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音樂課教學流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優質高效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292-01
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音樂新課程在實施中收獲,校正中前行,喜悅與困惑交織著。作為走在音樂教學前沿陣地的一名教師,曾為一節節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而喝彩,也替一個個喧賓奪主、華而不實的教學形式而惋惜。
也就是在這一聲聲嘆息中讓我思考:盡管素質教育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質量觀未必能引起老師們的同樣重視。隨著轟轟烈烈的課改形勢發展,有特色的音樂課教學實例層出不窮,但同時也引發出一系列有形式沒內容、矯枉過正的課堂教學現象,教學質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證。
由此看來,要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和研究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設計符合學生發展實際的課程,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上好實實在在能“接地氣”的音樂課。
一、設計課堂模式與本地區實際相接
我在初中學校教學《獵人合唱》時,按照常規模式設計了在教學新歌時先跟琴唱譜3—5遍,再跟琴唱詞。但在教學時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無法跟琴唱譜,出現了教師“自娛自樂”的尷尬局面。面對這種狀況我只好邊彈琴邊分句口頭示范,學生一句一句機械重復跟唱,總算是勉強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課后認真反思這次課,主要是我本人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學生實際,一味追求形式,教師自身準備不足卻存在想要好好表現自己的心理。其實偏遠地區中學的學生音樂知識極其貧乏,絕大多數學生根本不識譜,因為這一地區的大部分小學師資力量不足,無法開設音樂課,有的學校即便開了,也只是課表上有。面對這種實際,我們中學音樂教師就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注重基礎訓練,少耍花腔。
在這次課后我吸取教訓,在八年級其他班教學《獵人合唱》時降低難度,把學生跟琴唱譜改成跟琴用“啦”“嚕”等擬聲詞哼唱旋律。學生學起來輕松自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設計課堂活動要與音樂學科原則相接
“活動”是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音樂鑒賞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環節。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手段在不斷更新,課堂教學內容在不斷拓展深化,課堂氣氛也在不斷寬松而和諧,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生動,越來越豐富。然而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難免就會有一些疑問產生。在這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又有多少?音樂課堂上老師到底帶給學生的是什么?學生從音樂課堂又到底學到些什么?目前的音樂課教學不乏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分追求形式互動,追求表面的課堂活躍、氣氛熱烈,而忽視活動的效益和及時反饋矯正,不能將教學目標落實到底。
而音樂課的特點決定了音樂首先要通過聽覺來感受。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冗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于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課堂提問要與學生實際相接
普通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音樂文化教育,是為了使每一個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但是,由于各學生的音樂能力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以及各班的學習基礎能力也有差別,音樂素質更是因人而異,因此,課堂提問不能以偏概全,既要面向優秀學生,又要考慮到各類底子差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基礎較好的不斷拔高,音樂基礎較差的學生逐漸縮小差距。所以,對于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所提的問題應有所不同。否則,課堂上全是優秀學生的實踐基地,會大大打擊認知水平較低學生的積極性,逐漸地會使課堂變得沒有生氣,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降低,可結合具體實際,對差點的學生提問一些知識回憶、能形成聯系之類的記憶性問題;對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提一些綜合應用、分析理解、總結評價之類的認知性問題,真正形成課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