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計量經濟學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量經濟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量經濟學研究

第1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統計軟件;案例教學

1998年,《計量經濟學》首次被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類本科專業的八門公共核心課程之一。時間已經經歷了八個年頭,國內涌現出了一大批計量經濟學教材,在這些教材編寫中,基本上都是針對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的學生而編寫的,過多強調統計學知識的講解,沒有很好適應針對本科所有經濟類專業的通用的教材,不利于非統計專業的經濟類學生學習。對于非統計專業的經濟類學生而言,這些教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和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給高校《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帶來了很大的難題。本文將針對《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用給出一些具體建議,并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討:

一、當前《計量經濟學》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體系較為過時和陳舊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尤其是近二十年來計量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并且已經迅速應用到宏微觀經濟學各個分支了。而當前國內的許多這方面的教材幾乎都忽略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2.缺乏應用性強的與現實經濟情況相結合的具體案例

進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大量基礎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會用所學的知識對現實經濟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和預測。但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教學中大量引用與現實經濟情況有關的案例分析,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切身認識到計量經濟學在現實中的應用。既能容易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能使學生學會定量分析現實經濟現象。

3.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相對滯后

學習計量經濟學必須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因此選用一個好的統計軟件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學中大多數選用的軟件是TSP、SHAZAM等軟件,該軟件是用DOS命令的方式進行操作的,不利于初學者的學習。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 統計分析軟件主要有EVIEWS、STATA等,這些統計軟件都采用菜單式操作方式,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使用。

二、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于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這一改革將有助于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增強。

首先,積極選用國外最新教材,盡可能與國際一流大學所用教材接軌。目前國外的一流大學所用的教材都非常新,基本涵蓋了近幾十年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成果,這一點是國內一些教材所不能比的。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經濟計量學精要》一書堪稱計量經濟學的經典入門教材,該書既有數學、統計學的知識回顧,又有計量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同時也包含了計量經濟學近幾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無疑非常適合我國經濟類本科生學習。

其次,在教學中要多加強教學中的實踐環節。計量經濟學分為計量經濟學方法與計量經濟學模型兩部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雖然有少量的實踐環節,但在上機實驗時,學生的實驗作業大多是教師所給的或者是書本中的例題與習題,顯然不符合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新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做基本練習及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從自己所處的現實經濟中尋找問題,收集經濟指標的數據資料,自己上機做模型分析,教師在其中主要起觀察、引導作用,指出學生所做分析的問題所在,在校正問題的基礎上,多挖掘學生所分析內容中閃光的一面,鼓勵學生加強實踐。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的計量經濟學方法來分析現實經濟中的問題,原因是當初學習時沒能做較多的與現實問題相關的作業。這一教學實踐環節的加強,有助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靈活掌握。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應該有相應的較大改革。過去,由于受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傳統的板書介紹為主?,F在,隨著計算機設備的普及,以及學校多媒體設備的購置,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來進行教學,自然就應該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與之相對應。

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經濟計量學精要》一書給出了大量宏、微觀經濟實例,學生可以十分輕松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并了解到計量經濟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結合課程指導對我國的經濟現實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

最后,在教學中要多加強教師的培訓,尤其是要多加強應用統計軟件的培訓。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多數選用的軟件是TSP、SHAZAN等軟件,而國外一些大學早已運用EVIEWS、STATA和MINITAB等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教學。一些老師嫌麻煩或對新軟件不太懂而不愿意采用這些軟件,這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因此加強教師對統計軟件應用的培訓就成為非常非常緊迫的事情了。運用這些計量統計軟件很容易對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計量經濟學精要》一書的大量案例進行檢驗和驗證,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基本流露年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對大量經濟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同時也可以對我國的經濟成就進行分析和理解,增強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 郭惠英.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初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1):46-47.

第2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特征;理論依據;計量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C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8)-07-0090-03

一、引言

美國、日本、韓國經濟趕超的經驗告訴我們。教育要超前發展。教育應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因此,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育難以適應當今知識經濟的挑戰,研究性教學的提出和發展就是順應時展的現代教育模式。

研究性教學的內涵比較豐富,可以分別從教師、學生、課堂的形式、師生的關系等角度加以闡述。第一,教師把研究的思路、途徑和研究的方法展示給學生,至少應該把本學科前沿的問題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問題,進而思考問題。傳統的教學重視知識的傳輸,而研究性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性地獲取知識的能力。第二,教師以研究的形式組織教學活動,打破原有的僵硬的學科邏輯和機械的順序。傳統的教學是按照知識的邏輯結構和教師的邏輯組織起來的,但是研究者對知識的發現和創新并不一定是完全按照知識的邏輯結構進行的,因此,研究性教學是以學生個性化的思維、認知邏輯而并非機械的知識邏輯組織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第三,學生積極參與研究,這樣既可以在研究中獲取系統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年輕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它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初,至今不足百年的時間,但是其理論研究和廣泛應用飛速發展。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萊因(R.Klein)甚至說:“第二次大戰后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庇嬃拷洕鷮W作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各專業的8門核心課程之一,在我國高等院校的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的相關專業中開設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它的重要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經濟管理學的很多非計量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從本科生到博士生都在學習不問層次的計量經濟學,但是其中許多學習者對這門學科的學習感到難度較大,有的甚至一知半解,還有的對計量經濟學的應用不得要領,這是現狀,因此如何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培養本科生更好地掌握計量經濟學這門工具性學科,是許多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工作者所思考的問題和實踐的方向。

二、研究性教學的特征、理論及其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體現

(一)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研究性教學非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環節的客體,是肯定式地被動地接受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闡釋了關于人性的科學論述。馬克思認為,人的主體性包含人的自主性、能動性、探究性、創造性等,人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隨著人類的進步,能動性的水平和程度越來越高,而受動的成分逐漸減少。根據關于人的主體性理論,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抹殺了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抹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這種狀態下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很多學生對一些原理記得滾瓜爛熟,但是不會應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形成了所謂的“書呆子”。關于人的能動性的理論為我們開展研究性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提供了理論依據。馬克思關于人的能動性理論表明,在研究性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既是教學的主體,又是教學的客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和學習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由于計量經濟學會大量應用許多數學和概率統計的知識。這些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對于這些知識的應用,應當采取啟發式教學,教師只是起引導的作用,而不是把一個完整的問題從頭至尾地講解,而是提出幾個主要問題,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蛘咦寣W生自己提出問題,只有學生認真思考了。學生才會對問題理解更加深刻。問題經過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來分析問題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在計量經濟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教師把一個完整的問題從頭講到尾。沒有給學生自己思考的機會,學生沒有體驗到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解決問題途徑的成就感,長此以往,不但會使學生形成依賴心理。而且還會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刻,或者說是一知半解,更甚至是對計量經濟學沒有任何興趣,因此,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研究性教學形式的開放性是指教師不局限于講臺上,學生不局限于講臺下。教學活動不局限于教室中,學生可以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與學生互動。研究性教學形式多樣,比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在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宿舍、工廠、生產車間、公司中尋求答案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研究性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是指圍繞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不限于,書本,學生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對象和重點。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的備課、授課不限于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調整內容和結構。與傳統教學有規范的模式、有預期的答案相比,研究性教學中問題的答案是開放的,這主要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研究性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怎樣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怎樣查找資料,怎樣進行論證,怎樣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見解,而不是要得到統一的答案。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為研究性教學的開放性提供了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任何一種傳載知識的符號系統也不是絕對真實的表征。它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教學和學習在開放的環境下展開,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的認知和建構。

一些學生在畢業論文中經常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做實證分析,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運用計量模型時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對計量模型的運用無從下手,或者是不管實際經濟問題如何就生搬硬套。二是在實際運用計量模型時,盡管模型選擇恰當。但還會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錯誤。要克服這兩個問題,最好是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學習計量經濟學,而不是封閉在課堂內。為此,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要求學生運用計量模型寫一些小論文,教師可以指定一些熱點經濟問題,也可以是學生自選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學生課下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到社會相關部門

獲取寶貴數據。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學到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驗證教材上的理論和加深對經濟學的理解。為了獲取寶貴數據,學生除了查找資料之外,還必須到農戶家,到城鎮居民家走訪,到企業調研,到政府部門獲得他們有力的支持和幫助,這樣學生們不僅得到了寶貴的數據和資料,而且他們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學會與人們交往,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除此之外,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與學習,學生在平時就運用計量模型寫一些論文。等到做畢業論文時學生就會感覺到很輕松。還有,學生通過鍛煉。掌握了如何學習和如何進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性、體驗性

實踐性和體驗性是研究性教學的又一顯著特征。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性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項活動中,在“討論”、“做”、“實驗”、“創作”等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體驗在實踐中學習的樂趣,體驗知識與實踐的關系。有不少的企事業單位反應,很多大學畢業生到工作崗位后動手能力差,包括以前在學校里成績優秀的學生。這就說明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實踐性。實踐是哲學的核心范疇。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指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既是全部認識的最終來源,也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由此可以看出實踐在教學和學習環節中的重要作用。其實,研究性教學的開放性和它的實踐性是分不開的,在開放的環境下,能夠更好地發揮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性。實踐的過程又是教學開放的過程。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Gardner)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結構》。在這本研究人類潛能的著作中,加德納針對傳統的智能一元化理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智能發展的整體性、個體差異性、情景性及可塑性,給人們認識教學本質與教學過程以新的啟示。傳統教學強調教學的條件與控制,而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中的教學則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以及真實學習環境的創設。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性恰恰是這些內在要求的外在表現。研究性教學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環節的各個實踐過程。包括課內與課外的延伸過程,使學生置身于積極、富有營養、充滿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環境中,體驗實踐的樂趣,這樣可以發揮學生的多種智能,最重要的是可以發揮每個學生自己的優勢智能,使學生樂于學習,對所學的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踐過程中發揮學生不同的智能,在做中學,不但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在課堂上一起與同學們研究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無異于紙上談兵,而且計量經濟學對于絕大多數經濟管理學的學生來說只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因此。如果只是講解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必然會降低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時,要走出教室,進入實驗室,對課堂上所講的計量經濟學理論進行應用性操作。如果只是精通于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而沒有掌握一種計量經濟學的操作軟件(比如SPSS、EVIEWS、STATA、TSP等),那么學習計量經濟學就沒有任何意義。要熟練掌握一種計量經濟學軟件,必須反復實踐操作。學生如果先去通讀一些專門介紹計量經濟學軟件的參考書,再去上機實踐?;蛘呤且贿吙磪⒖紩?,一邊上機實踐,結果是事倍功半,最好是先找一個實際經濟問題上機操作,遇到問題之后再去查閱參考書,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過實踐操作,學生不但會對課堂內所學習的計量理論理解更加深刻,還會對原來所學的一些經濟學原理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上文已經提到,學生在運用計量模型寫經濟管理方面的論文時需要大量的數據資料。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學生深入社會做一些調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然會與社會中不同的人群進行交流溝通,請他們支持和幫助,在這中間也許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是學生會體驗到數據資料的來之不易和最終取得成功的喜悅之情,這也體現了計量經濟學研究性教學的實踐性和體驗性。

(四)學生素質培養具有綜合性

研究性教學主張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社會是一個大舞臺,社會充滿了各種機遇,但是只有人們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了。才能更好地把握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因此,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學校教育的歷史使命,而研究性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下開展學習,這不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因此,研究性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而且研究性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刀切模式,使學生的個性和優點得到充分發揮和發展。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研究性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了理論依據。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人的各種需要、素質、能力、活動和關系的整體發展。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自由個性實現的基本前提與核心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講臺上講,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綜合發展和全面發展。傳統教學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只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這是對學生“知”的發展,忽視“情”、“意”、“行”的發展,而研究性教學在開放的環境中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發展。

學生素質的培養具有綜合性,在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性教學中也有很好的體現。首先,計量經濟學大量應用數學和概率統計的知識,因此其邏輯性較強,這就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其次,計量經濟學始終以經濟學原理為背景和指導,這會使學生增加對經濟社會的理解和認識;學生為了運用計量模型,必須學會一種操作軟件,這不但提高了動手能力,還增加了信息技術知識。還有,學生為獲取第一手資料和數據要深入社會做調研。這無形增強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因此,研究性教學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五)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研究性教學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它所體現出來的新型師生關系。傳統模式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與學生有等級之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學生的興趣和感受。研究性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則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是一種合作和共同探討的關系,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探究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和教師共同去查閱資料和參與實踐,向客觀事實尋求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就是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在和教師一起研究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和學生在一起共同探究還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升華,學生樂于與教師交流,培養了學生如何與師長交往的能力,并且學生自己的思維和創造性得到充分展示,使學生更容易地實現自我。

人本主義為研究性教學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它強調人的本性、尊嚴、理想和興趣,它崇尚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強調追求個人價值。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人成果與合作地位,這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實現自我,同時也使師生感情更加融洽與和諧。

在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新型的師生關系也有體現。學生在運用計量模型寫作論文時,由于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題。而且在同一個選題中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變量或者是選擇不同的模型,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求助于教師,因此教師會針對不同的學牛和不同的問題單獨地給出建議和指導。除此之外,學生可以加入教師的研究課題中,做教師的助手、合作者和朋友,有助于師生感情的升華。

第3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主流經濟學;倫理學;工程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

中圖分類號:FO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892(2009)07-0011-09

一、前言

現代主流經濟學往往傾向于把經濟學視為純技術性的、無關乎價值觀的科學,它只關心方法手段而不關心基本目的。為此,現代主流經濟學將人在社會中的相互作用被抽象為“一般均衡”這一概念,而個人選擇則被約化為以謀私利為目標的極大化原理。不過,這種觀點是將本來非常復雜的社會事實過于簡化了。由人類互動形成的經濟現象不是一個簡單的理性選擇問題,因而這種分析注定是要脫離實際的。事實上,即使從增進福利水平這一狹義經濟目的上理解,經濟學也必須關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行為和交往行為,即工程學和倫理學是經濟學研究中必須關涉到的兩個內容。正如森指出:“經濟學與倫理學、政治學中有關倫理觀念的聯系,為經濟學規定了不能逃避的任務。”。把倫理學內容包含在經濟學對象之內,就意味著對經濟學的特性應該有一個更為廣泛的理解:它不僅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而且包含了人類在社會持久方面的動機和批判的問題。

其實,盡管現代主流經濟學強調經濟學的實證性質,并主張舍棄經濟學中的倫理因素,但實際上,這是難以做到的。正如哈丁指出:“倫理學就是對資源分配的研究?!倍?,對于現代主流經濟學本身,它也會不由自主地由“是什么”的命題滑向“應該是什么”的命題。譬如,作為經濟學三大研究內容的“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其本身就已經包含了應然性內容:一方面,人畢竟是社會性的動物,在研究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的同時,也必須考慮為誰生產。而為誰生產,則已經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了。另一方面,決定生產什么的因素是人的效用,而效用是主觀、不可比的,因而也必然會涉及到效用的取舍問題。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顯然,由于經濟學所內含的這兩方面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所對應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研究人與人之間的生產關系中,主要涉及財富應該如何分配以及貧困、異化等問題,它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價值判斷,因而更偏向于規范的分析,需要考慮具體的社會關系;在研究生產力的技術關系方面,主要涉及資源如何更好地配置,它更偏好于基于效率的實證研究,從而比較適合抽象研究。

一般地,我們可以把不涉及價值判斷的資源配置問題看成是依賴于一種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而涉及價值判斷的分配等問題則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目的。顯然,工具的使用往往離不開目的的設定,因而這兩方面的內容是不可分割的。譬如,現代主流經濟學的一個基本信條認為,公司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但實際上,這個信條本身也是一個關于商業活動應該如何行事的規范性命題,它規定了企業治理的基本方式。盡管如此,現代主流經濟學卻刻意地要把這兩方面內容割裂開來,并將其研究內容內縮于工程學這一個方面,以便采取抽象的邏輯處理分析:在一種十分簡單的行為假設下,探尋最有效的達到外界給定目標的手段。然而,無論是在解釋、預測,還是指導社會實踐方面,現代主流經濟學都產生了相當多的問題。究其原因,影響經濟現象的因素是復雜多變的,人類行為的動機也是豐富多樣的。這包括個體心理因素、社會歷史因素、國家政治因素、文化倫理因素,乃至自然地理因素等。因此,基于抽象的理性分析,根本無法揭示真實的世界;相反,它依賴于研究者非常廣博的知識素養。

二、經濟學研究所包含的兩方面內容

經濟學要對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并揭示其產生的原因,而這又是服務于提高人類福利這一根本目的。顯然,經濟學要探究如何實現福利增進的途徑,其研究就必須包含這樣兩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方面,即技術關系方面。主要是探究如何更有效地配置稀缺性資源,以創造更多的財富,它關涉到社會整體福利的提高問題。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即社會關系方面。主要是探究如何更有效地分配創造出來的財富,以實現效用的最大化,它關涉到特定個體福利的提高問題。

關于經濟學的這兩方面研究內容,實際上在經濟學出現之初就有學者提出了,并一直受到經濟學大師們的強調。例如,新古典經濟學的開創者馬歇爾就曾指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也是研究人類在社會中活動的社會科學的一部分”。而早期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康芒斯,則把這兩方面的內容區分得更為明確:“制度學是人和人的關系,而工程學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工程師關于財富的概念派生出了所有有關所有權經濟的東西,而所有權經濟是關于各種權力、義務、自由以及承受風險的演化之歷史和制度的經濟?!?/p>

正因如此,雷斯曼曾指出,經濟學是關于人與自然的研究,但也是關于人和人的研究;兩者一起,而不只是絕對的配置,劃定了可以被經濟學家正確地稱為自己的領域。事實上,基于這兩個方面內容的考慮,博學的經濟學大師森將經濟學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倫理學,二是工程學。關于經濟學內涵的這兩方面內容及其相互關系,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任何經濟學分支都不能舍棄倫理學內容

事實上,盡管現代學科已經高度分裂了,但是,無論哪一個具體學科分支都不能完全忽視這兩方面內容的任何一方的。尤其是,經濟學要探究人的經濟行為以及衍生的社會經濟現象,從而必然涉及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內容。按照白暴力等人的看法,整個世界可以區分為自然世界和人本位世界,其中,自然科學所探究的世界是自然世界,這里沒有“主體”,一切都是物質及其運動的形式;相反,經濟學等社會科學所面對的世界是人本位世界,即在人類看來,這個世界中的人是主體,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人之外的物則是客體,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是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服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以研究人類生存為目的的經濟學所無法回避的,這一點也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同。例如,生物學家哈丁強調:“倫理學就是對資源分配的研究?!倍悸】藙t指出:“經濟學家的任務是在道德上可接受的那些方法的限制下來促進目標的設定?!?/p>

顯然,涉及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價值判斷就是

倫理問題,如梁漱溟所說:“是關系,皆倫理?!笔聦嵣希墩f文》中就寫道:“倫,輩也?!币簿褪莻惱黻P系,古代的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就反映了五種基本的倫理關系。因此,既然人類的經濟行為無論如何都離不開一定的倫理價值,那么,經濟學也必然包含了倫理學內容。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學作為“研究人的學科的一個部分”是更重要的方面。

(二)現代主流經濟學也包含了倫理學內容

雖然現代主流經濟學專注于自然資源配置問題的研究,主張撇開倫理因素而強調所謂的價值中立,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只不過是實證經濟學勝過規范經濟學的老生常談的主張。然而在某種程度上,它也僅僅是一種天真的主張”。布倫南和布坎南就指出,主流經濟學喜歡拿魯濱遜的故事切入他們所要討論的主題。因為,魯濱遜所面臨的經濟問題是決定在各種競爭性的用途中如何分配自己稀缺性資源(包括時間)。但是,這種分析思路用到社會問題上時,就忽略了構成社會的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而且,現實中的人所要面臨的各種制度的約束要比自然界的物質約束重要得多。

另外,現代主流經濟學家幾乎都不否認,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于它的應用。盡管一些學者把應用政策經濟學視為實證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但是,根本上就沒有純粹的實證分析和純客觀的應用研究。因為,純粹的實證分析僅僅告訴“是什么”,而根本無法提供政策建議。相反,任何政策建議都是實證和規范相結合的產物,都滲透了研究者的價值觀。如,“那些主張特殊的經濟政策(例如,私有化、解除管制,等等)的人,就是在主張并宣揚特定的社會價值觀念”。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應用政策經濟學本質上更傾向于屬于福利經濟學,是規范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例如,科蘭德就強調,應用政策經濟學家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公開他的“社會目標、現存制度的價值以及政府以何種方式實現這些目標的判斷”。因此,經濟學的實踐性也離不開價值判斷。正如森指出:“這些事實是判斷經濟學本質的傳統實例?!?/p>

(三)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的關系源遠流長

經濟學與倫理學的聯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科倫理學》一書,該書將經濟學科和人類行為的目的聯系起來了。后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經濟學科被認為是倫理學的一個分支,甚至直到亞當?斯密時代,經濟學還是劍橋大學道德科學榮譽考試中的一門課程。例如,亞當?斯密就從沒有學習過經濟學課程,也沒有教過經濟學課程;相反,他是大學的道德哲學教授,所寫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道德情操論》。大河內一男就寫道:“當斯密執筆時,必有人在社會上從事各種活動,如果不以這種社會人和由他們構成的人類社會為前提,經濟理論的形成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經濟理論與經濟倫理――雖然斯密本人使用這一概念――二者是不可分的,對于斯密來說,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經濟理論離開經濟倫理不可能得以形成,而經濟倫理離開經濟理論所指示的方向,則根本不能產生任何力量。”

此外,以后的經濟學說發展史也明確無誤地表明,工程學和倫理學這兩方面的內容都是那些經濟學大師所長期關注的。哈耶克就指出:“在英國這個經濟學長期領先的國家,幾乎所有偉大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而且至少在過去,所有偉大的哲學家也是經濟學家?!碑斎?,哈耶克把李嘉圖和馬歇爾視為僅有的兩個例外,但實際上,他們并不能算是例外:第一,盡管李嘉圖開創了經濟學抽象分析的路徑,但他也非常關注分配問題,因而在他的學術中也暗含了對人的關注,這體現在他的制度改良主義態度上。第二,馬歇爾本人也是非常關注人的福利,其理論也是與實踐密切相關,并一直強調生物學是經濟學的麥加。因此,隨著新古典經濟學的崛起及其演變,現代經濟學家才最終把自己的精力限制在理論的精煉上,以致現代主流經濟學所研究的內容已經越來越狹窄,經濟學家的視野也越來越狹隘。但是,這既非經濟學的原本特色,也非經濟學的發展趨勢,而是特定階段的一種異化狀態。如森所說,與經濟學家相關的事物,其范圍十分狹窄,這一觀點實際上是針對當代經濟學家的。

(四)倫理學與工程學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整個經濟學的理論大廈

盡管基于個人的理論素養、偏好,以及社會環境的要求的差異,那些偉大經濟學家們的研究重點往往各有不同。如亞當?斯密、施穆勒、約翰?穆勒、馬克思等比較重視經濟學中的倫理問題,而威廉?配第、魁奈、李嘉圖、瓦爾拉斯、古諾等則更重視經濟學中的邏輯和工程問題,但是,他們幾乎都同時關注倫理學和工程學兩方面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了他們的理論體系。究其原因,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領域,經濟學畢竟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人類的現實經濟行為都是在特定的社會制度下進行。

另外,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社會互動又不斷地推動制度的變遷。因此,人類的社會制度無不包含倫理的因素。事實上,制度反映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正因如此,亞里士多德早就指出,一個社會的政治組織取決于它的倫理觀念,而經濟制度甚至比其他人類制度更多地受制于驚人的文化多樣性。顯然,這種文化多樣性也就是倫理的差異性。而且,自斯密率先探究內化了社會倫理的人類行為之后,盡管繼承了李嘉圖路線的主流經濟學家逐漸撇開了行為中的倫理關系,但是,仍然有其他經濟學家或流派不斷地對經濟倫理的重要性加以強調。例如,施穆勒就指出:我們稱作“經濟”的是指由相互聯屬的個人所構成的或大或小的集體,構成這種聯屬的因素是心理的、道德的或者是法律的因素,其中,尤其是倫理道德因素應該成為經濟學的基礎。其實,在歷史學派看來,生產、分配、消費、交換等都不僅是技術范疇,而且也是道德范疇;經濟組織不過是為倫理道德規范所制約的一種秩序,經濟問題也只有和倫理道德聯系在一起才能得到說明和解決,如工資就是一種體現了工人與資本家之間倫理關系的道德范疇。

可見,無論是從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來看,經濟學的研究內容都包含了倫理學和工程學這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那些試圖割裂兩者的努力本身是不現實的,也是注定要失敗的。事實上,如果淡化了經濟學中工程領域的研究,往往就會造成在實際問題處理上的無能,而使經濟學理論流于道德的說教;相反,如果忽視經濟學中的倫理因素,常常會使得工程技術的實際效果低下,甚至出現諸多無效和反效的結果,從而造成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背離。斯密德曾指出,任何一種市場價格體系都體現著人們對某一倫理關系的起碼認同,改變流行的倫理價值,將有可能帶來價格結構的變化;缺少了倫理價值,交換不是變壞,而是無交換可言。同樣,陳惠雄也指出:“經濟學如果離開其他學科,尤其是有關人類行為問題科學的幫助,把人情、倫理統統疏忽,于自身的經濟天地,或僅僅借助于數學邏輯而使自己變得更加‘經濟’,它將被事實證實是最不經濟的?!币虼?,正如盧茲和勒克斯所說:“只進行純客觀的描述聽起來令人敬佩,在物理學這樣

的學科也許是可能的,但是研究人的科學與研究事物的科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把兩者混淆起來,就往往會把人看成物,而這實際上就成了第一個價值判斷。如果社會科學真的離不開價值判斷的話,那么潛在的危險就不是來自于價值判斷,而是來自于對那些真正發揮作用的價值觀的忽略。”

三、經濟學理論研究的知識要求

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是全面的,不僅包括如何更理智地利用自然以滿足物質的、生理的需求,而且包括如何更好地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以滿足精神的需求。因此,經濟學的研究就不僅僅在于解釋“客觀”經濟現象,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促成經濟現象發生的人類行動;不僅僅要解釋行動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揭示人類行為的內在機理。奧地利學派就一直強調,經濟理論就應當以有目的的人類行為為基礎,只有基于真實人性進行邏輯演繹所得出的經濟理論,才是可信的。而且,這一點在古典經濟學家中得到了高度的認同,如經濟學之父斯密就特別指出,任何市場經濟只有在共享的道德觀的基礎上才能正常運行。正是由于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含了倫理學和工程學這兩個方面,因此,它對研究者也提出了非常高的知識要求。例如,科蘭德就指出,在把經濟學應用到實際中時,“經濟學家必須考慮模型的所有假設,這些假設是在模型被提出時做出的……應用政策經濟學關注的問題是:怎樣把實證經濟學理論的認識轉化成能夠實現社會目標的真實世界的政策,并考慮到真實世界的制度因素,以及政策的社會學和政治學層面”。關于這一點,也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社會科學的知識要求要遠高于自然科學

任何學科所要求的知識類型往往與其研究對象有關,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兩者的要求也很不一樣。一般地,自然科學要求的專業基礎知識比較多,從而要求更扎實和嚴格的訓練;相反,社會科學需要更廣泛而全面的知識,這不是僅僅從課堂上學習就能獲得的,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需要建立在自身博學所形成的個別知識之上。正如哈耶克指出:“自然科學家的興趣是集中在一般規律上,而我們(社會科學者)所感興趣的,說到底主要是那些特殊的、個別的和獨特的事件,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的理論距現實更加遙遠――我們的理論在能夠應用于具體的事例之前,需要更多額外的知識”,而“在把我們的知識應用于幾乎任何具體事例時,我們能夠用來研究這一題目的某一門學科中的知識,甚至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僅僅是我們思想基礎的很小一部分?!边@意味著,社會科學注重充分地利用自己不知道的知識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顯然,這體現了知識之間互補和協調的要求,要求不能局限于狹隘的“已知”知識領域。哈耶克寫道:“科學家們喜歡強調我們知道的東西,這只是在自然領域,而在社會領域,經常是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更重要,若繼續強調我們知道的東西,便可能使我們誤入歧途?!?/p>

(二)經濟學的知識要求尤其廣博

盡管政治學、法學、人類學、心理學和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需要廣博的知識,但經濟學對其理論研究者本身所具有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往往有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經濟學是一門涉及人類根本利益――物質利益的學科,它與社會實踐更為密切相關,經濟政策會引發整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哈耶克就強調:“經濟學家發現,如果他試圖從其技術性的知識中推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公共事務相關的一般性結論,他就必須試圖去理解許多經濟學無法提供答案的問題?!倍遥绻狈Y博的知識而熱衷于現實分析,甚至開出治療藥方,那么,往往會帶來或反道德的結果。哈耶克特地告誡說:“化學家和生理學家大可斷定,如果他犧牲自己的一般教育,專注于自己的學科,他會成為更出色的化學家或生理學家。但是在社會研究中,專注于一個專業卻會造成特別有害的后果:它不僅妨礙我們成為有吸引力的伙伴或良好的公民,并且可能有損于我們在自己領域中的能力。一名物理學家即使僅僅是物理學家,仍然可以是一流的物理學家和社會最有價值的成員,但是如果一個經濟學家僅僅是經濟學家,他即使算不上個危險人物,也很可能是個非常令人討厭的家伙?!蓖瑯樱髁鹘洕鷮W的提倡者羅賓斯也強調:“經濟學家若僅僅是經濟學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碰巧不是天才(誰要是認為自己是天才,那才愚蠢呢),便是個可憐蟲……僅僅包含經濟學的教育是很不完善的教育。”

(三)經濟學大師大都具有淵博的知識

縱觀經濟思想發展史,凡是對人類社會的關懷傾注很大熱情的大師,無不具有廣泛的知識。例如,哈耶克就指出:“今天我所接觸的大多數問題,既表現為經濟學問題,也表現為哲學問題”,而且,“只提到那些最重要的名字:洛克、貝克萊、休謨、斯密和邊沁、貝利和穆勒父子、熱旺斯和西季威克,最后還有凱恩斯父子,這份名單在哲學家看來會是一份重要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的名單,而經濟學家也會把它看作是一份主要經濟學家的名單?!蓖瑯?,熊彼特也指出:“亞里士多德與經院哲學家們的社會科學是一個單元……自然法哲學的情況也是如此。休謨、斯密、杜爾閣、貝卡里亞等人將社會學、經濟學以及其他一些學科熔于一爐是很自然的。”事實上,這些經濟學大師不但廣泛吸收當時盛行的理論,而且從思想發展史中吸收營養。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往往建基于具體的社會環境之中,與特定的社會倫理聯系在一起。例如,經濟學方法論大師布勞格就指出:“當代的理論解決了過去遺留的問題、更正了過去的錯誤。如果沒有繼承過去的理論,當代的理論將是不可能被完全理解的。”究其原因,這些經濟學大師大多數都關注現實問題,希望將經濟理論付諸社會實踐,積極為國家和社會的治理提供有效思路和方案。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學者都是“知行合一”的哲人王。這不僅體現在西方的哲人身上,而且中國古代的“博士們”也必須具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淵博知識。

(四)知識的狹隘嚴重傷害了現代經濟學

約翰?穆勒很早就指出:“對其他事物一竅不通的人多半不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各種社會現象都在彼此交互作用著,如孤立起來,則不能加以正確地理解。”但是,由于現代經濟學為追求所謂的客觀和科學而逐漸把自己當成了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從而越來越拋棄了其他人文社科的知識,反而抑制了現代經濟學的生命力。關于這一點,在當前國內經濟學界可以找到了明顯的證據。例如,一些經濟學者機械地照搬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分析思維和相應理論,在市場機制非常不完善的情況下大肆鼓吹由供求決定的社會現象的合理性,甚至把已經到達危險界限的收入差距擴大也視為市場機制運行的結果,從而都是合理的。但殊不知,在現實生活中,財富分配本身僅僅是特定分配制度以及相關法律規章的產物,而根本不是體現貢獻的分配正義。

一般地,盡管任何法律往往都反映了特定社會的文化習俗,但特定時期的具體法律條文往往是由社會強勢者的意志決定,法律體現了他們的利益和意志,

從而規定了有利于他們利益的分配制度。正因如此,如果一個國家的權力越集中,那么,社會成員的應得權利與社會財富的增長之間的偏差就越大。顯然,國內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也正是由于權力日益集中的結果。又如,基于工資不斷上升這類數據的簡單統計,一些經濟學者熱衷于為曾被定性為“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翻案,甚至重新把它稱為農業革命。但殊不知,即使工資有了提高,也并不一定意味著生活水平得到相應改善。原因為這些工人失去了傳統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即以前有很多不需要購買的生活資料,而現在一切都需要支付貨幣了。正是因為生活的惡化,當時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信奉“工資基金說”或“最低生活費說”。

可見,由于影響經濟現象的因素如此復雜又聯系在一起,經濟學研究內容遠不止是稀缺性資源的配置問題,因而經濟學的研究往往需要非常廣博的知識素養。從某種意義上講,僅僅把經濟學當作一門工程學的經濟學家,根本就不可能成為杰出的經濟學家。例如,哈耶克寫道:“在理想世界里,難以想象會有不了解法學的經濟學家、不了解經濟學的人類學家、不懂哲學的心理學家或對其他課題一無所知的史學家?!笔聦嵣?,從經濟思想史的發展來看,為經濟學的發展打下深刻烙印的經濟學大師無不具有淵博的知識,如亞里士多德、斯密、穆勒、西斯蒙第、馬克思、霍布森、馬歇爾、加爾布雷斯、凡勃倫、哈耶克、森等。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學術界都只是把經濟學當成社會學的一個分支。例如,孔德及其追隨者就堅持認為,社會現象作為一切現象中最為復雜的現象,其主題的不同方面在科學上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因而任何把經濟科學從一般社會哲學中分離出來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經濟學的發展有賴于社會科學的重新契合,尤其是在對社會科學其他分支領域所積累知識的借鑒和吸收方面。

四、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狹隘性

上面的分析指出,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含了倫理學和工程學兩個方面。但遺憾的是,現代主流經濟學家卻傾向于認為,他們的作品是對已經邏輯性的問題進行思維加工的產物。例如,人們的真實行為中總是摻雜著這樣或那樣的倫理因素和價值觀,但是,現代主流經濟學卻逐漸無視人性中的社會性以及行為中的利他心,并偏重于從自然和技術的觀點來研究經濟。這樣,不但逐漸忽略了經濟現象中的倫理因素,而且還進一步地將兩者割裂開來。為此,早期制度主義的代表人物米切爾就嘆息道:“他們很少意識到:他們成長的環境塑造了他們的思維,他們的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以及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他們都無法超越他們所處的環境?!蹦敲矗F代主流經濟學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傾向呢?

首先,從思維基礎上看,工程學與倫理學相分離是與“事實和價值相分離”的二元論相適應的。正是基于這種二元論,現代主流經濟學強調:“經濟學涉及的是可以確定的事實;倫理學涉及的是估價和義務。這兩個領域風馬牛不相及。在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的法則之間有一條明確無誤的邏輯鴻溝,任何聰明才智都無法掩蓋它,任何空間或時間上的并列也無法跨越它。”例如,基于這種二元論,主流經濟學認為,只要不違法,企業任何的逐利行為都是無可厚非的,而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進行倫理道德的考慮則是不合時宜的。例如,弗里德曼就曾宣稱,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唯一社會責任是在現行游戲規則內提高其利潤,而對于其行為給社會帶來的不良作用和弊端,則最終由法律和法院來負責解決。事實上,在他看來,法律構成了自由企業行為的前提與限制,而經濟和倫理往往被當作人類生活中兩個根本不相干的領域。然而,正是由于工程學和倫理學之間的割裂,現代主流經濟學逐漸拋棄了涉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倫理學內容,從而走上了畸型的發展道路:一是它妨礙了經濟理論的實質性進展。如新古典經濟學就將其研究對象內縮在稀缺性資源配置這一工程學內容,從而導致它越來越難以解釋現實經濟現象。二是它所指導的社會實踐也表現出越來越嚴重的困境,如近年來頻繁出現的企業誠信危機就是一個證據,它不但損害了單個企業的利益,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其次,從社會環境上看,工程學與倫理學相分離是與西方學術的革命性轉折相適應的。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19世紀70年代邊際革命引發的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轉向,使得研究內容局限于工程學一隅。二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和影響使得數量分析特別是邊際增量分析、統計方法和均衡概念等逐漸被應用到經濟學研究中,從而使研究方法日益形式化。其結果是,經濟學的發展被打上了明顯的“印記”:一是由于這些復雜的技術日益代替了以前那種簡單的技術,經濟學家日益專注于狹窄的技術性工作,以致經濟學日益成為一種專門的、為一般讀者所不易懂的學問,而從斯密到穆勒的經濟學則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不需要經過特別訓練就可以掌握的。二是研究范圍的擴展與工作質量的提高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探究諸如社會自身問題的作者以及追尋諸如社會結構因素這一類問題的學者,與研究諸如貨幣、利息、就業之類問題的學者越來越分道揚鑣了。這意味著從今以后,經濟學和其他學科越來越分離了。所以,由于這種趨勢的持續演變,現代主流經濟學越來越傾向于對“工程學”的研究,越來越忽視了倫理學的內容。這種“工程學”的特點就是,“只關心最基本的邏輯問題,而不關心人類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在這里,人類的目標被直接假定,接下來的任務只是尋求實現這些假設目標的最適手段。較為典型的假設是,人類行為動機總是被看作簡單的和易于描述的”。

顯然,由于研究對象的內縮,現代主流經濟學所要求的知識結構也逐漸單一化,并最終蛻化為一個我向思考的邏輯游戲。因此,一方面,它割裂了與過去思想的聯系,把過去的思想都看成是錯誤的、天真的、無知的、甚至是愚蠢的,而自認為只有當代經濟學才發現了真理。例如,薩伊就質疑:“研究那些很久以前已經被并且應該被的荒謬的觀點和教條有何用途?只有那些迂腐的人才會嘗試去復活它們。一門科學越完美,其歷史也就短暫?!绷硪环矫?,它越來越割裂了與現實的聯系,把經濟學的理論發展看成是純粹邏輯的產物,把對尚未解決的悖論的發現和解釋視為理論進步的主要原因。例如,斯蒂格勒就宣稱:“環境對經濟理論的發展僅起微乎其微的、甚至是偶然的作用,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學術共識。即使在某些情形下,最初的環境因素對特定理論具有明顯的激發作用,如李嘉圖的地租理論,但很快專業化的重新表述方式使之遠離了當時的情況,直到最后最初情形與理論的本質或使用已經沒有任何明顯的關系。”其實,主流經濟學家之所以宣稱,為了建立一個普適性的經濟理論,就應該與歷史和社會環境相脫離。顯然,這恰恰是源于這些學者狹隘的知識結構所致。關于這一點,只要對比一下經濟思想發展史中那些代表人物的理論主張與其知識背景就明白了。

目前基于高度專業化的主流經濟學往往局限于非

常狹窄的工程學領域,絕大多數的主流經濟學家也缺少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深知對經濟學本身的作用和意義的了解也越來越模糊不清。然而,他們卻往往不愿承認其研究的有限性。究其原因,如阿克洛夫所說:“經濟學家們傾向于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他們認為,經濟學能涵蓋所有的問題?!闭腔谶@種狂妄的意識,主流經濟學往往以社會科學的“皇后”自居。布魯金斯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美國經濟學會主席查爾斯?舒爾茨就指出:“如果你仔細研究,你會發現經濟學家最怕變成社會學家。”而且,正是基于這種狂妄的意識,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教育模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經濟學教育越來越專業化,而很少強調它與哲學、法律、歷史學的關系,而僅僅賦予了數學以決定性的角色。更有甚者,經濟學教育也拋棄了自身的歷史,或至多將思想史作為較進步理論的前身而提供在教學上的意義,以致阿克洛夫所說,目前“事實上已經找不到通讀經濟學經典著作的學生了”。正因如此,現代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偏向就是:越來越強調數理模型的構建,而越來越忽視了經濟理論的真正目的。同時,那些偏重社會科學交叉研究的經濟學家則越來越被視為異端而為主流所拋棄。所以,科斯感慨說:“一種對真實世界中發生具體事件的蔑視態度,已成為經濟學家們的習慣,且他們自己也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合適的……主流經濟學向來重理論而輕事實。”

事實上,科斯之所以能夠跳出教條主義的窠臼而獨辟蹊徑地提出交易費用學說,就在于他的學術背景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凡是有志于學問的真正追求者,都應該努力從經濟學以及其他更為廣泛領域的學習中挖掘到真正有價值的思想,而不是把自己異化成為了獲得別人“認可”而陷入狹小的模型擺弄之中。一般說,社會科學的研究及對社會現象的理解不同于自然科學及自然現象,它需要不斷積累起豐富的知識;相應地,社會科學中成就的取得也往往比較漫長。但是,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發展趨勢卻是,越來越多的成果主要來自年輕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所建立的數理模型,如阿羅、薩繆爾森、貝克爾、喬根森、克萊茵、盧卡斯、斯彭斯、格羅斯曼、克魯格曼、斯蒂格利茨、曼昆等都不到“不惑之年”就名揚寰宇了。顯然,如果我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這種現象充滿了嘲諷。一百多年前,經濟學家在反對歷史學的“帝國主義”,當時經濟學著作如果不討論歷史問題就要遭受非議。但現在,一些人文學科都在反對經濟學“帝國主義”,經濟學著作如果沒有模型和數據,就不成為真正的經濟學著作了。在以前,斯密因為博大精深,擁有廣泛的倫理學、歷史學的知識而備受尊重;相反,李嘉圖由于知識短淺,他的抽象演繹法也就廣受攻擊。但現在,那些進行交叉學科研究的不再稱為正統主流經濟學家,而那些畢生在搞幾個模型的人被吹捧為大經濟學家。顯然,在某種程度上,現代主流經濟學之所以盛行數理模型化的研究方式,也正反映了現代學者自身知識素養的狹窄性。

可見,要理解和解決復雜的經濟現象和社會問題,這必然不是一個基于幾個數理模型的理性計算就可以的;相反,它需要用到非常廣泛的社會的、心理的、倫理的以及政治的等學科知識。但不幸的是,現代主流經濟學由于日益局限于工程學一隅而熱衷于數理模型的構建,從而忽視了其他心理的、文化的、社會的、政治的等因素,因而導致理論與現實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脫節。關于這一點,阿克洛夫就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理論的不幸之處就在于,只有少數結果能使用各種有意思的數學研究。我早先提到的增長理論是另一個例子。出于某種原因,人們竟然寫出了上百萬篇關于增長理論的文章。其中寫得最好的當然很有意思。現在,理性與其理論的情況也有些類似,研究這些東西你幾乎用不著數學。這里面惟一有一點點意思的地方主要是它可以作為練習之用。然而,重要的研究和有意思的習作恐怕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事實上,即使是應用政策研究,也不能局限于數據之間關系的分析。科蘭德就對應用經濟學和注重檢驗的實證經濟學進行了區分:“應用政策經濟學不是對一個理論的檢驗,而是將對該理論的認識運用到具體的案例當中”,這就涉及到理性的個人對具體事例的不同判斷;而“為了使學生掌握一般化的模型,從形式上對一般化的模型進行修整以適合特殊的案例,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個有益的練習,但是對于從事應用政策經濟學研究的經濟學家來說,它不是一個好方法。同樣地,一旦一般化的模型被發展了,對該模型的具體含義進行檢驗就幾乎沒有什么意義了,還不如把它當作教學的練習”。

五、簡短結語

經濟學所要研究的經濟行為及其產生的經濟現象,根本上就與倫理學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凱恩斯甚至指出:

“我認為經濟學在本質上是一門道德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這也就是說,它必須運用內省和價值判斷?!钡恍业氖牵诠δ苤髁x和科學至上主義的支配下,現代主流經濟學卻逐漸將倫理排斥在經濟活動的分析之外,以致越來越無法回答自身的問題。古萊曾寫道:“當今的經濟學說在工作方式與產品分類方面并不像遙遠的過去那樣,幾乎總是與道德準則密切相關;相反,在所有的社會科學之中,經濟學已變成了最抽象的數理科學以及最實際的應用學科。在方式與方法上,它的成就最大,但在評估目標與理想方面,它卻顯得無能為力。然而,不管怎樣,由發展所帶來的新目的問題喚醒了經濟學家,使他們又重新注意到已經被遺忘的與道德哲學家之間的血緣聯系?!碧貏e是,隨著數學開始在經濟學中大行其道,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知識越來越被拋棄在一旁,以致經濟學說越來越不能整體性地考慮社會問題,甚至不能抓住問題的癥結,從而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越來越下降。斯蒂格勒寫道:“隨著專業經濟學變得越來越復雜,經濟學家們越來越多地采用令人畏懼的數學技術,結果,經濟學家與其他知識分子進行交流的能力,似乎還不如以前的?!憋@然,這種狀況使得經濟學的思想受到越來越嚴重的窒息。如阿克洛夫指出:“對最大化的研究引出了一些不足道的習作,當人們用數學等方法來表述這種習作時,它看起來是那樣簡潔明了,但它不會使人更加聰明,我們總想在分析中有某種能讓人稍稍聰明一點的東西?!?/p>

正因如此,要求改革經濟學思維和糾正經濟學發展方向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盧茲和勒克斯就寫道:價值觀“總是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與大多數人發生著聯系,因而最不該忽略這個問題的經濟學家竟然把它排斥在該學科之外達一個世紀之久……如果社會科學真的離不開價值判斷的話,那么潛在的危險就不是來自價值判斷,而是來自于對那些真正發揮作用的價值觀的忽略”。顯然,重新將倫理因素納入考慮,就是經濟學健康發展的合理方向。事實上,巴斯夏很早就指出:“政治經濟學和倫理學之間存在著難以勝數的接觸點。鑒于兩個真理不可互相對立,因而如果政治經濟學家認為某個現象將產生可怕的后果,而倫理學家卻認為效果將會更好,這時我們可以肯定,他們二位

之中必有一位錯了。各門科學就是這樣互為印證。”同樣,亞瑟?里奇在其2卷本《經濟倫理學》中就指出:“經濟上不合理的東西不可能真正是人道主義的,而與人類正義相沖突的東西也不可能真正是經濟上合理的?!?/p>

在實踐中,當前美國凡是想要得到正式認可的商學院,即想要從AACSB(美國批準、認可大學教學大綱的機構)獲得合法性的學院,都必須把經濟倫理學列入它們的課程;而“經濟倫理學首先必須努力面對的問題是作為(未來的)雇員和經理人我們應做什么,而不是我們如何才能‘認識世界’?!标P于兩者的重新結合,凱恩斯在70年前(1930年)就有了深刻的預言:“我認為,我們將自由地回到和傳統美德的那些最確切的原則上來――貪婪是一種罪惡,高利盤剝是一種不端行為……我們將再次把目的看得高于手段,寧愿取善而不為實用。”參考文獻:

[1體經濟學和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哈耶克,致命的自負[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4]雷斯曼,保守資本主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白暴力,楊云霞,論價值理論的構成及內容『JJ_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3,(1)。

[6]布隆克,質疑自由市場經濟[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7]博蘭批判的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8]布倫南,布坎南規則的理由:的政治經濟學[A],經濟學[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9]朱富強,實證經濟學中的“致命的自負”:實證分析的合理性、可信性及有用性質疑叨,社會科學戰線,2008,(7)。

[10]朱富強,實證經濟學是否是一門客觀性學科――實證分析中主觀性和規范性探微[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1)。

[11]科蘭德,通過數字建立的經濟學的藝術[A],巴克豪斯,經濟學方法論的新趨勢[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12]大河內一男,過渡時期的經濟思想:亞當?斯密與弗?李斯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13]哈耶克,經濟、科學與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14]斯威德伯格,經濟學與社會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5]唐納森,鄧菲,有約束力的關系:對企業倫理學的一種社會契約論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16]斯密德,財產、權力和公共選擇:對法和經濟學的進一步思考[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

[17]陳惠雄人本經濟學原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18]盧茲,勒克斯,人本主義經濟學的挑戰[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19]哈耶克,自由l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0]羅賓斯,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1]熊彼特經濟分析史(第3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22]布魯,經濟思想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3]施泰因曼,勒爾,企業倫理學基礎[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4]繁人都重,制度經濟學回顧與反思[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5]克洛爾,豪伊特,經濟學的基礎[A],多迪默,卡爾特里耶,經濟學正在成為硬科學嗎[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26]科斯,新制度經濟學[A],梅納爾制度、契約與組織[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7]J?梅納德-凱恩斯,經濟學模型的構建和計量經濟學[A],豪斯曼經濟學的哲學[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8]古萊,殘酷的選擇:發展理念與倫理價值[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29]斯蒂格勒,知識分子與市場[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30]巴斯夏,和諧經濟論[MI,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31]恩德勒,面向行動的經濟倫理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第4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更多地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和應用的教學環節,這不僅讓學生感覺該課程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很不理想,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差。

(一)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脫節

作為一門方法論的學科,計量經濟學相比其他課程的應用性更強,不但強調基礎理論、實踐操作和統計軟件三者的結合,更注重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但目前大多數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主要以理論方法的講授為重點,缺乏對實際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提出問題、收集數據、建立理論模型、參數估計、模型的檢驗及模型的應用,很多老師更多地將講授的重點集中在參數估計與各種檢驗方法和理論論證上,但對如何提出經濟問題、如何將實際的經濟問題轉化成計量經濟學模型,估計出的參數如何應用和進行經濟學解釋等方面卻講授得較少,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缺乏這方面的練習。因此,雖然學生學了很多模型檢驗和參數估計的理論方法,卻無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或者只會使用計量經濟學軟件對模型做出估計而無法進行合理的經濟學解釋,尤其是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

(二)重理論模型的推導

輕實際操作計量經濟學課程是以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會利用很多的數學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數學,加上目前很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數學基礎并不好,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量的時間用在數學推導上,不但事倍功半還讓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充滿恐懼,不像理科生,數學推導對這些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他們也對推導過程不感興趣。比起數學推導過程,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更加愿意接受現成的方法和思想及結論,因此,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進行數學推導,只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由于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的交叉學科,必要的數學推導也是難免的,而數學公式的推導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數學原理和方法基礎,盡量避免課堂上只進行理論推導的枯燥乏味,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缺乏案例教學,實驗實踐教學不足

目前各個大學使用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理論體系相對都比較完備,很多教材中也都引入了許多經濟案例分析,但由于案例的設計和安排過于理論化而不易讓學生接受,加上有些學生經濟學基礎相對薄弱,無法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更難以運用所學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對實際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加上課時所限,實驗課程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失去了興趣,甚至懷疑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因此,應用型教學已成為培養適應能力強的實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革新教學方法本科階段的計量

經濟學課程應主要以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為主,理論主要以理解思路和原理,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難度較大,尤其是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因為數學功底不好而沒有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現實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搜集經濟案例,以專業期刊為輔助參考,以問題為導向構建教學模型,引入學科解釋,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方法和了解該模型的意義。了解學科的實際應用。同時,在課堂上應該展開討論,同時根據相關問題進行提問、解答,找出解決辦法??梢詫W生進行分組,通過資料調查、思考,進行分組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進行提示,并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將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要求深入到教學中,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感。此外,可以組織專家開展講座、報告等,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二)革新教學手段計算機的應用

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非經典計量經濟學。建立與應用計量經濟的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存取,并有繁雜運算過程,但如果使用傳統的計算方式運算,既耗費時間和人力,又沒有效率。很多模型的建立和運算都需要輔助于計算機來完成,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也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手段革新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知識的講授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讓學生掌握一兩個軟件的應用就十分重要,除了理論課程以外,應合理安排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熟練掌握應用軟件,學生通過上機訓練,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了解各個模型與公式,領會運算結果的概念并判斷運算結果是否合理。此外,還需利用便捷的網絡,將教學的大綱、計劃、應用軟件等教學必需資料放于網上,將各個教師的聯系方式放于網上,以便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學習,并且有利于師生間的及時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科的教學效果。

(三)革新考核方式本科階段的計量

經濟學課程應該以應用為主,傳統的考試模式以測驗和理論考試為主,很少進行案例分析、隨堂討論、上機實驗等方式,這就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教學中進行的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等需要通過考核方式的革新來進行測試,以便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應用能力。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和教學模式,現將考核方式改為課堂測試,側重于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上機實驗,側重于軟件應用和模型參數估計;課程論文寫作,側重于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理論考試相結合,課堂測試應包括隨堂討論、問題探討等,上機實驗主要考核學生對軟件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課程論文寫作是計量經濟學應用的核心部分,最終將測試定為平時測試、上機實驗、課程論文和理論考試四部分,并進行加權綜合評定。這樣將課程評價的激勵與引導作用真正激發出來,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師可以憑借課程評價中得到的學生的反饋內容來改善當前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優化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

(四)革新學生學習途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強,但同時也加大了信息篩選的成本,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效便捷的學習途徑,就需要針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建設相適應的案例集或案例庫。其中有幾方面需要引起關注:

(1)所選擇的案例需是接近現實情況,且易被學生接受的,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所選擇的案例需體現出計量經濟學科的含義、方法及原理;

第5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60

0引言

“互聯網+”理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在2015年“互聯網+”作為一項行動計劃正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意在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的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高等教育作為傳統的行業之一,本就具有開放包容的環境,“互聯網+”的引入是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實現教育雙向互動、實時互動的模式,推動高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幫助高校打造更科學、合理行業生態?!盎ヂ摼W+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創新,真正做到以學生核心。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經濟學方法論。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解讀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揭示經濟規律,并利用經驗數據檢驗經濟關系。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我國后,迅速得到我國經濟學界的認可,并在各大高校推廣普及。在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在第一次會議上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此后各大高校廣泛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

1目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課時量不足?!队嬃拷洕鷮W》這門課程主要講授經典和現代經濟學理論與方法,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以經濟理論為導向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既要求學生學好經濟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熟練運動計量經濟模型方法分析經濟關系,大概需要70個課時。但經過調查發現,國內各大高校安排的課時普遍偏少,在所有985高校中,北京大學課時最高,設置68學時。而一些農業院校計量課時設置更少,如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業大學等農業院校本科計量教學課時平均僅為48學時。課時量的限制給學生學習該課程帶來重大阻礙。

其次,課程銜接困難?!队嬃拷洕鷮W》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前,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數學三方面基礎。經調查發現,經濟學理論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基本課程,各大高校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基礎知識是比較重視的;而數理統計作為《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系統的訓練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統計指標、數據的收集、計算方法,更能深入的、全面的解釋經濟問題的一些數量關系,為今后寫課程論文或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部分高校在數學課程設置與《計量經濟學》脫節,如《概率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在大多數經濟學專業的學習中,側重講解概率部分的知識,對數理統計知識講解甚少;再如《線性代數》這門課,各大高校在該課程中講授矩陣及其特點,并未將其與多元回歸的分析相結合,以至于大多數學生沒法將其與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很好的融合。因此,教師在《計量經濟學》課上得花時間講解有關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因而大量減少對《計量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队嬃拷洕鷮W》對數學基礎要求比較高,各大高校的基礎數學課程教授內容過于簡單,與經濟學結合不夠緊密,這就加大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難度。

1.2教學模式傳統

其一,課堂教學常以教師講授為主。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存在大量的模型和公式,這種單一傳送知識的授課方式,會在短時間把教學內容強加給學生,從而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理解難度。并且會讓課堂氣氛沉悶、學習熱情低、依賴性強,學生也難以理解,最終導致學習效果差。

其二,重理論輕實踐。受課時量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針對重點理論知識所有側重的闡述說明,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理論知識?!队嬃拷洕鷮W》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需要學生掌握從選擇研究的經濟問題、構建模型、到利用經驗數據進行檢驗這些過程。因此,對本科生而言,要學會利用《計量經濟學》這門工具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而不是只了解理論知識。

1.3考核方式不科學

大多數高校對《計量經濟學》考核,70%-80%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測試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難以測試出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在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目標是定位在既能掌握其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能構建理論模型,并利用經驗數據進行檢驗、修正,還要求對估計結果進行合理的經濟解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而期末考試只能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不能測試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互聯網+”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路徑

基于《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互聯網+”的特性,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教學考核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有利于促進《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1改善《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

首先,合理安排學時。自克萊因教授等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到北京舉辦《計量經濟學》講學班后,計量經濟學在我國開始普及并得到廣泛應用。李子奈(2005)提出本科階段至少要掌握單方程計量經濟模型、經典模型的基本應用,并適當引入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在本科階段需要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學會熟練運用經典的計量經濟模型,所學的內容較多。但是從調查的資料看,目前高校《計量經濟學》課時偏少,難以保證基本理論與方法的講授,更無暇顧其次,加強相關課程的銜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課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數據處理,而且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思維。沒有扎實的統計學和數學的基礎知識,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的掌握會很困難。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經濟類的招生不分文理,相對而言,文科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花費更多的課時。因此,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無法達到理想數量時,應加強數理統計的教學,并在課程內結合經濟現象進行基礎的經濟數量分析,提升學生對經濟數據的理解和應用,增強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為《計量經濟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2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反復學習課程內容。在開課初期,教師針對導論和一元、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章節進行講授,讓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初級理論知識。然后利用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開設“超星學習通”,將前沿的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營造“互聯網+”的教學環境,讓課堂更加多樣化。具體每節課安排如下:首先,提前把每章的重要知識點、拓展學習材料以文檔、視頻等形式放在“學習通”上,讓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其次,課中學習討論,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專題和討論等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發言、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四個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將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最后,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布置課后作業,針對任務點設置練習題和小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反復觀看視頻及學習材料,還可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和教師實時互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互動時間,從而使得學生更有效率的完成測驗。

其次,還應優化實驗教學。課時量的限制使大多數高校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應當將《計量經濟學》理論內容與專業案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建立線上案例教學庫,案例以我國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為主,比如將熱議的話題轉為案例分析,將這些案例與每一章知識點緊密結合,并適當引導學生在案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另外,教師采用啟發式教育形式,引導學生從選題開始,選擇學生自己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實踐調查、收集數據、建立模型最終形成學術論文,讓學生真正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分析現實的經濟問題,將教學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

2.3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實施過程化多維考核制度?!盎ヂ摼W+”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擴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增加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可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提問或上機演示,根據學生課堂表現給分,避免搭便車現象。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包括“超星學習通”上的學習、階段性實驗報告和課程論文,綜合考核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時間相結合的能力。最終成績可設置成:平時表現(10%)+實驗報告(20%)+課程論文(20%)+期末成績(50%)。其中,平時表現包括“超星學習通”上課程視頻的學習、的小節作業以及簽到;實驗報告布置兩個綜合性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建立理論模型、收集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完成建立經典模型和非經典模型的全過程;課程論文按學術論文的要求,考察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可采用師生互動評價法,學生自評(30%)+教師評價(30%)+同學互評(40%),從而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充分反映學生學習效果。

第6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自從Paelinck提出“空間經濟計量學”這個術語,Cliff和Ord(1973,1981)對空間自回歸模型的開拓性工作,發展出廣泛的模型、參數估計和檢驗技術,使得經濟計量學建模中綜合空間因素變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對空間經濟計量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廣泛引用。Anselin對空間經濟計量學的定義是:“在區域科學模型的統計分析中,研究由空間引起的各種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區域科學模型,指明確將區域、位置及空間交互影響綜合在模型中,并且它們的估計及確定也是基于參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時-空的)數據,數據可能來自于空間上的點,也可能是來自于某個區域,前者對應于經緯坐標,后者對應于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

國外近幾年空間經濟計量學得以迅速發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1)人們對于空間及空間交互影響的作用的重新認識。對空間的重新關注并不局限于經濟學,在其它社會科學中也得以反映。

(2)與地理對應的社會經濟大型數據庫的逐步實用性。在美國以及歐洲,官方統計部門提供的以區域和地區為統計單元的大型數據庫很容易得到,并且價格低廉。這些數據可以進行空前數量的截面或時空觀測分析,這時,空間(或時空)自相關可能成為標準而非一種特殊情況。

(3)地理信息系統(GIS)和空間數據分析軟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計算技術處理空間觀測的發展。GIS的使用,允許地理數據的有效存儲、快速恢復及交互可視化,為空間分析技術的藝術化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至少目前線性模型中,缺少針對空間數據和空間經濟計量學的軟件的情況已經大為改觀。目前已有一些專門的空間統計分析軟件,并且SAS、S-PLUS等著名統計軟件中,都已經包括用于空間統計分析的模塊。

(二)空間經濟計量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空間統計學是研究空間問題的另一門學科,它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快速發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早期,用以幫助采礦業進行礦藏量的計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礦工程師D.G.Krige和統計學家H.S.Sichel在南非進行的。7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及運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間統計分析技術逐漸擴展到地球科學的其它領域。目前已經普遍存在于需要處理時間上或空間上相關的數據的科技領域中。

空間經濟計量學與空間統計學的區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觀點認為空間統計學的研究大多由數據驅動,而空間經濟計量學由模型驅動,即從特定的理論或模型出發,重點放在問題的估計、解釋和檢驗上??臻g統計學的主流是研究生態學和地質學中的物質現象,空間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與區域及城市經濟有關的模型。有一種觀點認為二者的區分應基于作者將其工作對應于空間經濟計量學還是空間統計學,這種區分辦法可能較為簡單。

地質統計學(Geostatistics)發展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質學現象的空間結構和進行空間估值。例如,在探礦過程中,通常是在空間上布點進行鉆探,然后對采樣得到的樣品進行分析,估計礦藏的分布和儲量。由于礦藏不開采的話,在時間上結構幾乎是不變的,因此地質統計學研究的問題主要是空間相關??臻g經濟計量學所研究的問題不僅存在空間相關,往往所研究的問題在時間上也存在相關。

在區域經濟學的理論中,人們建立了各種理論以及關系式來描述人類在空間上的行為,如研究城鎮問題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進行定量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將理論或關系式用數學模型來進行刻劃,利用統計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檢驗,并進行評價,這些正好是屬于經濟計量學研究的范疇。應該說,空間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問題,依據的是區域經濟學理論,但它還需要綜合數學,以及空間統計學等學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區域經濟學,而是一門交叉學科。

二、研究的問題

空間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存在空間效應的問題。空間效應主要包括空間相關和空間差異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間相鄰、空間相鄰矩陣等概念。

(一)空間相關

空間相關指在樣本觀測中,位于位置i的觀測與其它j≠i的觀測有關,即

附圖

存在空間相關的原因有兩方面:相鄰空間單元存在測量誤差,空間交互影響的存在。測量誤差是由于調查過程中,數據的采集與空間中的單位有關,如數據是按省、市、縣等統計的,但設定的空間單位與研究問題不一致,存在測量誤差。

空間相關不僅意味著空間上的觀測缺乏獨立性,并且意味著潛在于這種空間相關中的空間結構,也就是說空間相關的強度及模式由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布局,距離)決定。

對于空間相關,空間自回歸通常是其核心內容,空間自回歸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附圖

在這個模型中,β解釋變量X(n×k矩陣)的參數向量(k×1),ρ是空間滯后相關變量的參數,λ是殘差空間自回歸(空間AR)結構中的參數。

W[,1]和W[,2]為n×n矩陣,是標準化或未標準化的空間加權矩陣,分別對應于因變量以及擾動項中的空間自回歸過程,這兩個矩陣可以不同,這意味著兩個過程由不同的空間結構生成。

這個模型可以退化成為普通的線性回歸模型、(純)空間自回歸模型、混合回歸與空間自回歸模型、殘差空間自回歸模型等形式。

對這個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計不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參數的估計通常采用極大似然估計,近幾年,有學者嘗試采用貝葉斯估計對參數進行估計。

(二)空間差異性

空間差異性指空間上的區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區和郊區、先進和后進地區等。例如,我國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存在較大差別。

對于空間差異性,只要將空間單元的特性考慮進去,大多可以用經典經濟計量學方法解決。但當空間差異性與空間相關共同存在時,經典經濟計量學方法不再適用,而且這時問題可能變得非常復雜,因為這時要區分空間差異性與空間相關可能非常困難。

研究空間差異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間擴展模型(1972)和回歸參數漂移分析方法(簡稱DARP)模型(1982)。這時,空間差異性表現為模型參數隨空間位置變化,并以空間單元的位置信息作為輔助變量(稱為擴展參數)。

y=Xβ+ε

附圖

模型(3)為以經緯坐標(Z[,x],Z[,y])作為擴展參數的空間擴展模型。同樣可以以到中心區域的距離作為擴展參數設計模型。

將模型(3)的第二個式子右邊加入隨機擾動項,則為DARP模型。E.Casetti(1992)進一步提出了貝葉斯空間擴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1997),C.Brunsdon,A.S.Fotheringham;MartinCharlton(1996),提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簡稱GWR模型)。

附圖

(三)時空數據空間模型

在模型中考慮時間維增加了描述的復雜性,但綜合時間空間的模型在實際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經典的經濟計量學模型中,這是綜合截面和時間序列數據的情形。如果數據不存在空間相關,則可以采用PanelData模型。Anselin(1988)將似不相關(SUR)模型擴展到空間的情形,提出空間SUR模型。

三、應用前景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一)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在我國,地質統計學是較早應用空間統計學的領域,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就有人研究并應用Krige模型。空間統計學除了在地質學的研究中發揮作用,近十年來,周國法、徐汝梅等學者研究生態學中的空間相互作用,并于1998年出版了《生物地理統計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土地、森林、農業、礦產、能源、作物估產、災患檢測等進行應用,開始了我國空間統計學在經濟領域應用中統計調查的工作,為了將空間遙感調查技術逐步納入到我國統計的常規性工作中,1998年10月,國家統計局成立了空間統計研究室,并與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合作,組成了“空間信息多重采樣設計的空間統計學應用研究”課題組,運用遙感技術和空間分析對我國農業耕地、森林、草地等資源以及城鎮動態變化進行調查,該項目獲得國家統計局2000年課題研究一等獎。

在我國地質統計學、生物地理統計學及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的各種調查,都屬于空間統計學的范疇。地質統計學、生物地理統計學主要研究空間相關及空間估值,在生物地理統計學的研究中還包括物種的空間擴散過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種Krige模型、方差圖模型,以及空間自回歸模型。空間動態采樣的研究,與地質礦產調查類似,主要涉及樣本在空間上的布局、有效樣本量的確定、采樣誤差的計算等問題的研究,根據其研究的問題和方法,也可以將其歸入統計學的抽樣調查分支之中。

隨著我國按地區進行統計的統計基礎資料不斷積累,尤其是遙感技術應用到統計調查中來,都將使得按時間和空間排列的數據資料極為豐富,對數據進行空間甚至時空分析成為可能,人們將逐漸從時間的角度轉向普遍從時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空間經濟計量學在我國以下幾個方面將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由于區域之間存在相關性,或者存在差異性,因此一項政策對每個區域的影響是不同的,通過運用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對各區域進行研究之后,找到政策在各區域上作用的關系,對于政府決策、正確制訂政策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由于區域之間存在先進地區和后進地區,通過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可以對先進地區與后進地區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研究。

按區域編制投入產出表時,空間的概念將發揮作用。

對房地產的價值進行評估時,在考慮外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地區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對正確評估房地產的價值有很大幫助。

對環境污染進行研究時,運用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對污染的傳播方式進行研究,有助于人們對環境污染進行控制。

在交通領域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對人員、貨物在空間上的流動方式進行研究,同時對通道上的不同區段進行研究。

在對某種疾?。ㄈ缌鞲校┰诳臻g上的傳播過程進行研究之后,對于疾病的預防控制將有很大的幫助。

建立了空間的概念之后,人們對于在空間上的抽樣將綜合考慮空間單元之間的相關性。而空間抽樣在空間上的布點方式也可以用作商業網點的布局研究。

總之,只要問題涉及到空間的概念,空間經濟計量學就將發揮其作用。對空間經濟計量學的深入研究及應用,將促使人們面對問題的時候,從空間或時空的角度思考問題。

(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目前的研究中,系統內的空間單元受到系統內其它位置單元的影響,但邊界處的單元還受到系統外與之相鄰的單元的影響,如何將這個影響考慮在模型中值得研究。

在具體問題中,距離的概念需要加以認真對待,單用地理上的距離有時并不合適,例如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在今天并不是距離遠近決定的,電子化交易使得資金的流動非常迅速方便,因此,在研究這類問題時,如何將貿易、人員、資金的流動充分考慮到空間加權矩陣中去,尚值得研究。

貝葉斯方法在統計學各個分支的應用越來越廣,空間貝葉斯模型也是目前空間經濟計量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可變單元的問題。當數據匯總的級別變化,可能整個模型的描述都發生變化,對于不同的問題,可能影響模型變化的匯總的級別也不同,能否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對系統進行描述尚待進一步研究。

時空數據的綜合分析,參數估計的漸近性質,模型的各種檢驗方法等,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經濟問題中,許多需要研究的對象是多維的,即研究對象是一個向量,如何在空間問題中建立一系列空間VAR模型,尚需研究。

不易獲得較為詳細且價格低廉的區域統計數據,將大大限制空間經濟計量學模型的應用。建立我國區域統計數據庫,要求價格低廉且方便實用,是擺在統計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Anselin,L.1988.SpatialEconometrics.MethodsandModels,Dordrecht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2Anselin,L.andR.J.G.M.Floraxed.1995.NewDirectionsinSpatialEconometrics,Springer-Verlag.

3Brunds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6."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AMethodforExploringSpatialNonstationarity,"GeographicalAnalysis,

Vol.28,p281-298.

4Brunsd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9."SomeNotesonParametric

SignificanceTestsforGeographicallyWeightedRegression,"JournalofRegional

Science,Vol.39,No.3,p497-524.

5Casetti,E.1972."GeneratingModelsbyExpansionMethod:ApplicationstoGeographic

Research,"GeographicalAnalysis,Vol.4,p81-91.

6Casetti,E.1982."DriftAnalysisofRegressionParameters:AnApplicationtothe

InvestigationofFertilityofFertilityDevelopmentRelations,"ModelingandSimulation

13,p961-966.

7Casetti,E.1992."BayesianRegressionandtheExpansionMetod,"Geographical

Analysis,Vol.24,p58-74.

8Cliff,A.D.andJ.K.Ord.1981.SpatialProcesses:ModelsandApplications,Pion.

9Haining,R.P.SpatialDataAnalysisintheSoci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

10Paelinck,JeanH.P.andLeoH.Klaassen.1979.SpatialEconometrics,SaxonHouse,

TeakfieldLtd.

11莊大方,張穩,羅建國.土地資源遙感調查中的空間信息多重采樣框架設計與GIS實現,統計研究,1999年第1期.

第7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技工院校 經濟數學 教學質量 策略

技工院校高職班的學生由于報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專科的學習,根據報讀專業的不同,需要學習經濟數學基礎、高等數學、微積分初步、統計學原理、管理線性規劃入門等數學類課程。經濟數學基礎(微積分、線性代數)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財經類專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是研究經濟問題的一項重要工具。學好這門課程,對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基于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成為基礎課教師努力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學校的教學實踐,歸納出提高經濟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若干策略。

一、技工院校數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部分學生來源于中職升學的“三轉五”學生,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自信心不足,導致對經濟數學學科的學習缺乏興趣,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削弱課堂學習的效率,有些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

2.教師缺乏教學激情

由于經濟數學科目是高職一門基礎的理論學科,為了保護好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有些老師盡量簡單講,將解題過程中相對繁瑣的例題省去,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刪去。但是,即使這樣,老師在臺上講得大汗淋漓,有些學生還是覺得晦澀難懂,被動接受難以融入課堂教學。

3.學校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支持

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多職業學校采取的解決對策是壓縮課時,盡量少開數學課,以前中職數學課開設2個學期,每周4課時,現在基本壓縮成2個學期,每周2課時。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基礎每況愈下,數學科目也逐漸被邊緣化,在要求任教老師改革教學教法的同時,卻缺乏最基本的重視,如專業培訓、學習交流等。

二、提高技工院校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意義

提高技工院校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實現課堂高效教學、學生素質養成、教師自我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經濟數學課程涉及的內容主要有一元函數微分學、一元函數積分學、線性代數,教學過程中細致的思考,嚴謹的解答,條例的書寫,思路的分享,不僅讓學生獲得思維的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關鍵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社會工作能力。

2.有利于增強教師的幸福感

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或減退師者的激情,或增進師者的動力,激發師者的靈感。生機蓬勃、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有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實現“優質的學”與“快樂的教”。

3.有利于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高效的課堂,應是生機勃勃,教學相長的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偏見,重啟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讓學生從心里接納數學并自主地進行學習,為創建高效活力的課堂奠定基礎。

三、提高技工院校經濟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技工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課堂紀律相對散漫,學習自信心不足,注意力較難集中。在近2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針對這種情況采取如下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經濟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大統考合格率。

1.情境教學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PPT、微視頻、圖片、實物、模型等,創設任務工作情境,組織小組活動,創新視頻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的思考討論,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介紹導數的經濟應用――求需求價格彈性時,通過視頻引入經濟學中的吉芬商品,導出需求規律,再深化引出教學問題――需求價格彈性,緊接著圍繞經濟問題設計習題開展教學,讓學生真正地領悟數學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2.限時教學法

人的大腦有一定的惰性,在沒有緊迫學習任務的情況下,容易產生松懈情緒,降低記憶效率。課堂教學中,教師限定時間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憶一定的學習內容,預設好獎懲原則,促使學生產生緊迫感,調動全身各部分技能,沖破干擾,集中精神,全力以赴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學習了第二章兩個重要極限的內容后,下課前5分鐘,教師讓學生嘗試在1分鐘內記住2個重要極限,時間結束后,請6位同學上臺板書,隨機選取的學生基本都能正確地寫出2個極限的完整結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各自采用合適的學習方法完成任務,使學習內容迅速輸入大腦,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以教促學教學法

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課堂上利用做練習的時間,教師對其進行“一對一”輔導,讓學生明白解題思路及所運用的知識點,順利解題;在展示環節,鼓勵這類學生上臺演示,把所學的知識或解題思路再次呈現出來,讓他通過板書鞏固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讓其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增強他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對于一些基礎良好的學生,板書演示后讓他將解題思路系統地講解一遍,這樣,使學生梳理了知識點和解題思路,既鞏固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也幫助了其他同學,一舉兩得,促進教學相長。

4.糾錯教學法

改正記憶上的錯誤,才是認識正確的開始。而在進行單元測驗以后,學生對自己的錯誤往往不能正確認識。事實上,不懂得改正錯誤,自然難以獲得更好的成績。因此,在評析試卷的教學中,教師運用糾錯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認識錯誤―分析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糾正錯題,建立正確的新認識。先通過小組討論,認識錯題;再通過組內的合作講解,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是粗心、書寫不規范、錯用公式,還是解題不完整;最后老師再系統地展示正確的解題過程,鞏固學生的理解認識,同時,將錯題布置成課后作業,通過課后再次演練改錯,給大腦鑄造深刻印記。

教學實踐證明,經過糾錯教學,大部分同學提高了錯題的糾正能力,對易錯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5.概括教學法

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濃縮出簡單易記的結論或方法,減少記憶難度,提高記憶效率。如介紹經濟數學基礎中的導數與連續這一內容點時,濃縮或結論:可導必連續。再如介紹“湊微分法”時,講解例題:計算不定積分∫xlnxdx,結合例題的解題過程,歸納成解題方法“抄,拆,湊,查,寫”(“抄題目,拆結構,湊微分,查公式,寫結果”),讓學生通過記住5個字而掌握了這一類題型的解法,然后再讓學生將這個方法運用到具體的題目解答中,化解學習難點,順利實現知識遷移。

6.圖解教學法

圖解教學法是把關鍵點用圖來呈現的教學法,最初來源于加拿大心理學家恩德?圖靈的研究,利用這種教學法歸納知識點,能使學生一眼就想起關鍵點,看出其中的聯系,而不是被動的記憶。如介紹“導數的應用”,將知識點圖解如圖1所示。

圖1 導數的應用知識點圖解

在習題課時,也可嘗試讓學生運用圖解法在3~5分鐘內,歸納本章的知識點,通過這種方法,使教學重難點明朗化,更加牢固地存儲到大腦硬盤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系統歸納的能力。

7.任務分配法

為了避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師不定時地分配任務。如做習題時,改變以往一題一人的方法,同時提供5~6道習題,或者將黑板分成6部分,同樣一道習題,由6位同學同時進行解題,繼而點評,對優者適當加分獎勵;亦可以采取“小火車”組織教學活動,從第一位同學開始,按順序回答問題。教學實踐中表明,運用這種教學法,由于隨時輪到自己上場,在未上臺前大部分學生會先進行討論或演算,無意中將被動學習調整為主動學習,增強教學效果。

8.微視頻教學法

微視頻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技能點或教學環節而錄制的教學視頻,時間一般為3~8分鐘。短小精悍、富有動感的微視頻是一種新生的教學方式,對吸引學生的興趣、注意力,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起到較好的作用。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學習內容,把握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而且,此種教學資源可以重復利用,即使離開課堂,學生隨時可以觀看,為學習提供便利性,實現教學無邊界。

在過去一年的經濟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嘗試課前運用微視頻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運用微視頻豐富課堂教學,吸引學習注意力;課后鼓勵學生運用微視頻,實現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同時通過網絡平臺,編輯試題或課后作業,與時俱進地設計為二維碼,讓學生通過“掃碼”,獲取相關學習資料,在后期的教學評價中,發現學生對這種“接地氣”的學習方法非常感興趣。

四、小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過去兩年的經濟數學課程教學中,我們通過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大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2014年1月份,學校13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3個高職班97位考生參加統考,有92位同學順利通過考試,合格率94.8%;2015年1月份,14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管理專業1班共50位考生參加考試, 100%通過電大統考。

總之,提高技工院校各類數學課程教學質量,是擺在每位技工學校數學教師面前的嚴峻課題,需要教師們做足充分準備,針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情況、性格特點,不斷進行思考、嘗試、探索新的高效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文杰.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

[2]馮影影,楊戟.數學建模課程的ARCS學習動機(成功引導)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4(7).

第8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數學 定量

一、相關概念及綜述

(一)、定量分析的概念

經濟學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定量研究,最早起源于近代西歐國家中對自然科學研究,并隨著社會自身的發展和經濟學的光速發展,一度成為社科界研究經濟問題首選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一般從對某種具體的社會現象的假設、理論的實證和對現象變化的預測著手。在定量的分析中研究者更多地運用演繹推理,從一般的假設中推出最后的結論,再對結論進行系統性的檢驗。因此,在研究社會科學中應該集中于“是什么”,并通過數量分析去理解,探求社會互動與發展中的因果聯系。

所謂定量分析,是指對事物進行數量分析。量是指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正如質是多方面的一樣,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人們只能根據實踐的客觀需要,去把握事物的量。

(二)、定量分析的特點

1.實證性,即定量分析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最終得出結果是可以檢驗的。定量分析是用與研究相適應的數學方法針對某一特定問題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分析過程的每一個具體的階段和結果都可以用具體的指標表示出來,接受邏輯的和事實的驗證。實證性可以說是定量分析中最本質特征。

2.明確性,定量分析涉及的概念一般都具有確定的定義,并且一般不使用模棱兩可的言語來表述,因而在一般情況下分析不會引起歧義,從而使分析過程與結果容更易理解。

3.客觀性,即無論研究者是誰,只要采用相同的數據和相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都只會得出相同的結果。

二、經濟學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統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中的統計方法大致可以分為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在經濟學的研究中統計方法的運用的范圍十分的廣泛,可以說統計分析方法是定量研究的基礎,也是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描述統計學是整個統計學的理論基礎和統計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驟,它包括對客觀現象的度量,調查方案的設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用圖表方法和數量方法綜合分析統計資料等。推斷統計是現代統計學的核心和統計研究工作的關鍵環節。推斷統計離不開描述統計,只靠描述統計也難以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

(二)趨勢預測分析法。它對同一單位相關經濟指標連續幾年的數據作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該企業在特定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廣義的趨勢預測分析中,即包括在同一時期根據已有的事實測定未知事件的靜態趨勢預測,也包括根據已有的事實測定未來的未知事件的動態趨勢預測。狹義的趨勢預測,僅指動態趨勢的預測。預測方法與個別領域現象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就產生了預測的各個分支,如人口預測、社會預測、經濟預測、政治預測等

(三)相互對比分析法。它通過經濟指標的相互比較來揭示經濟指標之間的數量差異,既可以是本期同上期的縱向比較,也可以是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還可以與標準值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進而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對比分析法的應用相對簡單,但應用的范圍較為廣泛,凡是涉及多二年以上的數據都可以應用相互對比分析法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為深度分析打下基礎。

(四)數學模型分析法。經濟數學模型是研究分析經濟數量關系的重要工具,它是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的中間環節。它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對經濟現實進行簡化,但在主要的本質方面又近似地反映了經濟現實,所以是經濟現實的抽象。經濟數學模型能起明確思路、加工信息、驗證理論、計算求解、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作用,特別是對量大面廣、相互聯系、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更離不開經濟數學模型的幫助。運用經濟數學建模來分析經濟問題,預測經濟走向,提出經濟對策已是大勢所趨。

三、經濟學中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定量分析方法的應用使經濟理論政策主張具備了很強的實操性。經濟學的目的在于對現實中各種經濟行為進行指導,這亦是經濟學的生命力的源泉。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定量方法的推進經濟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并且走進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馬歇爾采用均衡分析的方法開創了微觀經濟學的先例,研究了價格、供給、需求、競爭等具體問題,精確地揭示了它們之間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為人們了解價格、供給、需求等變量,制定價格策略、供給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后,凱恩斯科學也大量運用了數學研究方法,才使他的“宏觀經濟學”具有劃時代偉大意義。翻開凱恩斯的全部經濟學有關著作,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沒有定量的研究就不可能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決策依據,沒有定量的研究也不可能使凱恩斯的理論令世人折服。

根據我國目前所處的情況,經濟的分析更加應該側重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優化配置以及如何使國民經濟長久、健康的有序運行。而國民經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經濟運行呈現出異常復雜的關系,我們必須借助于定量的分析工具,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經濟現象進行系統化的定量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揭示社會發展中經濟的運行規律。也唯其如此,才能進一步的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才有改變國家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小結

第9篇:計量經濟學研究范文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 能源問題 文獻綜述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得以發展的重要物質保障,其不僅直接影響社會文明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已成為了影響世界政治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對能源的重視和關心程度已超出能源本身原來所應具有的價值。由于能源分布的特點,煤炭成為我國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本文在進行相關文獻綜述研究時發現,人們通常把煤炭歸納為能源的一部分來分析能源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而直接研究煤炭消費與經濟之間關系并不是很多。所以,本文以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研究為切入點,首先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整理及評價,然后簡單介紹我國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方面的文獻研究狀況,為以后所要進行的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一、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20世紀70年代,由于石油危機的進一步惡化而引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得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們在研究經濟增長問題時,開始將注意力從原來只考慮勞動和資本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轉移到了能源消費、勞動和資本與經濟之間關系的系統研究上。從原來將能源看作為資本的一個構成部分,轉變成將能源從資本中脫離出來,并將其看作為影響經濟增長的第三個因素,可以看出西方經濟學家對能源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視程度增加了很多。研究初期,在能源方面的研究較為成功的當屬Donella、Dennis和Jorgen等人于1972年通過深入的分析能源消費對世界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嚴重影響后,發表的較為著名的能源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該報告指出了世界人口與經濟的無限制增長,將導致能源資源的消費量逐年加大,在未來由于資源的過度消費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并最終會給人類自身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國外學者在研究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時主要運用各種經濟數據,從實際出發,集中在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量之間的“量―量”研究及影響能源強度因素分析這兩大方面上。而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方法也在逐漸完善,總體來說西方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研究時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經歷了三個研究階段:線性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以及面板數據分析(包括空間面板數據分析)。

第一階段,基于線性回歸的研究。國外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所采用的實證研究方法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在不同的時間段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盡相同。20世紀90年代以前,經濟學家們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由于技術限制,基本上以線性回歸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此方面進行相關研究的學者有:Kraft(1978)、Akarca(1980)和Yu(1984、1985)等。

第二階段,基于時間序列分析研究。西方經濟學家們對于該種方法的應用主要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隨著西方經濟學家們對計量經濟研究方法的不斷改進和革新以及計算機軟件的快速發展,他們逐漸將計算方法從手工計算過渡到用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階段,這就大大降低了計算的誤差,同時也提高了計算的效率,這一時段是人們對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研究的成長階段。在這段時間內,人們研究能源消費與經濟之間關系所選取的方法主要以基于時間序列為主,當研究一個國家的能源消費與經濟之間關系時,為使研究結果更加接近實際經濟運行本質,他們往往選取被研究對象多年的經濟數據,此種方法稱為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在此方面進行過相關研究的學者有:Yu(1992)、Hwang(1992)、Stern(1993)、Glasure(1997)、Asafudiaye(2000)、Ghali(2004)、Salvador(2008)和Mehrzad(2007)等。

第三階段,基于面板數據分析研究??紤]到利用時間序列方法分析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問題時所得出的分析結果并不能使人滿意。從20世紀90年中后期開始,人們逐漸對分析方法進行改進,將分析方法由時間序列發展成為兼顧時間和地區的面板數據分析,以分析不同經濟體在同一段時間內以及同一經濟體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經濟問題。在此方面進行過相關研究的學者有:Masih(1997)、Asafu-Adjaye(2000)、Soytas(2003)、Fisher(2004)、Chien(2005)、Lee(2007)、Lee(2007)和Huang(2008)等。

二、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之間關系的研究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吸收了國外在能源消費與經濟領域的研究方法和經驗后,我國學者結合我國實際經濟情況,開始了對能源消費與經濟之間關系的探索。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因能源消費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化,進行能源消費與經濟及環境之間關系的研究,處理能源與經濟、環境之間關系研究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或方向深入研究問題,并針對如何實現我國能源、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提出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傮w來說,國內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從最初的兩者之間宏觀的數據分析,到后來的能源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微觀結構分析”,再到現在的兼顧結構變化和技術進步的針對我國能源強度的“綜合分析”,這都表明了我國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正在不斷地加深。研究方法也在不斷改變,從線性回歸分析,到時間序列分析,再考兼顧時間和區域特殊性的面板數據分析,最后到最近較為流行的空間計量分析方法的應用,無一不說明我國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研究越來越成熟,所研究的問題也越來越深入。

1、協整關系研究

國內學者在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研究時,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協整性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也有部分學者是用其他的計量方法進行分析。在此方面進行研究的學者主要有:趙麗霞(1998)、陳燕武(2003)、韓智勇(2004)和汪旭暉(2007)等。

2、因果關系研究

在借鑒了國外學者在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研究方法和經驗后,國內學者們在運用協整分析與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我國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時,為使分析結果更加接近我國實際情況,有的學者對一些分析方法進行了優化,如灰度關聯分析、綜合面板數據模型等分析方法,這是對協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的補充和完善。由于各學者選取的樣本和數學模型的不一樣,得到的分析結果也有所不同,有些研究顯示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存在雙向因果關系,而另外一些則認為兩者之間只存在單向因果關系,但是大部分學者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有很大的關聯。在此方面進行過相關研究的國內學者有:王海建(2000)、劉紅玫(2002)、張明慧(2004)、楊文培(2005)、馬宏偉(2005)、黃敏(2006)、劉朝明(2006)、徐小斌(2008)、王火根(2008)、王會青(2009)等。

3、運用空間計量方法研究

在研究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問題時,大多數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時間序列分析,使用面板數據分析的研究相對較少,使用空間面板計量分析方法的更少,時間序列分析僅從整體上分析了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沒有考慮到區域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而面板回歸分析主要是研究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區域化差異性。目前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空間分布格局進行分析研究的文章較少,關于區域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空間相似性或差異性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學者有:鄒艷芬(2005)、吳明玉(2008)、于全輝(2008)和張可云(2012)等。

4、煤炭消費與經濟研究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煤炭消費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較之其他國家要大很多。因此,研究我國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就有了非凡的意義。國內學者對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多,他們所選取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時間序列分析和面板數據分析。

張學達(2008)研究了我國煤炭消費對能源效率以及國民經濟產出的影響情況。張兆響(2008)運用結構突變理論,對我國煤炭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數據進行了平穩性檢驗分析。張興平(2008)等運用1980―2005年間我國的相關數據,對我國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與能源效率之間關系進行了協整分析。李金克(2009)等對世界主要煤炭消費國家(我國、美國、印度、俄羅斯、日本和南非)的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章貴軍(2009)通過對我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和煤炭消費之間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協整性分析,研究發現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存在著雙向因果關系,并且它們之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李金克(2011)搜集整理了1960―2008年間我國的CO2排放量、煤炭消費量及經濟增長的數據,建立了基于EKC曲線的協整關系檢驗模型,并利用ARDL的方法分析了這一時期內我國CO2排放量、煤炭消費量及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張全權(2011)搜集整理1978―2008年間我國的GDP總量和能源消費量、煤炭消費量、電力和石油消費量的數據,對這一時期內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及其構成部分(煤炭、電和石油消費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因果關系分析。

5、基于面板數據分析

張兆響(2009)對我國1986―2004年間東、中及西部三個地區的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進行了面板協整性檢驗和因果關系檢驗。騰飛(2009)對貴州省地區的煤炭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劉順艷(2009)搜集整理了1997―2006年間我國30個省區的人均GDP與煤炭消費數據,運用面板數據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均GDP與人均煤炭消費量之間的關系,通過構建人均GDP與煤炭消費二維組合矩陣,將我國30個省區的經濟增長與煤炭消費劃分為四種類型:高經濟增長―高煤炭消費增長、高經濟增長―低煤炭消費增長、低經濟增長―高煤炭消費增長、低經濟增長―低煤炭消費增長。并從這四種類型中選取七個典型省區,分析了這些省區的人均能源消費與GDP增長之間的關系,并對經濟增長過程中人均煤炭消費可能產生的拐點進行了分析預測,為構建節能型社會提供了科學依據。陳軍(2011)對1978―2008年間我國煤炭消耗與污染排放情況進行了面板數據分析。趙文(2011)應用面板數據模型對山西省的煤炭資源開發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三、綜述評價

在進行文獻綜述分析時發現,由于各國研究重點不同,在研究能源與經濟問題時,人們并沒有將研究的重點放在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分析上,而是將煤炭消費作為能源消費的一部分,整體考慮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因此,本文介紹了國外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所進行的研究,發現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在分析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問題時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也在逐漸的完善和系統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大類:線性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許和面板數據分析,并對每一階段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進行了分析。

隨后,本文分析了國內學者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發現國內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較晚,其通過借鑒國外學者的研究經驗和方法后,主要從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協整性分析和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方面進行了分析,并考慮了區域空間因素對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影響,運用空間計量經濟學方法對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雖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數研究結果均得到了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而且能源消費是引起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的結論。

從國內外近幾年的研究內容可以看出,人們對煤炭消費的研究雖然在深入,但是研究的方向卻僅限于宏觀經濟方面,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主要是運用計量經濟方法,通過建立煤炭消費與經濟之間的回歸分析模型,分析出它們之間的長、短期關系。將我國煤炭消費按照區域特征分開進行研究的相對不足。因此,筆者認為研究我國區域間煤炭消費問題能夠彌補國內外學者在此方面的研究空缺,進而使得煤炭消費問題研究更加全面、具體。

【參考文獻】

[1] Kraft,J.,Kraft,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3).

[2] Akarca,Ali T.,Long, Thomas Veach,II. Notes and Comments: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A Reexamination[J].Journal of Energy & Development,1980(5).

[3] Yu,E.S.H.,Hwang,B.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Further Result[J].Energy economies,1984,6(3).

[4] Yu,E.S.H.,Choi,J.Y..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85,10(2).

[5] Yu.E.S.h.,Jin,J.C..Co-integation tests of energy consumption,income,and employment[J].Resources and Energy,1992,14(3).

[6] Hwang,D.B.K,Gum,B..The cau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The case of Taiwan[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92(16).

[7] Stern D.I.. Energy us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A:a multivariate approaeh[J].Energy Eeonomies,1993,15(2).

[8] GLASURE Y U,LEE A R?Cointegration error-corr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ase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J].Resource and Electricity Economics,1997(20).

[9] ASAFUADJAYE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lectricit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Economics,2000(22).

[10] Ghali,K.H.,EI-Sakka,M.I.T. Energy use and output growth in Canada: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J]. Energy Eeonomices,2004(26).

[11] 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JoséLuisPuliafito,Mariana Conte Grand. Modeling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as competing species:An application to CO2 global emission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5).

[12] Michael Dalton,Brian O’Neill,Alexia Prskawetz,Leiwen Jiang, John Pitkin. Population aging and future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 Energy Economics,2008(30).

[13] MehrzadZamani.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Iran[J].Energy Economics,2007,29(6).

[14] A.M.M.Masih and R.Masih.on the tempor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real income and Priecs:some new evidence from Asian―energy dependent NICs based on 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vector error-correction approaeh[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7,19(4).

[15] Asafu-Adjaye,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Economies,2000(22).

[16] Soytas,U.,Sari,R..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causality relationship in G-7 countries and emerging market[J].Energy economies,2003,25(l).

[17] Fisher-Vanden K.,Jefferson G?H.,Liu H. and Tao Q. What Is Driving China s Decline Energy Intensity[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4(26).

[18] Chien-chiang Le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ointegrated panel analysis[J]. Energy Economics,2005(27).

[19] Lee,Chien-Chiang;Chang,Chun-P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revisited:A panel analysi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 Energy Economics,2007(29).

[20] Lee,Chien-Chiang; Chang, Chun-P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n economies: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using panel data[J]. Resource&Energy Economics,2008(30).

[21] Huang,Bwo-Nung; Hwang,M.J.;Yang,C.W..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revisited:A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7).

[22] 趙麗霞、魏巍賢:能源與經濟增長模型研究[J].預測,1998(6).

[23] 韓智勇、魏一鳴、焦建玲、范英、張九天: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性與因果關系分析[J].系統工程,2004(12).

[24] 汪旭暉、劉勇: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于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檢驗[J].資源科學,2007(5).

[25] 王海建:耗竭性資源管理與人力資本積累內生經濟增長[J].管理程學報,2000(3).

[26] 劉紅玫、陶全:大中型工業企業能源密度下降的動因探析[J].統計研究,2002(9).

[27] 張明慧、李永峰:論我國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J].工業技術經濟,2004(4).

[28] 楊文培:能源發展與經濟增長互動關系探討[J].煤炭經濟研究,2005(1).

[29] 馬宏偉、張兆同: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灰關聯分析[J].管理探索,2005(6).

[30] 黃敏、赫英: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與實證[J].統計與決策,2006(22).

[31] 劉朝明、曾勝、劉博: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模型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6(11).

[32] 徐小斌、李傳昭、徐錦秀、徐小鳳:中國東西部省份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關系比較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協整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33] 王火根、沈利生: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研究――基于中國30省市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08(3).

[34] 王會青、谷志紅、牛東曉: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及預測[J].統計與決策,2009(5).

[35] 鄒艷芬、陸宇海:基于空間自回歸模型的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區域特征分析[J].統計研究,2005(10).

[36] 吳玉明、李建霞:中國省域能源消費的空間計量經濟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37] 于全輝、孟衛東:基于面板數據的中國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J].系統工程,2008(6).

[38] 張可云、項目:安徽省各地區GDP增長的空間計量研究[J].江淮論壇,2012(1).

[39] 張學達:中國煤炭消費和經濟增長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8(S2).

[40] 張兆響、廖先玲、王曉松:中國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的變結構協整分析[J].資源科學,2008(9).

[41] 張興平、趙旭、顧蕊:我國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多變量協整分析[J].煤炭學報,2008(6).

[42] 李金克、宋華嶺、王風華:基于計量經濟模型的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以世界主要煤炭消費國為例[J]. 數理統計與管理,2009(2).

[43] 王鑒雪、寧云才:能源消費、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2).

[44] 李金克、王風華、耿殿明:中國CO2排放、煤炭消費及經濟增長的協整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1(19).

[45] 張全權、陳濤、姜鵬: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

[46] 張兆響、廖先玲、王曉松等:基于協整關系的中國區域煤炭消費與經濟增長比較研究[J].資源科學,2009(6).

[47] 騰飛:煤炭開發與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對“資源詛咒”的再考察[J].浙江社會科學,2009(7).

[48] 劉順艷、孫根年:中國省際煤炭消費與GDP增長關系及拐點預測[J].資源科學,2009(11).

[49] 陳軍、李世祥:中國煤炭消耗與污染排放的區域差異實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8).

相關熱門標簽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 少妇和邻居做不戴套视频| 十八禁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九九热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亚洲日韩av无码|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一区|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l|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69影院 | 亚洲综合第一页|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四色av| 黄网站欧美内射|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性史性农村dvd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微拍视频网址| 久久久久一| 国产人妻精品久久久久野外| 天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成在人线a免费观看影院| 日本高清aⅴ毛片免费|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在线拍偷自拍偷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视频一区无码中出在线|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婷婷| 日本少妇被爽到高潮的免费|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精品91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人人入人人爱| 中国少妇xxxx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