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利水電施工安全導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水利水電施工;安全問題;對策;研究
一、前言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我國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國社會與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基于此,對于水利水電施工人員的安全保護與安全隱患的排查就顯得尤為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大部分水利水電的施工工程中都存在著很多并且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同時也嚴重影響著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質量,使水利工程的失事的可能性加大,嚴重地威脅著河流下流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水利水電施工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2.1員工的專業素質不足
在我國的大部分水利水電的施工現場中,除了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之外,大多數的人員都是農民工。這一類施工人群的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所以對于施工的一些基本規矩以及要領有時候并不會嚴格遵守。這種狀況在很多的時候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例如,當夏天天氣較為炎熱的時候,常常會有工人未按要求偷偷地不佩戴安全帽,導致了高空墜物砸傷或者是施工時造成的碎石砸傷砸暈的事故頻頻發生。
2.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問題
對于2.1中所講到的諸多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的問題中,有很大的程度是出在管理層人員。管理層人員在實際的施工生產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種種類似于“偷懶”的一些行為,并且對于施工人員的正常施工管理松懈,常常沒有較為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對于一些施工方,為了節省成本,聘用一些同樣專業素質低下的人員來充當管理層人員,對于施工人員進行監督與檢查。但是,實際上這些管理層人員其實并沒有去管理施工人員的能力,有些甚至連施工工程設計圖都看不懂更別提監督別人進行相應的施工并且及時有效地進行檢查了。
2.3上層人員過度節省成本
對于某些施工企業的上層人員來說,有時會“過度”并且“片面”地節省施工成本,增大經濟效益。這就導致了在許許多多的水利水電的施工現場中,施工人員常常會攜帶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安全器械進行相應的施工,甚至有些施工人員根本就沒有攜帶必要的安全保障器械。這不僅會影響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更會影響到這些施工企業的口碑,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舉措。
三、減少安全隱患的相應措施
3.1對于施工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
對于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問題,在招聘上做出一些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作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于招聘來的施工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
對于施工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培訓可以大大地增加施工人員的專業的施工能力與工作素養。可以使他們在自己的思維中建立起“一定要按要求來,不然就極易發生安全事故”這種想法。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員工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員工因為不按照規定而導致的安全事故,同時也可以保障水利水電的總體施工質量。
3.2聘用合適的管理人員
合適的管理人員對于整個的水利水電的施工系統來說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這個施工系統的骨干部分。因為其關系到施工現場員工的安全以及工程總體的施工效果與施工水平。所以,施工單位的招聘層人員應該尤為重視對于合適管理人員的招聘。在招聘管理人員的時候應該以實際的工作經驗為主,以學歷為輔(不得太差)這種要求來招聘具有極強責任心與使命意識的管理人員,嚴格把好在管理層人員聘用的這一個大關,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同時,對于工程現場施工的管理人員應該要求有更長的試用期,以確保這一管理人員是否嚴格按照上級要求來及時對于施工質量、施工進度以施工人員安全進行檢查,防止個別管理人員在通過了招聘試用期后意識松懈。
3.3上層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施工單位各級部門應該從思想方面出發,從確保社會和諧穩定角度,高度認識水利水電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增強工作人員,特別是上層的工作人員對水利水電安全施工的責任感,施工單位的主要領導應該親自帶頭,高度重視每一個項目的施工工程的安全問題,分管領導則要嚴格抓實每個工程的安全生產,及時做好回報信息和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以及安全隱患。以保證工程安全施工的各項需求,在保障施工人員生命安全的同時盡可能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總體施工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施工的安全管理與安全隱患的排查實際上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項目,因為其涉及到很多的來自方方面面不同的因素,包括我國復雜的地理地形因素、T工的專業素質與施工能力等等。但是,只有不斷地發現安全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大大地降低我國水利工程的人員傷亡,降低水利水電施工的危險性,使我國的水利水電保持飛速發展的態勢,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蓄水安全鑒定;老龍口工程;水利樞紐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是水利部吉林省“十一五”期間77項工程之一,是振興吉林省老工業基地重點項目之一。該工程位于琿春河干流上,距琿春市區約30km,壩址位于琿春市哈達門鄉老龍口村。該工程是以防洪、供水為主,結合灌溉、兼顧發電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以后,可使琿春市防洪標準由目前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洪水標準,保護下游人口60.83萬人,保護耕地11.91萬畝;每年可為城區供水2.828億m3;為下游15.1 3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電站年平均發電量5199萬kW?h。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主體工程由大壩、溢洪道、魚道、引水發電系統等組成。
大壩為粘土心墻壩,最大壩高44.5米,壩頂長756.6米,壩頂寬6米;溢洪道位于左岸,為岸邊溢洪道,包括引渠段、閘室段(長34米,設5孔弧型門,單孔凈寬12米)、陡槽段、挑流段、尾水渠;魚道位于左岸溢洪道內測,魚道總長525.5米、寬2.5米、魚道的梯級數為137級、梯級長3.2米;引水發電系統位于右岸包括引水發電洞(洞長358米,洞徑6.7米)、壓力管道、電站(總裝機容量1.92萬kW,3臺機組,其中2臺8000kW,1臺3200kW)。
水庫總庫容3.674億m3,該水庫為不完全年調節性能的水庫。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概算總投資為8.913億元,工程已經于2012年完成投入使用驗收。
1 工程建設過程
1990年省水院完成了吉林省琿春河流域規劃報告,199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復了琿春河流域規劃報告,其中老龍口水庫工程列為先期開發的項目。2001年省水院完成了老龍口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2001年5月15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復了老龍口水庫項目建議書。2001年省水院完成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4年7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復了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2004年省水院完成了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5年1月20日水利部批復了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的初步設計,初步設計批復概算總投資6.9361億元,其中:中央水利基建投資安排1.8億元、吉林省水利建設投資安排2億元,琿春市地方匹配1.1361億元,申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2億元。2009年調概為8.913億元。工程共占用耕地1593.54畝,林地4571.24畝,搬遷人口1937人。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批復總工期為4年,初步設計報告設計主體工程第一年4月份開工,因受征用土地、林地的影響,主體工程實際開工時間為2005年9月份,主體工程開工時間較初設晚5個月。工程重要里程碑:2004年8月-2005年8月為施工籌備期;主要完成三通一平,臨時房屋、臨時導流洞、臨時交通橋等工程。2005年9月土石壩、溢洪道、魚道、引水隧洞工程開工。2006年5月專項工程(改線公路、輸電線路、通訊線路等)開工,2007年9月底完工;2007年3月電站工程開工,2010年底完工;2007年10月大壩截流;2009年8月進行蓄水安全鑒定,2010年9月工程下閘蓄水;2011年8月31日并網發電,2012年2月完成投入使用驗收。
2 主要設計變更
(1)2006年6月25日,公司聘請水利部專家對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進行了技術咨詢。根據咨詢意見,設計院對土石壩工程進行的優化設計,整個土石壩進行瘦身設計,將原來設計的上下游得壩坡進行了優化調整,即原上有坡度由原來的101.04m馬道以下的1:2.75改為1:2.5,101.04m以上的坡度由原來的1:2.5改為1:2.25;原下游101.04m馬道以下的1:2.5改為1:2.25,原101.04m以上的1:2.25改為1:2.00。
(2)根據工地現場石料場很難開采出符合設計要求護坡料的實際情況,對土石壩上下游護坡也進行了設計變更,即將原來的上游45cm干砌石護坡改成25cm現澆混凝土板護坡,將原來下游干砌石護坡改為預制混凝土塊護坡。
(3)引水洞工程根據開挖后的地質條件,設計院對引水洞工程洞出口位置和轉彎位置進行了調整。引水洞與導流洞分岔段位置向上游平移84.313m,原引水洞樁號洞0+155~0+239.313m段變更為導流洞樁號導0-020~0-104.313m。
3 重大技術問題處理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棘手的重大技術難題。針對這些問題,老龍口公司先后邀請水利部、水利廳專家到工地進行現場咨詢,許多設計、施工方案得到了優化,技術問題得到了破解。
(1)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吉林省琿春老龍口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委托北京海策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組成專家組來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就有關技術問題進行了咨詢。專家組針對有關資料和報告,與參建各方進行了討論和交流,對土石壩上下游壩坡、心墻坡率、下游壩體基礎墊層反濾層、壩料壓實標準、不良地質段的隧洞設計與施工技術、溢洪道堰型和邊墻優化等提出了相應的技術咨詢意見。
(2)2006年4月18日,老龍口供水有限公司邀請吉林省科技咨詢部水利專家組張盛世等一行五人來到老龍口水利樞紐工地,就臨時導流洞、引水洞的有關施工地質及臨時支護問題進行專項咨詢。專家組成員對圍巖級別進行了準確的鑒定和并提出了許多施工指導性意見,對保證后續洞內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3)引水隧洞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地質條件不好,大小塌方不斷,尤其樁號0+231處附近(斷層破碎帶NE,斷面平直,節理面光滑,帶內為斷層泥和巖屑,屬Ⅴ類圍巖,受斷層影響,節理裂隙發育,呈松散結構,自穩性及完整性差。兩斷層相距較近,相互影響較大,使洞頂塌方嚴重)發生三次較大塌方,塌方量約為600m3,塌方段處理難度大。另外,引水洞出口進洞及引水洞進口龍抬頭段施工也存在一些技術難題亟待解決。應老龍口供水有限公司邀請,吉林省水利專家組二次來到老龍口水利樞紐工地,就導流洞、引水洞的有關施工地質及臨時支護問題進行專項咨詢。專家組成員對圍巖級別進行了準確的鑒定和并提出了許多施工指導性意見,對保證后續洞內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步起到了很大作用。
4 蓄水安全鑒定及成果
4.1 蓄水安全鑒定范圍和依據
本次蓄水安全鑒定的工作范圍是:土石壩、溢洪道(含魚道)、引水隧洞、基礎防滲和已經安裝完畢的各類閘門和啟閉機等金屬結構、安全監測設施,以及涉及工程安全的庫岸穩定、工程地質、水文規劃、下游消能防沖等。
安全鑒定工作依照水利部《水利水電建設工程蓄水安全鑒定暫行辦法》(水建管[1999]177號)、《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SL258-2000)、《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223-2008)及《水利工程項目驗收管理規定》(水利部令30號)文件。
4.2 安全鑒定準備工作階段
2008年11月,吉林省琿春老龍口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委托中水淮河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承擔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的安全鑒定工作并簽訂了委托設計合同,同年12月編制出《吉林省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安全鑒定大綱》。從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底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業主、質量監督、設計、監理、質量檢測、施工等各參建單位依照中水淮河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編制的安全鑒定工作大綱,確定了工作范圍和內容,工作開展方案,成立了工作機構,明確各參建方的職責和要求。
4.3 安全鑒定工作
安全鑒定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08年12月下旬鑒定單位有關專家到工程現場了解工程情況,與業主單位及各參建單位研究蓄水安全鑒定的重點工作,確定《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安全鑒定工作大綱》,并由業主單位根據《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安全鑒定工作大綱》組織各參建單位準備有關資料和報告。
第二階段:2009年1月1日至7月31日,鑒定單位派出主要專家對建設各方資料準備情況(中間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于7月31日前提交最終成果,供專家審閱。
第三階段:2009年8月14日-8月23日,安全鑒定專家組全體成員17人一行分為綜合、水文規劃、工程地質、地基處理與灌漿、水工、施工、金結、安全監測8個專業組到工程現場。來到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工地,開展安全鑒定工作。
聽取了項目法人、監理、設計、施工、質量監督等單位的情況匯報,審查了各參建單位的“自檢報告”,查閱了各參建單位的相關資料,對工程的關鍵部位,工程實體質量進行了重點檢查,其中對防洪度汛方案、工程質量檢測、工程質量評定、工程檢測設施和檢測數據的分析資料等進行了詳細審查。
4.3.1 檢查工程形象面貌是否滿足安全蓄水的條件。
4.3.2 蓄水安全鑒定工作重點是:檢查工程施工過程中是否存在影響工程安全的因素,以及工程建設期發現的影響工程安全的問題是否得到妥善解決,并提出工程安全評價意見;對不符合有關技術標準、批準的設計文件并涉及工程安全的,分析其對工程安全的影響程度,做出評價意見;對雖符合有關技術標準、批準的設計文件,但專家認為構成工程安全運行隱患的,也應對其進行分析和做出評價。
4.3.3 對影響工程安全蓄水的地質、設計、施工和運行的有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做出評價,并提出確保工程蓄水安全運行的意見和建議。
4.3.4 對工程及設備的缺陷、質量事故檢查處理報告以及有關資料進行評價。
4.3.5 對關鍵部位、出現過質量事故的部位進行重點檢查,包括抽查工程原始資料和施工、設備制造驗收簽證等,并進行評價。
4.3.6 建設各方所提供的資料必須真實、準確、可靠;鑒定單位的鑒定結論必須客觀、公正、科學。
4.4 安全鑒定成果
4.4.1 土石壩安全評價。蓄水安全鑒定前,建設單位委托有資質質量檢測單位對土石壩的粘土心墻填筑質量進行了全面檢測,檢測結果認為大壩粘土心墻總體較密實、連續、完整,局部含砂量偏高,但對局部含砂量偏高區鉆探取樣試驗,各項檢測結果均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鑒定結論為壩體施工填筑中的取樣干密度、壓實度、相對密度、孔隙率、滲透系數及粘土心墻力學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反濾料成品料級配穩定,總體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老龍口樞紐工程地貌地質情況簡單,對地基處理措施屬于常規手段,全部基礎處理工程合格。
截止到2009年7月底,對11個分部工程中的888個單元進行了評定,均合格,其中優良814個單元,優良率為91.7%,每分部工程中的單元優良率均達到66.7%以上。原材料及中間產品質量優良,施工質量檢測資料齊全,全部滿足設計要求。
4.4.2 溢洪道及魚道安全評價。(1)建筑物土石方開挖輪廓尺寸、高程、邊坡,已通過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分單元共同評定合格。(2)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水泥、鋼筋、砂石料)及鋼筋接頭分批次進行了檢驗,質量符合國家標準。(3)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基本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DL5144-2001)要求,經檢測混凝土抗壓、抗滲、抗凍等級符合設計和相關規范的要求。(4)施工中未發生質量事故。截止2009年7月底,溢洪道(含魚道)工程已完成619個單元,全部合格,其中優良單元588個,單元工程優良品率為95.0%,原材料及中間產品質量優良,施工質量檢測資料齊全,全部滿足設計要求。
4.4.3 引水隧洞進口工程評價。(1)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水泥、鋼筋、砂石料)及鋼筋接頭分批次進行了檢驗,質量符合國家標準。(2)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藝基本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要求,經檢測混凝土抗壓、抗滲、抗凍等級均符合設計和相關規范的要求。(3)施工中未發生質量事故。施工中出現的施工質量缺陷已經進行處理,處理質量滿足設計要求。截止2009年7月底,引水隧洞工程已完成125個單元,全部合格,其中優良單元99個,單元工程優良品率為79.2%。
4.4.4 金屬結構評價。(1)設計成果評價。本次安全鑒定范圍內的金屬結構設備的總體布置、設備選型、有關技術參數的選擇基本合理,閘門及啟閉機設備的設計原則、結構選材、結構設計、啟閉能力、主要設備的設計應力基本符合現行的設計技術規程規范和有關的規定,可以滿足設計條件下的工程運行要求。(2)制造安裝質量評價。本次安全鑒定時,溢洪道閘門制作尚未完成,進水口事故檢修閘門及封堵閘門安裝工作尚未結束,故未對閘門的制作及安裝質量進行評價。(3)應盡快安裝溢洪道閘門及啟閉機,完善進水口事故檢修閘門、封堵閘門以及其他尚未完成的后續安裝工作,并對閘門啟閉機進行全行程的聯合調試。
4.4.5 安全監測評價。(1)安全監測項目的設置、監測橫斷面的布置基本滿足規范對2級建筑物的要求,儀器選型能滿足安全監測要求;大壩表面位移測點間距偏大,水平位移監測方法不完善,缺少溢洪道閘室的位移和揚壓力監測設施,為準確監測建筑物安全運行性態,建議按規范要求補充和完善必要的安全監測內容和監測方法。(2)滲流監測縱斷面測點間距偏大,滲流量監測設施尚不完善,建議蓄水后應加強巡視檢查,必要時增設監測設施。(3)大壩中已埋設儀器安裝方法正確,完好率超過98%,施工期觀測基本滿足監測要求。由于部分儀器測點未能隨施工及時安裝,以致大壩目前尚有表面位移、繞壩滲流、滲壓力、測斜管(分層沉降)等45個測點未完成安裝埋設及確定初始值,建議在蓄水前完成。(4)引水隧洞儀器埋設已全部完成,埋設方法正確,但觀測頻次和資料整理不規范,應加強技術力量,做好資料整理工作。
5 結論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設計合理,總體符合現行技術規范要求;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已完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嚴格,施工中發現的質量缺陷已處理完成,總體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工程形象面貌基本達到蓄水要求,具備初期蓄水條件。
6 老龍口安全鑒定工作的幾點體會
(一)綜合辦公室
1.信息宣傳:按照《昆明市水利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宣傳和信息工作的通知》(昆明通[2008]18號)和《昆明市水利局政務信息工作考核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向市水利局每月報送水利政務信息3條以上,全年報送調研報告2篇以上。向縣級各部門報送信息50條以上。
2.招商引資:在統一領導下立足行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3.水務改革:加快水務一體化改革步伐,結合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推進縣級水務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完成涉水職能調整,即對轄區內防洪、水源、供水、用水、節水涉水行政事務進行統一管理。
4.做好“四創兩爭”工作,針對各級檢查反饋的情況及意見,積極組織全局職工做好再檢查、再落實。
5.督促指導局屬各部門完成各類檔案資料的立卷歸檔并按照時限移交局檔案室。
6.配合建設管理辦公室做好各級財政審計部門對在建工程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管理的各類檢查。
7.做好各類件的辦理及督辦工作。
8.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及各種目標督查資料按時限上報工作。
(二)綜合執法辦公室
1.水政水源管理:進一步貫徹落實“五五”普法工作,積極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不發生一起重大水事糾紛、水事違法案件;水事糾紛調處、水事違法案件結案率不低于80%;經申請行政復議及提起行政訴訟案件被變更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不超過30%。對水資源費使用情況監督檢查;水資源論證報告審查程序規范,審查結論符合《導則》要求;依法完成新版《取水許可證》換發工作;工業企業取水量設施安裝率達到80%,并正常運行;取水許可證核發前,現場驗收率達到100%;完成突發性水污染應急預案編制,妥善處理突發性水污染事件;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名錄;加強地下水管理,完成地下水功能區劃定工作;完成地下水井封停10口;完成飲用水功能區的確界立碑;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嚴格入河排污口審批。
2.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區治理與保護:編制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總體規劃;抓緊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劃定工作,制訂具體實施方案,逐級上報批準實施;編制水源地一級區內居民年度搬遷計劃,并組織實施。
3.漁業漁政:穩定和提高水產品總產量,抓好特種水產品養殖,抓住中央擴大內需的機會,強化漁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新建,要求開展區域養殖規劃編制和完善養殖證發放工作;實行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目標制管理,健全監管制度、嚴格執法,強化監管,按時報送監管信息,及時查處水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做好禁漁、打非、增殖放流工作,有效保護水生動物資源,及時調查處理漁業污染事故,結案率不低于90%,開展漁業安全督察工作。完成水產品總產量2000噸。
4.協調做好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相關事項的協調服務;掌握水務窗口各類接辦件的辦理情況。
5.完成市級安排的水法水規自由裁量權的修訂工作;完成未歸檔案資料的整理;完成信息上報6條。
(三)建設管理辦公室
1.完成市級安排的水利水電建設年度投資5200萬元,其中:水利投資5200萬元(基建投資4800萬元,農水投資400萬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02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2萬畝,解決農村飲水安全0.09萬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平方公里;完成“五小”水利工程600件;完成河道綠化2條(段)、5.47公里,完成蘆葦、柳樹種植532.2畝。
2.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2008年下達計劃的2座中型、2座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竣工驗收2008年開工建設的2座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2008年開工建設的1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并做好竣工驗收準備工作;開工建設1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3.根據省市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及時抓好貫徹落實。工程建設做到有組織機構、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突出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積極認真做好工程建設中的組織宣傳工作。
4.抓好水利建設工程管理,嚴格控制質量,杜絕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確保水利項目順利通過各級、各部門的檢查、稽查及驗收,水利工程建設嚴格執行市委市政府對工程建設管理“八個百分百”的規定。
5.做好河道綜合整治、滇池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各類突發預案的編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滇池外海湖濱岸生態建設相關工作。
6.抓好區域內水利統計工作,積極做好擴大內需新增投資周報統計、水利建設投資統計、水利綜合統計及各種專業統計等,強化數據質量和成果,并按時報送各有關部門,確保全面、高效地完成全年水利統計任務。
7、完成未歸檔資料的整理;完成信息上報8條。
(四)工程管理辦公室
1.防汛抗旱工作:積極抓好區域內防洪抗旱減災工作,牢固樹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思想,完善和落實防汛責任制,強化防汛抗旱工作統一組織、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的機制,提高防汛抗旱應急管理能力,努力降低洪、旱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確保主要河流、中型及重點小型水庫、重點防洪設施的防洪安全;科學合理調度;認真鞏固用水戶協會的成果,大力推進用水戶協會組建工作。
2.水價改革與管理:全面推進水價改革,適時進行水價調整,加強水費征收及水費的使用管理,農業供水價格力爭達到0.04元/立方米,非農業供水價格力爭達到核定供水成本的85%,農業水費征收率達到65%以上,非農供水費征收率達95%以上;積極推行計量收費,完善水費征收、使用管理和管理制度。全年水費收入52萬元。
3.水利工程管理:進一步深化水管單位內部改革,鞏固水管單位改革成果,積極開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達標工作,推進水庫良性運行。開展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建設主體和管護責任,支持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發展。
4、完成區域內各類水庫壩塘的重新統計調查及造冊登記備案工作;汛期適時組織人員對區域內工程設施進行防洪安全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及時上報。
5、做好抽水站日常管理及抽水設備的檢修維修工作,保證用水單位正常供水;完成市級下達的蓄水量指標。
6.完成未歸檔資料的整理;完成信息上報5條。
二、*新區(縣)水務局責任
1.切實加強領導和指導,采取服務、監督和檢查等各項有效措施,制定激勵機制,確保完成上述各項建設管理任務。
2.協調指導局屬各部門對外開展工作。
3.及時安排市級、新區黨工委(縣委)、新區管委會(縣政府)按時限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