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

第1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管理;熵值法;ELECTRE法;供應商評價與選擇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1-0196-03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使得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信息共享和知識傳播成為可能,同時社會生產、物資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環境問題對制造企業所帶來的約束和限制作用加強,想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供應鏈中的環境問題,就需要相關企業緊密合作,共同努力,來提高環??冃?。故企業通過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將對環境問題的解決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而在建立綠色供應鏈的過程中,一個關鍵環節是供應商選擇,尤其是選擇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綠色供應商。綠色供應商在節約成本和保護環境上的作用能夠通過供應鏈傳遞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整體效率。因此,建立科學、可靠的綠色供應商評價和選擇體系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1]。

二、綠色供應鏈管理下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概念及研究內容

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MRC)進行了一項“環境負責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綠色供應鏈”概念[2]。但斌和劉飛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內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效力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設計和處理供應商、生產廠、銷售商和用戶之間的關系[3]。

目前,國外對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理論和實踐處于不斷完善與發展之中。國內隨著國家和國際上對環境保護的影響,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也在逐步得到發展。研究內容主要分為綠色供應鏈概念模型、運營過程;綠色供應鏈運營中戰略決策和績效評價;綠色供應鏈管理理論的技術工具;綠色供應鏈管理管理實踐、實證研究等。

(二)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及選擇方法

1966年,Dickson從170個采購經理中收集到實踐數據,從中整理出23項評價供應商的準則,發現了質量、成本、交貨期是選擇供應商最重要的三個標準[4]。馬士華給出了包括企業業績、業務結構與生產能力、質量系統以及企業環境4項一級指標的供應鏈合作伙伴評價體系[5]。

Humphreys和Wong為基于知識的供應商選擇設計了一套能夠與之有效集成的供應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廢棄物排放、水污染處理、能源利用等10項定量指標與環境政策、綠色技術可獲性、減少污染的能力等20項定性指標構成[6]。劉彬為進行綠色采購模式下的供應商選擇,建立了由ISO14001認證、產品的環保設計、清潔技術的有效性及環境效率4項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供應商的選擇進行模糊綜合評判[7]。

供應商選擇的方法主要分為三大類,即定性評價選擇方法、定量評價選擇方法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目前國內外常用的供應商選擇方法有:直觀判斷法、Delphi法、招標法、協商選擇法、采購成本比較法、ABC成本法、線性權重法、因子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數據包絡法、遺傳算法以及人工神經網絡法等。

本文以熵值法確定權重,采用ELECTRE法對綠色供應鏈下的供應商進行評估。熵值法可以屏蔽決策人員的主觀因素,整個過程比較客觀,但決策過程缺乏決策人員的參與,故本文引入主觀估計權重對權重進行修正,一方面融入了決策人員的專業經驗知識,另一方面也減少了主觀臆斷帶來的隨意性。在確定指標權重后,運用級別不劣于關系多屬性決策方法(ELECTRE)引入偏好臨界值,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供應商指標間的完全補償關系,選取ELECTRE方法族中的ELECTRE-I方法對供應商進行排序選優。

三、綠色供應鏈管理下供應商評價選擇模型構建

第2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關鍵詞】住宅產業;供應鏈管理;綠色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93.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024(2007)01-0077-03

【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住宅產業化背景下的北京市住宅產業發展研究”(批準號:06BFJG096)的相關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玲,中國地質大學人文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資源產業經濟。(北京100083)

隨著環境問題的備受矚目,綠色供應鏈管理在傳統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上產生,因其考慮了供應鏈中各環節的環境問題,旨在以較低的資源效率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優化,得到了廣泛認同。我國的住宅建設正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時期。而一棟建筑從建造到投入使用,都在不斷地消耗能源,排放出各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據統計,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近40%的能源是在建筑中消耗的,經過粗略的估算,其中的2/3―3/4可通過正確的、理想的建筑措施節省下來。因此,運用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理論來優化住宅開發的供應鏈,對于節省能源,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

至今,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內涵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定義,綜觀前人的觀點參照供應鏈管理的定義,筆者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可以表述為: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其目的是使得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

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從產品設計到最終回收的全過程,其內容涉及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的選擇、綠色供應過程、綠色生產、綠色包裝、綠色營銷、綠色消費和綠色回收的方面。

二、住宅產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

(一)住宅產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需要

我國住宅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展商、建筑商、材料及部品供應商、勘察設計單位、中介機構等)普遍規模不大,長期處于“小、散、亂”、各自為戰的狀態,很難向用戶提供價廉物美的個性化產品。企業在粗放型的低水平上激烈競爭,由此就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資源浪費和質量問題。

由于我國住宅建設落后的技術和粗放的生產方式導致資源消耗高、循環利用率低,因此,較國際先進水平要耗費更多的自然資源。從資源、能源消耗的角度看,傳統住宅建設過程中要投入大量的磚瓦沙石、水泥、木材、鋼材、玻璃等材料,而這些材料的生產過程中又會消耗大量的能源。

住宅建設對資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對環境的負荷也是相當大的。由于我國建筑保溫隔熱性能差,供暖效率低,采暖地區能耗為相同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的3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發達國家60%,城市污水的回用率是發達國家的25%。這些無不影響住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落后的住宅生產方式與技術所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室內空氣污染問題也比較突出。建筑用能產生的氣體排放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的25%。北方城市冬季由于燃煤導致空氣污染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最高標準的2―5倍。目前毛坯房的供應方式還未改變,家家戶戶自行裝修不僅浪費資源,而且造成質量隱患、環境污染等。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要在未來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長7%以上,將面臨巨大的資源約束瓶頸和環境惡化壓力。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節能與綠色住宅刻不容緩。

(二)住宅產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可靠保證

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主要可以獲得以下收益:

1.進入市場:由于對環保的嚴格要求,不達標的企業可能會被排除在市場之外,通過綠色供應鏈,可以有效通過“綠色壁壘”。

2.減少被處罰的風險:確保企業自身和其供應商符合環保法規要求,從而避免因違反環保法規而遭受的罰款、公司形象損傷、供貨中斷等后果;如果在環保法律頒布之前采取措施,還可以使企業在競爭中搶得先機。

3.優勢的供應鏈:供應鏈上游的綠色成就可以在供應鏈后續過程中放大,使整個供應鏈得到優化,從而構建成優勢的供應鏈,取得競爭優勢。

4.降低成本,提高運作效率:減少材料的過量和過期以及相關的維護保養費用;促進材料的回收利用;消除“擾民”帶來的副作用;從源頭減少廢棄物和有害物質的產出量,從而降低相關的處置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5.提高顧客價值:在環保方面滿足顧客需求和期望有利于增強企業與顧客的關系,同時與供應商在環境改善方面的合作可以增進產品的質量或功能,提高顧客價值,有助于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和拓展市場。

6.改善公共關系:在環境改善方面與供應商合作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增強投資者信心,增進與政府部門、環保部門等管理當局以及媒體的關系,減少被檢查頻率,縮短審批時間。

7.易于獲得保險:保險業是第一個把全球氣候變化與對商業活動的影響直接結合起來的行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更易獲得保險,且能夠降低所需費用。

8.易于獲得低成本資金:擁有環境管理體系會使組織更加容易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資金,這最終會成為投資的一個條件,國外許多銀行對貸款申請人建立環境檔案。

9.改進與職工的關系:綠色供應鏈不僅是對外部環境的改進,也包括對企業自身環境的改進,通過工作環境的改善和對職工素質的提高以及清晰的流程可以提高職工的滿意度。

三、構建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

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住宅開發企業、施工企業、原材料及設備/部品供應商是供應鏈的主要成員,供應鏈中的各成員通過土地獲取、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建材生產、銷售、物業管理六個環節,完成住宅開發的整個流程。在住宅產業供應鏈中,住宅開發企業掌握著土地資源,并直接面對市場,也最有可能引導市場,是連接需求與供給的紐帶,故住宅開發企業是整個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見下圖)

四、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

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的內容雖然很多,但目前研究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流程研究

實施思路是先對整個住宅產業供應鏈進行績效評價分析。全力找出其中最容易污染環境、最容易產生能源和資源浪費的環節,對其予以綠色化的改進。

1.供應鏈中規劃設計管理。住宅的開發過程中,設計環

節對建材供應、施工制造、市場營銷等環節都有指導性的作用,因此,可把住宅設計首先作為整個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中最薄弱、最關鍵的一環來進行強化。針對目前我國住宅的“四耗”問題,住宅的綠色設計應努力做到“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即合理控制住宅體形,改進建筑結構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間,實現土地資源的集約有效利用。

2.供應鏈中建材生產和施工環節產業化。我國目前住宅消費已逐步成為消費熱點,市場需求旺盛,住宅產業正處在增量與質量并重的發展階段,通過住宅產業化的發展,住宅產業可以借鑒利用制造業的規模優勢改善供應鏈結構,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通過住宅產業化使得大規模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基于互聯網的集中采購減少采購環節降低采購成本成為可能,同時提高住宅的質量和功能,提高住宅建設的勞動生產率,縮短建設周期,減少對熟練技術工人的依賴。現代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會大大減少資源浪費,并通過規模效益降低造價,大大提升住宅的性能價格比。

我國進行的住宅產業化,首先根據住宅建筑的居住水平、環境條件,從住宅構配件、部品生產工業化的角度制定現實的建筑結構標準,再根據此標準進行設計,確定標準化、系列化的構配件和制品。在具體實施時按照相反的方向,用標準化、系列化的構配件、制品去組合出風格各異的住宅。因此,在構配件制品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基礎上實現裝配化的工業化住宅建筑體系是今后我國住宅產業化的主要技術途徑。這種途徑的出發點就是在適當考慮住宅建筑多樣化的前提下實現標準化和產業化。按照這種途徑發展,首先是設計環節的標準化,在此基礎上實現構配件、部品生產的標準化、規?;?,進而實現住宅產業化。

3.住宅裝修一次到位。現在裝修市場管理不健全、企業的誠信度低、自律水平差、裝修質量粗糙、用材污染環境,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使得住宅裝修工程投訴居高不下,影響了行業均衡全面可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的健康。因此,加強住宅裝修業的管理,建立生產和產品的誠信體系和環保安全體系,改變傳統的裝修方式已刻不容緩。用住宅裝修一體化(全裝修)來取代離散化的裝修,無疑是一種革新,其本質是用科技密集型的規?;I生產取代勞動密集型的粗放的手工業生產,從而全面提升我國住宅裝修的檔次和品質。全裝修住宅具有鮮明的產業化特征,它不但打破了陳舊的裝修體制,更重要的是將住宅產業引向集約化建設的軌道,是一次質的飛躍。

(二)基于核心z企業的戰略伙伴關系的研究

住宅產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就是住宅產品的綠色設計,建材的綠色供應,產品的綠色施工制造以及綠色營銷的集成統一,只有做到上、下游企業一盤棋,方能使住宅產業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組織在節能環保的共同目標指引下形成一個綠色的有機整體。

1.核心企業謹慎選擇供應鏈成員。核心企業領頭的供應鏈向上聯系供應商向下聯系銷售商,不僅自身制定并嚴格實施環境管理標準,其下游廠商及最終用戶也必須遵守同樣的環境管理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綠色性。所以,在綠色供應鏈構建過程中,核心企業對合作伙伴的評估和選擇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考慮其生產能力、生產成木、產品質量、交貨期、服務和信謄等傳統因素,還應采取適當的綠色指標體系對潛在的供應鏈成員進行綜合評價,目前供應商評價的主要標準包括:環境報告的公開披露;一級供應商的環境行為評價;有害物質和廢棄物排放;禁用物質的使用;IS014001認證;清潔生產實施情況;資源使用效率;產品和包裝的環境友好性等。同時,核心企業還必須對合作伙伴進行有效的管理,了解其環保執行情況,將環保質量監督與合作廠商資格認證結合起來,把環境管理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一部分。

2.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綠色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這也是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供應鏈上企業的合作或聯盟可以有效地分享技術與信息,分擔環境改善的成本和風險,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實現提高顧客價值和實現持續的競爭優勢。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中環境信息的流動是雙向的,企業可以向其供應商提出環境要求,供應商也可以對其顧客施加壓力。在環境問題上,供應鏈上各企業越合作,效率就越高。住宅開發企業作為主導企業或“盟主”應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和要求,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和銷售渠道組成的有時限性的短期或一次性的供應鏈,形成“動態聯盟”,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虛擬企業的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或“同步制造”,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

(三)住宅產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支撐技術

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當今世界進入了網絡世界的前沿。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實施的一個必要工具和手段。以Internet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大量削減成本和改善服務的機會。Intranet聯結各個部門分散的信息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共享,Extranet則提供企業群信息集成途徑,實現供應鏈上信息共享,而Internet使供應鏈管理擺脫地域限制,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

第3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關鍵詞:低碳制造實踐;水泥企業;測量量表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actice scale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green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and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author conducts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high-level interviews with cement companies to form the initial indicators of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137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factors of carbon manufacturing practice ar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actice scale of cement enterprise consists of 20 observation variables in 5 dimen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making concre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lan for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cement enterprise.

Key words: low carbon manufacturing practice; cement enterprise; measurement scale

0 引 言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碳排放問題已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水泥企業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其“兩高一資”的生產方式產生了大量CO2,水泥行業成為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1]。據國際能源署(IEA)報道,2014年我國CO2排放量高達94億噸,其中水泥行業碳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20%,這給我國順利實現碳減排目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水泥企業作為落實碳減排目標的重要主體,在承擔減排責任方面,面臨著諸多方面的挑戰。政府的環境政策制定、顧客偏好行為等都會對企業的生產方式和運營策略產生巨大影響。面對如此嚴峻的碳減排形勢,水泥企業必須實現低碳戰略轉型,實施低碳制造實踐。低碳制造實踐不僅是企業低碳轉型的可行策略之一,而且是企業應對外部環境挑戰和贏得競爭優勢的有效手段[2]。在生產實踐中,水泥企業通過推行清潔生產來降低煤炭資源和電力的消耗,減少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3],或者通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降低水泥熟料生產的碳減排[4],這些碳減排策略都可以看作是水泥企業的一種低碳制造實踐??梢姡瑢嵤┑吞贾圃鞂嵺`對水泥企業降低碳排放和實現低碳戰略轉型具有重要實踐意義。那么如何衡量低碳制造實踐成為水泥企業必須關注的重點問題,低碳制造實踐測量量表不僅可以為企業碳減排提供有效方案,而且有助于提升企業碳減排實踐水平。然而,目前低碳制造實踐的測量指標并未得到明確,且鮮有針對水泥企業低碳制造實踐的量表研究。鑒于此,本文在綠色制造實踐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探究水泥企業低碳制造實踐的結構維度,以期為相關實證研究提供有效的測量工具,并為企業碳減排提供理論指В加快企業低碳戰略轉型。

1 文獻述評

1.1 綠色制造實踐

制造實踐作為市場環境下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源于企業具體的運營活動和方案。隨著企業綠色發展理念的增強和研究角度的擴展,綠色制造實踐逐漸被重視。綠色制造實踐作為制造實踐在環保方面的延伸,其主要目的是預防污染和保護環境,具體措施則包括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環保能源、重新設計產品和流程以及關于產品管理實踐方面的員工培訓等。Digalwar等(2013)將綠色制造實踐定義為“考慮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優化”[5]。針對綠色制造實踐的具體結構,Ghazilla等(2015)通過對馬來西亞中小企業綠色制造實踐的研究,認為綠色制造實踐包括產品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包裝分配、綠色處理和綠色再制造等因素,并認為這一系列環境實踐共同構成了產品的綠色制造周期[6]。此外,有研究表明,ISO14001認證、過程管理、實施逆向物流、高層管理承諾、供應商管理和客戶關注也被認為是綠色制造實踐的關鍵因子[7-8]。綠色制造實踐的結構因素是低碳制造實踐指標構建的基礎,已有關于碳減排實踐的研究強調了產品綠色設計、ISO14001認證、高層管理承諾、供應商管理等因素的重要

性[9-10],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本研究以綠色制造實踐為基礎構建低碳制造實踐指標的合理性。但是由于“低碳”更注重自然規律,強調碳約束和能源利用率,因此,本研究與綠色制造實踐的結構因素研究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

1.2 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

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作為企業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結構維度研究與低碳制造實踐測量量表研究具有重要的聯系。Zhu等(2008)在對中國制造企業的實證研究中首次對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維度進行了劃分,將其劃分為內部環境管理、綠色采購、與客戶合作、生態設計和投資回收5個維度,并構建了包含21個題項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測量量表[11]。此后的量表開發也多按照Zhu等的5維度量表為基礎加以增添、刪減、合并、拆分,Diabat和Govindan(2011)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劃分為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運營、綠色分銷、物流和營銷以及逆向物流6個維度[12]。此外,有學者基于具體企業和行業情境對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維度劃分展開了探討。例如,Wu等(2012)針對紡織服裝行業的研究,將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劃分為產品綠色設計的源頭管理、與顧客和供應商合作、廢品回收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管理4個維度[13];Hsc等(2013)則以馬來西亞通過ISO14001認證的企業為研究對象,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包括綠色采購、綠色設計和逆向物流3個階段[14];Luthra等(2016)通過對印度汽車工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研究,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管理、綠色銷售和綠色物流6個維度[15]。Scur和Barbosa(2017)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11,15],針對巴西家電行業開發了7維度26個題項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量表,分別為:逆向物流、廢物管理、綠色制造和再制造、生態設計、生命周期評估、綠色采購和內部環境管理[16]??梢?,由于研究視角的不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的結構是多樣的。而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仍處于持續的動態調整中,其結構也在不斷變化。

綜上所述,低碳制造實踐雖然與綠色制造實踐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存在一定的關聯,但碳約束下的低碳制造實踐也有其獨特的內涵,低碳制造實踐更加關注企業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實施碳減排的具體方案。目前針對水泥企業在低碳發展理念下實施低碳制造實踐的相關研究還很少見,對基于戰略轉型背景下的水泥企業而言,迫切需要開發出此情境下低碳制造實踐的測量量表,以推動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已有關于綠色制造實踐結構要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測量量表研究為本研究構建低碳制造實踐測量量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2 量表開發與檢驗

2.1 初始題項的確定

在收集整理綠色制造實踐結構因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測量指標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和演繹的方法,結合水泥企業生產特點,盡可能多推導出低碳制造實踐的原始指標,共提取出39個指標。通過對鎮江北固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江蘇句容臺泥水泥有限公司等3家水泥企業的高管進行半結構化深度訪談,請每一位測試者描述最合適的指標,在最初的題項中,有35個指標被頻繁提及,提及率偏低的指標被刪除。在此基礎上,邀請3位有豐富管理量表開發經驗的大學研究人員就問卷格式、問卷內容、題項選擇、易懂性、重復性、準確性等進行修正,修改指標至專家一致認可給予保留。最后確認33個指標。

2.2 探索性調研和題項凈化

在正式大規模調查之前,本研究在鎮江北固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江蘇美聯水泥有限公司、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江蘇句容臺泥水泥有限公司和江蘇遠東水泥有限公司發放了70份初步調查問卷,通過結果分析進行修改。所有量表使用Likert5分量表(從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回收53份(回收率75.71%)。遵循Churchill等人提出的理論對測量過程進行提煉與凈化后,單維性與信度符合檢驗要求,有3個題項被刪除,剩余30個測量題項進入大規模正式調查和數據分析,具體題項如表1所示。

2.3 數據收集

本研究通過郵寄和電子郵件的方式向水泥制造企業發放問卷。第一批350份問卷于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在《中國水泥網》、安徽省水泥協會、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工業調查處以及鎮江市水泥散裝辦公室等單位的協助下,向江蘇、山東、浙江、安徽、福建、寧夏等國內22個省市自治區所轄水泥企業發放,共回收問卷112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第二批200份問卷于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安徽省水泥協會的協助下,向安徽、福建、甘肅等省市所轄水泥企業發放,共回收問卷46份,其中有效問卷39份。將收回的問卷按批次分為兩個子樣本,T檢驗沒有發現顯著性差異,因此將這兩批回收的問卷進行合并,共有137份有效問卷。

2.4 證檢驗

2.4.1 探索性因子分析。本研究選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數據顯示,KMO值為0.873,Bartlett's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水平sig=0.000

F1包含了5個題項,主要反映了企業與客戶和供應商為實現碳排放最小化而在相關活動方面的協同合作,因而命名為協同減排;F2包含了5個題項,主要表述了企業對產品消費后階段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承擔責任,因而命名為環境責任延伸;F3包含了4個題項,主要反映企業把對環境的關注結合到企業日常管理活動中,因而命名為環境管理;F4包含了3個題項,主要反映了企業執行相關行業標準的情況,因而命名為環境標準;F5包含了3個題項,主要表述了企業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考慮碳排放最小化,因而命名為低碳產品設計。

2.4.2 驗證性因子分析。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軟件AMOS17.0對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進行擬合。圖1是一階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驗證了低碳制造實踐5個因子的合理性。綜合表3的各項指標來看,χ2/df=1.34

2.4.3 信度檢驗。Cronbach's α系數主要用以評估量表的內部一致性。Nunnally(1978)認為,測量工具的Cronbach's α系數最好高于0.70;吳明?。?003)認為高質量的總量表信度系數在0.80以上。在本研究中,總量表的信度系數達到了0.905,由表4可知所有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 0.70,表明測量工具的內部一致性較高。

2.4.4 效度檢驗。量表的效度檢驗主要通過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的檢驗來判定。本研究按照文獻梳理、專家咨詢的項目生成程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盡可能找出低碳制造實踐全部指標,然后又進行企業深度訪談,對測量項目進行修訂和完善。因此可以認為,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結構效度分為收斂效度與區別效度。收斂效度檢驗方面,根據Fornell和Larcker(1981)[19]提出的三重收斂效度標準:(1)所有標準化的因子載荷值要大于0.5,且達到顯著水平(p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在對理論文獻綜合分析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水泥企業低碳制造實踐測量量表。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等規范的實證過程,證實水泥企業低碳制造實踐涵蓋以下5個維度:低碳產品設計、環境管理、環境標準、協同減排和環境責任延伸,且經驗證,量表的信度、內容效度、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指標都很理想。其中,“低碳產品設計”反映了企業為實現產品碳排放最小化目標,系統考慮和改善產品的碳排放,從根本上解決產品生命周期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環境管理”反映了企業對日常管理活動中環境因素的關注,把因環境問題(如碳排放、資源浪費等)造成的風險成本降到最低限度,使環境管理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碍h境標準”是環境管理部門環境執法的尺度,同時揭示了企業只有在節能減排方面嚴格遵循環境標準才能得到社會和市場的認可。“協同減排”揭示了企業在推進低碳制造實踐過程中,必須與客戶和供應商在減排工作中緊密合作,共同對供應鏈運行的相關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及安排,為最終實現企業碳排放最小化而共同努力?!碍h境責任延伸”則反映了以生產者為主導的責任主體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負責,其重點是承擔綠色設計責任、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和最終處理的責任??傊?,本研究所開發的量表能全面地覆蓋水泥企業低碳制造實踐的相關因素,其結果對未來開展低碳制造實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從理論上來講,可為未來相關實證研究提供測量基礎;就實踐而言,運用本研究所提供的有效量表,可以為企業提供理論指導,以幫助企業改進相關的碳減排實踐,加快企業低碳轉型升級。

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由于研究資源限制,樣本選擇多數集中于東部省份且樣本量有限,使結論的推廣需要進一步驗證?;诖耍磥硌芯靠梢詮囊韵聨c展開:(1)擴大樣本的采集范圍,增加樣本量,使樣本更具代表性,從而使研究結論的適用面更廣。(2)進行企業低碳制造實踐實施的影響因素研究,如企業內部因素、市場需求因素、政府環境法規因素等。(3)進一步探索中介變量(如競爭優先權)和調節變量對企業低碳制造實踐實施與績效結果的作用機制,以提升中國水泥企業開展低碳制造實踐的水平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顧阿倫,史宵鳴,汪瀾,等. 中國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的潛力與成本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8):16-21.

[2] 程l新,孫立成. 企業低碳制造戰略形成與實施的機理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5):23-29.

[3] 趙琳,王睿智,黃西川. 水泥行業清潔生產實例研究[J].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2,28(10):39-41.

[4] 王廣東,謝墻勝. 棗莊中聯利用建筑垃圾生產水泥熟料[J]. 中國水泥,2013(2):59-63.

第4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物流管理;綠色環保;體制創新

一、我國綠色供應鏈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的現狀

據統計,截止2012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水運通航總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位。鐵路方面,到2013年年底,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已經突破十公里,高速鐵路突破1公里。民用航空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到2013年底,總里程為18.427萬公里空運能力進一步提高。另外,截止到2012年,我國現有公路港、物流港、無水港、基地等各種物流園區754家,比2008年調查增長了58.7%。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物流基礎設施是物流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綠色供應鏈得以發展的重要條件。

(二)綠色供應鏈所依存的技術發展現狀

對比國外來說,物流在我國起步得比較晚,傳統的儲運企業經過發展形成了現在的物流企業,但是先天的不足導致我國物流企業在管理理念、使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裝備等方面都要比發達國家落后。歐美和日本已經在物流活動中成熟的運用無線射頻、EDI、條形碼等技術,而在我國,只有海爾、中遠這樣的大型物流企業才有所利用,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在絕大多數物流企業都運用較少,原始手工作業在一些中小物流企業還比較常見。

(三)綠色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

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是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最為重要的憲法依據。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另外,我國在防治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各個領域都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促使企業要遵守法律,綠色生產,保護環境,降低能源消耗,注重節能減排與回收利用,為綠色供應鏈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企業與公眾的綠色意識

在中國,供應鏈管理還處于一個初步階段,那么對建立在供應鏈管理之上的綠色供應鏈就更為陌生,遠沒有達到企業的自覺行為。作為綠色標桿的ISO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我國通過的企業只有5000多家,不到全國企業總數的1%。而另一方面,我國各地相繼爆發霧霾天氣以及自來水的化學污染事件,更加喚起了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渴望。意識的提高帶來了行動,我國公眾在消費時也開始更加傾向于綠色產品,追求一種純天然、無公害,以維護自身的身體健康。這種綠色消費促使企業更加注重綠色生產,推動了綠色供應鏈的發展。

二、我國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對綠色供應鏈的認識也不斷加深,積極將綠色供應鏈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以期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但是由于綠色供應鏈在我國引入較晚,發展還很不成熟,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

(一)綠色技術創新與能力不足

綠色供應鏈的實施需要靠強大的綠色技術支撐,同時整個鏈上各企業的能力也至關重要。而我國由于綠色技術和能力的不足,對綠色供應鏈還處在探索階段,相關的實施經驗更是匱乏,無法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利益。同時,綠色供應鏈所需要的一系列綠色技術,包括源頭削減、凈化處理等,都還需要一定的提高,甚至有些技術還處在理論階段,并不能拿來為企業所用,而企業對于自身的綠色技術創新也還缺乏一定的認識,或者由于科研經費的限制而取消或停滯。

(二)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各國都制訂了更加嚴格的法律法規,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管理。對比來說,我國雖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環保法律法規,可是遠沒有達到環境保護的要求。這些法律法規的范圍較為寬泛,缺乏容易執行的細則,在很多規定上面都較為模糊。同時,我國的環保法規對企業的環境污染行為處罰力度不夠,相對于企業通過污染環境的生產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相比,這些處罰顯得微不足道,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對企業形成的震懾力不大。

(三)企業管理者對綠色供應鏈的認識不足

構建綠色供應鏈帶來的績效是長期的,短期內效果不太顯著,甚至會造成一定的成本壓力。目前,盡管資源與環境給我國企業的壓力越來越明顯,但大多數企業對短期的壓力都難以應付,認識不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也缺乏相應的能力。企業能否成功構建綠色供應鏈,取決于高層領導的重視程度,以及各部門的配合程度。同時,供應鏈合作伙伴的選擇也是一道難題,各個企業都從自身利益出發,期待其他的供應鏈成員采用綠色材料、綠色生產和包裝等,這樣就可以以最小的投入來獲取綠色帶來的最大收益。

三、我國綠色供應鏈合理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技術創新

雖然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在近幾年有較快發展,基礎的物流設施體系已經建立,但是綠色供應鏈的實施需要一個強大的物流系統來支持,從包裝到運輸再到倉儲,無一不提出了對物流設施的高度要求,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亟需加強。加強物流線路建設,加強物流信息建設,打造物聯網。綠色供應鏈的實施需要借助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才能夠充分實現。另一方面,從政府和企業自身加強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促使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以維護自身利益。

(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的環境保護法規在不斷地完善當中,但是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法律法規已不適應環保工作,亟需完善。通過修改環境保護法,改變治理處罰方式,加強監督,建立公眾參與制度等方法,借助法律法規和公共的力量,結合激勵性的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杜絕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

(三)提高企業管理者認識,全員參與

綠色供應鏈管理立足于長遠利益,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它從整個供應鏈出發,鏈上的各個企業之間要團結協作,信息與利益共享,必須正確的認識綠色供應鏈。企業從上往下每個職工都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綠色供應鏈管理為企業和社會帶來的回報是長期的,每一個員工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使“綠色”發展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樹立起企業綠色形象加強高層領導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并樹立全員參與的意識,是成功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關鍵。

(四)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培育綠色消費市場

環境保護離不開民眾的廣泛參與,不能單獨的依靠少數人和部門,大力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利用媒體網絡、電視新聞等途徑,加大環保問題的宣傳,是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再落實到環保行動上。另外,充分發揮消費市場的調節作用對綠色供應鏈至關重要,通過市場的手段,可以引導公眾的綠色消費行為。培育全民“綠色消費思想”,慢慢形成綠色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張東哲.淺析綠色供應鏈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1(648):7-8.

[2]陽志瓊.國內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1(20):80-81.

第5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關鍵詞]采購供應鏈;電子商務;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6-0171-01

1 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

1.1 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是:以采購產品為基礎,通過規范的定點、定價和訂貨流程,建立企業產品需求方和供應商之間的業務關系,并逐步優化,最終形成一個優秀的供應商群體,并通過招投標方式實現企業的采購,從而達到降低采購產品價格、提高采購產品質量和提高供應商服務質量的目的。企業采購供應鏈是企業供應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提高質量、節約成本的關鍵。建立企業采購供應鏈系統,首先需要將涉及企業采購的各個環節納入到整個系統中,保證采購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的信息暢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通過信息共享,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資源,為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

1.2 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的目標

企業采購供應鏈系統通過標準和規范的業務流程,建立協配件的供應商、事業部之間的業務關系,并逐步優化,最終形成一個優秀的供應商群體,在保證公司協作產品集中采購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達到規范采購過程、優化供應商群體、共享采購信息、監督采購過程、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信息化水平、任務分工與業績考核和與供應商共贏的目標。建立采購供應鏈管理系統最大的困難莫過于業務流程的改變,企業需要將自己原有的業務遷移至Internet上,這往往涉及到經營觀念、人事管理、業務處理過程和工作流的重新定義等,主要是管理理念方面的問題。

1.3 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的具體任務

從業務角度來看,企業采購供應鏈系統一般包括三個流程,即新產品定點流程、產品定價流程和產品訂貨流程;三個管理,即采購產品信息管理、產品需方管理和供應商管理;三個接口,即MRPII/ERP系統接口、PMD系統接口和財務系統接口;決策分析系統(包括綜合查詢)和系統維護。故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的具體任務為:建立采購產品信息庫;建立供應商信息庫;明確新產品定點流程;明確產品定價流程:如何通過招投標方式實現產品競價;明確產品訂貨流程:如何向供應商下訂單,并對產品的實際價格進行監督;建立P-SCM與ERP、財務,MRPII等系統的接口。

2 企業對實施采購供應鏈管理的疑慮和對策

1)企業已經有很多供應商,還有必要增加更多的供應商嗎?其實企業確實有很多供應商,但不知道現有的供應商中有多少是全國最優秀的供應商。信息網建立后,可吸收全國優秀的供應商來為本企業供貨,并通過對供應商的優化,保持每類產品有2~3個供應商。所以企業的供應商數量在信息網建立后是一個由現在的少變成很多,然后再變少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達到優化供應商的目的,另一方面達到了宣傳企業的目的。

2)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應從哪幾個方面來對供應商進行評審?在信息網中,可以從財務方面、生產設備、產品質量認證和開發能力幾個方面來對供應商進行評審,通過實際考察后,評審信息進入采購供應鏈系統。

3)在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中如何實現招投標?國內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在第四季度完成下一年的采購供應鏈管理系統最大的困難莫過于業購招投標任務,在信息網中招投標的過程與現有的方式基本相同,只不過每個過程(標書生成、標書、投標、開標等)都是通過計算機完成的。

4)企業實施采購供應鏈管理是否可以進一步規范招投標過程?是的。特別是在投標和評標過程中,因為標書時,只對信息網中的供應商,并且只有標書范圍內的供應商才能投標;在開標后,各供應商的報價都是公開的,評標的結果保存在信息網中,便于以后核查,這樣就避免了供應商通過各種關系進入招投標。

5)要求供應商通過Intemet投標,供應商是否有這個能力?供應商必須具備這個能力,其實采購信息網對供應商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1臺可以接入Internet的計算機,如果供應商連這個能力都不具備,就更談不上成為本企業的優秀供應商。

6)MRP/II和ERP系統中有采購系統,有必要再建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系統嗎?不錯,企業現有的MRP/II和ERP系統中確實有采購系統,但這個系統只是對采購的事后管理,如對供應商的管理,對價格的管理等;而不是對采購過程的管理,如對供應商的優化,對采購的監控等。而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是對MRP/II和ERP系統強有力的補充,是對采購過程更深層次的管理,同時又與MRP/II和ERP系統相輔相成,比如采購量、采購時間可由MRP系統根據產品的BOM和生產計劃自動觸發,為生產提供及時到位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所以企業采購信息網是對企業采購過程完整的管理。

7)現在的采購管理很好,有必要建立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系統嗎?建立企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系統除了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外,另一個目的就是加強對采購過程的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就像企業目前建立的ERP系統一樣,系統的信息化管理必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潛在效益。

3 國內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現狀和未來

對于國內的大型制造企業,尤其是民營和私營企業,在十幾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近幾年中,都在供應鏈管理上有所推進。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并未對整體供應鏈的管理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和整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更多側重于營銷系統和內部制造計劃體系的建設;

2)不夠重視供應鏈后端,即供應管理體系的建設;

3)不夠重視從供應鏈全局角度和業務合作伙伴的聯盟建設;

4)較少借助先進的信息系統來整合供應鏈信息流;

5)內部供應鏈的管理和價值流(財務、資金及成本管理)松弛結合,導致無法從企業整體運作指標對供應鏈進行準確監控和改進決策。對于國內大多數中小企業,供應鏈管理僅僅局限于基本的產、供、銷,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體系;由于相關的業務合作伙伴(供應商、分銷商)較少,業務較為單純,很少考慮進一步擴大生產、銷售的規模。自我國加入WTO后,國內大型制造企業就面臨國外大企業嚴峻的競爭,這種競爭中一個最重要的體現是全球供應鏈的競爭。中國的企業在沒有大規模建立海外供應鏈網絡時,必須最大程度地聯合國內的相關業務合作伙伴,形成有效的擴展供應鏈體系,通過群體結合的優勢和跨國企業競爭。對于中小企業,需要盡快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入到相關的擴展供應鏈體系中,提高競爭力,更快地成長起來,不被強大的市場所淘汰?;跀U展供應鏈的協同商務運作將是未來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模式,只有借助于協同商務模式,我們的企業才能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陳安,劉魯,供應鏈管理問題的研究現狀及挑戰[J]系統工程學報,2000,15(2):179-186

第6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Abstract: Increasingly strict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require home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Shunde to construct green supply chain, from design, procurement,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recycling discarded.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must be assessed and mee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pply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 hierarchical model has been built of green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home appliance manufacturers in Shunde, and the weight of the heavy layers of index factors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determined, a case has been given combined Shund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ers.

Key words: home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green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HP

當前,世界各國政府和消費者都非常重視環境議題及永續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歐盟三大環保指令(廢電子電機設備指令、電子電機設備中危害物質禁用指令和能源使用產品生態化設計指令),要求企業不能只關注某一環節或者某一產品的環保要求,而是要從整條供應鏈角度考慮環境績效,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綠色運輸,以及逆向物流,稱之為“綠色供應鏈管理”[6]。

廣東順德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珠三角腹地,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家電制造基地。順德家電產業總產值約為廣東家電業產值的30%,全國家電業產值的15%,一定意義上能夠引領中國家電業的發展。因應環保要求,順德政府將“綠色供應鏈”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順德的家電制造企業紛紛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提高企業環境績效。本文應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依據文獻探討與專家訪談結果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并通過問卷調查計算確定各指標要素權重,以構建順德家電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最后結合具體順德家電制造企業加以運用。

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本文通過座談會和訪談形式,收集長期在順德地區家電制造企業從事環境績效相關工作的人員和專家的意見,同時參照ISO 14031:2013國際標準中的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家電行業行為規范、國際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G4)、歐盟的三大環保指令、國際標桿家電制造企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相關文獻,制定出家電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環境績效指標的層次結構模型:共5個階段、12項第一層指標及38項第二層指標要素,如表1所示。

2 確定指標要素權重

2.1 問卷設計與調查

根據層次結構模型設計問卷,對同一層級的指標要素(從屬于上一層同一個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本文共設計18個子問卷。例如“目標”層面,對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運輸、逆向物流進行兩兩成對比較,如表2所示。 問卷采用名目尺度(Nominal Scale),評比的尺度分為:同等重要―1,稍微重要―3,頗為重要―5,極為重要―7,絕對重要―9。相鄰尺度之中間值為2,4,6,8。

受訪對象企業和專家都位于廣東順德,包括政府環保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家電制造企業從事環境績效評估相關工作的企業人士,以及環境績效評估公司和大學家電制造專業從事研究工作的專家。發放問卷基本情況如表3所示。問卷共發放22份,有效問卷回收為18份,回收率為81.82%。

2.2 構建成對比較矩陣A=a ,并進行一致性檢驗,C.R

利用Excel軟件,將18份有效問卷中的第i個與第j兩個指標要素的成對比較值全部相乘,然后開18次方根,即為矩陣中的成對比較值a ,以此構建成對比較矩陣A=a ,本文共有成對比較矩陣18個。表4為“目標”指標層面構建的成對比較矩陣。

利用Excel軟件,繼續算出矩陣A=a 的最大特征值λ ,通過λ 和相關參數計算成對比較陣A=a 的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記為C.R)。若C.R

2.3 計算各指標要素的權重,并排序

利用Excel軟件,求取成對比較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λ 對應的特征向量U ,歸一化后即為指標要素的權重向量W ,與上一層指標權重相乘即可算出整體權重值。以“目標”層面為例,λ =5.0386,對應的特征向量為U=0.8684,1.9160,1.3040,0.4601,1.0017 ,歸一化后為W ,W ,W ,W ,W

=0.1566,0.3437,0.2348,0.0833,0.1816 ,如表4所示。其中綠色供應鏈中各階段按權重從大到小排序為:綠色采購、綠色生產、逆向物流、綠色設計、綠色運輸;第一層指標按權重從大到小排序前5位為:供應商管理、綠色采購、產品回收、循環利用、可拆解設計;第二層指標按權重從大到小排序前10位為:供應商環境認證比例、物料提交測試報告的比例、供貨商提交承諾書比例、產品再循環比例、產品回收比例、產品可拆解比例、采用經循環再造物料比例、供應商執行綠色采購比例、使用能耗節省比例、產品模塊化設計比例。各層級指標權重及排序匯總如表5所示。

3 應 用

第7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一)加強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構建的研究

不得不承認,其缺少科學性與合理性,存在著諸如“角色不清”、“權限不清”、“定義不清”等眾多弊病。因此,要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構建。李曉安、錢星認為,要完善這一體系,必須在《食品安全法》的基本法律框架內,通過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規章等的配套,建立若干具體完整的法律制度,且這些制度應著力于食品安全監督、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服務(檢測、鑒定)等方面[2]。王中亮主張重新制定一部《食品安全法》,對包括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流通、食用消費各環節,即從農用到餐桌整個過程實施調節和規范;并且以這部法律為核心,建設多層次分門類的各種法律的法規配套組合,囊括立法、執法、監管、行政處罰以及刑罰的綜合性法律體系[4]。雷方華主張以統一性和完整性為立法原則,本著降低執法成本和守法成本、加大違法成本的要求,進行科學理性的基本制度的設計,構建覆蓋和規范整個食品鏈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7]。劉宏偉則從國際出發,認為我國需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國外食品安全法制標準的研究,消化、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多層次法律體系,探索和發展既和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的理論、方法和體系[1]。綜上所述,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是一項戰略性、長期性的任務,其必將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加大對企業倫理道德的研究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其重要原因在于部分企業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短期、微觀的經濟效益,忽視市場需求的變化及企業的發展前景。茅于軾先生在《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一書中提出應該構建一種“自利但不損人”、“誠實、敬業、守信”的市場經濟道德底線,在“民以食為天”這個中國傳統飲食觀念下,我們更應該發揮道德規范作用,構筑堅強的道德支撐,將“利己但不損人”作為道德準則來限制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14]123。陳杰認為,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生態價值觀,堅持自律和生態倫理原則;企業的經營活動必須關注消費者需求的全面性,包括對健康安全、無害產品的需求,對美好生存環境的需求,對安全、無害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的需求以及對和諧社會關系的需求[15]。袁武林認為,企業應將綠色文化作為其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在綠色文化的建設中,企業目標與環境目標相融合,企業營銷理念與生態理念相融合;同時,更要在企業內部培養員工的綠色理念,建立綠色管理制度,形成人人具有綠色理念,人人宣傳綠色理念的綠色文化氛圍[16]。王奇、秦效宏則認為,政府應發揮其宏觀調控職能,承擔起加強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職責,通過法律法規的建設、行政機構的管理、獎懲機制的設置等多項措施促使企業樹立綠色營銷理念,保證食品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17]。綜述而言,目前對于此領域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深入,尤其是在現代文化的大力沖擊下,更應該加強對于倫理道德的研究,并且應更多地從可持續發展觀、生態經濟學、生態倫理學等多角度進行研究。

(三)深入探討消費者心理行為的研究

浙江大學周潔洪、江勵卿認為,消費者是食品安全管理過程的最終目標指向,消費者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所體現的態度與消費者傾向會對政府和食品行業的行為選擇產生深刻影響,而消費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態度也決定著食品安全的效用程度[9]美國食品市場研究機構在1996年的消費者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處于變化之中,且男性消費者比女性消費者更容易采取風險行為,其風險偏好隨著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而增加。Brewer等研究表明,有六種主要因素影響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化學因素(例如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健康因素(營養平衡性等)、污染因素(微生物污染)、政策因素(食品檢驗和標簽管理)等。但是,國內在食品安全消費行為方面的研究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王向陽將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分為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階段,并對此作了相應的營銷策略分析[18]。周靜、周虹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消費者選擇綠色食品的原因各不相同:出于“營養價值高于普通食品”考慮的占11%;出于“保護環境”的占19%;出于“性價比”的占11%;出于“其他原因”的占6%;其中最高的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占54%[19]。黎建新通過研究發現影響消費者綠色購買的因素有:價值觀、環保態度、環境生態知識、人口統計變量、生活方式等,并得出了開發綠色產品的啟示[20]。邱重植、楊焱的研究表明,食品信息對稱是影響食品安全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消費者對于安全食品的價格支付意愿往往會根據自身情況全面衡量效用最大化[13]。而戴春山則從博弈論角度出發,通過建立消費者策略與企業生產策略模型,研究消費者購買欲對企業生產產生的理想狀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21]。由此觀之,關于食品安全領域中消費者行為的研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今后應多加強對某種具體食品的實證研究;加強消費者對安全食品、綠色食品的需求研究;加強消費者風險意識研究以及其支付意愿的研究。另外,在研究方法上要學會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方法及思路,例如結合分析法、假設評價法和實驗拍賣法等,并將其與中國具體國情與實踐相結合。

(四)深化食品安全危機公關的研究

近年來,從蘇丹紅一號、劣質奶粉、有毒大米、孔雀石綠到毒豆奶、毒餃子、毒奶粉事件,我國食品安全危機不斷。因此,食品安全亟需加大對公關危機的研究。關于危機管理的具體程序,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學術界普遍認同的是三階段模型、芬克的四階段模型和米特若夫的五階段模型。其中,三階段模型將危機管理分為危機前、危機中、危機后三個階段,要求從危機發展的各個生命周期去深刻把握危機事件的本身,并采取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管理危機的目的。葛曉春結合三階段模型,從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機管理過失中得出針對食品安全的危機管理公關研究方法:首先,在食品安全危機爆發前,對危機的風險進行分析;其次,在危機爆發時,首先在專家領導的帶領下,迅速識別危機類型,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理工作,并做好危機溝通;再次,在危機結束后,對已經破壞的秩序進行恢復性工作,對在危機處理過程中的相關人員進行獎懲,并在最后對原先不完善的預案進行徹底的修改和補充。同時,該論者提出了加強中國食品安全危機公關管理的具體措施,即: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危機預防機制、快速應急機制、國際合作機制,加強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增強消費者食品危機意識以及妥善處理食品危機善后工作[5]。另外,有學者指出,危機公關應遵循五大原則:速度第一原則、權威證實原則、系統運行或系統工程原則、承擔責任原則和真誠溝通的原則。冠生園能成功應對其食品安全危機公關,主要便是因為堅持了危機公關的五大原則。值得特別強調的是,加強食品安全危機公關的研究,還應重視媒體和公眾的公關效應[12]。

(五)強化對綠色物流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

綠色供應鏈研究是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環境負責制造項目組”在1996年提出來的,但目前我國關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不很成熟,很少有企業真正將其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并取得卓越效果。徐學軍、樊奇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以供應鏈管理技術和綠色制造技術為基礎,以資源最優配置、實現與環境相榮為目標,綜合考慮產品的原材料獲取、設計、加工、包裝銷售、運輸、使用、報廢、處理及再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最終促使社會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2]。一般說來,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物流、綠色營銷以及產品報廢處理。目前,我國在食品安全供應鏈管理的研究中,尤其缺乏對于綠色物流的研究,而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很大一部分是在運輸、儲存、裝卸、包裝、流通加工環節中造成的。因此,極其需要在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之間建立一條綠色通道,搭建溝通買賣雙方的經濟橋梁,綠色物流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對此,蔣智毅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探討了綠色物流的現代經濟學理論基礎,即認知價值論、外部經濟理論與效益統一理論[23]。丁淑平對綠色物流的內涵、必要性、實施障礙等進行了研究,并預測描述了我國今后的綠色物流之路。綜述而言,關于綠色供應鏈與綠色物流的研究,今后應引入國外先進的預警技術和方法,發展我國風險評估技術,建立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對食品供應鏈從生產、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和溯源,實現真正意義上從“農田到餐桌”的綠色安全鏈條[24]。

(六)擴展國際綠色營銷的研究

不得不承認,“綠色壁壘”已成為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面對國際“綠色壁壘”的不合理化,反思如何走國際化的綠色營銷道路以突破“綠色壁壘”的限制顯得十分重要。彭朝林指出,推動國際綠色營銷應包含四大因素:全球綠色消費;全球環保運動的呼喚;綠色壁壘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25]。魏鋒、李煉通過對綠色壁壘的正確認識,提出如何通過增強非價格競爭優勢,走國際綠色營銷道路;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策略,即樹立綠色國際營銷觀念與開發綠色產品、重視國際標準和產品認證工作、實施綠色投資、實行企業綠色營銷稽核與審查策略[26]。柴世民、蘇佩蘭等人則深入研究了國際市場的發展狀況,積極探索國際綠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尋找開拓國際綠色產品市場的突破口[27]。李樹則認為,應對綠色國際營銷除了按照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加強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明晰產權關系外,還應建立一系列促進可持續發展與經濟化的環境資源制度(如增收環境費制度、生態稅收制度、排污權交易制度),以降低綠色產業運作的交易成本,提高綠色經濟的運行效率[28]。綜上所述,只要我國企業不斷加強該領域研究,我國的國際綠色營銷道路前景一片廣闊。

(七)深入中國特色綠色營銷道路的探討

第8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from two aspects of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 the two major issues that the government's potency dimension is not enough and the enterprise is lack of power are analyz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incentives are given. The resul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in construction field.

關鍵詞:綠色建材;綠色設備;激勵;綠色供應鏈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green equipment;incentive;green supply chain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3-0244-04

1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必要性分析

1.1 綠色建材和設備在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的地位

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使用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中的關鍵一環,建材和設備等生產要素的供應價格、質量、服務體系等直接影響建設工程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及其綠色度。因此,綠色建材和設備立足于業主需求,決定著綠色設計的落實,關系著鏈內成員的利益,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成功的基礎和前提。

①綠色建材和設備立足于業主綠色需求。業主是建筑產品的購買者以及最終使用者,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最終用戶,而業主對綠色的需求直接體現在對綠色材料的使用上。因此業主的綠色需求將直接引導開發商的建筑材料和設備的選擇,提高開發商使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積極性。

②綠色建材和設備是建設項目綠色設計的落實源頭。綠色設計大多只停留在圖紙上,只體現在材料、能源、水資源以及土地的節約設計上,而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和使用是直接體現綠色設計理念,是落實綠色設計理念的源頭。

③綠色建材和設備關系著鏈中成員的利益。對于開發商而言,其對建材設備的投資是一項重要成本支出,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采購雖然給開發商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成本,但作為社會中具有“經濟人”和“社會人”的雙重角色的開發商或建設者,必然在追求利潤和承擔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綠色建材和設備的使用可以直接體現開發商的水平,極大地提高企業聲譽和品牌影響,并在整個建筑供應鏈中傳導,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較大的外溢效應。對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商而言,把握整個建筑材料和設備的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在建筑材料和設備制造過程中,提升綠色技術,增加建材和設備的技術含量,可以增加其附加價值,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

④綠色建材和設備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的前提和保障。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和使用是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建設的硬件基礎,它處于供應鏈的上游,是下游各主體各環節綠色的前提。同時,綠色建材和設備的質量水平決定著下游各主體各環節綠色的含量,為整個鏈條提供綠色保障,提升建筑產品質量。

1.2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對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促進作用

材料設備供應商處于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上游,建材設備的需求位于供應鏈的下游。而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選擇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存在成本、技術、理念等因素的制約,單純依靠市場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因此,需要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使用進行一定程度的激勵,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形成發展和運營穩定。

①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傳統供應鏈的形成是是通過企業間存在的共同利益所產生的驅動力和凝聚力,不需要外力給予刺激,符合每個企業的發展目標,尤其是短期目標。但鑒于建設領域的特殊性,需要外力給予刺激引導[1]。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使用存在缺乏環保意識、投資成本高、經營理念落后和綠色管理人才缺乏等四方面的阻礙因素。因此,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可以促進材料設備供應商積極生產和維護,促進開發商選擇綠色建材和設備,進一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

②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促進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穩定運營。供應鏈上的各成員企業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各企業之間沒有行政的隸屬關系,其合作是不穩固的[1]。因此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供應進行激勵激勵可以使得供應商具備更合適的產品價格和更優良的產品質量,進一步穩固和下游企業的合作,同時還可以通過激勵機制的合理設計使得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各成員之間的共同投入研發綠色建材和設備以直接影響到各成員的經濟利益,使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更加穩固地運營。

③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提升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綠色度。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以建材設備供應為突破點,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可以使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下游企業采取更多的低成本綠色建材和設備。材料設備供應方作為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上游企業,其建筑材料、設備等生產要素的供應價格、質量、服務體系等直接影響建設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及其綠色度。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專業知識的缺乏,開發商、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難以對材料做出準確的評價。而材料設備供應方可以利用自身的條件為下游企業提供綠色環保、符合要求的新型材料設備,為整條綠色供應鏈服務,提升其綠色度。

2 我國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現狀調查

2.1 國家層面激勵現狀

在國家層面,從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主要是從綠色建材評價認證制度構建、推廣、應用等政策激勵方面進行了大量細致的工作,自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5月27日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內,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就出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關于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若干意見》、《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等政策文件、成立了“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協調組”,“全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信息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對我國第一批綠色建材評價機構進行了備案,了我國第一批綠色建材評價標識,這些工作著重從政策激勵方面發展綠色建材,重點強調建立以綠色評價標識為基礎的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認證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地方層面激勵現狀

在我國地方各省市,由于地區差異,不同的省市對于綠色建材和設備所制定的激勵措施是有顯著差異的,通過對全國各省市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初步調查,選取北京市、河北省、重慶市、江蘇省宿遷市、天津市作為典型進行研究。通過廣泛搜集資料,發現地方政府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主要幾種在評價認證、政策支持、監督管理、采購引導和經濟激勵等五種方式上。

在評價認證上,實行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編制地方綠色建材評價統一標準。如天津市在全國率先編制出《天津市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管理辦法》、《天津市綠色建筑材料評價標準》和《天津市綠色建筑設備評價標準》;重慶市《綠色建材評價統一標準》、《重慶市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材分類評價技術導則》和《綠色建材分類評價技術細則》。

在政策支持方面,主要通過地方政策文件鼓勵綠色建材的生產、推廣和應用。如北京市在《北京市建設科技“十一五”規劃》、《北京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關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實施綠色建筑行動的若干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中明確要求綠色建材的使用量;天津市在《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和《天津市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等文件中明確要求應重點開發、生產、推廣、應用綠色建材。

在監督管理方面重點加強在綠色建材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信息監管,建立綠色建材質量可追溯機制。如重慶市開發并使用了“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技術管理系統”、“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綜合管理平臺”、“重慶市建筑節能設計自審機構信息管理系統”、“重慶市建筑節能技術備案與誠信行為管理系統”等。

在采購引導方面,通過編制地方綠色建材產品目錄或建設工程材料采購指導手冊等加強綠色建材和設備采購指導和鼓勵綠色建材的生產和使用,引導綠色建材的應用和推廣。如河北省印發“河北省建設工程材料設備綠色節能產品推廣目錄”和“河北省村鎮建設新型建材產品目錄”,引導并加大綠色節能建材設備的推廣應用;印發“河北省建設工程材料設備推廣限制使用和淘汰產品目錄”引導建筑設計和施工單位要優先選用綠色建材和設備。

在經濟激勵上,通過設計專項基金、經濟獎勵等等方式對綠色建材的生產和使用基于經濟刺激。如宿遷市設立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項目,制定《宿遷市綠色建材產品應用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對綠色建材生產企業直接給予資金獎勵。

3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政府層面: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力度不夠

①政府各部門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支持缺乏合力。綠色建材和設備由于成本和技術因素,企業大多沒有主動意愿去生產和應用,因此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其推動作用。通過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現狀可以看出,政府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支持力度還是不夠。如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其對應的地方主管部門主要推動綠色建材和設備,但是由于綠色建材和設備涉及面較廣,還需要財政部門、規劃部門等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共同推進,但在實際中,沒有一個主管的部門進行整合協調,多是各自為政,出臺各自的政策、規定等,沒有形成政府整體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激勵合力。

②政府缺乏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應用的經濟激勵。目前國家和地方兩級政府主要從評價認證、政策支持、采購引導、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激勵,缺乏經濟性激勵措施,即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或應用的企業給予補貼。此外我國并沒有征收環境稅或者生態稅,對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進行付費,從而使得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環境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綠色建材和設備需要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高的支付價格,卻沒有享受到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所帶來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政府需要從引導消費的需求側和從促進生產的供給側兩大方面對綠色建材和設備進行經濟激勵,以彌補由于成本增加所帶來的市場劣勢。

3.2 企業層面:綠色建材設備的生產和應用的動力不足

①生產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成本增加。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無疑會提高技術要求和增加生產成本,而技術最終也會轉化到成本中,但成本最終會通過價格來體現。而目前社會綠色意識缺乏,施工單位和最終消費者尚未完全認可和接受綠色建材和設備,并不愿意為綠色所帶來的額外成本買單,造成綠色建材和設備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因此企業投資生產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積極性不高。

②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缺乏相應的綠色技術支持。由于綠色理念在我國還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綠色建材和設備引入的時間也較短,技術上本身就不完善,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更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又得不到其他技術支持,這使得生產的綠色建材和設備在質量上得不到保證,進一步影響了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的生產熱情和企業聲譽,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而不得不放棄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

③綠色建材和設備在建設工程的應用上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即使政府對建設工程有綠色的明確要求,但建設方或施工方出于成本壓縮的考慮,不一定按照要求合理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表面上看到的符合綠色的要求,內在看不到的可能就達不到綠色要求。但工程的驗收在綠色建材和設備使用這一環節上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最后造成“用多用少一個樣”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綠色建材和設備應用的積極性。

4 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對策建議

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通常是由建材和設備供應商、建設單位、建筑企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廢棄物回收方等組成,由于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的特殊性,政府作為第三方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從主體上可分為政府激勵、鏈內激勵兩種方式,同時對各主體的激勵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如政策引導激勵、經濟激勵等。綜上分析,對于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的基本思路是以參與主體為激勵對象,以政府激勵為前提和主導、以鏈內激勵為支撐和主體,采取不同激勵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體系,以達到最優的激勵效果。

4.1 政府激勵建議

不同的地方政府由于其具體情況的不同都有自己的政策偏好和約束,在此主要從引導激勵政策和經濟激勵政策兩大方面給出政府激勵政策的可能選擇,政府可以據此制定自己的激勵政策。

4.1.1 引導激勵政策建議

①政府部門協同,整合現有與綠色建材和設備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加大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應用的政策引導。我國目前雖然在環保、節能等方面有一些法律法規,但是不夠系統[2],同時各政府部門功能分割明顯,而綠色建材和設備激勵需要的是多部門協同努力,需要工業部門、建設部門、規劃部門、財政部門、環保部門等相關部門加以合作對各部門已有的法規、政策等進行整合改進。

②出臺并完善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綠色建材和設備評價標識制度。雖然不少地方陸續出臺了綠色建材評價標準,但還很不完善,只是選取了部分建材進行評價,綠色設備的評價在地方政府層面目前天津市做的比較超前,其他省市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如果各地方都能建立起一套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綜合評價體系,對符合綠色標準的建材和設備給予相應星級的綠色標識,用以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和應用,同時也可以為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經濟激勵提供依據。同時制定綠色建材和設備質量問題責任追究機制,可以借鑒北京市的做法,引入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給予推薦,并承擔相應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推廣應用起到促進作用。

③建立以監理單位為主的監督評價機制。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只有有效落實才能得到效果,但政府自身不能直接評價建設工程項目綠色建材和設備應用程度和水平。在綠色供應鏈各參與方中,監理單位對建設工程施工全過程實施監督管理,由監理單位來督促建筑承包商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將監理單位出具的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應用達標證明作為申領施工許可證的條件之一,對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不達標的建設工程,不予發放施工許可證。對監理單位實行綠色建材設備質量問題永久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和公眾的監督,可以有效激勵監理單位履行監督責任,以減少合謀行為的發生。

4.1.2 經濟激勵政策建議

政府可以通過對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各參與方的經濟利益調節,達到直接或間接推動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應用、推廣的目的。

①給予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供應鏈參與方一定的經濟補貼或稅收優惠或貸款優惠。政府對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建筑承包商一定的經濟補貼或稅收優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承包商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2]。政府推動對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應用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建設單位給予一定的貸款利息優惠政策,以更好地發揮建設單位在綠色建材和設備應用推廣中的作用。

②對生產和提供綠色建材和設備的供應商以一定的經濟補貼或稅收優惠或技術支持。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離不開各種綠色技術的支撐,政府通過鼓勵校企合作[3],一方面可以提高供應商研發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降低綠色建材和設備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其價格,更有利于綠色建材和設備的推廣應用。

4.2 鏈內激勵建議

①構建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商的評價和選擇機制。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是綠色供應鏈高效運作的關鍵之一,作為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重要組成部分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從生產能力、成本、質量、服務和信譽等基本因素建立綠色信用評價指標體系[4],選擇合適的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商,促進成員企業積極生產或供應綠色建材和設備。

②建立綠色建材和設備信息共享平臺。信息在整個供應鏈的運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原材料供應商提供物料給綠色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然后由生產企業進行制造加工,再經銷售商或直接流向施工單位,并應用到建設工程項目中去。因此,信息共享是保證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實現其戰略目標的關鍵。通過建立綠色建材和設備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分享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和應用信息,在降低信息成本的同時,成員企業也實現了實施綠色供應鏈的參與感。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涉及到的共享信息主要包括綠色建材和設備的基本信息、存量信息、應用信息、采購計劃信息、企業基本信息等。

③加強上下游企業間的監督。在建設領域綠色供應鏈中,建材和設備生產企業或供應商向施工單位提供綠色建材和設備,并由施工單位在建設工程中進行應用。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對上下游企業規定綠色建材和設備供應或應用方面的要求,明確供應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責任義務,或者通過企業認證來建立互相合作的關系建立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監督機制,對整個綠色供應鏈具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參考文獻:

[1]肖燁.基于共生理論的綠色建筑供應鏈發展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2.

[2]胡宇.企業實施低碳供應鏈管理的激勵模型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1.

第9篇:綠色供應鏈管理認證范文

【關鍵詞】綠色供應商;選擇;評價

進入21世紀以來,資源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企業在生產和經營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從產品的設計到產品的制造以及產品的營銷等各方面都注入了綠色的元素。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也更加慎重,不但要關注供應商在行業中的地位、企業的生產能力、質量保證體系、所提品的質量、價格、交貨等方面,還要關注供應商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所采取的各種措施方面等等,關于供應商選擇和評價的指標,國內外學者進行了不少的研究和探討。Dickson首次分析出23項評價供應商的指標,并將質量、交期與過去業績作為前三位指標;Roberto Maria Grisi等學者提到的綠色供應鏈管理中供應商選擇和評價的指標包括價格、交貨、質量、環境競爭力、環境管理系統、綠色形象和環境影響七個方面,并采用了模糊層次分析法進行了評價;王能民研究了綠色制造模式下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利用模糊決策的方法建立了評價模型;邱玥、宋煥斌等三人從財務價值、客戶滿意、內部流程、學習與發展、資源投入及綠色環保6個維度提出了全面建立供應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綠色供應商選擇評價指標的建立

綠色供應商的評價指標的設立與傳統的供應商評價指標不同,首先,供應商應該在企業文化和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上對綠色制造這種模式認同,其次,供應商應該具備相應的綠色創新能力。因此,評價指標的設立要考慮以下一些原則:(1)匹配性原則。指標設立時,不僅要反映供應商本身素質的指標,還要能反映與企業規模、企業地位相匹配的供應商評價指標,綠色理念在企業和供應商之間需要有較好的平衡,這樣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對綠色制造具有實際意義。(2)可比性原則。建立的各項評價指標,在供應商之間要具有可比性,這樣有利于對多個候選供應商進行比較,擇優選擇。(3)動態性原則。供應商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評價指標的選取應能夠反映供應商潛在競爭力的變化,尤其是供應商在綠色產品的創新、持續競爭力的提升、合作關系的健全等多個方面。(4)科學實用性原則。綠色供應商各評價指標的設立應盡可能科學實用,對供應商的評價具有實際的使用意義,設立的指標跟企業相關聯,能為企業所用。(5)靈活可操作性原則。企業所處的環境、供應商所擁有的資源與能力,在不同時期會有所不同,因此,指標的設立要兼顧靈活可操作性原則。根據指標設計原則,綠色供應商的評價指標和權重如表1所示。二、綠色供應商選擇指標的評價方法

評價指標的主要方法有直觀判斷法、成本比較法、ABC成本法、層次分析法和數據包絡分析法等。考慮到綠色企業指標使用的靈活性,本文采用評價小組綜合打分來確定權重的方法,即V={V1,V2,V3,V4,V5},相應的分值為{5,4,3,2,1},組員以采購、質量、研發和工程與供應商合作關系密切的部門為主,組員需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并且必須有團隊合作精神。以下對各指標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做分析。(1)企業實力。企業實力由5個指標組成。企業規模是一個企業所擁有的綜合實力,通過評估企業成立的時間長短、企業所擁有的生產設備、人員數量規模等,來考察供應商的企業規模與企業所要求的是否相符,該指標由專家打分評出。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反映了企業的競爭能力,通過與行業內標桿企業作比較,可以得出企業所處的地位,該指標由專家打分評出。財務能力考核企業財務的穩健狀況,可以通過企業財務報表中的凈資產增長率和凈利潤收益來體現。產品質量反映了企業對流程管理和質量的重視程度,可以通過企業的產品直通率和抽檢合格率兩個指標來評估。價格競爭力是企業控制成本的直接反映,價格競爭力通過與行業中標桿產品的價格比較來評判其競爭力。(2)企業潛力。企業潛力由4個指標組成。研發能力通常根據年度研發費用投入占年度銷售收入的比重來衡量。創新能力通過本年度新產品投入以及新技術使用的數量與上年度新產品投入和新技術使用的數量進行比較來衡量。綠色理念,從上年度產品中所含綠色理念的比例與本年度產品中所含綠色理念比例來比較。(3)靈活性。靈活性由2個指標組成。生產柔性反映了企業在外部環境變化時能否有力應對的能力,可以通過從企業生產計劃調整的靈活度和所需時間的長短來進行考核。產品交貨周期可與標桿產品的交貨周期相比較,交貨周期越短,說明靈活性越高。(4)穩定性。穩定性由3個指標來評估。質量穩定性反映了產品在客戶中的使用狀況,可通過產品的年返修率來評價。年返修率由年返修產品數量占年銷售數量的比重來確定。管理層是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管理層的穩定可通過調查過去三年中管理層人員的變動比例來衡量。員工穩定性可以用年度員工流動率來衡量。(5)合作與服務。合作與服務由5個指標組成。在選擇供應商時,管理層的參與程度反映了供應商對合作的重視程度,在現場評審時由評審小組打分進行考核。信息的公開程度體現在供應商對于經營戰略、成本分攤、財務狀況、銷售預測、新產品開發等信息的公開程度,是反映長期合作意愿的程度。交貨準時率通過交貨準時的物料數量占所有交貨的物料的數量的比值來衡量。交貨合格率通過交貨合格的物料數量占所有交貨的物料數量的比值來確定。服務響應速度通過客戶的滿意度的百分比來體現。(6)綠色環保。綠色環保由4個指標組成。是否具有ISO14001認證體系是綠色環保的基礎。企業對廢氣排放是否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在生產過程中是否采取了綠色環保的生產環境,對于產生的各種廢棄物料是否有正常的處理渠道,尤其是那些電子物料是否按照環保的要求去處理和處置。這些都可以通過評審小組在現場審核時進行打分評估。最重要的是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供應商是否已經考慮了產品中零部件今后回收和處理的問題,是否采用了綠色環保的元器件,產品包裝是否可回收再利用,其回收再利用的程度如何。

企業為達到綠色環保,提高供應鏈管理績效,需要選擇合適的綠色供應商,而供應商選擇過程中指標的確定非常重要,本文通過綠色供應商指標的構建對企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 考 文 獻

[1]Dickson G W.An Analysis of Vender Selection System and Decisions[J].Journal of Purchasing,1966(2):5~17

[2]Roberto Maria Grisi,Luigi Guerra,Giuseppe Naviglio.Supplier Per

formance Evaluation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Busines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2010:149~163

九九香蕉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真人作爱90分钟免费看视频 |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国在线| 菠萝蜜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亚洲第一狼人天堂久久|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jlzzjlzz全部女高潮| 日本嫩交12一16xxx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www|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加勒比|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乐播|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少妇下面好紧好多水真爽播放| 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亚洲理论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少妇爆乳无码av专区网站寝取|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在免费观看喷水|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不卡|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不卡| 欧美色图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