜,且為天窗形式。

③掛號、交費、取藥,設置欄桿,窗口比正常人使用低一些,以1050mm為宜。

④可設置大屏幕,顯示各種相關信息。將站立式服務改變為坐式服務。

⑤業務辦理臺應安排足夠數量的排椅,配備叫號服務器,結合聲光實現叫號服務。排椅由硬質改變為軟質,排椅向沙發轉變。除現金交易臺外,其他業務辦理臺應盡可能關注金屬柵欄、大玻璃的分割。墻、柱可用石材或金屬板。

3.候診室

應有直接外部采光與通風(大型綜合醫院病員通常等候時間約為一個小時),最好不要采取走廊兩側面對面候診方式,以減輕陌生病員相互對視引起的心理負擔。最好有分診臺進行藥品劃價。

4.公共衛生間

在解決視線干擾的前提下,提倡無門衛生間。設立專用清潔間,并使打掃工具從病員視線中消失。蹲式,要使便器與地面在同一兩面,應有二個手紙套。潔具,在廁位隔斷上安裝扶手及掛鉤,隔斷要有一定的高度。手龍頭、小便器、大便器應為感應式。烘手器以擦手紙為宜。墻面可選用光潔塊材,盡量減少寬縫。宜用專門填縫劑。也可用背面烤漆的鋼化玻璃。地面可用石材或地磚,500×500mm為佳,大塊不宜排水。隔斷可采用MAX板,現場組裝。

5.護理單元

基本上四類活動人群:病員、護士、醫務人員、探視人員。護士站臺面宜為760mm高,為方便醫患坐著交談,可部分保留1100/760mm雙層臺面。綜合布線應與護士站密切配合。護士站臺面可選用人選石材,內部膠板貼面。地面可用PVC橡膠塊材,也可采用防污地毯。

6.急診室

除有較強私密性的婦產科、污染物較多的外科創傷處置需設置單間外,其他科診室均可設計為開放式的。科室之間用活動吊屏間隔,科室與候診之間備有活動拉簾。電源應有插地,墻面多插座。材料應滿足高沖擊、耐擦洗,所有陽角均應安裝防撞護角。

7.CT、X光室

這類空間重要的是滿足防幅射的要求,依據設備廠商提供的選用鉛板,將鉛板復合在鋁板背面。所有墻面除門和窗外,均可用色彩淡雅的鋁板架空安裝,注意固定螺絲孔導致防護漏洞,最好為粘貼式。鉛板門宜采用膠板裝飾面,垂直方向一般無防幅射要求,可用鋁扣板吊頂。

8.病房

一般醫院多為一間病房有2~3間病床并配有衛生間,病房門入口凈寬應為1050mm,以保證單架車出入,門套應能抗沖擊。壁柜按每床600mm即可。座便器選用后背懸掛式對清潔有利。床頭柜可用懸掛式。天花不易有多種造型,多用礦棉板或紙面石膏板。輸液架預埋龍骨。燈光應多路控制。開窗為內倒開為宜,以滿足通風、安全防護、方便清潔三種需要。入門口玻璃要選擇透明無色。衛生間應外開,門下端可包200mm高的鋁板或不銹鋼板。地面可用防滑地磚、橡膠塊材等。

9.醫用家具和環保裝飾材料

第3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關鍵詞:電氣工程;照明設計;步驟;問題

Abstrac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ormal put into us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ting design in the star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for years engaged in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work experi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the design of lighting design in detail analysis of.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s, architecture, physics, optics and other various factors, the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problems for attention in design are also introduced and lis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design; step; problem

中圖分類號:TB2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建筑電氣工程首先涉及的便是安全問題,現代高層建筑多采用兩路獨立的10KV電源同時供電。一般高壓采用單母線分段,母線分段數目與電源進線回路數相適應,只有當供電電源為一個主要一個備用的時,才考慮采用單母線不分段的結線。低壓配電系統各級開關均采用自動空氣開關,設置瞬時、短延時、長延時三級過流保護裝置。各級自動空氣開關應注意選擇性配合,防止越級跳閘,安全因素電氣工程中照明設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一、照明設計質量要求

1.照度水平。電氣工程的基本作用就是要滿足住戶的照明需要,也就是說照明設計的亮度要滿足正常的標準,光線太暗,會導致視覺疲勞,影響健康;光線太強會對眼睛造成刺激,引起感官的不適,同時也不符合當今節能減排的社會要求。除照度值指標外,還要考慮照度的均勻度,照度的均勻度定義為參考平面上的最小照度與平均照度之比,為使照明空問的照度均勻,《建筑照明設計標準》規定,公共建筑的工作房間和工業建筑作業域內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勻度不應小于0.7,而作業面鄰近周圍的照度均勻度不應小于0.5,房間或場所內的通道和其他非作業區域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業區域一般照明的照度位的1/3。

2.眩光要求。眩光是一種不舒服的視覺現象,會導致不舒服的生理和心理感覺、因此眩光是評價照明質量的指標之一,眩光用眩光值描迷,對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一般采用國際照明委員會(C1E)規定的統一眩光值來評價房間或場所的不舒服眩光;對室外體育場所的不舒適眩光,應采用眩光值來進行評價。

3.能耗指標。節能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照明設計和評價中,要始終貫徹節能要求。《建筑照明設計標準》中,規定了各類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且大部分照明功率密度值族于強制性標準,必須嚴格執行。因此將能耗指標作為評價照明設計的指標。

除上述的基本指標外,在評價照明質量時,還要考慮光源的顯色指數、色溫等與環境相適應,考慮燈具的造型與建筑空間和照明要求相協調。對長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間或場所,照明光源的顯色指數不宜低于80;在燈具安裝高度大于6m的工業建筑場所,顯色指數可低于80,但必須能夠辨別安全色。國家標準中對各種場所的顯色指數有具體規定。

二、照明設計步驟

照明設計是一個實現照明空間照明要求的過程,通??砂匆韵虏襟E進行:(1)明確設計要求。照明設計首先要了解用戶的設計意圖與要求,收集有關資料;例如要了解照明空間的大小、結構布局、功能要求、使用性質與環境,投資水平等,勾畫總體構想,完成整體方案;(2)確定照度標準。國家有關標準對不同用途的照明空間的照度有具體要求,設計時要根據設計要求,參考國家有關標準,選擇滿足國家標準規定的照度范圍,再根據投資水平等因素,選樣合適的照度標準;(3)確定照明方式。根據照明空間的照度標準,在一般照明、分區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及混合照明四種方式中,選擇合適的照明方式;(4)光源與燈具選擇。根據照明空間的功能要求,考慮節能要求,選擇高效的光源與燈具:考慮環境與使用功能要求,選擇具有與之相適宜的顯色指數、色溫的光源。選擇滿足安全防護,防觸電要求的燈具;考慮美觀裝飾性的要求,選擇與環境比調的燈具;考慮建筑的結構與平面,確定燈具的安裝方式和布局;(5)方案比較。對較大的照明工程設計,通常還要對照明設計方案的技術和經濟性能指標進行論證,并對多個方案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滿足經濟性的要求;(6)照明供配電設計。根據照度要求,確定光源所需的電功率,并進行照明負荷計算,按照明種類的供電可靠性要求,根據供配電系統的設計原則與要求,完成照明供配電設計。

三、照明電氣設計的任務及應注意的問題

照明電氣設計的任務是根據照明計算得出的照明負荷電功率,考慮實際的建筑平面,進行照明負荷計算,在此基礎上,完成照明負荷的供配電設計。

1.照明電氣設計的基本內容。照明電氣設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正確選擇供電電壓、配電方式,保證照明設備安全和照明質最;(2)進行照明負荷計算.求各照明配電回路的計算負荷;(3)選擇合理、方便的供電控制方式,滿足系統運行管理、維護、節能要求;選擇安全、合理的保護方式.確保人身和設備的電氣安全;(4)選擇照明控制設備、保護設備的種類、規格、型號,選擇照明配電回路導線規格、截面,確定照明供配電線路的布設方式;(5)以施工圖形式表達設計內容,包括照明平面圖、照明系統圖、照明控制圖、施工安裝圖和必要的剖面圖、必要的文字說明等;并編制照明供配電系統中所采用的設備和材料的清單及成本預算。

2.照明電氣設計應主要的問題。照明電氣設計應滿足供配電設計的規范與標準的要求,在進行照明電氣設計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1)供電電壓要求。一般照明光源的電源電壓應采用220V,1500W以上的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光源的電源電壓應采用380V

,照明設備的端電壓偏移一般不應超過±5%的額定電壓,特殊情況和應急照明的電壓偏移范圍為中±5%~±10%。(2)配電設計要求。照明配電宜采用放射式和樹千式結合的網絡結構;應急照明供電應滿足二級或一級用電負荷的要求。三相配電干線的各相負荷宜分配平衡,最大相負荷不宜超過三相平均負荷的115%,最小相負荷不宜小于三相平均負荷的85%。(3)照明配電系統的導線選擇要求。照明配電線路的干線和分支線應采用銅芯絕緣電線或電纜,分支線截面不應小于1.5mm2,接地線截面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規范的有關規定。照明配電線路應按負荷計算電流和電光源的允許電壓值選擇導體截面面積。主要為氣體放電光源供電的三相照明配電回路的中性線截面應滿足不平衡電流及諧波電流的要求,且不應小于相線截面。(4)照明配電回路的控制要求。節能是貫穿供配電設計的主題,照明配電回路系統的控制除滿足正常運行的要求外,還要考慮節能運行和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光,用定時開關、節能開關等控制照明配電回路。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的走廊,樓梯間、門廳等公共場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的使用條件和天然采光條件采取分區、分組控制措施;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樓梯間、走道的照明,除應急照明外。宜采用節能自熄開關。旅館的客房應設置節能控制型總開關。體育館、影劇院等公共場所的照明應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井具有按需要采取調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對氣體放電光源應帶電容補償器,以有效地減少線路上電能損耗,為氣體放電光源供電的線路的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9。

四、結語

結合筆者對于照明設計實踐經驗,通過分析照明設計要求,提出照明設計中應當重點考慮眩光要求、能耗要求等。為了達到這些照明設計要求,提出合理有效的照明設計分析,以及設計要點,從而提高照明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光輝.關于照明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建筑電氣,2007,28(07).

第4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關鍵詞:工藝設計 質量標準 現場管理

針織物工藝設計與管理是企業的一項復雜細致的技術與經濟的基礎性工作,是保證生產穩定、實現一次準確化生產、節能減排、實現最大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工藝設計與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它的內容包括要積極采用新原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染化料,科學合理的設計工藝流程、工藝參數,各項技術管理工作到位,嚴格過程控制,生產出的產品滿足客戶的質量標準,同時必須做到節能減排清潔生產。

1、針織物工藝設計

針織物工藝設計的內容有:制定企業質量標準、制定織布工藝書、原料選擇、客戶加工訂單的審查、制定染整工藝設計書、染化料助劑的選擇、設備的選擇、工藝試樣、質量測試等項工作。

1.1制定企業質量標準

對產品結構、規格、質量和檢驗方法所做的技術規定,稱為產品標準。產品標準按其適用范圍,分由國家、部門和企業制定,它是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約束力的產品技術準則,是產品生產、質量檢驗驗收、使用維護和洽談貿易的技術依據。

技術標準是指重復性的技術事項在一定范圍內的統一規定。技術標準包括基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檢測試驗方法標準及安全、衛生、環保標準。

企業質量標準一般應包括下列內容:原料檢測標準及測試方法標準;坯布密度、毛坯克重;各類坯布(紗線)各項染色牢度標準和測試方法標準;染色產品同色號批與批之間(缸差)的色差標準(應控制在4.5級);染色加工坯布的縮小率、失重率、布面光潔度、平整度、清晰度、X緯斜、步幅公差、手感以及吸濕性、彈性等項標準;符合國家及國外客戶提出的環保、安全、健康方面標準要求;特種加工方面的標準如阻燃、抗靜電、抗菌、抗起毛起球、遠紅外整理、吸附異味清新整理等方面的標準;達到客戶標準、確認樣、主輔料顏色一致的標準要求。

企業的產品質量標準是工藝設計的依據。為工藝設計的準確性,企業還應建立相關配套的一系列標準,如紗線測試標準、毛坯半成品標準、漂染用水質量標準、染化料助劑檢驗標準、前處理后半制品標準、染化料庫存環境及管理標準、染整工操作標準、試化驗室工作標準等相關標準。

1.2織布工藝設計書

織布工藝設計書下達給生產計劃部、生產車間、質控部門、財務部門及企業管理檔案有關部門技術文件,共內容為:原料成份、紗支粗細、用設備、工藝參數等。

1.3客戶加工定單的審查

為使工藝設計準確,工藝設計者首先要對客戶的來樣和加工訂單進行逐項、全面審查。只有把客戶訂單的全部要求和被染物的理化性質分析準確,才能進行工藝設計。一般要求將審查的全部項目列表逐項填寫。

1.4染整工藝設計書

染整工藝設計書是下達給生產計劃部、生產車間、質檢部門、供應部門、財務部門以及企業管理檔案室有關部門的技術文件,其內容為:待染整加工坯布面料名稱、色澤(白度)、染整加工工藝流程、前處理工藝、染色工藝處方及工藝參數、后處理工藝,后整理工藝,染整加工使用的設備、水質、各工序的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項等。

1.5染料的選擇

染料的選擇是染整工藝設計中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正確的選用染料能生產出達到客戶定單要求的牢度、色光環保指標,并能使生產順利,減少回修,為一次準確化染色提供前提條件,同時可做到控制生產成本使企業效益最大化。

染料選擇的原則是:面料各項色牢度要求;染后織物對后序成品加工時對色牢度的要求,如成衣加工的異色拼接,成衣印花(拔染印花、壓燙轉移印花等)、成本酶洗、石磨洗;染色加工時工藝可操作性和質量重現性;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要求;經濟型、染色成本。

1.6助劑的選用

在染整加工中使用助劑可以縮短染整加工的工序和時間,改善工藝,節能減排,提高產品質量,賦予產品一些特殊性能和效果,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等。目前使用的國內外生產的印染助劑沒有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只有企業標準。為保證染料工藝設計準確性,對助劑必須進行嚴格的測試和篩選,而目前生產助劑的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千差萬別,品種繁多。

染整助劑的篩選檢驗包括應用試驗和分析研究:應用試驗根據工藝應用要求對選用的助劑進行小樣試驗,通過測試被處理織物的有關性能來評價助劑品質對生產工藝的適用性,并保證染整產品獲得優良的外觀和預期的內在質量。應用試驗方法有對比和模擬法。對比法是在相同條件下,將待測樣品與對比樣品進行平行試驗,用于評價助劑的品質。模擬法是模擬染整加工過程中的工藝條件進行小樣試驗,通過測試織物的有關性能來評價染整助劑的應用性能及對生產工藝的適應性。分析研究是應用儀器對助劑的化學組成進行分析,以提供應用的機理。

助劑選擇的原則是:符合國際上如歐盟國家的環保安全要求,如不含重金屬離子、APEO、NPEO、甲醛等有毒有害的物質,或控制在安全許可范圍內,不超標;能滿足染料加工產品質量要求和產品效果;能簡化工藝,縮短工藝流程,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如使用皂洗酶皂洗可減少水洗次數,使用酸性皂洗劑可省去酸中和等。

1.7設備的選擇

染整設備的性能是染整工藝設計的主要依據。染整設備的選擇首先應滿足染整工藝的需要,同時還應達到高效、自動化、工藝參數在線監測、連續化、節能減排、安全可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效果。目前針織染整設備使用量大的是間歇式的溢流染色機、氣流染色機,而新研制的相對節能減排的連續式平幅前處理設備(圓筒、坯布平幅、剖幅坯布平幅)和平幅連續冷軋堆染色設備、平幅連續化水洗設備等。為設計節能減排提高坯布布面質量的染整工藝提供了前提條件。

1.8水質的檢驗與控制

染整產品質量與水質有直接的關系,染整工藝設計首先要進行水質檢驗,如達不到染整用水要求,必須采取補救措施,如加鰲合劑等使其達到要求。水質是十分復雜的,不但含有鈣、鎂、氯等離子,有的含有重金屬離子Fe、cu、懸浮物等,影響染整產品質量。染整用水應做到天天檢測,并進行有效控制。

1.9工藝試樣

根據染整工藝的要求,由化驗室進行小樣和車間中樣試驗,為工藝員合理工藝設計提供技術數據?;炇倚釉囼灥闹饕蝿帐谴_定客戶訂單顏色確認樣、功能整理效果確認樣,工作內容:染料與助劑的試驗與篩選;小樣顏光、各項染色牢度和坯布面料功能的測試和確認;整理染料、助劑工藝處方、制作色卡和操作規程報工藝設計人員。為保證染整工藝設計的準確性,部分小樣確認后必須經過中樣試驗,達到預定的質量要求方可進行大生產。中樣試驗取自大生產的坯布,數量一匹以上,在中樣染機試染色工藝,在車間生產設備上試后整理工藝。中試后的光坯布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色光、色牢度測試,物理試驗,整理完整的資料以進行工藝設計。

2、現場技術管理

正確的工藝設計是在生產過程對產品質量進行有效控制的前

提,生產過程的工藝控制是現場工藝技術管理的核心。嚴格、準確實施工藝上車能達到工藝設計的目的,按工藝設計生長出合格的產品。

2.1產前復樣

產前復樣的目的,是通過復小樣和放頭缸樣進一步發現潛在的工藝處方方面的問題,以最后確定大生產工藝。

2.2復小樣:在放頭缸前需復小樣確定染色處方

產前復小樣,要使用生產時的毛坯布,生產時用的同一批號染料、助劑,用正式生產工藝進行小樣染后皂洗、烘燥、定型整理,進行試樣工藝參數整理,制作色板。

2.3頭缸放樣、生產過程控制、毛坯布檢查、染色工藝控制、后整理工藝控制

頭缸放樣包括染色和后整理。放樣要求:染前對毛坯布進行質量檢驗;頭缸放樣合格后,根據品種分別制作烘燥后、定型前后、印花前后、拉毛剪毛磨毛前后的顏色標樣;記錄頭缸染色,整理放樣全過程工藝數據和試樣異常情況;光坯布質量檢驗:坯布面料色光、色牢度檢測、坯布面料物理試驗數據、產品風格、特性檢測;放樣技術數據分析整理、調整和確定大生產正式工藝。

一批完全符合質量要求的染整產品是各個加工環節的完美結合,在生產過程中需對各道工序、各個環節按工藝設計要求進行嚴格控制,做到工藝上車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控制的主要內容有:毛坯布的直向密度、幅寬、縮小率;毛坯布布面的折印、稀路、橫路情況,油土污垢霉變情況;抽查核實毛坯布的匹重。漂染用水的水質:硬度、含氯量、濁度、PH值;前處理漂底白度、染前布面含氧量和PH值、染后出缸布面PH值;染色浴比、溫度、時間、泵流量工藝參數;染浴元明粉含量比重、加堿固色時PH值;染色時坯布的運轉速度、導布輥與噴嘴的強力。烘燥前后的含水率,烘燥機溫度、速度,烘燥后的幅寬、縮水率;定型前后的幅寬、定型機的超喂量、進布強力、溫度、速度、時間、落布溫度、定型機軋車助劑軋余率、補充液濃度。

第5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關鍵詞】 工藝管理 工藝工程化 數字化工藝

1 研發平臺建設

依托PDM研發平臺,通過仿真分析、工藝試驗、局部細節工藝設計等手段,結合可行性分析、基礎工藝研究、產品工藝性審查、設計方案工藝評估、試制樣機工藝評價等工作的開展,對產品設計進行優化改進。其主要特點是:強化團隊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充分做好工藝性審查,并推進設計過程快速反饋,將設計結果及時進行審查,將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設計人員,杜絕錯誤的延續,從而提高產品設計的工藝性,針對新技術、新材料超前開展工藝研究和工藝準備工作。

2 TCM系統建設

現在是信息化高速發展時期,工藝管理提升也應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進行快速提升,借用信息化平臺加強規范管理。通過TCM系統建設,可實現基于數字化環境的生產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創新,提高設計效率和制造響應速度,縮短制造周期。完整的制造過程電子檔案至少可以減少90%的查詢時間,實現質量的可視化和快速追溯,并實現制造知識的挖掘分析和積累,快速提高工藝設計的質量。

3 開展工藝研究

針對產品調研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工藝可靠性研究計劃,不斷開展前瞻性工藝可靠性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內容:一是結合四新技術應用開展基礎工藝研究,重點開展新材料工藝性能研究、新工藝應用研究、新結構可靠性研究、新裝備技術研究,通過數值模擬、仿真分析以及工藝試驗等手段,系統掌握并推廣應用四新技術。二是結合新一代鐵路貨車產品研發,針對繼承的典型結構進行工藝可靠性評估,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改進制造工藝,確保典型結構及其制造工藝的可靠繼承。三是在對產品圖樣、技術條件進行工藝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產品結構及質量特性要求,識別產品制造工藝要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制造工藝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結合產品生產進行驗證完善。四是系統開展產品檢測方法研究,對產品質量控制要點實施可靠性檢測。

4 深化工藝驗證

工藝驗證不在局限于工藝驗證單中的尺寸要求,而是提高工藝驗證的范圍。驗證工藝路線和工藝文件是否合理、可行;設計和選用的工藝裝備、設備是否滿足工藝要求;工藝方法和工藝裝備、設備是否能滿足批量生產綱領要求;檢驗手段是否滿足工藝要求;工藝方法能否保證產品技術條件和質量標準;由產品和工藝帶來的勞動安全和環境污染情況。主管工藝要制定專項驗證表,明確需要驗證的具體工作內容,在主管工藝不能參加驗證的情況下,分管工藝可以持專用驗證表格代替主管工藝參加驗證,杜絕只看檢查員檢查尺寸是否合格的簡單驗證方法。

5 推進工藝紀律檢查,確保工藝要求得到落實

目前所說的工藝紀律檢查主要指的是現場工藝紀律檢查,主要工藝技術執行、工藝裝備管理、工藝定額管理、產品數據管理(ERP)等方面內容。主要作用:指導和監督生產單位按照工藝標準和要求執行生產作業,建立穩定生產秩序、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降低消耗;及時發現并解決生產現場工藝技術執行及工藝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避免違反工藝紀律的問題長期存在;通過工藝紀律檢查,及時發現源頭工藝設計和系統工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及時解決、促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6 挖潛增節項目,降低工藝成本

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工藝工作涉及面廣、工作環節多,工藝過程又是支撐產品設計、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消耗的重要過程。一、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工藝方法。二、主動與設計溝通,優化設計或材料替代。三、提高工藝制造能力,關鍵部件實現自制。四、優化工藝路線,整合配件工序,降低制造成本。五、全面提高利用率,主要采用定尺料優化、套裁下料。在工藝管理、工藝設計工作中,要以降低成本做為工藝工作的重點,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努力降低產品成本。

7 推進企業標準化建設

知識的積累與凝結是工藝技術創新和發展的源泉,完善知識管理體系,是實現知識共享的基礎。工藝知識的管理要從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觀點出發,構造工藝知識管理體系。鐵路貨車制造行業涉及多個企業、多種產品,鐵路貨車產品圖樣、技術標準及技術規范為行業歸口管理,但存在各企業技術標準執行不統一、工藝術語使用不規范的現象,需要予以統一和規范。一是貨車制造工藝文件標準化體系構建:按鐵路貨車產品的類型及復雜程度,建立反映貨車制造的工藝技術文件體系和工藝文件“網絡層次結構樹狀圖”。二是提煉標準化工藝:強化工藝知識的提煉和歸納,提升工藝人員對工藝經驗總結和升華的能力,注重標準化工藝、典型工藝、通用工藝的整理,上升為企業標準。

第6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關鍵詞:創新思維;工藝設計

實現一種截面冷彎型鋼產品的加工,要從工藝設計開始,工藝設計第一步就是要根據產品截面形狀和要求設計工藝路線包括變形方式,然后根據企業現有資源選擇試制或生產機組,輔以現代的設計工具CAD和相關軟件之后效率更高。然而在工藝設計工程中,不如愿的事情也經常發生,也會遇到很多難題。如圖1所示截面的冷彎型鋼,工藝設計確認焊接前變形需要20個變形架次,厚度t=8mm的甚至需要25架次,而我們現有的機組能力不足,采取的方法是:第一,在現有機組上兩架牌坊中間再增加機架;第二,增大每一道的變形角,使用較少的變形架次。結果試生產出來的產品問題很多,見下所述,最后通過創新,改變工藝設計,生產出了符合預期的產品。如圖2(a)、(b)所示,同是四輥萬能變形機架,但軋輥基徑有兩種,軋輥大小相差很大,對于同一個產品來說,投入成本顯然有高有低,毫無疑問選擇低成本投入,這一切都是通過我們研發團隊思維創新、開動腦筋實現的。

1什么是創新思維

(1)思維是一種認識,一種意識。(2)創新思維就是大腦構思創意的過程,即開動腦筋去想點子??茖W技術發展的源泉是發明創造,進行發明創造就需要有創造力,創新思維是構成創造力的核心。創新就是不受現成的、常規的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特的解決方法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最大特點是相異性、差異性。

2通過創新思維方式解決在工藝設計當中遇到的問題

2.1異型管變形工藝創新設計

(1)產品形狀如圖1所示,厚度t=4/6/8mm。(2)創新前工藝設計方案。①厚度按6mm,根據截面形狀要求及焊縫位置確認變形工藝使用一次成形,即先變形后焊接。使用COPRA軟件設計,根據厚度的不同確認合理的變形角。②軋制機組選擇:本企業現有機組焊接前架次最多只有14架,滿足不了變形的需要。③架次不足的處理方法:首先,在變形區現有機架間增加3架機架,由原來的的14架變為17架;其次,將粗成型區各架次變形角加大,由原來設計的20道改為17道。(3)試制后的總結:試軋時,裝輥不方便;內角處有多道不重疊的壓痕;R角減薄嚴重,t=4mm的最大減薄量為壁厚28%,t=6mm最大減薄量29%,遠遠大于客戶要求的≤25%。(4)原因分析和處理:變形道次少。雖然增加了道次,但由于機架間距小變形區短,變形時原料縮進不到位,造成轉角處出現多道不重合的軋輥壓痕,轉角處產生壓延而變薄。針對R角處壓痕,現場修大軋輥R角并重新配輥,但減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我們認為變形工藝還是不十分合理,特別在控制減薄量上。如果客戶對壁厚減薄量提出更高要求,那么現有工藝無法實現。另外,通過已試制的t=4、6mm產品試制可看出,此變形工藝,料越厚轉角處減薄量越大。

2.2創新思維的關鍵作用

(1)改變原有思維方式,通過創新提出另類想法。如果按t=4、6mm的工藝思路來設計t=8mm產品,根據前面分析,壓痕會更嚴重,減薄量可能要達到35%以上。在原因分析過程中發現上述變形工藝的第四道輥花類似圓管變形的W反彎工藝,我們通過思維創新提出,第一道直接變形到此形狀,那么變形可以全部使用標準水平輥機架,不需增加額外道次,變形區長度也符合工藝要求標準。(2)創新工藝設計后的試制結果:①減薄量:t=6mm轉角最大減薄量20%,t=8mm轉角減薄量最大25%。②轉角處沒有壓痕。創新后的工藝設計,不但使t=6mm的產品轉角處減薄量達到要求,t=8mm壁厚減薄量也完全符合要求。2.3創新思維特點突出表現A圖2圖2P字管變形輥花圖圖3P字管變形示意圖(1)打破常規,思路突破了已經試制完成的t=4、6mm工藝和COPRA軟件的束縛。(2)積極主動:工藝設計者在客觀條件不利、還要達到客戶要求的壓力下完成的設計。

3異型管工藝參數選擇的創新

3.1工藝創新及機組的選擇

(1)工藝路線確認。如圖2所示,是系列異型管之一,截面尺寸從65×40到125×88。根據產品技術要求及本企業的特點,確認兩種工藝,一是使用一次變形即先成形后焊接工藝,二是二次成型即先成圓后變形為圖示截面。(2)根據以前的計經驗,按原有機組的參數,受原有四輥萬能機架結構的限制,變形軋輥基徑定為φ280mm。第一創新點:減小軋輥基徑的創新想法。改變四輥形式,將側立輥放在軸承座里面,最后確定軋輥基徑為φ215。四個規格產品的軋輥總重為2.27噸,是φ280基徑重量的一半。(3)第二創新點:立輥形式及變形工藝。①如圖3所示,常規二次成型,P字管難點在于A處垂直度不好,平面不平,R角不清晰也做不小,所以必須在A處的變形區使用斜輥功能。②常規方法是利用立輥基座改裝,缺點是孔型不封閉,對各邊、角變形不準確。③新的工藝是將斜輥與水平軸放在同一變形平面內,變形過程中產品截面各處同時受力。

3.2創新思維特點突出表現

兩項創新設計的創新思維其中一個共同點都是突破常規的固有設計思路。所有的冷彎型鋼機組工藝參數是確定,軋輥基徑基本也是固定,特別是有焊接工藝的機組,成形區的軋輥基徑和變形定徑軋輥有一個固定的比例。工藝設計者按這些參數做軋輥設計,甚至按以前已生產過的產品照抄,更安全,合乎“常理”和“設計規范”。本創新設計恰恰突破了這樣的限制,改變了定徑部分側輥架結構,也就減小了軋輥基徑,節約了生產投入成本。

4兩項工藝創新設計使用的創新方法分析

(1)創新思維方法。人的思維方法分為描述思維、判斷思維和設計式思維三種,設計式思維就是創新思維歸結為如下幾種: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逆向思維、顛倒思維、側向思維、組合思維、聯想思維。(2)在案例中的體現。①案例一“通過創新思維方式解決在工藝設計當中遇到的問題”異型管變形工藝的創新設計使用的創新方法是“聯想思維”。在變形輥花形狀上聯想到了圓管的W反彎輥花形狀,導致新的具有創新性的工藝設計。②案例二“異型管工藝參數選擇的創新”里面軋輥直徑的減小、斜輥架使用的創新方法使用了“組合思維”及“聯想思維”方法,聯想到了其他機組的側輥架位置,同時將普通的側立輥和斜輥架組合一同考慮。

5結語

上述兩項案例毫無疑問是技術問題,也是個難題,若按常規思維不但解決起來有難度,有時可能無法解決。只有開動腦筋去想點子實現創新。同時還要克服思維障礙,利用好創新思維方法,來解決生產實踐問題和工藝設計問題,研發出規格更多截面更復雜的冷彎型鋼。

參考文獻:

第7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此次設計是對撥叉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其零件為鍛件,具有體積小,零件復雜的特點,由于面比孔易加工,在制定工藝規程時,就先加工面,再以面為基準來加工其它,其中各工序夾具都采用專用夾具,特別的對于加工大頭孔、槽和鉆小頭孔斜面小孔的工序中,選一面兩銷的定位方式,并以操作簡單的手動夾緊方式夾緊,其機構設計簡單,方便且能滿足要求。

關鍵詞撥叉,加工工藝,專用夾具,設計

ABSTRACT

Thisdesignistodialsforksthecomponentstheprocessingcraftandthejigdesign,itscomponentsaretheforging,hasthevolumetobesmall,componentscomplexcharacteristic,Becausethesurfaceiseasierthantheholetoprocess,whenformulationtechnologicalprocess,firstthemachinedsurface,thenprocessesothertakethesurfaceasthedatum,Inwhichvariousworkingproceduresjigallusestheunitclamp,specialregardingprocessesthebigendofhole,thetroughanddrillsthecapitellumholeinclineeyeletintheworkingprocedure,Chooseslocatemodewhichtwosellsatthesametime,andoperatesthesimplemanualclampwayclamp,itsorganizationdesignissimple,theconveniencealsocansatisfytherequest.

Keywords:Dialsthefork,theprocessingcraft,unitclamp,design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夾具設計是我們融會貫通四年所學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為我們即將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機械加工工藝是規定產品或零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操作方法,是指導生產的重要的技術性文件。它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生產率及其加工產品的經濟效益,生產規模的大小、工藝水平的高低以及解決各種工藝問題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過機械加工工藝來體現,因此工藝規程的編制的好壞是生產該產品的質量的重要保證的重要依據。在編制工藝時須保證其合理性、科學性、完善性。

而機床夾具是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而在機床上用以裝夾工件的一種裝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對于機床或刀具有個正確的位置,并在加工過程中保持這個位置不變。它們的研究對機械工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大批量生產中,常采用專用夾具。

本次對于撥叉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的主要任務是:

⑴完成撥叉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

⑵完成鏜孔、銑槽、鉆孔三個專用夾具的設計。

通過對撥叉零件的初步分析,了解其零件的主要特點,加工難易程度,主要加工面和加工粗、精基準,從而制定出撥叉加工工藝規程;對于專用夾具的設計,首先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藝,選取定位基準,然后再根據切銷力的大小、批量生產情況來選取夾緊方式,從而設計專用夾具。

2撥叉的分析

2.1撥叉的工藝分析

撥叉是一個很重要的零件,因為其零件尺寸比較小,結構形狀較復雜,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較高,此外還有小頭孔端要求加工,對精度要求也很高。撥叉的底面、大頭孔上平面和小頭孔粗糙度要求都是,所以都要求精加工。其小頭孔與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撥叉底面與大頭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邊有平行度公差和對稱度公差要求等。因為其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質量均影響機器或部件的裝配質量,進而影響其性能與工作壽命,因此它們的加工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2.2撥叉的工藝要求

一個好的結構不但要應該達到設計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機械加工工藝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夠保證加工質量,同時使加工的勞動量最小。而設計和工藝是密切相關的,又是相輔相成的。設計者要考慮加工工藝問題。工藝師要考慮如何從工藝上保證設計的要求。

撥叉零件圖

該加工有七個加工表面:平面加工包括撥叉底面、大頭孔上平面;孔系加工包括大、小頭孔、小孔;小頭孔端的槽加工以及大頭孔的銑斷加工。

⑴以平面為主有:①撥叉底面的粗、精銑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②大頭孔端面的粗、精銑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⑵孔系加工有:①的大頭孔粗、精鏜加工,其表面粗糙度為;

②的小頭孔鉆、擴和鉸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求;

③的小孔鉆加工,小孔表面粗糙度要求。

⑶小頭孔端槽的加工,該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兩槽邊,而槽底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

⑷最后為大頭孔的銑斷加工,要求斷口粗糙度。

撥叉毛坯的選擇模鍛,因為生產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單邊余量一般在,結構細密,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占用生產的面積較小。因其年產量是5000件,由[3]表2.1~3可知是中批量生產。

上面主要是對撥叉零件的結構、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進行了分析,選擇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為模鍛和中批的批量生產方式,從而為工藝規程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目錄

摘要I

ABSTRACTⅡ

1緒論1

2撥叉的分析2

2.1撥叉的工藝分析2

2.2撥叉的工藝要求2

3工藝規程設計5

3.1加工工藝過程5

3.2確定各表面加工方案5

3.2.1影響加工方法的因素5

3.2.2加工方案的選擇6

3.3確定定位基準6

3.2.1粗基準的選擇6

3.2.1精基準選擇的原則7

3.4工藝路線的擬訂7

3.4.1工序的合理組合8

3.4.2工序的集中與分散8

3.4.3加工階段的劃分9

3.4.4加工工藝路線方案的比較10

3.5撥叉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12

3.5.1毛坯的結構工藝要求12

3.5.2撥叉的偏差計算12

3.6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機動時間)14

3.7時間定額計算及生產安排22

4鏜孔夾具設計25

4.1研究原始質料25

4.2定位、夾緊方案的選擇25

4.3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25

4.4誤差分析與計算27

4.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28

4.5.1定位銷選用28

4.5.2夾緊裝置的選用29

4.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29

5銑槽夾具設計30

5.1研究原始質料30

5.2定位基準的選擇30

5.3切削力及夾緊分析計算30

5.4誤差分析與計算32

5.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33

5.5.1定位銷選用33

5.5.2夾緊裝置的選用33

5.5.3定向鍵與對刀裝置設計33

5.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36

6鉆孔夾具設計37

6.1研究原始質料37

6.2定位基準的選擇37

6.3切削力及夾緊力的計算37

6.4誤差分析與計算38

6.5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39

6.5.1定位銷選用39

6.5.2夾緊裝置的選用40

6.5.3鉆套、襯套、鉆模板設計與選用40

6.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41

結論42

第8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在高職服裝工藝課程教學中,要有效融入職業鑒定目標、項目教學法、示范教學法和設計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高職;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方法

服裝設計包括款式設計、結構設計和工藝設計三個方面,而服裝工藝是實現美的設計的必要手段,無論是一件成衣還是高級時裝,服裝工藝決定著其品牌的檔次和風格。我們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首要是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服裝工藝》是內蒙商貿職業學院服裝設計專業主干課程,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也是最能體現學生動手能力的一門專業課,是集綜合性、藝術性、技術性于一身的特色課程。學校自1985年開設服裝工藝課程以來,通過二十多年教學歷程與教學積淀,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為推動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的更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探索出了適應產業需求、與產業相對應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階段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在原有課程建設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廣泛的調研。結合歷屆畢業生的追蹤反饋信息及本專業對教學的要求,確定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照以職業崗位為課程目標,以職業等級考試標準為課程內容,以最新技術為課程視野,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課程核心的原則,不斷進行專業教學探索和改進,以下就服裝工藝課的教學探索心得做一分析。

一、將項目教學法融入服裝工藝課程教學中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創作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服裝工藝課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具體步驟包括項目計劃設計制定,項目的實施,評估交流。在服裝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款式豐富種類繁多,縫制工藝也隨之變化萬千,教學時如果只是以一種款式進行教學,學生即使到畢業也學不會全部的制作工藝,為了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縫制技術,采用項目教學法,例如,將女裝成衣制作做為一個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意圖完成一系列女裝的設計,設計好的系列女裝按小組分別完成,每個學生各自縫制的自己的作品,將設計制作好的成衣作品與全組同學分享,互相學習共同比較分析,取長補短。在完成項目前首先按計劃進行市場調研,掌握當今的流行信息,然后設計選料打版一直到制作完成整件成衣作品,這一過程完全模擬企業成衣生產方式進行的,制作完成后由專業教師和學習小組評價,肯定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意見,以這樣的教學,加大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對服裝的審美能力。

二、將以職業鑒定為目標的教學方法融入服裝工藝課程教學中

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要求取得畢業證和職業技能等級證的“雙證制”,我們以往的專業課教學內容和職業技能考試的要求有些不銜接,這樣在考等級證的時候還得專門進行輔導授課,占用時間而且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在服裝工藝教學中將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的要求融入教學內容中,授課時按照國家職業等級考試的要求分別進行理論講授和技能實踐,職業鑒定等級考試的理論考試內容很貼近企業生產,在授課時結合教師二十多年的經驗理論聯系實際,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將示范教學融入服裝工藝課程教學中

在服裝工藝課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工藝技術水平,教師的示范是至關重要的,示范教學必須貫穿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對于那些難度較大的工藝技術,必須一步步分解,把復雜的工藝通過演示簡單化明了化,示范時通過分組的形式,一步步示范操作,在示范過程中,分析原理講解工藝要點和工藝技巧,示范時要突出工藝過程的程序性和規范性。程序性是指在工藝過程中按其內在的規律科學地規范每步工藝的先后順序,規范性是指為了達到工藝標準而對每個操作步驟做出的嚴格規定。教師所做的示范動作是直接影響學生熟練操作的關鍵,因此,在服裝工藝課教學中將教師多年經驗發揮出來像師父帶徒弟一樣,認真做好每一工藝步驟的示范,把工藝的程序性和規范性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很快掌握聊了工藝技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將設計創新意識融入服裝工藝課程教學中

服裝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不僅款式和結構需要美的設計,工藝也需要設計,無論是成衣產品還是高級時裝都要有好的工藝設計才能達到極致,在教學時一方面講工藝操作過程和方法,另一方面給學生看一些高檔成衣和高級時裝的實物和圖片,讓他們領會工藝美的內涵,將枯燥的操作變成藝術的享受,同時在三年級的時候將工藝制作上升到工藝設計,結合企業的生產,模擬產品設計工藝流程,讓學生獨立完成一整套生產工藝文件,在設計工藝文件時一方面要求要有實用性,符合生產要求并且合理準確,另一方面要有創新性,所設計的工藝流程更超前更能提高生產效率。通過這樣的實踐和鍛煉,為今后做好技術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五、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以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由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定位及培養目標所決定的,也是辦出高職特色的關鍵所在。服裝工藝是一門常學常新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服裝設計與工藝生產以逐步和國際接軌,許多舊工藝被新技術所取代。學生了解傳統工藝的同時更要掌握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方法。新工藝是對舊工藝的摒棄與發展,只有將兩者進行比較,才能分辨出孰優孰劣,才能對知識有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師既要保證知識的準確性,而且要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大范圍地接觸學科及行業,積極了解有關專業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尤其是要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只有這樣才能鍛煉他們的創造力和判斷力,以適應和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培服.裝設計教學淺談科.技論壇,2009.08.

[2]冷淑君.關于項目教學法的探索.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第9篇:工藝設計要求范文

BOM( Bill of Materials) 是組成部件的所有零部件、原材料的表列[1],它是企業里不同部門、不同流程間傳遞的基本數據[2-5]。BOM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也在不停地進行著演進的過程,而產生不同功用,不同類型的BOM,例如:產品研發階段的設計BOM(EBOM),工藝設計階段進一步演化出的工藝BOM,再進一步演化到生產用的制造BOM,再到產品設計使用的超級BOM等等。而工藝信息在BOM中的體現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工藝BOM中。 

1 工藝路線決定企業工藝BOM模式 

大部分汽車行業工藝分為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類。工藝路線不同導致企業BOM管理模式也不同。一般分為兩級工藝路線: 

一級工藝路線:一般指到分廠、車間級的生產組織;其作用為: 工藝分工、物料流轉、分類明細表; 

二級工藝路線:一般指車間內的生產線、加工中心的生產組織。其作用為:物料配送、生產能力計算、成本核算,由此看出工藝路線決定了BOM中的工藝信息。 

2 汽車行業工藝BOM管理 

在汽車行業中典型BOM主要分為設計BOM(EBOM)、工藝BOM(PBOM)、制造BOM(MBOM),各BOM依賴于上一環節BOM,互相參照,獨立編制。而PBOM在整個制造業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PBOM沒有很的管理將以生產和設計瓶頸出現,導致生產數據失真,因此這里我們提出以下四種PBOM管理方式。 

2.1 在PDM的EBOM中實現PBOM管理 

PBOM在PDM系統中進行管理,這樣解決了BOM集成的難題。以工藝過程委外及焊合件管理方式為例,研發要求從“面向模塊的設計”到“面向制造的設計”進行轉換,在EBOM搭建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工藝要求,經工藝分析,工藝提出,設計更改。將焊合件搭建到EBOM中,同時根據工藝要求進行工藝拆分,保證后續數據的一致性。工藝部門在EBOM中只添加工藝相關信息,而不對EBOM結構進行調整。 

2.2 在在ERP系統的MBOM中實現PBOM管理 

對ERP而言一個產品只有一個BOM來實現面向制造的設計與定義模塊化。PBOM在MBOM中進行管理要求 EBOM與MBOM結構是一致的,內容不同。工藝人員在ERP中維護MBOM中的工藝信息,通過MBOM可以方便地查詢設計結構,獲取工藝拆分、焊合信息等。 

2.3 在企業級BOM平臺中實現PBOM管理 

企業級BOM是企業統一的,且只有一套,它是一個超級BOM,至少應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產品架構或分組(Product Architecture 或Partition)、產品配置(Product Configuration)、部件應用場合以及部件的裝配結構(樹狀結構的BOM)[6]。PBOM信息是由多人多個部門協同維護完成,制造工程師在企業BOM基礎將工藝涉及的焊合、委外、拆分件等與配套、物流等各環節要求綜合考慮同時擴展零部件使用的車間、工位等。 

2.4 在工藝管理系統中實現PBOM管理 

工藝管理系統PBOM的管理以PDM系統中的EBOM為基礎,針對的對象為整個制造過程中的大量零件部件。工藝規劃師針對集成的EBOM完成一二級工藝路線添加。工藝工程師通過BOM編輯、維護功能完成更加細化的涂裝\沖壓\焊接\裝配工藝BOM,這個過程中對零部件完成工藝拆分、焊合等一系列調整,最終向ERP提供MBOM需要的工藝信息。 

3 結束語 

目前PBOM在工藝管理系統中管理的方案已經作為一種成熟的PBOM管理模式。通過PBOM在工藝管理系統進行管理,汽車企業可以建立起以產品工藝信息為核心的設計管理一體化系統,在提高工藝設計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證產品質量,加快產品上市時間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云峰,邱華. 統一BOM模型驅動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J].智能制造,2009,(5):30-32. 

[2] Wang W,Yuan C.A New Approach to BOM Management Suppor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llaboration[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Changsha,2010:215-218. 

[3] Lee JangHyun,Kim SeungHyun,Lee Kyungho.Integration of Evolutional BOMs for Design of Ship Outfitting Equipment[J].Computer-Aided Design,2012,44(3):253-273. 

[4] 袁平鵬,陳剛,董金祥.BOM一致性維護[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2,14(1):83-86.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不卡视频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成人毛片无码免费播放网站|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黑丝亚洲自拍导航|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av久久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玩吗| 亚洲女同同性少妇熟女|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人妻聚色窝窝人体www一区|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成熟丰满的人妻| 牲交欧美兽交欧美|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男女啪啪抽搐呻吟高潮动态图| 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H小说|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2023| 日本熟妇大乳|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熟妇五十路六十路息与子| 92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91情侣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vm| 青春草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欧美肥婆姓交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