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皮膚管理理論知識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供應室;護理;風險及防范
1 前 言
近年來,我國醫學技術迅猛發展,醫院里影響護理人員身體健康的危險因素也越來越多。由于長期不注意防范和消除這些危險因素,導致供應室的護理人員身體和心理均受到較大危害,嚴重危害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此外,護理人員自身職業防護意識欠缺,也是導致供應室傳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供應室護理人員應加強自身職業防護意識,采取有關防護措施,減少供應室感染幾率,保護自身健康。
2 醫院供應室工作內容
醫院供應室是各類病菌污染物最集中和最多的地方,同時也是各類無菌器械的供應處,供應室提供的物品其滅菌質量關系到每一位就診的患者,是最容易引發醫院感染的途徑之一。做好供應室的各項工作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一環,供應室不僅承擔著醫院各項工作器械供應的任務,還集中著各類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等任務。
2.1 被污染器械的回收處理 醫院供應室選擇固定工作人員和指定車輛對醫院各個部門的醫療器械進行回收。將回收后的物品分三類進行處理:①車輛返回供應室以后先進行車輛清洗并消毒,后停入存放間備用;②對于已經送出供應室但各科室并未使用的醫療器械,不能再放入無菌室,應進行重新消毒處理;③對于已經使用的醫療器械,應在固定房間進行拆包和分類,采用適當且有效的方法對器械予以浸泡消毒,最后送入洗滌間。
2.2 被污染器械的洗滌 醫療器械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者腔隙之后,會附著有許多有機物,若對這些有機物清洗不徹底,器械表面將會形成一種生物被膜,把微生物包裹在其內部,阻礙消毒滅菌因子穿透,導致滅菌失敗。應對被污染器械進行分類洗滌,包括去污漬、去熱源、去洗滌和精洗這四個步驟。每一步都要認真完成,達到洗滌標準。對于玻璃類物品的清洗要求是不掛水珠、光亮透明;金屬器械則要求無銹跡血跡、表面亮潔;橡膠類器械應保持彈性良好,管道暢通。
2.3 滅菌 供應室滅菌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消毒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定,在滅菌前對滅菌器進行清潔和檢查。根據不同待滅菌器械特點和要求,采用不同滅菌方式,例如金屬器械、治療包和敷料等采用壓力蒸汽進行滅菌,粉劑油劑和膏劑等選用干熱滅菌技術,對于耐熱性較弱的器械如導管內鏡、精密儀器等采用環氧乙烷氣體進行滅菌。各類醫療器械滅菌情況應保證百分之百達標1。
3 醫院供應室護理的風險
3.1 物品包質量缺陷 包內的物品清洗處理不到位,有殘留血漬和銹跡等;各類穿刺針存在倒鉤、彎曲以及關節使用欠靈活等情況;各類醫療器械不配套;外包裝出現破損。
3.2 無菌物品存放問題 保存無菌物品的櫥柜擺放不符合規定,隨意擺放;未及時擦拭消毒液;未按規定執行紫外線空氣消毒操作。
3.3 滅菌工藝質量不佳 滅菌時未按規定對生物、化學指標進行監測;滅菌鍋破損。
4 供應室護理工作風險的防范措施
4.1 加強培訓 組織護理人員對相關管理規定與制度進行學習,加強操作技術訓練及風險管理理論知識講解,及時通報其他醫療機構相關醫療安全信息,對護理糾紛案例進行分析,讓護理人員明白消毒滅菌工作的重要性。用法律規定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建立考評機制,確保供應室護理安全可靠2。
4.2 注重護理人員感受 護理工作管理者在平時工作中應主動關心愛護護理人員,根據實際工作量靈活調整護理人員上班時間,根據不同護理人員的特點特長、工作業務水平等方面合理排班,盡可能發揮每個護理人員的優點和潛能,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從而保障護理工作準確無誤、安全高效。
4.3 對無菌醫療器械質量進行嚴格控制管理 第一,必須規范醫療器械清洗步驟,制定相關操作規程。對物品進行仔細分類,例如將尖銳與非尖銳物品分為一類,導管類與非導管類物品分為一類等,選擇合適的清洗方法清洗性質及特點不同的物品,對于復雜類醫療器械必須用手工清洗。在清洗器械之前,應先浸泡,根據器械污染情況適量使用多酶洗凈劑。護理人員應做好自我防護,穿好隔離衣、戴好帽子和口罩以及雙層手套,系上防水圍裙和袖套,穿防水鞋等。預防供應室感染,也要注意防止被尖銳物品戳傷皮膚,保證自我安保全;第二,確保包裝程序符合規定,保持包裝環境衛生清潔、消毒滅菌,護理人員在操作前需洗手,堅持一人對被污染器械的清洗質量、性能等進行檢查,一人負責核對,確認無誤后兩人再簽字打包。此外,還應選用合適的包裝容器及材料,嚴格控制包裝的重量與規格3;第三,嚴格把關滅菌檢測環節,滅菌人員需持證上崗,掌握滅菌原理和技術,了解設備結構性能及檢測技術。同時要建立起科學可靠的檢測體系,將設備的使用維修和保養做好仔細記錄,保證高壓蒸汽滅菌鍋能夠長時間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 白海棠,劉存靜.新形勢下供應室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隱患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08,(0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