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研市場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研究生規模日趨擴大,創新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步伐,而這與實驗教學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以ICPMS法測定重金屬的實驗為例,在分析研究生實驗教學存在問題的同時,進行一些改革的嘗試,以學生為中心和學習主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出與實踐的聯系和實用性,以基本操作技能和綜合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從而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學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和提高創新競爭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1.研究生實驗教學的現狀
目前許多學校的研究生實驗教學仍以教師為中心,延續本科生實驗教學的那一套。即教師在實驗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上課時告訴學生實驗項目、原理、儀器及實驗步驟等,學生依葫蘆畫瓢,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根本不用思考。這直接導致學生對實驗課不感興趣,沒有參與感,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通常認為,本科生實驗教學存在著“三多三少”的矛盾,即班級實驗次數多、每組實驗學生多、驗證性實驗多,而配套教學儀器設備少、獨立操作機會少、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少。因此,實驗教師往往在有限時間內采用灌輸式教學,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學生人數已大大減少,而相應的配套儀器設備也變得充足,由此進行相應的改革嘗試,理應會收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2.研究生實驗教學改革的一些嘗試
本文以ICPMS法測定重金屬的實驗為例,從課前預習、實驗中、實驗后的全過程進行一些改革的嘗試,以期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1提高學生參與感,從課前預習做起
實驗課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密切相關。由于儀器分析實驗涉及大型精密儀器,以往學生只能從課本上獲得一些理論上的理解,缺乏直觀的認知,所以對儀器的結構、操作方法等只能一知半解。我們在上課前一個星期要求學生做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數據庫資源,認真查閱資料。學生通過自己查找關于ICPMS的介紹、重金屬測定的相關知識,寫一份預習報告。為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輪流安排幾名學生參與準備工作,如重金屬標準溶液、實驗藥品的配制,使學生能了解一些試劑的性質和特點,掌握一些試劑的配制方法。
2.2采用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是采用多媒體教學。在介紹ICPMS這臺大型儀器時,結合儀器原理,利用PPT動畫等多媒體資料,除顯示該儀器的全貌和結構圖外,更可動態演示出整臺儀器的運轉過程,使學生能直觀充分的了解儀器性能。二是采取讓學生自己講的方法。將實驗分解成幾個部分,在實驗前一周指定幾名學生負責該實驗某一部分的講解,講完后讓學生討論,對不清楚的地方或不懂的問題進行展開,最后由老師統一進行補充和總結,指出各人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三是讓學生現場感受運用ICPMS進行樣品測試的過程。由于學生人數不多,在時間充裕、老師在場的情況下可以讓每個學生親自上機操作測試,以加深對整個測試過程的理解。
2.3撰寫實驗感想,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在以ICPMS法測定重金屬的實驗課結束后,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結果等一般要素的實驗報告之外,還要求學生撰寫實驗感想,總結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自己出現的問題、后果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引導學生對實驗步驟或方案能否改進的思考;對實驗結果的處理和原因分析等。通過這樣的感想撰寫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實驗知識的鞏固,逐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實驗大賽
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可以彌補實驗課時的不足。學生在以ICPMS法測定重金屬的實驗課結束后,如產生疑問或想進一步了解儀器的結構、操作等,可預約時間再到實驗室進行咨詢或實踐。此外,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實驗大賽。實驗室的開放可與學校舉辦的創新實驗大賽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對科研實驗的熱情。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設計,在查找文獻資料后提出設計方案,內容可包含設計方案的背景、實驗目的、方法和預期結果,由教師審閱后提出意見進行修改和完善,在獲得學校經費資助后,依托實驗室按方案進行實驗。這樣,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及實驗方法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和獨立操作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課例研究;長時性;教師專業發展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課例研究從日本引進我國,教師在課例研究方面實踐的效果,可以用“興頭很足,能力有限”來概括,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第一,“貼標簽”地解釋課例研究的課堂現象,對于課例研究中的現象,教師普遍認為只要與某先進的理論搭配起來,用該理論解釋課堂現象,就滿足課例研究的要求達到一堂好課的標準;第二,“生搬硬套”地解決課堂中的問題,對于課例研究中出現的亟需解決的問題,教師普遍的行為就是利用某先進理論或技術對課堂進行改造。課例研究在我國的發展亟待新氣象的出現。
一、課例研究的誤區
課例研究是來自日本的“授業研究”,是一系列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的綜合。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教師組成團隊就某一個教學問題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觀察實際課堂教學,進行教學實錄,并針對教學進行教學設計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重復以上步驟(一般三次),直至教學設計達到完美、可做案例進行推廣應用的水平。但風靡全球教育界的“課例研究”卻未像一些學者所期待的那樣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帶來曙光,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在教研中對課例研究產生了兩方面誤區。
1.評價與研究
課例研究的其中一個誤區就是融入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關系。在課例研究中,往往會出現“這節課上得很好”“教學節奏掌握得很好”“這位教師很厲害”等這樣那樣的評價性語言,這都是在評價這節課的好壞,針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作出的評價,使教師在反思課堂教學時筑起防衛心理,而真正的課例研究需要的不是評價,而是研究――研究這節課為什么會好或者壞。
不僅如此,融入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不僅達不到課例研究的“研究”要求,還會損害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課例研究是一線教師、教學管理者、研究者之間平等的對話,但涉及評價的課例研究就是帶上功利的色彩,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凌駕于授課老師之上,課例研究團隊中出現不平等的關系,使本該合作的學習共同體解體。
2.教學與研究
課例研究的另外一個誤區就是把個人經驗教學與研究混淆。誠然,一位優秀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進上有其獨特的見解,他(她)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生的知識儲備等差異靈活地對課堂進行教學差異安排,但這都不能叫做研究,優秀教師根據經驗改造課堂是憑較高質量的學科教學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因為研究是建立在依據上,研究是要求教師理解“為什么這樣的安排會改進教學”,而且不僅自己明白,還要形成理論讓別人也能明白個中道理。
二、課例研究的發展
從全球教育系統來看,教師的專業發展模式,正隨著課例研究的普及,逐漸地轉型:開始由以行為科學為基礎的教師教育模式,向以認知科學、建構主義和反思性研究為主的培訓模式,向培養專家型教師為主的發展模式轉型。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通過反思進行建構的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應作為一個解構者,應在與學生共同解構知識的過程中自覺進行實踐知識的反思建構與再建構。但我國學校中運作的課例研究模式無法適應于教師持續反思建構的專業發展需求。要使教師專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這需要一個能不斷地為教師積累專業知識和經驗,能不斷地維持教師自主研究、學習的熱情,能持續培養教師反思習慣的、具有長時性特點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對課例研究進行深入的探究可知,課例研究具有集中性、持續性等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特點,長時性實為其內在特征。課例研究的長時性特征由外部環境和內部特征共同決定的。長時性特征凸顯了課例研究立足課堂,關注學生,基于教師合作的外部環境因素,一個持續的、漸進的教學變革的外部環境滿足課例研究長期進行并持續不斷的必要性條件。內部特征是由課例研究開展的過程和步驟決定的,課例研究不僅在課題主題的選擇和確立方面,以長期目標為研究主題,拓寬主題的廣度和深度,還從“疑問―規劃―反思(評價)―行動―觀察―反思(評價)和重新規劃”這樣循環反復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已有的結論和觀點,在持續不斷地解決課堂小問題中見證課例研究的效果,并產生教師對課例研究改進教學的向往和熱情,形成正強化,促使教師將外在的研究行為內化為自身習慣。長時性是課例研究外部環境和內在特征的共同訴求,是課例研究在我國開展的新趨勢。
參考文獻:
[1]劉 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 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23―27.
[關鍵詞] 大黃顆粒;長期毒性;大鼠
[中圖分類號] R282.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8(a)-0004-03
大黃藥理作用廣泛,《神農本草經》載:“大黃,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1-5]。”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感染、抗病毒、抗腫瘤、治療糖尿病等作用,既可內服,亦可外用,在臨床上可大量使用[6-12]。據統計,全國8000多種中藥制劑中有800多種含有大黃,大多數降脂減肥、排毒養顏類中成藥均含有大黃[13]。目前對大黃長期服用的有關毒理學方面報道較少,為探討其安全性,本項目進行了大黃顆粒長期毒性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受試藥物
大黃顆粒,由天津現代醫藥開發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動物
Wistar種大鼠(SPF級),雌雄各半,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試驗試劑
1.3.1 生化試劑 尿素氮(BUN)試劑盒、血糖(PG)、丙氨酸肌酐(CREA)等,上海豐匯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3.2 目測八聯試紙帶(OCTO TEST PAPER) 廣州花都高爾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1.4 試驗儀器
F-820血細胞計數儀、BECKMAN CX4 COULTERTM PRO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5 試驗方法
Wistar大鼠,體重85~105 g,按體重隨機分為高、中、低3個劑量組及對照組,3個劑量組的給藥劑量分別為10、5、2.5 g/kg(生藥),分別相當于人用臨床劑量(0.1 g/kg)的100、50、25倍。每組30只動物,雌雄各半。每日定時灌胃給藥1次,每周給藥6 d,連續給藥26周,給藥體積為10 ml/kg;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純化水,給藥時觀察動物的一般狀態,每周測體重1次。26周末給藥后(每組雌雄各10只)及停藥4周后(每組雌雄各5只)動物禁食24 h,用目測八聯試紙法測定尿液。股動脈取血進行血常規、血生化及電解質檢查。各組動物分別剖取腦、心、肝、腎、脾等臟器稱重并計算臟器系數,制成HE染色切片,進行組織學檢查。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一般狀況
給藥期間,供試品高劑量組大鼠精神萎靡,排稀便,被毛晦暗,中、低劑量組動物被毛光澤,眼、鼻、耳、口、生殖器無異常分泌物,大小便正常,未見有系統毒性癥狀出現。停藥恢復期間,高劑量組大鼠狀態逐步恢復。
2.2 各組體重及攝食量的比較
給藥26周,與對照組比較,高劑量組雌、雄動物體重增長緩慢,攝食量減少(表1)。
2.3 各組尿常規的比較
給藥26周,高劑量組雌、雄大鼠尿蛋白陽性動物例數增多,其余各指標與對照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2)。
2.4 各組血常規、血生化及電解質檢查的比較
各劑量組各項血液學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高劑量組動物GLU、Cl-較對照升高,余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低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3)。
2.5 各組臟器重量及臟器系數的比較
各劑量組臟器重量及臟器系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4、5)。
2.6 病理組織學觀察
各劑量組動物解剖后見胸、腹腔未見出血點及積液,主要臟器大體觀察未見明顯病變。組織學檢查除高劑量組雌、雄動物均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外,其余臟器未見與藥物相關的病理變化。
3 討論
大黃,大苦大寒,有瀉熱通腑、蕩滌腸胃之功,臨床常用于大便不通、積滯瀉痢、里急后重及溏而不爽等癥[14-15],是臨床常用的傳統中藥。大黃顆粒是利用現代工藝技術開發的一種具有瀉下攻積、涼血解毒、清熱瀉火、利濕退黃、逐瘀通經等功效的中藥沖劑,使用廣泛,對其長期服用的毒性反應、安全劑量等,國內外少有報道,缺乏長期大劑量服用的安全性評估數據,本研究對大黃顆粒進行了較為完整的長期毒性評價。
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給予高劑量大黃顆粒的雌、雄動物均被毛晦暗、排稀便、體重增長緩慢,考慮是大黃具有導瀉作用造成動物腹瀉,從而影響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所致。本實驗提示大黃顆粒高劑量對動物無致死作用,但腹瀉導致營養成分的流失而明顯延緩了動物生長發育;高劑量組尿蛋白陽性數明顯增多,且病理組織學檢查發現動物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提示長期服用大劑量大黃具有一定的腎毒性,應密切監測腎功能;高劑量組血Cl-升高,表明其可能對電解質的分泌和吸收有影響;高劑量動物血糖輕度升高,考慮是大黃含有多糖成分,長期給藥導致血糖升高,臨床應監測血糖水平,尤其對糖尿病患者。試驗期間中、低劑量組動物狀態良好,被毛光澤,生長正常,體重增加,大小便顏色形狀均未見異常,口、鼻、生殖器等未見異常分泌物,未見毒性反應及死亡,表明大黃顆粒中、低劑量對動物的生長發育無明顯不良影響,無致死作用;尿常規、血常規、血生化、臟器重量及臟器系數檢查,中、低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均無差異,且動物解剖后胸腔、腹腔漿膜光滑,未見出血點及積液,心、肝、脾、肺、腎等主要臟器位置正常,大體觀察未見明顯病變,開顱后腦膜及腦未見異常,病理組織學檢查各臟器未見明顯病理變化,表明中、低劑量對動物的神經、泌尿、心血管等系統無明顯的毒性作用。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只要大黃顆粒給予劑量合理,長期服用即安全。
綜上所述,大黃顆粒以劑量≤5 g/kg(相當于臨床人用劑量的100倍)對大鼠長期灌胃,未見明顯毒性反應,安全范圍廣。隨著研究手段的進步,人們對大黃的認識會日趨深入。
[參考文獻]
[1] 李淑娟,董曉華,武海霞,等.大黃及其有效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5,11(1):76-78.
[2] 張金喜,林翠茹.大黃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江蘇中醫藥,2010,42(5):80-81.
[3] 傅興圣,陳菲,劉訓紅,等.大黃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16):1534-1538.
[4] 魏從師,馮晶,王瑋.淺談大黃的臨床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6):47-48.
[5] 劉仁俊.大黃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2011,9(17):150-151.
[6] 李曉紅,李蒙,陶艷蓉.大黃酸及其衍生物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0,25(6):417-420.
[7] Smolarz HD,Swatko-Ossor M,Ginalska G,et al.Antimycobacterial effect of extract and its components from Rheum rhaponticum[J].J AOAC Int,2013,96(1):155-160.
[8] Tsai KH,Hsien HH,Chen LM,et al.Rhubarb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metastasis via GSK-3-β activation to enhance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attenuat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β-catenin[J].Food Chem,2013,138(1):278-285.
[9] 鄭曉博,閆洪濤,湯禮軍.大黃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療的研究進展[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3):340-342.
[10] 趙一俊,鄧剛,馬立彬,等.大黃素前列腺癌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1):17-19.
[11] 陳鵬,劉子丹,顧勤.大黃素在消化系統腫瘤治療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4):234-236.
[12] 曹俊嶺,孫玉琦,肖小河,等.對大黃“毒性”的認識與思考[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2):112-114.
[13] 丁艷,李強翔.大黃素在糖尿病治療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594-4596.
[14] 丁博文,嵇武.大黃素對消化系統疾病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2,20(4):183-186.
【關鍵詞】程序性知識;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改革研究Reforms of teaching the "Market survey and forecast" based on the procedural knowledge
Wu Ling(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uRong college, Changde Hunan 415000, China)
【Abstract】"Market survey and forecast" is the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arketing professional, mainly procedural knowledge.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mode is almost teaching students by instilling and cramming, which failed to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procedural knowledge.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blems, we discuss th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from the three stages, as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fter-class practice, then put forward practical teach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Procedural knowledge; Market survey and forecast; Reforms of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C4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3-0014-02
隨著信息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成為企業營銷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俗話說,只有疲軟的企業,沒有疲軟的市場。此時,擁有一個市場將比擁有一個工廠更為重要,企業的成功取決于能否及時有效地了解和把握自己所面對的目標市場。營銷成功的企業是建立在及時有效的市場研究基礎之上的,即“欲成斗牛士,必先學做牛”。市場調查與預測成為企業營銷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認為,中國營銷界目前并不缺少優秀的營銷人員和營銷機構,缺的是企業對市場調研的重視和大量優秀的市場調研人員[1]。《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作為高校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研究經濟領域中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對于營銷人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調研能力。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否以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與教學為人才培養提供沃土,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競爭力。
但是,目前本課程的教學模式多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所獲得的知識中,“ 觀念性”知識居多,它的獲得并不一定會成為指導學生實踐的思想,也不一定會形成相應的工作技能。學生覺得學習內容枯燥無味,產生了厭學情緒,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采取消極的抵觸行為,教育過程變成了學習主體缺位的純粹的教師行為。教師在辛苦傳授知識的同時,也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學生畢業后,由于沒有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的普遍問題。因此,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 程序性知識的內涵
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知識有不同的看法。著名心理學家安德森(J. R. Anderson)、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梅耶(R. E. Mayer)和加涅(R. M. Gagne)最早提出把個體的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類。教育心理學中,陳述性知識是需要個體有意識地回憶出來的知識,或者說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包括對事實,規則,事件等信息的表達。程序性知識則是對所獲得的陳述性知識進行提取、應用的行為過程,是關于如何做的知識,包括傳統的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一種動態的知識。
程序性知識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智慧技能比較好理解,我們這里主要對認知策略進行詳細闡述。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有助于有效的從記憶中提取信息。根據加涅的觀點,認知策略是一種特殊的程序性知識,所以認知策略的學習也是如此。先必須知道要學習的認知策略是什么,這是陳述性的;然后通過應用有關策略的練習,使有關學習、記憶或思維的規則支配自己的認知行為;最后能在變化的條件下順利應用有關規則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認知行為,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2]。
從廣義知識的角度看,構成基本認知技能的重要成分的知識主要是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會以知識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依照程序順利完成某項活動的行動能力[3]。在教學中,教育者可能會特別重視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而忽視程序性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差,學習效率低。這是由于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狹隘理解造成的,并非是重視知識教學所造成的。因此,探討程序性知識是怎樣被學生掌握的,教師應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才能促進它的有效掌握,使學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以適當的形式提取相應的知識,學以致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3 對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的改革
通過對《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基本掌握以下知識:調查方案的制定、抽樣技術的運用、調查問卷的設計、各種調查方法的運用、調查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及各種預測方法的運用。顯而易見,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以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居多,對于這樣一門學科,在教學中光靠機械地講授教材上的純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只有打破過去傳統教學常態,采取互動式教學方式,側重教學方法的改變,才能幫助教師擺脫“說話機器和咽炎纏身”的困境,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踐素質教育。本文對《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教學改革分三個階段進行闡述:
第一階段,課前準備階段
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包括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類。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兩類知識在教師自身知識結構中所占的比例,決定了教師教學水平及教學能力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作為課堂教學主力的非專家型教師,其所擁有的知識以陳述性知識居多,需要有一個知識積累以及內化的過程。這個時候,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教學目標,區分出堂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從而明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一般教材主要分為市場調查與市場預測兩大模塊。經管類本科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的最初幾年主要是從事基礎的調研活動,市場預測工作很少涉及。所以,應把市場調查程序和方法、問卷設計、樣本抽查、實地調查技巧、數據整理與分析作為重點來講,市場預測則作為市場調查的延伸,學生只需了解即可。《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具有數據、圖表多,計算工作量大,數學模型選擇復雜等特點,目前大多數學校并未開設相應的《數據統計與分析》課程,以至于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在市場調查活動的實際操作中,不懂如何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調查活動陷入僵局。因此,教師自己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如SPSS軟件的分類、排序、統計、線性回歸功能等,以便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內容豐富且包含了較多的行業信息,為此,在研讀主要教材的同時,教師自身應多關注學科前沿動態和成果,才能及時將最新的信息、方法和技術傳達給學生。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階段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闡釋,更應側重其實際運用。但由于條件有限,在進行本課程的教學時,不可能做到更多更具體的深入實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拉近課堂與實踐的距離。針對不同的章節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適度增加互動式、研究分析、分組討論式、案例分析和模擬教學等教學方式,特別是應加強案例教學環節。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市場調查與預測每一章節基本上都適于案例教學。教師用案例導入新的教學內容,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同時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就所講授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手段上,由于《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包含大量的公式和復雜的數據計算,需要實習計算機輔助教學。學生需只有掌握了Excel和SPSS13.0等統計軟件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才能順利的對市場調查中搜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因此,在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后,有必要安排5-6課時讓學生上機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相關公式和方法的理解,促進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以程序性知識居多,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因而,其考核方式與一般課程考試的卷面成績占80 %,平時成績占 20 %的標準不同。我們采取理論考試占總評成績的60%和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的評分標準,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其中,平時成績又分成30%的課堂成績和10%的作業成績。通過加大對課堂表現的考核力度,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三階段,課后實踐階段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一個學期一般安排16周上理論課,17-18周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查實踐。由專業課教師帶隊,一個老師負責一個小組,每組學生為6到7人。同時,學校配備有專門的實習經費,能夠基本滿足學生市場調查過程中的經費開支。市場調查主題的選擇是市場調查與預測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在選定調查主題的過程中,要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在充分考慮調查可行性基礎上,研究制定相應的調查方案。在調查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認真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對市場調查工作情況進行總結。
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乃至全國性的學生科研項目, 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在實踐中學習。教師可以把科研活動中的一部分工作交由學生來完成,如市場調查工作、二手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接觸本專業一些前沿的東西,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機會,縮短學生畢業后與社會的磨合期。
但是,學校能夠提供給學生鍛煉的實踐機會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多去專業對口的企業實習。 實習單位可以由老師或熟人介紹,但最好是自己主動與相關企業聯系,提早體驗找工作的過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4 結語
這種基于程序性知識的《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改革方法,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三個階段分別對教學改革進行闡述,對于更好地實施該課程的程序性知識教學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馬連福.現代市場調查與預測[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84
1營銷類課程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分析
1.1市場營銷理論體系與工作應用脫節的問題
傳統的營銷類課程注重理論的分析和研究,營銷案例陳舊,與現實環境脫節。學生面臨需要重新解構所學的知識將之恰當運用到工作情境去的難題。
1.2營銷類課程實踐教學難以實現上課與上崗“零對接”的問題
營銷類的工作崗位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要求有工作經驗和應變能力,強調合作精神和團隊管理。學生要具備這些上崗條件,沒有親身體驗工作環境,是無法實現的,課堂虛擬的實訓環境培養不出實戰型的營銷人才。
2營銷類課程常見實踐教學模式的分析
2.1業務流程模擬模式
通過網上虛擬軟件或ERP沙盤進行業務流程模擬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這種訓練都是在人為設定的條件下進行,無法預測現實的業務帶來的各種考驗,學生難以獲得更多真實的工作經驗。
2.2工作任務驅動模式
通過教學設計,將教學內容分解成為不同的項目或任務,安排學生按照要求去完成。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課堂互動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但是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由于沒有工作壓力,沒有績效考核,缺乏實現手段,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3崗位環境仿真模式
通過營造高度仿真的典型企業工作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容易找到工作的感覺,形成自我約束力,養成工作習慣,直觀地學習工作技能。但是企業的運營是建立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貫穿于團隊管理的過程,沒有企業精神,硬件環境再完備,都是不可能培養出實戰型營銷人才。
以上這些營銷類課程常見的實踐教學模式,都是學生獲得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都有不足之處,學生難以將知識點的應用方式與工作價值直接聯系,難以真正接觸企業真實的營銷業務,難以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面對的工作問題,使得實踐教學的效果難以保證。
3以崗位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特色
3.1以真實工作任務為驅動,安排教學內容
改變虛擬任務為驅動的實踐教學模式,直接引進真實公司營銷業務,提供真實的工作任務,為學生打造一個實踐實訓平臺,使學生感知真實的業務情形,掌握實際的營銷技能,學會處理不同工作情境下出現的問題。
3.2以真實崗位業務為主線,組織崗前培訓
按學生就業崗位的不同能力需求和知識需求,?M織老師編寫崗位培訓手冊,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職業能力欠缺的問題,邊學邊做,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定期輪崗,讓每位學生都能熟悉所有的工作崗位的工作職責。
3.3以崗位績效考核為依據,制定考試標準
引進企業崗位績效考核制度,取代傳統試卷考試方式,學生實現將知識點的應用方式與工作價值直接聯系,激發工作熱情,同時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形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3.4學生就業與創業相結合,實現人生價值
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制定不少優惠政策,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都缺乏能力,沒有社會資源。如果在校期間,學生就實現了就業,得到了工作的鍛煉,積累了人脈,就有條件進行創業,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4以崗位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
4.1“崗位式”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4.1.1營銷崗位需求的分析
營銷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營銷業務的開展是企業實現利潤的必要環節。因此營銷類崗位需求量很大,崗位群職責明確。從業人群集中在營銷員、推銷員、營業員、策劃員、銷售主管、銷售經理等崗位,其中營銷員、推銷員分別占到50%和60%。從管理層次角度,可以分為高層(總經理、銷售總監)、中層(業務經理、業務主管)、基層(銷售員、策劃員)三個層次。一般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集中在基層,經過3-5年的業務鍛煉,營銷管理綜合能力提高后,才有機會進入中層,從而進入更高層次。基層崗位能力是目前大部分營銷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學校實踐教學的重點應以培養實際工作技能和專業能力為主。
崗位能力包括崗位所需的基礎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基礎能力是通用能力,包括語言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管理應用能力等:專業基礎能力是崗位具備的基本工作技能,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專業核心能力包括市場調研能力、推銷促銷能力、商務談判能力、營銷策劃能力
等,這是崗位能力的核心部分。專業核心能力劃分的主要依據,也是崗位差異性的體現。通過對營銷崗位需求的分析,認識不同能力模塊之間的關系對崗位能力的形成和培養很重要,也是以崗位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應用基礎。
4.1.2營銷崗位實現的途徑
以崗位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關鍵在于如何獲取真實的工作崗位?引進真實企業營銷項目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可行的途徑。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考慮:
首先,建立雙贏的校企合作機制,提高企業深度合作的積極性。學校可以利用學生市場資源,和相關企業進行業務合作,共建經濟實體。這樣,每一個合作企業都可以把初級層次的崗位,提供給營銷類課程作為實踐教學安排。
第二,由系部牽頭,由營銷專業教研室具體負責,成立專門管理部門,負責與相關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聯絡,掌握營銷類的工作崗位的需求情況,可以由老師帶隊,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帶隊老師根據每個企業的營銷業務的內容,基于真實工作過程,制定崗位實踐教學手冊,指導學生的工作,并負責績效考核。
第三,鼓勵學生創業,組建創業團隊,從事與營銷類有關的業務活動。依托學校的創新創業基地,無償提供給學生業務運營場所,安排專業老師全程協助和指導。
第四,把學生假期社會活動納入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整合,鼓勵學生參加企業中市場營銷實踐活動、社會經濟調查和營銷咨詢等,通過兼職,從事與營銷有關的工作崗位。
4.2“崗位式”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應用
“崗位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強調把課內課外、校內外有助于崗位能力培養的各實踐環節綜合,成為一個連續有序又互相作用的整體系統。我院營銷專業在這方面積極探索,積累了不少的實戰經驗。以下案例介紹了我院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
(1)引進肇慶惠翎婚紗攝影有限公司的營銷項目,開展“藝術照”業務。按照工作流程設置了以下初級崗位:市場調查員、促銷員、營銷員、客服專員。把學生組成銷售團隊,開展具體的工作。在業務開展過程,同學們把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業績,在真實的工作情景中收獲很大,得到了鍛煉。
(2)承包德慶果園,開展銷售業務。這個項目是由我院的老師牽頭,帶領營銷類專業的學生一起拓展我市特色水果營銷渠道,單月銷量近萬斤,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同學們自行組隊,進行市場推廣和促銷活動,業務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獲得了銷售利潤,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一、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在學習《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同學們對課本中的許多新發明特別感興趣,有的同學提出了許多有關這些機器發明的假設性問題;有的則對這些機器的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對課本中的歷史人物充滿了探究的欲望。鑒于這種情況,筆者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具體方法和步驟如下:
1.提出研究課題。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意向:指導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布置研究任務,劃定研究范圍;學生在教師指導、小組合作討論的基礎上,歸納出準備研究的具體題目,形成具體的研究目標或范圍,這就是“定題”。定題一般由學生個人或學習小組完成,并向指導教師匯報課題或設計的研究內容、目的和方案,也可以由教師提出若干相關課題,由學生個人或學習小組自主選擇。
2.依據所定課題,分組討論,撰寫小論文。按上述所分小組,每一組由組長負責,把課題分解為幾個子問題分別由學生研討,題目由各組學生自擬。研討結束后,各小組利用已獲取的各種材料對研討結果進行整理,撰寫成文。教師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參與他們的討論,幫助他們充實內容、修改錯誤,給予他們恰當的幫助和指導。
3.成果匯報,互相交流。經過充分的準備后,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匯報,宣讀論文。每一組的小組長把自己小組的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展示給其他同學。學科代表作為主持人把各組的研討情況匯總起來予以總結。由同學們的成果匯報會可以看出,他們的研討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從英、法、美、德、日、俄等國工業革命的產生發展中歸納推動科技革命的基本條件。(2)比較英、法、美、德、日、俄等國科技發展的相同點、不同點,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收集整理珍妮紡紗機、“騾機”、水力織布機發明的相關過程,思考其工作原理。(4)探究蒸汽機、汽船、火車機車的發展過程,了解其工作原理。(5)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6)早期工業革命存在的種種問題(如污染、使用童工等社會問題)。(7)瓦特、富爾頓、史蒂芬孫等人的歷史故事。
二、研究性學習的效果
1.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學習的過程中,從發現問題到成果展示,每個環節都由學生完成,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他們樂于求新、求異,由“讓我學習”變為“我要學習”。
2.學生學會了多角度分析問題。在學習《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學生在深入研究本學科知識的同時,從多方面獲取材料,綜合運用了多門學科的知識,加強了學科知識的滲透。無論從深度上還是從廣度上,都超越了教材的容量,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3.學生的各種能力均得到鍛煉。提出問題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收集資料、查閱史料這一過程本身就是研究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做研究工作的意識、方法和能力得到了完善。學生在整理論文的過程中,要運用多種表現形式來組織語言,鍛煉了他們的協作能力。成果展示的時候,學生闡述自己探究的過程,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了學生合作與競爭的意識。在研究過程中,同學們主動參與、互相幫助,這就要求同學們具備合作精神。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都積極把握老師給予的機會或自己創造機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生盡力展示自己的才能,表達個人的觀點,抒發個人的情感,闡明個人的態度,主動喚起老師與同伴對自己的注意,吸引他們與自己交流、切磋,同時虛心接受同伴的意見,形成了其樂融融、富有活力的課堂氣氛。在展示成果的時候,各小組又爭相表現,希望自己組是最好的、最完美的,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 探究實驗 創新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有所突破,而學習方式上的突破關鍵之一就是推進探究性實驗教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途徑。”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最根本的探究方式。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學生大多都是憑借實驗獲得的。實驗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基本渠道。這就要求我們從舊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在科學課上讓學生自主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下面結合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嘗試。
一、將教材中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轉化為探究性實驗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我經常發現教材中很多的知識點,如一些概念、性質、特征等,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針對這些,我將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轉化為探究性實驗。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探究活動,不容易理解的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例如在教學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動滑輪、定滑輪的特點、風的形成等概念、性質的時候,我都把這些設計成了探究性實驗來進行。
二、親歷探究過程,收集探究信息
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是實施探究活動計劃的過程。這些探究活動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生親身經歷的自主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樂于實踐,讓學生在動手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活動中學習方法。教師要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幫助學生收集第一手資料,教會他們觀察、測量、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幫助。例如在引導學生做“水有浮力”的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實驗器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實驗探究。實驗中教師要適當地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并提醒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發現。特別是用手向下壓浮在水面的物體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反復多做幾次,認真體會手的感覺。在學生驗證“下沉物體也受到浮力作用”時,可以提示學生用橡皮筋提起不同的物體,觀察放入水中后長度的變化,并隨時測量、記錄皮筋的長度變化,學會用比較的方法驗證科學假想,歸納科學結論。
三、變演示實驗為教師指導的探究實驗
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啟發學生的思維,但是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不能主動地參與到實驗中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把單純的演示性實驗變為由教師指導的探究性實驗就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使小電珠亮起來》,探究的內容很簡單:學生通過聯接電路使小電珠發光。這一點,學生平時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經驗。怎樣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更大的收獲呢?上課的老師通過改變實驗器材來增加這一探究的難度:增加原探究活動所需的器材,在實驗器材中加入不通電的導線、沒有電的電池、損壞的電珠、需要較高電壓的電珠等。學生在使用這些器材后產生了許多問題與發現:為什么有的電池不能用?為什么有的電珠用幾節電池才能發光?聯接時有一處器材中斷就不能使小電珠發光;可以使兩個小電珠同時發光……增加的實驗器材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創新空間,加大了這一探究的難度,提高了本課科學探究的質量,也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增長了科學探究能力。
四、讓驗證性實驗上升為探究性實驗
有人曾經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傳統的實驗教學往往是重結果輕過程、重接受輕參與的驗證性實驗教學。在學習中學生只是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減少了參與探索的機會。若換一個角度把那些適合探索的驗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由實驗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承擔者,在探究中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構思,去實施自己的實驗,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如《蚯蚓》一課中,學生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在課堂上不能進行探究:為什么蚯蚓有紅色、棕色?這是動物的保護色,要長時間的探究才能發覺其中的奧妙;蚯蚓以吃什么為生?實驗桌上的蚯蚓處于驚惶狀態,不會進食……對于學生提出的探究內容,我給出實驗器材:白紙、放大鏡、尺子、線、大的玻璃片和毛玻璃片,讓學生選擇:你覺得這些器材可以幫你解決哪些問題?選好探究內容后,領取實驗器材進行研究。把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留待課后探究,使探究活動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外,體現了科學探究時空的開放性。提高科學課探究的質量,教師不僅要從教學設計和探究內容上下功夫,還要加強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使學生明白探究不僅是學習方式也是學習內容,并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生活態度、價值取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市場營銷模擬實踐
1.目前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與高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學理念
市場營銷實踐教學是課程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一直由于實踐教學環節組織實施的困難較多,難度較大等原因,導致在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多安排理論課教學時數,多講純理論知識,少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和教學時數,即使安排了,也僅安排類似參觀之類的象征性活動,或是讓學生通過市場調研撰寫策劃方案,其結果是培養的學生,只懂理論,不懂實務操作,更不會從事具體的營銷實踐活動,基本上難以達到讓學生既懂理論又會實際操作的效果,致使課程學習達不到教學目的。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各種技能型實用人才,只有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甚至把教室就設在實訓場地,實行一體化教學,工學結合,使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才能有利于使學生迅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
1.2缺乏與市場營銷學科相適應的實踐教學手段
市場營銷是離市場和社會最近的學科之一,隨著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時代知識化、信息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對市場營銷的相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大量的市場營銷的實戰型應用人才,然而在市場營銷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手段相對比較缺乏,很多學校在實踐教學對時下市場上的市場模擬軟件情有獨鐘,然而影響市場營銷的不定性因素很多,其職業能力是很難靠軟件的模擬來實現的。
1.3缺乏適應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部分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受傳統影響較大,課程教學重知識,輕能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而市場營銷職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銷創新能力高低。很多營銷手段在別人運用的時候效果明顯,而當自己照搬照抄的時候其效果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在學習別人成功的營銷手段的同時,沒有創新,市場營銷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具體的方法手段則必須具有創新。
2.改革市場營銷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2.1明確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正確熟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屬性定位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意見》明確指出: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寬、素質高等特點;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首先,高等職業教育首先是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種類別;其次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的一個層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在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屬性基礎上,市場營銷課程教師必須注重市場營銷職業能力的培養。
2.2探索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新途徑,注重學生市場營銷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離不開實踐,市場營銷本身就是一門實戰性很強的學科,更需要實踐教學為支撐。高等職業院校必須不斷探索實踐教學的新途徑,注重學生市場營銷實踐能力的培養。
通過學生參與市場營銷活動一線工作的實踐,首先使學生把握市場營銷的工作方式與方法,為學生儲備今后勝任職業工作的核心本領;其次,通過學生的角色轉變,使學生形成獨立學習、獲取新知識技能的能力,使他們在給定工作任務后,能獨立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運用到新的實踐中去;第三,能夠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從而積極應對變化的未來世界。
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市場營銷實踐活動,構建師生一體的職業能力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在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換。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相對獨立地學習,教師從昔日的給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學目標變成了為學生開發今后工作中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再是一個演講者,而必須是操作示范者、建議者、指導者、考評員。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明確職業目標,為學生能力培養提供指導,并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不斷促進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從單純的終極性學校教育擴展到將工作與學習有機聯系的終身教育,使傳統的職業教育發展為突破時空界限的“技術和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把素質教育、尤其是職業能力教育作為教學的重點。市場營銷教學應根據職業培養目標和就業需求,使課堂教學與課程實踐并行,以就業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為本位,重視職業技能,重視社會實踐,讓每個學生都有親自參與營銷實踐的機會。
2.3不斷實踐創新教學,指導創新學習,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創新人才的搖籃,無論在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創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獨特重要的意義。市場營銷實戰在具體的策略運用上更多的體現了創新,在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營銷創新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院校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教師應當不斷實踐創新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學習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提高市場營銷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具體設想
3.1模擬實踐方法
在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理論教學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兩周的集中實踐教學時間,讓學生通過模擬實踐,真正地把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到實際操作當中。
3.1.1第一階段:制定方案
把學生分成幾個實踐小組,“學校”是各個小組要開發的市場,各小組利用所學的市場營銷理論知識,制定出一套具體的營銷方案。具體步驟如下:
3.1.1.1對“學校”這一市場進行調研;
3.1.1.2進行市場營銷宏觀與微觀環境分析;
3.1.1.3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3.1.1.4制定STP營銷戰略。對“學校”這一市場進行細分,選擇出目標市場并進行市場定位;
3.1.1.5制定4PS策略。選擇適合的產品,制定適當的價格,進入“學校”這一市場,并通過選擇適當的銷售地點,制定相應的促銷手段,為各小組賺取利潤。
3.1.2第二階段:實施方案
方案制定出來了以后,接下來就是真正的實務操作階段。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方案進貨、銷貨。通過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來為小組賺取利潤。
3.1.3第三階段:實踐總結
在有限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學生通過對小組營銷方案的實施,既可以把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鞏固,還可以總結出營銷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營銷方案進行修正與補充。
3.2需注意的問題
3.2.1經費
要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市場營銷的實務操作過程,小組進行采購產品、選擇渠道、促銷手段的選擇時,需要一定的費用。可按照統一標準,為每個小組提供所需經費。
當然要考慮在實踐過程當中的風險,在提供經費的同時,給各小組一定的壓力,要求每個小組在課程實踐結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經費。如果小組的營銷方案效果明顯,那么該組除了把額定經費上交外,還可以有一定的“余額”。這樣既能降低學院教學成本,又能刺激學生們的積極性。
3.2.2相關政策規定
每個小組要在“學校”這個市場上進行課程實踐,就必須要得到學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許學生們在學校進行經營活動。[]
參考文獻
[1]郭英紅.市場營銷課程改革的設想與建議[期刊論文].現代企業教育,2007(26)
[2]李叔龍,張軍.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期刊論文].現代企業教育,2007(7)
[3]李宇紅,趙伯莊,王磊.市場營銷教學特點與方法研究[期刊論文].現代企業教育,2005(35)
【摘要】 目的揭示泄停顆粒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的作用機理。方法采用以金雙歧作為對照,設置空白組、對照組。實驗組予小鼠灌胃給藥,分別以鎮痛實驗、抗炎實驗、止瀉作用,對新斯的明促進胃排空運動影響試驗[1~3]等觀察泄停顆粒對胃腸功能的影響。結果泄停顆粒能減緩由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胃腸蠕動亢進;能緩解由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排空亢進。還可減輕長期腹瀉所伴有的腹痛及胃腸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結論 泄停顆粒具有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的作用。
【關鍵詞】 泄停顆粒; 遷延性腹瀉; 運脾溫陽
“脾健貴在運不在補”是我國已故著名中醫兒科專家江育仁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中醫兒科治療學術觀點。我們根據“脾健貴在運不在補”的觀點,以運脾溫陽為法則,組成泄停顆粒,用于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取得了顯著療效。現總結如下。
1 材料
1.1 藥品與試劑泄停顆粒,由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批號0407043)。金雙歧,內蒙古雙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號20040716)。
1.2 動物ICR小鼠,南京青龍山動物飼養廠提供,合格證號SCXK(蘇)20010018。
2 方法與結果
各實驗均取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體重20~24 g,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1)空白組:蒸餾水;(2)金雙歧組:1.5 g/kg;(3)泄停顆粒小劑量組:14 g/kg;(4)泄停顆粒中劑量組:28 g/kg;(5)泄停顆粒大劑量組:56 g/kg, 以上各組均灌胃給藥(或蒸餾水),1次/d×6 d。 0.2 ml / 10 g。
2.1 鎮痛實驗(扭體法)各組小鼠,于末次給藥后40 min,給予0.5%冰醋酸腹腔注射,0.2 ml / 只,觀察并記錄小鼠扭體發作潛伏期(s)及15 min內扭體次數。結果見表1。
表1 泄停顆粒對小鼠扭體實驗的影響(略)
與空白組比較,*P
實驗結果顯示,泄停顆粒大劑量組可延長小鼠扭體潛伏期,并減少15 min內扭體發作次數,且有統計學意義(P
2.2 抗炎實驗(伊文思藍比色法)各組小鼠,于末次灌藥后1 h,給尾靜脈注射0.5%伊文思藍生理鹽水溶液,0.1 ml/10 g體重,隨即腹腔注射0.6%冰醋酸鹽水溶液,0.2 ml/只,20 min后脫頸椎處死,剪開腹部皮膚,用6 ml生理鹽水分數次洗滌腹腔,吸管吸出洗滌液,靜置后,吸取上清液,于590 nm比色測定OD值。結果見表2。
實驗結果顯示,泄停顆粒大劑量可減輕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與空白組比較差異顯著(P
2.3 止瀉作用(炭末法)實驗前24 h禁食,不禁水。于末次灌藥后1 h給灌服番瀉葉+炭末混懸液,0.5 ml/只。給藥后30 min脫頸椎處死,打開腹腔分離腸系膜,剪取上至幽門,下至回盲部的腸管,置于托盤上,輕輕將小腸拉成直線,測量腸管長度作為“小腸全長”,從幽門至炭末前沿的距離作為“炭末推進距離”,計算炭末推進百分率。結果見表3。
炭末推進百分率(%)=炭末推進距離小腸全長×100%
轉貼于
表2 泄停顆粒對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響(略)
與空白組比較 ,*P
表3 泄停顆粒對小鼠小腸運動的影響(略)
與空白組比較,*P
實驗結果顯示,泄停顆粒能明顯延緩番瀉葉所致的小鼠小腸推進運動亢進,炭末推進率較空白組明顯減少,與空白組比較差異顯著(P
2.4 對新斯的明促進胃排空運動的影響(比色法) 實驗前禁食(不禁水)16 h。實驗當日給藥40 min后腹腔注射1%新斯的明溶液0.1 ml/10 g(0.1mg/kg),隨即灌胃給0.1%酚紅溶液0.2 ml/10 g,20 min后脫頸椎處死,剖腹摘胃。用小剪刀沿胃大彎剪開胃,將胃內容物充分漂洗于6 ml蒸餾水中,用5%碳酸氫鈉溶液調節pH值至6.0~6.5,以2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于7550分光光度計420 nm處比色。蒸餾水調零,測OD值,以次反映酚紅在胃中的殘留及胃排空的快慢。結果見表4。
實驗結果顯示,泄停顆粒3個劑量組對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排空亢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與空白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表4 泄停顆粒對新斯的明促進胃排空運動的影響(略)
與空白組比較,*P
3 討論
小兒遷延性腹瀉屬中醫“久瀉”范疇,文獻報道多從脾虛瀉論治,一般選用參苓白術散、四君子湯等治療。臨床上發現,久瀉患兒,除見脾虛失運之證外,多同時伴有陽氣不振之征,在江育仁教授“脾健貴在運而不在補”學術思想指導下,擬定“運脾溫陽”為法則,采用具有運脾燥濕作用的蒼術為主藥,配合山楂、炮姜、肉豆蔻、茯苓、澤瀉等顆粒劑,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中的主要證型。
本實驗的目的就在于揭示運脾溫陽法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的作用機理,繼續深入運脾法的臨床、機理研究,拓展運脾法在兒科臨床的應用范圍。實驗結果顯示,運脾溫陽法不僅能減緩小鼠胃腸蠕動,止瀉實驗揭示運脾溫陽法能減緩由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胃腸蠕動亢進;能緩解由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排空亢進,還可減輕長期腹瀉所伴有的腹痛及胃腸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為運脾溫陽法治療小兒遷延性腹瀉提供了實驗依據。
參考文獻
[1] 江育仁. 脾健不在補貴在運[J].中醫雜志,198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