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動物行為學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行為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動物行為學方法

第1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摘 要:目的:以慢性焦慮應激大鼠為載體,探討其焦慮狀態及行為學的變化,旨在探索能較好模擬廣泛性焦慮障礙的動物模型。方法:采用慢性情緒應激的方法建立焦慮大鼠模型,以國際公認的高架十字迷宮試驗對其行為學進行評價。結果:應激后大鼠處于易激惹的狀態,表現出頻繁的修飾和攻擊行為,經高架十字迷宮測試發現大鼠較少進入并停留于開放臂中,傾向于探究封閉臂,且在封閉臂的停留時間延長。結論:不確定性空瓶刺激作為一種慢性心理應激模型,從病因學上較好模擬了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發病狀態和行為學表現。

關鍵詞:焦慮模型;行為學;慢性情緒應激;高架十字迷宮

中圖分類號:R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0)04-0711-03

The Changes in Behaviour of Rats with Chronic Stress-induced Anxiety and

Behavioural Evaluation of The Elevated Plus-maze Test System

LI Ning 1,TANG Qisheng2,ZHAO Ruizhen2 , GOU Shengle1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 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s in behaviour of rats model with chronic stress-induced anxiety and to explore a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for GAD. Methods:Rats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chronic emotional stress-induced anxiety method, then researchers observed behavioural changes of model rats and evaluation of elevated plus-maze test system. Results:Rats resceiving emotional stress was in a state of great agitation,who manifested obvious grooming and attacking behaviour.Fewer rats entered and remained in the open arm,and tended to explore and stay in the closed arm.Conclusion:Unpredictable bottle stimulation as a methd of chronic emotional stress better simulated the incidence and manifestation of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from etiology.

Key words:anxiety model; behaviour;chronic emotional stress; elevated plusmaze

收稿日期:2009-11-2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0772804)

作者簡介:李寧(1980-),女,河南許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腦血管疾病。

通訊作者:唐啟盛(1956-),男,黑龍江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藥防治腦血管。

廣泛性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以過度和持續性焦慮或反復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癥,常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和運動性緊張。隨著臨床和基礎實驗研究的不斷深入與完善,人們對于本病也有了較為系統而全面的認識。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其發病涉及生物、心理、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但確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徹底闡明。焦慮動物模型作為基礎實驗研究的平臺與載體,在探索焦慮障礙的病因、發病機制以及新藥研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選擇公認、穩定、重復性好、能反映復雜發病狀態的動物模型是深入開展該疾病研究的關鍵環節。本研究采用慢性情緒應激的方法建立焦慮大鼠模型,觀察應激前后自身行為學的變化,且通過國際公認的高架十字迷宮試驗對其焦慮狀態進行測試與評價,旨在為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研究提供較好的動物模型。

1 材 料

1.1 實驗動物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20只,SPF級,2~3月齡,體重(200±10)g。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購買,合格證號:SCXK(京)2005-0013。動物購進后預養1周內自由攝食飲水。光照節律12L/12D(6∶00~18∶00),室溫(20±2)℃,相對濕度為50%~60%,保持安靜。

1.2 行為學測試儀器

高架十字迷宮采用國際通用的方法制作[1],由安徽省淮北正華生物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

2 方 法

2.1 動物分組和焦慮模型的建立

大鼠經1周適應期后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每組10只。除正常組外,模型組單籠飼養且接受不確定性空瓶飲水刺激建立焦慮應激模型[2] 。具體方法如下:定時喂水訓練7天,即每天早9∶00~9∶10和晚21∶00~21∶10給動物飲水10min,其余時間撤去水瓶不給水。定時喂水期結束后開始應激實驗,在上述兩個時間段內給予不確定空瓶刺激,維持1天1次或1天2次,持續2周。正常組不接受任何處理,自由飲水和攝食。所有動物在應激結束后進行高架十字迷宮行為學測定,兩組交叉進行。動物均提前2h進入測試實驗室適應環境。

2.2 行為學觀察

行為學觀察包括攻擊(咬或攻擊空瓶和籠子)、探究(前后左右運動和光顧水瓶所在位置)及修飾行為(梳理皮毛和洗臉)。具體方法是將空瓶應激的10min等分10個時間段,在每個時間段內記錄每只大鼠上述3種行為,行為出現即為1,否則為0.10min內觀察的總分為0~10之間。得分基于2 名觀察者的觀察結果平均而得,其中一人為雙盲控制。14個觀察日的前3天和最后3天的平均分用于統計分析。

2.3 行為學測試

實驗室內光線昏暗(以1.5m 距離處能區分大鼠細微活動的最低亮度為準)并保持恒亮,室溫21℃,安靜。測試箱放置于實驗室一角,周圍布以2m 高黑色單調背景。實驗過程中只有一名參與日常處理的人員搬運動物。

迷宮測試前將每只大鼠放入一個60cm×60cm×35cm塑料盒中,任其自由探究5min后迅速置于EPM 的中央平臺處使其頭部正對其中一個開放臂,釋放后即開始記錄下述指標: ①進入開放臂次數(open arm entry,OE):進入到任一開放臂的次數,以大鼠4個爪子均進入到臂內為準,中途一個爪子從該臂中完全退出則為該次進入活動完成; ②進入開放臂時間(open arm time,OT):進入開放臂的時間,單位:秒; ③進入封閉臂次數(close arm entry,CE):進入任一封閉臂的次數,以大鼠4個爪子均進入到臂內為準;④進入封閉臂時間(close arm time,CT):進入封閉臂的時間,單位:秒;⑤向下探究次數(head-dipping,HD):大鼠置身于中央平臺或開放臂時,一邊用前爪握住迷宮邊緣一邊把頭部和肩部伸出開放臂的邊緣向迷宮下面探究的行為次數; ⑥封閉臂后腿直立次數(rearing,RR):大鼠在封閉臂前腿抬起以后腿支持使身體豎立的次數。

由①~④分別計算出:①進入開放臂和封閉臂的總次數(OE+CE):表示大鼠的運動活力;②進入開放臂次數比例(OE%):即開放臂進入次數/(OE+CE)×100%;③開放臂停留時間比例(OT%),即開放臂停留時間/(OT+CT)×100%,每只大鼠測試5min。

2.4 數據的統計分析

各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數據處理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

3 結 果

3.1 模型組大鼠行為學的變化

如表1所示,空瓶應激期間,模型組大鼠14個觀察日的前3天和最后3天相比,探究行為無明顯差異(P>005),修飾行為增多(P

表1 模型組14個觀察日前3天和最后

3天空瓶應激時行為變化的比較(n=10,±s)

組別探究行為修飾行為攻擊行為

起始3天5.22±0.973.22±1.121.29±0.96

最后3天4.64±1.065.58±1.076.08±1.35注:n為動物只數;與起始3天比較,P

3.2 大鼠EPM測試結果

如表2所示,因正常組不施加任何干預因素,故與模型組相比OE+CE、OE%、OT%、head-dipping明顯減少,差異明顯(P

表2 各組大鼠EPM測試行為學的比較( n=10,±s)

組別OE+CE/次 OE/%OT/%HD/次RR/次

正常組 11.70±1.4934.78±5.89 35.19±4.1514.70±1.9412.50±1.81

模型組8.40±1.7814.42±4.2817.17±6.799.10±1.7913.40±2.17注:n為動物只數;與正常組比較,P

4 討 論

現代研究發現,應激和焦慮是密切相關的現象,大多數焦慮癥患者都曾經歷過嚴重的心理應激事件,因此應激事件可以成為焦慮癥發病的原因和誘因[3]。本研究采用不確定性空瓶刺激建立慢性應激焦慮大鼠模型,發現經過幾次固定時間的飲水學習之后,在飲水期間給予動物空瓶,能夠誘發動物出現攻擊,撕咬瓶子和籠子,頻繁修飾等焦慮行為。此外,模型組大鼠表現出易激惹的狀態,與臨床中焦慮癥患者的易激惹表現相似。

高架十字迷宮試驗(EPM)既可以建立焦慮應激的模型也是國際上公認的經典測量焦慮反應的方法[1-4]。其原理是利用動物對新異環境的探究特性和對高懸敞開臂的恐懼心理,形成動物的矛盾沖突來考察大鼠的焦慮狀態。EPM測試的項目中,焦慮動物的OE%和OT%會明顯降低,經典抗焦慮藥物則使兩者升高,OE+CE反映了動物的運動活性。本研究發現模型組大鼠的OE%和OT%顯著下降,運動活性也降低。HD反映了動物在非保護區內的探索行為,代表動物對陌生環境的好奇探究或因恐懼而尋求逃避,與焦慮程度有一定相關性,本研究中空瓶應激后的大鼠HD行為減少;RR可用來觀察藥物有無鎮靜作用及鎮靜強度。上述結果證實,慢性應激后的大鼠明顯處于焦慮狀態,說明慢性焦慮應激大鼠模型的制備成功,且通過量化的標準客觀反映出大鼠的焦慮程度。

GAD作為焦慮癥的臨床亞型,多呈慢性病程且易復發,癥狀反復遷延,并與許多軀體疾病相關聯,相當比例的患者還共病抑郁和其他精神障礙類疾病,患者不僅存在難以忍受而又無法擺脫的精神痛苦,嚴重者可導致社會功能受損,甚至出現自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焦慮動物模型作為焦慮癥基礎研究的載體,在探索其發病機制、新藥研發及臨床前評估的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針對GAD的動物模型。基于此,本研究從病因學的角度出發,建立慢性焦慮情緒應激的動物模型,通過其自身行為學的變化和EPM測試即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來評價該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雖然動物的情緒變化遠不如人類豐富,動物身上也較難準確模擬人類發病的心境。但是,他們也存在并非單一的情緒變化,有些情緒變化如焦慮、憤怒、恐懼等與人類存在相似性,在情緒變化時同樣也存在行為學和復雜的神經內分泌變化[5-6]。本研究結果提示:不確定性空瓶刺激作為一種慢性心理應激模型,能誘導動物出現明顯的焦慮行為,從病因學上較好模擬了GAD的發病狀態,與現有的焦慮應激模型相比,該模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摻雜物理(軀體)性應激成分,是一種相對“純粹”的心理應激模型。本課題組將在此行為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焦慮癥神經生物學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參考文獻

[1] Pellow S,Chopin P,File SE,et al.Validation of open-closed arm entries in an elevated plus-maze as a measure of anxiety in the rat[J].J Neurosci Methods,1985,14(3):149-167.

[2] 林文娟,王瑋雯,邵楓.慢性情緒應激對大鼠行為、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反應的影響:一個新的情緒應激模型[J].科學通報,2003,48(9):926-929.

[3] 沈漁.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99.

[4] Cladis L.K. Moraes, Leandro J.Interplay between glutamate and serotonin within the dorsal periaqceductal gray modulates anxiety-ralated behaviour of rats exposed to the elevated plus-maze[J].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08, 194(2):181-186.

第2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 感染性腦損傷;橙皮苷;強迫游泳

[中圖分類號] R-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1(c)-0031-02

Influce of hesperidin on forced swimming test of mice with cerebral injury induced by LPS

WU Jian1 LIU Hong-zhi1 WEN Xiang-ru2 FU Yan-yan1 ZHANG Lei3 SUN Ying3 ZHANG Fang1 LIU Yong-min2 DONG Hong-yan1 LIU Yong-hai3 SONG Yuan-jian1

1.Neurobiology Research Center, Basic Courses Schoo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in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4, China;2.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Chemistry, Public Education Schoo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in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4, China;3.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in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hesperidin on forced swimming test of mice with cerebral injury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Methods 45 ICR mice at 3 week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saline group, LPS group and LPS + hesperidin group (Hesp) in random. Mice from 3 groups in accumulative distance and cumulative time within 5 minutes′ swimming were tested by ZH-QPT forced swimming test video analysis system. Results Compared with saline group, the accumulative distance of swimming in LPS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cumulative time in the two group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PS group, the accumulative distance of swimming in LPS+Hesp group became longer, but without obvious changes in cumulative time. Conclusion Hesperidin can remarkably prolong the distance in forced swimming test in mice with infectious cerebral injury.

[Key words] Infectious cerebral injury; Hesperidin; Forced swimming

腦部細菌或病毒感染是導致新生兒、幼兒腦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腦損傷后常遺留運動功能障礙、認知行為障礙等神經系統后遺癥[1]。因此,探究感染性腦損傷后行為學指標的改變有重要意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脂質和多糖的復合物,屬內毒素,具有神經毒性。幼年小鼠的血-腦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尚不健全,LPS會造成小鼠感染性腦損傷。可應用LPS建立小鼠的感染性腦損傷模型,并借助這一模型研究感染性腦損傷后行為學指標的改變。橙皮苷(hesperidin,Hesp)在柑桔類植物的果實中廣泛存在,具有多種功能,如抗炎、鎮痛、抗氧化、抗癌等[2-3],另有很好的神經保護作用[4]。它是否會影響感染性腦損傷動物的行為,目前未見報道。

強迫游泳行為學實驗可用于初步研究神經或精神類藥物的作用,也可初步篩選相關藥物[5]。通過強迫游泳實驗,考察LPS誘導的感染性腦損傷小鼠的行為學變化,以及橙皮苷對該行為學變化的影響,有助于認識和理解腦損傷導致的行為變化規律,為感染性腦損傷的診斷、治療和康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和試劑

LPS購自Sigma公司,Hesp購自鄭州荔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強迫游泳實驗設備采用淮北正華公司的ZH-QPT型強迫游泳實驗視頻分析系統,硬件系統尺寸為直徑10 cm,高30 cm;記錄分析軟件采用Stoelting公司的Any-maze system,版本為4.72版。

1.2動物及分組

3周齡、雄性健康ICR小鼠45只,體重為8~11 g,由徐州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將小鼠隨機分為3組,每組15只:生理鹽水(saline)組,腹腔注射生理鹽水;LPS組,腹腔注射LPS;Hesp組,即先用LPS處理,后給予Hesp。

1.3方法

1.3.1 動物模型制備 saline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鹽水;LPS組腹腔注射LPS生理鹽水溶液,劑量為5 mg/kg;LPS+Hesp組先腹腔注射LPS(5 mg/kg),0.5 h后Hesp(劑量為200 mg/kg,混懸于0.5%羥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中)灌胃。將以上各組小鼠6 h后置于ZH-QPT型強迫游泳實驗視頻分析系統中觀察并記錄其行為學指標。

1.3.2 強迫游泳實驗行為研究 實驗環境的水溫20~25℃,首先將小鼠置于水中適應2 min,再記錄隨后5 min的行為,用Any-maze system軟件記錄分析活動指標,包括活動路程、累積活動時間及累積靜止時間。

1.3.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結果

saline組小鼠在5 min內游動了(14.49±4.08)m,LPS處理后,小鼠游動路程大幅縮短,僅(6.96±1.74)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各組小鼠在強迫游泳實驗視頻分析系統中的活動路程、累積游動時間和累積靜止時間的比較(x±s)

與saline組比較,aP

圖1 小鼠強迫游泳實驗視頻分析系統中的狀態圖

A.靜止狀態;B.活動狀態

3 討論

腦損傷中,除創傷性損傷外,感染性腦損傷、漸進性腦損傷的發生、進展的機制多樣而復雜。感染性腦損傷常見于新生兒和幼兒,腦損傷可能導致幼兒精神神經異常和行為障礙,治療困難[6],康復往往采用高壓氧等方法[7],常會導致患兒認知障礙、精神神經行為異常。幼年小鼠的血-腦脊液屏障不健全,本研究用LPS處理雄性ICR小鼠,建立了感染性腦損傷模型。

除強迫游泳實驗外,研究動物的行為變化還可采用曠場實驗、水迷宮實驗、懸尾實驗等,強迫游泳實驗是最早用于研究抑郁類行為的方法[8],結果可靠性強。不同性別小鼠的強迫游泳行為不同[9],本研究討論雄性ICR小鼠的強迫游泳行為。溫度等理化因素對實驗動物的強迫游泳行為也有影響,本研究控制實驗水溫為20~25℃。結果表明感染性腦損傷小鼠在強迫游泳實驗中行為異常,雖然累積靜止時間沒有變化,但是活動路程顯著降低。

Hesp是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是多效藥物,有研究表明其有神經保護作用,但作用機制不明,對動物的行為學有何影響,目前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強迫游泳實驗發現Hesp可以逆轉LPS對小鼠游泳行為的影響,在維持累積靜止時間不變的同時,顯著增加活動路程。

因此,從強迫游泳實驗結果看,Hesp可以有效減輕LPS誘導的小鼠游泳行為障礙,其中所涉及的分子機制,本實驗室正在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梁艷苓,陳翔.早期認知功能發育與嬰兒腦損傷[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3):5-7.

[2] Ahmad ST,Arjumand W,Nafees S,et al.Hesperidin alleviates aceta-

minophen induced toxicity in Wistar rats by abrog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J].Toxicol Lett,2012,208(2):149-161.

[3] Lee KH,Yeh MH,Kao ST,et al.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hesperidin on tumor cell invasiveness occurs via suppression of activator protein 1 and nuclear factor-κB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J]. Toxicol Lett,2010,194(1-2):42-49.

[4] Hwang SL,Yen GC.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citrus flavanones against H2O2-induced cytotoxicity in PC12 cells[J]. J Agric Food Chem,2008,56(3):859-864.

[5] Petit-Demouliere B,Chenu F,Bourin M.Forced swimming test in mice:a review of antidepressant activity[J]. Psychopharmacology (Berl),2005,177(3):245-255.

[6] 溫小蓮,梁衛權,王小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36例重度腦損傷患兒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9):110-111.

[7] 劉克洪,李景琦,余丹,等.腦損傷意識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4):42-43.

[8] Potsolt RD,Le Pichon M,Jalfre M.Depression:a newanimal model sensitiv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s[J].Nature,1977,266(5604):730-732.

第3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 腦缺血;腦損傷;動物模型;大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kinds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im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jury. Methods:Th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O), cereb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by stringfastening method, global ischemia(GI) by fourartery occlusio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imal model. The degree of brain injury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MAP2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and the Morris water maze. Results: The result of the expression of MAP2 indicated the injury of GI group was the most severe, and the damage of BCCO group was the most mild.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 behavior change of reperfusion was the significant in the MCAO and GI groups. Conclusion:The three animal models should be applied in different researches. The BCCO model could be used in prevention of mild ischemia. The MCAO model could be used in the change of cerebral function and the drug evaluation. The GI model could be used in recove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KEY WORDS]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njury;  Animal ; Rat

腦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發病率已達到104. 53/10萬。缺血性腦血管疾病( ICVD ) 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 死亡率可達56. 6%~80% , 即使存活, 也留有嚴重的后遺癥影響生活質量。因此, 建立合適的動物腦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來模擬人類腦血管疾病并對之進行研究, 是深入研究其病變發生、發展和預后的基礎,也是當前神經科學的熱門課題之一。

大鼠具有腦血管解剖結構和功能與人類相近似、品種品系相對標準、良好的種內純合性等特點,目前大多利用大鼠建立腦缺血再灌模型,但是對各種模型的制作效果未見文獻報道。本文采用雙側頸總動脈阻斷再灌模型(BCCO)、線栓法大腦中動脈腦缺血再灌模型(MCAO)、四血管法全腦缺血再灌模型(GI)等3種常用的局灶性腦缺血再灌動物模型,觀察不同腦損傷情況下的形態學改變,并評價其行為學,旨在探討不同模型的適應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及分組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月齡,體重(200±50) g,經Morris水迷宮篩選后,分為正常對照組(Normal),雙側頸總動脈結扎20 min再灌注組(BCCO),線栓法大腦中動脈腦缺血再灌模型組(MCAO),四血管法全腦缺血再灌模型組(GI),每組6只。

1.2 Morris水迷宮測試

Morris水迷宮測試程序采用定位航行試驗:每天4次,共3 d,均在10:00am~5:00pm之間完成。將大鼠頭朝池壁輕輕放入水中,計時動物自入水至找到平臺時間為潛伏期,同時觀察搜索站臺的軌跡。記錄大鼠后8次測試的潛伏期,以平均潛伏期的90%區間作為篩選學習記憶功能正常大鼠的標準。

1.3 動物模型制備

BCCO模型:大鼠用2%的戊巴比妥(0.2 mL/100 g)麻醉,頸正中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分離胸鎖乳突肌,切斷二腹肌前腹,暴露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artery, CCA),頸內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和頸外動脈(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分離雙側頸總動脈約1 cm,用動脈夾夾閉20 min后,解除動脈夾,恢復腦血流,再灌7 d,在處死前做Morris水迷宮測試。

MCAO模型:參照Longa等[1]和羅勇等[2]報道的方法,采用經頸內動脈線栓法制備大鼠右側MCAO致局灶性永久性腦缺血模型。大鼠用2%的戊巴比妥(0.2 mL/100 g)麻醉,仰臥位固定,頸正中切口,暴露右側CCA、ICA和ECA,探查ECA在頸部發出第1分支(甲狀頸干)處,在其遠心端約0.2 cm處結扎并切斷ECA,確保ECA殘端長度不少于0.5 cm;結扎并切斷ECA與ICA之間的交通支。用動脈夾暫時阻斷CCA及ICA血流,用眼科剪于ECA 殘端作一縱行小切口,用直徑約0.2 mm的尼龍線,燒灼頭端使其成為直徑約為0.25 mm的線栓,將線栓從右側ECA殘端插入ICA;輕輕牽拉ECA殘端,使其與ICA成一條直線,調整線栓角度,使線栓弧度水平向外,與頸前正中線呈45度水平向外的夾角,移去夾閉ICA的動脈夾,輕輕將線栓送入顱內。從CCA分叉處送入ICA約1.9~2.1 cm時通常可遇阻力,大鼠呼吸、心跳突然加快,部分大鼠尿失禁,據此作為大腦中動脈起始處栓塞成功的標志。栓塞成功后,用絲線結扎ECA殘端,移去夾閉CCA的蛙心夾,觀察無活動性出血后關閉切口。缺血20 min后,將栓線抽至頸內動脈起始部恢復腦血流,再灌7 d,在處死前做Morris水迷宮測試。

GI模型:參考Pulsinelli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夾閉方法制備四血管阻塞全腦缺血模型[3,4]。大鼠用2%的戊巴比妥(0.2 mL/100 g)麻醉,仰臥位固定,頸正中切口,暴露CCA和與之伴行的神經,鈍性分離出CCA,用棉線環CCA成1cm的線環。兩側線環相互交叉埋于皮下,縫合切口。大鼠轉移到立體定位儀上, 俯臥。頭向下傾斜30 度固定。剪去頭頸部的毛, 消毒。在枕骨下沿背正中切口,分離肌肉, 找到第1頸椎后弓上的橫突孔, 用電凝針插入2~3 mm,灼斷孔中的椎動脈, 使之永久性阻塞。電凝完畢, 縫合切口,大鼠放回飼養籠中, 讓其自然蘇醒, 禁食過夜, 自由飲水。以上手術24 h 后, 大鼠在清醒狀態下仰臥固定, 重新打開頸部切口, 用動脈夾夾閉雙側頸總動脈, 使大鼠腦部供血完全阻斷, 大鼠掙扎數秒后于30~60 s 內昏迷, 解除固定, 可見大鼠四肢上舉, 翻正反射消失, 痛覺反應消失, 雙側瞳孔散大, 眼球呈灰白色, 身體可呈角弓反張。缺血20 min后,解除動脈夾,恢復腦血流,再灌7 d,在處死前做Morris水迷宮測試。

1.4 組織制備

用2%戊巴比妥鈉(0.12 mL/50 g體重)腹腔注射麻醉后,迅速開胸暴露心臟,灌注固定后取腦,后固定2~4 h后,分別置于15%和30%蔗糖梯度溶液中直至標本沉底。冰凍切片機作連續冠狀切片,取海馬和齒狀回互包平面,片厚30μm,用小鼠抗MAP2單克隆抗體作ABC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用正常羊血清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1.5 統計學處理

用HPIAS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圖像測量系統測定海馬CA1區神經元胞漿MAP2反應產物的OD值,并減去同一張切片的背底OD值,即矯正的OD值(COD值),每例標本檢測3張切片,每張切片檢測3個視野。實驗數據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樣本均數。

2 結果

2.1 水迷宮檢測

正常大鼠定位航行試驗潛伏期穩定,在5 s左右可找到平臺。BCCO組大鼠搜索策略以直線式搜索策略為主,其潛伏期與正常組比較略有增加,且波動較大,但是無統計學意義(P >0.05)。MCAO組和GI組均有潛伏期增加,與正常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

2.2 海馬MAP2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正常組海馬CA1區MAP2主要在神經元樹突表達,突起平滑而且完整(圖1A);而核周質弱表達。BCCO組可觀察到海馬CA1區神經元樹突MAP2的表達增加,突起斷裂不完整,粗細不一致(圖1B);GI組突起表達更加紊亂,可觀察到螺旋樣變(圖1C);MCAO組突起表達有斷裂,不完整(圖1D)。統計分析表明,MAP2表達COD值在各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F=354.906,P

3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實驗動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腦損傷和腦保護必不可少的工具,有關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已建立多種方法。De Reuck等[5]的研究提示,腦血管儲備功能的下降導致全腦代謝儲備消耗是血管性癡呆發生的可能機制;動物空間記憶能力下降,是由于血管結扎導致局部腦血流下降而影響與學習記憶有關的結構。孫莉等[6]采用雙側頸總動脈結扎模型發現,結扎導致實驗動物水迷宮測試成績下降,并且這種下降隨結扎天數的延長而加大。趙憲林等[7]用這種方法結扎時間長達4月,結果發現30只結扎鼠中有25只癡呆鼠,呈輕、中度癡呆分別是9只、13只。本實驗也表明,在雙側頸總動脈結扎再灌后,形態學和行為學方面有所改變。

大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它的解剖學基礎在于大鼠腹側的脊髓動脈有一定向腦干的返支,四血管閉塞期間可以維持腦干的血液供應,使得大鼠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存活下來。由于全腦缺血對大鼠的腦組織損傷嚴重,而再灌注,不僅沒有使損傷的腦組織得以恢復,反而由于細胞內Ca2+超載、一氧化氮以及氧自由基等作用使損傷程度進一步加深[8]。本實驗也證實全腦缺血后引起腦形態學和學習記憶能力的嚴重損傷,是研究血管性癡呆的良好模型。

大鼠中動脈(MCA)阻塞為臨床上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多發部位,故MCA阻斷模型被廣泛應用于腦梗塞的研究。其中,血管內直接插線閉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不開顱、損傷小、操作簡便、不需特殊設備、缺血區部位較恒定、可準確控制缺血和再灌注時間、易控制局部條件、全身影響小等優點,被廣泛用于腦缺血/再灌注的研究中。目前對該模型有較多的研究,劉亢丁等[9]認為該模型大鼠體重應控制在250~300 g ;馬常升等[10]發現,當大鼠體重為190~239 g 時,宜選擇插線的直徑為0.185 mm ,體重為239~300 g 時,插線直徑宜為0.200 mm;徐佳等[11]研究模型栓線插入的深度認為,要得到成動的模型栓線插入深度最少要達到1. 65 cm。與全腦缺血模型相比, MCAO模型可形成特定部位的腦梗死并進行再灌注, 對全身影響較小, 與人腦梗死的發病情況更相似, 所以目前應用更為廣泛。其中, 栓線法因其缺血部位恒定、能準確控制缺血后再灌注時間等優點, 適用于腦缺血及再灌注多方面的研究。

通過對各組再灌后的行為學檢測,分析發現3組之間行為學有明顯區別,對于在行為學的基礎上結合MAP2染色來評價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腦損傷程度。觀察發現,不同模型缺血壞死程度不同,結合行為學評分我們認為,不同的缺血再灌模型的應用范圍應有所側重,不同的腦缺血模型的應用不同,雙側缺血模型可用于輕微缺血的預防,線栓法應用于局部損傷后腦功能改變及治療藥物評價,全腦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損傷后恢復相對理想的模型,對于慢性腦缺血、腦缺血的藥物及一些特殊領域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

各種腦缺血動物模型的制備方法各有優缺點,研究者應根據實驗目的及研究方向做出相應的選擇。目前, 腦缺血動物模型的研究在制備方法、實驗條件的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而且轉基因小鼠的出現, 超聲、MR、MRA、介入等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模型制備中的應用, 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腦缺血模型的研究。但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 如怎樣更好地控制腦梗死灶的部位和范圍, 更準確地控制缺血和再灌注時間等。腦缺血動物模型的日趨完善, 將為人們更深刻認識ICVD 發病機制, 研究新的治療對策等提供更準確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Longa EZ, Weinstein PR, Carlson 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 Stroke, 1989, 20 (1): 84  91.

2 羅勇, 董為偉. Wistar大鼠插線法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實驗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2, 27 (1): 1  3.

3 Pulsinelli WA, Brierley JB. A new model of bilateral hemispheric ischemia in the unanesthetized rat[J]. Stroke,1979,10(3): 267272.

4 Gong L, Gao TM, Li X, et al. Enhancement in activities of 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 in CA1 pyramidal neurons of rat hippocampus after 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J]. Brain Res,3000,884(12): 147154.

5 De Reuck J, Decoo D, Hasenbroekx MC, et al. Acetazolamide vasoreactivity in vascular dementia: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ic study[J]. Eur Neurol,1999, 41(1): 3136.

6 孫莉,吳江,王守春,等.慢性前腦缺血大鼠學習、記憶功能的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2,19(1):2022.

7 趙憲林,李東培,方秀斌,等.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神經元超微結構的研究[J].解剖科學進展,2000,6(2):161163.

8 張國瑾, 趙增榮. 國外腦血管疾病研究進展[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116 118.

9 劉亢丁,蘇志強,李毅平,等. 實驗性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的改進及評價[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1997,14(2):8789.

第4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銀杏平顫方;MPTP;形態學;行為學;帕金森病;中藥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7717(2008)11-2348-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

and Its Diffrent Combination on the Behavioral Test and Morphology in the Model

Mouse with Parkinson Disease

ZHANG Jun1,LI Qianjun1,SHUN Hongmei1,BAI Limin1,QIU Tingjian3

(1.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e,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3.Hulin Hospital of TCM,Hulin 15840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 recipe in the treatment of PD,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 and its three similar prescriptions on the behavioral test and neurons in substantia nigra compacta(SNc)and striatum of model mouse for PD.Methods:The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consecutive administration of MPTP to C57/BL mice. The doses of 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for 2 weeks and 4 week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Animals were examined behaviorally with the pole test consecutively. then killed,Taking out the forebrain and striate body were observed in morphology by HE.Results:(1)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GBPR) and its three similar prescriptions improved the dyskinesia of PD mice and showed different disability in pole the test and decrease of spontaneous motor activity, the model group mice demonstrated dyskinesia, scores obtained from the behavioral test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cores in treatment groups showed a marked decrease to some degree (allP0.05).(2)GBPR and its three similar prescriptions protected neurons in SNc. The H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eldom neurons in SNc in model group;while there were much more neurons present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Conclusion: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 plays role in improving disability in pole test and increased spontaneous motor activity and in protection the neurons.

Keywords: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MPTP;behavioral test;morphology;Parkinson’s disease;Chinese medicine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一種好發于中老年人[1]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降低引起的錐體外系慢性病,現在多數學者認為與氧化應激-自由基有關[2-3]。原發性帕金森病的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少動和障礙。有時可出現面目呆滯、發音低、書寫字體過小、唾液增多、皮脂外溢、體溫增高、出汗增多、便秘、疲乏、手腳痙攣引起的疼痛、抑郁及情感方面改變等。延緩PD功能障礙的抗氧化治療有誘發精神障礙的副作用[4-5]。為了研究探討PD的發病因病機,建立了不同的動物模型。以往的研究已證實MPTP小鼠模型的生物化學和組織化學特征均與臨床PD相似。因此,本實驗采用以MPTP腹腔注射誘發PD小鼠模型,觀察PD小鼠行為學、病理學的變化,研究中藥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對PD小鼠行為及DA能神經元形態結構的影響,以探討其防治PD的機制。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動物C57/BL6J小鼠,雄性,6~7周齡,體重(18±2)g,購于北京維通利華公司實驗動物中心。動物自由進食飲水,動物房12h光、暗交替,平均溫度22℃,相對濕度30%。

1.1.2主要儀器1510石蠟切片機:德國LETIZ公司。H-160萬能研究顯微鏡:美國POLYVAR公司。Olympus BX5顯微鏡:日本Olympus株式會社。Image-pro Plus 5.0圖象分析系統:日本Olympus株式會社。自制小鼠測試桿。

1.1.3化學試劑MPTP(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購于美國Sigma公司。

1.2方法

1.2.1中藥制備乙醇提取法獲得浸膏,溶于蒸餾水中,根據藥理學方法計算小鼠給藥量[6],動物用藥量根據成人6倍量計算,按照每次灌胃量0.5mL配制。0.1mPa滅菌15min,4℃保存備用。每次腹腔注射MPTP前40min給小鼠灌胃。

1.2.2小鼠PD模型的建立參照Nobutaka Arai,Kazuaki Misugi的實驗方法[7],略加修改,小鼠造模前采用爬桿法[8]進行篩選:動物給藥前,先引導動物在15s內由桿頂爬至桿底,每只訓練4次,訓練完畢對其進行測定,選用0分C57-BL/6J小鼠(評分標準見表1),用生理鹽水配制的0.3%MPTP(按30mg•kg-1•d-1)腹腔注射,連續5天。

1.2.3動物分組及處理選取0分小鼠隨機分成6組,每組12只: ①正常對照組(簡稱正常組,Normal control,NC):不作任何處理。②模型對照組(簡稱模型組,Model control,MC):生理鹽水每天灌胃0.5mL/只。③銀杏平顫方全方治療組(簡稱全方組,Ginkgo Biloba Pingchan Recipe,G):灌胃全方中藥每天約0.5mL/只(含生藥量1.18g/mL)。④清熱解毒方治療組(簡稱解毒組,Jiedu Recipe,J):解毒中藥灌胃每天約0.5mL/只(含生藥量0.6g/mL)。⑤平肝熄風方治療組(簡稱平肝組,Pinggan Recipe,P):平肝熄風中藥灌胃每天約0.5mL/只(含生藥量0.6g/mL)。⑥化瘀通絡方治療組(簡稱化瘀組,Huayu Recipe,H):化瘀通絡中藥灌胃每天約0.5mL/只(含生藥量0.6g/mL)。第②~⑥各組從造模第1天開始灌胃,每次腹腔注射MPTP前40min給小鼠灌胃,各治療組給予相應中藥灌胃,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MPTP用生理鹽水配制,每日30mg/kg腹腔注射,1日1次,各組連續用藥5天。以上各組每日進行2次爬桿試驗并進行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學處理。動物的存活期分別是造模開始14天和28天。

1.2.4小鼠行為學測試爬桿實驗:所用工具為一直徑13mm、高760mm的光滑不銹鋼桿,垂直豎立,將小鼠頭向下放置在金屬桿的頂部,使其沿桿自然爬下,觀察動物在下行過程中的行為,并按標準計分,評分標準見表1。實驗前每只小鼠爬桿2次,選用爬桿行為計分為0分的動物用于實驗,稱重并隨機分組。所有動物于注射MPTP前及末次注射后第1至第3周每日口服藥物前后,均進行爬桿試驗,每只鼠爬桿2次,積分并計算平均分,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2.5組織形態學觀察①取材及材料處理:動物用10%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打開胸腔,先經左心室升主動脈快速推注生理鹽水20mL,后緩緩推注10%福爾馬林灌流固定,取腦、置于10%福爾馬林固定1周。腦組織經常規步驟處理:脫水、透明、浸蠟、石蠟包埋,切片、片厚6μm,常溫保存備用。

②HE染色法:石蠟切片烤干,脫蠟,脫苯,Ehrlich氏蘇木精染,鹽酸酒精分化,藍化,伊紅染色,脫水,透明、中性樹脂封片。

③光鏡下觀察并攝片:根據小鼠腦立體定位圖譜,每組每只動物選一張腳間核平面切片,取材部位見圖1。

2結果

2.1小鼠行為學改變

2.1.1注射MPTP后 各組小鼠行為表現各組給藥(MPTP)后10min小鼠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震顫,開始前肢抬舉伴震顫,后肢僵硬,豎尾、豎毛及跳、躥等動作,持續約30min后,又出現運動障礙,動作遲緩,短暫性活動減少,對外界刺激易產生尖叫,逃避反應慢;注射MPTP后1h,小鼠表現明顯的運動減少,對外界刺激反應低下,之后逐漸恢復。但各組動物癥狀都于24h后完全消失。隨著用藥時間延長,動物運動障礙程度增加,癥狀持續時間和恢復時間延長。中藥全方組和拆方各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PD小鼠出現的爬桿能力下降、時間延長和自發活動次數減少等上述小鼠行為學異常與模型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均

2.1.2中藥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對PD小鼠爬桿行為的影響正常組小鼠在給予生理鹽水前后,爬桿測試無明顯差異。MPTP 30mg•kg-1•d-1腹腔注射后當日及以后幾天,協調能力明顯降低,表現為快速下滑,甚至不能抱桿、墜落,持續4日后,于第5日末次注射MPTP后小鼠協調能力逐漸恢復,模型對照組1~4周評分結果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升高且均有顯著性差異(P

2.2病理學改變

2.2.1肉眼觀察全部小鼠腦標本外觀均未見明顯異常,切面檢查亦未見出血、壞死和軟化灶。

2.2.2HE染色光鏡觀察正常組14天、28天腦黑質神經細胞形態正常,體積正常,結構清晰,密集成群。模型組14天、28天小鼠腦黑質神經細胞數量明顯減少,部分神經元喪失,殘留神經元呈大多角形或錐體形狀,有的胞體變小,胞核固縮,胞核結構不清,有的胞核變大,核染色質疏松,有顆粒出現,核周圍胞漿有溶解樣改變;胞漿染色加深,胞漿內可見大小不等的嗜酸性顆粒并出現小空泡。大部分小鼠黑質區域內尚可見廣泛的淋巴細胞浸潤,部分淋巴細胞圍繞在血管周圍形成血管套。殘存的神經元體積瘦小,結構不清晰,色素變淺,同時伴輕度膠質細胞增生;與模型組14天和28天比較,銀杏平顫方全方及拆方各組14天和28天小鼠腦黑質神經細胞數量明顯增多,神經元體積較飽滿,結構較清晰;各中藥治療組14天黑質區神經元形態與28天各組相比基本相似,黑質區神經元數量未見明顯減少,但有少數神經元變性,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胞漿內未見嗜酸性顆粒出現。但總的看來中藥各治療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神經細胞未見明顯減少,無特異性改變;有的可見星形細胞輕度增多,胞核變大,偶見核分裂現象。解毒組28天2例黑質區有散在軟化灶形成,病灶較小,灶內大多數神經元消失,殘留的神經元胞體變小,胞核固縮。部分小鼠黑質區可見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偶見淋巴細胞圍繞在小血管周圍但并未形成血管套。

3討論

3.1模型的建立和銀杏平顫方對PD模型小鼠行為學改善的作用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臨床以肢體震顫、木僵為典型癥狀,是一種好發于老年人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降低引起的錐體外系慢性病,同老年癡呆一樣是與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病。目前認為其腦內黑質紋狀體的多巴胺能和膽堿能神經功能平和失調是運動障礙的主要原因,凡引起前者功能降低或后者功能亢進的因素均可以導致震顫。帕金森病人的行為變化為運動協調能力降低,在本實驗中,用爬桿實驗作為測定動物協調運動能力的指標。模型組小鼠協調運動能力明顯降低,并且這種行為異常可持續數日,與正常組有顯著性差異,這一結果與文獻報道一致。

現在世界公認的兩種帕金森病模型藥物是6-羥基多巴(6-Hydrooxydopamine, 6-OHDA)和MPTP,6-OHDA是一種神經毒素,大鼠單側紋狀體注射微量的6-OHDA,能夠造成多巴胺能神經元壞死,經阿樸嗎啡誘導,動物可出現向健側旋轉的現象[9-10],6-OHDA模型存在造模周期長、成功率低、癥狀不典型等問題,限制了它的應用。

MPTP是哌替啶的衍生物,可由腦中單胺氧化酶B催化生成MPP+,后者是一種選擇性的神經毒素,可以損害人類和靈長類動物腦中黑質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MPTP最初發現于吸毒患者的腦內,經分離獲得該化合物,注射到猴體內可引起酷似臨床震顫麻痹患者的幾乎全部癥狀,并且嚴重程度與所用劑量和動物年齡成正比。最初認為嚙齒類動物對MPTP的毒性不敏感,后來發現接受MPTP注射可能導致該動物出現震顫,但是種屬差異很大,大鼠由于腦內MAO-B的活性或水平較低,MPTP不能被代謝成活性產物,因而大鼠對MPTP的毒性不敏感。MPTP注射給藥可引起小鼠震顫,特別是C57/BL、BABC等,對注射MPTP產生的毒性極敏感, MPTP引起的小鼠行為學異常雖不像在靈長類動物上的癥狀典型,但造模周期短、重復性好,實驗動物費用低,可引起腦內黑質紋狀體的多巴胺含量降低,因此,MPTP小鼠模型被國外許多實驗室廣泛采用,這種模型為研究帕金森病的發病機理和藥物治療提供了條件[11-12]。

MPTP確可引起小鼠的行為異常,但其引起的小鼠行為變化,因采用的注射劑量、注射次數、注射途徑的不同以及所采用的行為觀察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3-16]。本實驗采用的是最大劑量和最常用的注射途徑,為縮短實驗周期采用5次注射,得到比較明顯的運動能力降低的效用。為了檢查PD小鼠的協調運動能力,本實驗選用爬桿試驗,即讓小鼠頭向下倒豎于垂直的金屬桿頂部,待其四肢握緊桿后,松手任其自由下行,此實驗中,動物被動地下行,當協調能力降低時,行為發生明顯改變。

實驗結果顯示, MPTP注射后,小鼠爬桿能力降低,并且這種行為異常可持續幾日,以后逐漸恢復,這一結果與文獻使用自主活動法觀察的結果一致,采用此方法觀察得到的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對MPTP所致小鼠運動能力降低的改善作用這一結論是可靠的。

3.2銀杏平顫方對PD小鼠DA神經元形態的影響

很多實驗證實,MPTP對黑質DA能神經元具有選擇性神經毒作用,其致病的過程是MPTP進入體內首先穿過血腦屏障,被星形膠質細胞、5-羥色胺能神經元攝取并在單胺氧化酶 B迅速催化下生成吡啶類代謝產物甲基-苯基吡啶離子(MPP+),MPP+與 DA的化學結構極為相似,故可以被DA轉運體(DAT)識別并載入DA能神經元內,然后通過線粒體外膜上能量依賴性轉運機制進入線粒體集中起來,之后阻斷線粒體NADH氧化呼吸鏈,最終造成ATP衰竭和細胞死亡[17],故直接損害DA能神經元的是MPP+。因MPP+和鐵離子一樣與神經黑色素有很高的親合性,而黑質DA能神經元含有較高濃度的神經黑色素,所以 MPP+選擇性地損傷了SNpc的 DA能神經元,中樞神經系統內其它部位的DA能神經元,如腹側被蓋區DA能神經元損傷則很小[18]。筆者在HE染色和TH免疫組化染色實驗中也得到同樣結果。DA合成限速酶TH與PD的關系很早就受到了普遍關注。TH已經成為DA神經元的標志酶。大量研究證明,PD動物模型及PD病人體內TH從基因表達、酶蛋白含量及分布到酶活性都存在廣泛的異常改變,筆者的另一實驗觀察了各組小鼠中腦TH陽性黑質神經元,結果顯示:模型組小鼠中腦SNpc內TH免疫組化觀察到大量DA能神經元脫失,因而經黑質-紋狀體通路投射到紋狀體的DA神經遞質減少,從而引起小鼠多巴胺和乙酰膽堿系統平衡失調而產生行為學障礙;HE染色結果與銀杏平顫方全方及拆方各組小鼠行為改變成正比,而且黑質區神經元的變性、退化及壞死程度較模型組均明顯改善,僅個別小鼠有輕微的軟化灶形成。HE染色和TH免疫組化染色結果相吻合,這表明中藥可減少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增加多巴胺神經元內TH的表達,各組中藥在不同的時間療效各不相同,就減少多巴胺神經元丟失的數量而言,在14天以解毒組最明顯,28天以全方組最明顯;就增加TH的表達而言,14天全方組和解毒組較明顯,28天化瘀組較明顯。這些變化說明中藥銀杏平顫方全方及拆方能使黑質神經元的損傷程度減輕,結構和功能接近正常,進一步從形態學方面證實了銀杏平顫方全方及拆方可保護神經組織免受MPTP引起的自由基增多及氧化損傷所造成的損害,從而為PD的防治提供形態學依據。

以上結果從行為學和神經病理角度分別證明了模型成功。停藥后小鼠行為恢復較快與腦內的表現不太相符,這與其他學者的報道一致[19],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中藥各給藥組(14天,28天)小鼠行為障礙有明顯恢復、TH免疫組化顯示SNpc內DA能神經元數目較模型組明顯增多,且全方組和化瘀組更為明顯一些。這些結果提示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能改善PD小鼠的行為障礙、對DA能神經元的正常形態及功能有保護作用。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28天組治療效果稍好一些,但與14天各組相比兩者之間的差別并不很大,一方面提示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對PD的治療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和時效關系,同時也說明在短時間內銀杏平顫方及其拆方即可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Graham DG. Catecholamine toxicity: a proposal for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manganese neurotoxicity and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toxicology,1984,5(1):83-95.

[2]Floyd RA, Carney JM. Free radical damage to protein and DNA: mechanisms involved and relevant observations on brain undergoing oxidatie stress[J]. Ann Neurol,1992, 32 Suppl:22-27.

[3]Perry TL, Godin DV,Hansen S.Parkinson's disease:a disorder due to nigral glutathione deficiency[J].Neurosci Lett,1982,33(3):305-310.

[4]Peny TL,Yong VW.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patients[J].Neurosci Lett,1986,67(3):269-274.

[5]Sofic E, Lange KW,Jellinger K,et al.Reduced and oxidized glutathione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sci Lett,1992,142(2):128-130.

[6]徐叔云.實驗藥理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470.

[7]Nobutaka A,Yoshio G. Evaluation of a 1-methyl -4-phenyl-1,2,3,6- tetrahydropyridine (MPTP),treated C57 black mouse model for parkinsonism[J].Brain Res,1990,515:57-63.

[8]施新猷.醫學動物實驗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210.

[9]Hefti f, Eng A, Melaned E.Partial lesions of the nigrostrital pathway in the rat[J].Neuropharmacol,1985, 24:19-25.

[10]高占國,劉傳繢.MPTP的神經毒性與帕金森動物模型[J]. 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 ,1995, 22(5):229-232.

[11]蔡元奮. 神經毒素MPTP處理之老年大鼠可作為研究帕金森氏癥候群的動物模型[J].生理科學進展,1997,28(1):58-60.

[12]Arial N K, Misuqi Y, Goshima YM. Evaluation of a l-methyl-4-phenyl- 1,2,3, 6,-tetrahydropyridine(MPTP)-treatedC57BlackmouseforParkinsonism[J]. Brain Res,1990,515:57-63.

[13]Sonsall PK, Heikkila RE. The influence of dose and dosing interval on MPTP-imduceddopaminergic neurotoxicity in mice[J]. Eur J Pharmacol,1986,129(3):339-45.

[14]Mohammad Tariq,Haseeb Ahmed Khan.Effect of chronic administration of magnesium sulfate on 1-methy1-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mice[J].Pharmaco Toxicol,1998,82:218-222.

[15]Rozas G,Lopez MT,Guerra MJ,et al.The overall rod performance test in the MPTP-treated-mouse model of Parkinsonism[J].J Neurosci Methods,1998,83(2):165-175.

[16]Miller DB, Reinhard Jr J F, Daniels AJ,et al. Diethyldithiocarbamate potentiates the neurotoxicity of in vivo 1-methy1-4-phenyl-1,2,3,6,- tetrahydropyridine and in vitro 1-methy1-4-phenylpyridinium[J].J Neurochem,1991,57:541-549.

[17]Dexter DT,Caraon A,VidaAhet M,et al.Decreased ferritin levels in brain in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chem,1990,55(1):16-20.

第5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 CCI模型; 大鼠; 疼痛行為學; 痛閾

疼痛是人們一生中經常遇到的不愉覺,它提供軀體受到威脅的警報信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種特殊保護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各種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也是當今困擾人類健康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根據神經生理功能,疼痛可分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經系統損傷或異常引起的一種難以治療的疼痛狀態。CCI模型是最常用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動物模型。本研究主要觀察CCI模型大鼠疼痛行為學表現。

1 資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SPF級SD大鼠,6~8周齡,雄性,體重180~200 g,購自川北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動物飼養環境安靜,有良好的通風和空氣過濾系統,室溫22 ℃左右,濕度50%左右,明暗光照12 h:12 h,自由攝食,隔日更換籠具和墊料。動物適應環境3 d。雄性SD大鼠(n=48只)隨機分為三組,即正常對照組(Nave組:n=16,分7、14 d亞組,每亞組8只)、假手術組(Sham組:n=16,分7、14 d亞組,每亞組8只)以及CCI組(n=16,分7、14 d亞組,每亞組8只)。

1.2 CCI模型的建立 (1)按Bennet和Xie[1]方法制作CCI模型;(2)稱重:采用腹腔給藥10%水合氯醛麻醉,300~500 mg/kg。側臥位,手術側在上,消毒,鋪巾,選擇左后肢,在股骨下方約l cm平行于股骨切開皮膚,用小剝離子經股二頭肌間隙鈍性分離肌肉,暴露坐骨神經,用神經剝離子輕柔將坐骨神經與周圍軟組織分離;(3)在坐骨神經分成三支前的主干部位游離神經7 mm左右,在距神經起始處(三支分叉處)上方2 mm處,用4.0含鉻羊腸線結扎坐骨神經4道,每道間隔約1 mm,使被結扎的神經長約4~5 mm。注意結扎的松緊度,以打結時可見肌肉輕微抽動為準;(4)局部生理鹽水沖洗,間斷縫合肌肉筋膜、皮下組織以及皮膚;術畢將大鼠放入鼠籠,于溫暖、安靜環境自由喂養;(5)假手術組除不結扎坐骨神經外,其余同模型組;手術由同一人操作。

1.3 行為學觀察 在手術后2周內,每隔1~2 d觀察1次,包括大鼠的步態和左后肢的姿勢、局部皮膚以及肌肉張力的改變程度、是否存在舔咬肢體現象等。

1.4 機械刺激傷害感受閾值(MWT)的測量 在安靜的環境中,將大鼠單獨放置于透明的有機玻璃體中,待大鼠適應環境15~30 min后,以Electronic von Frey刺激針刺激大鼠左、右足底,每只大鼠刺激3次,間隔大于10 s。大鼠會出現抬足、縮足、快速甩足以及甩足后舔足等反應。將3次讀數取平均值作為機械縮足反射閾值(MWT)。各組于術前、術后第1、3、6、8、10、13天進行測量。測量時間固定為9:00~13:00。術前測定值為基礎機械痛閾。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樣本均數間的比較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重復資料方差分析和post hoc檢驗,P

2 結果

2.1 大鼠行為學變化 CCI大鼠術后健康狀況良好,體重無明顯減輕,毛發富有光澤,覓食飲水基本正常。術后1~2周,手術足趾并攏輕度外翻,下肢行走無力,步態呈現跛行,經常左后足懸空或不敢著地;站立時以右后肢持重,左后肢抬起并緊貼于腹部;術后14 d左右,左后肢出現比較明顯的肌肉萎縮,給予輕微von Frey刺激時,大鼠經常迅速將左后肢抬起,有時放入口中舔吮;CCI大鼠左后肢懸空時間常超過25 s,CCI大鼠無自噬肢體現象。

2.2 大鼠體重變化 CCI組大鼠術后健康狀況良好,體重無明顯減輕,但體重增長較Sham組和Nave組略慢。各組大鼠術前基礎值、術后第1、3天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第6、8、10、13天,CCI組大鼠體重與Nave組、Sham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機械刺激傷害感受閾(MWT)變化 各組大鼠術前機械性痛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后Nave組大鼠痛閾與Sham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大鼠非術側機械性痛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CI組大鼠術側痛閾在手術后第3、6、8、10、13天明顯低于非手術側,亦明顯低于Sham組和Nave組(P

第6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腦白質損傷模型,探討腦白質損傷后少突膠質細胞(OL)凋亡和遠期神經行為的變化。方法:5日齡新生大鼠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制作缺血性腦白質損傷動物模型;術后不同時間點觀察生長發育,HE染色、免疫熒光標記觀察腦組織病理形態改變、細胞變化,懸吊試驗、曠場試驗、拒俘反應測試神經行為學改變。結果:實驗組生長發育明顯慢于對照組,HE染色腦室周圍白質疏松,側腦室增大,髓鞘磷脂蛋白(MBP)免疫熒光標記實驗組陽性細胞數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

【關鍵詞】 缺血性腦損傷; 腦室周圍白質軟化; 少突膠質細胞; 新生大鼠

產科和新生兒重癥監護診療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但隨之而來的早產兒腦損傷也較為突出。有研究認為,早產兒腦損傷主要在白質,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eriventricular leucumalacia,PVL)是早產兒腦損傷的主要形式[1],高發于胎齡24~32周的早產兒,發生率達26%~60%[2]。PVL可造成腦白質部位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cyte,OL)前體的受損和丟失,致使腦白質內髓鞘不能形成,導致成活早產兒呈現痙攣性肢體癱瘓、認知障礙以及視聽障礙等后遺癥[3]。PVL發病機制復雜,還不完全清楚,尚須進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雙側頸總動脈結扎法(bilateral carotidartery occlusion,BCAO)制作5日齡未成熟大鼠缺血性腦損傷模型,觀察其腦室周圍白質病理變化和遠期神經行為改變情況。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5日齡新生SD大鼠10窩,共90只,雌雄不拘,體重8.5~11.0 g,由東南大學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髓鞘磷脂蛋白(MBP)單克隆抗體由上海元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山羊抗兔IgG由北京中杉生物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動物分組

90只大鼠隨機分為實驗組(n=48)和對照組(n=42)兩組。觀察5、7、14、21、28日齡大鼠生長發育情況,對29、30日齡大鼠進行神經行為學檢測。

1.2.2 模型制作

實驗組:大鼠乙醚麻醉后取仰臥位于操作臺上,消毒頸部皮膚,作頸腹側正中切口約0.5 cm長,分離皮下組織,找到血管神經束,分離出雙側頸總動脈,用50絲線完全結扎雙側頸總動脈后縫合皮膚,在37 ℃恒溫水浴箱內恢復至活動正常后返回母鼠身邊飼養。對照組:手術同實驗組,分離雙側頸總動脈,但不結扎,縫合皮膚后回籠。手術中及術后1周內對照組大鼠死亡1只,死亡率為2.4%,實驗組死亡13只,死亡率27.1%,最終進入結果分析76只。

1.2.3 HE染色及免疫熒光檢測

1.2.3.1 HE染色 實驗動物于7、14、21、30日齡(行為學測試后)行心臟灌注后斷頭取腦,4%多聚甲醛固定24 h,取視交叉水平作石蠟切片(片厚4 μm),行常規HE染色。

1.2.3.2 熒光抗體標記 分別于7、8、14、21日齡灌注取腦,4%多聚甲醛固定,300 g·L-1蔗糖沉底后取不同冠狀面作冰凍切片(10 μm),加入MBP(1∶200) 4 ℃過夜,暗室中加入山羊抗兔IgG (1∶50) 37 ℃孵育30 min,晾干后于倒置熒光顯微鏡(Olympus,200倍)下觀察腦室周圍白質部位細胞形態變化。每個標本連續作3張切片進行標記,每張切片選取5個視野(陽性細胞數最多者)計數,并取其平均值統計。

1.2.4 神經行為學測定

動物于29日齡行懸吊試驗測試肢體肌力,曠場試驗、拒俘反應檢測隨意運動和情感行為能力,“Y”臂迷宮試驗測定學習能力,30日齡時復測“Y”臂迷宮試驗,檢測記憶能力,如果學習訓練失敗,則成績不列入統計。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5.0進行統計學處理,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均以x-±s表示,P

2 結

2.1 生長變化

實驗組大鼠術后有皮膚蒼白、皮溫降低、活動減少、喂養困難、睜眼時間延遲、體重增長緩慢等異常表現。術前兩組大鼠體重相差不大,術后實驗組體重平均增長幅度低于對照組,第7天至1個月同日齡大鼠處死前體重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 HE染色

7日齡各組大鼠大腦外觀未見明顯改變,實驗組大鼠鏡下可見腦白質部位細胞水腫,細胞周圍間隙增寬,腦室周圍白質內大量OL呈凋亡樣變化:胞漿濃縮,核質凝集,形成藍黑色凋亡小體,個別區域有小片的壞死區,部分神經細胞胞核碎裂溶解消失,表現為壞死。但皮質、海馬等部位細胞結構基本完整,未見明顯的病理改變。14、21、30日齡實驗組大鼠腦室周圍白質較對照組明顯染色淺且疏松,腦室周圍白質及內囊組織相對疏松,內囊有空腔形成,腦室進行性擴大。對照組大鼠同時間點未見以上病理變化。見圖1。表1 兩組大鼠不同日齡體重比較

2.3 免疫熒光標記

熒光顯微鏡下可見MBP標記的細胞呈黃綠色熒光(圖2)。7日齡實驗組術后可見陽性細胞數目較對照組減少,8日齡減少最為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4 神經行為學測定

29日齡實驗組大鼠在懸吊試驗中懸吊在玻璃棒上時間較對照組短,在曠場試驗中活動及后肢站立次數較對照組少,拒俘反應試驗中表現為較易捕獲,試驗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

3 討

PVL是指側腦室周圍白質的壞死,常在大腦半球的白質區形成囊腔。未成熟腦白質主要由OL前體細胞構成,導致腦白質損傷的關鍵是OL損傷,OL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成髓鞘膠質細胞,其損傷主要影響髓磷脂的產生,最終導致腦白質的缺損,腦白質容積減少,腦室擴張等[4]。缺血在PVL發病機制的學說中占了主導地位,未成熟腦血流調控機制不成熟、腦白質在發育期血供不足和OL的前體細胞對損傷有高度的敏感性是PVL主要發病因素,血流降低會導致腦室周圍白質中的OL損傷、凋亡、壞死,數量減少,從而致使髓鞘合成障礙,引起遠期的神經行為缺陷。

研究表明,7日齡大鼠神經系統發育相當于人類足月或近足月的新生兒,腦組織中OL已逐漸發育成熟并發生髓鞘化,該階段的OL對損傷易感性不強。大鼠生后5 d是神經元遷移的終末階段,Uehara等[5]采用5日齡Wistar大鼠雙極電凝器切斷雙側頸動脈,2 d后檢查,90.9%的大鼠內囊及周圍白質出現病變,包括凝固性壞死和囊性變,54.5%皮質下白質受累而僅有22%皮質受損。張龍等[6]利用5日齡新生SD大鼠腦內注射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成功建立了PVL模型。Cai等[7]利用BCAO后聯合低氧建立4日齡SD大鼠腦損傷模型。研究證實,鼠類生后5 d相當于人類妊娠24~30周[8],1~5 日齡大鼠腦白質以OL的前體細胞為主,容易受損,從而影響髓鞘的形成,最終導致腦白質的缺損[9]。故本實驗選擇5日齡的SD大鼠通過BCAO模擬PVL病變。

本實驗顯示,缺血增加大鼠的死亡率,相同日齡實驗組幼鼠體重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睜眼時間延遲,大鼠的生長發育延緩。PVL的病理特征是白質出現明顯損傷,而皮質損傷輕微,本實驗模型主要表現為早期腦白質部位細胞水腫,細胞周圍間隙增寬,腦室周圍白質內OL凋亡壞死增多,皮質下及腦室周圍白質出現疏松及液化灶,后期形成囊腔和腦室擴大,而腦皮質無明顯變化。本實驗MBP免疫熒光標記顯示,缺血性腦損傷后MBP標記的細胞減少。MBP是反映OL及髓鞘結構、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實驗組早期免疫熒光MBP抗體標記陽性細胞數減少較對照組明顯,生后2周對照組MBP陽性細胞數開始減少,系大鼠OL已發育成熟,MBP表達量減少。研究證實,在早產兒PVL的好發期,晚期OL前體更易受到缺氧缺血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白質內髓鞘不能形成,臨床上呈現腦癱和智能落后等后遺癥[10]。PVL患兒神經行為學障礙在幼兒期才明顯固定化,通常認為大鼠1月齡約等同于人類的2~5歲,其神經行為學特征性表現已經能夠充分展示[11],因此對29、30日齡大鼠進行神經行為學檢測結果較為可靠。本實驗表明,BCAO實驗組動物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的遠期神經行為學異常,表現為隨意運動受限,肌力減弱,情感行為及學習能力差,且有明顯的感知障礙,實驗組神經行為表現與病理改變一致。

本研究顯示,5日齡新生大鼠因雙側頸總動脈結扎缺血引起腦室周圍白質嚴重損傷,出現液化、腦室擴大,OL凋亡較對照組增多,術后出現生長遲緩和遠期神經行為功能缺陷,因此,有助于理解早產兒腦白質損傷發病機制和神經病理學變化,為PVL病理學機制及干預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FUKUDA S,KATO T,KAKITA H,et al.Hemodynamics of the cerebral arteries of infants with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J].Pediatrics,2006,117(1),18.

[2]VOLPE J J.Cerebral white matter injury of the premature infant more common than you think[J].Pediatrics,2003,112(1 Pt 1):176180.

[3]DOWNIE A L,FRISK V,JAKOBSON L S.The impact of periventricular brain injury on reading and spelling abilities in the late elementary and adolescent years[J].Child Neuropsychol,2005,11(6):479495.

[4]FOLLETT P L,KOH S,FU J M,et al.Protective effectsof topiramate in a rodentmodel of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icia[J].Ann NeuroL,2000,48:34A.

[5]UEHARA H,YOSHIOKA H,KAWASE S,et al.A new model of white matter injury in neonatal rats with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J].Brain Researsh,1999,837:213220.

[6]張龍,蔣犁,王婷,等.3硝基丙酸腦內注射誘導新生鼠腦室周圍腦白質軟化模型的建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4):18871901.

[7]CAI Z,LIN S,FAN L W.Minocycline alleviates hypoxicischemic injury to developing oligodendrocytes in the neonatal rat brain[J].Neuroscience,2006,137(2):425435.

[8]MUSE E D,JUREVICS H,TOEWS A D,et al.Parameters related to lipid metabolism as markers of myelination in mouse [J].Brain Neurochem,2001,76:7786.

[9]孫金嶠,周文浩,崔曙東,等.三日齡新生大鼠缺血性腦白質損傷模型的實驗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7,22(4):214217.

第7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觀察三勒漿抗疲勞液對慢性疲勞大鼠模型的多因素影響作用,為深入探討其藥理學作用的機制奠定基礎。方法 采用長時間反復強迫大鼠游泳及束縛四肢(限制大鼠的活動)法,造成慢性疲勞的大鼠模型,懸尾法及力竭游泳法考查模型動物行為學指標,并采用ELISA法測定其細胞因子IL-1b、IL-6及神經遞質5-HT。結果 空白對照組動物一般情況、行為學觀察及IL-1b、IL-6、5-HT等多項指標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或P<0.01),證明模型成立。而三勒漿抗疲勞液具有改善造模大鼠一般情況及行為學指標的作用。同時上調血清中IL-1b及腦組織中5-HT,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或P<0.01)。結論 用強迫大鼠游泳(30min/d)及束縛四肢法(3h/d)造模,所形成的慢性疲勞大鼠模型更趨向于因心理應激所形成的機體癥狀性疲勞模型,三勒漿抗疲勞液對此種慢性疲勞大鼠模型的一般情況、行為學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IL-1b、5-HT的上調,可能為其藥理學作用機理。

【關鍵詞】 三勒漿抗疲勞液;慢性疲勞;大鼠模型;實驗研究

Using chronic fatigue ra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 mechanism of Sanajon oral liquid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hronic fatigue rat model which influenced by Sanajon oral liquid,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y mechanism. Methods Adopt force rat swim and bondage on four limbs repeatedly , to cause rat chronic fatigue ; By hanging rat tail and swimming exhaust physical strength approach, to observe rat ethology changes; Utilizing ELISA method, examination cytokine IL-1b, IL-6 and 5-HT.Results Comparing control group with chronic fatigue model group, there hav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about rat general condition, ethology changes, IL-1b, IL-6 in serum and 5-HT in brain(P<0.05 or P<0.01). At the same time, all of above examination item can be improve by Sanajon oral liquid(P<0.05 or P<0.01).Conclusion This kind of chronic fatigue rat model have more psychological stress which induce to psychological fatigue, Sanajon oral liquid can improve model rat’s general condition, ethology changes, IL-1b, IL-6 in serum and 5-HT in brain.

【Key words】 anti-fatigue Sanajon oral liquid;chronic fatigue;rat model;experiment study

三勒漿抗疲勞液為國內抗疲勞產品中的知名品牌,在長期的臨床運用中,顯示出較好的療效,為進一步探討該產品抗慢性疲勞的作用機理,我們進行了動物實驗的初步研究。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SD大鼠,體重160~180g,雌雄各半,共50只,合格證號:SCXK(川)2004-11,供應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供應中心。

1.2 供試品 三勒漿抗疲勞液,0.5g生藥/ml,30ml/支,紅棕色液體,批號:Y20040702,人臨床用量及給藥途徑:30ml/次,1天1次,口服。供應單位:成都三勒漿藥業集團四川華美制藥有限公司。

1.3 主要實驗儀器及試劑

1.3.1 大鼠游泳池 長80cm,寬80cm,高80cm。

1.3.2 板式酶標儀 型號:ZS-2,北京市新風機電技術公司。

1.3.3 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型號:TGL―16G,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

1.3.4 大鼠IL-1b ELISA檢測試劑盒 批號:TCV5102-BS62031,規格:96T,BPB Biomedicals,Inc.大連泛邦公司提供。

1.3.5 大鼠IL-6 ELISA檢測試劑盒 批號:TCV5102-BS62031,規格:96T,BPB Biomedicals,Inc.大連泛邦公司提供。

1.3.6 大鼠5-HT ELISA檢測試劑盒 批號:TCV5102-BS62031,規格:96T,BPB Biomedicals,Inc.大連泛邦公司提供。

2 實驗方法

2.1 動物分組 經檢疫合格后,將50只大鼠計算機完全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分別為低、中、高三勒漿抗疲勞液組、模型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分籠飼養,每籠動物5只。正式試驗前,各組動物適應性飼養7天。

2.2 劑量設置及給藥 按體表面積折算,大鼠用量為1.5g生藥/kg;以此為低劑量,各組設置如下:低劑量組:1.5g生藥/kg;中劑量組:3g生藥/kg;高劑量組:6g生藥/kg,空白對照組及模型對照組灌服等體積純水。

2.3 慢性疲勞動物模型的建立 大鼠從第8天起,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他各組動物開始接受23天不同的應激性刺激,即單日冷水[(21±1)℃,水深50cm]游泳,每次30min;雙日束縛應激[1],用膠布束縛鼠四肢,每次3h,每天1次。造模同時,給藥組動物灌胃對應劑量的供試品連續23天,每天1次,空白對照組灌胃相同體積的生理鹽水。

2.4 觀察指標

2.4.1 一般情況觀察 造模期間,每天觀察并記錄鼠的飲水量、進食量、體重及鼠毛色澤等一般情況。

2.4.2 動物行為學觀察

2.4.2.1 鼠尾懸掛實驗 測定情緒反應及體力情況。距大鼠尾端1cm的部分穿過中央鉆有直徑1cm孔的有機玻璃板,板離地面1 m左右,使大鼠呈倒掛狀。懸掛兩側用板隔開動物視線,大鼠為克服不正常的而掙扎活動,但活動一定時間后,出現間斷性“不動”,顯示“失望”狀態。觀察6min內的掙扎次數(大鼠由倒掛向上翻轉的總次數)及不動時間(大鼠處于完全靜止不動狀態的總時間)。

2.4.2.2 力竭游泳實驗 測定情緒反應及體力情況。游泳時水深為50cm、水溫(28±1)℃。游泳前16h大鼠禁食不禁飲。灌胃給藥30min后,將標記好的大鼠同時置入游泳池,記錄大鼠從入水到游泳至力竭(頭部沉入水中10秒中不能浮出水面為力竭標準)的時間。

2.4.3 對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b(IL-1b)、白細胞介素-6(IL-6)及神經遞質五羥色胺(5-HT)的影響

2.4.3.1 血清標本的采集 采用腹主動脈采血法,收集大鼠血液4ml,靜置2h,3000rpm離心,分離血清,取上清液為待檢測樣品。按照試劑盒要求檢測樣品IL-1b、IL-6和5-HT含量,于酶標儀450nm處測OD值,繪制標準曲線,并查出各樣品中相應的含量。

2.4.3.2 對血漿、腦組織中5-HT活性的影響 檢測標本的采集:各組動物取血后,斷頭處死,迅速取出下丘腦和垂體組織,電子天平稱重后,以1:30(W/V)的比例加入BPS,立即貯存于-20℃冰箱保存,待測。檢測時,將腦組織在冰浴條件下勻漿,低溫離心機3500rpm離心10min,取上清液進行檢測。

按照5-HT試劑盒要求檢測,于酶標儀450nm處測OD值,繪制標準曲線,并查出各樣品中相應的含量。

2.5 統計學方法 以統計軟件SPSS11.0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學處理。

3 實驗結果

3.1 一般情況研究結果 結果見表1~3。籠旁觀察,模型組大鼠較其他組動物的活動量明顯下降,對外界刺激反應不敏感,遲鈍。從大鼠一般情況的數據分析來看,慢性疲勞造模組大鼠在飲水量、飲食量及體重等多方面均有較明顯的下降的趨勢,其中飲食及體重方面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三勒漿抗疲勞液給藥組大鼠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總體情況有改善的趨勢,其中飲水量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其他兩項指標均值亦明顯高于模型對照組,但與模型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說明三勒漿抗疲勞液在改善慢性疲勞動物模型的一般情況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3.2 一般行為學研究

3.2.1 大鼠尾部懸掛試驗 結果見表4。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慢性疲勞模型組大鼠掙扎次數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與低劑量給藥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各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均差異有非常顯著性;從大鼠不動時間的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出模型大鼠不動時間均值長于其他各組動物,與三勒漿中劑量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但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3.2.2 大鼠力竭游泳試驗 結果見表5。從試驗結果分析,未經游泳造模訓練的空白組大鼠力竭游泳時間明顯短于其他各組(P<0.01)。給藥組大鼠力竭游泳時間均明顯長于模型對照組,說明三勒漿抗疲勞液具有對抗慢性疲勞的作用。表1 大鼠各組飲水量變化結果注:Δ造模結束前1天死亡3只大鼠。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表2 大鼠各組飲食量變化結果注:Δ造模結束前1天死亡3只大鼠。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表3 大鼠各組體重變化結果注: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表4 大鼠尾部懸掛試驗結果注: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表5 大鼠力竭游泳試驗結果注:Δ試驗測試前死亡2只大鼠。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中、高劑量組大鼠力竭游泳時間超過5400s(90min)后,未繼續記錄觀察,故均值以大于表示。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表示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

3.3 大鼠血清IL-1b檢測 試驗結果見表6。空白對照組及中劑量給藥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高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表6 大鼠血清IL-1b檢測結果 注:Δ有1份樣品出現溶血。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

3.4 大鼠血清IL-6檢測 結果見表7。經統計學分析,空白對照組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各劑量給藥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有上調的趨勢,但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7 大鼠血清IL-6檢測結果注: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

3.5 大鼠血清5-HT檢測 結果見表8。經統計學分析,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8 大鼠血清5-HT檢測結果注: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各組間差異無顯著性

3.6 大鼠下丘腦、垂體5-HT檢測 結果見表9。空白對照組、低劑量組及中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高劑量組與模型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模型對照組大鼠下丘腦及垂體中5-HT含量明顯低于其他各組動物。表9 大鼠垂體、下丘腦中5-HT檢測結果 注:采用SPSS11.0 One-way ANOVA-LSD分析。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

4 討論

中醫學認為慢性疲勞是一種涉及多臟腑、多系統功能失調的疾病,與氣機失調關系密切,其發病多與情志不遂、勞逸、外邪有關[2]。而西醫學認為應激是導致或誘發慢性疲勞的重要因素。其中又以長期的慢性應激較急性應激更為多見。本試驗造模原理符合中、西醫學對慢性疲勞的認識。本次實驗,采用大鼠慢性應激(反復應激性刺激維持3周)的方法[1],擬制造慢性疲勞大鼠模型。通過對大鼠一般情況的觀察,造模組與空白對照組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模型動物活動量、飲水量、飲食量及體重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說明慢性應激已影響大鼠的生理機能,符合慢性疲勞大鼠機體整體的變化規律,為慢性疲勞大鼠模型的形成奠定了客觀的基礎。而大鼠因體重、飲食量的下降也是間接導致動物的體力及抗疲勞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勒漿抗疲勞液給藥組大鼠對以上各指標與模型對照組大鼠比較均有一定的改善趨勢,提示三勒漿抗疲勞液能改善造模大鼠的機體狀況,對抗因慢性應激而造成的機體一般情況的下降。

動物行為學研究中,鼠尾懸掛試驗,模型組大鼠表現出明顯的疲勞及抑郁狀態,其掙扎次數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不動時間也有明顯延長的趨勢。說明造模組大鼠已處于體力及精神的疲勞狀態,對存在的刺激反應程度下降,進而產生一種抑郁狀態。而灌胃三勒漿抗疲勞液的造模大鼠,上述各指標均有所改善,有明顯對抗慢性疲勞及抑郁狀態的作用。力竭游泳試驗是考察動物體力一個經典試驗,但試驗本身受影響的因素較多,特別是動物自身狀態直接影響試驗結果。本研究過程中,發現所有造模動物在最初的游泳訓練中,其游泳能力均相對較弱(多數動物游泳時間不超過20~30min),但經3周時間的訓練后,游泳能力顯著增強,這也導致未經訓練的空白組大鼠在最終的力竭游泳時間的測定過程中,明顯低于其他各組,而影響了試驗的判斷。這種現象可能與伴隨大鼠對游泳環境的逐漸熟悉,對水溫、訓練規律的了解,以及抑郁情緒的強化,入水后大鼠的緊張驚恐情緒及游泳動作幅度(單位時間的體力消耗量)均明顯的低于空白對照組,造成與空白對照組的不可比性。但在所有造模大鼠相同的試驗條件下,造模組的游泳能力仍不及三勒漿抗疲勞液組(P<0.05),提示大鼠各劑量組灌胃三勒漿抗疲勞液后,體力均能得到較好的恢復,進一步明確了其抗疲勞的作用。

在大鼠血清IL-1b、IL-6的測定結果中,本次實驗條件下,研究結果與有關試驗結論有一定的差異[3],模型對照組血清中IL-1b、IL-6含量均低于空白對照組。張有志[4]在觀察柴地合方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多種免疫功能影響時,取脾臟進行淋巴細胞體外培養,以放射免疫法測定淋巴細胞的IL-1b和IL-6分泌水平, 結果IL-1b和IL-6分泌水平降低。孫開宏[5]在觀察中小負荷運動對心理應激大鼠血清IL-1b含量的影響時,發現慢性心理應激后,大鼠血清中IL-1b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經不同強度的運動訓練后,IL-1b水平顯著升高。說明運動訓練可以降低心理應激反應程度。

本次試驗采用30min/天游泳和3h/天捆綁的間隔應激性刺激方法,其中游泳主要目的是造成大鼠的體力和精神疲勞,而捆綁主要是給予心理上的應激性疲勞。從本次試驗研究似乎可以看出,該種造模方法對大鼠的心理應激反應的表現更為明顯,這可能與大鼠在3周的時間內逐漸適應隔天1次的游泳(體力疲勞為主)訓練有關。而經灌胃三勒漿抗疲勞液后,大鼠血清IL-1b水平明顯升高(中、高劑量組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IL-6血清水平亦有提升趨勢。由此可見,促進IL-1b和IL-6在心理應激反應環境條件下的提升,可能成為三勒漿抗疲勞液對抗癥狀性腦疲勞的一個重要實驗研究依據。

在對血清和腦組織5-HT含量測定分析中,發現血清5-HT含量各組間無明顯的差異,說明該造模條件下,對血清5-HT的影響不敏感。而對下丘腦及垂體組織勻漿上清液中5-HT含量測定發現模型組5-HT明顯低于其他各組。5-HT是調節機體精神活動的一種重要神經遞質,該模型5-HT的下降似乎更符合經典的抑郁癥發病的5-HT能與腎上腺素(NE)能神經低下學說[6],與心理應激所造成的機體癥狀性疲勞相關。而三勒漿抗疲勞液對5-HT的上調作用,似乎再次證明其對癥狀性腦疲勞的藥理學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雁峰,王天芳,楊維益,等.慢性疲勞的中醫病理機制探討及實驗研究一復合應激因素致慢性疲勞動物模型的研制及其行為學觀察.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8,4(增刊):157.

2 李峰,楊維益,梁嶸,等.從中醫學看肝臟調節應激反應的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1(1):20-22.

3 孟宏,姜亨圭,圖婭,等. 電針“四關”穴對慢性應激致慢性疲勞大鼠細胞因子的影響. 中醫藥學刊,2003,21(9):1525-1527.

4 張有志,聶惠民,胡愉,等. 柴地合方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響.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9):43-46.

第8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頤腦解郁復方;卒中后抑郁;行為學;海馬CA1區;大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12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7-004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on the behaviors and damages in hippocampal CA1 area of the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Methods Totally 168 SPF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sham-operation group, stroke group, PSD group,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TCM group. There were 24 rats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sham-operation group, and 30 rats in the other groups. Rats in the normal group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 Rats in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received no suture. Rats in the stroke group were give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operation and normally fed after operation. Rats in the PSD group, Western medicinal group and TCM group were made into PSD models by chronic immobilization stress for one week and individual battery to the end. At the inception of modeling, Western medicine group received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for gavage; TCM group received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for gavage; other groups received distilled water for gavage, once a day. At the end of week 2, 4, and 8, the morphology of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in each rat was observed by microscope after HE stained. Results Except for the week 2,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he behavior scores of the rats in the TC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SD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in the TCM group was more complete than the PSD group, and the cells were arranged neatly and in normal morphology. Conclusion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SD rats, and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hippocampal CA1 area.

Key words: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behaviors; hippocampal CA1 area; rats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R床腦卒中后常見并發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滯、興趣減退及社會角色的紊亂等。我國每年大約有160萬~200萬新發腦卒中患者,約1/3存活患者發生PSD[1-2]。頤腦解郁復方是本課題組自行研制治療PSD的中藥復方,具有益腎疏肝、活血化瘀的功效,前期臨床研究顯示療效顯著[3]。本實驗建立一種高度模擬臨床PSD的大鼠模型,以探討頤腦解郁復方對PSD大鼠行為學及海馬CA1區的干預作用。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SPF級健康雄性SD大鼠168只,2月齡,體質量(300±20)g,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動物許可證號SCXK(京)2012-0001。飼養于室溫(20±2)℃、相對濕度50%~60%環境,光照明暗交替12 h/12 h,自由攝食飲水。

1.2 藥物及制備

頤腦解郁復方,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依據前期研究[4]確定灌胃劑量為9.92 g/(kg?d),按照灌胃劑量煎藥濃縮,濃度為0.62 g原藥材/mL,4 ℃冰箱保存備用,用前加熱;鹽酸氟西汀膠囊,禮來(蘇州)制藥公司,批號0943A,臨用時溶于蒸餾水,濃度為0.233 g/L,按照成人用量7倍計算大鼠用量為2.33 mg/(kg?d)。

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戊巴比妥鈉(美國Sigma公司,貨號P3761-5),磷酸鹽緩沖液(粉劑,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貨號PBS-0060),尼龍栓線(北京沙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2838-A4),蘇木素染色液(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編號201506251323),水溶性伊紅染色液(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編號YZB/京0102-2011),返藍染色液(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編號2015032514324659)。曠場試驗用敞箱(自制),強迫游泳試驗用水箱(自制),自動化智能型正置研究級顯微鏡(奧林巴斯有限公司,型號BX53)。

2 實驗方法

2.1 分組

大鼠實驗前適應性飼養1周,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正常組24只、假手術組24只、卒中組30只、PSD組30只、西藥組30只、中藥組30只。正常組不干預,假手術組不插入線栓,卒中組僅進行卒中手術,PSD組、西藥組和中藥組均在卒中手術后1周進行PSD模型制備。自造模開始至實驗結束,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分別灌胃氟西汀、頤腦解郁復方藥液,其余各組每日灌胃等量蒸餾水。根據大鼠體質量計算氟西汀、頤腦解郁復方藥液每日灌胃量,自腦卒中造模開始至實驗結束,每次約3~4 mL,每日1次。

2.2 造模

參考新式線栓法[5],制備大腦中動脈阻塞的腦卒中模型,缺血2 h后進行再灌注。入組標準:大鼠于缺血2 h后出現對側前肢蜷曲、行走D圈或行走向對側倒體征則納入,無此體征或于2 h后仍不清醒者棄去。待腦卒中大鼠造模成功1周后,大鼠神經功能恢復后,將群養的PSD組、西藥組、中藥組大鼠分開單籠飼養至實驗結束。孤養同時,每日10:00~16:00期間任取時間,將大鼠限制在特制的T型束縛臺[6](自制)上予2 h的行為限制,連續7 d。

2.3 觀測方法

2.3.1 曠場試驗 第2、4、8周末對各組大鼠進行曠場試驗。將大鼠置于敞箱中心方格內,觀察大鼠3 min內水平穿越格數(記為水平運動得分)、后肢直立次數(記為垂直運動得分)。

2.3.2 強迫游泳試驗 第2、4、8周末對各組大鼠進行強迫游泳試驗。大鼠禁食21 h,水箱內水深25 cm、水溫(25±1)℃,連續觀察5 min,記錄大鼠在水中強迫游泳時間。

2.3.3 糖水偏愛試驗 第2、4、8周末對各組大鼠進行糖水偏愛試驗。大鼠禁食禁水20 h后,同時給予每只大鼠事先定量好的1瓶1%糖水和1瓶純水。30 min后調換糖水和純水的位置,60 min后取走2瓶并稱量,計算大鼠糖水消耗比例。糖水偏愛度=糖水消耗量÷總液體消耗量。

2.3.4 病理觀察 第2、4、8周末大鼠行為學測試后,各時點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0.5 mL/100 g)麻醉,開胸暴露心臟,0.9%氯化鈉溶液快速灌注,再用4%多聚甲醛先快后慢灌注固定,斷頭取腦,4%多聚甲醛溶液內室溫固定36 h,石蠟包埋后做冠狀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海馬CA1區結構變化。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齊用Welch法分析,兩兩比較用LSD法。P

4 結果

4.1 曠場試驗結果

在2、4、8周時,同一時點PSD組大鼠與卒中組比較水平運動得分均降低,4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2 強迫游泳試驗結果

在2、4、8周時,同一時點PSD組大鼠與卒中組比較強迫游泳時間均減少,2、4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3 糖水偏愛試驗結果

PSD組大鼠與卒中組比較,同一時點糖水偏愛度均降低,4、8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4 大鼠海馬CA1區病理觀察結果

2周時,正常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3~4層細胞,排列緊密,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核、核仁清晰;卒中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尚完整,細胞較假手術組排列疏松,有2~3層細胞,細胞染色加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PSD組大鼠海馬CA1區有2~3層細胞,較卒中組更加疏松,細胞染色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形態不規則,部分細胞呈空泡狀;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3~4層正常細胞,排列緊密,核仁清晰,有少量細胞出現深染現象(見圖1)。4周時,正常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海馬CA1區與2周時比較改變不明顯;卒中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尚完整,有1~2層細胞,較正常組排列疏松,細胞染色加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PSD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不完整,有1~2層細胞,較卒中組受損加重,大量細胞呈空泡狀;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2~3層正常細胞,排列較緊密,有少量細胞出現深染現象,正常細胞周圍出現淺粉色結構(見圖2)。

8周時,正常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海馬CA1區與4周時比較變化不明顯;卒中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不完整,有1~2層細胞,染色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PSD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不完整,細胞量少,多呈空泡狀;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1~2層正常細胞,排列較緊密,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仁清晰,深染細胞較少(見圖3)。

5 討論

本實驗在腦缺血模型基礎上應用慢性束縛應激復合單籠飼養方法制備PSD大鼠模型,觀察頤腦解郁復方對PSD大鼠行為學及海馬CA1區的干預作用。實驗中采用線栓法制備腦卒中模型,在充分考慮大鼠腦卒中病理基礎上,選用刺激溫和、量小的慢性束縛應激結合孤養的方法制備PSD大鼠模型。該模型既有腦缺血卒中和抑郁發病的病理基礎,又有卒中后肢體活動受限、離開親友等情志刺激因素,模擬了PSD發生的生物學和心理學因素[7],操作較簡單,造模成功率高,是理想的PSD大鼠模型。行為學測試結果顯示,4周時可成功建立PSD大鼠模型。

海馬與人類的學習及情感等認知功能密切相關,是介導應激反應的最重要的腦區之一。研究表明,PSD大鼠存在腦卒中損傷側海馬神經再生障礙,而海馬神經細胞凋亡會引發一系列抑郁癥狀[8]。本實驗觀察了大鼠缺血側海馬CA1區病理變化,發現PSD組大鼠海馬CA1區較卒中組受損嚴重,應用藥物干預的西藥組與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受損情況明顯減輕,提示PSD加重卒中后海馬CA1區受損情況,而中藥頤腦解郁復方可改善海馬CA1區受損情況,保護腦內神經細胞。

中醫“腦髓”的現代生物學基礎是腦內神經元和神經營養因子。腎主生髓,“補腎填髓”中藥可減少神經元死亡,促進神經元存活與再生[9]。肝主疏泄,主藏血,具有調暢氣機、調節血量的職能,腦的血供和營養依賴于肝所藏之血及肝的疏泄功能[10]。研究表明,舒肝活血中藥復方能改善中風后抑郁狀態[11],并可保護腦內神經元,緩解細胞凋亡[12]。本課題組認為腦卒中多因腎虛髓海失充,元神失養致病,而后情志不遂,肝氣失調,痰瘀互結,發生PSD。病位在肝腎二臟,腎虛為基礎,又兼氣、痰、瘀阻滯。故課題組選用補腎填精、疏肝活血中藥,立頤腦解郁復方以益腎舒肝、活血化瘀、頤腦醒神。行為學及病理結果顯示,頤腦解郁復方可改善大鼠PSD癥狀,減輕大鼠海馬CA1區受損情況,保護海馬CA1區細胞。

有研究表明,益腎舒肝中藥復方可顯著增強PSD大鼠腦內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等表達[13],參與調節PSD的多條信號通路[14-15],但其防治機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研究尚未完全闡明。本實驗從行為學和病理改變探討頤腦解郁復方對PSD的干預作用,研究尚不深入,未來將在神經干細胞增殖分化及信號分子的變化方面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 韓琳,陳寧,何俐.抗抑郁藥預防卒中后抑郁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10):1153-1160.

[2] 白慧東,婁育紅,楊國萍,等.逍遙散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9):26-27,76.

[3] 裴清華,唐啟盛,程遠.益腎調氣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血瘀型)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藥,2008,28(7):487-488.

[4] 李俠,唐啟盛,侯秀娟,等.腦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腦單胺遞質變化及中藥頤腦解郁方的干預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7):49-51.

[5] 范瑞娟,羅亞非,孫玉鳳.新式線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31(6):26-27.

[6] 陳家旭,李偉,趙歆,等.三種中藥復方對慢性束縛應激大鼠皮層和海馬BDNF、TrkB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23(7):1296-1300.

[7] 謝偉堅.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 8(18):67-68.

[8] HUANG X, MAO Y S, LI C, et al. Venlalaxine inhibits apoptosi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by up-regulating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a rat depression model[J]. Pharmazie,2014,69:909-916.

[9] 李林,魏海峰,張蘭,等.中醫“腎生髓,腦為髓海”現代生物學基礎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7):1397-1400.

[10] 戎志斌,郭文鵬,姚乃禮.從肝論治腦病[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4,21(5):114-116.

[11] 魏玖月,奚燕萍.卒中后抑郁癥的中醫治療[J].中醫臨床研究,2013, 5(24):109-111.

[12] 樊蔚虹,姚建平,趙文景.柴胡疏肝散對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馬組織Bcl-2、Bax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3):181-183.

[13] 唐啟盛,司銀楚,裴清華,等.頤腦解郁方對腦卒中后抑郁狀態模型大鼠腦內GFAP、BDNF、bFGF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32-35.

[14] 趙瑞珍,黃育玲,唐啟盛,等.頤腦解郁方對腦出血后抑郁大鼠腦內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08,36(6):12-14.

[15] 唐啟盛,趙瑞珍,李小黎,等.頤腦解郁方對抑郁大鼠腦內ERK通路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3):619-621.

第9篇:動物行為學方法范文

【摘要】 探討柴郁溫膽湯及其拆方對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和海馬cAMP的影響。[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柴郁溫膽湯組、化痰組、調氣血組、養心脾組、馬普替林組。參照Katz刺激方法制備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CUMS)抑郁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測血清ACTH、COR和大鼠海馬cAMP含量。[結果]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血清ACTH和COR水平明顯升高、海馬cAMP含量明顯降低。同模型組相比,柴郁溫膽湯組及調氣血組能明顯降低ACTH濃度(P

【關鍵詞】 柴郁溫膽湯;組分;抑郁癥;HPA軸;ACTH;COR;cAMP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Chaiyuwendantang (CYWDT) and its component on the plasm levels of ACTH, COR and cAMP in hippocampus of depressed mode. [Methods] Eighty-four male rats were pided into seven groups: control group, depressed model group, group of CYWDT, group of HuaTan, group of TiaoQiXue, group of YangXinPi, group of maprotiline equally and made up models in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 The plasm levels of ACTH, COR and the level of cAMP in hippocampus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plasm levels of ACTH, CO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nd cAMP in hippocampu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d in depression model of rat. CYWDT and TiaoQiXue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 of ACTH(P<0.05); CYWDT, HuaTan and TiaoQiXue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 of COR(P<0.01). CYWDT, HuaTan and TiaoQiXu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evel of cAMP in hippocampus. [Conclusion]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an increase the plasm levels of ACTH, COR and the level of cAMP in hippocampus of depression rats. CYWDT could reverse all the changes. The mechanism maybe relatd to regulat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in cell.

Key words: Chaiyuwendantang; component;depression;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cortisol;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抑郁癥(depression)是最常見的心境障礙,嚴重威脅人類的身心健康。我們在前期研究中證實柴郁溫膽湯對腦單胺類神經遞質代謝紊亂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且可明顯增加大鼠海馬部位PKA表達[1]。本實驗擬觀察柴郁溫膽湯及其拆方對抑郁大鼠血清ACTH、COR和海馬cAMP的影響。并與四環類抗抑郁藥馬普替林相對照,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 實驗動物: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84只,體重(180±20)g,由南京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蘇)20020031)。所有大鼠均用普通飼料喂養兩周后開始造模。(2)實驗藥品:柴郁溫膽湯組(柴胡、郁金、半夏、陳皮、竹茹、枳實、人參、茯苓、炙甘草)濃度為1.84g生藥量/ml。化痰組(半夏、陳皮、竹茹)濃度為0.64g生藥量/ml。調氣血組(柴胡、郁金、枳實)濃度為0.6g生藥量/ml。養心脾組(人參、茯苓、炙甘草、大棗)濃度為0.5g生藥量/ml。以上藥物的煎制和濃縮均手工操作,所用煎藥器具為陶瓷制品以保證藥物在煎制過程中的穩定性。濃縮后的藥物中每種單味藥的濃度在整方和拆方中均相同,以保證各組實驗結果的可比性。鹽酸馬普替林(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1047)用去離子雙蒸水配制成1mg/ml藥物混懸液。(3)主要實驗試劑和儀器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皮質醇(cortisol COR)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北京華英室溫技術研究所)、環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放射免疫分析試劑盒(上海中醫藥大學核醫學試驗室)。儀器:GC911γ放射免疫計數器(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

1.2 方法

1.2.1 動物分組及給藥

選取Openfield評分相近的大鼠84只,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柴郁溫膽湯組、化痰組、調氣血組、養心脾組、馬普替林組,每組12只。各治療組在應激的第2天開始均按提取液(濃縮后)1ml/100g灌胃給藥;模型組和正常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每天上午8時給藥1次,持續至實驗的第23天。

1.2.2 模型制備

正常組每籠飼養6只,正常攝水飲食,不給任何刺激。其余各組,每只均單籠飼養,并接受21天各種不同的應激刺激,參照Katz方法[2],每天隨機給予一種刺激。使大鼠不能預料刺激的發生,以避免產生適應。

1.2.3 行為學測定

Openfield法測定行為 所用自制敞箱規格為高40cm、直徑80cm的內空圓柱桶,周壁為黑色,地面用黑線劃分為面積相等的25塊。以動物四肢完全進入一個分區作為一個水平活動(crossing)得分、以雙前肢完全抬離地面至放下作為一次垂直活動(rearing)得分、以及觀察大鼠的理毛(修飾)次數和大便顆粒數。每只動物僅進行一次測定,每次觀察3min。

1.2.4 糖水消耗實驗

在實驗第22天所有實驗大鼠均單籠飼養并禁食和禁水,只給1%蔗糖溶液150ml,計算大鼠24h飲用1%蔗糖溶液量。

1.2.5 大鼠血清ACTH和COR測定

用10%水合氯醛(0.36ml/100g) 給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后開腹,腹主動脈抽取血液5ml,待測ACTH和COR。按試劑盒方法要求分離血清,采用125I標記放免法測定。

1.2.6 大鼠海馬cAMP含量測定

按大鼠腦立體定向圖譜(包新民等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年)定位,冰上分離大鼠一側海馬,裝于凍存管并立即投入液氮中,待固化后稱重,放入-86℃冰箱保存待測。檢測時海馬置于pH4.75的醋酸緩沖液中勻漿,加入無水乙醇沉淀蛋白,離心取上清液。采用125I標記放免法測定cAMP含量。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SPSS11.5統計軟件對兩組間均數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F檢驗。

2 結果

各組大鼠行為學變化,見表1。表1 柴郁溫膽湯及其組分對大鼠行為學評分的影響(略).與正常組比較 P

3 討論

對于抑郁大鼠的行為學觀察多采用經典的Openfield法,目前比較肯定的觀察指標是大鼠的水平運動得分和垂直運動得分。本試驗觀察了大鼠的修飾次數以及大便顆粒數。其中水平得分代表動物的活動度;垂直得分代表動物對新鮮事物的好奇程度和對外界環境的探究興趣[2]。修飾次數代表了動物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和自身的關注程度,大便顆粒數反應了CUMS抑郁模型大鼠是否有便秘的抑郁癥常見并發癥。結果顯示復方柴郁溫膽湯能夠顯著提升抑郁模型大鼠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修飾次數和大便顆粒數。相對于馬普替林,更是顯示了少或無馬普替林的抗膽堿能副作用—便秘。

本實驗研究觀察到模型組大鼠血清ACTH和COR濃度較正常組顯著增高,與上述文獻報道一致,這也進一步證實模型組大鼠存在HPA軸功能亢進。柴郁溫膽湯組和調氣血組能能夠逆轉ACTH的升高;柴郁溫膽湯組、化痰組和調氣血組能逆轉大鼠COR水平的增高;馬普替林組能夠同時逆轉ACTH和COR的升高。說明柴郁溫膽湯具有調節HPA軸功能紊亂的作用,強度與馬普替林相似,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化痰和調氣血組分。

cAMP是細胞內第二信使,可介導多種細胞內激素、神經遞質及其他信號分子的作用。本試驗研究表明,模型組大鼠海馬cAMP含量較正常組明顯降低。柴郁溫膽湯組、化痰組、馬普替林組均能夠逆轉這種改變,提示柴郁溫膽湯參與了細胞信號通路的調節,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化痰藥,可能為其抗抑郁機理之一。

參考文獻

欧美xxxx狂喷水| 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suv| 成人国产在线播放自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专区|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好看有码|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动态图|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 精品卡一卡二卡3卡高清乱码| 国产真实交换在线| 99热久久只有这里是精品| 丝袜老师办公室里做好紧好爽| 丰满熟妇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1区久久| 亚洲是图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日本黄网站免费| 91在线中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看片| 一个添下面两个吃奶把腿扒开|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线av在线观看|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欧美肥婆姓交大片|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爽爽视频|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 999精品全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最大胆裸体人体牲交免费|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热亚洲精品6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