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

第1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針灸;神經根型勁椎病;系統評價

中圖分類號:R826.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5-012-01

頸椎病的概念就是指的頸椎間盤發生了退化,頸椎肥厚增生和頸部因為損傷而造成的頸椎骨質增生,或者是椎間盤脫節、韌帶變厚,對頸脊髓、頸部神經和血管產生刺激或者是壓迫的情況,從而出現了各種病癥。表現出來的主要形式就是頸肩痛、頭昏、上肢失去知覺、肌肉的萎縮,嚴重的情況甚至是四肢麻痹、大小便出現問題,或者直接癱瘓。一般集中在老年人的身上,男性的發病率會比女性要高。神經根型的頸椎病在頸椎病的發病概率中排第一,目前為止,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辦法,在最近幾年當中,中醫針灸在臨床治療的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現,為了更好的了解各種不同的針灸方法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有何不同,于是特別選取了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的19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成三組,使用不一樣的針灸方法進行治療。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我院供接收了19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92例,年齡層在26歲到68歲之間(36.9±7.1),病程在1個月到一年不等,平均病程為4個半月。患者的頸部板比較僵硬,肩、頸、背有明顯的壓痛點,手指活動不暢,而且會伴有疼痛感。將全部患者都進行X線立位片的一般拍攝檢查,發現每一位患者都有不一樣程度的病理改變,在進行治療工作的時候,可以鎖定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造成其上肢疼痛的主要原因。這190例的病患隨機分成三組,分別采用平衡針灸、溫針合并走罐和電針合并頸椎牽引的方式進行治療的工作,這三組病患之間的臨床資料對比顯示,沒有特別明顯的不同(P>0.05)

1.2方法

治療組使用交叉取穴的方式進行針刺的治療工作,頸痛穴和肩痛穴是主要的治療穴位。要對穴位進行消毒,施針有效的標準以局部范圍之內出現脹痛感。施針兩天一次,20天為一個治療過程。上文說到的兩個主要穴位有針感就可以停針了,有一部分的病程患者超過3個月的而且癥狀比較嚴重的,施針停留的時間在一刻鐘左右,進行施針的時候,需要患者配合著進行相應的肢體活動。

對照組的病患以俯臥的姿勢,保持頸部的呈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將頸夾脊穴位和阿是穴當成主穴,肩井、天宗、肩中俞、曲池、外關等穴位進行輔助治療,使用的是一次性的30號的3寸的毫針進行施針的操作,對阿是穴采取溫針的治療方式,每一次治療的時間保持在半個小時,有效的標準是局部的皮膚紅潤或者是充血為宜,兩天一次,20天為一個治療療程。

觀察組患者使用背靠式的坐姿,保持頸部松弛舒服為宜,以阿是穴當成施針主穴,對肩并、曲池、合谷、天宗、外穴等等進行輔助治療,使用的針和對照組的針相同,選取夾脊穴和阿是穴用G6805-I型號的電針進行治療,每次治療時間持續半個小時,強度根據患者自身的承受壓力進行相應的調整,兩天一次,二十天為一個治療過程。每次針灸治療之后用頸椎牽引進行治療,持續時間為一刻鐘。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PSS10.0,進行統計分析,t檢驗。

2.結果

在結束了治療的工作之后,對這三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判定,可以發現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較好,觀察組的效果次之,但是彼此之間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P>0.05),但是在治愈這個方面,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明顯的要比觀察組好(P

3.討論

針灸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多種多樣,而且成本很低,治療費用很低,操作辦法非常的簡單而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有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最近幾年的臨床治療當中,受到了大部分醫生的青睞。本文當中就是對三種不一樣的針灸方法在神經根型頸椎上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發現治療組和對照組的不效果最好,觀察組的效果次之,可是三者之間都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可是在治愈率方面,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效果比觀察組的效果要好很多(P

參考文獻:

[1]:祁靜,劉海靜.不同針灸方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09):12--13

第2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47歲的李浩發生腦中風后,錯過了溶栓和介入手術的最佳時間,右側肢體完全癱瘓。按照傳統治療方法,很難恢復功能。醫生給他采取了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干細胞療法”。在他大腿根部的股動脈進行穿刺,將一根直徑不到1毫米的微導管動脈,直通大腦主動脈的閉塞部位,注入干細胞。和干細胞一起輸入的,還有一種特殊的藥水。透過x線觀察藥水所標識的位置,可以看到干細胞在大腦的部位。

神經內科專家解釋說,中風常會造成腦組織的死亡,這些壞死的組織被體內免疫系統清除,在腦中留下“空洞”。傳統的中風治療方法,重點放在活血通絡、溶解血栓、針灸按摩上,缺乏對受損細胞的直接修復和再生,彌補不了“腦空洞”。此外,由于患者體內病理生理的改變,服用和輸液的藥物很難直接進入病灶,因此,不少患者中風后都有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干細胞被譽為“生命的種子”,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萬能細胞”,能再造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輕的細胞、組織或器官。注入大腦中動脈的干細胞,將在閉塞部位長出血管側支的小循環,讓原本被堵住去路的血液逐漸暢通。形象地說,干細胞就是一個“修理工”,能替代或修復細胞,替代原來壞死的神經元,轉化成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受損的神經和血管再生。

手術7天后,李浩的病情有了好轉,不僅能開口說一些簡單的話,原本無力的下肢也逐漸有了力量。術后幾周,李浩已經能自己在地上站一會兒。這說明干細胞已經發揮作用,3個月之后,病人將會恢復自理能力。

李浩所用的臍帶血干細胞來自干細胞庫。由于他病后身體比較弱,即使自體采集干細胞,數量上也不夠。來自干細胞庫的臍帶血干細胞,排異性很小。一次手術需要的干細胞數量是恒定的,即2乘以10的7次方。如果干細胞數量少,達不到治療效果;如果干細胞過多,反而會造成堵塞。

是不是中風后都可以用“干細胞療法”?專家解釋說,目前,這種治療技術還在探索和研究階段,安全性和成功幾率因人而異。

通常情況下,腦血栓病人發病后3小時內送到醫院,進行溶栓搶救,20%~30%的患者血管能通。如超過3小時甚至達到8小時或10小時左右的話,就只能采取介入治療的方法。如果這兩個時間段都過了,就只好嘗試采用干細胞治療這種非常規的治療方法了。

中風后,腦細胞在血管閉塞時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療開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腦細胞死亡的數量就愈多。而且腦細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因此,盡管醫生采取多種治療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干細胞治療是通過對干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定向誘導,甚至基因修飾等過程,在體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輕的細胞,將干細胞當作“藥物”輸入患者體內,并最終通過細胞的移植修復受損的組織細胞和器官,達到控制疾病和治愈的目的,給傳統治療方法無效或效果不滿意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第3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參茯膠囊 心血管神經癥 療效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09-02

心血管神經癥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關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以青壯年多見,女性多于男性,尤以更年期女性多見[1]。近年來,由于社會的變革,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使現代人們精神壓力增大,部分人可通過自我調節而無癥狀,而部分人會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疲乏、頭暈、失眠等不適癥狀,需要藥物治療方可改善,提高生活質量。傳統的治療方法為神經調節,給予維生素類藥物、鎮靜劑、β受體阻滯劑、抗抑郁藥物等治療,但療效均差,大多失敗。在1年多的時間里,我們應用參茯膠囊治療心血管神經癥87例,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人中診斷為心血管神經癥的患者8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59例。年齡16歲至56歲,排除其他器質性心臟病,診斷均符合第7版《內科學》心血管神經癥的診斷標準。初診52例,經其他治療方法失敗的患者35例也歸入本治療組。病程最長10年,最短2個月。

1.2 臨床表現

心血管神經癥主要表現為:心悸、呼吸困難、疲乏無力、多汗、喜嘆氣、失眠、多夢、食欲不振、頭暈、頭痛、激動易怒、情緒不穩定,部分患者有更年期癥狀。部分患者心電圖有竇性心動過速和(或)非特異性ST-T改變。

1.3 治療方法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及治療組,對照組36人,治療組51人,兩組均常規給予心理指導,消除誘因等治療,心率較快的給予美托洛爾12.5~25mg 2/日口服。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谷維素20mg 3/日口服;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茯膠囊(陜西健民藥業),3粒,2/日,連續服用30天為一療程,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情況及心電圖的改善情況。

1.4 療效標準部分

①治愈:自覺癥狀、體征消失,無不適感,心電圖正常。②顯效:大部分癥狀消失,仍有少許不適癥狀,心電圖基本正常。③有效:癥狀減輕,但仍感覺有較多的不適感,心電圖部分改善。④無效:癥狀、體征無任何改善,心電圖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軟件進行統計,對結果進行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

兩組治療結果的比較

注: u=-5.546 P=0.000兩組療效有差別。平均秩次較小者療效優,第二組(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心臟神經官能癥,也稱心血管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功能失調性疾病。心臟神經癥多數是由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尤其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亂所產生的一種綜合征[1]。國外稱為神經性循環系統功能障礙或神經性循環無力癥或高敏癥等[2]。本病屬于典型的心身疾病,癥狀多變,有時自主類似心絞痛,但無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癥狀盡管表現很重,但預后良好。本病在祖國醫學中被認為是氣血失調致氣血壅阻所致的心悸、胸痹、郁證等范疇[3]。符合中醫奔豚,百合病,厥癥診斷。其病位在心,與脾,腎,肝,膽密切相關[4]。多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不但耗傷心血,又能影響脾胃生化之源,不能上奉于心,發為心悸。其臨床癥狀多樣,病情時輕時重。中醫理論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本病的形成多由氣滯血瘀,閉阻心脈所致。精神因素在本病的發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4]。根據中醫“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理論,該病患者多數屬于過度勞神,傷及真陰,虛陽外越,因此必須滋補腎陰,滋陰潛陽。中藥參茯膠囊由全中華鱉粉、人參、地黃、茯苓等藥物組成,具有健脾滋腎,益氣養陰,疏肝解郁,安神除煩的功效。近年研究及實踐證明,參茯膠囊內含有能調節神經內分泌代謝平衡的活性物質-神經內分泌物調節因子,幫助機體內源性增強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及其酶的活性,有效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功能,迅速激活人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應變能力,能雙向調節中樞系統,能徹底治療因生理、心理、精神等因素引起的神經內分泌紊亂[5]。從而緩解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在本次臨床實踐觀察中,通過使用參茯膠囊使多年反復求醫、經多種方法治療失敗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改善,與傳統的治療方法比較,安全有效,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第7版《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 趙志付 王彩鳳 張成 劉超 肖怡 彭韜,心臟神經癥的剛柔辨證,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年33卷5期 712-712,714

[3] 蘇便苓 劉振紅 楊蓉 李擁軍,烏靈膠囊治療心血管神經官能癥臨床觀察,河北中醫藥學報, 2006(1): 10-11

第4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就其研究范圍來說,神經外科主要研究對象是中樞神經系統,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解剖復雜,加上人類大腦的機能的認識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臨床癥狀、體征千差萬別,同種、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不同的臨床表現也可能是同一種或同一部位的疾病,這給神經外科疾病、特別是顱內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例如:對于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顱內疾病所致(如腫瘤、出血),也可能是顱外疾病所致(如水電解質紊亂、心血管疾病),其研究范圍可能屬于外科范圍,也可能是屬于內科疾病,因此,對于神經外科醫生來說,面對有神經系統癥狀的病人,首要的問題是確定,是否屬于本學科的研究范圍。然后才考慮治療方案。

就其治療方法上看,神經外科的手術治療涉及大腦及其病灶,面對著人類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的、復雜結構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樞所在的大腦,神經外科醫生在手術前必須決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種方式進行手術,既達到治療目的,又對大腦正常組織損傷最小的理想術式;在手術時,必須十分熟悉大腦的局部解剖,以嫻熟的操作技巧,進行手術操作,才能做到既損傷小,又能達到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手術后,采取何種有效的方法,促進病人的恢復,這一切,都對神經外科醫生的理論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對于顱腦損傷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這就要求神經外科醫生臨危不亂,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快速、準確的分析判斷,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搶救及治療措施。因此,隨時準備處理突發事件,也是神經外科的特點之一,而具備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也是神經外科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㈡、實習方法

由于神經外科屬于專科性強的科室,實習同學進入科室后,面對各種神經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復雜,手術操作難度大,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實習的收獲卻與所用的時間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呢?怎樣才能搞好神經外科的實習呢?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實習前及實習中掌握有關神經外科的實習方法。

首先,熟悉掌握有關的理論基礎知識是本學科實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進入神經外科實習前,就應該復習中樞神經系統的解剖,入科后還應根據具體疾病的臨床表現對照復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實現對疾病的正確認識。

其次,要選擇好自己實習的立足點,明確實習的重點。由于神經外科的專業性相對較強,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專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員和專科醫生熱衷于研究的疾病并不一定是同學需要掌握的重點疾病,同學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自己需要掌握重點內容,然后制訂適合于自己的實習計劃,而不應好高鶩遠,片面追求專業性太強的有關知識和內容。

第三,臨床實習的目的是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應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神經外科疾病,特別是神經外科急癥疾病(如頭皮外傷、各型顱腦損傷、腦疝等)的診斷、治療方法以及臨床工作程序等方面,這樣才能及時正確地對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斷,從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第5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河北大學臨床醫學院 河北大學基礎醫學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30

【摘 要】腰間盤突出癥(LDH)又名腰椎纖維環破裂癥,是臨床上的常見和多發病。國內外學者在鈣化型腰間盤突出癥的診斷與治療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該疾病的診斷主要是綜合患者的臨床表現、體征、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為鈣化型腰間盤突出癥。而現在該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方面。

關鍵詞 鈣化型腰間盤突出癥;診斷;治療

鈣化型腰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嚴重的、長期的病理變化作用的結果,在臨床上患者的癥狀一般比較嚴重,非手術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手術治療又存在一定的致殘率,風險較高,因此大多數的患者還是會選擇保守的治療方法。目前國內外任何一種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和手術治療)都僅僅是緩解癥狀,并非治愈。患者術后仍需注意姿勢和腰背部的肌肉功能鍛煉。腰椎手術的成功與否跟合適的患者選擇息息相關。應針對椎間盤突出不同的病理改變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法。

1 鈣化型腰間盤突出癥的診斷進展

1.1 據臨床表現及體征診斷標準

(1)有腰腿疼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癥狀,腹壓增加時加重。

(2)有腰椎側彎等腰形改變。

(3)有腰部及坐骨神經走行部位的壓痛及反射痛,相應神經支配區的感覺障礙及肌力改變。

(4)有直腿抬高試驗、腰伸屈位加壓試驗、臂上神經壓迫試驗、脛神經彈撥試驗均陽性。

1.2 影像學檢查進展

盡管X 線平片可以顯示椎間盤鈣化,但對本病的診斷多無幫助。造影CT 可準確的顯示脊髓壓迫的情況且以其價格優勢而得以廣泛應用,但缺點在于需要多節段的進行橫斷掃描且為有創性檢查。MRI 檢查的優勢在于該檢查本身無創,其矢狀面和橫斷面圖像可以更加精確地進行定位和評估,此外MRI 檢查還有助于發現多發的椎間盤突出而無需進行多節段橫斷掃描,并且有助于與其他一些神經源性腫瘤相鑒別。普通的脊髓造影已基本上被核磁脊髓造影(MRM)取代,合并脊柱畸形時脊髓造影仍有優勢,需結合CTM。動態開放MRI 能夠反映脊柱活動時椎間盤的變化情況,對某些特殊病例有意義。各種腰部注射麻醉劑或造影劑的檢查對診斷不明的腰腿痛有診斷作用,對退變廣泛而定位困難的病例有定位意義。

1.3 腰間盤突出癥的心理檢查

現今社會,人們的心 理疾病也越來越多,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跟患者心理問題密切相關。醫生除了重視病史、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歐美的醫生在治療腰椎疾病前比較重視患者社會心理因素的檢查,尤其是融合術前。目前術前常用的心理檢查有MMPI 或DRAM,估計患者癥狀是軀體性的還是心因性的,推測治療失敗的幾率。在MMPI 評分中,如癔病和抑郁癥得分大于75,只有16% 的患者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2 鈣化型腰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新進展

2.1 保守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治療在臨床上又可以分為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

2.1.1 西醫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的方法可謂五花八門。包括簡單的臥床休息到復雜的牽引,但很多方法的療效還有待科學的研究加以證實。間盤疾病的特點就是惡化和減輕交替出現,最終大多數的患者能好轉,所以大多數的患者對保守治療效果較滿意。除了馬尾綜合征患者,對于沒有神經癥狀進行性加重的患者,保守治療仍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一般保守治療6 個月以上還是無效時,考慮手術。現在有將這一時間縮短到6 周到3 個月的趨勢。

2.1.2 中醫辨證治療

腰間盤突出癥的病機是肝腎虧虛、氣滯血瘀以及風寒濕熱阻絡,其核心是精氣不利。中藥湯劑則以補益肝腎、溫經通督、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另外推拿治療具有操作簡單、療效好的優點而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其機制是通過手法整復使錯位的關節復位,脊柱側彎糾正,腰椎生理彎曲恢復軟組織應力增加,使部分椎間盤還原。手法治療主要包括牽扳手法、三指推按法、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推拿三步改良法、復位按摩法、四位手法、綜合手法、大推拿等。通過手法可以緩解局部痙攣、分離機械壓迫、消除炎癥、營養神經,并減輕了椎管內的壓力,從而消除了臨床癥狀和體征。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適合手法治療,中央型患者伴有神經根損害患者,合并椎管狹窄及年齡較大者是推拿治療的禁忌。除上述方法,中醫治療還包括針灸和中藥外敷。

3 手術治療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傳統手術

包括開窗法、半椎板切除和全椎板切除手術。開窗手術創傷小,對結構破壞少遠期效果好,因此應用最廣泛,并發癥發生率約4%。開窗法適用于一側癥狀單間隙的椎間盤突出;半椎板切除術適用于一側癥狀相鄰雙間隙的椎間盤突出;除巨大的中央型硬膜囊內椎間盤突出外,應盡量避免全椎板切除手術。

3.2 腰間盤突出癥的椎間融合術

是依靠椎間融合器的強度和直徑恢復受累椎間隙的高度,恢復椎間孔的大小,解除神經根的壓迫。但是融合術犧牲了脊柱的功能,可導致相鄰椎間盤退變加速,所以椎間融合術只適用于椎間盤退變嚴重合并腰椎不穩的患者。

3.3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置換術

髓核摘除術后并發癥多,遠期效果不理想,近年來人工髓核置換、人工椎間盤置換、異體椎間盤移植等手術相繼出現。

3.4 腰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手術

在北美小切口的椎間盤切除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椎間盤切除術,優點是創傷小,術后疼痛減少,住院時間縮短。目前國內外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微創手術如髓核溶解術、射頻間盤切除術、經皮腰間盤切除術、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關節鏡下顯微椎間盤切除術和椎間盤內電療等。近年出現的MED 將傳統的開放手術與顯微外科技術及現代內窺鏡技術相結合,在監視器上清晰的觀察深部結構,可直視下切除椎間盤并減壓。微創手術的并發癥相對稍高些。

第6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推拿;腰椎間盤突出癥;問題

[中圖分類號] R681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5(a)-223-02

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科學、有效性已經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同,是保守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疾病[1],也是推拿醫生每天面對的棘手問題,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與治療水平,更是從事推拿工作的臨床醫生們的期待。筆者長期在推拿門診從事頸、肩、腰、腿痛的診治,通過查閱文獻及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認為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治過程中,要提高診斷和治療水平,應該重視以下3個問題:

1 影像學診斷代替臨床診斷的問題

隨著新的影像學檢查CT、MRI的日益普及,臨床診斷漸被忽視,最常見的是將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的突出癥混雜。國際腰椎研究會(ISSLS)和美國矯形外科協會(AAOS)將腰椎間盤突出分為退變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后縱韌帶下)型,脫出(后縱韌帶后)型及游離型[2]。退變型一般不會被混淆,應正確區分腰椎間盤膨出、腰椎間盤突出以及臨床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

1.1 腰椎間盤膨出

腰椎間盤膨出是指腰椎間盤退變松弛,外周纖維環勻稱超出椎體終板邊緣,在MRI矢狀面上椎間盤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橫斷面上顯示較椎體周邊影大出2~3 mm[3]。因而在CT甚至MRI的報道中不斷出現“腰椎間盤膨出”的字樣,而腰椎間盤膨出或膨隆應是椎間盤的正常退變,其纖維環完整。由于力學原因,膨出主要向前及兩側,掀起前縱韌帶或骨膜,繼而在其下骨化形成骨贅。正常腰椎間盤膨出不應產生癥狀,當椎管有發育性狹窄或退變增生時,后緣的膨出可促成腰椎管狹窄癥[4]。當遇到腰椎間盤有較明顯的膨出,且確因膨出產生椎管或側隱窩狹窄癥狀時,應稱為“腰椎管狹窄癥”,并按該癥處理。

1.2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指椎間盤纖維環局部破裂,髓核經纖維環裂隙突出,在椎體后形成向椎管內的局限性凸起。CT、MRI檢查中,腰椎間盤突出的報道相當多,其突出的高度有些僅為2~3 mm,因而常造成患者的恐懼。這些僅僅是影像學的發現,還不能夠和臨床中的“腰腿痛”等同起來。其實在正常的無“腰腿痛”的人群中,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極高。曾有報道在368例尸檢中發現,40歲以上的尸檢中1/3有腰椎間盤突出[5]。“小的突出能否產生癥狀,要看椎管局部情況,和硬膜囊及神經走行,經CT檢查發現有‘腰椎間盤突出’而無癥狀的‘病例’,在正常人群中可高達30%”[6]。事實上臨床很多醫生常用“腰椎間盤突出”這樣的一個影像學診斷來替代臨床診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

1.3 腰椎間盤突出癥

這是臨床診斷用語,臨床重視的應該是這個“癥”字。無“癥”不能算病,即有腰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診斷,而沒有臨床癥狀不應被視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就不需處理。有臨床癥狀,而這些癥狀經過查體結合影像學診斷,排除不是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當然也不能按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治療。目前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的產生,是硬膜囊或神經根受刺激、擠壓或牽張,產生缺血,出現炎癥,從而使敏感度增高,產生疼痛[7]。蔣位莊[8]認為由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腿痛”只占臨床“腰腿痛”病例的很少一部分,大量的“腰腿痛”病例是由于椎管外的軟組織損傷引起的。

2 鑒別診斷被忽視的問題

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大量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經仔細問診、查體結合影像學檢查后,其中過半不是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因為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十分復雜,涉及很多學科的知識,對“腰腿痛”患者的診斷不能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應對癥狀進行細心的檢查和鑒別,稍不留心就會漏診、誤診。大多數的腰痛并發坐骨神經痛的病例是由腰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所致,其自覺征象和陽性體征與椎管內病變(常見的除腰椎間盤突出癥以外,還有腰椎管狹窄及馬尾神經腫瘤等)的臨床表現及體征相同[9]。椎管內需要鑒別的疾病有:腫瘤、結核、骨折、骨病、脊柱滑脫、腰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等疾病。椎管外的軟組織損害有: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后小關節損傷、髂腰韌帶損傷、臀上皮神經痛、腰骶筋膜炎、骶骨棘肌損傷、梨狀肌綜合征、盆腔出口綜合征、股骨頭壞死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靜脈炎、神經損傷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通一些特殊的臨床檢查方法,完全可以對這些疾病進行正確的鑒別診斷,為正確的護理與治療奠定基礎。

3 治療方法選擇的問題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日益增多,大體可分為保守療法、手術切除及介于兩者之間的經皮穿刺吸引術等。究竟取何種方法,應該有個正確的評估,也就是說各種治療手段都有其最佳適應證。醫生應選擇能發揮最佳效果的治療方法,而不要只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代替其他治療方法。推拿是保守治療中的重要手段,推拿醫生常以其作為主要治療手段,而忽視其他的治療方法和對適應證的篩選。然而臨床實踐證明,建立在正確的診斷基礎上的綜合治療,加上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才是科學的。醫生應該借鑒循證醫學的思路,探索單一治療方法和多種治療方法與療效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個體化治療方案。這就要求推拿醫生應掌握與該病相關的一些學科知識:針灸、經絡、中醫、中藥、針刀、銀質針、牽引、理療、熏洗、西醫內科、外科、骨科、神經解剖、生物力學、神經阻滯、康復等專業知識,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為治療該病創出一片新天地。

4 討論

以上筆者僅以推拿科的視角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所談到問題在很多的學科或科室也是一樣的普遍存在,只是具體的方式不同而已。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病,80%~90%的病例經保守治療可使癥狀緩解或治愈。保守治療的方法除了在急性期以臥床絕對休息,給與脫水、消炎的藥物治療以外,還包括推拿、針灸、各種牽引、中西藥物口服、中藥熏洗、理療、神經阻滯等方法。保守療法具有花費少、痛苦小、安全可靠的特點,是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在臨床中醫骨科,介入、針灸、推拿、疼痛、理療、針刀、神經內科等,這些科室的醫生面對大量的“腰腿痛”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認識不足,誤診、漏診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臨床實踐中,要提高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正確地處理診斷、鑒別診斷以及選擇治療方法這幾個問題,不僅是推拿科醫生需思考的問題,也是所有臨床醫生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加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像學診斷[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8):68-69.

[2]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48.

[3]曹丹慶,蔡祖龍.全身CT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45-456.

[4]劉延青.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和治療現狀[J].疼痛科學,2005,20(2):21-22.

[5]賈連順,李家師.現代腰椎外科學[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324.

[6]邵宣,許竟斌.實用頸腰背痛[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384-385.

[7]梅芳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非手術治療[J].頸腰痛雜志,1999,20(3):11-12.

[8]蔣位莊.脊柱源性腰腿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07-309.

第7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1條或多條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腦部缺血性疾病, 可引發反復發作, 甚至可能成為腦卒中, 對患者生命威脅較嚴重[1]。阿司匹林藥物是臨床防治TIA的常規性藥物, 本文論點于證明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在治療中所起到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資料均來自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52名TIA患者以及粥樣硬化型腦梗死超過2周患者, 以其臨床治療資料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全部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比組, 治療組中有病患80人, 對比組中有病患72人。治療組中有男性44人, 女性36人;最小年齡45歲, 最大年齡80歲, 平均年齡(66.2±2.2)歲;45人患有腦梗死, 35人患有TIA。對比組共有男性39人, 女性33人;最小年齡42歲, 最大年齡78歲, 平均年齡(62.3±1.7)歲;40人患有腦梗死, 32人患有TIA。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 2 治療方法 對比組:對全部單純使用阿司匹林藥劑, 藥物種類為腸溶劑, 用藥規格為100 mg/d, 用藥1次/d, 口服。治療組:在對比組藥物基礎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藥劑, 藥物種類片劑, 用藥計量為20 mg/d, 用藥1次/d, 口服。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要排除他藥可能, 給予兩組患者同樣護理內容。

1. 3 結果觀察 根據實用內科學中《腦卒中損傷評分》的相關內容 痊愈型:患者腦神經輕度損傷或可忽略損傷, 無病殘可能。顯效型:患者腦神經損傷得到修護, 或腦神經損傷得到控制, 有輕度或中度病殘可能。無效型:患者腦神經損傷情況未得到控制, 血管疾病未得到改善, 患者存在極高的病殘風險, 治療持續1月無效果者可認定治療無效。

1. 4 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結果使用SPSS 13.0統計學標準軟件進行計算, 使用t作為數據檢查依據, 使用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如表1所示。

治療組:患者發生TIA病變2人、發生終點事件3人、發生非致死性腦梗死病變3人。對比組:患者發生TIA病變6人、發生終點事件7人、發生非致死性腦梗死病變4人。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另外,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較為嚴重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 通過干預治療患者不良反應均好轉或痊愈。

3 討論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及相關資料, 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要優于單純使用阿司匹林的用藥效果[2]。根據本院近年來的治療經驗, TIA可防可控, 且效果較為理想, 據統計約有30%的TIA患者會發生卒中病變, 且卒中復發概率較高, 相比初發患者復發患者治療難度更大、預后較差, 所以提升TIA防治質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腦血管疾病病情[3]。本次研究中在除藥物治療條件不同的情況下,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優于對比組的76.4%, 原因在于阿托伐他汀藥物具有非常理想的增加血管舒張、降血脂、降血流黏度、抗血小板凝聚、穩定粥樣斑塊、促血管內膜細胞纖維蛋白活性、提升血管內壁一氧化氮合成酶速度、控制平滑肌內部細胞的增殖速度等功效, 可到達理想的血管疏通、維持斑塊穩定的功效[4]。尤其在二級預防過程中, 較小劑量阿司匹林藥物治療, 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藥物可降低腦血管病變概率, 提高防治結果, 尤其對腦卒中初次發生概率有較為顯著的控制效果。對合并疾病, 如糖尿病、頸動脈血管疾病、高血脂等, 隨訪結果顯示無復發記錄。但應注意用藥過程中常見不良反應如患者體內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細胞因子、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檢測結果升高, 但停藥后迅速恢復, 無嚴重影響, 不耽誤治療[5]。總之, 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在二級預防中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具有顯著價值, 患者治療結果、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情況的控制效果均較為理想, 可作為臨床常規性治療方法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秋甫.合理應用阿司匹林治療和預防心腦血管病.保健醫學雜志, 2012,18(12):267-271.

[2] 王欣.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二級預防中的療效觀察. 腦血管病防治, 2011,19(13):200-201.

[3]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3,29(16):379-381.

第8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一、電休克治療法

據路透社健康新聞紐約訊英國研究人員于2003年宣布,盡管對于電休克治療一直存在爭論,但是研究顯示這種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治療精神疾病,對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要優于抗抑郁藥物治療。所謂的電休克治療(ect)是在麻醉狀態下,用電使患者發生癲癇發作。癲癇發作的結果就是,大腦釋放出的化學物質能夠改善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系,還能夠產生一些其它的改變,因此能夠使抑郁癥得到緩解。盡管許多醫生認為,ect不僅對抑郁癥沒有治療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導致腦損傷,但是來自oxford大學的john geddes等人指出,根據對一系列醫學文獻的回顧提示,實際上這種治療方法的確能夠發揮作用,而且起副作用也是可以控制的。 geddes告訴路透社記者說:“但是于任何其它治療方法一樣,對這類問題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是,如果我或者是我的親屬處在相同的情況下,我是否會選擇這種治療方法。根據一系列的證據,我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人員在對哪一種ect作用最好進行研究時發現,對大腦雙側進行ect治療比單純做一側更加有效。 gedde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雙側ect能夠更好的穿透大腦,因為腦組織包埋較深,需要較為強烈的刺激才能夠將其激活。至于為什么部分抑郁癥患者對ect的反應要好于對藥物的反應,geddes說,這兩種技術有不同的作用機制,而ect的作用機制更加有效。而且,在這些研究中對比ect于藥物的療效時,常常停藥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很有可能藥物治療的效果與ect的治療效果有所疊加。但是有時候對于那些嚴重抑郁癥患者,需要盡快使之感覺有所改善。他說:“當然,如果患者病情十分嚴重,比如咀嚼進食和喝水時,這種治療方法會產生效果。”geddes認為,對ect治療之所以存在爭論,是因為有人認為這種技術的歷史有誤解,過去人們曾經在不進行麻醉的情況下實施電休克治療,而且存在濫用的傾向。

二、SX生物基因平衡治療法

“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是陜西省中醫藥學會漢唐醫院精神科經過多年臨床經驗,引進大型高新診療設備所研究出的一項治療抑郁癥的科學治療方法。其打破了抑郁癥治療史上“治療―復發―再治療―再復發”的惡性循環。

1、生物療法修復基因。科學研究證實,精神類疾病的發生大多與大腦神經遞質在神經突觸間的濃度和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因素有關,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能夠迅速修復致病禍根染色體畸變基因,抑制神經介質多巴胺、兒茶酚胺的增高,綜合調理臟腑功能,促進人體各個神經系統達到協調平衡的最佳狀態。

2、激活細胞改善循環。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能夠激活衰竭細胞的活性,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保障大腦供氧,全面補充大腦細胞的膠原蛋白營養,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使機體神經組織細胞在短期內恢復正常狀態,消除精神壓力,多年痛苦一次性徹底清除。

3、調節活性增強記憶。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從根本上消除神經功能紊亂,緩解腦部疲勞,讓患者快速進入正常的睡眠狀態,調節多種生物酶的活性,從而達到修復損傷的腦神經細胞,改善睡眠,提高大腦記憶力,從根本上保障大腦中樞神經的穩定。

4、清除毒素提高免疫。SX生物基因平衡療法迅速清除大腦細胞和血管中淤積的毒素,改善神經細胞的異常狀態,調理臟腑機能,天然生物免疫因子增強自身免疫,恢復大腦正常思維,從而有效防止病情遷延難愈和反復發作的問題。

5、綠色療法標本兼治。療法使用的藥劑是采用現代生物基因技術,結合百余種名貴中藥提取濃縮精制而成,具有滋肝和胃、寧心安神、平衡陰陽等功效,服用后易吸收、見效快,療效是普通藥物的30倍以上,不含任何激素,無依賴性,無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均無損害,徹底解決了失眠、抑郁、精神障礙疾病帶來的困擾與痛苦。

三、心理治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是抑郁癥治療中應用和研究最多的心理療法,人際關系治療是近年來較受關注的抑郁癥心理療法。這兩種療法已分別被證實能夠有效緩解抑郁癥急性期的癥狀,綜合這兩種療法(認知行為分析系統,CBASP)可治療慢性抑郁癥狀,合并藥物治療可使有效率從48%提高到73% 。Frank等的研究指出,人際關系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聯合小劑量抗抑郁藥都能降低抑郁癥的復燃和復發率。而Hollon等的研究表明,在急性期藥物治療合并認知行為治療,停藥后認知行為治療療效仍能持續。Hensley等對97項設立對照并進行長期隨訪的抑郁癥認知治療研究進行系統回顧,結論是認知治療的長期療效明顯超過TCA。

第9篇:神經疾病的治療方法范文

頸腰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也是引起頭暈及上肢麻木和腰腿疼的主要病因,我國年患此病者千萬例,給病人及社會造成極大負擔。其治療及預防已成為臨床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我院自2007-2008年用石氏空心刃針治療頸腰椎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29例門診患者中均經CT確診為頸腰椎病并有臨床癥狀。其中頸椎病109例,神經根型68例,均伴有前臂或手指放射疼及麻木癥狀,椎動脈型41例,分別伴有頭暈、頭疼、耳鳴等癥狀。腰椎病120例,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病患者89例,均伴腰腿疼痛,腰椎管狹窄為31例,均有間歇性跛行癥狀。

1.2 診斷標準

1.2.1 頸椎病診斷要點

1.2.1.1 神經根型 (1)較典型的神經根受壓癥狀與相應棘突壓痛。(2)椎間孔加壓試驗陽性。(3)CT片顯示:頸椎生理弧度變淺,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椎間孔縮小,椎間盤突出。(4)排除頸椎結核、腫瘤、肩周炎、網球肘等疾病。

1.2.1.2 椎動脈型 (1)頸性眩暈,猝倒發作。(2)旋頸試驗陽性。(3)CT片顯示,椎間關節失穩或鉤椎關節增生。(4)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暈。(5)排除顱內腫瘤、神經官能癥。(6)椎動脈造影、CT片可確診。

1.2.2 腰椎病診斷要點

1.2.2.1 腰椎間盤突出癥 (1)腰部和一側坐骨神經分布區的放射性疼痛、麻木。(2)直腿抬高、仰臥挺腹、屈頸試驗均使癥狀加劇。(3)膝腱或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4)突出部位的棘突間隙一側拳擊出現放射疼。(5)CT片及體征與癥狀三者相符。

1.2.2.2 腰椎管狹窄 (1)腰腿一側或兩側根性放射性神經痛,間歇性跛行,休息緩解,活動加重。(2)下肢無力或麻木、酸脹感。(3)肌力減退、腱反射減弱或消失。(4)CT片可確診。

1.3 治療方法

1.3.1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1.3.1.1 操作 針具,一次性石氏空心刃針;穴位,選取病變部位的上、下夾脊穴;要求,每穴縱橫提插疏通3-5次,同時注射復方丹參注射液4 ml,參附注射液4 ml,達到要求的手感快速出針。隔2 d1次,4次1療程。

1.3.2 腰椎病的治療方法

1.3.2.1 操作 針具,一次性石氏空心刃針;穴位,選取病變部位的上、下夾脊穴及大腸俞。要求,每穴縱橫提插疏通3-5次,同時注射復方丹參注射液4 ml,參附注射液4 ml,達到要求的手感快速出針。隔2 d 1次,4次1療程。

1.4 療效標準

1.4.1 頸椎病療效標準 (1)治愈:無頭暈及上肢麻木等癥狀,恢復工作能力。(2)好轉:頭暈及上肢麻木癥狀明顯減輕。(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1.4.2 腰椎病療效標準 (1)治愈:無腰腿疼痛及麻木等癥狀,恢復工作能力。(2)好轉:腰腿部癥狀明顯減輕。(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2 結果

2.1 頸椎 病經治療1個療程觀察109例,其中痊愈60例占55%,好轉41例占38%,未愈8例占7%。

2.2 腰椎 病經治療1個療程觀察120例,痊愈70例占58%,好轉40例占33%,未愈10例占9%。

3 討論

椎間盤及椎體退變是頸腰椎病變的基礎,腰椎支撐面狹小易致脊椎周圍肌痙攣、勞損,影響頸腰椎動力平衡系統,使頸腰椎關節失穩,生理弧度改變,刺激壓迫頸腰椎神經根和周圍組織發生水腫、粘連及周圍淺深筋膜張力增高而發病導致骨質增生及椎間盤突出。中醫認為頸腰椎病大多體虛、氣血不足,又因勞傷,使局部氣血淤滯,復感風寒濕邪而形成痹癥。中醫治則:疏筋通絡、活血化淤、祛風溫寒止痛。

相關熱門標簽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黑人|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青草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国语对白在线字幕|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加勒比 | 奇米在线7777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不卡| 按摩女内射少妇一二三区| 青青草免费公开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66lu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无码天堂在线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 小罗莉极品一线天在线| 偷拍亚洲首页|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久久|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538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在线精品| 人人超碰人摸人爱|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啦啦啦中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胖女人 | 中文字幕少妇人妻视频|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波多野结衣av| 青草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男男欧美一区二区| 性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