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疫苗市場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農產品已經迎來黃金牛市,而各類農產品價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上漲趨勢難以改變,這勢必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的提升帶來極大幫助。事實上,這也是今年以來農業股走強的最根本原因。然而,我們不禁要問農業股的牛市格局是剛剛拉開序幕,還是簡單的板塊輪動?面對已經高高在上的股價,投資者的熱情是否“好高騖遠”?
偶然演繹必然農業迎來大牛市
回到2007年,由于豬肉、糧食等生活資料的大幅上漲直接推動了CPI的上漲。盡管農業股一直被看作是抵御通脹的上佳選擇,但事實上由于長期以來農業板類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對較低,且受政策、行業周期性等因素的影響,市場普遍給予農業股較低估值。進入2008年,在雪災發生之前農業板塊基本上處于“休眠期”。而恰好是由于雪災――這很偶然的因素,農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農業板塊也猶如火山爆發,扶搖直上。
在此輪農業股行情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農業類上司公司其他支農行業也的上市公司股價也大放異彩,如冠農股份、鹽湖鉀肥、敦煌種業、隆平高科等等。由于生產成本上漲是農產品上漲的牢固根基,那么農產品商品牛市伴隨的將是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上升。因此,為農產品生產提供配套服務的生產資料提供商才是農產品商品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包括動植物保健、種業、獸藥、疫苗、化肥、農藥等。這些行業的商業化程度一般都很高,能夠擁有高的技術水平和附加值。農產品漲價帶動種養殖的生產積極性提高,直接帶動糧食種子、化肥、農藥以及疫苗、獸藥等動物保健產品需求量的增加。這些細分的子行業將因農產品價格長期上漲價而持續獲益,成為資本市場投資的首選。申銀萬國在最近的行業分析報告中指出,農產品牛市將顯著拉動化肥景氣上升,推動化肥需求增速提高;全球氮肥、磷肥向資源富集地區及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中東、北非是主要增產國,美國產量逐年降低,產能轉移過程中產能關閉與新建節奏不匹配導致供給出現階段性緊張;鉀肥的資源與現有富余產能壟斷、新建產能長周期導致08-09年供應仍然偏緊。從一個較長時間的趨勢來看,在農產品牛市的背景下,國內化肥價格在未來幾年應該是一個上漲的趨勢。因此選擇農業行業時,農資中化肥、農藥等也是不錯的投資品種。
再放眼到全球,農產品牛市具有長期性。來自國信證券分析師的邱偉、張劍鋒指出,推動農產品牛市主要有三點因素:首先,全球農產品供應增加潛力有限。糧食的增長是基于種植面積的擴大以及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目前來看,全球糧食種植面積的擴大并不樂觀,發達國家由于開發已經非常充分,耕地面積的擴大已經非常有限,而新興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得耕地面積逐年遞減。其次,農產品的能源屬性促進需求增長。發達國家食品消費對于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基本飽和,而油價高漲使得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替代能源興起,由此拉動了農產品需求的顯著增長。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耗盡及每桶破百美元的高油價,讓世界不得不探索生物能源、綠色能源等新型能源,而農產品的能源化正為解決能源危機找到了捷徑。據報道,全球燃料酒精產量在2002年后出現了“井噴”,以美國為例,燃料酒精產量以超常速度增長,并于2006年超過巴西成為全球第一大酒精生產國。2007年美國為生產1800萬噸燃料酒精消耗了玉米5400萬噸,占其全國玉米總產量的20%,預計今年酒精用玉米將達8400萬噸。而給予燃料酒精生產商、加油站及消費者各種稅收、補貼優惠的美國,還在2007年底由布什總統簽署新《能源法》,將2022年生物燃料目標預定為1.23億噸。
最后,生物質能源緊俏帶動全球農產品進入上升周期。生物質能源的興起,使傳統的糧食出口國對糧食的國內需求擴大,減少了出口量,使得國際市場價格上升。而生物質能源作物收益較高,使得農民將更多的土地資源投入到能源作物的生產,使得競爭作物的供給減少,價格隨之上漲,最終導致農產品價格的全面上漲,帶動全球農產品進入上升周期。
而從基本面分析,此次農業股集體發作主要是基于我國農業行業宏觀基本面已經趨于向好。其中聯合證券的觀點就很具有代表性:08年1號文件是改革開放以來關于三農問題的第十個1號文件,其核心內容是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確保08年農產品有效供給,該文件明顯對農業板塊基本面構成實質性利好。與此觀點相同,中信證券也認為,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農業中上游各子行業景氣以及新農村建設相關子行業景氣都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農產品價格將步入上升通道:以生物能源為首的工業需求將拉動糧食消費大幅增長,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將帶動糧食的食用和飼用消費持續增長,導致糧食供求關系將長期偏緊;而糧食生產的物質投入費用和人工成本持續上升。國內向農業傾斜的政策也都導致需求及成本的持續上漲。因此,從長遠來看,農產品持續上漲的根基牢固,農業生產形勢也持續向好。三元顧問更是旗幟鮮明地指出國內農產品價格正處于長期大牛市的開端,農業產業進入良性循環。國內國際流動性泛濫,國內國際農產品供求關系緊平衡是重要的推動因素,并且這些因素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觀。當今大農業之繁榮局面,與政府的支持、引導甚至調控作用密不可分。受益于此,該產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良性、有序的循環當中。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既體現在對糧食生產大局的保障和支持,也表現于對市場波動的平抑與調控。一個最新的例證是:農業部近日出臺《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5》,強調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發展新能源,要保障口糧供應并注重規避能源市場風險。該政策導向仍將對我國農業及農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高景氣未必高收益 農業股高價之惑
盡管市場分析人士對農產品未來將進入長期牛市這一看法達成一致,但多家機構分析農產品漲價對各子行業的成本壓力和收入增長影響程度不一,會使它們的景氣程度出現分化,農業牛市并不會惠及所有的行業,更不會出現農業股都是金股的情況。
來自上海證券的農業行業首席分析師郭昌盛就認為,“多數個股股價仍被偏高估。雖然農林牧漁類股票的漲勢在2月份有所放緩,但仍未回到合理區?!彼J為,該板塊月度漲幅和換手率分別較市場水平高出9.5個和33.3個百分點!同樣,食品業、釀酒業的走勢雖基本與大盤同步,但股價水平仍偏高。個股除了上月已大幅領漲的中糧屯河、冠農股份、新農開發、新賽股份、敦煌種業等繼續超漲外,糖類股以南寧糖業為首的個股也大幅領漲。與其余大多數同類股有所不同,上述個股漲幅過多,目前價格適中或僅略有吸引力。但是,更多的同類股則完全沒有投資吸引力。
聯合證券在談到該問題時觀點更為明確,聯合證券認為農業行業各子行業的特性差異明顯,而各行業的景氣程度影響也大不一樣。在選擇機會時投資者應該區分對待。可以關注以下三類公司:1)擁有稀缺性土地、海洋、林木資源的種養殖業;2)受下游行業景氣程度上升帶動,需求量和價格同步提升的農業服務業;3)具有強大成本轉嫁能力的農副產品加工業。
農業板塊今年以來上漲近30%。農林牧漁板塊的48只成份股中,今年以來處于上漲狀態的有38只,占80,其中漲幅在50%以上的有10只,資金流入明顯,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達1000點。于是我們有投資者不禁有這樣的疑問,如今的農業股是否還會上漲,還有多大空間?是否可以“好高騖遠”?
但我們在整理了大多數機構的觀點后發現,雖然行業被長期看好但多數機構并不愿意給予農業行業過高估值,認為短期農業板塊很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