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4.076
蘇州園林即為“蘇州古典園林”,是指中國江蘇蘇州城內的私家園林建筑,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等。蘇州園林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珍寶,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蘇州園林是一種隱逸文化的代表,每座蘇州園林都有其獨特的氣質,帶有著園林主人本人的生活逸趣和文化內涵。園林景觀以其幾千年的文化精髓積淀,在現代化人文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對古典園林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進行了探究。
1 古典園林景觀的造園手法
1.1 曲徑通幽處
在園林景觀中“曲”最能表達一種美感,一種美學情趣。曲是園林景觀的靈魂;“庭院深深深幾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曲曲折折的小徑、蜿蜒斗折的回廊、迤邐不盡的小溪……徑越伸越遠越曲,廊越回越深越幽;轉朱閣,掩低樓,淡云孤雁弧,漏云透竹軒,都是所謂的“曲徑通幽處”。
園林景觀中的曲和直不是完全相互對立的。直中取曲幽靜深遠,曲中取直引步向前。在蘇州園林中,拙政園的回廊委曲回轉,別具風致;滄浪亭的復廊奇石參差,花影迷離;留園的華步小筑回環反復,深得庭院深深深幾許之趣。園林景觀中的云墻和回廊都能表現出曲的妙處。江南煙雨朦朧中的白墻黑瓦勾勒出了綿延橫亙的云墻;青山綠水之間,你總能找到一種含蓄的蘊藉,一種關于園林的最美好的想象。
1.2 移步換異景
聯系實際,置身于園林之中肯定并非靜止不動,一定是時刻運動著的。小徑回廊曲折往復,途經絢爛多彩、布局精致的沿途景物,游覽者能夠領略到目不暇接、顧盼不及的審美體驗。隨著時間的變換,腳步的轉移,空間得以拓寬,景物得以延展,移步異景,一步一景,所以游覽者才會駐足停留,細細品玩。
蘇州園林的建筑構造精巧,布局緊湊,形式靈活,復雜多變。景中有景,園中有園,深得江南建筑的逸趣。細看獅子林扇亭處的疊山置石,山石堆疊著延展著伸入水中。步入水邊亂石鋪砌的石徑,近者是青苔石岸綠水碧波蕩漾落花紅,遠者是曲廊深院煦日和風堂燕鳴垂柳。筑園者的心跡躍然青山綠水之中;左顧右盼間,游者飽游園色,領悟到其中的奇趣。
1.3虛實與藏漏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山為實,水為虛;陽為實,陰為虛;近為實,遠為虛;密為實,空為虛。不同于西方人總是熱烈率直地直抒胸臆、和盤托出,中國人習慣于用含蓄、隱晦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情感,顯而不露,引而不發。所以中國的建筑,尤其是園林小品,或虛或實,或藏或露;虛實藏露中,景觀見小見大,見仁見智。
無論是中國傳統室內設計,還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開門見景”都是大忌。影壁、山石、漏窗、門洞,都是營造虛實藏露之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夠幫助劃分景物結構,避免“一覽無余”。拙政園進門處的翠嶂,留園中處處可見的扇與漏窗,都是很好的屏障;環秀山莊藏亭于樹林,獅子林藏臥云室于石林,也都是恰到好處的“藏”。
2 古典園林景觀的成景類型
2.1借景
無論是古今,抑或是中外,園林景觀的空間和面積總是有限的,因此借景手法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園林景觀的深度和廣度。借景一般通過近借、遠借、互借、俯借、應時借等方式來完成:一是堆山砌石,抬高視點;二是借季相景,預留特色;三是遙借活景,種花植樹,招蜂引蝶;四是俯借虛景,天光水色,一碧萬頃……借山水,借花鳥,借聲,借色,借形。
2.2分景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與其把人領到一個空曠的大空間,讓他漫無目的地閑逛,不如將園林按一定方式劃分和界定,把人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就是“分景”。“分景”增添了蘇州園林可以細觀的景的量,也提高了它們的質。拙政園的聽雨軒里,軒旁有水,水邊數叢翠竹芭蕉,夜雨霖霖,竹葉生涼;倒影樓中則“時有倒影入池塘”,水波蕩漾,水底樓臺,如夢似幻。
2.3引景
引景是指吸引游人繼續游覽的方法。蘇州園林設計中鮮少有像其他景區那樣用明顯的標志指景,終究怕落了下乘。游覽者會好奇小橋流水盡頭是什么?拾級而上會看到什么?曲徑回廊又會通向何處?山上建一塔,游覽者就可能會有興趣向上爬;湖中建一亭,游覽者就可能會有興致泛舟而至;園中傳來戲曲,游覽者就或有閑情逸致入園觀看……
2.4漏景
漏景又被稱之為“泄景”,是指透過竹木疏影、花門窗、拱門環洞等看到的景觀。滄浪亭的石漏窗,留園的各式木石漏窗,獅子林里連續的玫瑰窗等,都會增加景深,引人入勝。漏景營造的“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更易引人入勝,也更能夠促成空間的深邃與空靈;或凸顯靜景,或引導動景,若隱若現,含蓄雅致。
2.5對景
對景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構景手段之一。在某處景觀之上可以觀賞另一處景觀,我們把它稱之為“對景”。很多時候對景手法可以完成一種“一處可觀多景”的視覺體驗。還是以拙政園為例,荷風四面亭、倚玉軒、海棠春鄔、梧竹幽居等九處景觀圍繞著東部湖區形成了一個“環形對景”;在這個偌大的橢圓形內,任兩個相鄰的景觀總是互為對景。
2.6框景
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繪的就是框景。空間中的景物平平淡淡,或是不盡可觀之時,利用門、窗、洞或是合抱的樹枝,有選擇地對景設框,或是設框取景,均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妙處。例如,從外透過梧桐幽居的月洞門,我們可以看到反復的回廊,精致的門窗;從內往外看,則框與景相連,宛如一副渾然天成的園林畫卷。
2.7障景
障景不但有空間引導作用,還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心理暗示。障景才是真正在玩欲露還藏的把戲,入園處的障礙和屏障都是障景。留園入口的暗、小、深,就采用了障景的抑揚作用;它的用意就在豁然開朗處,柳暗花明處,別有洞天處。抑時,腦海中一片空白;抑之后放,才會出現空白后最燦爛的色彩和最盎然的生機。
3古典園林景觀的意境構成
3.1師法自然,天人合一
在儒道兩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下,我國古典園林景觀設計一直秉承著“師法自然”的造園理念。“師法自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每個山水巖石等自然要素的形象要符合自然現象;二是總體與局部的組合、分割與布局要合乎自然規律。師法自然,要求順應自然,表現自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基于自然,更高于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講究自然變通,諸多設計要素都來源于自然:曲折多變的小徑,來源于蜿蜒爬行的蛇;亭臺樓閣的飛檐,來自于展翅欲飛的鳥;波瀾起伏的屋頂,源自于起伏變化的山巒……除此之外,疊山置石理水也要順應自然:園林中的山水一般都是假的,或是在原有的少量山石的基礎上,加以堆疊。園林設計要讓這些假山假水,看起來渾然天成。不僅山水看起來要是真山真水,鬧市間山水的出現也要毫不突兀才行。
3.2才墨之藪,底蘊深厚
蘇州園林的花花草草,無不盡態極妍,美麗至極;不僅給人帶來美妙的審美感受,還能夠用比擬和象征手法營造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象外之境。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常用“比德”意象有荷、柳、松、竹、梅、芍藥、薔薇等,將實景抽象化,引領行人進入更深的精神境界。網師園的看松讀畫軒中的千年古松盤虬臥龍,歷經千年蒼翠勁拔,容顏不改;拙政園幾經易主,種荷不輟,向后人細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孤高傲遠……
蘇州園林的主人一般是古代的士大夫,這些人一般慣會吟風弄月,頗得雅致逸趣。蘇州園林素來是才墨之藪,鐘靈毓秀。園中的匾額楹聯很多都來自于典故和詩句,承載著深厚的文人信息和文化底蘊。滄浪亭取名之于“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留聽閣取名之“留得殘荷聽雨聲”;月到風來亭取名之“此事不關風與月”;拙政園有雪香蔚亭,亭旁松竹掩映,楓柳共眠,對聯一副:“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頗得山情野趣,與世無爭;滄浪亭有面水軒,軒旁碧波蕩漾,天高月遠,對聯一副:“短艇得魚撐月去, 小軒臨水花為開”,極言物我交融之美,引人入勝……
4 結語
西方園林設計中雖然也涉及關于意境的刻畫,但主要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設計和運用雖然也充分地展示了形式美,但終究還是在追求意境。我國獨具東方特色的園林藝術與西方體系眾多的園林藝術流派相輔相成,構成了呈多樣性發展的世界園林藝術。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民審美水平的提高,我們應該在深入發掘與傳承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協調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讓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王曉斐.中國園林中石―生組合景觀設計理論與營造技術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王培培.中國古典園林營造理念與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河北工業大學,2011.
[3]閻琦.空白之韻――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布局的虛實相生[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4](英)紐金斯著,顧孟潮,張百平譯.世界建筑藝術史[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5]宋珊.中國古典園林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繼承與發展[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6]邢靖懿.試論中國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7]侯佳彤,程世云.中國古典園林的人文內涵及當代啟示[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
[關鍵詞]新中式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332-01
在做園林設計的時候,人們發現,西式的園林設計雖然有種種優勢,然而中式的園林設計更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人們需要一種既能具有中式園林設計的特點,又能滿足現代人的功能需求的新式園林,新中式園林設計由此而誕生。
一、新中式園林的設計概念
中式的園林,有一套獨到的審美藝術特點。比如中式的園林重視園林的“意”,它要求園林的整體設計能夠體現出一種余味不盡的意境美;它要求園林體現出“真”,它認為如果園林露出人工的匠氣,就顯得矯柔造作,這就落了設計的下乘;它要求園林體現出“趣”,這是指園林的山、水、亭、閣等每一處都能體出現如詩如畫的意趣,使每一處山水都能供人品味、賞玩。
中式的園林設計至今被人們借鑒、模仿。然而中式的園林具有風雅有余,活潑不足的特點,人們希望現代的園林創作能結合中國古典園林的神韻,又能滿足現代人人的功能需求,部分園林設計者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設計出一種提煉出古典風貌,又具現代風味的新中式園林設計。
二、新中式園林的傳承方式
1 設計特征上的傳承
中國的古典園林一般為貴族使用的園林,它們的占地面積大、對環境的要求高,這些園林有個人賞玩和品味的味道。新中式園林傳承了古典園林風雅、美觀、大氣、對稱的特點,然而在表現手法上更加靈活,新式古典園林在整體設計上強調風雅,在局部設計上結合歐州園林設計上多種方式組合的特點,這種組合方式既適合現代人多元化的審美需求,也能讓現代年青人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蘊含的古典神韻。
2 設計形式上的傳承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形式講究疏密有致、虛實有致、動靜有致等。它要求縱觀整個園林,為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細觀園林的每一種景點,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中看,都能構成一幅風景畫。中國古典園林還要求景中含詩、詩中含景,即園林的每一處景色都要有如詩如畫的意境。新中式園林不僅結合了古典園林設計的特點,還揉合進后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比如它用一種顏色來代表整個園林的風格;它用符號化的元素來代表整個景點要描述的意義等。
3 設計功能上的傳承
中國古典的園林在功能上比較單一,它僅僅只為滿足貴族的生活需求而設計,新式的古典園林結合古典園林與四合園的設計方法,在中式古典園林中設計餐廳、KTV、洗浴等功能建筑,使古典園林本身既具有審美的功能,又具有娛樂消費的功能。
三、新中式園林的設計方法
1 植物景觀的設計方法
中國的古典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講究層次的設計,即要求多種植物共同配合構成一個景觀、多種形狀的植物構成一個景觀、用動靜結合的方法構成一個景觀。新中式園林既結合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又要突出簡潔、環保的設計思路,這使園林景觀設計在具有中國氣息的同時又具有現代設計理念。
以深圳萬科第五園的植物生態墻為例,參看圖1,它依生態墻的高矮與功能需求,布置了竹、喬木、植物盆景、水生植物等,這些植物既高低錯落,顯示自身的生態美,又使原本單調的水泥生態墻具有生趣,使人們看到這些綠色植物,就聯想到綠色環保的概念。這種既結合古典園林的層次性設計方法,又體現出現代設計功能概念的設計方法,這種新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具有很好的審美藝術效果。
2 顏色風格的設計方法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很重視顏色的應用,比如人們談到“朱門酒肉臭”,就是指人們認為紅色代表著威嚴、正統的意思,同時紅色也代表喜慶的意思。中國古典園林會把自然景觀與顏色的布置結合在一起。新中式園林的景觀承襲這一特點,然而在顏色的應用上更靈活。
以北京易郡的四合園設計為例,參看圖2,該園應用青磚制作仿垂花門、應用青灰石色構筑四合院的顏色、用土黃的門顯示出古老的色彩,而綠色的植物又給古老的建筑帶上自然的古典氣息。這座四合院用古老的色彩營造出古老的氛圍,人們進入這座四合院中,仿佛回到中國過去的那個四合院建筑為主的時代。
3 符號意蘊的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很重視符號的應用,它應用符號的意蘊傳達一種意境。中國古典園林中較常用的符號為:五行符號、植物四君子符號、動物紋樣符號等,應用這種符號,它能創造出一種詩意。中國古典園林承襲了這種設計方法,且突破了這種設計方法。以深圳萬科第五園的小庭院設計為例,參看圖3,它的房內布置以竹為盆景、以梅為虛擬像框、象征吉祥的紋樣布置在座椅上;隔著窗欞,人們能看到廊外的燈籠,燈籠上有抽象的福、祿、壽紋樣,這種符號的虛實相間用法、內外結合的用法,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吉祥、長壽等中國古典意蘊。
4 空間層次的設計方法
中國的古典園林有虛實相間的布置方法。即它的空間分隔可用墻壁、欄桿等實體;也可用景、水等自然景物;還可以用光、影等虛體。它講究空間的布置要虛實相生,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新中式園林借鑒了這種設計手法,并在功能上進一步突破這種設計方法。
比如以深圳萬科園的框景設計與對景設計為例。參看圖4,圖4的左圖為框景設計,它利用圍墻分隔出空間,用欄桿分隔出另一道突間,而這道圍墻遠遠觀去,如一個相框,它框住人們視線之內的美景,形成一種獨特的畫面感和層次感。右圖為對景設計,該圖上紅色的木走廊既圈出步行道的范圍,又構成一種幾何形狀的空間美感。(見圖4)
四、總結
中國古典園林有其獨特的藝術美,人們希望能在享受古典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又能讓這種美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于是這就形成新中式園林設計的風格。新園林設計的風格,既能設計出大型古典園林,也能設計生活建筑、商業寫字樓等,它是一種既具古典風味,又有實用價值的園林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 楊麗倚.李娟.許先升.新中式景觀對傳統景觀的傳承[J].北方園藝,2012(01).
[2] 李琦.現代環境空間對古典詩詞意境的再現與演繹――以蘇州博物館新館為個案的解讀[J].裝飾,2011(06).
[3] 楊思宇.蘇州博物館――論中國傳統符號在現代建筑當中的詮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1(05).
【關鍵詞】古典園林 現代園林 風格
1. 中國古典園林概述
古典園林的發展階段主要包括萌芽階段,轉折階段,興盛階段,成熟階段。園林興起之初主要是為皇宮貴族提供狩獵等場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態特征,僅僅屬于功能性園林。園林的轉折階段即中國歷史上分崩動亂的年代,園林藝術脫離了打獵的原始作用,而轉移到以游賞為主。隋唐時期國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內御苑、行宮御苑等風格的園林。此時的詩人、畫家也逐漸參與到造園活動中,形成了鮮明的文人園林風格。成熟階段則從北宋到清初,這一時期的園林以皇家園林為代表,其在保持龐大規模的同時,也吸收了私家園林的造園風格。園林建筑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境界。
2. 現代園林
早在 1969 年, 美國賓州大學園林學教授麥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經典名著 《設計結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綜合性的生態規劃思想。現代的園林設計中,在保護生態與環境思想的引導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術措施來保護生態成分。中國的現代園林不僅延續了中國古典園林造園優秀風格,還融入了西方的造園藝術,將大自然與現代科學、藝術等有效結合,形成了當今園林風格多樣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園思想的影響
西方造園思想的哲學體系主要是來自古希臘發展而來的“維理”學說。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園藝術建立在數理關系上,在造園過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純粹的幾何結構關系。這種哲學思想一直影響著歐洲園林主體設計思想,并對現代造園設計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2現代園林造園手法
受“維理”思想的影響,現代園林更加突出實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對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噴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觀性格上,相對于古典園林的內向性格,現代園林更體現出以建筑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間設計上,脫離了人與景之間的交流關系,仿佛是在觀賞一幅畫品藝術,失去了一些景觀帶給人們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風格比較
園林建筑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因此在園林設計上會融入設計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強調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園林在各個時期的特點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園林追求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近年來,西方園林建筑風格逐漸進入我國園林中。西方園林追求對稱效果,更有甚者將花草樹木修剪成各種規整的幾何形狀,在形式上均衡對稱,強調人工美。中國現代園林不僅延續中國古典園林的優秀傳統,還融入了西方的部分優秀造園藝術,整體上結合了自然社會和現代科學及藝術,形成了當今園林建設特點眾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無論是古典園林還是現代園林,它們的共同功能都是觀賞。二者最大的不同點是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古典園林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宮廷和貴族代表的極少數人,實際上脫離了大眾化,暴露出了古典園林的局限性。而現代園林講究更多的是大眾化,在保持園林觀賞性的同時,更多地考慮人的行為心理需求,注重對人的種種行為現象的研究,來確定不同戶外設施的選用設置。現代園林在功能方面,脫離了古典園林風格的單一模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3.3建筑設計
百華先生曾如此評價園林建筑:“于有限中見到無限,又于無限中回歸有限”,由此可見,園林建筑的美學精神還是擁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設計上,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追求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古典園林強調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園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態,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為構圖中心。而現代園林則注重景人結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體現出人工美,以達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的目的。
3.4園林小品
園林小品方面,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古典園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頭這一單一的元素組成,現代園林則加入了各種材料的園林雕塑,極大的豐富了園林文化內涵。在園林照明方面,古典園林中照明設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間提供光亮,現代園林在照明方面不僅擁有同古典園林相似的作用,還能利用夜色的朦朧與燈光的變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園林表現出來的意境更加深刻。
4. 古典園林思想對現代園林建筑的影響
4.1現代園林的包容性
相對于古典園林,現代園林風格的多元化和邊緣化已成為其區別于古典傳統園林的重要標志,它更多考慮到社會需求以及確保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它在滿足傳統藝術美的同時,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園的形式也逐漸走向多元化。因此,現代園林在吸收和借鑒古典園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強的包容性和創造性,整體風格上也更加多變。
4.2古典園林的指導性
目前,西方造園理論逐漸融入中國現代園林中,不斷的的沖擊著中國現代園林,許多設計者往往只講求構圖曲線的美麗以及明確的幾何關系,而不能在空間上取得創意的效果。而古典園林注重對場地的考量,其設計手法和表現方式對現代園林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現代設計者要更加深刻的體會古典園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園過程中進行改造和創新,從而設計出不僅平面構圖優美,同時空間更加合理的優秀園林作品。
5. 結論
古典園林因為受時代的限制和時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著不足,但若仔細品味,古典園林還是散發著濃厚的詩情畫意。我們不應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園藝術,而是應該認真地研究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科學地將其優秀理念與現代造園理念相結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園林的精華,不斷進行改造創新,必定能走出一條極富特色的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宋麗娜,陳亮明,唐麗.淺談古典造園思想在現代園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業,2008,(02).
[2]劉勇,楊瑩.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風格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
[3]鄒偉周.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繼承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1,(11).
[4]董漪微,劉華.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比較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0,(02).
[5]約翰.O.西蒙茲著,俞孔堅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關鍵詞:中西園林;自然環境;造園手法;哲學思想;自然觀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igin, nature, gardening, culture, philosophy, view of nature an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expounds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source in the different philosophy thoughts and view of nature.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landscap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gardening; philosophy; view of nature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對世界古典園林體系的劃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部分學者認為分為三大流派:西亞園林、歐洲(歐美)園林和東方(中國)園林;也有學者認為是歐洲園林、日本園林和中國園林三大流派;還有的認為分為中國園林和歐洲園林兩大流派。但無論如何劃分,最終都可以歸納概括為以中國園林為代表的東方自然山水式園林和以法國園林為代表的西方幾何規則式園林兩大體系。
園林在中國稱園、囿、苑囿等,西方稱之為Garden、Park、Landscape等。中西方古典園林的成型、發展并形成各自的獨立體系,均與其文化內涵的各方面存在相當的差異有關。
1中西園林的起源
1.1西方園林的起源和形成
西方園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公元前3 000多年前,尼羅河兩岸土壤肥沃,適宜于農業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濫,退水后需重新丈量耕地,因而發明了幾何學。古埃及人把幾何概念用于早期的園林———果蔬園中,一塊長方形平地被灌溉水渠劃分成方格,方格中整整齊齊地種植著果樹和蔬菜。到公元前16世紀,這些農業性質的園子逐漸演變為專門供統治階級享樂的觀賞性園林,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規則式園林。
公元前1世紀未,古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希臘半島、小亞細亞、非洲北部、西亞洲等地區,建立了強大的羅馬帝國,古羅馬的造園藝術繼承了古希臘的造園藝術成就,并添加了西亞造園因素,發展了大規模庭院。至此,西方園林的雛形基本上形成了。
1.2中國園林的起源和形成
中國傳統園林的原型是放養動物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的苑囿。苑囿的出現可以上溯到商、周。首先出現的是皇家園林,歷史上最早有信史可證的商帝殷紂王所建的“沙丘苑臺”和周文王所建的“靈囿”、“靈臺”、“靈沼”。秦始皇統一全國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許多離宮,還在咸陽“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開創了人工堆山的紀錄。歷經了2 000多年的發展、變遷,到明清時代,園林發展到了極致,形成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和文人園林等多種不同的園林形式。
2中西方古典園林的差異
中西方古典園林雖然在起源時都與農業有過不同程度的關系,而且很相似,但是,基于其地理環境的不盡相同,對自然的態度和哲學思想的不同,因而產生了迥異的結果。
2.1中西古典園林選址上的差異
(1)西方古典園林的選址
西方古典園林的選址一般在城市邊緣地區或離城較遠的地區,范圍很大,注重軸線的強調與處理,周圍以人工培植的花草、噴泉、雕塑來表現其氣勢恢宏的人工美。
(2)中國古典園林的選址
《園冶》一書中對中國古典園林的選址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得影隨形”,即使方寸之地也可以營造出一個別致小巧的天地,列舉了選址的幾個必要條件:“遠來往之通衢”、“藉參差之深樹”、“如方如園,似偏似曲”等等,并針對山林地、村莊地、郊野地、城市地、傍宅地等各自特點提出了“園地惟山林最勝”,“市井不可園也;如園之,必向幽偏可筑”,“郊野擇地,依乎平岡曲塢,疊隴喬木,水浚通源,橋橫跨水”,“江干湖畔,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筑,足證大觀也”,“宅傍與后有隙地可葺苑……竹修林茂,柳暗花明……”等一系列觀點。
2.2中西古典園林造園手法上的差異
(1)西方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
西方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人工美,無論是希臘、羅馬、文藝復興園林、伊斯蘭園林,還是法國古典主義園林,都是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案的組織,甚至連花草、樹木、水體都方方整整,總之,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關系中去。
(2)中國古典園林的處理手法
師法造化,崇尚自然,“雖由人作,宛如天開”、“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這是歷代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所遵奉的重要原則。模山范水,象天法地,運用人力,巧奪天工,藝術地再現自然的天地萬物及其壯麗景觀。古典園林藝術注重意境的創作與表達,皆以自然為比喻,采用象征、聯想、比擬和隱喻等手法再現自然美。
2.3中西方古典園林文化上的差異
(1)中西方古典園林哲學思想的差異
和所有的藝術一樣,造園藝術也毫無例外地受到美學思想的影響,而美學思想又是在一定哲學體系的影響下滋長的。從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看,是把美學建立在“維理”的基礎上。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比達哥拉斯學派便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著名的“黃金分割”最早就是由這個學派提出來的,這種數字的或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深刻影響著歐洲藝術界,強調整一、次序、平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企圖用一種程式化和規范化的模式來確立美的標準和尺度,它不僅左右著建筑、雕刻、繪畫、戲劇、音樂,同時還深深地影響到園林。
和西方古典園林的情況大為不同,中國古典園林深受儒教、道教的影響,崇尚“法師自然”,既蘊涵著莊子“道法自然”的命題,又寓意著儒家“自然比德”觀的思想,儒道兩家都注重從總體來觀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注重觀察事物的對立面及其相互轉化。古代中國人的這種宇宙觀滲透到園林活動中,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群體空間藝術。
(2)中西方古典園林自然觀的差異
西方古典園林經過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到17世紀下半葉形成的法國古典園林藝術風格,一直強調著人與自然的抗爭。強調人工美高于自然美,體現了西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自然觀。法國美術理論家丹納曾說:“……不給自然以自由。水必須噴進或噴出,而且必須落到池子或盆子里。……人們對無生命的東西毫無興趣,不能承認它們有靈魂和它們自己的美,它們只是達到目的仆從。”“天人相勝”的觀念、理性的追求已體現在西方園林之中。可以看出,西方自然觀的發展,是把人與自然分開來認識自然、探索自然規律的。
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形成了依賴自然、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態,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就是這種心態的體現。禪師語:“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天與人決不是相對抗的,相反,人應該盡力體察天道,踐履天道,使自己的行為合于天道。從漢以前的園圃式或自然山水式,到唐宋之際,詩歌、繪畫等的發展,所展現的都是人與自然的情與理,即使是明清的皇家園林,也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力圖去模仿自然、再現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自然美的園林風格。
3結語
中西園林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兩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的不同,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園林的交融、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園林的差異性,汲取其藝術的精髓,才能科學地繼承古典園林的優秀成果,開拓嶄新的現代園林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2、孫文福,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品格的文化闡釋
【關鍵詞】古典園林;現代園林;應用;發展
一、引言
中國歷史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古典文化歷史,創造出了一個源遠流長的園林體系―――中國古典園林。我國的古典園林藝術創作,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性,不但將欣賞性與實用性融為一體,也是傳達文化信息的載體,它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內涵充分向世人展示,并將中華民族高度的藝術水平展現在世界面前。在現代文明日新月異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特色”被人們所接受,而中國古典園林的建造,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山水的基礎之上,通過人工的手段與建筑模仿自然,反映出不同時期的人文思想內涵。而在現代景觀藝術設計中,中式的景觀園林藝術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應該充分的利用我國園林藝術優勢,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使古典園林元素完美的融合于現代景觀設計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園林景觀事業的發展也在加快,充分的吸收和繼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精華部分,將其運用到現代園林景觀的設計中,能夠建設出更具中國特色的園林景觀。
二、概念
1、古典園林
園林建筑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所謂古典園林也就是傳統園林,它是指在園林中通過造景供人游覽、觀賞、休息的各類建筑物,它是對自然美的還原與雕刻,具有很高的美觀要求。在建筑形式上主要以小型建筑為主,古典園林建筑藝術主要是指亭、廊、榭、花架等景觀建筑。在隸屬關系上主要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等幾種類型;另外還有一些如衙署園林、祠堂園林、書院園林、會館園林、村落園林以及茶樓酒肆周圍附屬的園林等;后來隨著園林定義范圍的擴大,也將庭景、風景名勝區包括在內。
2、現代園林
現代園林是相對于古典園林來說的,指的是適合現代化進程的當代園林,是現階段園林的總稱。“中國現代園林是在延續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精髓的基礎上,融入大部分西方的造園技巧,融入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其他藝術等,形成了園林風格交融,園林文化豐富,園林形式多樣的新格局。”
三、我國古典園林的美學特征
我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大多借助于奇石、假山、流水、幽徑營造出一種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意境。園林中的建筑物一般包括亭、臺、樓、榭、閣等,用長廊貫通房屋,假山、流水、石頭則配合建筑物構成富于韻律美的園景。與西方園林不同,中國園林的設計含蓄抒情,不象西方園林那樣一目了然,而是以曲為貴,側重移步換景的妙處。園林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景中帶畫,耐人尋味,平靜中帶著變化,變化中蘊含收斂,不管是大園子還是小園子,都變化無窮,各具特色。
四、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與現代社會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觀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其創作理念和造園手法對現代園林的設計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1、古典園林的節能環保思想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環境越來越惡化,人們渴望回歸自然。城市綠地作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途徑之一,需極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間營造出“自然”環境。中國古典園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現自然美,現代園林可以借鑒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綠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組合模式和生長模式,創建城市中的“森林”,讓森林在城市中生長,城市在森林中發展。事實證明,模仿自然的復層式的植物群落,不但對植物的生長有利,還節約了后期的養護成本。
2、古典園林因地制宜技巧的應用。
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因為受到城市擴張、人口增加、大氣污染等因素的影響,直接縮小了現代園林建設的面積。所以,為了滿足現代人對自然美的追求,在對現代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需充分學習古典園林建設中的“因地制宜”的設計技巧。比如古典園林的設計中,一般在空間變化上都比較多樣且統一,如果把這種充滿著層次變化的特點有機的融入到現代園林的設計中,就可以增加園林的立體感,還能在不破壞原始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合理的對園林進行布局。此外,還能夠把古典園林中的山、水、花、草等元素的運用融合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建設立體、多樣的現代園林景觀空間。還可以融入一些科技元素,如噴泉等到現代園林中。
3、古典園林獨特的意境創造思想的應用
進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時,不但要依靠先進的物質技術,人們更多的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審美,而古典園林藝術創作中意境創作手法,是現代景觀設計師需要繼承并要發揚的。在古典園林中,通過對景的合理布局,從而創造數一種意境,進而使人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以有限面積,創造無限意境的作用。意境創作要求設計師具備對于園林設計的熱情,是設計師情感空間的實體化營造,園林景觀以園林題名等方式,來營造意境,使園林藝術除了具有視覺審美以外,更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空間。
五、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
數千年的中國造園史,創造出許多光彩熠熠的古典園林,在怎樣相土嘗水,選址立意; 怎樣因地制宜,和諧共生等方面都有許多創作手法能夠學習與借鑒。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現代園林的造園理念不該局限在只是借鑒古典園林的優秀文化上,更要符合時代的發展與人民越來越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應該簡單照搬或者模仿古典園林的精華,也不可以只是拼湊、混搭古典園林在每個時期的手法與特色,必須在新的社會生活中找到新的靈感,從古典園林的理念中發現適合目前時展的要素,在借鑒古典園林中對建筑、景致來體現人文關懷的藝術手法的基礎上,又不拘泥于古法,從傳統的經典中吸收精華,來對現代園林進行更好的規劃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既反映中國古典園林的優秀傳統,又符合時代的要求;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社會共識;既傳承了中國文化,又向世界展示了一個不斷進步的中國形象。
結束語
我國古典園林藝術是屬于世界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其特點的形成由于受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相一致,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推崇和模仿。中國古典園林,無論從造園手法還是文化特征上看,都可以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啟示。我們在學習、借鑒的同時,還要與現代景觀的各種因素相結合,在現代園林景觀發展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空間,創造出富有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國現代景觀藝術。
參考文獻:
[1]于立寶.古典園林建筑藝術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8):224-224.
[2]付雯瑞,王磊.古典園林設計思想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4,(2):104-104.
[3]孫岱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古典園林設計思想的運用[J].現代園藝,2011,(9):102.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學 江南古典園林 特點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045-01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高校都設置了這門課程,但是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硬件設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要想在該專業中有所創新與發展,必定要繼承前人的智慧和優良的傳統,將江南古典園林的案例應用到教學中,必定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
江南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園林建筑的選景方面,充分體現了觀賞與被觀賞的雙重互動性。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設計中,設計者不僅要考慮如何充分滿足人們的活動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時也要仔細考慮園林景觀的總體布局規劃,提高園林建筑的和諧性與統一性,這樣才能讓人們從視覺上感受到園林建筑設計的魅力,當置身園林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身心舒暢。在某種程度上說,園林建筑也是一種具有獨特光芒的藝術品,在結構、線條、色彩等方面都蘊含著很多的藝術張力,講求動靜的結合,通常使用移步換景的方式來達到和諧多變的藝術效果。
景觀的設計方面,非常重視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與智慧,創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觀,這樣雖然是人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在古代園林建造上不僅要設計合適的建筑物,通常還要開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來再現自然美景,很多景觀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同時非常善于利用空間,來體現出層次性。通常以小空間展現大藝術。古典園林建筑的設計師們通常會對自然中的景觀加以特征化地提煉和剪裁,尤其是將自然界中的峰巒溝壑進行重新地整合,應用到園林中來,利用小空間彰顯出被濃縮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間內展現無限的風貌。對園林空間的巧妙運用和處理,不僅給園林的總體風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還強化了園林與自然的融合之美。在處理園林的空間上,設計師經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學處理空間比例關系、調整具體細節的尺度、景致設計呈現出高低起伏的變化。在設計中,利用明暗關系的變化和虛實相生的效果,促進園林中各個景致的有效銜接。以動景襯托靜景,以靜景突出動境也是比較常用的空間處理方式。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使用江南古典園林案例的意義
江南古典園林案例的應用可以提高教學的水平,拓寬教學的思路,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設計觀,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結合。在江南古典園林設計中,可以體現出很多中國古典的元素,這些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修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尋找設計的靈感。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使用江南園林案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和其他的社會學科或者是自然學科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來進行教學。同時也要看到,學生所具有的專業設計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出來的,需要在長期的學習中不斷積累。教師在講授古典園林案例的時候,可以帶學生親自參觀,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機等工具將優秀的設計作品拍攝下來,為以后的學習與設計積累資料。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同時在教學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記錄片,作為一個旁觀者來鑒賞相關的環境設計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園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作品的設計水平。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通常都充滿著獨特的生機與活力,和人們日常的生活關系密切。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內容設置也應該顯示出時代的特色和專業發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園林設計是一種高水平的設計理念與實踐的體現,因此,在課堂上剖析古典園林的設計方法,可以開拓學生的設計思維,從而增強學生設計作品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也體現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時學生根據江南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設計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園林的案例進行教學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水平,優化教學的效果。以往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方式主要是學生聽教師的講解,然后再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設計,缺少自己的思維創造性,同時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還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難被調動起來,長此以往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采用江南古典園林案例進行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再現,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與研究這些古典園林的設計思想,探尋其中蘊含的藝術奧妙,能夠進一步啟發學生對設計表象的深入分析、綜合、概括能力,促使學生思維深度與高度的不斷提升,在課堂上就可以和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與討論,同時也擴展了教學的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江南古典園林案例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拓寬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路,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古今結合的設計理念,讓他們在借鑒古人智慧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的設計環境,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將環境藝術設計學科推廣延續開來。
參考文獻:
[1]劉曉娜. 對當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
[2]周賽. 古典園林設計思想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華章,2010(17)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歷史
世界園林的發展同世界歷史的沿革一樣,不可避免地遵循著興起―發展―成熟的軌跡,各國園林風格與樣式的形成與各國不同的歷史發展有著密切關系,都是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最終成熟于特定的歷史時期。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于商周,其時稱之為囿。經歷了“囿-苑-自然山水園-寫意山水園”幾個階段。從歷史上看,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初以欣賞建筑為主,在發展過程中,尤其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現代園林是以欣賞植物造景為主了。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
自古至今,中國園林都強調人與自然共生共融。中國古典園林以傳統文化為中心,委婉含蓄。在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歷史進程中,園林藝術的發展是隨著我國繪畫詩歌等藝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中國園林的詩情畫意,表現為詩、畫對園林藝術的精神滲透;詩畫藝術直接轉化為園林的物質造型。園林的藝術創作一方面要師法自然、表現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繪畫汲取營養。中國古典園林大多為統治者和達官顯貴服務,所以大多建造在相對封閉的與外界的自然或城市環境相對隔絕的空間環境中。設計者力求在狹小的空間環境中表現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勢。山石、林泉等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素材,入畫是園林設計的基本要求。正可謂巧于因借、精在體宜。
二、中國現代園林的特點
我國現代園林具有社會性和公共性,政府對人居環境日益重視,很多城市開放公園,并大量開辟人居綠化環境。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劇,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政府提出了生態園林的城市發展思路,正是從維護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自然景觀的形成是大自然造就的,但她的美也很容易受到破壞,而且這個破壞的人為因素很大,也很嚴重。人類認識到這個問題后,我國紛紛開始以發展植物造園,植物造景為主的城市綠地,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生態園林是以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為核心,用生態學原理研究植物個體和群落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的關系[2],同時研究以植物群落的發展、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揚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規律的人工生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現代城市園林與時俱進的,表現形式應著眼于服務普通公眾,講究自由流暢,追求簡潔明快,風格上博采眾長。現代城市園林注重加大游園、廣場綠地在公共綠地中的數量和比重,在發展兒童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專類公園的同時,在今后的城市公共綠地發展上做到先規劃后施工。形成普遍均勻地發展中小型綠地的城市綠地新格局。
三、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影響
(一)動態布局,移步換景
動態序列布局,使園林空間成為連續序列的寫景,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效果。如在北京植物園展覽的溫室沙漠景觀,它的展覽面積只有幾百平米。但是如何才能以小見大,向人們更好地展示沙漠植物景觀呢?這就是這個設計中首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就可運用“步移景異”的設計理念,成功的將巨人柱、大金琥、沙漠“河流”等幾個焦點景點表現了出來,道路設計的曲折變化則緊密圍繞這些景觀而展開。這樣的處理手法能更豐富室內空間的層次與變化,也很好地保證了室內景觀的完整性[3]。
(二)以情寫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園如作詩文,其風格往往寄托園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陳從周先生說:“中國古典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這句話概括了中國古典園林形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美。意和景的關系就是心與物的關系,在意境中達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一,達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藝術境界。比如中國古典園林中有通過構建一池三島來表達向往海島仙山;模仿名山勝等等來表達意境。
(三)實用與審美的有機結合
園林是一門關于環境美化的藝術。遠古時代,當人們為了躲避風雨、防止野獸侵襲而建造房屋的時候,人們考慮的是建筑的實用功能,于是集“居住”與“游賞”于一體的“人造自然”成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屬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進一步覺醒與提高,園林的生產性功能逐漸減弱,而其游賞的藝術性功能逐漸在增強,但現代園林中追求良好的服務或使用功能也很重要,例如為人們的戶外活動提供充足的場地和場所,解決好流線和交通的關系,考慮人們交往與使用中的心理與行為要求;其次,更重視空間組織的自由、形式的簡潔、線條的明快以及設計手法的豐富性等等。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中國現代景觀園林要取得進步和發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園林的內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視中國本土自然景觀資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須通過對傳統園林深入研究,提煉中國園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園林文化的精髓,拋棄傳統園林的歷史局限,把握傳統觀念的現實意義,使其融入現代生活的環境需求和設計理念。
一、我國古園林藝術
中國古典園林歷史悠久,造園藝術源遠流長。園林效法自然,鑿池開山,栽種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風景,常以假山、漏窗為屏障分割視線,有移步換景之妙,成為“雖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風光。
1、園林的景觀配置
中國古典園林是自然山水式園林,園中多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這些自然山水雖通過疊山理水、植物配置等人工模擬而成,卻濃縮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風光,在園林中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體現著自然天成之美、自然天成之理和自然天成之趣。
中國古典園林多以山水取勝,配以適當的植物,其山石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山體自然,神似真山,一些山石還具有“透、漏、瘦、皺”等特點。園林中花木的品種繁多,具有季節性、地方性、藝術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如拙政園的紫藤,留園的銀杏,網師園的檜柏等有著數百年樹齡的古木,尤為珍貴。園林通過亭、臺、樓、榭、軒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和花草樹木的映襯,體現出近景遠景的層次。
2、 園林的空間布局
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的主旨是表現自然美,追求意的優雅和境的深邃。她將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通過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藝術景觀效果,表現出具有中國傳統特點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讓山水風光、自然氣息滲透入園林建筑,使人們在建筑環境中能盡情領略大自然的天趣。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上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將形成空間的各要素糅合在一起,分別表現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使人們看到了空間局部的交錯,以有限的面積,創造無限空間,形成豐富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假自然之景,創造真山水之趣。
3、園林的建筑群體
中國古代園林除了有自然的趣味,還有密集的建筑。為了使園林成為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造各種相應的建筑,如廳、堂、軒、館、樓、閣、榭、舫、亭、廊等。園林中的建筑不但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且應該突出山水的自然,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的有機融合。在使山、石、水、植物和建筑之間協調融合時,應順其自然、追求大趣,使人與自然十分和諧地溶入建筑環境之中,讓人們雖然身處有限的人造環境中,卻能夠感受到一種天然環境的無限情趣。
4、淳厚豐富的園林文化
人們常常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表達追求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中國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楹聯、匾額、雕刻、碑石、文學、書畫、音樂等不僅表達著中國古代哲學理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還承載著淳厚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信息,是綜合性地歷史文化藝術寶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
二、外國園林設計
西方園林藝術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嚴謹的理性,一絲不茍地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發展。西方造園藝術把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作為基本信條,提出“完整、和諧、鮮明”三要素。
1、 西方園林的布局構造
西方園林的建筑物體積巨大,矗立于園林的中軸線起點之上。整座園林以建筑物為基準,使其成為整座園林的主軸。將寬闊的林蔭道、花壇、河渠、水池、噴泉、雕塑等分別布置于園林的主軸線旁的幾條副軸上,并在園林中開辟筆直的道路,將水池、噴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點狀分布在道路的縱橫交叉點上。布局嚴謹,構圖強調秩序美,通過對稱、均衡和秩序來表現簡單的數和幾何關系,體現嚴格的幾何圖案。
2、西方園林的景觀配置
西方園林講求人工化,整座園林全都統一在單幅構圖里,樹木、水池、臺階、植物、道路等的形狀、大小、位置和關系都推敲得很精致,連道路節點上的噴泉、水池和被它們切斷的道路段落的長短寬窄都講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絕不允許自然生長出其各自的形狀,完全被一絲不茍地剪裁成錐體、球體、圓柱體等幾何形狀。,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對稱性和整一性,也被嚴格地規劃成矩形、圓形、方形、橢圓形、菱形等幾何形狀以達到自然的和諧。西方園林造園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間比例協調,總體構圖明晰和勻稱。
三、風景園林發展分析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時代的變化推動著中國現代園林建筑的發展,這是園林發展的客觀趨勢,更是時代的要求。在中國建造園林不能簡單的模仿、抄襲,或是將各景點的精美元素拼湊、組裝在一起。這種一成不變、生搬硬套的造園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當代人的需要,新條件下的創作應該既適應時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傳統風貌。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其造園的思想精髓是現代園林設計的理論基礎。中國園林設計師應對中國傳統園林積極地進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園精髓,保留其“人與自然的和諧”、“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同時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將其造園手法、造園要素、空間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應用到更廣闊的領域,繼承和發揚極富現代意義的理念和手法。設計出的現代園林作品應富有地域性景觀文化特征,使中國園林文化得到延續和發展。
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國古典的園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賴于西方園林的造園模式,而是應該深入研究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園林杰作中所蘊含的典型特征,遵從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鑒西方的表現形式,取西方園林之長,補中國園林之短,從而將中國文化思想與西方現代觀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園林設計的精髓。
一、 宮殿(故宮)
我國由于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歷代帝王為了滿足其驕奢逸的生活和維護其統治的威嚴,往往大興土木,營建各種宮室殿堂。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興建的阿房宮,就已達到驚人的規模。西漢初年修建的未央宮,宮城周圍達8900米。漢高祖劉邦曾因見到這座宮殿建筑的奢華而動怒,主持這一工程規劃的蕭何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無以重威。”這說明統治階級已經認識到,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筑也可以作為鞏固其政權的一種工具。蕭何的這個看法,使以后歷代帝王更加重視都城和宮殿建筑。所以,秦漢以后,宮殿建筑始終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許多宮殿建筑都已成為遺跡。現在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宮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宮。整個故宮規模宏大,極為壯觀。僅以宮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為例,它東西長760米,南北長960米,占地72萬多平方米。根據宮廷建筑的一般習慣,故宮也可以分作皇帝處理政務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內廷兩大部分。故宮中的乾清門,就是外朝和內廷之間的分界線。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前有太和門,兩側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兩組宮殿。內廷以“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它的兩側是供嬪妃居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三宮六院”。故宮的這種總體布局,突出地體現了傳統的封建禮制“前朝后寢”的制度。而整個故宮的設計思想更是突出地體現了封建帝王的權力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嚴格對稱地布置在中軸線上外,特別強調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點突出舉行朝會大典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此,在總體布局上,“三大殿”不僅占據了故宮中最主要的空間,而且它前面的廣場面積達2.5公頃,有力地襯托出太和殿是整個宮城的主腦。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 米分作三層的漢白玉石殿基上,每層都有漢白玉石刻的欄桿圍繞,并有三層石雕“御路”。使太和殿顯得更加威嚴無比,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氣象非凡。至于內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們從屬于外朝,故布局比較緊湊。
當然,整個故宮建筑由于是為體現帝王的政治權力而服務的,因而不可避免的產生嚴正而刻板的缺點,但是,從故宮建筑群的整個建筑藝術來說,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殊風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優秀的建筑群之一。而這一杰作,從明代永樂年間創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斷重建、改建,動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難以估計的,真可謂“窮天下之力奉一人”。 所以,這宏偉壯麗的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二、古典園林(頤和園、避暑山莊、網師園、拙政園等)
中國現存的著名古典園林數量不少,多數是明、清兩代的遺物。而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則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評語。我國建筑界也認為“中國古典園林精華萃于江南,重點則在蘇州,大小園墅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區所少見。”之所以形成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從春秋以來,蘇州一直是我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質豐裕、文化發達、山明水秀的優越條件,自晉室南遷以后直至清代,歷代貴族官僚不斷地在蘇州建造供他們享受的園林。因此,現存的蘇州古典園林相當可觀。在劉敦楨的《蘇州古典園林》一書中論述的古典園林就有十五處(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怡園、耦園、藝圃、環秀山莊、擁翠山莊、鶴園、暢園、壺園、殘粒園、王洗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和網師園,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區,至今也保存著一些著名的古典園林,北京的頤和園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就是北京地區最著名的古典園林。不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古典園林,也不論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宮苑,還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園,盡管由于地區和園主在政治、經濟上所處的地位不盡相同,而在園林的規模、風格等方面表現出各自的特點,但是,它們都是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的享樂生活而建造的,在園林布置和造景的藝術手法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些共同之處,構成了具有濃厚的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從我們欣賞古典園林藝術的角度來講,下面的一些造園藝術手法,是應當特別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主要是由中國園林的性質決定的。因為不論是封建帝王還是官僚地主,他們既貪圖城市的優厚物質享受,又想不冒勞頓之苦尋求“山水林泉之樂”。因此,他們的造園,除了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達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國古典園林因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是封閉的,即園林的四周都有圍墻,景物藏于園內。而且,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
一般來說,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創造豐富園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借景”的辦法。所謂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歐洲大陸一些國家的園林慣用的幾何形圖案的布局相對而言的。這種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積較小的江南私家園林,表現得尤其突出。它們強調幽深曲折,所謂“景貴乎深,不曲不深”,講的就是這種手法。例如,蘇州多數園林的入口處,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為屏障,適當阻隔游客的視線,使人們一進園門只是隱約地看到園景的一角,幾經曲折才能見到園內山池亭閣的全貌。以布局緊湊、變化多端、有移步換景之妙為特點的蘇州留園,在園門入口處就先用漏窗,來強調園內的幽深曲折。至于園內的對景,也不象西方庭園的軸線對景方式,而是隨著曲折的平面,移步換景,依次展開。有的則在走廊兩側墻上開若干個形狀優美的窗孔和洞門,人們行經其間,它就象取景框一樣,把園內的景物象一幅幅風景畫那樣映入優美的窗孔和洞門。至于劃分景區和空間的手法,則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園劃分為若干個景區,各個景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著重突出能體現這一園林主要特色的重點景區。例如,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全園包括中、西、東三個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同時,水的面積約占全園五分之三,亭榭樓閣,大半臨水,造型輕盈活潑,并盡量四面透空,以便盡收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色。園內的空間處理,妙于利用山、池、樹木、亭、榭,少用圍墻。故園內空間處處溝通,互相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再如北京的頤和園,它的規模很大,全園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許多個景區,其中有些景區還形成大園中包小園,如諧趣園。但在這許多景區中,昆明湖與萬壽山則是它的精華所在。正是這些重點的景區構成了這些園林的主要特色。各個園林不論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區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給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