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實現了迅猛發展,而隨著該項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為了進一步滿足社會對電子信息技術的實際需求,則需要借助現代化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來實現深入發展。文章首先對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進行簡述,其次分析了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應用的現狀與所存在的問題,最后為如何實現現代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進一步應用與發展提出了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應用;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性應用給社會各行業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在此背景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促進了各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但是,基于目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本身存在著一系列不完善之處,致使其難以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雖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良好的發展前景,然而一系列問題的存在阻礙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1當前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應用的現狀
從目前該技術應用的現狀看,其涉及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與行業中,具體而言,主要的應用范圍有:(1)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一方面,主要表現在設備自動化控制上,比如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等;另一方面,主要利用該技術在信息處理上的功能,實現對智能化家用電器的自動化控制,同時還能夠以互聯網為媒介來實現遠程監控;此外,智能化樓宇已成為當前建筑進入智能化時代的典型標志,確切的講是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來對建筑內機電設備的自動化監管,其是以5A為核心系統,能夠為塑造一個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奠定基礎。也正是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促使人們的衣食住行之間進入到了智能化時代。(2)在工業中的應用。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下,工業生產領域中逐漸實現了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比如設備化控制以及集中管理等,通過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與質量,因此,借助這一技術在工業生產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能夠為提高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競爭實力提供技術基礎。同時,在機械制造行業中,這一技術的應用為提高制作機械的精準度提供了支撐,這就能夠為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等奠定基礎。此外,在化工行業中,該技術的應用能夠通過有效的監管與控制來實現對生產風險的有效規避,以避免因安全事故隱患的發生而給化工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3)在建筑工程、公路交通以及教育等領域中的應用。在建筑工程領域中,工程管理工作通過信息化平臺的構建能夠為實現該項管理工作的科學落實提供信息保障;在公路橋梁中的應用為提高施工質量提供了信息數據基礎;在交通領域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則為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落實動態化交通監管奠定了技術基礎;在教育領域中該項技術的應用則為實現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注入了技術動力,比如多媒體教學設備與軟件的應用等。
2技術應用的問題
2.1市場發展環境不規范從目前電子信息產業行業市場發展的現狀看,我國尚未實現相應法律的完善制定,計算機軟件盜版產品泛濫,嚴重侵犯了正版版權;同時,信息產業創新意識不足,缺乏發展的動力,整個行業市場發展環境不規范,行業發展后勁不足。尤其是我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起步相對較晚,在發展的過程中尚未樹立良好的市場競爭意識與品牌意識,致使行業整體發展步伐受阻,難以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2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我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領域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大阻礙性因素便是自身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的支撐,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難以實現突破性發展。雖然我國在該技術的應用上起步相對較晚,但是,起步階段先進技術的引進為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致使在電子信息現代化技術產品在研發上舉步維艱。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不斷提高我國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上的創新能力,才能夠推動科技的不斷進步,進而為社會的生產力、促進經濟的穩健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所以,針對當前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上所呈現出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要實現有針對性的解決與完善。
2.3發展后勁不足,人才匱乏當前,電子信息現代化技術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市場需求極大,因此,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與資金投入力度,能夠為確保我國電子信息現代化技術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基于我國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大部分企業自身現階段發展的狀況難以為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供必要的基礎,致使電子信息現代化技術發展的后勁不足。尤其是目前我國企業產業機構升級與制度優化的背景下,構建基于電子信息技術下的信息網絡平臺,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但是現階段電子信息現代化技術的發展難以滿足這一發展趨勢的實際需求。
3實現技術完善應用與深入發展的對策
3.1實現對市場發展環境的凈化在全面推進該技術發展步伐的過程中,為了確保相應技術企業能夠實現自身的穩健發展,首要基礎便是實現對行業市場發展環境的凈化,以確保相應企業能夠具備良好的發展空間,為實現技術的創新奠定基礎。在實際落實這一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國家要進一步強化對該技術發展的重視程度,健全相應的行業法律法規,以實現對行業發展行為的約束與規范。尤其是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正是基于相應法律的確實與不足,加上一直以來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國內新技術成果屢屢被盜,進而在打擊研發人員積極性的同時,相應的付出也并未得到等價的回報,進而在無形之中就阻礙了我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展,因此,這就需要在提高對知識產權重視程度的基礎上,實現相應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同時,為了進一步促進技術產品研發,并強化相應企業的競爭意識,就需要在健全行業發展體系的基礎上,實現對行業競爭行為的管理,以相應價格機制的確立來確保行業實現良性競爭。此外,積極的為該技術領域企業的發展拓展相應的融資渠道,在此基礎上,要以激勵機制的指定來充分調動行業發展的積極性,并以預警機制的構建來強化監管力度,以確保相應企業實現穩健發展。
3.2實現技術發展目標的明確定位基于電子信息技術本身應用的行業范圍十分廣泛,因此,其在社會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技術的發展已成為衡量企業、國家競爭實力的標準之一?;诖?,為了進一步實現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則就需要明確技術發展的目標,以確保相應技術的不斷發展能夠為各行業競爭實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在實際踐行這一內容的過程中,要想實現發展目標的科學定位,就要求要以我國實際國情出發,結合經濟建設與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與需求,將該技術發展融入到經濟建設總體目標之中,以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深入發展與完善應用來全面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并為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我國的競爭實力奠定技術基礎,以充分發揮出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3.3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與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在全面推進該項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人才是技術創新與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面對當前行業人才匱乏的現狀,則就要求要針對電子信息技術研發以及操作等專業領域對人才所提出的要求,進一步強化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以提升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同時,國家與政府要明確當前這一技術發展的現狀與迫切需求,加大對相應技術研發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以確保技術研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以調動行業發展與創新的積極性,確保在具備良好發展空間的基礎上,能夠借助人才的培養來實現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并逐步實現與國際先進技術的接軌。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要逐步實現對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升級的同時,要以產業研發創新為出發點,通過與校企合作的模式來加快專業對口人才的培養步伐,以提高我國該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
4結語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與廣泛應用無疑為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而要想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實現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以充分發揮出電子信息技術在我國經濟建設、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則就需要針對當前該技術在發展中所遇到的阻礙性問題進行完善解決。在實際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要在凈化市場發展環境、規范行業發展行為的基礎上,科學定位技術發展目標、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并強化資金政策上的扶持力度,為促進電子信息工程現代化技術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符永貴.淺析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J].東方企業文化,2013(16):249
[2]孫越芳.探究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要點[J].中國新通信,2015(7):7-8
[3]方燕.淺析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5(12):85-86
[4]姜洋.淺談電子信息工程的現代化技術[J].科學中國人,2015(12):35
一、自動化技術對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加快電子信息工程設計機械化、一體化的進程
電子信息工程設計與信息工程設計、計算機技術等緊密相關,設計者必須諳熟這些技術才做好設計工作??刂撇⑻幚黼娮有畔⑹请娮有畔⒐こ痰闹饕獌热荩淙诤狭穗娮蛹夹g、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種高新技術,其設計工作自然要求高自動化、機械化。自動化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自動化運作是其顯著特點,將自動化技術應用于電子信息工程設計可以加快設計工作機電一體化的進程,提高設計效率。
1.2有利于提升電子信息工程設計智能控制的整體水平
電子信息工程實現對電子信息的控制與處理依賴于電子信息工程設計,信息處理是電子信息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作的核心。在電子信息工程設計中應用自動化技術,能夠革新當前信息處理手段,提高信息處理效率。自動化技術的高自動化使之成為電子信息工程設計處理大批量、高頻率信息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實現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的智能控制,提升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的整體水平。
1.3有利于提高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的精確性
自動化技術是多種高新技術的融合,博采眾長,能夠快速的完成許多工作。與人工設計相比,自動化技術具有高標準化的特點,且不易出現失誤,電子信息工程設計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以滿足電子信息工程設計對設計工作效率化、精確化的需求,提高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的精確性。如電子信息工程設計中的信號與系統設計工作,該工作對設計者的信號分解、系統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并且要求設計工作精準化,應用自動化技術可以有效減少人工失誤對設計工作的影響。自動化技術在我國許多領域都體現了其先進性,應用自動化技術也是電子信息工程設計發展的趨勢。
二、電子信息工程設計中應用自動化技術的主要表現
2.1輔助制造
通常情況下,CAM由軟件和硬件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中,軟件主要是數據庫、計算機輔助成產工藝過程設計等多個方面,而硬件主要是包含數控機床、各種服務裝置等,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在產品生產支持上。從總的方面來看,電子生產水平的全面提高是你CAM積極作用的體現,這種優越性在極大程度上對設計結果進行了可靠驗證,所以設計過程也起到了完善作用,它對電子系統設計的意義非凡。與此同時,在電路分析設計、計算機控制領域等隨處可見自動化技術的身影,這對各方面合理分析和設計、制造起到了促進作用,也使得計算機控制系統得到了充分發揮。
2.2輔助設計
如今社會,自動化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運用主要體現在設計輔助上。在我們所知的CAD方面,其由于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電子設備自動化智能水平而被廣泛運用于輔助設計中。在詳細的設計工作中,相關參數被輸入進系統后就能及時迅速地得到想要的結果,可謂是智能化、傻瓜式集為一體,對設計工作人員的設計工作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設計人員可以按照系統得出的結果通過自己的進一步改進最終得到一個完美的設計成效。以CAD發展起來的技術有很多,EDA就是其中一種隨之發展的軟件系統,而且是在CAM、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產生的,這項科學技術在各種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電路設計中該技術就曾參與其中的仿真分析環節,借助函數、數學模型對電子工程設計的水平等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提高。
2.3輔助辦公管理
眾多的設計流程,大量的設計文件,這些都存在于電工設計環節中。然而這些任務量繁重內容復雜的事物若是單單依靠人工來進行整理和管理,難以有較高的效率和質量。此時,自動化的登場無疑視為人們解決了這一難題,自動化使一切變得簡單快捷、輕松起來。實際中,OA輔助辦公軟件的有效利用在管理設計中的各種流程、信息管理分析計算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在最終得到了較為理想的結果。這樣的輔助辦公管理使得電工設計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完成,把工作俠侶提到了最高,對電工設計的發展與完善有著難以比喻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實習名稱 ? 認 識 實 習
系? 別 信 息 工 程 系?
年級專業? 06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學生姓名? 唐政(38)
指導老師 劉偉春
邵? 陽? 學? 院 2012 年 12 月 25 日
一、實習時間:2012年12月9號~12月20號
二、實習地點:河南洛陽牡丹通信有限公司
三、指導老師:劉藝柱,關云
四、實習公司介紹
牡丹通信有限公司
洛陽牡丹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洛陽巨龍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的股份制企業。致力于向國內外客戶提供dsl寬帶接入系統、ha998系列ic卡公用付費電話系統、ha998系列智能卡公用電話系統、hr998系列無線公用電話系統(gsm、cdma、phs)、ngn端對端解決方案及md系列智能熱量表等高科技產品。公司多次被評為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洛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納稅十強企業。
公司有員工33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56人,生產面積6860平方米,注冊資本5000萬元,總資產9000萬元,凈資產約6000萬元。生產設備精良、開發工具先進、檢測儀表齊全,已通過了iso9000-XX質量體系認證。公司下屬的技術開發中心負責各種新產品的開發及技術支持。其中ic卡公話及管理系統為國內首創,被國家科委列為98年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XX年更被評為優秀火炬計劃實施項目。
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跨出通訊行業,形成多元化產品支撐”成為我公司的主導戰略方針。憑借強大的電子產品研發實力、豐富的計量設備設計經驗以及精良的生產設備、齊全的檢測儀表、先進的開發工具,于XX年我公司開始涉足民用熱計量器具領域。
迄今為止,我公司已經完成戶用小口徑熱量表(dn15、dn20、dn25)和樓宇大口徑熱量表(dn40-dn200)以及手持抄表設備及其計費管理系統的開發,形成了三大類多系列產品,滿足了各種市場和對熱計量設備的需求。同時于XX年3月和6月分別取得了“計量器具樣機試驗合格證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成為河南省首家獲得該資質的企業。
我們始終貫徹“最佳產品、最佳服務”的經營思想,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我們借股份改制為契機,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管理,推行體制、機制、技術創新,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密切合作,不懈努力、開拓進取,竭誠為您提供個性化的、完整可靠的解決方案
日期 具體時間安排 講課內容、實習內容
星期一 8:30——11:30
14:00——17:30 講課《入廠安全教育及企業生產組織》
星期二 上午(同上) 講課《焊接知識及操作工藝》、《元器件分類及識別》
下午(同上) 講課《話機發展史》、《貼裝焊接注意事項》
星期三 上午(同上) pth元器件拆卸、焊接工藝要點講解及焊接練習
下午(同上) smt帖片元器件拆卸、焊接工藝要點講解及焊接練習
19:00——21:00 講課《單片機在電話機中的應用》
星期四 上午(同上) 話機拆裝、工藝流程設計
下午(同上) 方案討論和修訂、起草工藝文件
星期五 上午(同上) 話機生產組裝
下午(同上) 話機生產組裝
星期六 全天 休息
【關鍵詞】中職升本 化學與社會 人文科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056-02
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廣西教育廳從2013年起在部分本科院校開展對口自主招收全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試點工作,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從2014年起招收中職學校畢業生。但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習慣不科學等問題。銜接好中職與本科教學,加強基礎科學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成為了“中職升本”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為“中職升本”學生開設化學與社會課程,不僅能增長其基礎科學知識,也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中職升本”學生學習現狀
(一)學生基礎薄弱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對口招收的中職畢業生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機械設計制造、汽車服務工程四個理工科專業。對2014年首批“中職升本”學生調查發現,由于在中職教育過程中,側重的是學生技能培養,大多數學生沒有系統化地學習高中數理化等相關基礎課程,沒有形成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未能很好地適應普通大學課程的培養方案、教學方式與方法。為此,針對“中職升本”培養計劃,需新增設基礎英語、數學、物理、語文、化學等相關基礎學科,促使“中職升本”學生順利完成由中職學生向大學生的過渡,彌補高中相關文化基礎課的缺失,更好地與大學課程內容銜接。
(二)學習動機不強
大多數“中職升本”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學習缺乏興趣與信心,之后選擇中職學校學習一門技能。雖然他們通過自身能力,經過中職“特別高考”,進入大學本科繼續深造,但是和同年級普通本科學生相比仍有差距。在相同環境下,學生跟不上本科教學進度,學習動機不強。
(三)學習習慣不科學
由于中職學校重技能考查,輕理論教學,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比較散漫,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復習的習慣,導致學生對相關原理現象、概念理解模糊,沒有形成系統認識。在大學基礎科學學習過程中,對理論課程接收能力比較弱,大部分學生采取突擊硬背的方式通過理論考試,對于所學專業原理并不理解。
二、開展化學人文科學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是育人和促進社會發展,通過品德的培養、知識的傳授來實現人的各方面的發展。人文文化是“為人之本”,科學文化是人對客觀實際及其規律的認識,人文主要為科學導向,科學主要為人文奠基,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兩者相互交融,相互影響,有利于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愛因斯坦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化學屬于自然科學范疇,是研究物質分子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的學科,是各個應用性學科的基礎。它深入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滿足社會的需要。但是隨著化學技術的發展,各類環境污染、化學武器、食品安全、藥品質量、等問題制約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如何運用好化學這把雙刃劍,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今后教育培養工作具有現實意義。因此,對于“中職升本”的學生,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使學生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全面地介紹化學學科基本概念、原理及其應用的同時,開展人文科學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中職升本”學生。其次,從人文教育角度構建基礎知識,貼近生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也是提升學生學習熱情、適應“中職升本”學生的需要。
三、化學人文科學教育開展路徑與對策
化學與社會課程緊扣“化學與社會”主題,結合“中職升本”學生特點,對人文科學教育進行探索,豐富學生知識結構。
(一)精選教程,構建人文科學教育
市面上關于大學化學基礎學科的教程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基本化學知識為主線,涉及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四大領域,基本涵蓋化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另一類是以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問題為主線,圍繞社會、政治、經濟、道德等方面建立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創造性地將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如中國化學會和美國化學會共同推介的“Chemistry in Context:Applying Chemistry to Society”(化學與社會)一書。
針對“中職升本”學生基礎薄弱、知識結構不完備等特點,需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采用難度適中的教材,精編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教學。本著“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筆者選擇了化學與社會(蔡萍編)一書。該書共10章,從知識性和實用性闡述了化學的發展史以及在能源、環境、生命、材料、醫藥、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并在書中貫穿化學基本原理、思考題以及趣味閱讀,將理論與實際結合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