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課程建設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須有更多機會選擇課程
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按照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劃組織教育教學,開齊開足課程。嚴格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普通高中要在開齊開足必修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選修課程建設規劃,積極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高質量的選修課程,保障學生有更多選擇課程的機會。要給學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動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教材保持穩定不得隨意更換
教材選用以設區市為主,在省教育廳制定的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范圍內選用,不得選用未經國家審查的國家課程教材和未經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地方課程教材。教材在起始年級一經選定,要保持相對穩定,在使用過程中不得隨意更換。學校要嚴格按照各學科課程標準組織教學,不得隨意增加難度和降低要求。
2014年全部實行中考改革
深入推進考試評價與招生制度改革,包括:積極推行中考制度改革,著力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錄取標準的做法,力爭到2014年全省所有縣(市、區)全部實行初中畢業學生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并強化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高中招生錄取中的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課程資源;師生潛能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2-0136-02
【作者簡介】陶西安,江蘇省連云港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江蘇連云港,222006)副處長,高級教師。
2011年以來,連云港市創新思路,超前謀劃,強力推進,共建設市級課程基地建設項目175個,其中66個項目已成功立項為省級課程基地建設項目。項目學校緊緊抓住課程、隊伍、課堂等關鍵環節,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努力在課程整合上下功夫,在課堂效益上做文章,在師生成長和學校發展上見成效,用真情與細心,智慧與嚴謹,傾情投入,扎實建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育人平臺與校園文化。
精心組織,精準指導
連云港市把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上升到彰顯一個地區、一所小學的教育品行、教育品質、教育品位的高度來認識,明確提出“理論研究與申報建設同步,專家引領與學校探索并行,由點及面,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全覆蓋”的建設目標,將推進課程基地建設作為提高課程實施效益、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升基礎教育辦學境界的一個突破口,強力推進課程基地項目申報與建設。
(一)建立工作機制
成立了以市教育局長為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相關處室負責人和縣區教育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由基教牽頭,教研、師資、電教、裝備等部門參與,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領銜的課程基地項目開發與建設專家指導組。每年組織縣區、學校開展人員培訓、項目指導和成效評估,確保學校按序時進度推進項目建設和基地使用。
(二)健全實施程序
每年組織縣區通過學校申報、縣區初評、市級評審答辯等環節選拔立項后,由專家團隊深入項目學校開展調研、過程指導、年度視導等,確保基地建設項目目標定位準確科學、建設內容規范具體、建設方案切實可行、建設成果應用于教育教學,保證課程基地建設與使用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三)確保經費投入
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協調政府和財政部門按省要求及時足額撥付配套建設資金,切實保障項目建設所需建設經費,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
扎實建設,成效初顯
按照省教育廳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小學特色文化建設工程、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和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的文件要求,連云港按照省、市兩級課程基地項目實施方案,切實落實建設規劃,著力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積極創設鮮明的教學環境;著力強化課程文化建設,努力開發特色課程資源,搭建互動學習平臺;著力打造學校精神文化,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五年來,省級立項的66個項目99%以上通過省專家階段性視導評估,13個項目被評為優秀,取得了較好的建設成效。
(一)凝練了學校辦學理念與精神追求
充分挖掘課程基地建設項目所蘊含的精神元素,并將這些精神元素進行總結與提煉,進而形成學校的辦學理念。如海州實驗中學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轉變課程內容實施方式為重點,以創設新型學習環境為主線,建設的校園植物園、水生生物館、生物創新與探究實驗室、生物圖譜畫廊等特色生物實驗課程基地,彰顯了學校“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連云區云山小學的“中草藥特色文化”項目,將中草藥的“探究、正身、和諧”特質進行提煉,形成了“尊重生命價值,尊重成長過程”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東港小學“港文化”特色項目,利用豐厚的地域資源營造了山、海、港同生共融的學校文化場,提煉出“擔當、合作、探航、通達”的教育追求。
(二)濃郁了校園文化氛圍與育人環境
充分挖掘課程基地建設項目所蘊藏的文化元素,通過物型文化、精神文化、空間文化、課程文化等形態,打造并形成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氛圍與育人環境。如蒼梧小學“西游文化”特色項目,將學科教學與課程、實施策略路徑與“西游文化”無痕整合在一起,培養了學生探究、合作、創新與實踐能力,鍛造了能拼搏、敢擔當、有責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助推了“西游文化”弘揚。連云港外國語學校的“高中外語課程基地”,建成具有不同國家文化特色的多語種特色教室,讓每個教室都有不同的異域風情,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為學生提供的外語角、外語文化節、與國外合作學校交流互訪等活動,使學生獲得實踐、實習、體驗等多樣學習方式,創設了高效達成外語教育目標的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
(三)豐富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
校本課程是三級課程管理體系中重要的一個方面,項目學校充分認識課程基地建設對于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并將課程基地建設項目作為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目前,連云港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項目幾乎涵蓋了所有學科,許多項目涉及了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如灌南高級中學的“灌河文化綜合實踐”課程基地、東海縣青湖小學的“水晶文化建設”項目、贛榆沙河二小的“農家文化”特色校本課程基地、白塔高級中學的“勵志德育”課程基地、連云區云山小學的“中草藥文化與生命教育”課程基地、徐圩新區東辛農場小學的“農墾文化實踐”課程基地、灌南新集幼兒園的“鄉土藝術”課程基地等等,都創新了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實施方式,豐富了課程與課堂的內涵與外延,增強了基礎教育課程的開放性,體現了課程基地建設的核心理念。
(四)深化了學校課程資源整合
如何將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進行整合,讓校本課程融入國家課程,實現對國家課程的補充與拓展,進而形成學校的特色課程,這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對此,連云港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學校也進行深入的探究,如蒼梧小學以“西游文化”為引領,從兒童多元智能的視角進行具有“西游文化”特質的尚美課程建構,提出了“問題導學,尚美求真”的課堂教學主張,并將“西游文化”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開發了“賞西游”課程;與美術課程進行整合,開發了個性鮮明的“繪西游”“塑西游”課程;與音樂課程進行整合,開發了“唱西游”“演西游”課程;與體育課程進行整合,通過打造“翻越火焰山”“勇攀盤絲洞”“巧渡流沙河”“勇闖七十二洞”等體驗場,開發了“玩西游”課程等。