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中醫藥發展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藥發展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藥發展意見

第1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 北京市養老服務產業的現狀及發展模式建議 中醫藥在南非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 中醫藥在非洲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研究 淺談北京市旅游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北京市柔道俱樂部發展現狀及對策的研究 北京市保健用品發展現狀及監管情況的研究 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文化 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中醫藥博物館發展現狀及建設方向初探 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 北京市居民對中醫藥的選擇和利用及偏好調查分析 國外中醫藥發展現狀 北京市衛星城發展現狀研究及建議 北京市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北京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中醫藥在海外的發展現狀 北京市蘆筍科技和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北京市對口支援工作現狀及發展建議 北京市蔬菜副產物綜合利用現狀及發展建議 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宋衛東,趙巍.北京西城社會養老服務現狀需求分析[N].中國社會報,2015-5-4.

[4] 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N].北京日報,2015-2-25.

[5] 徐曉玲.北京市養老機構現況調查及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6] 蘇群,彭斌霞.我國失能老人的長期照料需求與供給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4(5):19.

[7] 肖建伶,楊艷旭,鐘源,等.北京市養老院發展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的探討――附50家養老院的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5(22):3351-3353.

[8] 竇玉沛.建設中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力推現代養老服務業發展[J].社會福利,2012(6):35.

[9] 王莉莉.基于“服務鏈”理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供給與利用研究[J].人口學刊,2013(2):50-51.

[10] 謝春玲,趙雪伶,谷月.我國養老護理發展的困境與改進意見[J].商情,2013(41):171.

[11] 武萍,付穎光.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法律保障的思考[J].貴州社會科學,2016(11):108-110.

[12] 徐娟芳.可穿戴設備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的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6,37(12):126.

[13] 唐鈞,趙玉峰.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政策思路[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4):56-57.

[14] 陳友華.居家養老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J].人口學刊,2012(4):52-54.

[15] 彭艷芹.國內城市居家養老的研究綜述[J].社會工作,2010(3):11-13.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關于征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基本要求》等三項標準意見建議的公告[EB/OL].2014-10-14.http:///article/zwgk/tzl/201507/20150700852073.shtml.

[17] 楊繼瑞,薛曉.社區居家養老的社會協同機制探討[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6):106.

[18] 祁峰.完善我國居家養老的對策[J].經濟縱橫,2014(1):37.

[19] 馬光川.居家養老服務的雙重困境及其突破[J].山東社會科學,2016(3):82-85.

[20] 史冊.吉林省城鎮社區老年群體醫護服務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新絲路,2016(12):86.

第2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推進中藥材產業化是我省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我市新農村建設“八個一批”和農業產業化“1122”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全省中藥材產業化工作會議精神和我市農業產業化“1122”計劃要求,經市政府第二十次常務會議研究,現就加快全市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明確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

1.總體要求。緊緊抓住國家振興中醫藥產業的良好機遇,把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振興新安醫學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培育扶持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中藥材基地建設,打造中藥材名優品牌,努力把中藥材產業培植成我市的支柱產業。

2.工作目標。到2012年,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12萬畝,其中規范化種植面積5萬畝,規模以上加工企業營銷年收入達3億元;千畝以上的種植基地達到8個,其色中藥材種植基地2個,將我市建成全國主要特色地產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大力發展中藥龍頭企業,重點開發中藥材深度加工,培育1家5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爭創2個省級知名品牌;完成市政府制定的中藥材“532”提升行動任務指標分解計劃(見附件)。

二、突出重點,促進中藥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3.推動新安醫學的保護與振興。我市中藥材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藥材產地之一。作為徽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新安醫學的保護與振興,離不開*中藥材的開發與利用,中藥材產業化的發展將為新安醫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實物基礎。各地要積極探索加快中藥材產業化發展、保護振興新安醫學的有效途徑,加大對醫療、科研和中藥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投入,充分開發、應用好地產中藥材和新安醫學這一寶貴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為人民的健康事業服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4.提高中藥材產業化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中藥材科技創新體系,建立我市醫藥科技推廣應用平臺,將中藥材科技開發和產業化服務作為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大力開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中藥飲片炮制和質量控制技術等的研究,積極爭取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人員來我市進行中藥研究開發,與企業共建中試基地、推廣基地,帶動中藥產業快速發展。科技部門負責在中成藥的新藥研發、新工藝研究等項目上給予資金優先安排,提供技術支撐。

5.促進中藥材基地規?;l展。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種植結構,擴大地產名優中藥材生產,重點擴大*貢菊、杜仲、山茱萸、垂盆草等種植示范效應,因地制宜發展規模種植。依托我市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實施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產品開發、新產品生產三位一體的中藥產業現代化工程。鼓勵中藥材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建立中藥材原料基地。引導企業開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推動實施GAP或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的基地建設。采取商標注冊、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評優選優等方式,提高地產名優藥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結合我市特色中藥材,重點抓好歙縣、休寧、徽州區的貢菊,*區的垂盆草、木靈芝,歙縣的山茱萸、綠梅花,祁門的金銀花、杜仲,黟縣的杜仲等特色中藥材基地建設,打造“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中藥材基地。農業部門負責組織指導農村開展中藥材種植,提供有關政策支持,規劃實施中藥材基地建設,加強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林業部門負責提供木本中藥材種苗培育、種植技術指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牽頭做好中藥材產業化發展調研,在實施特色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推行GAP規范化試點工作。

6.積極扶持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對現有龍頭企業進行調研,掌握企業現狀,并給予指導幫助。認真實施“振興皖藥行動計劃”中的“中藥材提速增效工程”,積極培育一批中藥材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加工,發揮帶動作用,支持其向保健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劑、調味品、色素等領域拓展,促進龍頭企業健康發展。積極組織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基地)申報省級龍頭企業。按照“大規模、高水平、多層次、強帶動”的要求,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深化中藥產業升級、構建現代農產品加工體系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和有效措施,為中藥材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支持其上品種、上項目、上規模。加強對龍頭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提升其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著力建設一批企業家隊伍。適時組織龍頭企業赴外地參加展示展銷、貿易洽談和招商等活動。積極扶持、重點培植壯大祁門金銀花技術研究中心、歙縣雅氏茶菊有限公司、*市天目藥業有限公司、*龍源藥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的原則,以*華仁堂藥業(飲片)有限公司、*徽藥飲片有限公司為依托,大力發展中藥飲片加工業。

7.增強中藥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軟環境建設,采取更加靈活、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外大企業來我市投資建基地、搞加工。幫助龍頭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開展合作,鼓勵外地同行業相關企業以參股、控股等方式,聯合、兼并、重組市內企業,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經濟管理部門負責引導企業融資、招商,在技改項目上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8.積極發展中藥材中介服務組織。在我市現有15個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的基礎上,大力支持興辦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在優良種子(種苗)選購、市場營銷等方面提供有效導向信息,使其切實發揮中介服務作用,成為政府的幫手、藥農的益友。

9.強力推進品牌化建設。切實把品牌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在*貢菊取得原產地保護地理標識的基礎上,爭創更多名牌產品,做強做響“生態品牌”、“原產地品牌”等特色品牌。各區縣要選擇若干優勢中藥材品種,圍繞市場搞加工,圍繞加工建基地,突出特色,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形成“特色+規模+檔次”的經營格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指導企業建立質量標準并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標準生產,環境保護部門負責農殘、土壤、大氣、水質環境監測,為優化中藥材生長環境提供服務。

三、強化措施,確保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目標實現

10.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和完善推進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激發農民自主創業的潛能,營造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社會氛圍和創業環境。抓住人才強市戰略推進工程實施的機遇,健全服務體系,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有利于產業化發展領軍人物成長的體制機制,在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各個層面,加快培育一大批創業主體。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規劃中藥材項目的布局,在安排重點建設項目中給予政策傾斜,指導和幫助跑項爭資。

1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省級支持“532”提升行動項目資金,對中藥材重點發展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傾斜。

1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繼續加強與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戰略合作,建立以縣、區為重點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和信貸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為基地農戶提供貸款擔保。重點解決中藥材GAP實施前的基礎性研究、優質種苗繁育、中成藥新品種、新工藝等項目研究的資金不足問題,以及中藥材科技宣傳培訓、信息網絡建設的資金困難問題。

13.鼓勵社會力量投入。整合各類投入資金,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和外資等進入中藥材領域,加大對中藥材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投資支持力度。降低門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服務,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中藥材科研、種植、加工和經營。

四、加強領導,營造中藥材產業化發展的良好環境

第3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1)中醫藥標準化管理模式與方法學研究

    明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各職能部門在標準化中的定位和分工,尋找解決標準制修訂和管理的分類統籌規劃、質量控制與經費安排等歸口問題的方法與可行性分析。研究解決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主體的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動態管理模式與方法,探索建立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的長效激勵機制的理論依據與方法等,使中醫藥標準管理體系能正常運轉和真正發揮有效的管理作用。

    (2)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評估方法和標準研究

    在把握中醫藥研究成果分布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將研究成果用標準的評估指標體系和標準來評定,設計科研成果轉化標準申請表及計量評定軟件系統,以國家中醫藥科技成果為對象,開展評估模型的設計和驗證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將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制修訂的項目建議書,供有關部門作為標準制修訂項目的立項依據。

    (3)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發展戰略與技術策略研究

    明確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發展戰略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加強國際標準化的掌控能力。確立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發展技術策略,設計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系統工程方案和國際標準化高級人才培養的技術路線與方法等,以盡快扭轉我們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被動局面。

    (4)民族醫藥標準化發展戰略研究

    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蒙醫、藏醫、維吾爾醫、傣醫、壯醫等一批有獨立理論和臨床體系的民族醫藥事業均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和引導,發展快速,“十一五”期間開始的民族醫藥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了其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組織開展民族醫藥標準化發展戰略研究,編制其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推進我國民族醫藥標準化建設的持續、有序、健康發展。

    二、加強中醫藥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

    在中醫藥標準化體系中,包括基本(標準)體系和支撐體系兩個部分[2],其中支撐體系是標準推行和標準化建設的保障,在進一步深化基本體系的基礎上,強化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是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的需要和重大舉措。

    (1)建立健全中醫藥標準化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中醫藥標準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明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是國家中醫藥標準化管理的主體,并接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技術指導;內設中醫藥標準化辦公室,并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要求,負責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的日常工作,并聘請行業內的相關專家組成中醫藥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標準化工作的顧問,負責行業標準化技術咨詢和技術指導工作;依照國家標準委頒布的《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辦法》管理各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指導其開展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和其他相關標準化活動;形成關系清晰,分工明確的3層結構中醫藥標準化管理體系,其中各專業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中醫藥標準化技術管理組織,負責各專業領域的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及標準實施的技術咨詢和指導;建立健全其技術管理體制,落實其組織建設和規章制度建設任務,保證各委員會的工作正常開展是中醫藥標準化技術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加快中醫藥標準化的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保障和激勵機制。推動建立中醫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協調互補的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從標準計劃立項到標準以及實施等整個過程的動態管理和責任制,建立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激勵機制,完善中醫藥標準技術組織管理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逐步形成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良性循環,加快標準化運行機制創新。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中醫藥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為技術管理核心、中醫藥機構為主體競爭承擔的技術標準制修訂運行機制。鼓勵學術和技術水平先進的中醫藥機構承擔更多的標準起草工作,全面提升中醫藥標準化工作水平和標準質量水平。

    (2)完善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制度建設

    認真貫徹國家標準化工作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要求,結合中醫藥標準化工作實際,加強中醫藥標準化制度建設,完善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管理制度。規范中醫藥標準制定、實施、監督等活動,保證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和程序的規范、嚴謹、高效。在已有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的基礎上,加快制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行業標準管理辦法》、《國家中醫藥標準化成果獎勵管理辦法》、《國家中醫藥標準化專家委員會管理辦法(章程)》、《中醫藥標準化研究與應用推廣基地管理辦法》、《中醫藥標準化專業技術人員資質管理條例》、《國家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管理條例》等各項規章制度。

    (3)設立研究中心,搭建標準化共性技術平臺

    在全國有條件的相關單位設立中醫藥標準研究中心,形成中醫藥標準化技術研究網絡。各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管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統一的建設規范和驗收標準,各個研究中心按其研究專業方向的標準開展中心的建設工作,同時加強已建中醫藥標準化研究機構的組織和能力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標準化研究機構搭建開放式標準化共性技術工作平臺,并給予一定力度的經費支持,充分發揮他們在中醫藥標準化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提高他們的貢獻度。

    (4)構建應用推廣基地網,加強標準的實施與監督

    在全國各省、區遴選有條件的相關單位設立中醫藥標準應用推廣基地,并頒布基地建設和管理標準,根據該標準開展基地的建設工作;加強基地標準應用推廣部門的組織和能力建設,開展標準的應用和標準的驗證、監測、評估工作,促進標準的質量和應用水平,積極帶動基地所在地區的標準實施應用,國家將給予一定力度的經費支持,充分發揮基地在中醫藥標準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并提高其輻射能力。

    (5)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創新型技術團隊

    加快中醫藥標準化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團隊建設,加快中醫藥標準化國際人才培養,積極探索中醫藥標準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方式[3]。鼓勵高等院校設置相關專業,開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特別是高層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積極吸納對中醫藥標準化事業有認識、中醫藥專業知識掌握較好的人才進入中醫藥標準化人才隊伍中來。繼續鼓勵項目承擔單位以進修方式培養中醫藥標準化專門人才。大力開展中醫藥標準化人才培訓,“十二五”期間,繼續通過每年舉辦培訓班的方式,對承擔標準化項目的負責人和主要研究人員進行培訓。通過中醫藥標準化項目研究和有計劃地培訓,培養和造就一批既有標準化知識又有中醫藥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進一步充實國家級標準化專家人才庫。繼續建立不同類型的中醫藥標準化人才培養基地,完善培訓教材,保障人才培養工作有計劃地開展。制定促進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人才政策,研究提出各項激勵制度和措施,調動行業內外專業人才積極參與中醫藥標準化工作。(6)中醫藥標準化實施監督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務網絡平臺建設。構建全國中醫藥標準化實施監督管理中心,建立健全中心工作機制,有效開展對中醫藥標準的實施監測和評估反饋工作,努力提高中醫藥標準的實施水平和效果;應用信息科學理論和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搭建中醫藥標準信息服務網絡平臺[4],全面開展中醫藥標準化信息服務,包括提供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動態信息、標準化知識和技術咨詢、標準制修訂項目建議、立項申請和工作動態、中醫藥標準檢索下載等標準化信息服務。

    三、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中醫藥標準體系

    繼續深化《中醫藥標準體系表》的研究,在指導中醫藥標準制修訂的工作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依據《中醫藥標準體系表》所制定的中醫藥標準目錄,繼續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中醫藥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中醫藥標準體系。特別是根據國家醫改和重大專項工作的需要,所亟待制訂的相關中醫藥基礎、技術和管理標準,如國家醫療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項目配套的中醫藥標準。改變以國家財政專項經費為標準制修訂研究主渠道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思路,加強與國家科技部門的協調,大力促進科技成果項目直接轉化為標準的工作,以提高中醫藥標準制修訂的效率和水平。

    四、加強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管理機構建設

    建議研究和頒布《國家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管理條例》,在各國際組織在我國中醫藥領域設置分支機構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統一分類,理順關系和建立統一協調的國際化目標和工作策略,相互支持,資源共享;建立健全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設,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傳統醫藥中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等,以保證中醫藥國際標準化任務(WHO、ISO等國際組織的標準制修訂)的實施水平。實施中醫藥國際標準化人才戰略,建立國際標準化高級技術人才培養機制,完成國際標準化高級技術人才隊伍構建目標。為開創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撐。

第4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關鍵詞] “一帶一路”;中醫藥產業;國際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72

1“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

2013年在外出訪問中首先提出要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提議,同年總理提出要抓住中國―東盟合作“鉆石十年”的重大機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以帶動內地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耙粠б宦贰睉鹇缘奶岢觯槕巳蚧⒁惑w化的時代趨勢,契合了包容共贏、合作發展的時代主題,不僅有利于沿線國家跨區域經濟合作,提高資源流動和配置效率,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民生就業提供便利,也讓中醫藥產業的國際發展迎來了契機。

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對中醫藥產業如何借力“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具體的發展部署及目標原則進行了詳盡闡述。由此可見,借力“一帶一路”戰略推動遼寧省中醫藥產業國際發展,既是響應黨和國家政策的現實要求,也是順應時展、國際形勢的必然選擇。

2“一帶一路”戰略對遼寧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影響

21推動中醫藥國際貿易的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眾多,為中醫藥產業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數據顯示,我國中醫藥產品貿易出口額的一半以上是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20億美元。除此之外,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省份,遼寧省與沿線其他國家在中醫藥領域也簽訂了眾多合作f議,這些協議將極大地推動遼寧省中醫藥領域科學研究、醫療服務等方面的發展。

22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

“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廣,打開了各國文化交流的通道,而中醫藥作為文化交流的新載體,受益匪淺。沿線中亞國家本身具有較好的中醫文化基礎,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中醫診療的方式、作用、療效、價值得到了更深程度的認可,而中醫藥文化和治療理念本身也與全球老年化趨勢和亞健康狀態相吻合,這進一步加速了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根據調查報告顯示,目前中醫藥已經替代武術成為中國文化元素的代表。

23中醫藥產業投融資環境的變更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加快了各地之間互通有無,為遼寧省中醫藥進出口貿易和投融資領域帶來了更多的商機,也相應消化了省內過剩產能,推動了遼寧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促進實現經濟結構再平衡?!哆|寧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要放寬市場準入,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要廣泛向社會資本開放。中醫藥行業金融環境的良性變更將大大推進中醫藥產業化進程。

24推動中醫藥產業國際化合作機制的建立

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遼寧段的建設,遼寧省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全方位對外開放、“走出去”發展的重大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加快了人才、技術等各資源要素的跨區域流動,提高了資源活躍度和配置效率,而活躍的資源流動性恰恰是國際化合作機制的必要條件。目前,遼寧省政府已經組織開展國際醫療機構合作,通過組建中醫藥服務貿易跨國公司,為中醫藥產業國際化合作機制提供便利,加快中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

3“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遼寧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31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

中醫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中醫藥文化、中醫藥理念的推廣和認可。遼寧省可利用當地特色旅游資源,借“一帶一路”戰略與各國加強文化交流之機,結合中醫藥開展中醫藥特色旅游服務貿易,創辦中醫藥養生文化館和中醫藥養生保健基地,提供藥膳、藥浴、針灸、推拿等服務項目,以此帶動省內服務貿易的發展,同時可以舉辦中醫藥文化節,向各國宣傳中醫藥文化知識,打造中醫藥品牌。

32加強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戰略是聯合周邊國家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偉大舉措,遼寧省政府可借此機會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互動,通過簽訂相關協議,加強文化交流,聯合創辦醫院,共同完善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同時鼓勵人才交流,推動智庫建設和項目合作,加快中醫藥領域的研發步伐。除此之外,還可以與各國民間中醫藥機構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借助論壇、會議等形式,加強中醫藥理論信息的溝通與探討,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全方位推廣中醫藥理念文化,豐富中醫藥國際數據系統。

33構建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

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不受認可的原因之一在于中醫藥從種植到生產很難實現標準化,因此遼寧省政府可借“一帶一路”戰略之機,明確中醫藥標準化原則,規范中醫藥產業管理,健全中醫藥標準相關法律體系,重視中醫藥質量安全,全面構建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接軌國際標準,推動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

34創建區域性協同創新中心

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醫院構建協同創新平臺,通過多學科交叉互補、人才互通、資源共享,提高技術創新和資源配置效率,加強產業孵化器建設,引導官方“產學研”戰略聯盟的構建,促進高??蒲谐晒捻樌D化,也同時重視中藥資源的項目對接,加強各方合作,突出專業優勢,加深研究深度,凝練專業方向,形成完善的中藥研究系統。建立開放的中藥資源數據庫和決策系統,藥材基地數據庫和網絡系統,通過數據化管理提高中藥研究和收集整合效率,以此為遼寧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4結論

“一帶一路”戰略是新時期我國做出的迎合國際新形勢的偉大決策,是迎合了沿線各國提高本國經濟、政治、文化水平需求的重大舉措,它符合我國構建和平開放型經濟體制的訴求,對于提高中醫藥產業地位、推廣和傳播中醫藥理念文化也具有重要作用。遼寧省應借“一帶一路”戰略的東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努力打造中醫藥文化品牌,完善豐富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推動創辦區域性協同創新中心,以此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助力,也為省內經濟結構的良性調整、經濟整體躍增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李玫姬“ 一帶一路 ” 戰略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學術論壇,2016(4).

第5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關鍵詞:林業植物;檢疫標準;標準化;現狀

前言

林業植物檢疫(原稱森林植物檢疫)是指依照植物檢疫法規采取的控制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傳播蔓延、保護森林資源和國土生態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則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對林業植物檢疫的全過程規范化和系統化,從而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取得最佳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活動。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是保證林業發展的基礎性活動,是林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對促進我國林業的又快又好發展,規范我國社會、經濟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1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1作用

1·1·1可補充植物檢疫法規的內容,推動林業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進程標準是國家法律法規在技術上的補充。林業植物檢疫標準是依據《植物檢疫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的。通過林業植物檢疫標準的制定,特別是一些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可有力地補充《植物檢疫條例》和《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在技術上的有關規定,并對強化植物檢疫檢驗技術和除害處理技術、加強檢疫管理和人員管理、規范檢疫行為、維護檢疫執法秩序、體現相關法律法規的內涵和內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將成為林業有害生物治理過程中的重要技術基礎和重要依據。

1·1·2可加快林業植物檢疫技術成果的轉化,提高林業有害生物科學防控的水平標準不能遷就或滿足于落后的生產水平在植物檢疫標準制修訂過程中,通過吸納國內外的新成果、新技術和新經驗,并隨著標準的實施,成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紐帶和橋梁,對加快成果轉化、提高林業植物檢疫和有害生物科學防控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1·1·3可提高林業植物檢疫工作的效率,節約人力物力資源標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復性。在生產實踐中,標準化就是要對重復發生的事物盡量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勞動消耗,這對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物力資源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新標準的實施,不僅可以推進林業植物檢疫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而且可以減少檢疫工作的盲目性,節省工作經費,提高工作的整體效率。

1·2重要性

1·2·1林業植物檢疫工作特殊性的需要林業植物檢疫是融行業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工作,具有工作程序復雜、內容繁多、技術性和規范性要求高、涉及面廣、社會責任大等特點,是我國控制有害生物傳播擴散的一項最為重要的工作。植物檢疫相關的法律法規只對宏觀的工作及主要的方面作了規定,難以兼顧技術、管理等具體細節問題,而這些工作則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標準來補充和規范。

1·2·2國際化新形勢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一個國家保護本國產業,促進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直接取決于技術標準體系完善和精密程度。當前,我國參與國際化貿易的程度越來越高,但一些林產品在進出口貿易時屢屢遭受檢疫方面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進口林產品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提高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的技術水平,完善標準體系,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性的標準化工作,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合作和交流,以適應國1·2·3當前我國行政管理的需要自《行政許可法》實施后,國務院各部委(局)出臺法律、法規規定之外的強制性部門規章受到限制,而制定和出臺標準將及時補充部門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需強制性執行的一些法律、法規規定之外的規范、要求。在林業植物檢疫工作方面,《植物檢疫條例》修訂相對滯后,一些生產中急需強制性統一的規范、要求很難在短期內實施,而及時制定和出臺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強化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2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現狀和問題

1993年,我國公布了林業植物檢疫領域的第一項國家標準《林木引種》和第一項林業行業標準《松材線蟲病檢疫技術》,拉開了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序幕[1]。隨后13a來,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在標準制修訂、組織機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1現狀

2·1·1林業植物檢疫體系框架已初見端倪截止2007年4月,我國已制定并公布的林業植物檢疫方面的標準共4項(包括正在修訂的標準1項),其中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項;正在制定的標準28項,其中國家標準27項,行業標準1項。這些標準涉及了林業植物檢疫領域的檢疫檢驗技術、除害處理、檢疫性有害生物根除、檢疫管理等多個方面,林業植物檢疫標準體系框架已現雛形。

2·1·2建立了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機構2005年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全國植物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林業分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林業植物檢疫分委會)正式成立。這是林業植物檢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從此有了自己的組織機構。這是從事全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技術工作的組織,負責全國植物檢疫專業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技術歸口工作。

林業植物檢疫分委會成立以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式立項國家標準17項,完成國家標準1項;召開了3次分委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4項國家標準;同時在黑龍江等省

開展了培訓活動,加大了宣傳力度,有力地推動了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2·2存在的問題

2·2·1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起步晚,標準數量少我國林業標準化工作開始于1952年[2],但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直到1993年才起步,在隨后的13a中,工作基本處于時斷時續狀態。僅于1999年公布了第三項國家標準《林木種子檢驗規程》,2006年公布了第四項國家標準《松材線蟲病發生區松木包裝材料處理和管理》。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不連續,公布標準數量少,直接影響了我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開展。2·2·2新標準制定滯后,已制定標

準不能及時公布

我國加入WTO后,林業植物檢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制定林業植物檢疫工作全過程的各項標準,使之連接貫穿并形成系列,并與國際標準接軌成為當前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一項最為重要的內容。但在這方面我國的新標準制定滯后,絕大多數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檢疫技術標準仍未制定,基礎性、管理性等方面的標準更是寥寥無幾。而已制定的松材線蟲、美國白蛾檢疫技術規程等標準雖已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部門,但尚未公布。2·2·3植物檢疫標準體系急需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不完善導致標準制修訂缺乏系統性。目前,林業植物檢疫標準體系框架雖已建立,但科學、系統、適合當前林業發展形勢的標準體系還未建立,以至每年標準的制修訂沒有“體系”這一綱的規范,對申報和制定什么標準帶有盲目性,缺乏系統性。

2·2·4參與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人員少,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制修訂項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承擔,浙江、安徽等省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部門的業務人員及中國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承擔了部分項目,參與標準化工作的人員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擔制修訂標準的人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很難保證標準制修訂的質量。

2·2·5標準化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工作舉步維艱當前,國家下達的每項標準制修定經費明顯不足,有時甚至連基本的標準調研所需經費也無法滿足,很難保證標準制修訂的質量。此外,植物檢疫標準的實施、宣傳工作的經費也無任何來源,相關工作幾乎為空白。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了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正常開展。

3加快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的建議與對策

3·1盡快建立和完善林業植物檢疫標準體系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體系應是在一定范圍內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系列林業植物檢疫領域內標準的集合體,它是按照“統一、簡化、協調、優選”的原理,以國際先進標準為參照,通過制定標準和實施標準,將林業植物檢疫工作的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上來。因此,我國林業植物檢疫部門應根據植物檢疫工作的實際情況,盡快構建包括基礎標準、檢疫檢驗技術標準、除害處理技術標準、風險分析及管理等內容的林業植物檢疫體系框架,并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有計劃地制定標準項目的規劃,逐步建立起科學完整、層次分明、具有前瞻性、開放性的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體系,并在“體系”這一綱的規范下,科學、系統地開展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制修訂工作。3·2進一步加大標準的制修訂力度和標準公布進程要針對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起步晚,標準數量少等突出問題,全面加快標準的制修訂速度,著力解決當前制修訂速度慢、標齡老化的問題,改變標準數量少,種類分布不均的現狀。應重點應開展基礎類、檢疫檢驗技術、除害處理技術、檢疫管理等一些急需標準的制修訂,以滿足當前林業植物檢疫工作發展的需要。同時要加快標準公布的速度,以發揮這些標準在控制有害生物擴散蔓延中的作用。

3·3建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數據庫,實現標準管理的網絡化,提高標準使用率可利用林業植物檢疫分委會掛靠單位的信息網絡資源,建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數據庫,逐步實現標準服務的網絡化,使標準使用者能查得到、找得準、用得上標準,以進一步推

動標準的普及,為全社會提供及時、準確、高效、權威、便捷的標準信息服務;在經費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建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實現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制修訂項目的網上申報和信息反饋,優化標準制修訂程序,提高標準化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3·4充分發揮林業植物檢疫分委會的作用,加快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分委會組織培訓等方式,吸收一些學習意識強、服務意識強、思想意識超前、專業技術扎實、業務和外語水平高的林業植物檢疫領域的工作人員及相關專家加入到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中來,使其成為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主力軍。

3·5加大采標工作力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和交流活動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應積極采用當前林業植物檢疫工作中急需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加快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向國內標準的轉化,提高我國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水平。同時還應加強與國際組織及區域化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等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植物檢疫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通過采標、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和國際交流活動等,不僅可以了解國際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進展情況,還可以國內的相關要求反映到國際標準中,甚至可以把我們的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從而反映我國整個林業植物檢疫行業的要求,維護國家利益,為我國進出口貿易營造良好環境。

3·6加大宣傳,增加投入,優化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工作的環境要充分利用報紙、新聞媒體、互聯網、培訓班等形式進行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的宣傳和引導,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和掌握林業植物檢疫標準化的知識。同時,還要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千方百計地擴大經費渠道,增加標準化工作經費的來源。

參考文獻:

第6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關鍵詞 中藥材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建議;四川廣元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343-02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扶持、鼓勵中藥產業政策的頒布、實施,中藥產業已成為當前我國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適宜中藥材種植的氣候地理條件,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視,廣元市中藥材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國內其他中藥材產業發展強市相比,廣元市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仍存在許多突出問題。為此,對廣元市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淺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1 發展現狀

1.1 資源概況

廣元市現有中藥材資源2 000余種,大宗藥材327種,自然蘊藏量近10萬t,杜仲、柴胡、天麻、川明參、油橄欖、銀杏、金銀花、瓜蔞等道地藥材和大鯢、僵蠶、雄蠶蛾等名貴動物藥優勢產業帶正逐步形成。廣元市是科技部、工信部認定的國家柴胡道地主產區,旺蒼被命名為“全國杜仲生產基地縣”和“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青川天麻已通過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蒼溪被譽為全國“川明參特產之鄉”。旺蒼杜仲、青川天麻、蒼溪川明參、漢王山大鯢、青竹江大鯢、廣元油橄欖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境內杜仲、柴胡、天麻、川明參和大鯢等中藥材享譽全國[1]。

1.2 氣候條件

廣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立體氣候明顯,山地氣候類型復雜多樣,適應多種植物生長。廣元地處秦嶺南麓,是南北的過渡帶,既有南方的濕潤氣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艷陽高照的特點。南部低山,冬冷夏熱;北部中山區冬寒夏涼,秋季降溫迅速。年平均氣溫16 ℃左右,年降雨量800~1 000 mm,年日照時間處于1 000~1 500 h范圍內,無霜期220~260 d,這種優越獨特的南北過渡型氣候條件,起伏多變的地形地貌,豐富的中藥材種植傳統與經驗,造就了廣元市豐富道地藥材資源。

1.3 產業基礎

近年來,廣元市按照“政府為主導、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中藥種植為基礎、中藥工作為重點、中藥商貿為紐帶”的原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驅動發展來推動中藥材產業加快發展,促使廣元市的中藥材產業已初具規模。目前,全市已建成杜仲基地3.3萬hm2,油橄欖基地9 200 hm2,銀杏基地3 733 hm2,金銀花基地1 400 hm2,柴胡基地3 667 hm2,川明參基地2 933 hm2,大黃、梔子、瓜蔞基地7 200 hm2,天麻基地200萬窖。中藥材基地總面積達6.17萬hm2,產量達到6萬t,產值達到7億元。建成醫藥產業園區3個,入駐企業26家。涉及種養殖、加工、商貿物流等醫藥企業1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醫藥企業18家,涉及中藥飲片加工、中西成藥、化學原料藥、中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獸藥等。藥品品種136個,其中國家新藥5個、專利藥品3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5個;獸藥品種200余個。2014年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產值實現32.5億元,全市中藥產業帶動中藥材種植區農戶人均年增收380元。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規范種植水平偏低,資源保護與利用能力不足

中藥材規范化、規?;潭容^低,中藥材種植單產低,帶動群眾致富增收能力明顯低于其他經濟作物。中藥材資源豐富,但濫采、濫挖、濫獵嚴重,大宗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品質下降,優勢資源未能有效開發利用。

2.2 產業鏈條尚未完全形成,產業化水平較低

大部分藥材以原料和初級產品出售,種植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由于資金與人才匱乏,導致對中藥的系統研發嚴重滯后,企業競爭力不強,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不足15家。

2.3 藥農組織化程度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

發展中藥材產業,生產需要在交通、信息相對閉塞的大山深處、千家萬戶進行,但銷售必須由經營企業、營銷大戶打理,這與一般的農業生產有很大區別。但廣元市中藥材生產多年來一直是藥戶獨立經營,缺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更沒有強有力的龍頭企業帶動。藥農由于信息不靈,對市場不能準確地分析與把握,跟不上市場需求步伐,盲目種植導致效益偏低現象十分普遍,嚴重制約產業的健康發展。

2.4 科技創新能力較弱

在藥材種植、成分提取、標準制定、成藥設備、產品研發等方面缺乏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精深加工及綜合開發利用能力薄弱,圍繞中藥材大宗品種,形成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提取物、中成藥、中藥相關產品等全產業鏈的品牌產品建設乏力[2]。

3 建議

3.1 優化區域布局,提高規?;?/p>

中藥材區域布局要堅持市場導向原則,發揮市場機制在中藥材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堅持最適生態原則,以道地藥材和特色藥用植物為重點,在最適生態區發展重點品種;堅持扶優扶強非均衡發展原則,重點扶持生產和產業基礎好的優勢區域;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強對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各地要有重點地、科學地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貴、稀”品種作為主導品種來發展,并引導特色品種進行集約化經營[3]。南部低山丘陵河谷栽培區可主要發展川明參、柴胡;中部河谷走廊栽培區可主要發展黃姜(盾葉薯蕷)、瓜蔞、板藍根;北部中山栽培區可主要發展杜仲、天麻、金銀花、丹參等。

3.2 加強組織領導

各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密切配合,進一步強化對中藥材產業的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負責對中藥材生產及產業化進行管理協調,加強對中藥材產業的規劃、指導、協調、管理和服務。要把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建立起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位、獎懲到位。

3.3 加強人才培訓和技術服務,建設高素質產業發展隊伍

要依托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農技推廣部門、龍頭企業的科技力量,形成市、縣、鄉結合的技術培訓與服務網絡。把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納入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充分發揮現有科技人員作用,鼓勵農業技術推廣、科研機構興辦實體,到一線開展科技承包、科技咨詢、科技服務。各地龍頭企業要積極加強與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合,加快技術、人才的引進、消化和吸收。加大對基地鄉鎮農業管理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指導、服務中藥材產業的現代化管理、技術知識水平和能力。

3.4 依靠科技,提高規范化種植水平

提高中藥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核心是科技。各地要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集中培育基地建設所需的優質種子和種苗。積極興建規范化種植科技示范區,以科技示范區為核心,加強有關科研力量與龍頭骨干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信息、人才等要素的集成,通過科技創新,形成一系列符合廣元市實際的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操作規程,建立健全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監測體系,大力推進無公害綠色中藥材生產,全面提升其衛生安全質量。

3.5 扶持龍頭,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各地各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集中資源扶持一批經濟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的中藥材產品深加工、銷售企業,加強企業、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協作,有力推進廣元市中藥材產業的集約化、現代化進程和產業鏈的延伸。切實加強龍頭企業與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的緊密結合,要以龍頭企業為主導力量,狠抓規范化、產業化綠色藥材基地建設,使藥材基地真正成為中藥材產業鏈中的“第一生產車間”和主要支撐力量。同時,抓住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契機,大力扶持科技型、加工型、生態環保型、外向型、勞動密集型民營業主對中藥材產業的開發,以加速廣元市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步伐[4]。

3.6 增強風險意識,實現穩步發展

在發展中藥材產業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特別是要讓藥農清楚地意識到發展中藥材可能遭遇的種種風險,政府要與保險公司積極溝通,爭取通過投保等方式適當降低風險。同時還要通過選擇適宜暢銷品種,堅持科學種植,強化技術服務,增強抗災能力,盡量減少或化解市場風險、災害風險及人為失誤,提高中藥材生產的效益,進而使中藥材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4 參考文獻

[1] 張存龍,王潤芳.甘肅中藥材產業現狀及未來開發的思路[J].中藥材,2001(6):441-443.

[2] 何伯偉,潘慧鋒,羅仁宏.浙江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和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06(1):6-10.

第7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關鍵詞:公路建設 促進 地方經濟 意義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10-141-02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公路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是經濟的發展為公路建設注入了資金;二是公路建設能夠極大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兩者密切聯系、相輔相成。地方經濟的發展更離不開公路的建設,只有交通便利,才能夠將地方經濟的特色輸送到更廣闊的市場,招商引資的首要條件就是擁有便利的交通,所以地方經濟要想發展,就必須完善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地方公路的建設。公路建設對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的重要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直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一個是間接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1 公路建設對地方經濟的直接帶動作用

1.1 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公路建設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工程,建設公路所需要的原材料、機械等都需要由地方相關產業進行提供,比如在水泥混凝土公路的建設中,所需要的水泥主要有地方的水泥制造廠供給,而且建設公路所需用的水泥用量也是非常大的,這直接為當地的水泥制造廠增加了經濟效益;再比如公路建設材料的運輸,對當地的運輸業也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增加了運輸業的經濟效益;公路建設還會涉及到地方砂石材料的使用、機械工具的應用、還為地方解決了人員就業難的問題,這些都會受到公路建設的帶動而增加一定的經濟效益??偠灾方ㄔO本身就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運輸業、制造業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充當排頭兵的作用。

1.2 增加就業機會

公路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隨著公路技術等級的不斷提高以及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由國家不斷投資、不斷建設的,公路的建設它需要很多人的參與,并且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建設完成,所以,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通過招投標,選擇的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很多時候需要從當地招募專業工作人員,這就使得一些沒有職業的相關人員得到了工作的機會。此外,公路建成之后還需要進行維護和保養,由此也產生出了許多工作崗位,比如突擊性的搶險工作以及雨雪天氣給公路造成的災難搶險等個工作,這些都需要聘用當地的閑置人員去完成,大大增加了地方的就業的機會,為當地政府緩解了部分閑置人員安置難的問題。

2 公路建設對地方經濟的間接拉動作用

2.1 加快地方產業布局調整

由于公路建設等級的提高,改變了地方原有的交通條件,地方的相關產業的布局也不得不作出調整,逐漸依附于公路而進行布局,在國家主干線公路建設的帶動下,比如在農村進行的公路建設,改變了農村封閉的現狀,加強了農村與外界的溝通,許多農產品都經由公路運出去,增加了農產品的銷路,而有些農產品加工業直接建在公路附近,方便農產品的運輸和加工,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地方經濟的發展漸漸依托于公路,產業布局也圍繞著公路進行,加快了對原有的產業布局的調整,在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積極地作用。

2.2 公路的輻射改善了投資環境

地方經濟要想實現快速發展,最便捷的途徑就是招商引資,企業或工廠在地方的建立與發展,不僅能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每年上繳巨額的稅收,還能夠吸納地方的人員,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就業工作的機會,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公路建設使得地方的交通更為發達,而企業或工廠在選址時考慮最多的就是交通的便捷情況,因此,公路建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到當地進行投資合作??傮w而言,公路建設改善了地方的投資的環境,使得招商引資變得更容易一些。

2.3 拉動沿線經濟的發展

在公路建設成之后,往往會出現沿線經濟發展迅速的現象,尤其是公路兩邊商業樓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公路建設對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公路沿線的一些飯店、餐館的開張,商店、市場的建立,路邊洗車、修車業的興盛,甚至沿線兩側形成一定規模的夜市等,無一不是受到公路建設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如今這種沿線的經濟發展模式被廣泛應用,說明公路建設對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強的拉動作用。

2.4 推動物流業的興起

物流業近幾年才開始在我國發展和興盛,這主要得益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公路的建設,便利的交通是物流業發展所必備的條件之一,運輸成本是物流業成本的主體,所以大力縮減運輸成本就能夠有效提高物流業的經濟效益,公路建設使物流的中轉站減少,極大地節約了成本,同時運輸時間大為減少,運輸效率大為提升,因此,公路建設在推動物流發展上有著十分巨大的積極作用。物流業的興盛對于地方經濟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它能夠有效地推動地方經濟中的商業貿易的發展,加強地方與外界的交流和聯系,提升地方的知名度,甚至可以將地方變成貿易中心等等。所以說,公路建設在推動物流業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2.5 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旅游漸漸成為一種時尚,而公路建設為旅游業更加提供了便利,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比如,由于公路的建設,農村的道路不再是以前的那種泥濘不堪的顛簸小路,而是寬闊的水泥道路或者是瀝青公路,使得人們駕車去往農村旅游成為現實,所以說,公路建設促進了自駕游、農家樂等旅游的發展。此外,公路建設也為遠程旅游提供了可能,只要有公路的地方就會有旅游業的興起??傊?,地方經濟可以依靠自身的有力資源,開發旅游市場,在公路建設的幫助下,大力發展旅游業,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加地方經濟的效益。

2.6 促進城市化的進程

城市化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必然實現的一種形式,如何推動農村向城市轉變,加強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聯系,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公路建設為加強城鄉聯系提供了便利,由于公路的建設,許多農村也通了公交車,使得人們出行十分便利,城鄉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公路建設實現了城鄉物質的交換,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并將先進的思想帶回農村,促進了農村思想的解放,加速了城鄉的融合與發展。

2.7 協調區域經濟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往的那種自產自銷的經濟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地方經濟的發展了,必須加強地方經濟與外界的聯系,通過合作來實現共同發展。公路建設加強了區域之間的聯系,它依靠自身運輸速度快、受天氣影響比較小、可以快速抵達范圍比較廣的優勢,極大地促進了區域之間的物資交換,優化了資源配置,盡最大努力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為企業增大了利潤空間。此外,區域之間聯系的加強,有利于發展較快的區域帶動發展較慢的區域,協調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這對于地方經濟的總體發展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

3 總結

總而言之,公路建設在促進經濟發展上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直接帶動經濟發展,還是間接拉動經濟發展,公路建設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要致富,先修路”,此言不假,地方經濟的發展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公路建設事業,從而不斷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雪詠.加快公路建設 服務地方經濟[J].交通節能與環保,2008(1).

[2] 廖小云.河源市公路建設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關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15).

[3] 劉暢,王侃.試析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J].實事求是,2011(6).

第8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關鍵詞】安國藥業;質量問題;創新

一、安國藥業基本情況簡介

安國藥業源于北宋,盛于明清,歷史已逾千年,素有“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之稱。歷史上著名的“祁藥”、山藥、紫菀、沙參、薏米、芥穗、白芷、花粉就產自安國,藥材加工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已具有相當規模,歷史上加工生產的“百刀檳榔”、“蟬翼清夏”、“鎊制犀角”、“云片鹿茸”四個品種被稱為“祁州四絕”。繁榮的中藥材交易和精湛絕倫的加工技藝,贏得了“草到安國方成藥,藥經祁州始生香”的美譽。中藥材種植基礎雄厚。安國是被國務院命名的“中國藥材之鄉”和全國首批無公害農產品(中藥材)生產示范縣,自然條件優越,中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歷史上就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中藥材年均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種植品種達300多個,年提供商品藥材2500萬公斤,其中沙參、花粉、板蘭根等十幾個品種產量居全國前列,總產量中河北省藥材總產量的70%以上。中藥材市場規模宏大。安國是全國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東方藥城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市場從業人員2.5萬人,經營品種2000多個,日吞吐量300余噸,年成交額已逾60億元。由于東方藥城的市場變化對全國中藥材市場總量、價格影響較大,被譽為國內中藥材行情的“晴雨表”。東方藥城經營觸角遍及全國各地,輻射港臺、東南亞、歐美、澳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藥材出口占河北省中藥材出口總量的65%以上,是國內中藥材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二、安國中藥材產業存在的問題

(1)中藥材質量問題。作者評估了在安國市場上流通的300多種常用的中藥材,80%以上都存在質量問題,有嚴重的質量問題的中藥材有:土茯苓、骨碎補、百合、黨參、紅參、法半夏、前胡、白頭翁、兩面針、冬葵子、皂角刺、石韋、胡黃連;有質量問題的中藥材有:黃精、太子參、當歸、獨活、麥冬、、瓜子金、酸棗仁、降香、山奈、柴胡、蒼術、南龍膽草、桑寄生、川穹、廣豆根、何首烏、熟地、豬牙皂、菟絲子、遠志。以上中藥材品種質量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物種混肴引起的重量問題。例如白花蛇舌草,該品種就有大量的同屬植物水線草,混淆在該品種中流通,估計每年有500噸以上混淆使用。分析原因,主要是中藥材本身同名異物、同物異名、一物多名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混淆較為嚴重。二是摻雜使假以假亂真引起的質量問題。去年至今,當歸價漲,就有獨活摻入當歸里銷售,主要是因為藥材品種價格上漲時,就會有大量同屬植物或形近的品種摻入其中混合銷售。三是藥材加工不規范引起的質量問題。藥商為了使藥材外表美觀,采用硫熏、工業雙氧水泡洗的方法處理藥材,如天麻全國年需求量達4000噸,80%采用硫熏的方式加工,使天麻中的主要成分天麻素嚴重破壞,含量降低。四是儲藏不當及存放時間長引起的質量問題。藥材儲藏條件簡陋,多式麻袋、編織袋包裝、自然條件存放,一些藥材因存放時間延長而有效成分損失,尤其是含揮發性成分藥材,在存放過程中有效成分隨香氣而流失,影響質量。(2)產品創新滯后。不夸張的說,我國中藥業的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靠吃祖宗的老本,創新不多,生產工藝落后,中成藥產品外觀“粗大黑”,劑型多是“丸散膏丹湯”?!侗静菥V目》收載的劑型近40種,除現代應用的片劑、注射劑、滴丸、膠囊劑除外,其它藥物劑型幾乎齊備。而今天的藥物劑型也只不過40多種,僅比李時珍時代前進了一小步。中藥一次用量(質量)常是西藥的十幾倍或幾十倍,服用不便,且煎制費時費功,難以適應現代人類的新需求。(3)加工生產方面標準化程度低。加工點分布散、規模小,簡單手工和機械為主的家庭作坊式初級加工占主角或為大部分藥材企業的前身。企業大多處于高消耗、低效益狀態。(4)藥材種植方面缺乏技術創新是最大障礙。根莖類藥材多有重茬問題。地黃一般需換地倒茬,否則第三茬幾乎無產量。安國1991、1992年種祁黃芪數萬畝,連續種植地力下降,根皮現斑病,2003、2004年僅種千畝,黃芪產區轉遷山東、陜西,安國幾乎失去此品牌。白術受氣候影響,安國7、8月下種11月轉冷,不再生長,而浙江11月氣候適宜,安國以低價出售種苗給浙江,收益大減。與土質氣候“隨機應變”的創新技術是提高藥材品質和收益的關鍵。(5)中藥產品流通市場呈低效率、低收益和低信用度的特點。部分藥商進行初級藥材期貨生意,低價錯季購進各地優秀藥材儲存,待時機高價賣出。目前安國正著手搭建集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包裝整理、質檢商檢、期貨交易一體的全國最大產地與中轉結合型中藥材物流基地。

三、思路及建議

第9篇:中醫藥發展意見范文

【關鍵詞】天氣指數保險 數據模型化 產品需求 分散風險

一、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及應用

天氣指數保險也可以稱為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天氣指數保險是將不同的天氣災害對不同種農作物遭受損失嚴重情況將其進行指數化,例如風速,降水量,溫度,霜凍等一系列不利的天氣因素對農作物損害程度的指數化,而每個天氣指數都有著與它所對應的不同的農作物收益以及產量。當達到可以賠付的條件后,無論受保人有沒有受到災害,保險公司都需要根據指定的天氣指數要素對其進行賠償。凡是有可能因為天氣的變化而受到損失的行業,都可以發展為天氣指數保險,比如養殖業天氣指數保險,地震引發的巨大災害也適用于地震指數,更為廣泛的就是在農業中的應用。

天氣指數保險的試行開始于2002年,天氣指數保險由墨西哥國有保險公司設計并且推行,然后保險公司把農業方面的保險業務轉給聯邦,風險事件分為干旱、洪澇,風險指數以降水量為主,對受到風險災害的投保人予以賠付。2005年,世界銀行商品風險管理工作部在馬拉維了天氣指數保險試點的方案,國際氣候研究所供應了保險產品設計、氣象數據以及方案評估等。印度最大的私人銀行已經對天氣指數保險進行了幾年的連續試運行,并且可以自主經營,而且有較好的成績,最大化的減少了損失,現在保險業務也遍布在全印度。作為同樣是農業大國的我國,國元農業保險公司和其他有關部門于2008年4月共同研究并且開發出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成功啟動試點。2009年,中國第一次應用天氣指數取得成功,并且在農業保險方面展開研究。第一次成功研究出了水稻旱災指數保險產品和水稻澇災指數保險產品,而且將水稻旱災指數保險產品成功的銷售出去,為天氣指數保險在我國日后的發展打開了良好的開端。

二、發展天氣指數保險的重要性

(一)可以有效的避免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

天氣指數保險是以天氣指數為保險標的的,而計算這些指數所用的數據皆由氣象部門專門供應,數據是準確、客觀的,而不是實際的農作物的損失,人為因素也不可能對其產生影響。比如農戶和保險公司,這樣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就會處于信息對稱的狀態,就不會出現因為享有自己的利益,而造成別人的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天氣指數保險有效的避免了道德風險以及逆向選擇。

(二)降低交易成本

天氣指數保險的理賠是根據實際天氣事件所造成的損失程度而進行理賠,不需要根據農戶的活動進行監督判定,保險的依據是客觀獨立的,根據的是氣象指標和約定的保險指標。遇到理賠問題,只需要從氣象部門獲得與其相關的氣象數據,再按照合同對投保人進行賠償,這樣,減少了調查所占用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上不必要的損失,降低了相關的經營成本,大大提高了理賠的速度和質量。同時天氣指數保險的一系列保險產品采用的都是標準化合約,不需要對投保人進行詳細的分類,也不需要根據參保人的不同來調整合同,對整個地區的投保人都是一樣的,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擴大了保險覆蓋范圍

傳統的農業保險合同比較復雜,對不同的投保人保險合同可能不一致,并且,相對于一些不了解保險的農戶來說具有極大的復雜性,不容易推廣。與農業保險不同的是,天氣指數保險所有條款都是事先進行規定的,其合同也是標準化合約,這使天氣指數保險具有透明性。農戶了解了理賠與天氣指數有關,而與實際的損失沒有過多的關聯后,比較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天氣指數保險,這就使天氣指數保險在農業方面更加容易推廣,擴大了天氣指數保險的覆蓋范圍。

(四)幫助分散農業風險

天氣指數保險的合同具有標準化、流通性、透明性。天氣指數保險的購買并不只受限于農戶,而是以標準單位來銷售的,這里包括農業貸款者,農民以及其他交易者,面對的對象廣,這就更大范圍的分散了風險。天氣指數保險的覆蓋范圍廣,所面對的對象多,天氣指數保險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專一性,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

三、天氣指數保險發展應用中的弊端

(一)有關天氣指數保險的政策不足

天氣指數保險以指數為基礎,并且每個指數對應著不同農作物的產量和收益,當投保人的農產品受到嚴重的天氣影響,并且造成一定的損失,保險人必須根據指數予以賠償。因為天氣指數保險自身的多個優點,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關注,并且開放試點,在我國天氣指數處于剛剛起步狀態,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及其對應的政策,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首先,最基本的農作物統計數據和氣象數據都在政府的相關部門,并且統計數據的氣象觀測點等的維護及建設需要政府來幫助完成。天氣指數保險涉及面廣,比如保險業、天氣氣象、農業、財務等,所以,我國天氣指數保險能否得到政府的支持是深度發展的關鍵。

(二)天氣指數數據來源少

我國天氣指數保險還在試點階段,多個部門管理要實現數據共享機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許多試點中,都存在著一個基本問題,就是數據缺乏,天氣指數運用數學統計的方法,對溫度、濕度、風向、陽光、紫外線、風力等進行測量并計算從而得出相關的數據。天氣指數保險更好的發展需要擁有大量的并且符合需要標準的大型氣象觀測點,提供大范圍的、準確的數據。氣候災害早期預警可以有效的避免更大范圍更大強度的損失,是天氣災害風險管理的關鍵,一旦展開了天氣指數保險試點,就需要大量的歷史數據,而剛剛起步狀態的情況下,沒有可參考數據,就將面臨著走一步去探索一步,不利于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會對其研發造成阻礙。

(三)投保人不了解天氣指數保險

我國天氣指數保險才剛剛起步,屬于測試狀態,還不夠完善,農戶對于天氣保險認知不足,根據調查顯示,部分農戶對于天氣指數保險類的產品表示不理解,還有些農戶根本沒有聽過,而天氣指數保險的對象大部分是針對農戶,認知不足就導致阻礙了天氣指數保險未來的發展和在其他領域的運用。天氣指數保險涉及面比較廣,由于我國的地理位置特殊,跨度了幾種天氣氣候,設計保險產品是個比較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氣候數據,進行精確的數據處理,而且要有保險專業的權威專家參與,涉及去實地考察等,而有關天氣指數保險的產品多是專業術語,不便于一些低學識的農戶理解,不易被接受。

(四)天氣指數保險銷售渠道窄,推廣力度不足

天氣指數保險的銷售渠道窄,主要銷售方向為農戶,盈利方向也是農業和農戶。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戶普遍為小型,支付能力弱,經營規模小,一般不易接受保險產品,這就降低了對產品的需求。我國普遍的農戶對天氣指數保險了解程度差,成為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的一大障礙。另外我國自然環境,天氣氣候,政策等比較復雜,所有關于天氣指數保險的產品要一一進行檢查分析,報備,推廣,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本身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就較為復雜,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風險區域,以及不同種類的農作物來設計產品,產品的多樣復雜導致推廣難,并且指數保險產品是建立在大量的精準的數據和一些復雜的金融知識金融工具上的,其推廣宣傳起來過于復雜。

(五)天氣指數保險發展前景不確定

天氣指數保險在一些地區開設的試點,總體來說比較成功,但是,試點規模普遍比較小,項目單一,不適合大范圍應用,還需要逐步的推廣。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研發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因為成本過高,所以近期所開發的產品較少,影響了天氣指數保險的發展。試點階段的天氣指數保險分散風險的程度過低,容易產生系統風險,需要建立災害分散機制,才可以有效的運用。天氣指數保險作為一種創新型的保險,設計上也存在著難度,農作物減產是多種風險的綜合導致,不只是一種風險的威脅,所以,在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上需要綜合考慮,并且參照各種歷史相關數據(天氣數據、農業數據)來確立指數,對風險進行評估。

四、推進發展天氣指數保險的有效建議

(一)完善相關政策、彌補法律空白

天氣指數保險屬于一種創新的農業風險管理體制,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通過建設氣象站,統計調查數據、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來保證它可以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因為指數保險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高額的資金,政府還應該給與天氣指數保險在一定程度上的財政支持。同時為了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和風險控制,明確天氣指數保險的運行機制,需要出臺針對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和推廣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有了詳細的法律法規,會建立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信任,更有利于保險公司推廣產品,開發新型保險產品,促進天氣指數保險發展。

(二)投入人才技術,大范圍建立數據庫

一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以及人才的供應,天氣指數產品專業性較強,需要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從數據的收集,到精準計算,到與保險知識的結合,到實地考察、開發研究保險產品,最后到產品的宣傳等,都需很多人才。所以要廣招人才,并且進行專業的培訓。人員必不可少,專業的技術更加重要。目前,我國氣象觀測站設施設備還算完備,可以搜集到準確可靠的數據,但是,天氣指數保險產品的設計,需要大量相關的數據資料,而這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公開的準確的連續的相關氣候數據資料。而要大范圍的開發設計天氣指數保險產品還遠遠不夠,我國氣候條件特殊,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氣候,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災害種類也不同,需要進一步擴大范圍對氣象進行觀測,統計出相關的天氣數據,對不同等級的氣象分別進行不一樣級別的風險預測。加大范圍進行氣象觀察,增加觀察范圍密度,特別是一些地形比較復雜的地區,可以對一些特定地區設立特定的氣象觀測站,可以采集到有質量的數據資料。為此,可以在不同的省區建立觀測點以及數據庫,只有足夠的準確數據信息,才可以有效的開發產品,將農戶的損失減到最少。針對各個省級政府,統計各地因巨災而損失的財產的歷史數據,要盡量使天氣指數保險產品標準化。針對天氣指數保險的不同空間尺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指標和方針,首先是要了解不同地區的天氣指數數據,頻發的災害類型等,將天氣指數數據進行模型化。

(三)對天氣指數保險積極宣傳

天氣指數保險也可以說是創新型、專業型的農業保險,但是與傳統的不同,屬于逐步推廣的時期,尚在試點階段,對于天氣指數保險信息的積極宣傳是必不可免的,只有做好宣傳普及的工作,才可以增加農戶的參保意愿。加強宣傳并且在試點展開有關天氣指數保險信息的培訓,讓農戶可以明確的了解到天氣指數保險的技術以及好處,并且針對試點展開最基礎的農業調研,將調研結果,當地易發的氣候災害等情況進行講解,并充分讓農戶了解指數保險轉移和分散風險的作用,達到宣傳目的。還要提高其他有關的利益者對它的認識,例如,保險機構,完善天氣指數保險體系、提高天氣指數保險在保險業的地位、提高政府對天氣指數保險的重視程度,讓保險機構看到天氣指數保險在未來的發展過程里的市場機遇以及發展前景。

(四)開拓銷售路徑,加強推廣的力度

我國地域遼闊,有著不同的季風氣候,天氣也多變,災害種類繁多,旱災、水災、冰雹等,所以天氣指數種類的設計也比較復雜,如此,需要參與的人員具有較強的指數設計能力,并且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這樣專業的人才,才可以更好的去開發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因為天氣指數保險的推廣和其成本范圍也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開發設計非常重要。保險公司也應該擴大延伸銷售渠道,在網絡上進行營銷,也可以與各地政府進行合作,對農戶進行教育,積極的去擴展市場,增加農戶的參保意愿,做好宣傳普及工作,擴大推廣能力。

(五)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完善自身不足

天氣指數保險已經在多個發展中國家都開展試點,并且一些國家已經有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印度,馬拉維,墨西哥等。我們可以積極的借鑒國外的經驗,積極的發展我國的天氣指數保險。在我國,主要采取的是試點推廣,最早的試點是安徽省,針對洪澇災害,對于水稻的生長階段提供天氣指數保險,我國展開的試點是縮小到鄉鎮的,先將一小部分進行推廣,使其了解天氣指數保險,在試點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日后更大范圍、大規模的推廣打下堅定的基礎。在2009年,安徽省鹽湖村就有近500戶參加了天氣指數保險的試驗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近幾年來,試點工作正在積極的發展,并且政府也出臺了一些關于保險的條目,提高災害事故風險特別是巨災風險應對能力,采取多層次風險分擔,來降低風險,以此作為保障,建立更完善的保險制度,減輕巨災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李秀香.對我國推廣農業氣候指數保險的思考[J].江南社會科學,2013,12.46-49.

[2]武翔宇,蘭慶高.促進我國氣象指數保險發展的若干建議[J].農業經濟,2012,3.94-95.

[3]朱平安,郗蒙浩.天氣指數保險及其在農業災害保險中的運用研究[J].時代金融,2013,9.83-84.

[4]馮文麗,楊美.我國農業巨災風險管理工具創新[J].金融與經濟,2011,4.92-95.

[5]彭建林,徐學榮.我國農業指數保險的探索研究[J].財經市場,2014,7.92-94.

[6]程靜.農業旱災風險管理的金融創新路徑:天氣指數保險[J].世界農業,2013,3.11-14.

麻豆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孕妇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瓜伦|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乌克兰少妇videos高潮| 国产免费破外女真实出血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日本| 欧美变态另类刺激|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av一卡二卡|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91超碰在线精品|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久久9精品区-无套内射无码| 久久毛片基地|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精选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超级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影院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线看|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夜夜嗨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一线二线三线写真| 亚洲 另类 日韩 制服 无码|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