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期末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1-0050-02
筆者任教以來,從開始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不熟悉、不理解到現在結合自身經驗、逐步體會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遂在學校進行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調查,共向本校一、二年級護理、農村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藥劑、助產等專業在校生隨機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1200份,有效問卷1192份,有效回收率99.33%。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對問卷內容有著較好的認知,但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按照學生因素、師資因素、學校因素作如下分析。
一、學生因素分析
1. 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度
(1)學生對自我認知不足。在對自己性格的了解程度上,僅有30.79%的學生表示十分了解,比較了解的學生占了大多數的59.4%,而7.63%的學生表示自己不怎么了解,甚至還有2.18%的學生對自己的性格狀況完全不知道。提到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喜歡什么職業時,僅有17.53%的學生表示十分了解,52.6%的學生表示比較了解,不了解的學生占了25.59%,也有4.28%的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職業。問到“是否了解自己職業選擇與發展的優勢”這個問題時,大多數學生回答比較了解,其比例是54.19%,30.37%的學生不怎么了解自己的優勢,只有8.72%的學生表示十分了解優勢所在,6.71%的學生選擇了不知道。此次調查表明,過半的學生比較了解自我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優缺點,但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的也為數不少。
(2)職業價值取向過于淺薄。此次調查數據表明,在面對“認為如何才算職業生涯的成功”這個問題時,合計48.24%的學生傾向于金錢、社會地位、職稱等外在物質,同時有48.83%的學生選擇工作時的快樂。而對于內心自我的提升,本性自由的追求,僅有2.94%的學生做出選擇。
(3)參與專業選擇力度不夠。調查數據表明,高達76%的學生不是由自己選擇專業,而是由父母幫助選擇、老師推薦或是朋友推薦的,缺乏自我主體性。
(4)對專業了解有待加深。此次調查數據顯示,總計達58.64%的學生對所選專業不甚了解或是一點也不了解,僅6.21%的學生十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2. 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76.51%的中職生處于16周歲~18周歲,屬于青年初期。從中職生所處年齡階段的特點來看,他們最突出的表現是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富有理想,熱情奔放,發揮著聰明才智,身心都在迅速成長。同時還表現出過渡性、閉鎖性、社會性、動蕩性的心理特點。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出以下幾個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不清晰。此次調查數據顯示,僅有不到兩成的學生有著十分清晰的長期目標,另外四成的學生有比較清晰的短期目標,還有四成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其中7%的學生從來都沒有想過未來的目標。
(2)職業生涯規劃配套措施不得力。此次對許昌衛生學校在校生的調查中僅有1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66.44%的學生沒有詳細的學習規劃,更有21.56%的學生從沒有學習計劃。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中職生認為現在的學習在將來的工作中是有作用的。對于確定下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只有兩成的學生認為應該“堅持執行,雷打不動”,有近八成的學生認為應該“量身定做,不斷修訂”。
3.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熱情度
(1)學生社會工作體驗不足。許昌衛生學校的調查數據顯示,學生中65.86%的學生在校不擔任班級干部、學生會成員、團委成員、公寓樓長的任何一項,完全沒有任何職務。此次數據還顯示有36.49%的學生有過打工經歷。
(2)學生專業忠誠度不高。本次調查數據表明,在問到是否喜歡就讀的專業時,近40%的學生表示“十分喜歡”,23.52%的學生回答“不喜歡”,認為“無所謂”的學生占了36.83%。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合計有42.28%的學生非常清楚或比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歡從事的職業對其從業人員的要求,52.27%的學生知道一些要求,還有5.45%的學生一點都不知道有哪些要求。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人對有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并且產生某種肯定的情緒體驗。
在本次對許昌衛生學校在校生的調查中,數據顯示52.1%的學生非常清楚或是比較清楚地知道現有知識、能力和態度與所喜歡的職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僅有31.71%的學生對將來能勝任或從事的工作有信心,超過80%的學生期望的月薪為兩千元以上。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響著個體選擇什么職業、職業選擇范圍的大小等。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有信心,不會因為信心不足而妨礙選擇職業的范圍,會有積極的求職行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職業決策并成功就業。而且在所選擇的職業領域,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所取得成就的機率就越高,在這一職業上堅持的時間就越長,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更愿意去克服。
(3)學生對職業成功的歸因客觀準確,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計劃措施。本次對許昌衛生學校在校生的調查表明81.54%的學生認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個人知識、技能及明確的目標和勤奮的努力,大多數學生能夠意識到個人主觀努力的重要性。在對就業的態度上,68.12%的學生認為應該積極主動地尋求,但也有31.88%的學生抱有等、靠、要的想法,依靠父母、親戚、朋友的幫助,甚至期待學校的推薦。
(4)學生缺乏主動創業的意識。55.62%的學生希望進單位工作,27.43%的學生想要繼續學習深造,7.72%的學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而表示要自己創業的學生有9.23%。15.11%的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創業的技巧和能力,27.68%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創業、具備這樣的實力,57.21%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創業。
4. 學生家庭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
北京師范大學的侯志瑾教授認為“父母在子女的職業發展過程中可以扮演非常積極的角色,如果父母對孩子職業發展的影響是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目標指向的,那么,父母的影響是最有效的。父母有目的的行動表現為在他們的頭腦中有特定的目標, 大多數父母有目的、有意識的行動能夠并確實影響他們的孩子,至少他們努力影響著他們。”但本次問卷數據表明僅有39.18%的學生父母經常幫助孩子詳細規劃未來的職業,與此同時,高達92.2%的學生家長學歷是高中或中專及以下。
二、師資因素分析
1. 專業化師資隊伍的配備情況
此次調查數據表明,64.51%的學生認為在學校里為他們提供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老師是政治德育課老師,46.64%的學生認為班主任給他們提供了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2. 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態度
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態度不積極。在對從事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教師訪談后筆者了解到,總的來說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教師們的專業功底不牢。少數教師比較清晰地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有的教師對此概念模糊,只有少數教師比較全面地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方面的論著,有的教師只閱讀了教師配套教學參考書和學生教材,有的教師甚至任何職業生涯規劃理論都沒有學過。相當大比例的教師的認知范圍狹小,與臨床聯系不緊密,大多數教師幾乎沒有在臨床調查實踐的機會,絕大多數運用科學的指導手段的能力有限。
三、學校因素分析
當前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下,幾乎每所中職學校都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但是由于起步晚,實施過程中在重視程度、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執行人員、機構設置、制度制定等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組織機構的情況
規章建設滯后,執行部門雜亂。筆者所在的河南省許昌衛生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任務就是由教務科牽頭承擔,每年給在校的一年級學生開設一個學期(一周兩個學時)的職業生涯規劃課。長期以來,教務科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通過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課,學期結束時組織學生參加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統考。雖然在中職學校的這項工作中,還有招生辦公室與學生科一起承擔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功能,兩者之間卻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配合,也缺少一致的規劃與統籌,正應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老話,使得整個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無法系統、有序地進行。
2. 教育內容、方法和教育途徑問題
本次對許昌衛生學校調查數據表明,中職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還是比較單一,對行業動態介紹、見習實習機會提供、就業信息傳遞、創業等方面的工作開展得還不足,主要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本次對許昌衛生學校在校生的調查數據顯示,4.36%的中職生對職業感受不深刻、缺乏實際操作體驗,甚而覺得學校從未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過任何幫助,合計有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還是很有必要的,七成以上的學生認為中職學校在了解社會職業的相關知識方面、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方面和明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上是有過具體的幫助的。可見學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上還是收到一些效果的,只是教育方法應該更多樣、途徑應該再拓寬。
3.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集中在一年級上學期,由德育組的任課教師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知識,期末學生參加統一組織的考試,成績計入教務科成績單。然后接下來的一年半在校學習和一年的醫院實習期中職學校都不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每年選派部分學生參加學校、市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演講比賽。雖然其他學科教師和班主任等也向中職生傳遞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但不是統一步調,未能從中職生終身的、全面的發展高度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內容科學設計與滲透,顯得沒有章法,缺少計劃與組織,無法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呈現出系統性。這就使得學生之前課程學習時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得不到后續的修訂、調整與指導,難以發揮實效。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郭蕾.自我效能感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