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古代園林造景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代園林造景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代園林造景手法

第1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摘 要:古典園林;造景手法;茶園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5

1 茶園設計的必要性

我國是茶葉的發源地,自古以來“茶”便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逐漸便成為了一種茶文化。從古至今的演變中,茶文化一直與農耕文明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喝茶習俗、品茗作詩已經成為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部分,大量古典詩詞中都能反映人們對于茶的喜愛,陳照年先生曾將茶定義為中國的過癮,并全面的總結了茶的發展歷程和所蘊含的豐富的精神文化。茶文化首要的是具有滿足大眾飲茶的物質層面需求,其次的是由于其所具有的佛家道家的文化,給人們一種精神層面上的哲學理念的追求。這種文化傳統一直延續到了現代,并逐漸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茶園文化。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游文化情有獨鐘,茶文化因其豐富的歷史內涵,魅力的人文風景,成為旅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茶園的資源豐富,包括了以茶為中心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茶葉的消費者促進了茶文化旅游的開展,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轉型使得服務也成為了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文化旅游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茶文化的旅游效應,可以帶動茶葉生產、科教、以及生態旅游這一系列的環節,使茶農增加收入的同時,又能夠起到傳承我國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對茶園進行規劃設計,可以促進具有生態特點的觀光茶園的建立,讓茶文化滲透到茶園的每一個角落,形成以園區為核心的涵蓋文化保護、特色經濟、生態旅游的一體化工程,將茶葉與旅游業通過產業互動的模式,加速產業結構的轉變,例如,云南省普洱市推出的“普洱茶休閑觀光生態游”就將茶葉文化與旅游業較好的聯系在了一起,通過一體化的宣傳和銷售,促進了茶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階段,茶園文化發展還不完善,在其規劃和設計上面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其優勢,沒有很好的體現其本身的意義。縱觀我國各大重要的茶葉主產區,大多數茶園的規劃設計顯得比較單一,甚至是出現了較多的雷同現象,沒有很好的體現出文化特色和主題創意。為了更好的發展茶葉旅游,對茶園的規劃設計便成為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2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簡介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風格在世界上享譽盛名,主要表現為在名門別院中將山水風景精致化,表現出對生態自然的遵從以及對視覺感官的重視。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既是中國古典藝術的表達方式的存在,又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隨著不斷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仍主要為借景、障景、移景和隔景等,其對今天的園林設計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借景

主要是通過疊合、引入的方式將園外的風景與園內的風景結合在一起,巧妙地避免園林空間狹小這一缺點,使得園林布局更加飽滿和合理。頤和園里的玉泉山就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借景手法的例子。借景手法主要由3種方法構成:開辟賞景透視線、提升景點高度、借虛景。借景的內容也比較廣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象都可以成為其借助的點。

2.2 障景

不同于借景,而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包括假山設計、建筑、峰林等,將園中的景物進行隱藏,避免較寬大的園林給人一種空曠冗雜的感覺,而又可以使游客在觀賞中通過不斷地發現景點,帶來一種欣喜的感覺。這是古典園林常用的手法,將園林的美逐漸的表現出來,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驚喜。

2.3 隔景

其作用與障景相類似,就是利用技術手段將園林的空間分隔開來,通過對游客的視線進行阻擋,減少相連景^之間的相互干擾,使得園林在空間布局上更加豐富合理。

2.4 移景

指通過在園林設計中對景物進行移植或者仿建,完善園林的構造,使其更加具有美觀性。這種手法在古代園林中運用比較廣泛,效果也比較好。例如,在我國著名的景點圓明園中,既具有無錫特色的寄暢園,又有眾多具有江南特色的園林。這種造景手法,解決了古代交通不便,南北文化差異不能被很好的欣賞的問題。但是移景并不等同于復制景象,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好會由于地域以及自然條件的限制,必須需要對景象進行加工,使其更具形象化。

3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對茶園設計的啟示

3.1 以自然景觀為基礎

茶園文化是在茶葉生產的歷史基礎上形成的,通過對其進行設計可以將茶園文化很好的展示出來。縱觀茶文化的發展歷史,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文化,雖然三家屬于不同的文化體系,但是就思想上來說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中國古典園林主要是以體現道家的“道法自然”為主,而茶文化的發展除了具有道家文化的特點之外,還體現了佛家和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于是,將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運用到茶園設計中便有了很好的思想基礎。茶園設計要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注重對自然因素的遵從,對自然景觀進行適當的改造,保護茶園自身的景觀結構。在實際操作中,就是要認真的分析茶園的地理因素、地形特征和空間布局,采用適當的手法,對地形、地勢和空間布局進行調整,因地制宜的發展茶園文化,不僅要將茶葉種植地進行合理的規劃、為茶葉的生長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礎;還要將茶園的園林景觀和布局進行合理的規劃,對茶園生長的茶樹和周圍的植被進行合理的劃分,尊重植被存在的合理性,呈獻給游客一種原生態的茶園的風景。古典園林造景手法與茶園文化相結合,在設計上保存其獨特的自然風味,使得游客在欣賞中能夠起到親臨大自然的感覺。

3.2 以體現茶文化的內涵為改造點

茶園設計對帶動茶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茶園的設計中也應該要體現出茶文化的特點,使二者可以很好的相互促進。在茶園的選址上,就要以自然風景區和郊外為主,這些地方環境優美,植被豐富,可以給游客更好的親近自然的機會;在茶園的設計主題上,要突出一種修身養性、安謐靜雅的氛圍,使游客在欣賞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茶文化自古以來的那種“清新淡雅”的韻味。在人為造景上,要結合自然和人文的特點,注重材料的選擇和加工,使得茶園設計能夠很好的突出超脫的茶文化意境。在實際設計時,不僅要在空間構造上下功夫,使其體現出一種靈秀之美,更要顧及茶園的整體氛圍,突出茶文化的特點,發揚中華優秀的茶葉文化。

3.3 以整體觀為設計原則

茶園設計需要實現游客可以在茶園的每一個角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這一目的。在實際的設計中,要融合“和諧大自然”的理念,將其貫徹到茶園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要注重體現景觀一致的原則,由于游客在欣賞過程中,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將景觀空間的性質與建筑的性質聯系在一起。設計者要正確的認識和分析這種心理,在茶園空間布局的設計上要與茶園的整體風格相呼應,提升茶園景觀的特點;要注重景觀的完整性原則,茶園設計是一個將整個茶葉生產、生態旅游等環節相聯系的過程,要用整體的觀點來看待茶園文化設計,使其達到效果最大化,要將茶園中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清幽舒適、養生宜人的氛圍,使得游客在茶園觀賞中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又能夠對中華源遠流長的茶文化進一步的了解。

3.4 以融入創意元素為特點

針對現階段茶園設計不能突出特點,雷同現象多的問題,在設計中應該考慮將創意融入設計理念中,形成獨具一格的茶園文化。設計師要給茶園定一個設計主題,突出其地域特色、茶葉特點,如:“福建武夷山脈就以突出武夷山大紅袍為設計點,形成了以大紅袍觀光為一體的茶園。”要發掘茶葉的精神文化內涵,展示出茶園的獨特的風格,針對現階段生態旅游熱門的現象,借鑒優秀的創意理念,設計出具有鮮明特點的茶園,來吸引游客。同時,還可以將當地的風俗習慣融入到茶園設計中,使得茶文化更加的生動,并且更好的帶動當地的生態旅游,促進經濟的發展。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文化旅游的發展,茶文化旅游將會獲得一個較好的發展機遇。茶園給發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場地,要認真的對待茶園設計這一概念,借b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茶園設計注入活力。成功的茶園設計既能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又能夠讓游客在生態觀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其促進作用。茶園設計要匯集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礎上,融入新時代的創意理念,達到其設計目的。

參考文獻

[1]邵春田.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N].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95 (02).

[2]魏保枝.傳統造景手法在現代園林中應用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 2011.

[3]米敏,黃小飛.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J].湖南林業科技, 2011(05).

[4]王婷.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在茶園設計中的應用[J].生態旅游,2016(06).

第2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山石;理景;古典園林;當代園林;繼承創新

山石是園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古人云“園可無山,不可無石”、“石配樹而華,樹配石而堅”等,說明古典園林對山石的依賴及理石的重要。在園林造景中,石可作庭園的點綴、陪襯小品,也可以山石為主體構成庭園的景觀中心。園林景石的應用,取其形,立其意,借狀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增色庭景。造景石種類有太湖石、黃石、卵石、花崗石、青石、木化石、石珊瑚等。山石理景在當代園林設計中同樣必不可少。

1 我國古典園林山石理景的特色

1.1 傳統園林景石造型種類

傳統園林景石造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塑物型,一為筑山型。前者借意人間物像,雖幾分形似,但介乎似與不似之間,更妙在神傳、寫意、抒情;后者仿作自然山體,雖一峰一石,以小見大、方寸容天地。

1.1.1 塑物型景石營造園林獨特氛圍、表達人之主體情懷

一般來說其所選的品石素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形狀特征,或酷似風物禽魚,或若獸若人,稍以加工,則形神兼具,意境提升。這類景石或置于園林入口、前庭,亦可居于廊側、路端、景窗旁、水池邊。如上海豫園香雪堂的“玉玲瓏”、蘇州獅子林的“嬉獅石”、揚州史公祠的“云曲”等,均是以某種主題來表達景石意境的,它或提領庭園的中心景點,或起到深化園林主題、豐富、補充園林景致等各種作用。古人常因地就勢,巧妙布局,將山石亭榭等“人為”景物與自然景色進行和諧布置,攝取大自然的神韻,并以此表達人的主體情懷。

1.1.2 筑山景石攝取大自然神韻

古典園林為仿搬大自然,非常注重山型各部分特征的塑造,如砌筑山峰,一般呈下小上大,營造“似有飛舞勢”之奇峰異景。筑山景石常與嶺相輔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長鯨”的伏嶺間。為了峰筑更奇險,還常用巖、壁、峽、洞的手法去強化,達到所謂“一峰華山千尋,一勺江湖萬里”的意境。總之意在借石造山景并濃縮自然造化之精華。

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國古典園林的置山理石形式又有壁巖與峭壁山、石磯、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臺等手法,經過千年古典園林的發展,已成為傳統山石設置的精髓。

1.2 我國傳統園林山石理景的特色。

意境美是我國古典園林造山理石的核心特色。比如,古典園林中帝王宮苑假山的營造追求“仙山瓊宇”的境界,宋代著名宮苑艮岳據記載說“山上奇峰怪石林立,千巖萬壑,古木異卉……盧甘石則天陰也,能云霧,如至深山瓊谷”。更多的私家園林的構思多取自然山林幽雅之韻,更多地追求詩情畫意。幽遠、虛靜在眾多江南園林中更被凸顯。幽遠,在中國藝術語言里面含有一種深遠、寂寞、超群脫世的境界,寄托了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寧靜、脫俗、恬淡、出世的人生哲學。“虛靜”則是園林擁有者和欣賞者的精神渴求,排俗世俗物的一切干擾和私心雜念,使心胸步入淡泊虛靜進而實現容納萬物、與天地造化同契的境地。園林及其體現的人的主體意識,其實折射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化思想。

2 古典山石理景法在當代園林中的繼承與發展

目前,生態城市、園林城市、城鄉景觀中融進大量山林元素,已在我國各地成為熱潮,傳統的各種人工造景方式被大量拿來用于當下。在我國現代風景園林理景設計中,石山仍居于重要位置,但從我國近些年的現代風景園林實踐來看,像著名古典園林所表現出的具有自然山石意境和山水林泉意趣的景觀并不太多,不少山石景觀人工痕跡明顯,不能真實地表現傳統園林山石理景所追求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有些則與周圍景觀不能諧調一致,置景顯得突兀、生硬、做作。當代山石理景法需要很好地繼承學習古代遺產并創新運用,才能適應未來城鄉園林景觀發展。

2.1 繼承發揚古典山石理景傳統,并與當下園林景觀全新結合

古典園林的壁巖、峭壁山、石磯、山石池、散置石、山石花臺等山石設置法仍適用于現代城鄉園林布景中。藝術當隨時代,園林亦須與時俱進,以“隨宜合用,景到隨機”為創新求變原則,實際的設計運用中應大膽地對現代風景園林的山石理景進行創新式運用。

比如,草坪已成為當代城市風景的基礎景觀元素,為表現山水意境和山林野致,人們常在草坪上采用散置石理景。散置石可廣泛應用于草坪、林下、花徑,或坡腳、山坡,或河流溪澗、池畔、水際、池中、島上等的理景。在運用中要根據草坪類景觀特征,在散置石石質種類、散置手法等方面加以變化創新,創意出與草坪景觀特征相適宜的散置石理景理想效果。

又如,石磯在我國古典園林中屬于水池理景的組成部分。就石磯之石而言,不在形之巧拙,重在理石之精微。在設計構思上,石磯位置的選擇、石磯如何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是需要認真考慮的。蘇州古典園林中的石磯與駁岸、石磯與水際植物、石磯與魚樂等傳統石磯組景類型,對今天仍有啟迪借鑒意義,但當代開放型、廣闊型造園中,石磯運用也須有不同于古代園林之處。

2.2 在傳統理石法基礎上探索新型塑石模式

園林山石比較適合現代人親近自然的心理,以生態效益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術創造富有時代氣息的山石作品,與其他物質要素結合,以建造優美的、合于時代律動的新型自然景觀,更是今天山石理景的新命題。新材料、新技術正逐步應用于現代園林山石中。比如,利用水泥、灰泥、混凝土、有機樹脂、低堿度玻璃纖維水泥作材料,進行“塑石”。“塑石”的優點是造型隨意、多變,體量可大可小,色彩多變,而且節省石材、節省開支;缺點是壽命短,人工味較濃。隨著科技日益進步,塑石材料、技術亦會大有改進,塑石定會更加貼近天然山石本色,令“假”石不亞于“真”石的境界。

2.3 山石與現代建筑景觀和諧統一

如今我們生活的環境已迥異于古人,當代景觀多是開放型、廣闊式、普及式的,山石設置也宜適應、配合當代城鄉景觀特征,要與現代建筑、道路、廣場等周邊景物相協調。這就要求當下園林山石設置既要與四圍的現代環境相諧調,又要保持自然野趣、自然山林的審美效果。或應遵循以下幾種法則:用石簡潔,擇要處而置,置石以少勝多,以簡勝繁;因其敞開的、開放式環境,置石形式“置”多于“疊”,石組配置多做水平方向的列布,少做縱向疊壘――這有異于古典園林的局促與繁密;山石的形態上既可以追求神似,也可以擬形象物,但均須依環境及園景表現主題而定。

總之,對古典園林理石手法既不宜舍棄不用,也不宜依樣全盤照搬,而應該在繼承創新的理念下,面對當下城鄉景觀現實,使山石的設計配置力求與當代城鄉景觀有機糅合,并煥發出時代魅力。

【參考文獻】

[1]計成,陳植,注釋.園冶注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第3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現代園林;植物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植物梅花造景特點及分析

植物梅花的造景,在我國園林景觀設計應用中還是較為廣泛,其結合水景、疊石、建筑等多種園林造景元素題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梅花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以及古典的意境美來創作植物景觀。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梅花與其他園林元素的造景配置形式。

(1)梅花與水景結合所產生的景觀效果

梅植于靜水邊,可賞其“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的意境;植于溪旁,水流花猶在,幽香隨流水寄情。水邊植梅,宜選擇花大色艷的類型,倒映水中,虛實相生。(圖1)“白首顧殘枝落,入江水無情流”的意境最好詮釋。(圖2)

梅花與景石結合所產生的景觀效果

梅花與景石相配,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這樣既生動活潑,又和諧統一。同有剛勁之骨,石之穩重與梅之風姿,石之寂靜與梅之生機又在對比中得到統一。景石題字蒼勁有力,古樸典雅,與蒼勁的梅枝相映襯。

(3)梅花群植所產生的景觀效果

梅花還可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大片栽植,形成梅塢、梅坡、梅嶺、梅林、梅溪等,花開時節,云蒸霞蔚,十分壯觀。如上海的世紀公園,早春時節,成片的梅花競相綻放,有的紅如朝霞,有的白如瑞雪…梅海凝云,落英繽紛,色彩斑斕,甚是壯觀。(圖3)

(4)梅花與建筑結合所產生的景觀效果

園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輪廓、線條、色彩與自然環境主動協調外,對于園林植物的配置,必須翼以花木而不使之孤立[4]。梅花的“姿”、“色”、“香”、“品”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添風韻,還可作為構景的主題,借梅花而間接地抒發某些特定情感和意趣。(圖4)

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綠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強烈所以在明暗對比中還有以暗襯明的作用。(圖5)

(5)梅花與其他植物結合所產生的景觀效果

按形式美的構圖規律,梅與其他樹木的搭配既表現植物群體美,又烘托樹木個體美的叢狀組合形式。在形態上有高低、遠近的層次變化;

色彩上有基調、主調與配調之分。如(圖6):梅樹下長有沿階草(Ophiopogonjaponicus)、十大功勞(Mahonia bealei)等,配以高大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為背景陪襯,季相分明,層次感強。

梅樹在景區內還可以與其他植物搭配結合構成瀕水風景。起伏錯落的林冠線和疏密有致的林間層次,立體感強。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環境質量,又可獲得多彩的植物景觀。如(圖7),梅植于水邊,周圍搭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用高大的松(Cedrus deodar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做背景,對岸配置枝條遒勁的龍爪槐。遠望宛如一幅剛剛渲染過的水彩畫;近觀色彩斑斕令人倍感大自然的親切。

(6)梅花對園林道路的組景作用

梅植于路旁,人行其中,可賞、可聞、可觸,增加了人與梅之間的互動,使梅之豐韻得以盡情展示。梅樹與喬灌木組合進行道路分隔,疏導空間通透性,讓游人在被引導游覽之余得到精神狀態的豁然放松。(圖8)

(7)梅花孤植產生的景觀效果

單位栽植稱為孤植,孤植樹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與園林藝術構圖相結合的孤植樹。這類樹要求冠大蔭濃,壽命長。第二種的孤植樹是單純作藝術構圖中的孤賞樹應用,在園林應用中作為透景(圖9)。要求體型端莊或姿態優美、開花繁茂、色澤鮮艷。在園林綠地中,孤植樹種通常配置于草坪、綠島及山坡等處,作為重要風景樹種栽植。梅樹形優美,姿態幽雅獨特,花開后落入泥土,即“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二、關于梅花專類園植物造景特色的探討

(1)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梅花造景是園林造景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園林設計中應借鑒和發揚古典園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藝術手法[9]。中國古代園林以景取勝,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充分反映出中國古代“以詩情畫意寫入園林”的特色[10]。

(2)人文內涵的進一步發掘

中國園林區別于世界上其它園林體系的最大特點 ,就在于它不以創造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具體園林形象為最終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種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從植物的生態習性、外部形態深入到植物的內在性格,加以"擬人化",賦予其人文內涵[7]。意境實質上是造園家所向往的 ,從中寄托著情感、觀念和哲理的一種理想審美境界。它通過造園家對自然事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煉 ,賦予景象以某種精神情感的寄托 ,然后加以引導和深化 ,使觀賞者身臨其境 ,通過視覺、聽覺、觸覺 ,嗅覺去感受、去想象 ,產生共鳴 ,對眼前景象進行不斷的補充與拓展 ,感悟到景象所蘊含…同樣,梅花的園林造景應遵循其生態特性,突出其主題意境,挖掘其文化內涵,立意在先,匠心獨具[11]。超越時空的限制,表達出自我的情感,這就是中國園林的特點。

① 以古典審美意識指導梅花的造景應用

園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綜合關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發的境域事物之外,給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當客觀的自然境域與人的主觀情意相統一、相激發時,才產生園林意境。因此要求設計者具備一定的古典審美意識,和對自然感悟與遐想能力,并將這些情感加以深化和升華,并賦予到園林植物配置應用中。

(3) 古典詩詞意境在現代梅花專類園中的營造和還原

①人文內涵的發掘

古往今來以梅為題的詩詞歌賦甚多,或詠其風韻獨勝,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贊其標格秀雅,或頌其節操凝重[14]。詠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傳友情抒閨怨之意漸歇,而寫其意象之美,贊其標格之貞的吟詠日盛。現代園林造景應用中更應注重這些文化內涵的發掘。

②人文寓意的營造

古人造園植木,善寓意造景,選用花木常與比擬、寓意聯系在一起。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園林綠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豐富園林景觀,必須講求園林的意境美,在這點上,古典園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們借鑒和學習的,所謂景有盡而意無窮。

③古典意境的創作

首先,設計者自身對傳統文化修養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對古代詩歌文風的研究也要具有一定深度。因為園林意境的創作方法是與中國傳統的特色和深遠的文化根源融會貫通的。

意境創作必須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對特定環境與景物所適宜表達的情意作詳細的體察。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古典詩詞中的梅花,可以說是身陷逆境卻勇往直前的勇者,是趨絕于世清高隱逸的孤高智者,是亙古至今創作主體心靈世界的客觀寄托。只有在對實際的梅花有最直觀的了解后才能充分體會這些,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深入發掘其內涵,并應用到意境創作當中。

(4)結合當地文化底蘊,景致與人文和諧相融

對于當代的園林造景師而言,在現代造園中對人文精神加以融合是至為關鍵的。因此應當憑借豐厚的人文優勢來營造相應的園林景致,再現人間天堂的風流雅韻,展示人文江南的魅力,達到人文景致和諧共融的境界。

第4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造景藝術;現代景觀;繼承與發揚

1.古典園林造景藝術

1.1古典園林造景藝術是視覺空間藝術

古典園林設計首先必須有空間,然后還要具備中國的傳統古典元素。在自然界,人們只能從物質空間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古典園林空間正是在既定的空間上進行經營、分割,融合古典元素并進而深化空間,拓展空間,從而在有限的園林宅間中創造出無限的精神空間。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構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礎上,輔以人工的宮、廊、樓、閣等建筑元素,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并融合傳統中國文化元素,其中透視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思想,特別是詩、詞、繪畫的思想境界。中國古典園林造景藝術對空間的經營方式是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傳承分不開的。中國古典園林造景藝術包含了廣泛的內容,不僅限于園中的實在物質景觀。古代造園藝術家們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征進行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現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

1.2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藝術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繪畫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營造出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揉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局部交錯,以形成豐富的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

2.現代景觀設計法則

景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人類生活的空間形態和質量,它給人們提供一個多層次、多方位的生存空間。如何處理好自然環境和人類的相互協調關系,創造出融自然、歷史、人文、科學于一體的生態景觀,對其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規劃與設計是關鍵。園林設計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辟山水地貌,結合建筑的布局、植物的栽植從而營造出一個供人觀賞、游憩、居住的環境。

如何才能創造出科學合理、優美協調的園林景觀?除應綜合考慮建筑功能、環境條件外,還應遵循一定的藝術規律,即“比例與尺度、對比與調和、韻律與節奏、均衡與穩定、多樣與統一”等形式美的規律,它也是園林設計的布局法則。園林設計理念對景觀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理念不再局限于人居空間和環境,要把點綴與美化的功能相結合,注重景觀設計文化的內涵,塑造文化靈魂,充分發揮園林提供直接產品的功能與效益。在設計中,只有掌握了這些布局構景法則,才能對設計要素進行合理的整合,從而增強園林景觀的表現力,創造出優美合理、新穎獨特的園林景觀。

3.古典園林造景藝術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創新演變

3.1中國古典園林造景藝術的成就和獨特風格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藝術在世界園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并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經過人為地加工、提煉和創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形成賞心悅目、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又具有實用功能的獨特風格。

3.2生存環境倒逼創新演變

建筑物是人類生活功能的主體,作為山水、植物是其主體的背景和襯托,也是建筑物功能的延伸和發展,缺少山水植物景觀,城市中的建筑物就缺少了生氣。

第5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中日園林、造景藝術、造景元素

一、 十五世紀初中日園林造景藝術影響因素

時代背景

十五世紀初,即是中國的明朝中期,又正值日本貴族文化衰落,武士文化從形成到鼎盛的五臺山文化時期。中日兩國關系時有摩擦,然而兩國文化交往十分頻繁。明朝中期中國私家園林受到文人畫的影響,更注重抒情畫意,意境創造,貴于含蓄蘊藉,自然神韻,園林以建筑、詩情和山水并重的詩情建筑山水園,造園的藝術水平發張到更高的境地。在此期間,日本園林也形成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枯山水石庭。

地理背景

中日兩國的地理環境各有差異,因而人們對于自然的態度也不同,中日造園藝術也會不同。中日造園藝術都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模仿和再現自然,創造自然園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園林式風格。由于兩國地理環境和民族差距不同各國園林尤其不同之處,如日本是一個漂浮在海洋中的島國,陸地面積較小,島上山地多平原少,因此在造園藝術上充分考慮到日本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上的影響。

思想文化背景

十五世紀初中國處在明朝中后期,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顯現出入世治世的特點以及仁者的理想觀。日本正值武士文化,比較偏向佛,以智者的形象帶有出世解脫的色彩。中國園林運用文學藝術的手法表達較多,而日本則喜歡擬佛擬神的較為晦澀的語言表達。中國人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而日本則是較多表現孤獨禪意和對咱人生的寂寞感,在兩國的園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c1 {& Y9 D9 [. A, o, F7 v! N8 N9 X' C

二、十五世紀初中日園林的造園藝術特點

在古代歷史上,中國的文化一直在深刻的影響著日本文化,這使得中日文化發展沿著非常相似的道路在前進。雖然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日本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原型再現,日本園林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自己的特色。因此,中日造園藝術有好多相似之處,但又各具自身特點,體現自身民族的心理和審美意識。

(一)中國園林的藝術特點

中國明代中期造園藝術是以漢文化為主,經過幾千年的孕育發展而得出的一種園林體系。造園藝術觀念運用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導下,造園藝術開始將人的價值體現在自然山水上,從而致使自然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園林藝術特點以親近、和諧的態度對待自然,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宮”的效果,所謂的“巧奪天工”即使如此。明中期,中國的私家園林繼承發展了宋元寫意山水園的造園藝術經驗,園林風格更趨向小型化和象征化。園林景觀以天然景觀的趣味為主,往往以水池為在中心,四周點綴山石花木;或是以假山為中心,旁邊浚池種植花木,假山普遍采用土石相間,山體線型平緩,仿佛天然,重視就地取材,石材和花木具有地方特色。園中建筑精致美觀,類型豐富,往往采用虛實相生,在有限的空間里有較大的變化,多楹聯詩詞題詠,利用文學手段來豐富園林的內涵。私家園林意境的主題表現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脫世俗功名的情結。追求的是一種山林野趣和樸實的自然美, 0 Z# c3 N8 u5 ~5 {) c文人將園林作為“地上之文章”。

(一)日本園林藝術特點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這個與眾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獨特的自然景觀。再之文化的情結渲染,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熏陶的同時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的文化。15世紀初期日本繪畫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形成潑墨山水的表現風格,這種表現風格和構圖特征以及對空間層次感的表現等對庭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十五世紀初期,日本園林中以枯山水庭院最為突出、最具特色。

枯山水從造園手法來看,僅利用山石和白砂等材料來表現庭院的主題。即通過擺放一塊立石或不同組合的山石來表達瀑布,用在白砂的上面畫出沙紋的手法來表現江河流水,但是它并不是直接標示波浪和水流。歸根結底都是抽象的表現形式,因此能夠塑造出具有不同表情的庭院風格。特別是夜晚掌燈時分,砂紋肌理清晰,立體感非常強,表現出完全不同于白天的表情。因此庭院的表情能夠根據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g( U# t+ Z+ f9 h8 g! ~,其最終表現的實際上還是一種理想的自然景觀。

總結:

通過對十五世紀初期中日園林造景藝術的歸納和梳理,用唯物主辯證法的觀點發掘園林造景藝術特色,不僅可以選出有利于中國園林事業的發展的造景藝術手法,也有利于推動中國園林事業良性發展。中國現在園林的發展要遵從中國古典園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達到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合,追求詩畫的情趣、意境的蘊含等造景方法;合理科學的藝術借鑒日本園林造景藝術對自然景觀的單純的凝練以及日本造園藝術中。縱觀15世紀初期中日園林造景藝術的特色,為今后園林事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理論依據,只要景觀設計師能夠不斷的汲取其中的精髓所在,相信我們身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精品園林,更能使城市重新融入自然之中,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美觀、可持續發展的宜居環境。

參考文獻:

1. 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 羅哲文.中國名園.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3. 曹林娣、徐金生.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 陳從周.中國園林.廣東旅游出版社.2004

5. 寧晶.日本庭院文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6. 劉庭風.日本小庭院.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8

7. [日]大橋治三、齋藤忠一.日本庭院設計105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第6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園林綠化 植物造景

0引言

住宅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所。別墅作為人類居住區的特殊形式在促進住宅業發展中進程中一直扮演了重要角色。昆山"琨城帝景園"別墅區坐落于著名的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該別墅區與昆山市生態體育公園相鄰,周邊有大片水域及樹林,自然環境好。依據現場環境特點,"琨城帝景園"別墅區依勢建造有人工土山、人工湖、景觀橋、樹(竹)林、木亭等;其綠化種植中更匠心獨具地將傳統的借景、障景、對景、點景等造景手法巧妙運用其中。現以該別墅區的景觀綠化工程為例,簡要討論高檔別墅區園林綠化造景手法及措施。

1植物造景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的作用

1.1環境防護作用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同時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大大增加。由于大部分工廠企業還沒有建設完善的污染凈化措施,廢氣廢水的直接排放常導致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生產過程中的噪音污染以及某些特殊物質的放射危害也不容忽視。園林植物因其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特性,其對環境破壞有很好修復作用。比如,在"琨城帝景園"別墅區臨近城市道路部位通過種植大量刺槐和懸鈴木能夠抵御部分外來沙塵;在別墅區內適當種植喬灌木,繁茂的枝葉更會對降低噪音污染大有幫助。

1.2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人們在進行商業談判時,常常能感受到環境對談判結果的重要影響;所以常常會在談判室內擺設一定的景觀植物,以使談判環境顯得更為融洽。同樣,城市的園林綠化可以說是城市的形象代表,是保障城市環境質量的關鍵。城市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提高園林綠化建設,創造舒適的招商環境來提高城市整體魅力,從而吸引投資、促進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而且,居民住在有著高品質的景觀綠化的居住區內既能促進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質,同時也是一種富貴身份的象征;多數房地產開發商也正是利用社會大眾的這一心理建設并銷售了更多的商品性別墅區;但勿用置疑的是,一方經濟同時也相應能夠得到了提振。

1.3生態與美化作用

現實中,園林造景對園林綠化工程的效用是關鍵的。但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時需要在篩選園林植物方面得到重視;因為一個簡單而廣為人知的道理是,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實現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凈化,改善空氣質量。有些植物本身還有吸收毒氣的功能,比如,在"琨城帝景園"別墅區內種植櫻花是因其具有抗氯氣的效果,種植了夾竹桃是因其具有抗二氧化硫的效果,在別墅區人工湖內種植了荷花以及睡蓮等水生植物更是因為它們具有吸收有毒物質的功能。通過對上述植物的認真篩選,可以很好改善別墅區的園林綠化和生態環境。

2、園林造景基本手法及措施

2.1園林綠化中植物造景基本做法

園林綠化造景首先應主次分明,注重層次感;在滿足植物生長需求的條件下,做到疏密有度,并盡可能減少人工痕跡。在注重大局同時,做到區域插穿有細,處處添趣。其次,科學布置圍合空間,其形式主要為豎向、冠下、封閉、半封閉等。不同的空間形式所展現出的特色也截然不同。此外,周圍設施也是影響圍合空間的重要因素,諸如:街道、建筑、廣場等因素,可以有效隔離外界的噪音、灰塵等,且能表現"鬧中取靜",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充分展現出園林綠色植物造景的功效。而且,隨著季節的不同,不同植物在每個季節展現出來的景觀特征也是多樣的。因此,在配置植物時必須要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和季節對其的影響,如此才能營造出預想的綠化效果。

2.2借景的應用

借景是以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為目的,通過在不同的區域制造一些不同的景色,如布置一些小橋流水,或是一些鳥語花香之類,或是一些林木繁茂的景象,通過這些手法把園林之外景物"借"到園林之中的景觀中來,并使其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主要體現的是在園林中可以欣賞到遠處或相鄰景觀,會使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如在 "琨城帝景園"別墅區根據現場不同地勢高低以及交錯建造別墅的環境特點,選擇某較高地勢建造一處八角木亭,并在綠化種植過程中注意使居民能夠從不同距離或方向均能夠看到此處景致。這樣布景,可以使住在此地的居民們平時觀賞不同景色的同時,身心也會倍感愉悅。正如人們常在某些生態公園酒店大堂或者是就餐大廳內常常能看到引入的一些自然景物--瀑布、花木、亭臺等等,同樣是借景手法的應用。

2.3對景的應用

"對景",主要是在景觀綠化工程中將一些建筑以及道路的軸線通過平面布置,各自在其對應的盡端設置相對應的景物。"對景"在別墅區園林造景中扮演的角色應是主導性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對景"使得平面布置的景觀能產生立體感以及平面構圖的視覺效果。"對景"手法中需強調兩項內容--間接對景和直接對景。間接對景多為平面布置設計主導,一般位置較為偏移或隱蔽,會給人一種若隱若現的感覺;甚至有時候會給人帶來一種眼前一亮的效果。在別墅區景觀造景中,通常在道路轉折點,或在涌道端頭和入口的對面,或是廣場焦點和湖池對面也常常會用到此手法。比如,在 "琨城帝景園"別墅區西部的中心廣場大道盡頭建有一座巨大花壇和石質雕像,在別墅區南側人工湖的人造島上建造了大型山石造型和人工瀑布......其目的均是為了增添效果,豐富空間布局。

2.4障景的應用

障景的基礎理念是"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古代的園林綠化注重的是景深,層次感,即古人所云的"曲徑通幽"。障景的成熟應用以頤和園為代表。秀美的太湖石被安排在仁壽門內,就是障景的體現,整個院落因此顯得很有層次感。結合"琨城帝景園"別墅區景觀綠化工程,現場別墅區多處道路被蜿蜒布置在草木當中,營造出曲徑通幽的氛圍,同時還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態。

2.5點景的應用

"點景",首先是通過對整個景觀工程的特征點進行處理,突出建筑景觀和園林小品的個性,豐富自然景觀,然后進行意境構筑;這樣既充實自然環境的內涵,又強化了自然環境和自身景觀的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可以對自然景觀進行更高層次美的提升,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升華,能創造出特殊意境。如前述,在"琨城帝景園"別墅區西部中心廣場建造了巨型花壇,并在花壇上建造了石質雕像;在別墅區南側人工湖內人造島上建造了大型山石造型,其間有人工瀑布等,這樣既能體現"自然"景觀,同時對于意境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此種種,均能對整個"琨城帝景園"別墅區景觀的構圖產生點睛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應把別墅周邊和其他區域區分開。其他寬闊的地方可以布置較為豐富的植物造景,也可以利用樹林下面的空間進行綠化布置,但是在別墅區周邊最好還是以簡約為主,這樣也會有較好的通透性。

3、結束語

別墅區景觀綠化造景包含的內容較多,但植物景觀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別墅區的綠化造景中,還要盡量避免單調和雷同。但別墅區景觀綠化造景本身是有很大彈性的,必須在兼顧周圍其他景觀要素的同時充分利用其優勢,才能為居民打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第7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園林建筑;古代繪畫藝術;意境;成景

1 表現手法上的契合

1.1 動靜結合與虛實相生的契合

園林建筑與古代繪畫在表現手法上都慣于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使動景與靜景相結合,例如在古典園林建筑中,時常會在靜態的池塘內放入各種魚類,以增加生氣,使動景與靜景實現了完美的結合。除了慣于營造動靜結合的畫面,還慣于在虛實結合中營造一種高雅的藝術氛圍,并力求達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以體現中國山水的特色。

1.2 源于自然的契合

由于人類都是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因此古典園林建筑與古代繪畫都非常重視對自然的模仿、順應,故大多園林建筑都有借助人造山水與景觀來實現人和自然的完美結合。古代的繪畫為了在方寸間創造出新奇的變化,還配上了云與影的交替或山水之間的交替,如上林苑、圓明園、蘇州園林等,都是以山水林泉之樂為設計思想的。古人還追求將美好的自然環境引至室內或建筑中。

1.3 表達含蓄的契合

由于中國長期受封建思想與宗教禮法的禁錮,故中國古代的園林建筑與繪畫藝術都要受其制約,在表達上大多是較含蓄的,追求的是引而不發、顯而不露的意趣,并特意營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在古代,許多能人志士在受到社會的壓迫或對社會不滿但又不能暢所欲言,因此他們就想到用事物來表達情感。中國人注重財不外露,故一般的私家園林建筑都會采用較含蓄的表達,不會過于張揚。中國的古代繪畫藝術也是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或贊美祖國河山的美好,或對社會、統治者不滿,其思想情感的表達也大多較含蓄、隱晦。

2 意境上的契合

2.1 在創設素材上的契合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等素材作為原始的創作題材,經過設計師們的精心構思,便創造出了幻覺無窮的藝術形象,從而可以讓人在有限的空間領略到無限的藝術境界。古代繪畫藝術亦是如此,多是以自然界中的山、水、竹等素材作為創作題材,讓人們可以在有限的畫幅里領略到無盡的意境。

2.2 在藝術意境表達上的契合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體現的是動態的三維實體藝術,所展現出來的是一些物質實體,如亭、臺、樓、橋、榭等,且景物都是采用了一些造景手法進行布局,同時還運用了一些象征手法來表現意境,使園林建筑更具藝術意境。中國古代的造園者,還追求一種即玄即真的藝術意境,通過繪畫藝術來衡量造園藝術的成就,并以此來深化園林的意境。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與山水畫及田園詩有著緊密的聯系,園林建筑的意境創設可通過繪畫完成,也可以直接參與園林物象景觀的成景,并突出園林意境;同時,園林建筑又為繪畫提供了素材及表現的場所,對其藝術意境的創造具有重要意義。

2.3 成景上的契合

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中,因為運用了碑刻、匾額等景,使得園林建筑的標題性更突出。從單獨的景色或風格的角度看,園林建筑中的對聯、碑刻都可成景,并對主體的景物及周圍環境起到襯托或突出的作用,這種藝術特征無處不在,如故宮、頤和園等古典建筑。由于園林建筑中有了繪畫、雕刻等的參與,既增加了園林建筑的觀賞性,又使人們的文化內涵得到了升華。縱觀中國古典園林,幾乎都有繪畫藝術的參與,兩者之間是血與肉的關系,相輔相成并互相襯托與突出。

3 點景上的契合

繪畫、詩詞在古典園林建筑中具有點景的作用,因為詩詞與繪畫的運用,能為園林建筑增添文化內涵,為建筑增添文化氛圍,故在我國的許多古典園林建筑中都可見繪畫、詩詞的運用。縱觀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筑,從北至南、從皇宮大院到私家園林建筑,大都有詩詞、繪畫的運用。

4 拓景上的契合

從繪畫的角度看,園林本身就是一幅畫,藝術家只需借助園林建筑的形式美與布局美,再重新立意或構思,便可成就一幅新的美畫。創作的源泉是現實社會,作為自然界一部分的園林建筑,便理所當然可以成為繪畫藝術的理想創作素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園林建筑與繪畫藝術都是一種富有表現力的、風格獨特的形式,園林建筑的創設與表達、繪畫藝術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總而言之,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與古代繪畫藝術有著較多的契合點,中國的文化將這兩個概念完全不同的東西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其成為一條無形的細線,貫穿于藝術的始終。不管是園林建筑,還是繪畫藝術,這兩者都是在傳達一種文化,它們相互依托、相互推進,并契合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博大精深、絢爛多彩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第8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園林;傳統文化;風水;植物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中國的傳統園林3000年以上的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皇家園林、私家園 林 、寺廟園林、公共游樂區園林、風景名勝區等多種類型。并產生出嶺南園林、江南園林、四川園林、北方園林等主要的地方風格,以及具有特殊民族風格的園林。園林在中國古籍里根據 不同性質也稱作園 、囿 、園亭、庭園、山池、池館、別業、山莊等。園林的規劃有大有小,內容有簡有繁,但都包含著四個必要的基本因素:土地、水體、植物和建筑。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營造便相應地成為造園的四大要素,而這四大元素反映出了一個地區、一個時代的思想、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

一、“風水”的形成以及對居住環境的影響

1.“風水”的形成

早在我國古代,當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基址進行選擇與處理時就形成了“風水”之說,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風水”逐漸形成了一門綜合性、系統性很強的古建筑選址規劃設計理論,其中包括了地理學、地質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筑學 、心理學 以及美學等多門 學科。“風水”簡單的說是對地點的擇并進行綜合評價。古代住宅的風水選擇很大的程度上與綠化環境聯系在一起,考慮到住宅的舒適、安靜、透光等,以便創造與改善住宅環境周圍的良好“小氣候”。

2.風水對居住環境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風水學在空間環境創造中隨著歷史的腳步一直延續了幾千年,就在已經踏入21世紀的今天,“風水”現象也依然受到關注。有些業主不管本身的基地環境怎樣,都希望設計師能加上風水的概念,甚至是牽強附會,為的也只是尋求心理上的滿足感,其實這也是人們的一種求“吉”的心理作用。從古至今,人們都渴望吉祥如意 、一 生平安 ,而古代的風水理論,也正是與人們所密切關注 的“吉”、“兇”相關,使建筑空環境給人們帶來安康 ,帶來“吉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入口空間的處理。在風水理 論中,住宅的大門被稱之為氣口。在對大門的處理上,往往根據風水來確定它的方位等一些因素,而在中國傳統民居中,照壁或影壁是大門的一種附屬建筑小品,它也是 中國建筑的獨特元素 。 在風水里,它可以藏風聚氣,滿足人們求“吉”的心理。在現代住宅設計入口空間中運用玄關以及在有的小區、居住區的入口也立有雕塑。這些在入口處的遮擋物緩沖了空間,遮擋視線 , 滿足了對私密性的要求,符合長久以來中華民族的性格要求。

二是“天人合一”的觀念。中國風水理論別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中就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住宅中,室內空間通過窗、門、隔扇等使室內、室外與外界呼應,同時住宅中的陽臺也是人們與外界、與“天”連接的通道。好的居住環境,需要這種復合空間來緩解人們長時間在室內空間的壓抑感,有機會與自然親密接觸,中國人自古就有與大自然親近的愿望。同時考慮陽臺的尺度、朝向、景觀等因素,真正成為住戶與天呼應的好場所。

二、其他的傳統文化對居住區的影響

1.“和為貴”的思想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逐漸形成了崇尚 “ 中庸”、和諧的思維方式,人們渴求安居樂業、穩定平和,這種思維方式表現在居住環境中就是中國人一向注重的鄰里關系。如我國北方的四合院就是體現“中庸”和諧思想的典型建筑,有利于鄰里交往和關系融洽。

2.“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

先秦諸子爭鳴,儒、道、墨、法等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他們互相學習,但又始終保 持自己的風格。如中國的傳統民居就因地區而異,四合院、吊角樓、福建土樓、窯洞等各式各樣的居住形式,適應當地生態環境,既滿足了當地人民的居住需求,又植根于當地的文化傳統。當然,這要像先秦諸子百家一樣,遵循“和而不同”的路線,廣為采納互相融通。也就是說,在居住區環境建設中,互相交流、吸取精華,同時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讓自身的文化更富生命力。

三、傳統文化對植物造景影響

從古至今,園林四大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大因素就是植物,沒有了植物的園林,是無法稱之為園林的。我國園林植物造景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善于寓意造景,選用植物常與比擬、寓意聯系在一起。也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態和季相變化,表達人們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植物以它個體和群體的不同組合形式,千姿百態的形狀,變幻無窮的色彩,詩畫般的風韻,形成了不同的環境氣氛,展現著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1.將植物賦予人格化的性格特點

古代文人墨客和現代人,經常為了尋找某種情

感的憑托或表達某一意境,而運用植物的特征、姿態、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如松剛強、高潔,梅堅挺、孤高,竹剛直、清高,菊傲視風霜,蘭超塵絕俗,荷清白無染。人們對植物的鑒賞,從形式美升華到意境美,常用花木來表達感情。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運用植物的特性抒感,作品中的植物不但“人化”,而且還“神化”,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2.“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在植物造景中的影響

“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國傳統思想中有著總要地位,老莊哲學模仿自然山水營建園林成為一時風尚,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山水詩畫與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在這類園林中極力模仿自然,貫穿了“天人合一”,順從自然的哲學觀。在植物造景中則是要求仿照自然狀態錯落有致地組合成人工群落,與山石、水體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狀態的環境,并要求園林建筑與環境協調。

3.“內秀”、“含蓄”的民族心理對植物造景的影響

縱觀中國的古代園林,大多以曲為美,并且許多傳統藝術強調曲線,以“含蓄”為最高標準,如在古建筑富于曲線美的大屋頂凹曲面、園林中的曲廊、拱橋以及對園林水體中水岸線的處理等。在植物造景上,是以障、隔、藏、過渡、圍合為主要手段,其次才是季相、色彩、質感。在單株植物的處理上,也是求曲,喜彎而不喜直。

4.以“雅”為核心的審美觀對植物造景影響

傳統植物造景,是以與環境和諧為條件的,常使用粉墻、漏窗、月門、花廊、亭臺、山石、水體等相結合,構造出一處處蘊涵有詩情畫意的景觀。清雅多姿的花木,是中國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芳草佳木形成的景觀中,無不體會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影響。

5.生活習俗對植物造景的影響

因為不同地區、民族,由于生活習俗不同,審美意識不一樣,所以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喻義也不同。在我國的民間風俗習慣中,往往利用植物的諧音或藝術形象借物寓意。 如用玉蘭 、 海 棠 、 桂 花 相配,示意“玉堂富貴”;用松鶴相配意在表達“延年益壽”;用鶴望蘭面向水石 ,示意 “游子思鄉”等。南方庭園則喜在墻前植芭蕉、棕竹及觀賞竹類 , 以求“粉墻作紙,植物作畫”的效果,而江南園林更有“無竹不美”之說。由于植物的特征不同,古往今來,人們往往借物寓意、托物抒情。因此,只有了解各種植物的特征、習性、寓意,結合地域、民族、習俗等諸多因素才能在植物造景中更好、更準確地體現作品主題。

結束語

優秀的營造手法,在今天的植物造景中,是值得學習、借鑒并繼承、完善、繼續發揚的。然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習性、心理特征和思維方式,對于園林建設來說,更應該立足于我國的文化根基,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有鮮明個性的園林 , 發 揮 最 佳 的 生 態 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落腳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居住區,它的建設應該根據我國的國情、植根于我國的傳統 ,從傳統中挖掘精華,力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并與現代生活接軌,讓居住區不僅具有“人 氣 ”,而且還具有“文氣”,讓廣大老百姓真正在和諧并具有相應文化氛圍的環境中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第9篇:古代園林造景手法范文

關鍵詞:住宅景觀; 中國傳統園林; 造園理念 ;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住宅景觀是現代城市居住環境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當代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同時也反映在對居住環境質量上的追求。本文將通過對住宅小區環境景觀的研究,分析我國住宅小區景觀設計當下存在的問題,提出將我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運用到現代住宅環境中,力求改善我國城市住宅環境的居住質量,營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宜居、舒適的生活空間,并且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一、中國現狀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地域性與城市文脈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發達國家的景觀設計風格也對我國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國人嚴重缺乏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自信心,總是誤認為西方高貴典雅的巴洛克景觀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房地產開發商只注重“經濟利益最大化”,將景觀設計作為一種促進銷售的手段,為了滿足人們崇洋的心理,將異域風格作為銷售的賣點。我國當代著名的景觀設計師俞孔堅先生曾說:“我們的景觀設計應該尊重神,但是這里的神不是指宗教上的神,當然也包括這種神。這是人對土地、對地方的寄托,是生活的意義,是對地方的認同和歸屬。”

2、忽略設計的可識別性,盲目模仿,缺乏創新

目前,在國內的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當中,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景觀往往缺乏新意,具有雷同之感,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設計師過于崇洋、急功近利或者迫于房地產開發商的壓力的原因。相互模仿套用設計形式,簡單重復使用景觀元素。促使小區毫無地域特色可言,缺乏可識別性。

3、強調視覺平面,忽視使用功能

住宅景觀環境已經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是以天空為頂棚的戶外起居空間。它不但美化了環境,而且大大的豐富了人們的居住生活,促進了社交活動。因此,住宅景觀設計必須滿足居住者對空間的要求。但現在很多開發商和設計師為了前期的宣傳作用沒有將住宅景觀的使用價值和居住意義作為設計的出發點,把景觀設計作為一種“美術作品”展示,過度強化了景觀的展示性與視覺形式。

4、忽視自然的融入

對景觀設計師而言生態設計不是一種奢侈,而是必須,人們渴望通過庭院來實現接觸自然、融入自然的過程,并希望在最貼近自己的生活空間內實現自然化的空間,所以現代住宅小區的發展應該接近自然,與自然共生共融。

二、中國傳統園林理念的解讀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園林藝術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它又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同時也是融合其他文化藝術的場所。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繪畫、文學、建筑甚至茶酒文化的影響。他們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作為世界古典園林三大體系之一的中國傳統園林,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造園理論與實踐經驗。將傳統園林的造園理念、布局方式、造景元素以及對意境的表達等運用的現代景觀設計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三、中國傳統園林在現代小區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1、“雖出人工,宛自天開”思想在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師法自然”是最基本的設計原則。無論是現實中的“自然”,還是人們心中的“桃花源”。東西方的園林風格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雖出人工,宛如天開”這一園林美學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園林強調對自然的深刻認識,力求對自然加以提煉和抽象,在有限的空間中運用自然營造出新的景觀和抒發意境,創造出詩情和畫意。在現代住宅小區景觀設計時,我們一定要將“師法自然、順應自然”作為我們最基本的設計原則,將人們的生活融入到大自然中。

2、“意境”思想在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意境”是中國各種藝術形式所特有的審美范疇。有一種說法是這種審美情趣起源于佛教的影響。佛教思想認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來冥境,得玄即真。”就是說憑借人的智慧感悟到、認識到不同層次的景象。后來這種審美情趣被廣泛借用到各種藝術形式中,演化出“意境”的概念。園林中所表現的意境也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風光美景的反映,而通過園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空間元素營造出精神環境,表現“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給人以思想感悟的環境。園林造景是人們在追求山水畫意境之后,回歸自然的另一種物質化的表現,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追求的立體化延伸。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指出“文人造園如作文,講究鮮明的立意,使情與景統一,意與象統一,形成意境。”由此可見園林的佳否,首先在于它是否有意境的表達,是否有深厚的主題思想以及深邃的藝術構思。

3、“曲徑通幽”設計手法在現代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園林的發展受到繪畫最直接深刻的影響,傳統的山水畫理論是造園活動最原始的原理。因此園林從發展之初開始便帶有濃厚的詩情畫意。線條是中國畫的造型基礎,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園林中重要的造景元素。 “曲”在中國傳統園林中有著特殊的含意,它是區分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古典園林的重要標志。這“曲”與“藏”的設計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是完全受用的。當要將中國傳統園林中“藏”意境感受融合到現代住宅小區中時,應該避免視線的直接通達,在景觀設計中加入“分隔”的造景元素。比如小品、景墻、綠籬、叢林等,通過這些景觀元素產生視覺阻擋,使得使用者不能輕易地看到景觀的全貌,增強空間的層次,從而達到“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觀意境。

4、“虛實生意”設計手法現代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虛實是在中國傳統園林中通用的設計手法。中國傳統園林中不論是大小,不論地形的起伏,虛實的設計手法都能切實地得到體現。

虛實一對相生的概念,虛可以解釋為“無”,實則是“有”。虛實的表現方式豐富多樣,“藏”為虛,“露”為實;“疏”為虛,“密”為實;“淺”為虛,“深”為實。《浮生六記》中也有關于虛實的描述:園林的妙處不僅在迂回曲折,而且還表現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羲或露,或深或淺。虛實還可以通過園林中的各種景觀元素表現出來:山對于水而言,山是實,水是虛;就山本身而論,凸的部分是實,凹的部分是虛;就建筑而言,粉墻是實,門窗孔洞、廊等是虛。然而虛實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所以虛實的設計手法對現代景觀設計頗有影響。

四、結語

一個住宅小區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就像一個人不能沒有思想一樣。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住宅景觀也必定是未來中國住宅景觀的發展方向之一。中國古典園林是古代中國人對理想生活環境的追求與實踐,其中所蘊含的悠久歷史和精湛的造園技巧都是我們不斷學習研究的源泉。本文摒棄原先現代中式景觀只是一味模仿傳統園林形式的設計手法,從傳統園林的設計內涵以及傳統園林形式背后所營造的空間感受出發,結合時代精神的演變與現代人的審美變化,旨在探索出一條即具有時代精神又飽含傳統韻味的現代住宅景觀設計新途徑。

參考文獻

[1]馬濤.居住環境景觀設計[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在线无码精品秘 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九|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中文字幕偷拍亚洲九色| 伊人不卡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97成人午夜精品长长久久| 亚洲天堂网2014|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黄色片在线观看| 老熟女熟妇嗷嗷叫91|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国产丝袜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情侣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2019久久久最新精品|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免费看一级a女人自慰免费| 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 aⅴ无码| 性色av无码无在线观看| 97av视频在线观看| 99视频只有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天码| 特黄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538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成人极品在线内射3p蜜臀| 香蕉久久福利院| 午夜色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