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組織病理學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微課程;醫學教育;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01-0120-02
今天,我們的生活早已被打上了“微時代”的標簽。微時代下的諸多微功能,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小的沖擊,更在教育領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時下,“微”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微課程,就是新近出現的日益引起廣泛關注的新的教學模式之一。由于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集中學習,對便捷、高效、碎片化的微學習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微課程恰恰可以滿足人們的這種學習需求。
微課程國內外研究現狀
微課程(Microlecture)是基于網絡的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包含與教學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半結構化、網頁化、開放性、情景化的資源動態生成與交互教學應用環境。
1.國外的研究現狀
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課程(Minicourse),也可稱為短期課程或課程單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實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項目,涉及多門課程領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訓教師可以構建微型課程,其課程一般為30分鐘至1個小時,教學目標單純集中,重視學習情境、資源、活動的創設,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一系列支架幫助其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2004年7月,英國啟動教師電視頻道(teacher.tv),每個節目視頻時長15分鐘,頻道開播后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2008年秋,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因首創了影響廣泛的“一分鐘的微視頻”的“微課程”(Microlecture)而聲名遠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1]
而今在國外微課程領域較有影響力的當屬由美國青年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創立的可汗學院。該教育機構的理念是向世界各地的網絡學習者提供免費的高品質學習服務。可汗學院最大的特色和成功之處在于,其應用微視頻和相應的一整套新型組織管理模式進行授課。它改變傳統課程教學體系,使之更適合于網絡課程學習者的特殊性,從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效率。[2]
2.國內的研究現狀
近幾年來,微課程在我國大有蓬勃發展之勢,特別是基礎教育領域對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有了一定的進展。在國內,高校學者、區域教育研究者、一線教師等對微課程進行了研究或實施。微課程在我國主要廣泛應用于中小學及職業教育。
微課程與醫學教育
1.微課程的特點
微課程的時間較短,一般3~5分鐘,由于其時間短,便于人們“碎片化”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學習。微課程的知識點小,教學內容少而精,淺顯易懂。微課程可集視頻、動畫、圖片等于一體,總容量只有幾十兆,便于學生通過多種終端訪問學習和下載至各種多媒體數碼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iPad等)上實現移動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3]
2.我國醫學教育的現狀
雖然我國的醫學教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隨著我國醫療事業和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廣大人民對衛生服務日益增長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依然存在著許多一些問題。例如,醫學教育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還不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醫學教育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死板等狀況。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醫學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3.微課程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目前,微課程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熱點,作為醫學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借助網絡平臺,把更多的資源與更多的知識需求者共享。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于醫學教育具有以下優勢:
(1)利用微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微課程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并以其為主線統領教學設計。教學使用的多媒體素材集視頻、圖像、聲音、PPT于一體,全面呈現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且畫面設計優美,內容安排得當,節奏把控準確,交互性強。如此豐富的教學資源,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4]而醫學教育存在課程較多,內容龐大的特點。醫學知識的課堂講授常常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可根據授課大綱和教學計劃,選擇將結構簡單、簡明易了的知識借助微課程進行講授,以便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率,而當面對具有較復雜邏輯體系的知識時則可充分利用課堂進行教學,以期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教學效率。
(2)有利于提高學生時間利用率,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醫學院校的教學計劃中安排的課程門數較多,導致學生絕大部分學習時間都在上課,這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心理。而微課程由于占用課時較少,且教學靈活,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傳授給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的時間利用率。同時,許多課程陳述性知識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致使課程研究性教學不足。而運用微課程能充分凸顯問題意識,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研究能力的發展。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微課程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微課程是針對某個小知識點或具體問題解決的小型化、針對性教學,不是單純的學習資源,是通過學習資源承載的教學服務,既有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資源類型,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在利用微課程教學時,既要做好教學思路的設計,又要對微課內容進行策劃、創作。教師在這一系列的使用過程中,要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反饋的問題,不斷思考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也是對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有助于促進教師再學習,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5]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程必將在醫學教育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微課程是對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無論是對“教”與“學”還是教師的專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總之,微課程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而如何使微課程和醫學教育更好地結合,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9-21.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3]張蓮珠.“微課程”在遠程開放教育應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