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

第1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吉林省人民醫院呼吸科,吉林長春 130000

[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降鈣素原(PCT)在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癥狀早期診斷與鑒別診斷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通過免疫化學發光法來測定患者血液中的PCT水平,并將細菌感染組與非細菌感染組患者的血清PCT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計算其對于細菌感染臨床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準確診斷指數,并與患者人體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與分類計數的結果進行綜合對比。結果 以血清中PCT指標>0.5mg/L作為陽性閾值,則患者血清中PCT指標對于呼吸系統的細菌感染診斷的敏感性為94.1%,特異性為89.7%,其準確診斷指數為0.838,和外周血WBC計數和分類計數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診斷指數(分別為67.1%、66.7%和0.338)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血清降鈣素原測定在呼吸系統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鑒別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屬于較好的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和治療效果觀察指標。

關鍵詞 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

[中圖分類號] R44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b)-0183-02

降鈣素原屬于臨床上新型的炎癥參考指標,通常用于對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診斷與鑒別。目前,隨著降鈣素原在各個醫學領域相關研究深入發展,其臨床參考價值作用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1]。現針對該院呼吸內科自2011年6月—2013年5月就診的患者,對于病例的血清PCT數值檢測的結果以及有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探討該指標項在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230例,其中,女性患者共95例,男性患者共135例,患者年齡在17~75歲之間,平均的年齡是(35.4±9.3)歲。全部患者均依據其臨床資料以及出院(或者死亡)診斷,依照隨機的原則分成非細菌感染組和細菌感染兩組。細菌感染組的患者共152例,其中,細菌感染性哮喘患者共37例、肺部感染患者共有73例、膿毒血癥患者共有6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共有26例、敗血癥患者共有6例、全身炎癥反應患者共有5例;非細菌感染組患者一共78例,其中37例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0例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13例為過敏性哮喘的患者、5例為病毒性哮喘的患者、5例為腫瘤的患者。

1.2 檢查方法

在患者住院以后,并且使用抗生素藥物以前,采集其靜脈血進行PCT指標測定,對WBC計數和分類計數,在必要的時候,須進行痰培養和血培養,或者進行咽拭子的培養[2]。如果患者伴隨有病情的變化已經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則要進行抽血檢查。針對PCT的指標檢測,采用免疫化學發光法,所使用的儀器為全自動免疫化學發光儀,配套試劑屬于相同公司生產專用。對于WBC的計數與分類計數,則通過血細胞分析儀來實施測定,同時,可使用手工法進行細菌的培養與鑒定。

1.3 觀察指標

對比該兩組患者血清中的PCT檢測指標,并計算該項指標針對細菌感染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以及準確診斷指數,準確診斷指數為敏感性與特異性之和減1,同時和患者人體外周血WBC計數與分類計數的結果展開對比。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系目χ2檢驗。

2 結果

以PCT值>0.5m g/L作為陽性閾值,那么患者血清中PCT數值對于細菌感染診斷的敏感性為94.1%,特異性為89.7%,準確診斷指數為0.838。細菌感染組中,共有102例白胞計數和(或)分類計數異常升高,共41例患者指標正常,11例患者出現下降。非細菌感染組中,共有26例患者WBC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出現異常升高,37例患者指標正常,共有15例指標出現下降。WBC計數和分類計數異常升高,對細菌感染的診斷敏感性為67.1%,特異性為66.7%,準確診斷指數為0.338,患者血清PCT指標與WBC計數和分類計數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血清降鈣素(即CT)最初是從甲狀腺患者的腫瘤細胞培養液當中所提取的一種多肽激素,因此通常作為甲狀腺腫瘤的血清標志物[3]。PCT屬于CT的前體物,該指標在健康正常的人體血清中幾乎檢測不到,并水平相當低。但是如果是在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則PCT指標就會出現明顯的上升,這時PCT指標往往>0.5mg/L[4]。該研究資料中,全部呼吸系統存在著細菌感染的患者,其PCT指標和非細菌感染性患者人體PCT指標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和MasiaM等有關報道比較符合[5]。所以,PCT指標可以作為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的有效參考指標。

經過對該院醫治的230例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血清PCT的檢測,和血清中的外周血WBC計數和(或者)分類計數進行對比,結果血清PCT>0.5mg/L設定為陽性閾值,在該范圍以內,顯示PCT指標對于細菌感染的特異性為89.7%,敏感性為94.1%,準確診斷指數為0.838,該3項指標均要明顯地高于人體外周血WBC計數與分類計數所表達的特異性、敏感性和準確診斷指數。在臨床實踐中,通過細菌的培養通常會更加顯示特異性,但是也有一個缺點,就是最少也需要3~7d才能得出結果,而PCT指標的檢測卻只需要10min左右,而且細菌的培養結果極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嚴重影響[6]。所以,血清中PCT指標的檢測是一種非常簡便快捷的方法,并且其陽性檢出率也更高,十分有利于疾病早期的診斷和鑒別[7]。

該項研究中,針對于患有膿毒血癥和全身性中毒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其體內血清PCT指標呈現十分明顯的上升趨勢,通過對部分患者進行的連續性監測,結果表明在患者病情出現惡化或炎癥劇增的時候,其血清中PCT呈現持續升高的水平。若PCT指標下降,則表示患者的病情出現慢慢的好轉,其感染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8]。而對于已經被確診為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通過對其血清PCT指標的嚴密監測,就完全可以知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具體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少卿,文道林,曹文平,等.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細菌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8(4):169.

[2] 董暉,楊穎.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 醫學綜述,2010, 15(11):85.

[3] 石玉玲,廖揚,曾珠,等.血清降鈣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診斷與應用[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17(1):72-73.

[4] 張冠磊,梁軍,劉曉燕,等.血清降鈣素原在高齡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 中外醫學研究,2012, 9(21):7-20.

[5] MasiaM,Gutierrez F,Shum C,et al.Usefulness of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s Outcome Research leam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J]. Chest,2010,(3):606-608.

[6] 劉息平,蘆嘉,陳雪琴,等.血清降鈣素原在危重患者細菌感染檢測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8, 11(03):68.

[7] Jaccard-Stolz D,Mirjam C,Gencay MM,etal.Diagnosticvalue of procalcitonin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20,25-Diazacholester21-Super-Vita. European RespiratoryJournal,2009,35(2):813.

第2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關鍵詞】 住院病例; 呼吸系統疾病;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54

醫院病案資料是衛生統計資料的重要來源之一 [1]。通過對某院2010年呼吸系統疾病住院病案資料的統計分析,可以了解呼吸系統疾病住院病案的構成特點,對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重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某院病案統計科2010年上報全國衛生資源與醫療服務調查制度醫院出院患者調查表[2]。數據準確,可靠。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烏魯木齊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統疾病5339例住院病例進行分析。以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0分類[3 ],范圍(J00-J99)同一患者患有兩種以上疾病時,均以出院第一診斷作統計對象。對疾病譜進行比較和分布描述。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建立Excel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住院患者基本情況 2010年某院累計住院22802例,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患者5339例,占總體的23.41%;男3400例,女1939例,男女之比1.75∶1,呼吸系統疾病男性顯著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8.5,P

2.2 烏魯木齊市某院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病種 支氣管肺炎1138例居首位,男女之比1.49∶1,男性顯著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18,P

2.3 呼吸系統疾病的年齡分布 0~5歲年齡段1447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27.10%;6~10歲年齡段600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11.23%;11~15歲年齡段193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3.61%;16~20歲年齡段63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1.18%;21~30歲年齡段148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2.77%;31~40歲年齡段206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3.85%;41~50歲年齡段330例,占的呼吸系統疾病6.18%;51~60歲年齡段358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6.71%;61~70歲年齡段463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8.67%;71~80歲年齡段1005例,占呼吸系統疾病的18.82%;80歲以上526例,占總體的9.85%。本資料各年齡段呼吸系統疾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26.94,P

3 討論

在某院收治的住院呼吸系統疾病中支氣管肺炎,主要發病年齡段在0~5歲,計1040例,占支氣管肺炎的71.87%(1040/1447)。此病在嬰幼兒階段高發。[4]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發病年齡段在61~80歲,計819例,占慢性支氣管炎的76.05%(819/1077)。與該病是呼吸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往往難以根治有關。[6]矽肺位居第三,與某院服務區的相關企業50~60年代從事粉塵作業的人群有關。

在某院收治的住院呼吸系統疾病中, 0~5歲是較高的發病年齡段,6歲以后明顯下降,之后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1~30歲年齡段始,各年齡段呈逐步遞增趨勢,71~80歲年齡段到達峰值,占總體的18.82%;81歲以后逐漸處于較低水平。

通過對某院2010年住院疾病的構成分析,可以了解某醫院服務區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以及構成特點,為更有效地開展對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靠且準確的統計數據。同時,可了解某院服務區呼吸系統疾病譜的現狀,關注疾病的發展變化。本研究提示,烏魯木齊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統疾病住院病例,重點年齡段在0~5歲兒童和71~80歲老年人。政府與相關部門應關注兒童與老年人的健康預防、保健和治療工作。

參 考 文 獻

[1] 高學萍,白芳,吳文華.大同市2001-2005年住院呼吸系統疾病統計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51-5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國衛生資源與醫療服務調查制度[S].2007:51-53.

[3] 董景武.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第十次修訂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77-410.

[4] 李愛國.100例小兒支氣管肺炎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6:2364-2365.

第3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 河北省石家莊市 050000

【摘 要】可吸入顆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 指自然大氣力人體的呼吸道所吸入的一些顆粒物,而許多流行疾病與呼吸系統疾病有緊密的聯系,但機制不清。PM10 在呼吸系統的沉積與清除、其大小和數目以及炎性細胞、細胞因子和氧化負荷的增加在PM10 對呼吸系統所致的危害中可能起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呼吸系統;顆粒物;一般護理

1 概念界定

從疾病類型來看,呼吸系統疾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聯。按照我國衛生部的官方數據,國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接近7.1%,位居城市死亡率疾病類的第3名,而在農村的死亡率常年保持在首位。根據年齡結構來看,呼吸系統疾病的年齡集中在老年人和兒童兩大群體。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最容易發生在冬季。

2 病因

呼吸系統與外界相通,人體中唯一與心輸出血量有緊密關系的是肺部,如果血流量比較多,空氣中的有害顆粒和微生物等疾病因子,非常容易侵入到肺部,產生許多疾病。傳統上來看,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結核病與細菌性肺炎最為明顯。伴隨抗生素的頻繁使用,感染性疾病大多比較容易控制。不過,環境污染與人口老齡化等原因,肺部疾病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關系越來越多,逐漸受到許多人的重視。

3 呼吸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疾病的關系

3.1 呼吸道

從器官上來說,呼吸系統包含肺部、鼻部、咽部、喉部等方面,主要擔負氣體的流通與交換。具體來說,呼吸系統就是按照喉環狀軟骨充當分界線,分成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而下呼吸道從氣管開始,支氣管經逐步分支,最終達到肺部。其中,終端細支氣管及其上部署傳導部分。在臨床上,小于兩毫米的支氣管直徑與細支氣管叫做小氣道。

3.2 泡面積

毛細血管內皮細胞、Ⅰ型肺泡上皮細胞都是十分重要的人體組織,他們共同組成血氣屏障,擔任氣血流通交換的媒介作用。同時,Ⅱ型肺泡細胞并不多,主要以立方形的狀態呈現,連接于Ⅰ型上皮細胞,幫助人體的肺部分泌活性物質。

3.3 肺的血液循環

肺主要由動脈與靜脈血管構建,擔任氣體交換的職責。其中,體循環的支氣管動靜脈、胸膜等都是人體非常有重要作用的營養血管。同時,肺部與人體的所有器官的氣血都進行交換,尤其是淋巴系統,所以其他組織的感染或癌腫可肺發生播散。

3.4 胸膜和胸膜腔

肺組織外包膜即胸膜,胸膜臟層和壁層組成的潛在腔隙即胸膜腔

3.5 肺的通氣和換氣

3.5.1 肺通氣

(1)動力:胸腔容積改變。

(2)指標:每分鐘肺通氣(MV):每分鐘進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總氣量。

(3)肺泡通氣量(VA):吸氣時進入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總氣量。

(4)最大通氣量(MMV):最大速度和最深呼吸的每分通氣量。

3.5.2 肺換氣

(1)動力: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分壓差。

(2)影響因素:氣體分壓、氣體量、通氣/ 血流比例、肺泡膜彌散面積和厚度。

3.6 呼吸運動

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反射和體液化學變化等來調節。

延髓——呼吸基本中樞。

腦橋——呼吸調整中樞。

常見異常呼吸。

3.6.1 陳- 施呼吸(Cheyne-Stokes breathing)(1)特點:呼吸會出現逐漸變強變快,又在一定時段內主機愛你變弱變慢,伴有呼吸暫停的現象。

(2)原因:①肺- 腦循環時間延長(如心衰)②呼吸中樞反饋增益增加。

(3)臨床:這種呼吸多發生在人體腦損傷與缺氧的狀況下。

3.6.2 比奧呼吸(Biot breathing)(1)特點:當產生一次以上的強呼吸時,繼以較長時間的呼吸暫停,之后又再次出現這樣的呼吸。

(2)臨床:呼吸中樞損害。常是死亡前出現的危急癥狀。

3.6.3 睡眠呼吸暫停(sleep apnea)

事實上,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容易發生周期性呼吸暫停的情況。而如果頻繁地出現睡眠呼吸暫停,那么該人群將出現困頓、肺A 壓高、右心衰竭等疾病。

3.7 防御功能

雖然在人體的所有器官中,呼吸系統和大氣環境的關系最緊密,所有如果環境中有許多污染性的有害因子,將直接增加肺部疾病的幾率。當然,呼吸系統自身的獨特性,也具有凈化自身的作用,幫助人體抵抗一定的環境有害因子。

(1)調節與進化空氣——加溫 濕化過濾。

(2)反射性防御——咳嗽 噴嚏 支氣管收縮。

(3)清除肺泡內有害物質——巨噬細胞。肺巨噬細胞是一種重要的抵抗細胞,可幫助人體抵擋外界的有害因子,并能參與特異性免疫反應。

(4)免疫防御——非特異性/ 特異性免疫。 肺泡毛細血管膜可幫助凈化人體肺部的微生物與顆粒,并幫助肺部抵擋有害因子的侵入,起到保護肺部組織的作用。

4 護理評估

對于人體的疾病來說,必須在做好詳細的檢查后,才能根據疾病信息進行診斷。因此,對于呼吸系統疾病也應該加強周密性的檢查,比如,X 線胸部檢查是檢查肺部疾病的重中之重。只有經過常規化的檢查,才能對癥下藥,做出科學客觀的診斷。

4.1 病史評估

(1)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社會心理狀況。

(3)精神情感狀況。

4.2 身體評估

根據病人的疾病情況,做好全面的檢測,一旦出現胸部疾病,就會出現直接性的反映。比如,肺部的炎癥在呼吸與音調上都有很大的變化,而胸腔積液等情況,都會呈現氣管的移動。

4.3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資料評估

(1)血液檢查。

(2)抗原皮膚試驗。

第4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扁桃體及喉部,如某一局部炎癥特別突出,即按該部炎癥命名,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也可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絕大部分由病毒引起,少數由細菌和支原體感染所致。鼻咽部感染常可波及鼻竇、中耳、口腔、頸淋巴結、氣管、肺等器官。有時原發病已好轉或痊愈,而并發癥則遷延不愈,故必須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發癥做全面檢查觀察。另外,某些傳染病早期表現為上感癥狀,需仔細辨認,以免造成誤診。一般本病預后良好。

1 臨床表現

1.1 癥狀體征

1.1.1 潛伏期 多為2~3日,起病多較急。

1.1.2 輕癥 只有流清涕、鼻塞、噴嚏等鼻部癥狀,也可有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在3~4日內自愈。

1.1.3 重癥 體溫可達39~40℃,高溫初期可發生驚厥。患兒有頭痛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咳嗽頻繁。嬰幼兒常伴嘔吐、腹瀉。若炎癥波及到中耳、鼻竇、頸淋巴結、氣管及支氣管等鄰近器官,則發生相應器官炎癥。并發腸系膜淋巴結炎時,可持續腹痛。

體檢可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嬰兒因鼻塞而張口呼吸或拒乳。如由腸道病毒引起者,可出現不同形態的皮疹。

1.2 種特殊類型上感

1.2.1 咽結合膜熱 由腺病毒3、7型所致。以發熱、咽炎、結合膜炎為特征,多呈高熱、咽痛、眼部刺痛、一側或兩側濾泡性眼結合膜炎。頸部、耳后淋巴結腫大。病程1~2周。

1.2.2 皰疹性咽峽炎 病原為柯薩奇A組病毒。急性起病、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懸雍垂、軟腭等處有1~4mm大小的皰疹,皰疹破潰后形成小潰瘍。病程1周左右。

2 診斷要點

(1)據癥狀、體征即可診斷本病。

(2)本病須與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病早期、過敏性鼻炎等相鑒別。

3 生活習慣與疾病的關系

3.1 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能促進生命,它可促進各系統的功能,從而增強體質。體育鍛煉是保持和增進呼吸系統健康的根本方法,它能改善血液循環和心肺功能,減少呼吸道疾病。

3.2 睡眠

睡眠不僅能消除一天疲勞,并使機體處于最佳的生命狀態,但有部分兒童睡眠不正確,如張嘴呼吸、蒙頭睡覺等不良習慣,污濁的含氧少的空氣和未給鼻腔過濾空氣進入下呼吸道會影響健康而易患病。

表1 在觀察的108例患兒中,年齡與患病率有一定關系

3.3 飲食

由于偏食而造成的營養不良,口腔炎病極易導致呼吸道疾病,它是小兒患肺炎、上呼吸道染等的最基本因素,據查,在患呼吸道系統疾病的2至9歲的兒童74名,其中就有偏食、厭食的51名,約占70%,其中以吃甜食及零食的居多。

4 年齡與呼吸系統疾病的關系

從表1中看出,兒童在1~7歲間患呼吸系統疾病偏高,這是由于此年齡段呼吸系統生理解剖的特點決定的,抵抗力弱,易造成感染。

5 氣候環境因素與呼吸系統的關系

5.1 氣候

在北方每年的11月~5月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約占一年發病率的65%,干燥寒冷的氣候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外部因素,有關文獻報導,小兒的最佳環境是溫度22℃,濕度65%。

5.2 環境

成人吸煙對小兒健康影響極大,燃燒后的煙霧含有500多種有刺激性的或有毒性的物質,工業污染導致的空氣污染,更使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步增加。

5.3 集體環境

集體環境不良造成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增加,送幼兒園的3~6歲小兒尤其是剛送的孩子,心理緊張,環境不適應,孩子較密集在一個活動室,空氣消毒不及時不徹底,極易造成此系統疾病的傳播,因此統計一年的病兒在家看管和去幼兒園的3~6歲兒童患病的比例是28:52,當然這要排除其它的一些因素,如去幼兒園途中是否著涼等。

5.4 某些疾病與呼吸系統疾病的關系

在調查中,患貧血的兒童37名,營養不良的5名,心肌炎的16名,佝僂病的4名,約占發病總數的58%。

6 預防

(1)環境衛生。環境要清潔、空氣清新,公共場所如幼兒園、影劇院、商場、醫院等地應每天紫外線消毒一次,或用250PPm的含氯消毒劑每日兩次噴霧消毒并盡量減少去公共場所。家庭環境可用食醋薰蒸的方法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2)注意個人衛生,糾正偏食的壞習慣,多運動并練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及呼吸道抗感染能力。教育孩子養成自我防護的知識,如別人打噴嚏或咳嗽時應避開,不要讓人離自己說話太近等,一但有上感癥狀應抓緊治療,以免向下漫延引起支氣管炎及肺炎。

(3)根據天氣冷暖增減衣服.干燥炎熱的天氣多飲水,寒冷天氣外出帶口罩。防止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

(4)積極治療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貧血、心肌炎等病,據報道佝僂病患兒呼吸道感染發病率為90%以上。因此要特別預防和治療佝僂病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第5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關鍵詞】整合醫學;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學;教學

2020年初,病毒肺炎(簡稱肺炎)疫情爆發,全國各級各類高校倡導高校教師采取信息化手段整合相關教育資源進行線上教學。疫情期間初露端倪的新趨勢預示了建立教學新常態的曙光,在后疫情時期合理構建更符合學情的新教學模式可謂正逢其時。筆者闡述整合醫學理念在呼吸系統疾病診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探討在后疫情時期,將整合醫學融入呼吸系統疾病教學的關鍵意義。

一、整合醫學的概念

整體整合醫學(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HIM)簡稱整合醫學,是指從人的整體出發,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分別加以整合,并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現實進行修正、調整,使之成為更加適合人體健康和疾病治療的新的醫學知識體系[1]。整合醫學的核心是遏制當前醫學分科過細帶來的諸多問題,建立醫生診療過程的“整體觀”,由以往僅關注病人的生理、病理過程,轉變為具有社會、心理、生理需要的整體。我國整合醫學的倡導者樊代明院士強調,醫學的發展最終要回歸人文本質[2]。目前整合醫學在全球醫藥衛生領域被廣泛認可,諸多改革遵循這個主旨,正如美國政府曾提出的“全民整體健康計劃”,也是整合醫學理論的踐行[3]。在整合醫學理念下,我國現代醫學將西醫臨床、傳統中醫藥學以及基礎、預防、康復、心理等諸多學科交叉融合,踐行患者診治的“整體觀”。

二、呼吸系統疾病診治的“整合”意義

呼吸系統疾病成為全球衛生事業極為矚目的熱點問題[4]。目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我國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該類疾病病程長,早期無癥狀或者極輕,治療效果好,但醫患沒有診治的積極性,而到中晚期癥狀嚴重時,醫患診治的積極性極高,但療效及預后差[5]。因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要早防早診早治,要從過去以治病救命為基本醫療需求,轉變至要覆蓋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等各個方面[6]。慢性病患者往往心理起伏大,因此慢性疾病的控制需要從生物醫學的單純醫學模式,轉變為具有社會、心理、生理學的“整體”模式。在此次肺炎疫情中,重癥患者更易出現悲觀消極情緒[7],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治療尤其重要[8]。在本次肺炎治療中倡導實施的“一人一策”治療方案,患者接受來自臨床診療、營養補充、精神撫慰、心理疏導等綜合醫療服務,是整合醫學的最好體現[9]。

三、整合醫學融入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學教學 

1.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呼吸系統疾病診斷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為核心,融合既往所學的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還需要結合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測、影像學及氣管鏡等輔助檢查結果綜合判斷與分析。對于初步接觸診斷學的醫學生而言,無法將抽象的基礎學科理論與臨床癥狀學、實驗室檢查結果相聯系,無法領會并消化課堂內容,從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診斷學教學中需注重形態與功能相結合、正常與疾病相鑒別、查體與實驗室檢測相補充,加強臨床實踐技能培養,為臨床見習提供基礎。近年來傳染性疾病的頻發對醫學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傳統醫學教學往往更注重精細化、專業化,而預防醫學領域,尤其是傳染病防治方面較薄弱。將預防醫學知識內化到臨床醫學教學中,將三級預防貫穿于教學的全程,實現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整體統一[10]。將人文素養、職業素質和思政教育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培養有德行、有責任、有擔當的全能型醫學生,為我國衛生保健事業提供人才基礎。

2.教學模式的“整合”:傳統教學模式往往“以教學為中心”,教學者主導整個教學過程,制定并設計教學計劃、實踐教學過程。后疫情時期讓教學者深刻思考課堂教學模式,力求讓學習成為課堂的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建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運用案例教學法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既往所學的生理、病理生理等相關基礎知識,并引導學生將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與基礎知識有機聯系,逐步培養“整體觀”,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教學質量[11-12]。此外,還應“整合”教學評價體系,在傳統關注“教”質量評價體系中,加入“學”得多少知識、掌握的知識量等作為評價教學的關鍵指標。

第6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關鍵詞】呼吸內鏡;呼吸內科診療;熒光支氣管鏡

呼吸內科是對病人呼吸系統疾病進行診斷治療的重要科室,在現代醫療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傳統的診療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呼吸內科的現實需要,提高呼吸內科的診療手段是當前呼吸內科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呼吸內科的傳統診療方式主要存在著診療時間過長,診療過程中容易產生誤差等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呼吸內鏡診療技術在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支氣管鏡的廣泛應用對于提高呼吸系統疾病診斷的準確率具有很大的貢獻。

1 呼吸內鏡技術概述

呼吸內鏡技術能夠為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提供準確的依據,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并能通過微創技術來治療病人。呼吸內鏡技術是一種以內窺鏡為基礎的診療技術,內窺鏡是一種可以送入人體腔道內的窺鏡,它可以使醫生非常直觀的觀察病人檢查的部位。呼吸內鏡以支氣管鏡、胸腔鏡和縱隔鏡為代表,其中支氣管鏡最早被提出是在1897年,當時德國科學家Killian報導了利用直徑8mm,長度為25cm的食道鏡取出骨性異物,從此開啟了支氣管鏡的發展歷史。在支氣管鏡發展的100多年來,從最初的硬質支氣管鏡發展到纖維支氣管鏡再到現如今的電子顯微鏡為氣道疾病診療帶來了極大的變化[1]。胸腔鏡是1910年由瑞典內科教授Jacobaeus首次提出的,現在已經普遍應用于胸部多種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縱隔鏡則是在1959年由瑞典醫生Carlens首次提出,用于上縱隔檢查和活檢,可應用于癌癥的分析檢查。當前呼吸內鏡已經在肺感染、胸外傷、食道氣管炎以及肺癌手術前檢查等多項疾病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借助于呼吸內鏡醫生可以對病人的病情有一個準確、快速、直觀的判斷,避免患者的病情被延誤,解決了傳統呼吸內科診療技術不能準確判斷病人病情的問題。

2 呼吸內鏡在呼吸內科診療中的應用分析

2.1醫生要科學使用呼吸內鏡作為診療的手段

呼吸內鏡能夠送入人體腔道內,直接觀察患者的病變位置,使得醫生能夠直觀準確的了解患者情況,與以往的診療技術能夠有效的提高醫生診斷的準確率。雖然呼吸內鏡極大的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治療,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醫生應當要從患者的病癥特點入手,以患者的初步診療和呼吸內鏡技術的特點作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醫生應當加深對呼吸內鏡技術的了解,積極分析在呼吸內科中應用呼吸內鏡技術的優勢與不足,這樣才能真正的推動呼吸內鏡技術的發展,實現提高呼吸內科診斷效率的目的。

2.2 當前呼吸內鏡在呼吸內科診療中的應用

呼吸內鏡主要應用于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在實際臨床應用中,醫生需要確定患者的情況能否采用呼吸內鏡技術進行診療,在診療過程中醫生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診療的具體方向。在應用呼吸內鏡進行診療的過程中醫生能夠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分析,這樣就避免了患者遭受較大的病痛,能夠有效的提高診療的效果。

2.3 在臨床中應用呼吸內鏡進行診療時應當注意的事項

呼吸內鏡在臨床應用中需要對以下幾項加以注意[2]:第一,要保證呼吸內鏡診療患者在診療前6小時內不能進食與飲水,當診療結束后2小時內不能進食與飲水。女性患者還應當錯開月經期。第二,在診療過程中個別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度的憋氣感、異物感,醫生應當提前將這種可能性告知患者,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患者可以像醫生說明。醫生會妥善的處理。第三,在患者診療之后可能會出現痰中帶血絲的現象,這屬于正常現象,不需要處理,患者也不必恐慌害怕。如果患者的出血量過大時則需要醫生仔細檢查并予以處理。第四,呼吸內鏡使用之后注意消毒,由于呼吸內鏡其材質特殊、精密度高且結構復雜,因此在患者使用后需要嚴格的清洗消毒。如果呼吸內鏡的消毒不合格很容易造成醫源叉感染,在對呼吸內鏡的清洗消毒應當按照《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要求進行。

3 呼吸內鏡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

呼吸內鏡以管鏡和胸腔鏡為核心,可以為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提供極大的便利。隨著醫療技術水平和需求的不斷提高,呼吸內鏡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呼吸內鏡技術的應用在多學科復合應用的推動下也呈現出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熒光支氣管鏡技術以及超生支氣管鏡技術的出現標志著呼吸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熒光支氣管鏡技術醫生可以利用藍色激光下患者病灶的熒光性來清晰的觀察患者的情況,有助于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而利用超聲支氣管鏡可以清晰的顯示出氣道壁各層組織結構,能夠準確的觀察出早期侵潤型腫瘤的侵犯深度和范圍,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超聲支氣管鏡將是呼吸內鏡發展的主要趨勢。通過對當前呼吸內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情況來看,呼吸內鏡未來的發展將會以多學科復合的方式為主,對于提高呼吸內科診療的準確性具有極大的意義[3]。

4 結束語

呼吸內科是現代醫療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呼吸內鏡是呼吸內科診療中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呼吸內科診療的準確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醫生通過呼吸內鏡可以對患者的病情、病灶位置有更加直觀、準確的了解,與傳統的呼吸內科診療方式相比,呼吸內鏡可以有效的提高呼吸內科診療的效率。從當前呼吸內鏡的發展前景上看,多學科復合方式將會是呼吸內鏡未來發展主要方向。隨著呼吸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將會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李強.呼吸內鏡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1-102.

[2] 陳正賢.呼吸內鏡診療技術應用的一些爭論[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前沿版).2006,26(4):53-54.

第7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關鍵詞】 纖支鏡;兒童;急救

纖維支氣管鏡(纖支鏡)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于各種呼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在急救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兒童氣道狹窄,多數不能很好地配合檢查,使纖支鏡在兒科的臨床應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纖支鏡術的功能與用途得到了不斷地擴展。與此同時,纖支鏡已逐漸成為兒科呼吸疾病的重要診療手段,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急救中發揮著尤其重要的作用[1]。

支氣管異物、喘息、肺不張、咯血等是兒科急救中較常見的癥狀,纖支鏡能較好地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通暢。本研究旨在通過比較纖支鏡與臨床診斷結果的異同,探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在兒科急診急救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兒科急診就診的呼吸道疾病患兒132例,男87例,女55例,年齡3個月至14歲,平均年齡5.8歲。患兒年齡1個月至13歲,其中≤3個月患兒4例,3-6個月患兒25例,≥6個月至1歲37例,1-3歲36例,≥6歲30例。

1.2 臨床診斷 持續>1月或年內因反復喘息住院3次且經抗感染激動劑及激素等治療療效不佳并診斷不明確的患兒18例;25例經胸部X線檢查確診為肺不張;疑似支氣管異物的87例;咯血查因12例。

1.3 方法 患兒術前注射鎮靜藥物安定及阿托品,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據患兒年齡、體重選擇使用OlympusBF-3C30或BF-P40(日本產)進行纖支鏡術。取仰臥位經鼻插入,依次觀察聲門,氣管,隆突,各葉支氣管,先觀察健側后患側,根據需要進行支氣管內膜刷檢、支氣管肺泡灌洗等檢查及治療。

2 結 果

纖支鏡檢查診斷為:炎癥15例,支氣管異物93例,支氣管內膜結核14例,支氣管狹窄3例,氣管內腫瘤1例,聲門息肉2例,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3例,氣管軟化1例。纖支鏡診斷和臨床診斷一致的為95例;臨床診斷為待確診或待查而術后予明確診斷的30例;纖支鏡確診,臨床誤診或漏診7例。

根據纖支鏡檢查結果,對患兒進行相應的治療。纖支鏡直視下,對支氣管和肺部炎癥及化膿性感染的患兒進行敏感抗生素局部沖洗,清除肉芽和膿苔等治療,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促進肺復張;對咯血患兒,如發現活動出血灶,用腎上腺素或立止血于局部止血,效果較好;支氣管異物患兒,經纖支鏡取出異物后,癥狀消失;支氣管狹窄及氣管軟化患兒經局部灌洗注藥,纖支鏡術后保持氣道通暢,合并感染時加用抗生素等對癥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均基本消失。

3 討 論

纖支鏡應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多年,隨著臨床應用經驗的不斷積累,纖支鏡的適應征范圍不斷擴大,其便于臨床醫生直觀地觀察支氣管內的形態結構并進行活檢,因此,纖支鏡在診斷治療呼吸道疾病方面較影像學檢查及其它輔助檢查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近年來,纖支鏡在兒科的應用日趨廣泛。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32例兒科急救患兒的資料,將纖支鏡診斷結果與臨床診斷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臨床診斷存在漏診和誤診,纖支鏡輔助檢查能降低漏診和誤診率,并能在診斷的同時進行治療,具有其它檢查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纖支鏡檢查也會出現并發癥,低氧血癥、刺激性咳嗽、一過性咳嗽加重、聲音嘶啞、支氣管痙攣或發熱等,但是一般程度較輕[2]。

在支氣管和肺部慢性炎癥及化膿性感染的患兒,通過纖支鏡術應用抗生素局部沖洗,清除過長肉芽和膿苔等治療,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促進肺的復張[3]。支氣管異物是兒童常見的疾病,檢查時首先要得到患兒的配合,其次要麻醉充分,以獲得一個安靜有利的操作環境,保證取異物成功[4]。纖支鏡不僅能明確患兒咯血的位置、出血量和病因,而且能進行治療[5]。纖支鏡檢查能安全可靠地承擔起兒科呼吸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工作,為多種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急救提供有效地診斷及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科支氣管鏡協作組[J].兒科支氣管鏡術指南,2010,25(4):276-277.

[2] 劉璽誠.努力發展和推廣兒科支氣管鏡術[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1):7-11.

[3] 蘇守碩,靳蓉,全小麗,等.纖維支氣管鏡診治難治性肺炎62例[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10):740-744.

第8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構成及變化趨勢,為醫院合理地配置衛生資源,完善醫院管理方式,滿足人民群眾防病治病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對比分析2006-2008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構成及順位變化。結果前l0位疾病占住院疾病的90%左右,分別為:損傷和中毒、呼吸系統疾病、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腫瘤、影響健康狀態和與保健機構接觸的因素、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眼和附器疾病,其中呼吸系統疾病位次逐年上升。結論根據某院疾病構成情況,加強重點科室建設,提高醫院醫療診斷、治療、服務水平,提高醫院竟爭力。

了解某院的住院病人疾病構成狀況及變化,有針對性的合理安排科室床位、人員、設備,加強科室引進新技術、新項目,吸引患者來院就診,增強醫院競爭力,為醫院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對某院2006-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構成進行統計分析。

1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某院2006-2008年住院病人分類報表,分類按國際疾病分類法(ICD-10 ) ,3年數據都是通過電子病案自動收集、匯總,資料完整,準確可靠。

2結果與分析

3年來,該院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構成與順位見表to

2.1疾病構成比

從表1可見,2006-2008年該院出院人數逐年增加,依次為14 230人次,16 653人次和17 672人次。3年共計48 455人次,其中前10位疾病43 604例,占出院病人數的90%。關注這些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應成為民院峽療衛生工作的重點。

2.2住院疾病順位

從3年共計順位看:損傷和中毒排在第1位、呼吸系統疾病第2位、妊娠、分娩和產褥期疾病第3位,3年中順位有變化,但3病種不變,其中,呼吸系統疾病順位的變化應引起高度重視。

3討論

3.1損傷和中毒處于疾病首位。其中又以骨折、顱腦損傷占大多數。其主要原因:一是私家車增多、駕駛員素質低、交通管理水平滯后等引起交通事故頻發。二是意外跌傷。三是由于生存壓力大,心理不平衡造成的自殺、自傷、他殺、他傷。四是社會暴力增多。醫院管理者應加大對骨科、神經外科的投人,合理安排醫療、護理人員及床位,防止人員過度疲勞,床位超負荷運轉。相關部門應加強各種車輛的管理和培訓考核駕駛員,對駕駛員進行急救知識、技術的培訓,宜傳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規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防范保護意識。

3.2呼吸系統疾病順位由2006年的第3位升至2008年第1位,這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究其原因:一方面2006年萬戶居民搬人經濟適用房,家庭豪華裝修造成家庭空氣污染。另一方面我市經濟發展,外來人口增多,污染企業增多,私家車增多,致使我市空氣質量下降。為此應采取措施減少空氣污染。一是裝修材料要使用合格的名牌產品,晾曬一段時間后,有環境專業機構檢測家庭空氣質量,達標后才人住。二是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關停污染企業,減少私家車駕駛天數,增強居民環保意識。三是注重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

3. 3妊娠、分娩和產褥期并發癥排第3位。該院坐落在黃河三角洲新生土地上,年輕人較多,生育率高。同時,醫院寬敞明亮的新病房,溫馨熱情的醫療服務,先進的醫療技術,吸引了患者來院就診。管理者也應在軟件、硬件上支持婦產科。

3.4循環系統疾病呈增長趨勢。其中以腦血管病、缺血性心臟病為多。近幾年,醫院領導敢視人才建設,引進心血管博士并成為學科帶頭人,開展了心臟體外搭橋等新技術、新項目,診斷、治療水平大大提高,方便患者治療疾病,使醫院工作量年年增加。

3. 5消化系統疾病順位由第5位降至第6位。可見,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了,重視科學的飲食方式,不良的生活習慣有所改變。

第9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范文

關鍵詞:肺;院內感染;真菌真菌屬于條件致病菌,只有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調時才引起感染。本文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法,對2012年6月~2013年12月呼吸內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進行了臨床資料、病原學分布的調查。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呼吸內科住院期間發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統基礎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齡47~99歲,平均年齡75歲。

1.2 診斷標準 院內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的《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作為依據[1]。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肺部陰影吸收。好轉:臨床癥狀減輕,肺部陰影未完全吸收。無變化:臨床癥狀和肺部陰影均無變化。惡化:臨床癥狀加重,肺部陰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組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病史資料、易患因素、診斷、治療及預后進行總結和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有關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計算百分比及統計列表等。

2 結果

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發生了院內肺部真菌感染,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率為3.8%。其中確診病例3例,臨床診斷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為5.6%。

2.1 基礎疾病院內肺部真菌感染可發生在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的基礎上,本組資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為多見,肺炎及哮喘分別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指靜脈及口服應用廣譜抗生素超過2w)52例,3d~15d,合并低蛋白血癥(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類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屬,本組資料中酵母菌屬51例(94.4%),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33例(61.1%)。其次為曲霉菌屬。肺部真菌感染相關基礎疾病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類型

2.4 臨床特征臨床表現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有無色透明的“拉絲”樣痰42例(77.8%),口腔內頰黏膜、舌表面可見白色斑點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線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現也無特異性,與普通細菌性肺炎類似,常見3種類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氣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結節型4例(7.4%)。

2.5 治療和預后已發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療,51例用氟康唑治療,3例用伊曲康唑治療。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轉49例(90.7%),無變化2例(3.7%),惡化死亡3例(5.6%)[2]。

3 討論

院內肺部真菌感染可發生在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的基礎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為多見,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別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見的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低蛋白血癥,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個重要的易患因素。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癥等多種問題,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以及機械通氣等因素。

在治療方面,目前針對真菌感染治療可選擇的藥物不多,主要有三唑類,多烯類。因此,在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療中,及時應用高效的抗真菌藥外,積極控制原發病和易患因素的綜合治療對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樣極為重要的,應引起廣大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精品中文字幕日本久久久 | 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欧美私人情侣网站| 亚洲都市校园激情另类| 偷拍区亚洲区一区二区| 黄网站欧美内射|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系列| 欧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免费爆乳精品一区二区| 女同性恋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做爰免费视看片|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天堂av在线最新版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色图在线视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91系列在线观看| 日本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老熟妇| 五月综合婷婷久久网站| 少妇性bbb搡bbb爽爽爽欧美| 波多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 熟妇的奶头又大又长奶水视频| 亚洲专区在线观看第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