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分子材料學科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課標;教育價值;基本策略
一、高中化學新教材的價值價值取向
(一)化學與新材料、新技術。材料是當今社會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紹了高溫結構陶瓷、光導纖維、C60等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紹了金屬陶瓷、超導材料等金屬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復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氯堿工業里新型的離子交換膜等。材料是科學技術的先導,沒有新材料的發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學技術成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對新材料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提高學習興趣。
新教材在“緒言”中首先介紹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研究院人員以超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為手段在Si晶體表面開展原子操縱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李遠哲教授與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紹。這既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又把化學科學的進步與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關系講明,使學生理解學習化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社會責任感。
(二)化學與能源。能源也是現代社會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日益增大,人們對能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是現代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研究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高中化學新教材首次在化學教學中滲透了能量觀點,如,在高一化學
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開發新能源等與社會相關的問題。在鹵素中新增了“海水資源及其綜合利用”,在幾種重要金屬中增加了“金屬的回收和資源保護”,在原電池一節介紹了化學電源和新型電池等。化學與能量、能源觀點的建立,不僅僅是為了教育學生節約能源,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更側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社會進步責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輪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開放性問題的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
(三)化學與環境。保護環境已成為當前和未來的一項全球性的重大課題。新教材中介紹了臭氧層的破壞、酸雨、溫室效應、光化學煙霧、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及其防治。并將“居室中化學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見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選學教材中。在治理這些環境污染問題中,化學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環保責任感,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與化學和能源一樣,化學與環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化學教育中增強了化學與社會的聯系部分,因為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而環境化學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鑰匙”,環境教育與能源問題的提出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公民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這正是現代化學教育的藍圖規劃,現代化學教育價值觀的一種重要體現。
二、化學教育價值實現的基本策略
(一)主題型教學策略。“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是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總主題,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體現這一主題。如“糖類、蛋白質、油脂”可以“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為主題;氮族元素結合生物圈中氮的循環以固氮為主題;硅和硅酸鹽工業、金屬和合成材料以材料為主題;化學反應與能量、原電池原理以開發新能源為主題;烴以石油化工為主題。主體型教學策略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內容的社會價值及其實用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保持。
(二)用途聯系型策略。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應該將現代最新的有價值的有關元素化合物用途納入教學之中。如在學習NO的性質時,可聯系醫學新成就,介紹NO對人體某些疾病的治療作用,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大量NO吸入人體有害,而少量的NO吸入卻能治療某些疾病?在學習有機高分子材料時,可聯系智能高分子材料、導點高分子材料、醫用高分子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等;在鹵素學習時,可聯系海水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飲水與消毒化學;在硅和硅酸鹽學習時,可聯系新型無機高分子材料等。
結合近年來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合作企業的實際需求,我們針對《分析化學》這門課程進行了改革,開發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新課程體系-《化工產品檢驗》。
一、化工產品檢驗課程體系的開發背景
(一)傳統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化學》課程內容較繁多復雜,應用性強。傳統的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化學分析涉及內容較多,儀器分析涉及的較少,有關樣品預處理的內容太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理論課與實踐課是完全分開的,以理論課為主,教師課堂講授內容較多,實踐性不強,即使在實踐課上也是教師操作演示在先,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的進行操作,這種機械的教學模式嚴重的影響了學生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現代企業需要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而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教課程能夠讓學生獲得一種全面的、和諧的、切實有效的教育。
(二)分析化學課程改革現狀
近年來,部分職業院校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相關課程改革,但我們迫切需要開發適合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的化工產品檢驗課程體系。本課題根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的發展變化、學生個性特點及膠東地區的企業需求,進行了基于具體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結合化工產品檢驗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化學檢驗高級工考證要求,開發適合于本專業的課程,在教學中以項目為載體,實現理實一體化,為將來能勝任就業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二、化工產品檢驗課程體系的設計思路
《化工產品檢驗》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課程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無機及有機化工產品分析與檢驗工作的化學檢驗人員。課程主要采用項目法設計教學過程,通過企業調研,熟悉企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對工作崗位能力進行分解,根據化學檢驗崗位工作任務,循序漸進的安排教學訓練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各種試樣的采集、制備、分解、分離富集和分析測定,對產品質量進行分析判斷,并得出結論,形成報告,從而使學生掌握工業生產中的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各種廢料的組成的分析檢驗方法和技能。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考能力,并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化工產品檢驗課程內容的開發與設計
《化工產品檢驗》是在充分進行化工檢驗崗位調研的基礎上設立的。課程內容的選取是以符合實際崗位能力需要的化工產品的分析項目活動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化工產品檢驗》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實際教學需求,確定在 136 個學時內設計 4 個學習情景、16 個學習子情境和 16 個工作任務,每一個工作任務與特定的職業能力培養、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內容涵蓋無機化學工業品分析、有機化學工業品分析、復雜工業品分析、日化用品分析幾個方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儀器分析法;所用到的分析儀器包括酸堿滴定管、酸度計、可見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等,基本涵蓋企業化驗崗位所必須具備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術。
四、有效課程評價體系的開發與設計
高職教育質量的優劣并不在于學生掌握的學科知識,而在于學生是否具備從業崗位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為了保證課程內容能夠有效實施,我們建立了素質化課程評價體系,采用項目過程考評(任務考評)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強調過程考評的重要性,與企業對職業素養的要求相對接;實行個人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課程學習與技能競賽相結合;應知考核和應會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模式。
(二)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娛活動
一是在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積極謀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娛樂活動,為大學生搭建表現自己興趣愛好的平臺,以積極的愛好、健康的活動充實業余生活。二是積極開展黨團活動,開展針對性較強、活動形式多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思想教育活動,如大學生活展望、三觀主題教育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三)加強對德育教師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的教育功能,加強全面,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建立一個強大的職業,兼職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通過工作研討、業務學習、經驗交流等方式,在提升理論水平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訓,采取傳幫帶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的派駐專職學生工作干部外出培訓和學習,并激勵其進行自我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 企業創新投入與產出關系實證研究 河南省R&D投入與技術創新產出的實證研究 區域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涼山州農業科研機構的科技投入與產出研究 基礎學科論文的基金資助引用優勢研究 科技投入與科技產出關系的時間序列分析 基于科技進步的區域科技投入與產出比較分析 河南省區域R&D投入與創新產出關系實證研究 財政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江蘇省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實證研究 企業新興資本投入與產出績效關系實證分析 基于DEA模型下的科技投入產出效率評價研究 基于DEA的不同學校類型高校科技投入產出效率研究 基于數據包絡分析視角的廣東科技投入產出研究 基于DEA的濟南市科技投入產出效率研究 政府資助對高校科技產出的影響分析 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科技投入與產出效率的DEA分析評價 測繪科技投入產出的經濟理論與測算方法 地方財政對企業科技投入的實證研究 科技投入和產出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編:中國科技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12.
[4]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綜合證據報告[R].
[5] 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科學基金資助與管理績效國際評估報告[R].
[6] 肖向晨、馬衛華、歐陽國楨:華南理工大學2006―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和資助情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7] 張璐、張秀梅、趙輝:1986―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有機高分子材料項目分析[J].廣州化工,2012(8).
[8] 辛都強:陜西省在十一五期間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分析[J].中國科學基金,2012(4).
[9] 周興明:科學基金制是調控我國科學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1982至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化配置情況的統計分析[J].科研管理,1997,18(6).
[10] 孟浩、周立、何建坤:自然科學基金投入與科技論文產出的協整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7(6).
[11] Engle RF,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J].Econometrics,1987,
55(2).
[12] Granger C W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J].Econometrica.1969, 37(3).
[13] 中國統計年鑒200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14] 中國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關鍵詞 新材料 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erials Professional
Top Creative TalentTraining New Mode
——Taking "Pyramid" Cultiva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terials for example
TIAN Shi[1], WANG Fazhou[1], LI Xuwei[1], ZOU Xing[2]
([1] School of material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2]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of top creative talent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op innovation talents to stand out, is to build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history, is also practical and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materials actively building a pyramid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innovate, to the new material industry top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period has important demonstrative significance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new material; top cre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將創新視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已成為各國的普遍共識。創新主要靠人才,誰掌握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鑰匙,誰就掌握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的關鍵命脈、掌握了未來發展的領跑權。①對我國來說,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所在。高等院校作為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主陣地,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緊迫的任務。當前,我國要加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步伐,就必須在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 拔尖創新人才的定義及特征
何為拔尖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是與常規人才相對應的一種人才類型,是人才中的精英。所謂拔尖創新人才,就是在各個領域特別是科學技術和管理領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并能夠取得杰出創新成果的拔尖人才。②拔尖創新人才與通常所說的理論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實踐型人才等是相互聯系的,他們是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而產生的不同分類,對于高校而言,拔尖創新人才主要是指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質、扎實的專業基礎、寬廣的國際視野、良好的綜合素質、超強的創新能力的德才兼備型人才。
拔尖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高度發展的拔尖人才。
2 培養材料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新材料產業已經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新材料產業發展對我國成為世界制造強國至關重要。我國許多基礎原材料以及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裝備嚴重依賴于進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中國制造”總體水平處在國際產業鏈低端。無論是推進飛機、高速列車、電動汽車等重點工程,還是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重要產業,都面臨著一系列關鍵材料技術突破問題。我國必須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器件等領域的科技攻關,盡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體系。③新材料產業的騰飛迫切需要我們大力培養材料類專業的拔尖創新人才。
長期以來,由于落后人才培養觀念的束縛,我國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存在著教育方法落后,人才培養模式僵化,方法單一陳舊等問題。中學階段,學生學習圍繞考試取得高分而進行。到了大學,盡管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改變,但學生認知活動的本質并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學校長期堅持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只有知識再現而忽視了學生批判思維的訓練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最終學生只是成為了知識的“容器”,其思維方式沒有根本的變化,仍然沿襲求同思維,限制了創新思維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
3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創新能力“金字塔”培養體系的實踐與成效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辦學,具有悠久的歷史。材料學科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7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實驗室總建筑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擁有眾多學科創新團隊和國際知名教授;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年度評估中,我校材料學科與上海交通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并列第五名;全球ESI學科2011-2012年度排名,我校材料學科名列第163名,進入全球前1%行列;2013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了亞洲大學前100名排行榜,我校名列第58位,主要得益于材料學科發表了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論文。
近幾年來,我院依托材料學科優勢平臺,緊密圍繞“材料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立體構建了本科生創新能力“金字塔”培養體系(如圖1)。它從專業認知、動手實踐、創新訓練、科學研究四個層次逐步推進,既重視打牢創新思想基礎、倡導創新誠信精神、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又重視發展創新學院文化、完善創新競賽機制、營造創新人文氛圍,體現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形成的漸進過程,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是一個立體而流動的體系。該體系的科學建構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注:學生參與比例,以每屆學生在本科四年內參與活動次數統計
圖1 創新能力“金字塔”培養體系模型圖
創新能力“金字塔”培養體系,以專業基礎入門熏陶為起點、以院級專業競賽鍛煉為依托、以校級自主創新項目提升為載體、以省部國家級競賽為升華,著力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構筑了一條卓越的通道。
3.1 以專業基礎入門熏陶為起點,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專業基礎入門熏陶由“材苑攬勝”、“博導論壇”、“專業素質拓展”和“本科生導師制”四部分組成,以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為目的,幫助學生了解材料學科歷史文化、材料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目標、獻身材料事業。
材苑攬勝:邀請校內知名教授主講,旨在向大學生全景展示材料領域科學進展。自2006年舉辦以來,先后有姜德生院士、趙修建、傅正義等知名教授擔任主講,舉辦了40余場。
博導論壇:邀請知名學者主講,主要介紹材料各學科研究方向、方法及成果,拓展學生視野。先后有周玉、葉恒強等院士擔任主講,已經舉辦30余場。
專業素質拓展:通過組織第二屆國際材料學術論壇、名企面對面、“參觀實驗室”、“材料學科創新型團隊教學/研究成果展”、“材料類大型儀器設備操作證書培訓”等活動,營造豐富的學科文化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質。
本科生導師制:通過“本科生-導師”雙向選擇,導師從專業思想引導、科學作風養成,科學研究訓練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培養。自2007年以來,先后有200余名知名教授、一線教師和研究人員擔任本科生導師,2000多名學生直接參與導師科技創新項目活動。
3.2 以院級專業競賽鍛煉為依托,培育學生創新精神
在材料學科有關科研基地、教授和贊助企業的支持下,學院舉辦了不同的專業科技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知識儲備,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動手實踐及開拓創新的精神。
(1) “上海中技杯”先進混凝土技術競賽。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每年資助2萬元設立“上海中技”創新基金,依托無機非專業的學科科研基地開展學生實踐創新訓練;(2) “CPIC杯”復合材料技術競賽。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每年資助3萬元設立“CPIC杯”創新基金,依托高分子與復合材料各實驗平臺開展學生實踐創新訓練;(3)材料性能設計與制備大賽。此項競賽由學院舉辦,面向所有專業學生,分陶瓷材料、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三個主題進行。
在材料學科眾多教授和校外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學院的科研創新實踐平臺得到不斷拓展,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潛力得到不斷激發,競賽影響日益擴大,已經有120余名教師和2000多名學生參與。
3.3 以校級自主創新項目為載體,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校自主創新項目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材料學院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項目”和“節能減排立項項目”的申報工作,形成了“管、選、育、助”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
管:成立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引導,強化責任,規范管理;
選:做好政策宣講,加強選撥和指導;
育:與學科基地協調,協同培育,加強本科生與各學科基地的聯系;
助:對立項項目,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對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助。
在這一機制的有效指導下,我院申報校自主創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項目和校節能減排項目的數量獲得明顯增加。2013年,校自主創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項目經過初評,(下轉第39頁)(上接第37頁)共有45組學生項目參與申報,比2012年增加17個,比2011年增加27個。2012年,校節能減排項目有54組項目參與申報,比2011年增加40個。
3.4 以省部國家級競賽為舞臺,展示學生創新成果
材料學院始終將省、部、國家級競賽作為學生創新成果展示的舞臺,精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等競賽,構建了“教師團隊指導、基地分類孵化、典型榜樣引路、學生廣泛參與”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模式。
幾年來,在這一模式的有力驅動下,學生參與的省部國家級科技競賽獲獎人次大幅提升,僅2012年,有85人次獲得獎勵,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8人次,并在重大競賽中實現新的突破,材料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爭相涌現。特別是我院2008級無機非專業趙云龍同學,他的作品《鉬酸錳/鉬酸鈷分級異質結構納米線設計構筑與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ano Letters》等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并憑借其卓越的科研創新能力榮獲2012年大學生年度人物光榮稱號。
4 結論
我院針對材料類專業,通過對創新能力“金字塔”培養體系的構筑和實踐,積極營造創新校園文化,重視創新精神培育、創新思維訓練和創新能力實踐,以教育創新來實現創新教育,為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材料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基礎。經過四年的實施,實現了大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和實踐創新能力的顯著提高,對新時期新材料產業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
教學研究項目:武漢理工大學重點項目“科技競賽型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示范應用”
注釋
① 時事報告大學生版.增刊.聚焦:大學生關注的思想理論問題[M].2012京新出報刊增準字第(417)號,12-22.
【關鍵詞】中職學校 圖書館建設 圖書館意識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50-02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職教育經歷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進步和重大轉折。從科學發展觀出發,教育界探索并肯定了人本教育,即順應人的天賦,挖掘人的潛力,促使人全面地發展,彌補了素質教育上的局限性。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書,注重學生個性、精神和潛力的開發,強調特色教育和營造書香校園,建設理想課堂,最終達到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些富有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理念改變著我國教育,也影響了學校圖書館建設的服務理念。
近年來,中職學校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不斷豐富館藏圖書,實現標準化科學管理,完善流通服務機制,給廣大師生推薦好書指導閱讀。然而,由于網絡的發展和各種新媒體等信息渠道的增加,圖書館的讀者群在逐漸流失。在新教育理念下,如何加強中職學校圖書館的內涵建設,創新服務模式,健全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遠景工程。只有創建新的服務方式,由封閉向開放、由被動向主動、由單一向多元、由內部向遠程等轉變,中職學校圖書館才能在激烈的信息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中職學校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資金缺乏、信息滯后、管理落后等方面。
(一)資金缺乏,館藏資源建設問題突出,導致圖書利用率低。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只要有了為學生和教育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圖書是師生的精神食糧,缺乏圖書,學校的教育將不全面。然而,很多中職學校由于生源壓力,需要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各項建設中,作為教學輔助部門的學校圖書館建設得到的投入資金很少,難以購入新書,導致圖書館建設幾乎停滯不前,處于萎縮狀態。經調查,廣西較好的幾所中職學校其藏書量都沒到達5萬冊(不包括過刊成冊),很多圖書是過時教材和老師捐贈的圖書,藏書質量不高,工具書缺乏,破損圖書補了又補。為保圖書量,學校剔舊工作難以開展,藏書結構比例失調,文藝類超過科普類,在校師生沒有利用圖書館開展學習的積極性。
(二)信息滯后,圖書館輔教功能被削弱。每個中職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桂林工業學校的品牌專業是高分子材料和橡膠專業。為滿足專業教學需要,圖書館在采購中需要注意收集相關專業知識的信息資源。富裕的采購經費是前提,前幾年桂林工業學校申請到一筆政府采購經費,但要在指定書店指定時間購書,指定書店里的專業圖書不多,高分子材料和橡膠專業圖書更難尋蹤跡,相關的計算機、數控、經濟、旅游等專業圖書紙張雖好但貴,有限的經費買不了多少新書。知識的快速更新和信息資源的滯后,削弱了學校圖書館的輔教作用。
(三)管理落后,圖書館隊伍建設缺失,導致管理不科學。知識管理和人員素質和諧發展是實現圖書館現代化管理的保證,圖書館人才知識結構決定著圖書館建設中的科學管理和服務水平。中職學校圖書館人才隊伍的學科專業水平低嚴重妨礙了工作效率和服務效益的提高,很多工作人員是改行而來,不懂圖書館業務,學校對他們的培訓也不是很重視,未在學歷、職稱、工作能力等方面作出嚴格的要求。有的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只有1~2名,兼管教材,甚至連電腦都不配備,閱覽室在很多時候處于關閉狀態。落后消極的低水平管理,已不能適應迅猛發展的信息化趨勢和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圖書館管理人員亟須由資源管理和技術管理向知識管理轉型,并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
二、加強中職圖書館建設的策略
(一)更新思想觀念,使圖書館成為“讀書樂園”。圖書館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教育教學的重要活動場所,圖書館的閱讀效應能使學生獲得一種主動閱讀的樂趣,這是網絡媒介所不能代替的。在“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理念下,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功能,營造學校濃厚的書香氛圍,提升學校全體師生的精、氣、神,用讀書帶動教育教學改革。為此,圖書館應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創造閱讀環境和氛圍,建立文化長廊,寫板報和讀書警句;定期推薦書目指導師生開展讀書活動;根據各班專業特色,要求寫讀書日記,開展“師生共讀”活動,創建書香班和書香家庭;每年9月25日舉辦閱讀節活動;研究利用網絡開展閱讀,成立“書香俱樂部”;在“世界讀書日”和中國曝書節組織大型讀書交流活動,啟動校內讀書志愿者帶動更多學生參加,打造學習型校園。
(二)建立高質量、有特色的圖書館藏書管理體系。圖書館應樹立“以人為本”、“一切為了讀者,為了讀者一切”的理念,創新服務體系,將先進理念和技術運用于藏書管理中,建立高質量、有特色的圖書館藏書管理體系。中職學校圖書館是通過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糧來體現自身價值的,合理的藏書結構和質量是保證師生需求的物質基礎。因此,圖書館有限的經費應盡量用來購置適應本校專業特色技能的培訓用書和師生教學需要用書,文藝類以經典名著為主,科普類的比例要高出文學藝術類為宜。
(三)建設數字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在信息社會高度發展和開放獲取知識的今天,圖書館資源建設只有向數字知識建設發展,才能獲得將來發展的立足點,實現可持續發展。“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指標評估體系”要求:中職學校必須開展信息化建設,學校建有校園網……圖書館藏書6萬冊以上(含電子圖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圖書館有識之士就已提出管際互借,資源共享。當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必須將有價值的圖書搜集、分類、整理、加工并數值化,多增加電子書刊收藏,運用電子閱讀器閱讀,如kindle、IPad,通過medalink平臺進行資源共享服務,遠程訪問,建立開放式網絡數字圖書館。學校校園網提供網上服務,師生還可用手機上網,立刻分享信息資源。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交流,既培養了師生的信息應用能力,又能實現中職圖書館特色化發展,建設學習型數字圖書館。
(四)建立教育督導評估制度,保證圖書館和諧健康發展。設立督導部門,猶如工廠里有了“質檢員”,學校里有了“教育警察”,其既對學校管理、招生、師資隊伍、學生管理等進行督導,又時時聽取大家對教育的建議。監督與指導并重,推行督學責任區制度,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將使學校形成一個健康的教育生態。引人第三方評價機制是發達國家教育的成熟經驗,也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環境里,充分發揮學術組織、質量監督、評估評價作用,拓寬師生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渠道,能更好地處理政府、社會、學校、圖書館等各項問題,保證圖書館建設能健康和諧地發展。中職學校圖書館可參考和借鑒高校圖書館好的經驗和做法,如學習電子科大圖書館設立的版面“互通園地”,使圖書館與讀者相互溝通,或讓“教育警察”負責監管和評估依據。
(五)開展入館教育,培養新生圖書館意識和信息素養,加強參考咨詢服務的教育功能。關注讀者、方便讀者體現了圖書館服務工作的人文關懷。中職新生入校后,根據自己特長愛好確立了新目標和專業定位,作為第二課堂和知識樂園的圖書館,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入館教育,以增強圖書館和信息知識意識。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Authorware或演示軟件PowerPoint編制課件進行圖書館基礎教育,了解圖書館布局、藏書分布、規章制度、借閱流程等各方面服務內容;在實地參觀圖書館中,講解圖書分類及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盡快掌握文獻檢索方法和終身學習能力,較早形成“信息觀念勢場”激發信息需求與閱讀興趣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參考咨詢服務工作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靈魂”、“心臟”,是衡量現代圖書館工作質量的重要標志,在為師生解答利用圖書館產生的問題時,可以傳遞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影響力。信息時代的數字圖書館,通過電腦網絡開展數字參考咨詢服務,成為信息時代的核心業務之一,實現真正的全面開放和資源共享。2001年的IFLA會議上就提出深入發展數字參考服務,在美國大多數圖書館還建立了單獨的參考咨詢部,幫助讀者利用圖書館尋找資料。國內一般高校和大型公共圖書館都設有數字參考咨詢,為更好地做好它,中職圖書館可向高校借鑒和研究學習。
(六)創新服務模式,發揮中職學校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建“值周班”、“協管隊”。樹立人本理念,建立靈活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服務與育人協調發展,是圖書館功能的核心內容。在學校里通過班主任通知每班學生報名,錄用責任心強、愛讀書、樂意服務和體驗實際工作的學生,組建成“值周班”和“協管隊”進行培訓,參與到圖書館工作,滿足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桂林工業學校經過試用,效果很好,為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一種途徑和機會,既拓寬了教育功能,又加強了圖書館建設,使服務與育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總之,在社會對創新型技能人才大量需求的今天,我們必須探索適合中職學校和圖書館發展的、與技能人才培養相一致的思想觀念和方法舉措,結合本校實際現狀,在新教育理念下,為實現最終的理想教育和圖書館建設創新發展提供新視野和新動力,進而推動學校全新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2]張力.深化教育領域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點[N].中國教育報,2013-11-26
[3]蔣萌.職教體系構建與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戰略研究[J].新世紀圖,2013(11)
[4]林松溪.中專比大學更重要[J].大眾科技,2013 (7B)
[5]祭彥加.中小學圖書館管理與服務[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關鍵詞 包裝測試技術 案例教學 考核機制 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包裝工程專業是一門含有多分支、全方位、立體式的典型綜合學科,目前已在我國廣泛開設。特別是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包裝產品的要求日益增長,促進了包裝行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對包裝人才的需求,而包裝工程專業在國內開辦時間只有20多年,發展時間短,在學科定位、課程設置、發展方向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①如何面對新的經濟發展需求,提高包裝人才的專業知識素質,是包裝工程專業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總結。
1 教學內容上,突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包裝測試技術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包裝材料學及包裝工藝學后,學習對包裝材料的物理、力學、光學等性能進行測試。也包括對制成包裝產品如瓶、罐等具體形狀的包裝容器之后進行測試,都屬于本課程的范疇。教學大綱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學內容建設的基本骨架。②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大綱不是教學內容的堆砌,而是教學的指導性文件。③課程大綱的完善是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指導,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為主線,并要充分地展示課程教學設計思想。根據我校包裝測試技術教學時數少,34學時,同時專業方向又是以包裝材料和包裝工藝為主要方向,以食品、藥品及化妝品包裝為主要應用領域,如何選擇甚至編寫合適的教材,如何確定本課程包含的各部分內容,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合理分配學時,合理安排各部分內容,成為提升包裝測試技術教學效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考慮到目前社會對于包裝人才的需求,在其職業能力中,包裝設計是其主要要求,而包裝測試則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規范操作和數據分析,如能夠獨立工作,熟悉包裝測試要求,會獨立完成包裝測試評價工作,分析物理性能、運輸模擬包裝測試等。依據客戶要求,按照標準包裝測試有效地完成包裝評估工作,向其主管明確指出測試中發現的問題,并可以提供相關改進建議,按要求寫出測試報告等。④因此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不以信號與系統、傳感器原理等其他相關課程已經介紹過的內容為主要切入點,只是略微介紹其在包裝測試中的應用領域。而將主要精力集中的紙、塑、金屬、木、玻璃、緩沖與運輸包裝的包裝材料測試及容器測試原理及方法的學習上。學生在學習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后,在將來的工作中,會很容易上手包裝測試工作,而且不局限于某一型號機器。
2 在教學方法上,輔助以案例教學
教學方法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技巧。掌握和運用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⑤案例教學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能更加直觀地讓學生理解書本知識,聯系實際。包裝測試有許多本身就屬于工廠實際應用的案例可以用來進行講解。如某包裝材料廠生產的化妝品紙包裝盒在交付客戶后發現最后產生霉變,導致化妝品內包裝受到污染而無法銷售,必須退貨處理。在作為案例分析的時候,就要對內外包裝材料進行衛生、安全性測試,考察其霉變發生的原因,部位。測試結果表明,是內包裝本身引起的霉變,從而使得外包裝紙盒的生產廠家避免了經濟損失。在另一案例中,⑥某廠生產的分體空調在發貨到外儲庫后發現外包裝箱變形問題嚴重,5000 臺產品其中包裝箱不良達到300 臺。隨即對包裝箱進行了單品確認,根據國家標準要求廠家對內徑尺寸、表紙等進行了變更。變更后紙箱經第三方根據國標進行了評價,紙箱合格,然后對公司內的碼放及存儲進行了確認。廠內新包裝紙箱在廠內碼放7 層放置2個月未發生變形等不良。通過這些案例的教學,讓學生明白了包裝測試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優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時,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學方法。而考核方式的優化,則是對學生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考核方式改為論文+PPT講述+期末考試的模式,其中,平時考勤、作業占二十分,論文占二十分,PPT講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試占四十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發揮主管能動性去查閱文獻資料和標準,并按照正規的綜述論文格式規范進行撰寫,從摘要、關鍵詞、正文到參考文獻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學生從形式上受到一次畢業論文前的文獻調研、論文撰寫的強化。更重要的是,通過調研學生對目前工業應用的一般測試設備和學術研究的前沿有了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通過對文獻的總結和歸納,將所看到的、所關注的測試方法和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將學生按四人一組進行分組,每組做個PPT并請一位同學進行講述,考核成績作為該組四位同學的成績。通過做PPT講述,學生需要自行組織圖片和說明,并進行PPT的設計,直至最后講述。十分鐘的講述和五分鐘的提問,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廣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討論。再經過最后的考試,學生需要對所學課程進行一個全面的復習和總結,三者結合,使得學生對整個學習內容都有較為直觀、詳盡的認識。
4 結語
包裝工程專業的特殊性在于其涵蓋面非常廣,學生在大學四年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在有限的學時里,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強化其動手能力,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這中間理論聯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將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因此相關教師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應始終貫穿使學生的適應社會需求這一理念作為教學目標,積極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改進與提高,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包裝人才。
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項目(2012AA 092301),上海海洋大學“085”工程建設項目
注釋
① 遲建,于志彬,陳志周.包裝測試課程體系改革[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1.13(3):351-354.
② 李鳳林.淀粉深加工技術課程建設研究與探討[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20(1):87-89.
③ 張蘭知.熱學精品課程建設目標體系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05.25(4):98-99.
④ http:///Job_Detail.phpCompanyDetail=cm1297922646247 &ZhoaPin Det ail=44617488
標準版“陳歐體”“你只聞到我的香水,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規則,我有我的選擇: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嘲笑我一無所有不配去愛,我可憐你總是等待: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陳歐體”式吐槽,源自聚美優品“80后”CEO陳歐。此前,一段由他親自擔綱出鏡的廣告視頻獨白在網上走紅。這則短短一分半鐘的廣告。成為2013蛇年春節最大的“槽點”之一。
“陳歐體”正在各大社交網絡引發瘋狂的仿寫熱。與此同時,國內各大院校的同學也紛紛亮出了自己創作的大學版“陳歐體”,為自己的學校代言。這些段子濃縮了各所大學的特色,又不乏幽默搞笑,不但成為了同學問的熱門談資。也讓全國各地諸多“非著名”的實力派院校為人所知。
坐標:華北
北京化工大學:低調的化學工程領軍者
“你只關注我的學校,卻沒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985’我有我的‘211’;你否定我的現在,我決定我的未來;你嘲笑我男女失調不好去愛,我可憐你跟不上時代;你可以輕視我們校園的袖珍,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程……我是北化人,我為自己代言!”
在名校聚集的京城,北京化工大學或許略顯低調。很多人不知道位于北三環邊上的這所大學,其實是一所老資格的重點大學。在北化那間不算起眼的校門背后,有多少科學工作者正在孜孜不倦的攻克難關,有多少國家重大尖端科技項目正在醞釀、研發。
北京化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1958年創辦時,北化的辦學目標就是一所“培養尖端科學技術所需求的高級化工人才”的高水平大學。1960年,北化名列全國64所重點院校之一。
北化最厲害的學院之一當屬化學工程學院。化工學院于1996年1月在原化學工程系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現設化學工程系、環境工程系和化學工程研究所。有兩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2001年,化學工程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北化的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6。
北化工另一個實力強大的學院則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該院包括聚合物科學系、聚合物工程系、功能材料系、碳及復合材料系、金屬表面工程系、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分析與測試中心等單位。材料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學院教學與科研的傳統強項;碳及復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防護學科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
很大程度上。北化的知名度也是由這兩個學院打造出來的。前些年電視上有旬隨處可聞的廣告詞“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這滋潤了無數“屌絲”的“大寶”系列產品,就是由化工學院的科研人員開發研制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則更多的和什么“納米”材料、特殊型材聯系在一起。這個學院的畢業生每年都會有不錯的就業前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公司特別青睞材料學院的優秀學生。
坐標:華中
南昌大學:實力超群的綜合性大學
“你只看到我的校名,卻沒看到我的‘211’;你有你的北京,我有我的南昌;你否定我的地理位置,我決定我的前景無限;你嘲笑我地處內陸交通閉塞,我可憐你總是浮夸;你可以輕視我們的低調,我們會證明這是誰的時代;哪怕身處中部也要活得漂亮。我是昌大,我為自己代言。”
過去不少南昌大學的同學都曾遭遇過這樣的尷尬:被人問起在哪里念書時,若是回答“南大”,多半會被誤以為“南京大學”或是“南開大學”。的確,在知名度上來說,后兩所“南大”會略勝一籌。事實上,位列“211”高校的南昌大學也非池中之物。于是。這些年來一個親切的昵稱在這所學校的同學里叫開了——“昌大”,獨一無二的“昌大”,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南昌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是江西省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高等學府,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并被教育部正式確定為江西省重點支持、部省共建的高校。2012年,該校還成為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建設的14所院校之一。
身在中部的昌大,相較于沿海地區而言可能會少了許多便利條件。但即使如此,昌大展現了自己的實力。迄今為止,該校取得了硅襯底GaN基藍光LED技術、高速輪軌檢測技術與裝備、純電動汽車、國內第一代生產型LED高端裝備MOCVD系統等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昌大的學研產用結合成果也令人矚目,先后建成了國家大學科技園、晶能光電、中興軟件公司、豐城低碳生態科技示范園、宜春鋰電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基地。
坐標:西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林專業全國拔尖
“你只看到我的校名,卻沒看到我的實力;你有你的排名,我有我的教育部直屬和“985”“211”;你嘲笑我們不懂談情說愛只會埋頭做實驗,我心中默默忍耐;你可以輕視我們學枝不出名,我們會證明今后是誰的時代……哪怕不被重視我也要活得精彩!我是西北農林科大,我為自己代言!”
一口氣念下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個名字或許不會令很多人心生向往。在這個大學也講“面子功夫”的時代,又是“西北”又是“農林”的學校很難給人們留下不得了的印象。然而事實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不僅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也是中國最頂尖的32所副部級建制的重點大學之一。
西農1934年誕生的時候還叫西北農林高專,所在地陜西小城楊凌本是一片黃土。現在。大學與小城已經“合二為一”,楊凌周邊全是西農的教學實驗園區。作為我國第一所由高校和科研單位合并組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研究型大學,西農在教學基地、試驗田、試驗農場、林場方面顯得尤為“奢侈”,僅校內就有“農業與生命科學實驗園區、動物生產教學實驗園區”等好幾處,校外的更是遍及全國16個省(市),共260余個。
看一個學校的專業優勢,不在規模大小,主要看她的學科水平和教學質量。西農的優勢學科中,排名第一的是植物生產類新專業,據說到目前為止只有6所大學開設此科,而西農的該專業僅次于浙大,是國內第二。此外,生命科學學院下設的專業和葡萄酒學院、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的專業都是最近幾年報考的熱點。
西農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先后走出兩院院士14名。省部級領導干部30多人,300多人在廳、局級領導崗位上工作,絕大多數畢業生成為各行業的骨干。林學系72級畢業生、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陳存根,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生態學家趙士洞等一大批名流都是西農名人榜上的明星。
坐標:西南
云南大學:偏安西南的貴族
“你只看到了我的校名,卻沒有看到我的風景;你有你的清華園,我有我的東陸園;你有你牛氣的院士,我有我可愛的松鼠;你可以輕視我們學校沒有學霸,我們會證明今后是誰的時代!我是云南大學,我為自己代言。”
春城昆明,四季如春。當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莘莘學子為“霧霾”“堵車”等無比煩惱時,云南大學的同學卻可以優哉游哉地享受讀書之樂。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大,頗有些與世無爭的意思,然而這所低調的“211”重點大學,也有屬于自己的精彩。
1納米醫藥發展前景分析
納米醫藥是最近才出現的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雖然目前已經進入市場的納米醫藥產品不多,而且這一高風險高回報的領域還并沒有充分確立,但是,利用納米技術的藥釋系統、診斷方法和藥物研發方法正在使藥物的版圖發生革命性變化,尤其是靶向特異性藥釋系統很有可能解決許多醫學問題。盡管人們對納米醫藥的預測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但是納米醫藥研發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包括:①成本高。②在沒有相關的安全指南出臺前,很難得到公眾的信任。③能得到的風險投資相對較少。④人們對納米材料與活細胞之間關系(如生物相容性問題和納米材料的毒性)了解較少。⑤大型制藥公司不愿意向納米醫藥投資。⑥生產缺少質量控制,重復性差等。⑦專利局(如美國專利與商標局)和藥物審批部門(如FDA)管理措施混亂和滯后。⑧媒體對納米材料尤其是納米醫藥負面影響(尤其是環境、健康和安全性)的關注。為了在政策上適應并促進納米醫藥的發展,各國政府也采取了各種措施,希望解決上述問題。各國專利局都在不斷改進對納米醫藥相關專利的審查,各國政府管理部門也正在制定納米藥物的相關安全指南,以便適應納米醫藥產品的發展需求。下面將對美國納米醫藥審查體系進行詳細介紹和分析。
2納米醫藥專利發展現狀
在過去十年中納米醫藥領域的研究文獻和專利申請都迅速增長。歐洲專利局的一項調查顯示,向歐洲專利局提交的納米醫藥專利已經由1993年的220件上升到了2903年的2000件。根據歐洲專利局的統計結果,在納米醫藥專利申請方面,美國一直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從1993—2003年間,其專利申請約占全球總申請量的54%,隨后依次是德國占12%,日本占5%,法國和英國均占3%。我國目前只有清華大學材料系研究的納米人工骨在美國獲得了專利。從全球納米醫藥專利申請所涉及的領域來看,藥釋放系統專利最多,約占全球納米醫藥專利申請總數的59%,接下來依次是體外診斷方法、成像技術和生物材料專利,分別占14%,13%,8%,藥物、治療和活性移植物方面的專利相對較少,各占3%左右。無論是研究人員、生意人還是專利從業者都意識到納米醫藥專利的重要性,都在努力獲得盡可能廣泛的納米高分子材料的專利保護。市場上的納米醫藥產品相對缺乏也推動了納米醫藥專利工作的發展。制藥公司認為獲得專利是證明自己實力、吸引風險投資的最佳途徑。有一些公司認為如果他們不去搶先申請盡可能多的專利,就很可能會因為被別人搶先申請而使自己處于被動地位。同樣,研究人員為了提高學術地位也感到申請專利的必要。大多數發明者發現在納米醫藥專利出現的早期,PTO對納米醫藥專利的管理是比較混亂的,但這正是對有價值的上游技術獲得廣泛專利保護的絕佳時期。在今后的幾十年中,納米醫藥將會不斷的走向成熟并獲得突破性的成果,專利將會給公司帶來大量的實施許可費并成為公司交易和合并的杠桿。
3納米藥釋系統專利的申請
3.1納米藥釋系統專利開發的優勢和方法
納米醫藥對藥釋系統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制藥公司目前已經意識到藥釋系統的研究是他們研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來自《NanoMar-kets))的一份市場報告的測算,到2012年,納米技術將使藥釋系統產生48億美元的收入。該報告還指出,到2009年全球藥釋產品和服務市場的收入將超過670億美元。另外一份來自《NanotechnologyLawBusiness))的市場報告也指出納米技術能使藥釋系統市場的銷售額從2005年的12.5億美元增至2010生國塹塹苤查!!塑生塑!!鲞箜!!塑年的52.5億美元,2015年會增至140億美元。固體納米微粒是尺度在1—1000nm的顆粒,能用于藥釋系統。由于它具有能將各種藥物基團運送到身體不同位點,并延長藥物作用的性質,因此在藥釋系統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納米顆粒的大小和表面性質決定了它在體內的活性。納米顆粒的物理性質也決定了它在體內能夠達到大顆粒所不能達到的地方。另外,粒子大小也影響藥物在體內各部位的分布。粒子變小,它的表面積就會呈指數增加,溶解速率和飽和度都大大增加,從而改變在體內的性質。在某些情況下,納米顆粒藥物還能夠幫助降低血漿藥物濃度峰值,也能防止血漿藥物濃度降低至有效治療濃度之下。目前美國的專利法允許對老藥的新劑型申請專利,納米技術就能夠為已經存在的化合物提供新的劑型。這些新劑型能夠獲得FDA和PTO的批準。只要老藥的納米劑型能夠滿足專利性的要求,就能申請專利。在美國,創新性的藥釋系統本身也可以申請專利。創新性的藥釋系統能夠幫助制藥公司對已經專利過期或即將過期的化合物設計出新劑型。這種策略能夠拖延或打擊非專利藥對過期專利藥的沖擊,尤其是當改進劑型的藥物優于原專利藥時。實際上,這種策略也延長了原專利藥物的生命周期,通常也被稱為“常綠化”策略。
3.2納米藥釋系統專利的審批和申請
3.2.1納米藥釋系統新藥的審批應當指出的是,把已有藥物改造為納米藥物通常會導致產生創新性的新化學實體(NCE),因為納米藥物與原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數據是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就是不具有生物等效性,因此納米制藥公司并不能通過縮短的新藥申請(ANDA)來通過FDA的審批。
3.2.2納米藥釋系統專利的專利性審查標準我們現在還很難判斷,納米顆粒專利是否也將會面臨電子商務和生物技術曾經面臨的專利障礙。電子商務與生物技術專利最初是被認為不具有專利性的。無論如何,基于納米顆粒的藥物劑型和其他納米發明一樣,只要滿足專利性的要求就可以申請專利。在美國,大小本身并不是專利性的標準,某個裝置或方法如果只在大小上發生了改變,并不能使其具有專利性。事實上,法條中已經明確規定:如果僅對某種物質、裝置的大小加以限定并不足以使其與現有技術相區別而具有專利性。美國聯邦巡回法院(CAFC)也認為:如果權利要求中描述的發明僅大小上與現有技術相區別,而在作用上與現有技術沒區別,那么,這項發明就不具有新穎性。也就是說,具有納米級量綱的物質也必須具有新的功能才具有專利性。此外,產品發明者還必須能夠證明他們的發明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是顯而易見的。
3.2.3納米藥釋系統專利申請中的困難——證明具有非顯而易見性嵋。對已有藥物的新劑型申請專利,最大的困難就是證明該項發明的非顯而易見性。FrO常認為,新的藥物劑型不過是藥物的優化,因此,并不具有可專利性。如果劑型中改變的只不過是成分,并且新增的成分曾經被用在其他的劑型中,產生能夠預期的作用,這種觀點當然是很有道理的。專利申請者要想說服審查員所申請的劑型不具有顯而易見性,就必須證明該劑型具有意想不到的優點或改進。例如,降低毒性、增加生物利用度或改變生物利用度、改變藥物穩定性、溶解度或活性。這就需要在專利申請中遞交相關的試驗數據,其中還包括與申請的劑型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中的劑型的試驗數據。這樣,專利申請者就能夠證明自己的發明具有創新性。由于納米微粒藥物的現有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納米微粒的性質也常常是很難預測的,因此證明納米藥物與傳統藥物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優點,從而獲得專利授權是相對容易的。然而,隨著納米藥物現有技術的不斷增加,這種專利申請的趨勢終將會改變,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有關納米技術的專利、法律問題顯現出來。
4美國納米醫藥專利體系存在的問題
4.1納米技術的定義不準確納米技術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專家們對納米技術的定義見仁見智。納米技術是個概括性用語,它被用于定義產品、過程和特征,并覆蓋了物理、化學和生命科學。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中采用的納米技術的定義是被引用最廣泛的一種定義:“1~100nm尺寸問的物體,其中能有重大應用的獨特現象的了解與操縱。”然而,一些專家反對給納米技術限定如此嚴格的定義,他們認為應該強調數值范圍的連續性而不是納米到微米的界限。很顯然,NNI的定義排除許多微米級的方法和材料,而許多納米科學家都把微米量綱也納入了納米技術的范疇。實際上,許多政府機構都面臨如何選用納米技術的定義的問題。例如,FDA、PTO都采用了小于100nm的定義,也就是NNI的定義。這種定義就帶來了許多麻煩,這不僅給納米專利統計工作帶來了困難,同時也給正確評估納米技術的科學、法律、環生墾塹墊盤查!!塑生笙!!鲞篁!!塑境、管理和倫理學問題帶來了麻煩。由于納米技術需要許多技術的集合,每項技術又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應用。小于100nm的大小可能對于納米成像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量子效應直接依賴于粒子的大小。但是,這種大小的界限對于制藥公司可能并不十分重要,因為從成分、劑型和有效性的角度來說,大于100nm的尺度也許才能獲得某些理想的性質(如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減少劑量、增強溶解度等)。有些專家指出,納米技術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因為許多生物分子都與納米物質具有相似的大小。例如,肽分子的大小與量子相當(<10nm),一些病毒與用于藥釋系統的納米微粒的大小類似(<100nrfl)。因此,大多數分子藥物和生物技術都可以納入到納米技術的分類中。因此,一些研究者建議納米技術的定義中對納米微粒的定義不應僅僅局限于大小本身。歐洲科學基金會對醫藥領域的納米技術作出了如下的定義:“采用分子手段和知識用于診斷、預防和治療疾病,改善人們健康的科學和技術。”這種定義沒有局限于分子的大小,而是強調了對納米材料的可控性操作是否能夠帶來醫療效果的改進。對于這個問題,也有學者提出,在納米醫藥領域,不應該采用NNI的有關大小的限制,而應該把納米技術應被稱為“微型技術”更加合適,這樣才能把納米技術和顯微技術都包括在內。
4.2納米技術的定義不準確導致專利分類產生偏差2004年11月,PTO公布了一個納米技術的初步分類(被稱為第977類),并且還正在不斷補充977類下面的小類。2006年,12月,PTO把大約4500項專利申請納入了第977類中。然而,這個數字實際上只是很粗略的估算,低于實際的納米技術專利申請數量。這主要是因為FrO借用了NNI的非常狹窄的定義用于專利分類,就導致了專利分類系統產生偏差,尤其是對納米醫藥和生物納米技術有關的發明進行分類時,偏差就更加明顯。另外,這種分類標準既不能很好地體現納米醫藥發明特有的特征,也很難體現出納米醫藥所包含的跨學科特征。PTO利用這種具有明顯偏離的分類系統篩選出的幾千項專利并沒有達到當初建立977分類的目的,而當初的目的是:統計納米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方便專利審查員和專利人進行納米技術專利的檢索。
4.3在納米醫藥領域的現有技術檢索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4.3.1審查員的檢索資源和水平有限在納米醫藥領域的檢索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一些專家認為PTO缺乏有效檢索納米醫藥現有技術的自動檢索工具。另外,他們的數據庫可能存在數據遺漏的問題。雖然,納米醫藥專利的申請已經有顯著增加,但是大多數的現有技術都被發表在雜志或書中。網站中的信息和公開的專利文獻只是作為輔助的信息。而很多非專利文獻,專利審查員是很難獲得的,一方面是由于PTO并沒有訂購相關的商業數據庫,另外一方面有些審查員在檢索方面還不是非常專業。結果,專利審查員很可能會漏掉一些現有技術。這個問題可能并不僅僅是納米醫藥專利審查中存在的問題,在其他技術領域的專利審查中也很常見。
4.3.2檢索詞難以確定由于目前廣泛使用的納米技術的定義常常相互重疊,就使對納米技術相關專利的檢索比其他技術領域的檢索更加復雜。不同的檢索詞可能指的是相同的納米材料和結構。例如,“nanofibers”、“fibrils”和“nanotubes”都可以代表多層碳納米管,“singleshellnanocylinders”,“bucky—tubes”,“nanowires”and“nanotubes”都可以代表單層碳納米管,因此要想精確作出納米技術的專利地圖是非常困難的。
4.3.3有些文獻存在“假象”事實上,有些發明者在專利或出版物常常會把自己的發明撰寫得十分隱蔽,以使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不會注意到他們的技術。另一方面,有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發明者或發明的受讓人,會把帶有納米的詞匯加納入到他們的專利或出版物中,以便獲得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因此,要在現有技術中找到真正的納米技術,不但需要在檢索專利和商業數據庫時巧妙地選擇關鍵詞和專利分類代碼,還要經過納米技術專家的篩選,才能檢索到最全面、最可靠的現有技術。十幾年來,許多國家的專利局都面臨著接受大量納米醫藥相關專利申請的問題,PTO也不例外。隨著納米醫藥專利申請量的增多,其授權量也在不斷猛增。但是由于PTO沒能很好地解決審查工作質量低、專利授權量失控性猛漲以及職業道德降低的問題,將會對越來越緊迫的納米醫藥的專利問題帶來嚴重影響。歸納起來,PTO目前正面臨的問題有:①審查員由于所能接觸到的現有技術和檢索水平有限,不能保證對每項納米醫藥專利申請進行充分審查,做一】556一生墾塹塹苤查!!塑生笪!!鲞箜!!塑出授權決策依據的信息也往往有限。②審查員缺乏。③資金缺乏。④審查員的薪水只與審查數量掛鉤,而不考慮審查質量,所以,審查質量低。⑤除了聘請過少數專家開展有關納米醫藥講座外,幾乎沒有聘請過外部的法律和技術專家。⑥Fro并不要求其審查員具有很高的學歷。⑦沒有專門針對納米醫藥專利審查的培訓教程和審查指南。
關鍵詞 材料工程 專業碩士 創新能力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0 緒論
為了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改變傳統的研究生培養觀念,應對金融風暴和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沖擊,2009年開始開始面向應屆生招收全日制專業碩士,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培養的應用型企業研發型人才。全日制專業碩士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實現區別與以前的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分類培養,結構優化,實現應用型與學術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共同發展目標。全日制專業碩士的目的就在于和我國傳統的學術型碩士區分開來,著重于企業聯合、生產研發一線的實踐環節的培養,不在于傳統的純學術上的研究教育,而是致力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接軌教育。
專業學位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后能進入工程建設、廠礦企業、公司研發、生產一線等實際生產研發應用單位,縮短學生以社會工作的時間差距,能較快地適應環境和工作需要,承擔起研發、生產、技術服務等的實際一線工作。
西方發達國家的工科研究生培養,大都設置有面向工程實踐的學位類型或培養計劃,是在普遍設置學術型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必要組成部分,如英國的大學―企業研究生聯合培養計劃,歐洲一些國家的文憑工程師制度和美國的工程碩士計劃等。雖然各國設置的學位和培養計劃名稱各異,但這些學位和培養計劃,都是以培養工程師為目標,具有明顯的社會實踐一線工作的取向要求。都是起源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強烈需求,并為這種進步和需求所不斷推動。我國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既是與世界研究生教育的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經驗將對中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高中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必須從專業學位教育的思想觀念、培養目標、培養環節和評估等方面來進行建設,以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健康發展。
1 材料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碩士課程體系創新探討
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積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教育部決定自2009年起,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并且從2010年開始逐步減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逐年增加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重點培養工程實踐、研究開發能力和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
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工程領域2009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20 名、2010年招收23名,2011年招收25名。在三屆招生的基礎上,已開始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高素質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為材料工程領域專業碩士課程體系創新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際的條件。
首先,材料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優化。建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建設指導委員會,制訂科學合理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構建實用的符合社會生產一線需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夯實基礎、強化專業、保證實踐、突出特色的原則,構建由通識基礎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專業方向平臺和素質拓展平臺有機聯系、逐層遞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突出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工程特色。以注重綜合素質、強化能力培養、完善知識結構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把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強化工程實踐環節。切實做到培養具有實踐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課程體系上,在大學科、大工程的視野中,在工程觀和教育觀相結合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按能力結構設計課程,形成合理的課程群,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的整體結構,凸顯工程教育特色。根據社會需求,開設了4個模塊: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工程。通過對專業碩士的主干課程群、方向模塊課程群進行整體建設,加強相關課程的銜接,構建強化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課程新體系,形成了合理、科學、符合社會需求的材料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其次,依托山東科技大學國家級科技產業園和現有科研優勢,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實施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教學水平強的教學團隊。實施院內團隊支持計劃,鼓勵教師融入教學、科研兩個團隊,對學院組建的教學、科研團隊擇優予以經費支持。鼓勵研究生參與科研。一是要鼓勵高水平教授實行與研究生“1+1”科研結對活動,吸引研究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利用專項資金,設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創新培養基金”,資助和獎勵研究生學術科技活動。繼續實施研究生科研立項工作,鼓勵學生申報研究項目,激發研究生的研究興趣,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鼓勵研究生將創新想法轉化為專利,激勵多出創意,出新創意,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賽代訓、以會代訓,積極組織研究生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科技活動。利用現有基礎實驗室、重點實驗室開放。充分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作用,利用現有基礎實驗室、特色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等實驗實習場所,組織研究生科研團隊、興趣小組及個人等進入實驗室,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再者,建立保障制度與機制,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對于2009年以來招收的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我們針對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所存在的論文選題范疇界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業年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在加強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著力建設評價、監督機制與制度,著力提高研究生培養能力;實現從規模提升向質量提升的轉變。加強監督管理,建立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跟蹤與反饋機制,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建立責權與激勵機制,考核機制與淘汰制度,推進獎助體系等研究生教育保障激勵制度,推進不同形式學位論文標準的制定與細化工作。我們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與監督系統地納入到研究生管理工作范疇。要樹立危機意識,在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本著質量是教育教學的核心,積極創新培養模式,實現規模向品牌的轉變,不斷提高專業教育質量。同時正在探索一套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管理模式。材料學科與青島金海納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澳柯瑪新能源公司、大柱激光有限公司、中石油重油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重要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單位簽訂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議。我們實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校和企業雙導師制,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確定研究生的論文選題,確保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研究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通過以上措施與制度保障,繼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尤其是研究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達到國家設定的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目標。
2 結束語
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材料工程專門人才。我們通過優化培養方案、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高水平科研能力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等方法,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建立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我院從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入手,把原有優勢、學科平臺、產學研結合等要素貫徹到專業碩士培養的全過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關于對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征求意見的函[Z].學司函[2009]2號.
[2] 馬永紅,趙婷婷,鄭曉齊.中美材料領域工程碩士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教育,2009(1):67 -71.
[3] 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方案(2010年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