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商網絡運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在我國主流電信運營商網絡上基本已經實現了全面的QinQ改造,但是針對特定的應用,基本QinQ(基于端口的QinQ)滿足不了當前的業務需求,所以又發展出了靈活QinQ; 很多人對靈活QinQ的應用以及具體實現概念較為模糊,所以一旦出現靈活QinQ的業務故障便無從下手,本文以H3C設備S8500(軟件版本HUAWEI VRP3.1)為例,系統地介紹靈活QinQ在城域網上的典型應用與具體實現。
1應用背景
1.1現象描述
QinQ業務簡單的說就是在原有的802.1Q的報文基礎上,再增加一層802.1Q標簽頭,從而實現私網VLAN透傳公網達到二層VPN的應用效果。另一方面它還具有不同私網用戶之間相同VLAN不透傳,與公網有效分離,最大限度節省VLAN等特點。相對基于MPLS的二層VPN來講,QinQ協議顯得更為小巧簡單,并且不需要信令協議的支持,可以通過純靜態配置實現。由于它的實現是基于802.1Q協議中的Trunk端口概念,要求隧道上的設備都必須支持802.1Q協議進行二層轉發,所以QinQ協議只能適用于小型的,以三層交換機為骨干的企業網,或小規模的城域網。靈活QinQ的出現使得QinQ業務更加受到了關注和使用。
QinQ功能是指具備該功能的接口只能給它接收到的所有幀都加上相同VLAN ID的外層VLAN標簽,即從該接口進入公網的所有幀都只能使用相同的公網VLAN ID。靈活QinQ功能對QinQ的功能進行了擴展,使得接口可以靈活地根據幀的私網VLAN ID給它加上不同公網VLAN ID的外層VLAN標簽。
圖1為目前最常用的靈活QinQ組網圖,比較常見的電信寬帶用戶群一種是通過園區接入交換機接入的用戶,另外一種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通過DSLAM接入的ADSL用戶。
下面介紹一下這種組網的特點:
1、園區接入的用戶VLAN101—200是屬于普通用戶接入,S8500給它分配使用的外層公網VLAN標簽是1001。VLAN201—300的用戶為園區接入的VIP用戶,S8500給它分配的外層公網VLAN標簽是1002。這些用戶對網絡的性能要求高,因此需要通過QOS保證VIP用戶的帶寬。
2、DSLAM接入的ADSL用戶也是VLAN 101—300,他們通過PPPOE撥號獲取IP從而訪問internet。S8500給它分配的外層公網VLAN標簽是1003。
3、VLAN 301是專門用于組播的VLAN, DSLAM和園區接入交換機的IPTV用戶都是通過VLAN 301來收看組播節目的。IPTV客戶端首先在DHCP服務器上獲取到IP,然后通過在S8500上進行IGMP組加入來收看組播節目。
4、對于上網用戶來說,S8500只是將在上網用戶的報文上又增加了一層公網的標簽而送交BAS處理,用戶在BAS上實現認證鑒權和二層的終結。
2 配置與分析
2.1 配置舉例
以寬帶小區接入為例:
1、 先配置一個ACL 規則:(下轉78頁)
(上接75頁)[S8505]display acl 4001
Link ACL 4001, 2 rules,
rule 0 permit ingress 101 to 200 egress any
rule 1 permit ingress 201 to 300 egress any
2、 在下行端口上:(接園區接入交換機)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1/1
port link—type hybrid
port hybrid VLAN 101 to 301 tagged
port hybrid VLAN 1 1001 to 1002 untagged
traffic—redirect inbound link—group 4001 rule 0 system—index 1 nested—VLAN 1001
traffic—redirect inbound link—group 4001 rule 1 system—index 2 nested—VLAN 1002
#使私網VLAN 101到200的用戶的數據報文封裝上外層公網VLAN1001標簽
#使私網VLAN 201到300的用戶的數據報文封裝上外層公網VLAN1002標簽
#在這個端口上配置VLAN1001和1002為untagged,目的是使下行流量在出此端口時去掉外層公網VLAN標簽,從而使報文只帶有私網VLAN標簽。
3、 在公網側做如下配置:(連接BAS的端口)
[S8505]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1/7
description toBAS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01 1002
#使得向公網發送的報文攜帶有公網標簽VLAN 1001 和VLAN 1002
此組網中是通過ACL方式來實現靈活QinQ功能,和普通QinQ不同的是使能靈活QinQ的端口上必須也要允許所有的私網用戶VLAN通過。這就表明公網上不能再使用該段VLAN來進行接入了,否則會導致公私網業務相通的后果。
在此組網中,業務報文通過廣播方式上送到BAS設備。這就要求不同的DSLAM或不同的園區交換機要使用不同的公網VLAN,否則會導致流量會廣播至其他DSLAM或園區交換機上。
2.2 靈活QinQ中MAC地址的學習及報文轉發機制
S8500的靈活QinQ是通過在VLAN內泛洪實現轉發的,具體過程如下:
關于用戶MAC的學習,當用戶的內層VLAN存在于交換機上,并且下行口允許這些VLAN TAG通過,則將用戶MAC學習到內層VLAN;否則不學習MAC。
對于下行口接收到的報文,首先會在內層VLAN 查找目標MAC,如果找到就加外層標簽轉發到目標端口,目標端口如果允許外層VLAN通過,就直接轉發,否則丟棄;如果找不到目標MAC,就按照未知單播報文進行泛洪,但此時是在外層VLAN內泛洪,上行口允許此VLAN通過就從上行口轉發出去了。
關于BAS的MAC地址,S8500接收到的是帶有雙層VLAN標簽的報文,BAS的MAC會學習到外層VLAN的MAC地址表中。
從BAS回來的報文,S8500在外層標簽的VLAN內找不到目標MAC(1、交換機學習到內層VLAN了2、或者沒有學習到MAC),就進行泛洪操作轉發到下行口,下行口去掉外層標簽后轉發回用戶。
目前,網絡電視背后的內涵是指:利用現有的雙向互聯網絡,經由傳統電視機配合IP機頂盒,向用戶提供全網(三網: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服務,它其實是一種多功能、多媒體的服務、應用。切不可認為網絡電視只提供音視頻,互動性也并不僅限于VOD視頻點播。
網絡電視最大的賣點是交互,用戶不僅可以自主選擇和實時反饋,甚至還能自己上傳、傳播內容。用戶不再是經典傳播學意義上的受眾,而成為傳播參與者,改寫傳播學原有理論。它能夠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原先單一的產業價值,為傳媒的內容與應用帶來增值價值,拉動文化產業發展。
盡管網絡電視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但符合市場需求產品一定會脫穎而出。我們有理由給予處在市場培育期的網絡電視更多的關注。
全球網絡電視發展進程
早在1996年,互聯網興起的伊始,飛利浦公司就將上網從機房帶進了客廳。其推出的IPTV使用微軟公司設計的界面,將互聯網接口同傳統電視機相連接,這是對網絡電視的首次嘗試。1999年,美國Video Networks公司率先在全球推出了網絡電視業務,此后,許多電信運營商先后進入網絡電視市場。目前,從事網絡電視業務的運營商主要集中在歐美及亞太部分國家。
國外電信運營商在進入網絡電視市場時,通常選擇電視類業務和VOD(Video On Demand,視頻點播)業務。一些運營商還提供多樣化的增值服務,如加拿大的MTS提供按主題或標題搜索的交互式節目導航、呼叫顯示,并開通了電視門戶,用戶可以通過電視門戶獲知天氣等公共信息以及頻道信息;意大利FastWeb開通了PVR(Personal Video Recorder,個人視頻錄像)業務,允許用戶操作機頂盒控制直播電視;一些運營商還提供電視商務等應用。
國外運營商開展網絡電視業務往往采取捆綁服務的模式,即為用戶提供三重服務(Triple Play),這是一種融合了語音、數據和電視的服務模式。這種新興的服務模式體現出運營商和用戶之間的密切聯系,運營商可為用戶同時提供三種業務;用戶可以通過同一個終端或家庭網絡中的不同終端使用業務。
其實我國與網絡電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發生在網絡電視在全球發展起步的那年。1999年3月10日,比爾·蓋茨在深圳聯合了國內幾家知名家電廠商推出了“維納斯計劃”,展示的“信息家電”主要是以微軟操作系統Wince為核心的機頂盒,強調把電視機當顯示器,執行簡單的上網功能。最終,“維納斯計劃”并沒有成功,原因諸多,市場時機不成熟和政策限制是主要原因。
在我國,三網融合的早期實踐由于電信部門觸動了廣電行業的部門利益,被禁止。2010年初,雖然三網融合成為國家戰略被鼓勵和支持,然而還僅停留在表態上,并未有實質性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出臺。
具體來看,我國網絡電視的發展從2003年起步,中國電信和原中國網通(現與聯通合并重組了)開始進入網絡電視運營領域,產業鏈上各層面的設備提供商都在積極備戰。2004年是電信運營商與設備生產商的探討與準備期,從當年下半年開始,網絡電視在我國廣電和信息產業領域內開始迅速升溫。2005年和2006年,廣電總局先后為上海文廣、央視國際、南方廣電傳媒和浙江廣電集團下發了4張IPTV牌照,中國網絡電視產業發展正式進入破局推廣之年。2005年被稱為“中國網絡電視年”,其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也獲得了牌照。截至2007年底我國網絡電視收入達4億元人民幣。2011年11月11日,時值九運會開幕,中央電視臺網絡電視節目(CCTVSi)也于當天正式試播。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將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制定了五年內完成三網融合的目標。2010年7月,國務院正式下發了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名單,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又公布了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城市名單。這些政策為網絡電視的發展帶來了一線曙光。
不過,目前我國網絡電視市場尚處于導入期,用戶對網絡電視的認知度、認可度較低。整個產業還需要進行概念引介、技術定型以及市場培育等工作,網絡電視產業發展的市場條件還未成熟。此外由于行業分立和利益紛爭,未能產生應有的產業效能和社會影響,導致網絡電視在我國發展舉步維艱,產業發展明顯滯后于國外;由于網絡電視行業的特殊性,它涉及廣電業和互聯網業,不但超出了電信運營商以前所涉及的語音、網絡通訊領域,也超出了廣電內容監管范圍,然而國家在政策上尚不明朗,甚至還形成了政策壁壘。
三網融合的推動與制約
三網融合無疑是當下最時髦的詞匯之一,經濟學家周其仁早在1998年就提出三網融合概念,但直到2010年,“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才得以通過。三網融合不是三網的合一,而是三網中任何一網都能提供所有三個網上的服務。
當下,三網融合的實現方式是基于現有的網絡和終端,主要是三種網絡及其相應的接收終端彼此滲透,傳統電視機還需要配備一個具備解碼功能的機頂盒。
最原初的技術和架構設計是由廣電HFC網絡配合電視機提供音視頻服務,互聯網配合電腦提供數據服務,電信網配合手機提供語音服務。三網融合就是在這些網絡和終端設備間的自由組合,網絡電視正是代表之一。
早在2007年的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比爾·蓋茨就曾斷言:互聯網將在五年內給電視產業帶來徹底變革。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推進三網融合,網絡電視的商業價值將增加,后市可期。
然而,網絡電視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卻一直難題頗多,進展緩慢。三網融合后的全網功能服務將會催生巨大市場,它不僅是廣電網、互聯網、電信網三大市場的簡單相加,其聚合效應將會決定傳媒產業格局,因此各方均很看重這個市場。毫無疑問,誰占得先機,誰就占有大量財富。
融合產業的背后是各行業主管部門利益的糾葛,各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先后出臺了嚴重制約了整個融合產業發展的政策。作為三網融合的產物,網絡電視的發展也受到牽連,發展艱難。除此以外,還面臨著人們對其認識混亂、行業技術標準不統一、網絡基礎設施落后、用戶規模小、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內容應用服務匱乏等諸多困難。
盡管網絡電視產業雖現景不佳,但依然是最有市場前途的媒體之一。網絡電視可以非常容易地將電視服務和互聯網瀏覽、電子郵件以及多種在線信息咨詢、娛樂、教育及商務功能結合在一起,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它是三網融合的產物,也是三網融合的突破口,讓三網融合真正落地。
網絡電視突破發展瓶頸
網絡電視是融合的產物,其最大的特征與優勢是融合。優勢互補,揚長避短,發揮更大的功能正是融合的真諦。網絡電視的用戶體驗是顛覆性的,它不但打破了播出時間上的連續性,改變了節目內容的線性特征,還能有效地突出用戶個性化特征。正如比爾·蓋茨所說,“人們需要的是互動式娛樂”。
網絡電視在增強傳播效果、優化內容配置、加強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優勢不用贅述,但其依然存在劣勢。在應用層面,和傳統電視相比,用戶在使用網絡電視需要更多的主動積極性和參與性,在某種程度上上增加了用戶的負擔。大多數人還是把電視作為主要的娛樂放松工具,在疲勞的時候,人們更愿意靠坐在沙發上,輕按一下遙控器就能欣賞節目,放松身心,而此時的網絡電視或許會讓人生厭。所以最好保留傳統數字電視直播頻道,讓人們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選擇、轉換。
在業務層面,網絡電視因為融合了三種行業的內容和服務功能,在具有更大使用價值的同時,服務收費也相對昂貴,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從而制約了用戶人數的增加。缺少一定規模的用戶群會制約網絡電視的長期發展,這就需要盡快統一技術標準,實現終端設備量產、規模化運營,進而穩步增加用戶群。
在產業層面,網絡電視涉及三種產業領域,商業模式融合困難,產業鏈復雜,駕馭難度大,難以有效管理。站在行業管理角度,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應放開限制,鼓勵發展,加強引導和管理,形成充分競爭的網絡電視市場環境,并重視網絡電視專業性人才的培養。
在資金層面,網絡電視的投資巨大,費用昂貴,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而目前的經濟回報還不明顯,盈利前景也不明朗。資金不足直接制約了網絡電視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升級。需要增加融資渠道,盡快建立網絡電視的有效盈利模式和運營模式,以盡快收回投資成本,實現回報。
【關鍵詞】 互聯網電視 CDN 跨運營商固定寬帶網絡接入
一、前言
家庭寬帶類應用是基于家庭網關及寬帶網絡,為用戶提供如互聯網電視、家庭高清視頻通話,以及其它增值服務的應用。互聯網電視應用是指基于寬帶應用型家庭網關的應用設備(機頂盒)和寬帶網絡,以電視機為顯示終端,向用戶提供高清、可點播的互聯網電視節目等內容服務。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電視業務的用戶數量和使用與日俱增,互聯網電視業務的粘性極強,用戶服務涉及的環節包括終端家庭內部網絡環境、小區寬帶接入、網絡匯聚、骨干傳輸、平臺服務多個環節,互聯網電視業務的質量某種程度取決于寬帶網絡服務的運行質量。
二、互聯網電視應用系統結構概述
互聯網電視應用系統結構見圖1。家庭網關管理平臺包括針對互聯網電視應用的認證模塊、訂購關系管理模塊、計費管理模塊、終端管理以及屏幕管理模塊。家庭網關管理平臺分別與集成播控平臺、支撐系統、CDN平臺、寬帶應用型家庭網關的應用設備(機頂盒)接口,提供終端開通、用戶/終端認證、用戶訂購業務并轉發業務訂購/退訂請求、業務訂購關系管理、終端管理、屏幕管理等功能。
分發控制平臺包括訪問控制模塊和CDN平臺,與集成播控平臺接口獲得內容元數據、內容實體并進行分發。訪問控制模塊負責接收用戶的訂購/退訂、訂購關系查詢、視頻點播請求并進行相應用戶認證、業務鑒權處理,CDN平臺負責用戶調度和提供實際的流數據服務。終端是指寬帶應用型家庭網關分體機中的應用設備(機頂盒)以及預置的互聯網電視應用客戶端。機頂盒中需預置家庭網關管理平臺地址,與家庭網關管理平臺交互實現用戶認證、終端管理等功能。客戶端中需預置集成播控平臺地址,通過集成播控平臺獲取EPG頁面;客戶端通過訪問控制模塊完成訂購/退訂、訂購關系查詢、點播鑒權處理;并通過訪問CDN平臺獲取視頻流服務。集成播控平臺向家庭網關管理平臺和分發控制平臺提供內容元數據和內容實體,并向互聯網電視應用客戶端提供EPG頁面(如欄目列表、節目列表、書簽、收藏等)。
CDN系統架構主要包含全局調度(GSLB)、內容中心(CCS)、服務節點(SNS)、運營管理(OMS),各系統主要功能如下:全局調度系統實現CDN系統的全局控制與調度功能,是終端用戶訪問的統一入口。該子系統應包含用戶請求調度、調度策略管理、節點資源管理等功能模塊。內容中心系統負責從上一級內容源獲取內容、存儲內容并為下級節點提供服務。本子系統應包含內容注入、內容刪除、內容處理、內容存儲、內容管理以及內容分發等功能模塊。根據實際運營部署需求,可在全網內容中心下層部署區域內容中心,其中全網內容中心存儲CDN系統內的全量內容,區域內容中心僅存儲該區域內的熱點內容。服務節點系統主要負責緩存熱點內容,并為終端用戶提供媒體服務;當本地緩存沒有內容時,服務節點應向上級節點回源獲取內容并提供給終端用戶。本子系統應包含內容分發、內容緩存、本地調度、內容處理、媒體服務以及訪問控制等功能模塊。
三、互聯網電視CDN組網部署方案
3.1 互聯網電視CDN組網部署方案
CDN應提供靈活、可擴展的組網方案滿足互聯網電視業務運營需求,滿足網絡無縫演進需求,具體包括支持多點、分級內容注入;支持CDN節點分布式組網,包括分布式內容存儲、分布式流服務等;可擴展支持標準化、開放的架構實現CDN級聯組網,以及多廠家混合組網;可擴展支持TV、PC及移動終端視頻業務的統一組網。
互聯網電視CDN部署方案重點關注CDN中的架構、功能、組網、接口等。外部接口保證業務模塊的標準化對接,內部接口確保內部組件模塊化,對接接口保證異構CDN系統之間的互通,并可支持多廠家方案組網和升級,降低采購成本。業務層面需要支持流媒體服務能力,支持多種流媒體協議,如HLS,HHTTP PD,下載等,支持WEB頁面的緩存能力,支持WEB業務和流媒體業務的統一管理和調度。
圖4 互聯網電視應用CDN內部接口拓撲圖
CDN組網包括單點部署和分布部署,其中分布部署又分為二級組網和三級組網架構。單點部署:所有設備集中部署向用戶提供媒體服務,可以不提供內容分發功能,等同于媒體服務集群。適用于小規模流媒體服務提供或對接內容存儲CDN提供面向用戶的流媒體服務的場景。分布部署:內容庫存儲在內容中心,區域中心和服務節點可根據用戶規模和服務性能等需求進行分布式部署。對于分布部署的CDN系統應支持多個CDN之間的對等互聯和上下級互聯,實現跨域方式的內容分發和用戶調度。
3.2 互聯網電視業務質量測試方案及結果
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跨運營商固定寬帶網絡接入環境下的終端進行測試,家庭用戶共享4M-20M。(1)廣東移動、上海鐵通、上海移動測試點與家庭網關管理平臺直連,在發生網絡異常時,對視頻源進行判斷;(2)廣東聯通、廣東電信、廣州聯通、深圳電信、上海電信各測試點均連接到藍汛CDN出口,以觀測跨運營商固定寬帶網絡接入環境下產品體現出來的用戶體驗差異性;(3)北京聯通連接到藍汛CDN出口,保障出口帶寬穩定,且從路由上比其它測試點距離CDN更近,以測試CDN出口情況;(4)北京電信通10M共享;(5)小眾網絡,ip138網站查詢結構顯示,網絡出口在國外。
根據一個月的測試結果,產品體驗包括直播緩沖時間、切臺時間、EPG刷新時間、直播/點播流暢程度呈現高度一致性趨勢,即4M帶寬條件下,標清回看/點播的視頻播放流暢、EPG刷新流暢,8M以上帶寬條件下高清節目播放流暢,時移響應時間均值各地都能保證在2秒以內;異常情況下,比如,晚高峰時期(晚8點半至10點半,各地均有偶現播放卡頓現象),出現卡頓的同一時間點各地表現均一致。廣東區域各測試點相較北京聯通整體各項時間性能稍慢0.3秒左右,從路由跟蹤結果來看比較合理,普遍比北京聯通采樣點多經過兩個網絡節點。視頻播放趨于流暢、穩定,連接到藍汛的各播放檢測點播放效果回看和點播播放質量均比較穩定,未出現視頻播放卡頓的現象。.EPG信息刷新流暢、穩定,訪問高峰時,EPG各網絡檢測點均未有報出EPG刷新較慢的現象。部分小眾網絡用戶體驗差,從北京電信通測試點的查詢可見其網路出口在國外,其路由表過長,從而導致視頻卡頓、EPG刷新慢現象明顯高于移動、聯通、電信網絡下的測試點。(表1)
3.3 互聯網電視業務質量測試典型問題解決
在互聯網電視業務質量測試過程中出現了EPG頁面刷新時間不穩定、偶現直播臺切臺慢、CCTV-3、5、6、8無法播放和盜鏈導致服務器過載,引發全網卡頓現象的典型問題,通過策略及配置優化均得到有效解決,以上典型問題的解決對保障互聯網電視業務大規模商用的業務質量有重要的作用。
(1)EPG頁面刷新時間不穩定,即在訪問高峰時,EPG各網絡測試點均有報出EPG刷新較慢的現象(重點為電影詳情等圖片多的頁面,能夠看到圖片一張一張陸續顯示),由于當時EPG圖片加載都需要到家庭網關管理平臺中央服務器進行請求,通過對EPG圖片加載策略進行優化解決該問題。
(2)偶現直播切臺慢,在網絡情況相對穩定時,偶現切臺8-10秒現象(高于平均時間――2.3秒),發生概率1%,發生頻道對象無規律。經過分析發現,終端存在網絡丟包現象,通過終端優化并升級軟件版本解決該問題。
(3)CCTV-3、5、6、8無法播放,而同一時間,其它頻道均可正常播放。經各方配合分析發現,當時時移服務器發生故障,而CCTV-3、5、6、8的播放機制與其它頻道不一致(直播自動切換到時移),從而導致這些頻道無法正確獲取視頻源播放,通過優化終端處理機制解決。
(4)盜鏈導致服務器過載,引發全網卡頓現象,晚高峰時間段,全網均發生播放卡頓現象,后經后臺流量及日志分析,發現網內存在同一序列號同一時間從海量不同IP地址向服務器發起數據包請求的現象,通過后臺實時測試流量數據,確立了防盜鏈規范,管控盜鏈現象,禁止各問題序列號訪問權限后全網播放均得到恢復。
四、小結
2013年8月,國務院“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寬帶正式從部門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寬帶成為戰略性基礎設施。家庭寬帶類應用內容也將越來越豐富、高清視頻電話、親情通、家庭安防、教育、健康、無線城市、電商購物等都對寬帶效率,特別是網間流量效率提出更多的需求。在家庭寬帶類應用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有效的CDN組網將持續對提升用戶體驗、降低網間結算成本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參考文獻
[1] 于剛.OTT TV互聯網電視未來的發展方向[J].山西電子技術,2013(5): 90-91,96
[2] 張世琦.多媒體家庭網關的系統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年
[3] 朱栩,劉伯濤.構建適應三網融合的高效能承載網[J].信息通信技術,2010(5):53-56
一、現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稅制改革背景
2013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關于在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并于8月開始實施。在此次下發的財稅[2013]37號文件中,在“部分現代服務業”中增加了“廣播影視服務”子目,將在全國開展的營改增試點的應稅范圍擴大為“1+7”個行業。根據文件解釋②,新增的“廣播影視服務”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6%,其應稅服務范圍包括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的制作服務、發行服務、播映(含放映)服務。就此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正式納入營改增的隊伍中,企業稅收體制開始了由營業稅向增值稅的轉型。
二、有線電視網絡的基本情況
有線電視網絡按照其架構和功能性主要分為兩大類③:一是有線電視用戶網,它一般是由放大器、延長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用戶終端盒、以及連接他們的分支線、用戶線組成。它負責把有線電視信號高效而合理地分送到戶,特點是面廣量大,直接服務于有線電視用戶;二是有線電視干線網,干線網的任務是把前端輸出的高頻復合電視信號優質、穩定的傳輸給用戶網,其傳輸的方式主要有光纖、微波和銅軸電纜三種,鑒于光纖高質量、低成本、傳輸帶寬大、易維護等一系列優點,干線網未來將逐步全面更新為光纖雙向干線網絡。有線電視干線網絡服務的對象目前主要為各個省市有線電視用戶網運營企業。
第二章 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在本次營改增稅制改革中幾點問題的思考
由于稅收制度的變化,使得企業的會計科目設置、收入確認時點、稅款計算及稅收籌劃方案等諸多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使得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面臨著新的課題。尤其是在新稅務政策下如何提高企業利潤,降低企業成本,更是重中之重。下面結合我在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工作經驗僅就營改增過程中,從如何測算提供的增值稅應稅服務定價策略和如何選擇供應商的角度,對提高企業利潤、降低企業成本,談幾點我的思考,以期對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有所幫助。
一、營改增稅制改革后對提供應稅服務雙方定價的影響
(一)我們知道,如果是營業稅自身改革,稅率由3%增加到6%,那么稅負一定是增加了3%,但是,如果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那么實際稅負增加就不一定是3%。因為,在增值稅中有進項稅可以進行抵扣,同時,由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利潤表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項目金額由于營業稅轉換為增值稅的原因,也相應減少,這就不僅僅影響了流轉稅還對企業所得稅產生影響,因此營改增后企業實際稅負變化一定不是3%。
(二)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提供應稅服務定價模型的淺析
通過營改增稅負平衡點下線的計算我們了解到,如果提供服務企業提價超過3.18%,服務提供企業利潤將會提高。但是,如果無限制的提價,將會造成服務接受企業的不滿。那么價格提高到什么程度服務企業可以接受,就是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當提供服務的企業提價3.18%后,接受服務企業將會有2063.63/(1+6%)*6%=116.81萬元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同時增加成本支出63.63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減少116.81*12%=14.02萬元,企業所得稅減少(63.63-14.02)*15%=7.44萬元(由于大部分有線電視傳輸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暫按15%測算)。
二、關于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營改增后如何選擇供應商的思考
在關于供應商的選擇上,本文引用了財務管理中的凈現金流法來測算不同稅率下應稅服務商的選擇。
供應商適用增值稅率17%與代開專用發票抵扣3%的比較,我以例題進行說明。
假設:X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為6%征收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建設A項目將會帶來2000萬元的收入,所得稅稅率15%。
B供應商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17%,提供的商品含稅報價為500萬元,C供應商為小規模納稅人代開發票抵扣稅率為3%,提供的商品含稅報價為480萬元,購入設備為1次性攤銷,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凈現金流對比表如下:
由此可見無論從稅前凈利、凈現金流角度考慮還是從綜合稅負角度考慮,方案一(購買B公司設備)優于方案二(購買C公司設備)。
第三章 本文研究的營改增稅收轉型中思考的
結論和建議
一、關于營改增稅制改革后對提供應稅服務雙方定價的影響分析結論及建議
改交增值稅后不提價和提價318%對于有線電視企業和客戶雙方的成本都是減少的,都可以享受稅改所帶來的利益,但是提供服務方并非可以無限制提價,若提價超過792%將會損害接受服務企業的利益。在實物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如合作關系、信譽條件等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協商營改增提價幅度。
由于在石油的煉化過程和各種環節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并且隨著移動通信產業高速發展,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問題,尤其是許多涉及安全生產的領域,需要值班人員在崗時集中精力,不能使用智能手機上網聊天、購物等活動。如不進行技術手段干預,一些值班員工在上班時間開小差,通過智能手機娛樂,會給安全生產帶來很多隱患。對此,在生產重點區域管控手機信號有重大的意義。
根據本次信號管控設備的使用地點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廠區現有Wi-Fi信號和TETRA信號的前提下,提高屏蔽控制信號發送的影響范圍,盡量避免屏蔽信號對屏蔽區域外的影響;以及控制屏蔽設備的輻射能量,保證屏蔽設備對人體的安全性。
1 信號管控設備基本原理
目前常用的屏蔽器采用的技術:
(1)功率噪聲干擾:手機工作時,是在一定的頻率范圍內,手機和基站通過無線電波聯接起來,以一定的波特率和調制方式完成數據和聲音的傳輸。針對這種通訊原理,手機信號屏蔽器在工作過程中以一定的速度從前向信道的低端頻率向高端掃描[1]。利用大功率的白噪聲影響通信的下行信道,該掃描可以在手機接收報文信號中形成亂碼干擾,手機不能檢測出從基站發出的正常數據,使手機不能與基站建立聯接[2]。手機表現為搜索網絡、無信號、無服務系統等現象。
(2)偽基站:系統實現通信管控,即利用假基站以比運營商網絡更高的信號功率,將進入屏蔽區域的手機吸附過來,以達到屏蔽手機的目的,這種屏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3G屏蔽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輻射,但根據目前的實際應用效果,也存在著諸多尚不能克服的困難,如漏吸附帶來安全隱患,部署復雜,演進性較差等,并且違法[3]。
2 新型信號管控設備
如圖1所示,本次設計的管控系統原理是通過解調、解碼運營商網絡控制信道的同步信號和導頻信號,接收并分析運營商網絡的功率、時隙以及碼道等特性,對運營商網絡的重要信道重新組幀和編碼,促使目標區域內的手機無法與運營商網絡建立正常的同步和尋址,從而從跟本上切斷手機與運營商網絡的聯系。
新型信號管控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產品與WIFI信號、TETRA信號共存。新一代手機信號智能屏蔽系統在功放輸出端加添高性能腔體濾波器,對輸出信號的頻譜雜散進行修正,保證屏蔽信號不影響WIFI信號、TETRA信號。1)各信號制式工作在不同的頻段,TETRA信號工作在865.5MHz,WIFI信號工作在2.4GHz。2)不同制式的信號通過腔體濾波器抑制雜散,保證各工作在各的頻段,每頻段的濾波器對頻段外的雜散抑制度為70dB,大約WIFI、TETRA信號正常通信的要求。
(2)支持TCP/IP協議和遠程監控。具備強大的網管功能,通過網線連接,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一臺中心控制電腦,就可以操控全廠區多個操控室的屏蔽器開關。設備被人為破壞的話,會產生告警,能夠讓管理員及時知曉終端屏蔽設備的工作狀況。
(3)屏蔽周界控制精度高,小于5米。基于運營商電信級的室分系統屬于精準覆蓋方式,而非發散發射方式,故可達到較高的屏蔽周界控制精度,實施結果表明可達到5米的精度范圍。
(4)發射功率低,綠色環保。 此系統屬于分布式部署,技術上采用低功率多點發射,因為無需靠功率壓制運營商網絡信號,發射點功率僅需30mw~50mw(低于手機發射功率),是傳統屏蔽器的1/300。
(5)屏蔽效率高,可實現全區域、無盲點屏蔽、較好的自適應性。基于重新組幀編碼的擾碼信號通過多制式一體化數字傳輸設備和室內、外分布式天饋系統,可精準覆蓋到目標區域的每一個角落,從而實現精準高效屏蔽,屏蔽有效率可達到100%。 并且信號管控系統能自動檢測運營商網絡參數變化,根據外網狀態同步調整自身參數,以確保系統可靠。
1.1網絡升級改造引入安全新威脅
隨著電信網絡的全面IP化,原來互聯網中才會存在的安全威脅被引入到電信網絡中,如木馬程序、僵尸程序、拒絕服務攻擊等。在IP技術和傳統電信網相融合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具有電信網特點的新安全威脅,例如利用IP技術針對電信網業務層面的攻擊。
1.2移動終端的智能化存安全隱患
智能終端的接入方式多種多樣、接入速度越來越寬帶化,使得智能終端與通信網絡的聯系更加緊密。智能終端的安全性已嚴重威脅著電信網絡和業務的安全,隨著運營商全業務運營的不斷深入,以前分散的業務支撐系統逐步融合集成,但核心網和業務網之間的連接通常采用直連的方式,安全防護措施相對薄弱。在智能終端處理能力不斷提升的今天,如果終端經由核心網發起針對業務系統的攻擊,將會帶來巨大的安全威脅。另一方面,智能終端平臺自身也面臨著嚴峻的安全考驗,其硬件架構缺乏完整性驗證機制,導致模塊容易被攻擊篡改,并且模塊之間的接口缺乏對機密性、完整性的保護,在此之上傳遞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和竊聽。憑借智能終端高效的計算能力和不斷擴展的網絡帶寬,終端本身的安全漏洞很可能轉化為對運營商網絡的安全威脅。
1.3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相對滯后
隨著云計算云服務、移動支付的引入和發展,給運營商現有的基礎網絡架構及其安全帶來了不可預知的風險。新興的電信增值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因此更易受到網絡的攻擊、黑客的入侵。新技術新業務在帶來營收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安全威脅因素和越來越復雜的網絡安全問題,使得運營商對新業務安全管控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新技術新業務帶來的風險,行業安全標準的制定相對滯后,現階還不能夠對威脅安全的因素做出一個全面客觀的評估,因此也就談不上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應對措施,并且業界對新領域的安全防護經驗不夠豐富,當出現重大威脅網絡安全事件的時候,對故障的響應處理能力還有待商榷。
2電信運營商網絡安全防護措施
2.1加強網絡安全的維護工作
面對網絡信息安全存在的挑戰,基礎安全維護工作是根本,運營商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和防護工作,并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和完善。對網絡中各類系統、服務器、網絡設備進行加固,定期開展安全防護檢查,實現現有網絡安全等級的提升。安全維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須按照規定嚴格控制網絡維護設備的訪問控制權限,加強網絡設備賬號口令及密碼的管理,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2.2加強新興領域的安全建設
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復雜的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為了加強對新興領域的安全管理,運營商需要從新領域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安全手段的創新兩方面著手。
2.2.1加強安全策略的制定
應對新技術新業務的挑戰,對全網安全需要重新規劃和管理,建立與之匹配的安全標準、安全策略作為行動指導,并形成對服務提供商的監控監管。在新業務規劃時,安全規劃要保持同步,從業務設計開始就應將安全因素植入,盡量早發現漏洞、彌補漏洞。
2.2.2加強安全手段的創新
新技術的發展讓傳統網絡的安全系統和防御機制難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安全防護需求,需要有新的安全防御手段與之抗衡。因此集監控分析、快速處置為一體的云安全等新的技術手段就值得我們去不斷研究,并進行商用部署。
2.3加強安全防護管理體系的建設
做好管理體系的建設,首先需要制定配套的規章制度。網絡信息的安全,必須以行之有效的安全規章制度作保證。需明確安全管理的范圍,確定安全管理的等級,把各項安全維護工作流程化、標準化,讓安全管理人員和安全維護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從而有效地實施安全防護措施和網絡應急響應預案,提高運營商整體的安全防護能力。其次需要建立縱向上貫穿全國的安全支撐體系。隨著網絡的聚合程度越來越高,省份之間的耦合程度越來越密,全國就是一張密不可分的網。因此需建立全國一體化的、統一調度管理的安全管理支撐體系。當出現攻擊時集團、省、市三級安全支撐隊伍能聯動起來,做到應對及時有效。
3結束語
6月的夜晚,北京中國傳媒大學生活區附近各種店鋪燈火通明,夾雜其間的有幾個很不起眼的小店生意格外紅火。
從小店門口向里看去,十平米左右的店內擺放著幾張簡單的桌椅,桌上放著七八臺電話機,每個電話機前都坐滿了正在打電話的人,外表精干的老板坐在靠近門口處的電腦旁忙著收錢。狹窄的店門外還站著好幾個等著打電話的人,不時往店里張望。
小店沒有招牌,但店外一個格外顯眼的“長途0.2元/分鐘”的燈箱卻表明了它的身份,這便是近兩年來悄然興起的“話吧”。
“投入少,沒什么風險,也不用費精力去進貨,而且話費是電腦直接結算的,比較省心,”“話吧”的張老板對《經濟》記者說。
“市話0.1元/分鐘,國內長途0.2元/分鐘,國際長途0.3元/分鐘”,這么低的話費能賺錢嗎?
“坦白說,我選的是0.1元/分鐘的平臺,加上房租和寬帶費成本大概在0.12元/分鐘,基本上每分鐘有八分錢的贏利,一年下來可以盈利幾萬元,”張老板說。
“話吧”如此的便宜的原因來自于一種新興的通信技術的興起――voip技術,俗稱“網絡電話”,它是新一代的IP電話業務,依托互聯網寬帶與光纖電訊網絡的互接,降低了電信通訊的成本。
而“話吧”繁榮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中國的電信業務被中國電信、網通、鐵通等幾大國有巨頭壟斷經營,民間資本無法進入,voip技術將這道壟斷鐵幕撕開了一個裂口。
“話吧”只是一個運營終端,在這上面是各級商,最上面的是各家虛擬運營商。他們形成了很完善的市場分工,事實上,也就是如同一家家“民間電信運營商”。
電信這塊被號稱“暴利”行業的門縫剛剛乍開一線,就吸引了大大小小的投資者逐利而來。從投資幾千元的“話吧”老板到投入幾十萬元的各級商,投資上百萬的網絡電話公司,都渴望在這個新宴席上分一杯羹。
一個完整的民間電信體系
據“話吧”的張老板介紹,經營一個8臺電話機的話吧,成本只需5000元左右,除了申請一條必要的寬帶之外,投資主要在于購買語音網關和網絡電話機,8口的網關市場價為3000元,在這些硬件設施完備后,一個小型話吧就建成了。
張老板的電話通話質量和穩定性差了點,而對于學生來說,便宜是最重要的。
像張老板這樣的終端很多,不僅僅是投資者,有些企業也安裝網絡電話機,節省高額的電話費。
“建一個專網后,不僅網內通話實行零資費,還可以大大節省長途和國際話費,”一位外資企業用戶說。
相對于張老板這些的終端投資者來說,網絡電話的各級商有著更大的贏利空間。
居住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王先生是三年前就開始接觸voip業務,他過各種各樣的網絡電話卡,包括曾經風靡全國的“萬人迷”,也做過地下網絡電話平臺。據他介紹,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銷售各種各樣的電話卡,批發話費給“話吧”老板等小投資者,同時也發展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
目前網絡電話在政策監管上還處于灰色地帶,有許多網絡電話公司就不需繳納任何的加盟費或保證金,只需商購買一定量的網絡電話卡即可。這些電話卡的主要特點就是撥打長途和國外的費率特別低,國內長途的費率均在0.15元/分鐘,在歐洲、美國和東南亞地區主要國家的費率均在人民幣0.3元/分鐘左右,對于經常打長途電話和國際電話的人們來說,這種電話卡供不應求。
商在銷售這些電話卡多采用改良過的直銷或傳銷、掃街等推廣手段,雖然有一定的政策風險,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對銷售能力強的商來說,確實是一條賺錢之道。
2005年“萬人迷”被查封,王先生考慮到自己做地下網絡電話平臺風險較大,于是來到北京尋找合適的虛擬運營商做省級業務。據他介紹,費用一般在10萬到30萬之間,如果投入越多,從網絡電話公司拿到的話費成本越低,利潤也就越大。
“我們會選擇有信息產業部門授權經營的網絡電話公司合作,”王先生對《經濟》記者說。
網絡電話公司是處于高端的虛擬運營商,這可以稱為真正的“民間電信運用商”。他們大多擁有自己的網絡電話平臺和較好的技術。這里面又有兩種,一種是或明或暗地與傳統電信運營商有一定的合作關系,屬于默認的“合法”者,如浙商網。還有一種是純粹的 “地下”運作,往往風險比較大,很容易遭到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封殺,如“萬人迷”。
在這套體系中,利益的分配基本上類似商品的批發零售。
據清大校聯科技公司的市場部經理透露 ,“我們從鐵通公司拿到話費,價格為0.07元/分鐘,再把話費以0.08元/分鐘的價格賣給區域商,商再把話費賣給話吧老板等下一級經銷商或終端用戶,價格一般為0.12元/分鐘”。
默認的“合法”者
浙商網就是在商中名望較高的一家虛擬運營商。他們的voxbar平臺是由中國信息產業部授權,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移動通信公司聯合,有浙江省移動通信公司作技術平臺支撐的合法網絡電話業務。
據記者了解,浙商網的商分布在全國各地,有政府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先進的技術。他們的發展商的模式也獨樹一幟。
“不收商的加盟費或保證金”,浙商網的銷售人員說。他們依靠開發的一種叫做Voxbar商自助網絡系統,采用月返點制度,在一個月內購買的話費越多,月底返點就越多,商的贏利就在于返點的多少。
比如某商在一個月內購買了10000元的話費,月底返點為2000元,如購買50000元的花費,則該月的返點為15000元。“商的銷售能力越強,返點就越多,贏利就越豐厚”。
盡管浙商網的經營模式很獨特,但市場中大部分虛擬運營商還是采取收取加盟費的形式,加盟費與資格直接掛鉤。
據北京清華同方科技廣場的清大校聯科技開發公司銷售經理介紹,他們是一家“合法”的公司,與武漢鐵通和西安鐵通有合作關系。雖然公司才成立2個多月,只有20名左右的員工,但業務卻十分繁忙,不停的有電話打入咨詢網絡電話業務,也有從各地趕來公司實地考察的加盟商。他們產品也十分豐富,包含手機e卡、話費銷售、企事業專網的組建、區域商、話吧等,每項業務都采用加盟的形式,加盟費也在1萬到12萬之間不等。
“我們與加盟商是合作的關系,而不是單純的買賣,如果他們經營不善,我們會返還80%的加盟費,”該公司經理介紹說。
不過,一位IT專家直截了當地說,“這種的形式實質是變相圈錢”。
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相關政策的缺位,嚴格地說這些運營商都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只不過區別在于,是否有電信部門的合作和信息產業部的認可而已。
地下運營商之亂
2004年7月,風靡全國各大高校、看似前景一片大好的“萬人迷”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并被迅速封殺,25萬元的罰款最終使“萬人迷”成為網絡電話“非法先例”。
“打國際長途甚至可以不要錢,你自己算算吧,” 這是《經濟》記者收到過一封來自安徽李軍發來的電子郵件中所說的。這位李老板自稱他們可以提供包括網絡電話機、國內長途、國際長途電話卡在內的多種業務。事實上,李老板就是一家地下voip運營商的商。據他介紹,像這樣的地下運營商在全國各地有很多家,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已被查封的“萬人迷”網絡電話。
基于寬帶網絡的通話服務,由于不需要重新建立物理性的網絡,從理論上是不需要任何費用的。但物理性的網絡資源都掌握在基礎電信運營商手中,網絡電話的運營商必須要向基礎電信運營商交納高額的費用,但如果能成功繞過基礎運營商,這其中巨大的利潤讓地下運營商鋌而走險。
這些虛擬運營商的手段是偷偷建立地下網絡電話平臺,在我國臺灣或香港地區落地,利用voip技術開展地下電信業務。
“當時石家莊市有70多家話吧用我們的產品,沒有一家有問題,我們的平臺雖然不是合法的,可是通話質量一點也不差,甚至比有些公司的平臺質量還好”,做過地下運營商的李先生說。
據他介紹,所謂“合法”的網絡電話公司都要收取幾千塊錢的加盟費,而非法的產品不收任何加盟費,話費又便宜,才一毛錢一分鐘。如此低廉的成本對想開話吧的人很有吸引力。
便宜歸便宜,但風險性很大 。“我們不和購買者簽署任何協議,有問題來我們的店里找就是了,一般都能解決”,李先生介紹了他以前做地下網絡電話平臺時的情況。
有一些地下虛擬運營商為了短期圈錢套現,分散風險,無限制地發展商,往下發展了很多級商,各級商良莠不齊,經營混亂,如亂收用戶押金、加盟費、收取押金不退還等。
“在選擇要加盟的公司時一定要慎重,選擇具有實力和信譽高的公司至關重要,否則就很容易被套進去!”一位在voip行業摸爬滾打三年之久的商感嘆說。
撬動中國電信市場
根據有關數據預測,在2008年我國VoIP市場將突破百億元。而權威的市場研究機構Mercer Consulting公司對1000名電信用戶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查后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網絡電話將會占據住宅電話市場將近三成的份額。
美國ATT的發展經驗證明,一項革命性技術的突破將會顛覆原有的電信體制,現在voip技術突破似乎正在上演類似的變局。這種變局能否在中國電信市場發生呢?這個問題考驗傳統電信運營商。對于他們而言,網絡電話的興起是一個挑戰。
“網絡電話市場還不具規模,但很有沖擊力,分流了很多電信長途和國際話務,”一位鐵通的部門經理說。
實際上,傳統電信運營商對網絡電話態度很“曖昧”。運營商一方面害怕網絡電話,對其盡量采取打壓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對模糊的監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運營商又不得不把網絡電話作為自己的競爭武器。例如鐵通和網通都積極介入網絡電話市場,以網絡電話為中心,新老運營商展開了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關鍵詞]短彩信平臺;性能;優化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8-0016-02
1 引 言
山西公司企業級短信、彩信平臺基于業界流行的性能優異的SDP(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業務交付平臺)技術,包括運營商網關接口模塊,業務系統接口模塊,短彩信管理模塊,系統控制模塊4個核心模塊組成以及報表系統。具體如圖1。
圖1 平臺架構
整個系統從上到下分為三個層面,即業務層、平臺層和網絡層。業務層是各個應用系統,例如營銷系統、OA系統、ERP系統、郵件系統、95598語音系統,以及其他應用系統;平臺層即為集中短彩信平臺,通過業務層與平臺層的交互,將業務層的短彩信收發任務提交給平臺層,由平臺層完成對短彩信的管理和收發;底層為網絡層,也就是運營商的網關系統和基礎通信網絡,平臺層與網絡層交互,由平臺層將短彩信提交給網絡層,完成對用戶的短彩信的發送和接收。
網絡集成網關NAG(Network Integration Gateway)的主要功能是將不同協議的運營商網關(例如:SMSC、MMSC、WAP GW等)通過一個統一的接口WebService進行不同接口協議的轉換,開放給北向的業務接入網關SAG(Service Access Gateway),最終開發給業務系統使用。同時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NAG接受網管的統一管理,提供基本數據的業務統計需求。系統軟件架構如圖2。
圖2 系統軟件架構
2 存在問題
2.1 運營商連接單路由
目前與移動、電信和聯通的通信連接全部是單路由,一旦光端機或光纖故障,將導致運營商鏈路中斷,短信接收和發送失敗。
2.2 發送省外手機號碼受限制
平臺發送給省外手機號碼的短信,受運營商的限制,接收不成功。
2.3 虛擬運營商號碼無法接收
虛擬運營商(Virtual Network Operator,VNO)就像是商,他們從移動、聯通、電信三大基礎運營商那里“包干”一部分通信網絡,然后通過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賣給消費者。
“170”號段是虛擬運營商專屬號段,租用三大基礎運營商的號段分別是:電信1700、聯通1709、移動1705。平臺建設初期未出現虛擬運營商及其專屬號段,導致“170”號段的短彩信發送不成功。
2.4 業務系統收到的發送報告不準確
運營商、短彩信平臺和業務系統之間交互發送狀態報告的約定考慮不充分,導致業務系統收到的發送報告不準確,統計的發送成功率不切合實際。
3 優化方案
3.1 開通運營商第二路由通道
隨著業務系統接入的增加和客戶對供電服務期望的增高,短彩信平臺運行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協商三大運營商,開通第二路由通道,提高平臺運行的可靠性。
3.2 升級改造運營商網關
移動:將接入網關由10657切換到10658,通過號碼95598發送短信時自動增加區號進行設別。
聯通:正在進行行業網關的升級工作,升級完成后即可實現。
電信:通過在商務領航平臺更換端口,重新洽談資費后解決。
3.3 增加短信平臺號碼設別
將電信1700、聯通1709、移動1705添加到號碼設別中,短彩信平臺會根據虛擬運營商使用的不同基礎運營商進行業務分配。
3.4 梳理發送報告的交互過程
移動、聯通:排查發現SAG默認狀態上報時間為十小時,而NAG默認狀態報告為四十八小時,導致NAG十小時后反饋的狀態報告,SAG不上報,優化過程是將SAG狀態報告上報時間調整為48小時,業務系統讀取狀態報告延時5秒。
電信:升級ISMP協議,使領航平臺的狀態碼和SAG狀態碼一致,再按照業務系統的要求反饋短信狀態。
4 結 論
平臺的性能優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各種理論和技術的支持,根據具體環境和應用的不同,找到最適合的優化方案。本文從使用和運維的角度,對平臺的性能優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對系統的可靠運行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互聯網 Web2.0 IMS 業務融合 業務能力開放
1 Web2.0與IMS融合技術(wIMS)是實現通信網絡能力開放的關鍵
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話音業務的趨于飽和,運營商話音業務利潤不斷下降,同時傳統的話音和短信等業務已不能滿足用戶日趨增長的多樣化需求。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運營商必須調整業務模式,在優化傳統業務的同時,另辟蹊徑,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業務創新已經成為了運營商發展的戰略性問題。但是運營商傳統網絡具有明顯的封閉性,缺乏接受外來創新業務的能力。同時業務表現單一,用戶體驗不夠豐富,特別是在面對互聯網開放模式的挑戰時,這些弱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互聯網的開放模式與運營商網絡的Walled Garden模式截然不同,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各種技術和業務的創新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用戶的業務需求,人們開始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互聯網。縱觀互聯網的發展過程,用戶從瀏覽靜態網頁,被動地接收網站的信息,發展到Web2.0的動態交互和用戶參與,用戶從純粹的消費者發展到集消費者和提供者兩種角色于一身。這種轉變,從模式上是單純的讀向寫、被動向主動的發展,體現出個性化、用戶參與等特性。同時,由于互聯網技術門檻較低,使得有一定技術背景的用戶均可以參與創建業務,從而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開放浪潮中,GOOGLE、YAHOO、FACEBOOK、校內網、開心網等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加入了開放大軍,通過開放自身資源并整合互聯網資源,提供開放平臺,構建價值鏈,聚攏了一批批的社會開發者、中小軟件公司,創造了大量的應用,隨之帶動了互聯網增值服務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的增長。以SNS應用為例,校內網通過開放平臺,聚攏了569個開發者,為其創造了999個應用,“開心農場”就是其中一個成功案例。以騰訊QQ開心農場為例,每月為騰訊帶來5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其直接拉動騰訊2009第三季度銷售額增長3%。
IMS吸收與借鑒了互聯網的開放模式,其天生具備了開放、融合的特性。IMS作為下一代網絡的核心技術,其在軟交換網絡實現運營商網絡控制與承載分離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運營商網絡控制與業務的分離,從而為運營商網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和靈活性。IMS能夠整合通信網與互聯網兩種異構環境下的各類元素。運營商可以利用IMS整合異構能力的先天特性,打造一個“殺手級應用”即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向互聯網開放運營商的網絡能力,實現互聯網與通信網絡業務的融合與應用的混搭,同時,通過建立良好的商業模式,吸引互聯網開發者入駐,讓開發者自己開發適合市場的“殺手級應用”。
wIMS(Web2.0 and IMS Convergence)提供了一個實現互聯網與通信網絡業務融合和應用混搭(Mashup)的業務提供環境,其核心部件由wIMS中間件組成。wIMS中間件提供了一套符合互聯網規范的開放API接口,它獨立于語言、操作系統,使得開發者可以選擇擅長的語言進行開發,并可以靈活部署,同時也有利于企業與現有系統的集成。這些開放API接口不僅能夠提供語音、短信、視頻、彩信、即時消息、會議等多種通信網絡的業務能力,還能夠提供IMS注冊、認證、鑒權等網絡能力。互聯網開發者以及獨立軟件開發商可以通過wIMS中間件快速開發出具有IMS網絡和業務能力的應用,而且無需具備IMS的專業知識。例如通過IMS的語音能力,實現應用“說話”;通過與互聯網的應用混搭,可以實現Web呼叫、Web留言、好友定位等。
2 wIMS中間件技術介紹
wIMS為運營商、第三方業務提供商、開發者以及用戶(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基于We2.0與IMS技術的融合業務提供環境,如圖1所示。
基于wIMS技術的融合業務提供環境可以采用兩種模式向用戶提供Web2.0與IMS的融合業務體驗。
(1)Client-to-Server模式
用戶可以在手機和PC的瀏覽器或客戶端上直接運行含有wIMS 中間件提供的開放API(簡稱wIMS API)的Widget應用,從而實現Web2.0與IMS融合的業務體驗。
(2)Server-to-Server模式
任何通過wIMS認證的Web2.0互聯網網站(如Facebook、開心網等SNS網站)均可通過自身Web2.0服務器調用wIMS API,從而在Web2.0服務器上實現Web2.0與IMS應用的混搭(Mashup),業務邏輯可以在服務器端任意組合。
在基于wIMS技術的融合業務提供環境中,wIMS中間件是開放通信業務能力實現Web2.0與IMS融合的關鍵。
wIMS中間件采用標準化接口與IMS網絡、業務平臺、以及2G/3G網絡的相應網元相連接。同時,wIMS中間件向應用層提供基于REST和SOAP兩種形式的開放API接口,以滿足第三方業務開發商和普通開發者的開發需求。
wIMS中間件內部應該包括如下特性:
(1)連接各種網絡業務能力平臺:南向采用各類標準化接口連接各網絡業務能力平臺,實現對于IMS和2G/TD通信能力的調用。
(2)采用統一風格的API向應用開放網絡業務能力:北向采用開放API的方式向各類應用提供統一的能力調用方法。
(3)應用邏輯控制:wIMS中間件內部對于應用以及用戶進行認證鑒權,對于應用邏輯進行通用控制。
(4)服從通用管理:作為網元,連接業務管理系統以及計費等系統,服從統一管理完成網元統一功能。
為了基于IMS開放特性,針對各種網絡業務能力進行開放,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無縫業務體驗的目的,wIMS中間件的設計需要滿足如下主要原則:
(1)高可擴展性:滿足網絡業務能力不斷發展變化(尤其表現在IMS網絡)的需求。充分考慮系統各方面的靈活性。
(2)高安全性:針對業務能力開放帶來的安全問題有充分的安全機制,能夠保證通信網絡的無危害性以及自身的極高的安全特性。
3 wIMS的典型應用
借助wIMS技術,業務創新變得簡單起來。例如,可以方便地實現如下的應用:
(1)電子名片
電子名片是一個并不陌生的概念,而圖2是融入IMS電子撥號能力后電子名片的樣例。名片左側的呼叫按鈕取代了普通名片上的一系列號碼。點擊呼叫圖示,輸入自己的號碼就可以發起對名片主人的呼叫。
上述的電子名片,用通信能力的按鈕取代了傳統的明文號碼,使得只有收到名片的人才能夠對名片的主人進行呼叫,改善了傳統體驗的同時實現了號碼的隱藏。融入IMS的點擊撥號能力使得傳統電子名片應用的功能更加強大、用戶體驗更加良好,擁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
同理,我們可以通過wIMS技術來為類似的傳統應用融入IMS通信能力。
(2)電子留言
當登錄博客,你會看到所有人給你的留言。現在,wIMS技術可以讓傳統的留言功能變得更加強大。通過植入IMS即時消息的能力,我們可以在記錄留言的同時,將留言內容以即時消息的方式發送給博主。
圖3就是一個通過wIMS技術集成IMS即時消息能力的QQ空間電子留言版,在留言板上填寫對主人的留言,就可以使用即時消息的方式發送到主人的IMS終端上,大大加強了留言的即時特點,對傳統的留言功能進行了豐富。
(3)SNS
網絡能力通過Rest API的方式進行開放,使得和互聯網的融合變得異常簡單。圖4是一個集成了IMS群組、呈現、即時消息、通話等各種通信能力以及各類互聯網能力(例如Google Map)的SNS社區的頁面。
通過電信網絡能力和互聯網能力的融合,SNS保留原有Web2.0中開放多元的娛樂性的同時獲取了通信網絡中的真實性與即時性。這種融合是SNS中從未有過的,將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
Web2.0與IMS融合技術(wIMS)是IMS網絡的 Gated Garden模式與互聯網開放模式的綜合,其進一步實現了運營商通信網絡的能力開放。對運營商而言,wIMS利用開放API和Widget等技術將IMS網絡和業務能力開放至互聯網,并將其融入Web2.0生態環境,以提供通信網絡與互聯網的混搭(Mashup)應用,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增加新的收入。另一方面,wIMS能夠利用互聯網開放的業務能力豐富電信網絡的業務提供,通過IMS、Web2.0、流媒體等多業務領域的集成提高運營商網絡的業務創新能力。對用戶而言,運營商利用統一的門戶為用戶提供業務,在不同接入方式下保證業務體驗的一致性。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接入,隨時隨地享受豐富的融合業務體驗。基于wIMS技術的融合業務提供環境是運營商和用戶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Gonzala Camarillo,Miguel A. Garcia-Martin 3G IP Multimedia subsystem[M]. ISDN 7-115-13785-4,2006.
[2]3GPP TS 23.141. Presence Service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Description[S].
[3]3GPP TS 23.228.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Stage 2[S].
[4]IETF RFC 2778. A Model for Presence and Instant Messaging[R].
[5]3GPP TS 23.002. Network architecture[S].
[6]3GPP TS 22.141. Presence service;Stage 1[S].
[7]韋世紅,李兆玉. NGN面向第三方業務生成接口的實現研究[J]. 重慶郵電學報, 200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