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河流污染的治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河流污染的治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河流污染的治理

第1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Abstract:in order to dispose Qinhe River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caused by a large quantity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the government constructed West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installed rainwater pipe and sewage pipe respectively, built shut-off well, discharged the qualifie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cleaned the channel, constructed landscape water-storage dam, regulated and made up water, to make the Qinhe River reject wastewater and recharge by fresh water.

關鍵詞: 退污還清;污水截流;調水補水;二級排放水;水質安全

中圖分類號:U664文獻標識碼: A

Key words: clean the channel; sewage shut-off; regulate and make up water

沁河發源于太行山東麓,呈東西走向,河道全長35.9 km,其中橫穿邯鄲市區段長度為12km,在市內匯入滏陽河。由于沁河上游河水經齊村大壩攔截后,經溢洪道向北排入輸元河,故主城區段的沁河已不再承擔防洪任務,只承擔城區段雨水的排除任務,屬于季節性河流。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該河道,加上源頭斷流,使河道污染嚴重,水質下降、河床淤積、河水發黑發臭, 成了一條污水河。為徹底根治因河道污染造成的環境問題,使沁河退污還清,實現人水和諧和生態改善的目標,邯鄲市對沁河分段進行了河道護坡、兩岸綠化、硬化、亮化及退污還清工程治理。工程主要包括5方面內容:西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污水截流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景觀攔河壩工程;調水補水工程。工程總投資為28233萬元人民幣,由世行貸款、國債和地方自籌資金三部分組成。

1 退污還清前的沁河水質狀況

在治理前,河水發黑發臭,沁河市區段共有排水口70個,其中17個為市政雨水管道排水口,其它為工業廢水和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水口。日均污水排放量多達13萬m3/d,其中工業廢水量占7萬m3/d,生活污水量為6萬m3/d。其水樣水質監測指標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V類水質指標比較見表1:

表1沁河還清前水質指標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Ⅴ類)比較(mg/L)

PH CODcr BOD5 NH3-N SS TP DO TN

沁河還清前水質 7.7 90.5 48 17.22 75 0.97 1.96 12.3

GB3838-2002Ⅴ類 6~9 ≤40 ≤10 ≤2 - ≤0.4 ≥2 ≤2

由表1可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該河道水質溶解氧較低,水體缺氧,無魚類生存跡象;(2)CODcr 、BOD5值較高,水中還原性物質含量較高;(3)NH3-N值較高,氣溫較高時水體會產生異味;(4)沁河水體水質類別屬劣V類。

2 西污水處理工程

西污水處理工程的收水范圍為京廣鐵路以西規劃城區,以及京廣鐵路以東、東北部的部分區域,服務面積約50km2,服務人口約45萬人,2020年規劃收集污水量為20萬m3/d,分兩期工程實施。在該工程建成前,該區域內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均直排沁河。

西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河北省利用世行貸款建設的城市基礎建設項目之一。采用改良型推流式氧化溝工藝,建設規模為處理能力10萬m3/d,其中生活污水約占65%,工業廢水約占35%。該工程建設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市區西北部建設占地270畝的工程核心部分――西污水處理廠區;二是鋪設長度為37 km的一、二級收水管網。目前,西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污水9.5萬m3/d,其出水一部分自流排入廠區北邊的輸元河,一部分通過排放泵房和管道送至沁河上游。運行證明,出水水質始終優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規定的二級排放標準,達到了設計要求。

2.1 工藝流程

西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見圖1。

圖1西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

3 污水截流工程

排入沁河的污水,有的通過專用管道直排,有的通過市政雨水主干管道直排。由于種種原因,一些用戶私接、亂排,將污水接入雨水管道的情況很多,徹底進行雨、污水分流改造困難較大,且也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本著區別對待的原則,對沁河污水截流工程采取了雨、污水分流改造和污水截流相結合的方案。

3.1 雨污水分流改造

(1)調查摸底

首先組織人員沿著排入沁河的各雨水管道,從下游到上游仔細調查。主要采取打開所有井蓋和收水口篦,逐一查看有無用戶污水支管接入。將查出的用戶支管情況進行登記、分類,看是否具備雨、污水分流改造條件。

(2)分流改造施工

由于雨、污水分流改造施工都在老城區內,影響因素多。進行分流改造施工,需具備三個條件:①用戶支管附近具備市政污水管道;②可以進行破路或頂管施工(有的主要路段不允許施工);③分流改造施工管線長度一般不超過50米(分流管線過長,存在兩個問題:一是造價高、不經濟;二是施工周期長,影響市容,從城市管理上不允許)。對具備上述條件的用戶污水,都按照建設程序進行了圖紙設計、規劃審批以及分流改造施工,施工完畢將原排入雨水管道的管口封堵。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共涉及125戶,修建污水管線2683m。

3.2 污水截流

(1)鋪設截流管線

在人民路至陵西大街之間,由于直接向沁河排放污水的用戶排水口較多,在沁河兩岸新鋪設了管徑D400mm的污水管線3089m,將各用戶污水截流收集后,通過截流管線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2)修建截流井

第2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關鍵詞 城市 河流 生物技術 水質 昆明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1區域河流水質分析

昆明市河流眾多,水網密布。隨著昆明市區城鎮化建設的加速,昆明市內河流水質污染嚴重。來自昆明城區7條主要河流的污染占滇池污染絕對總量的80%左右,TN占入湖總量72.2%,TP占入湖總量70.2%,BOD占入湖總量92.5%,CODMn占入湖總量85.7%。

20世紀80年代初期,昆明市區內河流開始污染日趨嚴重,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排入水體的污染負荷也逐年顯著增加,90 年代水質迅速惡化。自90年代以來,昆明市區內河流整體水質一直劣于Ⅴ類,水質指標 CODMn 、TP和TN 和濃度呈上升趨勢,表明昆明城市內河流的富營養化和有機污染日益加重。昆明城市內河流水質污染嚴重,污染物超標排放是主要原因。

自80年代以來,市區內污染物排放持續超過了自身的水環境承載能力,造成了水體污染,且污染程度不斷加深,富營養化不斷加重,改變了市區內河流生態系統中生物生理代謝所需的物質條件,生產能力過剩,導致了河流流域內生態結構的失調,水質逐步惡化。

2生物強化技術在改善水質方面的應用

生物強化技術,即生物增強技術、投菌法,它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以后得以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生物強化技術可以起到高效去除目標污染物,改善污泥性能,加速系統啟動,提高系統抗負荷沖擊能力和穩定性,并與其他生物修復技術相結合,大大提高了生物強化技術的效能。

生物增強技術在昆明市區河流的應用,能夠提高城市河流水質并且對城市環境沒有影響,有利于城市漂流的水體修復。城市河流的治理難點是其污染物成分復雜,昆明主要河流盤龍江穿城而過,途徑城市中心,期間向河水中的排放物多為油脂類、高氮高磷物質,導致以盤龍江為代表的市區內河流內系統污泥增多,污泥產量增加,嚴重影響河流的河水質量。

生物強化技術比起傳統的生物質治理方法有更強的針對性,是靶向技術。S.selvaratnam等將篩選到的苯酚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putida ATCC 11172投加到序批式活性污泥反應器中,該菌在44天內對苯酚的降解率始終維持在95%-100%,而沒有接種該高效菌的反應器,苯本分的去除率由初始100%降低到40%。

生物強化技術不同于傳統生物治理技術的地方在于其的靶向性。該項技術是向傳統的生物處理系統中添加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高效菌,用以去除某一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方法。生物強化技術最核心的內容為培菌及投菌環節,該技術是一種預處理技術而不是治理技術。

生物強化技術最關鍵的環節是培菌。從自然環境中的污染場地直接分離篩選,獲得特定功能微生物,是目前最為常用的獲得高效菌種的方法,該方法目前也比較成熟。操作步驟如圖1所示:

參考文獻

[1] 彭永岸,朱彤.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新方案[J].地球信息科學,2003(1):16-21.

[2] Young C Y.The use of enzymes and biocatalytic additiv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M].Water Pollut Control Fed Highlights,1976(13):5.

[3] S Selvaratnam,BA Schoedel,BL McFarland.Appl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 for determining the fate of phenol-degrading Pseudomonas putida ATCC 11172 in a bioaugmen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7(47):236-240.

第3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關鍵詞:河道治理;生態環境;南康區;修復技術

引言

河道為構成水環境系統和城鄉河湖水系的重要載體,在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1]。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各行業用水量急劇增大,各類污染物不斷被排入河流而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如水體中有機物、懸浮物、氮磷含量過高造成的水體黑臭、渾濁和發綠等問題;河流含氧量的降低和各類污染物的排放,嚴重威脅的河流水體安全。所以,河流水系統屬于污染治理和生態失衡的綜合性復雜體系[2]。不同區域的河流受污染特征、類型不同,相應的污染源也存在一定差異,由此導致僅僅依賴于生物、化學或物理修復措施往往不能達到徹底修復水環境的目標[6]。鑒于此,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和河流生態修復技術,提出了某兩種或多種技術集合的多方位生態修復體系,然后將其應用于贛州市南康區城市水環境治理工程,大大提升了河流生態服務功能和河道的水環境恢復能力。

1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體系

多方位生態修復技術體系是一種以技術集成、統籌管理、綜合治理、長效運行為基本原則,通過內源控制、人工凈化、外源截留以及自凈強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實現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見表1。

1.1外源污染控制

實踐表明,初期雨水對河流水體的污染程度更大,為改善水質狀況無法僅僅依靠點源污染控制。因此,多方位生態修復采取了一種工程化雨水處理技術,即雨水原位自動膜濾設備,通過采取具有膜過濾和前處理一體化的超低壓膜過濾工藝,對雨水徑流污染物進行高標準的去除。選擇折疊式濾膜作為濾芯,在保障過水能力的同時實現截污的目的。通過設置水體貯存池,由此可大大降低人工維護的成本和截留污染物的累計,從而延長濾芯的工作年限。該設備能夠有效降低雨水污染含量,因此通常安裝在雨水管網的入河末端,經系統過濾可防止直排河道產生的二次污染[7]。自然河岸的“可滲透性”利用駁岸生態滯留系統恢復,由此減少未排入管網系統的雨水流入受納河道的污染負荷和徑流量[8]。水系的水運、防洪等功能為傳統駁岸的最根本的目標,由此對河流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等產生一定的破壞。基于自然材料的生態駁岸可為植被的生長提供了環境條件,具有增強水岸自然景觀、涵養水源和保護水土等功能。另外,將棲息地和生物走廊等修建于生態駁岸,可形成具有良好滲透性的水陸交界面,從而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和水體自凈能力。根據滯留系統能夠將駁岸、水陸面構成一個整體,而能量和物質的交換途徑有各種植物間隙、孔洞、空隙等,同時空氣中的氧氣在不同水流速度下被攜帶至水體,有利于水體的凈化。因此,大幅度降低水污染物排放量、恢復河流濕地及河道的生態系統、嚴禁新占河道與濕地等為解決河道面臨的生態問題的主要措施。

1.2內源污染控制

城市河流水質在很大程度上受外源入河沉淀的影響,即底泥對水體環境可產生二次污染。氮磷、重金屬等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的條件下也會在特定的條件下進入水體,并在河道底部逐漸積累,對河流上部分水體產生影響。對此,可采取機械清淤和生物酶底泥修復相結合的內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可持續性好、去除污染率高及減少快等優點[9]。機械清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底泥和河流水體的理化性質,但該項措施的投資成本較高,一般適用于污染負荷高的小面積水域修復。在受污染程度較低、涉及范圍較小的區域比較適用生物酶底泥修復技術,從而顯著提升微生物在自然條件下降解有害有度污染物的能力。另外,底泥理化性質的可持續性在提高微生物活性后得到重要保障[10]。

1.3人工凈化體系

河道水環境系統在外界污染物迅速進入河道時產生失衡或不穩定,通過采用應急措施確保河流水系統的完整性。因此,河道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可通過人工凈化干預體系提升[11]。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措施為超微凈化水工藝,見圖1。該技術是采用超高壓氣水混合法形成大量的微小氣泡,由此實現增大水體氧容量和氧化有機物、去除各類污染物的目標,從而大大提升水體能見度,在河流水體凈化方面具有較強有效性。超微凈化水處理技術可逐個消除河流重金屬污染、含氧量低、水體黑臭、渾濁、發綠等常見的水質問題,具體的凈化過程為:微米級氣泡可迅速去除發綠水體中的黏附藻類;攜帶正電荷的超微氣泡能夠直接分離、吸附水體中的泥沙和膠體,從而凈化渾濁的水體;水體中的有機物在超微氣泡破裂和沉降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氫氧基作用下發生分解、氧化,由此可實現治理黑臭水體的目標。

1.4水體自凈化

應根據河道不同的受損和受污染程度,采取相應的管理、修復和治理策略,從而提高工程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各項治理措施的成效。當前,水生態系統在河道整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于強化水體的自身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水體自凈過程見圖2。對生態系統受損不嚴重、受污染脅迫時間不長且水質超標不嚴重的那些河道,采取以減量為主的措施,通過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水體質量,減少入河污染量,發揮河流生態系統的自凈化、自組織功能自然修復。挺水、沉水、浮葉植物為構建水生植物群落的主要內容,其中挺水及浮葉植物群落發揮著維持水體環境和增強景觀效果的作用。在維持生態多樣性和系統穩定的條件下對水陸系統之間的能量、物質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通常將水下草皮布置在岸邊較淺水域,如四季常綠矮型枯草等。為提高深水區景觀度將四季常綠、體形較高的水下森林一般布置在中部較深區域。群落的構建主要考慮如下原則:氮磷等富營養物質主要由沉水植物的吸附作用消除;通過有效控制懸浮物,顯著減少氮磷的釋放;通過光合放氧促進鐵、鋁與泥質中磷的有效結合,降低磷含量;充分發揮沉水植物的功能抑制藻類的繁殖與生長。針對生態功能結構完全受損退化、水質嚴重惡化和長期污染物超負荷輸入的河道,采取養護、修復、減量相結合的綜合整治措施加快污染物減量化步伐,如通過實施補水換水、布放人工水草、投加微生物、修建曝氣及清淤池等措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引入旁側濕地進行強化治污,盡快為河流生物群落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另外,枝角類浮游動物在實現動物蛋白與有機物、藍綠藻轉化的同時,又可作為天然餌料被魚類攝食,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此階段的工作重點為如何提高重建生物群落的增殖率、成活率以及確保建成的治污設施持續高效的發揮作用,這也是中小河道生態整治和環境修復易被忽視的環節。

2實例應用

以贛州市南康區城市水環境治理工程為例,治理項目位于南康區龍嶺鎮內,堤線從丫叉村到大樹下,河流全長13.33km,本次治理8.58km。河流中TP、NH3-N、COD濃度分別為1.6mg/L、12.5mg/L、290.2mg/L,屬于劣Ⅴ類水質,現狀河流透明度極低、水體發黑發臭等問題突出。由于上游河道沒有設置相應的截污措施,使得各種污水和部分降水直接進入河道,考慮選用隔膜導流處理受污染水體,隔膜的外、內層分別為聚酯纖維膜和土工膜,布置于南康區河道南岸2km處。通過導流作用,將部分污水流至下游可降低進入南康城區段的污水量,由此實現部分非溶解性污染物的有效攔截。針對直接排入河道的雨污水,為提高底泥和水體微生物的新陳代謝能力與呼吸強度,氧化和消減底泥內源污染,采取將生物酶投入至河道激活其活性的措施,由此實現底泥的原位治理和河道黑臭底泥現狀的改善[12]。根據水質相關要求利用河流生態技術,進一步美化環境維持水生態系統循環。在河道綜合整治項目中引入超微凈化設備技術,這是受污染河道尤其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有效方法,水質凈化指標見表2。根據表1可知,南康區河段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為河道水生態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康區城市水環境治理項目,通過拋灑、投放的方式構建浮游和底棲動物群落,以鯽魚、鰱魚為主的魚類群落以及以伊樂藻、矮型苦草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形成了自然良性循環的水生態系統。項目實施2個月后,河流水體由之前的淡綠色逐漸轉變為清澈見底、無色透明的水體,河流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TP、NH3-N、COD等污染指標降低至0.4mg/L、8.1mg/L、23.5mg/L,顯著提升了水體自凈能力和地表水環境狀況。

第4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摘要 基流匱乏的嚴重污染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是世界性難題。以鄭州市賈魯河為實例,針對城市黑臭河流天然徑流少、河道補給水多為生活及工業廢水、河流生態功能基本喪失等污染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廢水資源化再生利用與水質目標管理結合的基流匱乏型城市黑臭河流的“三級循環、三級控制、三級標準”治理模式;針對水體黑臭問題成因,研發經濟有效的污染控制與治理新技術,實現流域排污總量與環境容量的科學銜接,為解決同類型河流水資源短缺與水質目標的達成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治理模式與途徑,并對我國今屆黑臭河流治理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 城市河流;黑臭水體:賈魯河;治理模式;污染控制

工業企業、城市生活等點源導致河流水體普遍受到耗氧有機物和NH。-N的污染,河流黑臭成為中國河流水環境的首要問題。黑臭河流是河水中污染物厭氧分解釋放的“表象”與“味道”,由于水體流動性差、水體缺氧乃至厭氧條件下污染物轉化并產生NH3-N、H2S、揮發性有機酸等惡臭物質以及鐵、錳硫化物等黑色物質,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黑臭河流評價體系。根據國家重大水專項相關研究成果,建議其閾值為:DO(溶解氧)1毫克/升、臭閾值100、透明度25厘米、色度20,當其中任意一個指標值超過閾值時,則可判定其為黑臭水體。生態基流是維持河流生態系統運轉的基本流量,因河道筑壩、渠道化、硬質化,極端降水事件增多,導致壩下長期無水、河道不能蓄水、河道長期干旱,這些河流為基流匱乏河流,它們主要承接污水處理廠廢水、農田尾水與農村生活污水。由于其易污染、水體流動性弱、環境容量小、自凈能力差等特點,很容易導致水體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了水體缺氧而呈黑臭狀態。近幾十年來,黑臭水體的范圍和程度不斷加劇,在全國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經繁華區域的水體絕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級與三級支流的黑臭問題更加突出,且劣化程度逐年提高,已成為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態環境。

2015年4月,國務院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對黑臭水體的治理提出明確要求: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目前國內外黑臭河流的治理模式,多采用直接治理技術,主要針對河流本身的問題,采取物理法、化學法、生物一生態或新組合工藝等進行治理。國內外對黑臭河流的治理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建立了相關的水質指數關系式以及預測模型等基礎理論研究。

根據國家重大水專項“十一五”淮河項目研究成果,本文以淮河流域的鄭州重污染城市河流——賈魯河為例,探討基流匱乏型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模式及其主要技術方法。

賈魯河水體污染狀況

淮河是國家“九五”開始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曾因水污染事故頻發而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2014年國家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數據表明,淮河干流水質全年都在Ⅳ類以上,但以黑臭河流為主的劣V類水體超過23%。以河南省為例,60條河流中,除5條斷流外,其余55條有34條河流已經喪失了城市一般景觀功能,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黑臭”河流,位于淮河上游基流匱乏的二級支流賈魯河為其中的典型代表。

賈魯河全長246千米,流域面積5896平方千米,占淮河流域的1/49,而污染負荷卻占1/9,是淮河流域面積最大、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素有“欲治淮河,必先治賈魯河”之說。受自然因素所限,賈魯河天然徑流缺乏,多年平均徑流量4. 51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速14.6立方米/秒,年最大徑流量15. 72億立方米,年最小徑流量1. 512億立方米,河道補給水基本為鄭州、開封及下轄區縣排放的污水,占河流總水量的80%; 2007年污水處理率僅67.5%,廢水回用率不足5%,自凈能力差,大多數控制斷面水質為劣V類,無法達到水功能區劃和河流生態所要求的水質標準;2008年賈魯河陳橋斷面的COD為75.4毫克/升,NH3-N為30.0毫克/升,水生態系統完全崩潰,是名副其實的“黑臭河流”,成為制約淮河流域水質整體改善的重大瓶頸。

賈魯河的“三級循環、三級控制、三級標準”治理模式

賈魯河流域一方面集中反映了淮河污染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作為淮河上游最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以來,其水污染控制工作得到了國家、河南省及鄭州市的高度重視,通過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和出水水質要求,深化工業污染防治等措施,使賈魯河流域水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不能滿足《河南省水環境功能區劃》Ⅳ類水體要求。在現有廢水處理工藝技術水平下,流域內城市污水和工業企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也很難保障賈魯河水質達標。

國家水專項“十一五”課題“賈魯河流域廢水處理與回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提出了基于廢水資源化再生利用與水質目標管理結合的基流匱乏型重污染河流治理的“三級循環、三級控制、三級標準”模式(圖1),該模式通過工業與工業園區廢水處理與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形成點源一區域一流域的“三級控制”;并以“行業間接排放標準、區域排污標準、流域排污標準”的“三級標準”為管控手段,使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逐級凈化處理與資源化能源化利用;通過構建“工業園區(企業)內部廢水循環利用一區域污水再生利用一流域水資源生態利用”的水資源“三級循環”再生利用技術體系,實現廢水資源最大限度的再生利用,維持了河流的基本生態流量,保障河流水體達到水生態功能區劃的水質目標,實現流域環境容量與排污總量的科學銜接。

基流匱乏型黑臭河流治理的主要技術方法

基流匱乏型重污染黑臭河流治理是世界性難題,技術減排仍是黑臭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針對賈魯河流域污染的特點,以“點一線一面一管”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了支撐“三級控制”的典型行業水污染控制、城市混合污水深度處理和尾水生態凈化處理與修復等關鍵技術體系,覆蓋了流域典型行業、城鎮生活和區域尾水等主要污染源的控源減排。

典型行業水污染控制方面,研究并應用了基于兩級分離內循環厭氧為核心的生物制藥廢水處理技術、生物制藥廢水雙膜(UF+RO)深度處理分質回用技術、毒害污染物識別與處置技術、工業園區綜合廢水生物強化處理技術、工業園區污水廠生化尾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工業園區先進管理技術。采用基于兩級分離內循環厭氧為核心的生物制藥廢水處理技術、生物制藥廢水雙膜(UF+RO)深度處理分質回用技術,為高濃度生物發酵制藥有機廢水的能源化、資源化處理提供系統集成創新技術。針對一般性工業園區典型污控技術、工藝以及設施應用效果及運行管理現狀,基于重點污染物總量減排、特征因子達標排放和生態健康風險控制要求,通過“物化一生化一物化”技術集成優化,構建“生化預處理、生物強化處理、尾水深度凈化”技術體系,顯著提高了污水廠主體處理系統的納污能力、抗沖擊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通過增加特征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引入生物毒性評價標準,形成了以“接管企業間接排放標準、園區污水廠綜合排放標準、工業衛生再生利用標準”為核心的長效管理和評估體系。

城市混合污水深度處理方面,研究并應用了混合型城市污水高效脫氮除磷集成技術和城市污水達Ⅳ類水質深度處理集成技術。針對賈魯河流域生化尾水COD、TN、TP難以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采用“水解酸化+氧化溝十新型混凝過濾”深度凈化技術集成以實現強化脫氮除磷,增強對工業廢水復雜污染物的適應能力和抗沖擊能力,保障出水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針對賈魯河流域高質量再生水的要求,采用以新型磁性微球樹脂為核心的脫色技術及強化混凝過濾為核心的除濁技術;通過對城市污水生化尾水進行樹脂吸附處理,實現對尾水的高效脫色;通過強化混凝,可實現濁度的有效去除,通過調節混凝條件,滿足不同濁度要求。經新型磁性微球樹脂及強化混凝過濾的集成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處理后,出水主要指標不僅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一級A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要求,主要指標還滿足地表水Ⅳ類水質標準要求,拓展了再生水的應用范圍。

尾水生態凈化處理與修復方面,突破了高效穩定人工濕地技術、表流型和潛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耦聯技術、近自然河道污染生態削減技術、近自然人工灘地一土壤側滲聯合凈化技術。基流匱乏型黑臭河流主要來水為經過深度處理的城鎮污水和工業廢水、COD和NH3-N的濃度遠高于地表水V類水質、難以通過一般的地表生態凈化處理手段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等特點,需要構建重污染河道水體凈化的強化與修復技術。高效穩定人工濕地技術將鐵屑與濕地基質(粉煤灰、爐渣、碎石)等常用人工濕地基質混合,形成內電解微循環,促進城市與工業尾水中難降解污染物降解、轉化,使得COD、NH3-N去除率比對照高出30%以上,TP去除率高出20%以上。表流型和潛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耦聯技術將潛流型、表流型的人工濕地系統進行串、并聯,運用間歇式進水的方式將兩種類型人工濕地系統進行優化組合,發揮了單項技術的優勢,實現了互補,達到提高COD、TN和TP綜合去除的效果,也有效地減少濕地的堵塞。

“三三三”流域治污模式應用實例及實踐成效

經過5年多的實踐,在“三級控制”方面,通過上述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示范推廣,建成了河南拓洋制藥廢水處理、五龍口混合型城市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賈魯河生態凈化工程等5項示范工程。在“三級標準”應用方面,基于水質目標管理,建立了環境容量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的小流域間接排放標準,并在賈魯河、雙洎河等子流域得到推廣應用;制定了發酵、制藥等流域重污染典型行業污水排放標準,并初步探索了基于河流生態健康保障的流域功能與生態健康標準。在“三級循環”應用方面,實現企業內部中水循環利用、區域尺度尾水綜合利用,流域范圍河道生態補給利用。

通過“三三三”模式的綜合應用,在賈魯河流域削減COD l.1萬噸/年和NH3-N 1000余噸/年,相關技術在流域內近20家企業得到推廣應用,直接經濟效益2500余萬元/年;建成賈魯河生態凈化工程18.5千米,處理水量20萬立方米/天,削減COD 49%、NH3-N 76%和TP 36%,透明度增加85%,河流出現黃河鯉魚等土著種,水生態質量顯著好轉。實現大王莊主控斷面2014年COD 23. 37毫克/升和NH3-N 2.05毫克/升,基本達到了“水清岸綠、鳥鳴魚戲、人水和諧”的景觀。2015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對賈魯河的水質改善作了專題報道。“三三三”流域治污模式也從側面被實踐證明了是根治黑臭河流切實可行的系統治污模式。

基流匱乏型黑臭河流治理建議

加強河流黑臭評價標準研究

水體黑臭評價作為一種特殊的水質評價,目前在國內外尚無確定性的專門評價方法和標準,直接影響到黑臭河流的治理工作。比對國際標準,現行的水質Ⅳ類、V類標準缺少透明度、嗅殊、葉綠素、特征污染物等評價指標。在水質常規指標中,DO作為單一臨界指標法中使用的判別指標,是判別水體黑臭的關鍵指標。但由于導致水體發黑發臭的因素很多,其值受到河流地理位置、水文水利條件、周邊物理環境以及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因此加強黑臭河流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研究,可為更科學的提出治理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加強控源減排嚴格控制各種污染源

黑臭河道整治的關鍵是截污治污,否則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水質。解決水體黑臭、提高DO的主要技術途徑包括河流水文條件改善、COD控制、NH3-N控制。其中NH3-N已成為各大流域主要耗氧污染物,是未來河流水質的重點控制指標。完善與推廣基于流域水質目標管理的基流匱乏型重污染河流“三三三”治污模式,抓住城市生活污水、典型工業行業、農業面源污染等重點污染源,形成基流匱乏型黑臭河流“控源減排”成套技術。加強市政污水管網建設,盡可能地將污水納管后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再排放,嚴格控制進入河道的各種污染源。

提高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

水的流動性差是基流匱乏型黑臭河流形成的關鍵原因。城市污水通過凈化作為缺水城市水源補充是一個主流方向。基流匱乏型河流一方面受河流自然凈化能力不足影響,另一方面農灌及河道補水需求旺盛也是造成其基流匱乏的原因。進一步提高廢水處理深度、提高水的處理率與回用率、加強生態凈化是解決基流匱乏型河流水資源短缺問題、實現污染減排與水質達標的必要措施。應該加強基流匱乏型河流“生態調水”和“尾水深度凈化”,并以河流環境容量推算污染物受納總量、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控制標準,利用再生水作為河道補水并構筑生態水系改善河流水文條件。

加強流域生態風險評價研究

基流匱乏型河流其生物毒性及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健康的生態系統是穩定的和可持續的,在時間和空間上,能夠維持它的組織結構和系統內部的調節。生態風險評價是評估由于一種或多種外界因素導致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不利生態影響的過程。城市工業混合尾水對斑馬魚有顯著的內分泌干擾毒性和遺傳毒性,經生態凈化處理能有效削減水體中30%~40%的內分泌干擾毒性和40%~60%的遺傳毒性。需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和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有毒有害物質排放的生態風險評價,同時加強生物修復技術使用的區域環境生態風險評估方法、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研究。

強化水質目標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第5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關鍵詞:水污染防治;入湖河流;對策;滇池北岸

滇池位于昆明市主城區的下游方向,是昆明盆地的匯水中心,每年入湖徑流攜帶大量的污染物質進入湖泊。滇池換水周期長,湖水自凈能力低,生態系統脆弱,一經污染僅憑自身凈化能力難以恢復[1]。為了保護湖泊生態系統,遏制水環境污染趨勢,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提出,到2010年草海水質需要明顯改善力爭接近V類地表水標準,外海水質穩定達到V類地表水標準,力爭接近Ⅳ類地表水標準。為了達到規劃制定的目標,本研究主要對滇池北岸進入草海的河流水污染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改善河流水質的初步設想。通過沿程凈化入湖河流水質,減少入湖污染的量,達到保護湖泊生態系統的目的。

1 研究區域與方法1·1 研究區域本研究主要集中在滇池北岸草海流域范圍內。對影響草海水質的船房河、西壩河、大觀河、烏龍河、老運糧河、新運糧河和王家堆渠進行研究。這些河流流經區域是昆明市工農業生產、城市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集中地區,河流受污染嚴重。1·2 研究方法每條河流設置有固定的監測斷面,由昆明城市排水監測站進行長期的水質監測工作。取樣方法和水質分析方法均按照國家標準進行。

2 結果與討論2·1 北岸主要入湖河流水環境污染現狀表1 北岸入湖河流水質情況(mg/L)王家堆渠新運糧河老運糧河烏龍河大觀河船房河西壩河BOD52005年13·7 46·8 33·0 71·6 7·71 28·9 21·72006年13·1 51·6 12·8 83·8 16·5 45·95 22·22007年11·6 21·9 12·8 11·2 19·4 24·1CODCr2005年47·6 124 104 164 37·2 82·2 63·42006年48·8 143 36·2 204 55·3 122 73·02007年42·9 162 45·4 44·5 56·8 74·7總磷2005年0·892 1·78 1·74 1·99 1·23 1·66 1·582006年1·23 2·18 1·31 2·97 1·49 2·39 1·772007年1·34 1·19 1·90 1·03 1·25 1·54總氮2005年8·05 23·3 20·1 21·9 15·5 17·1 16·72006年9·53 31·4 18·2 32·1 16·4 26·2 19·72007年10·9 17·1 21·1 15·3 16·1 18·8氨氮2005年3·79 17·5 12·7 14·9 10·2 12·4 11·92006年5·88 24·6 10·7 24·0 10·5 20·8 16·02007年6·90 13·4 11·5 9·99 9·04 13·3水質類別劣V類劣V類劣V類劣V類劣V類劣V類劣V類

從北岸河流水質情況分析,七條入湖河流水質都為劣V類水,總氮、總磷超標情況非常嚴重,有多條河流總氮濃度超過V類水質標準10倍以上,未整治河流水質存在逐年惡化趨勢,因此,每條河流都亟需得到整治。北岸河流污染嚴重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①排水系統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納管率低造成未進入總管道的污水直接或間接進入河道;②雨水的沖刷作用下,地表污染物隨雨水少部分進入雨水管道,大部分初期雨水攜帶大量的污染物進入河道;③多數河流自身的水動力條件差,加上支溝眾多,河網水質情況復雜;④河道長期未進行底泥疏浚,河底淤積的底泥不斷釋放出污染物質,造成河水水質惡化。河道水質惡化是造成草海水環境污染、湖泊富營養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

一。根據水質情況分析,七條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程度由輕到重,分別是王家堆渠

截污工程受河流沿線長度、各段區域特征和工程費用的綜合因素影響,難以對河道沿線進行全程截污,因此主要針對點源直接入河嚴重的河段進行治理。以新運糧河為例,全長14·58km,上游主要是農田,污染以農業面源為主;中段是昆明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區內已經建設有分流制排水管網;下段1/3位于草海生態保護區,該段從人民西路至入湖口現仍有105個排污口。眾多的排污口直接向河道內排放污水,對草海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因此,新運糧河的截污工程主要布設于下段4·36km河道,將排污口的污水截入污水干管。當前這些河道截污和綜合整治工程正在逐步進行中,船房河工程已經于2007年6月完成。從表1船房河2006年與2007年的水質指標對比可以看出, BOD5濃度降至原來的42%, CODCr濃度降至原來的46%,總磷降至原來的52%,總氮降至原來的61%,氨氮降至原來的43%。船房河截污工程完成后,河水的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從該河道輸入草海的污染負荷減少了50%左右,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2 河道整治規劃河道名稱全長(km)集水面積(km2)整治規劃烏龍河3·68 2·61沿河道兩側敷設截污管3425m,河道清淤,新建污水泵站和節制閘新運糧河14·58 83·4河道整治長度4·36km,沿河兩岸各預留10m公共綠化帶老運糧河11·3 18·7河道整治長度2·22km,沿河兩岸各預留10m公共綠化帶船房河11·4 7·42沿河兩側敷設截污管7654·1m,新建污水泵站和景觀綠化西壩河9·05 4·87河道整治長度5·4km,沿河兩岸各預留10m公共綠化帶2·2·2 河流城內段治理方法截污工程雖然有良好的治污效果,但工程的實施受限制因素較多,特別是針對流經城區段河流進行治理存在較多困難。城區內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沿河兩岸建有眾多居民區、商業區及工業區等,城市規劃建設完成后難以實施規模化的截污工程。然而,城內河流因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不僅需滿足防洪的要求,還應具有旅游、娛樂、景觀、生態等多方面的功能[6],對河流水質的潔凈程度具有較高的要求。根據水質監測分析,北岸入湖河流都為劣V類水質,河水呈現黑臭狀態,無法滿足城市生態環境和城市景觀的需求。為了解決水質凈化需求與工程布設困難的矛盾,城區內河道凈化適宜選用原位治理技術,充分利用河道自身空間凈化水質。依據河道自身空間的容量及周邊環境特點,對不同河段布設適合的治理工藝。新、老運糧河水量大、河道寬,主要滿足城區防洪排澇功能。老運糧河河寬約10m,新運糧河河寬約20m,這樣寬敞的河道適宜使用移動式充氧平臺。移動式充氧平臺可以機動靈活地根據河道曝氣需求,調整曝氣船的運行,通過人工向水體中充入空氣(或純氧氣[7]),加速水體復氧過程,以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和增強水體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體中的污染物質得以凈化,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8]。新、老運糧河的河道空間容量大,也適合采用生物膜技術。生物膜技術是人們長期以來根據自然界水體自凈現象發展起來的。現已研制的人工水草仿生生物填料[9]就是與天然水草具有相似特性的人工填料,布設在河床內,為水生動植物群落和細菌真菌等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通過各種生物的生長過程消耗水體中的污染物質,而且人工水草不會對河流自然流動和行洪安全產生干擾作用。進入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人工水草對于受污染河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明顯,平均可達40%以上。

針對河道空間有限的河流適宜使用微生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投菌技術[10~11],最常用的投菌技術有集中式生物系統(CBS)、高效復合微生物菌群(EM)和固定化細菌技術;另一類是土著菌強化技術[12],通過向水體中投加生物促生劑來刺激土著微生物的迅速繁殖,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微生物修復技術通過增強水體中微生物的凈化能力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該技術對于流量較小的河流如烏龍河、王家堆渠等可起到較好的凈化作用。2·2·3 河流城郊段治理方法城郊的地理特征與城市不同,人口密度相對較小,住宅、廠礦建筑物相對較少,有一定量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魚塘等農業用地。因此,城郊河流的治理比城市河流的治理具有更多可利用的空間優勢。城郊的土地和魚塘都可以成為河水凈化技術的實施空間。王家堆渠主要是昆明發電廠冷卻水排水渠,由于電廠冷卻水尚有—定余溫,下游村落的村民在河渠兩側修建魚場,進行溫流水養殖非洲鯽魚,現有魚塘水面8·07hm2,魚產量約460t。王家堆渠的水質凈化方法,可以利用現有魚塘改造成綜合生物塘進行治理。綜合生物塘[13]是交叉種植的鳳眼蓮、水浮蓮、浮萍等水生植物與魚類等水產共同養殖的塘系統。在植物生長期,不斷地從塘系統中撈出大量的水生植物,用于餌料、飼料和肥料等多種用途。通過植物的打撈帶出水體中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而且植物加工成魚類等水產的飼料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利用魚塘改造的綜合塘凈化城郊河流,是一種效果佳,經濟效益好,因地制宜的技術方法。城郊河流還可利用農業用地,選擇土壤深度處理技術[14]和土壤滲濾處理技術[15]進行水質凈化。北岸七條入湖河流的污染特征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較高,污染隨河流進入湖泊后易造成湖泊的富營養化,在土壤處理技術中氮磷作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被吸收利用,一方面凈化了水質,另一方面減少了農業肥料的使用。該方法不僅是末端治理,凈化受污染的河水,還從源頭減少了農用氮磷的施用量。因此,在條件適合的地區,土壤處理技術是一種可以廣泛應用的技術方法。塘系統和土壤處理技術在適宜的條件下還可以組合運用,達到更好的水質處理效果。2·2·4 河口區凈化方法河流經過城中和城郊的沿途治理,污染負荷削減明顯,水質情況得到較大的改善,為了進一步減少入湖污染物的量,可在河口區設置人工濕地或生物浮床處理系統,為污染物入湖設置最后一道屏障。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是20世紀70年展起來的仿自然生物處理技術,已經應用于水污染處理許多領域。在河口區有效地利用空地,構建人工濕地系統對河湖污水進行處理,因運行、維護費用低廉,目前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16]。對于滇池北岸七條入湖河流而言,只要入湖口有可利用的土地,條件適宜,都可建設河口人工濕地系統對河水進行污染再削減。若河口區缺少需要的土地面積,可選擇生物浮床處理系統凈化河水。生物浮床是采用輕型綠色環保,防腐抗老化的材料制作成浮床,供選用的水生植物生長使用。浮床要有較好的強度,能抵抗較大的風浪沖擊,確保植物的正常生長。該技術原理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的吸收,以及與微生物的共同代謝作用,有效地將水體中有機顆粒和膠體吸附、降解,氨氮等營養鹽吸收、轉化,從而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17]。生物浮床處理技術是河口區土地稀缺河流水質凈化的最佳方法,對水體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明顯。

3 結論本研究以滇池北岸七條入湖河流為研究對象,根據河流沿程地理區域特征提出了實施截污工程、河流城內段、河流城郊段和河口區凈化技術。這些處理技術可以組合運用于同一條河流進行全程沿途減污;也可應用于河流區域條件適宜的一段進行強荷,確保湖泊水環境的改善和生態系統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胥勤勉,楊達源,董杰,等·滇池水環境治理的“調水”“活水”工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6, 15 (1)·

[2] 曹秀梅·湖泊富營養化的防治對策研究[J]·太原科技,2006, (10)·

[3] 陳眉,程曉如·東湖截污工程對改善西南湖區水質的預測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 2003, 19 (3)·

[4] 楊士建,趙秀蘭·駱馬湖的氮磷平衡及實施截污工程對水質改善效果的研究[J]·云南環境科學, 2003, 22 (1)·

[5] 官寶紅,吳國華,曾愛斌,等·京杭運河杭州段水污染源特征與截污措施建議[J]·城市給排水, 2005, 31 (2)·

[6] 朱國平,王秀茹,王敏,等·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綜合治理研究進展[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6, 4 (1)·

第6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今天這次河長制工作調度會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屆*中全會關于強化河湖長制的部署要求,總結前段工作,安排下步任務,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提高認識、壓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推動河長制工作不斷深化,為“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改善我縣水環境質量、實現綠色生態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下面,就進一步強化河長制工作,持續改善提升我縣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建設水平,我強調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清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切實擔當起全面推進河長制的責任和使命

近年來,縣委、縣zf高度重視水資源和水生態保護工作,大力實施群眾飲用水安全、*河堤壩加固、海堤修復、河道清淤、污水處理廠建設以及農田水利灌溉等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有力提升了我縣水資源和水環境質量,保證了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用水安全。但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變化,水資源和水環境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從水資源總量和質量上看,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以往很多河流水清河暢、魚蝦成群,現在幾乎“十河九干”,即使不干的,也成為季節性河流,總量正在減少;另外,除了上游來水,一些自然水體質量堪憂,有的甚至成為黑臭水體。從面臨的任務看,我縣河流數量相對其他縣區較少,但由于河道長期干涸、年久失修,河道淤堵、違法建設等問題多、數量大,有的甚至影響河道行洪,清理難度大。

從群眾直接感受上看,很多河流已成為干涸的溝渠,生活垃圾、畜禽養殖糞便、污水隨意排入河流等現象時有發生,成為污染源,有河無水現象十分普遍。另外,地下水水位下降現象也很普遍、很嚴重,遇到干旱年份,也發生過灌溉和飲水緊張問題。

可以說,保護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刻不容緩、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嚴格貫徹中央、省市要求,以對發展、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進一步落實河長制,通過明確目標、理順機制,把責任落到人、把短板補到位,全面提升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二、切實以河長制提升河流治理成效,持續改善全縣水資源和水環境質量

要統籌抓好水環境整治與城鄉建設,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水清岸綠的河流既是富有詩情畫意的鄉愁記憶,也是城鄉生態環境的安全屏障。各級各單位要把管水治水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科學管理,扎實做好岸線保護、污染物排放管理、水體治理、沿岸綠化等工作。

要嚴格水生態空間管控,結合河道違章建筑、違法占地清除專項治理,重點抓好違章建設、隨意侵占河道、破壞河岸堤壩、違規挖沙采沙等突出問題,打造健康自然的河流岸線風貌。

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教育引導農村居民改變污水、垃圾直排入河的傳統習慣,抓實溝渠坑塘清理、岸線植綠等工作,把每條河流都打造成景色怡人的生態美景。要加強*河水質、*河水系生態治理,為*新區建設、為打造*河休閑文化旅游景點提供有力支撐。要扎實做好沿海水污染治理和修復,確保沿海資源可持續利用和開發。

要全力抓好水污染治理與轉型升級,從源頭上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河流污染表面在水里,源頭在岸上。各級河長不能就水管水、就污治污,必須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統籌、水域水量水質并重、預防保護治理齊抓,緊盯重點行業及主要污染物源頭,綜合施治,標本兼治,從根本上杜絕各類污染源入河。要扎實推進“十大”重點涉水污染行業專項整治,全面排查污染水環境的企業、項目,該整治的要整治到位,該清理的要全部清理,特別是對水源地周邊、重點監測流域實行最嚴格的水污染排放標準,嚴禁出現新的污染排放源,堅決杜絕邊治理、邊污染的現象發生。

當前,要著力抓好*河、*河水質污染整治。各級河長、主管縣領導、相關鄉鎮和主管部門要密切配合,迅速沿河實地踏查,查找污染源,封堵排污口,解決污水和畜禽養殖場糞便直排問題。環保部門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污染問題。河長辦要拿出具體整治方案,縣委督查室、縣zf督查室要加強督導,及時匯報工作進展情況。

要統籌抓好網格化監管與“零容忍”執法,確保管水護水治水取得實效。實現監管和執法全覆蓋是進一步落實河長制的關鍵一環,目的就是解決監管不到位、執法投機的不健全等問題,把河流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各級各單位、各級河長要嚴格落實日常巡查監管機制,明確巡查責任,落實技術設施,加強對重點河流、水域岸線的動態監控,做到不留盲區、全天覆蓋。

要嚴厲打擊破壞岸線的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私設納污坑塘等涉水違規違法行為,特別是對網箱養魚、非法采砂、偷排偷放、超標排放及破壞水源地生態、盜采地下水行為,要保持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堅決保障河道安全和水質安全。

另外,還要積極探索新的河流管理體制機制,在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監督管理、爭取上級支持、社會管理等方面大膽創新,形成我縣特色,確保河長制工作高效推進、持續深化。

三、切實扎實履行河長制各項職責責任,全力推動河長制工作落實見效。

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傳導壓力。各級河長要切實肩負責任,知曉河長干什么、怎么干,熟悉掌握河流基本情況,及時調度治理保護工作,著力解決好存在的問題,真正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河長辦要發揮牽頭攬總作為,迅速研究制定方案,進一步落實責任、明確時限,確保各項工作快速推進。

第7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關鍵詞:河道治理;難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 TV147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水污染是中國水危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總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的西南地區由于地質條件的特殊性,使得污染物質容易進入其廣泛分布的河流之中;同時又由于很多人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不注重治理和保護, 使得河流的污染破壞越來越嚴重,治理難度也一步步增加。

一、水體污染的污染源

據調查,西南地區的主要污染源來自于工業、生活和農業,其中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最為嚴重。

1、工業污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也不斷的發展,一方面為城市帶去了更大的發展機會,另一方也對當地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近些年來,工業的用水量不斷增加,大量廢水排入到河道中,導致了河道的污染。由于工業污染,河水中的氨氮嚴重的超標,河水發臭,顏色發黑。

2、生活污染

城市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已經成為了影響河道水質的重要影響因素。尤其是在城市化程度較低的地區,基礎設施還不健全,管理體制也存在一定缺陷,導致對生活污水的處理不全面。

3、農業污染

在大力發展當地農業的同時,人們都忽視了農藥的殘留、禽類和畜類的糞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當地河道的水質。農業生產中產生的污水往往未經處理就排入到河中,禽畜的糞便對河道的污染較為明顯,但農藥對河道水質的影響則相對緩慢,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農藥化肥的使用有可能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據媒體報道,我國的多條河流每年都會出現大量的浮萍,污染十分嚴重。夏季一些河道可能根本看到不到河水,而且隨著夏季溫度的升高,一些地區的河水甚至會發出惡臭,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浮萍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河水的富營養化導致的,河水的富營養化污染有可能來自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水污染,因此在整治的過程中應該要進行綜合的整治。

二、河道治理中的難點問題分析

1、泄洪以及防洪治理

在對河道進行構建施工的時候,因為各類建筑物眾多,又不能輕易對其進行排除,就導致了沒有足夠空間來進行河道防洪建設。不但如此,部分構建物因其特殊的位置或獨特的構建結構會對河流走勢進行改變,還會造成水流阻雍。這些都造成防洪泄洪的問題,給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近年來,許多城市存在洪災問題,有些由于河道堤防未有達標整治防洪標準不夠高,有些由于不能及時泄洪導致內澇,需要綜合考慮防洪排澇功能也是河道治理的難點。

2、無法對自然風險進行管控

自然環境是施工人員無法確定的一個因素,所以在進行河道治理時,也成為了一個治理難點。自然風險包括水文氣象、作業環境等。因為各地環境不同,所以治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自然風險具有突發性,不可抗拒性,所以我們無法從根本上進行治理,只能盡可能做多方面設想,防治自然風險。

3、難以設計出完全科學的工程

由于每個地方的地質有所區別,每條河流的河勢流路也各不相同,所以很難創造一套能夠通用的科學工程設計。另外,河道水流是屬于自然水流,流勢并不穩定,沒有辦法進行良好的控制,加上工程配套不齊全、主流控導能力很差、也會造成防洪壓力大、水流散亂等問題。一旦因為工程設計而出了工程事故,不但危險性很大,而且沒有辦法進行及時搶險,會造成大量經濟損失。

4、河流污染問題嚴重

目前,我國的河流污染嚴重,而且勢態有不斷加劇的趨勢。雖然河道治理包括對水質污染的處理,但是河道治理也沒有辦法短期完全將污染水質進行恢復。而且水污染并不完全是由河道建設所引起的,其大部分原因還是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污染。水資源的污染,不但造成人民生活質量下降,還會造成生活用水資源的短缺和工商農業發展的阻礙,給國家帶來經濟損失。但是,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不夠,一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忽視了生態污染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導致的結果是河道難以治理,造成生態破壞。

三、加強河道治理的有效策略

1、修建河道整治建筑

河道整治建筑可調整水流,穩定河水走向,防止河流橫向變形,鞏固堤壩。通常的有丁壩、護岸等,采用的根據實際情況分為土、石、竹,另外柳石枕、石籠也是不錯的選擇。丁壩通常以組布設,還可等距離的布置,切忌布置一體丁壩,因其可造成上下游水混亂,極易被沖垮。鎖壩用于擁堵河道汊道,可集中水流,利于航行。根據地形水文條件選擇優越工程。護岸則是在河岸布置抗沖刷材料,減少水流對河岸的侵蝕。

2、實施河道裁彎

曲形河道雖然優美,但是在防洪方面卻無能為力,裁去河道過于彎曲的部分,既可以增加防洪能力,也可以使通航更加的順利。河道彎曲,河流對凹面沖擊大,凸面泥沙極易堆積,會阻礙河道的暢通。所以在適時的情況下,可進行人工裁彎,改變河道平面,使流水通順。進行河道裁彎工作時,關鍵重視引河的設計,綜合考慮施工條件、河水年流量變化平均水平等。

3、實施河道擴寬

河道的擴寬指在原有河道的寬度上人工的增加寬度。河道擴寬能夠使大流量水快速通過,防止河道水面上漲過快帶來的安全隱患。特別是經過城市中的河道,河道過于狹窄在于洪峰來臨時,疏導不利,城市變為海洋。河道擴寬施工中,要考慮河岸房屋樹木的補償問題,維護人民物權。還應考慮開挖泥土的運輸以及開挖寬度,做到適度與實用的原則,施工完成后要進行堤壩維護。

4、實施河道清淤疏浚

泥沙的大量匯入導致河流水平面上漲,在暴雨時,高水位流量容易出危險。河流清淤疏浚后,減少泥沙淤積,增強了河流的泄洪能力;對清淤泥沙還可以用于堵塞洼地,一舉兩得。工程施工應該做好準備,實地進行勘察,做好記錄,設計、作業與指揮上做好管理,工程的驗收要嚴格。

四、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功能性擴展

1、景觀、休閑、娛樂功能

不僅是在城市,鄉村也應建立河道景觀系統。優美的河流景觀,不僅改變了城市的整體印象,而且使框架化的城市變得生機勃勃。河流景觀不僅有給予人心靈平靜的小溪,還有給予人視覺沖擊的大河,不管是哪一種景觀,都給予人相同的享受,同時水體的流動和岸堤的靜止將動靜結合在一起,讓城市的景觀趨于完整。河流不僅可以帶給人視覺上和心靈上的享受,還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如像劃船之類的在水上進行的娛樂活動,以及像野營之類的沿河岸進行的休閑活動。

2、生態功能

從基礎功能的角度來說,河道治理要考慮到排洪的需求;從生態的角度來說,河道治理要考慮到恢復水流自然特征的要求。水流的多樣性決定著水生物的多樣性,所以要設計不同的水流形式,如靠不同的河流寬度來改變水流的速度;而在水流的景觀上要趨于自然,如在水中設置大量水草,以此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的環境基礎。散亂的城市生態空間影響著生態環境的發展,所以修建河道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結束語

污水治理是河道整治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河道污染源的分析,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對河道進行綜合整治。河道整治中污水處理要堅持正確的理念,也要加強政策的引導和對河道的管理,采用科學的污水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第8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關鍵詞:中小河流;工程設計;治理方案;解決問題

1 我國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治理規劃不全面

由于我國的面積比較大,所以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圍較廣,為綜合規劃治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水利工程建設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在中小河流治理規劃方面逐漸完善,在對流域的防洪、灌溉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建議,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于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圍較廣,流經里程較長,而在管理方面一般都是由地方的河道管理站執行,并且僅對轄區范圍內的流域進行管理,由此出現了一條河流分段管理的現象。這種分段管理現象不利于中小河流的整體規劃,各自為政導致一條河流的上下游規劃不一,在資源開發以及水資源利用方面不夠完善。

1.2 資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是我國的基礎性設施建設,其具有公益性和生態性的特點,而一些比較大型的具有影響力的河流都是由中央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資建設和治理的。但是對于中小河流來講,主要是由誰受益、誰負責的管理方式,而對于地方財政能力不足的地區來講,投入到中小河流治理方面的資金有限,在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治理存在很大的難度。

1.3 防洪能力較低

從對我國歷年來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由于中小河流所造成的災害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占據較大的比例,這主要是因為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較低造成的。在很多邊遠地區,對于中小河流的防洪標準較低,有些地方甚至沒有設防,所以在遭遇大雨或者暴雨的情況下,往往會形成較大的災害,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農業發展形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1.4 水資源浪費嚴重

近些年來,由于我國的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水資源短缺,很多的河流已經出現了斷流的現象。因為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圍較廣,時空不均勻,而在配置方面沒有得到優化利用,并且管理模式不科學,所以導致中小河流的水資源出現了嚴重的浪費現象。在很多的農村地區,由于節水意識淡薄,所以在農田灌溉方面沒有合理利用水資源,造成大量的浪費,不利于河流治理。

1.5 水環境污染嚴重

在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工農業得到了進步,但是由于工業生產方式的不合理,導致污水廢水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對中小河流的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在農業開發利用方面,由于管理方式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所以造成水資源的污染。對于這些污染現象,還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所以水質污染狀況日益嚴重,不利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規劃設計。

2 進一步加強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統籌兼顧,加強合理規劃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小河流流域的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土流失,洪澇災害等問題日益突出。在規劃方面,應按照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對中小河流逐條進行防洪減災,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規劃,在規劃中明確治理的目標,建設的標準和內容,采取的措施等。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防止一些地區只從局部利益出發,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盲目開發、攔河設障、擠占河道、危害生態,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 多元投融,加強執行力度

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水利投入一般是國民生產總值的2%,而我國卻不足1%。按照中央與地方權事劃分原則,中小河流多屬于地方管理,治理資金也以地方投入為主,但由于治理工程投入較大地方財力又不足,沒有一點國家補助資金很難拉動起來。國家應加大對水利的投入力度,對重要中小河流的治理適當予以補助,加以引導,地方省財政也應采取多種措施,激勵縣鄉政府投資水利建設的熱情。同時,也可以采取治理出的灘地歸農民使用,水土保持種植的作物收益歸農民等辦法,鼓勵當地農民投資投勞,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

2.3 因地制宜,完善防洪體系

中小河流數量多分布廣,對重要中小河流的重點河段應盡快進行治理,針對中小河流所在地區采用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體系,例如,在具有山區特點的中小河流,因其具有洪水來勢猛,流速大的特點,以工程措施為主,采取修建中小水庫、淤地壩、堤防護坡等多種形式,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災,由山區進入丘陵平原區的中小河流,具有河道寬淺、坡陡流急、游蕩性強、洪水陡漲陡落的特點,宜采取以生物措施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還林,植樹種草,穩定河道,保護兩岸土地資源。同時,要加強中小河流洪水預報,預警系統的建設,以便盡可能地降低洪災損失。

2.4 完善節水技術,合理利用水資源

首先要加大有關農業節水宣傳力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提高全民節水意識。中小河流分布于廣大的農村,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民仍沿用傳統的灌溉方式,水資源利用效率極低,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重視農業節水灌溉,要根據中小河流所處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狀況,包括水土資源狀況,自然和氣候條件,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作物種類,經濟發展水平等,科學制定節水灌溉。在工程建設上以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節水增效示范工程為重點,在技術上以普及和推廣成熟,適用的節水技術為重點,特別加強推廣應用各種改進地面灌溉的新技術。

同時積極示范和應用現代節水灌溉技術,促進我國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從粗放型農業轉向集約型農業,變生態危機為可持續發展。

2.5 重視水污染治理,改善生態環境

對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防治水污染是重要的途徑,主要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執行。第一,針對工業污水的治理,要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防治,對于污染嚴重又沒有治理價值的企業可以關閉,對于排污不達標的企業可以停業整頓,對于新建的企業要從嚴審批。第二,對農業發展結構進行調整,減少農業污染源的產生,加強生態農業建設力度。第三,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蓋率。第四,加強水環境的統一管理,改變目前這種條塊分割管理的局面,進行水務管理體制改革。

3 結束語

水利工程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設施建設,而關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地方各個部門的全力配合,協調發展,才能夠促進治理工程的順利進行。我國必須堅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以建設可持續性發展的新農村為目標,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制定健全的規章管理制度,提高人們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意識,共同參與到水資源保護工作中來,切實提升中小河流的規劃治理工作,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徐云偉.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管理[J].民營科技,2011(06).

第9篇:河流污染的治理范文

關鍵詞:河流;統籌管理;措施

水是循環的,從雨水、地表水到地下水,城市里的水是復雜而又完整的系統。在河流治理中,如果沒有各個環節的統籌規劃,城市里的水將是孤立的。只有從統籌治理、協調推進的角度出發,河流才會在健康與人水和諧中流動。城鎮水系作為人工和自然復合的生態系統,是由無數個相關的子系統有機構成的。如果只孤立地著眼于單個水問題的解決,有時只能使整體水環境陷入更為嚴重的惡性循環。因此,河流的治理應綜合考慮給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排澇和文化遺產、旅游等各種功能的有機結合,與城鎮的園林綠化緊密相聯,才能真正形成城鎮水系統的良性運轉[1-2]。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對于河流的治理正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功能的需求拓展,從過去只重視防洪排澇、治污,轉向綜合考慮防洪排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等多種功能,引入國際通行的多自然河道整治理念。然而,這種轉變是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即從初期的主要是滿足防洪排澇的需要,堤岸工程采用漿砌石或鋼筋混凝土直立式擋土墻逐步開始建設親水平臺,保持景觀水位;之后開始從引入生態堤的理念,采用簡單的護腳防沖措施,突出自然特色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綜合治理,人水和諧相處的生態水系目標。近年來我國在城市規劃、河道的保護、河流治理工程建設;涉水、臨水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生產項目規劃布局進行防洪評估、水資源論證和環保評估,減少對城市河流的人為干擾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1運用市場機制管理

運用市場機制對河流進行治理,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建設管理方法。我國一些城市運用了滾動開發籌集建設資金的模式,實現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其中關鍵的問題是“統籌規劃”,政府作為項目的組織者,積極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配置社會資源。除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外,還建立了專門機構和工作制度。在工程實施中引入市場運作機制,按照國際慣例,實行公平競爭招投標,發揮廣大民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保證工程的進展和質量[3]。水是一種特殊的資源,水在被開發之后可以成為商品,水的自然屬性與城市河流綜合治理的需求決定了可以借助市場機制來優化河流治理的生產效率。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利用,以及園林綠化、拆遷安置、土地開發等可以充分利用市場手段,但河流治理同樣不能失去政府的監管和統籌規劃。各級政府部門需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的手段,加強對河流治理的監管職權,強制性地保護城市水系生態和防污治污設施用地。

2協調管理

對于流域的上游、中游到下游,都有關于治污“代價”的議論。因此,一條河流的治理不能僅是流經城市的部分,還應該將上游和下游作為治理重點,只有全流域的環境改善了,才能使河流的水質保持健康。許多城市在整治河流之初大都將目標確定為“一灣清水,兩岸綠蔭”,結果在“兩岸綠蔭”之間卻是“一灣渾水”。原因主要在于上中游過度砍伐森林、開荒種地,加劇了水土流失,河水變得日益渾濁,洪澇災害頻發;隨意筑壩、建庫將河流分割成“連塘河”,改變了河水的時空分布,導致水生物的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降低了河流的自凈能力;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河流的污染由上而下逐漸加重。其原因主要是流域上、中、下游和相關利益方各行其是,缺乏統一有效的協調統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實行全流域綜合治理。

為徹底治理水污染,需要從江河源頭抓起,全面實施科學規劃、綜合治理。需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促進工業污染防治、提高經濟質量的治本之策,在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需要深化工業污染防治,政府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4]。流域內的區域協調共同治理河流是一項很現實又重要的工作。做好流域城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問題,這是共同探析流域治理的基礎和約束遵守條件,通過制定統一規劃,使用統一法規,共同消除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尷尬狀態。在全流域內開展城市群流域環境質量聯合監控工作,成立城市群環境監測聯合體,實施流域各河流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監測數據、環境監測科研成果的共享;加強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水資源利用,推進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建設,這是流域管理的重要技術管理手段。對于流域新建工程項目,逐步推行上下游聯審制度,如果下游不同意建設的污染項目,上游部門將不得隨意批準。流域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化工、制藥、造紙、電鍍等嚴重水污染項目,禁止新建含磷洗滌用品生產項目,已建的限期轉產或關閉;禁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滌用品等,這是流域管理的重要政策法規管理手段。

參考文獻:

[1]魏萍,劉李剛.淺析瑪納斯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與保護措施[J].新疆水利,2005(2):19-21.

[2]萬育生,張繼群,姜廣斌.我國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探析[J].中國水利,2005(7):16-20.

相關熱門標簽
狠狠操夜夜爽|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痴女|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级无 |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四川丰满少妇被弄到高潮|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专区| 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久久免费| 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无码熟妇人妻av| 亚洲色大成永久ww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在线视频| 色欲色av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av熟女一区二区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又色又爽又黄18禁美女裸身无遮挡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第一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导航| 国产成人AⅤ|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图片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少妇夜夜春夜夜爽试看视频| 国产丝袜精品丝袜一区二区|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久久| 久久久噜噜噜| 国色天香成人网|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暴力打| 无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最新福利姬在线视频国产观看| 久久99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5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