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神疾病佳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跖筋膜炎;解剖列車;康復;跟痛癥
足跟痛是骨科和康復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跖筋膜炎是成人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影響約10%的普通人群[1]。跖筋膜炎治療方法較多,如常規針灸、推拿、針刀、封閉、肌肉牽伸,以及超聲波、沖擊波等,但大部分治療方法療效欠佳,遠期療效尚不清楚[2],容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年來,解剖列車理論[3]傳入,筆者在學習解剖列車理論的基礎上綜合肌筋膜功能障礙理論,運用解剖列車理論指導下康復治療跖筋膜炎24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康復醫學科門診就診的跖筋膜炎患者48例,均為單側,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治療組男12例,女12例;年齡20~63歲,平均(40.13±10.66)歲;病程1~4年,平均(2.25±0.66)年;體質量指數平均(23.88±5.31);晨起第一步時VAS評分(4.96±0.86)分,每日最痛時VAS評分(6.58±1.14)分。對照組男11例,女13例;年齡19~61歲,平均(40.92±11.17)歲;病程1~4年,平均(2.27±0.70)年;體質量指數平均(23.53±2.81);晨起第一步時VAS評分(4.92±0.88)分,每日最痛時VAS評分(6.67±1.09)分。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按照《實用骨科學》[4]中的診斷標準。慢性損傷發病緩慢,可有數日甚至數年病史,臨床表現為足底疼痛,不敢行走,檢查時可見足底中部壓痛明顯、拒按,跛行。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病程1年以上;④能積極配合治療8周,且完成隨訪;⑤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各種外傷性、痛風性、神經性、跟骨骨髓炎、跟骨結核、無菌性壞死等明顯原因所致足跟痛者;②急性跖筋膜炎患者;③曾做過跖筋膜的外科松解術或其他外科涉及足跖區的手術者;
④妊娠期婦女;⑤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精神疾病和造血系統疾病者;⑥不按規定配合治療及隨訪者。
2 方 法
2.1 治療方法
2.1.1 對照組 患者俯臥位,醫者在小腿三頭肌至足底部實施?法和按揉等5~10 min;然后用拇指點按和彈撥跖筋膜壓痛點5 min,力量由輕到重,后用強刺激手法;最后手法牽伸跖筋膜[5]。治療8周。
2.1.2 治療組 患者俯臥位,根據解剖列車理論,淺背線走向,醫者運用?法、按揉等治療淺背線相關肌肉及筋膜,然后用拇指點按和彈撥淺背線上的所有壓痛點5~10 min,力量由輕到重,后用強刺激手法,重點運用強刺激手法點按或按壓跖筋膜壓痛點;而后根據解剖列車淺前線走向,醫者運用?法、按揉等放松淺前線相關肌肉及筋膜,點按相關壓痛點;最后手法牽伸跖筋膜。治療8周。
2.2 觀察指標 治療后患者填寫疼痛日記,準確記錄治療前后患者疼痛癥狀變化情況,記錄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時VAS評分,治療前及治療4,8周進行評估,治療結束3個月后統一隨訪評估,觀察復況。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6]。
2.3 療效評定標準[7] 治愈:改善率100%。顯效:改善率50%~99%。有效:改善率25%~49%。無效:改善率 < 25%。要求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時VAS評分改善率同時符合上述標準。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3.1 疼痛程度改變 治療后4,8周及治療結束3個月后隨訪,2組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時V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3.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8周后,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4 討 論
足底跖筋膜炎是跟痛癥最常見的原因,占全部跟痛癥患者的80%[8]。以跟骨結節內下側疼痛和壓痛為主要特征。多由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使足底跖筋膜生物力學過度使用引起[2]。既往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9]。近年來,出現了肉毒素治療、肌肉牽伸以及超聲波、沖擊波、足部支具等康復手段;但大部分治療方法療效欠佳,遠期療效尚不清楚,容易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經過非手術治療后癥狀無緩解的患者可以考慮實施跖筋膜松解術,但術后可能產生很多并發癥[10-11],所以手術治療應謹慎采用,故尋找安全有效的非手術療法十分必要。
所謂解剖列車理論,實際上是一種整體理論,與中醫整體理論相似;但以解剖為基礎。在筋膜網絡內的肌肉會影響功能整體的全身連貫性,這些沿著身體結締組織方向行進的薄膜和線條會形成有跡可循的肌筋膜經線稱之為解剖列車。跖筋膜出現問題,可以影響整個筋膜線,臨床上經常見到跟痛癥患者出現腰背痛,在這里就可以很明確地解釋了。人作為一個整體,淺背線出現問題,相互拮抗的淺前線相應出現問題。目前普遍認為,足底跖筋膜炎發病最常見原因是足底跖筋膜生物力學機制異常和跖筋膜的退變[12]。筆者通過松解淺背線,使足底跖筋膜整體放松,然后松解淺前線使筋膜生物力學達到新的平衡,從而徹底治療跖筋膜炎;與傳統按摩比較,該方法注重人體的整體生物力學平衡,效果較好,考慮可能與整體生物力學平衡有關。本研究結果表示,2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癥狀均有改善,但基于解剖列車理論下康復治療改善明顯優于常規按摩,3個月隨訪仍優于常規按摩。
解剖列車的出現給慢性軟組織損傷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操作方法簡單,效果顯著,無不良反應,患者容易接受,而且不需要專業設備,值得基層臨床大力推廣。
5 參考文獻
[1] Roxas M.Plantar fasciitis: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J].Alttern Med Rev,2005,10(2):83-93.
[2] 張鵬,俞光榮.足底跖腱膜炎的研究現狀[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3):2375-2378.
[3] Thomas W.Myers.解剖列車:針對徒手及動作治療師的肌筋膜經線[M].周玟玲,黃佳琦,游曉微,等,譯.臺北:臺灣愛思唯爾有限公司,2012:1.
[4]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876.
[5] 吳春薇,鄭萍,吳堅,等.牽伸訓練治療跖筋膜炎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3,26(4):297-301.
[6] 桂柯科,俞永林,姜建元.跖筋膜炎牽拉療法的療效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6,28(8):557-559.
[7] 李麗,董雯雯.蠟療聯合懸吊運動療法治療腰肌筋膜炎臨床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4,3(12):23-25,29.
[8] Tisdel CL.Heel pain[M].Orthopaedic knowledge update:foot and ankle: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s Surgeons,2003:113-119.
[9] 陳兆軍,陳寶興,王正義.足踝部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1):48-49.
[10] Harty J,Soffe K,O Toole G,et al.The role of hamsting tightness in plantar fasciitis[J].Foot Ankle Int,2005,26(12):1089-1092.
[11] 宋文閣,傅志儉.疼痛診斷治療手冊[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30-31.
【關鍵詞】奧氮平;喹硫平;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治療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7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039-02
在臨床治療中,老年癡呆病癥通常也被稱為阿爾茨海默病,它主要是一種病原體侵犯大腦皮層神經元造成的精神性癡呆疾病,發病率較高。通常情況下,老年癡呆患者病癥發生過程中,除了有認知功能障礙外,還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比如幻覺、抑郁、妄想、焦慮、行為紊亂等癥狀。在老年癡呆患者群體中,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行為障礙發生概率在70%到90%之間,非常高。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行為障礙,不僅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并且也會給老年癡呆患者的照料人員造成的巨大的心理與經濟壓力。本文將結合實際病例,進行奧氮平與喹硫平治療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的效果分析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某醫院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入住的60例老年癡呆病癥患者,其中,精神性老年癡呆患者40例,老年前期型12例,老年期型18例,這類患者均存在有彌漫性腦皮質萎縮情況;血管性老年癡呆患者20例,癥狀表現為多發性腦梗塞以及中度腦萎縮。在對于所有患者進行簡易智能狀態檢查后,得分均在24分以下,并且均伴有幻聽以及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情緒障礙和行為障礙等精神病性癥狀。此外,在對于上述患者進行病癥排查中顯示,所有患者無既往精神病史,并且沒有心、肝、腎臟等重大系統病癥,無藥物過敏和嚴重自殺自傷情況。
1.2治療方法將上述60例老年癡呆患者隨機分為喹硫平組和奧氮平組兩組,每組患者30例,兩組患者在病癥類型以及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對于喹硫平組患者先以每天12.5mg的劑量進行喹硫平藥物治療,然后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以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逐漸加量治療,藥物劑量增加后,范圍應控制在每天50mg到400mg之間,患者治療過程中藥物的平均服用劑量為每天(142.5±82.3mg;奧氮平組患者開始以每天2.5mg藥物進行治療,后根據患者病情與不良反應情況進行2.5mgd到10.0mgd范圍的劑量增加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2周,并且在治療期間不與其他抗精神病藥物聯合使用。
在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第4周、第8周以及第12周,使用阿爾茨海默病理行為評定標準,對于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評定分析。
2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病理行為變化具有明顯差異,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后第4周,喹硫平組患者的精神行為障礙改善情況變化最為明顯。在治療過程中,奧氮平組患者共出現口干、嗜睡、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情況9例,喹硫平組各例不良反應癥狀共7例,明顯要比喹硫平組多。
3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行為障礙,比如情緒低落、沖動、坐立不安、抑郁、焦慮等,多與患者腦內多種神經遞質有很大的關系,并且通常治療中,將患者的幻覺以及妄想等癥狀,歸結為與患者腦內多巴胺神經元功能的絕對或者是相對的亢進有很大的關系。并且對于老年患者來講,由于患者群體的身體狀況特殊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與器臟功能都會不同程度的下降減退趨勢,因此,以安全有效的用藥方式,通過抗精神病類藥物的服用治療來減輕患者病癥,是老年癡呆病癥臨床研究的重點。
在對于老年癡呆病癥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中發現,奧氮平與喹硫平進行患者治療,有利于進行患者預后改善。在上文中,通過阿爾茨海默病理行為評定量表進行兩組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評定分析,根據評定對比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病癥改善雖然比較明顯,但是具體治療評分比較均有比較明顯的差異,并且喹硫平在進行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治療中,治療安全性與效果均比奧氮平組要好,對于患者病癥改善有極大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江建忠,熱依汗古麗?阿不來提.喹硫平、奧氮平用于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治療自然觀察研究[J].醫藥前沿,2012(13.
[2]梁佳,曾強,趙瑋琳.奧氮平和利醅酮治療老年癡呆精神行為癥狀的比較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9(9.
關鍵詞:精神病學;中成藥;抑郁癥
中圖分類號:R749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3-0038-02
抑郁癥是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興趣喪失,無愉;經歷減退或疲乏感;自我評價低、自責;聯想困難,思考能力下降等精神運動性遲滯為主的一類心境障礙綜合癥,可出現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食欲降低、減退,嚴重者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傷、自殺行為。隨著抑郁癥患者的增多,國家對抑郁癥的重視程度也明顯提高。目前藥物治療仍以西藥為主,我國中成藥對本類疾病的研究有一定進展,近年來新藥舒肝解郁膠囊,是一種中西醫理論都能解釋的天然藥物,國內外的研究已經比較充分,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療效,筆者就此進行臨床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68例抑郁癥患者均系本院中西醫結合治療科2010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住院及門診患者。患者中男22例,女46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32±1164)歲;病程最長17 a,最短6個月,平均病程(541±324)a。
12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分類-精神與行為障礙分冊》(ICD-10)抑郁發作(F32)診斷標準,此類疾病均收于抑郁癥范疇[1]。
13治療方法采用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舒肝解郁膠囊(國藥準字Z20080580)進行治療,舒肝解郁膠囊的成分為貫葉金絲桃、刺五加。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各服1次。療程為8周。
14評定方法在治療前及治療1周、2周、4周、6周、8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量表(HAMD)及臨床整體印象量表(CGI)[2]來判斷,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總分減分率≥75分為痊愈,50~74%為顯著進步,25~49%為進步,≤24%為無效。在治療后1、2、4、6、8周進行TESS[2]評定。治療前及治療2、4、6、8周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功能等實驗檢查。
14統計方法在資料整理后,采用一般的頻數描述方法進行統計。
2結果
21治療8周后,68例抑郁障礙患者初步統計根據HAMD量表減分結果,痊愈27例(占3970%),顯著進步18例(占2647%),進步15例(占2215%),無效8例(占1176%),總有效率8824%。HAMD量表評判結果,總分由治療前的(3845±1270)下降至治療后的(1892±1255),有效率為8824%。
22藥物反應68例患者中,2例服藥1個月內出現不適而停藥采用其它辦法治療。另有3例出現皮疹反應,在同時使用對癥治療繼續進行治療,其余未出現明顯毒副作用。
3討論
本文的抑郁癥是指一種負性的、有生物學基礎的情感性精神障礙,本病的終生患病率女性為10%~25%,男性5%~12%[3],歷來受到中醫的重視,屬中醫郁證、癲證范疇[4]。近十來年的西醫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有趨于向中醫陰陽分類的動向,就原發性重癥精神病的幾種疾病而言,以《難經》“重陰者癲,重陽者狂”分類更能指導臨床,這在西醫精神病學界的實際臨床過程中已經上升為理論,無疑將重度抑郁癥歸類為“癲”,輕中度抑郁癥歸類為“郁”,雖有爭議,但最為現實。基于中醫一直認為的抑郁也能歸屬于郁證等其它疾病的說法,就像抑郁性神經癥一樣已經成為診斷歷史了。
舒肝解郁膠囊是近年來治療抑郁癥、中醫郁證、癲病有效藥物,其主要成分貫葉金絲桃在中國及歐洲都有悠久的歷史。主要成分為貫葉金絲桃及刺五加,臨床試驗顯示其治療輕中度抑郁療效良好,與氟西丁療效相當。國內外報道中藥治療抑郁癥的研究相對西藥來說較少。國內報道主要集中在銀杏葉制劑方面,而國外則較多報道圣約翰草治療抑郁癥的研究,圣約翰草主要成分為貫葉金絲桃,與舒肝解郁膠囊類似,根據最新研究表明,貫葉金絲桃主要活性成分為苯并二蒽酮類衍生物金絲桃素和假金絲桃素,能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通過系列反應以達到緩解精神緊張和穩定情緒的效果。圣約翰草是英國皇家藥典委員會鄭重推薦治療抑郁癥的首選植物藥舒肝解郁膠囊同時含有刺五加,國內對于刺五加治療抑郁癥的研究亦有報道,結果顯示刺五加輔助治療抑郁癥療效良好,不良反應少。本觀察研究中顯示,2個月治療近期總有效率在80%以上,與目前臨床實踐基本相符,事實上各種精神疾病的總體療效很難超過這個界限,這疾病性質決定的,其中實證稍好,虛證療效明顯要差,也與現代醫學的看法相近,遠期療效可能還要小于這個數據。西醫綜合治療總有效率在80%左右,單純應用藥物治療,大多數報道有效率60%~80%之間[5]。抑郁癥易反復發作,自殺率在15%左右,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識,嚴防自殺和間接自殺。
本研究結果顯示舒肝解郁膠囊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療效佳,患者接受程度好,同時撤藥快,撤藥反應不明顯。由此可見,舒肝解郁膠囊作為抑郁癥的治療藥物,有著很好的循證依據,可以作為輕中度抑郁癥的首選藥物之一,中成藥治療抑郁癥更能為廣大中國百姓所接受。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99~106
[2]張明圓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121~150
[3]沈漁村精神病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34
[4]王永炎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49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臨床表現;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26例重癥肌無力患者,全部患者均存在典型的中重癥肌無力臨床表現,均經單纖維肌電圖檢查顯示增寬或阻滯,神經電生理檢查顯示低頻重復電刺激遞減、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檢測陽性及新斯的明試驗檢測陽性而確診為重癥肌無力。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29~63歲,平均年齡為(32.8±96)歲。病程2個月至13年,平均病程為(2.3±07)年。26例患者根據Osserman分型[3]可分為:眼肌型(Ⅰ型)4例,輕度全身型(Ⅱa型)8例,中度全身型(Ⅱb型)10例,重度激進型(Ⅲ型)3例,遲發重癥型(Ⅳ型)1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縱膈CT檢查及胸腺病理檢測,其中15例患者胸腺正常,7例患者存在胸腺增生,4例患者存在胸腺瘤。全部患者均未發現其他嚴重內科疾病。
1.2 治療方法 26例患者針對患者的個人情況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4例Ⅰ型患者予以單用溴吡斯的明進行治療,若患者癥狀改善不佳可另外予以強的松,Ⅱa型及Ⅱb型患者可以聯合甲基潑尼松龍和溴吡斯的明予以治療,用藥方法:予以Ⅱa型及Ⅱb型患者甲基潑尼松龍 1 g/d,靜脈滴注,連續使用3 d,之后每3 d減少一半劑量,并在劑量減少至120 mg/d后第3天予以患者改為60 mg/d口服,并逐日進行減量。若經濟條件較好,Ⅱa型、Ⅱb型、Ⅲ型及Ⅳ型患者可予以丙種球蛋白04 g/(kg·d),靜脈滴注,連續使用3~5 d。若以上激素治療效果不明顯,或患者存在禁忌證的情況下,可采取使用環孢素A或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存在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患者可建議其采取胸腺清除手術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同時對患者予以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紊亂及營養支持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
1.3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 患者肌無力癥狀基本消失,臨床癥狀和體征顯著好轉,且治療藥物減少超過50%,超過1個月的時間患者未出現復況為顯效。患者肌無力癥狀部分好轉,且臨床癥狀及體征存在改善,治療藥物減少超過25%,超過1個月的時間患者未出現復況為有效。患者肌無力癥狀無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未出現改善甚至惡化的為無效[4]。
2 用藥情況及結果
全部重癥肌無力患者均予以溴吡斯的明進行治療,其中17例患者聯合激素進行治療,9例患者聯合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11例患者在癥狀得到控制后進行手術切除胸腺進行治療,治療結果:26例重癥肌無力患者中,顯效7例,約占269%,有效15例,約占577%,無效4例,約占154%,總有效率為84.6%。全部患者予以6個月以上的隨訪,其中1例Ⅰ型患者發展為Ⅱa型,1例存在胸腺增生的患者經手術治療后效果不明顯,從而進一步口服大劑量的膽堿酯酶抑制劑及免疫抑制劑。3例患者死亡。
3 討論
重癥肌無力患者通常在20~40歲的青壯年人群中發病,屬于一種神經肌肉接頭出現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患者出現病毒感染及自身的某些免疫性疾病相關,從而有研究證實,其發病過程為因病毒的一些結構致使患者機體出現自身抗體或存在自身的免疫性疾病而導致機體出現免疫調節紊亂,進而出現肌無力癥狀[5]。
重癥肌無力的首發癥狀一般以眼部癥狀為主,其最主要的表現為眼肌無力,大多數人群初始癥狀只處于眼部范圍的表現,但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呼吸肌、吞咽肌及四肢骨骼肌存在肌無力癥狀。同時,重癥肌無力患者還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障礙、錐體束征、周圍神經受累、平滑肌及心肌受損、精神障礙及癲癇發作等癥狀[6]。
目前治療重癥肌無力可采取膽堿酯酶抑制劑、Co放射治療、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大劑量靜脈注射球蛋白、手術切除胸腺及血漿置換等治療措施。但對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遞障礙進行改善并對自身免疫反應進行有效的抑制為其治療的主要目的。傳統治療中一般采用膽堿酯酶抑制劑作為主要治療藥物,但因該藥易出現耐藥性,大部分患者在使用初期可產生較好的效果,但在治療過程中效果逐漸變差,同時,因患者本身的機體免疫損傷機制對其不產生干預效果,所以,通常無法大劑量的進行使用。而目前甲基潑尼松龍在重癥肌無力的治療過程中效果較好。可有效的對細胞免疫應答、體液免疫及白細胞功能進行抑制。從而產生敏感的治療效果[7]。而在早期應用過程中患者可能產生癥狀加劇,甚至引起呼吸肌癱瘓,因此需要對其應用呼吸機進行輔助治療。其可能機制為乙酰膽堿受體離子通道收到阻滯,從而降低了神經肌肉的傳導能力,或出現了親和力較高的糖皮質激素受體在早期明顯減少,患者機體產生激素作用下降,從而引起癥狀加劇。而免疫球蛋白因能干預機體免疫系統而用于各種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對重癥肌無力的治療也存在一定的效果。但價格較貴。不利于推廣。而存在胸腺異常的患者應在控制癥狀后盡快予以手術切除胸腺,而對于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也可予以手術切除胸腺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重癥肌無力臨床特征比較復雜,需應用抗膽堿酯酶藥、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個體化治療,同時對存在胸腺異常的患者可在癥狀得到控制后采取手術切除胸腺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馬維斌 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肌無力危象的效果觀察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6):10651066.
[2] 吳錦英,趙偉佳,李欣明 腦梗死合并重癥肌無力2例報告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3):145149.
[3] Vachlas K, Zisis C, Rontogianni D,et al Thymoma and myasthenia gravis: clinical aspects and prognosis 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12,20(1):4852.
[4] 柏萃,李光勤重癥肌無力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中國社區醫師,2010,12(21):147.
[5] 董鈞重癥肌無力的治療進展內蒙古中醫藥,2012,25(15):100101.
關鍵詞 抑郁癥 輔助治療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749.41; R74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7-0007-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djuvant therapy for depression
YAN Yan, WANG Xiaohui*
(Three Ward,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21, China)
ABSTRACT Medicinal therapy is a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edicine into a comprehensive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while adjuvant therapy such a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ysical therapy as the core has been unceasingly developing,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nd restore their social function.
KEY WORDS depression; adjuvant 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癥是以持續的情緒低落、愉缺失為核心癥狀的常見精神疾病,嚴重的還伴有自殺傾向,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成為21世紀人類的第一大殺手。藥物治療是抑郁癥的首選治療手段,這已為國內外多個臨床指南所推薦。但抑郁癥的治療理念正從最初的單純依靠藥物控制癥狀逐漸向綜合性、個體化的治療模式轉變,而以心理治療、中醫學和物理治療等為核心的輔助治療手段也在不斷發展,以期能夠最大程度地恢復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并使之早日回歸社會[1]。
抗抑郁藥物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從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三環類和四環類抗抑郁藥物發展到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等,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療效確切。同時,人們也在不斷研究、探索抑郁癥的輔助治療措施,如電休克治療對快速緩解嚴重抑郁癥患者自殺企圖和抑郁情緒的作用、不同心理治療方法對鞏固抗抑郁藥物治療療效和減少抑郁復發的作用[2]、經顱磁刺激和中醫學治療對抑郁癥的輔助治療作用等[1]。本文簡要介紹抑郁癥輔助治療的研究進展。
1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已獲公認的抑郁癥輔助治療手段,方法很多,以認知行為治療的應用最為廣泛。王宏升等[3]將64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2例患者,均給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但對研究組患者還聯合團體心理治療。治療8周后發現,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團體心理治療對抑郁癥治療具有協同增效作用,起效快且療效顯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康紅等[4]將100例難治性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例患者,均給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和奧氮平治療,但對研究組患者還聯合人際心理治療。治療12周后發現,聯合人際心理治療能顯著提高抗抑郁治療的臨床療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石捷等[5]將92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患者,均給予鹽酸舍曲林治療,但對觀察組患者還聯合結構式家庭治療。治療8周后發現,聯合結構式家庭治療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認知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李丹丹等[6]將9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患者,均給予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治療,但對觀察組患者還聯合心理治療。結果發現,聯合心理治療能獲得更顯著的療效,且治療安全性及患者依從性更高,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Chiesa等[7]將經抗抑郁藥物治療療效差的抑郁癥患者分為兩組并分別進行正念認知治療和普通心理教育,結果顯示與普通心理教育相比,正念認知治療能更顯著地減輕患者的抑郁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劉典英等[8]將8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正念認知治療組(研究組)和工娛治療組(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均口服氫溴酸西酞普蘭,但對研究組患者聯合正念認知治療,對對照組患者聯合工娛治療。治療8周后發現,正念認知治療在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方面的療效優于工娛治療。
2 中醫學治療
2.1 中醫藥治療
在中醫學上,抑郁癥屬于“郁證”范疇,病位在腦,與肝、心、脾、I關系密切,治療手段包括中藥、針灸和中醫心理治療等[9]。中藥的化學成分復雜,但同科或同屬的植物中往往含有相似的成分,有相似的藥理作用。貫葉連翹已被廣泛用于抑郁癥治療[10]。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皂苷是人參所含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抑郁活性,實驗證明人參皂苷Rbl在動物行為學方面具有明顯的抗抑郁作用,并能治療抑郁癥的一些伴隨癥狀,如認知功能障礙、障礙等[11-13]。有研究表明,合歡花水提物能明顯對抗“行為絕望”模型鼠的絕望行為[14];銀杏葉提取物具有多種藥理學活性,對抑郁情緒有很好的改善作用[15]。
2.2 針刺療法
針灸治療具有多層次、多靶點、整體調節的特點,能較好地改善抑郁癥伴隨的焦慮、睡眠障礙等軀體癥狀,且沒有西藥樣的較強毒副反應。有研究報告,使用G6805-2型電麻儀以連續波針刺四神聰、四關、神門、內關、三陰交、三里等穴位治療26例產后抑郁癥患者,54個療程后的總有效率92.3%[16];以電針灸為主治療150例抑郁癥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17]。
3 物理治療
3.1 改良的電休克治療
改良的電休克治療使用短暫、適量電流通過患者大腦,使之暫時喪失意識、全身抽搐,具有治療抑郁癥的作用,并被認為有較藥物治療更好的療效,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嚴重精神癥狀[18]。該療法目前已成為抑郁癥急性期、尤其是有自殺傾向的抑郁癥患者的最有效治療方法,平均有效率為50% ~ 70%,但復發率高,需使用藥物持續鞏固治療[19]。
3.2 經顱磁刺激治療
經顱磁刺激治療屬無創治療,系通過使腦組織神經元去極化或超極化而影響腦內諸多代謝及電活動來達到治療目的,可減少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患者的可接受性高。周春英等[20]將61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均給予口服米氮平治療,但對研究組患者還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治療4周后發現,米氮平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具有協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療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的有效方法。
4 其他輔助治療
4.1 腸道益生菌治療
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飲食與抑郁癥間存在著顯著關聯,腸道菌群在其中起著較大的作用。動物研究顯示,腸道菌群能直接影響神經遞質的水平,某些特定的腸道菌群代謝物會提高結腸內皮細胞的5-羥色胺水平[21]。這些細胞負責產生90%以上的外周5-羥色胺,而5-羥色胺水平的高低與抑郁癥密切相關。
4.2 ω3-脂肪酸治療
隨著對抑郁癥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一系列動物實驗證實免疫功能紊亂參與了抑郁癥的病理過程,而ω3-脂肪酸是抑郁癥相關免疫功能紊亂的可能治療靶點之一。ω3-脂肪酸被認為會影響與抑郁癥發病有關的受體和神經遞質[22]。有關研究認為,ω3-脂肪酸用于輔助治療圍產期嚴重抑郁癥的療效顯著[23-24]。但國內對圍產期抑郁癥治療的研究顯示,ω3-脂肪酸在此類抑郁癥治療中的作用還不明確,需進一步研究[25]。
5 結語
對抑郁癥除傳統的藥物治療外,目前也在不斷發展綜合性、個體化的輔助治療手段,以期能從不同角度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幫助患者提高認知功能、盡早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李凌江, 馬辛. 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M]. 北京: 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5.
[2] 劉永紅, 楊坤. 抗抑郁劑最新研究進展[J].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16, 16(2): 213-216.
[3] 王宏升, 劉秋麗, 董迎麗. 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團體心理治療對抑郁癥療效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6, 22(6): 91-93.
[4] 康紅, 梁佳, 曾強, 等. 人際心理治療聯合藥物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療效觀察[J]. 內科, 2016, 11(4): 521-524.
[5] 石捷, 陶建青, 黃玲, 等. 舍曲林聯合結構式家庭治療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內科, 2016, 11(2): 220-222.
[6] 李丹丹, 羅振海, 趙黎明. 心理治療聯合文拉法辛緩釋片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性評估報道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6): 210-211.
[7] Chiesa A, Castagner V, Andrisano C, 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ngnitive therapy vs. psycho-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who did not achieve remission follow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J]. Psychiatry Res, 2015, 226(2-3): 474-483.
[8] 劉典英, 劉明礬. 正念治療與工娛治療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干預效果[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2): 298-299.
[9] 朱藝. 抑郁癥研究進展[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08, 24(2): 131-132.
[10] 徐皓. 貫葉連翹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7, 35(14): 4219-4221.
[11] 陶震, 魯毅, 司梁宏, 等. 人參總皂苷對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0, 18(4): 360-362.
[12] 李玉倩, 王芳, 陳建國. 人參皂苷Rb1抗抑郁作用的動物行為學研究[J]. 河南醫學研究, 2011, 20(3): 257-260, 263.
[13] 黃倩, 楚世峰, 張均田, 等. 人參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對突觸超微結構的影響[J].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13, 29(8): 1124-1127.
[14] 李作平, 趙丁, 任雷鳴, 等. 合歡花抗抑郁作用的藥理實驗研究初探[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03, 24(4): 214-216.
[15] 郭克鋒, 郭珊, 閆凱麟. 帕羅西汀加銀杏葉提取物治療抑郁癥的療效[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6, 15(8): 704-706.
[16] 袁淑華. 電針治療產后抑郁癥26例[J]. 針灸臨床雜志, 2008, 24(11): 17.
[17] 蔣小紅. 藥物電針灸為主治療抑郁癥150例[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08, 28(12): 959.
[18] 陳翔春, 王雅萍, 江文慶, 等. MECT治療精神障礙的不良反應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上海醫藥, 2016, 37(5): 53-55, 59.
[19] Shelton RC, Osuntokun O, Heinloth AN, et al.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J]. CNS Drugs, 2010, 24(2): 131-161.
[20] 周春英, 吳淑云. 重復經顱磁刺激輔助治療老年抑郁癥對照研究[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6, 22(5): 19-22.
[21] Luo J, Wang T, Liang S, et al. Inges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 reduces anxiety and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hyperammonemia rat [J]. Sci China Life Sci, 2014, 57(3): 327-335.
[22] Rees AM, Austin MP, Parker GB. Omega-3 fatty acids as treatment for perinatal depression: randa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orlled trial [J].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8, 42(3): 199-205.
[23] Hibbeln JR. Seafood consumption, the DHA content of mothers’ milk and prevalence rat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cross-national, ecological analysis [J]. J Affect Disord, 2002, 69(1-3): 15-29.
[關鍵詞] 奧美拉唑;雷貝拉唑;反流性食管炎
[中圖分類號] R5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5-0042-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屏障功能障礙而導致的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性病變,臨床上常表現為反酸、燒心、胸骨后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是消化系統常見病之一[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癥狀。近年有報道[2],雷貝拉唑治療RE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較奧美拉唑和雷貝拉唑治療RE的臨床治療,以進一步明確奧美拉唑治療RE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RE患者84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齡22~79歲,平均(56.12±2.90)歲,病程2個月~12年,平均(4.52±1.64)年;臨床表現以反酸、胃灼熱、胸骨后灼痛、夜間咳喘等癥狀為主,癥狀評分為(15.22±3.60)分,24 h食管pH監測顯示pH0.05),具有可比性。
1.2 RE分級
按洛杉磯標準[3]分級為,A級:黏膜破損局限于黏膜皺襞上,且長度0.5 cm;C級:黏膜破損相互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徑的75%;D級:黏膜破損相互融合,至少侵犯食管周徑的75%以上,食管下端潰瘍也歸入D級。
1.3 入組條件
①癥狀典型,如反酸、胃灼熱、胸骨后灼痛等;②內鏡示食管末端炎癥改變,無消化道手術史及膽囊手術史者;③病程2個月以上;④無嚴重心、肝、腎、肺、免疫系統等疾病;⑤1個月內未服用任何胃腸道藥物,如抑酸劑等;⑥非妊娠、哺乳期婦女;⑦無其他系統嚴重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治療(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070856,規格為20 mg×14粒),口服20 mg/次,1次/d;研究組給予雷貝拉唑治療(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916),口服10 mg/次,1次/d。4周為一個療程,兩組均連續進行2個療程治療。
1.5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內鏡下療效、24 h食管pH監測pH
1.6 療效標準[4]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和內鏡下療效。臨床療效:顯效,癥狀評分降低幅度≥80%;有效,癥狀評分降低幅度50%~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及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經過2個療程的治療后,所有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好,治療過程中無退組現象發生。
2.1 兩組臨床療效、內鏡下療效比較
見表1、2。研究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74,P
2.2 兩組治療前后燒心癥狀、反流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燒心癥狀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24 h食管pH監測比較
研究組24 h的pH
2.4 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研究組有2例發生頭暈、乏力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對照組有3例發生不良反應,分別為頭暈、乏力1例,腹瀉1例,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χ2=0.213,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均可耐受,并未影響患者的用藥治療。
3 討論
RE具有病程長、易反復、難根治的臨床特點,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過去10年間,RE患病率和發病年齡逐步上升,輕度的占大多數[5]。對RE發病機制的研究很多,其病因也明確――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反流屏障削弱,食管黏膜在酸性環境下受到損傷所致。
針對發病機理,抑制胃酸分泌,減少食管黏膜接觸酸,或加用胃腸動力藥是治療RE的關鍵。PPI是治療RE的首選藥物,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H2受體阻滯劑(H2RA),可有效抑制患者基礎胃酸分泌及繼發胃酸分泌,減少食管黏膜與胃酸的接觸概率,快速緩解RE癥狀,促進食管黏膜恢復。目前臨床上治療RE多采用第一代PPI制劑――奧美拉唑,其療效較好,郭麗媛等[6]采用奧美拉唑聯合多潘立酮,取得有效率83.33%的療效。但奧美拉唑存在夜間酸反跳現象嚴重等[7]。雷貝拉唑作為新一代PPI,與奧美拉唑相比,其血液中解離能力更強,抑制質子泵更快更持久,能使胃內pH值迅速上升到4.0以上,且作用持久[8];其獨特的吡啶環基團使其抑制H+-K+-ATP酶活性速度更快,在宏觀上則表現為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更快、更持久;此外,雷貝拉唑在人體內代謝不受CYP2C19基因多態性影響,因此在代謝過程中個體差異小,與其他藥物間相互作用少,比奧美拉唑療效更穩定、更安全,尤其是針對老年患者。2005年雷貝拉唑多中心臨床協作組報道[9]應用雷貝拉唑治療RE8周,RE愈合率94.6%。齊秀榮等[10]應用雷貝拉唑聯合莫利治療RE8周,結果內鏡下有效率比較,研究組有效率達92.37%。蘭雄華等[11]應用雷貝拉唑聯合莫利治療RE 8周,結果內鏡下有效率和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2.7%、96.4%。而陸春法[12]應用雷貝拉唑聯合莫利治療RE 8周,結果內鏡下有效率和臨床有效率分別為84.62%、92.31%。這些文獻均肯定雷貝拉唑治療RE的療效。
本研究中,經雷貝拉唑治療的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率為92.86%、內鏡下有效率95.24%、24 h的pH監測反流次數(10.26±2.41)次、反流時間(1.02±0.23)h 均明顯優于奧美拉唑治療的對照組,說明雷貝拉唑對于治療RE的效果優于奧美拉唑,與相關報道結論一致。雷貝拉唑治療RE時,若病情不能控制,可能與夜間酸突破、食管高敏性、膽汁與胃酸混合性反流等原因有關,也可加用胃腸動力藥。
總之,與奧美拉唑治療RE相比,雷貝拉唑起效快、作用時間長、療效穩定性高、安全性好、療效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田園,林征,林琳,等. 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疾病不確定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研究,2014,28(1A): 38-41.
[2] 向旭,朱妍,朱海杭. 糖尿病與胃食管反流病臨床流行病學研究[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3):292-295.
[3] 羅桂珍. 艾司西酞普蘭聯合莫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導刊,2014,16(2): 256-257.
[4] J Dent J,Vakil N,Jones R,et al.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of GORD by questionnaire,physicians and a trial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treatment:The diamond study[J]. Gut,2010,59(6):714-721.
[5] 金鑫鑫,袁柏思,魏娟,等. 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食管24 h pH值DeMeester評分與胃泌素的相關性[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4,23(3):296-298.
[6] 郭麗媛,王捷虹. 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30例[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1):83-85.
[7] 劉思邈,唐艷萍. 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方法進展[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1):49-51.
[8] 劉寧,邰沁文,曹俊,等. 超重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腹腔鏡治療[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2):160-163.
[9] 汪曉奕,朱凌云.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醫治療的進展[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4): 488-493.
[10] 齊秀榮,趙景成,宗湘裕. 雷貝拉唑聯合莫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觀察[J]. 醫學綜述,2013,19(15):2875-2876.
[11] 蘭雄華,王旭升. 雷貝拉唑聯合莫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8):40-41.
[關鍵詞] 強直性脊柱炎;補腎除濕止痛膏;紅外線照射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22-92-02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in treatment for 80 case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IANG Zhiyu
Department of Rheumatism,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in treatment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selected 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9 to December 2012,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patients underwent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as control group.40 patients underwent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combined with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as observation group.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reatment effec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Infrared radiation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以脊柱特別是骶髂關節的慢性炎癥為特征的一類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腰背部疼痛、發僵、活動受限、脊柱畸形,屬中醫痹證中骨痹、腎痹范疇。尚無特效方法,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和減輕強直,抑制病情發展。目前對強直性脊柱炎的住院患者多采用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了探討補腎除濕止痛膏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診治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進行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2月診治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其中男64例,女16例。最小年齡為18歲, 最大為58歲,平均(30.0±10.4)歲。患者病程為1~36 個月,平均(16.0±4.7)個月。患者均符合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中醫診斷標準和輕重分級(包括功能分級和放射性分級)均符合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和關節指數的評定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風濕病分冊)》[2]與《臨床診療指南(物理醫學與康復分冊)》中的診斷標準[3]。排除年齡為18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患者,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腎疾病、造血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惡性腫瘤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的患者,排除未按規定方案進行治療, 排除無法判斷臨床療效和資料不全且影響療效的患者,排除強直性脊柱炎晚期和關節嚴重畸形患者。
患者診斷標準化驗檢查:血小板升高、貧血、血沉增快和C反應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一般為陰性,免疫球蛋白可輕度升高。HLA-B27對于診斷AS有重要意義,陽性率為90%左右。X線:骶髂關節軟骨下骨緣模糊,骨質糜爛,關節間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關節融合。骶髂關節CT:骶髂關節密度增高、關節間隙模糊、骨質輕度糜爛、明顯破壞及關節融合。骶髂關節MRI:軟骨下脂肪堆積;骨髓水腫;軟骨不規則增粗、扭曲,軟骨表面不規則、碎裂;骨侵蝕。
將入選的8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各40例,治療組采用中藥湯劑加中藥補腎除濕止痛膏外用、紅外線照射,對照組采用中藥湯劑治療。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癥狀嚴重程度、相關檢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中藥湯劑辨證治療。補腎除濕止痛膏外用、紅外線局部照射。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 n 臨床治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對照組 40 1(2.50) 12(30.00) 18(45.00) 9(22.50) 31(77.50)
觀察組 40 3(7.50) 28(70.00) 7(17.50) 2(5.00) 38(95.00)
補腎除濕止痛膏外用藥物制作及使用方法、原理:杜仲、牛膝、年健、地楓、元胡、白屈菜、仙靈脾、骨碎補等藥物粉碎成末狀備用,使用時以溫水調勻,隔水蒸10min左右,待藥物完全冷卻后,再以適量蜂蜜調和成糊狀。將調好的藥物均勻涂抹于紗布上,厚約2~3mm,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至溫熱,敷于患者的骶髂關節及疼痛部位,繼續應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使藥物保持一定的溫度。通常治療時間為20~30min,每日1~2次,1療程為15d左右。
通過加熱過程中產生的熱能把中藥加熱,對患者的關節進行局部物理及藥物治療。其基本作用是熱可以擴張局部血管,加強血液循環,促進炎性代謝產物的排除,加強組織代謝、再生、愈合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消炎、消腫作用,再加入祛風除濕、補益肝腎、活血化淤、強筋壯骨的中藥,藥物通過皮膚吸收滲透穴位,起到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消腫止痛的作用。
對照組采用中藥湯劑辨證治療。
1.3 評定標準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療效判定的評定標準參考《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臨床療效的評定標準[1]:臨床治愈:患者的臨床病癥完全消失,機體功能活動基本恢復正常,主要的西醫理化檢查指標均顯示正常。顯效:患者的全部癥狀基本消除或主要的臨床癥狀消除, 患者可以參加正常的生活、工作、勞動,主要的西醫理化檢查指標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除,從治療前的生活不能自理轉變為生活可以自理,從治療前失去工作與勞動能力轉變為工作與勞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復,主要的西醫理化檢查指標明顯改善。無效: 患者的臨床病癥無改善,機體功能活動未恢復,主要的西醫理化檢查指標仍然異常,各方面均未見改善。總有效=臨床治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165,P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骨科病癥,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該病可侵犯患者的外周關節,并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表現方面表現異常,多與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種變異型較為相似,且該病主要侵害青壯年,嚴重地影響著廣大青壯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著患者的預后[4-6]。強直性脊柱炎屬于中醫學痹證范疇。痹證其本為虛,以風寒濕三氣雜至為致痹的外在因素,正氣虛衰尤其是陽氣虛則是痹癥發病的關鍵。機體的正氣不足,容易造成風、寒、濕等外邪侵入,然后造成閉阻經絡,使得氣血運行不暢,誘發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最終造成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代醫學認為強直性脊柱炎與自身免疫有關,目前尚無根治此類疾病的藥物,患者主要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及抗風濕類藥物,長期使用造成肝腎功能損害,更加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也給患者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治療和身體恢復。而中藥治療的效果更佳,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引發的并發癥或不良反應較少,不會對患者造成額外的身體創傷,可針對患者的具體病癥開展有效的藥物治療和干預。中藥外用配合紅外線治療儀照射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要比單純中藥的治療效果更好,補腎除濕止痛膏外用配合紅外線加熱后對患者進性外用治療是中醫理論與現代科技高度的結合,“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將具有祛風除濕、補益肝腎、活血化淤、強筋壯骨的中藥加熱,對人體患病部位實施有效的熱植入,藥物迅速直達病灶, 使氣血暢通,經絡疏通,消減疼痛癥狀[7-9]。紅外線照射能夠減輕炎癥, 緩解疼痛, 改善了脊柱關節的活動度和關節的屈伸度。通過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機體局部藥物的有效濃度,需要最佳治療環境,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減輕了患者的肝腎負擔,還可以使治療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觀察組治療效果(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7.50%),說明中藥湯劑辨證治療、補腎除濕止痛膏外用、紅外線局部照射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從多個方面共同作用,發揮藥物的最佳療效,從根本上發揮治療疾病的目的,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加速患者的恢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進而顯著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補腎除濕止痛膏外用優于單純中藥的治療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210-214.
[2]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風濕病分冊)[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3.
[3] 中華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物理醫學與康復分冊)[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7-38.
[4] 汪四海,劉健,楊佳,等.中醫健脾單元療法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療效及BGP、TRACP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5):399-427.
[5] 陶慶文,徐愿,孔維萍,等.基于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寒熱辨治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8(7):730-733.
[6] 朱秀惠,蔣富斌,武占成,等.應用絡病理論探討強直性脊柱炎的中醫發病機制及治療[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1):112-114.
[7] 呂海燕,宋欣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醫體質證型與生存質量關系評估的初探[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2):77-78.
[8] 汪四海,劉健,楊佳,等.中醫健脾單元療法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清骨鈣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5):472-474.
[關鍵詞] 清熱利濕法;盆腔炎性疾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71.91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0(a)-0076-04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LI Yali YIN Xiaoyu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Qian'an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Hebei Province, Qian'an 06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eated in Qian'an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actic Acid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Metronidazole,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15 d was as a cours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levels of CD4+, CD4+/CD8+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CD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European quality of life-five dimension sca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lower abdominal pai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important clinical research valu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linical efficacy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好發于生育期婦女,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常引起患者下腹脹痛不適、腰骶部酸痛、月經失調等癥狀,反復發作,久治不愈,形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1-2]。該病如果失治誤治,往往會出現慢性盆腔痛、輸卵管阻塞等嚴重疾病。目前,尚無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擬采用內外結合清熱利濕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為臨床推廣應用提供循證學依據,現將研究結果論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遷安市中醫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所有病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年齡22~52歲,平均(33.38±11.31)歲;病程3個月~8.5年,平均(2.83±1.38)年;其中附件壓痛39例,盆腔積液15例,盆腔包塊8例。對照組年齡21~53歲,平均(34.67±10.86)歲;病程2.5個月~9年,平均(3.14±0.85)年;其中附件壓痛38例,盆腔積液14例,盆腔包塊9例。兩組年齡、病程、并發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即《婦產科學》[3]診斷標準。C反應蛋白升高,體溫>38.3℃,出現異常分泌物,可有明顯腫塊、盆腔炎積液及輸卵管增粗等。②符合中醫診斷標準,即《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的相關標準,證型符合“濕熱型”。臨床癥狀表現:小腹疼痛灼熱感,帶下增多色黃質稠,經后加重,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③年齡20~60歲。④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子宮內膜異位癥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功能異常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4 方法
對照組: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1226、130624),200 mg/次,3次/d,口服;甲硝唑片(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1123、130516),400 mg/次,3次/d,口服。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內外結合清熱利濕法,藥物組成:金銀花20 g、2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天葵子10 g、透骨草15 g、路路通15 g、魚腥草15 g。水煎取汁500 mL,每日1劑。睡前將藥液加熱至30℃左右,取側臥位,從將輸液管緩慢塞入約20 cm,緩慢灌入藥物,保留30 min,1次/d,經期停用。藥渣外敷腹部臍下2 cm,30 min。兩組均以1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1.5 觀察指標
①觀察外周血T細胞亞群變化(CD4+、CD8+及CD4+/CD8+),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②觀察血清C-反應蛋白(CRP)和白細胞計數(WBC)變化,采用血細胞分析儀法進行檢測。③以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five dimension scale,EQ-5D)作為工具評價患者生活質量變化[5]。④下腹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評定,“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臨床使用時,由患者根據疼痛的程度在“0~10”之間進行標記并記錄分值。⑤觀察臨床試驗中不良事件(反應)和實驗室各項檢測指標,包括血尿便常規和心電圖等。出現異常者,定期復查至恢復正常。
1.6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慢性盆腔炎的療效標準擬定。治愈:所有癥狀消失,檢查結果正常。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檢查結果有比較明顯的改善。有效:癥狀和檢查均有所改善。無效:癥狀及檢查結果均無改善。總有效= 治愈+顯效+有效。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外周血T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CD4+、CD4+/CD8+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而CD8+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
2.2 兩組血漿CRP、WBC水平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漿CRP、W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CRP、WBC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漿CRP、WBC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 < 0.05)。
2.3 兩組EQ-5D和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漿EQ-5D、V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EQ-5D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VAS評分均明顯降低(均P < 0.05);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EQ-5D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
2.5 安全性評價
兩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血、尿常規,心電圖及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指標均未出現明顯異常,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盆腔炎性疾病是婦女最常見、最嚴重的婦科感染性疾病,近年來盆腔炎性疾病的發病率呈現明顯升高的趨勢。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體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來源,常為混合感染。盆腔炎性疾病可局限于某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其中最常見的是輸卵管炎。炎癥多由陰道或宮頸口蔓延至上生殖道,子宮內膜炎作為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中期階段。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診斷依據為盆腔處壓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癥,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癥狀輕微,不易察覺,故而會導致許多亞臨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臨床表現廣泛,有臨床癥狀明顯的輕度到重度的患者,也有“無癥狀”或“非典型”盆腔炎患者。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急性往往轉變成慢性,從而增加了治療難度[7-10]。年輕婦女容易發生盆腔炎疾病可能與頻繁性活動、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黏液機械防御功能較差有關,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宮頸炎、衣原體性子宮頸炎及細菌性陰道病與盆腔炎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刮宮術、輸卵管通液及造影術、宮腔鏡檢查等所致生殖道黏膜損傷、出血、壞死,導致下生殖道內源性病原體上行感染易引起盆腔炎性疾病。如果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可能會發生一系列后遺癥,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嚴重影響了婦女的健康。目前。西醫藥尚無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中醫學上,盆腔炎性疾病一般歸屬于“腹痛”“不孕”“帶下病”等范疇,認為“瘀、熱、濕”為主要病因,其中瘀滯貫穿始終[11-15]。根據該病的病因病機,本課題組自擬中藥復方治療盆腔炎性疾病,方中金銀花和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紫花地丁、魚腥草、蒲公英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天葵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作用,透骨草具有舒筋活絡、祛風勝濕、活血止痛、軟堅消痞的作用。路路通具有通經絡、祛風濕、利水道的作用。以上諸藥共奏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6-17],紫花地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埃希菌等具有抑制作用,魚腥草、蒲公英、天葵子對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淋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法,能夠促進藥物至患者患處,借助血管擴張,從而促進患處對藥物的吸收,達到消除炎癥的效果。
機體對抗感染主要依靠免疫系統,T淋巴細胞亞群為主導的免疫反應,是免疫反應的中心環節。T淋巴細胞亞群的分類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據細胞表面標志,利用單克隆抗體將其分為不同功能亞群。用CD4+和CD8+單克隆抗體可將外周淋巴器官或外周血中的T細胞分為CD4+、CD8+和CD4+/CD8+兩個主要的亞群。現代臨床研究證明[18],CD4+在T淋巴細胞亞群中的比率升高,能促使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增強。CD8+在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起到的是免疫負調節作用,為抑制性的T淋巴細胞,CD4+/CD8+可直接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狀態[19-23]。CRP與其他炎癥因子如白細胞總數、紅細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細胞等具有密切相關性[24]。
本研究采用中藥保留灌腸和藥渣外敷的內外結合清熱利濕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D4+、CD4+/CD8+明顯高于對照組,CD8+、CRP、WBC顯著低于對照組,EQ-5D評分升高,VAS評分明顯降低,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本研究提示采用內外結合清熱利濕法具有抗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治療盆腔炎性疾病臨床療效顯著,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樊尚榮,張慧萍.2010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治療指南[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1):1165-1166.
[2] 劉朝暉,廖秦平.盆腔炎性疾病致病微生物及治療方案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7):522-524.
[3]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9-250.
[4]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 Jesen MP,Karoly P,Braver S. 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 intensity: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 [J]. Pain,1986,27(1):117-126.
[6] 李明暉,羅南.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應用介紹[J].中國藥物經濟學,2009,4(1):49-56.
[7] 徐云霞,李偉莉,周軍,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藥,2014,9(7):1349-1352.
[8] 付改玲,黃鵬,周曉亮,等.綜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療效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1):188-191.
[9] 李守勛.紅藤敗醬散加減治療濕熱瘀結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J].河南中醫,2013,33(3):491-492.
[10] 侯玉華.中西醫結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50例[J].中醫研究,2010,23(7):41-42.
[11] 田凌,張巖雪,王翔燕,等.丹莪活血清熱組方聯合蒸熱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3,26(10):104-105.
[12] 黃葉芳,袁野,陸華.花紅膠囊及花紅顆粒治療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證)的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3, 26(2):4-7.
[13] 董殿芹,劉素香,王金香,等.桂枝肌瘤丸聯合熱熨療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性包塊12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5,37(1):52-53.
[14] 谷風,嚴英,陶紅星.利濕化瘀中藥對慢性盆腔炎血液流變學及血清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5):1102-1105.
[15] 劉晶晶,黃可佳.清熱解毒利濕法治療慢性盆腔炎體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6):240-242.
[16] 王志紅.紫花地丁湯治療盆腔炎84例臨床療效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5,13(3):156-157.
[17] 張智偉,蔡琨,于紅紅,等.紫花地丁含藥血清對巨噬細胞炎癥因子分泌的影響[J].免疫學雜志,2014,30(1):53-56.
[18] 錢月芳,徐燕.康婦消炎栓對盆腔炎性疾病的療效及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5,10(11):1701-1703,1707.
[19] 呂曉君,何開勇,潘望平,等.赤母婦炎寧膠囊治療慢性盆腔炎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4):23-28,32.
[20] 崔美英.金剛藤膠囊治療濕熱瘀結型盆腔炎、附件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8):97-99.
[21] 高艷珠,王穎,鄧斌榮,等.紅藤敗醬湯保留灌腸配合盆腔理療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8):129-131.
[22] 郭淑紅,饒勝國,劉麗,等.中藥熏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的遠期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116-117.
[23] 胡愛珍,鄭冬英.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7):94-95.
我兒子今年11歲了,從小到大晚上睡覺經常磨牙,吃了打蟲藥、補過鈣都沒有用,每天仍舊頻繁地磨牙。也看過兒科專家,建議使用鎮靜劑,但擔心鎮靜劑對小孩有影響,一直未用。我想請教一下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也想知道磨牙原因何在,如何治療?如何改善睡眠質量?
廣西王女士
目前,認為磨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晚上臨睡前進餐量太多,以致入睡后整個消化系統還在工作,包括牙齒咀嚼(實際上是“空嚼”),因為沒有食物而出現磨牙的現象。
2. 是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兒童中磨牙的發生率為7%~88%,一般在50%左右的正常兒童中出現磨牙,但在腦性癱瘓及智力低下的小兒中更為多見。
3. 少見的原因如顳下頜關節疾病、原發性牙齒和牙周疾病、癲癇等,這些情況在小兒中比較少見。
至于蛔蟲與磨牙的關系,由于以前用大便作肥料,農村兒童中蛔蟲的患病率可達90%以上,所以把任何現象(包括磨牙、蟲斑等)都與蛔蟲聯系起來。但是,確診蛔蟲癥應依據大便中排出蟲體或大便中找到蟲卵。您的孩子吃了驅蟲藥仍有磨牙,說明沒有蛔蟲,他的磨牙并非由蛔蟲引起。
關于磨牙癥的治療,輕度的(不是每夜發生)或中度的(每夜發生)但無牙齒磨損,可以使用些鎮靜劑,如安定一類藥物,一方面可以改善睡眠,另一方面可使咀嚼肌放松,使磨牙現象消失。嚴重的病例(每晚發生,有牙齒損傷,顳下頜關節異常)則需到口腔科矯治。另外,睡前不要吃過多的東西。
許積德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兒童保健科教授
(許積德教授每周三上午有專家門診)
角化癥如何治療
我愛人今年58歲,2003年底以來她雙腳底部及外側皮膚發紅、變黃、增厚、皸裂伴癢痛,雙手亦有同樣病變。發病以來曾先后涂用硫磺軟膏、復方魚肝油軟膏、醋酸去炎松、尿素乳膏以及內服維生素A、D、B與谷維素治療。病情仍時好時壞,當地醫院診斷為角化癥。請問這一診斷對嗎?有無好的治療藥物?
寧夏何惠民
您信中提供的癥狀描述及對治療的反應分析,她很可能是患有掌跖角化癥。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慢性病,治療困難而且治療時病情可有反復。她以前使用的藥物是有治療效果的,特別是輕癥患者,在未購到更新的治療藥物之前,還可以再用。
目前,治療此病較新的藥物有維生素A酸類藥物,可供內服或外用。內服會有一些不良反應,部分病人會出現不耐受的情況,而外用較安全。依據她的情況建議試用0.1%的維A酸軟膏(如迪維霜),每日涂1~2次。亦可白天涂鹵美他松軟膏,晚上涂維A酸軟膏。若能在涂藥之前,先熱水浸泡患處,之后用刀、剪修除浸漬變白的死皮及硬皮,擦干后即涂上治療藥物,效果會更好。
朱光斗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朱光斗主任醫師每周一上午、周二下午有專家門診,可在省略網上預約掛號)
黃酮能代替銀杏葉制劑作藥服嗎
銀杏葉制劑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良藥。銀杏葉片每片含黃酮醇苷9.6毫克,萜內酯2.4毫克。我的家鄉是銀杏葉盛產區,有多家用銀杏葉提取黃酮的廠。開始時人們向廠方購點作為保健品飲用,現在代替銀杏葉制劑當藥長期服用。我父親患有高血壓腦梗死,也服用廠家生產的黃酮,有時多服會感到胃部不適。所以我想問一下,黃酮能代替銀杏葉制劑作藥服嗎?
江蘇顧先生
銀杏葉含內酯類、黃酮類及酚酸類等成分,其中內酯、黃酮類為主要的活性成分。黃酮類成分有抗氧化活性,能夠清除氧自由基、抗氧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損傷,延長細胞壽命,還能改善心肌缺血區的血液循環,減少心肌缺氧時心室纖維顫動,降低心肌耗氧量;內酯類成分可保護神經元和腦組織,使其免遭缺血及缺氧損傷;消除神經緊張和焦慮;其中銀杏內酯B用于治療氣喘和過敏;白果內酯治療神經痛、脊髓病、腦病、老年癡呆等。而酚酸類成分為毒性成分,可致過敏、細胞突變、升高轉氨酶。
您信件中說的,一些人到廠家購買黃酮代替銀杏葉服用,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不妥處:
第一,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有量的限制,量小不起效,量大導致藥害,所以患者服用的量是否準確不得而知。過量服用藥物,首先是對胃腸道造成損害,其次是損害肝臟、腎臟等。
第二,銀杏葉的作用不是黃酮能完全替代的。
第三,一些提取廠家只是為保健品或成藥生產商提供原料。原料藥(提取物)還不能稱之為藥品。由于各提取廠家的技術力量不同,產品(提取物)的質量會高低有別,如有效成分含量不能達標,而有害成分卻超標,則對病人不利。
因此,我認為患者服用原料藥黃酮代替銀杏葉制劑是不可取的。患者用藥應該聽取醫生和藥師的意見。
此外,要了解,黃酮或類黃酮僅僅是從化學結構上的一類化合物的名稱,例如“酸”或“生物堿”各有許多種化合物一樣。因此,本文中的“黃酮”,更確切的稱呼應該是“銀杏葉類黃酮”,與從其他植物中提取的黃酮不同。
王忠壯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藥學部博士
冠脈搭橋手術后還要服藥嗎
2002年6月前的兩個月,我有過幾次一過性變異性心絞痛,未在意。但6月的一天凌晨,我突發胸痛半小時。到醫院檢查,結果為前壁心梗。7月做了搭橋手術,現感覺良好。血壓控制在120~130/70~80毫米汞柱,血脂一直正常,心率70~80次/分,體重正常。目前本人服的藥有:阿司匹林75毫克/天,魯南欣康20毫克/天,恬爾心30毫克/天,安博維75毫克/天,倍他樂克25毫克/天,來適可20毫克/天。但我想請教,恬爾心與倍他樂克合用是否合適?做了冠脈搭橋手術后,還需服藥嗎?
江蘇崔榮根
恬爾心和倍他樂克不能合用的情況有:嚴重心功能不全,Ⅱ°以上傳導阻滯或者心動過緩。從您病史來看,不存在上述情況,因此可以合用。
冠脈搭橋以后仍然需要服用藥物。患者目前的用藥比較正規,建議繼續服用。原因是:冠心病不是一個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冠心病的血管病變并不局限于冠狀動脈。搭橋更換了冠狀動脈以后,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搭橋血管可以再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再次出現狹窄。一般搭橋血管可以使用10年,10年以上基本都會存在病變,需要再次搭橋或者安裝支架。身體其他部位的動脈,如下肢動脈、頸動脈等,同樣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出現下肢或者腦的缺血。
服用藥物的好處至少有三點:第一,延緩搭橋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延長本次手術的作用時間;第二,為再次搭橋作好血管準備,假如10年以后再次搭橋,還是需要取自身其他部位的動脈的,其他部位的動脈不經藥物治療病變會進一步發展,下次搭橋取血管的質量比較差,使用年限會相應縮短,治療效果也相對較差;第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如前所述,動脈粥樣硬化不會僅局限于冠狀動脈,其他部位的血管同樣會發生動脈硬化,假如不治療,會發生腦中風、腎功能不全、下肢間歇性跛行等情況。
王大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心內科博士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怎樣治
本人現65歲,于2002年被診斷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用高三尖杉和干擾素治療,現在情況良好。我想問一下:
1. 該病能否根治?
2. 若不能根治,是否一直要用干擾素?長期使用干擾素是否會產生抗藥性?
3. 還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
4. 在自我保養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上海嚴女士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慢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所以目前無法根治,但可以用藥物控制,進展緩慢,預后良好。目前常用的藥物是羥基脲,每天0.5~1.0克(1~2片)維持治療,安全性較高,可長期服用。服用時應經常檢查血常規,以防止骨髓抑制、血細胞過少。同時可以長期口服小劑量的阿司匹林(50毫克/天)以預防血栓栓塞并發癥。因為在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病人中,血栓栓塞并發癥是首位死亡原因。
干擾素治療的療程一般至少為半年~1年,可以作為長期的維持治療用藥,但長期療效如何尚在觀察之中。長期應用有可能產生抗藥性。
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練,飲食上并無特殊限制。
王小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博士、副主任醫師
單側前庭麻痹該怎么治
我自去年3月起經常頭暈,并逐漸加重,不敢走路,尤其當集中注意力看一個“點”時頭暈更甚,有時感覺有一個力量把自己前推或后拉,站立時身體明顯有搖擺感,不敢走滑路。近期吃了多種藥物,包括舒樂安定等,雖有一定效果,但也只是暫時的。日前我做了一些檢查,聽力基本正常,雙側椎動脈血流量低于正常,眼震電圖提示左半規管麻痹。請問單側前庭麻痹該怎么治?
云南趙錦富
單側急性前庭功能喪失時,以發生眩暈和出現向健側的自發性眼震為特征,從發病起,這兩個癥狀與體征可以逐漸減輕,直到消失。這個過程得歸功于中樞神經系統的代償。而這種代償可能會有反復,甚至還會出現對側的類同病變,而變成雙側前庭功能喪失。即使這樣,大部分患者的前庭功能在部分或全部損失后仍可繼續工作。不過,有些患者會在3個月內使用拐杖或輪椅等,所慶幸的是若干年后大多數患者都可以接近正常地生活。病情改善的程度和患者的年齡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前庭代償的能力呈下降趨勢。在康復過程中需要得到視覺、本體感覺以及前庭自身的代償,而期望前庭平衡細胞的再生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少數前庭患者有持續性振動幻覺,眼前一團混亂,這是一種視覺失真,在運動和頭部活動時就會發生。此外,在黑暗中會出現嚴重的平衡失調,這種表現,醫學上稱之為Dandy征。
對于前庭患者,應加強用藥指導,經常服用安定類鎮靜劑是不恰當的,這將不利于已形成的代償。
江德勝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耳鼻喉科教授
(江德勝教授每周二上午有專家門診)
睡眠障礙怎么辦
我是文字工作者,有睡眠障礙已多年,尤其是出差在外,不服藥絕對無法入睡。多年來我已吃了舒樂安定、安定、佳靜安定、棗泥安神膠囊、三唑侖、速眠安等多種藥物。現在的問題是,隨著出差的次數增加,體內的耐藥性越來越強,正常劑量服用藥物已不起作用,2001年我去寧夏、青海出差,最多時一晚服到8粒安定方起作用。即便如此,一般也只能睡5個小時左右就醒了,而且記憶力明顯受損。有材料介紹說,兩種以上安眠藥物同服(包括飲酒)會增強抑制作用,屬禁忌之列。但我為了能入睡,現在正有意識地兩種同服,以增其效。試驗下來,目前2~3粒棗泥安神膠囊加1片速眠安有效,但我擔心長此以往也會因為耐藥性的增加而失效,也擔心兩種以上藥物同服會不會有更大的副作用。請問我該怎么辦?
上海姜飛龍
睡眠障礙有多種表現形式:入睡困難、早醒、整個睡眠過程淺而易醒,根據不同的睡眠障礙選擇不同的藥物。
對于入睡困難者,應該選用短效安眠藥,做到只要能很快入睡就可以了;至于早醒和眠淺易醒者,則需服中長效安眠藥,你所服的藥物中,絕大多數是屬于“安定”(現在稱“西泮”)類的藥物,這是鎮靜劑,確有助眠作用,但絕非安眠藥。
您現在服2~3粒棗仁安神膠囊,這是中藥,加1片速眠安,方能入睡,這個劑量不算太大,不必多慮。但是,長期服用療效會差,這是事實。無論是鎮靜劑還是安眠藥,長期服用療效均會不如初用時,所以藥物需要經常調換。這種情況猶如菜肴一樣,即使是您最愛吃的某種菜,但如果每頓都吃,也會吃厭。
人的年齡越小,需要的睡眠時間越多,年齡越大,需要的時間越少。我不知您多大年紀,但是不管能睡幾小時,只要次日精力充沛,不影響生活、工作和社交就可以了。
此外,影響睡眠的因素很多,治療失眠的措施也是多樣的。正確的做法是綜合性治療,而不是單一的藥物治療。
建議您去做一下心理咨詢。因為睡眠障礙是一種癥狀,并不是某種病,許多疾病(包括心理精神疾病)都可能引起睡眠障礙。
陳斌上海市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
虎杖用前要用開水泡嗎
本人因病需要長期服用中藥虎杖。但聽人說“虎杖含草酸較多,用前要用開水先泡一下,去掉一部分草酸。否則容易引起結石和低血糖等”,故來信詢問,服用虎杖是否需要先用開水泡?
江蘇趙良山
虎杖為蓼科草本植物,藥用其根莖,性寒味苦,無毒,有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等作用。藥用成分含蒽醌類化合物,如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等,還含有虎杖苷、黃酮醇苷、白藜蘆醇苷、異槲皮苷及維生素C等。主要藥理作用為抗微生物,此外,尚有鎮靜、止咳、平喘、降血脂等作用。目前本品在臨床上常用于風濕痹痛、濕熱黃疸(膽結石),婦人經閉、肺熱咳嗽等。外敷則用于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
本藥在煎煮前不需先用開水泡。
由于虎杖苷水解后生成大黃瀉素,故有瀉下通便作用,應用時注意不宜過量。
此外,虎杖雖含有大黃酸、維生素C等酸性成分,但長期服用未見有導致結石的報道。相反,本藥可用于治療膽結石、尿路結石。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治療石淋(泌尿系統結石)的記載,現代的“排石湯”就是以虎杖配合木香、枳殼、黃芩組成,治療肝膽管結石癥。至于服用虎杖后出現低血糖的說法,目前尚無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