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藝美術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J50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民間工藝美術有著其他美術門類之母的稱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產物,其工藝制作、形式美感、文化內涵蘊含著獨特的區域性。它孕育于不同區域的文化當中,反映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觀念,表達了他們自身的審美趣味,顯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價值。
文化價值是藝術作品的價值體現之一。文化價值是一種關系,它包含兩個方面的規定性:一方面存在著能夠滿足一種文化需要的客體;另一方面存在著某種具有文化需要的主體,當一定的主體發現了能夠滿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對象,并通過某種方式占有這種對象時,就出現了文化價值關系。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的文化價值就是這種關系的體現。
從根本上說,文化受制于不同區域的生活方式、風俗傳統、行為習慣等區域環境的約束,是一個區域人群的深層意識。區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集中體現和潛力魅力所在,是文化特色的品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到一定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經濟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念、藝術以及宗教觀念,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區域文化正是民族文化本體的區域性折射,不同是生產方式和地域特征形成了是極有影響的獨具特色的個性文化。
文化價值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不管是人的文化需要,還是滿足這種需要的文化產品,都只能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形成。潮汕文化是由講“潮州話的民系(也就是潮人)所創造的一個文化共同體”。潮汕地區(指今天的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地級市)背山面海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風格獨特地方特色鮮明、結構完整、門類齊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觀——潮汕文化。它起源于潮汕先民,在距今3400年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浮濱文化、南越文化,成型于秦漢(受漢文化的洗禮),發展于唐宋(中原儒家文化占主導地位),昌盛于明清(海洋文化的滲透),創新于現代(外來文化的影響)。潮汕文化是在本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它吸取了中原文化與古代南粵嶺南土著文化的優良成份,同時又受到海外文化的強烈影響,形成了獨特鮮明的族群民系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文化氣魄。潮汕文化是由“作為土著的百越文化、作為移民的中原文化、作為僑胞的海外文化”三種文化聚合形成的,文化的融合為民間工藝美術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題材資源和藝術營養,在濃厚的地域文化內涵影響下的民間工藝美術,升華出獨具特色的藝術色彩和文化價值,釀造了以“潮”字號為代表的諸如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州刺繡、潮州剪紙等種類繁多的潮汕民間工藝美術。
二、文化需要的客體:民間工藝美術的繁榮和創新滿足
海外貿易成功商人榮歸故里的需要潮汕地區東面臨海,海岸線漫長曲折,天然良港眾多,海域廣闊,是著名“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段港,(元朝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說:“萬里石塘,由潮洲(州)而生,迤邐如長蛇,橫亙海中。”萬里石塘一指連通東西洋的貿易航線)。這種自然環境對潮汕的歷史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發達的海外貿易歷史和悠久的“逐海洋之利”傳統,使得這里商業氣息濃厚并由此產生了影響深遠的三大商幫之一潮州商幫。
明清至民國時期,海上貿易的成功導致祠堂民居的大量興建而引發建筑裝飾工藝附件如木雕、石雕、嵌瓷等地域風格的建立,使潮州木雕成為四大木雕之一,四大名繡之一粵繡的重要分支潮繡進一步的完善,大吳泥塑躋身三大泥塑。潮汕工藝美術步入全面鼎盛時期,各個藝術種類都具有大批精品遺存于世,其工藝水平之高藝術風格之精讓人嘆為觀止,滿足了衣錦還鄉的富商巨賈的要求。
從清雍正重開海禁起,潮汕海商迎來了輝煌的紅頭船時代。清中期鄭昌時在《韓江見聞錄》中記錄潮州民諺紅頭船“上至天津下至馬辰”,指向上往東北方向航行可達天津、日本等“東洋”,向下往西南航行可達馬辰(印度尼西亞的重要商港)、暹羅等“西洋”。當時海外商貿的昌盛可見一斑。
文化價值任何時候都是為人服務的,人類不需要的東西不具有文化價值。海外貿易的成功滋生的眾多大亨富豪在潮汕人強烈的宗族意識和光宗耀祖思想的支配下,從清同治開始,挾巨資回歸故里,建祀堂起大厝。饒宗頤先生在1948年主纂的《潮州志》載:“都市大企業及公益交通各建設多由華僑投資建成。內地鄉村有新祠廈屋,更是十有八九由僑資蓋建”。如著名的南盛里(新加坡富商南金生所造)、東里寨(航海巨商鄭毓宗所建)、陳慈黌故居(泰國商人陳慈黌營建)、隆都上北村“七落”大厝(七位旅泰潮商一起建造)等,最突出的就是花費14年耗資26萬銀元建造的從熙公祠(馬來西亞富商陳旭年所建)和耗時10年花費30多萬銀元打造的潮陽梅祖家祠(巨商陳梅生所造),工藝美術的快速發展滿足了衣錦還鄉大興土木的需要。
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黃公祠(經營成功的商人后代繼承家業后為祭祀先祖所建)以精美絕倫的木雕和石雕聞名中外。這個祠堂里面璀璨奪目滿載輝煌,梁枋、梁桁及柱間布滿了富麗堂皇琳瑯滿目的潮州金漆木雕裝飾讓人目不暇接,定睛細看,玲瓏碧透精妙入神;舉目遠望,雍容華貴莊重大方。而石雕的杰出代表就是前面提及的從熙公祠和梅祖家祠。梅祖家祠因倒掛在屋檐下的6只石雕花籃也被稱為“石花籃祠”。當時為了展現潮汕石雕技藝,專門聘請具有“石雕之鄉”美稱的潮陽泗美村石雕名匠前來雕刻。據說每雕刻一只花籃則耗時長達一年多,雕刻時大小鐵椎用了30多支,最小的鐵椎只有鉛筆芯大以便伸進“篾縫”里雕刻。
潮汕地區的獨特美術品種嵌瓷技藝也是突飛猛進。嵌瓷創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是采用各種釉彩光澤的陶瓷片,經剪取敲制、鑲嵌、粘接、堆砌而成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山水人物等浮雕或立體雕效果的建筑裝飾品,多立于屋頂,營造了一個“鳥革翚飛”的奇異世界。潮汕地區日照時間長,雨水又充沛,嵌瓷經日曬雨淋后歷久彌新色彩更加鮮麗。潮汕許多鄉土民居也以嵌瓷作為屋頂裝飾。
潮繡抽紗工藝的形成是潮汕文化融合外來文化的一個創新體現,是傳統的潮州刺繡工藝和歐洲抽通工種融會貫通巧妙結合的產物,以其精巧輕盈淡雅而被譽為“南國之花”。
三、文化需要的主體:海外僑胞文化的介入決定
民間工藝美術的精細性潮汕地區擁有富饒的潮汕平原,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宜人,“夏季溫高無酷暑,冬天和暖有陣寒”。從元代開始,遷入的閩南移民和本土的土著居民相融合逐漸形成了潮州民系。隨著人口的不斷遷入,地少人多鬧起了地荒,生存環境日漸嚴峻。到清乾隆中葉,已到糧食不敷自給的局面。“耕三漁七,商船販舶往來如蟻”,是明清時期潮汕人因生計所迫不得不做起了朝廷海禁時不允許的海上冒險生意的真實寫照。激烈的生存競爭導致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想求生存謀發展就得精益求精,因此“耕田如繡花”成為潮汕農業生產最突出特點。在這種精細情操的熏陶下,行為方式和審美要求也逐漸發生改變。人口和環境的矛盾使潮汕人不僅轉向經商和海外貿易,也轉向手工業等其它行業,精雕細鏤的民間手工業藝術風格應運而生。
任何文化都由其自身發展出來的象征和符號來表現,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茲(Clifford Geertz)認為:“文化是一種通過符號在歷史上代代相傳的意義模式,它將傳承的觀念表現于象征形式中,通過文化的符號體系,人與人得以相互溝通、綿延傳續,并發展出對人生的知識及對生命的態度。”
文化價值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人是文化價值的需求者也是文化價值的承擔者。不管是人的文化需要,還是滿足這種需要的文化產品,都只能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人們創造文化需要和文化產品的能力,本身也是文化價值,而且是最本質的文化價值。
在海外僑胞回歸故里彰顯身份的大型建筑中,工巧精細成了建筑構件等工藝美術的評判技藝高低的標準。僑胞文化的主體需要加劇了文化產品爭奇斗艷追求精細風格之風。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著主人有財力去要求工藝品的藝術水平更上一層樓,給能工巧匠提供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空間,使得技藝水平精益求精美奐美侖;因為藝人有時間去推敲技藝的精湛有動力去追求完美的藝術效果。如從熙公司的建造,主人為了使石匠安心工作,專門建屋相送,開工時好煙好酒敬若上賓,待工匠吃好睡足精神飽滿時候才讓動手干活,稍一疲倦即令歇息磨刀。精美絕倫的石雕就是如此“慢工出細活”的雕刻而成。
這種強烈的主體需要刺激了激烈的競爭也刺激藝人推陳出新。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工匠的才能,主人通常會請兩班藝人同時動工意在比試技藝高低,施工之時各自用布和竹篾隔開直至竣工之時才拆去,讓大家評判優劣,優勝者獲得約占總造價三分之一的獎金。“輸人不輸陣”的理念使得藝人的工藝能力不斷提高越雕越精,形成競奢斗巧之風,使精巧細致的美學風格和文化價值取向愈加強烈。
“一條牛索激死三個師父”就是對精細文化價值不斷追求的體現。從熙公祠門樓上“士農工商”石雕方肚里,伏在牛背身上的牧童手里所捏的那條雙股相纏約16厘米長的懸空牛索,細如牙簽,繩上股數清晰可辨,穿過牛鼻竟彎曲自如。有兩個師父用很長時間來雕刻它,但無論怎樣小心謹慎都功虧一簣,每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時卻不小心弄斷,師父們十分懊惱覺得對不起主人,遂不辭而別。第三位師父吸收前面的教訓,改用泡水細磨輕刮的方式才成功。
名聞海內外的潮州木雕也是處處體現潮汕精細文化的精神。潮州木雕與我國其它木雕流派的最大區別是采用鏤通雕技法,尤以多層次縱橫交錯的鏤通雕最具特色。通雕層次一般是兩三層,最多的可以達到十幾層,視材質厚薄和雕刻技藝高低而定。由于多層鏤空通雕的作品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繁而不亂多而不雜,精細華美玲瓏剔透。精細的潮汕文化審美觀念通過精細的鏤通雕得到表現,精細的鏤空技藝在立體鏤空通雕的蝦蟹簍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蟹簍被雕得通透纖薄層次分明,疏密相稱惟妙惟肖。刀法精細之處更在于“簍中簍”的雕法,即在一個蟹簍內再雕一個蟹簍,“內簍”里再雕個“內簍”,三層精雕細琢涇渭分明的龍蝦蟹簍,每個蟹簍上的木雕篾條薄如紙板,有時最薄處只有1毫米,卻還可辨別出路徑、穿插、起伏。
潮州陶瓷的通雕和瓷花工藝是精細文化價值的另一種闡述。通花瓷是潮汕地區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藝術品類。因其通體雕鏤,又如潮繡抽紗中的鉤織抽紗通花作品般玲瓏剔透故取其名通花瓷。瓷花是用精制的瓷泥,靠手工一瓣一瓣地捏制而成。捏塑的花瓣薄如蛋殼蟬翼,花蕊細若發絲,輕盈如鴻毛,精細程度甚至達到“擲地而不破,落水而不沉”出神入化的境界。“薄如紙,細如絲,永不凋謝的鮮花”的技藝讓人擊節嘆賞,極顯潮汕文化的精細內涵。
潮汕剪紙是精細文化性格的另一彰顯。潮汕地處南國,剪紙不僅具有南方剪紙的秀美靈動,而為求精致和細膩在剪紙最基本的構成元素:線條和“剎絲”上獨具匠心。(“剎絲”即鋸齒紋,由于潮州剪紙中的鋸齒紋極為尖細,故潮州人又稱呼它為“剎絲”,“剎”是個相聲詞,即是用剪刀把紙剪成一條一條絲的動作的聲音)每一條鋸齒紋,長短形狀幾乎都一樣,整齊得你以為是機器的模胚做出來的一樣。線條講究纖細,歷代流傳下來的剪紙紋樣經過每一代人的手,形象越剪越細,線條越剪越細,最后形成了游若細絲的審美風格和追求。用線的俏巧與流暢使畫面更加玲瓏剔透的潮州剪紙更具有簡潔清新通透細致的美感。
四、結語
文化價值不僅是滿足個體文化需求的事物更是社會產物。任何社會形態都有該社會特有的文化需要,這種文化需要只有通過人們的文化創造活動來滿足。民間工藝美術是根植于民間文化的一種創造活動,是自我創新不斷發展的文化有機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往往表現出鮮明而完整的區域性文化價值。潮汕人精細文化心態就是通過潮汕工藝美術精致典雅的藝術創造活動來表現。沒有文化消費也就沒有文化生產,沒有文化生產就沒有文化消費。作為人們行為和行為物態化顯現的是顯現文化,而作為精神意識集中體現的是隱形文化,兩者都以生產方式和地域特征,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個性文化——地域文化。潮州商人的文化消費和潮汕工藝美術的文化創造,一起顯現的文化方式(物態的木雕陶瓷等工藝美術形式)和隱形的文化(潮汕精細文化性格)構成了獨特的區域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挺.潮汕文化源流 [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林倫倫.”潮汕文化”的自新也粵東社會的發展——“潮汕文化”三題.[J].汕頭大學學報,2008,(4).
中華民族工藝美術,通過幾千年脈絡不斷的文化積淀,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與藝術樣式。當下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發展迅猛,社會財富逐步積累,是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空前好時機。近幾年,在國家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及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開發應用地方特色工藝美術融入創新教學應用的熱潮。改革創新是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地方高校如何結合地方特色,遵循藝術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找準切入點,結合教學勇于實踐探索,走出適合地方高校發展的改革創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藝美術創新實踐教學以提高教育質量
地方高校藝術教育改革創新的落腳點在于切實提高教育效果,這與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是相同的。從中國書畫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現存最早西周帛畫、彩陶等實用藝術中分離出來的。如今地方高校美術本科中國書畫教學被認為是一種基礎性與專業性教育,它根據一定的社會職業分工與人才培養需求,將書畫領域的相關知識技能較為系統地傳授于學生,讓學生具備這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浙江麗水學院藝術學院以中國書畫藝術與青瓷技術相結合的實踐創新教學,是為青瓷藝術和美術教育發展培養創意、創新型人才為重點的應用型教學實踐。學生在實踐中不僅獲得書畫技能的應用展現,而且對傳統工藝美術龍泉青瓷的手工技藝、認知審美等取得很大體驗,促進了學生藝術思維創新的啟迪與實踐拓展及全面綜合修養的提高,教學實踐效果獨特而有質量。
龍泉青瓷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它作為我國陶藝類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特點,它早已具有中華文明和東方藝術的文化符號特征。龍泉青瓷藝術的審美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創造,青瓷融合書畫裝飾是青瓷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青瓷裝飾品位高低的決定性因素。龍泉青瓷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這為青瓷藝術成為地方高校美術教育打造專業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條件。而地方高校憑借著豐富的地方工藝美術打造專業特色,體現地方工藝美術在美術教育創新的應用價值,使區域工藝美術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術教育可持續性發展的契合點,高校美術教育合理地結合地方特色工藝美術在創新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融合龍泉青瓷裝飾實踐教學中,將個性與共性、自由與法度等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在當今美術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體現其獨特價值。
二、藝術與技藝的和諧統一以凸顯教學特色
高校藝術教育是高等學校運用藝術載體面向學生開展的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美術教學要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藝術與技術的和諧統一,提高教學質量凸顯特色。
關鍵詞:酶技術澄清度出汁率 果膠酶
果蔬含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富含果膠、膳食纖維、胡蘿卜素、酚類、黃酮甙、碘等物質。現代醫學和營養研究表明:以果蔬為原料制成的各種果汁飲料對促進人體消化,改善腸道功能效果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以及對降解吸煙者血液中尼古丁有重要的作用[2]。據統計,我國果汁類飲料總產量2001年只有146萬噸,2004年達到了500萬噸,占我國飲料工業的13.09 %。新鮮果汁不但保持了果實原有的風味和營養成分,易于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食用方便,能較長時間供應,深受消費者喜愛[3]。但是,水果中含有果膠、纖維素、蛋白質等成分,使得果汁加工中存在壓榨困難、出汁率低、混濁、褐變、產生苦味、穩定性差等問題[4]。本文綜述了酶技術在果蔬汁加工方面如澄清度及出汁率等的工藝研究。
酶技術在果蔬汁澄清度方面的應用
澄清技術是果汁生產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對于保證果汁穩定性、抑制褐變、延長貯藏期、提高果汁感官品質等具有重要作用[5]。果汁中有很多物質影響澄清,如纖維素、蛋白質、淀粉、果膠物質等,而果膠物質是造成果汁混濁的主要因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嘗試了很多辦法,如自然澄清、明膠單寧法、冷凍法、酶法及添加膨潤土等。研究發現酶催化反應,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能降低反應活化能,有高度的專一性,因此酶法澄清具有耗時短、澄清效果好等優點[1]。
利用果膠酶、淀粉酶等酶制劑進行水解果汁中能夠引起混濁的果膠物質以及多糖,使果汁中其它膠體失去果膠的保護作用而共同沉淀,從而達到澄清的目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與出汁率,具有快速、簡便、澄清效果好等特點,對保持營養成分也十分有利。澄清效果取決于果汁的種類、酶制劑的種類、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5]。
酶技術在果蔬汁出汁率方面的應用
在果汁生產過程中,出汁率直接影響成本,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盡可能的提高出汁率。傳統果蔬制汁多采用浸提法、壓榨法、離心法或打漿法取得果汁,天然果蔬本身含有果膠物質、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直接進行榨汁比較困難,且出汁率很低[6]。不用酶處理的這些方法不僅出汁率底,而且汁液離心后,仍含不溶性果膠、少量淀粉等物質而顯得比較渾濁。另外還存在營養素損耗、芳香物質逸散等問題[6]。
果膠酶能隨機水解果膠酸和其他聚半乳糖醛酸分子內部的糖苷鍵,生成相當分子質量較小的寡聚半乳糖醛酸,使其黏度迅速下降,提高了果漿的出汁率,改善了果汁的澄清效果[1]。酶技術就是利用果膠酶的這種特性,使水果蔬菜通過特殊的酶處理工藝,獲得較多的果汁液[4]。據資料報道,酶法液化可使蘋果和梨的浸出率達到90%-95%。因此,通過酶處理,有利于壓榨,在提高出汁率的同時還可澄清果汁。
酶技術抑制果蔬汁加工貯存中的非酶褐變
非酶褐變是果汁在加工和貯存過程中常發生的化學反應,非酶褐變使果汁在儲存一定時期后便會產生果漿及果粒的絮狀沉淀,造成產品的色澤變灰變暗,并在褐變反應過程中常常產生帶有熒光的中間體,導致產品質量不均一,并對原汁色澤感觀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使成品報廢損失[4]。馬清河[8]等證明葡萄糖氧化酶可有效防止果汁氧化及抑制果汁褐變,對延長產品的保質期和保持果汁風味具有明顯效果。同時葡萄糖氧化酶與增效劑聯合使用,抗氧化和抑制褐變效果更好。葡萄糖氧化酶價格適宜,添加量少,而且,抗氧化能力與抑制褐變效果能力是其它物質不可比擬的,不改變原來果汁加工的生產工藝,不需增加任何設備,適用方便,適合大生產使用。
酶技術處理對果蔬汁營養成分損失較小
傳統工藝對于果蔬加工后營養成分損耗較大,一般較難達到消費者喜好的口味,而且加工煩瑣,成本高昂。用酶法處理果漿營養成分損失很少,且保持原有的風味和色澤。如重要的營養成分胡蘿卜素,用酶處理的含量均大于非酶處理含量。酶法液化處理南瓜后類胡蘿卜素含量達2.12mg/100g,傳統制0.84mg/100g[9]。
5.結語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處理果蔬漿的酶制劑還很少見,但一般如復合果膠酶、纖維素酶、粥化酶等都可用來處理果蔬漿。實際生產中,可根據不同的果蔬原料的種類、品種、成熟度等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酶制劑以及合適的工藝條件處理果蔬漿,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液化效果[6]。酶技術能大大提高出汁率,澄清度和抑制非酶褐變,并且可以很好的保持果蔬汁的營養成分。酶法對于果蔬加工的后續操作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使機械榨汁更加容易,使過濾、超濾速度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娟,闞健全,杜木英,陽長敏. 果膠酶制劑及其在果漿出汁和果汁澄清方面的應用.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6.(03)119-126.
[2] 唐寶剛,賈錫云,唐永慶,黃峰華.果蔬汁澄清技術概要.黑龍江農業科學.2007.(6)118.
[3] 繆少霞,勵建榮,蔣躍明.果汁穩定性及其澄清技術的研究進展.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06.27(11)173-175.
[4] 鄔鈞屹. 酶在果汁加工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廣西輕工業.2010.(1)09-10.
[5] 喬勇進,徐芹,方強,張紹鈴,王海宏. 果汁澄清工藝研究進展.保鮮與加工. 2007(3)4-6.
[6] 李慶,蒲彪,劉遠鵬. 酶液化法對果蔬汁加工的影響概述.綜述與述評.2007.10(1)9-11.
一、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及意義
手工藝(craft),這“一詞最早于公元9世紀的西方文獻中出現過,是一般造型藝術的統稱……大多是用來形容以巧妙的技術所制作的物品”,本文筆者所提及的手工藝主要是指用手工工具并通過手工勞動創作出具有欣賞性工藝作品的活動,它區別于一般手工愛好者自娛自樂的制作活動,也區別于運用工藝手法復制美術作品的活動,它強調了手工藝作品在造型、色彩、手法等方面的創新。充分認識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及意義是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在新時代進行改革與發展的必要前提。
首先,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表現在它適應于基礎美術教育的改革。《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的心理品質。”
我們看到手工藝在基礎美術教育教學中受到更為廣泛地重視,從現行的湖南省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本中看,手工課程以及包含手工操作的綜合課程加起來占到了美術課程總數的40%以上,其中小學階段平均每學年的相關課程比例在49%左右,初中階段平均每學年的相關課程比例在41%左右。因此,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作為培養基礎美術教師的重要渠道,應適應基礎美術教育的改革。在對師范學生進行文化素質培養與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要重視手工藝課程或包含手工操作的相關課程的開展。
其次,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表現在它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在我國教育不斷地改革與發展中,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貫備受重視。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能有所創新、有所發現和發明的人,而不是培養簡單重復前人已經做過的事情的模仿性人才。”
創造力可以說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是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培養,并不是學習簡單的專業技藝,也不是單純地學習制作上的創新,而是學習動手操作與思維創新的意識,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表現在它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并且能將其發揮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再次,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表現在它利于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手工藝與人民大眾的生活緊密相連,早期手工藝直接為人民的生產與生活提供物質服務,手工藝的根基是本土生活文化,并且手工藝形式多樣,材料也是因地制宜,所以手工藝相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多地融入了本土文化內涵。著名民藝學家柳宗悅曾說:“工藝文化有可能是被丟掉的正統文化,原因就是離開了工藝就沒有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們身著衣物而感到溫暖,依靠成套的器物來安排飲食,備置家具、器皿來豐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藝是貧弱的,生活也將空虛……如果工藝的文化不繁榮,整個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礎。”手工藝的教育不僅是技藝的傳授,更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最后,手工藝在高等師范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還表現在它有助于形成美術教育的生態意識。形成良好地美術教育生態意識對社會文化與美術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手工藝作為一項有別于大工業機械化的活動,更多地采用了自然材料,運用了純手工的方式進行創造,具有更為深層地生態價值,“人們迫切地要求學校開設新課程和增添相關內容,以使人們獲得更多地有關生態學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育的生態價值也隨之凸顯出來。”手工藝課程相比較于其他美術課程,從材料的選取到資源的利用再到廢舊資源的再利用,整個過程都蘊含了較強地生態觀念,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良好生態意識的培養,也有助于美術教育生態意識的形成。
二、結語
大數據非常重要。關于大數據的興起,IBM的看法是:
我們每天創造的數據達2.5萬兆字節——僅過去兩年,就創造出現在世界上90%的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各處:比如,搜集氣候信息的傳感器,社交媒體上的帖子,數字圖片和視頻,購物交易記錄,手機GPS信號等。
數據量無比龐大,為了從這些數據中挖掘出意義,我們需要搜集,儲存數據,并創造應用程序分析這些數據。我們曾經討論過當今最成功的大數據公司Palantir ,以及這個價值200億美元的公司是如何獨占鰲頭的。然而事實上,研究大數據的公司不計其數。以下是Firstmark所描述的“大數據概貌”。
如果你想在大數據方面投資,那么,從哪兒著手?你可以看看估值10億(或以上)的大數據公司。根據CB Insights報告,有14家大數據獨角獸公司可供你參考。第一個當然是我們經常提到的Palantir。其他13家如下所述:
估值:41億美元——Cloudera
創建于2008年,其中,10.4億美元的投資分別來自Google Ventures ,支持CIA的In-Q-Tel(Palantir也為CIA提供服務支持)和Intel等公司。Cloudera正在開發基于“100%開源軟件和開放標準”的“首個企業大數據”聯合平臺。合作伙伴包括Microsoft, Oracle,和Intel等,他們共同與各大公司簽訂協約,使用該平臺。這是Cloudera的108個客戶的成功案例(cloudera.com/customers.html),客戶包括各大行業的巨頭,如雪佛龍,第一資本,孟山都、三星、思科等。)
估值:20億美元——Nutanix
創建于2009年,其中,3.12億美元的投資分別來自Khosla Ventures, Fidelity,和Goldman Sachs等投資方。該公司“采用了專利彈性數據結構,通過本機化融合計算和存儲,提供網絡規模IT基礎設施產品,等等”,也就是說,它們會幫你簡單儲存數據,花費卻比競爭對手提供的解決方案要低。與Cloudera一樣,Nutanix的解決方案服務橫跨所有產業,也與Microsoft和Intel展開合作。
估值:20億美元——Domo
創建于2010年,其中,5.8億美元的投資分別來自Blackrock , Fidelity, Peter Thiel’s Founders Fund和Jeff Bezos等著名投資商。該公司正在銷售其軟件即服務平臺(SaaS),該平臺可鏈接客戶數據所在的任意系統。你可以像這些例子(domo.com/connectors)一樣,使用100個“連接器”把所有的數據資源連接起來。換句話說,它們將客戶數據儲存在“云”里,而后發放給客戶簡易工具,使客戶可以從任意平臺(甚至包括手機)存取這些數據。它就是你的大數據倉庫,倉庫替你保存。
估值:16億美元——MongoDB
創建于2007年,其中3.11億美元的投資分別來自Fidelity , Goldman Sachs和 In-Q-Tel等投資方,致力于研發他們的“文件導向的數據集”。你知道傳統數據庫如何包含表格和字段的嗎“文件導向的數據集”的構建方式與之不同。相反,它們以原來的形式儲存數據文件(如以XML形式),這樣客戶就可以對其查詢。XML就是所謂的“文件導向數據集”。MongoDB是第四大最流行的數據集管理系統,客戶包括Craigslist, Adobe以及LinkedIn等。
估值:15億美元—— Inside Sales
創建于2004年,獲得2.01億美元投資,致力于研發“行業領先的銷售加速平臺”,因此,他們的戰略伙伴就有Saleforce和Microsoft,也就沒那么讓人驚訝了。該公司的系統可以幫助按照優先順序給渠道進行排序,更精準地預測你的渠道并使用游戲化機制(gamification)激勵銷售團隊。當然所有這些功能都是通過大數據實現的。每位用戶每月所需費用為95美元到295美元,這項服務并不便宜。Insidesales說,他們的客戶“在短短90天就感受到了最多30%的收入增長”。話雖如此,但是這就是說客戶的銷售周期必須很短。
估值:15億美元——Mu Sigma
創建于2004年,2.11億美元的投資分別來自Sequoia Capital和MasterCard等投資方,致力于“幫助公司將數據驅動下的決策行為制度化。”也就是說,他們的工具可以讓客戶分析曾遭輕視的“大數據”。有超過140個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使用它們的工具,這家企業雇員超過3500人(大多數在印度的班加羅爾),他們研發的這些工具在10多個行業垂直領域得到運用。Mu Sigma的夫妻總裁檔希望在接下來的四年里讓2.5億美元的收入翻兩番。
估值:13.5億美元——Deem
創建于2000年,5.27億美元的投資分別來自Khosla Ventures, JP Morgan, Citigroup,和American Express等,致力于打造“協助降低商業成本,提升操作效率,提升雇員生產力的云和移動應用”,它們將其稱作“商業即服務”(CAAS)。Deem有超過34000個客戶,10萬個批發商,和1100萬個獨特產品。有相當多的大數據需要分析。
估值:11億美元——Uptake
創建于2014年,其中,4500萬美元的投資來自Caterpillar等投資方。該公司致力于設計一個“變革產業世界的平臺”。核心是給你一臺像火車頭一樣復雜的機器,然后裝上100多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能讓你知道失敗的關鍵在哪里,需要什么樣的維修,從中產生的大量數據能讓你受益匪淺。聽起來就像工業機械物聯網的開端。
估值:11億美元——Actifio
創建于2009年,已經募集到2.07億美元投資用來研發他們的“復制數據虛擬化”技術。這里的想法是,當你已經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大數據時,你會想要做個備份。而且不僅僅是拷貝需要保存的有價值的數據。在某些情況下,出于不同原因,數據組會有30到40個拷貝,比如為了便利。有了Actifio ,你就不用將自己的存儲容量徒增30或40倍,所需空間會小得多。這家創業公司正在向一些世界大型公司出售這種解決方案。
估值:10億美元—Appdynamics
成立于2008年,已經募集4.14億美元的資金,致力于研究“公司里運行的應用程序情況管理的SaaS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公司里運行著很多應用, AppDynamics提供一系列對于應用程序容量、擴展性、故障排除和用戶體驗的管理和監控服務,它能及時告訴你軟件哪里有問題了。
估值:10億美元—Simplivity
成立于2009年,已經募集到2.76億美元的資金,投資人包括Draper Fisher Jurvetson以及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公司研發的產品是“Omnicube IT基礎架構平臺”。通過更高效地存儲大數據,這個平臺本質上能增加你的大數據存儲能力。連存儲帶備份,公司保證可以為你節省90%容量。客戶的中位數數據效率比(median data efficiency ratio)是39:1。
估值:10億美元——Qualtrics
成立于2002年,已經募集到2.2億美元研發SaaS產品,這款產品能夠讓你的客戶更加快樂,也讓你的雇員更加敬業。一聽到員工敬業度,我們很難進行預測。但是Qualtrics的解決方案被超過8,000家全球領導品牌、前百名商學院中的99家使用,所以這里面一定有起作用的東西。
傳統工藝美術是別具魅力的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由于地域和民俗的差異而形成了多樣化的美術形式。其中涵蓋了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內容,發展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但是當前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的關注度正在逐漸下降,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工藝美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新的美術工藝層出不窮,以新的形式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當前,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藝術審美也與時代的發展靠攏,引領著新的藝術流行趨勢。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為了不被新時代所遺忘,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揚。需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前社會發展形勢,滿足大眾的藝術需求,傳統工藝美術需要進行現代性轉換,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應用先進科技,與傳統美術生產工藝相結合,將傳統工藝美術的魅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1]。
二、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
傳統工藝美術包含了我國傳統藝術的多種形式,比如陶瓷、刺繡、刻瓷、雕刻以及木作等多項藝術工藝,是經歷了長久的發展和歷史的沉淀而形成的藝術形式。傳統工藝美術也曾經歷輝煌的階段,名揚海內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墨守成規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逐漸喪失了優勢,伴隨著新的工藝美術形式的興起,傳統工藝美術行業逐漸的衰落,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局面。傳統工藝美術的改革創新已迫在眉睫,不僅對于重新獲得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1、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發展
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與社會形態的變化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有著重要的聯系。為了解決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困境,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形勢,現代化轉換是最有效的途徑。傳統工藝美術變的只是形式,不變的是其中的文化底蘊。傳統工藝美術的現代化轉換,是在現代社會為傳統工藝美術創造良好的發展機遇,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在改革與創新當中,傳統工藝美術開始呈現產業化發展的勢頭。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發展面臨著其目標定位的問題,存在著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之間的矛盾,這是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社會相融入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傳統工藝美術是以我國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并將其藝術價值轉換成為經濟價值。當今社會的傳統工藝美術發展,其經濟價值的體現是十分重要的。傳統工藝美術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式,通過藝術作品的生產,創造出經濟價值。同時,傳統工藝美術又不同于一般的經濟產業形式,是具有文化藝術性質的經濟產業,憑借藝術價值的發揮來創造經濟價值,是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出路。既沒有丟失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又充分提升了傳統工藝美術自身的價值。使傳統工藝美術更具有時代的氣息,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的產業化發展[2]。
2、創新與保護
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創新是關鍵性的內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創新不等于改造,不能實現了現代性轉換,卻丟失了傳統工藝美術獨有的魅力。傳統工藝美術的民族和區域氣息濃烈,各地區各民族的傳統工藝美術都有著相應的特征,是傳統工藝美術的精髓。傳統工藝美術創新的目的不在于改造,而在于保護,為了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社會更好的生存下去。首先,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傳統工藝美術其中蘊含的文化加以理解,轉換視角,從現代的眼光出發,以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作為基礎,適當的加入現代化的元素,并與其完美的融合。以經濟性發展為基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為目標,創新與保護并舉。其次,傳統工藝美術代表著民族的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傳統工藝美術加以保護,不僅是傳統工藝美術本身,同時也是對傳統美術工藝的發揚與傳承。當前,已經有許多傳統工藝美術由于沒有得到保護和發揚,已經失傳和消亡。為了避免其發生,加強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是實現傳統工藝美術傳承與保護的重要途徑,在技藝創新的基礎上,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3]。
三、知識產權的保護
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除了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創新改革之外,還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傳統工藝美術從興盛到衰落,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傳統工藝美術品的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大量仿制品的出現,缺乏相關法律制度的管理,破壞了傳統工藝美術品的市場秩序。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需要吸取過去的教訓,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是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護。
1、知識產權立法
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嚴格知識產權立法,為傳統工藝美術提供法律保障,鼓勵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提升創作者的熱情。知識產權保護要針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保護,包括藝術品外形設計、制作工藝等多個方面,有效保證傳統藝術創作者的基本權益。同時嚴厲打擊侵權現象,并予以嚴懲。知識產權立法為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提供了有力保證。在法律的保護措施下,傳統工藝美術能夠深入的進行,更好的發展于現代社會。
2、加強產權意識
關鍵詞:工藝美術;鑒賞;審美
0引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制造大國,工藝制造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相關石玉、編制、縫紉、牙骨以及陶藝等工藝制造,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正如明珠般繼續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文章通過分析工藝美術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裝飾的特點,進而為人們在進行工藝美術的鑒賞與審美提供更加科學的角度與觀點,為工藝美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奠定鑒賞與審美基礎。
1工藝美術的特點
由于工藝美術的創造靈感多來源于社會生活與實踐,因此不僅有造型藝術特征,更具有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具的特點,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逐漸演化成融合當代繪畫、雕塑、制造工藝等內容的藝術形式。因為,工藝美術的創作大多來源于物質生產,所以實用性與藝術性在工藝美術中和諧融合,才是工藝美術最主要的藝術特點,促使工藝美術不僅能反映人們的精神追求,而且可以滿足人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需求。我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悠久,使得工藝美術類型復雜、種類繁多,造成工藝美術相應的鑒賞與審美角度也不盡相同。工藝美術藝術品鑒賞與審美按照實用性特點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具有任何使用性能或隨著歷史發展實用性能已逐漸削弱的工藝美術作品,例如玉器、雕塑、琉璃制品等,均因相關藝術作品的藝術性能過高而用作單純觀賞或收藏等;另一類是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特點的工藝美術作品,例如紫砂壺、陶器、瓷器等,不僅具有一定實用性能符合工藝美術作品的本質特點,而且優秀的實用型工藝美術作品還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
2工藝美術的審美
對工藝美術的審美應在觀察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裝飾的同時,從美術作品整體上進行美術審美價值探討,通過感受整體工藝美術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領悟設計的真實目的。由于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均基于一定的客觀環境,因此在工藝美術作品審美時應充分結合設計作品氣氛、環境基調等方面觀察工藝美術本身與環境的配比關系,從而鑒賞工藝美術整體藝術性。由此可見,若想在工藝美術的審美中升華自身審美能力以及感受工藝美術藝術魅力,應從整體與部分兩方面提高自身欣賞能力,最終感受到工藝美術的藝術之美。工藝美術部分審美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2.1材料
材料作為工藝美術創造設計的基礎物質形式,使人們對材料的鑒別與認知成為分析工藝美術作品創造工藝審美性的先決條件。在掌握材料信息基礎上,對工藝美術所選材料與作品所要傳達創設意圖的貼合度、展現工藝作品特征的準確度等有關工藝美術與材料運用關系進行分析思考,從而鑒賞材料在工藝美術中展示審美性,并提高人們的工藝美術鑒賞能力。為了使人們在對工藝美術材料的審美能力上得到更大提高,人們對材料進行審美鑒賞時應做到:不應通過觀察、比對工藝美術所用材料的市場價值來衡量工藝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工藝美術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本身就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創造的本質是用藝術形式反映社會現狀、人文情懷以及設計者的思想意識。由于藝術的表現能力是無限的,促使在工藝美術制造時,從價值連城的玉石珠寶到不值一文的沙石,從罕見的金絲楠陰沉木到隨處可取的松柏楊柳都可以成為工藝美術材料,只要材料可以貼合工藝美術主旨,并有效展現出工藝美術的藝術價值以及鑒賞美感,符合工藝美術特征更具有美的本質,那就是最卑微的沙石也能擁有同寶石一樣的價值高度。
2.2色彩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的體驗,人們需通過眼睛將所看到的色彩傳遞到大腦,從而產生色彩認識,可見視覺是打開人們認識世界這扇大門的鑰匙,而色彩是人們看到“大門”內事物最主要內容的表現形式。由于人們長期生活在滿是色彩的世界中,使人們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深入,并產生了色彩審美意識,這種審美意識同樣可以運用到工藝美術的鑒賞中。在工藝美術創作時為了更好凸顯創設作品的主旨,設計者經常運用各種類型的色彩對工藝美術進行美的渲染。例如,盛行我國唐代且具有極大收藏價值的唐三彩,不僅造型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更因使用黃、綠、褐這三個基本釉色加之金屬氧化物而演化成具有色澤艷麗特征的工藝美術佳品,既能反應出唐代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時代魅力,更能通過各類人物、牧畜家禽等不同形象的唐三彩工藝作品,展現出工藝美術設計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由此可見,對工藝美術色彩的鑒賞與審美,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內涵與文化底蘊,并感受到色彩帶給人們的精神共鳴。
2.3造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美術的造型設計也跟隨時展腳步,在傳承優秀工藝美術造型手法的同時不斷融合時代特征,對造型進行著創新,使得工藝美術的造型越來越多。我國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在造型方面有許多獨到見解,例如“女做腰、男做胸”是指導人們在人物造型上應注意塑造人物特征,從明顯的造型處理上感受到工藝美術成品的嚴謹性,“一手遮半臉、二手全不見”是針對人體在比例塑造上的造型指導,“若想笑、眉眼吊、若要哭、眉眼墜”是我國民間在人物表象的工藝美術造型上的獨到見解,并體現了面部肌肉變化與人們表情的聯系。雖然,我國民間工藝美術造型大多較為簡單,但是仍能夠反映出工藝造型追求的氣勢、嚴謹以及韻律的審美特點,還可以通過利落、大方的造型形式,使人們感受到工藝作品的生動和諧的造型美。
2.4裝飾
由于我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悠久,幾乎每個時代均有自身裝飾特點,因此若想深入體會到工藝美術作品的審美性,應首先對所要鑒賞工藝美術作品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有所了解,從而體會到不同時代下裝飾物品在不同工藝美術作品中運用的意義。例如,我國著名蘇繡藝術家沈壽的經典作品《圣僧負雞》,不僅利用蘇繡針法將整幅工藝美術作品展現出了“勻、細、活”等工藝境界,更利用逼真的圖案、虛實變換、曲直對比等裝飾手法,將整幅繡畫展示得生動、極具趣味,可見裝飾在工藝美術作品中無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工藝美術的藝術性得到了升華,并提升了鑒賞以及審美的高度。雖然,在工藝美術中利用裝飾手法可以起到升華工藝美術作品,提高藝術作品鑒賞價值的積極作用,但是并不表示裝飾手法在工藝美術設計中可以隨意添加,若是只為了表現設計審美性而濫用裝飾,將使作品變得混亂無意義可談。因此,人們在進行工藝美術作品的鑒賞與審美時,不能只單純將工藝美術圖案裝飾難易程度、裝飾物的多少以及裝飾工藝的技術水平等方面作為審美鑒賞的全部內容,應將裝飾內容結合工藝美術作品整體進行鑒賞,并把裝飾能否反應設計主旨當做審美的中心思想[1]。
3小結
綜上所述,工藝美術不僅代表作品所處時代的設計能力,更能反應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以及人文情懷,是藝術形式中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人們應掌握從工藝美術所用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裝飾的角度去鑒賞工藝美術,并發現工藝美術的審美性,從而使人們可以與工藝美術設計主旨產生共鳴,增加人們的藝術品鑒力,為當今社會工藝美術發展奠定鑒賞的群體基礎,促使工藝美術可以得到更好地發展的同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制造大國,工藝制造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相關石玉、編制、縫紉、牙骨以及陶藝等工藝制造,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正如明珠般繼續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文章通過分析工藝美術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裝飾的特點,進而為人們在進行工藝美術的鑒賞與審美提供更加科學的角度與觀點,為工藝美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奠定鑒賞與審美基礎。
1工藝美術的特點
由于工藝美術的創造靈感多來源于社會生活與實踐,因此不僅有造型藝術特征,更具有實用性與藝術性兼具的特點,并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逐漸演化成融合當代繪畫、雕塑、制造工藝等內容的藝術形式。因為,工藝美術的創作大多來源于物質生產,所以實用性與藝術性在工藝美術中和諧融合,才是工藝美術最主要的藝術特點,促使工藝美術不僅能反映人們的精神追求,而且可以滿足人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需求。我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悠久,使得工藝美術類型復雜、種類繁多,造成工藝美術相應的鑒賞與審美角度也不盡相同。工藝美術藝術品鑒賞與審美按照實用性特點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具有任何使用性能或隨著歷史發展實用性能已逐漸削弱的工藝美術作品,例如玉器、雕塑、琉璃制品等,均因相關藝術作品的藝術性能過高而用作單純觀賞或收藏等;另一類是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特點的工藝美術作品,例如紫砂壺、陶器、瓷器等,不僅具有一定實用性能符合工藝美術作品的本質特點,而且優秀的實用型工藝美術作品還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
2工藝美術的審美
對工藝美術的審美應在觀察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裝飾的同時,從美術作品整體上進行美術審美價值探討,通過感受整體工藝美術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領悟設計的真實目的。由于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均基于一定的客觀環境,因此在工藝美術作品審美時應充分結合設計作品氣氛、環境基調等方面觀察工藝美術本身與環境的配比關系,從而鑒賞工藝美術整體藝術性。由此可見,若想在工藝美術的審美中升華自身審美能力以及感受工藝美術藝術魅力,應從整體與部分兩方面提高自身欣賞能力,最終感受到工藝美術的藝術之美。工藝美術部分審美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2.1材料
材料作為工藝美術創造設計的基礎物質形式,使人們對材料的鑒別與認知成為分析工藝美術作品創造工藝審美性的先決條件。在掌握材料信息基礎上,對工藝美術所選材料與作品所要傳達創設意圖的貼合度、展現工藝作品特征的準確度等有關工藝美術與材料運用關系進行分析思考,從而鑒賞材料在工藝美術中展示審美性,并提高人們的工藝美術鑒賞能力。為了使人們在對工藝美術材料的審美能力上得到更大提高,人們對材料進行審美鑒賞時應做到:不應通過觀察、比對工藝美術所用材料的市場價值來衡量工藝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工藝美術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本身就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創造的本質是用藝術形式反映社會現狀、人文情懷以及設計者的思想意識。由于藝術的表現能力是無限的,促使在工藝美術制造時,從價值連城的玉石珠寶到不值一文的沙石,從罕見的金絲楠陰沉木到隨處可取的松柏楊柳都可以成為工藝美術材料,只要材料可以貼合工藝美術主旨,并有效展現出工藝美術的藝術價值以及鑒賞美感,符合工藝美術特征更具有美的本質,那就是最卑微的沙石也能擁有同寶石一樣的價值高度。
2.2色彩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的體驗,人們需通過眼睛將所看到的色彩傳遞到大腦,從而產生色彩認識,可見視覺是打開人們認識世界這扇大門的鑰匙,而色彩是人們看到“大門”內事物最主要內容的表現形式。由于人們長期生活在滿是色彩的世界中,使人們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深入,并產生了色彩審美意識,這種審美意識同樣可以運用到工藝美術的鑒賞中。在工藝美術創作時為了更好凸顯創設作品的主旨,設計者經常運用各種類型的色彩對工藝美術進行美的渲染。例如,盛行我國唐代且具有極大收藏價值的唐三彩,不僅造型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更因使用黃、綠、褐這三個基本釉色加之金屬氧化物而演化成具有色澤艷麗特征的工藝美術佳品,既能反應出唐代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時代魅力,更能通過各類人物、牧畜家禽等不同形象的唐三彩工藝作品,展現出工藝美術設計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由此可見,對工藝美術色彩的鑒賞與審美,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內涵與文化底蘊,并感受到色彩帶給人們的精神共鳴。
2.3造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美術的造型設計也跟隨時展腳步,在傳承優秀工藝美術造型手法的同時不斷融合時代特征,對造型進行著創新,使得工藝美術的造型越來越多。我國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在造型方面有許多獨到見解,例如“女做腰、男做胸”是指導人們在人物造型上應注意塑造人物特征,從明顯的造型處理上感受到工藝美術成品的嚴謹性,“一手遮半臉、二手全不見”是針對人體在比例塑造上的造型指導,“若想笑、眉眼吊、若要哭、眉眼墜”是我國民間在人物表象的工藝美術造型上的獨到見解,并體現了面部肌肉變化與人們表情的聯系。雖然,我國民間工藝美術造型大多較為簡單,但是仍能夠反映出工藝造型追求的氣勢、嚴謹以及韻律的審美特點,還可以通過利落、大方的造型形式,使人們感受到工藝作品的生動和諧的造型美。
2.4裝飾
由于我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悠久,幾乎每個時代均有自身裝飾特點,因此若想深入體會到工藝美術作品的審美性,應首先對所要鑒賞工藝美術作品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有所了解,從而體會到不同時代下裝飾物品在不同工藝美術作品中運用的意義。例如,我國著名蘇繡藝術家沈壽的經典作品《圣僧負雞》,不僅利用蘇繡針法將整幅工藝美術作品展現出了“勻、細、活”等工藝境界,更利用逼真的圖案、虛實變換、曲直對比等裝飾手法,將整幅繡畫展示得生動、極具趣味,可見裝飾在工藝美術作品中無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工藝美術的藝術性得到了升華,并提升了鑒賞以及審美的高度。雖然,在工藝美術中利用裝飾手法可以起到升華工藝美術作品,提高藝術作品鑒賞價值的積極作用,但是并不表示裝飾手法在工藝美術設計中可以隨意添加,若是只為了表現設計審美性而濫用裝飾,將使作品變得混亂無意義可談。因此,人們在進行工藝美術作品的鑒賞與審美時,不能只單純將工藝美術圖案裝飾難易程度、裝飾物的多少以及裝飾工藝的技術水平等方面作為審美鑒賞的全部內容,應將裝飾內容結合工藝美術作品整體進行鑒賞,并把裝飾能否反應設計主旨當做審美的中心思想[1]。
3小結
綜上所述,工藝美術不僅代表作品所處時代的設計能力,更能反應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以及人文情懷,是藝術形式中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人們應掌握從工藝美術所用材料、色彩、造型以及裝飾的角度去鑒賞工藝美術,并發現工藝美術的審美性,從而使人們可以與工藝美術設計主旨產生共鳴,增加人們的藝術品鑒力,為當今社會工藝美術發展奠定鑒賞的群體基礎,促使工藝美術可以得到更好地發展的同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藝美術;著作權;SWOT;分析法;藝術授權
工藝美術的發展承載著民族的精神和物質文化,歷代勞動人民創造出技藝精湛的智慧結晶,應當繼續發揮它獨特的魅力。對工藝美術創新的保護,有利于借鑒前人藝術經驗從而古為今用,無論在造型、裝飾、材料或技術上,都能對現代設計創作提供有益的啟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轉型的需求,消費者對于精神消費追求日益明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人類會進升到高層次成長性需求,例如對世界的美的追求。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類需求必將從物質向精神文化轉變。在消費時代背景下,工藝美術品應延續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吸引更多資本加入到工藝美術行業中。隨著知識產權日益普及和政府相關舉措的推進,將有助于工藝美術品的保護和運用,使中國制造更好地向世界邁開步伐,將民族文化遺產推廣到全世界。作為知識產權重要的組成部分,著作權是保護思想獨創性表達的法定權利。通過對工藝美術品著作權的保護,實現價值轉換,從傳統的單一銷售渠道向多元化的商業模式轉變,從而實現工藝美術的戰略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
1文獻探討
工藝美術品以手工生產為主,陶瓷、絲綢、刺繡、玉器、漆器等都屬于其范疇。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下,工藝美術品以日用品、禮品或展示品等形式,融入大眾日常生活,不僅擁有經濟屬性,同時還具有文化屬性。工藝美術品需要面對的過去即“傳統”、現代即“創新”的轉變中尋求平衡點。傳統是漫長生活體驗中的經驗總結,而創新包含著思維模式到實踐的一種演進。1967年WIPO(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知識產權”一詞在此期間孕育而生。知識產權是在一定時期范圍內,授予符合要求者享有的專有權利,具備專有性、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是一種無形財產。知識產權分為著作權和工業產權兩類權利,其中著作權指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的總稱,保護范圍是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保護期限至作者去世后第50年年底。隨著著作權保護意識的提高,著作權登記數量快速增長。2021年6月1日將施行修訂版的著作權法,這次修改完善了權力制度,加大了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賠償額由50萬元提高到了500萬元。工藝美術品自誕生之時,會產生兩種權利,一種是物權,即工藝美術品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另一種是著作權,它不隨物權的轉移而轉移。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是永久性的,財產權是可通過協定轉移的。西方國家提出的“買得起的藝術”的概念和工藝美術品相似。廣義上講,工藝美術品與繼創性的概念相關聯,主要是指依據藝術原作而再次創作的作品統稱。狹義上講,工藝美術品是從原始藝術品衍化而形成的新作品,也被稱作藝術授權作品,是指藝術作品通過某種授權,由藝術作品派生而來的作品。經過再創作、設計和加工,具有一定收藏價值,既是藝術品,也是派生出來的新型商品,是可供大眾消費的藝術商品的統稱,藝術與商品的結合。
2工藝美術品著作權保護現狀SWOT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經濟管理學領域里戰略決策分析最常用方法之一。其中S與W是以自身內部條件了解自身的優勢、劣勢,O與T是從外部條件來分析現有及未來的機會和威脅。從內外部各種因素的評價分析,推斷出最佳的戰略管理方式。
2.1Strength:內部優勢
內部競爭優勢(S)是指工藝美術品在參與市場競爭中自身所具有的超越競爭對手的能力的特有要素。筆者將社會價值較高、創作素材豐富、國內外市場廣闊作為三個最主要的競爭優勢。社會價值較高。工藝美術品是民族藝術文化的傳承,其文化價值得到大眾的認可,從近幾年發展火爆的博物館文創可見一斑。創作素材豐富。工藝美術品來源于民間,反映出不同的地域風俗和歷史特點。我國幅員遼闊,擁有豐富的藝術素材。國內外市場廣闊。工藝美術品作為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禮品,容易得到外國消費者的接受和喜愛,國外市場前景趨勢良好。
2.2Weaknesses:內部劣勢
競爭劣勢(W)是指工藝美術在發展過程和市場競爭中,內部缺乏或做得不夠的因素,或指某種會使工藝美術品處于劣勢的條件。筆者認為開發成本較高、創新能力有限、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弱三個“短板”。開發成本較高。工藝美術品手工制作的特點導致制作過程中人力成本較高,且制作出一件精美的工藝美術品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導致產量較低。若沒有合適的消費者購買,其投入與產出很難成正比。創新能力有限。由于部分工藝美術技藝具有地域性特點,生產區域集中。加上延續傳統的設計制作風格,對外了解較少,小作坊相互抄襲成為行業內較為常見的問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弱。大部分工藝美術師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沒有積極為作品申請著作權、外觀設計專利等相關知識產權,導致維權過程中舉證艱難,導致被搶注或大量模仿。
2.3Opportunities:外部機遇
外部機遇(O)是指發展面臨的外部有利因素。把握有利因素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藝術品的潛力。外部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扶持政策,市場消費需求提升以及對外經營方式靈活三個方面。各級政府出臺的專項扶持政策。2012年文化部出臺的《“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針對文旅業、藝術品業、工藝美術業、創意設計業等重點行業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主要舉措和政策支持。各項扶持政策將促進藝術創意行業發展,營造良好市場氛圍。市場消費需求提升。消費結構快速升級,藝術品的消費需求逐漸增加。在工藝美術品消費中得到藝術與文化熏陶,彌補了大眾對了解傳統文化的渴望。對外經營方式靈活。工藝美術品主要以小作坊或工作室為主要經營方式,相對于大企業來說具有靈活、善于變通的優勢。
2.4Threats:外部威脅
外部威脅(T)是指外部存在的某些能夠威脅發展的因素,它們的存在對工藝美術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構成威脅。主要包括: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維權體系尚未健全、市場競爭激烈。法律制度有待完善。工業產品來說,工藝美術品批量生產能力較弱,因此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上,并不占優勢。且沒有明確針對手工藝品的保護條款,使其特殊性沒有得到較好的保護。維權服務體系尚未健全。工藝美術品侵權案例在近年時有發生,但由于維權成本較高,時間較長。且侵權賠償額和市場收益是掛鉤的,工藝美術品產量較低,會導致其侵權成本較低。市場競爭激烈。工藝美術品的經營理念較為落后,缺乏良好的銷售渠道和緊隨市場動向與時俱進的意識。工業化產品在生產線、營銷推廣、品牌意識等各方面都有較為先進的管理模式,消費市場廣闊(見表1)。
3著作權保護對策建議
3.1劃分著作權歸屬問題
豐富的藝術文化資源是我國工藝美術行業的優勢,且工藝美術師和設計師數量充足,目前缺乏的是整合制造商、營銷推廣等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的資源。藝術創作者或著作權人需具備法律知識,積極在合作前期劃分好著作權權限,可以維護多方利益。
3.2推進藝術授權的商業模式
曾經的工藝美術品僅限于較窄的線下渠道銷售,可以看到工藝美術品的人群也較少,加上生產數量有限,很難市場化。藝術授權可拓寬工藝品的使用場景,結合設計師的理念,使得工藝美術品走進大眾生活。通過增加新的商業元素,工藝美術品的價值和銷量增加,成本也將會進一步降低。規模化帶來商品化,商品化促進品牌化。傳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將現代創新理念和技藝的結合,增加附加值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
3.3建立行業保護聯盟
我國文化藝術產業呈高速發展,但侵權、惡性競爭還是時常發生。建立工藝美術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提高行業整體保護意識并規范行業秩序,維護各方合法權益,將聯盟服務產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同時為競爭海外市場形成統一聯盟。
3.4謀求多種合作形式
結合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等各渠道的平臺優勢,將產品推廣到更多平臺展示。同時將藝術機構、授權方等連接起來,孵化優質工藝美術產品。目前,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在藝術衍生品的開發擁有典范案例,其多樣化的銷售管道和設計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喜好需求,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著作權角度下對工藝美術創新的保護,有利于借鑒前人藝術經驗從而古為今用。劃分著作權歸屬問題,將有助于結合各行各業的資源,形成一個系統的商業模式,在藝術授權的加持和多種合作形式的發展下,了解自身的優劣勢和對外部的機遇和挑戰,將自身優勢轉化成商業價值,這樣才能保持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創造出更豐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朱云莉,曾強,魏群.陶瓷名家作品在藝術授權經營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J].中國陶瓷,2016,52(03):49-52
[2]張西昌.傳統手工藝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3
[3]向勇.工藝美術品的價值轉換與商業模式策略探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4(3):78-81
[4]呂康.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知識產權開發與保護[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